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商把牛飼料變能源黑金
|
|
一家美國上櫃,擁有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四百項專利的能源公司,賺的錢竟比不上一根台灣來的牧草? 這根草,外型像甘蔗,長四公尺高,足足超過兩個人的高度,它就是用來做生質能源燃燒作物的巨皇草。 巨皇草不但容易種,而且產量多,一公頃土地每年產草一百噸,等於六十噸煤炭的熱質。據估算,全世界只須種植三千萬公頃巨皇草,就可以完全代替煤炭。 VGE(Viaspace Green Energy)生質能源公司,在二○○九年成立,是以生產巨皇草為主,去年營收比前年增加一倍,所賺到的錢,反過來挹注擁有NASA四百項專利、去年虧損近七百五十萬美元的母公司VIASPACE。 這兩家公司背後的老闆,就是台灣人張崧軒。現年五十歲的他,是這兩家在那斯達克上櫃的能源公司VIASPACE和VGE的大股東兼總裁,並且擁有巨皇草的專利。 巨皇草,原來是研發自台灣畜產試驗所的「台畜二號」。在台灣,台畜二號原本是牛吃的草糧,由畜試所飼料作物組研究員成游貴博士,花了十五年時間研發改良出來。 取得台畜二號的授權後,張崧軒帶回美國進行改良,研發出巨皇草,並註冊專利,讓牛吃的草,變成生質能源燃燒作物。當「牧草之父」成游貴得知,他研發改良的台畜二號,從牧草進軍再生能源領域,直說「很開心,台畜二號延伸出更大商機。」 曾經看好酒精燃料電池手握全球四百項專利 張崧軒在美國投資二十年,是第一批到美國東南方投資的台商。一九八八年,張崧軒帶著兄弟分家拿到的兩百萬美元資金,到阿拉巴馬州開疆闢土,二十年間,他經營戶外家具和框架藝術品的生產及貿易,投資美國房地產,累積了豐厚的資產。 從進口貿易轉型到種草,其實是起源於二○○八年油價狂飆。當時,張崧軒看好替代能源前景,以一千六百萬美元入主VIASPACE,目前持有VIASPACE三○%股權,想要成為替代能源大亨。 這家能源公司來頭不小,是由NASA和加州理工學院的技術轉移而成立,二○○五年在那斯達克上櫃,是酒精燃料電池領域的專家。當時,全球僅有的六家酒精燃料電池公司,共有六百多項專利,VIASPACE一家就擁有四百項專利。 然而,一場金融海嘯後,卻粉碎了張崧軒的酒精燃料電池夢,讓他手上的四百項專利,比不上一根草。因為,酒精燃料電池的製造成本太高,油價必須達到每桶二百二十美元,才有可能大量商業化應用。當油價從每桶一百四十美元崩跌下來,酒精燃料電池根本無利可圖。 酒精燃料電池做不成,張崧軒卻沒有因此放棄替代能源夢,決定轉向成本低、利潤高的巨皇草。 現在重壓生質能源作物在中國已漸取代煤炭
過去幾年,國際市場上的生質能源發電燃料,從痲瘋樹、甘蔗到玉米等,都曾引起栽種熱潮,張崧軒卻壓寶巨皇草,因為巨皇草是目前每公頃產量最高的能源作物,
也很容易栽種,只須陽光和水分,一年就可以採收四期,甚至六期。採收後,只要烘乾、壓縮成顆粒,就可以用作發電燃料。 張崧軒為了推銷巨皇草,大打國際牌,以VIASPACE有四百項專利的能源地位、加州理工學院的名號,專攻重視節能減碳的歐洲市場。 推廣再生能源,最重要的對象是研究機構和電廠。張崧軒特別聘了老外執行長卡爾‧庫科能(Carl Kukkonen),出身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航太微電子技術中心總監,當起VIASPACE的活招牌。 有NASA和加州理工學院背書,加上美國上櫃公司的招牌,很快就幫張崧軒把巨皇草推向國際市場,包括歐洲、中南美洲和中國。兩年前,一家歐洲電廠跟他們簽約買下一百萬噸巨皇草,每噸還獲得政府補貼六十歐元的減碳費,換算下來,比用煤炭還便宜。 巨皇草更大的市場是中國。在中國大陸,巨皇草一噸賣到兩百美元,比歐洲的一百八十美元還好。張崧軒說,中國煤炭取得不易,許多小型玻璃、水泥廠的鍋爐必須加熱,但卻買不到煤炭,紛紛買生質燃料作物取代煤炭。
二○一○年十月,中國最大生質發電廠龍基電力,旗下一家三十百萬瓦的發電廠,向他買巨皇草做為發電燃料,可望為VGE
帶來每年約六百三十萬美元的額外營收。去年十一月,張崧軒又和全球第一家生質能源電廠泰國SEEMA電力合作種植巨皇草,發電量為九十百萬瓦,未來將用上
九萬噸巨皇草做為發電燃料。 有了合作電廠,更重要的是土地取得。如今,張崧軒全球跑透透,四處覓地栽種,目前在中國大陸、泰國、多明尼加和宏都拉斯等地大量栽種巨皇草,栽種面積達二百五十公頃,以每公頃土地年產量一百噸,等於年產二萬五千噸的巨皇草。 隨著全球掀起廢核風潮,德國全面廢核,蓋起一間間再生能源電廠,對巨皇草的需求大增。雖然巨皇草的未來發展,還要看油價臉色,但在各國能源政策支持下,生質能源仍有利可圖,張崧軒要繼續把巨皇草推向國際,把台灣牧草變成黑金。 |
養豬廠盼救:飼料報復性漲40% 保本很牽強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1/wMNDE4XzUyNzEwMg.html豬肉價降30% 豬飼料漲40%
劉偉在河北從事養豬業已經四五年了,用他的話說,「如今生意不好做」。這兩天,電視上和媒體上又在說豬肉價格上漲,可劉偉對21世紀網表示,「沒那麼誇張,也就是漲了幾毛而已。」
如今,豬肉的出欄價格在7.6元左右。「保本已經很勉強了,大部分時候是虧損的」。劉偉稱。
要說今年養豬光景最好的時候,就是春節那會。從去年7月開始,迎來了一輪養豬高峰,而在今年春節,豬肉的出欄價格能達到10元。
「過了春節之後,價格就一路下滑,6月份的時候最低,在7塊錢左右。之後價格慢慢往上走,回升的很慢,一個月也就漲1毛、2毛錢。」劉偉表示。
談及虧本的主要原因,自然就是豬飼料價格的迅猛增長。眾所周知,由於美國百年不遇的乾旱,豆粕和玉米的產量急劇下降,這不僅導致了價格的上漲,更波及了作為其下游的農產品業。
據瞭解,與春節相比,目前玉米漲了10%,而大豆已經漲了20%。豆粕價格已經從前幾個月的1.6元/斤漲到了2.3元/斤。
劉偉給21世紀網算了筆賬,一頭250斤的豬從出生到出欄需要消耗大約800斤豆粕,也就是1840元,而根據目前豬肉的價格,這頭豬最高賣1850元,而這盈餘出的10元錢還不夠付其他成本的。
然而,劉偉對於豬肉價格低的「碎碎念」可跟北京市民的感受可不太一樣:在北京零售市場上,豬肉雖然價格漲的不快,但是今年也沒回落過。
「就談不上有什麼最貴的時候,一直趨勢都是往上走的,每次都漲幾毛錢,這周比上個月已經漲了有5-6毛了。」北京市民老王表示。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前端與後廠價格的不一致,主要是零售商的問題。當豬肉價格上漲時,零售商及時跟進;當豬肉價格下降時,他們也不願意調下價格,通常只會多搞一些特價或者促銷的方式。
「隨著節日效應的刺激,未來幾週豬肉價格可能會出現上漲,不過漲幅不會很大。」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養豬廠無憂 虧損算國家?
由於養豬不賺錢,再加上飼料和人力成本的大幅增加,目前個體養豬戶已經開始減少,養豬大廠越來越多的佔領供給份額。
「這些大廠的豬肉品質和價格也會更高一些,以我送貨的數量來看,個體戶和大廠的比例是四六開。」負責豬肉運輸老吳稱。而在一年前,這個比例是顛倒過來的。
除此之外,大型養豬廠獲得了更多的政策扶植,對於市場風險的抵禦能力更強。
河北一家養豬個體戶對21世紀網表示,市場價格變化實際上對那些虧對於大廠的影響並不太大,虧損也好、不虧損也好,反正有國家兜著呢。
「虧了的錢歸國家,如果掙了錢就歸廠子。這些大廠很多都拿了銀行提供的無息貸款,像這樣行情不好的時候,貸款就不還了,國家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上述個體養豬戶表示。
根據資料顯示,去年7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措施,研究確定了大力扶持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中央支持大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小區建設的投資恢復至25億元,對養殖戶(場)按每頭能繁母豬1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繼續落實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政策。
另一方面就是貸款的優惠。包括增加對規模養殖企業的信貸支持,為規模養殖場和小區提供信用擔保服務。抓緊研究建立規模養殖企業聯合體擔保貸款方式。
「對於個體養豬戶,能拿到什麼政策優惠嗎?」21世紀網問道。
「沒有,對我們沒什麼扶植,我們只能自負盈虧,所以(現在這種行情)很著急。」河北這位養豬戶表示。
或迎報復性上漲
與2011年因為供求關係導致的豬肉價格上漲不同,對於現在豬肉量,老吳對21世紀網表示,目前豬肉充足,不算多也不算少。
「大約一天能運兩萬斤,也就是七八十頭豬的樣子。」老吳稱。
事實上,自從去年豬肉價格上漲到引起恐慌的程度之後,那隻「有形的手」就一直沒有離開過豬肉市場。
「當市場上豬肉供應過多的時候,國家會出錢買,進行凍豬肉儲備,而當市場上豬肉供應量減少的時候,國家又會將儲備拿出來調節需求。」劉偉對21世紀網表示。
日前,國家發改委已經啟動了三批凍豬肉收儲,提振市場信心。市場人士預計,如果豬糧比依然處於盈虧平衡點以下,那麼國家發改委可能繼續加大收儲力度。
不過,這種臨時收儲的行動效果還有待觀察,在即將到來的2012年第四季度,分析人士認為豬肉的價格或會出現報復性的上漲。
儘管目前還沒有出現大範圍宰殺母豬的現象,但養殖戶進入半虧損狀態的情況並不樂觀。在飼料價格繼續走高的壓力下,養殖戶有可能會宰殺母豬、降低成本,而這樣做的直接影響就是危及未來豬肉供應,新一輪的豬週期即將開始,豬肉價格或出現報復性上漲。
但顯然,國家農業部對於豬肉的價格上漲預期不算強烈。農業部表示,在豬肉整體供應仍充足的情況下,市場出現大幅上漲行情的可能並不大,僅以反彈看待,隨著明年春季需求淡季到來,生豬市場可能會繼續回落探底。(21世紀網 戴閏秒 [email protected])
鏈接閱讀:
養殖公司驚魂:豬肉-28%鮑魚-35% 機構望風而逃
今年上半年該市生豬養殖收益不佳,與去年同期相比,每頭豬產值下降超過300元,每頭豬獲利僅17元。
2011年以來,生豬價格持續大漲,並在四季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機構去年四季度開始潛伏養殖業,7月已出逃。
股市熊途 基金經理轉行種菜養豬
熊
途之中,以「高薪」著稱的基金公司紛紛舉起了薪酬屠刀。從年初華夏普遍降薪開始,迅速蔓延至全行業。記者從相關渠道瞭解到,行業研究員薪水普遍比去年下滑
15%左右,有的甚至下滑30%。從獵頭公司的報價來看,一般的基金經理轉會費通常在100萬-200萬元之間。市場、薪酬的雙重壓力下,基金業中有的想
徹底遠離江湖,有的則繼續沉迷江湖自娛自樂,正如一則微博說的:「真正牛的基金經理應該這樣:一邊調著研,一邊看著盤,一邊約陌陌,來個砸場子的,還能直
接撲倒。」
養殖戶:豆粕漲價致虧本
除了對生豬養殖造成不利影響之外,豆粕價格的瘋漲也影響著養殖的其他下游產業。今年前5月,雞蛋批發價在2.8元~3.5元/斤區間徘徊,但由於飼料價格上漲,養雞成本增加,雞蛋和雞肉價格也隨之漲價。
隨著豆粕價格大幅上漲,豬肉和雞蛋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那麼和豬肉、雞蛋相關的食品價格也將隨之上漲,受此影響CPI也可能會進一步攀升。
雞蛋價飆催生民和股份 關注豬肉概念
據商務部重點監測的8月份價格數據顯示,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糧、油、肉、蛋、菜已經全部上漲,尤其是雞蛋的價格上漲較快,這也催生了近兩日民和股份的接連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商務部監測數據,前期低迷的豬肉價格也在飼料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出現回升。按此炒作邏輯,投資者可關注豬肉概念股新五豐、大康牧業、廣弘控股,和豬飼料概念股正邦科技、大北農、新希望等。
國際糧價推高飼料價格 生豬養殖戶再臨盈虧邊緣
「豬肉不漲,飼料價格瘋漲,明知今年養豬會虧空,但我們還得喂,你總不可能把喂到一半的豬都給餓死吧。」河南原陽陡門鄉養殖戶魯顯彬有些無奈表示,今年年初他剛擴大養殖規模,使母豬和肉豬的數量達到上百頭,但沒想到卻遭遇兩頭的損失:豬肉價格跌,飼料價格漲。
這輪中國飼料價格的上漲與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關。因為遭遇罕見乾旱天氣,美國農業部日前下調了玉米和大豆的產量預期,致使美國交易的玉米和大豆期貨價格屢創新高,而這也進一步波及到中國期貨市場。
“飼料油”事件發酵 頂新旗下電信業務遭波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9199.html

頂新集團旗下業務也受到了波及,有臺灣媒體報道,此前頂新投資控股的4G運營商臺灣之星受到群眾抵制,股東結構或受影響。
新集團因“飼料油”事件仍處於風暴之中。
此外,值得關註的是,頂新集團旗下業務也受到了波及,有臺灣媒體報道,此前頂新投資控股的4G運營商臺灣之星受到群眾抵制,股東結構或受影響。

產品遭富士康“下架”
“目前尚不清楚園區內涉及到的產品總數,也不是所有園區都有康師傅面館和德克士,但商超涉及的頂新產品都會下架。”富士康知情人士對記者說,以大陸廠區百萬人和三十多個園區的體量來看,食品問題都是大問題,所以集團非常重視此次爆發的安全事件。
據上述知情人士表述,從月初臺灣地區爆發地溝油事件開始,富士康的各個廠區已經陸續關停康師傅面館和下架相關產品。
由於事態嚴重,富士康工會聯合會日前發表聲明,聲明中表示:“為保障員工食品安全,富士康工會目前已對深圳園區商業街超市販賣的頂新集團相關產品進行下架處理。同時,富士康大陸地區各園區工會目前正在對園區商鋪進行徹底盤查,凡涉及產品都將做下架處理。”
除了富士康廠區外,另一家臺灣知名科技企業華碩集團也宣布,華碩總部及員工餐廳全面下架頂新貨品,並將不再供應頂新、味全相關產品。
對於大陸食品是否涉及問題產品,味全和康師傅均表示否定。
10月14日,大陸的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在其官網發聲明稱:“康師傅與臺灣味全、正義公司、頂新制油為獨立經營法人,並無直接關聯。康師傅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並未涉及臺灣油品事件,亦未從臺灣進口相關油品,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此外,臺北市相關部門目前已與頂新旗下的味全、德克士炸雞及布列德面包協商退費方案並形成結論,將賠償消費者3倍金額,再加新臺幣500元賠償金。
電信運營商業務遭波及
記者在頂新官方網站看到,頂新集團是臺灣一個以食品制銷為中心的企業,由彰化永靖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此外還涉及糧油、地產、社會公益、數位文創(即電信)等行業。
而除了食品業務受到重創外,由頂新集團投資的電信公司臺灣之星事實上也受到“飼料油”事件波及。
據記者了解,去年臺灣發放首批4G牌照,一共有6家公司中標,其中包括鴻海、臺灣之星等3家新興公司,而臺灣之星只有180萬用戶,在電信運營商中處於劣勢地位。而臺灣之星的股東持股比例為頂新集團持股52%,為最大股東,霖園集團持股20%,正崴集團持股10%,金仁寶集團持股10%。
但據臺灣媒體報道,日前正崴集團董事長郭臺強已表示,臺灣之星投資計劃可能走不下去了,他個人投資的計劃也可能生變。此外,傳出頂新集團也在評估退出臺灣之星的可能,面對兩大大股東的表態,臺灣之星並未作出回應。
而此次抵制頂新產品的鴻海,則被業內認為很有可能會是“收編”臺灣之星的潛在投資者,以鞏固在4G上的地位。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前了解,鴻海在電信行業的布局已經加快,繼去年10月取得臺灣運營4G頻段的牌照後,今年5月又獲得了臺灣第四大移動運營商亞太電信14.99%的股權。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鴻海成為臺灣大哥大的重要股東後,未來勢必會持續擴大電信版圖,也不排除可能通過其他方式持續投資,借此與臺灣電信三雄一較高下。(東方IC圖)
相關報道
頂新將全面退出臺灣油品業 魏應充近20億資產被查扣
他同時宣布了三點事項,即頂新將全面退出臺灣油品業;尹衍梁出面成立食品安全革新委員會;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
(編輯:李燕華)
魏應充涉幕後操盤“黑心油”被羈押 飼料油對人或存致命危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9657.html

從檢方掌握的證據顯示,魏應充對旗下公司采購進口不法油品知情,並涉嫌毀滅證據。目前魏應充以“重要共犯”身份被臺灣檢方羈押禁見。
0月17日,頂新集團涉嫌采購“飼料油”混摻食用油終於有重大進展。據臺灣媒體消息,剛剛辭去味全、頂新制油、正義公司三家公司董事長職務的魏應充被臺灣檢方列為被告,從檢方掌握的證據顯示,魏應充對旗下公司采購進口不法油品知情,並涉嫌毀滅證據。目前魏應充以“重要共犯”身份被臺灣檢方羈押禁見。(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魏應充或知曉公司非法采購飼料油
彰化地檢署偵辦頂新制油公司涉嫌“以劣質進口動物飼料油制成食用豬油不法案”時,在提訊代董事長陳茂嘉等四名在押嫌犯後,案情取得重大突破,檢方從頂新員工意圖毀滅的資料中發現,魏應充對采購進口相關不法油品都有批閱、裁示或用印;根據涉案人員供述,頂新對不合格油品也照單全收,顯示魏應充早知進口的是“飼料油”等級。檢方指控魏就是“黑心油”的幕後操盤者。
臺灣檢方透露,在所有罪證齊全後才把魏應充與頂新屏東制油廠廠長曾啟明,以涉及違反“刑法”詐欺取財罪和“食安發”摻偽等罪嫌同列為被告,經連夜偵訊,魏應充在庭訊時失口否認犯行,並辯稱沒直接插手油品進口業務,所有油品都合法進口,經檢方提出大批罪證,仍以涉案情節重大、並有串供滅證之嫌,將兩人向彰化地院聲請羈押。聲押庭上,3名法官評議達成共識,認為魏應充、曾啟明涉嫌重大,且滅證事實明確,很快就做出“準押”裁定。
頂新制油公司產制不法油品案,在彰化地檢署積極偵辦下,已分別將代理董事長陳茂嘉、前總經理常梅峰、品管組長蔡俊勇、越南臺商楊振益等四人先行收押,加上魏應充和曾啟明共有六名重要嫌犯到案。
在檢方調查以及民眾抵制頂新集團的重壓下,臺灣頂新集團16日晚在臺北舉辦新聞發布會,會上魏應充宣布了三項措施,第一,頂新將全面退出臺灣的油品市場;第二,由尹衍梁出面成立食品安全革新委員會;第三,捐款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並由“臺灣食品相關部門”指定的社會人士組成基金委員會,重塑食品安全。
在這場發布會結束不久,彰化檢察機關就在16日晚傳喚了魏應充和頂新制油屏東廠廠長曾啟明。對於檢方訊問是否指示進口飼料油來混充食用油販售的事情,魏應充都一概否認,審訊持續到16日淩晨。檢方認為魏應充涉嫌重大,擔心其串供逃亡,將魏應充羈押。
飼料油潛在危害或致命 成本低於食用油50%
10月初,剛剛有旗下公司卷入臺灣地溝油事件的頂新集團,又被發現旗下制油公司涉嫌采購動物飼料油摻混到食用油中出售。由於動物飼料油價格遠低於食用油,不法商販不顧動物飼料油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危害,鋌而走險將動物飼料油摻混入食用油。
飼料油就是動物飼料中所添加的油脂,主要混入飼料供牲畜食用,可提高牲畜食用的口感,達到增肉的目的。飼料油的原料是生產動物、植物油的副產物,以屠宰加工副產品為主,主要包括腸油、下腹肥膘、邊角肉等。食品專家董慶利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於植物油,對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較大。我國在2005版食用動物油脂衛生國家標準中指出動物油脂一般指的是以獸醫衛生檢驗認可的生豬、牛、羊的板油、肉膘、網膜或附著於內臟器官的純脂肪組織,單一或多種混合煉制成的食用豬油、羊油、牛油。而動物飼料油應符合植物油料衛生標準中對農藥殘留、重金屬、黴菌毒素等限量的要求。
事實上,在我國,動物飼料油原料來源較為混亂,甚至有地溝油混入其中。山東曾破獲一起特大地溝油混制飼料油案件。雖然山東地溝油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規定,禁止低品位動物油進入食品行業。相關專家指出,目前動物飼料油依舊面臨原料來源複雜,可溯性差,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動物飼料油對動物尚存有一定安全風險,如果被人食用則安全風險更大。
在臺灣,豬油屬動物性油品,雖可用植物油取代,但不少食品下遊業者嫌植物油不夠香,不願改用植物油。業內人士指出,由於油脂提煉技術進步,廠商生產豬油時小比例混入飼料油,透過脫酸、脫色與脫臭,可達到檢測食用豬油的標準。用飼料油混入豬油的現象在臺灣存在,大陸食用油以植物油為主,動物油很少,將飼料油摻混入食用油的事件還未曾被發現過。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對比了臺灣飼料用油與食用油標準發現,食用油有很多更詳盡、更為嚴格的標準,其中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在原料的差別,食用油原料必須要有健康的沒有病的豬肉熬制,而且不能用某些器官諸如皮、尾部、骨頭等熬制,對熬制采用的豬肉部位來源有清晰的界定,飼料用油就沒有這麽嚴格的規定限制,此外,飼料用油對重金屬檢測也沒有標準。從危害角度來說,如果只是少量摻入,量就微乎其微,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危害,如果食用得過多會產生危害。雖然這個危害是潛在的,並且對身體的危害風險還是很低,但是政府以及消費者對於這個做法必須是零容忍的。
雖然一般而言動物飼料油對人體危害風險較低,但由於動物飼料油存在諸多潛在的危害,並且管控上相對食用油不夠嚴格,長期食用對人可能產生致命的危害。臨床毒物科專家顏宗海表示,飼料用油與食用豬油的檢驗與衛生標準不盡相同,食用豬油若混摻飼料用油,可能有微生物、黃麯毒素、赭麯毒素等危害,甚至可能有重金屬或其它未知毒素。尤其若受到黃麯毒素汙染,長期食用可能會傷肝、肝硬化,尤其B肝患者會有肝癌風險;若有重金屬鉛,可能對大腦及周邊神經產生神經毒性,甚至傷腎、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編輯:羅懿)
醜農作當飼料 花田喜彘意外養出胡蘿蔔豬 接手家業》科技新貴出手 把養豬當品牌經營
2016-01-04 TWM
|
|
創辦人張勝哲曾是年薪破百萬的科技新貴,七年前返鄉接下養豬牧場,
他將賣相差的農產品拿來養豬,還立志讓「花田豬」名號響遍國際。他表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偉大,我唯一能夠做的事,就是養豬。」未來這裡可以放酒、
這裡做豬肉燒烤區,客人來這裡我就烤我們家的豬肉給他吃,我要把這裡變成花田喜彘的展場……。」花田喜彘(音同:秩)創辦人張勝哲,同時也是「永隆」牧場
的第三代主人,來到了從小成長,如今卻杳無人跡的老家;他一邊訴說童年故事,一邊勾勒對未來事業的想像。彷彿豬肉界的「微熱山丘」,即將在宛如廢墟的三合
院中誕生。
花田喜彘創辦人張勝哲,曾經是年薪破百萬元的科技新貴,七年前,他頂著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及中興大學應用數學資訊組碩士雙學位光環,重返家鄉「彰化田
尾」,一肩扛下爺爺傳承下來的六十年牧場。脫去西裝、挽起袖子,餵豬、趕豬、洗豬……,樣樣自己來。五千頭豬的永隆牧場,連他總計只有四名員工,平均每個
人起碼要負責飼養一千多頭豬,難怪他苦笑地說:「剛回來接班三個月,我就瘦了八公斤!」 環保創雙贏
豬吃農產淘汰品
肉質更軟嫩三年前,專銷紅蘿蔔到日本的雲林縣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王文星一句:「你的豬如果吃了我的胡蘿蔔,肉也許會很好吃喔!」對談之中,張勝哲
發現,其實農市裡,許多農產品因為賣相不好,被摒除在市場外,成為無利用價值的格外品(編按:指農作賣相不佳而成廢棄物),相當可惜。不過轉個念,他心
想:「豬的食量很大,不如讓豬來消化這些在消費者眼中品相不好看、營養卻一點也沒少的不良品,這樣不但能避免浪費,也能取代一般飼料。 」 於是張勝哲主動找上中興大學進行肉質檢測,驗證食用胡蘿蔔之後,豬肉中含有對人體有益處的β胡蘿蔔素,肉質也會變得軟嫩可口。 紅蘿蔔創造出效果以後,去年胡蘿蔔產量過剩,有朋友直接送給他二十噸,因為「送人都沒有人要。」對張勝哲來說,讓豬隻吃胡蘿蔔是「雙贏」,除了可解決格外品問題,還可以養出有台灣味的豬。此後,他的格外農產品又加入地瓜、金針菇、紫錐花等。
「你知道全台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就是彰化田尾嗎?我們的牧場就在田尾,所以我將品牌開頭取名為『花田』,才有在地性;我希望大家吃到我養的豬時,能夠抱著愉
悅快樂的心情,這就是取名為『喜彘』的原因。」張勝哲解釋品牌名稱的由來。他說:「我是科技業出身的,科技產品講究的是全球化,但農產品卻講究在地化!」
他看到西班牙以伊比利豬聞名全球,也期望自家生產的「花田豬」,也能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推農業品牌化 靠網路行銷 「牧場到餐桌」理念「我要做品牌,才能打出知名度,有了消費者的支持,才能掌控價格。」張勝哲透露,豬價與一般原料產品一樣,隨著市場波動,因此豬農的生計也只能「看天吃飯」。 這兩年,豬價一公斤在六十八到七十元之間,算是好的價格,一年可以帶來近四二○萬元獲利;但前幾年也曾低到一公斤五十元,牧場立刻面臨數百萬元的虧損。
所以,張勝哲強打品牌,靠著吃格外品的胡蘿蔔豬,利用募資Flying
V平台,宣揚「牧場到餐桌」的銷售理念,沒想到一舉擦亮自家招牌。此外,他也努力找尋B2B(按編:企業對企業)商業模式,目前在名店中西融合料理樂埔
町、北歐料理MUME都吃得到,未來自家網購平台也會上線。 好點子獲青睞 成功在募資平台 籌到百萬資金他富有創意的商業模式,讓他在參加今年農委會的農業好點子募資競賽時,成功在Flying V上,募到一○二萬元資金,一舉得到評審團青睞,獲得第一名。 「人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偉大了。我想我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養豬。」張勝哲坦承,目前吃格外品農作物的豬隻,只占牧場的部分產量,畢竟飼料成本偏高;但隨著自家豬肉產品品牌化,有更多消費者支持,未來將會有更好的成果。 撰文 / 黃家慧
|
|
VR相機Insta 360獲數億元B輪融資 領投方迅雷要做“豬飼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413/155173.shtml
導讀 : Insta360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迅雷網絡領投,峰瑞資本、啟明創投、IDG資本跟投。迅雷稱要做VR領域的“豬飼料”公司。
今日,Insta360聯合創始人兼CMO陳金堯代表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公司已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迅雷網絡領投,峰瑞資本、啟明創投、IDG資本跟投。
Insta360專註於全景影像的研究與VR相機的硬件研發,已自主研發了支持全景視頻采集、渲染的實時拼接、陀螺儀自平衡等技術。產品除中國外,還銷往包括美國、瑞士、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本次融資後,Insta360將用於研發投入以及人才招聘。消費級VR相機Insta360 Nano也將於五月初上市。
據悉,領投方迅雷通過其海外子公司進行運作,根據交易文件,除資本層面合作外,迅雷將在技術、產品、用戶,特別是視頻內容開發及雲計算等領域,與Insta360深度合作。目前,迅雷影音已經上線專屬的Insta360VR內容頻道。
談及此次融資,Insta360 CEO劉靖康透露,領投方迅雷網絡掌握的視頻編解碼、星域CDN、雲計算等技術優勢,與Insta360掌握的全景視頻采集、渲染等技術優勢形成互補,依托迅雷的用戶資源和產業化布局,此次合作將推動VR產業在內容制作的進步和完善,推動消費級的極致VR體驗。
Insta360的創始人兼CEO劉靖康曾因計算出南京大學各院系平均臉,破譯360老總周鴻祎手機號碼,受李開複邀請加盟創新工場走紅網絡並被網友稱為技術帝。2014年創業後,帶領團隊從南京起步,創立至今,產品月銷售額已達數千萬元。 公司於2014年6月獲得IDG資本100萬美金天使投資,2015年3月獲得啟明創投,IDG資本800萬美金A輪融資。
此前,迅雷已經開始對VR領域進行布局。2015年底,迅雷領投了國內虛擬現實企業大朋VR,Insta 360是迅雷正式對外公布的第二項VR戰略投資。
按照迅雷的定位和規劃,迅雷要做VR領域的“豬飼料”公司,專門為那些能趕上VR“風口的豬”提供糧草,也就是流量、用戶以及迅雷創新的技術服務,比如迅雷的H265實時編解碼技術和無限節點CDN服務等。
迅雷方面稱,通過對VR相機等上遊企業以及VR頭盔等終端顯示企業的投資,公司將逐步完善對整個產業鏈的布局。
VR圈:關於VR行業的那些人和事兒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VR圈,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金龍魚母公司牽手邦吉 將席卷越南食用油和飼料市場
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與國際四大糧商之一邦吉在越南成立合資企業,合作生產糧油產品與飼料。
邦吉公司與豐益國際7月5日宣布,雙方將在越南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開拓越南市場。
邦吉將其越南壓榨工廠45%的股權出售給豐益國際。此項交易完成後,公司的股權架構變為邦吉、豐益國際各持有45%的股權,另一家公司越南公司Quang Dung持有剩余105的股份。Quang Dung的主要業務是銷售豆粕,在越南的市場份額位居前列,這家公司還控制了越南的一家飼料企業Green Feed的多數股權。
豐益國際稱,合資公司的成立可以使三家擁有各自優勢的企業建立起戰略合作的關系,充分挖掘越南食用油和飼料市場的增長機會。在越南市場,邦吉在產業鏈上遊擁有相當的油籽壓榨產能;豐益國際在食用油精煉、小包裝糧油業務上具有專長;Green Feed擅長飼料加工和市場推廣。三方合資企業打通了在越南市場從原料到銷售的產業鏈上下遊。

越南現在是亞洲增長最快的食用油市場,這也帶動了越南國內飼料加工業的發展。食用油和飼料用的豆粕等都是油籽壓榨的主要產品。以大豆為例,大豆壓榨後,一部分變成大豆油,主要產品是高蛋白的豆粕,是飼料的重要成分,豬、魚等動物養殖需要大量高蛋白成分。
豐益國際1991年在中國建廠,經歷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25年,中國從溫飽尚且不保的生活水平快速過渡到小康水平,在部分經濟活躍地區,民眾生活質量已經逼近發達國家水平。豐益國際抓住了中國經濟增長帶給糧油產品的機會,從一家不知名的公司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金龍魚品牌連續十余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今日越南與往日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頗為相似。2012~2015年,中國實際GDP增長率逐年放緩,但是越南GDP增速加快,從2012年的5.2%,一路提高至2015年的6.5%(預期)。按照中國的情況,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可支配收入增加,也會需要更加安全、健康的糧油產品和肉類,對糧油加工和飼料業提供了發展機會。
目前豐益國際在越南是第一大食用油(小包裝食用油,食用油壓榨後需精煉,再分裝為小包裝食用油)生產商,在越南的業務包括食用油精煉、稻米油提取、特種油脂、面粉等業務。2015年,豐益國際還與越南最大的連鎖超市公司Saigon Union設立合資公司,生產調味品、醬料。
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說:“與邦吉合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邦吉是越南豆油的最大生產商,也是豐益國際主要的供應商。合資公司在豆粕銷售渠道上的實力,對於豐益國際越南的飼料業務形成互補。”
邦吉首席執行官Soren Schroder表示:“豐益國際是越南食用油下遊最大的企業,與豐益國際合作讓邦吉非常振奮。雙方的合作,將提升我們在越南市場食用油和豆粕生產運營、市場推廣和物流上的表現,使我們保持低成本優勢,將運營效率保持在最高水平。”
誰在“卡位”中國動物飼料添加劑市場
2017年開年,對於動物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來說,已經有了些群雄逐鹿的意味。
首先是,國內的動物飼料添加劑生產商新和成(002001.SZ)發布了關於蛋氨酸項目試產成功的公告,該企業歷經了數年研究,終於使得其蛋氨酸項目進入量產階段。
緊接著,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的藍星安迪蘇(600299.SH)宣布其具有革命性的創新產品羅迪美A-Dry+已研發成功,羅迪美A-Dry+是一款基於液體蛋氨酸技術開發出來的新型的粉末狀蛋氨酸產品。
飼料添加劑是飼料中添加的用於輔助動物健康生長得功能性成分。飼料添加劑中蛋氨酸是一種必須的營養劑。據了解,由於蛋氨酸無法在動物體內合成,需要從食物中攝入。
而合成蛋氨酸的工藝流程十分複雜,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掌握這項轉化技術。目前,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的藍星安迪蘇(下稱安迪蘇)、德國的贏創工業集團(下稱贏創)、美國的諾偉司(Novus)和日本的住友這四家公司共計占據了全球蛋氨酸供應量的90%。
2016年,全世界的蛋氨酸銷量在110萬噸上下,贏創和安迪蘇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5%和27%,占據了第一、第二位。
但國內的情況是,僅有幾家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能夠成功批量生產蛋氨酸,蛋氨酸產品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此外,由於養殖戶認知水平的提高、天然飼料質量的下降、動物營養的缺乏,蛋氨酸的需求量一直在逐漸增加。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中國是這種飼料添加劑最大的消費國。2015年我國蛋氨酸需求量為22.2萬噸,有15.8萬噸為進口,尚未完成自給自足。2016年前10個月,蛋氨酸累計進口量14.15萬噸,同比增長10.21%。
而隨著人口增長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全球市場對於蛋氨酸的需求也在逐年提高,年均增速在6%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市場有達到每年100萬噸級的消費量的潛力,這幾乎相當於目前全球的蛋氨酸總銷量,這就使得眾多龍頭企業欲“分羹”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顯示,蛋氨酸產能擴張始於2010年,亞洲成為投資重點。2006年,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的中國藍星斥資40億元人民幣收購法國安迪蘇。這一年,中國進口了8萬噸左右的蛋氨酸,為此花費了約1.8億美元。同一年中,贏創在新加坡投建新加坡工廠、住友擴產、重慶紫光投產。2015年,中國蛋氨酸的進口量相比此前翻了一番,對應花費的金額增長了2.6倍。
據了解,在中國化工集團完成並購之前,安迪蘇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安迪蘇副總經理顧登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飼料行業正處於工業化的過程中,飼料一旦工業化,我們產品的需求就從無到有,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推動市場需求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為什麽在中國蛋氨酸的增長率高於世界的增長率的原因。”
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蛋氨酸產能133萬噸/年,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部分來自日本;2014年底,蛋氨酸總產能達到161萬噸/噸,新增產能28萬噸/年,全部來自亞洲,亞洲產能占比由2013年的17.29%提升到2014年的31.68%。

2010年,具有了“中國血統”的安迪蘇選址南京建設了其蛋氨酸工廠,該工廠是全球唯一一家擁有垂直一體化整合生產流程的液態蛋氨酸生產基地。去年12月,安迪蘇又宣布在西班牙繼續增加其蛋氨酸產能的計劃,其5萬噸的液體蛋氨酸新產線將在2018年竣工。
而贏創也加入到提高產能這一軍備升級戰中。2016年10月,這家德國特種化工巨頭宣布了在新加坡投資5億歐元的擴產計劃。新加坡是贏創在亞太地區的蛋氨酸工廠所在地,雖然目前贏創在中國並未布局產能。2019年新工廠投產後,其新加坡基地蛋氨酸年產能將由目前的15萬噸提高到30萬噸。如果該規劃順利完成,贏創在全球的蛋氨酸總年產能將躍升至73萬噸。
此外,新和成在前不久公布的定增公告,公司擬以每股不低於18.19元的價格發行不超過2.69億股股票,預計募集資金49億元投資建設25萬噸的蛋氨酸項目。
對於進軍蛋氨酸業務,新和成董秘石觀群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蛋氨酸和維生素同屬飼料行業中的重要添加劑,有著相通的技術工藝,下遊客戶重疊度也相對較高。”新和成在此之前對蛋氨酸的工業化生產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
他還表示,目前新和成的蛋氨酸生產項目是建立在公司動物用營養品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是進一步豐富產品品類、深化產品布局的戰略選擇。
隨著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除了現有的行業巨頭已紛紛“卡位”,也將不斷的有新企業加入該領域中,而紮堆地擴充產能,讓蛋氨酸這塊蛋糕在未來如何劃分也成了新的難題。
德毒蛋流入市面 9個月 飼料受二噁英污染 8州 4709農場被封
1 :
GS(14)@2011-01-08 13:04: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847402
德國農場因飼料受致癌物質二噁英( dioxin)污染,當局昨天(周五)下令關閉八個州 4,709個農場,禁止出售這些農場的家禽、豬和蛋,以防危機進一步擴散。可是部份雞蛋和雞肉已流入市面,加上飼料原料脂肪酸的供應商早在去年 3月已知道脂肪酸受污染,令人擔心二噁英早已進入食物鏈,當局已落案控告該供應商。
德國農業部發言人昨日表示, 4,709個被關閉的農場,包括雞場和豬場,全國 16個州有一半州分受影響,其中 4,468個農場都集中在下薩克森州( Lower Saxony)。現時尚未收到有人食用了受污染食物不適的報告,但當局必須先確定那些農場沒有受二噁英污染,才會讓它們重開。
公司隱瞞二噁英超標
引發今次危機的,是北部石勒蘇蓋格─荷爾斯泰因州( Schleswig-Holstein)公司 Harles und Jentzsch,將 3,000噸受了過量二噁英污染、原本只供工業用的脂肪酸( fatty acid),供應到 25家動物飼料生產商,其中 2,500噸在去年 11月和 12月賣到下薩克森州,合共生產成 15萬噸飼料。
該公司上月底通知石勒蘇蓋格─荷爾斯泰因州農業部,當局隨即化驗,發現 20個脂肪酸樣本中,九個樣本二噁英含量超過法例容許上限,周一更首次在德國西部發現含二噁英的雞蛋,於是下令有關農場關閉,並銷毀了 10萬隻雞蛋。
二噁英是焚燒垃圾和工業活動的副產品,食用過量會導致流產或健康問題,甚至致癌。
當地傳媒昨日報道, Harles und Jentzsch早在去年 3月已化驗出脂肪酸的二噁英含量超標一倍,但該公司一直隱瞞,令受污染的雞蛋和肉類流入市面和出口到歐洲達九個月之久。檢察當局周三突擊搜查該公司,撿走一批文件,沒有拘捕任何人,但其後落案控告該公司。
下薩克森州保護消費者及食品安全協會副主席肖爾茨指,工業用脂肪酸的成本較那些用於飼料的脂肪酸便宜得多,「如此大量使用,不可能是意外」。
農民每周損失 6億元
今次事件的最大受害人是德國農民,據當地農民協會估計,農民因此每周損失 4,000萬至 6,000萬歐元( 4億至 6億港元)。但農業部發言人指暫時難以估計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大,「首先要把問題解決,再評估損失多少,然後看如何能協助無辜受害的農民」。負責食品安全的官員下周一會跟歐盟開會商討危機。
農業部長艾格納( Ilse Aigner)跟歐盟衞生事務專員達利( John Dalli)通電話商討事件,並要求歐盟收緊法例保障食品安全,例如規定生產造飼料用脂肪酸的工廠,不是生產工用業脂肪酸。
法新社/德新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德國二噁英飼料
•多達 15萬噸動物飼料疑受污染
•飼料分銷到全國 8州 4,709個農場
•至今銷毀 10萬隻蛋
二噁英
•毒性高,能引致生殖和發育問題
•破壞免疫系統、擾亂荷爾蒙分泌和致癌
資料來源︰路透社
【頂級韓牛】揭濟州牛好食之秘 因為飼料加咗柑橘皮?
1 :
GS(14)@2017-01-12 08:04:06韓牛在放牧時做足運動,不會囤積多餘的脂肪。
香港剛剛進口了濟州韓牛的全牛,全韓國有不少地方出產韓牛,偏偏濟州島韓牛雖然產量只佔全韓國大約7%,但出產的牛隻全部都是1++、1+及1的最高三個級別,從來沒出產過低級韓牛,究竟原因何在呢?韓牛有嚴格規定,只要到了三歲就要送到屠宰場,但不同產地的韓牛,飼養方法都有所不同。濟州韓牛兼用圈養和放牧兩種方式,特別在圈養牠們的時候,所餵飼的飼料除了乾草、栗米之外,還加入了濟州盛產的柑橘汁和皮令飼料發酵,發酵後的飼料更易讓牛隻吸收,韓牛自然更大隻、更快速肥起來。「韓牛有固有的肉質,濟州島在環保方面做的很好,能提供清潔的水和品質好的草。除此之外,因為濟州韓牛在大自然中自然奔跑,所以會更好吃。」畜產業合作社常務委員李承珉說。的確,韓牛在放牧時做足運動,不會囤積多餘的脂肪,而且牠們飲的漢拿山水鐵質重,令韓牛血液裏的鐵質亦都較重,所以肉的顏色會較深,同時也令肉味更濃郁,所以如果說和牛贏油脂的話,那韓牛就是贏肉味。不過在當地想吃到最靚的韓牛,都要懂得到哪間餐廳才可以,因為並非每間餐廳都可以食到1++級別的韓牛,好像這間由當地的畜牧協會管理的餐廳,裏面所提供的全部韓牛部位都是最高級別的1++。頭盤的牛肉他他用後腰肉整成,加入了花梨汁,味道香甜之餘,牛肉口感也很嫰滑。燒烤則用炭火燒,夠風味之外,炭火的高溫亦將韓牛的油脂逼出來,肉眼扒油脂夠均勻,口感軟滑,燒到外脆內軟,夾埋蒜頭食一流;里脊肉雖然牛味極濃,但口感較韌,所以切記不要燒太耐,否則就韌到咬不開;胸腹肉驟眼看起來似肥牛,以為會很肥,實則燒完之後竟然好爽脆,不過每份得薄薄五塊,份量就有點少。
1++肉眼扒170克約$244
1++里脊肉170克約$257(左)1++胸腹肉每份約$224(右)
韓牛專門食堂西歸浦市安德面西廣里985-10記者:黃子卓攝影:劉永發、黃子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1/1989279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