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8-30/wNMDAwMDE5NDcwNA.html
锂电池泥沙俱下,乱花渐欲迷人眼,其中更有资本运作的翻云覆雨之手,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凯曼资本产业投资总监张炜的投资逻辑或为镜鉴。
“在投资之前,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准备投的这家公司的技术有没有渊源和出处?如果有渊源,一直在这个行业做的,当然最好;没有渊源,你就要问出处,它的技术是向谁买来的。一家此前从来没有涉足这个领域的公司突然进入,投资这家半路转行的公司的时候就需要特别谨慎。”
在其看来,新兴产业兴起之时,应该是先投装备而不是先投产品。“这是一个铁铲与淘金者的关系,通常的比例,投资的一半是设备,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设备还是要投入。即便是这个产业最终证明是不存在的,设备生产商也已经享受到了行业最先端的利润。”
而具体到终端产品,在其看来,需求首先是从政府采购开始。“具体到动力汽车领域,客车肯定比家用汽车更先享受到收益。”
此外,张炜也认为,传统产品的技术改造应该优先受益。“摩托车、电动车的技术改造,就比动力汽车要容易得多。”
但即便是目前认为最容易突破的电动车领域,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目前,电动车的电池超过95%以上为传统的铅酸电池,而锂电池要想侵入这一市场,除了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外,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均是隐患。
“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都不会超过3年,甚至有些只有1年多一点。现在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不是很长,更不用说使用环境比手机恶劣得多的电动车了。”上述行业研发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投资过剩的阴影或许已经悄然降临,锂电池的浮华盛宴,或将最终变成一场弱肉强食的游戏。
罗兰贝格称,锂电池产能过剩会使锂电池产业上演一场市场份额争夺战,届时很多能力不足的锂电池生产商将被淘汰。该公司预计,未来5~7年内,只有6到8家生产商能存活下来。罗兰贝格认为,锂电池产业存在“盲目投资风险”。
另外一家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也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锂电池行业面临两大困局——产能严重过剩、备受外资挤压。
对于海外的上市公司,A股锂电池行业上市公司估值之高,令人瞠目。
根据东海证券的计算,对应2010年的业绩预测,德赛电池的动态市盈率高达77倍,亿纬锂能也有78倍之高,中信国安也高达40倍。更有券商研究员,对江苏国泰给出60倍的估值。
相比之下,香港上市的比亚迪股份(1211.HK),其对应2010年业绩预测的市盈率,不过19倍。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6/4OMDcyXzM2NTM4OQ.html
雖然不缺訂單,但李學智一直為資金發愁。
作為安徽省力霸動力鋰電池科技公司總經理,李學智深感無奈,「由於缺乏資金,不能購買生產設備,導致規模跟不上,很多訂單接不了。」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李學智稱,公司搬到來安縣汊河鎮經濟開發區已經4個多月了,但資金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今年3月,環保部、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發文,將鉛蓄電池企業的整治作為今年環保專項行動的首要任務,要求對鉛蓄電池行業企業進行徹底排查,全面整治環境違法問題。但相關措施似乎並沒有使作為新能源的動力鋰電池獲得太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一直在向地方政府諮詢,力霸這樣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是否能拿到財政補貼,但是一直沒有得到任何答覆。實際上,很多政府領導根本不知新能源為何物。」李學智告訴記者,「創業之初,沒有抵押物,想從銀行貸款簡直比登天還難」。
小企業艱難生長
「現在動力鋰電池市場觀望氣氛強烈,很多應用企業不敢大規模使用;另外,國內鋰電池生產企業大都是小型的民營企業,自有資金不足,難以做強。」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李學智不得不狠心推掉了很多找上門來的訂單。不過,他堅信自己研發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優勢明顯:超長壽命,使用安全,耐高溫,大容量,綠色環保,可快速充放電……現在欠缺的是能夠催生成熟產品的資金。
現實情況讓李學智不得不低頭,南京一家客戶給了李學智一批訂單,只有幾百套,而南京的客戶每年需要的是5萬套。
最近,一家大客戶看中了力霸的技術,委託力霸為其研究鋰電池產品,現在已經研究了兩個多月,受制於資金,導致研發設備跟不上,資金缺口已經達到了上千萬元。
「這個產品一旦出來,前景很光明,委託我們研發的這個客戶的訂單就要上千萬元。」李學智有些無奈。
據記者瞭解,對於鋰電池,很多國內大型汽車企業都在觀望,一家汽車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怕產品技術不過關,不敢大規模上動力鋰電池。導致對上游產業不敢進行大規模投資。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實際上電動汽車的安全管理技術也是車企必須掌握的一項核心技術。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電動汽車還是一項比較新的產品,對於車輛的性能和品牌形象都還存在一系列的疑慮,在曝出電動汽車自燃事件後,車輛的安全管理能力尤為受到消費者的重視。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工信部和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佈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安全令」,其中強調要對示範運行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安全監控,特別是加強對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工作狀態的監控。
這導致了李學智和他的力霸只能靠自有資金維持。
有專家指出,車用鋰電池領域發展遲緩,電動車(EV)和混合動力車(PHEV和HEV)性價比偏低,主要依靠政府補貼。而歐美經濟體都試圖減少財政開支,政府補貼政策可能被取消或減少。未來3至5年內,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價格都無法降低,市場依然低迷。
多氟多董事長李世江坦言,雖然在國內,我們很多技術標準已經上升為國家標準,但是跟國際相比,我們還要用好幾年的時間去追趕,國內這方面的研發人才和研究經費實在太少了,未來之路還很漫長。
被迫「聯姻」大企業
在接到記者的電話之前,李學智剛剛和一家大企業在談判。
「有一家南京的大型企業想和我們合作,可能是併購,也可能是聯合。只有這樣,公司才能活下去。」李學智說。
很多國家的支持政策力霸根本享受不到,這是力霸尋求和大企業「聯姻」的原因。李學智說:「很多政策都是被大企業享受到了,我們根本沾不到邊。」
以力霸為例,安徽省要求力霸這種類型的企業必須有6項專利技術,而力霸已經達到了5項,還有一些看起來較為苛刻的條件令力霸望而卻步。
此外,安徽省對力霸這種企業最高有1.5億元、最低200萬元的資金支持,但力霸至今沒有享受到。
國家政策扶持大企業的意圖愈發明顯。
《節 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未來5年,形成支撐電動汽車大規模產業化的關鍵零部件產業體系,實現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和生產 裝備的國產化;形成關鍵零部件大型企業集團,其中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分別形成3至5家骨幹企業,產業集中度超過60%。而到2020年,產業集中 度則將達到80%以上。據悉,未來10年,國家將投入500億元用於重點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像力霸這樣手中握有核心技術的鋰電池企業未來的生產空間將被壓縮。」李學智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
在近期舉行的一次鋰電池相關會議上,報名參會的鋰電池企業比去年多了一倍,和往年鉛酸蓄電池企業佔主導相比,鋰電池企業已成為今年參展的主力軍。
「值得注意的是,多半都是大企業在唱主角。」一位參會代表表示。
兩天來,隨著那輛電動車一起灰飛煙滅的還有特斯拉24億美元的市值。
特斯拉已經確認在西雅圖南部一輛特斯拉S型車在撞擊了一個大型金屬物體後著火的事實。而處理事故的官員表示著火點位於電動車的液態鋰離子電池(LIB)部分。
這是一系列鋰電池故障的最新一次,許多汽車生產商都使用鋰電池製造電動車。然而,這是特斯拉出現的第一起電池事故。
這場火災和隨之而來的公眾責難給這家專門生產電動車的廠商帶來了公關災難。
Stifel, Nicolaus & Co的分析師James Albertine向路透表示:「對於特斯拉的要求標準非常高。特斯拉不能承受持續的消費者投訴和事故,這可能是的下一個車型的需求銳減。」
R. W. Baird的分析師Ben Kallo將特斯拉的評級下調至「中性」,他表示:「特斯拉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股票,這給了空頭機會。他們會說這將導致銷售放緩。」
他預計這場火災對銷售的影響很小,他和其他分析師仍然預計特斯拉的需求強勁。
這並非電動車的第一次電池火災事故。通用雪佛蘭品牌的Volt和三菱的i-MiEV都出現過類似事故。波音的新夢想者飛機在今年初也出現鋰電池著火事故。
附錄1 重點相關公司介紹 | ||
序號 | 公司基本狀況 | 優勢產品 |
三星(SDI) | 三星集團成立於1970 年,在2008 年一次性新增 30 條全自動生產線,三星電池在2010 年,電池銷售 780.2 百萬隻,首次超過三洋,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全自動化生產,產品有圓柱形、方形、聚合物系列;全自動化生產,國際著名品牌電腦商是其主要客戶,在中國東莞設有工廠生產液晶產品和鋰離子電池 。 | 主要產品有圓柱、方形、聚合物系列。但主營產品是ICR18650(2200mAh)單價為USD1.70/支,生產價格相對三洋、松下略低。 |
LG 化學(LGC) | LG 化學是韓國第二大鋰電池生產商,集團同時生產電池上游材料,2010 年生產和銷售量僅次於三星和三洋公司,全自動化生產,在中國南京有生產工廠;與通用、長安等汽車公司建立了汽車電池的合作。 | LG 化學產品品質在國際性品牌中排名較低,產品價格在日、韓企業中 是最低,產品主要是手機用鋰電池和及18650 圓柱型筆記本計算機 用鋰電池。 |
日立(MAXELL) | 日立公司研發、生產無汞鹼性電池、軟盤產品企業, 在國內無錫投資USD9750 萬元生產鹼錳和鋰離子電 池,每月出貨量在2KK 左右。目前同HYB 在聚合物上 進行合作生產 | 具有強大的技術團隊,產品的一致性好,主營產品是聚合 物鋰離子電池。 |
三洋(SANYO) | 三洋於1994 年開始生產銷售鋰離子電池,10 年前 銷售數量和生產規模一直處於行業第一位置,2010 年全年銷售751.3 百萬隻,全自動化生產,產品品質一直穩定,與全球筆記本電腦都有配套,鋰離子電池能源在北京有生產工廠,2000 年在北京投入USD 8900 萬元建廠,計劃從2009 年再投入12 億美元用於擴大產能。2010 年11 月松下收購三洋全部股份,在電池領域形成互補的優勢。 | 全自動生產,產品品質一直很穩定,但價格較韓企略高,但訂單週期長,小客戶無法通過原廠拿到產品,在非動力電池 領域市場佔有率較高。主要產品有圓柱、方形、聚合物系列。 |
索尼(SONY) | 索尼是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最早生產鋰離子電池,目前以索尼、三洋代表了鋰離子電池最高水平,2005年索尼就推出了18650-2550mAh 產品,但索尼品質在市場上不穩定,07 年出現一次大批量召回事件,小批量召回事件也不斷發生,價格與三洋、松下相當,全自動生產,10 年共計銷售462.9 百萬隻,出貨量全球排名第四名。索尼電池在2000 年投入USD2300 萬元在中國無錫有生產聚合物產品工廠。 | 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代表了鋰電技術最高水平。主要產品有圓柱、方形、聚合物和動力鋰電池。 |
東莞新能源(ATL) | 1999 年10 月成立,目前擁有3 家全資子公司,最 大的客戶為美國APPLE 公司,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 員工超過1 萬人,年銷售額超過30 億人民幣,企業被日本TDK 收購。計劃今年在香港上市。 | 公司研發實力非常強,優勢產品為聚合物和圓柱形動力電池。其中聚合物產品影響力與SONY 品牌相當,國內是第一品牌。 |
松下(PANASONIC) | 松下目前共有四家鋰電池生產工廠,全部為自動化 生產線,產品質量在行業內是最穩定的品牌,沒有出現過大的召回事件,鋰電池在動力用領域全球份額超過50%,三洋在非動力應用領域市場佔有率高,與三洋公司重組後在業務上存在互補。 | 產品質量在行業內是最穩定的品牌,主要產品為鋰動力電池。 |
天津力神 | 1997 年成立,註冊資本8 億元人民幣,總投資超過28 億人民幣,目前公司已具有2.5 億只電池的年生 產能力,獲得了摩托羅拉、三星等認證證書;投資方包括中海油、國投高科、藍天電源、普天國有股份,全自動化生產線,是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企業。方形產品與國際品牌手機廠配套,圓柱形主要與A123 合作生產動力電池,行業市場佔有約為4%。 | 其鋰電生產自動化程度在國內是最高的,資金實力雄厚。產品包括圓型、方型、聚合物和塑料軟包裝、動力電池四大系 列幾百個型號。 |
精進能源 | 佛山市順德區精進能源有限公司(簡稱AEE)成立於 2000 年,由深圳立業集團控股,專業生產聚合物鋰 電池,每年產量達 3000 多萬顆。員工 2000 餘人,並在廣西、深圳設立分廠。公司擁有研發人員 100 餘名,高級工程師 20 餘名,工程師30 餘名等。擁有先進的聚合物電池封口工藝。擁有18650 電池200 度防爆燃工藝。 | 精進能源精進走的道路和ATL 基本相似,是科研與生產並重的方式。 |
比亞迪 | 1995 年成立工廠,最早從事鎳電池生產,2010 年電池及相關產品銷售收入超過45 億人民幣,主要生產方形產品,與摩托羅拉、三星手機、諾基亞等手機原廠配套,電池市場佔有份額約10%,但電池業務在比亞迪業務塊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2010 年較2009 年營業收入有下降。是香港上市公司。 | 優勢產品主要為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其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在動力汽車上了。 |
華粵寶 | 成立於1999年3月,註冊資金6000萬元,主要從事鋰離子二次充電電池的研究、開發、製造及銷售,被授 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經成為三星等國際大廠的供貨商,圓柱型鋰離子電池打破筆記本電腦電池市場被日本、韓國企業壟斷的局面,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個利用自己研發技術生產筆記本電腦電池的廠家。 | 優勢產品圓柱電池,鋁殼電池,現在有少量聚合物鋰電出貨 |
比克 | 比克電池2001 年成立,註冊資本8260 萬元美金,廠房面積超過20 萬平方,員工超過6000 人,圓柱形 全自動化生產線20 條,日產能超過20 萬支,目前與台灣部分筆記本電腦原廠配套,方形產品日生產能力超過100 萬隻,因早期方形產品策略是以佔有市場為目的的低價格競爭,市場集中在國內中、低端市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0 年年報顯示虧損USD2500 萬元。 | 生產設備基本上屬於自動化生產,產品線有方形鋁殼、聚合物、圓柱形等系列。 |
風華鋰電 | 風華鋰電是廣東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廣晟資產公司入主風華高科後成為實際控制人,年產鋰離子方形產品超過4000 萬支,主要與國內手機中興等國內知名手機原廠配套,經營穩健,從電池上游正、負材料到電池配件都有生產,沒有圓柱形和聚合物產品,專注手機中、高端市場。 | 主要方形鋁殼、圓柱和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
哈光宇 | 哈爾濱光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 年,現有佔地面積17 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0 萬餘平方米, 最早從事鎳氫電池生產,註冊資本2.3 億人民幣,上市公司,日產能約10 萬支鋰電,鋰電池客戶集中在國內以華為、步步高等中、高端市場。 | 優勢產品有方形鋁殼和聚合物。 |
邦凱 | 邦凱能源成立1999 年11 月,主要生產方形鋁殼和聚合物產品,日產能力超過30 萬支,產品銷售主要以PACK 形式出售,聚合物產品在國內行業有一定知名度,產品品質一般,以中、低端客戶群為主,連續2 年在國內提交上市過會資料,沒有通過,目前經營面臨困境。 | 邦凱主營液態鋰電、聚合物鋰電、圓柱鋰電、鋰鐵磷酸鹽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五大系列產品。 |
天貿 | 2002 年成立,工業園佔地面積約120 畝,建設面積13 萬平方米,目前有員工5000 多人,日產能力超 過100 萬隻鋰離子電芯,目前主要產品是方形鋁殼鋰離子電芯和圓柱形鋰離子電芯,方形產品在國內中、低端市場佔有率超過30% ,在低端市場有較高的知名度。圓柱形產品目前沒有形成銷售。 | 主要產品為方形鋁殼鋰離子電池和圓柱形鋰離子電池。 |
迪凱特 | 2004 年成立,目前員工3000 人,廠房面積3 萬平方,目前主要生產方形鋁殼產品,在中、低端市場佔 有率高,經營方向和市場與天貿類同。 | 主要生產鋁殼鋰電池及聚合物電池。 |
附錄2 各省市鋰離子電池投資項目情況 | |
山東省 | 2010 年11 月,青島海霸能源和宏耐新能源兩個投資10 億以上的大型企業分別 在膠南、即墨開建,建設生產能力為10 億安時的動力鋰離子電池。 |
北京 | 2010 年8 月,歐瑞資本與環宇集團共同投資成立北京環宇賽爾新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環宇賽爾計劃提高其日輸出量,在2010 年底達到鋰離子電池總產能50 萬安時/天。 |
天津 | 2010 年12 月,天津市捷威動力計劃投資25 億元,2015 年完成二期建設,屆 時將達到每年4 億安時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生產能力。 |
河北省 | 2010 年12 月,鉅鹿縣神州巨電公司計劃再投資9000 萬元建設二期工程,預計 2011 年8 月份可竣工投資,屆時產能將從日產5 萬安時提高到20 安時。2015 年日產200 萬安時。 |
山西省 | 2010 年5 月,總投資15 億元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新能源項目落戶山西晉城市, 建成後年產2.2 億安時 |
吉林省 | 長春高新區計劃2015 年15 億安時產能;遼源鋰源公司已形成5000 萬安時國 際標準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能力,產品主要為一汽集團的中巴客車配套,2010 年7 月,公司計劃投資5.6 億元,建設年產業2.4 億安時的生產線 |
黑龍江 | 中強能源科技為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主要從事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及相關產品 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現有日產5 萬安時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線 |
上海市 | 2009 年底,上海航天工業總公司、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 司和深圳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以9000 萬元的首期投資啟動了 上海首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化項目,將形成年產1 億安時的鋰電池生產能力。 |
江蘇省 | 2011 年4 月,江蘇萬力與國軒高科合作發展汽車動力電池,預計一期可形成年 產3000 萬安時。在此基礎上,雙方目標形成每年實現銷售收入40 億元,可為 3000 輛大巴或5 萬輛轎車提供動力電池的產能規模。 |
浙江省 | 2010 年5 月,萬向和美國Enerl 公司將在中國杭州建鋰離子電池芯及電池系統 生產基地,首期投資3 億多美元,2011 年底將形成3 億安時電芯以及4 萬套電 動車用蓄電池組系統的產能。 |
福建省 | 2008 年,香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超過2 億美元鋰離子電池項目在福建 寧德漳灣開工,該項目設計年產3 億只電芯,是當前全世界最大鋰離子電池項目。 |
江西省 | 規劃到2015 年,全省單體動力電池產銷售量居全國前列,其中,為新能源汽車 配套的動力電池達1 億安時,佔全國的10%。 |
河南省 | 規劃2011 年生產動力鋰離子電池10 億安時左右。2010 年,成飛集成公告將募 資不超過10.2 億元,將全部用於增資控股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建設鋰離 子動力電池項目。建成後,將形成6.8 億安時大容量鋰離子電池動力電池生產能力。 |
湖北省 | 2010 年3 月,廣東省佛山市中能鋰電總投資1.86 億元投資成立湖北中能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嘉魚縣新建日產60 萬安時鋰電池項目。襄陽規劃到2015年,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形成11 個系列,2-5 萬輛的整車產能,60 億安時動力電池產能。 |
湖南省 | 2011 年1 月,湘潭豐華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落戶湘潭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公司主要生產動力汽車車用磷酸鐵鋰電池,該公司一期將投資5000 萬建設年產量5000 萬安時的生產線 |
廣東省 | 2010 年8 月,珠海銀通將投入41 億,2013 年建成年產能為10 億安時動力、 儲能鋰離子電池;2011 年3 月,中山市委市政府與中信國安盟固利科技有限公 司達成協議,將投資170 億元新能源汽車項目,2015 年將實現年產20 億安時 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 |
廣西省 | 2010 年10 月,中信大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嵩左市城市工業區投資兩億,2015 年建成公司建設生產線,形成年產6.5 萬kwh 錳系鋰電池的生產能力。 |
重慶市 | 2010 年12 月,兩江新區與深圳立業集團簽署協議,由該公司投資35 億元,建 設年產8000 萬隻小容量鋰離子電池、150 萬台配套汽車用大容量鋰離子電池項 目。 |
四川省 | 2011 年4 月,天齊鋰業與上海航天電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增資擴股框架 協議》,公司將連同航天電源的現有股東以現金方式對其增資,資金主要用於其年產5000 萬安時動力鋰離子電池芯及集成系統生產和配套能力的建設項目,介入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產業。 |
安徽省 | 2010 年8 月,合肥國軒高科日產20 萬安時汽車專用鋰電池新生產線正式奠基 開工。該生產線總投資約6000 萬元,將全部採用國內一流的自動化設備,預計 該生產線在4 月內建成投產。 |
這是格隆匯會員滄海根據公開資料和券商研究報告最新整理的關於新能源鋰電池的材料,內容豐富而詳盡,相信對跟蹤研究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以及相關公司的研究員和投資者來說都會很受用,格隆匯將他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再次謝謝滄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jpg (400.47 KB, 下載次數: 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6 07:47 編輯 從鋰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的角度分析比亞迪這次的大跌背後 從鋰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的角度分析比亞迪這次的大跌背後 我們團隊主要是鋰電池及電池管理的技術和產品出身,都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但對投資研究很少,但對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還是有一些了解和自己的認識。 比亞迪港股(01211)上周五與本周一兩天下跌了10個多點,主要是原因是Q3業績不好以及Q4預期不好導致的投資者的砸盤。短期業績不好的原因讓很多人開始不看好比亞迪了。 其實根據我們的了解,主要是受傳統汽車的下滑以及光伏虧損的影響較大,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還是很好,業績漲勢明顯。 只是短期新能源汽車占比還不大,大約只占到整個比亞迪收入的10%左右,而2014年估計會達到25%~30%左右的比重,到時候對財務數據的貢獻就會好很多。 我們的很多朋友是鋰電池及電池管理BMS行業的,加之有不少朋友在比亞迪,對於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標桿企業比亞迪,我們也一直在關註。 如果從投資及行業的角度,長遠來看,我們是一直看好比亞迪的,短期受業績的影響壓力大一點而已,對於這樣一家優質企業,任何一次大跌都是進去和加倉的機會。 為什麽這麽說,我們想從電動汽車市場趨勢、動力電池的發展以及比亞迪公司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電動汽車的市場趨勢 我想根據2014年電動汽車的發展情況,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的放開等來看,都是一個很好的發展,也是能夠得到摸得著的情況。 如果拉長到3-5年來看電動汽車市場,路上跑的車我想10%~20%的車可能會是新能源車(混合動力+純電動),這是一個多麽巨大的市場。比亞迪毫無疑問是這個行業的老大。 其中比亞迪的雙模車“秦”今年的9月銷售已經達到了1700輛,預計Q4月銷量將達到2000輛,由於電池產能的影響,否則銷量可能還會大不少。 很多媒體都在預測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超過10萬輛,我想10萬輛應該問題不大。估計比亞迪會占到3-4成。 電動汽車的發展經歷過前幾年的瘋狂後已經回歸了理性,且各方面趨於成熟。有幾個事情可以討論一下: 1> 特斯拉TESLA對電動汽車的推動功不可沒,它讓大家接收了電動汽車,也了解了電動汽車。應該這麽說特斯拉把電動汽車的發展往前推進了幾年了。這里,比亞迪在國內是最大的收益者,應該感謝特斯拉。 2> 新能源汽車相對於傳統汽車有很多天然的優勢,除了節能環保外,還有動力強勁、啟動快、安靜、駕駛平穩等,比亞迪“秦”100公里加速5.9秒,行駛過程中非常安靜,加速非常平順。 3> 不再走單一的純電動模式,而是開始重點推廣混合動力這個過渡產品,且開始把純電動的中心前期放在了公交與出租車市場。這是一個理性的回歸,在中國一定要有心理準備接受很長一段時間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共存的現象,這是自然規律,而是多方利益及中國特色的原因。比亞迪經歷過很長時間的陣痛覺醒過來,開始推廣雙模汽車“秦”、“唐”,以及電動公交K9和電動出租e6,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4> 整車及核心部件電池、電池管理、電機、電控等相關技術和產品已經成熟,也被大家廣為接受。整車的續航里程與安全性已經開始被大家所接收。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模塊電池性能也有了大幅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一致性、安全性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也完全能夠被大家接受。 5> 成本相對以前降幅較大,整車、電池、電機、電控都成本相對以前已經大幅下降,隨著量的增長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比亞迪在成本方面估計比同行還要低不少。 動力電池的發展 由於動力電池是核心部件,我想不得不重點分析一下。 技術上來看,幾年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才100Wh/Kg左右,發展到了現在的150Wh/Kg左右,進步非常大。對續航里程和成本都有很大的幫助。 動力電池最核心的兩塊就是電芯和電池管理系統BMS,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變化和改善。 前幾年,整個動力電池行業應該說過度的瘋狂和非理性,其中也包括比亞迪,電芯正極材料大家一邊倒的認為是磷酸鐵鋰,瘋狂的擴張和投資,國內受比亞迪和A123的影響較大。後來特斯拉出來廣為稱頌的Model S竟然采用的三元NCA材料,大家傻眼了。 現在你再去看大家開始在討論應該是磷酸鐵鋰與三元鋰,實際上這二者的優勢和劣勢很明顯:
磷酸鐵鋰的優勢就是安全,循環壽命高,缺點就是能量密度要低。而三元鋰的優勢就是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要差。 電芯還有一個對比很明顯的就是,國內以前一直追求的是大電芯,認為哪家能過做出大電芯,哪家電池廠就是牛,實際上當特斯拉出來後采用的確是18650的小電芯。比亞迪的e6采用的是200Ah的大電芯。 其實這也是一個折中的考慮,如果電芯太小,整個電池組的電芯數量就會多,對應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就會複雜。但如果像BYD e6采用200Ah大電芯,BMS就會相對簡單很多。 這就是讓我們開始理性的去思考,不是電芯的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一個合適的電芯大小,同時配合一個穩定的生產工藝讓電池的一致性要好。 但特斯拉通過好的BMS彌補了三元鋰電池安全性稍差的缺點。以前國內對BMS不太了解,更談不上重視,認為只要電芯好,BMS只是一個輔助。 ![]() 其實好幾年以前我就開始和朋友說電芯不要追求過大,選擇一個合適的容量。 我們認為10Ah~20Ah大小的容量可能是一個更合適的選擇。 現在我想國內應該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開始在做調整。無論是電池的正極材料方向、電芯的大小以及BMS的設計等都在回歸理性和趨於成熟。 其實比亞迪經歷過這麽多,也做了很多的調整,也在回歸理性,開始行駛在正確的航道上。比亞迪其實早就在研發錳酸鋰電池,最近比亞迪開始推廣“磷酸鐵錳鋰”電池。電池容量來說“秦”用的就是20Ah的小電池。BMS也從以前F3DM的集中式變換為“秦”這種更加安全和智能的分布式系統。 比亞迪預計2015年的電池產能擴充到5GWh,是什麽一個概念,“秦”的電池容量是13KWh,年產能相當於38萬輛“秦”的產能。 在市場、技術和產能都趨於成熟的情況下,接下來幾年比亞迪應該會有一個不錯的表現。 比亞迪公司的情況 關於比亞迪的討論,我想太多了,在任何一個汽車論壇,投資論壇都會有很多關於比亞迪公司的討論,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堆比亞迪的段子,但至於真實性我想每個人自己去思考。 但我想說幾點,提醒所有的投資者。 第一點,公司經歷過前幾年的調整,應該已經完全從低谷中走了出來,各方面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出現局部繁榮的局面。從比亞迪“秦”的出貨增長情況就可以看出。另外從低谷走出來的公司成功的概率也更大。 我們預計2015年,比亞迪新能源的產值會超過200億人民幣,毛利的貢獻預計會到70億人民幣左右。我們也根據現在的車型毛估一下2015年的銷售情況(不含“唐”及“騰勢”的銷售)
第二點,帶頭人老王,技術出身,簡單樸素,最近給大家的感覺也開始口出狂言,那只是技術牛人不懂公關和媒體的結果。老王是一直奮戰在第一線的老板,也是每一次都能抓住行業大勢並把它執行到位的老板。但老王也是人,而不是神,以前也犯過一些錯,經歷過這些年的調整,也成熟了很多,已經思考了很多問題,人才的問題,激勵機制的問題,攤子鋪的太開的問題,什麽都想自己抓在手里做的問題,管理不細的問題等等,也在慢慢改善,完全從低谷中走了出來,有了很大的改觀,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第三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營銷、技術和產品都趨於成熟。 比亞迪的傳統汽車在品牌美譽度方面的確很不理想,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基本上在中國大陸市場建立起來這麽一個概念,“電動車”=“比亞迪”,比亞迪已經在人們的大腦中占據了“電動車”的概念,這就是最成功的營銷,也是比亞迪這麽多年辛苦積累的結果。 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發優勢隨著市場的爆發會很快體現出來。 比亞迪在電動汽車的整車技術、電池技術、電機技術、電控技術、充電技術、電池管理技術、雙模技術等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方面都積累的大量的技術和專利。 另外比亞迪已經開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有了1~2款爆品,真正的物美價廉,非常受國內歡消費者喜歡的革命性產品的雙模車“秦”,月銷量已經達到2000輛。 油電雙驅,100公里加速5.9秒,純電續航70公里,售價19.98萬人民幣,去掉政府及地方補貼,預計14萬左右。 以及即將量產的雙模SUV的“唐”,純電動的e6,騰勢,電動大巴K9等。 ![]() 好的行業,好的公司,如果不錯的價格,剩下的就自己決定了。 文章源自公眾號:Battery_BMS(鋰電池與電池管理) |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29 10:02 編輯 中國鋰電池產業鏈深入研究:十大正極材料企業競爭力研究 一、湖南杉杉 企業名稱: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1 上榜產能:9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1.5萬噸正極材料基地在建 主要客戶:比亞迪、海盈、國內中小型客戶 企業簡介:湖南杉杉成立於2003年11月,註冊資本5000萬元,投資總額近3億元,是杉杉股份全資控股的子公司。湖南杉杉目前有鈷酸鋰年產能9000噸,三元材料年產能5000噸。2013年銷售量達到10000噸水平,2013年營業務收入127,814.98萬元,同比增長76.98%,凈利潤 3,895.49萬元,同比增長117.53%。2014年上半年收入69,279.18萬元,同比上升23.56%,凈利潤1,249.04萬元,同比下降7.94%,正極材料的市場價格競爭進一步加劇。 點評:作為老牌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杉杉科技一直想打造全球競爭力最強的正極材料企業。2010年12月,杉杉科技引進日本戶田工業株式會社合作,由於水土不服,日方進入杉杉的管理後產品開發並沒有出現大幅提升,而銷售業績卻不斷下滑,初看“郎才女貌”的配對換來的是2011年的業績全面下滑。2012年杉杉科技迅速調整了戰略,重新開始依靠自身的力量通過銷售策略調整挽回劣勢, 2012年較2011年業績翻番,2013年更是達到接近萬噸的銷售規模,將國內的眾多競爭對手甩在後面,2013年底日資的股份也退出了杉杉,戶田杉杉再次該為湖南杉杉,但是技術上的劣勢依然是杉杉的一塊內傷,依靠銷售策略獲取的第一名還需要技術提升的支撐才能走得更遠。 二、北大先行 企業名稱: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2 上榜產能:10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 主要客戶:ATL、光宇國際等 企業簡介:北大先行由東聖投資和北京大學合作於1999年創建成立,位於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除了電池正極材料外,公司還涉足了電動汽車及儲能電池組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北大先行已經形成了北京基礎研究、北京工程技術中心、泰安和西寧正極材料生產基地、北京普萊德動力電池組裝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鏈戰略格局。2012年北大先行實現銷售額4.67億元,2013年銷售額達到5.2億元,增長幅度達到11.3%。 點評:北大先行成功的背後在業內很多人看來是偶然,但是其中也有其必然的成分。當所有的正極材料企業以客戶多、進入國際客戶自傲時,北大先行只是在ATL這輛獨輪車後前行。但是市場就是如此,國內的圓筒電池衰落走向低端、高端智能手機更傾向於使用聚合物電池,這一切都帶給國內一直深耕聚合物電池技術的ATL一個巨大的機遇,尤其是蘋果產業鏈的崛起,帶來了ATL連續三年的跨越式發展,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鋰電池企業。北大先行的發展可算戰略布局準確,恰逢其時,伴隨ATL的崛起,北大也是一路飛升,而且配合ATL的開發過程中技術能力也不斷提升,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北大在磷酸鐵鋰上的投資是一招險棋,也是北大先行未來發展的未知因素之一。 三、當升科技 企業名稱: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3 上榜產能:10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三元前驅體、氧化鈷 主要客戶:三星、LGC、松下、索尼、BYD、比克、力神等 企業簡介:當升科技成立於2001年,起源於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是一家從事新能源材料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自進入鋰電正極材料行業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成為國內率先出口鋰電正極材料的供應商,是國內鋰電正極材料的龍頭企業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公司於2010年4月成功登陸創業板,成為國內唯一一家鋰電正極材料上市公司。2013年正極材料銷售量達到3959噸,正極材料銷售額達到5.72億元,利潤達到3089萬元,利潤率達到5.4%。負極材料201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6,246.79萬元,同比增長141.96%,實現凈利潤863.01萬元,同比增長159.29%。 點評:第一個進入日韓市場,同時擁有中日韓三國客戶,第一家主營正極材料創業板上市,當升科技的發展歷史賦予世人對這家企業過多的期待。但是上市之後的當升的發展並不順利,曾經一度出現虧順舊事,站在2014年這個節點上評價只能屈居第三了。還好經歷了低谷的當升科技正在逐步恢複,這個具有國內一流正極材料質量控制能力的企業,這個對全球市場研究較深入的上市公司依然還有活力,尤其是具備自動化水平的海門工廠的投入使用後,今後的發展也最為可期。 四、天津巴莫 企業名稱: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4上榜產能:7000噸/年產能,10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氧化鈷 主要客戶:比亞迪、力神、三星、LGC、光宇國際、寧波維科等 企業簡介:天津巴莫成立於2002年8月,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制、開發和規模化生產,是國內目前綜合實力較強、產銷量靠前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之一。公司第一大股東為中節能(天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控股的大型投資公司。2013年天津巴莫的銷售量達到6000噸。2013年巴莫的正極材料銷售量達到3982噸,銷售收入達到5.1億元。 點評:巴莫2012年的銷量提升明顯,個中原因主要是韓國客戶的量需求增大。巴莫作為中節能控股的電池材料公司,加上中節能控股的鎳鈷材料生產企業新時代集團浙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中節能是在布局一盤新能源汽車的大棋。但是巴莫這幾年的發展就顯得中規中矩了,巴莫一度得到韓國的鈷酸鋰訂單非常之多,所以巴莫暫停了三元材料和錳酸鋰的生產,從利潤增加的角度看毋庸置疑,但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又有點短視了。2013年的銷售量在大客戶需求減少的態勢下,大幅下降。 五、湖南瑞翔 企業名稱: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5 上榜產能:12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氧化鈷、三元前驅體、硫酸錳、硫酸鈷 主要客戶:LGC、三星、力神、比亞迪等 企業簡介:湖南瑞翔成立於2001年5月,目前註冊資本21000萬元,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發明專利共計30余項,是湖南省首批七十余家通過國家四部委按新標準聯合評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和國家“863”計劃項目的參與者、“國家級先進儲能材料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員。2013年銷售量達到4000噸左右。 點評:瑞翔和當升都是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而且在三星的“嚴格要求”下都不斷進行成本下降的實踐,瑞翔在cost down中做法是延伸產業鏈,以進口的鈷鎳半成品開始做冶煉的摸索中有交了很多“學費”,同時也積累了很多經驗。此外,瑞翔的三元材料生產也是走在國內的前列,從滿足動力電池生產角度布局產業鏈,高起點的開發必將帶來良好的後續發展。瑞翔的股東變化比較大,不停的傳出要被收購整合的消息,要發展還需要一個強大的後盾對其重新整合。 六、余姚金和 企業名稱:寧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6 上榜產能:15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氧化鈷、三元前驅體 主要客戶:ATL等 企業簡介:金和創立於1998年,擁有有員工800余人,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高性能電池材料和鋰離子電池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導產品在本領域全球生產規模最大,在國內、國際頗具影響。2013年三元材料銷售量達到1500噸,三元前驅體達到4800噸。 點評:江浙企業的經營思路從來是以奇制勝,余姚金和最早做三元材料的企業之一,尤其是2008年因為率先量產三元材料,贏得三元材料第一桶金。其後余姚金和的三元材料前驅體上積累的經驗最多,成為韓國三星最大的供應商,一度計劃要擴產800噸/月的產能滿足三星要求,但是後期三星的需求並沒有明顯增大,過多的產能只能依托國內客戶進行消化。余姚金和的大老板誌不在此,這點和瑞翔有些相似,未來重整後借助三元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前景廣闊。 七、天驕科技 企業名稱:深圳市天驕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7 上榜產能:5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三元材料、錳酸鋰、鈦酸鋰 主要客戶:比克、邦凱、中小鋰電池客戶等 企業簡介:天驕科技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主要以新能源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咨詢和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天驕目前的產品系列包括三元材料、鈦酸鋰和錳酸鋰,同時也進入了電解液和三元材料前驅體生產領域。天驕科技被中國寶安賣給眾和股份,眾和股份成為天驕的大股東。2013年,天驕科技的出貨量大約為1500噸。 點評:天驕也算是劍走偏鋒,開發出三元材料也是國內最早的,但是2008年左右三元材料只有中小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打價格戰敢用,這樣就造就了天驕以中小客戶為主的客戶結構,這種結構的優勢是銷售量可以保證,但是目前國內的商業環境有待進一步規範,賬期、欠款成為天驕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苦果。天驕作為國內較早做三元材料的企業,在技術積累和質量控制上都有獨到之處,但是客戶機構的調整,整體策略的確定才是未來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八、廈門鎢業 企業名稱: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8 上榜產能:5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三元前驅體 主要客戶:松下、天貿等 企業簡介:廈門鎢業主要從事鎢冶煉產品、鎢粉末、硬質合金、鎢鉬絲材、新能源材料等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國內最大的鎢鉬產品生產與出口企業。2013年正極材料銷售零達到3500噸,其中鈷酸鋰2000噸,三元材料1500噸,出口松下700噸。 點評:對於以鎢業和硬質合金上市的廈門鎢業初期進入正極材料產業主要是鈷酸鋰為主,由於非主業,所以初期的推廣給市場留下低端的印象,市場策略也是低價推銷為主。2012年以來不斷轉型,通過和松下在其他金屬領域的合作,三元材料主要針對松下開發,目前全自動的生產線已經開始量產,並且在國內占據一定的位置。此外,廈鎢還在配套松下開發特斯拉汽車上使用的鎳鈷鋁酸鋰材料,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增長點。廈門鎢業在正極材料行業逐步躋身高端。 九、振華材料 企業名稱:深圳市振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9 上榜產能:7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三元材料、鈷酸鋰 主要客戶:ATL、邦凱、天貿等 企業簡介:振華材料是2004年由振華集團深圳電子有限公司新光源廠和新材料廠改制後註冊成立的股份制企業,位於深圳市寶安區西鄉鐵仔路44號振華(西鄉)工業園。振華在貴州設立生產基地,產能達到7500噸每年,主要生產基地轉移到貴州,在用工成本和水電成本都大幅降低。2013年銷售量達到1800噸。 點評:振華材料依靠混合型材料進入ATL的供應鏈,這種材料是振華的專利,如果放在全球的話也只有優美科曾經做過這些方面的研究,但是振華材料是依托本土研究人員的努力開發成功的。振華的發展也是借助了ATL這顆大樹。目前振華作為CEC下屬的企業確定了同時在國內CE類材料市場和EV/PHEV類材料市場同時發力的策略,但是轉型發展還需要時間。 十、青島乾運 企業名稱:青島乾運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10 上榜產能:55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錳酸鋰、三元材料 主要客戶:日本enax、國內中小客戶 企業簡介:青島乾運是一家研發、生產高技術新材料的科技密集型企業。2009年度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並於2012年通過複審,2012年公司又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投資6億多元,占地面積55000平方米。青島乾運現有錳酸鋰年產能4000噸,三元材料年產能1500噸。 點評:青島乾運是國內錳酸鋰業務開展較好的企業,在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錳酸鋰市場青島乾運無論是產品還是市場策略都是較為先進的。青島乾運曾在2012年計劃上市,為了上市開始進入三元材料生產,但是上市折戟後的發展思路還需要再調整。(來源:賽迪顧問) |
東旭光電9月6日晚間公告,基於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項目推進過程中市場的良好反應,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碳源匯谷與泰州產業園管委會決定簽訂《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項目投資協議書之補充協議》,就上海碳源匯谷泰州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項目擴大投資規模等事宜達成一致意見,該項目投資總額由此前公告的5億元增至16.5億元。
據介紹,泰州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項目已於近日在泰州市海陵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完成項目投資備案。該項目投資總額為16.5億元,項目資金由公司自籌。
項目分兩期建設,2016年12月動工建設一期生產線,建設周期12個月。其中,一期建設年產10噸石墨烯生產線一條,年產1000噸石墨烯包覆磷酸鐵鋰生產線一條,年產1000噸石墨烯包覆三元材料生產線一條,年產2000噸石墨烯包覆負極材料生產線一條,年產0.2GWH的石墨烯基鋰離子電芯和pack生產線一條。二期建設年產90噸石墨烯生產線一條,年產2000噸石墨烯包覆磷酸鐵鋰生產線一條,年產2000噸石墨烯包覆三元材料生產線一條,年產3000噸石墨烯包覆負極材料生產線一條,年產0.8GWH的石墨烯基鋰離子電芯和pack生產線一條。
此外,為鼓勵上海碳源匯谷在泰州建設研發及檢測平臺,泰州產業園管委同意以股份形式出資2000萬元與上海碳源匯谷或項目公司共同建設獨立的研發和檢測平臺,該平臺租用項目公司場地,由上海碳源匯谷或項目公司控股進行管理和運營。自項目公司成立之日起,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泰州產業園管委2000萬元出資作為獎勵無償轉讓予上海碳源匯谷或項目公司。
公告稱,泰州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項目是公司首個由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石墨烯應 用項目,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項目公司落戶泰州,可以充分利用泰州周邊新能源產業聚集的區位優勢以及泰州產業園管委會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泰州共同分享未來石墨烯及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的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泰州石墨烯研發及檢測平臺的建設,能夠強化公司石墨烯產業研發實力,提升公司石墨烯相關檢測水平。上述項目的建設實施有助於公司加速石墨烯產業的戰略布局,率先實現石墨烯應用產業化的根本突破,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壯大公司石墨烯產業的整體實力。
據東旭光電此前公告介紹,石墨烯基鋰電池的核心特點是可在6分鐘內可充滿或放空電池,並具有優異的循環性能(長循環壽命3500次以上)和高低溫性能。如果未來將該電池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可以大大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