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很多熱門基金也只是風潮!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8/08/29-aug-2008.html

畢菲特、彼得林治、鄧普頓、索羅斯 ...... 這些都是經典基金經理的名字。為什麼他們這麼經典?因為他們經歷數十寒暑,仍能立不倒,明顯地他們是「英雄造時勢」!

若果投資年期長的投資者,相信總會遇過一些曾經風光的基金經理名字,但最後卻淹沒在股海中不復聽到!

於科網股年代,美國出了不少當時非常出名的股票分析員,名利隨着Amazon、Yahoo!及一些現已結業公司的股價一同飛升,科網股爆破後,很多卻銷聲匿跡。

於 數年前股市低迷時,惠理基金憑着「價值投資」,回報非常出類拔萃。後來基金越滾越大,基金名目亦越開越多,資金泛濫下,為追求回報,兩年多前開始被迫變成 「金手指」,買入的股票平均質素越多越低,已漸漸失去「價值投資」這光環,表現乏善足陳!惠理基金(806)今年頭上市,原因是其一始創股東創投基金要套 現,客觀事實是創辦人和一眾年青高層的身家已水漲船高,不知還有沒有以前的幹勁?還是真的技窮?

很多投資者認識的David Webb於數年前每年派的「聖誕禮物」回報理想,慚漸被別人詬病有利益衡突,但這兩三年卻失去光彩,究其原因是他差不多獨沽一味中小型工業股,2005年 前的工業股盛世自然幫上一把,但2005年後的工業股頹勢卻使大家又見到一個只是「時勢造英雄」的故事。大家想深一層,他買入的中小型工業股真的有質素 嗎?

過往數年(至去年第三季),所有有中國業務公司的股價都水漲船高,令價平價貴也增持目標股票的西京投資大出風頭,基金越造越大,買入 的股票也越來越濫,包括香港體檢(397)、偉什控股(856)、中國植物開發(2349)、寶業(2355)等,隨着有中國業務公司的股價大跌,西京投 資亦失去了光彩!西京是否有個「女版畢菲特」?用多十年八年,看看她能否「英雄造時勢」再算!


很 多熱門基金最終只是風潮,因為它們的基金經理其實未有能力「英雄造時勢」,他們在某個時間能發光發熱,其實只是「時勢造英雄」罷!「時勢造英雄」下,若 「英雄」能在此「時勢」下賺到足夠的金錢,個人層面來說,他們是成功的!只可憐一些跟風的投資者未認清「英雄」的斤両,亦不知「時勢」已過,只好攬着一堆 蟹貨,繼續崇拜他們的「英雄」!

這個定論亦可套用在個人層面,有些個人投資者去年大出風頭,今年卻低調摺埋,他們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大家自行定奪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5

為什麼很多善良的人一生痛苦、磨難很多?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17.html


文: 無名

我曾經向一位德行極高的師父請教:“為什麼像我這樣善良的人還會經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惡人卻活得好好的呢?”師父很慈悲地看著我說:“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 痛苦,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所以,根據這個道 理,既然你還經常感到痛苦,說明你內心還有惡存在,還不是純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認為是‘惡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惡人。一個人能快樂地活著,至少說明這 個人還不是純粹的惡人。”

我不服氣地說:“我怎麼會是一個惡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師父說:“內心無惡則無苦,你既然內心有痛苦,說明你的內心就有惡存在。請你將你的痛苦略 說一二,我來告訴你,你內心存在著哪些惡!”

我說:“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時感到自己的工資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夠寬敞,經常有‘生存危機感’,因此心裡常常感到不痛快,並希望儘快能夠改變這種現狀;社 會上一些根本沒有什麼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纏萬貫,我感到不服氣;像我這樣一個有文化的知識份子,每月就這麼一點收入,實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時不 聽我的勸告,我感到不舒服……”就這樣,我向師父述說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師父點點頭,不停地微笑,而且笑得更加慈祥,說:“你目前的收入足夠可以養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們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會流落街頭,只是面積小了一點 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為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為你內心對金錢和住房有貪求心,所以就有苦。這種貪求心就是噁心,如果你已經將內心的這種貪求噁心去除 了,你就根本不會因為這些而痛苦。”“社會上一些根本沒有文化的人發財了,你感到不服氣,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種噁心;你認為自己有了文化,就應該有 高的收入,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噁心;認為有文化就應當有高收入,這是愚癡心,因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前世佈施才是今世有錢的原因。愚癡心也是一 種噁心!”

“你的家人不聽你的勸告,你感到不舒服,這是沒有包容心。雖然是你的家人,他們卻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為什麼非要強求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和你自己一致呢?不 包容就會心量狹隘,心量狹隘也是一種噁心!”師父繼續微笑著說:“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癡心也好,心量狹隘也好,這些都是噁心。因為你 的內心存在著這些惡,所有你就有和這些惡相對應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將內心的這些惡徹底去除,那麼你的那些痛苦也會煙消雲散。”“要用快樂和滿足的心態看 待你的收入和住房!

你應當想想你根本不會餓死和凍死,而那些富人雖然也有錢,其實也只是沒有餓死和凍死。你應當看到,人是否快樂,不取決於外在的財富,而是取決於自己的生活 態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樂觀、安詳和勤勉的生活態度來代替原來的貪求心,你的心就會漸漸快樂起來。 ”“社會上沒有文化的人發了財,你應當為他們高興才對,要希望他們能夠具有更多的財富、擁有更多的安樂才對。別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樣開心;別人失去, 要像自己失去一樣難過。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善人!而你現在的心是別人的財富和安樂超過自己就不高興,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種很惡的心,要堅決去 除!要用隨喜心代替嫉妒心!”

“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超過別人,就自以為了不起,這是傲慢心。常言說‘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會對自己的不足熟視無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 到自己內心的種種惡,從而改過遷善。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進步之門。此外,傲慢者常常會有失落感,漸漸會有自卑感。一個人只有從自己內心深處培養 起虛懷若谷的胸懷,心甘情願地永遠將自己放在謙卑的位置,內心才會感到充實和安樂。”“前世佈施才是今世富裕的真正原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凡夫 不識因果,將‘種瓜’認為是‘得豆’的因,將‘種豆’認作是‘得瓜’的因,這是愚昧的表現。一個人只有勤學佛法的智慧,真正懂得萬事萬物的因因果果,才能 內心明亮,知道如何取捨自己的思想、行為和語言,唯其如此,才能從光明走向光明,從安樂走向安樂。”

“虛空能夠包容一切,所以廣大無邊、融通自在;大地能夠承載一切,所以生機勃勃、氣象萬千!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隨隨便便就對別人的行為、言語看不 慣,即便是自己的親屬,也不要生起強求心,要隨緣自在!永遠用善良的心幫助別人,卻不要貪圖或強求什麼。如果一個人的心胸能夠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這個人 怎麼會有痛苦呢?”師父說完這些話,繼續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著我。我久久無言,兩行熱淚從我的眼中流出。我原來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很善良的人,直到今 天,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惡人!因為我內心有種種惡,所以我才有種種苦。如果我的內心無惡,我怎麼會有苦呢?感謝師父,要不是師父的教導,我可能永遠 都不會知道自己內心的惡!願我生生世世都能夠不離善法,速疾斷除一切內心的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0

IQ 130 vs. 研究很多股票的人(副題: 少見多怪)-中港照相(1123)

(我自己有持有此股,佔組合約15%,敬請留意。)

今日看鄭家華先生的文中,其中一句是這樣的:

這種活動,較直接的叫法!應該叫做「偷橋」或「偷點子」,筆者就經常向歡樂時光的酒友及同文兼同事王雅媛小姐偷點子。

今日,我挑完他之後,再挑投資理財週刊和王小姐同頁的聲稱自己「經國際認可機構評定智商130以上」的親切的金子關於談及中港照相(1123)的文章,我早期有寫過,詳看此文

她推介的原因有四個,但全部站不住腳,請看以下解釋:

1. 派息很高

2. 主要股東為管理層、利豐集團及基金

關於(1),請留意近兩年的派息政策,主要是年中和末期各分派一定額的股息,其中1仙是正常的股息,其餘是特別的派息,所以假設他的派息不能持續,派息根本只是2仙,股息率根本只有3.5%,較一般的REIT和真正的高息股已經是很低,請問如何高息?

關於(2),根本和(1)是自圓其說,只能解釋因為有(1)的原因,才會派息,慷慨之說根據(1)稱更是奇談。

3. 集團全無負債,每股現金水平50仙,整盤生意值4仙,不合理地便宜

根據報表,公司有現金5.86億,扣除派息約2,900萬(請別要忘記已經除了息),淨現金是5.57億,折合現金只有48仙,如果加上1.61億的「透過損益按公平值計算之金融資產」,確實,公司確實超過股價,有61仙,但是其生意的經營情況確實慘不忍睹(見下文),值不值錢見仁見智。

4. 市帳率只有0.68倍,每股資產值79仙,有32%折讓。

(1) 第一句和第三句意見重複,不敘。

(2) 我已多談講明,市帳率和投資股票絕無關係,香港大量老千股及呃錢礦業股市帳率長期處於0.1-0.3倍水平,為何股價還這樣便宜,大家心知肚明,只有在大股東公平公正情況下,小股東才會獲得好的回報。

(3)根據報表,公司9.25億資產中,有3,578萬是商譽,淨資產只有約8.9億,折每股76仙。

然後,它用兩大段來談公司的發展,但是我夠膽說,這是廢話:

第一段談它的沖晒店業務,其實這盤生意根本不賺錢,在2007年富士公司終止其業務代理權後,公司明顯缺乏盈利基礎,近兩年盈利合共370萬中,由地產投資及股票投資的帶來的重估其他盈利約2,200萬,即是如沒有這類業務支撐,公司每年蝕約900萬。

第二段談富士的合作,其實在2006年7月,富士公司眼見公司經醫療產品好賺,於是終止其代理權,並給予大額賠償,很明顯富士都是在商言商,但沒太多錢賺的合作關係會維持。這就是公司現時手上現金的由來,但公司不擅投資虧了一部分,派息又花了一部分,所以已經沒了一截。

所以,這篇文中只有一句值錢: 是非常好的收購(按: 買殼)對象。但這句之前,我都研究了這股至少3年,為何她還說「應該未聽過」?是否她,還是我少見多怪?為何投資理財周刊會選這個對股票認識很少的人去寫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6

潘石屹:很多開發商就差一口氣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2/1261058.html

於今天的中國樓市,一向以坦白著稱的潘石屹卻表現出「想言而不能言」的無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只能籠統地說,「中國樓市一定會有一次大的起落」。至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海南房地產崩盤會否重現,潘石屹稱「還不好說」。

在2008年那一輪房地產危機中,潘石屹向本報記者講了「多背一根柴」的故事。「不知為什麼,最近我常常會想到小時候的一個情景。我家在黃土高坡 上,7、8歲時,每到秋天,我們都要到山上去背高粱稈子,回家當柴燒。回想起來,那地勢山高坡深,7、8歲的孩子總是累得滿身是汗。小孩子真是不願意背 呀!鄰家阿婆就對我們說,別玩了,孩子,趕緊背呀,秋天多背回一根高粱,媽媽冬天就多一根柴可以燒炕取暖。聽到這樣的話,不敢貪玩了,趕緊往家背……」

這段話令記者記憶深刻。當時的他以此來告訴自己以及所有企業家,在危機到來之前,多背一根柴就多一些過冬的能量。

今天,當樓市迎來了比2008年更嚴峻形勢的時候,多背一根柴的經驗再次讓潘石屹的SOHO中國安然度過。

「我從北京到上海,一下火車,無數個電話打進來。都是需要救一把的開發商。現在很多開發商就差那麼一口氣。資金接上了就活了。」對於目前大多數房企的危機,潘石屹概括為「負債率高,手裡沒錢。」這兩項疊加,房企在年底將遭遇最嚴峻的考驗。

和激進型企業比較,SOHO中國有幾個原則:不大規模擴張、不做產業基金、不放貸。到今天為止,只進北京、上海這兩個城市的CBD商業區,這是潘石 屹多年來堅持的策略。在樓市快速發展期,很多投資者認為他過於保守。但在調控期,保守的模式卻成為穩健發展的關鍵。「我們現在甚至不想再通過收購方式短期 內獲得項目,想從政府手裡拿地,從規劃到開發都自己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產品上,哪怕週期長一些。」潘石屹稱。

潘石屹對未來樓市的擔憂,多集中在商業地產泡沫上。有專家曾在中國經濟論壇2012年房地產回顧與展望論壇上談到,未來中國將有2.5萬個城市綜合 體。開發商受到住宅調控的影響,轉而大量建設商業地產的趨勢已經在2011年急速顯現。同樣是做商業地產的潘石屹表示,當瀋陽市一條街上出現若干個城市綜 合體時,商業地產的過量局面將不可避免。商業地產不是沒有機會,城市和地段的選擇幾乎是成功與否的全部要素。「因此對於SOHO中國來說,不要談一線城 市,一線城市還有深圳、廣州呢,我們只做北京和上海。」潘石屹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10

由丹納赫看成長股投資-寫的好。唯一問題是聰明人是不會在錯誤行業呆很久有很多實例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309289135/

匯添富基金專戶投資經理:楊嵐春

丹納赫,一個不為大家所熟知的公司,卻創造了資本市場的奇蹟。公司最早成立於1969 年,1984年更名為Danaher Corporation。自20 世紀80 年代中後期開始,丹納赫以超過每月1 家的速度收購企業,目前已經擁有超過六百家子公司,這些子公司分屬六大戰略平台,4個細分市場,並大多在所屬的各行業均處於領先地位。1987~2009 年的20 多年間,公司收入、淨利潤和總資產的復合增速分別達到14.4%、20.5%和16.8%,毛利率、淨利率水平逐年提升。期間公司股價更是上漲了9,641%(年均達到23.1%),而同期的標普500 指數漲幅僅為356%。

探究丹納赫的成長戰略,基本可以概括為:在高利基細分子行業中,尋找可收購公司,收購後運用其獨有的DBS系統進行整合,創造附加價值,實現共同成長。

怎樣去尋找具有成長性的企業並與之一起共同成長呢?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尋找優秀的成長型企業,以合適的價格買入,中長期持有(直至出現變化),分享企業成長的投資收益,這樣的價值投資理念更適用於成長股投資。而尋找優秀的成長型企業,我們應該從商業模式入手,深入分析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潛在競爭對手和替代產品、供應商、購買者等產業結構力量,獲取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它可能是成本領先優勢、速度優勢、聚焦優勢或增值優勢等,分析這些競爭優勢的持續性,進而辨別出真正的成長企業。

近期A股市場創業板股票持續暴跌,一方面是對高估值的風險釋放,同時也是對偽成長股的集中清理。其中一些創業板企業的成長可以說偽成長,原因在於這些企業的商業模式沒有持久性,無法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持續成長。

企業的成長可分為內涵式成長和外延式成長兩大類,國內一些企業是典型的內涵式成長,而丹納赫則是外延式成長的成功典範。無論是內涵式成長還是外延式成長,都要求在清晰的商業運營模式下,綜合公司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別人無法模仿的獨特 護城河。我們看看丹納赫做了什麼?我們發現,首先,丹納赫的併購是出於「行業第一、公司第二」的原則。對此,沃倫巴菲特有句名言:「當某個行業以經濟狀況不佳而著稱,某位管理者以卓越運營而聞名遐邇,兩者相遇,通常後者都無法改變前者」。製造業、行業規模10億美元、集中度非常高,這樣的高利基製造行業是丹納赫喜歡的併購行業。

其次被收購公司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在行業中已經處於較好的競爭優勢地位,行業份額數一數二;同時可以實施丹納赫的DBS系統進行改造(DBS系統又稱為丹納赫業務系統)。

做好這些準備後,接著就是對被收購公司進行DBS系統改造,這也是公司競爭優勢的綜合體現。DBS系統要求每位員工(上至總裁下至保安)每天都動腦筋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打造一種負責任的企業文化,努力做到對事不對人,從而實現企業的優化運營。通過其獨有的50多個工具,在員工—計劃—過程—績效四個方面全面實施,最終達到制度優化合理、改造流程,節約成本,提高利潤率,提升市場份額,實現附加價值的目的。

丹納赫的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成長股投資,我們應持續關注其進入壁壘,企業是否通過經營加長、加寬了護城河;是否不斷加強其競爭優勢;是否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最終其業績的持續增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因此,如果在投資類似丹納赫這類企業的時候,我們關注的重點應是被收購企業的運營整合情況,是否如往常一樣持續展開,並獲取附加價值,至於其業績,是其運營整合的結果,不應過分關注其業績的每年變化,更應關注其整合的進程。回頭看看丹納赫的年度利潤變化,儘管長期趨勢是增長的,但間隔性在某些年份會出現利潤的下滑,如果我們僅以業績為依據,而不是關注其收購運營整合情況,肯定會錯失這個漲幅接近100倍的「tenbagger」。

在進行投資研究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同時去看業績財務分析與運營整合兩個方面情況,但這顯然是兩個不同的著眼點,一個更注重定量化的分析,分析企業財務現金流狀況、分析資產負債情況、分析利潤表、分析運營風險大小等,要求的是精確;而運營整合情況則是強調定性和方向性的分析,它的分析可能是模糊的。成長股投資分析時,兩者都重要,但比較而言,方向的正確顯然更重要!

投資成長股: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1

【牧羊】:交易之道, 很多人知道,很少人做到 金錢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dypc.html
以前在論壇上喜歡說,後來越來越不願意說,為啥那?每個人的觀點不一,不一樣的無法溝通,觀點差不多的又無需多說。結果幾年的朋友都在論壇消失拉,偶爾說幾句,大都還是一個意思,說起來很乏味。
從那裡講起?很矛盾。人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也一樣,成功的人都是一樣的,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失敗。很牽強對巴,知道是一樣的就行啦。
太多的朋友常問如何成為高手,記得央視二台採訪一個賺大錢的朋友,問他如何才能走到他的地步。他回答:把錢虧的血本無歸。還看到前幾天一個帖子說,為何科 班出身的證券金融的學生極少成功?答案:他們學的不是交易。高盛國內公司招聘的操盤,很奇怪的招收體育優秀生,原因來自這是個艱辛的行業。為何斯坦利克羅 能做出讓世人敬佩的一單。他給自己的理由是:研究十幾年的 livermore。最後說一下,為何證券的成功者如此之少?原因簡單,太多人從不尋求根源,喜歡細枝末節。鼠目寸光,洞小;鷹擊長空,天大。
隨口一句,無數的人去尋求媒體,股評,哈哈股評家如果能賺大錢,他願意做股評馬,工資才能有多少,還要擔驚受怕?你看道理多簡單!
第一步大家總知道,蠟燭圖、kdj、macd、一百多個指標。蠟燭圖的意義知道嗎?在何種情況下出現一個單個蠟燭圖知道是何意思嗎?kdj的原理知道 嗎?macd的原理知道嗎?不知道原理都敢用?底背離為何也有失誤的時候?原因何在?很多的短線高手都知道kdj高位鈍化是好事情,你要是把這個說給大廳 的阿姨聽,她糊塗半天,非把你問的無法回答為止。
好,如果你真正的瞭解這些指標的原理,蠟燭圖的意義,過了第一關。80%的人沒過這一關!
比方吧,從macd的源代碼的設計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其源代碼的根本意義是描述股價變動的速率。看故事的朋友,有幾個準確的回答這個問題?至於運用多拉,細枝末節不多說。kdj留給大家自己去看吧。
好假如你沒有過這一關,去找東西看,找啥。還能是啥,書。日本蠟燭圖(tmd怪不得很多朋友不看蠟燭圖)技術,斯梯夫尼森,好好讀吧,一邊讀一邊對照隨手 找出的個股。隨便哪個都可以,作判斷,第二天看看自己是錯還是對。如果對別高興太早,找找原因,如果錯,對不起,你一定得找原因,找的原因對不對無所謂, 盡力吧。這是養成時候總結的良好習慣的基礎,要善於總結。
 
這個階段你很苦,確實。有的時候因為成功你高興的忘記吃飯,有的時候理解不了,你孤枕難眠。哈哈這才是開始,苦難還在後頭。
    尼森的書不厚,說了百十個蠟燭圖還有組合,都看明白也不是個容易事情。
    至於指標,現在很多軟件都可以編成,看看編成的說明。我估計兩個月可以解決基本問題。這時候你基本能看懂源代碼,能搞清楚指標的內在含義。
    好k線問題,解決啦,指標的問題也解決啦。開始進入下一步。在進行下一步之前,如果你沒虧錢,謝天謝地,你真棒!
    就是你的錢虧得不成樣子,別在意,沒事。大多數人在懂這些之前就虧得離開市場,還有為數不多的獻出生命。為他們默哀,起碼從人道的角度,這樣做沒錯!
         
    如果從更加中立的角度上看,不對自己的錢包負責,付出代價,正常。與其說市場不規範,還不如說自己不行,因為為何有一些人和你處於同等環境下卻可以賺錢,你卻賺不到?
    你還是個幸運兒, 最艱難時候到了,這一步我估計會淘汰餘下來的50%。
    上回說道,你知道了k線,也知道了指標的原理。這為虧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這裡,要先分分類。研究指標後,一部分的人和技術徹底分家,他們走向基本面分析,這些傢伙天生的優 良,決不相信技術。這些人中一大部分是科班出身。他們接觸了太多的內幕,一部分變唯資金論。他們就是死在銀光下和新疆的龍的那部分,以前好羨慕科班出身, 現在不拉,還好不是科班不然死都不知道自己如何死的。留下一些極少數,聰明絕頂。他們更加深研究基本面,進而去研究公司,用自己的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觀點去 對待公司和公司價值。而不是那些貌似基本面研究的傢伙。在這裡還是要強調,科班出身的成功者遠遠多於非科班。
         
    他們是成功者。身邊就有一個,兩年前拿著 000039(股吧) , 600583(股吧) 決不放手。只要你聽他說中集,他有無限的話題,從tmd中集的老總到中集的員工,從中集的產業到中集的子公司。有一次他對我說:我可以清楚地對你說中集有那些工廠,用的啥設備。靠,好像中集就是他們家的。
         
    這些成功者,他們要注意的就是止損,還有系統性風險。別看著他們賺錢舒服,只看一面是不夠的。假如說他們不能夠很好的理解市場,也會犯下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為啥會出現,留在後面再說。想在這條路上走得很好,也不是件容易事情。
         
    說完這個分類,接著說技術這一類。走完這一步,對技術的人這些人來說真是幸福無比。接著他們開始大喊大 叫,說我牛比拉,證券就是這樣簡單。開始大肆的實踐,一段時間下來,交易成堆。再看看賬戶,馬得越來越少。見鬼啦,我就不相信不賺錢,借錢,透資。這個時 候膨脹是最危險的事情,很多人死在這個時期的膨脹上。
         
    還沒死的當然不服氣,見看到手的黑馬被洗出去,還能服氣嗎?就差那一點點,其實差得太多,不知道不為過哈。
    難道我就找不到辦法嗎?一定能,要不然那些傢伙咋賺的錢?沒錯,這道理不錯。
    找黑馬吧,這是最致富的捷徑
    死在黑馬上得最多!血流成河。看上去好風光,其實死路就在前面,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有在這上面活得很 好的,有,多的是,可那也是人精。遠的不說,拉瑞,華人的譚劍飛都是。現在告訴你為何高盛招短線操盤要搞體育的?簡單啦,這是一個隨時都要你命的活,在日 間短線交易上突然倒下去的人太多,連譚劍飛都親眼目睹過。
    我佩服短線的成功者,他們的智商和反應能力,我這輩子都無法達到。但是你要知道我說的成功者決不是3-5年的概念,而是至少10年以上。短期的暴利不說明任何問題。
    大家都知道解放南路,哈哈你知道前一段時間他們被殺得多慘。我堅信,只要他們的資金量超過5000萬,一定會有人殺他們,肥肉誰都想吃,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當然是有沒有被殺的,那是人精。
    說說找馬。既然原理都知道,k線組合也懂,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來找黑馬,沒天沒夜。這時候好幸福哦,每天都有新發現,碩果纍纍。
    組合、形態、交易量、指標、波浪、分型、江恩、能找到的都找來啦、八卦也搞來啦,預計將來天氣預報都與股市有關。對手單、重組、消息、內幕、盤面語言也來啦,真熱鬧。最可笑的就是賣公式。這些東西本身沒錯,只要運用得當,不失為好方法。但是他們都不是根本,都是彫蟲小技。細節和正確的理念結合在一起才能傑出,不然無異於災難。
         
    這個時候你學會的東西太多啦,各種正確的理念都耳熟能詳,大師們的戒訓,一條一條,寫書都夠啦。最簡單的低買高賣,連賣大白菜的農婦都知道。道理都對,都知道,可是一做,靠倒過來的。鬱悶呀!
    接著虧損,虧損的越來越厲害,很多人這時候差不多傾家蕩產啦。但是,每每談起證券,頭頭是道,滔滔不絕。
在網上遇到很多次到道理說得天花亂墜的人,以為這傢伙還不錯。結果一談,入市半年到4年,有的是10年,再說說他自己的買的股票,天哪,一堆垃圾。不過他會錚錚有詞,擺出無數的理由說,這個股票要大漲。沒辦法不知者不為過。也不想和他理論,就是理論最後的結果還是我投降。
    太多的人把自己放到火坑裡還叫喊冰涼,我以前也幹過的,別以為我多聰明,想想以前,愚蠢的事情幹過的不是一件兩件,也不是一年兩年。
    黑馬黑馬,害死人的黑馬,原來害過人、現在還害人、將來還害人。能穩健駕馭黑馬的聰明絕頂。全國多少營 業部?能幹的就是寧波那幾個,還不見得能穩穩得拿上一段。這裡面其實有個道理在。你想想全國股民都知道買黑馬,恰恰全國股民90%都虧錢,哈簡單吧。對於 絕大多數交易者來說,黑馬是個誤區。換句話話說大家都希望的,你最好把它丟一邊去
    啥招都用拉。還是不行?咋辦?看看別人咋干的!於是買一大堆的充滿誘惑的材料書籍,幾年翻幾倍。靠這玩 意厲害,經典戰例、祖傳絕招、江湖秘籍,百戰不勝,都來啦。三線開花、空中加油、飛機跑道一個比一個絕。還有一批找老師、找機構、做會員。最慘烈就是做會 員的,這些人大多數永遠離開這個市場。至於機構鎖倉,殺的就是鎖倉的,給別人數錢都不知道。自己的老大是律師,正在給別人打鎖倉的官司。哈哈別以為你有百 紙黑字的合同,你就高枕無憂,錯啦!找不到人我看你咋辦,能找到人沒錢我看你咋辦,大不了小命一條,打死我你也拿不到錢。
    說是這樣說,不能把所有的這些事情一棍子都打死。很多的秘籍、技巧還是有用的,只不夠要用到地方,還有一些股評和鎖倉還是可以的,我在這裡說得大多數。在說自己還在做代理,總不能把自己也打死啦。這裡說得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會發生的。
    走到這個地步,估計三年過去啦。還有多少錢?如果還能保持50%以上的資金,ok。你很不錯,優秀。要是只留下30%,對付,還算不錯及格。要是只有10%以下的資金,哦,那要打問號?不及格。但是現在還不是分勝負高低的時候。
    這幾步淘汰下來,估計能走入下一步的只有1-2%的人,可能還遠遠不到。
    下面的幾年,才是真正的搏殺,殘酷的現實讓很多鐵漢倒下,淚灑疆場,永別證券。這就有點像改革開放時期起來的那一大批企業家,絕大部分都倒下去,再也爬不起來。
    黑馬很多,大家關心的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主力計劃好的,一種是沒有計劃好的,說的是大致哈。不論是那一 種,事先主力考慮的東西很多,也很繁雜,各種條件都大致到位,才能動手。確實這兩種黑馬都是主力給別人送錢的,這一點不誇張,真正的主力黑馬,操作者不賺 錢或者說不指望他賺錢,很奇怪吧。
    任何一個行情,必須鋪低。所謂鋪低,就是對自己要動手的那個黑馬所在的那個板塊全力吃貨,各種手段都用 不惜代價。你注意各個時期的某某名家出來說話,那可不是白說得。如果是有計劃的,黑馬是確定的,如果你有本事能打聽到,嘿嘿,你發筆小財。朋友做盤的時 候,連自己的親舅舅都套死其中。你可以想像想要得到這個消息有多難。有計劃的黑馬直接打起來,依據市場的具體狀況,來確立何時罷手。黑馬拉起來,沒錢賺。 天下哪裡有這等事情?黑馬的板塊群起,哈哈前面的鋪低起作用拉,黑馬不賺錢,這個板塊賺料大錢
    無計劃的黑馬,鋪地後,自己也不知道那個股票能讓大家矚目,沒辦法。拉起來4-5個大家都感興趣的,看看那一個最受市場認可,順手做成黑馬。靠如果是這情況,主力都不知道那一個是,你如何知道?你如何從技術上知道?
    但是不可否認,就是後一種情況,還是有人能知道。能做到人,這個市場裡100萬分之一吧。
    以上都是囈語,大家作為笑話,一笑了之。黑馬不重要,也只能這樣說啦,你如果覺得重要,繼續努力
    再看看賬戶,嗷,還是傷心。哎難道天生我才就這樣沒用,閉門思過。也許這時候你可能想去找個工作,彌補彌補帳面的虧空。欠賬太多,實在不行到外面躲幾天。
    挺住得能挺過來,挺不過來的不說啦。
    很多後來的高手基本都在這裡痛定思痛。有的這時候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眾叛親離。別以為在說舊shehui,這是最真實的事情,這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如果你沒有經歷一步,絕對幸運兒。有很多的朋友都是在這時候離開的證券市場,轉入產業。留下的很少。
    如果能搞到錢,或者是還沒有慘到這一步,還好。還是要繼續做。重新回到市場,許多的人會覺得突然眼前一 亮,哈tma,這樣多好股票。但是輕易不敢再動手,一個機會過去,又是一個。你終於動手拉,你賺拉。這筆錢很小,在你心中的地位可是偉大,太偉大拉,苦盡 甘來。你開始順手。偶爾一次失敗你也不會太在意,你發現自己對錢失去了感覺。有的時候操作的愉快遠遠超過了賺錢的感覺。
    隨著操作越來越多,你的賬戶情況開始變好。也可能是時好時壞,也可能是暴利,看個人的運氣和靈性把。這個時候你對圖形、技術、指標的理解更加深刻,越來越多似曾相識你感覺到,但是沒有足夠的注意。
    這個階段開始分化,一部分人發家,一部分還是在繼續改善自己的狀況。這時候可能還會遇到更大的挫折,你可能想回頭再去讀讀理論,等你再看到波浪、江恩,儘管不是很感興趣,但是你知道他們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轉頭去看看基礎,看看墨菲,你突然發現自己原來真是很蠢,墨菲把該說得東西都說啦,你從來都沒有記住,卻化了5--10年的功夫實踐出來,現在看上去這些東西真是簡單。
    再看看道氏,哈氣不打一處來。痛苦了那樣長的時候,經歷那樣多的苦難,得到的還不如道氏幾句話。這時候 你再看股票作手回憶錄,你知道livermore的偉大。你甚至都能知道那些國內的騙子們寫的東西都還有好玩意,儘管你知道國內的證券書籍99.9都是垃 圾,不是為了賺錢,就是為了揚名。好點的就是拷貝老外,壞點的就是自造絕技。
    為何非要我們走過來才知道?為何當初就是不懂?難道老天爺就是和我過不去?哈哈別叫喊,千萬別叫喊。這是每一個人幾乎必由之路,不單單是你。華爾街的大師們最慘的15年只虧不賺。你這算個啥?
    你終於實現拉,成功啦!且慢,更大的災難在後頭
    其實走到這裡,很多人成了大款。不管是何種操作,最後他是贏家。能在這個時候意思到自己還有一道最重要的坎,沒有跨越的人不多拉。大多數把證券看成提款機。各種技術技巧拿捏的很好。
    他們實現自己,買房子買車,光宗耀祖,神采奕奕。如果是穩健的走下去,一般不會出太大的問題,可以輕輕鬆鬆活上一輩子。不少人這時候,想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更高的目標,畢竟賺錢太容易。他們要建立自己的帝國,要把這致富的絕招傳給自己的後人,繁榮昌盛。
    做基本面的優勝者和技術的優勝者在這裡匯合,他們面前還有一道天塹:天災人禍。技術可能已經不是啥問 題,問題出意外。這個意外可是是走勢上的,可是是自己一時糊塗,也可以誰也想不到的天災人禍。但是最根本的依然是他們不夠健全,還沒有強大到立足不敗之 地,儘管他們自己覺得自己是戰無不勝。
    lvermore死在這上面,李森死在這上面,中航油的老總死在這上面。不論是基本面的優勝者還是技術面的優勝者,一旦這一不到下去,功虧一簣。再也爬不起來。
    去年年會,北京的期貨老總十年的心血,從10萬做到2000萬,一夜之間還留下400萬。十年都順利過 來,一次失誤千古恨。每次談起這個事情,總像祥林嫂一樣:我不知道為何要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不斷做空,為什麼?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失誤!這個基本面的成功 者,能留下來400萬還是萬幸。不管如何還有起家的基礎。
    這樣的故事太多,不知道何種原因,他們跨越不了最後的一道檻。太多太多的成功者這時候到下去,仰望長天,只有一口嘆氣。
    天塹邊,霸王倒下,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虞姬?
    終結者 跨越巔峰
    lvermore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感受到這個市場的真理,並且實踐。他的悲劇在於只是感受,實踐,卻沒有把這個市場看穿,因為他太忙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道理,沒辦法。
    他的繼承者沒有畏懼,繼續前行。繼承者們不原意去實踐霸王的道路,而是要以無反顧地走向巔峰,走向那個真理的彼岸。這些繼承者已經失去了太多,早已經不在乎身外的一切。你可以說是命中注定,但是繼承者們絕不會這樣考慮。一旦他們這樣,這條路早就消失。
    也許走過5--6年,也許10-15年,也許是40年,有人走過來。他們也許會突然間一夜驚夢,跳起來告訴自己,原來如此簡單;也許
    大師們的一句話,在他聽來就是真理,它擲地有聲,讓你豁然開朗。開啟證券真理的大門就是那一霎那,一切煙消云散。
    正如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不斷的會問自己,生活的意義。走過來的前道關口的人,如果他還能清醒,也會問這個市場到底有沒有終極的真理。生活的意義無數的人探求了一生,最後得來的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幸福。走到這個市場的最後的一步的人,探求最後得來的不過是:做對。
    做對唯一的選擇就是:順市。你可以說是順勢,也許意義有那一點點地不同。太簡單拉,簡單的難以想像。簡單到如果有外星人,他們都懂。
    可是你知道何謂市嗎?你知道如何順市嗎?簡單的道理,不是簡單的行為能達到的!正如很多人終於知道:幸福。可是何謂幸福?如何才能達到?
    是的,當你走到這一步,每一步的操作都行云流水,盈利如探囊取物,輕輕鬆鬆。你不在想去看盤,所有那些 技巧,那些秘訣都為笑談。你再也不會為貪婪找個理由,也不問過問恐懼,那根本就不算事。你不會為任何人誘惑,再也不會衝動。因為你知道所有的道理,你要做 的只有一個:正確的交易,無論是虧損還是盈利。
    你立於不敗之地,跨越巔峰!
    尋道者置身度外
    也許,在走到最後的前夜,你還想著把這所有的本領交給子孫。可是當你繼續走下去,你知道原來這證券的道理和生活沒有區別,一點點都沒有,他們都是一樣的,如果能用道來形容,那也可以。
    如果道是規律的話,你寧可守著他,決不冒犯。任何冒犯都意味著毀滅,那些前夜的成功者,他們太過於強大,以至於覺得自己可以創造規律,他們以為自己的超人能力能在跨域巔峰之時,可以隨意毀掉巔峰,螳螂之臂!最後能留下世人的只有惋惜。
    你思考他們的成敗,也思考自己。你是誰?這個看似愚蠢的問題來到你的腦海。
    是一個旁觀者,你站在道之外,看著身處道之中的你,若有所思。一切都那樣的明了,你也許夢中又回到兒時,那是也許是一個幸福的時候。是的,你太孤獨!
    如果你還想說啥,或許,你只願意告訴子孫們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再也不想交給他們攫取財富的手段,那些東西實在不重要。
    交易之道和生活之道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3

「暗物質」Facebook:從沒來過中國,但很多人都在談論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087

「我就是首席執行官……賤人!」這張名片的主人,今年28歲的哈佛輟學生,完成了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

在中國互聯網界,幾乎人人都在談論它,許多公司早已成為它的學生

儘管中國已經有許多網站可以實現Facebook的功能,但為何無一能像它一樣,深刻影響世界?

Facebook的崛起,與扎克伯格的瘋狂和硅谷的制度、文化環境有關;而它面臨的挑戰,則是當一家公司已經大到像是一個「不受監管的政府」,如何保證它願意,並且能夠,不濫用這種權力?

如果「世界第三大國」整體上市,將會發生什麼?

美國東部時間2012年5月18日,互聯網新貴公司Facebook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代號FB。截至2012年3月,這個網站的活躍用戶超過9億,僅次於中國與印度的人口數量。

Facebook的發行價是38美元,公司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此次上市共募集了超過180億美元,是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即使隨後 兩天股價跌破發行價,Facebook也依然是全球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奇蹟,要知道它創立至今不過8年,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現在也才28歲。

從來沒有哪個外國公司,像Facebook這樣牽動著中國人的目光,雖然它從未進入中國。在這裡,它被翻譯為臉譜網,還有一個暱稱:非死不可。

就在它IPO(首次公開募股)當天,納斯達克交易所和創新工場在北京舉辦了一個「守歲」酒會。

IPO要到北京時間的深夜,酒會從傍晚時分就開始了。大屏幕上播放著納斯達克實景,而屏幕這頭,從各地趕來的創業者們一邊發著微博,一邊靜靜等候。主辦者甚至設立了開盤價賭局。參與者每人拿出100元錢,猜中者可以全部拿走。

在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的邀請下,易凱資本CEO王冉、土豆CEO王微、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等幾十號人齊聚一堂,為萬里之外的Facebook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乾杯。

易凱資本CEO王冉八點多就到了現場,一直到十一點多才離去。李開復則待得更晚。最近幾天,這位曾經供職微軟的創新工場負責人,每天都在微博上介紹著Facebook,從馬克·扎克伯格和其亞裔女友(祖籍中國徐州)的婚禮到Facebook上市給創業者的啟發。

一位現場的參與者發微博說:「很多人不理解,沒事兒去給Facebook開什麼Party啊。其實我在現場看到,所有人,包括李開復的興奮都是由衷的。或許真正的互聯網精神,就是不會因為別人的偉大成功而煩躁,相反,他們會由衷喝彩,並找到繼續前進甚至超越的動力。」

Google的對手

就在幾年前,還很難想像,Facebook會成為Google的對手。而現在,從資本到客戶到人才,這兩家公司的競爭都日趨白熱化。

對許多網民來說,Facebook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它是世界上訪問量第二大的網站,僅次於Google。根據網絡數據服務公司Alexa 的記錄,在全世界互聯網用戶中,有29%在使用Facebook。現在,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每天要在上面花費26億分鐘,用戶的增長速率也高得匪夷所思 ——每個月增長6%。

Google曾經以搜索這個工具開創了互聯網的新模式。在過去的10年裡,它遵循著嚴格而有效的算法,對在線活動的每個字節進行語法分析,最後建立起一幅不帶感情的世界網絡地圖,從而稱霸全世界。

而Facebook則打開了另一個入口。它正在創建的是一個更個性、更富人情味的互聯網,在那裡,由朋友、同事、夥伴和家人組成的網絡成為信息的主要來源,人們通過披露各自的內心而建立互信。

早在兩年前,清華大學計算機理論系博士樓天城就開通了Facebook賬號,因為一些師兄在那裡工作。

2010年3月,他報名參加了Facebook的黑客大賽。「整個清華計算機系的人都知道,」樓天城說,當時和同學們報名,就是想去「看看Facebook是什麼樣」。

黑客大賽是Facebook的招牌之一。崇尚黑客文化的馬克·扎克伯格用這種方式來選拔人才,激發公司活力。大賽有時一進行就是一個通宵,「攻城 獅」們在搖滾樂和啤酒中不眠不休,解決難題。樓天城參加的這個是環球大賽,總共有10萬人報名,最終選出25名勝出者到Facebook總部進行決賽。連 續兩年,樓都是這25人之一,並曾獲得季軍,被圈裡人稱為「樓教主」。

第一次到Facebook總部時,樓並沒有特別多的不一樣的感覺,因為Facebook看起來就像個創業公司,氛圍比較輕鬆。他印象最深的是兩點: 一是公司允許員工有一些奇怪的舉動,比如他們沒有停放自行車的地方,有的員工就把自行車掛在辦公室的牆上;二是馬克·扎克伯格的辦公室竟然是全透明的,任 何人都可以參觀,也可以敲門進去,就像是「一個透明的籠子」。

加上行程,他在Facebook總共不過待了兩天,其間他看到過一次扎克伯格,就在「透明籠子」裡辦公,「很平常的樣子」。那位沒唸完大學的哈佛輟學生並不知道,在萬里之外的中國,連他每天學習一小時中文的消息,都能登上媒體的頭條。

就在幾年前,還很難想像,Facebook會成為Google的對手。而現在,從資本到客戶到人才,這兩家公司的競爭都日趨白熱化。

樓天城就正在為此糾結。他同時拿到了這兩家公司的offer。「兩家公司都很優秀,對誰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

「科技版的暗物質」

《紐約客》雜誌稱,對於中國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就相當於科技版的暗物質,人人皆知這種力量不容小覷,但迄今為止尚不得親眼一見。

Facebook已經有了70種不同語言,而且超過70%的用戶是在美國境外。《紐約客》雜誌稱,對於中國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就相當於科技版的暗物質,人人皆知這種力量不容小覷,但迄今為止尚不得親眼一見。

在中國部分年輕人中,利用「翻牆」技術來體驗Facebook是一種時尚。實際上,如果沒有一幫朋友在Facebook上,「翻」過去其實一點也不好玩。Facebook的特點是:它不是一個讓你認識陌生人的交友網站,而是一個聯繫你和身邊朋友的網絡交流平台。

但很多中國網民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仍然想翻過去看看。

在電視台上班的趙曉娟,只因迷戀韓國明星李明浩,從2011年開始,便學習翻牆,因為,李明浩在Facebook上有賬號,而且和粉絲互動。

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讀研的周顏,以前主要用人人,但到了美國之後發現,「一群人約著出去打個CS,都不打電話,直接上Facebook上開個群組,然後約好一起去。」

在香港城市大學上學的內地生趙夢穎到了香港之後同樣發現,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除了電話,用的最多的就是Facebook。她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中文老師兼職,教兩個美國小朋友中文,家裡共有5個人:爸爸、媽媽、兒子、女兒,還有一個菲傭,人人都有Facebook。

對他們來說,Facebook是一個重要的交友平台。「一些陌生人可能只聊兩句,回到電腦前搜對方的名字,在Facebook上基本能找到,往後的交流,在線上盡情發揮就是了」。

不過,回到內地之後,他們就開始不適應了。Facebook上不去,和海外朋友們最常用的互動渠道就沒有了,一位在香港浸會大學讀了一年書的交換生抱怨說,至今為止,她已經無數次「因為沒有及時在Facebook上回覆朋友而道歉了」。

而那些身在中國的外國人,則感受更為深切。

IDG駐中國記者Michael Kan的朋友基本都在Facebook上,每天他都要上去半個小時左右,看看朋友們的一些動態。為此他必須每個月支付二十多美元,購買一個VPN(虛擬專用網絡)。

而巴西《聖保羅頁報》駐北京記者Fabiano maisonnave在Facebook上花的時間則更長,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個多小時,「一是和朋友互動,二是發一些自己寫的報導等。」Fabiano 說,這兩者是分開的,一些私人的東西,只有朋友可以看,而職業的,則分享給所有人。

對他來說,Facebook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工具,一是可以從上面瞭解國內發生了什麼,朋友發生了什麼,二是可以介紹他在中國的工作,獲得一些新聞線索。

在用Facebook之前,Fabiano主要是用E-MAIL和電話和朋友溝通,但在用了Facebook之後,基本就用這個了。「它就是一個全球電話簿,即便我換了手機號,換了工作的地方,也不會和朋友們失去聯繫。」

Facebook的中國學生

Facebook曾經做過實驗,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網站藍色的深淺,然後他們發現,人人網總會緊跟其後開始調整自己界面的藍色。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中國日益融入世界,從手機、電器到高樓大廈,與國外幾無差距。但在互聯網上,卻始終唯硅谷馬首是瞻。Facebook對中國的影響,除了無法統計的中國用戶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它引領了中國互聯網的新浪潮。

2004年1月,扎克伯格向網上域名公司Register.com支付了35美元,註冊了Thefacebook.com一年的域名使用權。建立這個網站的構想借用了他之前編寫的「課程搭配」、Facemash以及當時風靡一時的Friendster。

這股社交網絡風潮不但刺激著在哈佛上學的馬克·扎克伯格,也刺激著另一位中國年輕人——在美國特拉華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博士的中國留學生王興。

2003年聖誕節,王興決定中止學業,回國創業。他做的第一個項目是一個完全仿照Friendster模式的「多多友」網站,意為「通過互聯網幫大家認識更多朋友」。這個現在已經鮮為人知的社交網站僅僅存活了一年時間,吸引了兩三萬用戶之後,便被迫關閉。

就在王興失敗之時,Facebook卻取得了空前成功。網站於2004年2月發佈,頭2周裡就引起了轟動,有超過4300名哈佛學生註冊進來。到 12月時,Facebook的用戶數超過100萬。不到一年的時間,Thefacebook.com很快就成為全美大學生們最火爆的交流形式。

王興也迅速調轉方向,將學習的目標轉向了Facebook。2005年上半年,他利用當時還沒過期的美國大學郵箱udel.edu註冊了一個 Facebook賬號,開始研究這種模式。在三年後的一篇文章中,王興回憶道,第一次逛Facebook時,並沒有發現其有什麼過人之處,「事後想來,正 是因為那時我在美國的同學要麼已經畢業了,要麼就還沒用這個,所以沒有任何感覺。畢竟在Facebook上,如果只是看,而沒有參與其中,確實很難找到感 覺。」

但多次使用之後,王興開始發現了Facebook的過人之處,「一是有一個真實的人際網絡,二是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群,用戶都是大學生,非常純粹。」

作為典型的「技術型創業者」,王興恪守「原汁原味」的照搬模式。這一年的秋天,王興創立了校內網。和Facebook一樣,這個網站主要針對荷爾蒙過剩的中國大學生。

幾乎在同一時間,曾經創立了chinaren的陳一舟也將目光盯上了Facebook。2006年4月末,他所控制的千橡集團倣傚早期的 Facebook開發了5Q校園網,並對王興表達了收購校內網的興趣,但遭到拒絕。校內網和5Q隨後在高校展開激烈的用戶爭奪。「到5Q註冊用戶送雞腿」 的廣告,成為當時學生間的笑談。

十個月後,王興遇到了融資難題,幾乎沒有任何還價的餘地,2006年10月份他被迫接受陳一舟的邀約,同意千橡200萬美元併購校內網。而充分意識到校內網用戶價值的陳一舟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用戶流失,乾脆徹底放棄了自主研發的5Q網,轉而將原5Q的用戶導入校內網。

一年之後,校內網的註冊人數就超過了3000萬。與此同時,國內出現了不少於20家Facebook模式的拷貝者,例如佔座網、開心網、海內網、一起網、底片網、花名冊、億聚校內網等一大批以學生和白領為目標用戶的SNS追隨者。

中國SNS網站遍地開花,相互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在此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學習Facebook,成了各大徒子徒孫們的頭一課。

眾所周知,人人網採用了藍白相間的用戶界面,與Facebook非常相像。「我們看他們在做什麼創新,目的是什麼,動機是什麼。」陳一舟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向Facebook拜師學藝的思路。

而中國諸多的社交網絡始終緊隨Facebook,從用戶界面、多媒體內容的發布,不僅一應俱全,甚至已經達到了非常精細的程度。開心網上最熱門的遊戲《開心農場》,模仿的正是Facebook上第三方遊戲公司Zynga開發的《FarmVille》。

Facebook曾經做過實驗,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網站藍色的深淺,然後他們發現,人人網總會緊跟其後開始調整自己界面的藍色。

和Facebook一起「進化」

在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時,他簽下了一句話便是:「To a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world(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和連結的世界)」。最近兩年來,在Facebook等平台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國內的社交網站也陸續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開放。

有評論認為,Facebook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也與其所依仗的全球語言——英語,以及其背後強大的美國文化相關。2011年6月份,在接受南方週 末記者採訪時,人人網CEO陳一舟也提及了這一點,「在中國做互聯網,就算我們有做到世界去的野心,環境也不容許,因為中國文化不像西方文化輻射力那麼 強。」他由此提到,人人網不會走出國門,主要市場還是會放在國內。

但Facebook卻非如此。扎克伯格很早之前就設立目標,不僅為美國,而是要為全世界創造一個交流工具。在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時,他簽下了一句話便是:「To a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world(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和連結的世界)」。

2008年初,Facebook發佈了翻譯工具,這一翻譯工具是Facebook的另一創新,它並沒有安排自己的僱員或是找承包商花費數年時間將站內的30萬條詞語翻譯成其他許多種語言,而是把這個任務轉交給了全世界,並收穫了巨大的集體智慧。

在開發每一個語言版本的時候,Facebook的軟件會給用戶提供一個待翻譯的詞語。使每個使用Facebook的人都可以解決一個或多個西班牙 語、德語、班圖語(Swahili)或者是塔家路語(Tagalog)的一個詞語。每個詞語被很多人翻譯,然後軟件將詢問該語言的母語者,用投票選出最好 的詞語或短語來填補空白。

2008年年底,Facebook使用的語言增加到了35個,包括中國大陸使用的簡體中文和港台地區所偏好的繁體中文。一年之後,這一數據就翻了一倍,達到70種,覆蓋了98%的世界人口所使用的語言。

Facebook的擴張步驟也正是如此,2005年秋,Facebook向高中學生開放,而在2006年秋,Facebook則面向全社會開放。扎克伯格用行動指出,社交網絡不只是一個網站,它可以演變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逐漸成為互聯網系統的血脈和神經。

他此後的步伐還包括:開放賬號、開放應用程序平台、訂製式廣告,推行Facebook Credit貨幣等。越來越多的用戶被吸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廣告商通過Facebook來賺錢,當然,也越來越離不開這個超級平台。

由此推動的互聯網開放潮流也刮到了地球的另一邊,近兩年來,「開放」逐漸成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個關鍵詞,而學習Facebook的每一步,也成為中國SNS網站的發展軌跡。

成立於2001年的康盛創想就是一個典型。一開始,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BBS產品Discuz!,一度佔據中國市場份額的90%。據在其中工作過六 年,先後擔任過市場部和客戶拓展部領導職位的謝紹強介紹,2008年4月,康盛創想在Facebook聲名鵲起之時,推出了SNS建站軟件——UC Home,並在當年5月將其開源。這成了中國廣大互聯網站長們的至寶,SNS社區開始遍地開花。

「當時的SNS火到什麼程度,給你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同事,被開心網挖過去,開了三倍的薪酬,不過,去年又離職了,去了360。」謝紹強說。

不過,雖然Facebook在國外很熱,但在中國,這一互聯網模式卻未成熟到普遍盈利的階段。UC Home開源後,大量有SNS功能的網站上線運營不到1年便關閉。

隨後,Twitter開始火起來,康盛創想又率先推出了微博系統——CTT,不過尚未鋪開,便宣告夭折。這個被稱為「互聯網界的聯發科」的公司甚至一度涉足視頻播放器,最後也因投資太大而放棄。

2010年6月,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彼時,Facebook已經開始開放賬號(Open ID),像一條若隱若現的經絡,打通了以前毫不相干的網站。成為騰訊全資子公司的康盛創想便迅速開始學習。謝紹強回憶,那時他便開始一家一家網站去談,試 圖讓他們開放接口,用一個QQ號便可登陸所有網站。

對於這個新鮮的概念,許多網站保守而戒備,「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你是不是要來拿我的數據。」謝紹強解釋說,不是來拿他們數據,相反,是把QQ的用 戶帶給他們,同時將QQ的影響做大。「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都是在向Facebook學習,只是在中國,這個過程進行得比較艱難。」謝紹強說。

最近兩年來,在Facebook等平台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國內的社交網站也陸續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開放,人人網、51.com、開心網等平台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程序和遊戲。一些抓住機會的公司和開發者,如五分鐘、奇矩互動等,成為了領先者。

如果少了中國,怎麼能說連接全世界?

雖然Facebook來華步伐尚不確定,但一些中國商人其實已經和馬克·扎克伯格做起了生意。

對許多中國網民來說,等待Facebook的到來,已經是一件迫切的事。在其IPO當天,新浪微博上的呼喊聲不絕於耳,一位ID為「小屋就是小巫」的新浪微博用戶@「Facebook中國站」說:請轉告Mark,我們天天翻牆都很累了。趕緊來吧。

2010年底,扎克伯格曾經到訪中國,拜會包括百度、新浪、阿里巴巴和中國移動在內的一些中國公司,尋求合作的可能,當時扎克伯格表示,希望找到合適的當地合作夥伴,按照「我們的經營原則」在中國取得成功。

2011年初,Facebook宣佈赴港成立新的銷售辦公室,主打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廣告業務,這是Facebook在亞洲的第二個銷售總部。

雖然Facebook來華步伐尚不確定,但一些中國商人其實已經和馬克·扎克伯格做起了生意。

從2010年6月開始,Facebook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廣告平台的技術合作夥伴,打造自己的互聯網廣告平台。

Facebook在全球都沒有官方的代理商制度,但針對中國市場,卻找到了中國互聯網SEM廣告業的隱形巨頭艾德思奇(adSage),儘管沒有冠 以代理商的身份,但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司卻扮演著近似的角色。作為Facebook亞太區唯一的廣告官方合作夥伴,艾德思奇幫中國的廣告主們開通 Facebook廣告網絡的賬戶。

據艾德思奇市場部經理陳婷婷介紹,他們之所以能拿到這一獨家渠道,與董事長唐朝暉的工作經歷相關。唐曾是微軟adCenter的首席部門經理,和Facebook負責廣告業務的很多人都是朋友。

不過,在最初合作時,雙方卻有一些分歧。Facebook其實想讓艾德思奇公司扮演外包項目開發商的角色,但唐朝暉堅持要獨立開發產品,掌握業務自主權。

最終,Facebook同意了。2010年底,艾德思奇針對Facebook發佈了首版產品AFF,這是一個收費的廣告管理軟件,主要提供給在 Facebook上投放廣告的廣告主,監測和管理他們的廣告情況。這款產品不僅在艾德思奇的美國網站上售賣,也在Facebook的官方網站上被推薦給希 望在Facebook廣告平台上投放的客戶。在產品發佈的當月,它就擁有了四百多個客戶。

據陳婷婷介紹,廣告主將廣告費投給Facebook,艾德思奇和Facebook不產生費用,直接收取廣告主的軟件管理費。

「目前,Facebook感興趣的中國企業主要是三種:遊戲、旅遊和電商。」陳婷婷說,電商類主要是福建一些中小企業,而中國在Facebook上投入廣告最多的是某遊戲客戶,每月在百萬美元左右。

據陳婷婷介紹,Facebook其實非常看重中國市場,「我們每次和一些重要的客戶談判,比如沃爾沃汽車、王老吉等,Facebook在新加坡和香港的公司都會派一個市場部的人和我們一起去。」

她透露,中國的一些廣告主目前在Facebook投放廣告還是一種試探的心態,一個月投一兩萬美元。不過,讓陳婷婷欣慰的是,這兩年中國企業對 Facebook的認知度「明顯提高了」,「以前我們要『教育市場』,要告訴廣告主Facebook是什麼。但最近兩年和他們提到Facebook,他們 都說知道。」

Facebook上市,更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據她透露,接下來,他們和Facebook還會有一系列合作。現在,為了增加各種合作的可能,他們的總裁長年都待在了美國。

隨著Facebook平台的日漸開放,中國的一些遊戲開發者們也從中看到了機會。成立於2008年的熱酷網就是其中之一,其開發的遊戲《陽光牧場》、《動物樂園》等,登上了Facebook的遊戲平台。

據熱酷網副總裁餘波介紹,Facebook對於移動平台非常重視。2012年3月份,他們在參加Facebook組織的亞洲移動開發者會議 時,Facebook移動開放平台的負責人在現場告訴大家,就在一個多月以前,在硅谷舉辦的同主題會議上,Draw Something(一款頗受歡迎的遊戲)的開發者也參加了,當時他們還處於走投無路瀕臨破產的窘境,但是Draw Something非常好地利用了Facebook移動社交平台的開放接口,短時間內取得了爆發性的增長,結果一個多月後身家就達上億美金。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Facebook(的員工)在台上講的時候,我們身邊的開發者都很興奮,個個眼睛裡都冒著綠光。」餘波說。

據他介紹,熱酷在Facebook開放平台上的遊戲基本上都是用Facebook Credit方式支付,在遊戲的總收入中,30%會由Facebook拿走,剩下的70%即是熱酷的收入。這比國內的一些平台收入更高。

曾經供職於Facebook五年時間,現轉身為天使投資人的王淮說:Facebook的vision(願景)是,把全世界的人連接起來,讓分享更加 透明,世界更加開放和美好。所以,Facebook無論如何一定會進入中國。「因為如果沒有中國,Facebook的vision就完不成了。扎克伯格會 說:如果少了中國,我們怎麼能說連接全世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2

思考的碎片--6/3 Internet 和Mobile Internet很多判斷和結論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2g0t.html
思考的碎片--6/3 Internet 和Mobile Internet很多判斷和結論

1.Facebook VS iOS6.0

今天的傳言是Facebook會integrated 到iOS 6.0,這才對!
這才是final of final

現在看來早前傳出的流言Facebook要收購Opera和Facebook會自己推手機不靠譜。
這兩個流言出來時,我和@linan 探討過。我們的看法是流言應該不會是事實。
收購Opera 和自己做手機明顯是垂直整合。這是山寨國度的思路。按照我們對Facebook的理解,這應該不會是Facebook的玩法。

今天的傳言看,早前的兩個流言很有可能是談判的籌碼,FB給Apple施加點壓力而已。
從最近使用iPhone 4S使用體驗看,幾乎所有app都可以用FB帳號登錄。所以Facebook和iOS 6.0 整合真是絕配。從這角度看,Google壓力很大,Android壓力很大。

2.視頻 Viddy and Socialcam

instagram後Viddy和Socialcam很紅,我一直沒看好這個玩法。
@linan 在評論這問題是指出,觀察我們個人使用iPhone的體驗看,使用照相機功能的頻率遠遠超過攝像機。
就我個人的使用頻率而言不到10:1,照相功能絕對佔優,而且非常願意用instagram分享,同時同步到不同app
所以從這角度看分享視頻的這個遊戲應該很難成功。很難很難。何況還有兩家公司在對著干。

3.推薦看《Netscreen的歲月》
http://blog.sina.com.cn/hslaotong

兩個角度
1.IT業內人士都應該仔細看全文。
2.科技股投資者也應該看全文,角度更多是上市前後,公司內部員工和早期VC的兌現衝動。

Netscreen的歲月 之十二 NS-200危機

公司上市了,我們的生活還是沒有什麼變化。因為有6個月的禁售期,我們的股票都沒有套現,大家還是老老實實地工作。只有Ting耐不住氣,跑到寶馬dealer那裡買了輛M5,因為心急,現車只有一輛死紅死紅的豬肝色,也給買回來了。」

從這個角度分析下FacebookIPO後的股價下跌會很有趣。1000億市值,無論如何早期的投資者一定會兌現部分。這個時刻一定是paper money VS money的競爭。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怎麼也要兌現些然後改善下生活。

4.關於國內那麼多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業。

我個人非常不看好這個玩法。

對比國外的互聯網和國內的局域網玩法。一個重要的區別是國外是做些新服務。然後服務全世界。
國內是大家搶入口搶流量,然後山寨服務。
服務是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搶流量和搶入口是建立在綁架和封閉基礎上的。
說到這裡,或許會有疑問說Apple不也是這樣嗎?
我強調兩點A.Apple和核心是提供用戶體驗不是搶入口。B.Apple的iOS是一個漸進的自我完善的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國內的所謂玩家有這個信心和恆心?

國內搶入口和流量在PC上很盛行,從恐嚇用戶的360開始。
我昨天看到昂山素季的一段話:
 「自由有多珍貴,每個人都應該明白。極權主義是一種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礎上的系統。一個長時間生活在這個系統中的人會不知不覺成為這個系統的一部分。恐懼是陰險的,它很容易使一個人將恐懼當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當做存在的一部分,而成為一種習慣。」

用這段話評論360很合理也很貼切。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礎上的系統

這個玩法或許符合國內局域網特徵,但是我依然沒法看好。請別用中國特色說服我。

5.關於PC

我查過我的幾台電腦,發現05年只有重要的文件基本都是在gmail裡。
本地的文件夾基本是MSN朋友發送的文件,我開始覺得本地的硬盤用處真的不大。
我覺得MSN是否應該在傳送文件時候直接利用skydrive。同時online使用office
這樣所有文件都基於skydrive或許微軟還能活的長點。
我現在MSN的有人基本都有其他聯絡方式。我真懷疑MSN的活力還有多少。
我真的懷疑本地的硬盤真有必要嗎?
音樂我都是online聽,視頻都是看online的
何必下載?
除非玩大型遊戲。不然硬盤真的沒必要。
長期的長期我傾向於基於瀏覽器的Notebook會是大方向
這就是Google主推的chrome筆電。OS真的沒必要。
多裝幾個插件即可。
Evernote這樣的神器必須裝!

6.從IT歷史看Microsoft VS Google VS Facebook
好像都是後面的幹掉前面的,從來沒發生過某個項目上前面戰勝後面的。
Netscape是例外嗎?
應該不是Netscape核心是賣瀏覽器。賣軟件
這才是Microsoft的特長。
Google不賣軟件賣廣告。
從這角度看Facebook一定不能賣廣告。一定是賣Credit才能完勝Google

7.Mary Meeker的報告。
這應該是Mobile internet這周話題女皇。
去年我還記得在雪球和@linan 看完報告直接點出了SoLoMo會紅。

linan:SoLoMo這個詞要火。

潛水員:

@linan 說:這篇報告的核心是SOLOMO.這詞要流行.上次聽到要流行的詞是new normal.Bill Gross提的.暫時看來不太準.現在熱火朝天的牛市呢.

今年的報告我也仔細看完。我的感受是兩點
A.Mobile Internet有明顯天花板,只是從0開始增長,初期增速高是必然的。
仿造@linan 大牛評論照相機和攝像機使用頻率的角度看問題,Mobile Internet VS PC internet
使用比例來看。5:5都很難想像。我傾向最終大概是4:6 甚至3:7 的使用時長。所以Mobile Internet市場有明顯天花板,時長決定一切。
唯一差別是Mobile Internet或許更接近現金,人在移動時會很容易產生必要消費和衝動消費。
這可能讓重要性提高。所以5:5的市場份額和廣告費是我能想像的極限。
同時Mobile Internet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所以高速增長幾乎是必然。也必定會過熱(從投資角度看)
這是不可避免的。

B.Mobile Internet+Internet的廣告費 VS Print+ Radio

搞半天Mobile Internet +Internet才 23% VS Print+ Radio 36%!

悲觀的看這問題,是互聯網沒花頭。當然差距是Print+Radio很分散。可能Internet的廣告費相對集中在幾大平台上。這問題我是揣測沒數據支持。平台的數量應該遠遠小於大的報紙數量。
樂觀的看,增長潛力無限。畢竟耗費時長和廣告費應該同步。

8.Nokia 的Lumia 8系Windows手機
週五特意去體驗下Nokia的新手機,結論是我不會買。
優點是速度快。其他我沒能體會出什麼好處。
缺點是App不全。無instagram,有Evernote
我體驗是甚至沒考慮價格,只是考慮假設我是一個換機的消費者我會如何要求新手機。
我發現沒App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對機器的要求其實不高。
攝像頭,CPU速度快點,屏幕漂亮點。其他都是需要靠App支持。
Nokia提供了地圖,提供了音樂都是他自己提供的服務。地圖是收購Navteq,音樂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搞的。好像還真是免費的,誰付版權費?
我的理解Nokia的落後看來主要在Ecosystem上,不僅是手機上的落後是全面的。這角度看Nokia前景非常非常不樂觀。
因為在Ecosystem上的進步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時間積累。還需要手機用戶增加。這最後變成兩難問題。

今天就到這裡吧。發現iphone 是個神器。還有開始喜歡上soundcloud做語音memo,有思考片段都可以隨時記錄,我在用這個準備寫書評,邊看邊錄音超級棒的感覺。還是那句話「用過了回不去。這是一個好產品的特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2

有很多的不解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zdf.html
最近港股持續低迷,在強美元之下,港元卻比美元更強。到底是誰在賣出?不解之一。

十年期美債德債利率都只跌至兩釐以下了,不是說會有全球性惡性通脹麼?不解之二。

國內媒體都在討論著中小企缺錢,但銀行的銀卻不容易貸不出,還是以票據為主。不解之三。

大家都說擔心銀行資產質量。如果資產質量真的很差,中國政府應該允許銀行繼續賺取暴利,去填補資產部分的缺口才對。但是現在情況並非如此。不解之四。

大家都說人口紅利消失了,勞動力缺乏,但是我很多普工離職後卻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大多只以散工代之。不解之五。

香港的奢侈品牌銷情明顯放緩了,尖沙咀海港城名店門口排隊的長龍已經消失了,但是奢侈品的股價還是居高不下。奢侈品真的能夠抗衰退?不解之六。

還有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7

「很多人一起」創業 如何解決眾口難調?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3000.html

一張圓桌,幾位股東,「擁有最多老闆」的「『很多人的咖啡館』股東討論會」就開始了。這次討論的是團隊要以怎樣的形式出現在「全球 商業經典TOP20」頒獎典禮上,與他們一起站到領獎台上的,還有小米手機、微信、《舌尖上的中國》等。這是團隊成立以來獲得的第一個獎項,他們認為這次 亮相一定要 「夠創意」才能配得上咖啡館的創意集資方式。

項目成功之後,如何運營也是擺在微創業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成功之前所奉行的「眾人拾柴火焰高」,運營中常常難以逃離「眾口難調」的困境,或是無人理睬的尷尬局面,「很多人一起」該如何運營?

每個人都要「分享」權利和義務

去年5月底,互不相識的80個人聚在了北京東四的一個公益機構的會議室,這些人都曾在網上表明並已入資要成為「很多人的咖啡館」的「股東」。這是第一次股東大會,他們以網名迅速地從線上走到線下。

創始者「蚊二妞」(網名)向大家介紹目前的情況,前期只到賬20多萬元,與預算相差甚遠。做還是不做?怎麼做?「蚊二妞」向到場的「准股東」徵求意見,經過每位股東的投票,只有3人表示「算了吧」,這堅定了「一定要做咖啡館」的信心。

「很多人的咖啡館」選擇的運營機制是——董事會。由股東自願演講參選,每位股東根據投資的數額擁有相應的投票權,最終決出5位董事會成員和兩位監事會成員,是否擁有一顆「願意付出」的心,是能否當選的重要原因。

在董事會的第一次會議上,董事會要討論選定董事長、選址、股東內部增資工作、工作路線圖、分紅方案5個議題,每一個議題都用五角星標註了優先級級別。

最讓人頭疼的事是選址。在《很多人咖啡館選址分析》方案中寫道:佛曰一花一世界,那麼我們就是一人一宇宙,對於各方面的工作,我們都有不同專業的股東來開展工作。

其實,這裡的股東90%以上都只擁有1股或2股,但權利和擁有18股的最大股東「咖啡逗」(網名)是一樣的,各個選址小隊在北京各地對比著優劣勢,最終以SWOT分析篩選出了兩家地址,由董事會投票決定最終方案。

即便是未到場的股東,郵箱裡也都會收到每次董事會的會議紀要,更多的意見就在永遠熱鬧的QQ討論群裡表達。如果股東有任何關於咖啡館運營的夢想,例如增添售賣咖啡杯的服務,只需提出申請經過相應的負責人審定之後就可實現。

「在這裡沒有物質上的區別,只有精神上的平等。」「咖啡逗」說。

「很多人的咖啡館」明確了股東的權利和義務,包括知情權、投票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等。

因為不都在一個城市,達蘭客棧的創始人賈昱昊可沒有與每位支持者見面的機會。他可以在項目的「討論區」看到支持者為他提的意見,並及時更新客棧最新的運營情況,其中有不少正是根據支持者的建議所作的改變。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幾乎每一條評價賈昱昊都作了回覆和解釋。

眾籌網站「點名時間」的聯合創始人張佑向記者說,在「點名時間」上發起項目的人擁有項目完全的決策權,但發起者會根據支持者為他提的意見作微調,這本身也會使得項目更成功地運行。

求求你看看財務報表

「增資前的財務公開會竟然一個股東都沒來!」每天在QQ討論群內討論咖啡館每一處佈置的這群股東對財務的「冷漠態度」讓「咖啡逗」吃了一驚。這讓同時作為董事之一的他抓住一切機會追著股東說,「求求你看看財務報表吧」。

不過,董事會依然堅持把每月的財務狀況以郵件的形式向每位股東匯報,並鼓勵大家查賬。雖然每個人的錢不多,但「咖啡逗」認為這是股東的權利和義務,成立後的咖啡館經營同樣面臨著盈虧問題。

擁有2股的小股東羅毅就一次也沒看過財務報表,在投股之前想著自己要「學習咖啡館運營的每一步過程」,但在成立之後只記得享受這個平台帶來的充實和溫暖。

不過這並不代表股東不關心咖啡館的運行,咖啡館裡每一處都能看到股東們愛咖啡館的心——有股東整理編輯的書號,有股東親手佈置的小花園。「蚊二妞」說:「我每一次去找一些股東交代咖啡館的任務,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沒問題,如果有時間衝突還會對我萬分抱歉。」

「點名時間」的項目中,基本上每一個項目都會交代資金的主要用途,哪一部分用作實現夢想,哪一部分用作給予支持者回報。這似乎是發起者約定俗成的義 務。「你能看得出來他的成本合理不合理,如果不合理就不會獲得支持,這個項目就不會成功。」張佑說,每一位「微天使」自然會判斷資金和合理性。

張佑分析,獲得成功的項目一般具有:項目足夠好,或者是有意義,或是很有趣;能夠得到很多人的認同,具有話題性;回報的目標不能太多等特徵。

為了保證項目的真實性和運行,在「點名時間」發起項目的每個人在網站後台都有實名登記,項目發起後會有網站的工作人員出面在支持者和項目發起人協調工作,如果項目發起人無信,網站將負責賠付。

羅毅告訴記者,願意參與這樣項目的人大多數都是「具有理想主義的文藝青年」,不願談錢,但他預測——如果收益巨大,股東們一定會關注收益分配。

據瞭解,「很多人的咖啡館」目前還未實現盈利,正在通過評選「最關心財務的股東」號召股東關注收益問題。走過成立之初的艱辛,下一步要走好經營之路。

「咖啡逗」說,以前自己並不是一位咖啡愛好者,認為咖啡和板藍根一個味兒,但如今,他和許多股東一樣,已經習慣了咖啡館的存在,「想要保護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