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嘉盛控股(729)故事


今天本來想談談蘇麗珍小姐昨日提及的公司,但寫著寫著竟寫了點嘉盛控股(729,前巨川、協里、中汽資源)的東西,不過不關近來那些電動車概念的事,只是談談該公司的故事。


(1)


中油燃氣入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14/LTN20020614017_C.doc


吳先生拯救計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809/LTN20020809091_C.pdf


引入中信金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106/LTN20040106125_C.pdf


逐步退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309/LTN2005030902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808/LTN20050808020_C.pdf

新入增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319/LTN20070319044_C.pdf


最後減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01/LTN20091201304_C.pdf

最早這家公司叫巨川,做汽車天線,早期是績優工業股,後陷入財困,當年中油燃氣(603,當時中華城市燃氣、光通訊,金力國際)曾經拯救,但失敗,約 2002年被曾入主寶利福(8172,前衛科創業,現中國星電影)的吳先生拯救後入主,易名協里,之後引入已除牌中信國際金融(前嘉華、中信嘉華銀行) 後,轉營賭業失敗,後在2005年陸續退出,之後搞汽車業務,易名中汽資源,在2007年又減持給現主,但在上月已幾乎悉數售股。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617/LTN20050617111_C.pdf


在吳先生退出前,該公司有收購挑戰者的計劃,但失敗,當年亨亞(428)是股東之一。


至於為何會入主,可以看看太陽報這段新聞:

挑戰者行政總裁黃景霖說,九七年是公司最輝煌的年代,但當時的大股東為了壟斷市場,不斷在各個主要停車場內廣設據點,無論在政府及私營停車場內,都會見到挑戰者的蹤影,就是這套過於急進的經營手法,終令公司入不敷支,幾乎落得破產的下場。

順利渡過難關

在陷入財困之際,幸得一位長期顧客出手相助,並在二○○一年獲得上市公司亨亞(0428)入股注資,才讓挑戰者順利渡過難關。黃景霖表示,亨亞現在是公司 最大的股東,經過以往慘痛的教訓後,深明「欲速不達」的道理,遂令發展策略改為謹慎、穩健做基礎。公司去年的營業額已回升至六千萬元左右。


(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1004/GLN20061004026_C.pdf
後來,亨亞在2006年取得歐亞集團(8203)控股權,次年認購挑戰者汽車的股權,成為挑戰者大股東,後售出本業傢俬製造及銷售業務,不久又注入蒙西礦業,並宣佈批售可換股債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03/GLN2008060303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0/LTN20090820206_C.pdf


至於批售的對象有東英金融(1140,前正奇投資)、聯合能源集團(467,保時達、東潤拓展)等等。其後聯合能源退出。

最終,亨亞(428)亦在注入煤礦,易名至凱順能源後,陸續以高價出售股權,獲得厚利,以下是生果日報2009年8月13日新聞。

中環在線:亨亞老蘭賣港產啤酒




 

專 注投資證券及非上市項目嘅亨亞(428),竟然有喺中環蘭桂坊賣香港牌啤酒。執行董事林兆榮(Andy)噚日自爆話,公司過去一直有沾手飲食業,03年就 入股呢隻由人手釀製嘅啤酒,喺香港仔工廠出品,夠晒地道,除咗落bar有得飲,仲可以喺小部份高檔超市買到。呢支香港牌啤酒,細支裝10蚊樓下,可惜生產 規模相當精品,每月營業額不足20萬,未必上到市噃。

近個半月賣股套7859萬

摸完杯底,講番亨亞啱啱公佈嘅上半年業績,正 好受惠市場好轉,半年多賺5.2倍。Andy話,由7月起至8月11日,公司又沽咗一堆包括昌興(803)同埋凱順能源(8203)等股票,淨袋 7858.85萬元,雖然賺咁多,但佢講明唔派特別息。亨亞o依家有成億現金喺手,兼且零借貸,佢話未來會繼續喺科技同資源類再搵心頭好,擇偶條件係對方 嘅市盈率唔過4倍,做強做大再安排上市套現咁話。

你應該知道應買那一隻,不買哪一隻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8

讀者之見-第一視頻(82)、嘉盛控股(729)


(1)


今日有位網友程龍在小弟對第一視頻較為看淡的文章,提供一些意見,小弟特原文轉貼如下:


1. 要配股可能是因為耍令09年業績有盈餘給市場看, 因彩票業務在09年7月才招收會員, 不會即時有太大利潤, 但擴展新業務需要大量金錢, 這樣做其實是聰明的雙贏做法, 因一份好的09年成積表對後市有積極及關鍵作用


2. 閣下強調82現在是蝕錢, 但股票是炒未來的, 為何你堅持認為82在09或2010年年不能轉虧為盈

3. 假設現在是牛二調整期, 莊家有沒有可能現在散水, 特別是82手頭上仍有多張好牌


4. 為何你不提82的彩票業務, 據中银國際的最新報告, 單是時時彩在短短5個月之內已累積有500萬客户, 幾乎是整個香港的人口, 不錯股價己上升十五倍, 但市值還只是三四十億左右, 是電盈市值的一半, 但電盈只做香港業務及只有百餘萬客户, 再者, 82還有其他新彩種及可期望的大量新客户(+五個省全的人口及地下彩轉為公彩的趨勢), 為什麽你不提及, 難道82在擁有龐大的網絡但只值數億嗎


5. 中銀交銀及時富雖然是幫82抬轎的, 但總共認真的出了數百页報告的目的是令市場相信, 但現在82若在新業務進展得如火如荼下反而捲錢而去, 此舉的後果是令市場信心大失而82也會失去融資能力, 而目的只是貪那區區二三十億, 這樣做是否有些不智, 因市場不會相信一個老干兩次而82亦會遭受唾棄, 連帶中銀及交銀亦會受牽連


6. 今日得知張力軍減持干餘萬股, 但回溯82在08年失去牌照下仍然沒有減持(當時是真的捲錢而去, 因業務只得概念, 但股市由牛轉熊, 而網上購彩又被禁, 所以股價由4.8跌至1亳之下), 今次在新業務有進展下反而減持是否震倉, 我反而認會若真的散水是不會明刀明槍的減持, 不信請翻查82在07年10月至08年10月的股價表現, 在崩潰式狂插的個程之中並沒有减持,


7. 中央在打壓網上售彩一年後反而授權於82, 中聯通與中移動也相繼與82合係, 以一間小公司來講有這樣的待遇你不覺的奇怪嗎


8. 若現時82大撤退, 只得一個可能性, 就是82認為牛市己完, 又或者82認為這個只是熊市反彈, 但反彈己完, 因此要順勢撤退


9. 但有一點我不明白的是, 為何他行使認股權之後又減持, 意義何在, 請賜教


(2)


小弟不對這些資料表意見,只對某幾點邏輯有錯亂的指出來,並說出我的看法。


1. 要配股可能是因為耍令09年業績有盈餘給市場看, 因彩票業務在09年7月才招收會員, 不會即時有太大利潤, 但擴展新業務需要大量金錢, 這樣做其實是聰明的雙贏做法, 因一份好的09年成積表對後市有積極及關鍵作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586_C.pdf


以6月30日現金情況看來,約有2.37億現金,扣除配股所得約7,920萬,即約有1.58億,公司上半年虧1,200萬,就算燒5年也燒不完,所以並沒配股需要。但他稱擴展新業務需大量金錢,可能是原因。


當小弟發留言給龍生後,其稱「以財技角度看,這像是批給自己人的貨。事後孔明,這是強烈買入訊號,
該師兄的話也不能說錯,因為接貨者為大基金,像極正經人家說將會有生意大攪,倒也似模似樣」,加上該基金以短線炒作著名,所以或有機會得悉某些計劃進行,反證之,這位網友說得未嘗沒有道理。


但 是,他說因為要2009年業績有盈餘給市場看,則有商榷之處,擴展新業務需大量金錢不是增加營運開支嗎,就算把開支資本化也需每年攤銷,加上開展新業務也 不是一時三刻獲得新收入來源,還要在五個月成功開辦並賺超過2,400萬,並獲得盈餘,這真的是有點問題,況且,發行新股會令每股利潤攤薄,就算賺得了錢 也不多吧。


2. 閣下強調82現在是蝕錢, 但股票是炒未來的, 為何你堅持認為82在09或2010年年不能轉虧為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20/LTN2008042001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0/LTN2009042055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586_C.pdf


從約2007年借殼以來,公司沒有一年的盈利,就算是去年上半年,都是仍處於虧損情況,雖則虧損情況有好轉,但仍未錄得盈利,所以照這樣看,本年或有機會轉虧為盈,但利潤應不多。


今 年的情況來看,只是本年下半年已有多次行使購股權,因購股權為低價行使為多,這會錄得一定的虧損,本年更有超過3,000萬股獲行使,該等購股權行使價格 和現時股價最少有40仙-2元的差價,以平均數1.2元計算,就已造成3,600萬的虧損了,這就造成帳面上不好看了。


況且,我之前都寫了假設,曰2010年應有少許盈利,但並無計算購股權虧損,故此你的說法是有一點問題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973


他上半年蝕1,200萬,較去年撇除可換股債的虧7,000萬有改善,下半年它虧了約5,000萬,我打個一半,即今年虧3,700萬,加保證盈利1,130萬,即虧2,500萬,約每股虧1.1仙。

下(此處有誤:應是本年)年當本業平衡,加上短訊業務賺過5,600萬(約7,150萬人民幣x 人民幣匯率(1.138)x 70%)保證盈利,每股盈利兩仙半,下年的市盈率是90倍。


3. 它的市值由約3億翻到現時接近50億,任誰都賺得盤滿砵滿吧,哪有不出貨之理?但是尚未破趨勢,暫時你是對的。


4. 香港有一隻類似同業,並是最正經的華彩控股(8161,前金屬電子交易所),前幾年也獲利,但今年的情況是虧損,所以也不得不當心。還有一隻亞博控股(8279,前萬佳訊)及眾彩控股(8156,前蜂蜂天然生命、蜂林天然生命、中國蜂業集團),也不得不當心吧。


華彩控股本年第3季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112/GLN20091112136_C.pdf


6. 反過來看,他4.8元沒有減持,現在2.2元就減持,這代表甚麼?


7. 香港這些太多,有些勞什子開礦公司,和中石油、中海油、中國黃金合作,沒有甚麼特別啊。


9. 這個很簡單,大股東肯定有其他地方有用,這顯示他最佳的投資不是在此。


5,8. 這兩個太主觀,很難談下去。


總的來說,正如另一位網友的龍生的意見「我眼中看見的,是一隻股票由低位炒起,一邊公佈新慨念,好消息,一邊把股價打起,出貨。這生意亦真亦假,可能真做, 但至少大股東可能先把部份股票賣出套利」,我是非常認同的。


(3)


鱷兄對嘉盛控股又發表了一些意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997


我 有看《香港買殼攻略》,光匯石油的例子與嘉盛是有一些分別,薛光林是先付一大筆,直接收購劉東海的股份,不是透過賣出公司進行逆向收購,當中沒有非常重大 的收購出現,而現在鍾卿家打算先收一大筆,卻沒有拿出相應的資產交給上市公司,反而繼續將重要資產控制在自己手中,要用就要付錢使用。

嘉盛在交易中,除了兩年專利費外,還會有合約過檔,可是從總供應協議的金額,以及有限的產能,我對合約的價值有所懷疑,而且亦不知道合約的年期。作為交易重要的一部份,至少應該交代手上合約的總值。

從交易的安排,確實與光匯石油有相似之處,但我有點懷疑利用這種方法的必要性,上市公司收購內地資產非常普遍,賣方一般以離岸公司持有內地公司,交易時將離岸公司轉手,不見得轉手特別困難。


再看專利許可契約,許可權人除了鍾卿家外,還有雷天電池及綽億,雷天電池是一間於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綽億是一間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顯然不少專利是由離岸公司持有。

原來鍾卿家還有一招,電動車其實算不上甚麼,他還買了比鄧伯伯更偉大的毛主席昔日座駕,改裝成電動車給人看。


http://www.evuk.co.uk/news/





Anyway, we set off across town at a very brisk pace (in China that is very fast..) weaving in and out of the dense traffic. Our driver did not speak a great deal of English but we learnt on arrival at the TS offices that the car was powered by TS batteries. In fact it was one of two cars that had been hand-built for Chairman Mao and had been bought by the company as demonstrators.(VIP treatment for backpackers in a futuristic ex-Chairman Mao limo - how surreal is that?! EVUK Ed.).

http://visforvoltage.org/forum/2725-richard-hatfield-lightning-motors-presentation-eaa-silicon-valley-meeting


Richard's presentation was one of the best I can remember at the EAA-SV chapter meetings. He was very down to earth and well informed. I enjoyed his anecdote about getting to drive Chairman Mao's bomb-proof limo that had been converted to an EV by Thunder Sky! As Richard said, "It's not the best donor vehicle for an EV, but it certainly is unique!"

One of the main points I got from his presentation is that he wants to work with tinkerers and converters and can supply complete LiFePo systems that include a BMS system and charger. his quote for the Thunder Sky cells was $0.50/Watt hour (not including BMS). One of the EAA members (Warren) pointed out that Optima yellow tops sell for about $0.35 per Watt hour. Thunder Sky claims that with a proper BMS and charge/discharge cycles within spec, their cells are good for 2,000 cycles at 80% DoD, or 3,000 cycles at 70% DoD. Optimas are good for 200-500 cycles. worst case here you are getting four times the cycle life for less than 1.5 times the cost. Seems like this is a no-brainer, especially with the cost of lead going through the roof.

Another crucial point Richard made is that the Thunder Sky cells must be kept within spec for charge and discharge. Also they must be kept in compression while charging. If you treat the cells correctly they will function as advertised, BUT they do not tolerate abuse. This info jives with what I have read on the Thunder Sky Yahoo group. If you use a proper BMS and discharge within spec they are great, if you abuse them AT ALL they die.

All in all a great presentation. I plan on contacting Richard to see how much a 40Ahr pack at 48 volts would cost.


http://www.evcomponents.com/ProductDetails.asp?ProductCode=TS-LFP40AHA






Our Price: $44.00

Nominal Capacity: 40Ah


另外我找到這個代理報價,每安倍小時(AH)大約隻賣USD1.1,出廠價照計有少無多,現在專利費收不多於每安倍小時人民幣0.5元,總供應協議又收每安倍小時不超過0.5美元,剩下USD0.1,中國營運公司目前之電池產品最高產能為100,000,000安培小時。


如要達到1.5 億的保證盈利,其純利率需要達:


= 150,000,000 / ( 100,000,000 x (( 1.1 - 0.5) x 7.77(美元對港元匯率) - 0.5 x 1.138(人民幣對港元匯率)))


=36.64%

2007年時,雷天的報價是每安倍小時(AH)USD2

http://www.zeva.com.au/tech/LiFePO4.php



由此可知道3年內貶值45%,即每年複合貶值:


1- ((1-0.45) / (1^3))


= 18.06%


即是可以說如果兩年內不增加產量的話,公司的營業額及獲利方面也會有一定減少,況且一年貶值18%的產品,假設純利率是40%,並假設單位成本沒有下降,約3年這件東西就會不賺錢了,由此我們可以想想這件東西能否達到36.64%的純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5

鱷兄: 關於嘉盛(729)澄清公告解讀


(1)

我要繼續分析華匯系掌舵人的文、還要看創業板業績,所以今天特引鱷兄的大作,並附上小弟的一些的意見,供大家參詳參詳。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3&tid=3729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209/LTN20100209004_C.pdf

下文把晚明報及公告的欲澄清的幾點列之如下:

嘉盛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為「本集團」)的董事(「董事」)已注意到今天在明報的一份報章報導(「報章報導」),內容有關雷天集團(「雷天」)所生產的電池產品質量。董事茲作出下文所載若干澄清。

...

報章報導指稱:

(i)安裝於電動車輛的電池產品曾於二零零九年三月發生爆炸;

明報報導:

 


有員工透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個由副主任陳清泰率領的考察團,去年3月曾到雷天調研,以確定雷天能否受惠於當時正在制定的新能源優惠政策。雷天當日安排考察團乘坐自行改裝的電動大巴、電動紅旗轎車,由深圳開去廣州再回頭。一路還算平安無事,但戲劇性地,在考察團走後不過1個小時左右,接載過貴賓的紅旗車,突然爆出巨響並火,裝載電池組的車身被嚴重焚毀。


本報曾多次致電雷天創辦人鍾馨稼查詢有關情,但都被鍾氏以正開會等理由掛掉電話。不過,雷天另一管理層,曾擔任雷天董事會主席,現仍主管公司技術業務的雷如清,日前向本報坦承的確有爆炸事故。但他辯稱,「任何一件事物總是有個過程,即使爆炸也不足為奇」。


 


雷如清解釋,該紅旗車之所以爆炸火,因為部分電池組用的是鈷酸鋰電池,這種材料容易氧化、起火。「那為什麼起火呢?因為有兩個鈷酸鋰電池放在起動電池,是以前造的,怕浪費,所以放上去,用用就起火了。」他聲言,現時公司主力生產的磷酸釔鐵鋰電池,已不那麼容易著火。


(ii)為數不少的客戶作出投訴及要求將電池產品退貨;


明報報導:

除了嚴重的爆炸外,有雷天的員工稱,多年來雷天電池都是投訴不斷,「銷售部每天都接到海外買家的投訴,煩不勝煩」,憤而要求退貨的買家更不 在少數。事實 上,在美國網上有不少討論電動車電池的群組,對雷天電池的評價都不甚正面,指雷天電池易「bloat and swell(腫脹)」、滲漏液體,並且用了半年後,電池儲電力即大幅下降。而唯一優點則是夠便宜,每安倍小時(安時)只要不到2美元,只相當於美國同類產 品的十分之一。

(iii)雷天的生產線經常開工不足;

明報報導:

多名不同部門的雷天員天都向本報透露,雷天電池的生產線並不日日開動,大部分時間是接到訂單後才啟動生產程序。雷如清在接受本報查詢時,並無直接回應質疑,只稱本身不負責生產業務,不了解實際情。但他承認,現時雷天的產品,並未向大型汽車廠供貨。

及(iv)雷天正與汽車生產商商討合作生產電動車輛及提高產能。

此前雷天創辦人鍾馨稼在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曾聲言將與一汽在唐山合資建電動車生產線,投資額將高達300億元人民幣,而且更計劃沿唐山至北京的公路大建充電站。鍾馨稼並聲言,計劃擴大旗下電池的產能,將可達年產150億安時。

(3)

以下是鱷兄的對澄清的質疑:

(i)

公司:


就報章報導所指的爆炸事件而言,賣方已告知本公司該事件可能與二零零九年三月進行一宗測試期間發生的冒煙事件有關。雷天在汽車安裝其電池產 品作動力電池以供測試,同時保留原有啟動電池(並非由雷天製造)作輔助用途。電池產品於測試期間為啟動電池作密集式充電令啟動電池(並非由雷天製造)冒 煙。

誠如賣方所告知,自該事件以來,所有測試汽車均僅以電池產品(由雷天製造)供電,而啟動電池已經移除;

鱷兄:


即是承認出過意外。最難明白為何要測試雷天電池,卻為非雷天電池密集式充電,而原來移除非雷天電池仍然可以測試,密集式充電為了甚麼?

(greatsoup按:公司的想法,可能和流動電話生產商一樣,想試一次把非雷天電池是否會發生問題,但是當日那車是載人的,是否把別人的生命當白老鼠?假如不是的話,為何要用其他品牌的電池?是否自家品牌的電池有問題?)

(ii)

公司:


(ii) 過去三年來,海外客戶並沒有因不滿由雷天生產的電池產品之質量而作出任何嚴重投訴或重大的電池產品退貨;

鱷兄:
無嚴重投訴=有投訴,無重大的電池產品退貨=有退貨


(greatsoup按:這就是語言的威力,把看來較嚴重的事寫成不太嚴重。)

(iii)

公司:

雷天的營運依舊正常,而雷天的生產線迄今尚未獲充份發揮。現時預期生產線的使用率將隨電池產品的銷售訂單預期增加而有所改善;及

鱷兄:

這句應該是回應「雷天的生產線經常開工不足」,想承認開工不足?

(greatsoup按:同(ii)按。)

(iv)

公司:

雷天一直不時就電池產品的供應與準客戶(包括汽車生產商)進行商討。然而誠如賣方告知,目前概無與任何汽車生產商訂立任何明確協議。目標集團目前概無與任何人士就共同投資至電動車輛生產線進行持續磋商,且未有計劃將雷天的產能增至150億安時。

鱷兄:

連簽約儀式也舉行了兩年,他想說遼源市人民政府說謊?我不懂簡體字,橫額寫著甚麼字?

http://www.0437.gov.cn/place/desknew/display.asp?id=18945

http://www.0437.gov.cn/gov/xcb/dispArticle.Asp?ID=339

http://zhengwu.0437.gov.cn/news/dispArticle.Asp?ID=7911



(greatsoup 按:看不清楚粉紅色那個牌子嗎,我給讀者們看看第二張。)



關於這張相片簽字的人,我不方便說話,就此引列其中一段文章,以正視聽:

9月5日下午,在市宾馆五楼会议室,我市与深圳雷天能源集团公司举行年产150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签字仪式。雷天能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雷如 清,雷 天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钟馨稼,一汽客车公司党委书记王喜平,一汽客车公司总经理助理徐星,东北师大博士生导师王荣顺,东北师大功能材料研究所谢海明博 士,市委书记赵振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兆华,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玉成,副市长孟祥杰等市领导出席签字仪式。 市长王兆华代表辽源市人民政府,雷天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钟馨稼代表雷天能源集团公司分别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greatsoup再按:就此,我想替雷天集團澄清一下,因為在這段文字上,它是說雷天能源主席,但公告稱雷天集團,兩者並不相同,所以雷天集團「目前概無與任何汽車生產商訂立任何明確協議」是對的。

況且賣方是一家空殼公司,主要是為雷天集團所生產的電池作貿易之用,所以只和雷天集團作出協議,所以公告中,目標集團「目前概無與任何人士就共同投資至電動車輛生產線進行持續磋商,且未有計劃將雷天的產能增至150億安時。 」,在邏輯上完全正確,但雷天能源集團和雷天集團都是同一批人,以那些人來說,和某市政府沒簽約就說不過去了,亦可以他們的誠信如何。)

(4)

最後,以公司澄清公告一段作結,對粗體字的一段話,請細細深思。


董事於今天聯交所的早市交易時段開始前已注意到報章報導並已即時向賣方查詢。

根據賣方的確認,報章報導所載的各項陳述乃屬不確,且董事認為本集團的建議業務範圍概無任何主要新發展資料並未向公眾公佈以及須由本公司根據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第13.09條而須予披露。

然而,董事注意到本公司股份(「股份」)的價格變動於今天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左右開始與大市表現大相逕庭,而股份價格變動於較早前一般與大市同步。於聯交所作出查詢後,董事重新審視情況,並認為不尋常的股價下跌及成交量上升可能乃由報章報導的不確披露事宜所導致故董事會認為要求於午市買賣時段暫停買賣股份以待本公告刊發乃屬恰當,以避免股份可能出現虛假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52

新盤細戶銷量創新高首季達7,729伙 匯璽佔最多

1 : GS(14)@2017-05-18 02:05:36

【本報訊】新盤細戶(實用面積少於431方呎為A類單位)近乎推幾多賣幾多。據代理統計,今年首季一手私人住宅市場主要推售的項目有8,593個為A類單位,而吸納量高達7,729伙,創下歷來最高季度,吸納比重達90%,當中新地(016)南昌站匯璽為供應主力,超過500伙為開放式及一房細戶。記者:黃嘉銘



面積少於431方呎的A類單位,單是首季已沽7,729伙,伙數等同三分之二個太古城。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今年首季一手私樓市場,選取68個主要項目,A類單位累計有8,593個,七個季度內累計推盤量急增6,605個,累升3.7倍。而首季A類單位累計的吸納量達7,729個,吸納比重90%。


吸納比例連升六季

吸納比例連續六個季度上升,同時令本季貨尾量連續三個季度持續低於1,000個以下的水平,季內A類單位貨尾量只有864個。翻查資料,第一季主力有細單位的大型樓盤為新地南昌站匯璽。最細開放式戶為267方呎,細絕市區鐵路項目。按當年的批地條款,項目最少75%單位為實用面積538方呎以下,意味項目一定要主打小型單位,結果發展商開則時,最細碼開放式戶型有120伙,比例達12.5%,面積由267至272方呎,一房單位比例更高達41.7%,共400伙,面積由350至381方呎,即是一房連開放式戶,合共有520伙,佔全盤近一半。至於一房售價近千萬元的新世界(017)荃灣西柏傲灣,於今年初開始賣樓,設170個開放式單位,佔全盤983伙逾17%,實用面積由306至318方呎,一房單位則有220伙,實用面積347至421方呎,佔全盤22%左右,即一房連開放式戶佔全盤近四成。嘉華國際(173)的啟德嘉匯,乃首季另一個有較多細單位的新盤,全盤900伙,近30%即265個屬一房細戶,實用面積325至377方呎,首批最平一房折實都要585萬元。同區中國海外(688)的啟德一號(II),375方呎一房首批最平賣642萬元,同樣賣過滿堂紅。


學者相信情況持續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樓價高令細單位搶手,從而令新盤細戶推幾多賣幾多,此乃正常現象,「買唔起六百呎,就買三、四百呎,越買越細」,即是望住價錢做人,他更相信此現象在短期內仍然會持續。反之,如果樓價不是太貴,即使細單位供應多,買家都不會急住搶,會有能力買較大的單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6/200227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