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格里拉等多家国际高端酒店在华项目集体延期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427/02096151857.shtml


  “我真的很怀念从前我们酒店都住满客人的日子。”法国雅高酒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Michael Issenberg在昨日结束的“2009中国酒店投资峰会”上感慨,受金融风暴影响,现在中国高端酒店入住率和房价双降。

  坏消息还不止是这些。高端酒店市场的极度低迷使更多的酒店投资方紧握手中的每一分钱。

  此前,CBN记者曾报道过上海新天地两家豪华酒店此前由于投资方受金融风暴重击而停建的消息。而在本次峰会上,万豪、洲际和泛太平洋(15.20,0.23,1.54%)等诸多国际知名酒店集团都纷纷表示,暂缓和取消此前中国区扩张计划。

  更多停建的项目

  “我们在中国有3个项目延期,6个项目在谈。”万豪酒店集团亚太区执行副总裁Paul Foskey坦言。

  洲际和泛太平洋酒店集团也在会议上透露,目前公司在中国的项目约有30%延期,10%左右暂时取消,60%还在进行。

  更糟糕的情况还发生在澳门。

  多位知情人士向CBN记者透露,原本美国金沙集团斥巨资在澳门打造的6个豪华酒店项目(包括四季、威尼斯人、香格里拉、商贸饭店、瑞吉和喜来登等),目前除了四季和威尼斯人还在继续,其他4个酒店项目都被暂缓。

  “原本今年澳门应有很多新酒店和综合项目开业,但根据现在的情况,年内只有澳门何氏家族投资的一个大型综合项目会开业,我们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约年底前开业。现在能如期开业的项目,已经算很幸运。”凯悦酒店集团亚太区公关总监吴卫红也对CBN记者表示。

  看起来现在开设新酒店的确非最佳时机。

  上海市旅游局统计显示,今年1~3月,上海五星级酒店出租率45.9%,同比下降13%,四星级酒店出租率43%,同比下降12%。

  控制成本

  除了暂缓或取消新项目,成本控制成为酒店业者度过困难时期的一大策略。

  洲际酒店集团亚太区首席发展官Tony South告诉CBN记者,该集团正进行一项“绿色节能”计划,使用该系统可节能25%,一旦旗下4000多家酒店都使用该系统,可为业主节省2亿美元成本。

  此外,转向潜力市场成为业者规避风险的又一大策略,不少业者已从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卡尔森酒店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Jean-Marc Busato透露,二、三线城市缺乏国际品牌酒店,具有潜力。“根据仲量联行最新报告,截至2020年,超过90%的中国商业物业交易将发生在二、三线城 市,这为酒店业者提供了巨大机会。我们接下来会在沈阳、三亚和重庆开设新酒店。”

  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院长Michael D.Johnson指出,市场走低时,业者不必太过看重一个“时间点”做过量投入。“比如很多业者此前都鉴于世博会而将上海作为重点区域,但现在酒店已过 多,再加上金融风暴,业者受挫很大。世博会只是一个点,若一切以世博会为定位,那世博会过后怎么办呢?所以重要的是长远计划,不如在世博之后再建酒店,酒 店反而更‘长寿’,这是规避风险的一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5

合生创展完成高端地产布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15/yMMDAwMDE3MjkyMg.html

过去两年里,绝大多数民企都有相同的经历:高昂的地价,令其望而却步。而地产航母合生创展(00754.HK)已连续17个月未在北京土地公开招拍挂市场拿地,上一次拿地要追溯到2008年11月12日,以8.59亿价格获得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21号地。
面对疯涨的地价,调控政策频出的市场,合生以“不变”应对。合生华北区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解释说,有实力的开发商都是经历过好几波风浪的,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强,市场的波动不能影响发展前进的脚步。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地价偏高,土地市场上存在着不理性的成分,合生不会加入抢地大军。
过去两年内,合生扩张速度明显放缓,销售额增长速度亦拼不过保利地产、中海地产等有央企背景的房地产企业。合生不久前公布的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2009年实现合约销售额150.9亿元。
合生新任总裁薛虎公开表示:“合生创展更侧重于保持现金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增长率是有所控制的,更注重于稳健性和安全性。”合生创展倾向于以更为低廉的价格获得潜力黄金区域的土地。
2009年集团新增土地储备656万平方米,平均楼面价仅1500元/平方米,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于潜力黄金区域。从合生土地储备的分布来看,合生创展约有70%的土地位于中心城市的核心发展区域。分析人士认为,这样既可以避免市场下行时的非核心城市房价下跌风险,同时存货增值的潜力也更为突出。
而为了实现手中土地的利润最大化,合生转而深耕手中现有土地资源,大批量开发高端产品。高端产品已经给合生带来了规模化效益。
年报显示,合生在京售价最贵、定位最高端的住宅——霄云路8号,合约销售额27.87亿,位列集团所有项目的第一位。而据易居中国统计,合生霄云路8号在2010年3月北京住宅销量排行及一季度北京豪宅销量排行中均居首位。该项目售价已经超过7万元/平方米。
“公司坚持探索‘高端’与‘规模’的平衡点,坚持先‘高端’后‘规模’。现在我们的团队已经有能力掌控高端地产的多项目操作,所以去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初步完成了高端地产业务板块的布局。”薛虎表示。2009年,合生创展明确了“高端物业+高档住宅+高级商业”三大业务主线。
合生华北区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证实,2010年旗下项目,时代帝景、麒麟社、世界村、霄云路8号4、5月份将加快推盘速度,在市场最好的时候,完成销售任务。该负责人表示,房地产项目的营销,市场占一部分因素,自身节奏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合生创展北方区的发展进入全面整合时期,一方面将继续围绕产品做文章,加强产品提升,另一方面,未来将着力整合合生华北区的各种资源,包括商业、酒店、高尔夫、地产等。


据悉,2010年合生仅华北地区在售项目达15个,其中主力在售项目10个,新增项目6个。据合生华北区相关负责人透露,2010年合生仅华北区销售额将超过100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59

奥园地产借高端物业平衡调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22/xMMDAwMDE3MzkxMg.html


4月20日,中国奥园地产集团(3883.HK)(下称“奥园地产”)发布的2009年业绩报告显示,奥园去年收入23.6亿 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281.4%。

奥园地产靠快速周转、规模销售取胜的策略,终有所获。2009年奥园地产毛利4.4亿元,纯利润 3.26亿元人民币。总销售面积为58.9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为人民币28.8亿元,较去年上升111.2%。

此前多年,中国奥园一 直秉持着开发普通住宅市场的理念。而近来的种种迹象则表明,奥园地产已将力量逐步转向高端物业。

根据年报,奥园地产已形成以北京、广州、沈 阳等城市为中心的布局。土地储备由2008年的562万平方米增至现在的903万平方米。

奥园地产执行董事兼首席CFO林锦堂介绍,去年, 奥园完成了对北京长安8号、中山奥园广场的并购,沈阳奥园·国际新城项目落地。特别是北京长安8号,是奥园挺进高端物业的里程碑。年报特别指出,北京长安 8号将对奥园未来2-3年的业绩起重要作用。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登记显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长安8号一季度销售3个多亿。该项目位于华贸商 圈核心,建筑楼高约180米,预期计5月封顶,年底峻工。

早些时候,奥园发公告称:已与长安8号项目公司签订协议,通过银行发放2.83亿 元人民币短期贷款,用作一次性偿还原股东方首开股份(600376.SH)的所有贷款及加速项目开发。

不仅仅是奥园地产,包括合生、万科在 内的地产巨擘均有转战高端物业市场的动向。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奥园今后加大高端物业开发以及商业地产比重的战略,能够以此提高利润率,以“更高效”的投 入,换取更大的回报。

楼市若转入调整,成交量陷入萎靡,而高端物业所带来的高利润率无疑是平衡市场周期影响的较好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6

娃哈哈借道“洋代工” 进军高端奶粉市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27/703370.shtml


 宣布“卖奶粉”的娃哈哈,进军海外的方式显得有些特别。5月26日,国内食品企业娃哈哈集团在京推出了旗下高端婴儿奶粉。与洋品牌在国内加工正好相反, 新奶粉全部为委托国外代工。
据了解,新品牌奶粉主要目标是一线城市,销售网络、队伍将与娃哈哈原有资源共用,目前已经启动了200个销售网 点,前期试点销售已结束,即将全面进入北京等一线市场。在奶粉行业竞争激烈的现实情况下,娃哈哈作为后来者,能否成功“上位”被业内质疑。
“我历来不迷信、不惧怕国外的牌子。”在达娃官司中全面获胜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不过新奶粉也是 “洋血统”。宗庆后介绍,此次娃哈哈委托荷兰与瑞士的公司为娃哈哈贴牌加工新奶粉,也是娃哈哈“走出去”的关键一步,他的定位是3年之内新品牌进军国内高 端奶粉第一营,产能将达到10万吨。记者看到娃哈哈奶粉包装上写着原产国荷兰,据悉,目前“爱迪生”奶粉均由荷兰一家集团旗下牧场和工厂生产,瑞士只是作 为运输过程一个中转站。
2010年,娃哈哈将目标定为700亿,宗庆后表示目前企业销售达到了190亿,产品瓶装水、乳饮料为主,奶粉短期内 效益近日并不能立即显现。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认为,娃哈哈一直通过在产品结构上的发力和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寻找到企业发展的新支点。 娃哈哈此举是整合全球产业链,开创中国企业走出去全新模式的一次探索。
但也有人认为国外代工必然导致成本增加,食品生产安全尤为关键,如果控 制质量、保证运输畅通是企业需要控制的风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1

国泰斥资11亿抢夺高端客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9/xMMDAwMDIxMDAxMg.html

国泰12月7日在香港宣布,将在两年内为50架飞机更换商务舱内设。国泰航空常务总裁史乐山透露,这项商务舱更新换代总投资将达约11亿港元。这项巨额投资的背后,是国泰管理团队对经济形势的乐观。“我们相信香港仍然会是繁忙的航线”。

据国泰航空产品部主管麦皓云介绍,所有国泰的A330-300及B777-300的新飞机均会配备全新的商务客舱。到2013年2月,国泰将有50架飞机完成装设程序。

国泰之所以这么大张旗鼓地投资新商务舱,“我们对此后经济很有信心”史乐山如此解释道。他坦诚去年商务舱收入曾大减,但在今年就获得强劲反弹。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最新的国际定期航班运输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个月里,客运需求增长了8.5%,客运运力增加4%。

国际航协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瓦尼·比西尼亚尼表示,进入2010年底,航空业的增长情况回归到正常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客运需求比2008年初金融危机前水平高出5%,货运需求也上涨1%。

9月客运量同比去年增长了约8.3%,比2008年同期高出约9.4%。两舱客运量同比去年同期上涨12.1%,经济舱上涨9.3%。可见商务舱的反弹尤为明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2

卡姆丹克太陽能專注高端市場產能迅速擴張(轉貼)與最新712分析…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2/24/%E5%8D%A1%E5%A7%86%E4%B8%B9%E5%85%8B%E5%A4%AA%E9%99%BD%E8%83%BD%E5%B0%88%E6%B3%A8%E9%AB%98%E7%AB%AF%E5%B8%82%E5%A0%B4%E7%94%A2%E8%83%BD%E8%BF%85%E9%80%9F%E6%93%B4%E5%BC%B5%E8%BD%89%E8%B2%BC/

個人看法及分析寫在後面…

source: http://www.energytrend.com.tw/node/1244

2011-02-08 – 17:18:36 – [太陽能] — Ted Lai

目前卡姆丹克太陽能2011年的訂單情況十分飽滿,770MW的訂單足以使公司業績成倍增長,且年初新開產能短期內就能達產,而進一步擴能的工作也在進行當中。

正在策畫中的上海三期工廠,產能規模約在400至500MW左右,預計2012年中達產。截至2010年底,公司訂單總量已達到770MW,全年產能已全部排滿,部分訂單將要到2012年方能交付。2011年全年的裝機量預期則由之前的16.8GW上修至18.1GW,幅度約為 8%左右。

預計公司2010年全年實現營收約為10.32億元,年增率103.58%,淨利潤2.37億元,年增850.90%;2010至 2012年EPS分別為0.204元、0.483元和0.604元,分別年增長827.79%、136.67%和24.93%。對應2011年本益比為 5.7倍,給予強力買入的建議,目標價4.5港元。

fatlone:

其實大部份內容都已經提及過, 我覺得係紅字部份係值得留意, 呢篇野我假設係寫好無幾耐就即刻出街, 即係以上消息係一月尾二月頭既事, 入面話新產能就快OK, 咁即係未OK啦, 咁我估第一季銷量達到100MW以上既機會都非常渺茫… 我假設佢三月頭可以OK, 即係有效產能大約係200/12×2(頭2個月產能)+ 600/12(擴產完成後單月產能, 即三月份產能), 加埋大約係83.3MW, 呢個數係100%產能利用率去計算, 咁其實唔太可能, 我諗今個月樂觀既出貨量粗略咁睇係70MW

再用呢個數做推算, 我保守地假設今季平均售價係每瓦0.7美元, 純利率去返2010Q3既28.8%, 今季純利可望去到1.1億港元, 如果均價係0.8美元, 就可以去到1.25億港元左右, 我自己覺得售價可能會高過0.7美元, 但係純利率就會有尐擔心, 我唔肯定卡姆丹克尐長料約可唔可以完全保障佢可以避過硅價急升既風險, 如果唔可以純利率一旦受壓, 股價可能會快速向下調整, 太陽能股話跌就會急跌, 身手差尐都好快被套, 小心為上

而下一期既擴產計劃, 要2012年年中先完成, 我以為可以2011年年底或2012年頭就搞掂, 佢個時間表真係幾令我失望, 可能係我過份樂觀吧… 2012年中先上到1.0至1.1GW, 即係2012有效產能有800至850MW, 我先前仲估2011年有效產能會有700MW, 即係我呢個數字太樂觀, 我突然對卡姆丹克既成長力度有保留…

再睇下篇報導, 佢話全年淨利潤有2.37億, 業績都未出就有確實數字, 其實係咪可以咁架? 如果有確實數字的話唔係應該係官網或交易所公佈嗎? 如果真係出呢個數字, 我可能會減持, 因為Q4比預期中差, 我唔明呢個數字點得出黎, 有數得計, Q1-Q3賺1.49億RMB, 以呢個數推算, 即係Q4賺0.88億, 之前我自己計過, Q3係0.807億, 營收與毛利率同創新高既Q4只係比Q3賺多800萬, 係唔係有尐特殊支出要在年結時計入帳目? Q3毛利率係33.8%, Q4係不少於40%; Q3營業額2.8億RMB, Q4係不少於3億, 2個指標加起來都唔止得800萬增長咁少吧… 我當初係認為呢一季係可以賺到約1億RMB, 但依家竟有消息話我知只係賺0.88億(約1億HKD)? 咁如果我推測無錯, 保守計2011Q1既環比增長大約在10-25%左右, 如果股價要彈升, 我諗QoQ growth要有30%以上先有驚喜, 仲諗住會唔會有機會挑戰1.5億… 如果有1.5億, 712可能會彈到4蚊以上

睇到呢篇消息, 即刻卡姆丹克可能無我想像中增長得咁勁, 但係今日卡姆丹克又彈4%, 以現今市況都幾勁下, 市場一定係對呢份業績有期待, 市場既走勢暫時話我知卡姆丹克仲保持到強勢, 我會繼續重貨持有, 如果咁不幸「見光死」出完業績即插, 唔好猶疑, 一定要減持, 咁我希望係可以渣到佢中期超買先行獲利, 再候機買入, 但咁完美既波段操作, 似乎好難做到 :( 信心忽然動搖緊, 市場就暫時看好, 我自己就忽然有點保留, 我無理由會比市場聰明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24

李書福提案背後:品牌高端化和製造品質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9/yMMDAwMDIyNTIyMQ.html

編者按

今年兩會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重申了「發展新能源」的內容,在汽車業界普遍關注並希望「借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全球」的情緒下,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的現狀並不樂觀。

十年後中國正在迎來以換購和首次購車並存的二次汽車消費潮:一二線城市購車向中高端品牌集中,三四五級市場仍在延續雜牌叢生局面,二元消費結構正在形成。

在這種消費結構下,合資品牌在堅守有傳統優勢的一二線市場同時,紛紛推出合資自主品牌主攻三四五級市場,擠壓自主品牌的空間。「消費轉型升級倒逼產業升級」的局面正在形成,本土品牌如何應對上擠下壓的局勢?這是十二五初期整個行業面臨的現實課題,

我們發現,在消費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一些企業正在行動。上海汽車堅持中級車的經驗與得失,廣汽從合資經歷中提煉的一次規劃分批發展策略,奇瑞品牌高端化的困惑,吉利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到提出「價值競爭」的經營轉型,長城堅持控制規模只做細分市場的理念,都值得研究。

3 月2日,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進京的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攜帶了兩份提案,一份關於「治堵」,一份呼籲「漲薪」。李書福對記者解釋說,「治堵的根本是為了推 動汽車消費,為車企轉型提供引擎;漲薪的出發點是,要提高一線勞動者的社會地位,這是提升中國產品品牌形象的必然要求。」

兩份看似毫無關聯 的提案,其實指向的是同一問題——在新的消費環境下,汽車企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李書福所說的新的消費環境與兩件事情有關:2010年,中國汽車年產銷超 過1800萬輛,晉級全球最大汽車生產銷售國;北京出台搖號限購政策後,一月京城新車交易量僅為1.79萬輛,同比下降72%,自主品牌車型銷售受到嚴重 打擊。

前一件事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汽車公司都在關注中國市場,而成長速度相對滯後的中國本土汽車企業正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在幾乎全世界最優秀的跨國車企圍堵下,尋求一條產業轉型升級的突圍之路。

後一件事情將產生的結果是,在搖號購車政策的限制下,合資品牌生產的中高端車型將很可能成為一、二線城市消費人群的首選,自主品牌產品將被迫轉移至三、四線城市,產業階梯式轉移帶來的二元消費結構特徵,將使自主品牌車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對此李書福在提案中建議:將汽車消費稅轉交地方政府,通過稅收的槓桿調動地方政府治堵積極性,進而對汽車消費採取鼓勵政策,擴大自主品牌車企的生存空間;呼籲提高一線勞動者福利待遇,調動員工生產積極性,從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目標的實現。

兩份提案看似解決目前民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實則是李書福為自主品牌車企的未來尋找出路。而在此之前,李書福為吉利汽車轉型開出的兩劑藥方是:海外併購、實施多品牌戰略。

收購是提升品牌的捷徑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汽車行業「十二五」規劃草案的初稿已經制定完畢,年內將正式出台,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發展,這標誌著中國汽車產業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過去五年,中國汽車市場通過吸引投資、刺激消費實現了爆炸式增長,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不過外資品牌依靠核心技術、品牌溢價優勢,是這一瘋狂增長盛宴中的最大利益獲得者,自主品牌車企在整個汽車產業結構中始終扮演低附加值的角色。

「過去,自主品牌車企在低附加值領域中實現了自然擴張和原始積累,隨著『十二五』規劃大幕的拉開,自主品牌車企實現產業升級,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已經成為必然。」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孫健如是說。

而商業嗅覺敏感的李書福早在吉利汽車獲得「准生證」那天起,就在思考低價策略下,自主品牌車企的生存出路問題,儘管此時吉利汽車的口號是「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

在李書福看來,自主品牌車企轉型升級將面臨三大難題:如何擴大市場佔有率,如何提升品牌附加值,如何提高人員素質。這三大難題同時也是自主車企發展的機遇。

經過長期的思考比較,李書福認為,收購一家世界級汽車品牌是中國民營車企在世界汽車版圖中謀取一席之地的捷徑,靠模仿起家的山寨血統畢竟不能帶給企業未來。

所以從2002年開始,預言福特早晚會出問題的李書福,開始窺探沃爾沃,發動所有資源確保收購成功,當時李書福面對媒體經常使用的一個成語是傾家蕩產。李書福對記者說,「收購沃爾沃能夠幫助吉利打造自主品牌,如果這個事情做不成,吉利只有死路一條。」

不光是吉利,近期路虎與長城,斯巴魯和奇瑞相繼傳出合資的消息,這都是中國汽車消費轉型升級倒逼整個產業升級背景下,本土品牌謀求技術 升級和品牌高端化的需要。而且這也不是李書福、魏建軍等企業家的個人想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也曾直言不諱地對記者說,「吉利是最需要兼併沃爾沃 的企業,但並不是最有實力兼併沃爾沃的。」

《華爾街日報》將這位經常憤怒的「草根」企業家類比為亨利·福特,英國《每日電訊》將李書福列為2010年「五位重量級人物」之中。

這種口碑效應已經開始引得其他自主品牌車企紛紛效仿。捷豹、陸虎意欲進軍中國市場的消息一傳出,力帆、江鈴、奇瑞、長城與其談判合作的消息紛至沓來;斯巴魯國產的想法一表露,北汽、上汽、力帆、奇瑞等車企群起而爭之的局面再次出現。

資 深汽車營銷專家,亞市前總經理蘇暉認為,在新一輪產業結構升級和兼併重組的大潮中,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中國車企正在把未來生存發展的籌碼,押寶在與國際知 名車企的合資合作中。「畢竟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需要時間,彎道超車要等待也要實力。相比之下,面對消費升級的新環境,海外併購、合資合作方式確實能在短期內 提升自主車企的品牌知名度。」

中國製造的轉型之痛

當吉利悄悄為日後有可能收購沃爾沃積蓄力量時,2007年正式提出了戰略轉型的想法。

這一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空前激烈,在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下,以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車企面對不斷下滑的單車利潤,毅然摒棄原有品牌,試圖通過建立多品牌分網銷售模式,重新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品牌溢價能力。

李 書福向記者回憶:「當時如果企業不轉型就是錯誤的發展方向,會越走越沒有信心。」當年五月,李書福在吉利董事會上提出——要實現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 車」到「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的轉變,並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核心競爭力也從成本優勢重新定位為技術優勢和品質服務——引來台下一些高管質疑 「怎麼可能?!」

為了逐步實現戰略轉型目標,吉利首先停止了受品質所限的豪情、美日、優利歐「老三樣」產品的生產,發佈了全新的「帝豪」、「英倫」、「全球鷹」三大品牌。

同時提出到2015年,吉利要實現產銷200萬輛,通過人才培養計劃,開發5個技術平台、15個產品平台,先後投放40餘款新車,使吉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胎換骨」。

兩年後,另一家自主車企代表,奇瑞汽車也加入到實施多品牌戰略的隊伍中來。這一年,奇瑞公司發佈了奇瑞開瑞、瑞麟、威麟三大全新子品牌,並根據市場形勢,對4S店渠道銷售模式先後進行了分網銷售、直營店銷售和建立汽車城等渠道模式的嘗試。

作為自主品牌車企應該做第二品牌、發展高端品牌的倡導者,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認為,奇瑞、吉利等靠低端經濟型轎車起家的自主品牌車企向上走面臨很大挑戰,想不丟失起家根基同時又追求向上發展,另設一個新品牌是比較好的選擇。

不過,蘇暉認為,根據國際慣例,領先的汽車企業集團,根據自身業務單元以及消費者、公眾的差異化需求建立完整的品牌家族體系,並通過品牌打造,提升企業產品的附加值,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做法,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通用汽車。

不過自主車企採取多品牌營銷戰略時,並未在市場中處於領先優勢,「走還沒走好,就想跑」這種狀態為今天一些自主高端車型銷量不盡人意的窘境埋下伏筆。

「其 實目前自主車企實施多品牌分網銷售的主要目的是綁定經銷商。以前有些自主車企開發車型比較盲目,數量較多,不同車型的市場反應差別很大,所以就出現了經銷 商『挑肥撿瘦』賣車的情況,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出現,才想出了分品牌分網銷售綁定經銷商的做法。」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鐘師對記者說。

鐘師認為,新品牌戰略的推出,無疑會增加用戶對品牌的認知成本,具有很大風險,建立由多品牌標識組成的家族式品牌體系尤為如此。

「自主車企轉型升級的關鍵還是回到抓好產品質量、做好服務這些基本功的『修煉』上,即使這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也要使產品質量得到市場信任之後,才有在中高端轎車市場生存發展的可能。」鐘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6

高端化妝品漲價潮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11388.html

「我們下面的品牌或多或少都有漲。」7月4日,雅詩蘭黛集團一位人士證實,集團所擁有的雅詩蘭黛、倩碧等品牌的部分產品自7月1日起進行價格調整。

雅詩蘭黛集團在中國出售的品牌包括雅詩蘭黛、倩碧、海藍之謎、魅可、芭比波朗、悅木之源等。產品在中國39個主要城市的高級百貨商店和香水店出售。

第二輪提價潮

雅詩蘭黛位於上海一專櫃銷售人員稱,雅詩蘭黛一些產品目前漲價幅度在8%-10%左右。以雅詩蘭黛抗皺滋潤眼霜為例,一瓶15毫升裝價格已經從 480元調到540元。而雅詩蘭黛的明星產品「小棕瓶」、「小藍瓶」系列,其50毫升裝將從880元、790元分別漲到940元、830元。

在今年年初,集團旗下的悅木之源和彩妝品牌芭比波朗的價格已經「在非常小的範圍內調整了一下」,但當時,包括雅詩蘭黛、海藍之謎等品牌均未有動作。

今年年初,包括另一全球化妝品巨頭歐萊雅旗下的蘭蔻、碧歐泉等知名高端化妝品品牌,以及香奈兒、迪奧等都上調零售價,漲幅在10%-20%之間。

雅詩蘭黛方面表示,價格的調整是綜合因素考慮的結果,包括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人力成本以及運輸成本等等。

而歐萊雅在漲價前也公開表示,化妝品的價格受原材料成本、研發投入、人力及營銷成本、匯率波動、稅收、通貨膨脹及市場環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對於部分新配方的新產品,發生價格調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獲利空間受壓

「這是其市場操作空間縮水後的應對手段。」中國化妝品市場營銷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建軍分析。他表示,高端化妝品成本主要包括四方面,分別為廣告運營成本、推廣成本、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目前經濟環境下,這四大成本均有上漲,其中增長最厲害的應該是廣告成本。

馮建軍認為,高端化妝品的利潤空間一般為60%-80%,而前述成本的增長,則影響了20%左右的利潤。儘管如此算來,高端化妝品的利潤仍然豐厚,但由於其銷量增長空間不如低端產品那麼大,所以對於企業來說,維護原有的獲利仍然很重要。

他表示,高端化妝品由於幾乎都為進口商品,因此還面臨的一塊成本為關稅。目前進口化妝品有包括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等多種費用。其中增值稅為 17%,關稅從6%-10%幾不等,而消費稅從1994年起征,初期,彩妝類化妝品(包括香水)為30%,護膚類化妝品為17%。1999年,後者調整為 8%,隨後在2006年取消。但彩妝類產品的消費稅率則一直未變。

事實上,正因為我國這種化妝品稅收政策等因素影響,使得國內同類進口化妝品價格與境外相比,高出「一大頭」。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購買高檔化妝品的人來說,10%左右的漲幅並不難接受。企業提價更多的是商業策略上考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26

助推高端養老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7683&time=2011-07-09&cl=115&page=all

在基本養老服務短缺、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並存的現狀下,天津市動用公租房土地及公益基金會支持高端養老項目,被認為是補貼錯位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藍方 李慎

 從天津市寶坻區向西北方向驅車十餘公里,即是「全齡化綠色生態宜老社區」上河苑。此地西距北京72公里,南到天津80公里。路過的農民看著這個從大片農田裡拔地而起的項目,總是不免困惑:怎有城裡人會到這裡來買房子?

與中國其他大城市一樣,天津市也面臨養老資源緊張、一床難求的困局。圖為正在鍛鍊的天津老年人。未來十年內,天津計劃建設1.8萬畝規模的高端養老社區。程子/東方IC


  到今年10月,此困惑可解:那時上河苑將開門迎客。這裡將是一座養老社區。圍牆上,是一幅幅白髮老人頤養天年的畫面,「綠色、生態、健康、宜 居」的口號隨處可見。整個社區共有17棟6到11層的公寓,戶型從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2000餘套住宅,從外部的電梯、樓道到內部裝潢,全部 針對老年人生活特性而專門設計。樓下則有包括醫院、老年餐廳、老年大學在內的配套設施。

  這只是天津市12個老年宜居社區之一。未來十年內,天津將建設1.8萬畝這樣的社區,每個社區的規模都將在300畝以上,供10萬餘名老人集中入住。社區的建設和運作,擬交給市場化機構。

  按照天津市民政局局長張中華的設想,社區公寓「只租不賣」,「只對老人劃定居住年限,收取租金,老人在居住期限內擁有房屋使用權,待居住期滿, 租金退回」。為鼓勵市場資本進入,天津市政府將從規劃、土地、資金等方面提供支持,並期望將其建設成天津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部分。張中華設想,入住老年 宜居社區後,老人平均壽命期望高於天津市平均壽命五歲。

  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轉向和中國老齡化的加速,各大中城市的養老地產開發方興未艾。而在政府的推動下,天津老年宜居社區建設,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養老地產開發項目。

政府搭台

  在天津市基層民政局官員眼中,局長張中華是一個意識超前的人。「幾乎每週的工作會議上,他都要強調、討論政策,扶持、引導高端養老產業發展。」一位基層官員對財新《新世紀》說。

  張中華所說的高端養老產業,其代表便是老年宜居社區。這個從美國舶來的概念,在中國已醞釀多年。「這是我們天津對傳統居家養老的創新,我們叫做 集中居家養老。」天津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在中國大規模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背景下,老年宜居社區已被正式 寫入由天津市政府常務會通過的《關於進一步發展天津市居家養老服務的意見》(下稱《意見》)。

  該負責人介紹,由於老人集中居住,在社區設計上,可以配備更完善的服務設施和更高檔的養老服務。入住老年宜居社區的,將是天津市區有著較高收入且追求較高生活質量的健康老人。

  至於這部分老人在整個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他表示,當前還沒有準確的計算,但隨著老人養老、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老人收入的提高,「市場需求還會進一步發展」。

  不過,中國老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且消費能力弱,真正側重於養老服務的老年社區,在國內少有成功的先例。在民政局官員的設想中,養老宜居社區將由「政府搭建平台、社會各方參與、市場化建設」,從而「打破以往單純靠財政投入發展養老事業的模式」。

  為此,天津市政府在2010年5月成立天津民政侷促進老年產業建設領導小組,並在2009、2010年連續舉辦兩屆「養老設施建設項目招商洽談會」。

  更重要的支持政策,即在最新通過的《意見》之中。根據《意見》,對於老年宜居社區的用地,天津將從規劃建設的公共租賃住房中,按照老年人口比例予以保障。這部分土地的出讓價格,將按照公租房政策享受減免優惠。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針對老年宜居社區投資週期長、資金壓力大等問題,天津市政府還將出台政策,鼓勵金融創新,並成立政府自己的融資平台。具體到後期養老服務的提供,則還會有相應的支持。

  在政府部門看來,檯子已經搭好,就等著開發商和運營商們上來唱戲。老年宜居社區的開發商和運營商享受這些政策的對價,則是要接受政府的指導。

公益基金注資

  在這個檯子上頗為活躍的市場資本,是2010年6月29日掛牌運營的鴻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鴻福投資)。其背後的大股東,則是天津民政局直管的一家政府背景公益基金。

北京朝陽區的將府莊園敬老院, 也以政府低價提供的民政用地,面向高端富裕老人出售會員資格。諸如此類的高端項目在全國遍地開花。牛光 攝


  由鴻福投資發起並運作的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總股本為7500萬,市場化運營,盈利按股份分紅。其投資方向有四,包括老年宜居社區、高端養老院連鎖、老年科技產品開發和老年養生產業。

  鴻福投資的副董事長時寶光大致測算,按面積300畝、容積率1.1、每平方米成本7000元計算,12個老年宜居社區需要185億元的投資。產業基金準備投入20億元,參與三個到五個項目,當前正在進行前期籌資。

  天津市福老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福老投資)是鴻福投資的發起人,擁有56%的股份。福老投資註冊資本2000萬元,在民政局局長張中華的協調支持 下,享受政府「零註冊」稅收優惠政策。福老投資的投資人,則是一家公募慈善基金會——天津市福老基金會。2008年12月29日,福老基金會正式成立,由 天津市民政局主管,面向天津市行政區域內募捐。基金會的原始基金數額為人民幣400萬元,來源於天津市民政局撥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鴻福投資還有三個股 東,分別是兩家地產公司和一家鋼鐵企業。

  不過,福老基金會並不像傳統慈善基金那樣,去操作或資助具體的公益項目。除了對天津職業大學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資助,以及向一些老年機構捐贈苦瓜汁、衛生潔具等活動,基金會最主要的項目便是投資和融資。

  事實上,福老基金會本身就是天津市為老年產業發展而發起的地方融資平台。民政局將此種做法稱作「社團經濟創新」,不但「為社會組織和民營興辦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設施提供融資擔保」,還要「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福老基金會前後共向「愛心企業」募集了2000餘萬元資金。而這些「愛心捐贈」,均為定向捐贈,且享受稅前扣除待遇,在捐贈之初即明確是用於成立福老投資有限公司。

  福老基金會、福老投資有限公司以及鴻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家機構一套人馬,均在同一場所辦公,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企業編制,由基金管 理公司支付工資和獎金。據時寶光介紹,作為鴻福投資的股東,福老投資將從產業基金的運作裡分紅,並讓福老基金受益。而作為融資槓桿的福老基金,再進一步撬 動更多的資金。

  不過,時寶光強調,在此過程中,民政局和捐贈方不會得到什麼好處。

樂觀回報預期

  一位學者指出,老年住宅不僅需要「無障礙」的居住活動空間,還需要有公共服務網絡及較齊備的醫療康復設施,其開發成本比普通住宅高10%-20%,有的甚至在50%以上。由於造價高、投資額大,資金回收期也頗長。但天津方面對養老宜居社區的未來盈利,有著樂觀預期。

  如前文所述,由於政府承諾將提供低價土地,對資金的最大需求主要來自建設開發。按民政局和福老基金會設計,老人們入住社區需要交納會員費,即為 「本金」。本金的計算,是按老人的入住面積,計算建設成本和三年財務成本,由此得出房屋使用權的價格。「相當於老人們的錢把房子給修了起來。」時寶光介 紹,該價格約是同區位商品房市場價格的80%。

  老人退出後,這筆「本金」將如數歸還,相當於開發商又將使用權回購,再出賣給新入住的老人。通過收取「本金」回籠資金的同時,房子的產權並未轉 移,開發商作為物業的持有者,可以將資產抵押,再進一步融資開發新的項目。為此,福老基金會還註冊了福老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同樣享受政府「零註冊」稅收優 惠政策。

  老人每月還須再為養老和物業服務支付費用,這將為運營商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時寶光表示,此種投資模式短期的收益率不會特別高,但是週期長且回報穩定。在他看來,中低端的養老機構是不賺錢的,大部分需要政府去覆蓋、保障;高端的項目,則完全可以盈利。

  以盈利為基本出發點,天津的老年宜居社區定價頗高。以上河苑為例,其項目部的工作人員介紹,老人們入住首先要繳納會員費,以6000元一平方米 的成本價計算,按使用面積出售給老人使用權;老人入住後,每月還要繳納3000元-4000元的服務費用,這才是老年宜居社區的盈利點。

  2010年,天津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過24293元。「雙方都是老幹部的恐怕才住得起吧。」上河苑的工作人員感嘆。

  不過,作為一個試點性的項目,上河苑的第二期和第三期不再繼續修建老年公寓,而改為開發別墅和普通高層公寓。期望以普通商品房的銷售,分擔老年社區運營的風險以及資金的壓力。

補貼錯位爭議

  隨著老齡化加劇,政府投入向養老服務傾斜。包括天津在內的地方政府,都在推動建設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餐桌、家政服務等項目,並將其納入公共服務的範疇,部分由政府購買服務。

  天津的老年宜居社區計劃爭取更多的政府支持。2011年年初,上河苑主動前往地方民政部門,詢問是否能註冊為民辦非企業,從而享受養老機構的補貼待遇。不過,這一申請尚無下文。

  當地民政局的一位官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市級民政局對老年宜居社區的定位不明確,遲遲未給出答覆。在該官員看來,政府不應去支持此類高端的項目。「政府要給政策,就要給到低端的人群,要給兜底的保障。」

  他強調,當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最大的問題,是基本服務供給不足,「窮人養不起老」,政府應該做的是面向這些低收入群體,或支持中低端的養老院,或提供補貼,「這種高端的項目,讓市場決定」。

  與中國的其他大城市一樣,天津市也面臨著養老資源緊張、一床難求的困局。統計數據顯示,天津市從2005年開始,老年人口呈加速增長趨勢,位居全國前列。截止到2010年底,天津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76.40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7.91%。預計到2020年,四個天津人中將有一個是老年人。而當前,天津市306家養老服務機構、26423張床位,遠遠無法滿足城市中十幾萬癱瘓老人的養老需求。

  在此種背景下,天津市動用公租房的土地以及公益基金會去支持高端項目的行為,不少學者認為有補貼錯位之嫌。

  按照規定,天津的公租房定位於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而老年宜居社區所面向的高收入老人,並不符合這樣的制度要求。

  將公益基金全部用於投資盈利性的投資公司,也在業內多有非議。一名基金會專家表示,公益基金的全部收入用於投資,有可能是進行社會企業投資,但立足應在非盈利的公益事業。不過,「這麼大規模的投資,可能是不盈利的項目嗎?」上述民政局官員反問。

  學界質疑,政府將公共財政用於補貼少數高端群體,將讓普通老百姓難以從中受益。社科院學者楊團解釋,當前中國老年人的狀況及政府應保障的服務, 是一正一反兩個金字塔。正金字塔的基角,是低齡的健康老人,頂端則是失能失智的高齡老人;倒金字塔的頂端,是政府應為這些弱勢老人購買的大量專業服務,而 底端是對健康老人的少量支持。

  在她看來,政府對面向少數富裕的健康老人的項目提供的支持,「定位是完全錯誤的」。楊團強調,這樣的投入方式,既不能解決大多數老人的實際問題,還可能因監管的疏忽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最終由企業從中獲利。

  補貼錯位的爭議之外,在未富先老的格局下,不少官員和學者對高端養老社區前景也不看好。「不符合國情。」上述民政局官員表示,就當前中國老人普遍貧窮的情況來看,真正有錢的健康老人,一個月4000元的開支,也足以請個好保姆在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楊團則分析,根據她之前所做的調研,有著較高支付能力的低齡老人,並沒有購買社會養老服務的需求。真正需要機構養老服務的高齡老人,其有限的支付能力不僅限制了企業的定價空間,護理服務的高人力、管理成本更抑制了企業的利潤。高端養老機構空置率高,已成普遍現象。

  目前,對於未來的利潤回報,時寶光表示,事實上無論是民政局還是福老基金會,都還沒有明確的測算。儘管市場資本紛紛看好養老社區,但在收益上,各方都還只有一個概念。

  至於天津老年宜居社區的市場前景究竟如何,時寶光表示,「還是先做出一個樣本來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7

奶業升級 PE爭喝高端奶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30732.html

三聚氰胺事件」帶來的奶製品質量擔憂正引導人們對高端奶產品的熱捧,私募股權資本已經最先嗅到了這一市場機 會。7月12日,泰山投資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宣佈,將攜包括歐洲乳品生產商Mueller Milch Management在內的投資者,對華夏畜牧(三河)有限公司投資4500萬美元,並獲得關鍵少數股權。

據悉,此次交易各方的出資額分別為:泰山投資3000萬美元,Mueller Milch投資1000萬美元,華夏畜牧前期投資者跟投500萬美元。此次投入資金將用以華夏畜牧的資本支出,包括在三河市擴建一家新的工廠。

泰山投資中國區聯席主管邵楠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此次入股後,泰山投資將成為華夏畜牧最大單一股東,並在董事會中佔有兩個席位。以後華夏畜牧有新的資金需求時會持續投資。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在飼料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普通液態奶的利潤率越來越低。因此,蒙牛、伊利、三元等企業紛紛推出高端奶製品。

而華夏畜牧總裁邵祁也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後,大家都懂得買『保質期最短』的牛奶」, 因此像終端的高端奶製品漲價幅度非常大,而上游高端奶源企業也相對普通奶源更有利可圖。目前華夏畜牧原奶收購價格比普通奶的價格要高出20%左右,大部分 銷往蒙牛、伊利、三元作為高端奶的奶源,哈根達斯、Costa也均是其客戶。

邵祁也認為,目前我國高端奶和普通奶的市場銷量比例大約在1:10左右,但牛奶品質的提升是行業趨勢,目前高端奶已經供不應求,並且大家在逐漸地接受高端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