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路權貴」祁力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8/100328908_all.html

 儘管受到賈維案衝擊,但京聯順達新任總經理祁薇的名字,還是出現在了北京停車協會的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候選名單中。

  一位協會重要成員解釋說,北京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京聯順達)掌管著北京大部分佔道停車場經營,儘管其當家人祁力受到賈維案衝擊,但協會也不能完全躲著這麼大的企業。

  京城停車權貴祁力,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為何能迅速崛起?他又走過一個怎樣的商業路徑?為何能數次抓住關鍵資源?

  北京檢方稱,祁力因涉賈維案,將「另案處理」。祁力曾經經營的兩大主營業務——路邊停車位以及路邊停車計費咪表,未來仍是北京市政交通中的焦點區域。此兩領域如何推進改革,關係北京居民福祉,更關乎北京文明形象。

崛起咪表

  關於經商前祁力的情形,業界並無太多人詳細知悉。目前查證到,祁力1992年畢業於北京輕工業學院,緊接著開始從商。

  在北京工商局網站上可以查詢到,畢業前後,祁力開辦了他的京恩系企業。他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市海淀區京恩文化辦公機械經營服務部、北京海淀京恩文化辦公機械經營部,均註冊於1990年。兩家企業主要經營文化辦公用機械、輕型印刷設備、照像器材和日用百貨等。

  在1998年從事路邊停車計費咪表業務前,祁力應該已挖到人生第一桶金。他先後任過多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家族內也有其他人擁有企業。這些祁力後來已退出的企業,目前部分由其朋友和親戚經營,另外一些則已註銷。他們的經商路徑多與文化體育用品相關。

  業界認為,真正讓祁力崛起的還是咪表。通過與北京市政府部門緊密合作,他幾乎壟斷了北京的咪表市場。

  《城市停車》雜誌的一篇文章「北京停車咪表管理發展狀況」,清晰揭示了這一過程,其內容基本被業界認為基本屬實。該文稱, 北京1998年啟動停車咪表管理系統建設,當時由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牽頭,北京京恩公司(全稱應為北京京恩新技術有限公司)負責停車咪表的研究與開發。

  1998年底,祁力的京恩公司完成了集中式停車咪表SF-03的研製,並於1999年2月通過了北京市科委的成果鑑定,之後開始批量生產。據業內介紹,北京市後來安裝的咪表多數型號即集中式停車咪表SF-03。

  祁力的風頭還不僅於此。在研製開發之外,北京最初的海外咪表引進也由京恩公司全權負責。1999年4月1日,經交管局勘查,確定分兩批在北京市的朝內大街、東四西大街等20條街道5720個車位,安裝了150台咪表。

  事隔五年後,2004年4月7日,北京市運輸局正式批覆了原公聯順達公司,在北京市朝陽、東城等五區124條路段,試點安裝6093台咪表。據業內介紹,該批咪表主要是京恩公司產品。

  2009年5月,原公聯順達又經官方批准,在西城、海淀等數區的主要街道安裝了1000台咪表。

  至今,北京全市擁有8000餘台咪表中,只有不到1000台由另一公司北京華普安裝,其餘咪表的安裝、調試、修理維護,基本由祁力控制的公司親力親為。

  顯然,到目前為止,北京咪表尚未按照祁力設想的方向大步發展。事實上,據媒體統計,上述咪表中的95%在安裝後閒置;前兩批咪表中,相當大數量已被損壞。這就是北京每五年才試點安裝一批、十年間全城才裝了8000餘台的真正原因。

  咪表業務顯然不至於讓祁力大賺,因其市場價格十多年間一路暴跌,已由當初的十餘萬元、數萬元一台,跌至目前四五千元一台。但祁力能十餘年間壟斷性佔有北京咪表市場,其活動能力可見一斑。

華夏銀行買家

  外界不知道的是,祁力在2006年前後,發了一筆大財。這一次,他又拿到了稀缺資源。

  據華夏銀行(600015.SH)2006年年報,公司股東聯大集團有限公司所持 2100萬股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國有法人持股),因欠款糾紛於2006年9月16 日被司法拍賣,買受人為北京京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京恩技術),並於 2006年9月29日辦理完過戶手續。

  京恩技術正是祁力的公司,當時該公司還持有原公聯順達44%的股份。

  在華夏銀行相關公告中仔細尋覓,可以發現京恩新技術公司當時的購買價為每股3.46元。從華夏銀行近年股價變化圖上可以看出,2005年至今的 六年中,每股3.46元已接近該股最低價,該股2007年、2008年兩年曾沖高至每股23元以上,即便在近年熊市中跌落,近兩年價格也一直在每股10元 以上。目前,限售期已過,保守估計,祁力的京恩技術公司也能獲利1億元以上。該拍賣當時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委託拍賣公司進行。

馬路狂想曲

  細觀祁力從商路徑,他總是能在關鍵時候,拿到自己要想要的資源。壟斷京城咪表市場如是;購買銀行拍賣股份如是;將原公聯順達民營化,實現對北京路邊停車位的壟斷,亦如是。

  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祁力的「京恩系」企業已經完成在京城停車業的完美佈局。隨著北京路邊停車收費價格一再提高,他的京恩順達正迎來黃金時期,收穫季已然來臨。

  經過12年試探,北京市近期又明確,未來路邊停車位仍將大力推廣咪表,近幾年將進行設備安裝。顯然,此信息代表著咪表市場將復興,這對祁力來說意義重大。

  據業內人士透露,祁力事實上還進行了更多的佈局。他近年在緩減交通擁堵的智能設備上多有著力,這些年他一直精心建立和維護與交通業相關的政界、學界、商界人脈關係。祁力顯然有著更多的野心。

  有人用「悶聲發大財」來形容祁力經商的低調。如果不是賈維案東窗事發,屬於祁力的又一個春天即將來臨。

  然而,在賈維案衝擊之下,他的「馬路王國」能否持續,被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4

京聯順達:圈地生財的「馬路王國」,年入8億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7874.html

3萬個停車位和8億元收入

去年4月,北京市交通委運管局公佈了截至去年北京備案停車位的狀況,北京約有5萬多個車位則屬於佔道停車位。而北京晚報報導,一家叫做京聯順達的民企掌控了北京近3萬個有合法備案的路邊停車位,佔有60%以上的路邊停車市場。

這意味著什麼?年入收至少8億多。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估計,「北京市這些停車位主要集中在城區,大概10塊錢一小時,第二小時15塊,我們就按10塊錢來算,每天按8小時算,10塊錢乘以8小時再乘以365天再乘以3萬,至少有大概8億多。」

京聯順達究竟是何方神聖?

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網站上,京聯順達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主營業務中僅有機動車公共停車場服務和技術開發、技術服務。

「京聯順達」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來說有些陌生,而它的前身為「公聯順達」。新京報2011年7月28日報導,「經過股權轉讓,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已變更工商註冊登記,改名為北京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股權結構變更為法人獨資。」

而公聯順達又是何方神?百度百科對公聯順達的介紹,大致是:公聯順達公司成立於2002年11月,是由在北京市停車行業佔主導地位的多家企業進行資源重組,國營公聯公司控股,多方投資的大型專業化停車管理企業。公司現有管理和工程技術人才150餘名,基層員工3000多人。作為北京市從事專業城市路側停車管理的大型企業,負責管理北京八個城區500多條道路,3萬多個路側停車位,佔北京市路側停車資源90%的市場份額。

一個京聯,一個公聯;一個私企,一個國企;兩者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江湖遊戲?

以下為民生週刊2012年第2期報導《公聯順達罪與罰》節選:

2011年7月8日,北京市公聯公司發佈公告稱:北京公聯公司的子公司北京公聯安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原為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因公聯順達改制,公聯安達已將其持有的順達股份全部轉讓,北京公聯公司及公聯安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與原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之間已經不存在任何經濟及法律聯繫。

原北京公聯順達已多次向北京公聯公司承諾盡快辦理工商註冊變更登記,並將原公司名稱中的「公聯」字樣去除。這時,人們才發現,原「公聯順達」已悄然更名為「京聯順達」,而原公聯順達這個一直自稱國有控股的停車管理公司竟然在三年前就已民營化,變成個人資產,只是雙方公司都沒有把分家的事實公佈於眾,以致「京聯順達」還能以「公聯順達」為國家利益收費的名義繼續馳騁江湖。

就在公眾對這則公告摸不清頭腦時,有關北京停車業的兩大巨頭賈維、祁力之間的賄賂案曝光於公眾視野。

賈維,國有企業北京公聯安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公聯安達)原董事長。公聯安達經營著北京數十萬個停車位,是北京停車業公認的龍頭老大,約佔整個行業20%-30%的份額。

祁力,民營企業北京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京聯順達)總經理。目前京聯順達掌控北京近3萬個有合法備案的路邊停車位,佔有60%以上的路邊停車市場。

綜合檢察機關的起訴書和有關媒體的調查,這起案件並不複雜: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間,賈維收受祁力200萬元的賄賂,在原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原公聯順達)股權改造過程中,同意將公聯安達所持有的原公聯順達56%的股權,全部轉讓給祁力的私人公司。由此,原公聯順達這個國有控股的停車管理公司徹底民營化,變成祁力個人的資產。

正如一些媒體指出,該賄賂案的要害,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國有資產非法轉讓問題。公聯安達轉讓的56%的股權背後,是北京城八區近5萬個路邊停車位(備案與未備案的數量總和)的經營權歸屬。在機動車保有量已近500萬輛的北京,「停車難」已成為京城一大頑疾。全市公共停車位僅74萬餘個,其中,已備案的路邊停車位僅5萬餘個。而賈維與祁力非法交易的,正是這5萬多個路邊停車位中的絕大部分,以及一些未經備案的路邊停車位。因此,有業內人士將本案的標的物喻為「皇冠上的明珠」。

停車壟斷的江湖秘籍

2000年左右,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停車難問題逐漸顯現。北京市效仿國外城市,開始在主城區數百條街道劃出佔道停車位。因其便捷,這些路邊停車位很快便成為車主的首選停車處。「先路邊,再路外,然後地下」,是車主停車自然而然的選擇次序。

路邊停車位被劃給公聯公司,歸公聯安達分公司管理並收費。2001年9月,賈維升任公聯公司總經理。很快,公聯公司發起了對公聯安達的改制。 2002年5月,公聯安達被改製為獨立法人單位。2002年11月下旬,公聯公司對停車業務改革,以「馬路牙子」(路肩)為界,分割停車業務。由公聯安達和祁力任董事長的北京京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京恩技術)共同出資,設立原公聯順達。原公聯順達負責「馬路牙子以下」即路邊停車位業務,公聯安達則負責「馬路牙子以上」,即路外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場業務。當年統管城八區幾乎全部佔道停車位,以及近半數路邊公共停車位、地下停車位。

此後,北京停車場背後的故事大抵都與公聯安達和公聯順達有關。

到了2007年,雖然經過不同程度的競爭,公聯安達在路外停車場、地下停車場業務所佔份額已顯著下降。但京城停車位中最寶貴的資源、「香餑餑」——佔道停車位,仍然為原公聯順達所壟斷。當年,公聯安達決定出售手中56%的原公聯順達股權。

2007年9月2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掛出公告,公開掛牌轉讓原公聯順達56%的股權。然而一個月掛牌公示期中,面對垂涎已久的「香餑餑」,上千家民營停車公司只產生了一家意向受讓方——北京京恩順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京恩投資)。而該公司正是祁力為了獲得股權而新設立的公司。

後來,賄賂案曝光,公眾才明白這筆著名交易中的種種怪異現象,也才明白祁力那筆200萬賄賂的魔力。

據相關媒體調查,北京地區多家民營停車公司都表示,不是不想參加當初的那筆交易,而是無法參與,玄機就在公聯安達制定的受讓方條件中。北京產權交易所當初的公告顯示,交易「受讓方應當具備的條件」一共五條,其中,「具有五年以上北京路側停車管理經驗者優先」、「具有世界範圍內協助交警進行相關管理工作的歷史和經驗者優先」、「標的企業股東京恩技術公司不放棄優先購買權」等條件被視為賈維給祁力量身定做。

2007年10月末,京恩投資以約1725萬元的掛牌價,毫無懸念地奪得那筆交易。祁力控制的京恩技術,原就持有原公聯順達其餘44%的股份。2008年11月,此44%股份被也被劃至京恩投資。此番交易後,祁力通過京恩投資,擁有了原公聯順達100%的股權,即原公聯順達由國有控股徹底轉變為民營企業。

事實上,完整拿到原公聯順達股權後的兩三年裡,祁力也不願與公聯安達完全撇清關係。雖然交易合同要求祁力一方於2008年底前修改公司名稱,不得有「公聯」字樣,但直至2011年6月即賈維被調查七個月之後,原公聯順達才正式更名京聯順達。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雙達」均不對外強調已分家的事實。以致京城的停車顧客,至今仍然以為路邊車位均為國有企業經營。

有業內人士指出,原公聯順達的民營化,並未使北京路邊停車位的經營真正市場化。其實質,是由國有壟斷轉變為民營壟斷,而這無益於北京停車業的健康發展。

靜態交通能否有靜態江湖

2011年11月底,北京二中院傳出消息,賈維涉嫌受賄200萬元案件經開庭審理後,因需要提取新的證據或傳新的證人到庭,已中止審理。而來自檢方的消息稱祁力將另案處理。

然而「雙雄」的落馬,「雙達」的飄搖,並未能止息停車業的江湖紛爭。

路邊停車位屬於典型的公共資源,其經營權應公開、公平分配,收益歸全民所有。然而,北京大量的路邊停車位,一開始就被無償劃給國有企業公聯安達經營,沒有經營權的使用期限,收費數額也並未公開;並且,幾經股權變更,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的路邊停車位收費權,幾經波折,竟然收歸民企囊中。

路邊停車位由民企經營,並未帶來好的變化。儘管北京近幾年機動車高速增長,停車費標準也大幅調高,但路邊停車位的收費依然是個黑洞——壟斷路邊停車位經營的「特殊公司」,年銷售收入只有人民幣7000萬至1億元,利潤最多時每年僅150餘萬元;而政府得利也不多,2009年,北京財政全年收取的佔道停車費為3372萬元。2010年收取佔道停車費僅僅2110萬元。2000多萬或者3000多萬的佔道停車費只佔全市2000多億元財政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有業內人士為原公聯順達算過一筆賬:即便按其合法備案的總停車位近3萬個、每小時收費2元、白天80%的車位使用率、夜晚50%使用率簡單推算,其年總銷售收入最保守估計應在2億元以上。而近兩年,隨著停車位價格上漲,其總收入至少在5億元以上。這還不算該公司未經備案的大量私劃線停車位的收入。

巨額的停車費,究竟進了誰的腰包?巨額公共資源收益流失誰之過?這依然是一個混沌的江湖,充滿了真實的謊言和幕後的利益。

京城停車業兩巨頭

停車業大佬賈維

賈維,現年49歲,北京石景山區人,1984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道路與橋樑專業。 2010年11月被有關部門帶走前,他是北京市公聯公路聯絡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公聯公司)總經理,正局級。公聯安達是公聯公司全資設立的國有停車企業。從2003年起,賈維也負責管理公聯安達。受賄行為開始的2006年8月前,他已身兼公聯安達董事長之職。

關於賈維的背景,業內人士有各種猜測,多人稱其「大有來頭」。但賈維為人和做事均不高調,平時對公聯安達事宜並不上心。但是公聯安達經營著北京數十萬個停車位,是北京停車業公認的龍頭老大,約佔有整個行業20%-30%的份額。

馬路權貴祁力

祁力,現年44歲,北京西城區人。1988年至1992年,他曾在北京輕工學院攻讀四年,之後從商。其從商經歷也堪稱傳奇。畢業前後,祁力開辦了他的京恩系企業。

祁力最早從北京路邊停車計費的咪表業務中,首次嘗到了停車業的甜頭。之後通過買賣華夏銀行股票斬獲過億元資金。最終依靠賈維,成為北京路邊停車位的壟斷者。

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祁力的「京恩系」企業已經完成在京城停車業的完美佈局。隨著北京路邊停車收費價格一再提高,他的京恩順達正迎來黃金時期,收穫季已然來臨。如果不是賈維案東窗事發,屬於祁力的又一個春天即將來臨。

然而,在賈維案衝擊之下,他的「馬路王國」能否持續,被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51

有神秘軍工背景,這家公司要消滅“馬路殺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814/158128.shtml

有神秘軍工背景,這家公司要消滅“馬路殺手”
張雪 張雪

有神秘軍工背景,這家公司要消滅“馬路殺手”

創始人像華為任正非、萬達王健林一樣,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星網宇達,這家近期申請IPO的企業很有意思。

它有神秘軍工背景。

星網宇達2015年營收占比排名前5的客戶中,有3家是“某軍工企業C”、“某軍工企業A”和“某部隊A”,這3大軍工客戶貢獻的營收總計達1.048億元,占當年該公司總營收的44.21%,近半壁江山。在星網宇達的官網,最新的一條新聞是“6月24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丁一平首長攜海軍某課題小組,蒞臨星網宇達開展考察調研工作”。

它要消滅“馬路殺手”。

這家企業通過一套“智能駕考系統”,大大提高駕考的自動化和準確性,將“馬路殺手”扼殺在萌芽狀態。2013年星網宇達的智能駕考業務爆發,貢獻了1.3億元的收入,2014年星網宇達一度靠此提交過IPO申請。

團級幹部退伍的創始人

星網宇達董事長叫遲家升,此人身材魁梧、相貌端莊,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萬達創始人王健林一樣,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據《中國科學報》的報道和星網宇達官網的資料,遲家升是山東人,生於1960年。1978年,年僅18歲的他入伍,在部隊一呆就是22年,曾就職於軍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等部門。1994年,他被調到當時國防科工委旗下中國遠望公司的一家子公司任職。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遠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隸屬原國防科工委,主要從事高新科技產品及國防尖端科研裝備的研發和生產。據新華社的一個視頻采訪報道顯示,遲家升正是在這家公司接觸到了GPS,同時參與了北鬥系統的籌建。1994年,遲家升的創業夥伴、星網宇達第二大個人股東李國盛也到了這家公司,他們“穿著軍裝”一起工作。

1999年,中國遠望公司劃轉地方。同年,已是團職幹部的遲家升,響應號召,服從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

不少人都想留在部隊,可是根本安排不下。轉業到地方,可減輕部隊的負擔。遲家升2012年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如此說。唱完一首《從頭再來》後,遲家升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人生。

他決定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創業,2005年創立了星網宇達。據遲家升介紹,一開始他主要靠代理海外的產品為生——從總代拿貨,然後售賣給客戶。後來遲家升發現,光做代理,不掌握核心技術非長久之計,遂決定利用自己懂技術的特長,組建團隊,自主研發,主要研發生產慣性組合導航、慣性測量、慣性穩控產品。

真正讓星網宇達崛起的是北鬥“智能駕考系統。”

消滅“馬路殺手”

說到駕考,有過考駕照經歷的同學都知道,全部考試科目有科目一到四,分別為交通規則和安全駕駛知識考試、場考、路考和文明駕駛知識考試。據星網宇達官網介紹,1990年~2000年,為“科目一”服務的產品逐漸普及。2000年以後,“科目二”中的自動化駕考系統開始逐年上升。2005年以後,“科目二”的場地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系統市場明顯上升。2010年下半年,“科目三”產品市場開始啟動。

傳統駕校考試大多運用紅外傳感器設備進行考試判定,而這需要在考場的地下埋設數百個傳感器,鋪設成本和場地要求過高,過去一塊平地要想變成駕校考場,怎麽也得花上三四個月來鋪設。” 星網宇達測量事業部經理李江城接受《北京日報》采訪時候曾這樣描繪。

2011年,星網宇達提出一種以北鬥多模多頻高精度芯片為基礎,融合組合導航技術、虛擬傳感器技術、智能評判技術,軟硬結合的智能駕考系統研發思路。

據其招股書,這套“基於北鬥的高精度駕駛人考試訓練系統”牛逼的地方在於:、即便考試車輛的衛星信號被短時遮擋或城市複雜路況下,依然能實時不間斷地輸出厘米級的位置精度,各種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信息都能輸出。第二,可對運動車輛的全輪廓實現高精度厘米級的立體測量。第三、可對車輛的運動環境實現高精度厘米級的測繪,並根據場地特點及車輛行駛規則形成相應的數據庫;第四、無需改造場地,可實現駕駛考試的自動評判。可實時顯示車輛的運動軌跡並直接輸出駕校科目考試中各個項目的判定結果。

星網宇達的命也是好。

當其產品出來的時候,正趕上2012年9月公安部頒發修訂後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也即“公安部123號令”。這個規定自2013年元旦開始實施。

這個規定里,要求駕考機構,對“駕駛人考試全過程實時監管,對汽車類駕駛人考試各科目全部實行視頻、音頻監控,並在各科考試成績單上打印3張隨機抓拍的考試照片,考試錄像留存一年以上。”

與此對應,各地交管部門要求駕校的考試場地和設備要全面升級,並進行嚴格的驗收,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暫停考試業務。

據了解,星網宇達的這套智能駕考系統的布設一周就能完成——無改造場地,只需在現場測繪、模擬考場三維立體圖,在車輛後備箱安裝好“電子考官”,精度可達“厘米”量級,讓其大受歡迎。

《北京日報》報道,到2014年年中,星網宇達這套智能駕考系統已鋪設到北京、安徽、河北等全國上千所駕校。

從其招股書資料里也看出來,星網宇達是典型的2B生意。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共同打單,共同做項目實施和售後客服而一般做這種2B生意,離不開在當地有強大的客戶和政商關系的代理商。

2013年星網宇達通過安徽總代——安徽三聯交通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賣出了6272.39萬元的測量類產品——主要是智能駕考系統。按照每套1.78萬元的平均售價算,相當於賣了3523套。除了安徽,北京和河北也是星網宇達測量類產品的主要銷售區域。星網宇達在北京通過北京精英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通過石家莊華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售賣。2013年星網宇達測量類產品總營收為1.495億元,其中智能駕考系統約1.3億元,而這三大客戶就占了1.069億元。

助力“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2014年,星網宇達謀求上市。沒想到辛辛苦苦排隊一年,卻迎來了一紙訴狀。2015年3月,一個叫王恩惠的人狀告星網宇達侵犯了其名為“基於GPS的駕駛考試系統”的發明專利。這場官司持續一年之久,拖累了星網宇達的上市之路。2015年12月,王恩惠的這項專利被宣告無效,法院駁回起訴。星網宇達今年再次提交了招股書。

遲家升在應對王恩惠訴訟的同時,還支持了“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籌備。星網宇達官網是這樣介紹的,“基於北鬥的高精度駕駛人考試訓練系統……在這次閱兵派上了大用場。有了它,訓練部隊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眼睛緊盯前方目標和左右車輛,這套訓練系統定位精度可達2厘米,時間同步可達納秒,速度精度達到了0.03米/秒,比人的判斷精確多了,完全滿足閱兵方隊等速、騎線、卡距、對齊的要求,極大地提高了訓練的效率和質量,實現了精確化、數字化訓練目標。該系統還可以對訓練科目進行自動評判,按規則給出訓練分數,幫助訓練人員找出訓練差距。”

當然,這種重任必然需要星網宇達派出精兵強將落地執行,“訓練場上,一棵樹都沒有,連螞蟻都被烤的鉆到車下,我們小夥子們在太陽下,一幹就是幾小時。汗水流了不知多少斤,人曬得都以為是非洲來的。”遲家升對此充滿了自豪之情。

但這卻挽救不了智能駕考系統營收近兩年持續下降的頹勢——2014年為7000萬元,2015年為4000萬元,已不到2013年的一半。

智能駕考系統業績下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種駕考場地改造升級很快會覆蓋完全國市場,高峰期過去後,將很快進入平穩期,主要的生意來源是設備3-5年使用壽命結束後的替換需求。

另外,這個市場也有強勁的競爭對手。

安徽三聯2013年、2014年從星網宇達采購智能駕考系統的金額占其總采購金額的比重都超過80%,2015年1-8月卻下降到了52.82%,就是因為國內上市的合眾思壯(SZ002383)蠶食了星網宇達的市場份額。另外一家“智能駕考系統”的重量級玩家是多倫科技(證券代碼:603528),它要比星網宇達和三聯交通成立早了10年,主營業務之一也是智能駕考系統。多倫科技2014年提交招股書,今年四月上市。多倫科技2015年的財報顯示,2015年公司營收達7.33億元。目前該公司總市值達170億。

不過好消息是,2015年11月30日,國務院新政策出臺,駕照培訓向社會放開,這將整體上提高“整個駕考行業對駕駛員培訓和考試系統的升級需求”。

發力“動中通”

“花無百日紅”,遲家升很早就意識到,星網宇達的持續發展,只靠智能駕考系統是不夠的。2012年星網宇達獲得三級軍工保密資格,2013年拿到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

星網宇達有一款核心產品,叫“動中通”,全稱是移動中的衛星地面站通信系統,主要應用於衛星通信領域這款產品的主要客戶是軍工企業。2014年星網宇達的第一大客戶就是“某軍工企業A”,據其招股書介紹,“某軍工企業A”給星網宇達貢獻了1.074億元的收入,占2014年星網宇達總收入的41.16%。其實不難理解遲家升把重心放在穩控產品上——相比星網宇達測量類產品每套1.42萬元的平均售價,穩控類產品一套售價上10萬元,2014年和2015年,穩控類產品貢獻的收入都超過1.2億元。

不管是“智能駕考系統”,還是“動中通”,底層用的都是一個核心的技術——慣性技術。“慣性技術是用來實現運動物體姿態和運動軌跡控制的一門技術,它是慣性儀表、慣性穩定、慣性系統、慣性制導與慣性測量等及其相關技術的總稱。”這是學術界對慣性技術的定義。慣性技術在中國已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1987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倡議成立了全國性的一級學會——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目前該技術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航海、陸地導航等領域。

星網宇達在慣性技術產品化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其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已成功應用於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姿態測量、世博會安保光電平臺、雪龍號極地考察、神舟系列飛船通信保障等多個重大科研項目。慣性技術還跟現在極其熱門的無人機相關——主要是利用新型慣性器件及捷聯慣性導航技術為無人機提供精確的速度、位置、姿態等信息,從而實現其精確的導航定位。

技術創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67

吳海:昨晚,我喝醉在馬路上睡了一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06/164483.shtml

吳海:昨晚,我喝醉在馬路上睡了一宿
吳海 吳海

吳海:昨晚,我喝醉在馬路上睡了一宿

5個多月前,桔子水晶酒店“賣身”給華住酒店。昨晚,酩酊大醉後的桔子水晶創始人吳海就此事再次撰文,並詳述自己接下來的打算。創業家&i黑馬將此文分享給你,從中你可以領略到一個“大哥”的無奈和真性情。

文 / 吳海

(微信ID:wuhai222)

昨晚(創業家&i黑馬註:8月4日)又喝醉了,在大馬路上睡了一晚,也許是諷刺吧,我做得是酒店行業,全國有上萬間房間,自己竟然露宿街頭。

作為投行的傳統,昨晚摩根斯坦利辦了一個“慶祝交易成功”的Party,我竟然參加了慶祝自己公司被賣的Party!可能心情不好,不知道怎麽就喝醉了。

想起兄弟們過去一起努力的點點滴滴,心里有些難受,我想跟你們說些話。

公司剛賣給華住,你們紛紛來找我。

“吳總,我們再做一個酒店品牌吧,我們手頭上正好有幾個項目,加盟商也願意跟你做”,你們說。

在你們說這話的瞬間,我明白了你們是把我當大哥了。

我知道你們可能對於賣給華住不服,這是因為你們太熱愛這個花了十年建立起來的“桔子水晶酒店”品牌,其實,回過頭來想,在華住這個大的平臺上繼續做好“桔子水晶酒店”也未嘗不是一個彌補大家遺憾的方式。

兄弟們,雖然你們已經理解我沒有能力阻擋公司被賣,但是畢竟你們的夢破滅了,今天我想正式的跟你們道歉:

1)從生意上說,這個世道是“成王敗寇”的事,做大哥的沒本事早把公司做大,我輸給季崎也是心服口服。讓你們夢破了,我對不起你們。

2)從回報上說,我們做得是可憐的酒店業,一個傳統伺候人的行業沒法與互聯網行業動輒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比,雖然我把投資人給自己的期權大都分給大家了,最後兩次我也一點沒拿,但是畢竟僧多粥少,雖然老人都有些回報,但是和互聯網比起來遠遠不夠,我把你們拖進了一個傳統行業,回報沒有這麽高,這是我的錯,讓你們5年,8年10年的青春浪費在這里,對不起你們。

你們把我當大哥,我自然會盡當大哥的責任,但說完這兩個“對不起”讓我覺得自己不配做你們的大哥。

今天我也跟你們講一下我的大哥們的故事,一是想告訴你們如果沒有他們可能也沒有你我的今天,我也應該正式地說聲謝謝他們;另外,我也是想告訴你們我想向他們學些,有個大哥的樣子,也會告訴你們我準備怎麽做。

我的大哥們是怎麽做事的:

1)做大哥的不需要你說,他們自然會照顧你

第一件事

05年新浪的老查(曹國偉)跟我聊想把我的公司“財富之旅”賣了,雖然心里不舍但是我理解對於新浪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我的公司是做在線旅遊的,並不是新浪的主業。

公司最終決定賣給了藝龍,我除了配合和出謀劃策之外,沒有考慮一丁點自己的利益,最後賣了,事後老查突然告訴我他不能讓我白幹,我很吃驚,雖然錢不多,但是我真的沒想到過。

timg (5)

十幾年來我一直記得這事情,剛開始7年逢年過節我都拿著煙去看大哥,煙放在辦公室就走了,人都沒見著過。後來聽說他戒煙了,自己也變得越來越不像話,過年也沒去看他,只是發發短信了,雖然會拿忙作為借口,想想做小弟的樣子沒了確實不像話。

但是大哥畢竟還是大哥的風範,最近有些事情我又找老查幫忙,老查二話沒說都辦了

第二件事

17年桔子水晶酒店賣給了華住(不知道這事的可以看這篇文章,“其實我只是個代孕媽媽”),這個企業我和其他創始人花了11年的青春,自然更加不舍,但是投資人對我們團隊很好,我肯定是把投資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團隊毫不猶豫地配合了,和上次在新浪的經歷一樣,我和團隊沒有提任何條件,連暗示都沒有。

那天,凱雷的老楊(創業家&i黑馬註:楊向東)突然告訴我他謝謝我們創始團隊,我知道這是什麽意思,我哭了,不管他什麽方式謝謝我們,這個心意比什麽都重要。

微信圖片_20170806082557

在賣公司的時候老楊也知道我不舍,他跟我說只要我想做什麽他都會投錢,哪怕我想再做酒店他也會投,當時我只是想把賣公司的事情盡快結束,未來的事情也沒多想。

後來老楊來北京跟我吃了幾次飯,一次他突然跟我說他們要買麥當勞,問我感不感興趣。雖然我沒有這個實力,但我知道他是以他的方式在幫我。

最近我跟老楊聊了自己現在也做投資人,也投一些項目,他下一句話就是,我說過了只要你做我就會投。我沒有說讓他投,因為我只是這些項目的小投資人,畢竟不是自己再做項目,萬一賠了我怕對不起大哥,但是真要需要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去找他。

2)做大哥的不需要你說,他會帶你玩

第一件事

其實我在上篇文章“被逼著創了三次業,夠了”里寫了我為什麽做桔子水晶酒店的,里面我說的老林(創業家&i黑馬註:林欣禾),也就是投過唯品會和58同城的DCM的老大,他是我在新浪時的老板。

回過頭來想,不管當時我內心是不是為了感激大哥才做的桔子水晶酒店,但我心里很清楚,沒有他帶我玩,我絕對沒有今天,也沒有我們這幫兄弟們一起的緣分

最近有朋友做公司需要他站臺,這個公司甚至還沒有成型的產品,他二話不說就支持了。

第二件事

這個人就是我在“其實我只是個代孕媽媽”里寫的馬化騰說“他說話算數”的梁建章,雖然我倆歲數差不多,但是我的胸襟與他差距甚遠,成就相差就更遠了。

自打我離開攜程後幾乎沒見過他,2013年他從美國回來重掌攜程前我們才見面聊了幾次,最近可能是一年能見兩次面。

微信圖片_20170806082707

去年突然有一次老梁找我,有些事情可以一起做,我立刻知道他是照顧我,因為他可以找任何人。最近我的好友Tony做了Oceanlink,就是那個投資開元酒店以及幫助去哪兒和藝龍退市的專門投資旅遊業的基金,攜程是他們的投資人和GP,我的好友Eric和老梁又把我拉進去了。

前些天又有一個朋友需要老梁站臺,我跟老梁說了,他都沒見我的朋友就痛快地答應了。

大哥是什麽樣的樣子

做大哥的胸襟寬廣,他們的目標是幫助更多的兄弟們發展,有錢一起賺

做大哥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錢是賺不完的,為什麽不幫自己值得幫的兄弟們賺錢?為什麽不幫助兄弟們發展?

做大哥的是不需要你說什麽,只要大家是兄弟,有事要他們幫忙,他們能力範圍內的一定會辦;他們有好的事情要做,他們一定願意帶你玩

我接下來要做什麽

我也想學習我的大哥們,為大家做些事情

u=1905884658,1184363218&fm=26&gp=0

1、 幫助兄弟們發展

我已經說了我不會再創業了,除非人逼我,所以我很大概率不會再有機會帶著大家一起沖鋒打仗了。(不知背景的圍觀群眾可以看看這篇文章“被逼著創了三次業,夠了”)。

對於還想幹酒店的兄弟們

雖然大家感情上有些糾結,但是華住確實做得很好,也是個大的平臺,我想我在華住這段時間會幫助大家在這個平臺上發展自己,也會盡自己所能保證華住保障交易前答應的長短期期利益。

對於想幹酒店但不想在華住做的兄弟們

我會安排你們做老季給我的Vue,或者,只要你們能解決敬業問題,我會幫你們安排進其他哥們兒做的酒店集團,我想他們會買我面子,另外你們也是人才!

對於想做其他行業的兄弟們

如果你們想進其他行業,我在其他行業的朋友也有一些,另外在不同領域也有些投資,雖然我沒有做這些項目大的投資人,但是我和創始人關系都很好,我想我至少能幫助你們遞個簡歷

對於想自己創業的兄弟們

如果你們有好的主意,想自己做點什麽,如果大家都認可這個主意,我想我們應該能支持大家創業。唯一的限制是我跟華住有敬業要求,酒店行業我可能不能投,你們在這一行創業我就幫不上忙了。

2 、幫助兄弟們賺錢

有些朋友們在做的項目我覺得不錯,如果大家也想把手頭的錢投一點出來,我會想辦法組織大家一起投資一些我感覺有把握的項目,已經投的項目我可以把我的股份拿出來跟大家分享,按照當時我投的價格跟大家共享。

最近投的比較成功的一個項目實際上是一個叫做“齊一資本”的天使投資基金,這期基金他們投了6個天使項目全部已經進了A輪或者B輪;另外還有一個項目是可能改變旅遊行業格局的項目,大家要感興趣我可以用我投的價格稀釋我的股份讓大家一起來玩。

總之吧,這些年做企業沒多大成就,但是朋友們都很給面子,有些好的項目都會給我機會,這些大都是互聯網相關的或消費升級的項目,如果我們運氣好的話我想回報會比可憐的傳統行業好很多,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大家多賺錢,也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大家的兄弟感情能夠延續。

3、幫助兄弟們做慈善

上周六我作為普通誌願者參加了李亞鵬和王菲做的“嫣然天使基金”夏令營的閉幕式,我親眼看到了兔唇的孩子揚起嘴角的微笑,我深深地知道在中國做慈善是多麽的艱辛。盡管有許多面對流言蜚語的艱難,他們還是堅持做了10年,這讓我看到了爾虞我詐的社會里人性善良的一面。

如果我能夠幫助大家賺錢,我也想幫大家一起做些善事,從我們賺的錢里面拿出一定比例捐給他們,也算是我們回饋社會。

總之

做大哥的啰嗦半天可能也沒說到點子上去,你們放心我今天絕對沒有喝多,上次喝多了把牙摔斷兩顆自己都不知道,我也該走出代孕媽媽的陰影為大家做點事情。

總之吧,我會把幫助大家發展和賺錢做成我未來事業的目標。

我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讓你們回到老家見到父母的時候讓他們覺得自豪,讓你們光宗耀祖!

我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讓你們的子孫後代因為你們的成就而自豪,因為你們給他們打下的基礎,能夠有選擇、有尊嚴地活著!!!

桔子水晶吳海 曹國偉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002

情侶吵架 少女瞓馬路 男友:要死一齊死,你衝我又衝

1 : GS(14)@2011-04-02 13:44: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330&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5121204【本報訊】一對情海翻波的小情侶,昨午在深水埗長沙灣道嗌大交,少女一氣之下,竟犯險跑出車來車往的大馬路中央「瞓街」,男友捨命相隨,一句「要死一齊死,你衝出去,我又衝去」,便跑出馬路陪女友。少女發脾氣賴地不起,任由巴士貨車在旁疾馳而過,險象環生。解鈴還須繫鈴人, 10分鐘後男友將少女擁入懷內安慰一番,一幕感情鬧劇和氣收場。
2 : 龍生(798)@2011-04-03 01:24:26

可惜rf 沒有可敬又可畏的起底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08

警狂野追車變馬路飛彈

1 : GS(14)@2012-05-19 11:55: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19/16351043

該路段最高時速是100km,但隱形戰車竟瘋狂超速至208km。

據悉,警方稍後將事件列作交通意外處理,由新界南總區交通意外調查組接手調查。消息稱,警方在翻看隱形戰車上的行車記錄影片後,有人認為警員在駕駛隱形戰車時態度過火,未顧及同袍以及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須展開調查,並考慮以危險駕駛或不小心駕駛提出撿控,但亦有警員認為,警車超速追截違法或可疑車輛,根本無可厚非,事件中的警員只是「太搏」,或者「太投入」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464

福田亂過馬路 半小時18港人斷正  拒畀¥20 港女罰企街

1 : GS(14)@2013-05-26 15:08:5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6/18272253

港男斥交警大細超

                                    記者所見,大部份港人在上址過馬路時都沒睇交通燈,僅看馬路有沒有車輛,只要無車就橫過馬路。港人黃先生說:「喺大陸過馬路邊有人睇燈㗎,係睇車啫嘛。個個都係咁過啦。」黃先生不忿交警只捉港人,他眼見多名內地人衝紅燈卻沒被捉,即時指摘交警執法大細超,交警解釋:「我哋捉你之前要錄影作證據,得一部攝錄機,人手又有限,邊捉得咁多。」
5名交警僅執法半小時,便躲在交警崗亭嘆冷氣,一名交警透露,他們會不定時不定點執法,罰款不是主要目的,宣傳及教育才是重點;且每天都有固定任務,任務完成就可以稍作休息。
記者在上述兩口岸進行多個街訪,發現大部份經常進出港深的港人,都知道深圳現推行重罰行人衝紅燈新例;但不少上水居民則表示未聽過。對於罰款100元是否過重,有人贊成,有人認為過重,意見各佔一半。
上周四新條例實施第一天,深圳交警公佈當天共有1,973人被罰,記者當日在羅湖區春風路、江背路交界,見到逾十名港人被捉,但他們均拒絕出示回鄉證。其中一名港人認為罰20元可以接受:「俾人登記咗證件,下次咪會罰多啲!邊有咁笨。」
2 : GS(14)@2013-05-26 15:09: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6/18272255



【律師意見】
行人在內地過馬路衝紅公仔屬違法行為,根據內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9條規定,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須處以罰款;但原來「罰企」在內地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
罰企當做義工不違人權

內地律師孔維釗表示,在10多年前,交警強制衝紅燈的行人罰企,協助維護交通秩序,曾惹來民眾非議,但是近年內地為了改良「中國式過馬路」,即巿民根本不理會燈號,湊夠一小撮人就可以過了。
內地執法部門推行嚴厲手法,處罰違規過馬路的行人,但巿民以「罰企」作為抵消罰款,屬自願做義工性質,未有侵害人權之說。
不過,孔律師表示,若交警將巿民穿上綠背心在維持交通秩序的相片,放到互聯網公開,作為宣傳教育工作,便涉嫌侵犯肖像權和私隱。
根據內地《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受害人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5-26 15:10: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6/18272257


【罰款細則】
「我哋係香港人,點知大陸幾時有新法律!又冇宣傳,至低限度應該喺關口寫明啦。」港人李先生,前日在深圳交通新條例生效第二天下午4時許,從香港落馬洲口岸入境到深圳福田區;他出關後準備到水圍村與朋友食飯時,經過裕亨路口時衝紅燈被交警截獲。李先生接過罰時向交警稱:「我冇錢點交呀?」並拒絕在罰單副本上簽名;該名交警請示上司後向他表示,一定要簽收罰單,交不交罰款與交警無關。李不忿地接過罰單說:「我實唔交㗎。」
罰款可在銀行過數

另一名衝紅燈被捉的港人王女士,交警扣起回鄉證準備開罰單時,她得悉穿綠背心可抵銷罰金,即時衝上交通警崗說:「我冇人民幣呀,我着件衫罰企啦。」另一違例港女亦被安排與一名同樣衝紅燈的日籍男子一起「罰企」,她直言只要穿綠背心的照片不張貼出來,罰企好過罰錢。
據在福田口岸裕亨路口執行捉行人衝紅燈的一名交警表示,執法時會先用攝錄機拍攝作證,再將違例者的證件號輸入電子手賬,打印一式兩份罰單,違例者須簽收副本,罰金可在任何一間銀行繳交。違例者若15日內不交罰款,將會每日罰滯納金3%;若不交罰款將會影響日後考車牌及新車上牌等申請。
在2012年12月《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實施時,對行人衝紅燈罰款是20元;一年多來全市共有6,335名行人衝紅燈被罰。今年1月1日深圳當局再修訂條例,將衝紅燈罰款定為三級制。新條例經六個多月諮詢及宣傳後,於本月23日正式生效。
深圳衝紅燈懲處細則

【罰款20元】
罰款理據:衝紅燈(初犯)
不交罰款懲處:
罰企20分鐘,協助維持馬路秩序

【罰款50元】
罰款理據:
1)帶頭衝紅燈
2)有一次衝紅燈被罰紀錄
3)上午七點至九點;下午五點至七點的交通高峯期衝紅燈
不交罰款懲處:
罰企40分鐘,協助維持馬路秩序

【罰款100元】
罰款理據:
1)衝紅燈釀成交通意外
2)不聽指揮及勸阻
3)有二次衝紅燈被罰紀錄
不交罰款懲處:
罰企60分鐘,協助維持馬路秩序

資料來源:《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深圳亂過馬路中港人各有藉口

港人:
‧學內地人過馬路
‧人行我跟住行
‧以為大陸衝紅燈唔使罰錢

內地人:
‧趕時間
‧色盲
‧睇錯交通燈
‧去醫院
4 : GS(14)@2013-05-26 15:10: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26/18272259
【專家之言】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表示,亦得悉近日內地加強對違例過馬路人士的罰則,由於港人過去學習了「中國式過馬路」的方法,不少人沒看交通燈,「見人過就過」,因而令不少港人中招被罰。
李耀培就內地繁忙主幹道,加設行人過路燈倒數計時器分析,不少等候時間超過100秒,甚至最長見過180秒,此乃要平衡行車的流量管制,惟車輛流量快,行人等候時間往往過長,不少人因等得不耐煩而衝紅公仔。此外,學者研究發現,天氣和時間亦會影響人們衝紅燈的意欲,李耀培說:「每逢夏天到秋天之前,最熱的時間,早上10時至下午4時之間,最多交通意外發生。」
事實上,根據內地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曾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杭州巿行人對可忍受等待時間約為70至90秒,而其他國家的研究,包括英國人可忍受等待時間為45至60秒,德國人的忍耐限度則是60秒。
心理學博士陳天祥表示,其實沒有一個「黃金數字」反映人們衝過馬路的意欲,因為促成人們衝紅燈有多個因素,因人而異,但60秒有足夠時間讓人考慮要不要衝過馬路。
《蘋果》記者
5 : hh0610(1603)@2013-05-26 20:55:23

我實在告訴你們. 深圳開車最狼, 第一要數大貨車, 第二就係掛中港牌(部分)仆街司機. 出撚哂名!

上個禮拜, 俾兩架中港牌司機爬頭. 滨海大道開130+, 逢車過車, 痴撚左線.
6 : 肥B(18468)@2013-05-28 11:14:34

老實講, 我都唔知加強左執法喎, 我一個星期先上去一次, 返港多數都係經福田口岸, 但唔駛過馬路, 都係落客區一落就入關口, 來去匆匆, 真係唔多為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65

逾萬人馬路大監察

1 : GS(14)@2013-08-05 22:38: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805/18364188

                本月3日晚上,九龍城太子道西天橋近法國醫院對開,一輛客貨車疑收掣不及猛撼一輛私家車車尾,其間一名男子駕車經過用手機拍下照片,之後純熟地上載互聯網。同日早上,大埔吐露港向上水方向,一輛的士失控翻側,10分鐘後一名男子已把相片及消息上載,他們都是全名叫做「小心駕駛,安全車速,溫馨提示」群組的成員。

無大搞噱頭名人推介

                該個深受駕車一族歡迎的群組,版主Ryan及Byran均是愛車之人,深知運輸署一般簡單交通資訊,已難滿足市民需求,於是在fb開設一個不公開的群組,起初只作朋友間交換消息,互相提醒,怎料會如此熱爆,年半時間累積11,000個成員,獲得無數個「Like(贊)」,上載逾兩萬則交通訊息,至今每天有約40則新消息上載。
「最初成立嘅時候,有十至廿人都系版主朋友,跟住朋友介紹朋友,人數升到近4,000人,現已有過萬人。」Ryan說,群組一切來得靜悄悄,沒大搞噱頭,沒名人推介,一年多能打入逾萬名司機生活中,開車前必睇,一句到尾,夠實用:「喺朋友間推崇呢個群組,身邊朋友好多都揸車,咪覺得呢個平台好有用,跟住一個個咁介紹開去。」

提點路面有殺人鐵片

                群組的交通資訊包羅萬有,除撞車、塞車及抄牌外,還有許多超乎想像的「溫馨提示」,如「東九龍走廊中間路段慢線往啟德隧道方向地下有一塊殺人鐵片,唔想做兇手或苦主請小心,避到就避」、「屯公出九龍極慢行,排到愛琴,仲有五隻鐵馬在轉車站等開飯,小心、小心」。
最近群組更發展至泊位衰過人、忘記關車頭燈、協助尋失車、失狗都一網打盡,顯示出非一般的群組威力。

群組功能一覽

                  斥PK泊車
群組經常提醒會員正確駕駛態度,提醒烏龍車友小心,記者從群組所見,經常有車主因泊位差,而被封為「PK parking」;亦常有大懵車主,停車後忘記關車頭燈或關車窗,需經群組提醒,才免於耗盡汽車電池而需找人駁電。

                  奇車介紹
除塞車等資訊,當群組發現各類新款車輛或罕見車種,成員都愛將相片影下,公諸同好。如早前有網民便將其中一架運動型跑車上載網上,讓網民一飽眼福。另亦有人踢爆有駐港解放軍駕駛電單車,未有戴上頭盔,涉違犯本港法例。

       
                                                                                 成功尋犬
今年5月馮先生和小狗散步時,愛犬突然走失,其子立即在群組上說出遺失狗狗的消息,「當時真系有好多熱心嘅網友打嚟,教我去邊度搵,又話畀我知漁護署系邊度捉狗。亦有人話畀我聽,我隻狗狗去咗大廈平台等。」結果,兩日後馮果然成功尋回愛犬,大讚網民威力大。

2 : GS(14)@2013-08-05 22:38:5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805/18364191
【同路中人】
「小心駕駛」群組是由版主Ryan及Byran創立。Ryan是電腦公司老闆,Byran則是汽車維修員,二人均是愛車族,同是18歲就走去考車牌,一樣結婚前視座駕如老婆。為何要創立群組?兩人均表示駕車多年,深明司機的苦況,Byran曾因不小心超速被影快相,不希望其他司機步其後塵,遂成立群組,將所有在路上見到的交通資訊,連同相片、短片放網上與「同路人」分享,結果車友力量越來越強大,群組成了民間最強勁的馬路之友。
要加入這群組非易事,因版主版規多多,包括不可講粗口、不許人身攻擊、禁止任何商業活動、不鼓吹仇警等,希望以群組宣揚正確的駕駛態度,若違反版規會被踢出群組。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8-05 22:39: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805/18364196
【用家心聲】
「小心駕駛」群組的網友來自各行各業,有律師、職業的小巴、的士司機、學生、警察、地產經紀等,甚至一些無車但對交通資訊感八卦的人也加入這群組。
從事地產行業的Tom Gu,18歲已考獲車牌,現有十年駕駛經驗,一年前經朋友介紹加入這群組。「由於加入嘅人好多,佢哋遍佈全港各區,所以好快好準就可以發放消息出來,好似快相位咁、邊度塞車,真係可以避開好多塞車位!」Tom更因為人灰諧,在群組已成為紅人,常有網友在全港各處將其車出現的相片放上群組,令他結識更多朋友。由於他是活躍會員兼懂得搞氣氛,被版主特准「升呢」成群組行政人員。
任職IT顧問的Penny,大半年前成為車主,在朋友推薦下加入群組,他說即使非駕駛者,也可瀏覽這群組,以獲取路面消息。他和女友無論上下班或拍拖,都愛當路面或街上發生的特別事情,第一時間拍下,再上載到群組。
《蘋果》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92

[9月30日] 張潔平:佔領香港筆記──從廣場到馬路的72小時突變

1 : GS(14)@2014-10-05 13:27:01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8/article/1913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打亂了所有嚴密佈局的計劃,無論是起事者的,還是管治者的。而一切又發生得太自然,像一場壓抑已久的高燒,淋漓盡致。

香港人大概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去佔領全城的馬路。爭取民主普選是一場長達30年的談判,而如果爭取失敗,則有一套按部就班的抗命行動──這大概才是香港人做事的方式──在9月28日之前,他們自己也這麼認為。

「佔領中環」運動醞釀了整整20個月。從去年一月,法學教授戴耀廷在報紙上提出構想開始,歷經輿論預熱、民主商討、公民投票,先禮後兵,直到全國人大真的否決了香港真普選的希望,才啟動行動,預備要「佔領中環」。如果行動按原計劃進行,這恐怕會是世界歷史上姿態最卑微的「公民抗命」:我們講盡道理,不得不「抗命」,「抗命」的方式,不是最初構想的「癱瘓金融中心」,而是選擇在節假日,以對公共秩序影響最小為前提,坐在馬路中間(這條馬路節假日會被批準為行人專用區),等待被捕,用自我犧牲,結束整場運動。

「佔中」核心團隊的成員曾私下告訴我,在人大決議給香港普選「落閘」之後,他們原本對行動本身已經非常悲觀。「香港人太現實」,他說:「知道沒用的事情不會去做」。「佔中」內部,對願意走出來、坐在馬路中間「自我犧牲」的人數預期是5000人,佔領時間是最多兩天。這是一個悲觀的預期,形勢逼他們只敢做最壞的打算──他們把行動日定在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因為中國領導人不願意在喜慶節日生血光之災,便可能避免殘酷鎮壓。

誰也沒想到在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全港學生大罷課之後,形勢突變。

9月26日晚上10點30分,在結束了一個星期的罷課之後,連日集會的學生、市民正待散去,學民思潮召集人、17歲的黃之鋒在短暫宣告後,突然帶頭翻越圍欄,衝入「公民廣場」──這一塊政府總部門前空地,是規劃的公眾集會用地,曾在2012年反國教運動中成為最主要的抗議地標,並因此得名「公民廣場」,而在2014年7月17日,接近人大表決香港普選方案的日期,港府突然封閉這塊用地,直至8月底再度開放時,四周已經滿滿修建起兩米高的鋼鐵圍欄,實質性破壞了這塊一千平米空地的集會效應。那一天晚上,在「重奪公民廣場」的口號帶領下,學民思潮的黃之鋒、學聯的秘書長周永康、副秘書長岑敖暉等100多名學生,不顧一切衝了進去。黃之鋒很快被警察按倒在地,用胡椒噴霧制服,並直接拘捕,其他百餘名學生則由趕來增援的警察團團圍住,困在「公民廣場」之中。正在散去的人群洶湧起來,聚集在公民廣場的鐵欄杆外不肯離去,並有更多人趕來聲援,人們整晚高喊口號:「釋放學生!」「學生無罪!」「警察可恥!」

這一夜,因為一個試圖進入常規集會空間而被阻止的舉動,引發了形勢第一次的根本轉變:你不許我進入公民廣場,我就去外面開拓新的廣場。

9月26日,據學聯的估計,有數千名市民在政府總部四周的區域通宵留守。這片不規則的區域包括了政總建築物旁側的一條馬路,一個圓形交通路島,和立法會後門旁的一小片空地,留守的人們開始把這裡叫做「自由廣場」。這一個夜晚,集會者第一次見識了胡椒噴霧──警方6度施放胡椒噴霧試圖驅散集會,並曾動用警棍,並無防備的學生則撐開雨傘抵擋胡椒噴霧,並搬動鐵馬在「廣場」的各個入口設置路障,抵擋警方清場。附近天橋上圍觀的支持者也撐開雨傘擲下,讓它們飄落到集會者手中,在整晚緊張對峙的氣氛中,定格了頗為浪漫的畫面。

他們終沒有能夠阻擋警方。周永康、岑敖暉等闖入公民廣場的學生在9月27日一早的清場行動中被帶走。而集會者亦因此決定,死守這裡不走,直到警方釋放所有學生為止。「佔領中環」運動的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以及泛民主派許多重要人士很快趕來到現場聲援留守學生,到了夜晚,在新的「自由廣場」──恐怕是世界上地形最複雜、最不規則的廣場──聚集起將近五萬人。

學生們在馬路上、天橋上、草地上、以及四周的工地上或坐或躺,並成立物資站、急救站,接納市民源源不斷送來的食物、水與抵擋胡椒噴霧的雨傘、口罩。他們還搭起了帳篷廁所,不過因為多數人覺得不夠衛生,立法會外的公共廁所仍然排起長長的隊伍。

9月28日凌晨1點40分,經過佔中與學聯的共同商討,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宣佈,佔中放棄原定的計劃,決定即時、就地啟動。僅僅十幾個小時以前,他還聲明不會提前開始佔中,也沒有計劃把佔中地點轉移到政府總部。但造勢不如就勢,這十幾個小時裡,現場人群的生動能量顯然改變了他們的決定。

這個決定令不少支持佔中的市民叫好,卻也引起現場學生的爭議。許多學生在凌晨兩點左右離場,他們說自己是來支持學生運動,呼籲釋放被拘捕的學生,卻沒有打算要「佔領中環」。但留下來守夜的年輕人,仍然接近萬人。

彷彿對這一變化措手不及,儘管留守者進入高度警惕的防備狀態,但這一個夜晚,警方沒有任何行動。守了一夜的學生在白天疲乏離去。在「自由廣場」人數最少的時候,9月28日下午1點30分,警方宣佈,開始清場。他們實施人群管制,封鎖政府總部附近示威區的所有入口,只準出不準入,並稱「任何公眾人士強行進入將被檢控,場內人士將被拘捕」。學聯及佔中則立刻通過網絡告急,呼籲市民前來支援,一起守住這裡。

誰也沒想到,短短兩個小時之內,四面八方趕來的群眾就聚集在進入政總示威區的各個通道上,不但對警方封鎖線形成了反包圍之勢,更隨著聚集人數越來越多,由於無法進入政總示威區,反而一直蔓延到了附近的交通幹道上。人們乾脆坐下,就地在馬路集會。

9月26日,從「公民廣場」的封閉演變為開拓「自由廣場」,是抗爭的第一次空間轉化。9月28日,從「自由廣場」的封閉演變為佔領馬路則是第二次,這一次,也徹底地轉變了抗爭的性質。

到下午4點半,人們已經完全佔領了金鐘的車行主幹道,並向東蔓延到灣仔,向西蔓延到中環。寬闊的車行路和起伏的高架橋上坐滿了人。天橋上也擠滿了人。被封閉在「自由廣場」內的學聯同學們看到手機里轉播的場外畫面,泣不成聲。佔中三子也激動不已,這是近兩年來承受著巨大壓力的他們,不敢想像的畫面──戴耀廷當初在報紙上大膽構想,也只說「一萬人佔領中環」而已。

不過,作為行動最初的召集與組織者,他們還來不及對隔離在外的數萬群眾(不斷增加中)做出呼應,警方的行動就已經令事態再次急轉。

根據梁振英下午3點半記者會上的表態,警方會「果斷依法適當」對付「佔中」。當晚6點開始,警方突然對和平示威人群使用催淚彈,據後來警方公佈的數字,在9月28日夜晚到9月29日凌晨,香港警方共在9個地點,發出了87枚催淚彈。這是自1967年左派暴動以來,警察第一次對香港市民使用催淚彈(2005年WTO在香港召開會議期間,警方曾對南韓示威者使用過催淚彈)。

所有人都震驚了。當天下午有家長帶著孩童來參加集會,沒有人想到兩三個小時的集會就會引來催淚彈。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催淚彈並沒有驅散人群。被激怒的集會者回到原地坐下,有更多的人被電視直播畫面或者網絡圖片震驚,決定出門前來聲援,從6點警方拋出第一枚催淚彈開始,從中環到灣仔馬路上的人群不減反增,晚上更增加到是十數萬人,更蔓延到九龍的旺角地區。



晚上10點20分,學聯突然發佈聲明,稱從多個渠道獲得消息指警方已經以橡膠子彈驅散示威者,呼籲示威者全面撤離,「保留實力,擇日再會」,佔中也即做出相似表態,「一旦開槍或啟動音波炮,呼籲市民全面撤離」。然而,仍然有大批市民選擇在馬路上徹夜留守。一直到9月29日白天,人群依然沒有散去,反而越聚越多,在港島從中環一直鋪到銅鑼灣,在九龍也從旺角蔓延至尖沙咀。

催淚彈變成一個有形而具體的「鎮壓標誌」,不僅激化了局勢,促使更多普通市民走出來坐在馬路上,也實際上加劇了運動性質的轉化:這已經不是由幾個領袖人物發起的「佔領中環」運動,也不只是學聯或者學民思潮發起的學生運動,而成了一場因為「敵人」團結起來的,真正去中心化的全民運動。

這個「敵人」,表面上是催淚彈,實際上是抗爭者賦予它的政治含義──一個作為北京政府傀儡的香港政府,對香港過半數市民民主訴求的不承擔,甚至協同打壓。這個時候,是否要遵循「佔領中環」的理念和議程已經不重要了,每一個坐在馬路上的人,都帶著自己個體的憤怒和訴求,他們的最大公約數,恐怕只有那個人大已經明確否決了的真普選。

被困在「自由廣場」之內的主台很快就失去了作為主台的意義。9月28日,佔中三子、民主派大佬、學生領袖都坐在主台上,沒有警察去拘捕他們,催淚彈都瞄準了馬路上的群眾。9月29日,警察撤防,也沒有群眾再進入「自由廣場」。3公里長的馬路已經成了新的「廣場」,而且無邊無際,無人可以真正代表。

在這條馬路上走一遍,你可以看到真正的香港精神:那種井然有序、令人驚嘆的自組織,和平理性的抗爭方式,浪漫的歌聲和字條,周圍店鋪的友好,深夜裡和警察一起清掃垃圾的年輕學生。還有一邊施放催淚彈,一邊全副武裝向前推進的警察,扶起在煙霧中摔倒在地的市民,送到安全區。你知道這是不管多麼憤怒,都沒有改變的香港,良好的公民社會根基,讓自主和自律在絕大多數公民身上完美統一。

但你也知道,在對面的陰影裡,還有一種力量,也不會改變。一旦「廣場」無邊無際,無人代言,無法收場,這也是真正的危險臨近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79

Stephy馬路執戒指

1 : GS(14)@2015-04-28 22:50:23

■Stephy昨日於上環拍劇,劇情講述她跑出馬路執戒指。


由應釆兒擔任監製的LeTV網劇《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部宣稱每集製作費高達100萬港幣的4K超清製作原來已經開工拍攝。主角鄧麗欣(Stephy)昨日就於上環一帶取景,雖然昨日氣溫高達28度,不過Stephy仍身穿長袖外套加冷毛衣,只見她每有空檔就不停抹汗和撥扇降溫。昨日劇情拍攝Stephy不顧一切跑出馬路執拾一隻戒指,其間更險被馬路上的車輛撞到。拍攝兩次後導演已經滿意收貨,Stephy與一眾工作人員亦談笑甚歡。不過期間卻險發生意外,工作人員將攝影機放於路軌上拍攝追逐鏡頭,卻疑因速度太快,整部攝影機出軌後幾乎跌落地上。採訪、攝影:李志明、畢紹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28/191275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