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供樓與租樓(一)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rent-or-buy1/
 

自置物業有兩年時間了,明年今日,三年的罰息期便會屆滿,keep住供落去,定係賣左佢,轉買為租好?

於是今日用excel計一計數,嘗試用客觀數據支持自己的下一步行動

有以下假設:

  1. 樓價每年升8%,折舊3%,即淨增值5%
  2. 通脹3%

筆者住緊的乃一20年樓齡之物業,每年淨增值5%相信已是相當樂觀的數字,而平均通脹3%應該雖不中亦不遠矣。

 

Option 1 Keep住供(95按,30年)

10年後層樓約值180萬,減去所有銀行貸款,尚餘90萬,present value近70萬。

 

Option 2 轉買為租

如轉租一相約面積的單位,租金較原有的供款 + 差餉管理約可節省$1,500,並即時套回約$15萬現金。

15萬現金,假設年回報15%,10年後值60萬,present value為45萬

另加每月投資$1,500,假設年回報15%,10年後值41萬,present value為30萬

即10年後共得101萬,present value75萬。

 

表面上看,10年後兩種方案差別不大,唯時間越長相距會越來越巨大,且有以下隱憂

  1. 10年後30樓齡的舊樓還可以每年淨增長5%嗎?
  2. 維修開支會增多
  3. 會住厭

另一重要假設為每年投資回報達15%,如低於此數,則供落去較可行,如能高於此數(say20%),則option 2的回報會遠高於option 1。

回顧自己過去數年(01年打後)的揀股成績,15%或以上應該屬於能力範圍以內的,何況本金只是可憐的幾十萬,應不存在本金過大難以投資的問題。

總結,明年今日,除非樓價太殘(相信機會很微),如無意外應會沽出現有物業,轉買為租,增強現金流追求更大回報。

OLYMPUS DIGITAL CAMERA

P.S. 此文成於2007年中,事後睇返,對股太樂觀,對樓信心不足。不過我永遠強調,係人就市,唔係市就人,投資最忌一本通書睇到老,便會變成坐井觀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25

供樓與租樓(2)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rent-or-buy2/

半年前(咁又半年…),寫左篇供樓與租樓,比較了keep住供樓同轉供為租兩個情況。結論係自己會半年後沽樓,套現增加現金流。如今市況大變,樓價及租金都同時飛升,似乎需要重新檢視此一策略。

選擇有三,預期半年後樓價再升15%,同一物業租金上升至每月$6500。

  1. 半年後keep住供,不變
  2. 半年後沽出手上物業,租樓

case1:供樓支出$5,000(預期再減息兩次共半厘),加差管$900,每月支出共$5,900。

case2:沽樓,減去樓按套回約50萬現金,每月租樓支出$6,500,

50萬現金每年投資收益15%計,平均每月投資收入$6,250,每月淨支出為$250。
10%計,平均每月投資收入$4,167,每月剩支出為$2,333。
5%計,平均每月投資收入$2。083,每月剩支出為$4,417。

租金雖然會跟隨樓價上升,然而樓價的基數遠超於租金,樓升15%便多十幾廿萬落袋,這十來萬(say15萬)只要每年有10%回報,每月便有$1,250,足夠抵消租金近20%的升幅。明顯地,明年中樓價越高,我轉供為租的誘因便越大。

當然,仲有另一個可能性,就係換樓。下一篇文再探討下,希望到時唔會已經賣左層樓。

P.S. 2007年尾,當時成班fan已見到套股換樓的趨勢,實在係太明顯,不過真係估唔到,一場世紀金融海嘯會在下一年發生,睇返當時的租樓供樓支出,同而家比較,仿如隔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44

供樓與租樓(3)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rent-or-buy3/

來到第三個可能性──換樓。換樓一般來說會有兩個目的

  1. 提升生活質素
  2. 玩多一鋪搏升值

 

Scenario 1: 生活質素

小弟現居沙田圍一帶,呎數(4xx),步行往馬鐵站約10分鐘,如搭樓下的小巴往沙田火車站,則約15分鐘(平均等車8+車程7)。前往上班地點(尖沙咀),出門口到office,door to door計約50分鐘。

而女友的上班地點並不固定,而佢只喜愛搭巴士,前往巴士站+等車+車程總體來說平均約1小時10分鐘。

 

a. 如換樓至市中心火車站上蓋,每人每天每程約可省回10分鐘交通時間,來回20分鐘。

早一兩星期睇樓,48x呎的偉華做價180-190萬。如此一刻賣樓,應可套回30萬左右,隊晒落去新樓,按30年計,每月供款約8千,加埋差管即$9,000。這一刻的供款約是$6,000全包。

即每月支出會多$3,000,換來每天來回20分鐘時間的saving+多幾十呎地方用。

 

b. 如換樓至九龍東地鐵沿線,48x呎的淘大同樣做180-190萬,上班交通時間較現居快15分鐘度,唯人口密度勁高,治安較差亦較嘈吵。

即每月支出多$3,000,換來每天來回30分鐘時間的saving+多幾十呎地方用-週遭環境質素輕微下降。

如地點再好d或再大d的,則每月供款會更多,逼近能力範圍的極限,所以不作考慮之列。

 

結論係,換樓的確能帶來生活質素的輕微提升,唯值不值得每月多花$3,000,小弟個人則有多少保留。

 

Scenario 2: 搏多一鋪升值

前文第一篇<租樓與供樓>曾經計算過,如每年投資收益能保持平均15%,長線應該可以跑win樓市(假設樓每年升8%折舊3%,剩增長5%)。你可能話,人人都睇(包括自己)明年樓市起碼升15-20%,你用8%黎計會唔會保守得濟?

回看過去樓市表現,通常都係急升一輪又橫行/調整一兩年,幾年下來拉勻每年8%便差唔多了。05年中原指數年頭約53點,升到07年底64點,3年升幅兩成,主要的升幅都係集中於07年第四季。

和現下環境相近的90年代初,樓市亦都曾急升到94年,唯打後兩年都一直調整至96年初。

咁,剩係睇一年囉,搏佢20%都好嘛~換樓的成本頗大,搬黎搬去,買賣佣金,律師費,簡單裝修執漏等等,幾萬蚊走唔甩。一來一回,較諸唔換樓坐多半年,其實相差不遠。

千萬唔好誤會小弟看淡,事實上小弟係其中一個最看好樓市的人,問題係呢一刻樓換樓,值搏率不高,keep住本身的物業等升可能更上算。

綜合生活質素及搏升值兩點,我都認為係呢一刻換樓,並不是一個理智的決定,當然半年後可能又係另一世界,到時再review未遲。

cci_chart

計死數?

至於有網友提醒,做呢d決定唔應該計死數,要加入埋主觀及個人感受因素,小弟相常同意。

唯主觀感受等等乃不可計量的因素,我們只能將此歸類為感性消費。事實上,我們作出感性消費時,一定會以理性因素作為基礎的。

舉個例,有人可能覺得朝早/夜晚訓多半粒鐘大過天,因此上述的淘大花園便是必然選擇,代價是每月俾多$3,000。咁如果係$5,000呢?又或$7,000?可能已足夠住遠d大d,但每日搭的士返工了,到時選擇就未必再係一樣。

故此,只有係死數上計得清清楚楚,我們才能知道自己係感性消費上所付出的真正溢價,從而作出一個最適合個人又平衡各方利益的選擇。

******

睇晒咁多個scenarios,目前仍然係坐多半年,之後轉供為租最上算。

P. S. 又係事後回望,2007年果一刻的決定,好難講係啱定錯,不過你話係一動不如一靜,都可自是一種策略,righ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