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換個視角看帝吧遠征FB:誰才是90後營銷無冕之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8/154018.shtml

導讀 : 如今的微信、百度地圖都在朝著OS化的方向發展,應用中植入電商、O2O服務等板塊已經是業內的主流。以此次帝吧出征為契機重新進行商業化模式梳理和調整,除了社交以外,電商、IP開發、社會化營銷等方向,貼吧未來還有更多探索的可能。

臺灣大選結果雖然在意料之內,但這場大選帶來的文化影響卻是出人意料。從兩岸表情包大戰開始,到帝吧出征FB,再到人民日報等官媒為表情包大戰和帝吧出征FB點贊,繼“屌絲文化”之後,亞文化再一次登堂入室,並且得到了主流文化的空前認同。

從文化和商業的角度來看,90後乃至00後主導的亞文化正在隨著90後的成長成為社會主流,而貼吧作為90後、00後等新生代用戶聚集量最大、凝聚力最強的平臺,背後商業價值和潛力巨大。

帝吧出征FB,“腦殘”一代成長為自信一代

帝吧即是“李毅吧”,是1900多萬個貼吧中人氣最旺盛的主題吧,聚集有2000多萬粉絲,有“百度盧浮宮”之稱。帝吧最初的發展以球迷嘲諷李毅以及中國足球開始,此後卻隨著逐漸發展,隨著國足愈發的不給力,當初內涵他諷刺李毅的球迷早已對李毅本人失去關註,沒人對他再有興趣,但內涵文化還在,帝吧也逐漸演變成了二次元和內涵文化的沈澱場所。

在法律和道德的範圍內,帝吧網友以嘲諷、反話、惡搞、PS、視頻音樂等方式發泄、抒發自己對文體界、社會現象的種種看法, “尼瑪”、“屌絲”等熱門詞是從帝吧中流傳開的。不僅如此,帝吧還有作戰傳統——也就是所謂的“爆吧”。“爆吧”即是吧友自發組織成水軍,對其他貼吧進行瘋狂發貼達到讓對方吧務癱瘓,對方輿論陣地亂套的目的。過去“李宇春吧”曾遭遇一晚刷屏1900多頁,被爆近100000貼的“慘劇”。

也正是二次元、無厘頭乃至“爆吧”文化的蔓延,帝吧甚至是百度貼吧一時間被主流文化看成是90後腦殘、非主流的聚集地。貼吧被一些人認為只是90後、00後自娛自樂的場所。

但隨著近年來90後逐漸登上社會舞臺,在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二次元等亞文化正在逐漸被社會所接受。貼吧主要用戶也逐漸從90後延展到00後。與其他社交平臺各領風騷兩三年不同,如今的貼吧甚至比2005年時還要火爆,筆者這種90後從2012年之後才開始使用貼吧,從最初的數周登錄一次到如今幾乎每天都要去泡一會兒。

此次帝吧出征FB之後,貼吧又火了一把。那些翻墻去FB參與大戰的90後甚至獲人民日報點贊“自信一代”。從過去被貼“腦殘”標簽到如今展現理智行動,90後這代互聯網原住民,正在通過此次事件擺脫負面形象,在當今社會的政治經濟輿論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亞文化背後,90後正在獲取世界話語權

社交平臺各領風騷兩三年其實與其無法掌握下一代人群有很大關系。諸多第三方研究報告也顯示,90後、95後甚至00後,小到社交平臺使用時間,大到每日關註的話題點,都存在著很大不同。

這種情況其實在大學里也有清晰的體現,以“95前”為主的大三黨和“95後”為主的大二黨之間可能只相差一級,但是無論是課堂發言還是課後交往中,兩者表現都迥異。很多“95後”敢在課堂展示的PPT上使用doge、爾康手等表情包來豐富課件內容,甚至還會將TFboys的音樂改編成展示內容,很明顯,95後更加敢玩。

某種程度上看,“95後”甚至在對“95前”的社交行為構成影響。筆者曾不止一次聽到朋友稱,自己在日常中使用的表情包都是從“95後”小弟弟、小妹妹那里“右鍵”過來的,而這些表情很多又是“95後”自制的或是從貼吧里“右鍵”過來的。

雖然表達情緒的方式很“非主流”,但無論是“95前”還是“95後”,隨著這一群體的長大,他們都正在進入社會舞臺。最大的“90後”如今已有26歲,最大的“95後”如今也有21歲。作為社會新生力量,90後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在將自己的文化註入到主流文化內。

從前些年“屌絲”等貼吧內流傳出來的詞匯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語言開始,到如今表情包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同,從貼吧里走出來的年輕一代其實擁有了展現自我的舞臺,貼吧甚至幫助年輕一代建立了對不同意見進行溝通的自信心態。成立12年的百度貼吧陪伴90後成長、成熟,成為逐漸掌握互聯網世界話語權的新生力量。貼吧60%以上用戶為90後、00後,隨著未來90後的逐漸強勢乃至00後的逐漸長大,這種大環境下,年輕一代還將不斷獲取社會話語權,甚至將亞文化、二次元文化變成主流文化。

成就新生代,貼吧商業化路徑該如何走

在90後和00後逐漸成長的過程中,貼吧作為孵化90後、00後語言、社交習慣的平臺其實也蘊含著巨大商業潛力和想象空間。如今的社會化營銷領域主要還是以微博、微信為主,但基於微博逐漸式微、微信的商業化模式單一且限制頗多,尋找下一個更高效、更精準的社會化營銷平臺成為了商業領域所關心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有兩種主流的聲音,一個是再造一個新的現象級社交工具。還有一種聲音是深入挖掘現有的社交工具。從商業化層面來看,貼吧此前還沒有進行過深入探索。貼吧在社會化營銷層面,對行業、企業都有巨大價值。目前來看,貼吧在社會化營銷領域可以重點發力三個方向:一是搭載企業平臺,讓企業自行運營;二是根據90後興趣開發IP,在泛娛樂領域深入開展粉絲經濟玩法;三是用貼吧獨有的腦洞氛圍做社會化營銷,結合微博、微信進行組合拳式的營銷打法。

1、 搭建企業平臺精準覆蓋年輕目標用戶

2014年7月,百度才開放貼吧官方吧,為企業、機構、媒體等合作夥伴搭建粉絲社區,讓品牌與粉絲、粉絲與粉絲進行深度交互。

目前在貼吧搭建企業平臺效果較好的案例有不少,比如社會化營銷的高手小米、魅族等。以小米為例,小米吧粉絲數量高達約350萬,發貼量高達5000多萬。小米甚至針對小米平板、小米4、紅米手機等產品都各自專門開設了一個官方貼吧,對貼吧網友進行精細化的運營,一方面通過營銷吸引潛在用戶,同時在吧內答疑解惑做好口碑。

未來像小米這樣重視貼吧的企業還會越來越多。貼吧也需要繼續搭建企業平臺,精確覆蓋用戶,實現更精準的粉絲互動、品牌曝光以及社會化營銷。

2、 融入貼吧文化做腦洞大開的社會化營銷

貼吧孵化了不少社會熱點事件,此次帝吧出征,就是眾多之一。而樂視舉報快播之後,樂事薯片吧甚至被網友爆吧吐槽“你竟然是這樣的薯片”。雖說不少人稱,這是網友搞錯了樂視和樂事,但筆者和不少公關圈的朋友認為,這可能會是一次有計劃的借勢營銷。

從貼吧被爆吧開始,樂事和樂視傻傻分不清,瞬間引爆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的網友吐槽,這種娛樂化的腦洞營銷效果很好,一位朋友甚至笑稱,“樂事薯片省下來一年的廣告費”。這類從貼吧開始引爆話題,再蔓延到其他社交平臺的營銷做法可能是日後企業社會化營銷過程中需要仔細思考的一個方向。

這種與年輕用戶面對面溝通,一起“無厘頭”地玩的方式,效果將遠遠好於傳統營銷。

3、在泛娛樂領域深入開展粉絲經濟新玩法

貼吧在泛娛樂領域具備巨大的商業價值。貼吧聚集了90後喜歡的明星、二次元、遊戲、網文、惡搞等優質內容和亞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泛娛樂領域粉絲經濟玩法。

進入貼吧內可以發現,包括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安徽衛視以及韓國SBS、央視新聞、北京電視臺等在內的很多主流電視臺都已入駐,並進行了跨平臺聯動、聯名周邊售賣等深度互動合作試水。

百度貼吧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貼吧不僅要打造中國綜藝娛樂的風向標,也希望能夠給合作夥伴提供娛樂營銷的重要參照。貼吧可以實現通過媒體吧資源聯動,幫助媒體實現商業價值的轉化,從而實現貼吧傳媒娛樂運營的良性閉環。

貼吧多年來在二次元領域的積澱使得其在IP開發領域還有更深刻的價值。不管是《瑯琊榜》、《羋月傳》還是《盜墓筆記》,這些電視劇或是小說的主題吧都已經成為國產IP迷的聚集地,即使是在電視劇、電影結束後還有很強的長尾效應,吧友們針對劇情還有諸多討論,形成了所謂的“原創—傳播—互動—發酵—再傳播”的擴散路徑。這其中具備的IP商業價值其實同樣值得開發。

而針對二次元文化和惡搞文化,這其中的人物、事件甚至還能開發出獨特的IP,制成遊戲、漫畫、書籍甚至是電影等等。當年以魔獸世界吧中興起的“賈君鵬”為主題的遊戲曾風靡4399小遊戲網站,這類人物、事件若是誕生在今天,還可以進行更多樣化的探索。

寫在最後:

貼吧的體量太大了,數億網友再加上1900多萬個主題吧的龐大體量使得其成為在各個領域都能夠深入開發的平臺。以上所說的營銷價值只是一個層面,根據觀察來看,百度貼吧內還蘊藏著大量交易行為,但最後交易平臺都是淘寶或是閑魚等其他平臺,貼吧並未對針對這些用戶行為開發相應的工具

如今的微信、百度地圖都在朝著OS化的方向發展,應用中植入電商、O2O服務等板塊已經是業內的主流。經過了12年的沈澱,百度針對貼吧可能還要思考更多。以此次帝吧出征為契機重新進行商業化模式梳理和調整,除了社交以外,電商、IP開發、社會化營銷等方向,貼吧未來還有更多探索的可能。

作者:吳俊宇;微信號:852405518,微信公眾號“深幾度”,轉載請保留版權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036

蘋果、小米、FB這些品牌,為什麽現在不酷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7/155079.shtml

導讀 : 但如果你的品牌不再酷,不再性感,給人感覺垂垂老矣,就想找辦法讓品牌酷起來,就不得不遵守這樣的原則。

蘋果、小米、FB等很多品牌,現在雖然大部分財務指標都比以前要好(不論是市場占有率、利潤率還是年銷量),但是卻讓人感覺不那麽酷了。

幾年前,一個北京白領吃一個20幾塊的黃太吉煎餅果子都覺得特別酷,還要拍照發朋友圈,而現在卻沒人覺得那麽酷了。

如何讓品牌變酷?這是一個困擾很多營銷人員的大難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那些嚴肅的產品經理、營銷總監和CEO們,能關起門連開3個小時的會議,圍繞大量所謂趨勢報告和廣告提案來尋找洞見。直到午餐時間送來披薩,他們才能暫時擺脫這個難題的折磨。

   一   

那麽,如何讓品牌變酷?

在李叫獸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業界普遍的解決方案:

找更熱門的代言人

把“酷”這個字融入文案

各種短期的營銷花招和天花亂墜的廣告語

主打90後年輕群體

發布更好的產品

發布顛覆性的科技

實際上,各種品牌商找出的上述解決方案雖然很符合直覺,但是都不能解決問題,至少不能解決本質問題。

 

找到更熱門的代言人並不能讓你的品牌變酷

很多品牌為了重新變酷,直覺上想到的方案是找一個更熱門的代言人,但這其實無法解決問題。

 

(圖:新的代言人讓品牌變酷了很多嗎)

只要你想一想就會發現,明星代言人並不是讓品牌變酷的原因——否則當年剛創立品牌的時候,連代言人都沒有,為什麽消費者還覺得它很酷?

 

把“酷”這個字融入文案並不會讓你的品牌變酷

“酷”是你帶給用戶的一種心理感受,而不是文字,把“酷”這個字加入你的產品名、slogan和文案,並不會讓你的品牌變酷;就像你想讓別人覺得你很有錢,那麽你的做法並不是發朋友圈說“我很有錢”,而是在自拍照中顯露一下百達翡麗的名表。

因為我們往往通過一個人的行為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而不是通過這個人如何描述自己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所以,單純說“酷”,沒有用。

甚至,任何短期的營銷花招和天花亂墜的廣告詞,也不會讓你變酷。

一個老化的品牌,向小米學習,找最好的社會化營銷團隊,來一次刷爆朋友圈的“曬下巴搶紅包”活動,就變酷了嗎?

這樣做,只不過相當於給脫落的墻皮刷上新漆而已,沒有解決本質問題。

 主打90後年輕群體,改變品牌的定位人群,也不會讓你變酷。

很多營銷專家認為,品牌老化是因為品牌主打的消費群體老化,如果我們重新定位成現在年輕一代的90後群體,我們的品牌肯定非常酷!

所以,他們把營銷團隊換成純90後,學著90後的方式讓官微發搞笑gif圖,然後主打年輕一代的品牌形象,這樣就讓品牌變酷了嗎?

當然沒有。因為品牌老不老和消費者老不老本質上沒有關系。

一個做老年人拐杖的品牌照樣可以很酷,一個90後學生的書包品牌照樣可以很土。

李寧前幾年為了讓品牌年輕化,把slogan改成“Make the change”,主打90後形象,這讓品牌變酷了嗎?當然沒有,實際上當時的這個策略基本上把李寧品牌毀了(丟掉了原有的定位優勢)。

總之,變“嫩”和變“酷”是兩回事,Jeep越野車並不主打年輕群體,但仍然被人感覺很酷。

上面方法不行,那產品端的呢?

發布更好的產品,並不會讓產品變酷。

大部分曾經酷過的品牌,當初的產品比現在可爛多了,這並沒有影響它很酷。

聯想電腦每年都進行技術革新,每年發布的新品這麽多,聯想電腦很酷嗎?

實際上,甚至單純研發和發布顛覆性的科技,也並不會直接讓品牌變酷。

說了這麽多條路都不靠譜,面對“如何讓我們品牌變酷”這個課題,營銷經理們可能已經開始放棄了,所以他們抱怨:“品牌酷不酷其實和我們營銷部沒關系,只要公司研發出像AlphaGo這樣的黑科技,自然很酷,沒有的話,我們再努力也沒什麽用。”

這種論斷最大的問題,其實並不是“把問題推給技術部門”這樣不負責任的心態,而是顛覆式技術本身就不是直接導致品牌變酷的原因。

袁隆平雜交水稻的技術顛覆性肯定超過當年的黃太吉煎餅果子,但是並沒有讓這麽多粉絲感覺“很酷”。

我們之所以經常覺得推出顛覆性技術的公司很酷(比如特斯拉),其實並不是因為這些技術本身使得一個公司很酷,而是新潮的技術經常能夠給公司帶來“另外的價值”。是“另外的價值”,而不是技術本身,讓公司顯得很酷。

   二    

 

這個“另外的價值”是什麽?

既然上面業界的普遍做法,無非都是落入俗套的表面技巧,那麽什麽才是讓消費者覺得一個東西“很酷”的真正原因?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酷”(Cool)到底是什麽。

如果我們把“酷”與“崇拜感”、“豪華感”、“自豪感”和“時尚感”等近似意義做區分,那麽所謂的“酷”,其實就是“當一個人面臨某個與常規不一致的事物時,產生的積極主觀的感受”。

“周圍的同學要麽就很懶惰成績不好,要麽就拼了老命學習才有好成績,而王二狗整天不努力學習,也回回考年級第一(與常規不一致),我們覺得他很酷。”

好了,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接受下面兩個最重要的關於“酷”的結論了:

 

結論1:

如果品牌形象與常規不一致,消費者就會感覺到這個品牌是“酷”的,而且即使消費者不熟悉這個品牌,也依然存在“酷”的感覺。

結論2:

 與常規不一樣雖然能讓人感覺到酷,但這是有條件的。研究表明,只有當品牌違背那些“不合理卻依然存在的常規”時,消費者才會感覺這個品牌很酷。

比如當年消費者為了一首喜歡的歌曲,卻不得不買下一整張CD。這在現實中普遍存在,也讓眾多消費者感覺到不合理,某品牌打破了這個常規,就會讓消費者感覺很酷。

這個“某品牌”就是當年的iPod。

根據上面兩個結論,一句話概括什麽是品牌的“酷”:

 

所以,品牌如果想要酷,要做的就是:不遵守某些不合理的社會常規

而之所以有人覺得一些顛覆式科技產品給人帶來“酷”的感覺,其實並不是因為科技本身讓一個東西變酷,而是某些科技帶來的這個“另外的價值”——打破某些不合理的社會常規。

  三   

為了證明這一點,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把所有被試者分成4組,讓他們判斷下面這個服裝品牌酷不酷:

在看這個服裝品牌的海報之前,這4組被試者分別讀到了不同的故事:

故事1:

Ballai這個城市要舉辦節日慶典,市民們穿上藍色衣服,以悼念曾經保衛城市的士兵們。

 

故事2:

Ballai這個城市要舉辦節日慶典,市民們被要求穿上藍色衣服,以緬懷祭奠一個過去的腐敗獨裁者。

故事3:

Ballai這個城市要舉辦節日慶典,市民們穿上白色衣服,以悼念曾經保衛城市的士兵們。

 

故事4:

Ballai這個城市要舉辦節日慶典,市民們被要求穿上白色衣服,以緬懷祭奠一個過去的腐敗獨裁者。

讀完了故事後,這些被試者需要根據問卷對品牌酷的程度打分。

結果,讀故事4的那一組消費者,認為ROIKU這個品牌最酷。

在這一組中,消費者先讀到了“市民被要求穿白色衣服以祭奠獨裁者”這個不合理的常規,然後看到了ROIKU這個品牌聲稱自己“堅持藍色設計”,打破了這個不合理常規,因此覺得這個牌子簡直太酷了(品牌評分5.1)。

與此相比,讀到“市民被要求穿藍色衣服以祭奠獨裁者”的人,看到品牌遵循這個不合理常規,覺得該品牌迂腐陳舊,評分僅有3.96分。

當然,打破常規不一定總是好的,如果打破合理常規,有時候會帶來反價值——讀到“市民穿上白色衣服悼念保衛城市的士兵”這個故事的人,再看到宣稱“堅持藍色設計”的衣服,對這個服裝品牌的評分僅有3.59分(最低分)。

 

在這個研究中,發現用戶對品牌酷的感知分別是:

打破不合理常規 > 遵守合理常規 > 遵守不合理常規 > 打破合理常規

(請記住這個結論,它對我們接下來的分析很重要)  

  四  

所以,“酷”這種獨特的主觀感受,不是時尚,不是豪華高檔,也不是質量上乘,而是當我們面臨某個打破不合理常規的事物時,自動產生的積極感受。

因此,要想變酷(而不是單純變時尚或者豪華),最好的策略就是:

“打破那些普遍存在的不合理常規,並且想辦法讓消費者感知到。”

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的時候,最開始並不是直接講性能,而是講整個業界的不合理常規。比如“智能手機其實非常不智能,很難用”、“在不同應用下,我們需要不同的鍵盤,但現在手機鍵盤都是固定的,非常不合理”、“觸摸屏操作,手才是最好的交互工具,而不是觸摸筆!”

最初第一代小米手機推出的時候,很醜、很不好用、很低價,甚至很多人不會選擇去買,但是大家都覺得它非常酷。

 

不是因為雷軍的個人魅力,而是因為小米當時打破了某個不合理的社會常規——過去我們一直認為中國是渠道為王,為此手機等數碼產品很大成本花在了渠道上,導致配置不高,價格卻很高。

而國內的手機品牌因為無法擺脫線下渠道商的巨大利益紐帶,導致即使在做電商賣手機,也無法降價(否則經銷商不幹了)。

這是一個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常規,有人率先打破,我們就會覺得它很酷——不論它的設計有多醜、代言人有多low、產品有多不好賣,我們仍然會覺得它很酷。

再比如之前中國人覺得洋快餐(比如漢堡三明治)比較高端,中國快餐(比如煎餅果子、肉夾饃等)比較低端,這顯然是個不合理的社會常規——憑什麽國人的民間快餐就不能有尊嚴?

幾年前,黃太吉推出高價的煎餅果子,打破了這一社會常規,即使很多人覺得它不好吃,但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它很酷。

 

一直以來,我們覺得一個品牌很酷是因為它用了很多營銷花招(比如黃太吉用奔馳車送煎餅果子),然後分析其背後的心理反差感、逼格、借勢營銷等,好像只要學會了這些流行的花招,一個品牌就能變酷了。

但是這些營銷花招其實只起到輔助作用,它們的存在是為了放大和傳播這個品牌的戰略(比如用高價煎餅果子打破不合理社會常規),而無法成為這個品牌的戰略本身。

如果沒有實質的行為和意義作為支撐,單純的包裝和花招,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覺得蝙蝠俠穿上蝙蝠衣很酷,只不過是因為蝙蝠俠用非常規的方法有效抓捕罪犯,而在這個過程中蝙蝠衣自然起到加成作用。

 

而如果沒有“用獨特方式抓罪犯”這個行為,就一個普通的人穿上華麗的蝙蝠衣,大家不會覺得他很酷,反而覺得他很傻,或者僅僅在表演當代行為藝術。

  五   

所以,如果想讓品牌變酷,就不能總是想著用各種營銷花招(不論是代言人還是重新定位成90後形象),而是要先問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社會常規,我如何去打破?

打破這種常規的方式有很多種,即使你不進行任何產品上的改良,僅僅在營銷活動上改良,都可能找到很多道路。

 比如之前可口可樂在迪拜發現異國來打工的工人每天辛苦工作,特別思念留在國內的老婆孩子,但迪拜電話費特別貴(不合理社會常規),因此可口可樂做了個營銷活動打破這種常規——設置可口可樂電話亭,憑可口可樂瓶蓋,可以免費給家里打5分鐘電話。

(視頻:可口可樂瓶蓋打電話)

這讓很多用戶覺得特別酷。

再比如之前非常火的“全聯生活美學”的例子。

全聯超市是臺灣一個非常品牌老化的品牌,幾乎沒有人會覺得它很酷。但是它通過一系列打破社會常規的活動,讓人重新覺得它變酷了。

臺灣的年輕人覺得去廉價的超市買東西丟面子,不認為節約是美德,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社會常規。而全聯通過把“省錢”重新詮釋為“生活美學”,打破這一常規——誰說省錢就很low很土?

 

是的,臺灣人覺得全聯變酷了,本質上並不是因為定位到了年輕群體,也不是因為文案很走心,而是因為它打破了某個不合理社會常規,然後靠文案等方式傳播出來。

同樣,在自媒體界,讓很多人感覺很酷的自媒體,既不是粉絲最多的,也不是思想最高深的,而是最多打破各種不合理社會常規的。

羅輯思維一直在業界塑造一種很酷的感覺,用羅胖的話說“大家都會想跟他發生點什麽”(這表達的確汙了點),而羅輯思維其實粉絲不是最多的,名人效應也不是最強的,之所以產生這種“酷”的品牌效應,是因為羅胖不斷地嘗試打破各種不合理社會常規。

之前廣告圈一直存在“甲方過度幹預乙方工作,外行指導內行”的現象,所以羅胖發起“甲方閉嘴”活動,暫時打破這種社會常規。

之前大家覺得知識不值錢,肯定是免費的,知識工作者勞動價值不被尊重,所以羅胖發起知識付費的活動,打破這種社會常規。

 

這些事件,不論最終成功與否,至少都塑造了“酷”的品牌效應。

  六  

那為什麽還有人罵羅胖,為什麽在有些用戶眼里,羅胖不是酷而是瞎折騰?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先回想一下我們前面提到的4種情況:

打破不合理常規 > 遵守合理常規 > 遵守不合理常規 > 打破合理常規

如果把這4個選項放到矩陣中,就是這樣的:

 

很多人對打破常規行為的反對,本質上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個人打破了合理常規,而不是打破不合理常規(是“希特勒”而不是“喬布斯”)。

羅胖的甲方閉嘴活動,在一些人眼里是打破了不合理常規(甲方過於外行指導內行),自然讓人感覺非常酷。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則是打破了合理常規(甲乙方就應該多溝通,這是天經地義的,怎麽能閉嘴),自然就不會覺得羅胖很酷,而是覺得“反社會”。

回想下前面的心理實驗:當被試者先看到“穿白衣服悼念為保衛城市而死的士兵”,然後看到主打藍色設計的服裝品牌時,對這個品牌給出了最低分,因為他們覺得它打破了合理社會常規這在人心中的好感度,還不如墨守成規或者迂腐落後。

羅永浩的錘子手機品牌,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羅永浩在營銷中花費最大篇幅來講自己是如何打破常規的(比如實體按鍵、對稱設計、高價格等),但有很多人反而非常反感羅永浩的各種做法和個人言論,這是因為他們覺得羅永浩所打破的這些社會常規,很多是合理的——比如虛擬按鍵,很合理。再比如高性價比,也很合理。

而故意打破用戶感知中本身合理的社會常規,給人的感覺就不再是“酷”而是“反社會型人格”,反而會造成負面印象。

而在另外一些用戶眼里(比如羅永浩粉),羅永浩打破的社會常規本身是不合理的,所以覺得羅胖非常酷,簡直是比蘋果還要酷的品牌。

這是導致錘子手機評價高度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

  七   

所以,如果你想讓品牌變酷,要做的就是:

 

這句話包含這些必要條件:

(1)品牌必須到社會常規,才能被認為是酷的

 

更高產的水稻,更輕薄的手機,更快的處理器,這些在原有社會常規上進行提升的行動,並不能帶來“酷”的感覺。

實際上,任何的技術突破,必須與某個社會常規的打破進行關聯,才有市場營銷價值。

“全球最薄手機”並不會讓人感覺很酷,但是如果打破了“中國人造不出超過美國的黑科技”這個社會常規,就會讓人感覺酷了。

沒有打破常規,請再好的代言人,用再多營銷花招也沒有用。

(2)被打破的常規,必須是不合理的

(或者通過營銷公關,讓更多人覺得它是不合理的),否則會被理解成反社會人格品牌,而不是酷品牌。

(3)必須能夠把這樣的信息,有效傳達給大眾

打破常規的做法,如何讓大眾感知到?

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很簡單,創造渴望群體——讓用戶感覺到他們最渴望加入的群體,已經開始率先接受這個創新,他們就會更容易把打破常規的行為理解成酷的。

比如18世紀普魯士剛開始推廣土豆時很不順利,百姓覺得土豆既醜陋又惡心,不是人吃的東西,農民也不願意種植,無論政府怎麽宣傳都沒有用。

 

後來君王故意頒布命令,規定土豆是皇家禦用蔬菜,只有貴族才能種植和食用。結果很快就有民眾開始偷偷種植,不久民間便出現了大規模地下土豆種植產業,百姓都瘋了似的搶購和食用土豆。

因為貴族是普通民眾的一個“渴望群體”。

同樣,黃太吉推出高價煎餅果子,用奔馳送外賣,引來熱捧。

因為開奔馳的人,是都市白領的一個“渴望群體”。

(ps.關於如何借助群體力量的方法,李叫獸之後會專門寫文章,這里就不詳述了。) 

 結語   

“酷”當然並不是品牌的必需品,你可以不酷,依然可以成為賺很多錢並且股價不斷上漲的上市公司。

但如果你的品牌不再酷,不再性感,給人感覺垂垂老矣,就想找辦法讓品牌酷起來,就不得不遵守這樣的原則:

“打破不合理的社會常規,並且讓眾多人感知”。

如果不這麽做,即使再怎麽不斷照搬各種俗套的做法(不論是找更熱門的代言人、寫更牛逼的文案還是用讓人腦洞大開的營銷花招),也於事無補。

部分研究引用來源        

C Warren,MC Campbell. What makes a thing cool? / How Autonomy influences perceived coolness, Artículo,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4, 41(2):págs. 543-563

Schultz, P. Wesley, Jessica M. Nolan, Robert B. Cialdini, Noah J.Goldstein, and Vladas Griskevicius (2007), “The Constructive, Destructive, and Reconstructive Power

Markus, Hazel Rose, and Barry Schwartz (2010), “Does Choice Mean Freedom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7 (August), 344–55.

Jones, Edward E., and Keith E. Davis (1965), “From Acts to Dispositions: The Attribution Process in Person Perception,” in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2, ed. L.Berkowitz,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19–66.

標簽 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739

iMoney FB Live(四)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3-12

很榮幸獲得iMoney智富雜誌邀請,於3月14日(星期二)下午3點30分進行Facebook Live。可以直接跟股民交流,順道推廣一下自己剛出版的新書《選股與估值-----價值投資的得勝之道》,一舉兩得。

如果網友有興趣,不妨到iMoney智富雜誌的Facebook加「Like」,到時便會收到通知看FB直播。歡迎大家在直播期間提出問題,我會盡量解答。

多謝支持!下周二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12

創辦人放料 揭fb冒起與衝擊

1 : GS(14)@2010-09-06 22:28:46

2010-9-6 HT

  facebook至今共有5億個用戶,更以每月5%速度持續增長,用戶每日至少花近1小時於fb與好友相聚,成網上世界的新蒲點。然而,打造這個社交王國的只是一個年輕小伙子,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背後的成功故事為人津津樂道。

  朱克伯格說:「fb源自簡單概念,人們總會希望將身邊發生的事情與朋友分享,亦希望可與朋友共聚,關心彼此更多。當人們習慣分享,世界將會變得更開放和互動,亦因此變得更美好。」

盼擁最高權力 抗巨企收購

  書中內容給予讀者有關fb的全面概念,如何由04年的一個大學專題研究,發展至今街知巷聞的社交網站。第一部分主要記載公司的歷史,fb本是一個哈佛大學生的習作,希望加插姓名,相片和其他個人資料等以便將校園新生分類。基於學生的好奇心,fb迅速竄熱。不少科技巨企紛紛向其招手,包括微軟(Microsoft)、Google、雅虎(Yahoo)和Viacom,但基於朱克伯格的自信,希望擁有最高權力,日後發展藍圖不被束縛,使巨企全被拒諸門外。

改善私隱保障 擴張展商機

  第二部分寫fb對社會的衝擊和影響,作者有機會採訪公司的資深員工。他亦毫不畏懼詢問有關大眾關注的私隱問題,詳細解釋fb如何就私隱風波作出改進方案及平息公眾憤怒等。同時,fb擁有成千上萬公眾資料,邁向全球化的擴張版圖,亦會探討朱克伯格如何利用當中商機獲利。

  最後,作者對fb潛力寄予厚望。fb可以像Twitter般廣泛散播新聞,即時獲得群眾回應,就像美國總統奧巴馬聰明地運用fb宣示政綱,令其「改變」形象深入民心。

  然而,美中不足是fb相關官司的披露。早期朱克伯格曾與同窗研發社交網站,後來他才另起爐灶,作者訪問的人偏偏沒有官司中的主角,難免被外間批評本書觀點欠客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51

澳少女大肚報復  fb發球員淫照

1 : GS(14)@2010-12-22 22:38:0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791321


澳洲球壇爆出裸照醜聞,一名 17歲少女前天(周一)在社交網 facebook發佈了三名澳式足球員的全裸及半裸照,三人手部都在下體有所動作,照片立即瘋傳。少女聲稱與球員發生性關係後懷孕,但球員及足球聯盟不予援手,只想「打發她」,因而決定大報復。但有關球員指她謊話連篇,甚至曾勒索一名球員 20,000澳元( 15.5萬港元),志在博出位。

17歲的達西( Kim Duthie),前天發放了墨爾本澳式足球隊聖基爾達( St. Kilda)三名球員的兩張照片:一張是 28歲隊長里沃爾特( Nick Riewoldt)全裸站着,身旁是只穿內褲的 24歲隊友道森( Zac Dawson);另一張是 26歲球員達爾桑托( Nick Dal Santo)只穿內褲躺在床上。三人手部都放在下體位置。
「要球員一嚐名譽掃地滋味」

照片在 fb瘋傳,吸引數以千計 fb用戶要求與達西成為朋友,雖然球會立即申請到臨時禁制令,禁止達西發相,但達西已經成為名人。她接受一家電台訪問時說:「我只想向他們報復,因為足球聯盟那些人不尊重我。我要令他們明白,我並非可以隨便打發掉的女孩。」她又說希望提醒其他少女小心,別淪為球員洩慾工具。
達西聲稱,今年較早時她仍是中學生時,與聖基爾達兩名球員發生性關係,其中一人令她懷孕。事件鬧到澳洲澳式足球聯盟( AFL),警方也介入,但調查結論是球員沒有「不法行為」,令她深感受辱。「我要球員一嚐名譽掃地的滋味。」達西稱 10月 5日誕下死胎。


她宣稱前天發放的兩張照片,都是她親自拍攝,地點分別是某球員家中及墨爾本某酒店。她承認相中三人並未跟她發生過性關係,但指摘里沃爾特「在阿德萊德對我的態度很混蛋」。她又聲言不會理會法庭禁令,會繼續發放 19張同類照片,涉及球員來自多個球會。
另一名聖基爾達球員吉爾伯特( Sam Gilbert)昨天則開腔指達西撒謊,聲稱隊長里沃爾特與道森的合照,是他去年在美國邁阿密一間酒店所拍。吉爾伯特稱,他將照片儲存到電腦,有人未經他同意,擅自從他電腦中偷取相片。
被拍裸照的里沃爾特亦謂,記得照片是吉爾伯特所拍,聲稱當時他剛睡醒,並已立即要求對方刪除照片。里沃爾特強調從未見過達西,指事件令他的女友和家人深受困擾,坦言對吉爾伯特非常失望。他的經理人指達西以相片勒索里沃爾特 20,000澳元,但她否認。
事件引起網民議論紛紛,有人支持達西,讚她勇敢,指運動員應該是專業人士,收取高額酬勞,有責任做個好榜樣;但亦有不少人批評她謊話連篇,「心理有問題」、「渴望注意」。
達西在 Twitter戶口的自我介紹就寫道:「運動員。模特兒。性。權力。名氣。火辣。堅強。」她「成名」後在 Twitter和另一社交網站 Formspring勤力回答網民的問題,包括宣傳自己幾時接受那家傳媒訪問,曾寫道:「哈哈,太多了,我記不住!」昨午則發 tweet說:「做了 29個電台訪問和四個視像訪問,真累!要給自己打打氣,不如發一張新照片?」她在昨天一次訪問中透露,正找經理人和職業作家幫忙,因她想出書「講述我的故事」。有網民則指達西明年升讀大學,志願是入讀新聞系。
澳洲新聞網/《悉尼先驅晨報》/《太陽先驅報》/法新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89

LinkedIn搶閘上市 利fb試水 社交網IPO頭炮 集資13.7億

1 : GS(14)@2011-01-30 17:51:00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8-743243?category=m


社交網LinkedIn的會員以商界專業人士為主,市場估計,現時估值達30億美元。(資料圖片)


全球最大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正式申請上市,擬集資1.75億美元(約13.65億港元),搶先成為首隻於華爾街登場的社交網站IPO。其招股反應及上市後表現,市場更視之為facebook(fb)等同業的指標,看看能否掀起新一輪科網股熱潮。
LinkedIn主要服務商界專業人士,擁有逾1,000名員工,於全球逾200個國家有9,000萬名會員。他們多透過網站尋找工作、招聘人手和尋找業界專家。LinkedIn於2005年引入付費訂閱計劃,使招聘者可接觸求職者更多資料,並容許其以更專業的商業模式互動溝通。
主攻專業人士 估值234億
因此,LinkedIn收入來源多元化,除了網絡廣告,亦有訂閱費,以及為人力資源企業提供招聘解決方案的報酬。去年首三季,LinkedIn純利185萬美元,營業收入1.614億美元,較前年同期升逾1倍;當中人力資源項目增長快速,佔整體收入41%。
根據LinkedIn向美國證監遞交的申請書,今次IPO將交由摩根士丹利、美銀及摩根大通包銷,但發行股數和定價尚未落實。
據悉LinkedIn在外流通的私人股份數目為9,710萬股,上周於二級交易市場SharesPost,每股作價為30美元,以此計算,現時估值達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分析指,商務社交為近期的熾熱概念,甚受專業投資者歡迎,料其IPO需求暢旺。然而,唯一缺點是大多數會員,並不是每月定期瀏覽其網站。
69%受訪者:fb估值過高
此外,彭博社於1月下旬向1,000名客戶進行調查,有69%受訪者認為,高盛對facebook的500億美元估值是過高,不贊同其現今估值可超越雅虎(Yahoo)和eBay,某程度反映這家科網新貴,估值存在一定泡沫,情況令人擔憂。
撰文:江麗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24

fb遊戲私隱大公開 累己累友 增網銀被盜風險 專家籲停玩

1 : GS(14)@2011-03-19 15:36:24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1841cb45-f147-4df1-a8eb-b79163ca580d-501665



本港370萬名facebook「國民」,私隱隨時大公開;有專家指出,即使用戶將私隱設定調至最高,但一旦安裝fb遊戲App,私隱設定即如隱形,個人帳戶內所有資料會被全部收集,包括朋友名單以至生日日期等,累及朋友之餘,甚至可危及網銀戶口安全。

專家及律師均建議fb用戶,為保障自己及朋友的私隱,即時停用fb的App。本報綜合了8大fb必改私隱設定,供讀者參考。

fb遊戲熱爆全球,如Zynga推出的City Ville Facebook遊戲,玩家人數將突破9,500萬大關,幾乎每7個用戶有1個玩該遊戲,當中不乏本港玩家。惟去年底有外國玩家稱Zynga將收集到的玩家個人資料,轉售予第三方後,引起用家私隱被出賣騷動。

私隱設定最高 仍如虛設

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常務理事陳家豪直言,就算用戶將私隱設定調至最高,一旦安裝fb遊戲,開發商仍有機會突破封鎖取得最隱密私隱,所有設定等同隱形,再經此取得好友名單,在News Feed發布信息,吸引好友安裝;若果對方私隱設定低,個人資料即時會被盡取。

隨着本地遊戲開發商涉獵fb遊戲,陳料成為未來本地用戶私隱資料洩露大危機,其中特別關注出生日期洩露問題。

洩出生日 可危及信用卡

現時部分本地銀行服務,如啟動信用卡時需使用出生日期、部分網上銀行在登入時須輸入出世日期。假設fb遊戲開發商收集資料後,再轉售予第三者,即時增加網銀、信用卡被盜風險。

開發商蒐資料 fb不負責

為保障個人及朋友資料外洩,他極力建議用戶停玩fb遊戲,皆因開發商使用經App蒐集得來的個人資料時導致的用戶損失,facebook經已毋須負擔風險。

律師莊耀洸坦言,現時若要向開發商追究困難重重,主要是大部分為外國開發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難以登門追查及蒐集證據,認同最佳自保方法,是即時停玩。

撰文:梁愚瀚
2 : idsdown(1658)@2011-03-19 18:25:23

自己唔嘗試去保障自己的私隱, 信facebook, 勁
3 : abbychau(1)@2011-03-19 21:09:23

你情我願有咩好講, 我又唔覺fb d 私隱setting 有幾多陷阱, 好多時都係用戶一手一腳放出去
4 : 龍生(798)@2011-03-21 01:54:12

又要玩, 又要賴....

最過癮係的人乜都放晒上網, 轉個頭又話要私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474

學生 fb欺凌 女教師圖跳樓

1 : GS(14)@2011-05-07 12:09: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230348
【本報訊】 26歲中學女教師近月屢遭頑劣學生挑戰,更有學生在社交網站開設群組向她圍攻,女教師感慨「學生唔聽教」激心又痛心,昨清晨上課前危坐土瓜灣 14樓寓所欄河企圖跳樓,事後因情緒波動送院檢查。
...
企圖自殺女教師姓張,與家人住落山道
96號一單位,事後情緒平復仍要留醫。張女現時在灣仔區一家中學任教,並擔任中五班的班主任,工作沉重。雖然她已執教鞭數年,但上課時遭個別頑劣學生挑
釁,頑劣學生不聽課,更在課堂上吵鬧,她好言相勸反遭學生嘲笑,早前更有該校學生公然在
facebook開設「反張××」群組,直指她「戇×」,令她耿耿於懷,備受困擾。
2 : 龍生(798)@2011-05-07 16:37:36

由某個角度睇, 其實佢真係有heard的人

但可惜, 乖乖女步入這座原始森林....
3 : 龍生(798)@2011-05-07 16:37:36

由某個角度睇, 其實佢真係有heard的人

但可惜, 乖乖女步入這座原始森林....
4 : idsdown(1658)@2011-05-07 23:00:57

係lor, 太過用心都係錯.
都係學習睇開D吧
5 : GS(14)@2011-05-08 16:04:08

過多幾年應該仲多,因為新一代的壓力承受力細
6 : 龍生(798)@2011-05-08 18:18:22

未必, 個個都唔用心工作, 當教書係普通工咁打, 先唔會咁儍同你跳樓...
7 : fineram(806)@2011-05-08 19:00:06

5樓提及
過多幾年應該仲多,因為新一代的壓力承受力細


兩睇, 因為學生結合討論老師既機會越來越大, 而都係公開的.

新一代的壓力承受力細 係對 , 但 佢地受既壓力同樣係越來越大
8 : 亞力士(1473)@2011-05-08 22:31:44

4樓提及
係lor, 太過用心都係錯.
都係學習睇開D吧


呢d野睇對手 下下神女有心 箋心力交瘁
9 : idsdown(1658)@2011-05-08 23:19:53

8樓提及
4樓提及
係lor, 太過用心都係錯.
都係學習睇開D吧


呢d野睇對手 下下神女有心 箋心力交瘁


改變自己容易過改變別人好多

佢要撞牆埋由佢去lor
10 : 龍生(798)@2011-05-08 23:25:39

老師是真的需要有點熱誠的工作

要不是, 真會害人一生的...

唉, 惡性循環, 你越放任的學生, 佢地越唔尊重你

果時施永青寫過篇文, 我覺得非常非常好

簡短地說係, 無論幾仆街/頑劣既學生都好

邊個老師係真心想佢地好, 邊個老師係由佢地仆街去死, 其實係感受到的

對著真心為佢地個的, 就算感動唔到佢地回頭, 都唔會太過份

反之則...
11 : idsdown(1658)@2011-05-08 23:43:18

對於D未受過痛苦的人, 佢地係唔理解你的用心的, 因為係佢的意識裡根本無法理解你的用心, 呢D只能怪佢父母自細就緃慣D仔女, 作為老師就只能講盡力而為, 其實無必要過分自責.
12 : 龍生(798)@2011-05-09 00:27:16

你又岩....
佢地眼中, 老師可能只係佢地下人....
好似的忠臣一樣, 邊駛尊重, 死左又會有下一批架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40

Google社交網 社交圈保私隱 挑戰 fb

1 : GS(14)@2011-06-30 23:33: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388502
Google+打 fb的最強武器,是「社交圈」( Circles)功能,讓用戶按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分類方式來管理聯絡人,將親疏有別的朋友家人同事上司分組分得清清楚楚,方便跟不同圈子的人分享不同的資訊,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跟朋友狂歡的照片,會給上司看到;工作不快也可以向朋友盡情抱怨,不用憂心會被同事和上司發現──這些都是 fb用戶不時碰到的尷尬情況。
同一圈子的朋友,更可以透過「 Hangouts」功能,進行視像聚會,面對面聊天,就像使用大熱通話軟件 Skype一樣。
2 : 龍生(798)@2011-07-01 01:00:04

終於出招了
我都奇怪, 做咩會無競爭對手....
3 : 亞力士(1473)@2011-07-01 02:04:02

我始終覺得社交圈 同 保私隱係排斥
4 : GS(14)@2011-07-01 14:40:16

社交根本就是同私隱有相悖的地方
5 : greatsoup38(830)@2011-07-02 12:49:29

http://news.imeigu.com/a/1309341660924.html
谷歌社交服务Google+推出移动应用
6 : greatsoup38(830)@2011-07-02 12:57:59

http://news.imeigu.com/a/1309433460914.html
Google+或吸引对Facebook感到厌倦的用户
7 : greatsoup38(830)@2011-07-02 13:05:26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3530
Google+停止邀請用戶參加測試

谷歌社交服務主管表示,公司已經停止邀請用戶參加服務Google+測試,何時恢復尚未明確。這距離谷歌推出這項服務不到48個小時。

綜合媒體7月1日報導,谷歌公司 (Google)美國當地時間6月28日發布全新社交網絡服務Google+,并且啟動測試,但僅僅不到48個小時,其就決定終止邀請用戶參加測試。


谷歌社交服務主管維克·岡多特拉(Vic Gundotra)當地時間29日晚間透露,谷歌已終止邀請用戶參加社交服務Google+測試。“我們在晚上關閉了邀請機制。用戶需求太瘋狂了。我們需要謹慎處理這件事,讓它處於可控范圍內。感謝大家對Google+感興趣。”

谷歌28日面向一小部分用戶發布了Google+,允許他們邀請親朋好友加入,體驗這項全新服務。但由於新用戶數量激增,超出Google+的承受范圍,谷歌被迫關閉邀請服務。

谷歌發言人拒絕說明何時恢復邀請用戶參與體驗,或者是何原因導致其停止邀請。

這是拉里·佩奇4月份接任CEO職位以來,谷歌在社交網絡上的首個大動作。此前,谷歌在社交領域先后推出Google Buzz和Wave等等產品,但均以失敗告終。

Google+有一個核心網頁(central Web page)來展示朋友和聯系人分享的評論、照片和鏈接等信息流。頂部工具欄囊括大部分谷歌服務:搜索、Gmail、地圖,用戶可以通過工具欄訪問私人數據,并將信息分享到數據流中。Google+還將提供一個特殊的視頻聊天功能,最多支持10人的電話會議;并能自動將用戶用手機拍攝的照片保存到服務器中,用戶可以通過任何電腦訪問這些照片并分享。用戶在Google+中可以創建不同的朋友和熟人圈,并能只針對這些小圈子分享信息。
8 : greatsoup38(830)@2011-07-02 13:05:46

如果下次開番,我會搞番個Google+ 戶口
9 : GS(14)@2011-07-03 10:52: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73&art_id=15395803
第 1罪
Circles抄 facebook!搞小圈子
...
第 2罪
Hangout抄 Skype!視像蒲頭
...

第 3罪
Sparks抄 Forum!網料 Share
...
第 4罪
Stream抄 twitter!任噏訊息牆
...
第 5罪
Huddle抄 WhatsApp!群 Send訊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35

fb留言鬧老闆上司 隨時被炒 病假遊玩照上載 同事告密成證據

1 : GS(14)@2011-09-26 20:59:38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71658633c6a4-061035
so low b to scold your boss
諷僱主刻薄 上司脾氣差

fb引發的勞資糾紛已逐漸浮現,有網民在討論區透露,友人去年因為在fb留言指:「做滿3年底薪6,600……嘩~咁好既工係邊到搵~?!」以諷刺僱主刻薄,豈料翌日即遭上司「照肺」,她立刻在fb封鎖所有同事,免再被出賣,但仍挽救不了,不久上司明言接受不了其行為,按法例賠償後便將她解僱,她無奈道:「好唔抵,做嘢又唔係無俾心機。」

中原專業人事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指出,去年一名任職顧問公司的年輕員工,在fb投訴上司脾氣差、難服侍,輾轉被上司知道並遭警誡,周直言明知她脾氣差也要寫出來:「真蠢!」
2 : idsdown(1658)@2011-09-26 22:58:16

攞來賤
有本事就快閃啦, 一唔係好好地用D時間搵工
3 : a22s(16719)@2011-09-27 00:35:01

蠢 !!
4 : GS(14)@2011-09-27 20:04:17

除了笨呢?
5 : terryyim(13133)@2011-09-27 20:38:47

你可以有幾個層面去睇
1. 員工加左同事老細facebook,就要小心唔好亂發洩,謹言慎行,幾時都係至理名言
2. facebook只是一個channel,一個工具,老細其實可以利用依樣野,除了做情報收集,仲可以用作改善溝通
3. 嫌facebook唔安全同方便,其實可以整個企業內部facebook(有開源軟件可以做到),等多d人感受公司文化及促進交流,不過具體能唔能夠做到,要睇執行人士功力
4. 真係要發洩既,不如整個老細小人出黎,俾班打公仔係咁吉,話唔定依單生意殺出條血路
6 : idsdown(1658)@2011-09-27 20:44:03

根本就唔應該係fb加老細
7 : GS(14)@2011-09-27 20:55:46

第4點好有人做緊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