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說史140703最寒冷的冬天(三十三)從原州到砥平里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7/03/%E8%AA%AA%E5%8F%B2140703%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4%B8%89%E5%8D%81%E4%B8%89%EF%BC%89%E5%BE%9E%E5%8E%9F%E5%B7%9E%E5%88%B0%E7%A0%A5%E5%B9%B3%E9%87%8C/

說史140703
最寒冷的冬天(三十三)從原州到砥平里
蕭律師執筆

 

到二月初,中美兩軍一直在這個被稱為「朝鮮半島中央走廊」的地方進行著拉鋸戰。 這樣的對峙正是 李奇微Matt Ridgway最想看到的,卻讓 彭德懷越發不安。彭德懷更喜歡把中央走廊的山區作為主要戰場, 一旦中國得勝,聯合國軍隊就沒法阻止他們。 他希望自己的部隊仍舊在夜間步行,出沒於山腳下的峽谷之中,這樣就可以控制 原州/砥平里一線,對敵人發動第四次進攻。

李奇微感覺到中國人即將攻擊他們,地點很可能在中央走廊的邊緣他區。 但他還無法確定具體位置,以及戰役的規模會有多大。 他還需要更多、更準確的情報。 他讓第二師轉隸於第十軍,受 阿蒙爾德Ned Almond指揮。 陸戰第一師明確向李奇微表態,不想再接受阿蒙爾德的指揮,這點李奇微早前已接受所請。 所以第二師是取代了陸戰第一師。 他正籌畫由第十軍向西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並由第二師擔任右翼掩護的任務,這就讓 費里曼Paul Freeman的第二十三團成為最右側的部隊。 一旦作戰開始,他們將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李奇微抵達南韓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重整第二師。 凱澤已被沃克Walton Walker解職,並由 麥克盧爾Bob McClure少將接任。 從十二月中旬開始,駐紮在 永登浦的第二師一直緩慢地撤退,同時,新兵和更好的武器源源不絕地運來。十二月十一日,法國外籍軍團的一個營編入第二十三團。 這些新兵大多來自法屬殖民地國家,在作戰中顯現良好戰鬥力。 此外,遊騎兵一連也加入了,而實力大損的第三十八團得到一個荷蘭營補充。 兵敗軍隅里兩週後,即十二月十五日,第二師便恢復了戰鬥力。 第二師在洪川/原州地區作戰時,該師高級情報人員獲悉,原州將是中國軍隊的下一個主攻目標。

 

中央走廊地帶一直是雙方爭奪的焦點,而原州位於這個地帶的最南端,和洪川、砥平里構成了一個三角形區域。 原州的地理位置最重要,因為它是鐵路的終點,又是公路的中央。 如果中國軍隊控制了這三角他帶,就可以在這裡建立一個穩固的基地,然後進攻南面一百哩的 大邱—-在洛東江戰役中,美軍與北韓人便曾在大邱展開激烈的爭奪戰。 這正正是彭德懷的想法。

彭德懷召開戰前參謀會議。 有些人認為現在最好休息一下,對立即進攻的做法有些不滿。 彭德懷說,這次進攻「會讓帝國主義像綿羊一樣逃跑。我們的目標不是漢城,而是釜山;不是占領釜山,而是要趕走他們。」他走到地圖前:「我們攻下原州,就可以一路打到大邱。」說這番話時,他表現得比自己心裡所想的更自信,更勇敢。

 

一月中旬,李奇微不斷接到報告,指出敵人正大規模開進該地區。 一月二十五日,李奇微終於發動了上任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代號「霹靂行動」。 第一軍和第九軍並肩緩進,以防中國人穿插進來偷襲。 李奇微不希望在部隊之間留下空隙,也不願把重要任務交給南韓軍隊。 霹靂行動的目標很有限:他要求美軍向北推進二十哩左右,抵達漢江北岸,推進時必須保持謹慎和穩固,待更多部隊到位才進攻。 他覺得該地中共軍隊兵力不少,不想大膽冒進,讓自己變成獵物。

 

按照計畫,阿爾蒙德率領第十軍一部在二月五日展開「圍捕」行動。 李奇微擔心中國軍隊出現在中央走廊,因為這裡位於「霹靂行動」主戰場的東側,在該地區的美軍兵力占不到上風。 他不想讓原州和砥平里落入中國人手中。 於是他派第二十三團在一月二十八日向砥平里地區發起試探性進攻,第一個目標是「雙聯隧道」(從漢城到原州的鐵路在這裡穿過山體,形成往返兩條火車隧道,故得名。)

第一場戰役的主角是人數明顯處於劣勢的第二十三團, 他們在砥平里被中國軍隊圍攻。 這一戰對美軍指揮官的震撼最大,很快就成為他們的教學課程,讓他們體會到應該怎樣面對這個可怕的新敵人。 第二場戰役發生在幾哩外的原州,參戰部隊包括第二師的第九團和三十八團,另外還有第一百八十七團級戰鬥部隊,對手是中國的四個師。第三十八團最初在這裡遭到重擊,但美軍以勝利告終。

一月初,李奇微把第二十三團部署到原州設防,這是 費里曼上校和他的第二十三團第一次在阿爾蒙德麾下作戰。 一月九日,費里曼第一次見阿爾蒙德。在此之前費里曼的部隊已經和敵人在原州附近進行了一場小規模作戰。 當時大批敵人正在砥平里正南方的制高點構築工事。 第二師派出兩個營參戰,其中一個來自第三十八團,由 史凱頓Jim Skeldon指揮。 該營的陣地位於通往這座山腳下一條主要公路左側。 戰鬥進行得不大順利,美軍的兵力處於劣勢,不足以完成任務。

為了準確了解戰況,費里曼開始向前推進,在路上遇到了阿爾蒙德及其他指揮官。他們站在一座山上向下俯瞰史凱頓的戰場。 就在此時,敵人的一顆迫擊砲彈落在他們身邊。 阿爾蒙德立即帶著自己的人馬離開陣地。

費里曼所在的位置正是中國人準備進攻的目標。李奇微想和中國人打一場大戰。二月中旬,兩支大軍最後交鋒了。
EPSON MFP image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寕、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分享文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41

說史140827最寒冷的冬天(三十九)原州之戰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8/27/%E8%AA%AA%E5%8F%B2140827%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4%B8%89%E5%8D%81%E4%B9%9D%EF%BC%89%E5%8E%9F%E5%B7%9E%E4%B9%8B%E6%88%B0/

說史140827

最寒冷的冬天(三十九)原州之戰

蕭律師執筆

 

當砥平里的守軍還在挖深戰壕時,原州之戰已達白熱化的程度。

代號「圍獵行動」的原州作戰計畫是純粹「阿爾蒙德 Ned Almond」式戰役。阿爾蒙德的進攻是 李奇微Matt Ridgway設計的「霹靂行動」的右翼進攻的部分。阿爾蒙德的戰場是典型的山地,幾乎就是為中國人的戰術量身訂造的,但他明顯不如李奇微謹慎。 他再度忽略了高級情報人員的警告:中國的主力部隊已進入該地。

清川江慘敗(阿爾蒙德對此應負主要責任)並沒有令阿爾蒙德深切反思。事隔那場慘敗十個星期後,他再度與中國人對決。 但他還是一名魯莽好鬥、一樣對情報置若罔聞、一樣把部下派到被敵人輕易分隔,並加以消滅的戰場、一樣蔑視敵人的專業水準和詭異戰術。 在北方戰場遭受重創之後,阿爾蒙德竟然沒有召集高級指揮官開過一次會,討論先前作戰的得失。 阿爾蒙德把整個第三十八團分拆成小股部隊,讓每個營單獨作戰,互相隔離。 這削弱了整體的戰鬥力。和阿爾蒙德形成鮮明的對比,就是西線部隊以密集隊形整體北上,各部隊彼此配合。一旦中國人進攻,阿爾蒙德就很難防禦到位。

阿爾蒙德的計畫漏洞百出。 這是一片空間寬廣的地區,數量有限的聯合國軍隊難以有效控制整個地區。這裡的天氣變幻無常,每天都會出現厚厚的雲層,美軍很難發揮空中優勢。最令其他指揮官感到莫名其妙的,是他把一些美國部隊交由南韓軍官指揮。 韓國軍隊脆弱的戰鬥力眾所周知,一旦出了問題,美國人將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部隊。 南韓人根本就不喜歡這個計畫。南韓名將 白善燁後來在回憶錄中提到,阿爾蒙德只不過想拿南韓人當砲灰,消耗中國人進攻時的猛烈砲火罷了!

阿爾蒙德的種族歧視一直是他最致命的問題。 他一直認為黑人是低人一等,即使黑人官兵是美國公民,他認為他們充其量只能是軍中的奴隸。 所以他努力創造一枝純黑人組成的部隊,目的是當「砲灰部隊」。 在一九五一年一月中旬,在原州附近發生一場戰鬥,一名黑人上尉率領部眾裝上刺刀、手榴彈,衝進北韓人的堅固戰壕。 一天後,他的上級營長將此事彙報給李奇微。對此印象深刻的李奇微立刻下令頒發這名上尉一枚銀星勳章。 阿爾蒙德竟違令不發,還撤銷了這名上尉的連長職務。 杜魯門和李奇微一直在努力廢除軍隊中的種族歧視,而阿爾蒙德卻以自己的方式去違反這種政策。

阿爾蒙德的種族觀念還不止此,他對中國人也有歧視。 在長津湖之役,阿爾蒙德不顧一切地催促軍隊貿然前進,原因之一是他從不把中國人當成真正的對手,以為只要美國人在戰場上出現,歒人就會落荒而逃,因為對手是低等人種,是「洗衫佬」,和那些在美國本土為白人洗衣服的亞洲人毫無分別。

這就令筆者(不是本書作者或譯者)大惑不解:阿爾蒙德在韓戰是敗軍之將,連番部署失誤、又違抗命令、竟仍能保住「鳥紗」,而李奇微竟可以容忍,讓如此庸才繼續統領大軍,簡直視美國士兵的生命如草芥。如此處理失當,賞罸不明,真是枉稱名將,令人擲筆三嘆!

 

以南韓軍的第五師和第八師為先鋒,加上美軍第二師第三十八團和第九團,以及第一百八十團級空降隊,「圍獵行動」行動就此展開。 中國方面也大軍雲集,僅在原州以北的中央走廊地區就集結了四個師,兵力約在十到十四萬之間,而且更多部隊可以隨時趕到。

最初一切似乎對聯合國軍隊非常有利。中國和北韓軍隊只是撤退,讓美國和南韓軍隊深入到他們不熟悉的地段。 二月十一日晚上十點,中國的三個師突然進攻南韓第八師,該師幾乎是一哄而散,7,500名官兵很快就被打垮,最後只有3,000人回營。

 

中國人的進攻在李奇微意料之中。 事實上第八集團軍情報部的情報非常精確。他對中國人進攻日期的判斷只差了四天。 李奇微非常認真看待這些情報。在戰爭的前一夜,他命令所有部隊停止北進,但阿爾蒙德卻沒有這樣做。 他的情報處長已向他提出了警告。情報是從一名重要戰俘口中獲悉的。但阿爾蒙德不相信那戰俘能了解那麼多。二月十一日,阿爾蒙德的司令部收到李奇微停止前進的命令,並要求他堅守陣地。但他在四小時後才向所屬部隊傳達這項命令。此時中國軍隊已經進攻了兩小時了。

整個戰役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是軍隅里之役的翻版。 由於南韓軍隊頃刻潰散,第十軍其他部隊的退路突然被切斷,尤以第三十八團第一營和第三營情況最為危急。阿爾蒙德的詭異指揮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下級軍官又因為懼怕他而不敢擅自下令,因而使情勢加雪上加霜。

第十五野戰砲兵營的預定任務是掩護南韓部隊,然而他們已被前後夾擊。二月十二日淩晨一點半,營長 基斯中校急電師部,要求允許部隊撤退。膽小怕事的師長又要請示軍部。再過一個半小時才得到阿爾蒙德的批準,但為時已晚:中國軍隊切斷了基斯的退路。 全營人員、重砲和大型卡車全部陷入敵人的包圍中。基斯唯一的出路就是一條狹窄的山路,但這條路己被敵人控制。不久他們與同樣遭受重擊、沒有退路的第一營會合。他們試圖打通這條山路,但中國軍隊在這裡「複製」了一個「長手套」,幾乎和第三十八團在軍隅里穿過那條死亡走廊如出一轍。最後,向南撤往橫城的路上,該營損失了五門榴彈砲。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06

說史140902最寒冷的冬天(四十)原州砲擊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9/02/%E8%AA%AA%E5%8F%B2140902%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9B%9B%E5%8D%81%EF%BC%89%E5%8E%9F%E5%B7%9E%E7%A0%B2%E6%93%8A/

說史140902

最寒冷的冬天(四十)原州砲擊

蕭律師執筆

 

二月十二日拂曉前,傷痕累累的第1營和 基斯 John Keith的砲兵營才與橫城以北的第38團第3營會合。 即使在這裡,中國軍隊的進攻依然猛烈,美軍的防禦圈只好慢慢收縮。 中國人再次切斷了他們南面的退路。

李奇微 Matt Ridgway有一個永遠不能破壞的命令:不能把重型武器留給中國人。一旦中國軍隊消滅了基斯的部隊,取得重型武器,第10軍的處境將會更難預料。於是他命令基斯率領人馬繼續南撤,找合適地點來構築防禦工事。 於是炮兵營和第1營餘眾繼續南移。

 

剛走了半哩,他們就再度遭到中國軍隊猛烈攻擊,結果整個部隊被困在路上,足有四個小時彈動不得。 最後軍部命令第3營離開自己的防地,與這兩支部隊會合,共同突破包圍。 同時,第10軍還命令空降187團派出一支裝甲步兵前去解救受困部隊。 儘管救援隊在途中遭到襲擊,最後仍能成功打通道路,與受困部隊會合。

 

此時中國軍隊仍控制著道路, 由空降187團領導的這支聯合部隊希望再次向南突圍。 就在此時,車隊中一輛105mm榴彈砲拖車突然翻倒,堵住了後面車輛的去路。 如同軍隅里戰役,中國人學會:只要打倒大型車輛,就能控制美軍的撤退道路,於是他們集中火力射擊重型車輛。由於火力極為猛烈及集中,美軍很難清除路障,不得不丟棄大部分重型武器。這是一場災難。基斯中校失蹤,相信死於戰俘營。

幸好在橫城堅守陣地的荷蘭營還能撐住。 與砲兵營一起撤退的各部隊先後撤到橫城,隨後再轉到原州,總算脫險。

美軍在這次伏擊戰中損失慘重:與荷蘭營一起作戰的兩個營,傷亡人數超過2,000人;南韓約10,000人。荷蘭營的營長  Ouden中校殉職,陣亡士兵大多身中數彈—- 這表示他們死前一直奮勇作戰。

 

李奇微聽到這個消息勃然大怒,立即前往第10軍軍部痛斥阿爾蒙德,認為讓重型武器落入敵人手裡是他的最大的過失,並下最後通牒:「以後不能有類似事情發生」。不過很令人費解:阿爾蒙德的連番失誤,李奇微為甚麼還不撤他?是否李奇不想讓麥克阿瑟難堪,或是他自己也如其他軍級指揮官一樣平庸無能?

 

中國軍仍未取得中央走廊地帶的勝利,他們下一個目標是砥平里。 由於他們即將占領原州,因此砥平里岌岌可危。 到這時為止,美國人在原州的任何決策都是錯誤的,而中國人似乎還在延續清川江的勝利之路。

 

一個偶然機會使美軍對戰術進行了重大調整,而正是這次調整,使美軍反敗為勝。***

二月十四日清晨,一架隸屬十五野戰砲兵營的偵察機,在原州西北部山區蟾江上空進行偵察任務。 機上觀察員隨意向外一望,發現沿岸居然有一條不尋常的濃密樹林線。 飛機來回往返再看,發現這條樹林線是移動的。觀察員馬上明白,這不是樹林,而是偽裝的中國軍隊。

按照以往慣例,當遇到敵人偵察機時,他們會立即靜止行軍,待敵機過後再行動。但現在眼看勝利在望,而時間又相當緊迫,他們竟輕視了敵方偵察機。 觀察員粗略估算一下,地面的中國部隊應有兩個師,約14,000人,他們顯然正朝原州進發。觀察員立刻向砲兵指揮官報告此事,並建議即時實施砲火攻擊。這場即將發生的戰役稱為「原州砲擊」。

 

一輪照明彈飛上天空,揭開了「原州砲擊」的序幕。

第15炮兵營的指揮官 副師長史都華Stewart下令其轄下的一百三十門重砲一齊開火,砲彈像雨點一般飛向中國行軍縱隊。 但中國軍隊不畏無情彈雨,仍繼續前進。這種無畏精神反而成了他們的弱點:一旦戰爭開打,他們很難根據戰局發展做出調整。*** 於是美軍的大砲得以不間斷地連轟了三個多小時。

史都華的命令是「繼續開火,直到彈藥用盡」。他還向東京司令部請求彈藥補給。美國後勤優勢對敵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只需幾小時,他們就可以把更多彈藥空投到守軍陣地。中國人則需要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將彈藥運到戰場上。砲兵主任海思斯Haynes請示降低開砲頻率,因為炮管已經過熱。史都華不理,再度下令:「繼續開火,直至炮管融化。」

 

這是這場戰役的轉捩點。據估計,這場砲擊導致5,000名中國士兵死亡,數千人受傷。隨後雙方又打了幾場硬仗,不過原州最後是保住了。中國軍隊在中央走廊地區損失慘重,傷亡人數可能高達20,000人。史都華無疑是這場戰役的英雄。

 

儘管中國軍隊在原州遭受重創,然而砥平里仍然態勢孤立。***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