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評:市場“看數說話” A股鐵底已現?
由於受到昨日尾盤跳水的影響,今日市場資金承接里明顯出現不足,雖然今日市場在國企改革板塊集合競價的優異表現下股指小幅高開,不過由於主力資金趨謹,中糧生化沖擊漲停板失敗後,整個國改板塊轉頭向下,隨後以馬鋼股份為代表的鋼鐵板塊集體異動,但顯然不能單騎救主。滬指總體上仍保持震蕩整理態勢,但創業板指明顯走弱。
截止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52.38點,下跌1.64點,跌幅0.05%,成交額1,158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823.73點,下跌30.41點,跌幅0.28%,成交額2,13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270.7點,下跌22.38點,跌幅0.98%,成交額655億元。
盤面上,兩市跌多漲少,次新股、分散染料、公交、豬肉、廣東自貿區等板塊漲幅居前,酒店餐飲、國防軍工、大飛機、衛星導航等板塊下跌。海汽集團、豐元股份、華仁藥業、新海股份、世名科技、億利達、愛司凱、金冠電氣、科大國創、微光股份、吉宏股份、盛訊達、天際股份、新光藥業、玲瓏輪胎、哈森股份、正邦科技、東江環保、振華重工等23只股票漲停,福達股份、全新好、*欣泰、矽寶科技跌停。
消息面上,上半年經濟數據今公布 收入增速能否跑贏GDP;國企改革試點全面鋪開 央企今年或降至百家之內;國資委:中紡集團整體並入中糧集團 成為其子企業;最嚴借殼監管來襲 重組上市項目“全覆蓋”檢查;養老金十二連漲落定 多地明確9月底發放;中國央行暫停擴張 降準或期四季度;BDI指數連漲16日創逾8個月新高 薦7只航運股;25家公司披露中報快報 資金布局7只白馬股;*欣泰近億資金飛蛾撲火 神秘資金成功對倒。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其中二季度增長6.7%,與一季度持平,略好於預期,環比增長1.8%,較一季度的1.1%明顯改善。對此,多家機構紛紛進行解讀:
九州證券鄧海清點評認為,隨著供給側改革大幕拉開,微觀企業利潤改善,中國下半年經濟繼續走穩依然是大概率事件,認為股市鐵底已現。下面是點評內容:
①上半年經濟數據好於市場預期,中國經濟見底走穩信號明確,經濟“L型”從上半場進入下半場拐點已現;②驅動力包括今年美聯儲由鷹派轉鴿派,財政政策發力穩增長,房地產銷售回暖投資回升;③2016年過度看空中國經濟或是投資者會犯的最大錯誤,在英國脫歐事件後,“中國信心”歸來成為資本市場最大亮點,同時,隨著供給側改革大幕拉開,微觀企業利潤改善,中國下半年經濟繼續走穩依然是大概率事件;④維持下半年四大交易策略“大宗政策牛市,股市鐵底已現、黃金是大坑、債市防陷阱”。
民生證券表示,產能過剩、利潤下滑、資金向公共部門聚集避險,導致民間投資加速下滑。分項來看,水利管理業、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速提高,公共設施管理業和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速回落。下半年隨著地產投資回落,基建穩增長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預計將有更多政策出臺,包括PPP和專項建設債等。
海通證券姜超認為,2季度經濟高開低走,三大需求均走弱,投資中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受產能過剩和前期盈利低迷影響首現負增長,地產需求見頂回落預示地產投資難有起色,僅靠基建勉力支撐。工業生產雖短期企穩,但受需求走弱影響,3季度經濟下行壓力仍大,考驗央行穩健貨幣政策決心。
申萬宏源李慧勇認為,三個方面顯示經濟動能仍然不足。首先民間投資仍然不足,房地產投資見高回落;其次是盡管名義利率已降至新低,但由於通縮,使得實際利率處於高位,抑制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積極性;三是外需情況來講,要想有實質好轉難上加難,經濟不振,黑天鵝事件不斷,貿易制裁有加重趨勢。
投資機會方面,天信投資認為,近期成交量持續放大,且滬股通也出現大額的資金買單,同時兩市融資余額不斷增加,市場風險偏好回升,短期行情已經步入多頭市場,建議中線投資者繼續堅守優質品種為主,精選主題類股票逢低布局,把握結構性投資。市場分化顯著,資金調倉換股的動作明顯。在這樣的行情下,我們需繼續重點關註有業績支撐,中報有望將交出滿意答卷的類型個股。
中信證券認為,國改將成下半年最大主題。建議關註四個方向:兼並重組,關註中國神華、天地科技、蘭太實業等;提高資產證券化率,關註文山電力、佳電股份、東方電氣等;員工持股具有板塊效應,需要重點關註;兩類公司試點,關註誠通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在地方層面,建議關註四個地區:上海、天津、重慶、四川。
官媒:人民幣6.8成新鐵底
1 :
GS(14)@2016-10-19 06:06:55【明報專訊】在前日大幅下調逾200點子(1元等於100點子)後,昨人行公布人民幣中間價回升,報6.7303,比前日中間價6.7379升76點子;雖然在岸價仍偏弱,但受中間價轉升影響,收市微升3點子至6.7393。
匯率雖然見穩,但貶值壓力仍在,官方新華社旗下《中國證券報》昨日引述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美國加息預期升溫,加上英國、泰國等風險事件,均有利於美匯指數維持強勢,是造成這一波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而此前積累的貶值壓力待釋放、9月外貿數據低於預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匯率調整。
報道指,因美國12月加息預期仍強、歐洲風險事件較多,第4季美元有望繼續強勢,但中國經濟基本面好轉、貿易順差為正數及人行管控能力等,對匯率有較強支撐,因此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雖仍承壓,但下行空間有限,6.8關口或成為新的「鐵底」。
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同時,中國繼續面對走資壓力,人行最新數據顯示,9月外匯佔款按月減少3375億元(人民幣.下同),創今年1月以來最大降幅,亦是連續第11個月下滑。人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解釋,外匯佔款下降一來是國慶長假,市民出國旅遊導致購匯需求季節性增加,另外也與人行支持企業「走出去」戰略,向一些金融機構提供相關外匯資金安排有關。
外匯佔款連續11月下滑
阮健弘又表示,9月份外匯儲備與人行外匯佔款變化並不完全一致,主要與部分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上漲及一些其他非美元資產兌美元匯率導致的幣值重估等因素有關。人行月初公布的9月份外匯儲備為3.17萬億美元,較8月減少187.9億美元(約1267億元人民幣)。
外電《彭博》則引述消息人士指,數間境外央行類機構自上月起已經在中國境內兌換了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資金,反映人民幣10月1日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前後,來自國際機構的資產配置需求正在顯現。若消息屬實,會直接形成資本淨流入,對外匯儲備帶來正面貢獻。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24&issue=20161019
人幣六連跌 「鐵底」6.8失守 午後突抽升 料中資入市干預
1 :
GS(14)@2016-11-12 05:25:16【明報專訊】特朗普當選總統引發的震盪持續發酵,美元呈強勢,人行昨日公布,人民幣中間價為6.8115,較前日跌230個點子(1萬點子等於1元),是6年多以來首次跌破6.8,意味繼6.7後,6.8「鐵底」亦穿。分析認為,央行實際無心理底線,不會有大舉干預,預料美元走強下將繼續令人民幣貶值。
明報記者 武君
隨着美匯指數突破99,人民幣中間價連跌6日至6.8115。人民幣在岸價昨日曾跌逾100點至6.8175,離岸價最低見6.8484,見歷史新低,跌幅近200點。惟午後兩者均突然齊齊抽升(見圖),在岸價升至6.8085,離岸價重上6.8,至6.7985,似有中資金融機構操盤干預。
兌籃子貨幣早兩天反上升
6.8是之前官媒評論文章指出的人民幣「新鐵底」,多家大行報告亦以6.8為今年目標,該關口不到年底已被擊穿,過去一年人民幣已累計貶值6.8%。不過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CFETS(中國外匯交易系統)指數早兩天反而上升,反映人民幣貶值主要是美元升值所致。
楊宇霆﹕人行無底線 只會避免跌過急
澳盛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很明顯有中資機構掃入人民幣,穩定匯價,央行干預人民幣實屬正常,問題是可以穩定多久。他表示,市場一直自行揣測央行有心理底線,從6.7到6.8,但其實人行並無所謂的底線,反而關注的是一日內的匯率波動,波動太大時才會出手。之後是否還有6.9和7的底線,實在沒有估的必要。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特朗普言論不同於此前競選,美元走強令人民幣受壓,但美元指數上升幅度比人民幣貶值幅度要大,說明仍處在受控狀態。中資機構入場,主要為了防止貶值太快。特朗普上台後可以肯定會實行寬鬆政策,人民幣貶值幅度亦不會太大,不會出現馬上跌至6.9的情况。
楊宇霆認為,美國未來加息步伐加快,加50至75個點子(1厘等如100點子)不足為奇,美元會繼續強勢,加速資金流出,但並不能謂之走資,外匯儲備共3.1萬億美元,減少200億美元表面看上去很多,但其實每年貿易順差都有幾百億美元;且不僅有資金流出,亦要看到有資金流入。
銀證﹕人幣國際化 資本流出難免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隨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企業國際化步伐加快、居民資產的全球化配置,不可避免會出現資本流出,也會影響人民幣貶值預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79&issue=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