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計價大革命 讓鑄造小廠打進奇異

2012-4-30  TCW



想像一下,當你接手一家負債超過 六千萬元、幾乎瀕臨倒閉的傳產小廠,怎麼做,才能虧轉盈,甚至進階成了奇異(GE)、西門子(Siemens)等國際大廠供應商?

故事主角,正是永冠能源科技。

「台商最大鑄件廠,」金屬工業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陳芙靜點出永冠市場定位。鑄件,是指用熔化、澆注等金屬加工鑄造所生產的機器設備零組件。

台灣鑄造業客戶以工具機為主、每件鑄造品約十噸上下,年營收破億元的不多見;有能耐承接六十噸鑄件的永冠,成為台商唯一躋身全球最大風機製造商維斯塔斯 (Vestas)、奇異、西門子、加美薩(Gamesa)等十大風電設備廠供應鏈,其中一半廠商都是它客戶,去年營收達五十二億六千萬元。

台灣區鑄造品公會常務理事、精冶科技工業董事長蘇文雄觀察,要媲美永冠的技術能耐和世界級客戶,「台灣(鑄造業)找不到第二家!」

永冠能演出逆轉勝,要從一個鑄件門外漢老闆說起。

念電子科,對鑄件業最基本的鋼鐵五大元素都不懂的張賢銘,三十歲時,被迫接下負債超過六千萬元的家族企業。「有時候,要付利息的錢,比賺的錢還多,」當年 從父親手中接下董事長一職的張賢銘回憶。他接手後把工廠當自己家,從鑄件最簡單的基本功:手工製模、砂處理技術、鐵水成分配方、溫度控制等本領學起。

為求品質,改按日計酬甘願忍受年營業額少三成

從什麼都不懂開始,讓張賢銘也做了一個台灣鑄件業沒想過的事。當時,業界按重量計酬,生產端一味求量、較無品質概念;他則改採保證收入不變的按日計酬, 「先不要衝數量,我要的是品質。」他強調。

「這樣會死定!」同業聽到該做法多不認同,認為產量會因此大幅下降,看長不看短的他,卻甘願忍受第一年營業額至少砍三分之一。

張賢銘弟弟、永冠執行副總經理張文龍指出,一般鑄造同業是採按重量計酬的承攬制,工人會想辦法做多、求快,導致不良率提高,難以管理品質。只有從最源頭收 入來源下手,才有機會轉型升級。熬過陣痛期,同規格的鑄件品因品質區隔,能比同業貴一成。

因為改變傳統計價模式,張賢銘讓永冠能從黑手轉型「高級黑手」,取得日後切進風電等世界級客戶的入場券。

為減成本,往大陸設廠整合下游打造一條龍服務

二○○六年,張賢銘接下歐美風力發電設備鑄件,是台商鑄件業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他能搶進台灣同業無法接的生意,和他的大陸布局與朝下游垂直整合等布局有 關。

過去為降低成本、爭取高階客戶,逼得張賢銘西進中國設廠,並朝下游整合。他發現,朝下游整合有掌握成本、交期等好處,更能爭取客戶青睞,給了他向上提升的 能力與機會。

「找其他加工廠配套,它不一定先做我的,」張賢銘解釋,機器設備組裝前鑄件要經機械加工,中國幅員廣大,客戶鑄造、加工兩道程序等於增加一次運費,一條龍 服務除可解決不良品責任歸屬,有助創造市場進入門檻。

以門外漢之姿,改變鑄造業遊戲規則因而向上提升品質是他第一個成功;嗅出風電商機,抓緊時機積極轉進,且一開始就決心挑最難的切入,鎖定歐洲而非中國客 戶,跳脫日後價格戰,則是他第二個成功策略。

「歐洲人對中國(製造)不放心,不認為中國鑄件可以用,唯有做到歐洲客戶才能打開知名度,」張文龍強調。

為搶客戶,籌資買設備砸上千萬邀奧國顧問駐廠

要爭取不同客戶,而有不同做法的張賢銘和別人想法不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讓他敢冒險花大錢,投入約當時集團三成年營收、近八億元買最貴義大利機台建 廠。「最壞打算,做不好可能要倒閉,」張賢銘不諱言當時籌資的壓力。

「如果冶金技術不行,人家一顆鑄件生產二十小時,我要四、五十小時,做出來還是廢的,可能承受不了……,」為縮短學習曲線,他除透過設備廠介紹歐洲加工廠 技術合作,又不惜一年斥資新台幣上千萬元,請來專替歐洲客戶到中國採購零件的奧地利冶金博士駐廠當顧問,爭取高階客戶。

除了買設備、學技術,也懂得靠檢測替品質把關。張文龍透露,歐洲大廠不信任中國當地的認證,只有再以來回頭等艙機票、五星級飯店和一天一千歐元(約合新台 幣三萬九千元)價碼,分三趟,請來德國西門子等工程師技術輔導、認證非破壞檢驗,讓永冠有機會後發先至。

陳芙靜觀察,全球風力發電最大裝置國中國整機系統廠已從技術轉為價格導向,二○一二年,每千瓦價格較二○○八年約新台幣二萬八千元,下跌了四一.六%。但 以外商訂單為主的永冠較不受影響,享有銷售通路的先行者優勢效益也逐漸展現。

正因敢和別人不同,終於讓張賢銘把永冠打造成「台商鑄件王」。但,手工造模、少量多樣的鑄造業重經驗傳承,且原料占銷貨成本五四%,獲利易受生鐵、廢鋼價 格波動影響,鞏固既有需求同時再朝船舶引擎鑄件等新領域發展,確保人才與獲利率,是它下階段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6

人民幣計價可行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21/100440656_al

 在跨境人民幣結算迅猛發展的當下,登錄各政府部門的網站,從商務部、財政部、統計局到人民銀行,各種涉外相關的統計數據,包括進出口統計、直接投資統計、國際收支平衡表,在貨幣單位欄中清一色標註「美元」。

  2012年7月,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了1683億元、758億元、12億元、142億元。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指出,中國政府部門也應像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一樣,用本幣計價。過去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用外幣計價可以理解,「現在人民幣正在國際化,開始在國際上使用,我們就要建立本幣優先的概念」。

  外管局的一位司長告訴財新記者,「計價單位早就該從美元改成人民幣。按照本幣優先原則應是慣例,比如日本公佈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日元計價。除了美元化程度很高的國家用美元計價折算外,美元化程度不高的國家都是用本幣計價折算,即便國際收支賬戶也用本幣折算。」

  計價貨幣是指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規定用來計算和清償彼此債權債務的貨幣,一般與結算貨幣相同,如果雙方在合同中只規定了計價貨幣,沒有規定結算貨幣,則計價貨幣就是結算貨幣。交易雙方也可以規定計價貨幣是一種貨幣,結算貨幣為另一種貨幣。

  受訪專家們普遍認為,在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今天,如果政府部門開始採用人民幣計價,將對民間的對外經濟活動樹立很好的引導作用。

  一位外管局官員表示,如要轉化為以人民幣計價,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涉及很多統計方式和系統的改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高級經濟師曾丹爍告訴財新記者,新加坡和香港有其行業優勢和當地特點,歷史上就是亞洲的金融交易中心,貨幣可自由兌換,這在中國內地目前還達不到。

  不過,按照剛剛公佈的金融「十二五」規劃,逐步實現人民幣自由可兌換已經列入日程。

政府垂範

  「涉外經濟活動都用美元計價,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導向。首先要從政府部門開始使用(人民幣計價)。」前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目前,中國各級政府的涉外管理和審批,包括海關、發改委、商務部的審批,只要涉外,都是以美元作為計價貨幣。這往往落人口實,企業對外談判時,對方就會說,「中國自己都是美元計價,為什麼要與我方談用人民幣做結算?」

  翻開國家統計局編寫的《2011國家統計年鑑》,在「對外經濟貿易」下有22個子欄目,分別是對外貿易基本情況、人民幣匯率、貨物進出口總額、外商投資企業年底註冊登記情況等。而這22個子欄目中所有的單位欄都標註「美元」。

  打開國家商務部的網站,點進「統計數據」欄目,其中有全國利用外資情況、全國進出口情況、國外經濟合作情況等一系列統計數據,所有的計價單位依然是「美元」。打開國家財政部國際司的「項目動態」欄目,其中列舉了許多國際合作的貸款和投資項目,計價單位是「美元」。

  而在新加坡對外經濟活動統計中,以進出口統計為例,計價單位並不是美元,而是「以當前匯率計算的新加坡元」(SGD at Current Prices)。

  打開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網頁,在進出口貿易計算中,也都使用「以當前市場價格計算的港幣」(HKD at current market prices)。

  「大部分國家都做了,只有中國這個大國一直沒做。早就覺得應該用人民幣計價,包括說,現在外匯管理政策是用限額管理,都是用外幣來計價。比如說 個人購匯,年度總額5萬美元,我當時就說:你們就直接告訴個人購匯者,按當時匯價折成人民幣,在人民幣升值時,鼓勵多用匯,但人民幣貶值了,自然就有一個 約束少用人民幣。」前述外管局司長表示。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政府部門用美元計價是出於現實的考慮,因為涉及到涉外項目的標的物就是外匯,當然是用外匯計價。而外匯從早期發展至今,主要就是美元,大部分的支付結算主要是以美元為標價貨幣。,因此也是很自然演變而來的過程。

  連平表示,現在人民幣在對外支付中已經能作為外匯使用,甚至在沒有中方參與的時候也可以作為第三方貨幣使用,人民幣已經具有了外匯的概念。再加上人民幣是中國的本幣,因此各種統計和審批按照外匯的概念,既然可以用美元,當然也可以用人民幣。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指出,例如涉外管理的審批可以考慮用人民幣計價,括號內用美元。

  連平對此表示認同:「不一定用人民幣結算,但可以用人民幣計價。在人民幣價格後面打上括號,寫折合多少美元,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如果純粹用人民幣計價,將來匯率改變,兌換出來的美元是不一樣的,會產生誤解。」

現實困難

  儘管業界認為政府在對外活動計價中使用人民幣有諸多好處,但到實際落實,還是有很多困難因素。

  對外商而言,如果要從商務部獲得用人民幣投資中國大陸項目的批文,程序上要比美元批文複雜很多。

  財新記者從商務部外資司瞭解到,正常投資項目的批文都是用美元,現在也可以用人民幣投資,但就要求註明人民幣的來源,合法性等。一旦拿到人民幣投資的批件,就必須用人民幣投資,否則要重新申請批文。

  另一位商務部人士也指出,如果目前匯率非常穩定,實行的可能性較大,但近期匯率的波動比較頻繁,實施的環境並不具備。

  他認為,一個計價單位有統一的標準和口徑,一旦改換,就必須從行政到企業全部遵循統一標準,否則就無可執行性。而全部改換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不只是流程改變,還涉及行政過程中對企業的財務制度和結算方式的改變。

  「對於當期的匯率如何來結算,是按照合同即期日,還是按結匯日,都要做出相應的標準。時點這個問題在外貿口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在計價單位改換中無法做到全部統一,就會很麻煩。」商務部人士表示。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指出,過去的涉外經濟活動都使用美元計價,現在開始使用人民幣,但規模依然較小,許多單位就認為多餘,覺得美元用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改用人民幣?基層工作人員操作也是對美元較為熟悉,人民幣反而成了新鮮事物。

  前述外管局官員表示,中國和外界打交道時,都使用銀行結算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碼。它是一套用於全世界各銀行間信息傳遞和調撥資金的系統,而這個系統使用的貨幣就是美元,所以最後到賬面上也是美元。

  「常用來做統計監測的還有直投系統和外債系統,外商投資進來時,這些系統會抓取其中的數字直接進行錄入,所以要換算成人民幣,就要對系統整個加以改造。」這位官員稱。

  前述外管局司長則認為,技術上的問題不是障礙,外管局每個月發佈一次內部折算匯率,讓大家把所有的貨幣折算成美元,理論上摺算成人民幣也可以。

  他解釋說:「應該是可以調,只要把折算率一報,設置一改,所有匯率都折算成某種匯率,再把它邏輯關係建立以後,系統都可以折算,不是很難的事。當然肯定要改造系統,就是告訴大家所有的匯率全都折算成美元。但這就是一次性的投入,沒有費事。」

  又如,一家外商投資企業計劃從海外進口一台設備,公司有進口免稅額度,該設備也屬於鼓勵類商品,想和境外供應商簽訂人民幣計價採購合同,不知道能否辦理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貨物征免稅證明》,於是諮詢當地海關。

  海關的答覆是,從海關管理角度,允許使用人民幣計價方式。但因為減免稅及付匯涉及到外匯管理局、外經貿等多個部門,建議在辦理上述業務之前,先行諮詢外管局和外經貿部門的意見,再進行相關的操作。

潛移默化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表示,「有時人腦的信息存在潛移默化,如果一個國家涉外經濟活動都用人民幣計算,會有一種示範效用。人的潛意識裡就會有認知:人民幣是很穩定的,企業簽合約的時候也會覺得人民幣很方便。」

  陝西芳曼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豔平已經參加過12屆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李豔平拿出一本2011年的《廣交會通訊》,上面的各項成交額統計都是以美元為單位。李豔平表示:「每次帶到廣交會的報價單都是美元,最終也都是以美元或歐元結算。」

  然而,由於近期人民幣呈升值態勢,用美元做生意也讓企業受到不少匯率損失。李豔平告訴財新記者,通常公司先核算出貨品的人民幣價格,再按當時的匯率折算出美元價格。然而,從報價到收錢最快也要經過幾個月時間,最後收回美元,再兌換成人民幣,早已達不到當年報價的數字。

  「當然希望客戶和我們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但當其他供貨商都用美元結算,我們如果非要用人民幣結算,客戶肯定就不選擇我們了。」李豔平道。

  商務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由於使用美元計價,在匯率波動過程中,貿易即期利潤和遠期效益的測算,以及貨物的價格都受到了影響。除此之外,美元計價也使中方在外貿過程中的地位得不到體現。

  不僅在對外貿易中如此,在直接投資中,長期使用美元計價也給工作人員和投資者形成了許多不便。

  去年10月,商務部正式印發了《關於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境外投資者用合法獲得的境外人民幣,依法在中國境內開展直接投資活動。

  「現在可以用人民幣直接投資了,但原來涉外管理部門都是用美元來管理的,所以即使用人民幣投資,還得把它折成等值的美元,增加了很多麻煩。」前述外管局司長表示。

  一位外資投資公司人士表示,「我們一直用美元投資,不知道可以用人民幣,當然手裡也沒有人民幣。但用美元投資其實很麻煩。外匯進入中國不能立刻兌換,而是一筆一筆專款專用,例如要買一批設備,就拿著購買合同去外管局申請兌出相應的人民幣,否則資金就拿不出來。」

  一家西部省會城市開發區管委會招商中心負責人表示,他從未經手過外商用人民幣投資的項目。「我們統計外商直投都是用美元,不知道可以用人民幣投資,也沒見過外商用人民幣投資。」

  從國家經濟實力的角度,連平認為,用什麼貨幣結算一方面是習慣問題,另一方面也要看貨幣的定價能力。如果定價能力弱,貨幣在選擇中就處於劣勢地位,對方要求用外幣結匯,中國企業也很難抗拒。

  向松祚也表示,用人民幣計價首先是經濟實力問題,其次才是習慣問題。如果經濟實力很強,就可以話語權很強,要用人民幣做貿易,就必須用人民幣計價,「但這一點我們現在做不到。」

  但前述外管局司長對此表示不認同,他認為改變計價貨幣完全是一個習慣上、心理上的問題。用人民幣計價不會改變現在的經濟活動,關鍵是強調本幣優先,這和中國法律是一致的。■

l.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63

人民幣計價金條 在港「合體」吸金

2012-12-03  TCW  
 

 

十月下旬,一對來自台灣的夫妻,拖著行李箱,走進香港灣仔一家黃金現貨買賣的交易公司,透過電子交易平台當場敲價,以約人民幣六十七萬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一十三萬元)買下兩塊一公斤重的金條。由於事先已匯款,他們當場就把這兩塊iPhone般大小、沉甸甸的金條放進行李箱,帶回台灣。

這對夫妻趁著休假,到香港逛街購物,除了帶回大包小包戰利品,還把金條一併帶回台灣。這不是罕見的奇景,越來越多台灣人,開始越洋到香港買金條,而且是人民幣計價的金條,瞄準人民幣匯率和金價雙漲的獲利機會。

今年以來,黃金和人民幣是少數創下歷史紀錄的投資商品。黃金價格,目前持續站穩在每盎司一千七百美元之上,今年以來漲幅近一二%,而且將創下連漲十二年的紀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創下了歷史新高,升破六‧二三美元關卡,今年以來升值的幅度超過了一%。

第一個把人民幣和黃金結合起來,變成一種投資商品的,是有百年歷史、交易現貨金屬的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去年十月,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推出全球第一個離岸人民幣黃金交易產品,也就是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公斤條(以下簡稱人民幣公斤條),開始成為台灣投資人的新寵。

可雙向操作,套利空間大》

香港第一亞洲商人金銀業公司(簡稱第一金)董事總經理鞠祿龍指出,台灣人只要到擁有香港金銀業貿易場行員執照的金商開戶,就可以透過電子交易平台買賣人民幣公斤條,並以實體黃金進行交割,賣出時,則透過金商賣回給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在香港買賣黃金是免稅的,投資人可選擇存放在香港機場金庫;如果帶回台灣,依法必須申報和課稅。

目前中國境外的人民幣產品相當匱乏,除了點心債之外,人民幣公斤條是近期另一項獲得中國政府特許香港經營的離岸人民幣交易商品,全球機構法人或投資人可以透過這項產品間接或直接持有人民幣,進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比起黃金存摺、黃金基金等投資工具,人民幣公斤條的特點是以現貨交割,同時,也透過即時線上交易,可以隨買隨賣,而且當日可進行多次累積操作,沒有漲跌幅限制。鞠祿龍指出,人民幣公斤條現貨合約還可以雙向操作,做多或做空,套利空間比較大。

不僅如此,人民幣公斤條的電子交易時間很長,從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八點至翌日凌晨三點半,上班族還可以利用晚上時間進行電子交易。一旦賣掉人民幣公斤條,可以取回人民幣,既可賺取黃金價差,還能換回強勢貨幣。

鞠祿龍表示,黃金的變現性和流動性都很高,是未來三年至五年必備的資產配置。他建議,與其放現金,不如買黃金,既不怕難以套現,又有機會賺金價和人民幣雙重增值的利潤。

目前在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每天成交的人民幣公斤條達到人民幣三十至四十億元,其中三○%比重來自中國投資者。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指出,未來最具潛力的客戶是台商和歐洲機構投資人,原因是兩岸人民幣業務將進一步開放,加上歐元持續貶值,將提高台灣和歐洲人持有人民幣公斤條的意願。

黃金仍在牛市,還會上漲》

張德熙指出,目前,香港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黃金交易中心,隨著香港交易所成功的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後,以現貨金屬交易為主的金銀業貿易場,可以補足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金屬期貨交易,再加上機場金庫的配合,則將會進一步提升香港在亞洲的金屬市場地位。

身兼香港貴金屬交易所主席的張德熙,投資黃金的資歷很豐富,早在三十年前,就已投入黃金投資,親身見證金價的循環週期。儘管歷經一九九○年代金價失落十年低潮期,他卻鍾情於黃金,結果守得雲開見月明,當金價起漲時,張德熙成為人人稱羨、笑到最後的人。

目前,張德熙有近一半的資產都投資在黃金和白銀,他認為,貴金屬牛市一般持續十二年至十五年,而這一次黃金牛市約在二○○三年起漲,目前金市仍然在牛市週期,仍有三年至四年的上漲空間。不過,他也提醒說,「投資產品的週期不盡相同,資產要多元配置,才能分散不期而至的風險。」

黃金持續挑戰歷史新高價,許多機構投資人仍趁著第二季金價回檔時,大買黃金。根據美國證管會最新資料,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鮑爾森(John Paulson)今年第二季持有SPDR黃金ETF達到二千一百八十萬股(約合三十六億七千萬美元),相當於六十六噸黃金,已超過巴西、保加利亞或玻利維亞等國的黃金準備。展望未來一年的金價走勢,國際投資機構一致認為,金價可望挑戰每盎司兩千美元大關。不過,短期內,隨著第四季黃金旺季接近尾聲,民間需求開始轉弱,商品和原物料將步入淡季,金價也會受到拖累,維持盤整格局。

在操作策略上,元大寶來黃金期信基金經理人方立寬表示,目前金價可能步入區間拉鋸,追漲的風險意識開始逐漸升高,建議現階段的操作,謹守「買黑不買紅」的原則,等待金價回檔再進場,避免追高或是投入過大部位操作。

【延伸閱讀】金價今年來漲幅近12%─2012年金價走勢

註:截至2012年11月23日資料來源:XQ全球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15

RQDII正式出臺 投資境外人民幣計價產品不設額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86

醞釀已久的RQDII機制終於正式推出。央行日前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這意味著,境內的合格機構投資者可采用人民幣的形式投資境外的人民幣資本市場,中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

通知規定,人民幣合格投資者可以自有人民幣資金或募集境內機構和個人人民幣資金,投資於境外金融市場的人民幣計價產品(銀行自有資金境外運用除外)。

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此舉意在拓寬境內人民幣資金雙向流動渠道,便利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活動。

RQDII即RMB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境內人民幣將可以RQDII的形式投資境外人民幣計價資本市場,且與QDII額度的審批制不同,RQDII將以實際募集規模為準。

據了解,RQDII所涉及的金融機構仍將延續目前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下的四類機構(基金系、券商系、銀行系、保險系),RQDII與QDII的區別主要體現在,RQDII可以自有人民幣資金或募集境內機構和個人人民幣資金,投資於境外以人民幣計價的產品。

具體的業務操作方面,《通知》要求,人民幣合格投資者開展境外投資,應當憑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對合格投資者境外投資資格的許可文件,在具有相應托管業務資格的境內托管銀行處開立境內人民幣托管賬戶。境內托管銀行可為人民幣合格投資者每只產品分別開立境內人民幣托管賬戶。境內托管銀行應當在境外托管人處為人民幣合格投資者相關產品開立境外人民幣托管賬戶。

《通知》要求,人民幣合格投資者境外投資資金匯出規模應以實際募資規模為準,並不得超過其向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報送的產品最大發行規模。

同時,根據《通知》規定,人民幣合格投資者在開展境外投資業務之前,應先向相關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報告。人民幣合格投資者的準入資格、產品設立和發行、投資活動等應當遵守監督管理機構的相關規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23

中歐所“滿月”運行有序 將推動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26/973343.html

作為中國建設離岸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之一,剛剛“滿月”的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運行平穩有序。在盡快推出以A股為基礎的DR(存托憑證)產品的同時,中歐所將積極推動人民幣計價股票(D股)的發行。

作為中國建設離岸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之一,剛剛“滿月”的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運行平穩有序。在盡快推出以A股為基礎的DR(存托憑證)產品的同時,中歐所將積極推動人民幣計價股票(D股)的發行。

中歐所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和德意誌交易所集團共同出資設立,於11月19日在德國法蘭克釜業。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在25日舉行的網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歐洲等境外投資者對中國金融產品仍不熟悉,離岸人民幣使用範圍和規模較為有限。中歐所當下的目標就是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境外推廣人”,讓更多境外投資者了解、參與離岸人民幣證券產品交易平臺。

多項數據顯示,中歐所開業首月運作和各項業務開展平穩有序。截至12月17日,首批上線的199只產品成交總金額達2.66億元人民幣,其中ETF基金產品成交額為2.62億元,整體成交額高於歐洲其他交易平臺中國相關產品同期交易總量。

值得註意的是,12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宣布將人民幣納入SDR,當天中歐所交易量創出新高。業界普遍認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這個離岸人民幣證券產品交易平臺將迎來更多市場機會。

中歐所展現出的良好發展前景,引起境外金融機構的濃厚興趣。截至目前,匯豐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荷蘭銀行和CACEIS銀行等德交所清算會員已完成人民幣清算業務的準備工作。匯豐銀行、德國商業銀行、荷蘭銀行等機構完成了人民幣交易業務的準備工作。

據悉,根據近日舉行的中歐所執行董事會首次會議安排,中歐所將持續推進後續產品上線,在豐富基金產品種類的同時,加快政府債券發行進度,盡快推出以A股為基礎的DR產品,研究並推動國內優質企業或德國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先進制造企業在中歐所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D股)。

編輯:江月  審核:柴剛  終審:靳水平

  • 新華網
  • 江月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96

金磚銀行首發30億元人民幣計價綠色債券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下簡稱“金磚銀行”)19日在宣布,這個由中、印、俄、巴、南非五國建立的新多邊開發機構成功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首個以人民幣計價的綠色金融債券,規模達30億元人民幣,期限5年,名義利率為3.07%。

中國銀行機構對金磚銀行債券的總認購金額超過90億元人民幣,三十多名投資者參加了債券的簿記建檔。同時,金磚銀行成為首個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的多邊開發銀行。這也是金磚銀行首次在資本市場融資。

金磚銀行將於7月20日-21日在上海舉行首屆年會,18日在中國資本市場成功實現第一次募資,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綠色債券,可以說是這個代表新興發展中國家的新開發機構最好的“生日禮物”。

金磚銀行又一里程碑

金磚銀行行長卡馬特表示,成功在中國發行首支債券是金磚銀行繼今年4月審批通過首批四個項目後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金磚銀行作為多邊開發銀行將通過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來增強資金資源。

同時卡馬特強調,這一綠色債券的發行有助於金磚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使命。同時,金磚銀行的融資目標還將促進成員國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

中國銀行在此次發行中擔任主要承銷商和簿記管理人。此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匯豐銀行(中國)和渣打銀行(中國)為該債券的聯合承銷商。中國人民銀行在7月6日批準金磚銀行發行綠色債券。

作為第三方核查機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及安永華明律師事務所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綠色證券指引為此次債券發行出具審核報告。

金磚銀行副行長馬磊立表示,金磚銀行選擇中國作為其首個發行債券的資本市場,是在與中國擁有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足夠的深度和流動性確保金磚銀行能吸引到廣泛的投資者。他同時透露,金磚銀行將成為中國銀行間市場頻繁的債券發行方。

此前,金磚銀行獲得了 AAA 的機構評級,並在中國國內已獲得了中誠信和中國聯合兩大評級公司的 AAA 評級

馬磊立還表示,“金磚銀行有意向爭取獲得國際信用評級,從而擴展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渠道。”

專註綠色可持續的基礎設施投資

此次發行債券籌集的資金將用於資助金磚國家的環保項目。

馬磊立強調,在未來的融資活動中金磚銀行將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除了美元和其他硬通貨,銀行還將以成員國的本國貨幣進行發債。因此我們很高興首次在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能以人民幣進行計價。”

金磚銀行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興經濟體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而創立。金磚銀行的首批四個項目都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項目,首次募資發行的也是綠色債券。

對此,金磚銀行副行長馬磊立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表示,現在很多機構的實踐運營中都采取了可持續性的原則,但對於金磚銀行這項原則是寫入章程中的,並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馬磊立告訴本報記者,對於金磚銀行,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的可持續性是很重要的考量。比如像在中國市場、國際市場以及其他國家市場發行綠色債券是金磚銀行促進可持續發展在融資上的體現,金磚銀行傾向於采取綠色融資的方式。

今年1月,金磚銀行董事會會議通過了銀行運作的主要政策和章程。2月,金磚銀行銀行先後與中國政府簽訂了總部協定以及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訂諒解備忘錄,從而開始了全面運作。今年4月,金磚銀行公布了首批四個項目,涉及約8億美元的資金投入。這些貸款將用於支持金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將帶來2.37兆瓦的可再生能源供應。

馬磊立說,到目前為止,金磚銀行的制度章程越來越明晰,金磚銀行希望能夠著重關註基建項目的可持續性,並努力成為這方面的未來領跑者,金磚銀行將幫助成員國轉型成為金字塔頂端的經濟體。金磚銀行已經將在所有成員國內投資可持續的基礎建設項目確定為其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92

中國將發SDR計價債券 IMF獨家解疑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下稱“工銀亞洲”)確認將在中國發行特別提款權籃子(SDR)計價債券,並由國內機構評級。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朱雋此前在成都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曾向媒體透露,一家國際開發機構正在籌備發行首只SDR計價債券,相關細節還在最後商議中,有望在8月末發行。

盡管發行與否已無懸念,但市場對於SDR計價債券仍存在多重疑惑。例如,究竟是否需要用各國的官方SDR儲備來購買,債券的利率如何設定,市場流動性問題如何解決,發行對於人民幣和SDR本身意味著什麽。

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言人向第一財經作出了獨家回應:“SDR分為O-SDR(Official SDR,由IMF官方分配的SDR,僅由指定官方部門持有),以及M-SDR(Market SDR,市場上以SDR計價的金融工具)。M-SDR不牽涉IMF分配的官方SDR,可隨時由任何一方持有和發行,不論是私人還是官方部門,無需IMF批準,且發行利率、結算貨幣也由發行方決定。”

換句話說,SDR在此發揮的是計價單位的作用。正如中國央行此前首次公布了以SDR為計價單位的外匯儲備數據,相比只公布以美元計價的數據,能更合理客觀地反映外儲變動。

IMF發言人還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SDR計價債券可以由任意貨幣進行認購和結算,且最終都能轉換為以美元表示的SDR價值。

IMF官網每日公布以美元表示的SDR價值,和SDR利率(紅框中)

SDR計價債券的三大優越性

以美元為基準的布雷頓匯率體系1969年崩潰後,IMF創立了SDR,它賦予IMF成員國任何時候提取該貨幣籃子中任何一種貨幣的權力。今年10月1日,新的SDR貨幣籃子也將正式生效,人民幣將成為第三大權重貨幣。屆時,五大貨幣在SDR籃子中的占比分別為——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幣(10.92%)、日元(8.33%)、英鎊(8.09%)。

截至2016年3月,IMF創造並向成員國分配了2041億SDR(約合2850億美元)。值得註意的是,總額為1826億特別提款權的 2009 年特別提款權分配,在向全球經濟體系提供流動性及補充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各成員國的官方儲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當然,上述操作仍停留在O-SDR的層面。不久的將來,M-SDR,即以SDR計價的金融市場工具(例如此次中國將要發行的SDR計價債券)將進一步擴大SDR的角色,這也呼應了IMF和中國人民銀行近年來的倡議。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此前表示:“SDR有助於增強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增強SDR的作用是一項長期工作,可以開始采取切實措施,積極擴大SDR的使用,包括使用SDR作為報告貨幣和發展SDR計值的資產市場。”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喬依德對第一財經記者闡述了SDR計價資產的三大優越性:“從國際貨幣體系角度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多元化;從統計角度來看,用SDR計價比單一貨幣計價的波動性更低;此外,對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中國而言,購買SDR計價資產等於是資源配置多元化。”

IMF發言人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發行的SDR計價債券無論以哪種貨幣進行認購和結算,最終都可以轉換為以美元表示的SDR價值。IMF每天都會在其網站上登載以美元表示的SDR價值,它是根據倫敦市場每天中午匯率報價,按四種籃子貨幣(10月1日後則為五種)以美元計值的具體數額之和來計算的。

未來,涵蓋了一籃子五種貨幣的SDR計價債券的最大優越性表現為,匯率波動更小,可以實現一定的避險功能。今年以來,日元對人民幣一度升值高達30%,英鎊更是因為英國公投脫歐暴跌逾10%,與一般3%甚至更低的債券收益率相比,匯率的波動可能對債券認購方造成重大損失。

某國際投行人士則表達了對於SDR計價債券利率的擔憂。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當前歐洲、日本都已進入“負利率時代”,美國國債收益率也屢創新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僅約1.45%),這會否導致SDR計價債券收益率缺乏吸引力?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葛佳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就目前情況而言,SDR計價債券的利率應該高於正常的市場利率,“因為SDR計價債券的市場規模小,當前流動性還較差,因此發行方應該要付出更多的流動性溢價才會有人去買。此外,所謂的五國加權利率僅適用於O-SDR,而當前發行的SDR債券屬於M-SDR,因此它的利率應該是由市場決定。”

SDR中五大貨幣的占比,以及利率參考工具。來源:IMF

M-SDR發展的長期挑戰

盡管即將發行的SDR計價債券將推動M-SDR市場的發展,但IMF仍在一份名為《對SDR角色的初步考量》的報告中指出,M-SDR,即SDR計價資產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例如,如何培育二級市場交易活躍度,如何創造更高的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深度。

葛佳飛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理論上而言,一籃子匯率在長期當然更加穩定,但實際上具體到個別公司或小國,再具體到特定的時間,可能情況又會不太一樣。比如,就目前而言,美元絕對比歐元、英鎊等安全得多。”他還表示,當前如貨幣互換等對沖工具已十分普遍,各界用SDR計價資產進行避險的意願可能會減弱。

回顧歷史,M-SDR市場一度飛速發展。1975年,SDR計價資產首次發行,並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達到巔峰。截至1981年末,總計50家銀行已準備好接受和管理SDR存款,總額達50億~70億SDR;SDR計價債券的發行總額達5.36億SDR;總計發行了5筆辛迪加貸款 (Syndicated loan,即銀團貸款),總額達9.08億SDR。

然而,M-SDR市場的流動性很快就枯竭了。IMF報告指出,自1981年後,再沒有SDR計價債券或貸款發行,銀行SDR存款總量下降。“在上世紀80年代初,美元大幅升值,這減少了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多元化的興趣。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即在廣場協議(Plaza Accord)達成後,美元大幅貶值,但這也沒有帶來SDR市場的再度繁榮,這可能部分歸因於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例如貨幣互換等對沖工具逐步被廣泛使用。”

M-SDR的發展歷程,以及SDR對美元匯率的變化。來源:IMF

對於這段歷史的演變,《債市無疆》一書中也有清晰記錄,該書其中一名中文譯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ECU(European Currency Unit,歐洲貨幣單位)的發展歷程與SDR也有相似之處。

他表示,1982年是美元債券市場的一個轉折點。隨著拉美債務不斷違約,市場對美國銀行業清償能力的擔憂不斷上升,美國經濟疲軟、失業率攀升。因此,美國發行人迅速轉戰高度競爭的歐洲債券市場。然而,歐洲市場的波動性也十分劇烈,從美元市場逃出來的各家歐洲大陸銀行返回到了一籃子貨幣的概念,ECU也已在1979年被確立為歐洲貨幣系統的基石,ECU由德國馬克、法國法郎、英國英鎊、意大利里拉等12種貨幣組成,以ECU計價的歐洲離岸債券首次出現於1981年。

IMF報告指出,ECU的初期發展得益於監管套利的機會。當時有法律規定,限制非德國居民發行或購買以德國馬克計價的債券。然而,市場對於德國馬克的需求恰恰又在上升,對美元需求下降,因此ECU受到追捧,市場實則將其作為德國馬克的另一種代表形式。

到1983年,ECU成為繼美元、德國馬克之後的第三大最受歡迎的債券發行貨幣。1981年的債券發行總額為2億ECU,自後每年的發行量不斷攀升,至1985年達到了94億ECU。當年ECU已經成為了國際債券發行中的第五大貨幣,遠在美元之後,但處於德國馬克、日元和英鎊非常接近的水平。

IMF表示,參照ECU的發展經歷,當前M-SDR也提供了監管套利的機會。“市場能夠通過持有SDR計價債券,獲得仍處於相對資本管制下的貨幣(人民幣)的敞口,這可能也是M-SDR發展的優勢。”

不過IMF指出,人民幣在O-SDR中的比重僅為10%(當年德國馬克在ECU中的權重高達30%),此外離岸人民幣市場十分活躍,這也提供了另一個人民幣敞口。

當然,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未來M-SDR的進一步發展能夠減緩中國的資本外流壓力。在人民幣下行期間,持有SDR計價資產無疑是對沖了單一貨幣的匯率風險。IMF的報告則稱:“在岸發行SDR能夠降低國內的換匯需求,從而減輕資本外流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44

在華推20億SDR計價債券 世行成首家發行人

第一財經從世界銀行方面獲悉,世界銀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於當地時間8月12日宣布,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世界銀行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首發以特別提款權(SDR)計價的債券。

世界銀行新的債券發行計劃規模為20億SDR(約相當於185億人民幣)。此計劃中的所有債券以SDR計價,以人民幣支付。每個債券的確切發行時間及條款將根據市場狀況而定。

世界銀行是首個獲批發行SDR債券的機構,這標誌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開啟了SDR債券市場。

“對於中國的債券市場,對於SDR作為國際儲備資產,這都是標誌性的發展,”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指出,“我們很高興支持中國不斷提升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作用。世界銀行在中國發行SDR債券,將支持20國集團擴大SDR使用的目標,幫助促進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將拓展中國投資者在國內債券市場獲得外幣債券的渠道,並為在中國尋求優質投資產品的國際投資者創造新的投資機會。”

“世界銀行司庫局感謝中國批準世界銀行成為其國內市場首個SDR計價債券發行人,這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國際化的又一步驟。這表明了世界銀行在開拓新市場和開發本地資本市場方面的重要作用,”世界銀行副行長兼司庫阿倫瑪•奧特表示,“世界銀行在中國市場發行以SDR計價的債券,為中國投資者通過新產品支持世界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工作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這些債券對於尋求以SDR產品對沖SDR負債的國際投資者也很有吸引力。”

中國人民銀行則稱,世界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SDR計價債券,是推動SDR金融工具市場化的有益嘗試,有利於進一步促進擴大特別提款權的使用,從而增強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

同時,SDR計價債券能夠規避單一貨幣工具的利率和匯率風險,可以多元化境內投資者以及國際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也有利於豐富中國債券市場交易品種,促進債券市場開放與發展。

目前,世界銀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每年通過向投資者提供20多種貨幣的債券,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500-600億美元資金。

在中國發行SDR債券的新計劃是世界銀行開發和支持新市場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它將擴展世界銀行的產品種類,吸引新的國內和國際投資者購買世界銀行債券。

SDR(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用於補充其成員國官方儲備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產。SDR的價值目前是基於四種主要貨幣,即,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中國的人民幣將於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儲備貨幣籃子。

據悉,金杜律師事務所(King & Wood Mallesons)擔任世界銀行債券發行的法律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89

傳滴滴計價方式調整:取消對司機20%抽成 乘客不受影響

從8月18日開始,滴滴出行平臺實行司機和乘客分開計價,取消之前對司機端收取的每單20%抽成,每單收取0.5元,外加1.77%管理費。此次滴滴計價方式調整,主要針對司機端,乘客端幾乎不受影響。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期滴滴開始對計價方式進行大調整。司乘分開計價後,基礎車費(公里+時長+夜間費用)、其他費用、動態調價費用將100%歸車主所有。車主在提現操作上無需做出任何改變,與之前相同。

滴滴方面表示,本次調整後,車主的收入與之前相比並無變化。部分城市車主的收入還會隨著司乘計價的分離而有所提高,大約可提高10%-18%。例如北京簡單,訂單行駛10公里 20分鐘,調整前,車主實際收入=(2*10+0.5*20)*80%=24元;調整後,車主實際收入=(1.8*10+0.4*20)*100%=26元。

滴滴方面表示,此次計價方式調整的目的很簡單,一是司乘計價分離後,車主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收入,收入明細也變得更為清晰;二是車主也可直接通過車主端的計價規則來計算自身收入,簡單明確。滴滴方面表示,經過這次計價方式調整,車主的收入也將更加穩定,不受到乘客端波動的影響。

至於為何選擇此時做出這一計價方式調整,滴滴方面稱,主要是滴滴合並優步中國後,媒體大量報道滴滴漲價的報道讓滴滴司機對計價方式產生了困惑,多名司機向滴滴出行表達希望計價方式更加透明的訴求。

據悉,滴滴出行新的計價方式,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上線,未來將逐漸全線鋪開。

此前,在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並之後各種疑問也隨之而來,質疑二者涉嫌壟斷的聲音不斷出現,目前二者合並後的市場份額大於90%。壟斷問題牽涉到定價權,乘客紛紛擔心合並後的網約車價格會提高。網約車司機也同樣擔心,對司機端的獎勵會越來越少。

調查顯示,在滴滴、優步剛完成合並之時,盡管針對乘客的定價並沒有變化,但是相應的優惠和針對司機的獎勵補貼的確有所減少,滴滴在多個城市大幅漲價,優步也在一些城市調整了價格標準。例如上月滴滴在北京悄然漲價,從去年9月的1.5元/公里+0.35元/分鐘提價到1.8元/公里+0.5元/分鐘。

滴滴在去年5月上線滴滴快車時曾承諾,該服務屬於非營利性搭車服務,乘客的所有付費都歸車主所有,軟件平臺不收取任何費用。然而沒過多久,平臺就開始收取20%的提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99

匯豐:SDR計價債券有利盤活銀行間債市

距離人民幣正式納入SDR(特別提款權),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而對於市場參與者來說,則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尤其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

世界銀行宣布,將於中國銀行間債市簿記建檔發行5億特別提款權計價債券(約7億美元),取名“木蘭債券”。而世界銀行是中國市場首個SDR計價債券發行人,總規模為20億SDR(約合人民幣185億元),結算貨幣為人民幣。

這是首只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SDR債券,期限三年,募集資金凈額將用於發行人的一般運營用途。起息日和繳款日同為9月2日,發行期為8月31日-9月2日。工商銀行擔任該債券的主承銷商及牽頭簿記管理人,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為聯合簿記管理人。

在8月31日舉行的匯豐人民幣國際化記者會上,匯豐環球研究董事兼高級外匯策略師王菊表示,納入SDR表明人民幣是有質量保證的、可以用作國際投資和外匯儲備的貨幣。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正變得更加開放,通過SDR、深港通等渠道,可以讓中國由資本流入市場轉化為資本輸出的市場。

近期,中國監管機構加大了對境外機構參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開放度,今年5月向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內地銀行間債市。匯豐資本市場董事總經理兼人民幣業務發展環球主管何嘉儀表示,盡管內地股市和匯市的波動一定程度上減慢了資本市場改革的進程,但CIBM讓國際資本可以進入到中國二級市場,SDR債券的進入也使得整個市場更有利於CIBM發展。

何嘉儀稱,盡管今年1月至5月,國內外匯市場出現了資金小幅外流的情況,但這是資本循序漸進開放的過程,不需要過度擔心。而在全球低利率的情形下,債市對投資者仍有不小的吸引力,不少歐美機構投資者希望擁有人民幣多元化的投資,就會選擇進入CIBM。

王菊稱,中國的債券市場是一個擁有7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今年二季度中國外匯走向有小幅外流跡象,但仍在可控的水平。當人民幣下行壓力逐步釋放之後,未來幾年資本流入會對中國債市很有幫助。

另外,在談及人民幣短期及中長期匯率波動的問題時,王菊表示,人民幣的短期貶值對人民幣國際化沒有特別大的影響,建議市場無需太過關註短期匯率變化。

至於中長期匯率,王菊表示,盡管匯豐的官方觀點是美聯儲不會加息,但他們仍需要考慮各種可能性。雖然美聯儲的言論有鷹派的傾向,可能導致美元在短期內繼續走強,人民幣對美元進一步受壓,但目前市場對於人民幣貶值已漸漸從擔憂走向接受現實。王菊稱,從中長期看,人民幣沒有長期貶值的基礎,甚至可能在2-3年內,還有升值的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