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老虎羅伯遜估fb朱仔成蓋茨第二 李華華

2010-11-09  AD




 

「地上最強」係咪至巴閉?未必,因為未拍得住「世紀至勁」、「環球最強」咁o架勢!咁邊位有咁大個頭戴得起咁大頂帽?就係「面書」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傳 奇基金經理、老虎基金創辦人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近排接受傳媒訪問嗰陣話,推舉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為美國本世紀最偉大嘅美國人;同時,佢認為「朱仔」後生可畏,睇好佢可以成為第二個阿Bill,順手頂埋佢個美國「世紀至勁」嘅稱號o忝!

講完人,羅伯遜仲順手金榜題名講埋啲企業,佢認為稱得上「環球最強」嘅,係賣iPad、iPhone4賺到笑嘅蘋果公司(Apple),因為蘋果定位好,而以一間「環球最強」嘅企業嚟講,20倍左右嘅市盈率唔係貴……即係畀埋貼士叫大家快啲入番幾個蘋果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7

FB收購Instagram的背後:移動互聯網的勝利

http://news.imeigu.com/a/1334010630004.html

圖片社交分享平台Instagram(新浪科技配圖)

新浪科技 鄭峻 發自美國硅谷

Facebook週一宣佈斥資10億美元,以股票加現金的方式收購圖片社交分享平台Instagram。這個消息很快成為了硅谷最大的焦點,對Instagram本身、硅谷創業圈以及Facebook而言,這筆交易都具有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對創業公司Instagram而言,這是圖片社交的勝利,便捷、跨平台與社交是他們成功的三大要素;對創業領域而言,這是移動互聯網的勝利,智能手機讓創業公司可以觸及數千萬甚至上億用戶,10多個人的團隊就能實現十億美元估值;對Facebook而言,這筆交易可被視為主動防禦,即可化解一個潛在的威脅,又能改善自己最弱的圖片分享體驗。

13個員工與10億美元

Instagram是典型的硅谷創業成功故事,如果將舊金山算入廣義硅谷概念的話。兩個年輕人凱文·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和麥克·克雷格(Mike Krieger)希望將他們之前的HTML5項目Burbn元素轉移到移動圖片分享領域,因而在舊金山創建了新創業公司Instagram。 通過Instagram應用,用戶拍攝照片後可通過內置濾鏡進行藝術化處理,然後實時分享到Instagram圖片社區、圖片網站Flickr、Twitter、Facebook上。

2010年10月6日,Instagram登陸蘋果App Store,當年年底就獲得100萬用戶。如其他社交領域的成功產品一樣,Instagram的成功也帶著馬太效應:2011年6月用戶量突破500萬,當年9月達到1000萬關口,最新的註冊用戶數據則是3000萬。與用戶量一道瘋狂增長的還有圖片數據:去年7月圖片上傳量達到1億大關,僅1個月後就突破了1.5億張。

去年年底,Instagram被蘋果評為「2011年度iPhone最佳應用」。在獲得成功後,Instagram順勢開始了擴張。上個月,Instagram的分享選擇悄然增加了中國新浪微博,這是他們首次在海外市場進行擴展。而上週,Instagram宣佈推出Android版,進軍目前智能手機領域佔有率最大的谷歌(微博)陣營。

Instagram的估值也隨著產品的成功迅速飆升。去年上半年的第一輪融資,Instagram籌集了700萬美元,當時用戶只有175萬人,而上週媒體報導稱,Instagram即將完成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5億美元。紅杉資本領投了本輪融資。值得一提的是,被Facebook收購時,Instagram的創業團隊僅僅只有13個人。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家估值達到10億美元,而員工數不到20人的公司。

便捷、跨平台與社交

Instagram的成功首先契合了智能手機崛起的大勢。用戶用智能手機記錄自己的生活,分享足跡與感受到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而照片顯然是其中最有吸引力的要素。數據顯示,隨著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以及拍照功能的顯著提升,iPhone已經取代傳統照片成為了Flickr上最大的照片來源。而Instagram的便捷拍照分享為這一需求提供了最大的體驗。

跨平台社區則是Instagram成功的第二大原因。與單一的Twitter、Facebook或者新浪微博內置拍照分享功能相比,用戶在Instagram上有更多的分享選擇。用戶希望自己拍攝的照片同時分享在Twitter、Facebook或者Flickr上,因此Instagram的多平台分享功能,為不同社交平台的用戶節省了繁瑣的操作。一位不願具名的Facebook圖片管理應用開發者對新浪科技表示,「Instagram的成功就在於便捷前期拍照處理和多樣化後期分享」。

社交功能是Instagram成功的第三大因素。圖片處理功能並不是Instagram的獨家殺手鐧,如今大多數拍照應用都加入了內置濾鏡功能,Camera+等應用甚至加入了專業單反功能,而蘋果iPhoto和Adobe的PS Express則提供了更為多元的圖片處理選擇。而Instagram圖片社區則給用戶提供了基於圖片的社交平台,用戶可以在「Popular」功能中欣賞其他人的佳作,點評自己好友的圖片,還可以通過圖片關注好友實現社交。

移動互聯網改變創業

結合近期的另一筆交易來看,或許更能體會近期移動互聯網的新趨勢。上個月底,社交遊戲開發商Zynga以接近2億美元的價值收購近期火熱的DrawSomething開發商OMGPOP。Draw Something國內或譯為「猜猜畫畫」,推出僅僅7周時間下載量就突破5000萬次,是下載量增長最為迅猛的應用。

一家創辦兩年的公司Instagram,估值就可以達到10億美元,甚至超過百年歷史的《紐約時報》(目前市值9.46億美元);一款推出不到兩個月的應用Draw Something,下載量就能達到5000萬次;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之前,這些數據都是不可想像的。

《硅谷秘史》作者史蒂夫·布蘭克(Steve Blank)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表示,移動互聯網徹底改變了創業領域,智能手機在全球以驚人的速度普及,成為主要的上網設備;這給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他們的產品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接觸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

幾個開發者、一款產品、幾千萬用戶、數億美元估值,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業亮點。營收模式沒有或者前景不明朗,都無法阻止投資者的熱情,傳統的估值衡量標準似乎已經無法衡量目前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公司。「用戶基數和用戶黏性才是最關鍵的指標」,社交雜誌應用Flipboard創始人麥克麥丘(Mike McCue)這樣對新浪科技表示。

泡沫是否存在?布蘭克不覺得,「泡沫是好事,以前(網絡股泡沫)的公司什麼都沒有就上市,那是欺詐;現在都是風投的錢」。麥克麥丘則更為樂觀,「移動互聯網是個新事物,或許怎樣營收也需要時間發展,只要做好用戶體驗維持大量用戶,現階段並不需要過度擔心營收的問題」。

Facebook的主動防禦

收購Instagram是Facebook迄今最大規模的交易,這是即將上市的他們首次收購已經成熟的創業公司;對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也有更為深遠的意義。Facebook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8億用戶,收購Instagram顯然不是為了後者的3000萬用戶基數。通過收購招徠人才顯然也不適用於這一交易。Facebook收購Instagram更大程度是一種主動防禦,通過收購化解潛在威脅並改善自身用戶體驗。

專注社交媒體的博客《Social Media Insider》如此點評這筆交易:「Facebook不是為了收購機遇,他們只是想拿下對Facebook圖片功能威脅最大的競爭對手Instagram。美國科技博客BI撰稿人尼古拉斯·卡森(Nicholas Carlson)在2月初就評價說:「Instagram是Facebook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這款應用極大簡化了用戶社交分享的操作,而Facebook自己的圖片分享功能相比而言要繁瑣很多,要知道便捷分享是Facebook當初從社交網站混戰中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

圖片分享顯然是目前最熱的社交領域,在Instagram獲得成功之外,另一家圖片社交網站Pinterest的崛起勢頭更為迅猛,這家創辦於2009年的公司已經成為美國第三大社交網站,3月份的訪問量超過Linkedin、Google+以及Tumblr等傳統社交網站,僅次於Facebook和Twitter。相對於Facebook人與人的社交關係,基於圖片的社交更具有滲透性,Instagram、Pinterest都可以超越傳統的Facebook與Twitter界線發展自己的用戶。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表示,「我們並不打算未來進行更多此類交易,但最好的圖片分享體驗是如此多用戶熱愛Facebook的原因,因此Facebook收購Instagram具有重要意義」。他還承諾,Instagram未來會獨立運作,Facebook會幫助這一應用獲得更多的用戶。

《福布斯》雜誌認為,Facebook收購Instagram或許是傳統社交網站和基於功能的社交網站整合的開始。一方面Instagram不斷增長的圖片社區可以擴大Facebook的社交版圖,另一方面Instagram將幫助Facebook改善自己的圖片分享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83

FB日本活躍用戶數超本土最大社交網絡Mixi

http://news.imeigu.com/a/1347574260191.html

騰訊科技訊(劉學通)北京時間9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Facebook在日本的每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1500萬,超高了日本本土最大社交網絡公司Mixi,現在桑德伯格親赴日本,指揮Facebook搶佔日本巨大的廣告市場。

Facebook幾乎控制了全球的社交網絡市場。現在,Facebook在日本的用戶數量超過了1500萬,這也意味著Facebook超越了日本最大的社交網站Mixi,取得如此成就之後,Facebook開始盯上了日本蓬勃發展的廣告市場。

這一數據是由正在訪日的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 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披露的。桑德伯格表示,Facebook想充分利用日本消費者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從日本巨大的廣告市場上獲取更多的份額,

桑德伯格表示,日本市場對Facebook而言非常的重要,現在Facebook已取得了1500萬活躍用戶的巨大優勢,而在半年之前,該數據還是1000萬。日本市場非常的先進,也很發達,這裡有很多的創新和技術發明。日本的廣告市場規模全球第二,也是Facebook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

曾有報導稱Facebook在日本的用戶主要是來源於PC端,但是桑德伯格並不這樣認為,她認為大部分的用戶還是通過移動設備登錄Facebook,而且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對Facebook非常有利,這在無形中擴大的網民登錄Facebook的途徑,也延長了用戶的在線時間。Facebook在日本每天的廣告收益達到了100萬美元,指其中的一半是由移動端貢獻的。而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移動端的廣告貢獻金額還是0。

桑德伯格在日本還會見了很多Facebook潛在的廣告客戶,其中包括日本最大的軟件銷售公司軟銀。

日本一直是Facebook努力爭取的廣告市場,在美國Facebook的廣告業務發展出現了各種困難之後,日本的廣告市場對Facebook而言就更加重要了。

日本最大的社交網絡Mixi擁有2600萬註冊用戶,這一數據高於Facebook的註冊用戶數量,但是Mixi的每月活躍用戶數量僅為1450萬,低於Facebook的1500萬的月活躍用戶數量。

根據谷歌(微博)趨勢發佈的數據顯示:在PU端,Facebook的用戶數量早在2011年10月就超過了Mixi。但是MIxi流量的80%是由移動上網設備貢獻的,所以桑德伯格會在日本表示,Facebook特別重視日本市場的移動端客戶數量。

但是看重日本廣告市場這塊大蛋糕的可不止Facebook一家,Twitter也十分重視日本市場。根據Semiocast的統計數據顯示,Twitter在日本的註冊用戶已經達到了1800萬。Twitter的首席執行官迪克 科斯特羅(Dick Costolo)早在4月份訪問日本時就曾表示會增加駐日本公司的員工數量。所以有理由相信Facebook和Twitter兩大社交網絡巨頭會在日本展開廣告市場之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50

fb毒害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1119/18071268
連續三個周末有朋友結婚,嫁人,或嫁女,收到請帖之後,秘書就會係咁意講聲:「買禮券五百蚊呀?五千蚊呀?」秘書一邊講,一邊望,分明態度不嚴肅,做五千蚊人情?食自己隻車呀?做五百蚊?今時今日,好似少啲噃。秘書話:「同你開玩笑咋!你知唔知有80後喺facebook講及五百元人情,俾人鬧到爆,重俾啲網民做人肉搜尋,揭開佢嘅私隱㖭呀!」
呢類八卦嘢,左丁山素來唔理,凡係有老友在fb話要左丁山做friend,左丁山一概拒絕,亦唔睇facebook,可能係古老啲,但見到啲年輕人將個人大小事情一概擺上fb,以為好透明,好好玩,誰知偶一不慎,好似嗰位準新娘咁,講大一句半句,就為自己惹來好大麻煩,真係何苦來由。網民擅於將小事化大,人家講吓五百蚊人情啫,關其他「非朋友」乜事,搞到好似文革式批鬥咁,冇正經事好做咩。
在fb發源地美國早有獵頭族及僱主警告過青少年,將自己嘅私隱過份在fb曝光,將狂歡時嘅飲酒、半裸體、裸體、飲酒圖片放上網,會成為永久網上紀錄,剷之不去,畢業搵工之時,獵頭族或僱主可自互聯網上找到,對求職者容易產生不利影響,假若成年後從政做咗公共人物,仲弊,隨時會俾政敵找出來玩到盡,質疑誠信問題。
更有甚者,年青人慣於凡事擺上fb,染上習慣之後,出到社會做事假如唔識檢點,郁下就將公司會議事務在fb透露,或者批評上司,批評公司,洩露公司商業秘密,隨時會被炒魷或甚至惹上官司麻煩。一啲公共機構嘅委員會如有80後委員在座,委員開會時發言,極其小心,誠恐幾十分鐘之後,自己發言(本以為係直率之言)就會俾人放咗上fb,傳到全世界,弄到灰頭灰面。長此以往,有何後果?一個可能性就係委員會內疑神疑鬼,主席會預先與自己友辯論、傾妥一啲方案後至放上委員會議程,開會時人人做戲,講啲門面說話,即使俾人放上YouTube,亦唔駛怕,預早講好嘅方案咪照劇本投票通過囉,fb加上simple and naive思維,更加添增人與人之不信任,互相猜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6

$Facebook(FB)$ 盤後大漲17%,二季報超預期,移動端貢獻營收將突破50%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24552531
1)二季度營收及利潤超預期

Facebook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3%,至18.1億美元。不包括一次性項目在內,第二季度利潤為4.88億美元,或每股19美分。根據彭博社統計,分析師平均預計,Facebook第二季度每股利潤為14美分,營收為16.2億美元。

第二季度,Facebook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3.33億美元,或每股13美分。而去年同期為淨虧損1.57億美元,或每股8美分。

埃伯斯曼表示,由於效率提升以及一些計劃中採購的時機,Facebook將今年的資本支出預期下調至16億美元,低於此前預計的18.8億美元。

2)移動端貢獻營收將突破50%

查看原圖
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移動業務對Facebook總營收的貢獻很快將突破50%。第二季度,Facebook移動業務用戶數同比增長51%,至8.19億。Facebook的用戶總數為11.5億,高於第一季度的11.1億。

  Facebook首席財務官大衛·埃伯斯曼(David Ebersman)表示:「這一季度業績有力地證明,我們正有效地向移動業務轉移。我們所做的所有投資已獲得成效。」

  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預計,Facebook在今年全球移動廣告市場的份額將達到13%,高於去年的5.4%。不過,Facebook仍遠遠落後於谷歌。eMarketer預計谷歌今年在這一市場的份額將達到56%。
 
3)每日活躍用戶數增長

 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61%的Facebook用戶每天都會訪問該網站。儘管Facebook管理層此前預計這一數字將會下降,但實際上仍保持了上升勢頭。

  扎克伯格表示:「隨著我們的增長,一些非科技愛好者加入,我一直預計每日活躍用戶數與每月活躍用戶數的比例將下降。但實際情況剛好相反。」

  第二季度,Facebook來自用戶支付的營收,包括遊戲中虛擬商品銷售收入,達到2.14億美元,同比增長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892

收購WhatsApp無法徹底解決FB的移動焦慮癥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0/58817.html

190億美元――這是Facebook為了緩解自己“移動焦慮癥”付出的又一筆治療費,這次的特效藥是移動社交應用WhatsApp。2012年,Facebook也曾通過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來緩解自己面對移動平臺的焦慮。但每次都通過“吃藥”(收購)來解決問題並不是一個可以持續的辦法。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此前Facebook曾希望以40億美元收購移動私密社交應用Snapchat,但是遭到了對方的拒絕。雖然如果Facebook將對Snapchat的收購價格上調至190億美元的話,這筆收購很有可能也能達成,但就很難再以同樣的價格收購WhatsApp。“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用這句話來解釋Facebook在移動端面臨的壓力非常恰當。即便Facebook可以花重金收購一兩家在移動端做的非常出色的社交公司,但這個市場上還有大量的強敵,其中還包括來自亞洲的LINE、Kakao Talk和微信。Facebook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們的社交行為已經從傳統PC互聯網轉變到了移動平臺,WhatsApp、Snapchat、微信等則都是為移動平臺設計的產品,因此這些產品展現出的活力遠遠大於Facebook。收購WhatsApp之後,Facebook加強了自己移動社交的實力,但是來自其他競爭對手的挑戰並未因此減輕。相比WhatsApp專註於通信工具,LINE和微信等來自亞洲的移動社交應用很早就開始平臺化,並且對Facebook形成了更加直接的威脅。從產品結構上來說,LINE和微信就像是WhatsApp+Facebook。LINE和微信都以亞洲為根據地,已經進入到亞洲很多新興市場,這些市場也是Facebook獲取更多用戶的核心市場之一。LINE和微信會讓很多新興市場的用戶跨過PC,直接進入移動社交平臺,而Facebook並沒有很好的產品來滿足這些用戶。Facebook的另一個競爭對手Snapchat開創了一個全新社交領域,“閱後即焚”的社交方式顛覆了Facebook的社交時間線的模式。Facebook的商業模式完全依賴於用戶信息和用戶貢獻的內容,在面臨Snapchat這種“銷毀內容”的社交應用時,Facebook就會顯得毫無辦法。曾經面對谷歌的時候Facebook是一個挑戰者,但是現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已經讓Facebook自己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如果Facebook不能通過自身內部調整,做出適合移動端的產品來“自己顛覆自己”,那就會一直面臨被別人顛覆的可能。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 朱旭冬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41

FB電話會議摘要:收購WhatsApp為未來十年發展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0/58816.html

Facebook周三宣布,將以總價190億美元收購快速成長的跨平臺移動消息公司WhatsApp。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隨後出席電話會議,向分析師解釋了收購WhatsApp的原因。紮克伯格表示,收購WhatsApp是因為他在思考公司未來五年至十年的發展。i黑馬將本會議紀要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紮克伯格表示,WhatsApp的收入能力並不是問題。他說,Facebook當前還沒有考慮過這一問題。紮克伯格的這番講話,表明Facebook目前還不會考慮在WhatsApp上推出廣告服務。分析師在電話會議中詢問了有關WhatsApp營收和收入能力的問題,但對Facebook高管們的答複感到失望。WhatsApp目前擁有自己的收入來源,但這並不是分析師希望得到的答案。Facebook之所以要以19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WhatsApp,看中的是智能手機的未來。目前,全球已擁有約10億智能手機用戶。紮克伯格和WhatsApp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簡・庫姆(Jan Koum)認為,未來的五至十年中,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將升至50億。兩人均認為,和現在一樣,未來消息仍將是智能手機的第一大活動。正因為如此,Facebook收購了全球最大的移動消息公司WhatsApp。WhatsApp目前已擁有4.5億美元,且仍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以下為電話會議內容摘要:紮克伯格:“WhatsApp與Facebook的結合,將讓我們連接全球更多的用戶。Facebook正在成為一家移動公司,每月移動產品的用戶人數達到9.45億。WhatsApp完美的適合這一願景,能夠增強兩家公司的服務。”紮克伯格還表示,“WhatsApp的用戶參與度很強,且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不過WhatsApp在美國市場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註意力。WhatsApp應用是目前用戶參與度高於Facebook應用的唯一一款應用。”紮克伯格在電話會議中還提到以下要點:WhatsApp每天新增超過100萬用戶;我們認為WhatsApp用戶將在未來五年內達到10億人;WhatsApp早已擁有了成功的訂閱模式;用戶使用WhatsApp替代手機短信服務;Facebook的部分使命是向全世界提供基本互聯網服務;認識簡・庫姆已有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五年間,庫姆的團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庫姆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對Facebook收購WhatsApp,我感到非常欣喜。對我和整個公司團隊而言,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我想要感謝他們。”庫姆稱,WhatsApp的目標是打造一個讓所有人在不同手機上都能夠使用的平臺。目前,WhatsApp每天的消息發送總量達到190億條,圖片發送總量為1600萬個。被Facebook收購,能夠讓WhatsApp觸及更多人群,向用戶提供更多的功能。庫姆還表示,“我認識紮克伯格已有多年,個人對他非常崇拜。Facebook是我們公司的模範。我們整個團隊能夠加盟Facebook,我們感到非常高興。”Facebook首席財務官大衛・伊博斯曼(David Ebersman)表示,Facebook將在未來4年內支付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此交易已獲得WhatsApp股東的批準。目前每月使用WhatsApp 的用戶超過4.5億人,上述用戶中的70%每天都在使用WhatsApp。以下為電話會議問答部分:問:此交易如何達成?紮克伯格:我與庫姆相互認識已有幾年時間。11天之前,也就是上上個周日晚上,我提出如何結合在一起,確實能夠連接世界剩余的人群。他對此進行了考慮。一周之後,他表示對此交易感興趣。隨後的一周,我們確定了收購價格和交易條款。我們決定繼續對此進行推進。我們將獨立運營,正如我們收購Instagram時的做法。借助收購,WhatsApp能夠進一步增加規模。Systrom的創始人凱文・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就已經通過使用Facebook的架構獲得了巨大的價值。WhatsApp業績也將會借助這一模式。問:關於WhatsApp的廣告和創收問題。紮克伯格:我們的戰略非常明確,在未來幾年內,WhatsApp將專註於成長和連接世界上每一個人。當用戶達到20億至30億時,將會有許多種創收模式。目前,我們將專註於產品的成長。WhatsApp將會獨立運營,因此不必要考慮創收問題。我個人認為,廣告並不是讓消息應用實現創收的正確方式。庫姆:WhatsApp目前還不會推出廣告服務。我們已經擁有了穩定的創收模式。創收並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紮克伯格考慮的是從現在開始的未來五至十年的發展。到2020年或是2025年,全球將有50億人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屆時,我們可能獲得50億付費用戶。問:WhatsApp與Facebook的重疊用戶有多少?伊博斯曼:關於重疊用戶的問題,我們確實不清楚。兩家公司的用戶確實有重疊,但是我們無法計算具體的數量。問:Facebook能否借助WhatsApp獲得發展?紮克伯格:由雅虎前員工布萊恩・阿克頓(Brian Acton)和庫姆聯合創辦的WhatsApp只有50位員工,但是在短短5年時間里,他們開發的產品卻被近5億用戶所使用。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我與庫姆有著共同的戰略想法。問:WhatsApp是否有其它產品延伸?WhatsApp目前在哪些國家的表現強於Messenger?庫姆:我們當前專註於讓產品更快、更好,消息速度目前是我們關註的重點。你將會看到我們產品的演變,未來12個月內將會推出新功能。紮克伯格:Messenger從Facebook Chat演變而來,許多的消息都不是即時消息,更像是非正式的電子郵件,會在後來進行答複。WhatsApp更像是手機短信,一種即時通訊工具。世界需要上述兩種服務,我們將對兩個服務繼續進行投資。問:為何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atsApp?WhatsApp的增長來自於哪里?伊博斯曼:我們觀察了其他網絡的規模。他們提供的服務確實非常有用。即時消息目前是智能手機上的第一大活動。目前全球有10億智能手機用戶,未來將會增長至50億。所以即使消息服務是非常有價值的服務,人們願意付費使用這項服務。問:監管部門是否會批準這一交易?伊博斯曼:預計不會遇到任何問題。問:即時通訊市場當前面臨著什麽樣的競爭格局?紮克伯格:即時通訊市場當前的競爭異常激烈。WhatsApp目前是該市場的龍頭,雖然在一些市場,其它的即時通訊服務市場份額更高,但是在絕大多數國家,WhatsApp是市場龍頭。WhatsApp專註於消息收發的速度和可靠性,該服務的速度超過了手機短信,這是他們的技術優勢。WhatsApp團隊癡迷於完美的消息服務,這是正確的戰略。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將希望付費使用最佳的即時通訊服務。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明軒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42

QQ營運更勝FB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02/qqfb.html
不知道是否受到WeChat對騰訊(00700:HK)自2011年後推高其股價的啟示,筆者相信Facebook (FB:US)收購WhatApp是非常合理的決定,其重要性有如當年Google (GOOG:US)收購YouTube。繼上編拙文『也談WeChat』分析騰訊(00700:HK)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Instant Messaging)的估值,今天再看看其近年的財務表現和替騰訊(00700:HK)及Facebook (FB:US)營運作一比較。
騰訊(00700:HK)以QQ起家,互聯網、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一直以來是其核心收入來源,其他的有近年才出現的網絡廣告和電子商務交易。以2013年首三季業績計,總收入共人民幣43.47億元,同比增長34.30%。其中互聯網、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網絡廣告和電子商務交易收入比重分別是76.04%、8.14%和14.89%。盈利人民幣38.76億元,同比增長19.60%。自2009年至2012年業績計,總收入由人民幣12.44億元上升至人民幣43.89億元,複合增長52.24%。期內盈利由人民幣5.22億元上升至人民幣12.78億元,複合增長34.78%。毛利率由2009年的68.73%下跌至2013年第三季的54.95%。
以2014年2月21日計,Facebook (FB:US)和騰訊(00700:HK)市盈率分別是112.26和66.89,那麼其分別的原因在哪兒呢?站在財務角度看,筆者相信騰訊(00700:HK)所擁有以QQ遊戲為主的增值服務是其天賦的優勢。同是Web 2.0的社交網絡,Facebook (FB:US)和騰訊(00700:HK)近年收入增長動力源自廣告收益,不過Facebook (FB:US)卻不如騰訊(00700:HK)擁有基礎深厚而現金流強大的增值服務(見拙文「愛在瀏覽面書瘟疫蔓延時」)。以中短期來說,騰訊(00700:HK)的增值服務如QQ遊戲的收入來源較廣告收益可靠穩定。但隱憂是未來這些增值服務始終會走到向免費,加上不斷要投入資金開發軟件平台,這亦是在近年毛利率逐步下跌的原因。 
同是未來增長的焦點,WeChat在整合和未來盈利貢獻前景上亦勝過WhatApp。首先騰訊(00700:HK)已經擁有和整合WeChat多年,系統上應該已經沒有整合上的問題(2014年2月23日WhatApp環球大當機是整合出現問題的先兆?!)另外騰訊(00700:HK)已經擁有WeChat而毋須如Facebook (FB:US)以天價收購WhatApp而會影響其未來現金流。加上騰訊(00700:HK)已經擁有令Facebook (FB:US)羨慕不已的增值服務,其強大現金流亦有助騰訊(00700:HK)進行收購或投入資金改善QQ和WeChat系統。還有騰訊(00700:HK)未來亦可以把既有的增值服務拓展至WeChat而WhatApp仍有可能掙扎是否應該向這個方向發展。此外騰訊(00700:HK)亦沒有出現如Facebook (FB:US)出現流失年輕客戶的問題,筆者相信其未來表現還看高一線。
無論如何,好像百度 (BIDU:US)、Facebook (FB:US)、Google (GOOG:US)還是騰訊(00700:HK)這些擁有強大現金流的神級Web 2.0時代鉅人,在網絡基礎上大灑金錢和天價進行收購合併必定會成為未來的焦點。以歷年股價對數圖看,騰訊(00700:HK)現價仍在中軸線下仍然未進入超買區,未來一年股價仍然看俏!

(請參考「騰訊系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10

幣行網創始人自述:FB科學家、高盛專家為何出來做比特幣錢包?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2/59454.html
(左王浩,右蔣長浩)

蔣長浩是1976生人,在江蘇成長,高三時轉校到清華附中讀高中,與王浩成為同級高中校友。雖然兩個班會在一起上體育課,但是他們當年並沒有什麼交集,王浩在北京長大,喜歡打籃球,當年學習一般般,是喜歡玩的那類學生。王浩說:「你要當年告訴我,我會和蔣長浩一起創業,打死我我也不相信。他就是那種學習好,不喜歡運動的好學生,我們基本沒有交流過」。後來蔣長浩去了美國,混硅谷,最終成為了Facebook科學家。

以下是蔣長浩的口述(i黑馬整理),講訴了他對比特幣的深刻認識,以及為何出來創業。


IDG的比特幣佈局

是資本的撮合讓我們在一起創業。IDG資本合夥人李豐也是我和王浩的清華附中校友,IDG在美國投資了兩個比特幣項目,李豐也希望找人在中國做。

李豐很早就找到了我。我是在2013年4月份開始關注比特幣,通過一些新聞資訊而已,覺得比特幣是一種「黑客遊戲」,覺得在這上面創業就像做遊戲道具一樣,不太靠譜,也就沒有考慮參與。

李豐2013年5月找到了當時在做健康類創業項目的王浩聊比特幣的事情,王浩說當時自己聽完後「非常興奮」,因為是校友,後來王浩開始過來找我聊。我們兩個人時不時碰一碰,交流一些看法,跟他交流的時我又去深度瞭解了比特幣。

Facebook科學家開始認可比特幣

我是在清華讀的計算機,從本科讀到碩士,然後去UIUC讀了計算機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並行計算先驅Marc Snir。我後來在硅谷工作,在谷歌工作過,後來去了Facebook,成了Facebook科學家。

王浩找我聊,此時距我第一次瞭解比特幣已經兩三個月,我第二次去瞭解比特幣,這次比較深入。我去看一些國外深度技術文章,去研究了中本聰的論文。中本聰就算是一個日本人,也絕不是日本長大的日本人,因為他寫的那篇論文,英語非常地道,第一代日本移民很難做到。

我還看了一些比特幣云代碼,聽了一些國外比特幣技術大會交流的視頻。認真觀察比特幣圈內最活躍的那些貢獻者,從他們的視角看比特幣。

比特幣一個核心的開發人員在2012年倫敦比特幣會議上做了一個視頻演講。他說比特幣並不僅僅是一個虛擬貨幣,更多是一個可擴展的P2P,就是去中心化的,一套價值轉移協議。

我深度瞭解到比特幣協議,發現它底層實現了一個可拓展的腳本語言,通過這個腳本語言,你可以去定義各種各樣更複雜的應用層,比如一些商業協議。我就開始深入研究比特幣的原代碼,結果發現它確實有這樣的功能,相當於開了一個後門。可能未來三、五年以後那個後門被打開(商業協議),但這是中本聰第一天就設計好的。

縝密的系統

中本聰想得非常縝密,比特幣邏輯架構決定了它的系統不會崩潰。一些國外的黑客,已經開始研究怎麼用中本聰設計的腳本來實現更複雜的商業協議。中本聰對密碼學也有很深的研究,他選擇的加密方式,也在後來讓比特幣躲過一劫。中本聰關於比特幣體系的設計,讓它不會崩潰,絕對不是運氣。

比特幣是用數據的方法解決,在沒有信任基礎上,做商業協議或者價值轉移。簡單說,就是轉賬不再需要第三方擔保,我認為比特幣的整個架構可以實現這個設想。

全世界可能有成千上萬的P2P的結點參與到這個網絡中,大部分都是挖礦(產生比特幣需要挖礦機)的形式在網絡裡面貢獻計算率,他們這些人你可以理解為他們是你的見證人。原來你可能需要一個第三方買賣雙方都信任的第三方擔保,現在不需要第三方,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見證人。

我對中本聰的感覺,他是一個知識面很豐富,非常紮實的一個人。首先,他對分佈式算法理解非常深,因為比特幣分佈式算法非常經典。比特幣是一個P2P的網絡,自帶廣播系統。換句話說,很多人組成一個社會裡面,大家沒有一個領導,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中心權威機構,怎麼讓這些人達成一致?用廣播系統,交易自動通知所有人,讓整個網絡的人都去承認這個交易,而不是第三方。一旦交易廣播被大家確認了以後,這件事情就是既成事實了,沒有人能夠推翻。

比特幣本身是因為是全網公開、透明,所有的數據都可以查詢,很大程度上可以顛覆傳統意義上的會計、審計的一些功能,還有包括一些原來需要的金融律師,會極大降低整個社會交易的成本。

王浩認為,比特幣這個事情有點偏金融、從創新和想法等角度都覺得挺有顛覆性,而且自己之前在高盛固定收益交易部門負責衍生產品的自動交易、風險量化以及風險對沖等工作的時候,也知道互聯網上一定會出現跨國界的新興貨幣。比特幣的體系本身是不會崩潰的,但是有可能被其他更先進的虛擬貨幣替代。

我們與李豐交流很多次之後決定開始做比特幣創業,幣行網在2013年8月成立,12月正式上線。IDG目前把幣行網放在全力扶持的位置,除了資金之外,還幫助幣行做各種宣傳,人才招聘,聯繫行業資源。

幣行網:讓中國大媽也能投資比特幣

幣行主要業務是錢包,未來比特幣生態能夠發展起來的話,你不管做什麼樣的應用,用戶都需要有個錢包,需要有個地方裝錢,你需要有個地方往外匯款,那麼比特幣的錢包一定是個基礎服務。

現在只要有網銀就可以在幣行網上買比特幣。我們目標希望把用戶普及到更大的人群裡面去,而不僅僅是技術男。我覺得未來一兩年大眾就可以接受比特幣了。我覺得從體驗上講,我們幣行產品已經足夠讓大媽可以很快地上去可以交易的。

如果未來全世界都在用比特幣在網上交易了,中國不太可能閉關鎖國。其實中國也不是徹底禁止這件事情,只是還沒準備好,所以他畫了一條線,這個東西可以做商品交易,不要作為貨幣來流通。

機會不一定是比特幣的,但未來肯定有虛擬貨幣,以比特幣為基礎的為代表的這種貨幣是有機會的。

比特幣錢包爆發的話,其實可能是取決於基於比特幣的應用能夠爆發。我們也在推一款應用叫「比特幣捐贈打賞」,希望豐富比特幣的支付場景,支付的爆發是需要支付場景的。

比特幣現在還不穩定,經常隨著各種消息波動50%左右,是因為他的資金盤子還太小,容易被莊家操縱,未來大了就穩定了。

Mt.gox被黑不代表比特幣體系有問題

比特幣協議本身並沒有表現出來漏洞,Mt.gox是自身操作有問題。

比特幣產業還是嬰兒期,還比較早,很多事情並不是很特別成熟,並不是說協議本身不可靠,是參與的人還不夠專業。很多從業人員很多人的心態以投機為目的,不一定會商業道德上會對自己的自律要求那麼高,包括對用戶的資金存在他那兒的幣可能會比較隨意,這個東西也沒有人去監管他。

我不太理解為什麼Mt.gox居然被盜了幾十萬個比特幣,才發現這個問題。我覺得除非是他故意,要不就是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這種事情我覺得稍微有點專業性的人不太可能犯的錯誤。

但是我覺得隨著這個產業慢慢去完善,隨著越來越多了這些專業化的機構,創造者,投資者加入到這個行業裡面,它會不斷新陳代謝,就是那些不專業的人不能很快地適應這個產業發展的要求,他自然會被淘汰,就像Mt.gox雖然做的這麼大,一度是世界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因為操作上的不專業,一下就倒了。


最後,附上i黑馬的對比特幣基本邏輯解讀文章《比特幣為啥值錢》。

比特幣之所以能值錢,可以用經濟學上的「米塞斯遞歸定理」解釋清楚,米塞斯認為:「貨幣在k日有價值,是因為其在k-1日有價值」。其實理解黃金就不難理解比特幣,比特幣只是抽象了黃金的特質,在虛擬世界的一種化身。比特幣如果按照理想設定情況發展,其成為虛擬黃金應該不成問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比特幣尚運行在一條正確的軌道上。


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源的P2P軟件計算產生的跨平台虛擬貨幣,最早產生於2008年,其主要依附於互聯網傳播。比特幣由中本聰發明。

比特幣可以說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虛擬貨幣。截止到2013年03月10日,已發行的比特幣為10875775 BTC,根據2013年3月10日最新價格計算,總市值約為5億美元。而最近,比特幣市值一直呈飆升的態勢,據稱總市值已近高達10億,開始受到各大媒體的關注。

比特幣的第一特性——虛擬性

比特幣只存在於計算機的虛擬世界,其本質和其他所有由計算機計算產生的虛擬貨幣一樣,都是由一堆代碼組成,而為了安全性,比特幣使用遍佈整個P2P網絡節點的分佈式數據庫來記錄貨幣的交易,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也許很多讀者認為比特幣和很多遊戲幣甚至Q幣沒有任何區別,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比特幣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去中心化。

比特幣的第二特性——去中心化

這個特性使得比特幣在真正意義上突破了傳統貨幣的極限,傳統貨幣一般都由政府發佈,用暴力機關去確定其價值和流通,但是這樣的壞處是貨幣發行會有「中心化」,但是這樣的「中心化」也會帶來「貨幣專制」的不良後果,例如,美聯儲可以隨時印發上億的美元衝擊市場,而這樣會直接造成市場貨幣的貶值,造成通貨膨脹,所有經濟苦果都將由市場上所有貨幣持有者承擔。而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的特質,使其沒有一個中心化的貨幣發行機構,這樣就去除了由單一貨幣發行中心任意發行貨幣,從而造成貨幣迅速貶值,通貨膨脹嚴重的情況。而所有人都可以通過「挖礦」的方式獲得比特幣。

去中心化的根基——挖礦

比特幣之所以可以去中心化,是因為它的存在方式完全模仿現實世界中另一種高保值介質——黃金。黃金之所以能高保值,就是因為其不由任何一個機構或組織發佈,想要獲得就必須花費勞動去開採,而且全世界黃金的保有量基本是恆定的,越到後期總量越難增加。而比特幣的獲得也需要去挖礦——用Mt.gox提供的特殊算法,在計算機裡運行,就有機會獲得比特幣。並且,比特幣採取全網絡的總量控制模型,隨著數量的增加,比特幣增量會逐漸減少,按照官方的設定,最終在2140年達到2100萬個。隨著現在比特幣挖礦的流行和比特幣數量的增加,挖礦獲得比特幣已經越來越難了,據說現在兩年挖一礦而不得將會是普遍情況。比特幣的整體設定,與其稱其為「虛擬貨幣」,不如叫做「虛擬黃金」更加貼切。

用經濟學原理解讀:比特幣為什麼能值錢

比特幣之所以能值錢,可以用經濟學上的「米塞斯遞歸定理」解釋清楚,米塞斯認為:「貨幣在k日有價值,是因為其在k-1日有價值」。曾經,黃金也是一個價值為0的物品,但是有一天人們決定用它來交換物品,充當「一般等價物」,從此以後它才有了價值,也就是說,你覺得黃金今天值錢,是因為它在昨天是值錢的,而它在昨天值錢,是因為曾經有一天人們開始用它來充當一般等價物開始。比特幣之所以有價值,其實是從有一天,有人真正願意花錢去購買它開始的。而在這之後,由於比特幣與黃金一樣擁有「去中心化」的特質,並且擁有健全的貨幣安全體系,使得比特幣這個價值體系沒有走向崩潰,而逐漸成熟起來,造就了今天其價值200美元一比特幣的局面。比特幣正逐漸成為像黃金一樣的「一般等價物」。

其實理解黃金就不難理解比特幣,比特幣只是抽象了黃金的特質,在虛擬世界的一種化身。比特幣如果按照理想設定情況發展,其成為虛擬黃金應該不成問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比特幣尚運行在一條正確的軌道上,但是其也面臨著「技術破解」,「政府打擊」、「網絡效應」等等毀滅性的風險,這些風險因素也是其價格呈現巨幅波動的原因,但這些已經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914

多謝成立fb新論壇

Dear all,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going forward with setting up the forum. This will enhance our motives of learning and sharing.
Of course, whenwever we hear any stock numbers, do your homework first, before jump into the boat. I suppose all are mature enough to deal with the virtual reality.
I know nothing about facebook, any way, pls place this letter on the facebook ao that all can read it.
很多謝大家成立新的論壇, 雖然我不懂fb, 但也會為它祝福, 若有一些結論在hket.com留言要讓我做qc時, 可先加上三粒星, 讓我知道要處理, 謝謝.
此信也會同時在我的網誌發表, 雖然我近期工作忙較少更新, 但這始終是我和大家聯繫的最終渠道, 新forum可加上對這個網誌的追蹤, 便知道我有沒有新的發表, 一般地說, 這是廣告性質
為主, 例如每周一和周三下午可到tvb網站看我的直播, 周一看mt, 周三和周五看頭條, 整周看hket.com
cheers.
Pe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