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兴业太阳能飙涨调查:建筑业中的新能源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16/HTML_BMBVUSP8I0MX.html


4月9日,太阳能概念火爆异常。A股市场太阳能概念股大幅上扬,港股太阳能概念股也成为明星。华基光电(0155.HK)上涨20%,阳光能源(0757.HK)上涨15%。

涨幅最大的是兴业太阳能(0750.HK)。其当日高开后,一路冲击,最高涨幅达40%,收盘涨幅仍达24.48%,报2.39港元。而之前的两个交易日,兴业太阳能已累计上涨12%。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表现抢眼的兴业太阳能,今年1月13日上市首日,开盘价仅1.07港元,仅三个月,其涨幅已超过123%。兴业太阳能也由此迈入10亿港元市值俱乐部。

根据兴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主要从事传统幕墙(建筑外立面玻璃组成部分)工程的设计、装配及安装,及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装配及安装。此外,公司还生产销售太阳能产品及幕墙产品。

流血招股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上涨,公司没有敏感信息未披露,估计联交所会让我们出文件解释。”兴业太阳能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刘红维告诉记者。

实际上,“上市与不上市,我们内部也有激烈争论。但公司管理层最终决定还是上。”刘红维说。

争论原因是,今年初,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市场低迷,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兴业太阳能正是此时登陆香港主板。

1月13日,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1.05港元/股。有媒体曾将此招股价称为“流血上市”。此种说法并不为过,因为这已十分接近PE投资的成本价,有点内地“原始股”的意味。

令刘红维欣慰的是,兴业太阳能的认购和上市表现都很好:超额认购70倍;上市后三日内上涨43.8%;这都好于同期上市的其他股票。同日上市的海峡石化只超额认购2.11倍,并于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

幸运之神在“流血”之后姗姗而来。

4月7日,财政部及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加快光电在城乡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

“这是重大机遇,太阳能项目国内市场就此打开,空间巨大。”刘红维表示,“补贴力度之大,超乎预期,政策出台非常突然,没想到这么快。”

在刘红维看来,上述政策出台后,中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将迅猛发展,这对于从事BIPV设计安装的兴业太阳能是历史性机遇。

建筑业中的新能源

在兴业太阳能生产车间。工人正将买来的电池板装到车工好的铝合金框架中。再由专业施工队伍安装到建筑物便可。与传统幕墙不同的是,其玻璃中间多了一层可以发电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事实上,记者参观的生产车间,仅是光伏幕墙示范项目。大多数项目工作在工地现场完成。

“买过来电池板,需要封装等一系列工序,有的在工地完成,有的在当地建有厂房。”兴业太阳能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幕墙发电设备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光伏设备发电本身具有不稳定性,需要控制系统,且要并入城市电网。优先利用太阳能发电,不够时,再使用城网电力。这就需 要太阳能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建筑幕墙发电安装涉及到两个行业,一个是传统的幕墙设计安装,一个是太阳能设备的设计安装。缺乏行业经验,这个事都做不 好。这一点,我们都具备。而且,具有3年运作经验。”刘红维告诉记者。

“2007年,光伏项目占主营收入的20%,传统幕墙项目占大头。2008年,光伏业务已上升到35%-40%,今年一季度,大约上升到50%。”刘红维告诉记者,“现在,光伏项目合同饱满。”

盈利能力方面,传统幕墙业务的面利率在10%-20%,而光伏幕墙则在20%-30%。

在刘红维看来,国内鲜有其竞争对手,“同时具备传统幕墙、光伏设计安装能力经验的企业很少。仅汕头一家企业是潜在竞争对手,现在它没有上市。”

“全国有500个铁路站房(铁路候车大楼)需要新建,新建规划中,太阳能屋顶被提出来。铁路站房是最适宜利用太阳能的建筑之一,庞大的屋顶面积加以利用,也节约了能源。”但刘红维没有告诉记者,已获得500个站房的多少个项目。

“威海市民广场,光伏铺设面积7000平方米,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光伏工程。”刘红维透露。

“我估计,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力度会逐年降低,这在德国、美国已得到证实。所以说,近几年是黄金发展期。”刘红维说。

“ 传统幕墙大家都会,如果是光伏幕墙,会的人很少,兴业太阳能就是一家。” 富友富勤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弢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很难有企业跟进。大型工程招标时,肯定看重企业的行业经验。这正是兴业具备的。”富友富勤是兴 业太阳能独立财务顾问,2004年就进入投资,并指导兴业太阳能私募融资及香港上市。

光伏行业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光伏市场是扩大的,从这一点说,盈利增长的确定性非常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8

停牌三年 谢瑞麟珠宝复牌飙涨近三倍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发自深圳

        因包括创始人谢瑞麟在内的多名公司高管涉嫌诈骗、行贿等多项指控,从2006年1月19日便开始停牌的香港珠宝商谢瑞麟珠宝(00417,HK)在停牌三年多后,总算完成了公司的相关内部重组,并达到了香港联交所的复牌条件,昨天正式复牌。

        昨天,谢瑞麟股价复牌暴涨,全天成交量达3487万股,成交金额超过1亿港元。涨幅最高达288%,虽午后有些许回落,全天仍然收涨267.9%,报收2.98港元。

        三年多前,该股停牌时的收盘价为0.84港元。

已改善内部监控

        日前谢瑞麟珠宝发布的公告显示,在停牌期间,该公司已在新管理团队监督下进行多项措施改善内部监控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及跨部门检查,特别 要免除与旅行社及导游的所有现金交易,改由支票或自动转账支付,可予追查。在谢瑞麟现在的新管理层成员中,均没有人是廉署检控的对象。

        此外,该公司委聘的独立专业人士罗申美通过测试指出,谢瑞麟截至今年2月底为止的财务年度完成的交易,在陈列室业务的佣金制度及雇员花红 制度等内部监控报告已有效实施。谢瑞麟对监控代理销售佣金及顾问费用的实施上虽然有部份次要例外情况,但情况并不会严重损害公司的内部监控效能。

谢瑞麟儿媳执掌公司

        谢瑞麟祖籍广东南海,因成功创立“谢瑞麟”品牌而被誉为“珠宝大王”。1987年,谢瑞麟珠宝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珠宝零售企 业。由于谢瑞麟沉迷炒卖房地产,1997年因金融风暴损失惨重,背上巨债。2000年,谢瑞麟被法院颁令正式破产,但于2004年得友人相助提前还清欠 款,赎回破产令。
 



        不过,后经调查,自1996年起,谢瑞麟及其儿子、公司前任主席谢达峰,以及其他多名公司高层开始通过注册多家海外公司辗转倒账,和以虚 报向公司职员派发特别奖金的方式,向多家香港旅行社职员提供非法回扣;同时协助旅行社逃税,以换取旅行社的导游带队光顾谢瑞麟珠宝店。涉案十年间,非法回 扣总金额高达1.7亿港元。

        2005年5月,香港廉政公署开始对谢瑞麟进行正式调查,谢瑞麟公司股票于2006年1月起宣布停牌。

        2008年5月,谢瑞麟父子一案在法院进行审判,谢瑞麟父子以及三名公司高层串谋向旅行社职员提供利益、伪造账目以及串谋偷窃等罪名被判成立。谢瑞麟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而谢达峰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2008年6月,谢瑞麟珠宝正式委任前主席谢达峰之妻邱安仪为公司主席。38岁的邱安仪是谢瑞麟的儿媳,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2006年6月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76

旭光上市李炎现身 身价一日飙涨三亿


每经记者  卢肖红  发自深圳

        不久之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消息,把腾中重工幕后的实际控制人李炎推到了聚光灯下。然而他始终保持低调而神秘的作风。

        昨日,李炎现身旭光资源有限公司(00067,HK)在香港交易所的挂牌仪式,但他闭口不谈收购悍马之事。对于媒体的任何问题,均缄默应对。

        昨天上午10点过后,旭光资源正式挂牌交易,该股平开报2港元,盘中最高见2.39港元,升幅达19.5%。最终收报2.38港元,较招股价2港元逆市升19%,成交5.57亿股。

        按此收盘价计算,旭光资源总股本19.24亿股,李炎持股43.1%,其身价在一天之内就上涨了3.15亿港元。

匆匆离场“不说话”

        全球第二大芒硝生产商旭光资源昨日上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因收购悍马而名声大噪的李炎(即索郎多吉)是该公司主席,这是他自收购悍马消息明朗后的首次公开亮相,因而吸引了大量关注的目光。

        昨日上午9时左右,李炎一身黑色西服、白色衬衣搭配黄色领带现身港交所大厅。李炎身材魁梧,身高约1.75~1.78米,眼睛大且有神,不过总在回避媒体的镜头。他以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发布上市宣言,但不回答媒体的任何提问。

        仪式结束后,李炎在公关的陪同下匆匆离场,率先离开港交所。旭光资源日前发布公告表示,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的李炎可能以个人名义参与悍马收购。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是李炎个人的意愿。”

李炎财富或达50亿

        在收购悍马之前,李炎低调且神秘,很少暴露在媒体的闪光灯下,也从未在富豪榜上出现过。

        公开资料显示,李炎为四川腾中重工老板,四川华拓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四川威远县新店区人,原名为索郎多吉,现年46岁,于2004年透过四川华拓间接投资川眉芒硝,业界称其为“华通系”掌门人。

        从四川腾中重工的股权结构看来,李炎就是实际购买了悍马的人。

        据说李炎个人特别喜欢收藏,专门在成都城南修建了华通博物馆,是其私有文化产业。据了解,华通博物馆于2004年正式在成都市文化局登记注册并对外开放,其收藏主要为书画、瓷器、汉代陶石、彩陶等,藏品数量达3万余件。

        相关资料显示,李炎旗下产业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块,包括机械制造,此次收购悍马的腾中重工,是李炎2004年展开系列收购动作后,收入囊中 的;刚挂牌上市的旭光资源以及老本行PPS(聚苯硫醚)。据了解,该公司作为灾后重建项目,目前正在德阳扩大规模生产,投资规模超过了30亿元。对于李炎 的财富,有生意上的伙伴估计,按照资产计算应在50亿元左右。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旭光资源年产能约为160万吨,分别占国内及全球芒硝市场份额的23.2%及11.3%。集团目前有三个矿 场,合共约有5720万吨已探明及可探明芒硝储量。公司主要生产普通芒硝、高端产品特种芒硝和药用芒硝,整体毛利率超过50%。

        旭光资源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张大明表示,对公司首日上市表现感到高兴,反映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4

靠借2000元起家 361度丁氏家族身价飙涨百万倍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090701/08396423847.shtml


 中新网7月1日电福建晋江361度国际有限公司30日在香港交易所(120.7,-4.50,-3.59%)上市,开盘股价上涨14%,可望筹资18.1亿港元,成为当地第三家上市的运动用品制造厂。361度背后的丁氏家族大量学习台湾制鞋技术,在创业25年后,身价从原先的2,000元人民币(下同),飙涨至40亿元。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361度本次招募5亿股新股,其中5,000万股在港交所上市、4.5亿股进行国际配售,招募金额为3.15至4.35港元,预计筹资18.1亿港元。30日以14%的溢价开盘,盘终以5.57%的涨幅收在3.9港元。

  以目前361度的创办人丁建通、总裁丁伍号、董事长丁辉荣和丁辉煌等人手中持有10亿股计算,业界预估,丁氏家族身价超过40亿元,成为继安踏之后,另一支在晋江崛起的中国体育用品品牌。

  报道说,丁氏家族从无到有的崛起过程,恰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许多民营企业家的缩影,也让人特别好奇。

  1981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丁建通仍和当地一般民众一样,靠务农、捕鱼维生,4个小孩虽然都没有念过书,但都送去附近的鞋厂当学徒、做鞋 子。丁建通说,小孩有的会做鞋底、有的会打样、有的会做鞋面,全部加起来不就是一套完整的制鞋流程了吗?他突然有个想法,就是自己来开鞋厂,把孩子们通通 找回来工作。

  向亲朋好友借2000元起家,丁建通自己在家里设了小工厂生产鞋子,员工就是4个子女。刚开始,丁家每天能生产5双皮鞋,丁建通每天骑着脚踏车,把家里生产的鞋子载到泉州、石狮等繁华地区去卖,每双售价20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好的业外收入了。

  为了增加生产效率,丁建通1986年时特别引进了台湾的制鞋机器来生产运动鞋和休闲鞋。手工生产、土法炼钢惯了的丁建通,对制鞋机器的功能大为 赞叹,他说:“只要把制鞋原料放进去,出来就是一双双成品鞋,太厉害了。”这几年两岸交流热络后,丁建通还时常来台湾考察取经,学习制鞋技术。

  即使鞋厂快速赚进钞票,丁建通却还保持着原本农民的性格与穿着,但这也让他逃过一次劫难。1985年的一个深夜,有几名歹徒闯进鞋厂,拿枪抵着丁建通的脑袋,并用刀在他手臂上砍了几刀,要丁建通交出30万。

  丁建通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了3毛钱1包的廉价香烟和一把零钱,跟歹徒说:“我只是看门的,丁老板早就下班了。”抢匪信以为真,就放过了丁建通。后来抢匪被公安逮捕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丁建通逐渐把经营权交给女婿丁伍号、儿子丁辉荣和丁辉煌掌管,丁伍号在公司上市后表示,本次筹资案中,38.9%的金额将用于进行中国的体育赞助活动,以推广品牌,32.2%的资金要在福建兴建新厂房,并且要投资创立童装品牌。

  丁伍号指出,预计2010年361度要在中国各地设立6,900家销售点,并增加25间旗舰店。2008至2009年财政年度的营收,也可望超过20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04

缺很大! 原物料、零組件都缺貨,牽動價格飆漲!

2010-5-3  商業周刊





「大家都在搶……,」李太太瞄了 瞄牆上的時鐘,拎起兩袋的舊報紙就往樓下衝。

農曆年之後,也不知什麼原因,越來越多「專職」資源回收的歐吉桑及歐巴桑,在回收車還沒到之 前,就開始「攔截」大家手上的回收品。「廢紙」是其中最「熱門」的回收品,李太太一向把舊報紙放在一位古意阿伯的「據點」附近,不過阿伯矮胖身軀動作較 慢,一不小心就會被其他人捷足先登;這次她特地提早十分鐘下樓,希望能排除諸多「干擾」,將蒐集一個多星期的報紙,直接塞給總是早到的阿伯。

什 麼都缺!基礎原物料出現缺口,價格上竄

舊報紙搶手,而大家搶的不僅僅是廢紙,而是廢紙背後可以換取半條土司的價值。

自從去 年中開始,國際紙漿市場就出現供貨吃緊的情況,缺貨的狀況一直持續到現在;紙漿供貨吃緊,效應擴散到回收紙市場。台灣的回收舊報紙的價格,從每公斤一塊 半,漲到現在的五元,兩大袋滿滿的舊報紙,秤來少說也有四、五公斤,以一公斤現價五元計算,大概可以換得二十至二十五元,至少可以到夜市買到半條土司。一 年前連半個麵包都買不到的廢紙,現在足可換到飽足一餐的土司,怪不得舊報紙又開始搶手。

農曆年過後,小從奶粉、中藥、衛生紙、黃豆,大到 基礎原物料的鐵砂、銅、白銀,都突然爆出供不應求的消息,價格隨即上竄,連帶的讓使用這些上游原料的商品,包括:鋼胚、玻纖布、銅箔基板,缺貨狀況更嚴 重。

資本市場也逐漸感受到缺貨的效應,在金融風暴中被一度打入「冷衙門」的上游基礎電子零組件,因為「缺貨概念」也開始出現轉機,反映在 股價上尤其明顯,生產電阻、電容等被動元件類股、印刷電路板類股、驅動晶片中上游族群、DRAM個股,股價都呈現明顯的反彈,成為盤面重要的關注的重點。

四月中下旬開始密集舉行的電子業法說會,缺貨聲音更是不斷。

首先登場的被動元件大廠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表示,被動元件供不 應求的缺口約三成到四成,但預估到第三季將更嚴重,甚至不排除缺貨延續到第四季的可能;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廠南科及華亞科也一致同意,第二季 將淡季不淡,供給將吃緊;IC通路商文瞱總經理鄭文宗,預期一些基礎的IC產品,將一直缺貨到年底;接著上場的IC設計公司智原,其策略長王國庸表示,上 游晶圓廠產能受限,儘管訂單不缺,但第二季營收只能小幅成長約五%左右。「缺最大」的LED晶粒,台灣龍頭廠晶電副總經理張世賢四月下旬時對媒體表示,全 世界都在缺LED晶粒,從高階晶粒蔓延到小尺寸晶粒,對於客戶的需求,晶電只能滿足五成到六成。

淡季不見了!首季景氣回溫,客戶迅速拉貨

缺貨不是新聞,但今年在傳統淡季出現集體的缺貨現象,就極不尋常。從以往台灣產業的景氣循環規律來看,「五(月)窮六(月)絕」是常態, 但今年「缺貨」的分貝,卻在時序要走向傳統淡季時,越來越大。甚至「淡季不見了!」成為不少行業的普遍現象。

「今年真的很不一樣!」全球 第一大驅動IC晶片設計公司聯詠科技副總經理暨發言人陳健興,以他觀察景氣多年的經驗表示,景氣大概在去年第一季末落底之後,客戶開始在第二季及第三季加 速拉貨,但從第四季開始,終端需求減少、供過於求的市場噪音就開始逐漸增多,「讓大家非常緊張,開始急降存貨。」但今年第一季市場沒有比大家想像得差, 「客戶又開始加速拉貨,供需又開始緊張起來!」加上下游IC封測產能廠,在金融海嘯的教訓之後,擴充也很保守,今年淡季才會像旺季一樣熱鬧!

幾 乎所有缺貨狀況的成因,都可以用三個面向來觀察;供給不足、需求過高,或供應鏈出現干擾。今年這三個現象,似乎同時在傳統「淡季」發生。

金 融海嘯的「大破壞」讓各產業產能急縮,供給急速衰退;想不到,新興國家在金融大災難後,展開景氣「大復甦」,突然擴增的需求,不少廠商措手不及,產能根本 開不出來;加上,近半年來,火山爆發、地震、雪災、旱災、罷工事件不斷,天災人禍帶來供應鏈「重大干擾」,讓供給更為吃緊。換句話說,在「大破壞」、「大 復甦」及天災人禍的「大干擾」的因素相互交錯影響下,淡季缺貨狀況更形嚴重。一種產業循環的「新常態」(new normal)似乎逐漸在形成中,連帶的,投資思維也必須隨之轉換。

現象一:供需狀況吃緊 新興國家大復甦,需求又急又兇

廢 報紙的故事是「新常態」下,供需失衡的典型範例。

全球的紙漿最重要來源一是在北美,一是南美,二○○八年下半年金融海嘯爆發,需求急凍, 根據巴西Itau證券分析師Marcos Assumpção的研究,紙漿從頂峰每噸近八百美元的價格直降,到去年三月甚至來到了每 噸四百美元的價位,突如其來的跌價,讓重要產地的加拿大及南非兩個重要漿廠倒閉,更糟的是,全球最大工紙廠Smurfit-Stone也瀕臨破產,連中國 最大造紙廠玖龍紙業也差一點倒閉。

想不到,情況在去年第一季末及第二季初出現轉機,新興國家需求開始突然湧現,在紙漿供應缺乏的狀況下, 上下游廠商只好拿出庫存應急,本來就不多的庫存水位急降,至今年二月只剩下二十八天,比歷史平均水位三十三天,低了不少。

供需狀況已經吃 緊,想不到重要海域波羅的海結冰、芬蘭碼頭工人罷工,加上今年二月紙漿生產國智利地震,智利第二大漿廠Arauco及另一個紙漿廠CMPC受損停工,必須 停工約一至兩個月,讓紙漿價格進一步推升,逼近近期新高。

千里外的「蝴蝶效應」也傳導到了台灣,連帶讓台灣二手紙市場也活絡起來。台灣省 廢棄物資源回收推廣協會顧問陳世軒就說,「現在資源回收場,已經差不多要回到(金融)海嘯前的熱鬧啦!」他說,舊報紙回收價格本來在去年初跌到了每公斤一 至一‧五元左右,北台灣一家大型資源回收場甚至不堪虧損倒閉,想不到市場突然從第二季開始動了起來,到去年中,供應已經很緊張,「以往到第三季才開始囤 貨,但去年第二季就緊張啦!」舊報紙價格就一路漲到每公斤五元,在金融海嘯之後失蹤的歐吉桑及歐巴桑,又開始現身回收場。

資本市場盤面上 已經冷了一段時間的造紙類股,開始一飛沖天,造紙類指數從二○○九年三月初的八十三點左右,一路直沖,到今年四月底,已經站上兩百點,一四○%的上升,比 受惠於兩岸金融MOU的金融類股九成漲幅,還多出不少。

對於新興市場這波又急又兇的需求,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四月最新公布的報告 中,以「非等速復甦」(multi-speed recovery)稱之。IMF指出,全世界各國景氣復甦的力道,呈現快慢差異極大的新形態,新興國家快速翻身,但已開發國家回升速度卻相當緩慢。

就 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觀察,去年全球幾乎所有的經濟成長,都來自於開發中國家,而今年,美國以外的開發國家(以歐洲國家為主)對全球經濟成長,甚至將呈現負數,換 句話說,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責大任,幾乎完全落到開發中的新興國家的肩上。金磚四國崛起已經不是新聞,但真正擔綱主角,今年才是第一次。

「大 缺貨」現象,代表這批新勢力,正在改變全球經濟版圖的節奏及週期。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四月十七日,以十六頁的篇幅,用「世界翻轉 了」(The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為標題,描述這波新興國家的經濟真勢力,他們引述JP Morgan的研究結果指出,新興國家消費金額占全球比率,在三年前第一次超過了美國。世界經濟的版圖出現了人類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剪刀開口」,這個 剪刀開口,改變了全球經濟發展的慣性。

「以往,第四季耶誕節是電子產業一年最重要的旺季!」但中國經濟勢力崛起之後,「現在,一年又增加 了三個旺季,五一、十一及農曆春節!」Digitimes面板分析師陳彌彰這麼說,以往雖然也有淡季不淡的狀況,但情況不像這次這麼突然,影響範圍如此全 面,歷經這波的「大缺貨」震撼,「全球產業對於淡旺季,恐怕在今年之後,真的得重新定義了!」

現象二:供應鏈受干擾 新產品訂單滿載,產能分配不及

「典範轉移」不只發生在區域經濟實力上,也發生在科技產品上。一些科技新應用、新產品,快速被市場認同,也 是引發「大缺貨」的重要因素。今年「缺最大」的LED晶粒,就是一個明顯例子。

「現在,客戶的電話會直接打到我這裡來,我真的都不敢 接。」一位LED磊晶廠的總經理說,過去所有訂單的處理,都由業務部門搞定;現在不是,客戶為了搶貨,電話一撥,就是要董事長或總經理出面擺平,「不是我 今天努力,明天產能就能增加,客戶很著急,但我們幫不上忙,也是很無奈。」這位總經理說。

廣鎵光電董事長陳進財對這「甜蜜的負擔」也頗感 慨指出,因為缺貨,現在常常可以看到客戶的採購人員,直接跑到廣鎵的工廠來「盯貨」,每天排了滿滿的會議行程,忙的全是該如何分配產能、如何協調客戶的需 求,「因為誰都得罪不起客戶啊。」

兆豐國際投顧研究員卓志運,在最近發表的報告中也直指:「LED背光源應用大幅提升,上游磊晶廠大爆 發!」他指出,韓國三星(Samsung)推出LED電視之後,深受歡迎,預估十年後,LED電視出貨量將呈現接近九○○%的成長,LED電腦螢幕更將增 加二十四倍。

友達轉投資隆達董事長陳炫彬看法也相近,他在四月二十日的法說會上表示,三星在去年點燃了第一支引信,LED晶粒的需求量瞬 間暴增,加上全球最大的兩間藍寶石基板廠:美國的Rubicon及俄羅斯Monocrystal,從○八年開始,由於金融海嘯爆發,便減緩擴廠腳步;沒想 到,LED電視的風潮在風暴暫歇之後立刻引爆,才導致缺貨情形如此嚴重。

「現在廠內長晶爐全開,二十四小時不停機……,即使這樣夜以繼 日,還是滿足不了接到手軟的訂單!」台灣藍寶石基板晶棒廠鑫晶鑽董事長郭莉莉說。為了提高鑫晶鑽的良率,轉投資鑫晶鑽的奇美電,更派出一位副總進駐,由此 也可一探泛鴻海集團對LED上游原料的重視程度。

有商機也有挑戰!後續觀察通膨壓力與供應鏈調整

大缺貨雖然帶來商機,但 挑戰也不少。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在國際貨幣基金發表「非等速復甦」的報告之後,就發表不同意見,並提出警告:這波復甦 是政府砸錢出來的結果,不少國家已經出現財政窘迫的狀況,就算國家財政應付得了,還得擔心原物料價格上升,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問題。瑞典HQ Bank原物料研究員Alexander Vilval在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也指出,原物料缺貨造成的價格上漲,「很可能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特別是那些新興國家!」

施羅德 投信投資長陳朝燈也認為,通膨必須關注。他指出,巴西最新鐵礦砂合約價已上漲九成,銅價也將隨景氣回溫升高,全球基礎大建設已全面啟動,新興國家和美國二 ○三○年以前投入鐵公路、儲油管、機場和電廠等重大基礎建設支出,總計逾三十二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兆元)。加上,中國工資普遍上漲,恐輸出通膨到全世 界,為長期通膨居高不下的隱憂。

就算復甦能持續,產業供應鏈是否能很快調整也是後續觀察焦點。

科技市場研究機構VSLI Research執行長Dan Hutcheson就表示,根據他們觀察,電子終端系統市場成長率只有約一○%至一二%左右,但近來上游IC市場成長率卻是兩倍,顯然,IC市場似乎已經 有點出現過熱現象。陳健興也強調,現在對於終端消費市場真的很難準確評估,沒有人能看得清楚現在的狀況,弄得大家緊張兮兮的。「唯一確定的是,在可見的未 來,波動一定越來越大!」為了迎接這個轉變,現在對效率及彈性更為要求,「以前我們一個星期看市場狀況一次,後來加快到兩、三天,甚至每天都要看通路狀 況!」這對企業經營及供應鏈管理,當然都是全新的挑戰。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歷史雖不會重來,但相似的情節有時會一再上演!」(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at best it sometimes rhymes.)這次缺貨風暴,當然不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其破壞力可能也不像二○○八年上半年兇猛,但在全球產業變化、經濟實力乃至於投資理財路上的轉 變,其意義,恐怕較兩年前來得更為深遠!

延伸閱讀:原物料、零組件都缺貨,牽動價格飆漲!黃金 漲7.5% 受波及產業:珠寶、電子科技業、牙科、金幣 受影響消費品:手機、首飾、個人電腦

DRAM 漲24.3% 受波及產業:電腦業 受影響消費品: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

銅 漲16.6% 受波及產業:電工、建築業 受影響消費品:電線、網路線、冰箱、銅製水管、水龍頭

被動元件 漲10%-20% 受波及產業:電腦、消費電子與網通業 受影響消費品: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機

顯示用驅動IC 漲8%-10% 受波及產業:面板業 受影響消費品:手機、筆記型電腦

鐵礦砂 漲106.5% 受波及產業:鋼鐵、汽車、房地產 受影響消費品:汽車、 房屋

紙漿 漲19.1% 受波及產業:家庭用紙、文化用紙 受影響消費品:衛生紙、書籍、雜誌

白金 漲27.5% 受波及產業:汽車、化工、電子、裝飾等產業 受影響消費品:首飾、汽車觸媒轉化器

電容式觸控面板 自今年初開始缺貨 受波及產業:智慧型手機及行動上網裝置等產業 受影響消費品:智慧型手機、iPad

LED晶粒 去年下半年跌幅逐季縮小 受波及產業:手機、液晶面板、商用與工業照明等 受影響消費品:LED背光液晶電視、手機、可攜式導航設備、數位相機

註1:漲幅為 半年以來現貨價格漲幅。 註2:鐵礦砂漲幅係指金屬導報MBIO指數漲幅,紙漿為北方漂白長纖紙漿美國現貨價格漲幅,DRAM指DDR3 1GB 128Mx8 1333MHz ,統計至4月23日12時。 註3:被動元件漲幅為2010年第2季預估值。 資料來源:鉅亨網、寶來曼氏期貨、金屬導報、集邦科技、電子時報、各媒體和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4

国际纸浆价格飙涨190% 低档纸巾加荧光剂埋致癌隐患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611/838563.shtml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纸巾燃烧后不仅有黑色灰烬,还有黄色油渍,相当恶心。”
近日,一种被定论添加了大量“荧光增白剂” (以下简称荧光剂)的“致癌”纸巾再度被大量曝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纸巾燃烧后残留的黄色油迹,很可能是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荧光剂燃烧后的遗留物, 而长期使用含有这类化学物质的纸巾,有可能导致人体病变致癌。
为增白 添加荧光剂
《每日经济新闻》就此向多处官方求证发现,虽然荧光 剂被列为潜在致癌因素之一,但截至目前,纸巾或餐巾纸的相关国家产品标准并没有禁止使用荧光剂,对其使用的剂量大小更没有明确规定,而纸巾里含量多少荧光 剂会致癌?使用这种纸巾多少次会致癌?都尚无定论。
卫生抽检部门在市场检测过程中,更多偏重检测其中的微生物细菌含量是否超标,对荧光剂的检 测也只限于标识承诺“不含荧光剂”。
并且,《每日经济新闻》调查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同时担忧,伴随近一轮已冲到国内市场最顶峰价位的进口国际 木浆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部分中小造纸厂在生存威胁面前,难免不加大使用成本更为低廉甚至低劣的木浆替代品,不仅细菌可能大量超标,为了保证使用替代 品以后的产品“洁白、光亮”,从而加大荧光剂、滑石粉等化学物质在纸巾生产中的使用,从而在市场上大量流通。
广东省近日抽查面纸巾的合格率就 仅为59.4%。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担心,相关国家细则规定急盼出台,市场卫生监督整治也亟待加强。
添加荧光剂并非“潜规则”?
所谓的 荧光剂,就是一种可吸收光线或紫外线而反射蓝白磷光的化学染料。日常生活中大量用于洗衣粉、清洁剂、纸张、荧光灯等,在工业、医学中也被广泛使用。
纸巾添加荧光剂的讨论由来已久。然而昨日,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相关人士却拒绝就此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位人士称,虽然听说了目前有关“致癌”纸巾 的激烈讨论,但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日后将会就此问题做出专门说明,暂时不便多说。该人士同时表示,荧光剂的使用在纺织、造纸等领域非常普遍,算不上潜规则。
记者随后致电多家中小型卫生造纸厂了解相关情况,厂家大多不愿多谈,同时普遍认为添加适量荧光剂是正常所为,因为“国家没有禁止。”
北京市 卫生监督所的相关人士也坦言,目前对市场纸巾的抽检主要是微生物方面的细菌检测,对于已有专家提出的荧光剂致癌等说法,目前尚没有确切的实验可以证明, “纸巾里含量多少荧光剂会致癌?使用这种纸巾多少次会致癌?都尚无定论。”
然而,公众质疑的是,虽然目前没有具体试验可以证明纸巾上的荧光剂 吸收多少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荧光剂既然被列为潜在的致癌因素之一,就绝不能掉以轻心。除了纸巾,许多纸杯中同样含有荧光剂,这些不合格的卫生用品通过 各种途径接触、进入人体,长期使用必将带来伤害。
有研究表明,万一荧光剂和伤口处的蛋白质结合,便会阻碍伤口的愈合能力。根据医学临床实验, 荧光物质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如对荧光剂接触过量,毒性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就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据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介绍,目前,生活用纸的生产原料纸浆大致可分为三类:木浆、草浆、废纸浆,纸浆的好坏是纸巾质量优劣的关键。而100%纯木浆制造的卫生用纸其微生物 指标、物理指标均优于其他原料,生产出来的纸也比较白,是可以不用添加荧光剂的。
“但迫于成产成本压力,目前市场销售的中低档纸巾,生产出来 的纸张颜色会发黄,用回收废纸做成的纸浆更是如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亮白’审美观念,就需要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来增白,除了荧光剂,还包括脱墨剂、柔顺 剂、滑石粉、显白剂、漂白助剂等多种化工原料。”上述业内人士说。
“同时,在废纸里本身就含有荧光剂。”江苏省造纸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 者。
成本压力或增“致癌”隐患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上流通的不合格“致癌”纸巾虽然多数是一些本身就不合格的中小造纸企业生产制 造的,但因为近期木浆价格昂贵,上涨幅度大,为节省成本,难保一些其他造纸厂也使用竹浆、废纸等替代原料生产,从而扩散市场中含有荧光剂的纸巾流通量。
有数据显示,去年国际纸浆价格为340美元/吨,而到了今年,国际纸浆价格却达到了近1000美元/吨,一年飙涨了190%。
长城证券研究 员寻春珍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纸浆在造纸成本中所占比例达50%以上,最高达70%。
易贸资讯(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朱霞则告诉记 者,一般使用替代性原料生产的多数是中小型纸厂,大型厂家一般还不会做非木浆替换,并且有不断扩张的趋势,由于规模效应,大型造纸厂纸浆与生产纸的产出比 例也会达到1.1:1或者1.2:1。
“而即使木浆原料涨价,大型厂商考虑更多的依然会是市场结构,而不是成本,并且目前多数大型厂商的库存 原料还足以支持两个月左右,国际原料价位也已达顶峰,难以继续上涨。因此,尽管目前市场上部分纸巾已开始涨价,但多为前期一轮涨价的滞后反映,且涨价空间 也非常有限。”朱霞强调说。
这对中小企业无疑是个重大挤压,朱霞同时认为,由于大企业掌控的终端市场涨价空间有限,中小企业为争夺市场甚至还 有降价的危险,迫于成本压力,中小纸厂的开工率目前已明显降下来了,东北一些非主要的生活用纸厂,纯木浆的开工率已经很低,全都转成非木浆的,再到一定程 度,如果原料高价位再持续3个月,就会逼停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家庭式作坊的小企业。
“垂死挣扎更加可怕。”业内人士对记者反映,现在木浆在 中国市场价位差不多六七千元每吨,竹浆是5000多元每吨,原料空间差了1000多元,而即使按照2吨竹浆做1吨纸的比例片面估计,终端产品也至少便宜几 百块。至于标准一点的边角料正规废纸价位更便宜,三四千元每吨,还有2000多元每吨的废纸。
许多小作坊用不合格废纸生产的纸巾就是那种看起 来颜色洁白,干干净净,可一拉就破,甚至掉毛的那种,稍微沾点水,纸巾就会融化,一揉就是一团浆。在许多的小餐馆依然随处可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4

興櫃股后四個月飆漲五八○%傳奇

2010-8-23 TCW




太陽能族群,成了近期台股熱力四射的產業,興櫃更有一檔神秘的個股,沾上太陽能題材,股價從六十元起漲,四個月之內,股價大漲五八○%,這期間的漲幅堪稱國內上市櫃公司裡的第一。

八月十六日,股價突破四百元大關,站上興櫃股后的位子。

這家神秘公司叫做盈正豫順,以八月十六日收盤價計算,市值已逾一百六十億元,盈正董事長陳友安、總經理許文身價合計超過四十億元。

一路將盈正供上興櫃股后位置的,就是今年第二季,占了盈正營收近四七%的太陽能電力轉換器(PV inverter)。簡單說,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就是將太陽能電力,轉換成一般電力供家庭使用,同時,還能將剩餘的電力賣給電廠,等於是太陽能電池模組裡的 心臟,將全身的血液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毛利驚人是龍頭茂迪的近三倍

更驚人的是,盈正的太陽能轉換器毛利近四○%,這個數字,等於是國內太陽能電池龍頭茂迪毛利率的二‧八倍。

根據專業機構Solarbuzz統計,今年太陽能市場將達一五(GW),較去年成長一○二%,除了德國外,義、法、日、美,今年都有太陽能補助政策,美國 更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市場,美國太陽能市場在未來五年將以十倍速成長,每一年將新增一百萬個太陽能屋頂,每一個屋頂都需要一套太陽能轉換器。

搭上全球政府補助太陽能產業的商機,盈正豫順成為台灣太陽能轉換器出貨量最大的廠商。根據法人保守估算,今年盈正每股盈餘上看二十五元,明年具備挑戰三十元實力。

就是因為這個題材,讓盈正的股價一路飆升。然而,在十二年前,這卻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

時間回到二○○○年,從事無塵室工程的漢唐集成上市,客戶多為竹科大廠如台積電、聯電等,股價在掛牌後,直衝上八○元。

但當時漢唐有一個負責UPS(不斷電系統)產品的部門,卻是當時漢唐營運上的大麻煩。

盈正董事長陳友安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回憶,「UPS部門營收不到公司十分之一,但是人員卻占公司三分之一以上,」不賺錢又尾大不掉,在公司是「非主流」,照這樣下去只會是一個養不大會夭折的孩子。

當時,陳友安是漢唐總經理,面對這樣的困境,他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卸下漢唐總經理的棒子,將UPS部門獨立出來成立豫順電子,由他自己擔任董事長,接手這個燙手山芋。

「我可以選擇結束部門,這是最聰明的辦法,但是我卻選擇最笨的路。」陳友安說,看著一百多名員工,每一位都是他當漢唐總經理時聘過來的,人數又這麼多,於是決定下海接下重擔。

一分割出來,盈正面對的是飛瑞、台達電營收上百億元的大鯨魚,當時豫順營收不過兩億,「我們出來是像小螞蟻一樣……,唉!很痛苦的。」陳友安坦承心態必須調整,在漢唐時,他是經手上億元工程案,現在一個UPS賣幾百塊美金,很像「沿門托缽去賣小東西」。

苦有製造能力卻無突破性技術,當時市場上的UPS業者少說三十家,都在搶低階生意,陳友安認為一定得往中高階技術開發,直到一次意外的會面,開啟的新局。

合併求生技術和製造互補才獲利

當時在做UPS代理的盈正公司老闆許文,透過朋友介紹,原本要帶一筆生意,給陳友安,但第一次見面時,陳友安談的不是一筆生意,反倒是合併。

盈正公司雖是代理商,卻有不少研發人員,但卻沒有量產能力,豫順空有產能,卻缺少研發UPS的能力。陳友安看中盈正與豫順的互補之處,雙方談了兩小時後,一拍即合,成立盈正豫順。

二○○五年,盈正剛跨入太陽能的市場,碰上第一波太陽能多頭,但當時政府鼓勵的是設立電廠,獲利的大都是做電廠生意的太陽能電池模組業者,茂迪、益通的股價輪流飆破千元價位,締造出台股的太陽能傳奇。

陳友安苦笑說,「當時我們冒不出頭,因為用不到我們的東西。」

過去在UPS產業的經驗,讓陳友安思索出,在大潮流上要思考要站哪個位置,「電廠生意哪輪得到你?就跟UPS一樣,大廠早就切進入。」盈正豫順決定反向操作,選擇家用市場必備的太陽能電力轉換器。

當太陽能電池大廠忙著作電廠生意,無暇顧及家用產品市場時,正好是盈正紮馬步的時間。「我能做的就是準備好自己,等時間到來。」

太陽能電力轉換器要克服兩項技術:安全連接電網,和提高轉換率。這都必須突破國外專利封鎖,剛開始研發團隊拆開外商的產品一看,設下重重的專利陷阱。

光是繞過外商專利就花了三年,又花了一年多送認證,要拒絕賺快錢的誘惑不易,當同業,在太陽能電池大好,宣稱要買產線做太陽能電池時,就輕易的讓股價往上飆。

陳友安卻持續投入研發,四年下來,這個產品帶給公司的營收幾乎是零,即便如此,他還是每年撥營收四%作研發,「我做的事很簡單就是keep投資,沒營收還是持續投資。」

通過認證後,接到第一張訂單來自西班牙,最後還是以賠錢收場。那只有幾十台,但是和一般市電並聯時一直出問題,還派工程師出差維修,倒賠咧!「不過也學到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太陽能在二○○八下半年開始泡沫化,上游原材料多晶矽,由一公斤五百美元走跌到六十美元,益通的股價也由過去的高點近千元,滑落到現在不到五十元,投資人一看到太陽能三個字就怕,絲毫都沒有動搖陳友安的決心。

陳友安說,「那只是洗牌,反倒是他拚成本越低,對我越好,」太陽能模組成本占最大的就是電池,價格下降用的人反倒多。

二○○九年海嘯過後,機會來了,太陽能模組在模組價格開始每年下跌二○%到三○%,歐洲買家為了降低成本,開始尋求亞洲的製造商,在台灣拿下所有歐洲國家認證,且有出貨經驗就是盈正豫順,苦等五年,終於讓陳友安等到打入市場的機會。

九月掛牌將成太陽能產業新指標

一位上市不斷電系統業者觀察,一般太陽能電力轉換器(PV inverter)的轉換效率約在九二%到九五%之間,但盈正可以做到九六%。

但為了這一%,在主要零件價格上的成本,需要多付出十倍的代價。一般可能覺得轉換效率九五%就夠用了,但陳友安卻更早想到下一步。「現在來看,他的技術應該是領先別人一年的。」這位不斷電系統業者認為。

德勝安聯基金經理人鍾兆陽指出,海嘯後政府政策轉向補助一般家庭用市場,需求量突然大增,國際大廠產能不足,讓盈正豫順有機會切入,他估算到明年為止都是一個賣方市場。就算是德國政府補助要降低一六%,模組價格會持續下降更多,估算模組今年還會往下砍二○%。

隨著盈正股價不斷創新高價,台股市場裡具備生產太陽能電力轉換器題材的公司,從科風、達方、均豪等也一個接一個冒出來,形成了一個太陽能產業的新族群。

九月九日,盈正掛牌後,將成為太陽能族群的新指標。

過去十二年來,盈正豫順從瀕臨倒閉邊緣,到如今在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大豐收,機會財的來臨,讓陳友安反倒有身在高處的危機感,當同業將資源重壓在太陽能時, 他已開始把大軍抽回到UPS,太陽能產品只由總經理負責。「生意太好跑,反倒會慣壞員工,」陳友安說,為了逃脫一代拳王的股王股后宿命,他正思考下一步 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28

中資黑手》英格爾股價飆漲八倍後暴跌 中國灌單、台灣炒股 超完美計畫揭祕

2011-10-17  TWM




今年四月十三日,報紙財經版一角 有則短文:「英格爾涉炒股 負責人、金主、炒手遭檢調搜索」,檢調突如其來調查一樁兩年前舊案的舉動,讓這檔近一年來飆漲八倍的股票,股價急轉直下,意外戳破了一場「中國灌單、台灣 炒股」的超完美炒股計畫。

撰文‧張瀞文

在琳琅滿目的炒股手法當中,公司派結合市場主力及法人,透過媒體發布利多,坑殺散戶投資人的案例多如過江之鯽,而這次電源供應器廠商英格爾一年大漲八倍炒 股疑雲背後,除了公司派、金主、炒手、法人,背後隱約可見中國四大央企之一普天集團介入的身影。

因為普天具有中資的特殊身分,因此發生在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前夕的這起英格爾炒股案,時間點顯得格外敏感,檢方偵辦起來也特別棘手,最近市場上就傳出檢方 因受到來自高層壓力,讓整個案子「辦不下去」,最後甚至出現了「抓小案放大案」的作法。

檢方於四月搜索後指稱,這起炒股案時間點落在○九年七月到九月,主要由英格爾董事長蔡成達夥同市場金主及炒手,透過特定人士拉抬股價,檢方最後約談蔡成 達、金主邱志宏及操盤手蕭天祥,蔡成達更在今年五月下台。

不過外界對於檢方的說法存疑,因為這段時間英格爾股價僅由十七元漲至二十六元左右,並沒有大幅波動。反而是英格爾從去年年初二十八元飆漲至今年二月歷史高 點二五七元,一年內飆漲了八倍,轟動台灣股票市場的炒股事件,檢方卻好像「視而不見」,作法讓外界相當不解。

與中國央企合作首例

普天營業額九千億 竟挑上台灣小公司不過檢方在今年四月突如其來搜索英格爾,已意外讓整件還在進行當中的「超完美炒股計畫」戛然而止。就在檢調搜索之後,除了董座下台,英格 爾第二季勉強繳出讓市場可接受的營收成績,但稍後公布的獲利卻出現比上季腰斬的情況,獲利突然大縮水,讓市場意外。

市場傳出因為四月檢調追查英格爾炒股案,讓普天對英格爾的後續下單出現觀望。檢調追查,加上普天下單縮手,導致英格爾獲利不如預期,而英格爾股價也從二月 的高點跌落至現今約八十元附近,短短半年內股價一度出現腰斬再腰斬,散戶投資人已哀鴻遍野。

桃園縣龜山鄉電子零組件小廠林立,股本僅五億元的英格爾一點也不顯眼,加上所生產的電子產品──電源供應器,又屬於相當成熟的產品,每年維持固定的獲利, 且從來不召開法說會,市場或是法人圈幾乎不會注意到它。

不過去年年初英格爾突然轉性,除了二月初召開掛牌後首場公開法人說明會,緊接著二月五日宣布與中國央企普天集團簽署一紙「三年合作、一年採購」的合約,採 購金額達一億美元以上,而普天也在簽約儀式中宣稱,「未來不排除入股英格爾,或雙方合資成立新公司」。

由於這是首家中國央企與台灣公司合作,自然吸引各界目光,但是營業規模高達九千億元新台幣的普天,選上股本不到五億元、年營業額二十二億元左右的英格爾合 作,甚至還要進一步入股?背後動機令人玩味。

據業界人士表示,當時普天曾經找了五到八家台灣的中小型公司洽談合作,而英格爾會雀屏中選,主要與英格爾董事長蔡成達需要活絡股價,且急著想退休有關。

八成訂單來自普天

灌單奶水多到滿出來 營收股價創新高大股東透過與客戶宣布策略聯盟合作案,然後讓對方在枱面下吃進籌碼,之後再透過灌訂單、衝營收、拉抬股價,最後雙方共享股票大漲後的甜美果 實,這樣的炒股手法屢見不鮮。

英格爾在去年正式宣布與普天簽約後,股票的成交量逐漸放大,正巧鑫豐、昇豐等特定的小型券商,也開始密集交易。熟悉市場操作人士開始揣測,普天在這時候似 乎開始進場吸收籌碼,而時間點大約就在雙方簽約後不久的二到四月這段期間。

因為有一億美元大訂單,加上普天陸續在市場上吃貨,英格爾股價開始出現異常的波動,這樣的漲勢開始吸引「外圍人士」的注意,就在四、五月,英格爾股價來到 七、八十元,市場炒手、主力開始介入,英格爾成交量開始放大,動輒出現量價俱揚的走勢。

同時,過去從不透過重大訊息公布營收的英格爾,在這一波股價漲升過程中,也一反常態,在法定公告營收日(每月十日)前,在六或七日時就透過重大訊息發布營 收數字。

從公布的數字來看,隨著中國普天的大單灌頂,英格爾合併營收從過去單月僅有二、三億元一路跳升。一直到去年年底,英格爾十二月單月合併營收已來到十四.九 六億元,這個數字比年初二月營收成長接近八倍之多。

公司釋利多撐住股價

內部人士卻逐漸在逢高時出脫持股市場發現來自普天的訂單讓英格爾營收暴衝,當時就有炒家表示,中國央企動輒數百億、數千億元的營收規模,現在隨便拿個幾億 元訂單灌給台灣的中小型公司,只要央企有心餵養,台灣中小型公司一定會「吃到撐死」!

隨著營收從四月開始一路創新高,英格爾股價正式站上百元,超越績優股台達電,一躍成為電源供應器股王。突出的股價及業績,終於吸引法人目光,原本乏人問津 的英格爾,陸續有法人到公司拜訪,包括日盛及新光等投信及自營商從去年九月開始陸續進場加碼。

而這段時間,公司仍然持續釋出利多消息維護股價。去年十一月十日英格爾舉行第二次法說會,蔡成達向在場法人及媒體表示,與普天經過十個月的磨合後,今年訂 單將會放量,接下來包括航空媒體機、少兒遊戲機、LED照明燈源,將推升今年公司成長動能。

法說會後,包括群益、第一金投顧以及元富證券出具的研究報告都預估,英格爾去年每股獲利將達到四.五元到五.五元,群益投顧更大膽估計,英格爾今年將賺進 一個資本額。

而今年一月下旬,中國普天集團資訊產業國際事務本部總經理溫南雁,也在英格爾於深圳舉辦的三十周年慶時表示,今年將深入與英格爾合作,同時擴大下單。

在公司派聯合普天釋出利多,籌碼又被特定人鎖定,投資人大舉進場,使得融資使用率拉到最高九六%情況下,英格爾股價再度攀升至今年二月份最高點二五七元, 短短一年大漲八倍,英格爾成為近一年來台股表現最傳奇的一檔股票。儘管股價登上高峰,但對市場敏感度很高的炒家們發現,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內部人士已逐 漸逢高出脫持股。

上半年營運大衰退

一億美元訂單「虛胖」 檢調偵辦炒作根據公告,蔡成達從去年八月以後就陸續申讓超過二千五百張持股,監察人黃彭惠珠也在去年十二月申讓三百張,高層在高檔賣股,這點讓參與的炒家 提高警覺。

從英格爾公布的業績來看,也沒有像公司對外所說的那麼好。根據公告,今年第一季英格爾的合併營收不僅沒有成長,反而比去年第四季衰退二七.七%。去年第四 季稅後盈利率降至一.○九%,比上一年度平均四%到五%大幅下滑。加上今年半年報公布,上半年每股僅賺了一.三三元,與賺一個資本額的說法差距過大,市場 才恍然大悟,這號稱一億美元的肥單,恐怕是僅有骨頭沒有肉的「虛胖訂單」。

股價位在高檔、本益比接近四十倍,又有董監申讓持股,加上營收、獲利不如預期,果然在第一季營收公布後,英格爾股價從二五○元高檔出現第一波跌勢。緊接著 檢調又在四月中偵辦不法炒作,突然的舉動讓各方人馬競相拋出手中持股,而英格爾股價半個月就腰斬。

英格爾股價一年大漲八倍,在台股一千多檔股票中,漲幅第四,小小英格爾能脫胎換骨,完全是拜普天集團在背後撐腰所賜,雖然在飆漲期間,普天高層曾經出面表 示「擔心小股東因此受傷」,不過現在英格爾沒有繳出預期中的成績,股價也因過度炒作而出現崩跌,普天連手英格爾炒股的說法在業界不脛而走。

這一次英格爾涉炒股案,由於股價漲幅大、參與的人更多,所牽涉層面、投資人受傷的程度遠比兩年前的舊案影響範圍更大,但是檢調卻是「抓小放大」,對於這次 成功將股價推上天的炒股案視若無睹。中國央企普天是否連手英格爾炒作股票坑殺投資人,需要主管機關「嚴密觀察」,不過現在英格爾股價大跌,當初相信這一億 美元訂單而進場的散戶投資人們,他們的權益又該由誰來維護?

英格爾

成立:1981年

負責人:董事長梁育正(前任為蔡成達)

資本額:9.17億元

主要業務:電源供應器

主要客戶:Canon等相機廠商近三年獲利:2010年EPS3.92元、2009年1.41元、2008年0.29元

英格爾公司說法

英格爾財務長蔡瑞蓮表示,關於檢調偵辦炒股案,主要是針對前董事長蔡成達,蔡董事長已下台,英格爾經營團隊也更新,其涉案事項屬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另 外,關於營收創新高、獲利卻跟不上腳步,主因是產品結構變化,這些在法說會、股東會時都已對外說明。

中資普天灌單

各路人馬炒高英格爾股價

──2010年2月迄今

英格爾股價走勢

2010-03 與普天簽訂1億美元訂單07 主力、炒手開始進場吃籌碼10 法說會後,法人開始進場

2011

董監大舉申讓

英格爾30周年慶,普天高層釋利多

檢調搜索

營收暴衝 獲利卻沒有跟上腳步── 英格爾營收獲利對照時間 2009.3Q 2009.4Q 2010.1Q 2010.2Q 2010.3Q 2010.4Q 2011.1Q 2011.2Q 營收(億元) 5.58 5.55 9.24 27.82 30.51 42.75 30.62 35.11 每股純益(元) 0.54 0.39 1.04 1.56 1.62 0.81 1.03 0.56 「普天概念股」均不支倒地去年英格爾因與普天集團簽訂一紙合作契約,這個中國第一家央企攜手台灣掛牌公司合作的案例,由於被視為後ECFA時代「陸客來 台」、「陸企買台」、「中國資本輸出台灣」、「兩岸企業加速合作」的經典案例,而備受市場關注。

後續隨著普天灌單,英格爾在一年內營收、股價都翻漲數倍之多,台灣股市也出現奇特現象,只要公司與普天沾上邊,股價都會應聲大漲,彷彿「中國普天」就是股 價的靈丹妙藥, 台灣股市最新流行名詞「普天概念股」紅透半邊天。

市場陸續冒出的「普天概念股」,包括有新世紀(3383)、華興(6164)、東貝(2499)、巨騰(9136)、台端(3432)等,其中以新世紀訂 單未到手、三個月股價就漲了一倍最具代表性。這些普天概念股大多與LED產業相關,訴求的題材不外乎是中國十二五規畫,將對LED路燈創造龐大的需求。

雖然普天高層曾出面否認有所謂的「普天概念股」,不過一直到英格爾爆出遭檢調搜索、董座、作手遭到約談,這些攀親帶故的「普天概念股」也才一一不支倒地, 均因業績不如預期紛紛遭重擊,顯露出原來的真正面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8

亞洲經濟冷颼颼 當鋪熱到上市飆漲


2013-10-07  TCW  
 

 

原本專注小本生意的當鋪,不僅能做到連鎖經營,還可掛牌上市,甚至締造股價一個月飆三成的漲幅。這是八月初掛牌的新加坡銀豐當寫下的紀錄,卻也是外電路透(Reuters)一窺東南亞家戶經濟吃緊的端倪。

根據路透,雖然東南亞國家受歐債風暴波及相對輕微,但近來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漣漪效應卻產生顯著影響。就以新加坡連鎖當鋪的業績為例,過去三個月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客源就成長近一成。

投資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七月所出具的報告顯示,亞洲家戶債務比率最高的前四名,星、馬、泰國就排名前三位。由於銀行業放款轉趨謹慎,墊高借貸門檻,迫使不符條件的個人與中、小企業借款方只得轉向當鋪。

景氣漸凍為當鋪催生出新客源,使得馬來西亞原本多為華人經營的當鋪生意,連國營郵局都搶在去年開辦符合伊斯蘭教義的典當業務,總裁瑪哈穆(Iskandar Mizal Mahmood)表示,僅一年就已獲利;泰國的當鋪龍頭方便錢(Easy Money)近幾個月業績也成長一五%至二○%,因此今年全力展店二十七家,超出去年十二家逾一倍。

首爾3C當鋪展店十五家

此外,家戶債務比率高達四八%的南韓則是出現3C當鋪的搶錢新招。《韓國先鋒報》(Korea Herald)報導,四十二歲的金武鉉(Kim Moo-Hyun,音譯)的當鋪專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典當品,客源之多,竟足以在首爾市區開出十五家分店。

《韓國先鋒報》指出,雖然每筆典當金額只在二十萬至一百萬韓元(約合新台幣五千五百至二萬七千五百元)之間,但因為不到十分鐘就能換到現金,效率奇高,年輕人很愛上門光顧。三十歲的林姓顧客就坦承,3C當鋪比銀行方便、有人情味,他已經是老主顧了。

當鋪最大風險來自於典當品價值劇烈波動,尤其是買、賣雙方都愛的黃金。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當鋪通常僅提供擔保品價值七成融資,但黃金價格在過去半年內驟跌二五%,這個跌幅幾乎吃掉一般當鋪保守預留的三成緩衝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75

《生技總體檢》 市值8000億 還能漲多久? 一顆藥帶動股價飆漲的祕密

2013-11-25  TWM
 
 

 

今年以來,生技股股價一飛沖天,生技股市值更逼近8000億元,成為支撐台股的重要族群之一。

這個一年內迅速翻紅的新興產業,造就許多富翁,多少傳奇故事在市場流傳;但同一時間,也掀起不少市場怪象。

就在資本市場的陷阱與魅惑迅速燎原之際,《今周刊》邀請專家為台灣生技股把脈,

教你看懂生技股;

也讓這個剛剛萌芽的精銳部隊,在市場上能以更穩健的姿態,向前邁進。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黃家慧十一月十三日下午,一家興櫃公司舉辦上櫃前法說會,兩點半才要開場,但兩點不到,現場已經湧進將近兩百位法人;到了兩點半,準時開場,此時會議廳已經被擠得水洩不通,估計一共湧進近四百位法人,還有許多人因為位子不夠,只好站在後面形成人牆。

台股已經好久不見如此踴躍的法說會,尤其在電子股熄火、成交量跌破八百億元之際,哪一家公司擁有如此驚人的魅力?

答案揭曉,正是目前興櫃股后──安成國際藥業(以下簡稱安成藥)。

今年以來台灣生技類股指數漲幅,不僅高出大盤指數的漲幅八個百分點,與美國的生技類股指數(NBI)相比,也毫不遜色。

由於台灣目前的分類股指數計算只納入上市、上櫃公司,因此無法呈現興櫃股票的漲跌。如果再把目前興櫃上四十二檔生技股納入計算,實際上的生技股漲幅還要更兇猛;以目前興櫃股王寶齡富錦為例,去年底股價不到五十元,如今股價三五○元,漲了六倍。

寶齡的股價走勢不是特例,現在興櫃上的「百元生技俱樂部」,包括台灣浩鼎生技、杏一等,今年以來漲幅都是以倍數計,甚至有的股票去年根本還不知道在哪兒,今年已經是興櫃上活跳跳的要角。

怪象一:漫天喊價

股價「上萬元」? 把「藥證」當獲利保證《今周刊》統計當今枱面上的生技股,包括二十四檔上市、五十二檔上櫃,及四十二檔興櫃的生技股,總市值已經逼近八千億元,占台股比重三%,比起手機、面板等大股本的族群,不遑多讓。尤其今年以來,生技類股交易金額占全體交易比重節節上升,十月已占全部交易(含興櫃)的七.三三%,重要性不言可喻。

生技股無疑是今年枱面上表現最搶眼的族群,只是,股價漲多之時,也是風險伴隨而來之際。

就像安成藥的法說會上,身為國際知名特殊學名藥專家的安成藥董事長陳志明實在地說:「台灣生技股太貴了!」嚇得安成藥的股價在兩個交易日內一度跌破三百元大關(收盤又站回三百元);而國內生技產業的「大金主」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日前在一場私人飯局上也向在座友人直言:「台灣的生技股確實過熱。」澆了生技股一小盆冷水。

但是,資本市場之奧妙也在於此,當市場熱炒沸騰,投資人和市場熱錢奮勇挺進,縱使大老闆們「真心提醒」,卻怎樣也聽不進去。目前市場上已浮現許多怪象,在在提醒投資人,要伸手摘取遠處的甜美果實之前,千萬別先被腳下的草藤給絆倒了。

生技股股價漲到連大老闆都喊「燙」,已是不爭事實,市場甚至已經有人喊出某檔股票要「上萬元」,其中有多少不合理之處?以上櫃新藥股智擎為例,智擎手上的胰臟癌新藥(PEP02/MM398),按時程即將進入臨床三期的收案階段;如果一切順利,公司表示將在明年(二○一四年)三月向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送件,下半年就可能拿到藥證。

看似一切順利,也是目前台灣新藥股的進程走得最快的「前三名」之一,但弔詭之處也在此;「取得藥證」固然是一顆新藥的里程碑,但「藥證」絕非「獲利保證」,接下來的生產與行銷戰,才是這顆「藥」能否順利打進市場的關鍵戰役。而幫助智擎打贏後半場戰役的美國合作廠商,正是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Merrimack(股票代號:MACK)。

但今年以來,Merrimack的股價像溜滑梯一樣,從年初的七.五美元,到如今只剩下二.五美元;但同期間,智擎的股價卻一路往上攀升,如今智擎市值甚至是Merrimack的三倍多。如此奇特的現象,有可能是Merrimack的產品線不受國際法人青睞;當然,更可能是台灣智擎漲太兇。

事實上,智擎股價的「強勢表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總經理葉常菁擁有美國藥廠Millennium的工作經驗,「團隊是OK的,只是,真的能在明年順利取得藥證嗎?」一位同是新藥公司的同業高層說明,從過去紀錄來看,即使到了臨床三期,順利取得藥證的機率也不到五成,不確定性還高得很。

這同時也點出了目前台灣生技市場的另一個亂象,就是漫天飛舞的資訊太多,到底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哪些聽了一笑置之就好?投資人真的難以分辨。

怪象二:資訊黑洞

市值八千億產業 分析師竟少得可憐如果拿生技股和科技股相比,台灣目前內、外資加總,券商加上投顧,粗估電子業的研究員就有一千到二千名之多,每天生產的報告少說也有好幾百篇。這些「研究報告」的功能,其實就是不斷檢視、解讀各家上市櫃公司的資訊、現況,讓投資人得到更正確的投資訊息。

但反觀目前台灣生技股,研究員、分析師幾乎都是「兼著看」居多。據了解,目前所有外資投資機構,設有專人「生技股分析師」的外資,只有花旗、摩根士丹利與JP摩根三家;而本土券商中,也只有凱基證券、元大證券、元富證與台灣工銀證等少數幾家,對生技股著墨較深。因此,幾個月前,當生技股剛開始狂飆時,參加過當時重要生技公司小型法說會的研究員說:「當公司總經理說明現況完畢,現場一片靜默,沒有人提問,因為不知道要問什麼。」少了研究機構的分析、解讀,讓原本就存在高度進入門檻的生技公司,外界更難一窺全貌。究竟生技公司宣稱的「臨床二期數據很漂亮」、「後年可以順利取得藥證」、「這顆藥未來有百億美元的市場」,這些是該明文公開的「公司重大訊息」?抑或只是股價炒作的「話術」?投資人該如何分辨?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十一月七日才剛剛被櫃買中心罰款四十萬元的寶齡富錦,原因就是「資訊揭露不實」。

因為寶齡每次公布腎臟病新藥時,只揭露有收取里程金及權利金,卻隱匿這兩項收入還要分別支付三三%及五○%給原發明人。結果,事實一公告出來,當天盤中股價最多跌掉一一○元,股東的損失要找誰去討?

對此,櫃買中心審查部組長王耀華表示,目前櫃買中心對生技股的上櫃掛牌,並沒有要求額外的資訊揭露,一切按照一般上櫃的程序進行;但審查會議上會邀請兩位外部的「產業專家」,針對產業風險進行詢問。

只是,這樣的「把關」是否足夠?投資人要投資生技股之前,恐怕還要做更多功課才行。

怪象三:主力介入

七個交易日 變出股價翻倍「魔法」或許正因為生技股未臻成熟的投資環境,看在有心人眼裡,這種短期的「資訊不對稱性」,也正是獲取暴利的良機;因此之前市場不斷傳出許多主力紛紛把「手」伸進這塊「處女地」,大炒股票。

尤其是新藥股,需要少則七年、多則十年,甚至更久的臨床試驗期間,除非出現重大變化,否則只能默默苦守寒窯,這樣的股價要如何一飛沖天?

但生技股偏偏具備「股本不大」和「籌碼集中」兩大特性,剛好符合主力炒股的必備「股性」,因此市場上多檔生技股都上演過「帽子戲法」,曾有短短七個交易日,股價從八十多元漲到一百七十幾元,翻了一倍之多;也有傳言「某位主力與某家生技公司老闆吃了一頓飯之後,股價急拉一百元」。傳言紛沓之際,也讓太多投資人躍躍欲試,資本市場的陷阱與魅惑,此刻迅速燎原。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也是國內資歷最久的生技基金之一經理人傅子平提醒,「如果市場的資訊透明度還未臻成熟,專業投資機構還是比較能提供良好的保證,否則散戶很容易在市場上受到傷害。」但台灣的「堅強散戶」仍然奮力勇往直前,不惜一搏。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比較指出,先前浩鼎的母公司也是美國掛牌公司Optimer,公司掛牌五年,股東人數只有九百人;但浩鼎登錄興櫃短短不到一年,股東人數高達五千人,「我希望投資人是真的了解浩鼎的價值才來投資。」張念慈誠懇地說。

其實,不只主力,任何一個產業從萌芽到茁壯的過程,不是只有投資人受到資本市場的誘惑,真正面臨這場金錢遊戲最大挑戰的,正是「印股票」的生技公司大老闆。

台灣的生技產業真正有大規模的資金挹注,成為市場矚目族群,大概是最近三年內的事;但經過資本市場的迅速催化,已經集結成幾股難以忽視的新勢力。其中可以簡易分成三派,一是以東洋藥品董事長林榮錦為首的「東洋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包括東洋、智擎、永昕、得榮、東生華五家公司,市值版圖逼近七百億元;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旗下共有中裕、浩鼎、合一、泉盛等公司;以及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旗下的太景、台微體、友華、友霖、基亞等公司。

怪象四:印股換鈔

小股東被迫放棄認股 募資未用於本業但集團一旦成形,其間的交叉持股、關係人交易的情況愈形複雜,也考驗大老闆的公司治理能力。

例如今年一月,林榮錦旗下在興櫃掛牌的永昕生技辦理現金增資,定價每股二十元,和當時股價三、四十元有一定的價差,而且公司基本面良好,按理說,原來的股東應當都勇於認購。

但當時有多位股東卻被迫放棄認股,空出來的股權則由董事長林榮錦的個人投資公司玉晟創投、和同樣是林榮錦擔任董事長的上櫃生技公司晟德認走。沒想到,才剛繳款完畢,永昕股價就一飛沖天,從當時三、四十元一路漲到十月股價最高達一○六元;最近股價雖然回檔到八十五元,但仍有兩倍的價差。不僅當時想認卻無法認股的股東徒呼負負,也讓永昕的公司治理出現缺憾,對於被迫放棄認股的股東而言,並不公平。

還有某些生技股不斷利用槓桿操作,擴大版圖。例如,某家上市生技公司對外募資,一口氣募進二十億元左右,投資人以為是作為營運或開發新藥之用,但最後卻有相當比重被拿去投資股票;此外,包括集團交叉持股情形複雜,以及募資後的資金運用沒有符合當初的承諾,都在市場上留下爭議。最近已經頻頻被金管會證期局盯上,好幾次提出示警。

從歷史經驗來看,新藥開發向來是全球高度寡占的市場,其中超過一半的藥證由美國公司取得,其他由瑞士、日本、英國、德國等國瓜分,而全球排名第三名以後的國家,市占率只剩個位數字。「未來幾年,台灣的新藥公司如果能在其中搶到一兩顆藥,已經算是天大的表現了。」國內規模最大創投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說。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截至目前,台灣還沒有一顆新藥成功拿到FDA頒給的藥證。新藥的夢想雖美,但距離實現夢想,還有一段路要走。

套一句建商賣屋的廣告用語,新藥開發能夠「美夢成真」的公司不能說沒有,但「絕對稀有」;而要走到開花結果的那一天之前,投資人恐怕得先面對資本市場上重重的關卡與挑戰。在這場「萬中選一」的競局中,投資者可得睜大眼睛、仔細評估,再決定是否跳進這個充滿想像與誘惑的市場。

總市值逼近8000億大關!

── 台灣上市櫃、興櫃生技公司家數與市值

生技股總市值

7777億元

上市(24家)2160億元 28% 興櫃(42家)2251億元 29% 上櫃(52家)3366億元 43%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台灣關鍵15家新藥公司大競賽 ── 一顆藥,從動物實驗到上市銷售產生的價值

動物實驗

2~5年醣 聯 GNX101

(卵巢癌抗體藥)

智 擎 PEP503

(癌症放射治療用藥)

安成藥 AC-301

(眼部血管新生疾病用藥)泉 盛 FB825(抗過敏藥)FB811(淋巴癌抗體藥)永 昕 GranNex

(白血球低下症用藥)

人體實驗

3~5年

臨床1期:上市成功機率:9%

醣聯 GNX8

(大腸癌抗體藥)

臨床2期:上市成功機率:15%

安成藥 AC-201

(第二型

糖尿病用藥)

AC-701

(玫瑰斑用藥)

中 裕 TB-355

(愛滋病藥)

太 景 TG-2349

(C型肝炎用藥)

臨床3期:上市成功機率:44%智擎 PEP02(胰臟癌用藥)浩鼎 OBI822(轉移性末期乳癌疫苗)合一 ON101(糖尿病潰瘍傷口癒合藥)永昕 TuNEX(類風溼性關節炎藥)基亞 PI-88(肝癌藥)太景 Nemonoxacin(抗生素)藥華 P1101(抗紅血球增生藥)

2~3年

申請藥證:

上市成功機率:80%

從向美國FDA申請送件,到核准藥證,時間約為6個月。

寶齡 Nephoxil(腎臟病用藥)

臨床4期:

主要是搶在原藥廠專利過期前,提出訴訟,若無侵犯原藥廠專利,便可要求藥廠釋出部分專利權,以獲得在專利到期前180天,享有獨家銷售權。

安成藥 帶狀疱疹後神經止痛藥

上市銷售

5年

上市初期

上市前5年主要為拓展市場滲透率,多數新藥創造的營收會在上市第5年達到最高峰。

4~7年

市場成熟期

安成藥 骨骼肌鬆弛劑

專利期過後

學名藥

學名藥(Generic Drugs)指原廠藥的專利權過期後,其他合格藥廠依原廠藥申請專利時所公開的資訊,產製相同化學成分藥品,以相對低價的方式,搶進市場。

台微體 卵巢癌、乳癌用藥Doxisome、抗黴菌藥物

AmBiL(新劑型)

健亞、神隆 B型肝炎藥Livepro

生技股過熱

未來3年

7家「聽牌股」誰能勝出?

藥廠 藥名 適應症 預計申請時間寶齡 Nephoxil 腎臟病用藥 已向美國FDA送件基亞 PI-88 肝癌用藥2014年向台灣TFDA送件申請智擎 PEP02 胰臟癌二線用藥 2014年3月向美國FDA送件,預計9月審查結束浩鼎 OBI-88 乳癌用藥2015年向美國FDA

送件

藥華 P1101 抗紅血球增生藥 2015年向美國FDA

送件

太景 奈諾沙星 超級抗生素 已向台灣TFDA、大陸SFDA送件,預期2014年取得兩岸藥證合一 ON101 糖尿病潰瘍傷口癒合藥 2015年向台灣TFDA送件資料來源:各公司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