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票價值與時地人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html

很 多人認為價值恆久不變,其實不然。在古代中國,香料是奢侈品的一種,受到很多人的欣賞。香料要經過耕種處理,且必須經過時間加工,供給非常的少,需求龐大 而供應有限,因此價格相當高。水雖然因人口膨脹,需求龐大,但由於供應充足,沿海地區並不缺水,且幾乎隨處可見。就供給面來說,香料,是經過耕種處理,且 必須經過時間加工,供給非常的少,而水供給比較多,故會產生價格的天淵之別。

鄉 村地方農業發達,食水充足,人煙稀少,供應充足而需求少,因此水資源用之不盡,價格接近零。在繁忙的都市裡,基建良好,水源充足,但需求也大,因此需要節 制水資源,所易價格比較高。但假如與更為稀有的香料比較,依然是天淵之別。在古代的商貿航線,商船在遠行中可以寧願多帶一點水少帶一點香料,是因為考慮到 多帶一點水的安全性。多帶點水往往比多帶一點香料安全,因為假如發生意外,沒有新鮮食水是有機會喪命的。在這個情況下,水甚至比價值連成的香料重要,因為 水可以保命。

航海中的水比香料更有價值,是需求面的因素。眾所周知,香料對於人類維持生存的價值很低,然而其市場價值卻非常高。相反,水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場價值卻非常低。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水手眼裡面生存的價值大於香料的利潤。因此水帶來的價值高於香料。

由 此可見固定價值很多時候不存在,價值是取決於每一個人對該物品的需求,繼而構成市場上的買賣。因此很多人認為真實價值固定不變的想法,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 的。物件的價值,在不同的主觀意願的情況下並不一樣。某些人價值連城的香料,在某些人的價值水也比不上。這些差異都是人在不同情況下產生的主觀意願而組 成。

這 個情況在股票市場上也一樣,不同的人對同樣的股票的價值有不同的意義。由於買賣者的角度和目的不同,都有不同的意義和價值。這些差異,才能製造交易,構成 我們的市價。對某些長線投資者來說,股票投資是收息的選擇,穩定的營利和高息是首要條件,因此對收息的股票看高一線。對某些短線投資者來說短線的發展空間 和好消息是最重要的,因此對有好消息的股票比較重視。對沽空的投資者來說,擁有壞消息的公司的股票較有興趣,因此他們對擁有壞消息公司的股票看得更重。

因此由於每個人衡量的條件不一樣,因此並沒有客觀固定的價值。假如我們要知道價值和市價,就要把不同的人的不同價值關和審判計算在內,在客觀現實上並不可能,因此股票的真實固定價值並不存在。強求探索也只會徒勞無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2

大股東與小股東利益的離合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479.html

股票是一家公司的擁有權,原則上股東擁有股票就等於擁有公司的一部份。你跟豬皮開一間電影公司,如果你擁有1/3 的股權,你就擁有公司1/3 的擁有權和權利,包括分紅和派息。假如公司大賺,你自然會分到公司的1/3的利潤。原理上的確如此,基本分析和一般財務策劃,也是以這個假設來評估股票的價值。

讀者可能覺得沒有問這個問題的必要,因為股東全都是公司的老闆,經營生意舊是賺錢,大家是同一陣線,希望公司不斷成長。難道利益立場會不一致嗎?為甚麼大股東的利益會與一般股東有差距呢?南北朝時候的折箭故事為我們帶來啟發。

南 北朝吐谷渾國王阿豺有二十個兒子,臨終時叫每個兒子給他一支箭。接著命弟弟慕利延把其中一支箭折斷。慕利延輕易做到。阿豺又命他把餘下的十九支箭一起折 斷,慕利延便辦不到了。阿豺便告誡兒子:力量分散容易被折斷,團結一致就難被摧毀。同心為國效力,國家才會穩固。"一支竹仔易折彎",相信大家明白這童謠 的背後意義,團結就是力量,力量集中才有大威力。

就 如折箭的故事一樣,現實中的大股東的持股和態度比持股的大眾更集中,力量更能發揮。由於大股東手上的股票比較多,因此得到投票權和話事權的機會很大。就如 折箭的故事一樣,由於大股東的持股和態度比持股的大眾更集中,力量更能發揮因此能影響公司的運作,增加個人獲利的可能性。公司進行大行動時會詢問一下大股 東的意見,這些決策左右公司的方向。公司的運作依靠管理層,管理層則由股東任命。換句話講,能掌握大部分股權就能決定管理層的人選,因此公司的管理層絕少 會抗拒大股東的意思。假如大股東有想法或意見,管理層一般會依樣葫蘆的執行。雖然散戶也是股東,也算老闆,但大股東才是掌握生殺大權的人。因此股票會隨著 在誰人手中改變價值,也會隨著持股的多寡而改變。如果你持股越多,股票價值就越高,因為讓你擁有"話事權"的機會也相對提高了,反之亦然。

大 股東很多時候能夠依據個人的利益影支配公司的決定,在決定性的時候透過增減公司股票的數目,影響供應獲利,影響散戶的利益。大股東和散戶一樣都是人,都有 私心為自己服務。用剛才豬皮的例子,假如豬皮持有2/3的電影公司的股票。他的一個老友伊麵,提議他用公司的現金10萬購入原先只值6萬元的攝影器材,然 後伊麵私人回佣3萬給豬皮。在這個例子中,公司用10萬購買只價值6萬的攝影器材,公司大概虧損了4萬元。這個4萬元的差距就由你和豬皮分攤,你分攤了 1/3,1萬3千左右,而豬皮分攤了2/3,大概有2萬6千左右。大家請不要忘記豬皮收了3萬元的回佣,這個情況下,豬皮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可以說是明 虧暗賺了。

假如豬皮占公司的1/2 而不是1/3,就賺更多了,相反如果豬皮占公司的比重越多,進行這個動作的利潤就會減少。這只是大股東與小股東對立的其中一例子。

由於公司的管理層是聽命於大股東的,因此大股東持股的多寡影響了他的動機,也對公司有確定性的影響。股價自然也會隨著變動。因此,觀察大股東,往往為未來的股價的發展有啟示。

一 般來說大股東持股比例多的時候,由於公司的錢跟自己的錢分別不大,因此公司很多時候會注入資產,努力經營。這個時候往往是公司的蜜月期,這個時候由於散戶 參於少,沒有多少人留意這個公司的。公司在這個時候的情況也是最健康的,股價也沒有太大向下的可能。很多時候由於大股東持貨多而集中,更有可能把股價升上 去。因為這個時候股價上升對他最有利,而因為貨源集中,供應少,能夠炒上的機會和容易度也大大增加。大股東就在這個高升幅裡面,透過大量散戶買入的購買力 開始減持。這些時候大小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

當 大股東減少持股,為公司努力的動力就低了,他比以前去炒高的誘因少了,反而更有機會利用公司的金錢去為自己謀求"福利"。隨著福利的舉動越來越多,公司剩 下的資產越來越少,大股東的持貨也同樣減少。這個時候由於大股東的減持,購買力不足以承托這些減持,因此股價下跌。這些時候大小股東的利益是對立的。因為 他賣你買。

隨著減持越來越多,這時跌勢最急,成交也大。由於大股東的持股量如果太低就會失去大股東的地位,長遠來說失去了生金蛋的雞。因此大股東為了要鞏固自己的地位,把公司的業績做差,用低價逼散戶出貨,然後同時自己把股票購回。大小股東的利益在這個時候是對立的。

根據這些原則,讀者就會代入大股東在不同時間的角色。只要能夠猜中大股東的心思,跟隨他的脈動,掌握他的脈搏,就可以搭順風車獲利。我們分析股票的時候一定要以人為本,以人作為出發點,能夠角色代入的話更是事半功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3

老千局的優勢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2195.html
我有一個非常爛賭的朋友法蘭奇,他提議的"對家法"對我在股票市場上 有很深遠的影響。相信大家對大小這個賭博遊戲有認識,要知道大小這個遊戲的莊家優勢(抽水)在於圍骰,圍骰就是大小通殺,無論押注大或小都會輸掉賭注。賭 場的獲利也就是靠這個。假如沒有優勢,賭客就會與賭場平手,抵償不了開賭場的支出和成本了。

數學上開出圍骰的機會是1/36就是遊戲的抽水。由於抽水固定,因此賭客的投注大小,決定賭場的盈利。假如賭客只投注$100 於大,由於開大的機會是48.61%,因此賭場可以預計長遠每盤大概可以賺$2.8左右。由於迷你賭客賭注少,賭場不能獲利太多,為減省成本,澳門的賭場開始使用電子系統來進行賭博,來"通吃"這些賭客。因為電子系統可以自動處理大量賭注,減少籌碼處理的人手,因此很受賭場歡迎。

可惜事與願違,賭客對電子賭戲興趣不多,投注也不熱烈。但是賭場已經添置了這些機組,到底有甚麼方法可以在不改變規則的情況下增加收入呢?

聰明的讀者應該知道既然大小的規則不能更改,那麼既然機器是電子的, 電子系統既然由人設計,自然就是接受操控。由於,賭場需要"維皮"和"回本",因此透過操控結果,增加賭客輸的機會來增加收入。(澳門是有賭監的,由於電 子系統屬於老虎機類,只要回報率高於法定水準,大概是85%左右,就可以合法了。)但按照賭博隨機的玩法,賭客不可能每一個賭注輸15%,多開圍骰也會被賭客拋棄,導致更少人玩。因此要達到更高的盈利需要透過不隨機的結果安排。

要能夠達到這個水準,一定要透過買大開小來達成,假如有$400 的賭注押在大上,而小只有$200。這個情況下,開出小只賠$200,卻可以收回$400押注於大的賭注,這樣就貢獻了$200的盈利,因此機器開出小的機會往往比隨機高。

本來賭博遊戲由於完全隨機,由於有了莊家優勢,因此是不可能獲勝的。 但由於賽果被安排,因此脫離了隨機透過機會率的有效傾斜,變成了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我的法蘭奇朋友就發現了這個規率,透過長期不斷的"對沖",在澳門長 戰長勝,支持他在澳門的其他消閒活動。這個行為啟發了我的看法,當我們知道股票市場並不公平,我們要在找到的,就是機會的傾斜性與不隨機性。

我們都知道假如股價隨機,長期來說我們不可能獲利,用基本分析分析股 票都有很強的隨機性,因此我們都不能獲利。相反猜心理是一個一般人能夠作到的事。猜測別人行為的時候往往需要代入比人的角色,我很喜愛的一個作者"周顯" 稱之為"心理投資法"。這個方法需要一定程度的財技知識,莊家知識‵市場知識‵或者各種消息的動機和看法等等。這個方法的有效程度,往往比基本分析高,因 為拆解了買賣背後的動機和原因,我們才能估計不同利益集團的整個策略藍圖,為自己定下一些假想,制定目標。

我們要在投資市場上找的整整就是這些,不公平‵人為的‵有目的的傾 斜,來為自己實現更高層次的理想和獲利。我們要找出的就是人為操控的部份,加以分析再估計他的行為,進行動作。能夠增進自己的財技固然重要,能夠加入適當 的理解,多看公司通告和年報,多學習多研究,就能找住要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4

港女與股票的供應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28.html
一直以來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能夠移民偷渡的大多為男士,女士較少能 夠攀山越嶺。因此按照數字每一個香港男人不能夠分到一個女人,由於選擇很少因此香港男人對女士的照顧與細心程度冠絕亞洲,讓港女成為非常幸福的人,也為香 港男人這個品牌殿下了基礎。女士對香港男士的挑剔為香港男士的事業提供了原動力,間接成就了香港成為四小龍的基礎。

可惜,80年代後香港與祖國接軌後,大大增加了香港男士的選擇。從前 娶不了妻的香港男士,大可以選擇年輕貌美的北方佳麗,由於"上嫁下娶"的心理作崇,香港男士在內地得到青睞。既然選擇多了,香港男士對本地女士的體貼就不 及從前。由於女士的條件不降,因此本地結婚數字就下降了。其實與內地接軌同樣大大增加香港女士的選擇,可惜"上嫁下娶"的心理作崇,因此內地的男人是滿足 不了她們的要求,這個情況下,港女就成了這個市場狀況的受害者。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掌握供應的重要性。只要我們可以掌握供應,我 們可以說我們掌握了股票價格的半壁江山。假如讀者有讀過經濟,我們可以知道供應的改變,會改變我們的市場價格的。假如供應減少,選擇自然減少,消費者/需 求者就要提供更優厚的條件去獲取同樣的貨物/服務,或者接受將貨就價,接受更少或更差的服務。在股票市場上也是一樣。

我們可以假定,當股票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時候,往往是升勢的開始。這 個原因是因為剩下來的人的購買力遠遠比持有股票的人多,當股價開始上升時,由於潛在的購買力大,能夠承托你沽售股票的人非常多,因此你能沽售的價格就會比 較高,而且可以大量沽售。隨著股價慢慢爬升,貨源開始分散,這個 持貨/購買力 的比例會慢慢下降,到最後沒有持貨的人變得很少而集中,導致趨勢大轉。

這個情況有點像我一個擁有單眼皮鳳眼而非常固執的女友人,我們稱她為GIGI,在人人戴大眼仔的香港,眼小鳳眼的女士是不受重視的,GIGI也 經常被眾人視為大豬扒。隨著整型技術發達,這個女士的鳳眼成為她的獨有ICON。由於沒有多少人擁有鳳眼這種特質,當潮流改變,受外國人的審美觀影 響,GIGI的鳳眼的東方美得到重視。追求鳳眼的男士只能追求少數像我們這位GIGI姐姐仔。GIGI姐頓成少數潮人,吸引力自然大增,由於市場大,供應 少,因此可以供我們鳳眼GIGI選擇的對象也相當多,既然如此,GIGI就沒有不挑剔的理由。不是富家子與帥哥,請靠邊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5

股票價格真的隨機嗎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26.html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每一個股票的價格背後都受人的行為影響,買家決定用什麼價錢買,賣家決定用什麼價錢賣。由於這些決定都是人的目的與思想確定,因此真正的問題是人的目的是否隨機?

我們已經知道股票的真實價值是不能被預測的,因此每一個買賣決定都是對未來的估計與期望。我們買股票因為我們認為未來股價會上升,賣家賣股票是因為認為股價會下跌或財產有更佳用途,兩者都是一些估計。

既然大家都是估計,我們就應該知道它會隨著買賣雙方估計的偏差變動。 一般人做估計往往會用很多因素,包括過往表現,過往盈利能力和現在的價值(一般香港人說的"渣拿")。這些估計由於很多是以數字作為根據的,因此也因應數 字有一定規範,坊間的市盈率,市帳率都屬於這類。因此人對這些數字的判斷與看法就構成了買賣決定,而買賣決定就構成了股價。

這些想法很多人認為這些根據是鐵律,但事實證明這些判斷不客觀,往往 會隨著時間,事件不斷改變。市場狀況好時,市盈率可以上百倍,狀況差時,市盈率只有數倍,中間二十倍的差距並不科學,但往往於現實經常發生。同樣,大家假 定一個股票的股價抵買也是根據某些歷史依據來進行的。舉個例子,先看看以下例子

匯豐在2006年到2008 長期保持在$100 以上的股票價格。 很多人對匯豐的股價有一定看法,認為匯豐的真實價值實在$100 以上,因此如果匯豐的股價低於$100,那麼這個投資就能賺取價差,等待股價回 到$100以上的時候才獲利。這個時候,$100 和買入的價差價就會成為投資的利潤。這個確實看似萬無一失。

可惜好景不常匯豐在2008年不斷下挫,到2009年曾經跌到$30附近的水平,投資這對匯豐的看法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投資者於$90 購入,$80 購入,$70購入,$50 購入不斷買入,那到底甚麼價錢才是抵買呢?
到最後匯豐以$28 供股然後反彈,到現在大概$60-$70 的水平。

一般人買賣匯豐,可能會以匯豐$28的供股價與摸頂價$150作為基礎,假如低過$28就是抵買,高過$150就是貴。這些都是一些約定俗成的潛意識。

但如果匯豐未來跌破了$28跌倒$20再上升至$30,那個時候如果 股價回落至$28,那又是否抵買,相信又有一部分讀者將會動搖。這些價格基礎都是人心理的一些誤區,我們過份依賴歷史價格的依據進行投資決定也,而這些依 據也太依賴過往的資料(歷史的市盈率,歷史的資產等等)。

投資者對這些資料的看法也隨著時間和情況變動,因此這些看法並不客觀。因此我們研究這些資料進行買賣時往往徒勞無功。由於人的看法往往改變,也難以有跡可循,因此假如我們以數字依據進行投資決定,結果往往有很大程度的隨機性,時而有效,時而作廢。

好了,既然基本分析對股價預測有很強的隨機性,那麼為甚麼有人能夠長期透過市場獲利?到底市場真的完全隨機嗎?還是我們到底用錯了方法去測量股市,和對未來作出預測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剛才我們提及的,是以股價的數據以及過往的表現來作為買賣的參考,數據本身和判斷數據的方法都是相當隨機的。但買賣本身跟這些數據與方法到底有沒有甚麼明確的關係呢?我們要先理解以下例子

市場上有款叫恆生的股票,市價為$100。市場上突然出現香港的壞消 息(某君當選特首),由於恆生的本地收益比重比較高,一般人就人為恆生銀行有壞影響,因此都需要把股票沽售,換回現金或股票。於是投資者就開始以$99開 始沽售股票,由於買賣需要雙方共悉來達成,由於於$99願意買入的買家不足以滿足所有願意以$99沽售的賣家的供應,因此股價開始下跌。於是投資者不斷以 更低的價錢沽售,直至買賣雙方達至共識以及買方的購買力足以承托賣方的沽售壓力為止。

恆生本來看好的人從接近均衡到達看好者少,看淡者眾。隨著恆生的股價 下跌,投資恆生的回報率慢慢提高,而同樣的資金買入恆生的股份數量也可以大大提升。假如恆生從$100跌倒$10,以前只能購買1股恒生,現在就能購買 10股了。那麼以前需要100個股東購買力的價錢現在只需要10個人就能維持。看好恆生而願意購入恆生股票的投資者持股就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那樣恆生的股東數字就會減少,恆生每一個股東的持股就會有所增加,導致貨源更為集中,而這個階段購入恆生的人都是意志堅定的,不會輕易買賣。如果他們想在未來放售,他們的潛在買家就是看淡的大多數。

隨著時間過去,大家發現壞消息的影響不是太大,恆生還是安全的,就會被恆生非常高的回報率吸引,這個時候就會有人想購買恆生,但由於恆生只在少數人手上,他們不大願意低價放售股票,價格的差距就會非常大,導致差價非常大,每一個買賣都是大程度的升幅。

隨著恆生不斷上漲,吸引想買賣獲利的投資者,由於之前看淡者眾,這些想買入的投資者就是之前看淡的人,他們數目的龐大_股價越推越高,直至投資回報低落或者看淡的股權集中為止。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消息好壞並不是重點,重點的是買賣失衡,所謂失衡是購買力的失衡,假如購買力薄弱,我們就應該加入購買大軍,如果沽售能力薄弱,我們就應該加入沽售大軍。因為未來成為我們一分子的太多了。

金融市場就好像我們香港人熱愛的江湖一樣。資金就像小弟,投資項目(股票,債券,房產)就像不同的字頭。小弟數和投資項目的增長屬於自然增長,隨著人口增多而增加,字頭的威風程度就是投資項目的價格

選擇投資項目的時候就好像挑選大哥一樣。假如你在一個社團大哥-浩南 哥落難的時候成為他的跟班,入會費自然比較平,他對你的照顧也會比較多,義氣也比較彰顯。由於小弟不多,他自然跟你稱兄道弟。你們最初只在銅鑼灣活躍,雖 然地盤少,油水少但人頭更少的情況下,你和浩南哥做土豪的回報相當高,甚至比出位的字頭更好。

隨著其他當紅的大哥對小弟不甚照顧,分贓不均,很多其他社團的人士就會過底投靠你追隨有雷氣的浩南哥。由於你加入時間早,自然為高權重,撈的油水自然就比較多。你也變成了小頭目了。

可惜好景不常雖然地盤變大,但同時小弟的增速更大。管理人包括你和浩南哥都開始腐化,自然你的社團就會人心思變,吸引小弟的能力下降,長期下去直到大社團變回小社團,周而復始。投資市場也就大同小異。




這個表格是表達剛才的例子。我們假設投資市場只有一百個人,每個資金水平一樣。假如只有一個人看好而持股,由於只有他一個持股,因此其他99個人並不持股。如果股價上升,由於只有他持股,他的潛在買家就是剩下的99個人,他的潛在回報就是99個人的購買力。

長期來說,由於群眾慢慢發現投資回報率非常高,開始被吸引,因此進入市場的人開始多,慢慢形成一個升勢。

隨著越來越多人看好,每個人平均得到的回報開始少,隨著人數增長,每 個投資者能夠分攤的購買力和回報越來越薄,導致買淡比買升更吸引。直到最後由於大部分人都看好,剩餘的購買力只有1個人,1個人都購買力99個人分,絕對 不夠分。因此最後,回報不夠,看淡的人增加直到購買力足以承托沽售能力為止,完成一個循環。所以在最差的時候買入,很多時候是一個自我預言實現,由於看淡的人太多,只要你看好,回報就會比較好。因此買入時機的好壞,就是潛在購買力的多寡,假如未來能夠購買你股票的人多,股票的回報大多看俏,反之亦然。


看好人數
每人潛在回報
看淡人數
每人潛在回報
1
99
99
0.01010101
2
49
98
0.020408163
3
32.33333333
97
0.030927835
4
24
96
0.041666667
5
19
95
0.052631579
6
15.66666667
94
0.063829787
7
13.28571429
93
0.075268817
8
11.5
92
0.086956522
9
10.11111111
91
0.098901099
10
9
90
0.111111111
25
3
75
0.333333333
50
1
50
1
75
0.333333333
25
3
99
0.01010101
1
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6

低買高賣的邏輯問題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
投資股票市場的一個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買賣獲利。低買高賣就是買賣價格的差距去進行買賣,假如某股票的市場價格比真實價值低,投資者就去買,如果股票的市場價格高於真實價值,投資者就賣掉股票。

這 個理論假設股票有真實價值,長遠而言,股票價值將會回歸真實價值,因此這個買賣方法就會按買賣獲利。一個實體例子,我們假設匯豐的真實價值為$60,我們 現在能夠以$58購入,於是我們就購入,等待匯豐跨越了$60的話,我們就賣出股份賺取$2的差距。這個是學理上的講法,很多人也視之為金科玉律。然則人 人如此豈非遍地巴菲特? 為什麼你和我無法變成,或者這麼容易就成為股神呢?

1)
因為我們知道股票真實價值的主要元素包括

1.          目前資產
2.          未來營利能力
3.          外來因素
4.          風險

真實價值是難以估計的。目前資產價格可以依靠比較的方法來獲得比較貼近的估計,匯豐公司的倫敦寫字樓價格,大可以與其他同區的物業或世界上頂尖的寫字樓來比較,每平方呎多少錢,基本設施,位置都可以是有意義的參考。其他因素則包含了對未來的預測。

我們必須假定我們對未來的因素有把握,才能讓這個真實價值的算式運作。惜,人類對未來的預測難能準確客觀。而社會坊間一般相信上此類財經高手,金融財俊的估算至少比一般人有基礎。然而大家和我一樣,都曾經對這些報告和預測非常失望。

我只想以年宵攤檔舉一個例子,這門生意並不輕鬆,每年賺蝕無從估算。同樣的努力面對每年春節的情況結果都不同,有時一場雷雨就使賺蝕逆轉。既然相對簡單的年宵攤位也無以無證,我們怎樣能夠假設複雜的企業和社會環境呢?因此這個真實價值的假定是非常不合理的。


2)
買賣之所以稱為買賣,是因為有一個人買一個人賣,每一個買賣背後都一定有一個目的,我們要進行買賣先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才能買或賣。

假如你上街買早餐,你認為早餐價值為$20,所以如果早餐價錢低過$20,你會落於購買,以金錢換取得到早餐的滿足感。

反之賣早餐給你的人認為用$20的價錢賣早餐,比一份早餐的價值為高,因此他才把早餐賣給你。

由此可見買賣要求雙方的看法和判斷不一樣,才能夠有交易的存才,而這個價值的價差也是交易的精緒。

在股票市場上也一樣,假設我們能夠知道股票的真實價值,因為大家對真實價值的看法不一樣,所以我們才能透過價差來獲得交易。按剛才的例子,因為我認為匯豐值$60所以我才以$58去進行交易。因為我認為我會賺到$2的價差。
但 我忘記了的是如果我有能力知道真實價值,別人也有相當能力去獲得認知,到最後由於大家的認知相同,大家都知道匯豐價值$60,買賣之間的價格根本沒有任何 分別。以上的例子,假設大家都知道匯豐的價格是$60,於是沒有人會以低於$60 的價格去賣,也每有人願意以高於$60 的價格去購買匯豐的股票。於是匯豐的市價不變,但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去進行買賣,低買高賣的可能性自然不攻自破。

3)
我們再假設只有你才知道股票的真實價值,而其他人並無真實價值認知,在這個情況下就算你能夠透過價差購入,還是需要別人對真實價值的認識,導致真實價值得到反映,有新的買家願意付出比你買入價錢高的時候,你才能賣出獲利。
比如你能夠以$58 購買真實價值為$60 的匯豐。你必須等待到別人認為匯豐的價值為$60 或更高你才能透過他的買入來獲利。因此假如認知不能被發現,你的買入也是等運到的階段,真實價值的反映並不是必然的反應。因此你用$58 購入並不一定令你獲利。

因此從以上幾項我們可以看出,低買高賣是透過認知的誤差來獲利,認知的獲得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就算可能也要依靠不同投資者的誤差,假設誤差不存在,根本沒有投資的機會。假設存在我們也要等待到不存在。因此這個低買高賣的方法在邏輯上,絕不合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7

藍籌股是甚麼? What are blue chips?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3/what-are-blue-chips.html
藍籌股是甚麼? What are blue chips?

 藍籌股票這個說法源於賭場,在賭場當中往往以藍色籌碼為最高的面額籌碼,因此在股票市場上面,就是指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最高的股票。市值就是股價乘以所有已發行的股票,在世界的股票市場上,最大市值的股票就是蘋果公司,市值 為$599.34*9.32億股,大概5400億美金,因此現時,蘋果就是藍籌中的藍籌。 The saying of blue chip originated from the casinos. In the casinos, the highest denomination chip is usually the chip in blue, therefore, blue chip stocks are stocks with the highest market capitalization. Market Capitalization is calculated by Share Price multiplied by all issued shares. As of now, the highest market capitalized stock is Apple, with an overall market cap of 540 billion. Therefore, Apple is the blue chip of blue chip.

 一般來說藍籌股是一些擁有良好聲譽,運作比較透明,相對一般公司較高的信用度和可靠性,企業比較穩定和歷史比較悠久的公司組成。 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就包含這些公司。包括大家熟悉的可口可樂,卡夫食品,波音,微軟等等。 Broadly speaking, blue chips stocks are companies that have a good reputation, a relatively transparent operation, higher level of reliability, stronger excitability and more solid company fundamentals. The definition of blue chip is very vague, yet these are the main criteria when people consider whether a stock is a blue chip or not. The very famous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contains 30 of these companies, Coca Cola, Kraft, Microsoft etc...

藍籌股還有一個比較少人提及的特性,就是藍籌股普遍流通性比較大,所謂流通性就是能夠買賣的容易度。流通性高的股票主要由於有大量的買家或賣家,所以相對 的擁有權比較分散,持有的人沒有那麼集中,所以買賣的價格也比較分散,每一個價格都有人想賣一部分的股票。因此假如有資金想購入這一些沒有那麼集中的股份 也比較容易,以致每一次價格變動也比較少,因為每一個不同的價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人放售,價格的波動也較少。如果擁有權相對集中的話,股票持有人的個人買賣 意願就會有更大的影響,因此股票也就波動比較大。 One of the less noted and yet significant criteria of blue chip stock is higher liquidity. Liquidity is the ease of share buying and selling. A higher liquidity signifies a large amount of buyers and sellers, as the ownership is not very concentrated and the stock ownership is more diverse, the ability and willingness of selling will be spread-ed across different prices.Therefore, it will be easier for capital to acquire such shares from the market without making a huge impact on the price, because there are sellers of the shares at different price level, therefore price fluctuation is more stable. Vice Versa, if the stocks ownership is highly consolidated, the sellers personal preference will have a higher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stock. Therefore the stock will have higher volatility as the selling action is not as spread-ed.

一個流通性很好的例子就是夏天買聖誕燈與聖誕節買聖誕燈。在夏天買聖誕燈,由於一般地方很少有賣,由於沒有其他參考價格,也不知道有多少消費者購買聖誕 燈,也不知道他們願意付出多少錢來購買,因此不同的店鋪的標價會相差很遠,因此價格波動比較大。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我要大量購入聖誕燈,我買入的價錢也會 有大差別有些$150, 有些$300 有些$700 諸如此類。但是如果冬天買聖誕燈,店鋪的供應相對比較多,因此價格波動比較少,由於有其他店鋪的售價作為參考,因此不同店鋪的差價會比較少,在這個情況 下,如果我要大量購入聖誕燈,我買的價錢差距也會比較少,大概$250 到 $400 左右,比起在夏天買聖誕燈就更有機會以接近市價的方式購入,更少機會撿到便宜貨或被詐取金錢。
 A good example of liquidity will be buying Christmas lights in winter and buying Christmas lights in summer. When you are buying Christmas light in the summer, there are not a lot of places offering it, the price thus is relatively unstable. As there are no reference to the price provided by other competitors and the sellers are finding a hard time assessing the demand for Christmas lights at different prices therefore, Different shops will likely offer the Christmas lights at vastly different prices, therefore if I am going to buy a lot of Christmas lights, my entry price will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as low as $150 to as high as $700. This exhibits an example of low liquidity. Whereas in winter, the liquidity of Christmas light is higher, there will be more supply from sellers, different shops will have supply at different prices, therefore price is more stable. As there are reference from other shops, pric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hops will be lower, from around $250 to $400. In this case, if I am going to purchase a lot of Christmas lights, my entry price will be very close. Compared with buying Christmas lights in the winter, I am more likely to buy Christmas light at the average price rather than the being ripped off and getting a barga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8

價值與價格的差異 (作者:奧斯卡。黎)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07.html
近日喜得友人賞識,與之談論寫作。為不辱命,
故提起久擱之筆寫些小文回應。

提到價值和價格的問題。兩者雖然是兩回事,在日常中卻常混為一談,以至亂成一潭的。有似於戰略和戰術,藝術和技術這些相似概念。然而畢竟是獨立兩件事,不是一體兩面,甚至不能互為因果。

請假想有個密室,什麼都沒有(當然有空氣,不要斤斤計較呢)。然後有個人,和一顆石子。在這當兒,價值和價格兩回事同樣都不存在,因為這世界就只得那人那石,他所有的只能是那石子,不要就沒有其他東西選擇;同時間,儘管他為那石標上價錢牌,也沒有別的人去留意,因此沒有價格,也沒有價值。

怎樣使這個情境出現有效的價格呢?需要多一個人。只要有多一個人,原先那人就可以賣掉這石,無論他要錢或其他什麼東西交換。其實可能出現的情況很多,包括第二人從第一人手中搶去石子,那就需要用暴力交換,也許誰的拳頭力就能得到。第一人也可以連自己和石子一起賣掉。讀者讀到這裡,其實也發現,石子在此不再重要,只要有兩個人,已足夠產生有價格的情形,比如一人為另一人提供有償服務,隨便搥搥背也行,說不準第一人聘用第二人把那石子丟棄也成,也出現了價格。價格,是一件人與人之間的往來關係。

那麼價值呢?其實一人一石已經可以是「有」價值的。上文既說那人除了一顆石子外一無所有,那這石對他怎會不重要呢?然而「有價值」三字和「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說話一樣,說得好,但對於議論無甚幫助。每個人都很有價值,而對於人事部主管而言誰比誰更能貢獻公司才有意義;同理,要令那一石子的價值變得可論,我們需要多一顆石子,或者任何其他東西,總之不可以只得那石子。

給予那人任何的東西,他就有了選擇,可以在不同選項之間,想一想哪一個對他而言更有價值。讀者明白,既知天生我才必有用,亦說天生為物必有價。如果有造物主,每件物品或者價值無上,「更有價值」只不過是因應個人情況的取捨。純粹對他生效。價值,是人在物與物間的評比關係。

選取物可以是些不可見的東西,例如「放棄石子,就讓他逃脫出密室」這個機會。但讀者留意,這選項不可以是保持現狀和「沒有了石子」兩者的選擇。因為這一無所有的人必然選擇保留石子,沒有石子不算是選項,只算是逼迫;猶如以失去氧氣作為任何人對任何物的保留條件,都是壓迫不是選擇。我們議事時要避免舉出逼害性質的選項做例子,這樣沒有意義。

在一人二石的世界裡,他可以認為一顆石比另一顆價值更高,因為它是火石可以生火;或因為是玉石更漂亮;或因為更堅硬可以做工具。如果他老是面對無法生火的局面,火石將比鑽石要緊;若他必需打穿某物,則二取其一,他會要最堅硬者,不管它是什麼顏色。這是他價值上的看法,若然他只有一元,而他所想要的賣兩元,則他都只會要另一項,這是價格因素。

是不是說,價值是些浮動不定的東西呢?不然。需要火時火石高價值,需要硬石時鐵石有價值,做法不同,但背後那套觀念一樣:他因應實用上的需要作為標準。而價值一物,往往加上個觀字,價值觀與數字量化的價格不同,是套觀念,他也和浮動的市價不同,價值觀本身是不變的。

怎會不變呢?那人是因為身無長物,使得他必得按生活所需來選擇,若他逃回富裕社會,生活無礙,還要那石頭作甚?就像一位普通人通過努力,由貧入富,價值觀也就由斂入奢,當年不願付出坐計程車的費用在今天已然是輕鬆自如了。

變的是情況,他的價值觀沒有變化。奮鬥求財的過程,猶似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的道理,留意到嗎?轉的是人,山和路沒有改變。就像上文的密閉空間,那人只消逃出去,整個問題都不復存在。但是當他回去,問題仍然如舊,如山永遠在那裡,而富起來的人又再窮下去,問題還是一模一樣。

再引伸一個例子,剛才提到購買力低的人就會有一套相對儉樸的價值觀。其實不盡然,筆者就曾聽過有人在學生時期為了自我訓練,儲其數月消費,為了圓願到高級酒店餐廳一嘗其水準與感覺,如此可以鞭策其上進心云云。相對於完全因應消費力而支出的人,這種做法無疑屬於第二種觀念。兩種人兩套價值觀,兩種不變的觀念。

但是如果其中一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啟發(甚至看完上述例子馬上啟發),從一套觀念慢慢轉變了呢?宗教和意識形態的皈依對人的轉變是徹頭徹尾的,這又是否個人價值觀轉變呢?

答案是正確。可以比喻為愚公移山,雖然難,最終山勢是可以人力改變的。然而,第一,這是艱難的事;第二,文首提到的密閉空間是個前設,也許那個人出全力死命踢,是可以踢穿門鎖;或者用石頭弄破牆壁,密閉空間就開放啦,但這對整個討論有何助益呢?內心持久地認為很重要的東西,常常因為即時生活的限制放到最後才求取;然而當下生活必需往往是最先要得到的,這並不削弱內心潛藏的觀念。價值觀作為人不易改動的,判斷事物重要性的原則,在議論時,與價格這種輕易改變的,當下供需關係的成果相對應。用於討論,價格是常變的,價值是不變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9

太陽能股:一個優秀的選擇?(作者:約翰。馮)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03.html
最近大部分太陽能股票都被大量拋售,我認為價格開始接近底部。這裡主要因為三個原因

一)出產的產品價格下跌
二)歐洲的政府減掉很多資助
三)產能過剩

這個行業暫時處於汰弱留強的階段,很多比較弱的股份和公司已經被淘汰了。當中包括(e.g. Solyndra and Evergreen).

到底下一個階段那一個公司會被淘汰呢?沒有人可以確設的答這個問題,除非你是太陽能公司的大股東或高層吧。這個汰弱留強的階段是短暫的,而整個太陽能板塊也要經歷這一個階段。當塵埃落定,生還的公司將會變得更強,把弱者和被淘汰者的市場奪過來。

你要知道,當你投資股票,短期的問題應該被視為長期投資的機會。現在太陽能公司面對的問題和現實並不太差。要知道近期對太陽能需求的增長是爆炸性的,而長期來說太陽能版塊充滿了機會。

第一)長期的出產價格下跌應該被視為好事而不是壞事,因為這個長期下跌的價格吸引了大眾。有甚麼工業經歷了產品價格不斷下跌的命運呢?電子業,電腦工業是 這個情況的表表者。太陽能是電子工業的一種,因為它的原理是把太陽的能量收集然後讓電子轉化成電力。和電腦晶片的生產一樣,製造太陽能光伏的物料主要是 矽,只有少數情況需要其它稀有物料。在生產上,材料的供應長期是穩定的。

太陽能的生產也跟電子業相似。這個包裝太陽能板的過程就是要把最多的太陽能光伏裝到太陽能版上,只要安裝的數量越多更密,同樣的太陽能板就能夠產生更多的 電力。現在太陽能的效率仍然很低,大概是25%,意即只有25%的太陽能量能被接收並轉化,因此這類依然有大量空間讓業者改進。另外一個主要的因素是生產 的人力成本,這是為甚麼中國的公司繼續雄霸世界的太陽能市場。像其它電子產品一樣,太陽能板塊是依個不斷改進效率而產品價格不斷下跌的行業。但是,這同樣 表示短期的波折將會令一部份公司被淘汰,這是高科技行業的本質。

由於太陽只照耀大地板田,大部分被轉化的電能一定需要被存起來夜間使用以免浪費。電池科技的改善,導致價格下跌。這個改變配合太陽能版的價格下跌讓整個太 陽能系統的價格下跌。舉個例子,要讓大眾接受電力車的電池,這個槓桿點是$350 每千瓦。很多專家認為未來儲存電力的市場會從現在的$900 跌到這個 槓桿點。

由於生產和儲存電力的價格同樣下跌,太陽能發電的價格越來越接近傳統發電方法的價格。如果把傳統發電的汙染也計算在內,太陽能已經超越傳統的發電方法。現 在主要讓消費者卻步的主要原因是首次安裝太陽能發電和儲存系統的價格,當有部份公司已經開始提供零首期的安裝計畫,這個缺點將會有機會被克服。當太陽能發 電的價格比傳統發電方法低的時候,大眾將會大規模轉為使用太陽能發電。每個天台都安裝太陽能板塊都很快變成現實,就像每人一腦,每人一個手機的發展一樣。

第二)政府的資助無論如何也會減少,當價格已經大大下跌。主要原因是因為根本無需要資助這個行業。因為這個行業已經無需要被資助,本身已經有足夠競爭力 了。德國對太陽能的資助讓整個行業起飛的市明已經完成了。這個資助讓很多中國公司可以在德國成長,達到可以與世界競爭的水平。

第三)整個產能過剩的情況不會持續,這是因為更低的價格將會刺激需求。越來越多的需求最終會把所有的過剩的產能吃掉。消費者其實對產能過剩帶來的低價是歡迎的。只有太陽能業者需要擔心,因為這個傷害到公司的利潤。

在這個角度看來,太陽能業短暫的調整是個好的投資機會。這個對太陽能需求已經被證實,太陽能工業兩個十年來已經從零到2010年的四百億,估計將會到達 2020年的一千五百億。現在最大的市場是德國與義大利,不過人口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和印度將有機會成為第一位。此外,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希望太陽能成為 取替石油成為主要的能源來源。發展中的國家加入使用太陽能的話,將會減少假設電網的時間和費用,讓電力成為現成的可能性。太陽能讓家家戶戶成為獨立的供應 和消費者,讓偏遠地區有發電和使用電力的可能性。

世界的太陽能業在跌盪中成長,很多弱的小的太陽能業者也會因不斷的價格下跌被淘汰。

比較強的擁有比較強大產能與效率的公司將會生存,並透過不斷改進的科研不斷滋長。他們會從倒下的業者當中掌握更大的份額。

政府的資助會在市場需求擴張下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德國與義大利政府已經讓航也透過資助起飛。在地球的令一端,中國政府有意讓太陽能成為主要工業之一,中國 公司能夠大量獲得資助與貸款。最終的結果是中國在數年內會掌握太陽能生產的大部分,因此中國公司倒下來的機會較非中國公司少。

太陽能股的波幅的確令很多人卻步。主要原因是因為太陽能為一個高新產業,擁有高增長和產品價格快速下跌的情況,與電腦晶片業數十年前的狀況相同。縱使太陽 能的發展一波三折,我仍然太陽能為未來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隨著油價和原材料提漲,太陽能將會變得越來越吸引。因此太陽能不但純是一個高新行業的投資,也 是一個植博率高的油價投機項目。這個狀況,你還能在其他地方找到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0

《The Daily》,待處理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15

  《The Daily》讓大家失望了,最失望的那個人可能是默多克。


  它是第一份真正的iPad報紙。它的設計曾受過Steve Jobs的指導。默多克對它抱有很大的期望,覺得這可能意味著一個傳統媒體完全轉型成為新媒體的一次飛躍。


  不幸的是,這份報紙現在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在過去的18個月,新聞集團對它投入了近6000萬美元,還推出了iPhone和安卓版,但總共付費訂 閱用戶只有10萬,整體虧損超過了3000萬美元。《The Daily》的總編輯在一封給員工的公開信中寫道:「現在商業媒體面臨的事實是—所有的,包括那些在報導我們的媒體都背負著證明自己還是商業體的壓力,我 們也一樣。」


  7月31日,《The Daily》宣佈將從現有的170名員工中裁去50名,體育和評論這兩個獨立版塊將會消失。今後體育報導的內容將來自FOX Sports等其他內容合作媒體,碎片化的評論會放在新聞版塊中。


  不止於此,因為成本縮減,現在它只提供豎版一種版式。其中一位因此不再續訂的讀者評論,「以前每次為了一些功能要把iPad豎過來就很討厭,現在卻要我必須豎著看。感覺像是有個HD寬屏電視,卻不得不用4:3模式看所有東西。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默多克當初的想法可能是對的,但它不應該是《The Daily》現在這個樣子。


  在內容上,它並沒有太多的競爭優勢。雖然版式做得很精緻,讀者也更願意將它視為雜誌,而非報紙。但它的大多數新聞在許多免費網站和電視上都能看到—也不比它們更快;而在角度和深度卻不及《紐約時報》等報紙,更不及《經濟學人》這類的雜誌。


  《The Daily》忽略的另一點是電子報紙的讀者比以往的傳統報紙讀者更挑剔,他們不滿足於好看的內容和版式。作為一份電子刊物,它本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個性化 的服務,或者更多互動式體驗。而這些,《The Daily》都沒有,雖然如默多克所說它「沒有紙張,沒有上百萬的印刷費用,沒有卡車」,但它其實並沒有擺脫報紙這個傳統的單一載體—儘管它每週價格僅為 99美分。


  由於大部分訂閱是通過App Store收費,缺乏讀者信息收集途徑,它不能確定到底是誰在閱讀自己—這也讓它的廣告商們迷惑。


  當然,還有客觀的因素:媒體廣告投放量也正在下降。即便對於《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這樣已擁有一個龐大的讀者群的報紙,不依賴廣告和完成對電子版收費,這些過程依然艱難而漫長。


  新聞集團的股東並沒有那麼多的耐心。該公司6月開始重組,削減不盈利的出版產業,發展盈利的電視、娛樂產業。《The Daily》連同其他幾個小項目也被列入了待處理清單。


  在裁員消息公佈後,新聞集團發言人表示,公司「依舊會維持對《The Daily》的原有承諾,《The Daily》會作為我們一流的出版品牌組合的重要部分繼續存在。」但當初的高調已經不復存在。


美國主要電子版報紙對比

《紐約時報》 電子版訂閱量:45.4萬
重大要聞板塊免費閱讀,其他板塊採用有限閱讀。
《華爾街日報》 電子版訂閱量:54萬
首頁沿襲傳統的報紙網站風格,大多數文章需要訂閱才能閱讀。
《華盛頓郵報》 電子版訂閱量:未公佈
提供標題、圖片和導讀。全文則需網上註冊才可詳細閱讀。
《The Daily》 電子版訂閱量:10萬
需付費訂閱,目前只提供豎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