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蘋果、創業板和國企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9-10/100301564.html
王蘭
金庸是一代武俠小說大家,其作品風靡華人世界,但大家偶爾也出小紕漏:比如《倚天屠龍記》發生在元末,小說第16回裡就提到了蘋果。已有方家考 證分析指出:漢語中蘋果和源於佛經中的「頻婆果」原非一物,其名稱的混淆,屬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誤讀。蘋果傳入中國已到明朝,到明中後期才正式出現蘋果這一 名稱。
蘋果今日在中國大有名氣,原因當然不是金庸筆下穿越的蘋果,而是源於喬布斯那隻被咬過的蘋果(NASDAQ:AAPL)。蘋果一度市值全球第一,喬布斯辭職後(9月2日)最新市值仍達3467.8億美元,約合2.2萬億元人民幣,賣「蘋果」賣出如此成就堪稱奇蹟。
市值雖驚人,泡沫並不大,蘋果當日市盈率為14.81,喬布斯的蘋果如在A股上市交易,市盈率還不得到50倍-100倍?蘋果2011年第一季 和第二季的淨利潤為119.91億美元,約合767億元人民幣。同期A股淨利潤排名前五家分別是:工商銀行1088億元,建設銀行928億元,農業銀行 662億元,中石油660億元,中國銀行659億元。由此可見,蘋果的盈利能力在A股也就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可與之爭鋒,不過這兩家銀行大佬的盈利來源如 何無需筆者分析,讀者想必洞察底蘊。
喬布斯的蘋果如此輝煌,引發諸多討論,之一是中國為什麼出不了「蘋果」?假如中國能出「蘋果」,創業板應該是最可能的產區。截至2011年9月 2日,在中國創業板已上市交易的公司達259家,從行業分佈看,家數最多的十個行業依次是:計算機應用服務業30家;專用設備製造業28家;電子元器件製 造業23家;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21家;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9家;醫藥製造業13家;通信及相關設備製造業9家;非金屬礦物製品業9家;普通機 械製造業9家;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8家。
上述169家,已佔創業板上市公司近三分之二,頗具代表性。鑑於不同發展階段公司的可比性不強,不考慮這些公司的營收規模、毛利水平、利潤狀 況、市盈率等具體指標,僅就公司所處行業地位看,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多為某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從某種程度上說屬「小企業」。這些「小企業」不可避免要與一 些更大的企業發生上下游關係,甚至說依賴「大企業」完成自己的積累,實現成長。這很正常,就像微軟曾服務IBM產業鏈,蘋果曾服務微軟產業鏈,但中國的創 業板公司很不幸,他們必須與恐龍共舞,恐龍就是中國無處不在的國企。
中國國企圖景壯觀,我們用不著細數其驚人的收入、利潤、增長速度等指標,光在覆蓋領域上,僅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就達120家。其涉及的主業剔 除重複的也接近300個,囊括從原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開採、電力供應與生產、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電信到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中介服務、糧油糖期貨及物 流、文化藝術、服裝鞋帽乃至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等眾多領域。再加上非國資委管理的金融央企,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還僅是中央企業,如還考量央企外 的國有企業,圖景將更加壯觀。
國企如此強勢的一個後果就是他們非正常地佔據了過多資源,極大擠壓了與之配套的下游空間,扭曲了正常的產業鏈關係。這種局面下,創業板的公司們 如想迴避諸如四家核電公司、三家航空公司、三家石油公司、兩家電網、五家發電公司、三家電信公司以及四大銀行和鐵路所屬業務等國企,發展自己的業務是「不 可能完成的任務」。而與之發生關係仍是噩夢:不但無法按照市場法則以質取勝、優勝劣汰、積累良性發展潛能,還極有可能陷入灰色乃至違法的泥潭,不止一次出 現國企高管東窗事發,驚得關聯的創業板公司手忙腳亂公告停牌的事例。如此這般,還奢談出什麼「蘋果」。
中國出不了「蘋果」,根本原因是缺乏相應的土壤和環境,而國企過多就是不利因素之一。
作者為投資業者
金庸的“明窗”,今又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101

金庸與女星夏夢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一個人,要有大成就,只靠聰明是不夠的。
金庸先生天分之高,固不待多言,更難得他精力過人、勤勉過人。治事與著述,兩不相誤。治事,乃將《明報》經營為全港最具公信力的報紙。著述,寫出了約千萬字的小說,其他類型的文字也有千萬字之譜。這些作品,絕大部分寫於1950-1970年代,短短20年間。金庸之大成,殊非幸致。
目今我們所見的金庸作品集,不論是明窗版、遠景版、三聯版還是朗聲版,收錄的僅是金庸的武俠作品,嚴格說來,只算“半部”作品集。
1998年,陳平原教授便有所期待:“倘若有一天,《查良鏞政論集》出版,將其與金庸作品集參照閱讀,我們方能真正理解查先生的抱負與情懷。”可惜,金庸對自己先前所寫政論性質的文字,可不像對他的小說那麽措意。金庸曾對記者說:“我們這個報紙的評論是很公正很中肯的,但新聞工作是一個短期的,不是永久性的,而文學創作是一個長期的、永久的事情。”是故,金庸只在1984年出版過一本《香港的前途——明報社評之一》。
查先生年紀已經很大了。也許,現今的他,更有意願“卻顧所來徑”,就有了這部《明窗小劄1963》的結集、出版。
金庸生平,大宗的著述,也就這麽三份了:15部小說,約千萬字;二三十年間,七千余篇《明報》社評,超過五百萬字;起於1962年12月,訖於1968年10月,每日一篇的《明窗小劄》,總數兩千篇,二百多萬字。
出於同一作者,三類著作,分屬三個名字:小說作者,叫做“金庸”;《明報》社評一般是不署名的,特別重要的篇章,會標出“查良鏞”之名;《明窗小劄》則以“徐慧之”之名發表。
三樣文章,筆致大不一樣。小說自然與社評不同。小說感性,社評理性。寫這兩種不同的文類時,“兩個腦子分開”(金庸自語)。即便同樣以時事為話題,金庸所寫社評,與小劄,風格也大不同。社評張,小劄弛;社評如酒,小劄如茶;社評多論辯,小劄似清談;社評更嚴正,小劄更放松。
也有不輕松的話題,往往與當日的時局相關。
金庸坐到“明窗”之下,談京劇,談武俠小說,談香港九龍城寨,談古巴導彈危機,談南越與北越,談南韓與西德,談瘋狂變態的日本影迷,談奶罩與蘇聯的經濟……四海五洲,無所不談。
略帶談話風,而時有逸趣。談到戴高樂,“今天算得上是他最得意的時候,大鼻子比前越發光亮了”。看著這兩句話,再想想老戴那高聳的大鼻子,越想越可樂。
這位徐慧之先生,舊歷年底,買到一個大花瓶,瓶底居然寫有“成化年制”字樣,一望即知為“明朝名瓷”,然而價錢又實在太廉,不免稍覺疑惑。暫且不管它是真品贗品,“這花瓶上繪的都是戰將武士,殺氣甚重”,買回家,利於“新年賭錢,大殺三方”。感覺有一位大人物,已然孕育胎息於這幾句話中,那就是清初大敗羅剎國的民族英雄韋小寶爵爺了。
打撲克牌,打完一局後,一人說:“我這底牌是A。”另一人不信,就說:“你這牌如果是A,我就吃了下去。”《小劄》作者說:“真有人把紙牌吃了下去的。”很容易讓人想到《笑傲江湖》,桃根仙與祖千秋打賭:“你如身上有這八只酒杯,我一只一只都吃下肚去。”等祖千秋取出酒杯,桃根仙竟當真“將半只古藤杯嚼得稀爛,吞下肚去”。
1970年金庸作《卅三劍客圖》,由羅伯特·肯尼迪遇刺,談到中國歷史上的刺客。我早前讀此文時,就覺得金庸對肯尼迪兄弟甚多好感,雖然他就很少說過美國的好話。這一感覺如今從《小劄》中得以證實。書中提及約翰·肯尼迪總統處不少,而無一惡言,多有褒語。例如,說他46歲初握政權時,別人都瞧他不起,“但事實證明,他的表現不比任何年老的政治家們失色”。
五十年前,金庸寫作“小劄”,談的多是當時熱點;五十年後,我們方得見此“明窗”,其間論及的人與事,早成陳跡,連金庸高度關註的當日那不可一世的蘇俄帝國,亦已崩解,正是: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隔著五十年的煙塵,恍恍惚惚,竟不知今日所讀,是新聞,還是歷史?好在,許倬雲先生早有解釋:“新聞是短歷史,歷史是長新聞。”
金庸修改自己的小說,改了又改,這《明窗小劄》,卻是一字不改。他對此書編者李以建說:“不要做事後諸葛亮,刻意修改或掩飾自己當時的觀點和立場。”這種態度,最是要得。不像有的人,不斷改動自己早先的論政文章,又從不肯明白交代給讀者,以此顯示自己神目如電、絕對正確。對照之下,甚是可鄙!
金庸說過:“倪匡寫得很快,快得不得了,我說你這樣快的文章寫不好。”金庸本人,不僅是天分高,也不僅是寫得勤、寫得多,最難得,是他那種敬慎的態度。寫社評,推敲琢磨,“字字皆辛苦”;寫小說,“我的寫稿速度其實是很慢的,一字一句都斟酌,所以一千字的稿,往往是改了又改,起碼花兩個鐘頭”;這兩千篇《明窗小劄》,想來亦是心血所聚,寫來並不輕松。
金庸的創作態度,不是現代與當代任何“通俗作家”可比的,比起今日國中大多數的倚“嚴肅文學”以自雄的作者們,實在也未見得怎樣的更不“嚴肅”。
很多人,因為武俠小說之“通俗”,而輕看金庸作品。他們不知道,或者忘記了,近在百年前,國人是把所有的小說都歸類為“俗”的。今日無人不艷稱的“四大名著”,在那時絕大多數人眼中,也就是“閑書”罷了。歷史的經驗值得註意。文學類型本不該有高下之別,實際創作成就才有高低之分。
我個人對金庸的成就評價甚高。他在新聞史上自有其地位,在將來的、不複囿於成見的小說史上,更將有極崇高的地位。如此人物,寫下的片言只字,我都認為值得珍視。按作者的預想,1964—1968年的《小劄》,此後也將陸續編輯、印出。查良鏞先生五十年前的“明窗”,將再度開敞。
傳阿里正洽談收購由金庸創辦的香港《明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7/153311.shtml
導讀 : 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道稱,阿里巴巴從7月份就已經開始洽談收購香港《明報》,洽談目前還在進行中。
i黑馬訊12月17日消息,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道稱,阿里巴巴從7月份就已經開始洽談收購香港《明報》,洽談目前還在進行中。12月早些時候,阿里巴巴同意以2.66億美元收購南華早報。
外媒稱,一個可直接獲取交易談判信息的人士透露了阿里巴巴正與《明報》談判的消息,該人士透露《明報》很可能成為繼《南華早報》之後又一份被阿里巴巴購買的香港報紙,但“交易有可能需要耗費數月才能完成”。
據稱,雙方達成收購交易,可能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另外收購金額等消息,目前尚不詳。
資料顯示,《明報》誕生於1959年,創辦人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和他的中學同學沈寶新。
《明報》曾幾次更換東家,目前的東家是馬來西亞從事木材生意的富豪張曉卿。《明報》目前在香港仍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尤其是受到一些知識界人士的喜愛。
和《南華早報》不同,《明報》是中文報紙,除了香港地區之外,也在加拿大印刷發行。由於兩家報紙的受眾並不相同,因此收購《南華早報》和收購《明報》在交易上並不沖突。
在收購《南華早報》之前,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在中國內地進行了廣泛的媒體資產收購,其入股了“第一財經”等媒體,另外也是社交網絡媒體新浪微博的大股東之一。最近業內頻繁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將會繼續收購剩余股份,將“新浪微博”轉為全資控股子公司。
迄今為止,包括馬雲個人和阿里巴巴集團在內,其一共入股了國內25家媒體及內容公司,他們在媒體界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擴大。
那些年,我們一起瘋金庸、古龍港劇
本書作者李篤捷根據介紹,乃是一位傳媒工作者,兼一位頗資深的金庸小說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本地電視迷,同時也是位日劇迷、寫作迷。無巧不巧,以上種種,亦均為筆者所好,故而看罷此書,除倍感興味之外,還特別有一份親切共鳴也。
先介紹一下內容。這原是作者寫於近十年前的雜文集,分別來源自此前作者的一部付梓成書作品“金庸聲色毒”,以及發表於一些網站、博客的相關文章。顧名思義,主題離不開本地電視台拍攝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電視劇──主要是金庸武俠劇──從而抒發一己的個人觀劇心得感想,亦從而帶出一些個人當年經歷與回憶,而又旁及描敘到多位昔日曾在這些電視劇演出過的男女藝員的藝術生命歷程,以及八卦點滴(如當年的無線五虎將、陳玉蓮、陳秀珠、呂有慧、鮑方、關海山、劉松仁、米雪、雪梨、黃元申、陳復生、楊盼盼、黃杏秀等等);此外不免亦述及到一些相關的電視史,其中好幾篇文章,更順帶寫及當年的若干位當紅歌星、偶像演員,如張國榮、梅艷芳、陳慧嫻、莊靜而等,此外,還寫及一位昔日一手創造出本地電視劇武俠熱潮的殿堂級幕後前輩功臣蕭笙先生,以及曾為多首膾炙人口的本地電視劇主題曲插曲填詞的黃霑先生。但最令筆者意外,和感動的是,作者有篇文章,居然以一份認真關懷同情與惋惜的心態,向讀者介紹了一位雖然資深,外表也頗俊朗,但入行數十年至今,依然星途難遂的男演員:連偉健(大概在作者發文時,“瘋狂的石頭”一片仍未上映,故而作者在文中未有述及)──這部片由劉德華投資,並特意找來當年藝訓班的老同學連偉健參演一主要角色,結果連因此果然在大陸走紅,後更易名為“連晉”。
文章寫來容或帶有相當的隨意、直率,但從中已可充份體現出作者對於當年種種傳媒文化的人和事,以至金庸小說,存有一份多麼深刻的感覺印象和熱愛留戀。筆者以往也曾不自量力,執筆寫過好幾篇此類特別是關於傳媒的懷舊題材文章,唯看罷此書,只好對作者的文筆功底甘拜下風。
最讓人惋惜震驚的是,作者在書中竟向讀者透露“自己被診斷有極大機會患絕症”!今已是2016,謹祝願李君仍然健在,將來能再為讀者寫出一些更好,更有興味的文章!
金庸武俠小說將改編為漫畫 超級IP如何變身“中國迪士尼”
就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一個經典的金庸武俠人物。
近日,獲得了15部金庸武俠小說的獨家漫畫改編權及漫畫衍生品改編權的鳳凰娛樂揭開了金庸武俠漫畫IP的面紗。
“鳳凰娛樂漫畫業務版塊的現階段工作重心將聚焦於金庸武俠小說的漫畫改編創作,我們希望演繹一個全新的武俠世界,讓新生代受眾對每個角色都有新的理解。”鳳凰娛樂CEO張佳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漫畫打造全新的武俠世界
事實上,鳳凰娛樂如此大的動作在動漫界並不算“超前”,因為隨著網絡視頻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版權意識在國內的覺醒,資本與市場對IP和優質內容的需求越發強烈。
中國原創動漫產業近年來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一方面引進吸收了國外先進模式與內容,一方面在巨大的市場潛力下國產動漫也發展出獨有的特征。
面對可觀的經濟前景,2013年起,漫畫圈的生態就已悄然發生變化,手持終端也讓漫畫在線閱讀更為方面和直接,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加入在線閱讀漫畫的行列。公開數據顯示,我國2013年的國內漫畫核心讀者的數量為3000萬,這一數字到2015年就增長到2.19億,有專家預測2017年會超過3億。
與此同時,面對整個泛娛樂行業的高速發展,2014年開始,產業並購就開始指向動漫行業,遊戲娛樂、影視動漫兩大板塊是近幾年產業並購的熱點。數據顯示,這兩大板塊商譽總資產比值超過全行業的平均水平,過去5年增長達到178倍與145倍。
“我們進入的時機是剛好的,因為在進入市場的時機上,早與晚各具優劣,關鍵要看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適應企業發展的節奏。”張佳運認為。
鳳凰娛樂作為鳳凰衛視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天生就占據了品牌以及資源整合的優勢,在成立後不久就有了第一張主力“王牌”——獲得了15部金庸武俠小說的獨家漫畫改編權及漫畫衍生品改編權。
金庸武俠小說是華人世界的文學瑰寶,其世界觀飽滿,故事線深長,其中“從無到有”的角色成長過程更是符合多數人群的價值取向。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生代受眾對於文字讀物的需求日趨下降,為了使金庸武俠文化精神在新時代里更好的傳播,鳳凰娛樂決定采用漫畫這種更符合新生代受眾喜好的內容形式。
談及拿下這一獨家改編權,參與全過程的張佳運表示並沒有太多神秘,“核心就是你的誠意,你對武俠動漫人物的理解,你的武俠漫畫能夠得到金庸先生的認可。”
在與金庸工作室溝通前期,鳳凰娛樂邀請國內外的頂尖漫畫人才,踏實打造好金庸武俠漫畫IP。比如張佳運先後與國內一流的漫畫作者張晶做過多次交流,其筆下的一些武俠漫畫人物也讓金庸先生愛不釋手。
“漫畫人物的表情、神態都透露著本身的靈魂,比如張晶筆下的康熙就透露著一種陰沈的強勢。”張佳運表示。
關於金庸武俠漫畫IP的打造工作,鳳凰娛樂秉承了“不改變原作世界觀”和“不改變俠義文化精神”的兩個基本前提,由國內頂級漫畫作者和日本動漫界大神天野喜孝協同進行。 在原作基礎上考量新時代受眾的思想訴求,添加時代元素和趣味性,充分發揮漫畫對於畫面感的調控和表現能力。
“我們力求演繹一個全新的武俠世界,讓新生代受眾對每個角色都有新的理解,讓金庸武俠文化重新煥發生機。”張佳運表示。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4部金庸小說的漫畫改編工作已經同步展開。
版權保護任重道遠
鳳凰娛樂要想使金庸小說的武俠動漫IP價值得到最大化,並非易事。
動漫IP,就是動漫版權,它是由動漫衍生而出的,具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品牌形象的知識產權,通過IP的授權,比如產品貼標、出版、發售改編等版權買賣可以獲得巨大的市場盈利。比如,迪士尼的米老鼠等卡通形象正是以成功的版權運營實現長盛不衰,每年就能為迪士尼公司增加上百億美元的收入。
作為生產動漫IP的公司,本身就處於產業鏈中距離變現段較遠的一環,在創造經濟利益上不會那麽直接。與此同時,國內動漫IP在遊戲、影視行業等不同改編的收益上失敗的案例居多。
例如上世紀90年代的《風雲》等影片都是漫畫改編,從而獲得票房上的成功,但此後的十多年,漫畫改編仍未能成為中國電影取材的主要來源。同樣,2014年,國產漫畫《十萬個為什麽》改編電影後票房破億元,但之後的很多漫畫即使也同樣改編成了電影,但盈利者寥寥。
至於背後的原因或許印證了“IP並非萬能,只有好的IP配合好的變現企業才能讓IP獲得更大增值”這句話。
有一種說法是動漫行業處於浮躁發展期,進入者也是各懷心思,比如,一些上市公司跨界收購並購動漫原創公司的過程中就出現估值問題。目前通行的企業估值方法主要有收益法、市場法和資產基礎法,遊戲企業因為輕資產的特征,價值主要體現在未來盈利上。手握IP在手的的企業,或許可以通過授權賺取數百萬的或數千萬的費用,走一條迪士尼走過的道路,逐步打造變現端,完善產業鏈布局,然後部分原創部分通過收購來補充IP池,但國內大部分動漫原創企業走這條路卻顯得劣勢,變現能力體現在估值低、布局能力差等方面。
“文化價值如何被認知,被大眾所接受,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就像養小孩一樣,最開始的幾年要不斷付出,要有耐心。”張佳運表示。“雖然做內容周期長,但我們想做精品,想做好的內容。”
想要成為“迪士尼”,基礎性工作之一就是對知識產權的健全保護,讓一個內容公司也能獲得足夠的能力去深度布局。為了將來有機會讓金庸武俠IP有機會更好得實現國際化,知識產權保護更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
為此,在獲取金庸武俠漫畫IP的同時,鳳凰娛樂聯手豬八戒網為金庸IP保駕護航。“我們與豬八戒網合作,把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做一個系統性的知識產權保護。”張佳運說。
他坦言,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很多東西都具有知識產權,“比如人名、地名、事件等等,要全部保護起來任重而道遠。”
一百年後的金庸與特首
今日看到iM fb page一篇有關金庸的文章,指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看完有些感觸,值得深思。
話說八十年代金庸因起草基本法備受民主派批評,更說他有當香港特首的野心。金庸當時曾公開反駁︰「當特首有甚麼好?金庸的名與利相信都不會差過港督。今日全世界知道金庸的,應多過任何一位港督。一百年後,恐怕相差更遠吧?」。
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因為今天你叫大多數香港人數數有哪位港督,他們做過什麼大事情,恐怕有點難度,但金庸的貢獻,即使你不是武俠小說迷,也都會知道他寫過的小說,而且認識金庸的不只是香港人,而是全球華人。
一年多前曾經有匿名留言說了這樣的話:
讀者的質素,會不斷提升的,只要他們肯堅持。但不少看了看,覺得悶就不再看,所以我肯定會留低的,都是同路人。
以我為例,去年年頭首次接觸止凡兄這個blog,不看由自可,一看不得了,連追多晚,追了一個多月,終於把你那時的所有文章看過一次。受到閣下啟發,立下決心跟隨你的道路,一路至今有一年零四個月了。
如果比較起去年未受啟發前的資產水平(當然計及現在股價升幅),及受你啟發後的一連串財技操作,我總資產一年間上升了一百萬!我不斷向人介紹你這個blog,但從未有一個人向我表示感興趣看完所有文章。所以我認為,有時讀者同你的緣份未至已矣。有時我心想,除財商外,或許有東西叫「財緣」,就像去年年頭前活了30多年的我一樣,財緣未至,只能有限度儲錢,財緣一至,爆發力驚人。
在此再次感謝閣下啟發,恕我不能留真名,因為可能有其他朋友正在閱讀你的blog文。
止凡回覆:
其實不留真名也可以留個別名,專是來這裡用的名字,以便識別。
多謝你的支持,你的經歷令我有點感動,如果是身邊朋友,我一定要你請我食餐飯。的確,就算是我向朋友推介這blog,甚至是代購著作寄到府上,看也不看的還是不少,再推多幾推,人家隨時感到我hard sell什麼似的。按你所言,可能這就是「財緣」吧。
後記:
巴菲特曾經說過,你的一生有多大意義,並不取決於你有多少財富,而是到你死時有多少人愛你。我相信,一生的成就,未必取決於你在職場上爬得有多高,有多少財富,有多大的權力,而是你走進多少人的生命中,作出正面的影響。
金庸先生當年所提出的豪言,言之有理,因為他所寫的小說的影響力遠比一個特首更大,特首的權力雖大,但所謂「鐵打的衙門 流水的官」,做得再好,也只是一個職位而已。
為何我說看到有關金庸這篇文章有所感觸呢?又再提到一年多前blog友的一個留言呢?因為我看見自己工作的職位,即使成就再高,地位再高,賺很多的錢,但到退休時都不會有太多人記得我。當然這是常態,大部份的工作崗位也如是,沒有多少特別。
然而,這些年我越來越發現,以止凡身份所寫的文章,原來可以走進不少人心中,影響著不少有緣人,到我退下工作時,這些影響別人的烙印仍在。
巴菲特這些年做了很多事情,影響了很多人,包括他的投資理念與善舉,按他的定義,這些舉動比他本身累積的財富更有意義。
發財立品並不是「奉旨」的,我們看到不少有財有勢的人,擁有的就只是財富,賺錢賺到生命中最後一秒。今個年代我們還認識這些富豪,因為他們富甲一方,但過幾個世代就不會有人記起他們,正如我們不會記得宋朝、元朝的有錢人是誰,即使近代的利氏家族、何東家族,今天還很有錢,但也漸漸被人忘記中。
大家每天做的,除了賺錢,還有什麼?不如多點愛你身邊的人,影響身邊人,希望有更多人愛自己,在生命意義上看,這比賺錢更重要。
如果你有機會去幹一些好事情,令人們在一百年後都還會懷念你的話,這就要好好把握。我相信過多一百年,巴菲特這個名字還會被人提起,金庸亦然,因為他們曾經影響過無數生命。
查金庸 What’s Up? 刀疤剛「愛國無間道」?
1 :
GS(14)@2014-11-30 02:35:22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55655&search=1
唔知點解,查金庸一聽到「刀疤剛」這個名字,好自然咁想起在舊片《神勇雙響炮》中,有一個叫「刀疤忽」的角色,大家可以知道,這個「刀疤忽」的刀疤,是生長在身體的那個部位啦。這部舊片啱啱先在有線電影台播完,所以記憶猶新。
刀疤剛和肥佬黎「有染」,這件事其實十分詭異,固然,黑社會有愛國的,也有擁護民主的,這一點也不奇怪,然而,黑社會還是愛國的居多,非但在香港是這樣,就是在日本,也是這樣,黑道通常都同大右派有關,已經是慣例了。肥佬黎究竟會不會勾結黑社會,這並不是問題的重心,問題在於,他就算是勾結黑社會,斷估不會咁明目張膽,當街當巷,在佔領區玩密密斟吧?明知那裏咁多狗仔、咁多相機,真係博畀人影咩。所以,不排除這位刀疤剛是一位「愛國無間道」,設法出現在肥佬的身邊,然後……你懂的。
不過,就算這位刀疤剛真的是愛國無間道,肥佬黎這樣精明的人物,都居然中伏,點都犯咗個「不小心駕駛」罪名啦。佢應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而刀疤剛的形象打扮,有眼的都一睇就知他是個江湖人啦,咁都畀佢埋到身,真的是英明一世,愚蠢一時!
查金庸 What’s Up? 聖約翰大廈美人為931發牢騷
1 :
GS(14)@2014-11-30 02:36:14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55655&search=1
早兩日,聖約翰大廈美人搵查金庸呻咗幾句,話呢兩日有多個國內基金查問點解中國天然氣(931)唔喺滬港通股票名單中,因為佢哋都想用幾億買隻931,佢哋話好多滬港通嘅股票基本上成交只得三幾百萬,無法提供大額買賣嘅意義。
又真係好得意喎!有啲港股好似旭光(067)呢啲長期有問題停牌公司就反而一度曾納入港股通名單,而931經常係全港最多成交公司之一,同已納入MSCI指數一段時間,但奇怪嘅係佢唔喺港股通名單,基金話如931給納入港股通,一定會加大內地基金和私人投資者參與滬港通買賣,港交所應該諗諗係咪要執執個名單。
查金庸 What’s Up? 黑社會搵星爺拍戲 向華勝有計
1 :
GS(14)@2014-11-30 02:37:22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55200&search=1
向華勝死了,這令到查金庸想起了當年有關黑社會入侵電影圈的往事。向華勝雖然是龍頭家族的後人,但是,他拍戲付片酬,倒是規規矩矩的,依足規矩辦事。但是,在當時的圈中,卻的確是有黑社會強迫拍戲之事。
話說,當年有黑社會強擄了劉德華拍戲,賺了不少錢,後來食髓知味,打起周星馳的主意來。他們膽大包天,居然致電給TVB,向TVB拿人。跟着,方逸華打電話給向華勝:「我對他們說,星仔的片約問題,全歸向生你處理。」跟着,她補了一句:「向生,你不會怕了他們吧?」向華勝大笑說:「不怕,當然不怕!」他當然不怕,因為他馬上關了手機,而且,從此不回辦公室了。對方要找他,也找不到,當然也沒有怕的理由。據說,這宗事件搞了好幾個月,結果,對方的首腦,在一次北上談生意,被公安拘捕了,罪名是嫖妓,結果勞改了兩年,才放出來。從此,黑社會迫明星拍戲的事件,便再沒有發生了。
查金庸 What’s Up? 日圓大跌其實着數唔多
1 :
GS(14)@2014-11-30 02:37:57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55200&search=1
人行突然宣布減息玩驚喜,除咗內房股之外大家亦可以睇吓一啲重債國企股,尤其係鋼鐵股、電力股同埋航空股。
呢次減息係因為中國經濟增長放慢,雖然估計未來仲會將繼續實施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再減息的全面寬鬆政策會陸續有來,但係今次減息反映中央對經濟前景唔太樂觀,故恒指抽高後或會有「反高潮」,港股仲係上落市,加上美股位高勢危可能調整,要小心睇住嚟玩。
講開航空股令查金庸諗起去旅行,據報聖誕期間日、韓旅行團已爆滿,日圓喺七年低位去日本shopping好似好抵咁,查實計埋嗰8%消售稅其實無咩着數,所以平日圓對於搞緊上市嘅一田百貨及東瀛遊嚟講都冇乜着數。其實慳埋嗰啲都追唔上開支。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