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構全球交通戰略體系 「兩洋鐵路」的雄心與算盤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562

「兩洋鐵路」意在打破美國實際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對太平洋、大西洋航運的壟斷地位,這也確認了中國對於全球交通網絡重構戰略的全局性和整體性。

至此,中國業已在全球航運三大咽喉附近做了多重佈局,包括中巴(巴基斯坦)、中緬陸路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等。

中國即將參與一項直線距離超過3000公里的跨國鐵路項目,這大致相當於現有的廣州到哈爾濱的鐵路運營距離。

2014年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了為期十天對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和古巴的訪問。其間,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在7月17日發佈聯合聲明,宣佈三國將開展跨越巴西和秘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兩洋鐵路」項目。這是中國領導人近年來對外訪問期間所提出的最大規模的鐵路建設設想。

「兩洋鐵路」從巴西東海岸的大西洋沿岸到秘魯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直線距離在3000公里以上,實際鐵路走向距離會更長。

「兩洋鐵路」並非今年首次提出。2011年,時任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就曾透露,哥倫比亞希望同中國合作建設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干運河」,也就是「兩洋鐵路」,但此後這一消息沒有了下文。

聲明沒有提及線路走向、投資比例、運營模式等具體細節,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兩洋鐵路」的指向是要打破美國實際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對太平洋、大西洋航運的壟斷地位,從而使中國在聯通非洲、拉美、太平洋之間佔據更加主動的地位。國內主要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中新社,以及大量港台媒體在報導「兩洋鐵路」時都援引專家分析,指「兩洋鐵路」就是「陸上巴拿馬」,不少媒體還直接在報導標題中直接使用「打破巴拿馬運河壟斷」的表述。

這反映出中國正在謀求全球性大國地位上時的考慮,不僅要和更多國家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繫,更要通過實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打破西方確立的全球經濟地理格局,為自身地緣政治戰略提供實體支撐。

意在打破海運三大咽喉

海運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國運輸方式,海運通道構成當今世界經濟地理的關鍵節點。

亞洲的馬六甲海峽、亞非之間的蘇伊士運河、分隔南北美的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三大咽喉。目前來看,這三大咽喉基本上都被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繫牢牢控制。

中國並非剛剛萌生打破這一既有體系的想法,但「兩洋鐵路」可以視為關鍵性舉動。與此前推動中巴(巴基斯坦)、中緬陸路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等部署放在一起來看,「兩洋鐵路」計劃出爐,確認了中國對於全球交通網絡重構戰略的全局性和整體性。

巴拿馬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本次中國、巴西、秘魯三國達成的「兩洋鐵路」聲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降低對巴拿馬運河依賴的戰略佈局。

長期以來,經過中美地峽的尼加拉瓜運河也被視為對巴拿馬運河的替代選項。尼加拉瓜運河中段穿越尼加拉瓜湖,建設標準可以超過巴拿馬運河,從而使其能容更大數量級的船隻通過。西方媒體也曾報導指,中國或同尼加拉瓜合作建設這條運河。

由於目前中國和尼加拉瓜尚未建立外交關係,這個項目在短期內可能還有較多障礙。

此外,在哥倫比亞和中美地峽,也不排除中國會有新的戰略部署。雖然中國和哥倫比亞聯合建設「干運河」的設想目前沒有最新進展,但並不意味著最終放棄。相對於「兩洋鐵路」,這條干運河對巴拿馬運河的影響會更直接。

中國參建的部分海外鐵路。 (JZ多媒體解決方案/圖)

多重手段降低依賴

蘇伊士運河是從亞洲進入歐洲的航運節點。在這一節點附近,沒有重建其他運河的自然條件,在目前的政治和社會條件下,在中東地區大規模地進行陸路交通設施建設也不具現實可行性。因此,中國對於現有的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航運走廊,採取兩手策略。

一方面,在無法改變這一航運走廊現狀的情況下,加強在這一區域的力量存在。2008年,央企中遠集團獲得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35年特許經營權。比港是希臘最大的港口,也是從蘇伊士運河北上通過地中海進入歐洲的門戶。

國家總理李克強訪問希臘期間特別指出,通過比港的航線是中國到歐洲最短的海運航線,相對傳統航線可以縮短7至11天運輸時間。目前,這一港口是中國和希臘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合作項目,從2008年胡錦濤訪問希臘時確定,再到近期李克強、習近平相繼同希臘方面談及比港合作,都表明中國最高領導層對這一港口建設賦予了戰略意義。比港成為中國在這一關鍵航線上確立的一個補給站和戰略橋頭堡。

2013年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是從另一個方面入手降低對蘇伊士運河航道的依賴。相對於從十九世紀以來在全球範圍內居於支配地位的海權,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宣示了自己的陸權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主要是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是當前周邊國家中和中國關係最為穩定的地區,加之沿線國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具備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條件。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能源輸入和商品出口的雙向通道,同時可以減少中國產品運輸到歐洲的時間。

早在2005年,俄羅斯媒體《莫斯科新聞》就曾分析說,從中國海岸到歐洲走陸路可以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海路縮短8000公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去年曾撰文指出,在阿拉伯世界和蘇伊士運河周邊形勢整體動盪的格局下,中國必須尋求替代線路,這正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價值所在。

至於另一個重要海運咽喉馬六甲海峽,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採取了兩項比較重要的措施,來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更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通道。美國在馬六甲海峽周邊地區有較強的存在。

2013年,央企中國海外集團獲得對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經營權;同年,中緬天然氣管道開通,中緬石油管道運輸也將開啟。這兩項目標都指向將中東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不經馬六甲海峽,直接運輸到中國境內。

中國企業並不諱言在這方面的意圖,中石油集團在中緬油氣管道建設期間就曾對外表示,「中緬油氣管道建成運營後,將使中國進口自中東的原油及產自緬甸的天然氣不必經過馬六甲海峽,對於實現中國能源多元化和確保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直接的針對馬六甲海峽的工程。外界長期以來都在討論,在泰國南部狹長的克拉地峽修建運河的可能性,如果這條運河建成,東亞地區的船舶可以不經馬六甲海峽直接通過這一運河進入印度洋。今年3月,泰國媒體就曾報導稱,柳工集團、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已成立克拉地峽運河籌建小組,雖然這一消息後來被中國企業闢謠,但從目前的「兩洋鐵路」計划來看,並不能排除推動克拉地峽運河建設的可能性。

更大規模海外基建潮

至此,中國目前已有打破現有三大航運壟斷節點的一系列規劃,已經付諸實施或開始研究的包括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亞歐大陸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中緬油氣管道、兩洋鐵路等,未來還可能會推動的包括克拉地峽運河、尼加拉瓜運河等。借由這一系列交通體系的建設,中國力圖打破現有的世界經濟地理格局,從戰略高度重構中國的全球性物資運輸網絡。

重構全球交通網絡,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對外基礎設施輸出。

在模式上,推銷中國的鐵路建設和運輸設備,是以對方的需求為主。但在重構全球交通網絡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中方不僅是承建方或援建方,而且是項目的規劃者、主導者乃至運營者,或將帶來更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潮。

此前中國在海外參與建設的鐵路項目規模相對較小,集中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近年來新建鐵路項目中,除尼日利亞的兩個以外,大都在1000公里甚至500公里以內,沒有像「兩洋鐵路」這樣的超長距離鐵路。除「兩洋鐵路」外,中國方面近期積極推動的還有中亞國家的高標準鐵路網(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部分),這些項目一旦落實,將大大超過現有的中國海外鐵路建設規模。

在未來交通體系重構過程中,亞歐大陸的鐵路網建設可能推動得最快,鑑於中亞地區政體形式,又有較強的發展衝動,不同於非洲、拉美國家可能因多種因素出現基礎設施建設的延宕。

(作者為智谷趨勢研究中心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01

重構全球交通戰略體系 「兩洋鐵路」的雄心與算盤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562

「兩洋鐵路」意在打破美國實際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對太平洋、大西洋航運的壟斷地位,這也確認了中國對於全球交通網絡重構戰略的全局性和整體性。

至此,中國業已在全球航運三大咽喉附近做了多重佈局,包括中巴(巴基斯坦)、中緬陸路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等。

中國即將參與一項直線距離超過3000公里的跨國鐵路項目,這大致相當於現有的廣州到哈爾濱的鐵路運營距離。

2014年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了為期十天對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和古巴的訪問。其間,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在7月17日發佈聯合聲明,宣佈三國將開展跨越巴西和秘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兩洋鐵路」項目。這是中國領導人近年來對外訪問期間所提出的最大規模的鐵路建設設想。

「兩洋鐵路」從巴西東海岸的大西洋沿岸到秘魯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直線距離在3000公里以上,實際鐵路走向距離會更長。

「兩洋鐵路」並非今年首次提出。2011年,時任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就曾透露,哥倫比亞希望同中國合作建設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干運河」,也就是「兩洋鐵路」,但此後這一消息沒有了下文。

聲明沒有提及線路走向、投資比例、運營模式等具體細節,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兩洋鐵路」的指向是要打破美國實際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對太平洋、大西洋航運的壟斷地位,從而使中國在聯通非洲、拉美、太平洋之間佔據更加主動的地位。國內主要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中新社,以及大量港台媒體在報導「兩洋鐵路」時都援引專家分析,指「兩洋鐵路」就是「陸上巴拿馬」,不少媒體還直接在報導標題中直接使用「打破巴拿馬運河壟斷」的表述。

這反映出中國正在謀求全球性大國地位上時的考慮,不僅要和更多國家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繫,更要通過實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打破西方確立的全球經濟地理格局,為自身地緣政治戰略提供實體支撐。

意在打破海運三大咽喉

海運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國運輸方式,海運通道構成當今世界經濟地理的關鍵節點。

亞洲的馬六甲海峽、亞非之間的蘇伊士運河、分隔南北美的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三大咽喉。目前來看,這三大咽喉基本上都被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繫牢牢控制。

中國並非剛剛萌生打破這一既有體系的想法,但「兩洋鐵路」可以視為關鍵性舉動。與此前推動中巴(巴基斯坦)、中緬陸路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等部署放在一起來看,「兩洋鐵路」計劃出爐,確認了中國對於全球交通網絡重構戰略的全局性和整體性。

巴拿馬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本次中國、巴西、秘魯三國達成的「兩洋鐵路」聲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降低對巴拿馬運河依賴的戰略佈局。

長期以來,經過中美地峽的尼加拉瓜運河也被視為對巴拿馬運河的替代選項。尼加拉瓜運河中段穿越尼加拉瓜湖,建設標準可以超過巴拿馬運河,從而使其能容更大數量級的船隻通過。西方媒體也曾報導指,中國或同尼加拉瓜合作建設這條運河。

由於目前中國和尼加拉瓜尚未建立外交關係,這個項目在短期內可能還有較多障礙。

此外,在哥倫比亞和中美地峽,也不排除中國會有新的戰略部署。雖然中國和哥倫比亞聯合建設「干運河」的設想目前沒有最新進展,但並不意味著最終放棄。相對於「兩洋鐵路」,這條干運河對巴拿馬運河的影響會更直接。

中國參建的部分海外鐵路。 (JZ多媒體解決方案/圖)

多重手段降低依賴

蘇伊士運河是從亞洲進入歐洲的航運節點。在這一節點附近,沒有重建其他運河的自然條件,在目前的政治和社會條件下,在中東地區大規模地進行陸路交通設施建設也不具現實可行性。因此,中國對於現有的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航運走廊,採取兩手策略。

一方面,在無法改變這一航運走廊現狀的情況下,加強在這一區域的力量存在。2008年,央企中遠集團獲得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35年特許經營權。比港是希臘最大的港口,也是從蘇伊士運河北上通過地中海進入歐洲的門戶。

國家總理李克強訪問希臘期間特別指出,通過比港的航線是中國到歐洲最短的海運航線,相對傳統航線可以縮短7至11天運輸時間。目前,這一港口是中國和希臘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合作項目,從2008年胡錦濤訪問希臘時確定,再到近期李克強、習近平相繼同希臘方面談及比港合作,都表明中國最高領導層對這一港口建設賦予了戰略意義。比港成為中國在這一關鍵航線上確立的一個補給站和戰略橋頭堡。

2013年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是從另一個方面入手降低對蘇伊士運河航道的依賴。相對於從十九世紀以來在全球範圍內居於支配地位的海權,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宣示了自己的陸權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主要是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是當前周邊國家中和中國關係最為穩定的地區,加之沿線國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具備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條件。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能源輸入和商品出口的雙向通道,同時可以減少中國產品運輸到歐洲的時間。

早在2005年,俄羅斯媒體《莫斯科新聞》就曾分析說,從中國海岸到歐洲走陸路可以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海路縮短8000公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去年曾撰文指出,在阿拉伯世界和蘇伊士運河周邊形勢整體動盪的格局下,中國必須尋求替代線路,這正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價值所在。

至於另一個重要海運咽喉馬六甲海峽,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採取了兩項比較重要的措施,來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更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通道。美國在馬六甲海峽周邊地區有較強的存在。

2013年,央企中國海外集團獲得對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經營權;同年,中緬天然氣管道開通,中緬石油管道運輸也將開啟。這兩項目標都指向將中東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不經馬六甲海峽,直接運輸到中國境內。

中國企業並不諱言在這方面的意圖,中石油集團在中緬油氣管道建設期間就曾對外表示,「中緬油氣管道建成運營後,將使中國進口自中東的原油及產自緬甸的天然氣不必經過馬六甲海峽,對於實現中國能源多元化和確保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直接的針對馬六甲海峽的工程。外界長期以來都在討論,在泰國南部狹長的克拉地峽修建運河的可能性,如果這條運河建成,東亞地區的船舶可以不經馬六甲海峽直接通過這一運河進入印度洋。今年3月,泰國媒體就曾報導稱,柳工集團、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已成立克拉地峽運河籌建小組,雖然這一消息後來被中國企業闢謠,但從目前的「兩洋鐵路」計划來看,並不能排除推動克拉地峽運河建設的可能性。

更大規模海外基建潮

至此,中國目前已有打破現有三大航運壟斷節點的一系列規劃,已經付諸實施或開始研究的包括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亞歐大陸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中緬油氣管道、兩洋鐵路等,未來還可能會推動的包括克拉地峽運河、尼加拉瓜運河等。借由這一系列交通體系的建設,中國力圖打破現有的世界經濟地理格局,從戰略高度重構中國的全球性物資運輸網絡。

重構全球交通網絡,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對外基礎設施輸出。

在模式上,推銷中國的鐵路建設和運輸設備,是以對方的需求為主。但在重構全球交通網絡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中方不僅是承建方或援建方,而且是項目的規劃者、主導者乃至運營者,或將帶來更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潮。

此前中國在海外參與建設的鐵路項目規模相對較小,集中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近年來新建鐵路項目中,除尼日利亞的兩個以外,大都在1000公里甚至500公里以內,沒有像「兩洋鐵路」這樣的超長距離鐵路。除「兩洋鐵路」外,中國方面近期積極推動的還有中亞國家的高標準鐵路網(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部分),這些項目一旦落實,將大大超過現有的中國海外鐵路建設規模。

在未來交通體系重構過程中,亞歐大陸的鐵路網建設可能推動得最快,鑑於中亞地區政體形式,又有較強的發展衝動,不同於非洲、拉美國家可能因多種因素出現基礎設施建設的延宕。

(作者為智谷趨勢研究中心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11

住哲軟件創始人自述:我們如何用免費模式重構商業模式?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7/145748.html

住哲軟件在2008年推出,目的是解決中心連鎖酒店互聯網技術不發達的問題,試圖多渠道的方式試圖重新定義酒店行業軟件系統。

但在多年摸索後,住哲決定接受藝龍投資,把軟件由收費改為免費,在半年內迅速獲取了5000名用戶,並希望通過O2O模式,把酒店作為渠道入口,從其他服務上面獲取營收。

免費模式真的適用於任何領域嗎?如何通過免費模式獲取用戶並重構商業模式?
 

\2014年克萊斯勒杯黑馬大賽硬件與制造行業決賽於9月25日至26日在上海舉辦。大賽的第一天上午是“紅牛創業能量加油站”,由那些在硬件行業積累了數年經驗的創業導師們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指導,為創業加油。

深圳市百分百數碼科技董事長、百加手機創始人徐國祥作為分享嘉賓,在現場進行了題為《手機業面臨重構》的演講。徐國祥在通信領域有著10多年的經驗,曾經負責華為數據通訊產品業務,任華為終端公司全球營銷總監,並曾擔任酷派副總裁兼手機事業部總經理,創業之後推出百加手機,獲得百度投資。
 

\以下是徐國祥的演講實錄:

硬件創業是個很辛苦的事情:高風險低回報,現在有這麽多人願意創業,實在是勇氣可嘉。我本人在這個行業算是老兵了,“中華酷聯”中有兩家公司我是主要的創始人之一,10幾年來看過了大量的公司的興衰,這個行業唯一不變的是不停的變化,成功者也不要竊喜,暫敗者也無謂妄自菲薄,我們需要的是理性思考。
 

手機行業的分水嶺和巨變

智能硬件分為兩個領域:手機行業和非手機行業。主流的產品和主流的市場規模非常大,在這些市場中競爭非常激烈。一些尚未成熟的智能硬件,未來要麽成為先驅,要麽成為先烈。

我覺得,今天的手機行業是站在分水嶺上,這個階段在手機行業里創業,要麽是瘋子,要麽就是天才,因為這個行業太殘酷了。過去五年中國運營商主導著手機市場,但未來的3-5年遊戲規則會發生變化,互聯網公司會逐漸主導這個市場。而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則會從硬件利潤逐步轉移到增值服務。今天的中國手機市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場,過去幾年形成了很大存量市場,未來的幾年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因為3G被4G替換,行業的遊戲規則也將發生變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市場格局的成熟度已經被削弱。我們認為在未來這幾年里,互聯網將改變過去五年運營商主導的時代,千元機成為最大引擎,未來手機就是幾百元。運營商也在變化,過去主要是話費業務為主,未來更多變成流量的運營商,廣告化不可避免。

從目前來看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太多公司了,基本上倒下了,未來全球主要也就10幾家品牌商在這個行業立足,真正的主流可能也就3、5家。山寨機將真正退出歷史舞臺。

手機產業的技術已經高度成熟,在手機領域硬件的創新能力已經越來越少,手機的芯片從8核到16核,32位到64位,尺寸從3.5英寸到6、7英寸,看似是一個新的事物,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所以硬件廠商未來幾年會有很大的變化,現在的手機拼設計、拼工藝、拼軟件,未來更多的是拼模式。

從某種程度來看,手機行業已經真正變成傳統的行業,成為傳統的制造業。而工業能力將逐漸成為制約品牌商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互聯網對硬件的影響力還在加強。此外,上遊的關鍵供應商,包括芯片的提供商也在主導這個行業的發展節奏。

在未來幾年里面手機市場將由4G來主導,即使是非常低端的手機都面臨更新換代的需求。

但是手機一腳踩空風險非常大。大家近幾年比較關註的新品牌也是根據新的遊戲規則在新的行業里面崛起的。

手機之外的非手機形態的各類的智能硬件之前還處在前期的階段,但在蘋果Apple Watch發布後也面臨機會,蘋果發布之後將大幅拉動市場的需求。但這個市場里面規則也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市場本質在發生變化,運營商退出這個行業和手機硬件最大的特點就是市場變成越來越透明,越來越開放。

我認為對創業者來說,一定要學會思考。這幾年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旦成功說什麽都是理,沒有成功說什麽都沒人理。對創業者來說不要過於在乎概念,關鍵是你的核心技術是什麽?商業模式是什麽?真正把企業做好,還要取決於你對用戶的價值,你的產品是不是能夠做得更好。未來的行業如果單純從封閉做,路會很窄。
 

為什麽在這個市場成熟,巨頭林立的行業里面我們還要進軍,還要繼續創業?

即使手機是一個成熟的行業,但每到關鍵的階段技術面臨更新換代,需求面臨機會,產業鏈自身的變化也意味著面臨機會,這個行業也有成功的可能。

我們看到每個人都在用手機,但是目前的產品並沒有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在瘋狂的價格戰後,用戶的權益並沒有得到真正的保障,315居高不下的投訴率已經向我們說明了這一點。

鑒於行業現狀,我們提出了顛覆手機行業傳統模式的互聯網手機3.0模式。互聯網手機3.0模式的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同時,手機硬件完全不賺錢。新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對用戶提供增值服務、更優的服務體驗來盈利。

對於傳統的手機品牌商,一般自身的毛利率在20%到30%,新的商業模式下,我們不僅將手機硬件的利潤完全讓利給渠道夥伴,渠道夥伴還能獲得我們品牌溢價帶來的利潤空間。

在傳統模式下,手機行業容易產生大量庫存。以今年中國移動為例,移動關停3G業務導致整個行業產生幾千萬庫存。但如果換一種新的方式做這件事情,思維方式就會有很大變化。在硬件零利潤模式下,我們放棄了硬件的20%到30%的利潤,但卻改變了上遊供應鏈和下遊渠道的傳統方式。通過整個產業鏈的極致整合,每個環節的合作夥伴做自己更為擅長的事情,不但產業鏈效率會極大的提升,消費者也會從中受益。

百加手機的硬件零利潤模式

我想介紹一下百加,百加這個品牌是百分百公司是去年4月份創建的全新品牌。在2013獲得百度幾個億的投資,並且將經營數年的百度雲OS團隊交由百分之百來運營,形成軟硬結合的模式。經過幾個月開發,百度雲OS無論在用戶體驗還是開放度,已經處在行業的領先水平,積累千萬級用戶。

在過去的8年創業中,我們幫助了三大運營商整合全國幾十萬家手機的零售商,今年在B2B交易平臺上得到了200多億交易額,手機交易額規模相當於京東一半。我們的市場主要在三、四、五、六線城市,我們甚至幫助運營商和廠家直接打通渠道。

百加V6手機是今年我們和愛奇藝聯手發布的一款主打外觀設計的產品,其融入了東方美學的理念,去年5月份開始醞釀,10月份立項,今年4月正式發布。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們在硬件上的定位。我們的產品在4月份發布,在9月的iPhone 6發布後,業界認為這個產品和iPhone 6相似度80%,外觀的曲線基本一樣。如果我們晚點推出來,大家一定以為我們是山寨iPhone。

在硬件零利潤模式里面我們做先行者,對智能硬件方面的創業者來說,我認為可以提供以下兩個核心價值:一是我們會全面開放百度雲OS,同時加大投入力度,百度雲OS第七版也即將面世。二是在硬件方面我們全部開放成本,將上下遊完全打通,依托百度在技術和內容方面的優勢,推出在產品本身、價格和模式方面更加有競爭力的產品。對於銷售體系,我們目前在全國擁有13萬家零售商接近20萬家門店,這些門店在未來手機銷售、直營店銷售方面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我們計劃在未來幾年在品牌方面進一步投入,讓百度雲OS對我們更有幫助。


創業顛覆哪有那麽容易 你看準商業重構的時機了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2/148717.html

在這樣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大公司的工作,選擇開發一款自己的產品來改變世界。

 

通過解決當前的痛點去創業,其實有巨大的風險。所謂的痛點和剛需都是當下的痛點和剛需,但是等到創業者著手去解決,等到產品上線,可能一年甚至兩年已經過去了,到時痛點還是痛點嗎?環境一直在變化,今天的痛點在兩年後也許根本就不再是痛點,今天的需求也不再是需求,環境發生了變化解決方案也發生了變化。所以我認為解決當前的痛點去創業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坑。

\ 

從投資角度來說,我們看一個項目解決的用戶痛點是不是一個好的切入點,會看三個問題:趨勢、變化、時間點。

 

趨勢:看漲還是看跌?

 

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的是一種趨勢。我們經常說要投資朝陽行業,買股票買漲不買跌,但是對於早期投資人來說,我們也很難判斷什麽是朝陽產業,就像你很難保證一支一直漲的股票會不會在買的第二天就掉頭向下,大多數的總結、分析和判斷其實都是事後諸葛亮。從經驗來看,那些很難賺到錢,絕大部分從業者就感到絕望的行業,有時反而很值得去關註。

 

當一個行業持續低迷,成本不斷上漲,利潤不斷變薄,直到絕大多數行業從業者都虧損的時候,它有兩種可能性:掉入深淵或者絕地反彈。如果新技術、互聯網能對這個行業產生影響那麽絕地反彈的機會就會很大。比如2008、2009年的手機行業,行業內人士應該還記得當年利率比刀片還薄的痛苦。

 

而對於幾年來都能保持百分之幾的增長的行業,反倒很難找到足夠大的機會。因為不斷有新的參與者進來,不斷帶來新的資金,市場會變得更加分散,很難出現一家壟斷型公司的出現。這種平穩增長的市場對投資者來說可能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機會。除非這種平穩增長能在幾年後,因為技術發展、社會結構變化、或者其他的一些外因,出現一個較大的向上拐點。就是我後面要說的“變化”。

 

時間點:東風是否就位?

 

在創業和投資中,判斷趨勢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但是對於“時間點”的判斷卻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最樂觀的人總是認為明天就該翻天覆地的變化,急急忙忙的沖進去,就怕錯過了這個時間窗;樂觀的人一般都考慮3、4年後會發生一個可觀的變化,但是實際情況可能往往會比3、4年更長;而對悲觀的人來說可能永遠看不到這個變化,或者認為即使要發生變化,也需要滿足很多很多的條件,怎麽也得5年~10年的時間,所以什麽都不敢做,他們恰恰忘了越來越多的技術領域呈現“摩爾定律”,出現令人驚訝的指數增長。

 

“太早了,死在沙灘上”,“太晚了,已經很多人在做了”,“可惜當年沒有再堅持一兩年”基本上都是描述創業過程中如何判斷“時間點”的一些感悟。所以說創業的時間節奏把握尤其重要。

 

在時間點的判斷上很容易引起另外一種“全民創業現象”或者叫做“跟風創業現象”。當某個機會來臨,市場上出現少數一兩家有了2、3年積累的公司,很多創業者和投資者能夠快速看到這幾家公司的價值,於是快速跟進。類似於曾經出現的全民做廣告、做太陽能、做團購,還有現在的送餐、按摩、二手車。跟風創業有利有弊,大家自己判斷。

 

變化=機會?

 

投資是投趨勢,更準確說是投資“變化”。持續緩慢的上升或者下降都不會是好機會,只有“變化”才是機會,這個變化更像幾何學上的“拐點”。創新工場09年決定做安卓相關的投資的時候,當時塞班還是霸主;iPhone的生態鏈構建的相對完善,開發者已經開始在App Store上獲得收入;Andriod系統不完善、APP稀少,市場還是荒蕪一片。那麽你是應該選擇依然有著巨大存量市場,並且還有巨大出貨量的Symbian,還是已經初步構建了生態體系的蘋果,還是對Andriod進行大量的投入?今天這個答案很明確,可是當時這個行業還是有各種不同的看法的。

 

現在已經是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這對於整個社會、投資機構和創業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特別是智能手機普及之後,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一個很高科技、遙不可及的東西,中國的四線五線城市人們一下子完全可以和一線城市人一樣平等擁有和使用網絡。這就帶來了非常多的創業機會和投資機會,無論是純移動互聯網應用、遊戲還是O2O等方方面面。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但是到具體的某個領域,特別是O2O領域,就需要具體分析。線上互聯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線下的具體產業有隨之發生變化嗎?如果輕率的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了,就認為各種線下服務都有機會了,這是很危險的。

 

創業者一定要問自己:為什麽我今天做這個事情會比五年前做,成功的概率更高?為什麽今天用Andriod/iOS調度車輛比五年前人們用PND,用WinCE,用Linux來調度車輛會更好?除了這個技術的變化,行業是不是也積累了突破的勢能?

 

樂觀的是,確實中國在傳統行業積累了好幾十年,處於信息化程度很低的狀態,大部分行業的組織方式和運營方式都處於低效狀態,雖然原來的PC互聯網在改善一些,但是移動互聯網卻在徹底重新構造一個商業系統。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組織化將會在接下來幾年在不同的行業發生。

 

不要輕易談顛覆

 

目前很多人認為找到出身於傳統行業同時又具備互聯網思維的人很難,能夠從傳統行業轉型到互聯網比互聯網人去認識傳統行業要難,我對這一點持不同的觀點。和那些在傳統行業幹了一輩子,可能連上網都不會的60後、70後不一樣。對於80後,他們雖然從事傳統行業的工作,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具備了互聯網能力和意識:

 

第一,他們學生時代起就在用互聯網的產品,對互聯網並不陌生;第二,他的經驗可以移植到互聯網;第三,今天到處充斥著互聯網相關的海量信息,他們有意無意的被互聯網熏陶。

 

所以理論上,傳統行業中的80後學習互聯網比互聯網人理解傳統行業要快。傳統行業中懂互聯網的人會是下一批創業的生力軍,他們將改變許許多多的行業。

 

互聯網創業者喜歡談“顛覆”,顛覆這個顛覆那個,大部分的行業是顛覆不了的,只是重建商業規則。如果食物不好吃,再互聯網也難以下咽;手表不好看、計時不準,再怎麽聯網、再怎麽能安裝APP也不會有多少人用;空調不制冷、噪聲還很大,能用手機遠程遙控,又能怎樣?

 

互聯網給了很多創業機會,但是還是應該回歸產品要做好、服務要做好。

 

地產白銀時代的中央地方關係重構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1/t20150123_713629.htm
在土地新增供給減速、房價持平的房地產「新常態」下,中國的中央-地方財稅體制也面臨變革的需求。房地產之外,經濟發展階段進入新常態,也對政府職能、中央地方關係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一個「自上而下統籌規劃」與「自下而上改革創新」相結合的中央-地方關係新格局正日益清晰。 王涵/文

  2013年末,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接近33平方米,如果考慮到在建房地產項目(約5.1平方米/人),城鎮人均38平方米的居住面積已接近日本、西班牙等發達國家,而考慮到中國相對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這意味著整體而言中國房地產市場可能已過供需拐點,房地產市場的降溫或將長期持續。儘管由於存量持有結構不均衡、金融體系對地產支持力度尚有大幅提升空間等因素的支撐,使得地產價格中期來看仍不具備大幅下跌的條件,但從新增房地產供給的角度來說,其擴張空間將面臨瓶頸。土地新增供給減速,房價持平,將是地產市場「新常態」。

  地產新常態,帶來地方政府融資「去地產化」需求。中國地方財政長期以來對房地產市場有較大的依賴性,且地方收入中土地財政的比例不斷上升。2013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同比增長45%,達到4.1萬億元的歷史新高,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6%,較2001年的水平(16.6%)大幅上升。而在房地產整體供需趨於平衡的大背景下,即使存量房屋價格在前述背景下仍能維持高位,地產商拿地需求下降的趨勢將不可避免,未來土地出讓金對地方政府收入的支撐減弱將是大概率事件。2014年上半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增速放緩至26.3%,顯示地方政府融資的「去地產化」或已開始。地方政府「去地產化」疊加地方債務壓力有所上升的格局,意味著在地產市場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的中央-地方財稅體制也面臨變革的需求。

  除了地產之外,經濟發展階段進入新常態,也對政府職能、中央地方關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的初期,刺激經濟增長、解決總量問題是最主要矛盾。由於經濟發展初期,基礎設施條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約束,因此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必然是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而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經濟進入「新常態」,大規模基建投資拉動經濟的弊端也愈發明顯,民眾對於政府職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需要減少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轉而更多的提供公共服務。事實上,十八大以來,職能轉變就一直是本屆政府主要的工作目標之一。自2013年四季度以來,基建投資的增速已經出現減速,與此同時,簡政放權、為經濟轉型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也是政府大力改革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未來政府財政支出的重點可能轉向保障房、新型城鎮化、農業、水利、環保等民生、公共服務等相關領域。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將「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均顯示政府支出的重點將逐漸向民生領域傾斜。新的政府工作目標,也對中央地方關係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革30年的歷史是中央與地方關係不斷演進的過程。在經濟發展的初期,與改革開放為企業營造市場化環境激發私人部門主動性這一大思路相一致,中央對於地方也實行了簡政放權。1980年打破了「統收統支」的財政體制,開始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干」,並開始實行中央與地方的「分灶吃飯」。這一改革極大地激發了地方政府的發展積極性,在資本積累的初期階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經濟改革進入新的階段。新的經濟發展階段需要新的財政體制配合。1993年底,根據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國開始實行分稅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了整個稅種體系,並理順了中央及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中央與地方財政財權與事權的均衡,一方面保證了地方政府在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方面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保證了中央政府在民生項目上的投入。同時,地方政府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還起到了穩定經濟波動的作用。

  經濟新常態對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角色分工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政府的整體角色將由提供基礎設施向提供民生保障轉變,而這也意味著政府投入的收益性將下降,這對於財權與事權的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在經歷了快速發展期之後,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開始顯現,如何平衡各地區的財政收入與支出也成為了新常態下的課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這意味著政府將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的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方面的均衡,以適應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

  新常態下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將更強調中央與地方、上下級地方政府之間的統籌協調。首先,經過30多年的快速增長,中國的基礎設施已經有了飛躍式的發展,儘管仍有很多地區有較大的基礎設施投入空間,但基礎設施整體對經濟的制約已經明顯減弱;其次,隨著土地對地方財政貢獻減弱,政府支出將更強調「把鋼用在刀刃上」;第三,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對於公共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升級。在此背景下,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優化空間格局……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顯示未來各級政府之間的統籌協調將加強,以避免重複或低效投資。

  新常態下培育新增長動力,也需要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地方、基層的首創精神。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面臨「轉型、二次創業」的局面,培育新增長點是首要任務之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意在通過市場化改革釋放活力,使得新經濟、新需求與相關的社會金融資源更好對接。而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提出了「要尊重和發揮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從實踐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新要求。中國過去30多年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中央政府向市場放權的頂層設計,與「小崗村式」地方創新精神的有機結合。隨著各項審批、准入權限的下放、放開,將有助於各種源自地方的創新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有助於盡快找到經濟的中長期新增長動力。

  中央與上級政府統籌安排公益性、重大項目,並承擔戰略性資本支出。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這些項目對於優化中國經濟增長空間格局,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由於項目規模龐大,其投入明顯超越了任何地方政府的能力範疇,且工程覆蓋地域範圍廣闊,涉及到國內外多個地區,因此中央的統籌安排、戰略性投入,將是相關項目能夠順利推進的關鍵。可以預期這類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預算支出、國債、國開債等方式,償還來源主要來自中央財政預算收入。

  中央為地方發債「鬆綁」解決部分地方公益性項目資金來源。隨著對於地方融資平台的清理和改造,此前通過平台融資的粗獷擴張方式將得到遏制。而中央政府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為地方「開了一扇窗」。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債、通過一般公共收入來償還,將一定程度上解決如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道路設施建設等無/低收益公益型項目的融資問題。而對於有一定收益的公益型項目(如公共事業、能源、交通運輸等),則有望通過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融資的方式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地方財稅體制創新,為非公益性項目籌措建設資金。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9月發佈《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公共服務更多利用社會力量,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行政審批????政府購買服務????等領域改革」,為未來地方非公益性項目通過包括公私合營(PPP)等創新模式融資「鬆綁」。通過融資主體和地方政府信用隔離、項目收益與償付資金掛鉤等方式,有效發揮社會資本、市場定價機制等在地方建設融資及項目選擇方面的作用。

  綜上所述,隨著地產市場進入「白銀時代」,經濟進入「新常態」,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各項改革不斷推進,一個「自上而下統籌規劃」與「自下而上改革創新」相結合的中央-地方關係新格局正在日益清晰。■


互聯網重構醫療行業 眾多難題待解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30

互聯網重構醫療行業 眾多難題待解
記者:劉麗


近日,由九安醫療、春雨醫生、金蝶集團等業界十三位互聯網醫療領軍人物共同發起成立的“互聯網醫療中國會”發布了《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報告預計2015年醫療行業變革將一觸即發。近年來伴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統行業在移動互聯大潮沖刷下,紛紛與互聯網進行融合,正迎來行業重構時代,不多眾多難題仍待破解。比如電子處方、醫保控費、縣城農村覆蓋等問題仍需步步突破。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藥品生產企業6000多家,每年1500多億元的消費市場;保健品生產企業3000多家,每年超過500億元的消費市場。目前我國年銷售額也近600億元人民幣,到2010年,中國保健品年銷售額將達1200億元人民幣……這還只是九牛一毛,有預計2015年中國健康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業內人士認為,未來10年,中國健康產品的消費額將在目前的基礎上以幾何級增長,形成一個全球引人註目的擁有兆億價值的市場。

阿里健康攜手衛寧軟件

突破電子處方

近日衛寧軟件與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健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雲醫院建設、電子處方共享等領域展開合作。

協議內容顯示,雙方在健康服務方面,將共同促進慢性病和常見病院內院外一體化管理和服務模式的形成;在醫療服務方面,將共同打造以醫生多點執業和醫院有效聯動為代表的雲醫院建設;在醫療支付服務方面,將整合支付平臺和衛寧風控引擎,有效提升和拓展該系統在醫療衛生支付體系的價值和地位;在藥品流通和監管方面,共同探索電子處方的有效共享和市場應用。

協議中最令人關註的要屬電子處方的探索,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網售處方藥開閘前,合理解決處方來源將是一個難於監管的重要環節,在現實操作中,除了抗生素、激素、二類精神藥品等必須憑處方銷售以外,其它處方藥在藥店大多是登記式銷售,但藥店一般可以獲取穩定的處方來源,通行的做法是以電子處方來解決。“在網售處方藥開閘前,應該將處方單統一監管,由於處方造假比較容易,因此探索一個防止處方造假的方法有其必要,比如可以用條形碼進行防偽。”該業內人士補充道。

長江證券研報指出,衛寧與阿里健康的合作將雙方既有資源優勢發揮到極致,最大的亮點在於共同完成了處方藥網售的全產業鏈布局。同時,與阿里支付體系合作,發揮自身智能審核風控優勢,實現藥品控費;亦將與阿里雲體系合作,將自身在各類醫療衛生服務應用系統部署入雲端,加速互聯網醫療業務步伐。

記者就雙方合作布局互聯網醫療領域致電阿里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合作初期,不方便透露具體細節;衛寧軟件也一直未對記者的采訪予以回複。

支付寶聯合海虹控股

突破醫保控費

其實早在阿里健康與衛寧軟件簽署合作協議之前,去年3月,阿里旗下的支付寶就已經與海虹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但時至今日雙方合作尚未得到進一步推進,有市場擔憂該合作或因衛寧與阿里健康合作而就此擱置。

按照之前協議內容,此次戰略合作雙方將重建醫療服務流程,改善就醫體驗,構建個人醫療費用支付體系,以及健康領域專業理財服務等,從而形成可快速複制的合作模式。海虹控股在醫保控費業務方面的優勢,也正是支付寶最看重的,雙方的合作也是基於對醫保控費難題的攻破。不過由於海虹控股於去年推出新健康業務,服務內容涵蓋在線預約就醫、尋醫問藥、醫保助手等,上述內容與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的業務內容有部分重疊,再加上近期衛寧軟件與阿里健康的高調簽約,令外界懷疑海虹控股與支付寶的合作項目被擱淺。

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采訪支付寶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現在不方便透露具體細節,具體事情請海虹控股來回答。然而截至記者發稿,海虹控股並沒有對記者采訪給出回應。

益佰制藥攜手掌上藥店

布局縣城農村互聯網醫療業務


醫療領域的布局一直在大城市頗有優勢,中小城市、尤其是縣城農村由於人才地域限制,醫療衛生條件一直較差。因此互聯網醫療對縣城農村的布局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1月底,益佰制藥與掌上藥店攜手推出“千縣萬店”電商工程,雙方將結合各自在藥店終端覆蓋量和移動互聯網的優勢實現互補,由益佰制藥幫助掌上藥店推廣縣級市藥店會員,而掌上藥店相應在APP和合作藥店中增強益佰制藥旗下品種的推廣力度。業內人士認為,此合作將推進互聯網醫療在縣城農村等醫療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布局。

掌上藥店聯合創始人王浚海表示,公司目前主要的合作對象為大型連鎖藥店,團隊人數不足以覆蓋地級市和縣級以上藥店,此合作縮短了公司覆蓋藥店的時間進度。

益佰制藥總裁郎洪平指出:“公司此前已有非常多的銷售團隊在做零售市場,把這個團隊和掌上藥店合作對雙方都有很大的好處。”他表示,一方面在未來處方藥OTC化的趨勢背景下,處方藥在移動終端會有很強的表現,公司可通過此次合作改構現有營銷模式來適應移動醫療的變化;另一方面,目前公司收集的銷售數據存在不全面、時效性差等缺點,通過移動終端便可以非常快捷地采集數據,具體品種在各個地區、不同人群的銷售情況也一目了然。

對於互聯網與醫療行業的結合,分析人士指出:“可以預見,國民健康與互聯網融合順理成章,移動互聯將重構醫療服務秩序,傳統醫療將發生深刻改變,變革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要重視面對的挑戰,互聯網醫療中國會認為,互聯網醫療行業面臨配套政策、標準缺失、信息孤島現象三項挑戰。具體來看,當前的互聯網醫療政策呈“趨勢雖向好,進度卻緩慢”的狀態;同時,傳統醫療利益鏈中醫院和醫生的既得利益難以被突破;第三,現有互聯網醫療的行業標準缺失,各機構間信息尚未實現互聯互通,挑戰較為嚴峻。(來自經濟參考報)

深度解讀“互聯網+”:重構的三次方,最好的時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56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3-26 09:47 編輯

深度解讀“互聯網+”:重構的三次方,最好的時代
作者:王禹媚
寫在最前面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一場名為“互聯網+”的風潮正席卷產業及資本,猶如一針興奮劑,打在了每一個創業者和投資者身上。我們不願像很多人一樣僅僅把這現象看作一陣風,因為風會停,但現象背後的產業邏輯會不斷演繹。我們相信互聯網正在重構,重構的不僅僅是商業模式,資本流向和估值方法,更是人心,這是重構的三次方,將重構出互聯網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一、產業重構:全民創業潮背後的產業邏輯,互聯網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演進,從一個萬億級市場空間,走向數十個萬億市場空間:

第一代互聯網是門戶、遊戲、搜索、社交所統治的時代,緣起於技術革命,供給創造需求,核心商業模式為流量變現,在線上創造出萬億規模空間的遊戲&廣告市場。發展至今,已經開始進入中規中矩卻不性感的狀態。第一代互聯網是屬於極客的世界,遵循贏家通吃的規律。

當京東一騎絕塵了曾經流量第一的當當,當A股的樂視網逆襲了流量遙遙領先的優土,人們發現單純的流量邏輯失效了。

我們正進入第二代互聯網!互聯網變成一種信息能量,開始重塑現實社會的供需關系。商業模式也從單純的流量變現,向兩個方向演繹:向上升為雲和大數據,向下沈為O2O。拉長的產業鏈使得互聯網由極客的世界走向全民。

什麽企業有機會呢?我們認為,上升的雲和大數據是巨頭生態圈的遊戲,BAT早已明了;而向下沈的O2O則帶來大量的新領域龍頭崛起的機會。我們不想去簡單羅列各行業+互聯網,那讓人紛繁、焦躁而迷茫,而是希望能夠摸索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和方向,來真正理解這場“互聯網+”的革命,才能真正享受整場的資本盛宴。我們首次提出要根據兩類不同行業的屬性,來尋找最有機會在第二代互聯網里勝出的企業:

1)傳統集中度高,龍頭享受渠道壟斷溢價的行業,將迎來互聯網破壞式創新。這類傳統行業的領先者享受了渠道壟斷、品牌溢價,行業內公司沒有動力破壞現有平衡。“成功會成為成功者的墓誌銘”,互聯網會以降維打擊的方式,消除原有產業鏈的渠道/品牌成本,從而更有效率的把服務提供給需求方。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會對行業形成顛覆,所謂“破壞性創新”和“去中心化”。比如小米、京東、樂視;原行業內企業如參與變革,則會面臨“左右互博”的尷尬境地,難以成功;而對產業有了解的互聯網企業沒有歷史包袱,反而更有優勢。而經過一輪對傳統廠商的收割之後,在傳統產業站穩腳跟的互聯網公司會形成更高的壟斷,傳統產業數據的積累甚至會使這些新龍頭有機會往第二代互聯網的上升模式雲化、大數據化發展。最終誕生千億美金以上巨頭。

2)“心塞行業”原有領先者將獲得更大機會。原有服務痛點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體系,或存在政策限制,導致整個行業發展不成熟,行業集中度低。這類行業我們稱之為“心塞行業”,比較典型的有裝修、金融、汽車後服務、教育、醫療等。其首要需求是利用互聯網改善原有行業痛點。由於原有產業嗅覺靈敏者學習互聯網的成本,會比純互聯網人學習該行業成本低,這時能勝出的企業往往是原有行業的領先者。這類企業在傳統領域耕耘多年,對行業痛點充分了解,線下地推強大,後端能力強,輔以互聯網的工具,將獲得更大機會。如果說原先傳統領域的客觀原因使得企業無法做大,現在優秀的管理團隊+優勢資金卡位+互聯網會使得企業能量指數級放大,這類公司在目前A股中已有不少,他們面臨絕地反轉的機會。

互聯網重構之後,中國將迎來繼人口紅利後的下一個紅利——大數據紅利,引領世界互聯網體驗升級潮流。可以樂觀的預計,如果說制造業的中心在德國,創新的中心在美國,那麽下一代互聯網數據&服務的極致中心在中國。

二、資本重構:良性泡沫刺激創新,培育經濟轉型的根本動力,這次將是人民幣資本盛宴的主場。當前,處於轉型經濟下的中國,第一輪真正經過沈澱的產業資本亟需出口。互聯網是最確定有未來的產業方向,因此成為資本最追捧的投資方向,在二級市場的反應則更為劇烈,泡沫化的言論和恐懼也因而層出不窮。我們認為這種劇烈的財富效應不是壞事,反而會刺激創新、助長全民創業潮,最終培育出經濟轉型的模式。不同於美元資本催生的第一代互聯網,人民幣資本對產業發展的切身感知和深入理解,將給予第二代互聯網更強大的動量。同時,第二代互聯網相對清晰的商業模式,使中國不會完全重蹈美國互聯網泡沫的覆轍。產業資本的心態,以及資本市場的人員結構決定,二級市場將率先享受這場資本盛宴。

三、估值重構:帶來三階段投資機會。我們認為,盡管技術層面中短期會出現波動,但長期堅定看好“互聯網+”的牛市盛宴,本輪互聯網投資將經歷三個階段:1)目前我們正處在的“血拼掃貨搶籌碼”階段,互聯網標的稀缺供給無法滿足資本熾熱的追逐需求,標的普漲,板塊狂歡。2)“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們看不穿”,由於A股的二級市場之前並沒有真正的第一代互聯網公司,我們還在學習第一輪互聯網時代,美資主導的高大上PV、UV、DAU的估值體系時,已經跑出賽道的真正龍頭被狂歡和驚恐同時淹沒,在沒有形成安全邊際一致預期的情況下,人心狂歡後短暫的休息,泥沙俱下時,會給看清大勢的投資人提供介入龍頭的絕佳機會。3)“早已辨你是雌雄,詳細跟蹤最重要”,曾經的創新企業變得“傳統”而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估值達成一致預期。

我們判斷,註冊制落地前後,A股或將逐漸邁入第二階段,以定性化的VC估值方式,通過市場空間、企業卡位、管理團隊三個維度進行公司篩選出明日龍頭,堅定買入,長期持有,會享受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一定往後翻,正文更精彩!

一、產業重構:全民創業潮背後的邏輯

當下的中國正被一股全民創業的浪潮席卷。“互聯網+”的提出更是猶如一針興奮劑,打在了每一個創業者和投資者身上。這一切像極了90年代的全民下海風潮,它們的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產業轉型邏輯。我們不願像很多人一樣僅僅把這現象看做一陣風,因為風會停,但現象背後的產業邏輯還在演繹。

讓我們直面創業潮背後的產業邏輯,揭示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重構的互聯網,以及轉型浪潮中的輸者與贏家。



1.第一代互聯網:流量、流量、流量

第一代互聯網是門戶的時代、是遊戲的時代、是搜索、社交的時代,更是過去的時代。

它有三個顯著特征:

1)核心價值是供給創造需求。1996年,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建立,互聯網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以一系列技術為驅動,第一代互聯網精英為幾億人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線上體驗:即時通信技術使得跨地域交流觸手可及,一時間電腦里滴滴聲此起彼伏,多少年輕人因為“網聊”而學會打字;搜索引擎技術改變用戶信息獲取方式,“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知”深入人心。

2)核心模式是流量變現,產業鏈短。第一代互聯網繼承了美國90年代互聯網大潮的“免費思想”,即通過免費提供服務聚集線上流量,再將流量導入廣告或遊戲來變現;產業鏈短。參與方少,主要包括CP(內容提供商),渠道,以及廣告主/用戶,商業模式相對簡單,供需均在線上完成。

3)核心規則是贏家通吃,流量即是一切。流量變現模式下,企業的勝出在於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流量壟斷,掌握了流量的定價權,所以第一代互聯網的商業原則是流量為王,贏家通吃。最典型的代表包括新浪這類流量產生廣告收入的門戶網站,和騰訊此類QQ流量導入遊戲收費的社交巨鱷。

所以,第一代互聯網的贏家是技術大拿,是用IT技術打造互聯網產品的極客。一行“HelloWorld”代碼是他們征服虛擬世界的宣言。




2.眼看它流量起,眼看它變現近,眼看它掉隊了

細數過往,第一代互聯網已經基於線上構建起了千億規模的互聯網廣告市場(2014年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1540億,同比增長40%),和千億規模的網絡遊戲市場(2014年遊戲市場規模1150億,同比增長38%);核心驅動力是伴隨經濟發展,廣告主廣告支出&人均娛樂費用支出的提升。伴隨著年均30%左右的線性增長和萬億規模天花板,第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已趨常態,中規中矩卻不性感。




互聯網永遠在躁動。極客們的世界不應只停留在線上。相比以流量為血液的虛擬世界,線下有更廣闊的天地和急需互聯網撫平的痛點。但是,流量邏輯跨出第一代互聯網的第一步,就遭遇了失敗。

2.1樂視是誰,優酷土豆的流量失效了?

效仿YouTube模式起家的優酷、土豆曾是中國視頻行業絕對的前兩名,兩家合計流量遠超第三名3-4倍之多。2010-2011年,優酷、土豆先後在美股IPO,合計首發募資共3.74億美金,在手現金也遠超國內對手(樂視A股IPO融資僅7億人民幣)。2012年兩家合並,形成了視頻行業第一巨頭,流量壟斷帶來流量定價權,廣告提價就能坐等流量變現。按原有邏輯一切理應順利,直到樂視帶來視頻版權之爭。

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樂視,在廣告價格、流量競爭上顯然沒有優勢;但其憑借深諳國內廣電系大視頻產業鏈規律,了解本土大眾視頻消費習慣,上遊布局版權,下遊延伸硬件,先後發起“正版版權”、“自制內容”“智能硬件”三大戰役,徹底顛覆行業競爭規則。一部《甄嬛傳》獨播使用戶紛紛倒戈,流量迅速聚集到自身平臺,躋身在線視頻一線陣營,並帶動以“正版長視頻”為主的內容競爭,早期版權儲備使版權分銷一度成為樂視現金流業務;超級電視推出,挖掘線下入口價值,將視頻競爭升級為大生態競爭。

錯位競爭下,優土未如預想的強者愈強,反而止步不前,優酷流量增速放緩,土豆流量大幅下滑,此次合並最後的結果,只有優酷“buyandbury”土豆而已。






2.2都是網上賣書,當當為什麽輸給了京東

當當網創建於1999年,比京東早5年,曾在中國圖書電商領域占絕對優勢地位。2010年10月8日,當當網成功上市,被譽為“中國的亞馬遜”。可當當並未保住先發優勢地位,迅速掉隊,現在已被擠出電商第一陣營。總結原因,乃“成也圖書,敗也圖書”。

當當網曾以圖書電商立網,員工多來自出版社,CEO李國慶也深諳圖書產業鏈&定價規則,圖書電商為當當盈利板塊。但京東在2011年放出“5年內不允許京東圖書部門盈利”的口號後,圖書電商的競爭規則徹底改變了。對當當而言,考慮的是賣一本書可以賺多少錢,而對京東商城而言,圖書的定位是作為電子商務主動搜索消費頻率最高的標準品。如果賣一本書虧損5元錢,但可以帶來一個有效註冊用戶,遠低於通過營銷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這個生意就非常值了。來自京東圖書的降維打擊,直擊當當盈利生命線,後者自然無招架之力。







另外,京東基於對實體零售整個核心關鍵點的認知和理解,選擇用互聯網的方式,實現對這個商業模式最本質服務更好的提供:京東自建線下物流,如今快速穩定可信任的物流已成為京東體系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對上遊供貨、對下遊物流倉儲的一體化閉環對接,最終形成它壟斷的護城河。而當當堅持“有錢也不自建物流”,業務局限於線上,則進一步禁錮了當當平臺的可拓展空間。

總結優土、當當的沒落,與樂視、京東的崛起,緣起對互聯網+現實供需的深刻理解,落地於連接現實世界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務。

此刻的互聯網正在向第二代演進。

3.第二代互聯網:給傳統產業以互聯網,而不是給互聯網以傳統產業

我們總結,第二代互聯網將帶來三大變化:

1)重塑現實供需,產業鏈被拉長。第二代互聯網的本質特征是互聯網變成信息能量,像水電煤一樣來重塑現實社會中的供需關系。互聯網產業鏈從單純的線上向線下延伸,如視頻向上遊內容和下遊硬件延伸,電商向上遊商品定制和下遊物流倉儲延伸;產業鏈均長於第一代互聯網。隨著產業鏈拉長,包含的參與方增多,也使得新一輪的互聯網競爭不再是單體的競爭,而是產業鏈/生態系的競爭。

2)參與人群由極客演變為線上線下複合型人才。互聯網與現實的結合,使得參與到互聯網中的人群也由第一代的極客,變成了同時對原有線下產業和互聯網有認知的人。可參與人群的擴大,使得創業門檻大大降低,互聯網驅動的全民創業成為可能。

3)商業模式多種多樣。不同於第一代互聯網簡單的流量變現模式,第二代互聯網根據不同滲透行業會演繹出不同的商業模式。更廣泛的參與+更普遍的行業滲透帶來商業模式的多樣化。



盡管模式多樣,但我們認為核心的大方向是兩個:向上發展的雲和大數據,以及向下發展的O2O。不同的發展方向對應不同類型勝出公司。

3.1向上走:雲和大數據

第二代互聯網中,雲計算和大數據成為“基礎設施”,一系列的應用和服務都構築其上,是數據時代最具價值的底層平臺。

平臺型互聯網企業具備向上發展的潛力。作為“基礎設施”,數據&雲的量級與其價值呈指數相關,因此這是“大公司”的遊戲。有機會參與到這個發展方向的是平臺級的大企業,如BAT、樂視、小米、京東、螞蟻金服。我們判斷,雲和大數據領域將會誕生千億美金級的公司,並圍繞這些公司形成一系列生態圈。





3.2向下沈:O2O

我們一直強調,O2O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模式,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深入現實產業鏈中,提升效率,解決痛點,數倍放大市場。具體而言,O2O模式應用於兩類行業會出現兩類不同類型的勝出企業。

1)高集中度行業將迎互聯網破壞式創新。部分行業,如黑電、零售,原有企業優秀,行業集中度高(龍頭占據15%以上份額),領先者享受了渠道壟斷、品牌溢價,行業內公司沒有動力破壞現有平衡。“成功是成功者的墓誌銘”,互聯網會以降維打擊方式,消除原有渠道/品牌優勢,從而直接的更有效率的把服務提供給需求方。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會對行業形成顛覆。

小米即是典型的對原有行業實現了破壞式創新的例子。小米通過電商模式直銷手機,破壞的是原有手機廠商的渠道優勢,通過社交網絡口碑傳播,破壞的是傳統手機廠商的品牌優勢,二者節約下來的成本又使得極低的價格策略成為可行。以手機硬件為載體,未來互聯網服務上的盈利創新更是傳統廠商難以企及的維度。

這類行業中,原行業內企業如參與變革,則總會面臨“左右互博”的尷尬境地,難以成功;而對產業有了解的互聯網企業沒有歷史包袱,反而更易成功。而經過一輪對傳統廠商的收割之後,在傳統產業站穩腳跟的互聯網公司會形成更高的壟斷,傳統產業數據的積累甚至會使這些新龍頭有機會往第二代互聯網的上升模式發展。


2)“心塞行業”原有領先者將獲得更大機會。原有服務痛點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體系,或存在政策限制,導致整個行業發展不成熟,行業集中度低。這類行業我們稱之為“心塞行業”,比較典型的有裝修、金融、汽車後服務、教育等。其首要需求是利用互聯網改善原有行業痛點。

這時能勝出的企業往往是原有行業的領先者。這類企業在傳統領域耕耘多年,對行業痛點充分了解,線下地推強大,後端能力強,輔以互聯網的加成,將獲得更大機會。如果說原先傳統領域的客觀原因使得企業無法做大,現在優秀的管理團隊+優勢資金卡位+互聯網會使得企業能量指數級放大,這類公司在目前A股中已有不少。



由此可見,第二代互聯網中,互聯網已不再如第一代一樣作為行業主體,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能力、能量附加於傳統產業之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企業學習互聯網的成本會低於互聯網企業學習傳統產業規律的成本。

3.3這是最好的時代

第二代互聯網的市場空間將是第一代的幾十倍。第一代互聯網是線上直接創造商業價值,其增長空間取決於其變現手段的增長空間,如廣告市場大小,遊戲市場大小。這些領域的增長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增長只是線性的,加起來預估產值萬億。而第二代互聯網,面對的是每一個即將深入的萬億級市場,合起來會是十幾、幾十個萬億市場的疊加。
4.重構之後,中國引領世界

互聯網重構之後、第二代互聯網之後的未來我們暫且不妄加猜測。可以預見的是,面向未來,中國將迎來繼人口紅利後的下一個紅利——大數據紅利,引領世界互聯網體驗升級潮流。中國以電視、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受制於政策體制要求,條塊分割,競爭力低,使得國內80後生人普遍對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接受程度更高。他們是互聯網一代,既受益於互聯網也授益於互聯網,它們的網絡行為提供了全球無可匹敵的大數據節點。第二代互聯網加大數據紅利將使得未來線上線下服務的體驗達到極致。我們可以樂觀的預計,中國將引領下一輪全球變革。如果說制造業的中心在德國,創新的中心在美國,那麽下一代互聯網數據&服務的中心在中國。





二、資本重構:良性泡沫刺激創新

躁動的不僅僅是互聯網,還有資本。如果說躁動的產業會催生創新,躁動的資本卻往往帶來泡沫。中國快速積累的財富正找尋著出路,而這一次,它找對了地方。

1.資本+互聯網,這一次門當戶對

互聯網正面臨中國第一輪真正經過沈澱的產業資本財富轉向新經濟的時機。

1.1眾里尋它千百度,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過去10年以來,中國產業資本主要沈澱在以房地產為主的傳統行業,2014年房地產投資額近10萬億;目前國內傳統資產投資進入調整期,產業資本焦急尋找新的出口;而重構中的互聯網,一如之前所說,前途似錦,符合產業發展趨勢,長期具備確定性,資本一見鐘情。因此,10年沈澱的產業資本財富正大規模向新經濟/互聯網轉移。

1.2最懂互聯網的本土資本,有你在,我放心

海量的人民幣資金湧來,與美元資金催生的互聯網不是一個量級。根據EZCapital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新成立的基金大部分是人民幣基金,共計258支,占新成立基金總數的86%,募資金額1143億元,占募資總額的58%。這些真正理解本土互聯網消費習慣,敢於並且善於投資互聯網的資本,讓產業盡情前行,無後顧之憂。








2.重蹈覆轍?告訴你為什麽不一樣

資本和互聯網的結合是個危險的話題。美國90年代下半期,東南亞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個人計算機的革命性技術爆發性普及,吸引資本大量向互聯網行業集聚,驅動了納斯達克指數波瀾壯闊地上漲。但當時互聯網只有技術,高舉“免費”大旗,並未找到清晰的商業模式,因此只孕育出大量泡沫。如果說當時美國資本市場已經度過青春期,那美國的互聯網產業卻還是個嬰兒,這樣的聯姻顯然不合適。

與美國當時的情況不同,此刻中國資本與互聯網同步成長。國內很多互聯網子領域的商業模式相對清晰,資本湧入速度、資本累積速度與互聯網所處狀態相對應。資本市場只會產生適量的良性泡沫,而這些資本衍生的造富效應,也將是催生下一輪創新以及新經濟的催化劑。




3.二級市場,舍你其誰

我們認為,產業資本會首先進入二級市場。這是由中國產業資本的心態,以及資本市場的人員結構決定的。

3.1一級市場?這場戀愛對我來說太長

中國現階段的資本累積始於改革開放,集中於過去十年。過去資本累積的心態決定了,相對於變現期限較長的一級市場,人民幣基金更容易接受二級市場。

3.2二級市場?你更懂我

國內過去資本市場的特殊結構,使得一級市場投資集中於Pre-IPO階段,一級市場機構為保障投資標的順利上市,研究集中在法律、制度方面。相對而言,二級市場,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投資比較多的基金,對於行業的研究時間更長、更深入;在這場互聯網盛宴中,也獲得了更好的卡位。

此輪資本與互聯網的聯姻,二級市場將是第一候選,而伴隨市場聯動效應,後期也會向一級市場演繹。




三、估值重構:帶來三階段投資機會

當互聯網站在風口的時候,它已再不能“安靜地做一個美男子”,因為資本向來具備最敏銳的嗅覺,當資本“血拼”掃貨A股商場中每一支“宣布觸網”甚至“我認為它可以選擇觸網”的股票,市場對其“泡沫破裂”的擔憂情緒開始悄悄生長,然而我們認為:好戲才剛剛上演,技術層面中短期或許會出現波動,但長期看,最前瞻的資本將充分享受到互聯網+的牛市盛宴。

1.沖出100億美金陷阱

站在龍卷風的風眼,我們認為本輪互聯網投資將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血拼掃貨搶籌碼”

主要矛盾體現為互聯網標的稀缺供給無法滿足資本熾熱的追逐需求;主要投資機會在於有錢、任性、買買買。

擁有最純粹互聯網基因的樂視網、東方財富攜手上演“創業板雙龍傳”,引領本輪互聯網行情,其市值和估值水平超出傳統估值模型的“樂觀假設情形”,如此“造富示範效應”下,有轉型欲望的公司紛紛宣告觸網,於是資本又有了發泄之處,開始瘋狂掃貨其他標的,例如當樂視市值沖破600億之後,一批廣電系股票跟隨普漲;互聯網金融概念火熱,一夜之間京天利等三家公司不約而同宣布進軍互聯網保險領域;全通教育市值突破200億之際,計算機板塊公司紛紛宣布加碼布局互聯網教育。

盡管本輪狂歡源起於部分資質平平的公司宣告觸網(“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隨著註冊制等資本市場準入政策的放寬,一批真正“穿鞋的好孩子”將紛紛選擇登陸或回歸A股市場。





2)第二階段:“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們看不穿”

主要矛盾在於互聯網龍頭價值被低估而200億人民幣市值以下小市值公司被高估;主要投資機會在於挖掘被“100億美元市值魔咒”桎梏的互聯網低估龍頭。

伴隨註冊制的實施,以及優質的美股公司/未上市公司拆紅籌及回歸A股,A股的互聯網優質標的大量增多,“池子大了水就會下沈”,互聯網板塊可能會面臨一波整體的回調。由於市場對互聯網公司缺乏統一的估值標準以及一致預期,回調過程中市場會面臨一定的恐慌與躊躇,並形成估值矛盾——100億美金級互聯網龍頭公司被低估,200億人民幣以下觸網小公司被高估的矛盾。在此階段,我們需要采用符合長期發展邏輯的VC化估值方法,篩選存在廣闊市場空間、具備較大發展確定性的龍頭公司果斷介入,這將是把握第二階段投資紅利的最佳方式。

3)第三階段:“早已辨你是雌雄,詳細跟蹤最重要”

曾經的創新企業變得“傳統”,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一方面:互聯網企業盈利模式基本成熟,商業創意基本坐實,新業務貢獻利潤;另一方面:經過持續學習和認知,投資者對於互聯網各細分行業理解加深。在此階段PS和PEG等相對估值方法開始變得有效;市場滲透率、營業收入、用戶數、ARPU等指標能夠幫助衡量企業經營情況。

2.做個VC投二級

第一階段“搶籌碼”這樣“全股皆長、全民瘋狂”的時代或將終結於註冊制落地前後,屆時A股將逐漸邁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們看不穿”的第二階段,擺脫P/E等傳統估值方法的桎梏,以定性化的VC估值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明日龍頭,通過市場空間、企業卡位、管理團隊三個維度進行公司篩選:

1)產業空間必須足夠大。篩選順應產業趨勢、空間廣闊的子行業,如果一個子行業已經可以看到清晰的天花板,那無論商業模式如何優秀,市值天花板也近在眼前。

2)企業的卡位必須穩準狠。企業卡位包括商業模式的卡位和資金優勢的卡位。在初期模式探索階段,商業模式的差別並不明顯,此時資本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加速人才吸引、資源集聚、模式探索,從而促進商業模式的快速成型。而同類企業中,A股公司有望比海外上市企業具備更強大的資金優勢。這是由市場資金結構決定的,美股市場投資者90%是機構,掌握投資決策的美國本土機構所能認知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可以對標的、CopytoChina公司,對於真正植根中國的商業模式無法理解,如YY、汽車之家等估值一直處於低位。而A股市場80%是散戶,A股公司一方面可以享受高估值的盛宴,以及高市值帶來的優勢產業地位,同時還能獲得直接的反身效應——品牌優勢(國民買股票,宣傳公司產品)。A股資本助力下,曾經的妖股也可成龍頭。

3)企業家願景和職業精神必須卓越非凡。新興產業開拓期,刺刀見紅,貼身肉搏,真正需要有狼性的管理團隊,有宏大的格局以及腳踏實地的堅定執行力。





我們認為,互聯網投資的第二階段有望在2015-2016年漸入高潮,新標的此起彼伏,大量A股互聯網公司將打破100億美金市值魔咒,並出現亞馬遜這類不盈利的大市值公司。以VC化估值方式迎接這場盛宴,堅定買入,長期持有,會帶來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來源:華泰證券

對互聯網+最深入理解:重構的三次方,我們迎來最好的時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47

對互聯網+理解最深入的文章:重構的三次方,我們迎來最好的時代
作者:王禹媚


重構的三次方,我們迎來最好的時代——“互聯網+”系列報告之一:總概篇


寫在最前面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一場名為“互聯網+”的風潮正席卷產業及資本,猶如一針興奮劑,打在了每一個創業者和投資者身上。我們不願像很多人一樣僅僅把這現象看作一陣風,因為風會停,但現象背後的產業邏輯會不斷演繹。我們相信互聯網正在重構,重構的不僅僅是商業模式,資本流向和估值方法,更是人心,這是重構的三次方,將重構出互聯網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一、產業重構:全民創業潮背後的產業邏輯,互聯網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演進,從一個萬億級市場空間,走向數十個萬億市場空間:

第一代互聯網是門戶、遊戲、搜索、社交所統治的時代,緣起於技術革命,供給創造需求,核心商業模式為流量變現,在線上創造出萬億規模空間的遊戲&廣告市場。發展至今,已經開始進入中規中矩卻不性感的狀態。第一代互聯網是屬於極客的世界,遵循贏家通吃的規律。

當京東一騎絕塵了曾經流量第一的當當,當A股的樂視網逆襲了流量遙遙領先的優土,人們發現單純的流量邏輯失效了。

我們正進入第二代互聯網!互聯網變成一種信息能量,開始重塑現實社會的供需關系。商業模式也從單純的流量變現,向兩個方向演繹:向上升為雲和大數據,向下沈為O2O。拉長的產業鏈使得互聯網由極客的世界走向全民。

什麽企業有機會呢?我們認為,上升的雲和大數據是巨頭生態圈的遊戲,BAT早已明了;而向下沈的O2O則帶來大量的新領域龍頭崛起的機會。我們不想去簡單羅列各行業+互聯網,那讓人紛繁、焦躁而迷茫,而是希望能夠摸索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和方向,來真正理解這場“互聯網+”的革命,才能真正享受整場的資本盛宴。我們首次提出要根據兩類不同行業的屬性,來尋找最有機會在第二代互聯網里勝出的企業:

1)傳統集中度高,龍頭享受渠道壟斷溢價的行業,將迎來互聯網破壞式創新。這類傳統行業的領先者享受了渠道壟斷、品牌溢價,行業內公司沒有動力破壞現有平衡。“成功會成為成功者的墓誌銘”,互聯網會以降維打擊的方式,消除原有產業鏈的渠道/品牌成本,從而更有效率的把服務提供給需求方。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會對行業形成顛覆,所謂“破壞性創新”和“去中心化”。比如小米、京東、樂視;原行業內企業如參與變革,則會面臨“左右互博”的尷尬境地,難以成功;而對產業有了解的互聯網企業沒有歷史包袱,反而更有優勢。而經過一輪對傳統廠商的收割之後,在傳統產業站穩腳跟的互聯網公司會形成更高的壟斷,傳統產業數據的積累甚至會使這些新龍頭有機會往第二代互聯網的上升模式雲化、大數據化發展。最終誕生千億美金以上巨頭。

2)“心塞行業”原有領先者將獲得更大機會。原有服務痛點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體系,或存在政策限制,導致整個行業發展不成熟,行業集中度低。這類行業我們稱之為“心塞行業”,比較典型的有裝修、金融、汽車後服務、教育、醫療等。其首要需求是利用互聯網改善原有行業痛點。由於原有產業嗅覺靈敏者學習互聯網的成本,會比純互聯網人學習該行業成本低,這時能勝出的企業往往是原有行業的領先者。這類企業在傳統領域耕耘多年,對行業痛點充分了解,線下地推強大,後端能力強,輔以互聯網的工具,將獲得更大機會。如果說原先傳統領域的客觀原因使得企業無法做大,現在優秀的管理團隊+優勢資金卡位+互聯網會使得企業能量指數級放大,這類公司在目前A股中已有不少,他們面臨絕地反轉的機會。

互聯網重構之後,中國將迎來繼人口紅利後的下一個紅利——大數據紅利,引領世界互聯網體驗升級潮流。可以樂觀的預計,如果說制造業的中心在德國,創新的中心在美國,那麽下一代互聯網數據&服務的極致中心在中國。

二、資本重構:良性泡沫刺激創新,培育經濟轉型的根本動力,這次將是人民幣資本盛宴的主場。當前,處於轉型經濟下的中國,第一輪真正經過沈澱的產業資本亟需出口。互聯網是最確定有未來的產業方向,因此成為資本最追捧的投資方向,在二級市場的反應則更為劇烈,泡沫化的言論和恐懼也因而層出不窮。我們認為這種劇烈的財富效應不是壞事,反而會刺激創新、助長全民創業潮,最終培育出經濟轉型的模式。不同於美元資本催生的第一代互聯網,人民幣資本對產業發展的切身感知和深入理解,將給予第二代互聯網更強大的動量。同時,第二代互聯網相對清晰的商業模式,使中國不會完全重蹈美國互聯網泡沫的覆轍。產業資本的心態,以及資本市場的人員結構決定,二級市場將率先享受這場資本盛宴。

三、估值重構:帶來三階段投資機會。我們認為,盡管技術層面中短期會出現波動,但長期堅定看好“互聯網+”的牛市盛宴,本輪互聯網投資將經歷三個階段:1)目前我們正處在的“血拼掃貨搶籌碼”階段,互聯網標的稀缺供給無法滿足資本熾熱的追逐需求,標的普漲,板塊狂歡。2)“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們看不穿”,由於A股的二級市場之前並沒有真正的第一代互聯網公司,我們還在學習第一輪互聯網時代,美資主導的高大上PV、UV、DAU的估值體系時,已經跑出賽道的真正龍頭被狂歡和驚恐同時淹沒,在沒有形成安全邊際一致預期的情況下,人心狂歡後短暫的休息,泥沙俱下時,會給看清大勢的投資人提供介入龍頭的絕佳機會。3)“早已辨你是雌雄,詳細跟蹤最重要”,曾經的創新企業變得“傳統”而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估值達成一致預期。

我們判斷,註冊制落地前後,A股或將逐漸邁入第二階段,以定性化的VC估值方式,通過市場空間、企業卡位、管理團隊三個維度進行公司篩選出明日龍頭,堅定買入,長期持有,會享受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全文目錄

一、產業重構:全民創業潮背後的邏輯
1. 第一代互聯網:流量、流量、流量
2. 眼看它流量起,眼看它變現近,眼看它掉隊了
2.1樂視是誰,優酷土豆的流量失效了?
2.2 都是網上賣書,當當為什麽輸給了京東
3. 第二代互聯網:給傳統產業以互聯網,而不是給互聯網以傳統產業
3.1 向上走:雲和大數據
3.2 向下沈:O2O
3.3 這是最好的時代
4. 重構之後,中國引領世界
二、資本重構:良性泡沫刺激創新
1. 資本+互聯網,這一次門當戶對
1.1 眾里尋它千百度,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1.2 最懂互聯網的本土資本,有你在,我放心
2. 重蹈覆轍?告訴你為什麽不一樣
3. 二級市場,舍你其誰
3.1 一級市場?這場戀愛對我來說太長
3.2 二級市場?你更懂我
三、估值重構:帶來三階段投資機會
1. 沖出100億美金陷阱
2. 做個VC投二級

一、 產業重構:全民創業潮背後的邏輯

當下的中國正被一股全民創業的浪潮席卷。“互聯網+”的提出更是猶如一針興奮劑,打在了每一個創業者和投資者身上。這一切像極了90年代的全民下海風潮,它們的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產業轉型邏輯。我們不願像很多人一樣僅僅把這現象看做一陣風,因為風會停,但現象背後的產業邏輯還在演繹。
讓我們直面創業潮背後的產業邏輯,揭示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重構的互聯網,以及轉型浪潮中的輸者與贏家。



1. 第一代互聯網:流量、流量、流量
第一代互聯網是門戶的時代、是遊戲的時代、是搜索、社交的時代,更是過去的時代。

它有三個顯著特征
1)核心價值是供給創造需求。1996年,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建立,互聯網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以一系列技術為驅動,第一代互聯網精英為幾億人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線上體驗:即時通信技術使得跨地域交流觸手可及,一時間電腦里滴滴聲此起彼伏,多少年輕人因為“網聊”而學會打字;搜索引擎技術改變用戶信息獲取方式,“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知”深入人心。

2)核心模式是流量變現,產業鏈短。第一代互聯網繼承了美國90年代互聯網大潮的“免費思想”,即通過免費提供服務聚集線上流量,再將流量導入廣告或遊戲來變現;產業鏈短。參與方少,主要包括CP(內容提供商),渠道,以及廣告主/用戶,商業模式相對簡單,供需均在線上完成。

3)核心規則是贏家通吃,流量即是一切。流量變現模式下,企業的勝出在於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流量壟斷,掌握了流量的定價權,所以第一代互聯網的商業原則是流量為王,贏家通吃。最典型的代表包括新浪這類流量產生廣告收入的門戶網站,和騰訊此類QQ流量導入遊戲收費的社交巨鱷。
所以,第一代互聯網的贏家是技術大拿,是用IT技術打造互聯網產品的極客。一行“Hello World”代碼是他們征服虛擬世界的宣言。



2. 眼看它流量起,眼看它變現近,眼看它掉隊了

細數過往,第一代互聯網已經基於線上構建起了千億規模的互聯網廣告市場(2014年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1540億,同比增長40%),和千億規模的網絡遊戲市場(2014年遊戲市場規模1150億,同比增長38%);核心驅動力是伴隨經濟發展,廣告主廣告支出&人均娛樂費用支出的提升。伴隨著年均30%左右的線性增長和萬億規模天花板,第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已趨常態,中規中矩卻不性感。




互聯網永遠在躁動。極客們的世界不應只停留在線上。相比以流量為血液的虛擬世界,線下有更廣闊的天地和急需互聯網撫平的痛點。但是,流量邏輯跨出第一代互聯網的第一步,就遭遇了失敗。

2.1樂視是誰,優酷土豆的流量失效了?

效仿YouTube模式起家的優酷、土豆曾是中國視頻行業絕對的前兩名,兩家合計流量遠超第三名3-4倍之多。2010-2011年,優酷、土豆先後在美股IPO,合計首發募資共3.74億美金,在手現金也遠超國內對手(樂視A股IPO融資僅7億人民幣)。2012年兩家合並,形成了視頻行業第一巨頭,流量壟斷帶來流量定價權,廣告提價就能坐等流量變現。按原有邏輯一切理應順利,直到樂視帶來視頻版權之爭。

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樂視,在廣告價格、流量競爭上顯然沒有優勢;但其憑借深諳國內廣電系大視頻產業鏈規律,了解本土大眾視頻消費習慣,上遊布局版權,下遊延伸硬件,先後發起“正版版權”、“自制內容”“智能硬件”三大戰役,徹底顛覆行業競爭規則。一部《甄嬛傳》獨播使用戶紛紛倒戈,流量迅速聚集到自身平臺,躋身在線視頻一線陣營,並帶動以“正版長視頻”為主的內容競爭,早期版權儲備使版權分銷一度成為樂視現金流業務;超級電視推出,挖掘線下入口價值,將視頻競爭升級為大生態競爭。

錯位競爭下,優土未如預想的強者愈強,反而止步不前,優酷流量增速放緩,土豆流量大幅下滑,此次合並最後的結果,只有優酷“buy and bury”土豆而已。




2.2 都是網上賣書,當當為什麽輸給了京東

當當網創建於1999年,比京東早5年,曾在中國圖書電商領域占絕對優勢地位。2010年10月8日,當當網成功上市,被譽為“中國的亞馬遜”。可當當並未保住先發優勢地位,迅速掉隊,現在已被擠出電商第一陣營。總結原因,乃“成也圖書,敗也圖書”。

當當網曾以圖書電商立網,員工多來自出版社,CEO李國慶也深諳圖書產業鏈&定價規則,圖書電商為當當盈利板塊。但京東在2011年放出“5年內不允許京東圖書部門盈利”的口號後,圖書電商的競爭規則徹底改變了。對當當而言,考慮的是賣一本書可以賺多少錢,而對京東商城而言,圖書的定位是作為電子商務主動搜索消費頻率最高的標準品。如果賣一本書虧損5 元錢,但可以帶來一個有效註冊用戶,遠低於通過營銷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這個生意就非常值了。來自京東圖書的降維打擊,直擊當當盈利生命線,後者自然無招架之力。




另外,京東基於對實體零售整個核心關鍵點的認知和理解,選擇用互聯網的方式,實現對這個商業模式最本質服務更好的提供:京東自建線下物流,如今快速穩定可信任的物流已成為京東體系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對上遊供貨、對下遊物流倉儲的一體化閉環對接,最終形成它壟斷的護城河。而當當堅持“有錢也不自建物流”,業務局限於線上,則進一步禁錮了當當平臺的可拓展空間。

總結優土、當當的沒落,與樂視、京東的崛起,緣起對互聯網+現實供需的深刻理解,落地於連接現實世界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務。
此刻的互聯網正在向第二代演進。

3. 第二代互聯網:給傳統產業以互聯網,而不是給互聯網以傳統產業

我們總結,第二代互聯網將帶來三大變化:

1)重塑現實供需,產業鏈被拉長。第二代互聯網的本質特征是互聯網變成信息能量,像水電煤一樣來重塑現實社會中的供需關系。互聯網產業鏈從單純的線上向線下延伸,如視頻向上遊內容和下遊硬件延伸,電商向上遊商品定制和下遊物流倉儲延伸;產業鏈均長於第一代互聯網。隨著產業鏈拉長,包含的參與方增多,也使得新一輪的互聯網競爭不再是單體的競爭,而是產業鏈/生態系的競爭。
2)參與人群由極客演變為線上線下複合型人才。互聯網與現實的結合,使得參與到互聯網中的人群也由第一代的極客,變成了同時對原有線下產業和互聯網有認知的人。可參與人群的擴大,使得創業門檻大大降低,互聯網驅動的全民創業成為可能。
3)商業模式多種多樣。不同於第一代互聯網簡單的流量變現模式,第二代互聯網根據不同滲透行業會演繹出不同的商業模式。更廣泛的參與+更普遍的行業滲透帶來商業模式的多樣化。


盡管模式多樣,但我們認為核心的大方向是兩個:向上發展的雲和大數據,以及向下發展的O2O。不同的發展方向對應不同類型勝出公司。

3.1 向上走:雲和大數據

第二代互聯網中,雲計算和大數據成為“基礎設施”,一系列的應用和服務都構築其上,是數據時代最具價值的底層平臺。
平臺型互聯網企業具備向上發展的潛力。
作為“基礎設施”,數據&雲的量級與其價值呈指數相關,因此這是“大公司”的遊戲。有機會參與到這個發展方向的是平臺級的大企業,如BAT、樂視、小米、京東、螞蟻金服。我們判斷,雲和大數據領域將會誕生千億美金級的公司,並圍繞這些公司形成一系列生態圈。



3.2 向下沈:O2O

我們一直強調,O2O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模式,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深入現實產業鏈中,提升效率,解決痛點,數倍放大市場。具體而言,O2O模式應用於兩類行業會出現兩類不同類型的勝出企業。

1)高集中度行業將迎互聯網破壞式創新。部分行業,如黑電、零售,原有企業優秀,行業集中度高(龍頭占據15%以上份額),領先者享受了渠道壟斷、品牌溢價,行業內公司沒有動力破壞現有平衡。“成功是成功者的墓誌銘”,互聯網會以降維打擊方式,消除原有渠道/品牌優勢,從而直接的更有效率的把服務提供給需求方。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會對行業形成顛覆。

小米即是典型的對原有行業實現了破壞式創新的例子。小米通過電商模式直銷手機,破壞的是原有手機廠商的渠道優勢,通過社交網絡口碑傳播,破壞的是傳統手機廠商的品牌優勢,二者節約下來的成本又使得極低的價格策略成為可行。以手機硬件為載體,未來互聯網服務上的盈利創新更是傳統廠商難以企及的維度。

這類行業中,原行業內企業如參與變革,則總會面臨“左右互博”的尷尬境地,難以成功;而對產業有了解的互聯網企業沒有歷史包袱,反而更易成功。而經過一輪對傳統廠商的收割之後,在傳統產業站穩腳跟的互聯網公司會形成更高的壟斷,傳統產業數據的積累甚至會使這些新龍頭有機會往第二代互聯網的上升模式發展。

2)“心塞行業”原有領先者將獲得更大機會。原有服務痛點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體系,或存在政策限制,導致整個行業發展不成熟,行業集中度低。這類行業我們稱之為“心塞行業”,比較典型的有裝修、金融、汽車後服務、教育等。其首要需求是利用互聯網改善原有行業痛點。
這時能勝出的企業往往是原有行業的領先者。這類企業在傳統領域耕耘多年,對行業痛點充分了解,線下地推強大,後端能力強,輔以互聯網的加成,將獲得更大機會。如果說原先傳統領域的客觀原因使得企業無法做大,現在優秀的管理團隊+優勢資金卡位+互聯網會使得企業能量指數級放大,這類公司在目前A股中已有不少。



由此可見,第二代互聯網中,互聯網已不再如第一代一樣作為行業主體,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能力、能量附加於傳統產業之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企業學習互聯網的成本會低於互聯網企業學習傳統產業規律的成本。

3.3 這是最好的時代

第二代互聯網的市場空間將是第一代的幾十倍。第一代互聯網是線上直接創造商業價值,其增長空間取決於其變現手段的增長空間,如廣告市場大小,遊戲市場大小。這些領域的增長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增長只是線性的,加起來預估產值萬億。而第二代互聯網,面對的是每一個即將深入的萬億級市場,合起來會是十幾、幾十個萬億市場的疊加。

4. 重構之後,中國引領世界

互聯網重構之後、第二代互聯網之後的未來我們暫且不妄加猜測。可以預見的是,面向未來,中國將迎來繼人口紅利後的下一個紅利——大數據紅利,引領世界互聯網體驗升級潮流。中國以電視、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受制於政策體制要求,條塊分割,競爭力低,使得國內80後生人普遍對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接受程度更高。他們是互聯網一代,既受益於互聯網也授益於互聯網,它們的網絡行為提供了全球無可匹敵的大數據節點。第二代互聯網加大數據紅利將使得未來線上線下服務的體驗達到極致。我們可以樂觀的預計,中國將引領下一輪全球變革。如果說制造業的中心在德國,創新的中心在美國,那麽下一代互聯網數據&服務的中心在中國。



二、資本重構:良性泡沫刺激創新

躁動的不僅僅是互聯網,還有資本。如果說躁動的產業會催生創新,躁動的資本卻往往帶來泡沫。中國快速積累的財富正找尋著出路,而這一次,它找對了地方。

1.資本+互聯網,這一次門當戶對

互聯網正面臨中國第一輪真正經過沈澱的產業資本財富轉向新經濟的時機。

1.1 眾里尋它千百度,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過去10年以來,中國產業資本主要沈澱在以房地產為主的傳統行業,2014年房地產投資額近10萬億;目前國內傳統資產投資進入調整期,產業資本焦急尋找新的出口;而重構中的互聯網,一如之前所說,前途似錦,符合產業發展趨勢,長期具備確定性,資本一見鐘情。因此,10年沈澱的產業資本財富正大規模向新經濟/互聯網轉移。

1.2 最懂互聯網的本土資本,有你在,我放心

海量的人民幣資金湧來,與美元資金催生的互聯網不是一個量級。根據EZCapital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新成立的基金大部分是人民幣基金,共計258支,占新成立基金總數的86%,募資金額1143億元,占募資總額的58%。這些真正理解本土互聯網消費習慣,敢於並且善於投資互聯網的資本,讓產業盡情前行,無後顧之憂。




2. 重蹈覆轍?告訴你為什麽不一樣

資本和互聯網的結合是個危險的話題。美國90年代下半期,東南亞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個人計算機的革命性技術爆發性普及,吸引資本大量向互聯網行業集聚,驅動了納斯達克指數波瀾壯闊地上漲。但當時互聯網只有技術,高舉“免費”大旗,並未找到清晰的商業模式,因此只孕育出大量泡沫。如果說當時美國資本市場已經度過青春期,那美國的互聯網產業卻還是個嬰兒,這樣的聯姻顯然不合適。
與美國當時的情況不同,此刻中國資本與互聯網同步成長。國內很多互聯網子領域的商業模式相對清晰,資本湧入速度、資本累積速度與互聯網所處狀態相對應。資本市場只會產生適量的良性泡沫,而這些資本衍生的造富效應,也將是催生下一輪創新以及新經濟的催化劑。



3. 二級市場,舍你其誰

我們認為,產業資本會首先進入二級市場。這是由中國產業資本的心態,以及資本市場的人員結構決定的。


3.1 一級市場?這場戀愛對我來說太長

中國現階段的資本累積始於改革開放,集中於過去十年。過去資本累積的心態決定了,相對於變現期限較長的一級市場,人民幣基金更容易接受二級市場。

3.2 二級市場?你更懂我

國內過去資本市場的特殊結構,使得一級市場投資集中於Pre-IPO階段,一級市場機構為保障投資標的順利上市,研究集中在法律、制度方面。相對而言,二級市場,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投資比較多的基金,對於行業的研究時間更長、更深入;在這場互聯網盛宴中,也獲得了更好的卡位。
此輪資本與互聯網的聯姻,二級市場將是第一候選,而伴隨市場聯動效應,後期也會向一級市場演繹。



三、估值重構:帶來三階段投資機會

當互聯網站在風口的時候,它已再不能“安靜地做一個美男子”,因為資本向來具備最敏銳的嗅覺,當資本“血拼”掃貨A股商場中每一支“宣布觸網”甚至“我認為它可以選擇觸網”的股票,市場對其“泡沫破裂”的擔憂情緒開始悄悄生長,然而我們認為:好戲才剛剛上演,技術層面中短期或許會出現波動,但長期看,最前瞻的資本將充分享受到互聯網+的牛市盛宴。

1. 沖出100億美金陷阱

站在龍卷風的風眼,我們認為本輪互聯網投資將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血拼掃貨搶籌碼”
主要矛盾體現為互聯網標的稀缺供給無法滿足資本熾熱的追逐需求;主要投資機會在於有錢、任性、買買買。
擁有最純粹互聯網基因的樂視網、東方財富攜手上演“創業板雙龍傳”,引領本輪互聯網行情,其市值和估值水平超出傳統估值模型的“樂觀假設情形”,如此“造富示範效應”下,有轉型欲望的公司紛紛宣告觸網,於是資本又有了發泄之處,開始瘋狂掃貨其他標的,例如當樂視市值沖破600億之後,一批廣電系股票跟隨普漲;互聯網金融概念火熱,一夜之間京天利等三家公司不約而同宣布進軍互聯網保險領域;全通教育市值突破200億之際,計算機板塊公司紛紛宣布加碼布局互聯網教育。

盡管本輪狂歡源起於部分資質平平的公司宣告觸網(“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隨著註冊制等資本市場準入政策的放寬,一批真正“穿鞋的好孩子”將紛紛選擇登陸或回歸A股市場。



2)第二階段:“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們看不穿”

主要矛盾在於互聯網龍頭價值被低估而200億人民幣市值以下小市值公司被高估;主要投資機會在於挖掘被“100億美元市值魔咒”桎梏的互聯網低估龍頭。
伴隨註冊制的實施,以及優質的美股公司/未上市公司拆紅籌及回歸A股,A股的互聯網優質標的大量增多,“池子大了水就會下沈”,互聯網板塊可能會面臨一波整體的回調。由於市場對互聯網公司缺乏統一的估值標準以及一致預期,回調過程中市場會面臨一定的恐慌與躊躇,並形成估值矛盾——100億美金級互聯網龍頭公司被低估,200億人民幣以下觸網小公司被高估的矛盾。在此階段,我們需要采用符合長期發展邏輯的VC化估值方法,篩選存在廣闊市場空間、具備較大發展確定性的龍頭公司果斷介入,這將是把握第二階段投資紅利的最佳方式。

3)第三階段:“早已辨你是雌雄, 詳細跟蹤最重要”

曾經的創新企業變得“傳統”,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一方面:互聯網企業盈利模式基本成熟,商業創意基本坐實,新業務貢獻利潤;另一方面:經過持續學習和認知,投資者對於互聯網各細分行業理解加深。在此階段PS和PEG等相對估值方法開始變得有效;市場滲透率、營業收入、用戶數、ARPU等指標能夠幫助衡量企業經營情況。

2. 做個VC投二級

第一階段“搶籌碼”這樣“全股皆長、全民瘋狂”的時代或將終結於註冊制落地前後,屆時A股將逐漸邁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們看不穿”的第二階段,擺脫P/E等傳統估值方法的桎梏,以定性化的VC估值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明日龍頭,通過市場空間、企業卡位、管理團隊三個維度進行公司篩選:


1)產業空間必須足夠大。篩選順應產業趨勢、空間廣闊的子行業,如果一個子行業已經可以看到清晰的天花板,那無論商業模式如何優秀,市值天花板也近在眼前。

2)企業的卡位必須穩準狠。企業卡位包括商業模式的卡位和資金優勢的卡位。在初期模式探索階段,商業模式的差別並不明顯,此時資本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加速人才吸引、資源集聚、模式探索,從而促進商業模式的快速成型。而同類企業中,A股公司有望比海外上市企業具備更強大的資金優勢。這是由市場資金結構決定的,美股市場投資者90%是機構,掌握投資決策的美國本土機構所能認知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可以對標的、Copy to China公司,對於真正植根中國的商業模式無法理解,如YY、汽車之家等估值一直處於低位。而A股市場80%是散戶,A股公司一方面可以享受高估值的盛宴,以及高市值帶來的優勢產業地位,同時還能獲得直接的反身效應——品牌優勢(國民買股票,宣傳公司產品)。A股資本助力下,曾經的妖股也可成龍頭。


3)企業家願景和職業精神必須卓越非凡。新興產業開拓期,刺刀見紅,貼身肉搏,真正需要有狼性的管理團隊,有宏大的格局以及腳踏實地的堅定執行力。



我們認為,互聯網投資的第二階段有望在2015-2016年漸入高潮,新標的此起彼伏,大量A股互聯網公司將打破100億美金市值魔咒,並出現亞馬遜這類不盈利的大市值公司。以VC化估值方式迎接這場盛宴,堅定買入,長期持有,會帶來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備註:根據目前市場對互聯網+的理解程度,我們列舉了以上子行業和標的,由於合規原因,部分在限制名單的相關公司不在其中,希望投資者可以根據我們提供的邏輯框架,進一步挖掘和篩選新的子行業、新的龍頭標的。

特別鳴謝以下大佬對此篇報告的大力支持!
京東創始人、CEO 劉強東
樂視網董事長 賈躍亭
百度戰略副總裁 金宇
華泰聯合證券總裁 劉曉丹
以及各位對我們的成長給予幫助、信任和支持的親朋好友們

(轉自禹媚的傳媒互聯網研究)

對互聯網+最深入理解:重構的三次方,我們迎來最好的時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47

對互聯網+理解最深入的文章:重構的三次方,我們迎來最好的時代
作者:王禹媚


重構的三次方,我們迎來最好的時代——“互聯網+”系列報告之一:總概篇


寫在最前面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一場名為“互聯網+”的風潮正席卷產業及資本,猶如一針興奮劑,打在了每一個創業者和投資者身上。我們不願像很多人一樣僅僅把這現象看作一陣風,因為風會停,但現象背後的產業邏輯會不斷演繹。我們相信互聯網正在重構,重構的不僅僅是商業模式,資本流向和估值方法,更是人心,這是重構的三次方,將重構出互聯網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一、產業重構:全民創業潮背後的產業邏輯,互聯網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演進,從一個萬億級市場空間,走向數十個萬億市場空間:

第一代互聯網是門戶、遊戲、搜索、社交所統治的時代,緣起於技術革命,供給創造需求,核心商業模式為流量變現,在線上創造出萬億規模空間的遊戲&廣告市場。發展至今,已經開始進入中規中矩卻不性感的狀態。第一代互聯網是屬於極客的世界,遵循贏家通吃的規律。

當京東一騎絕塵了曾經流量第一的當當,當A股的樂視網逆襲了流量遙遙領先的優土,人們發現單純的流量邏輯失效了。

我們正進入第二代互聯網!互聯網變成一種信息能量,開始重塑現實社會的供需關系。商業模式也從單純的流量變現,向兩個方向演繹:向上升為雲和大數據,向下沈為O2O。拉長的產業鏈使得互聯網由極客的世界走向全民。

什麽企業有機會呢?我們認為,上升的雲和大數據是巨頭生態圈的遊戲,BAT早已明了;而向下沈的O2O則帶來大量的新領域龍頭崛起的機會。我們不想去簡單羅列各行業+互聯網,那讓人紛繁、焦躁而迷茫,而是希望能夠摸索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和方向,來真正理解這場“互聯網+”的革命,才能真正享受整場的資本盛宴。我們首次提出要根據兩類不同行業的屬性,來尋找最有機會在第二代互聯網里勝出的企業:

1)傳統集中度高,龍頭享受渠道壟斷溢價的行業,將迎來互聯網破壞式創新。這類傳統行業的領先者享受了渠道壟斷、品牌溢價,行業內公司沒有動力破壞現有平衡。“成功會成為成功者的墓誌銘”,互聯網會以降維打擊的方式,消除原有產業鏈的渠道/品牌成本,從而更有效率的把服務提供給需求方。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會對行業形成顛覆,所謂“破壞性創新”和“去中心化”。比如小米、京東、樂視;原行業內企業如參與變革,則會面臨“左右互博”的尷尬境地,難以成功;而對產業有了解的互聯網企業沒有歷史包袱,反而更有優勢。而經過一輪對傳統廠商的收割之後,在傳統產業站穩腳跟的互聯網公司會形成更高的壟斷,傳統產業數據的積累甚至會使這些新龍頭有機會往第二代互聯網的上升模式雲化、大數據化發展。最終誕生千億美金以上巨頭。

2)“心塞行業”原有領先者將獲得更大機會。原有服務痛點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體系,或存在政策限制,導致整個行業發展不成熟,行業集中度低。這類行業我們稱之為“心塞行業”,比較典型的有裝修、金融、汽車後服務、教育、醫療等。其首要需求是利用互聯網改善原有行業痛點。由於原有產業嗅覺靈敏者學習互聯網的成本,會比純互聯網人學習該行業成本低,這時能勝出的企業往往是原有行業的領先者。這類企業在傳統領域耕耘多年,對行業痛點充分了解,線下地推強大,後端能力強,輔以互聯網的工具,將獲得更大機會。如果說原先傳統領域的客觀原因使得企業無法做大,現在優秀的管理團隊+優勢資金卡位+互聯網會使得企業能量指數級放大,這類公司在目前A股中已有不少,他們面臨絕地反轉的機會。

互聯網重構之後,中國將迎來繼人口紅利後的下一個紅利——大數據紅利,引領世界互聯網體驗升級潮流。可以樂觀的預計,如果說制造業的中心在德國,創新的中心在美國,那麽下一代互聯網數據&服務的極致中心在中國。

二、資本重構:良性泡沫刺激創新,培育經濟轉型的根本動力,這次將是人民幣資本盛宴的主場。當前,處於轉型經濟下的中國,第一輪真正經過沈澱的產業資本亟需出口。互聯網是最確定有未來的產業方向,因此成為資本最追捧的投資方向,在二級市場的反應則更為劇烈,泡沫化的言論和恐懼也因而層出不窮。我們認為這種劇烈的財富效應不是壞事,反而會刺激創新、助長全民創業潮,最終培育出經濟轉型的模式。不同於美元資本催生的第一代互聯網,人民幣資本對產業發展的切身感知和深入理解,將給予第二代互聯網更強大的動量。同時,第二代互聯網相對清晰的商業模式,使中國不會完全重蹈美國互聯網泡沫的覆轍。產業資本的心態,以及資本市場的人員結構決定,二級市場將率先享受這場資本盛宴。

三、估值重構:帶來三階段投資機會。我們認為,盡管技術層面中短期會出現波動,但長期堅定看好“互聯網+”的牛市盛宴,本輪互聯網投資將經歷三個階段:1)目前我們正處在的“血拼掃貨搶籌碼”階段,互聯網標的稀缺供給無法滿足資本熾熱的追逐需求,標的普漲,板塊狂歡。2)“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們看不穿”,由於A股的二級市場之前並沒有真正的第一代互聯網公司,我們還在學習第一輪互聯網時代,美資主導的高大上PV、UV、DAU的估值體系時,已經跑出賽道的真正龍頭被狂歡和驚恐同時淹沒,在沒有形成安全邊際一致預期的情況下,人心狂歡後短暫的休息,泥沙俱下時,會給看清大勢的投資人提供介入龍頭的絕佳機會。3)“早已辨你是雌雄,詳細跟蹤最重要”,曾經的創新企業變得“傳統”而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估值達成一致預期。

我們判斷,註冊制落地前後,A股或將逐漸邁入第二階段,以定性化的VC估值方式,通過市場空間、企業卡位、管理團隊三個維度進行公司篩選出明日龍頭,堅定買入,長期持有,會享受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全文目錄

一、產業重構:全民創業潮背後的邏輯
1. 第一代互聯網:流量、流量、流量
2. 眼看它流量起,眼看它變現近,眼看它掉隊了
2.1樂視是誰,優酷土豆的流量失效了?
2.2 都是網上賣書,當當為什麽輸給了京東
3. 第二代互聯網:給傳統產業以互聯網,而不是給互聯網以傳統產業
3.1 向上走:雲和大數據
3.2 向下沈:O2O
3.3 這是最好的時代
4. 重構之後,中國引領世界
二、資本重構:良性泡沫刺激創新
1. 資本+互聯網,這一次門當戶對
1.1 眾里尋它千百度,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1.2 最懂互聯網的本土資本,有你在,我放心
2. 重蹈覆轍?告訴你為什麽不一樣
3. 二級市場,舍你其誰
3.1 一級市場?這場戀愛對我來說太長
3.2 二級市場?你更懂我
三、估值重構:帶來三階段投資機會
1. 沖出100億美金陷阱
2. 做個VC投二級

一、 產業重構:全民創業潮背後的邏輯

當下的中國正被一股全民創業的浪潮席卷。“互聯網+”的提出更是猶如一針興奮劑,打在了每一個創業者和投資者身上。這一切像極了90年代的全民下海風潮,它們的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產業轉型邏輯。我們不願像很多人一樣僅僅把這現象看做一陣風,因為風會停,但現象背後的產業邏輯還在演繹。
讓我們直面創業潮背後的產業邏輯,揭示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重構的互聯網,以及轉型浪潮中的輸者與贏家。



1. 第一代互聯網:流量、流量、流量
第一代互聯網是門戶的時代、是遊戲的時代、是搜索、社交的時代,更是過去的時代。

它有三個顯著特征
1)核心價值是供給創造需求。1996年,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建立,互聯網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以一系列技術為驅動,第一代互聯網精英為幾億人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線上體驗:即時通信技術使得跨地域交流觸手可及,一時間電腦里滴滴聲此起彼伏,多少年輕人因為“網聊”而學會打字;搜索引擎技術改變用戶信息獲取方式,“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知”深入人心。

2)核心模式是流量變現,產業鏈短。第一代互聯網繼承了美國90年代互聯網大潮的“免費思想”,即通過免費提供服務聚集線上流量,再將流量導入廣告或遊戲來變現;產業鏈短。參與方少,主要包括CP(內容提供商),渠道,以及廣告主/用戶,商業模式相對簡單,供需均在線上完成。

3)核心規則是贏家通吃,流量即是一切。流量變現模式下,企業的勝出在於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流量壟斷,掌握了流量的定價權,所以第一代互聯網的商業原則是流量為王,贏家通吃。最典型的代表包括新浪這類流量產生廣告收入的門戶網站,和騰訊此類QQ流量導入遊戲收費的社交巨鱷。
所以,第一代互聯網的贏家是技術大拿,是用IT技術打造互聯網產品的極客。一行“Hello World”代碼是他們征服虛擬世界的宣言。



2. 眼看它流量起,眼看它變現近,眼看它掉隊了

細數過往,第一代互聯網已經基於線上構建起了千億規模的互聯網廣告市場(2014年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1540億,同比增長40%),和千億規模的網絡遊戲市場(2014年遊戲市場規模1150億,同比增長38%);核心驅動力是伴隨經濟發展,廣告主廣告支出&人均娛樂費用支出的提升。伴隨著年均30%左右的線性增長和萬億規模天花板,第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已趨常態,中規中矩卻不性感。




互聯網永遠在躁動。極客們的世界不應只停留在線上。相比以流量為血液的虛擬世界,線下有更廣闊的天地和急需互聯網撫平的痛點。但是,流量邏輯跨出第一代互聯網的第一步,就遭遇了失敗。

2.1樂視是誰,優酷土豆的流量失效了?

效仿YouTube模式起家的優酷、土豆曾是中國視頻行業絕對的前兩名,兩家合計流量遠超第三名3-4倍之多。2010-2011年,優酷、土豆先後在美股IPO,合計首發募資共3.74億美金,在手現金也遠超國內對手(樂視A股IPO融資僅7億人民幣)。2012年兩家合並,形成了視頻行業第一巨頭,流量壟斷帶來流量定價權,廣告提價就能坐等流量變現。按原有邏輯一切理應順利,直到樂視帶來視頻版權之爭。

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樂視,在廣告價格、流量競爭上顯然沒有優勢;但其憑借深諳國內廣電系大視頻產業鏈規律,了解本土大眾視頻消費習慣,上遊布局版權,下遊延伸硬件,先後發起“正版版權”、“自制內容”“智能硬件”三大戰役,徹底顛覆行業競爭規則。一部《甄嬛傳》獨播使用戶紛紛倒戈,流量迅速聚集到自身平臺,躋身在線視頻一線陣營,並帶動以“正版長視頻”為主的內容競爭,早期版權儲備使版權分銷一度成為樂視現金流業務;超級電視推出,挖掘線下入口價值,將視頻競爭升級為大生態競爭。

錯位競爭下,優土未如預想的強者愈強,反而止步不前,優酷流量增速放緩,土豆流量大幅下滑,此次合並最後的結果,只有優酷“buy and bury”土豆而已。




2.2 都是網上賣書,當當為什麽輸給了京東

當當網創建於1999年,比京東早5年,曾在中國圖書電商領域占絕對優勢地位。2010年10月8日,當當網成功上市,被譽為“中國的亞馬遜”。可當當並未保住先發優勢地位,迅速掉隊,現在已被擠出電商第一陣營。總結原因,乃“成也圖書,敗也圖書”。

當當網曾以圖書電商立網,員工多來自出版社,CEO李國慶也深諳圖書產業鏈&定價規則,圖書電商為當當盈利板塊。但京東在2011年放出“5年內不允許京東圖書部門盈利”的口號後,圖書電商的競爭規則徹底改變了。對當當而言,考慮的是賣一本書可以賺多少錢,而對京東商城而言,圖書的定位是作為電子商務主動搜索消費頻率最高的標準品。如果賣一本書虧損5 元錢,但可以帶來一個有效註冊用戶,遠低於通過營銷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這個生意就非常值了。來自京東圖書的降維打擊,直擊當當盈利生命線,後者自然無招架之力。




另外,京東基於對實體零售整個核心關鍵點的認知和理解,選擇用互聯網的方式,實現對這個商業模式最本質服務更好的提供:京東自建線下物流,如今快速穩定可信任的物流已成為京東體系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對上遊供貨、對下遊物流倉儲的一體化閉環對接,最終形成它壟斷的護城河。而當當堅持“有錢也不自建物流”,業務局限於線上,則進一步禁錮了當當平臺的可拓展空間。

總結優土、當當的沒落,與樂視、京東的崛起,緣起對互聯網+現實供需的深刻理解,落地於連接現實世界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務。
此刻的互聯網正在向第二代演進。

3. 第二代互聯網:給傳統產業以互聯網,而不是給互聯網以傳統產業

我們總結,第二代互聯網將帶來三大變化:

1)重塑現實供需,產業鏈被拉長。第二代互聯網的本質特征是互聯網變成信息能量,像水電煤一樣來重塑現實社會中的供需關系。互聯網產業鏈從單純的線上向線下延伸,如視頻向上遊內容和下遊硬件延伸,電商向上遊商品定制和下遊物流倉儲延伸;產業鏈均長於第一代互聯網。隨著產業鏈拉長,包含的參與方增多,也使得新一輪的互聯網競爭不再是單體的競爭,而是產業鏈/生態系的競爭。
2)參與人群由極客演變為線上線下複合型人才。互聯網與現實的結合,使得參與到互聯網中的人群也由第一代的極客,變成了同時對原有線下產業和互聯網有認知的人。可參與人群的擴大,使得創業門檻大大降低,互聯網驅動的全民創業成為可能。
3)商業模式多種多樣。不同於第一代互聯網簡單的流量變現模式,第二代互聯網根據不同滲透行業會演繹出不同的商業模式。更廣泛的參與+更普遍的行業滲透帶來商業模式的多樣化。


盡管模式多樣,但我們認為核心的大方向是兩個:向上發展的雲和大數據,以及向下發展的O2O。不同的發展方向對應不同類型勝出公司。

3.1 向上走:雲和大數據

第二代互聯網中,雲計算和大數據成為“基礎設施”,一系列的應用和服務都構築其上,是數據時代最具價值的底層平臺。
平臺型互聯網企業具備向上發展的潛力。
作為“基礎設施”,數據&雲的量級與其價值呈指數相關,因此這是“大公司”的遊戲。有機會參與到這個發展方向的是平臺級的大企業,如BAT、樂視、小米、京東、螞蟻金服。我們判斷,雲和大數據領域將會誕生千億美金級的公司,並圍繞這些公司形成一系列生態圈。



3.2 向下沈:O2O

我們一直強調,O2O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模式,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深入現實產業鏈中,提升效率,解決痛點,數倍放大市場。具體而言,O2O模式應用於兩類行業會出現兩類不同類型的勝出企業。

1)高集中度行業將迎互聯網破壞式創新。部分行業,如黑電、零售,原有企業優秀,行業集中度高(龍頭占據15%以上份額),領先者享受了渠道壟斷、品牌溢價,行業內公司沒有動力破壞現有平衡。“成功是成功者的墓誌銘”,互聯網會以降維打擊方式,消除原有渠道/品牌優勢,從而直接的更有效率的把服務提供給需求方。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會對行業形成顛覆。

小米即是典型的對原有行業實現了破壞式創新的例子。小米通過電商模式直銷手機,破壞的是原有手機廠商的渠道優勢,通過社交網絡口碑傳播,破壞的是傳統手機廠商的品牌優勢,二者節約下來的成本又使得極低的價格策略成為可行。以手機硬件為載體,未來互聯網服務上的盈利創新更是傳統廠商難以企及的維度。

這類行業中,原行業內企業如參與變革,則總會面臨“左右互博”的尷尬境地,難以成功;而對產業有了解的互聯網企業沒有歷史包袱,反而更易成功。而經過一輪對傳統廠商的收割之後,在傳統產業站穩腳跟的互聯網公司會形成更高的壟斷,傳統產業數據的積累甚至會使這些新龍頭有機會往第二代互聯網的上升模式發展。

2)“心塞行業”原有領先者將獲得更大機會。原有服務痛點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體系,或存在政策限制,導致整個行業發展不成熟,行業集中度低。這類行業我們稱之為“心塞行業”,比較典型的有裝修、金融、汽車後服務、教育等。其首要需求是利用互聯網改善原有行業痛點。
這時能勝出的企業往往是原有行業的領先者。這類企業在傳統領域耕耘多年,對行業痛點充分了解,線下地推強大,後端能力強,輔以互聯網的加成,將獲得更大機會。如果說原先傳統領域的客觀原因使得企業無法做大,現在優秀的管理團隊+優勢資金卡位+互聯網會使得企業能量指數級放大,這類公司在目前A股中已有不少。



由此可見,第二代互聯網中,互聯網已不再如第一代一樣作為行業主體,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能力、能量附加於傳統產業之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企業學習互聯網的成本會低於互聯網企業學習傳統產業規律的成本。

3.3 這是最好的時代

第二代互聯網的市場空間將是第一代的幾十倍。第一代互聯網是線上直接創造商業價值,其增長空間取決於其變現手段的增長空間,如廣告市場大小,遊戲市場大小。這些領域的增長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增長只是線性的,加起來預估產值萬億。而第二代互聯網,面對的是每一個即將深入的萬億級市場,合起來會是十幾、幾十個萬億市場的疊加。

4. 重構之後,中國引領世界

互聯網重構之後、第二代互聯網之後的未來我們暫且不妄加猜測。可以預見的是,面向未來,中國將迎來繼人口紅利後的下一個紅利——大數據紅利,引領世界互聯網體驗升級潮流。中國以電視、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受制於政策體制要求,條塊分割,競爭力低,使得國內80後生人普遍對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接受程度更高。他們是互聯網一代,既受益於互聯網也授益於互聯網,它們的網絡行為提供了全球無可匹敵的大數據節點。第二代互聯網加大數據紅利將使得未來線上線下服務的體驗達到極致。我們可以樂觀的預計,中國將引領下一輪全球變革。如果說制造業的中心在德國,創新的中心在美國,那麽下一代互聯網數據&服務的中心在中國。



二、資本重構:良性泡沫刺激創新

躁動的不僅僅是互聯網,還有資本。如果說躁動的產業會催生創新,躁動的資本卻往往帶來泡沫。中國快速積累的財富正找尋著出路,而這一次,它找對了地方。

1.資本+互聯網,這一次門當戶對

互聯網正面臨中國第一輪真正經過沈澱的產業資本財富轉向新經濟的時機。

1.1 眾里尋它千百度,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過去10年以來,中國產業資本主要沈澱在以房地產為主的傳統行業,2014年房地產投資額近10萬億;目前國內傳統資產投資進入調整期,產業資本焦急尋找新的出口;而重構中的互聯網,一如之前所說,前途似錦,符合產業發展趨勢,長期具備確定性,資本一見鐘情。因此,10年沈澱的產業資本財富正大規模向新經濟/互聯網轉移。

1.2 最懂互聯網的本土資本,有你在,我放心

海量的人民幣資金湧來,與美元資金催生的互聯網不是一個量級。根據EZCapital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新成立的基金大部分是人民幣基金,共計258支,占新成立基金總數的86%,募資金額1143億元,占募資總額的58%。這些真正理解本土互聯網消費習慣,敢於並且善於投資互聯網的資本,讓產業盡情前行,無後顧之憂。




2. 重蹈覆轍?告訴你為什麽不一樣

資本和互聯網的結合是個危險的話題。美國90年代下半期,東南亞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個人計算機的革命性技術爆發性普及,吸引資本大量向互聯網行業集聚,驅動了納斯達克指數波瀾壯闊地上漲。但當時互聯網只有技術,高舉“免費”大旗,並未找到清晰的商業模式,因此只孕育出大量泡沫。如果說當時美國資本市場已經度過青春期,那美國的互聯網產業卻還是個嬰兒,這樣的聯姻顯然不合適。
與美國當時的情況不同,此刻中國資本與互聯網同步成長。國內很多互聯網子領域的商業模式相對清晰,資本湧入速度、資本累積速度與互聯網所處狀態相對應。資本市場只會產生適量的良性泡沫,而這些資本衍生的造富效應,也將是催生下一輪創新以及新經濟的催化劑。



3. 二級市場,舍你其誰

我們認為,產業資本會首先進入二級市場。這是由中國產業資本的心態,以及資本市場的人員結構決定的。


3.1 一級市場?這場戀愛對我來說太長

中國現階段的資本累積始於改革開放,集中於過去十年。過去資本累積的心態決定了,相對於變現期限較長的一級市場,人民幣基金更容易接受二級市場。

3.2 二級市場?你更懂我

國內過去資本市場的特殊結構,使得一級市場投資集中於Pre-IPO階段,一級市場機構為保障投資標的順利上市,研究集中在法律、制度方面。相對而言,二級市場,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投資比較多的基金,對於行業的研究時間更長、更深入;在這場互聯網盛宴中,也獲得了更好的卡位。
此輪資本與互聯網的聯姻,二級市場將是第一候選,而伴隨市場聯動效應,後期也會向一級市場演繹。



三、估值重構:帶來三階段投資機會

當互聯網站在風口的時候,它已再不能“安靜地做一個美男子”,因為資本向來具備最敏銳的嗅覺,當資本“血拼”掃貨A股商場中每一支“宣布觸網”甚至“我認為它可以選擇觸網”的股票,市場對其“泡沫破裂”的擔憂情緒開始悄悄生長,然而我們認為:好戲才剛剛上演,技術層面中短期或許會出現波動,但長期看,最前瞻的資本將充分享受到互聯網+的牛市盛宴。

1. 沖出100億美金陷阱

站在龍卷風的風眼,我們認為本輪互聯網投資將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血拼掃貨搶籌碼”
主要矛盾體現為互聯網標的稀缺供給無法滿足資本熾熱的追逐需求;主要投資機會在於有錢、任性、買買買。
擁有最純粹互聯網基因的樂視網、東方財富攜手上演“創業板雙龍傳”,引領本輪互聯網行情,其市值和估值水平超出傳統估值模型的“樂觀假設情形”,如此“造富示範效應”下,有轉型欲望的公司紛紛宣告觸網,於是資本又有了發泄之處,開始瘋狂掃貨其他標的,例如當樂視市值沖破600億之後,一批廣電系股票跟隨普漲;互聯網金融概念火熱,一夜之間京天利等三家公司不約而同宣布進軍互聯網保險領域;全通教育市值突破200億之際,計算機板塊公司紛紛宣布加碼布局互聯網教育。

盡管本輪狂歡源起於部分資質平平的公司宣告觸網(“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隨著註冊制等資本市場準入政策的放寬,一批真正“穿鞋的好孩子”將紛紛選擇登陸或回歸A股市場。



2)第二階段:“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們看不穿”

主要矛盾在於互聯網龍頭價值被低估而200億人民幣市值以下小市值公司被高估;主要投資機會在於挖掘被“100億美元市值魔咒”桎梏的互聯網低估龍頭。
伴隨註冊制的實施,以及優質的美股公司/未上市公司拆紅籌及回歸A股,A股的互聯網優質標的大量增多,“池子大了水就會下沈”,互聯網板塊可能會面臨一波整體的回調。由於市場對互聯網公司缺乏統一的估值標準以及一致預期,回調過程中市場會面臨一定的恐慌與躊躇,並形成估值矛盾——100億美金級互聯網龍頭公司被低估,200億人民幣以下觸網小公司被高估的矛盾。在此階段,我們需要采用符合長期發展邏輯的VC化估值方法,篩選存在廣闊市場空間、具備較大發展確定性的龍頭公司果斷介入,這將是把握第二階段投資紅利的最佳方式。

3)第三階段:“早已辨你是雌雄, 詳細跟蹤最重要”

曾經的創新企業變得“傳統”,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一方面:互聯網企業盈利模式基本成熟,商業創意基本坐實,新業務貢獻利潤;另一方面:經過持續學習和認知,投資者對於互聯網各細分行業理解加深。在此階段PS和PEG等相對估值方法開始變得有效;市場滲透率、營業收入、用戶數、ARPU等指標能夠幫助衡量企業經營情況。

2. 做個VC投二級

第一階段“搶籌碼”這樣“全股皆長、全民瘋狂”的時代或將終結於註冊制落地前後,屆時A股將逐漸邁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們看不穿”的第二階段,擺脫P/E等傳統估值方法的桎梏,以定性化的VC估值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明日龍頭,通過市場空間、企業卡位、管理團隊三個維度進行公司篩選:


1)產業空間必須足夠大。篩選順應產業趨勢、空間廣闊的子行業,如果一個子行業已經可以看到清晰的天花板,那無論商業模式如何優秀,市值天花板也近在眼前。

2)企業的卡位必須穩準狠。企業卡位包括商業模式的卡位和資金優勢的卡位。在初期模式探索階段,商業模式的差別並不明顯,此時資本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加速人才吸引、資源集聚、模式探索,從而促進商業模式的快速成型。而同類企業中,A股公司有望比海外上市企業具備更強大的資金優勢。這是由市場資金結構決定的,美股市場投資者90%是機構,掌握投資決策的美國本土機構所能認知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可以對標的、Copy to China公司,對於真正植根中國的商業模式無法理解,如YY、汽車之家等估值一直處於低位。而A股市場80%是散戶,A股公司一方面可以享受高估值的盛宴,以及高市值帶來的優勢產業地位,同時還能獲得直接的反身效應——品牌優勢(國民買股票,宣傳公司產品)。A股資本助力下,曾經的妖股也可成龍頭。


3)企業家願景和職業精神必須卓越非凡。新興產業開拓期,刺刀見紅,貼身肉搏,真正需要有狼性的管理團隊,有宏大的格局以及腳踏實地的堅定執行力。



我們認為,互聯網投資的第二階段有望在2015-2016年漸入高潮,新標的此起彼伏,大量A股互聯網公司將打破100億美金市值魔咒,並出現亞馬遜這類不盈利的大市值公司。以VC化估值方式迎接這場盛宴,堅定買入,長期持有,會帶來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備註:根據目前市場對互聯網+的理解程度,我們列舉了以上子行業和標的,由於合規原因,部分在限制名單的相關公司不在其中,希望投資者可以根據我們提供的邏輯框架,進一步挖掘和篩選新的子行業、新的龍頭標的。

特別鳴謝以下大佬對此篇報告的大力支持!
京東創始人、CEO 劉強東
樂視網董事長 賈躍亭
百度戰略副總裁 金宇
華泰聯合證券總裁 劉曉丹
以及各位對我們的成長給予幫助、信任和支持的親朋好友們

(轉自禹媚的傳媒互聯網研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