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孤獨的高頻交易監管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152

華爾街高頻交易的剋星——Nanex公司,業務之一是尋找違規高頻交易的跡象。Nanex是市場數據供應商,位於芝加哥郊區Winnetka,共8名員工,辦公室僅一間公寓大小,樓下是美甲店。公司創始人為現年51歲的Eric Scott Hunsader。

Hunsader向人們展示:三角形和點組成的迷幻圖形,代表美國股票的買賣報價,報價被分解至毫秒。公司的成果之一是用電腦鋼琴曲模仿ETF的報價。對外界而言,迷幻圖形是Nanex的宣傳畫;對Hunsader而言,迷幻圖形是高頻交易公司「利用」市場規則違規獲利的證據。Nanex吸引了從證券監管者到藝術畫廊老闆的注意。

Hunsader在網上開展了「探測違規高頻交易」的革命性運動:他的Twitter帳號共11000多粉絲,發佈了11500多條推特,大多包含圖片鏈接,顯示的是股票異常報價的圖形。Hunsader稱,異常報價時常由高頻交易公司的程序算法引起。此外,Hunsader發佈了約3000份相關報告。

如今股票報價的速度為每秒200萬次,而90年代僅為每秒1000次。當前期權市場的速度更是高達每秒1000萬次。

10月22日,政府公佈就業數據前,Nanex發現了可疑交易:10月16日,歐洲交易所開盤前,有一筆總價超過4億美元的E-mini股指期貨買單;然而,該交易在正式成交前被撤銷了。Nanex認為,這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處罰Panther能源交易公司的案例相似,Panther被指責為欺騙,進行「下單——快速撤單」的操作,偽造了潛在需求量。Nanex稱,監管機構只需1個小時就可以知道是誰幹的,花一天時間就可找出這麼做的動機。

9月20日,也即聯儲宣佈暫不縮減QE的2天後,Nanex發表了一份報告稱,一些交易公司事先得到了消息,用毫秒計算機下了超過10億美元的單子。根據這份報告,聯儲進行了改進,以加強發佈報告的保密性。

六年前出台的NMS規則,將22萬億美元的美國市場分散到13個交易所和40多個交易平台,使交易競爭更為激烈。Hunsader認為,一些公司利用不同交易中心/平台間短暫的差價牟利,目前對此類行為的監管不到位。此類操作產生了更高的數據處理費用,以及原因不明的異常價格波動。這醞釀著災難性風險,如2010年5月道瓊斯暴跌1000點。

Hunsader認為,SEC可以用MIDAS新的市場信息數據分析系統來探索現代市場存在的重要問題。一些公司接收直接數據流,速度快於市場其他參與者。

Nanex激怒了一些交易員,他們稱Nanex的結論是莫須有的,在傳播陰謀論。Hunsader對反駁者稱,如果你不能證明你的觀點,那麼請反駁我。

Tradeworx公司CEO Janoj Narang認為,Nanex與「質疑官方對911恐怖襲擊解釋」類似,Nanex所謂的市場操縱,其實都有很好的解釋。比如,當買單和賣單差價大於1分錢時,交易所會調整價格,交易公司的系統會因此自動撤單。Nanex公司散佈的言論影響了其他投資者的信心。

Tabb Group的CEO Larry Tabb稱,市場數據來自不同渠道,非常複雜,想簡化數據非常困難。

自營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稱,Nanex的研究存在嚴重缺陷,因為所依賴的數據是有問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29

為正名 高頻交易公司組團遊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931

高頻交易員正在為不太好聽的名聲展開反擊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為了扭轉人們對高頻交易“市場攪局者”的傳統印象,一部分高頻交易公司雇傭了兩位經驗豐富的“政治策略家”,來向監管者和議員進行展示正面形象。 這兩位策略師分別為Kevin Madden和Erik Smith,他們上周遞交了一份文書,希望成立一個叫做Modern Markets Initiative的團體,總部設在華盛頓,背後的主導者是四家高頻交易公司。 他們計劃在周二支持一家網站,使其能夠使用包括視頻在內的媒介宣揚高頻交易幫助投資者更快地在金融市場進行交易,費用也可以降低。同時還有一個博客可以回應各界的批評,同時能夠鏈接至學術研究等文獻。 實際上,這一舉動反映出,曾經在華爾街被邊緣化的高頻交易公司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行業,而且迫切希望改變市場對他們的傳統認知。 高頻交易通過計算機以驚人的高速每秒執行數千次交易。Rosenblatt證券的數據顯示,此前高頻交易占據了美國股票市場50%的交易。過去幾年這個數字一直很穩定,但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也就是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這個比例飆升至66%。 上述遊說團體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為這個行業正名,首先是起個更好的名字,比如用“自動化專業交易”來替代“高頻交易”,因為“高頻交易”一詞感覺像是為了某種目的不擇手段,而人們對此普遍較為反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99

巴菲特劃清界線:要求旗下通訊社終止為高頻交易用戶服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446

如果說去年巴菲特的老搭檔芒格(Charlie Munger)公開表示高頻交易“邪惡”是個人看法,那麽最近巴菲特的舉動無疑是要和高頻交易撇清關系,保護公司聲譽。為消除近來媒體報道旗下商業資訊供應商Business Wire向高頻交易公司提供收費服務可能引起的誤解等負面影響,巴菲特決定讓Business Wire終止這類服務。 據Business Wire當地時間本周四發布的聲明,針對《華爾街日報》本月7日的報道,Business Wir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Cathy Baron Tamraz向巴菲特咨詢,最終決定再也不允許高頻交易公司獲得Business Wire提供的特許直接投送新聞服務。 Business Wire所說的《華爾街日報》報道名為“高速交易者占先機”。文章稱,Business Wire為一些高頻交易者提供直接訪問市場動向新聞的收費服務,讓這類交易者可以比讀取免費新聞的用戶早一秒得到消息。 一般人看到這種消息可能會覺得《華爾街日報》雞蛋里挑骨頭,一秒鐘有什麽大不了?可對於能精確到毫秒計算的高頻交易程式來說,一秒鐘足夠大幹一場。更何況現在市場自身還有漏洞。 美股通常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點收市。近年來,由於高頻交易公司追隨企業財報等收市後發布的驅動市場消息迅速交易,4點以後幾秒內市場大起大落的頻率增加。 監測高頻交易的市場分析公司Naex發現,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兩年內,約30%的時間里,納斯達克股指在下午4點過後第一秒時間內的波幅至少達到0.3%。 Naex的創始人Eric Hunsader透露: 市場還有個問題,它並不是下午4點準點收市。將近整整一秒里發生大量交易。這將影響收盤,因為企業的盈利報告就要在幾乎4點整點公布。 Business Wire昨日的聲明指出,其實《華爾街日報》的上述報道並未指責Business Wire行為違法,但在與Business Wire的少數客戶溝通後,Business Wire管理層了解到,這篇文章可能引起一些誤會,那才是讓管理者很擔心的地方。 英國《金融時報》獲悉,從去年10月起,Business Wire就在與調查金融數據傳播的紐約州總檢察長Eric Schneiderman協商數據發布的操作。 Schneiderman將一些高頻交易稱為“內幕交易2.0”。雖然和Business Wire只是非正式溝通,但Schneiderman對該公司的合作態度表示贊賞,認為這次的決定是這家公司自願邁出了一步,體現了其履行業內領導者責任的承諾。 而Hunsader評論Business Wire昨天的聲明認為: Business Wire停止這種做法不能解決問題。最佳解決方法是要求企業在下午4點過後一分鐘內不要發布盈利報告。 以下可見《華爾街日報》以毫秒為單位制作的時間軸,它展示了去年12月高頻交易者在50毫秒內拋售一家公司Ulta Salon Cosmetics & Fragrance股票的過程。時間的起始點是該公司發布遜於預期、令人失望的財報數據之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29

全球頂尖高頻交易公司Virtu謀求上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920

隨著全球網絡化進程的不斷加速,金融行業和互聯網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而就在前不久,一家頂尖的電子交易公司Virtu開始在美國謀求上市,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金融業的進化趨勢:交易系統對於公司利潤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大,向高科技領域邁進將是金融業未來發展的走向。 Virtu是一家全球專利的電子交易公司,主要采取高頻交易策略。可能不少投資者對於這個名字很陌生,這毫不奇怪,因為這家公司總共只有150名雇員,前年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不過2.4億美元,去年升至2.75億,但依舊和那些大型銀行券商差距甚遠。然而Virtu的估值卻高達30億美元,顯示了市場對於高頻交易的充足信心。此次Virtu的融資規模大約在2.5-3.5億美元之間,如果上市成功,則Virtu將成為首家成功在美國上市的獨立電子交易公司。 高盛將負責承銷Virtu此次的IPO,此外還有摩根大通、奧尼爾投資銀行(Sandler O'Neill)參與其中。Virtu公司的一部分股權屬於美國銀湖投資基金(Silver Lake Partners)。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Virtu創始人Vinny Viola在投身商界前曾是一名陸軍軍士。然而天賦過人的他在退伍後迅速融入了美國的金融圈,曾擔任過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董事長。他在2002年創立了這家公司,其董事會中還有John Abizaid也出身軍隊,為前美國中央司令部指揮官。 在公司上市成功後,現任總裁的Viola將出任董事長,而Douglas Cifu則將接任總裁一職。而前納斯達克執行官Chris Concannon在2009年加入了Virtu,並將出任CEO一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0

戰績顯赫的高頻交易公司申請IPO,究竟有多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208

週一,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向美國證監會 (SEC)遞交了初步的IPO申請文件。資料顯示,2013年,Virtu公司營業收入為6.65億美元,同比增長8%;淨利潤為1.82億美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一個有趣的問題是,2009~2013年的共1238個交易日裡,你猜猜Virtu公司有多少天是虧損的?

美股,美国,高频交易

答案是一天。。。

下圖來自Virtu公司IPO的招股說明書,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Virtu每日調整後淨交易利潤的統計圖。

美股,美国,高频交易

Virtu公司是如何達到這個戰績的呢?Virtu公司稱,如此驕人的戰績是基於風險控制策略和技術。美國財經博客Zerohedge稱,他們應該是利用速度以及交換系統方面的優勢,比市場超前交易,每筆掙一點點,幾十億次下來,年度淨利潤就有幾億美元。這基本是沒有風險的。

下面我們來分析下Virtu公司的盈利趨勢。公司將每日調整後淨利潤分成不同的區間,其中每日130~150萬美元淨利潤的頻數最高。2013年有57天落入該區間,2012年有85天落入該區間。2013年,公司淨利潤沒有以往那麼集中,有許多天數落入更高利潤區間,這是非常厲害的。這或許是改變了交易策略。Zerohedge稱,高頻交易從定義上看是在低利潤區間不停地賺錢,但Virtu的利潤區間提升了,可能是公司通過某種方式,從其它公司那裡分得了一杯羹,短期看這是可行的,長期看維持不下去,特別是考慮到當前市場成交量在萎縮。

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Virtu作為高頻交易公司,原本應傾向於保密的,為什麼選擇IPO呢?下圖為Virtu公司2013年按交易種類劃分的盈利增長情況。大宗商品為負增長,新興市場為負增長,美股增長僅約5%,外匯交易業績增長近70%!Zerohedge認為,Virtu選擇此時IPO,也許與全球加強外匯監管有關,這或許是公司創始人準備套現了。

美股, 美国, 高频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26

《魔球》作者新書 揭露高頻交易「插隊有理」內幕 百萬分之一秒閃電搶單 掀華爾街風暴

2014-04-28  TWM
 
 

 

一本新書、一場辯論,讓過去七年華爾街不說卻默默在做的高頻交易,成為熱門話題;一夕之間,美國展開調查,歐盟擬立法嚴控,而限制華爾街玩家大賺黑箱錢的代價,恐怕則是成交量的巨幅萎縮。

撰文‧乾隆來

四月一日下午一點半,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交易突然停止了!

這次暫停交易的原因很奇特,不是天災,不是人禍,不是電腦當機,更沒有出現重大違約事件,而是所有在NYSE的場內交易員,以及遍佈紐約、芝加哥、倫敦、香港、東京交易室的炒手們,同時被一場難以置信的電視辯論所吸引。

在NYSE的交易場內,財經電視網《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找來三位貴賓,以殺到見骨的言詞,舌戰熱門的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HFT)是否為新形態的「內線交易」,少數使用先進電腦進行高頻交易的證券公司,是否佔盡便宜、吃掉一般投資大眾的利潤。

CNBC把攝影棚搬到紐約證交所場內,電視螢幕上有三位辯論者,正方是貝茲全球交易所(BATS Global Market)總裁歐布萊恩,貝茲是新崛起的電子證券交易所,二○○五年才成立,卻靠著高頻交易在短短八年內晉身為僅次於NYSE與那斯達克的全美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反方則是暢銷書《魔球》的作者麥可路易斯(Michael Lewis),他剛剛出版踢爆高頻交易內幕的新書《閃男孩—華爾街的造反》(Flash Boys : A Wall Street revolt),另一位反方代表,則是書中男主角日裔加拿大交易員勝山(Brad Katsuyama)。

激辯二十三分鐘

全球金融交易瞬間停擺

前後二十三分鐘的辯論,由歐布萊恩怒斥麥可路易斯「不要臉」(Shame on you)點燃戰火,接著他又炮轟勝山,勝山也毫不猶豫地當著全球觀眾的面前反擊:「你真的要對幹?那就來吧!」勝山指著歐布萊恩的鼻子說:「我相信市場被(高頻交易)操控了……」,「而你,就是操縱者之一(you're part of the rigging)!」操縱(rig)雖然只有短短三個字母,卻是一個嚴厲的用語,使用在證券市場時,指涉違法內線交易,使用在政治領域,則是選舉舞弊、操控的代名詞。指控對方「rig」,無疑就是要把對方送進大牢。

分秒相扣毫無冷場,讓全世界的交易員們直盯著電視螢幕觀看這場辯論,同時忙著發送推特呼朋引伴討論高頻交易的生死鬥,一時之間,全球的金融交易突然就停擺了。

高頻交易是過去十年在超級電腦上發展出來的交易模式,傳統的交易所電腦撮合,每秒鐘可以完成一千筆交易,已經是一般投資人難以想像的巨大數量,但是在高速電腦技術發展下,證券公司交易部門發展出可以達到百萬分之一秒,甚至更快速的電腦撮合,尤其是進入交易所原本就開放的「委託買賣資料庫」中,高頻交易可以在某一支個股即將有大單買進或賣出之前,光速般的下單「插隊」;也可偵測到同一家上市公司在不同交易所交易價格的微小差距,進行百萬分之一秒的價差套利。

為了爭取這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差,許多進行高頻交易的證券商,將自己的主機放到與證券交易所同一棟大樓內,即使資訊傳遞是以「光速」在進行,高頻交易商也要從「加州到紐約」與「紐約到紐約」的光速傳遞差距中,賺取利潤。

百戰百勝的聚寶盆

一二三八個交易日幾乎都賺高頻交易有多好賺,從原定在今年四月新股上市的古玩證券公司(Virtu Financial),在提交美國證監會的公開說明書中,可以窺見端倪。

古玩證券公開說明書中強調:「從公司成立到一三年底,長達五年的期間內,我們只有一天出現交易虧損。」也就是說,在一二三八個交易日中,古玩證券交易勝率幾乎是一○○%,這種百發百中的勝率,讓人難以置信。而這家成立五年的新公司,預計公司作價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九十億元),藉著發行新股要募集約新台幣三十億元的資金,而且新股東沒有投票權,公司控制權還是牢牢掌握在創辦人的手中。

古玩證券公司只是數以百計的高頻交易商之一,估算現今美國每日證券市場的成交中,有超過六○%的交易可以歸類為高頻交易;不僅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內的跨國投資銀行紛紛成立高頻交易部門,許多原本在大券商嘗到甜頭的交易員與電腦程式專家,也跳槽成立專門進行高頻交易的專業券商;完全不判斷投資前景,只靠電腦從每筆交易中刮出一小塊油水的高頻交易,已是現今證券交易的主流了!

然而,這個神祕的賺錢神器,卻被麥可路易斯拿大鎯頭硬生生砸爛。

麥可路易斯是當今全球最知名、專門撰寫華爾街光怪陸離故事的作家。他在一九八九年出版《老千騙局》,大爆華爾街債券交易圈內幕;後來又出了以棒球為主角的《魔球》、以美式足球為主角的《攻其不備》,○八年金融海嘯後,再寫《大空頭》(THE BIG SHORT)。麥可路易斯能夠用生動的筆觸描繪複雜的華爾街,而且每本都跟浪漫小說同登暢銷書排行榜,還獲得好萊塢青睞,出巨資買他的電影版權。

○九年,交易員勝山透過管道找到麥可路易斯;勝山當時是加拿大皇家銀行的交易室主管,配備最尖端的電腦設備進行程式交易,但是勝山卻發現,他的委託單子經常被莫名其妙地「插隊」,尤其是必須橫跨幾個交易所的大買單,總是有人搶在他的前面進貨,然後以些微的高價賣回給他。

勝山知道,這是高頻交易搞的鬼,但交易所內的委買委賣資訊是透明的,而且證券交易所為搶生意,對於巨量交易一向給予低廉的手續費優惠,現行的法律與制度沒辦法約束高頻交易「插隊」行為。他把這個現象告訴了麥可路易斯,路易斯很快就瞭解,高頻交易在○九年已高達美國證券市場每天成交量的六○%到七三%,而且在超級電腦的運作下,各種高頻交易的程式日新月異,市場佈滿了插隊的大戶,散戶以及長期投資人被矇在鼓裡。

挑動最敏感神經

《閃男孩》一週狂賣十三萬冊除了勝山,麥可路易斯還注意到一名俄裔駭客艾雷尼可夫(Sergey Aleynikov),他因為被高盛證券告進法院而曝光。艾雷尼可夫是俄羅斯移民,九○年移民美國,一直在科技業發展開放程式,高盛證券在○七年以年薪四十萬美元(約一二○○萬元新台幣)挖角他,發展高頻程式交易。兩年後艾雷尼可夫跳槽至專門從事高頻交易的德薩科技公司,年薪翻轉三倍至一百二十萬美元。

「一家小證券公司,竟然用高盛三倍的薪水挖角,顯然艾雷尼可夫身懷特殊的賺錢密技!」麥可路易斯敏感的嗅覺告訴他其中必有故事,他翻閱聯邦調查局拘捕艾雷尼可夫的資料,高盛指稱他「破壞電腦安全系統、不當複製交易原始碼、竊取高頻、巨量交易程式」。從高盛罕見的大動作向聯邦調查局與檢察官舉報,顯然艾雷尼可夫涉及了龐大的利益。

麥可路易斯於是用勝山與艾雷尼可夫的故事做主軸,寫了《閃男孩》這本描述高頻交易的書,書本在三月三十一日上架,隔日CNBC就爆發戲劇化辯論,再加上高頻交易早成為金融圈內人人關注的焦點,贊成的人獲利豐碩,反對者則認為高頻交易必然導致災難。瞬間,《閃男孩》引爆了華爾街最敏感、最熱門的話題,新書才上架,第一個禮拜就銷售十三萬冊,成了最夯的新書。

《閃男孩》引爆的不是單一炸彈,而是一連串猶如骨牌一般的連珠炮。四月十一日,三位交易員向芝加哥地區法院遞狀,稱美國最大的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從○七年起就提供給高頻交易者不公平的買賣資訊,造成一般投資者的損害。

四月十五日,歐盟傳出擬立法嚴控高頻交易的消息,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則在盤中瞬間湧出高達五億美元的黃金期貨賣單,讓黃金價格跌破二○○日均線與一三○○美元整數關卡,由於賣單瞬間爆量,還導致交易所停止交易十秒鐘。市場人士認為,這又是高頻交易惹的禍。

同時,高盛證券突然傳出,將要關閉代號為Sigma X的「黑池交易平台」。黑池(Dark Pool)的名稱極為貼切,就是高盛進行高頻交易的平台,所有訊息包括買賣交易對象、價格、數量、損益都無法公開,一整池黑漆漆的交易,全都是電腦程式的結果,絕對的黑箱作業!

黑池交易並不是高盛獨有,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等龍頭金融機構在內,各個都有自己的黑池交易平台,估計各家公司的黑池交易,佔目前每日證券交易成交量高達二○%,而且是各家公司的重要獲利來源。

高盛關閉黑池交易平台,當然不是突然明心見佛,而是因為檢察官的傳票已經送到家門口。四月十八日,紐約州檢察總長施耐德曼向六家高頻交易商發出傳票,要求調閱資料,以調查某些「與黑池有關的交易」是否在資訊上享有不公平的優勢。不只是檢察官,聯邦調查局、證監會、期貨交易委員會幾乎同步啟動調查,施耐德曼甚至指高頻交易是「內線交易2.0版」。

如今,歐布萊恩一定非常後悔,如果他在四月一日低調一點,在CNBC的直播裡措辭稍微模糊一點,沒搞出二十三分鐘、讓全球交易員停止交易的論戰,或許《閃男孩》就不會大賣,或許檢察總長、聯邦調查局就不會大動作來調查。

內線交易進階版?

聯邦調查局、檢察總長要查高頻交易已經存在七、八年,偷偷摸摸賺了超過百億美元的利潤,如今黑盒子被迫打開,一透明,就啥錢也賺不到了,而且還有麻煩的官司要面對。四月中旬,古玩證券被迫無限期停止上市,三億美元的鈔票不翼而飛;已經上市的高頻交易公司KCG控股,股價狂跌一三%,CME交易所股價跌六%,Nasdaq OMX股價跌掉五%。

這些還只是表面的損失,高頻交易現在仍然佔美國股市五○%的成交量,一旦被套上重重限制,將來市場成交量下跌,整個金融產業又將要面臨一次緊縮,事情就大條了!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高頻交易

指透過極高速的超級電腦,在極短時間內進行大量交易指令,一方面可搶先一般投資者下單,亦可於下單後不到一秒的時間便撤銷交易指令,從而試探市場反應或擾亂市場資訊。

高頻交易潮將在台股蔓延?

高頻交易有沒有機會在台灣上演?以現行制度而言,似乎時候還未到。原因是目前台股採「集合競價制」,是將一段時間內累積的委託單集中交易,和國外股市隨時掛單、隨時撮合的逐筆競價制度,大不相同。

證交所指出,2013年7月1日起,集合競價的撮合秒數從20秒縮短為15秒,今年2月縮短為10秒,預定在今年12月減為5秒。雖然撮合秒數減少、競價次數增加,但每個時段僅有一個成交價,因此不會出現價位快速、不規則跳動的情形,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64

高頻交易新武器——軍用微波發射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732

圖為軍用微波發射塔 高頻交易公司對於速度的追求永遠都沒有止境。 近日,芝加哥的一家高頻交易公司Jump為了提高信號傳送速度,斥巨資購買了軍方退役的信號發射塔,據稱信號塔的微波技術可以將信號傳輸時間比光纖縮短一倍,大幅提升公司利潤。 Jump購買的微波信號塔高800英尺,1983年時曾為北約軍隊在巴爾幹傳送過情報。現在,Jump將其買下來用於高頻交易。 如今,高頻交易在華爾街已經變得非常流行,2012年時,高頻交易創造了美國股市70%的交易量。 在高頻交易的世界中,速度幾乎是決定公司能否盈利的唯一要素。高頻交易公司往往願意投入數億資金研發任何可以提高交易速度的技術,有公司花3億美元鋪設專用的跨大西洋光纜,只為能將紐約和倫敦之間的數據延遲縮短0.006秒。 這也是為什麽Jump願意斥巨資購買軍用微波發射器的原因——它比光纜還要快。 著名金融作家Michael Lewis曾在其今年新書《Flash Boy》中詳細介紹了高頻交易的手段。 比如,個人投資者要買某一只股票的時候輸入了一個買入指令,這個指令傳達到美國第三大股票交易所BATS。幾乎同一時間,高頻交易員就能獲取這一指令(這 就相當於交易員已經確切地知道了你的交易計劃),並搶在個人投資者之前買入這只股票。幾毫秒之後,高頻交易員再將這一股票加價賣給個人投資者。 事實上,將微波發射器用於高頻交易並非Jump的首創。彭博援引技術服務公司Colt的經理Hugh Cumberland的話稱,早在四、五年前,就有美國公司開始嘗試用微波來傳輸芝加哥到紐約的指令和金融信息,以縮短傳輸時間。近來,歐洲也開始流行起用微波來傳輸從法蘭克福到倫敦的距離。 微波之所以能夠比光纖更加省時,並非因為微波的傳播速度快於光速。事實上,二者的絕對速度並沒有差別。但光纖往往有賴於道路、河流等地形限制,需要“繞路”。微波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比光纖更加省時。 但微波也有其缺點,由於受到帶寬限制,微波傳輸的數據量比不上光纖。而且傳輸質量還受到天氣和折射的影響。目前,大多數交易公司將微波傳輸作為光纖的一個補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498

操縱數千股票 高頻交易公司被罰百萬美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08

101796339-485903255.530x298

美國監管機構周四表示,高頻交易公司Athena Capital Research LLC在2009年利用4000萬美元資金操縱EBay Inc.等數千只股票至少六個月,對其罰款100萬美元。這是歷史上SEC對參與高頻交易的公司提起的首例市場操縱案。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Athena利用一個名為”Gravy”的系統操縱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SEC表示,這家位於紐約的公司利用高性能電腦、複雜的算法以及高頻交易,操縱基金經理們用來追蹤他們表現的收盤價格。以影響某股票或衍生產品合約的收盤價為目的,在接近收盤前買/賣某種股票或衍生產品合約。

SEC聲明表示:“Athena從事的大規模‘最後一秒種交易’使其得以無視市場可用流動性,人為推動市場價格及收盤價朝有利於Athena的方向發展。Athena十分清楚其算法交易對價格的影響,曾在內部電郵中稱其‘主宰了這場遊戲’。”

SEC指控Athena制定了相關策略來主導交易日的最後幾秒鐘交易,這種交易在納斯達克收盤前的股票成交量中所占比例高達70%以上。

Athena是SEC對參與高頻交易公司提起的首例市場操縱案,人們指責高頻交易者欺騙了速度較慢的投資者。在經過SEC十年多來推動的監管演變以及技術進步的情況下,這些高頻交易公司在22萬億美元的美國股市等許多市場已用高性能電腦取代了人類作為其主要交易員。

“雖然交易員們如今肯定可以利用複雜的算法和尖端的技術,但這里出現的行為是欺詐,”SEC執法部門主管Andrew J. Ceresney在周四宣布相關指控的一份公告中表示。

Athena已同意支付100萬美元的罰款以了結此案,但Athena在和解此案時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任何過錯。

Athena稱,該公司認為其交易活動“幫助滿足了市場對流動性的需求,而當時市場對這種流動性的需求是史無前例的”;並補充道,該公司幾年前就已停止運用上述交易策略。SEC則指出,在被調查的時間段里,Athena旗下按此策略進行交易的基金的資產管理總額約為4000萬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81

解密全球最大高頻交易公司:難以置信的低虧損概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04

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 LLC今年早期曾經公布了公司交易的細節。一個十分惹人眼球的數據是:在1238個交易日中,公司僅有一個交易日交易出現了虧損。

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天體物理學教授Greg Laughli根據Virtu及納指提供的數據,進行了學術研究,並且得出結論:Virtu可以持續保持這樣的交易盈利能力。市場一直對Virtu 長期賺錢能力的觀點持有懷疑態度。

該教授認為,只要保持每筆交易51%以上的勝率,那麽從長期來看,虧錢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天交易10000次的話,當日賺錢的概率將達到97.8%;交易100000次的話,賺錢概率就已經接近100%。“Virtu一個交易日出現虧損的情況應該是系統錯誤或者人為失誤該教授如是說。

222

Virtu Financial曾計劃在今年進行IPO,披露公司運營情況是公司謀求上市的必須步驟之一。

但是Michael Lewis有關介紹高頻交易的書籍《Flash Boys》面世引發了市場對於高頻交易的厭惡,公司不得不選擇推遲至明年4月上市。

Virtu的披露文件顯示,比起“基本面”,該類機構更關註“搶跑道”,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搶先下單,從每一個市場單中刮取幾美分,因此在4年的時間里可能要進行數十上百億次交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79

高頻交易主導短炒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2/08/%E9%AB%98%E9%A0%BB%E4%BA%A4%E6%98%93%E4%B8%BB%E5%B0%8E%E7%9F%AD%E7%82%92/

高頻交易主導短炒

PC070048

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近年大行其道,轉折點應該是 2008年「廣布網絡公司」(Spread Networks)的成立,創辦人史派維(Dan Spivey)成功抓到商機,事源是當時芝加哥與紐約的光纖傳輸網絡大約是十六至十七毫秒(一毫秒是千分之一秒),但是以兩地的直線距離,理論上以光纖傳輸最快的速度應為十二毫秒,到底發生甚麼事?

史派維深入研究後,拿到芝加哥與紐約之間的光纖路線圖,發現兩個大城市附近的光纖尚算直,但到了賓州就開始歪七扭八,原來是因為中間有條山脈,唯一可穿過山脈是條高速公路,但依美國法律,不能在高速公路邊埋光纖,故史派維的工作是重新設計光纖路線,最後的作品,可成功節省一百英里路程。

於是史派維開始深入研究,到如何申請許可証?工程的花費和時間?一天推進多少碼?需要甚麼工具?並著手與 400個城鎮談判。

「廣布網絡公司」這條網絡,到底如何定價?問題可能更難回答,史派維首先思考會否用「荷蘭式拍賣法」,就是先訂出高價,然後往下喊,一直到有人出錢,願意取得這條線的獨家經營權,但後來為避免被大眾媒體在道德上批評,說他們出賣散戶,故找來顧問泰普(Larry Tabb),評估應如何定價。

泰普估計,如果華爾街的快閃交易員,可以從每一筆的交易中成功抽水,每年可獲利二百億美元,最後的定價是每月 30萬美元,簽約五年,原價 1800萬,優惠價連配套設備 1400萬,即是說二百個客戶,五年共帶來 28億美元收入,而這條光纖的成本,只不過是區區 3億。

「廣布網絡公司」直到線路通車前三個月,才出發去尋找客戶,以避免資訊被公開,有人會立即抄襲,當然所有客戶事先都要簽署保密協定,才能取得相關資訊,但史派維仍然擔心洩密會見財化水。

史派維其實有點過份擔心,因為要與數百個地主談判,取得通過許可,又要避開河、山、惡劣地形,並非那麼容易,所以直至今天,這條光纖仍然是最快的線路,但科技日新月異,有人正在開發無線傳輸,速度可達八至九毫秒,說不定將來光纖又會被淘汰,散戶在市場短炒,實在沒有優勢。

盧誌威
《鴻鵠財誌》創辨人盧誌威,現任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證監會持牌人,Yahoo財經欄名《鴻鵠經誌》出自史記「燕雀安知鴻鵠之誌」,鴻鵠於古中國是白色鳳凰,善高飛,寓意,燕雀身小深信貧富不問出身,只憑誌氣決心。
Posted in 宏觀經濟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