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有神秘軍工背景,這家公司要消滅“馬路殺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814/158128.shtml

有神秘軍工背景,這家公司要消滅“馬路殺手”
張雪張雪

有神秘軍工背景,這家公司要消滅“馬路殺手”

創始人像華為任正非、萬達王健林一樣,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星網宇達,這家近期申請IPO的企業很有意思。

它有神秘軍工背景。

星網宇達2015年營收占比排名前5的客戶中,有3家是“某軍工企業C”、“某軍工企業A”和“某部隊A”,這3大軍工客戶貢獻的營收總計達1.048億元,占當年該公司總營收的44.21%,近半壁江山。在星網宇達的官網,最新的一條新聞是“6月24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丁一平首長攜海軍某課題小組,蒞臨星網宇達開展考察調研工作”。

它要消滅“馬路殺手”。

這家企業通過一套“智能駕考系統”,大大提高駕考的自動化和準確性,將“馬路殺手”扼殺在萌芽狀態。2013年星網宇達的智能駕考業務爆發,貢獻了1.3億元的收入,2014年星網宇達一度靠此提交過IPO申請。

團級幹部退伍的創始人

星網宇達董事長叫遲家升,此人身材魁梧、相貌端莊,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萬達創始人王健林一樣,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據《中國科學報》的報道和星網宇達官網的資料,遲家升是山東人,生於1960年。1978年,年僅18歲的他入伍,在部隊一呆就是22年,曾就職於軍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等部門。1994年,他被調到當時國防科工委旗下中國遠望公司的一家子公司任職。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遠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隸屬原國防科工委,主要從事高新科技產品及國防尖端科研裝備的研發和生產。據新華社的一個視頻采訪報道顯示,遲家升正是在這家公司接觸到了GPS,同時參與了北鬥系統的籌建。1994年,遲家升的創業夥伴、星網宇達第二大個人股東李國盛也到了這家公司,他們“穿著軍裝”一起工作。

1999年,中國遠望公司劃轉地方。同年,已是團職幹部的遲家升,響應號召,服從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

不少人都想留在部隊,可是根本安排不下。轉業到地方,可減輕部隊的負擔。遲家升2012年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如此說。唱完一首《從頭再來》後,遲家升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人生。

他決定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創業,2005年創立了星網宇達。據遲家升介紹,一開始他主要靠代理海外的產品為生——從總代拿貨,然後售賣給客戶。後來遲家升發現,光做代理,不掌握核心技術非長久之計,遂決定利用自己懂技術的特長,組建團隊,自主研發,主要研發生產慣性組合導航、慣性測量、慣性穩控產品。

真正讓星網宇達崛起的是北鬥“智能駕考系統。”

消滅“馬路殺手”

說到駕考,有過考駕照經歷的同學都知道,全部考試科目有科目一到四,分別為交通規則和安全駕駛知識考試、場考、路考和文明駕駛知識考試。據星網宇達官網介紹,1990年~2000年,為“科目一”服務的產品逐漸普及。2000年以後,“科目二”中的自動化駕考系統開始逐年上升。2005年以後,“科目二”的場地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系統市場明顯上升。2010年下半年,“科目三”產品市場開始啟動。

傳統駕校考試大多運用紅外傳感器設備進行考試判定,而這需要在考場的地下埋設數百個傳感器,鋪設成本和場地要求過高,過去一塊平地要想變成駕校考場,怎麽也得花上三四個月來鋪設。” 星網宇達測量事業部經理李江城接受《北京日報》采訪時候曾這樣描繪。

2011年,星網宇達提出一種以北鬥多模多頻高精度芯片為基礎,融合組合導航技術、虛擬傳感器技術、智能評判技術,軟硬結合的智能駕考系統研發思路。

據其招股書,這套“基於北鬥的高精度駕駛人考試訓練系統”牛逼的地方在於:、即便考試車輛的衛星信號被短時遮擋或城市複雜路況下,依然能實時不間斷地輸出厘米級的位置精度,各種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信息都能輸出。第二,可對運動車輛的全輪廓實現高精度厘米級的立體測量。第三、可對車輛的運動環境實現高精度厘米級的測繪,並根據場地特點及車輛行駛規則形成相應的數據庫;第四、無需改造場地,可實現駕駛考試的自動評判。可實時顯示車輛的運動軌跡並直接輸出駕校科目考試中各個項目的判定結果。

星網宇達的命也是好。

當其產品出來的時候,正趕上2012年9月公安部頒發修訂後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也即“公安部123號令”。這個規定自2013年元旦開始實施。

這個規定里,要求駕考機構,對“駕駛人考試全過程實時監管,對汽車類駕駛人考試各科目全部實行視頻、音頻監控,並在各科考試成績單上打印3張隨機抓拍的考試照片,考試錄像留存一年以上。”

與此對應,各地交管部門要求駕校的考試場地和設備要全面升級,並進行嚴格的驗收,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暫停考試業務。

據了解,星網宇達的這套智能駕考系統的布設一周就能完成——無改造場地,只需在現場測繪、模擬考場三維立體圖,在車輛後備箱安裝好“電子考官”,精度可達“厘米”量級,讓其大受歡迎。

《北京日報》報道,到2014年年中,星網宇達這套智能駕考系統已鋪設到北京、安徽、河北等全國上千所駕校。

從其招股書資料里也看出來,星網宇達是典型的2B生意。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共同打單,共同做項目實施和售後客服而一般做這種2B生意,離不開在當地有強大的客戶和政商關系的代理商。

2013年星網宇達通過安徽總代——安徽三聯交通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賣出了6272.39萬元的測量類產品——主要是智能駕考系統。按照每套1.78萬元的平均售價算,相當於賣了3523套。除了安徽,北京和河北也是星網宇達測量類產品的主要銷售區域。星網宇達在北京通過北京精英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通過石家莊華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售賣。2013年星網宇達測量類產品總營收為1.495億元,其中智能駕考系統約1.3億元,而這三大客戶就占了1.069億元。

助力“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2014年,星網宇達謀求上市。沒想到辛辛苦苦排隊一年,卻迎來了一紙訴狀。2015年3月,一個叫王恩惠的人狀告星網宇達侵犯了其名為“基於GPS的駕駛考試系統”的發明專利。這場官司持續一年之久,拖累了星網宇達的上市之路。2015年12月,王恩惠的這項專利被宣告無效,法院駁回起訴。星網宇達今年再次提交了招股書。

遲家升在應對王恩惠訴訟的同時,還支持了“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籌備。星網宇達官網是這樣介紹的,“基於北鬥的高精度駕駛人考試訓練系統……在這次閱兵派上了大用場。有了它,訓練部隊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眼睛緊盯前方目標和左右車輛,這套訓練系統定位精度可達2厘米,時間同步可達納秒,速度精度達到了0.03米/秒,比人的判斷精確多了,完全滿足閱兵方隊等速、騎線、卡距、對齊的要求,極大地提高了訓練的效率和質量,實現了精確化、數字化訓練目標。該系統還可以對訓練科目進行自動評判,按規則給出訓練分數,幫助訓練人員找出訓練差距。”

當然,這種重任必然需要星網宇達派出精兵強將落地執行,“訓練場上,一棵樹都沒有,連螞蟻都被烤的鉆到車下,我們小夥子們在太陽下,一幹就是幾小時。汗水流了不知多少斤,人曬得都以為是非洲來的。”遲家升對此充滿了自豪之情。

但這卻挽救不了智能駕考系統營收近兩年持續下降的頹勢——2014年為7000萬元,2015年為4000萬元,已不到2013年的一半。

智能駕考系統業績下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種駕考場地改造升級很快會覆蓋完全國市場,高峰期過去後,將很快進入平穩期,主要的生意來源是設備3-5年使用壽命結束後的替換需求。

另外,這個市場也有強勁的競爭對手。

安徽三聯2013年、2014年從星網宇達采購智能駕考系統的金額占其總采購金額的比重都超過80%,2015年1-8月卻下降到了52.82%,就是因為國內上市的合眾思壯(SZ002383)蠶食了星網宇達的市場份額。另外一家“智能駕考系統”的重量級玩家是多倫科技(證券代碼:603528),它要比星網宇達和三聯交通成立早了10年,主營業務之一也是智能駕考系統。多倫科技2014年提交招股書,今年四月上市。多倫科技2015年的財報顯示,2015年公司營收達7.33億元。目前該公司總市值達170億。

不過好消息是,2015年11月30日,國務院新政策出臺,駕照培訓向社會放開,這將整體上提高“整個駕考行業對駕駛員培訓和考試系統的升級需求”。

發力“動中通”

“花無百日紅”,遲家升很早就意識到,星網宇達的持續發展,只靠智能駕考系統是不夠的。2012年星網宇達獲得三級軍工保密資格,2013年拿到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

星網宇達有一款核心產品,叫“動中通”,全稱是移動中的衛星地面站通信系統,主要應用於衛星通信領域這款產品的主要客戶是軍工企業。2014年星網宇達的第一大客戶就是“某軍工企業A”,據其招股書介紹,“某軍工企業A”給星網宇達貢獻了1.074億元的收入,占2014年星網宇達總收入的41.16%。其實不難理解遲家升把重心放在穩控產品上——相比星網宇達測量類產品每套1.42萬元的平均售價,穩控類產品一套售價上10萬元,2014年和2015年,穩控類產品貢獻的收入都超過1.2億元。

不管是“智能駕考系統”,還是“動中通”,底層用的都是一個核心的技術——慣性技術。“慣性技術是用來實現運動物體姿態和運動軌跡控制的一門技術,它是慣性儀表、慣性穩定、慣性系統、慣性制導與慣性測量等及其相關技術的總稱。”這是學術界對慣性技術的定義。慣性技術在中國已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1987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倡議成立了全國性的一級學會——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目前該技術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航海、陸地導航等領域。

星網宇達在慣性技術產品化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其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已成功應用於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姿態測量、世博會安保光電平臺、雪龍號極地考察、神舟系列飛船通信保障等多個重大科研項目。慣性技術還跟現在極其熱門的無人機相關——主要是利用新型慣性器件及捷聯慣性導航技術為無人機提供精確的速度、位置、姿態等信息,從而實現其精確的導航定位。

技術創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