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劫”的阿里巴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79.html
i黑馬:一個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聲恥笑或一個呵欠扼殺,可能被一句嘲諷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權威人士皺一下眉便郁郁而終。——查爾斯·布勞爾
正如查爾斯布勞爾敘述的那樣,想法到現實之間的距離其實很遠。而在“落實想法”這點上,我非常佩服阿里巴巴這家企業,要知道在這十幾年間,他創造了中國,以及世界上很多的不可能,落實了很多不可能的想法。但是創造的背後,是否真的合理,是否真的有價值,這還是很值得深思的。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雙十一”那樣,這個阿里創造出來的節日,價值是否依舊如初。
在雙十一的締造者張勇看來,雙十一更像是一種巧合。他說“雙十一”的緣起很簡單。2008年底我是淘寶的CFO,同時兼任淘寶商城的總經理。2008年4月成立的淘寶商城發展速度並不快,整個B2C行業也處於聾啞階段。而且我們有個很大的困擾,就是淘寶太著名了,這兩個字幾乎無人不知。“淘寶商城”作為一個新的業務,辨識度很差。
我們就討論也搞一個類似美國感恩節大促銷的活動,通過一個讓大家都能參與的事件營銷,讓用戶記住我們,同時也讓商家加大對淘寶商城的重視程度,最後從電商的旺季第四季度選擇了11月11號。2009年,我還不知道光棍節是什麽,但是我對4個1很感興趣,因為我的生日是1月11日。光棍節沒事大家上網買東西,就成了營銷的噱頭。前幾年我們都叫“光棍節大促銷”,只是最近大家叫熟了“雙十一”張勇如是說。
初心是否如初
從張勇的描述來看,天貓的初衷只是想讓用戶參與進來,讓用戶記得天貓這個新業務。但事與願違,歷經6年的時間,雙十一發展已然變味,變成了一個商家與用戶,甚至是平臺一起,三者相互之間的貓鼠遊戲,商家變著法的“騙錢”,用戶小心謹慎的篩選商家預設的陷阱,平臺大肆撈錢,賺足眼球。
在這個雙十一,你會發現曾經的5折已經不見,誠信經營的理念蕩然無存,給消費者的讓利成了口號,其唯一留下的,只是那一件件虛假報價的商品。在我的記憶里,工商部門曾經就此類促銷中,不規矩的行為定義為價格欺詐。但因天貓商家眾多,且分布於全國各地,所以查處成本也相對較大,故這就成為了沒人監管的盲區,甚至是道德的盲區。
以我所購買的某品牌汽車貼膜為例,雙十一期間價格顯示原價5800,雙十一當日售價為2800,而次日的售價居然是2500,這讓人實在有些看不懂,難道雙十一成為了欺騙消費者的節日。我相信這樣的事件,絕不是小概率的偶然事件,因為雙十一聚集了全網大部分流量,有大量的用戶湧入天貓,正所謂人傻錢多快來。
同時商戶參與雙十一的心理也發生了質變。早期商戶參與雙十一,商戶是為了讓利給自己的會員,以及全網消費者,最次也是清理庫存,但都是取之有道的謀利。而現在只剩下虛假擡價後再降價,惡意改價、假貨等等欺詐手段,我們不禁要問,阿里初心可在?
遭劫的阿里巴巴
或許又正如雙十一那天阿里的股價表現那樣(當天下跌4%左右),我們所看到的這一切都是表象,其實投資人並不看好阿里所謂的雙十一大促,因為一個變味的東西是不可能保值的,消費者也不需要那虛假、坑爹的雙十一,即使人傻錢多,也有清醒的旁觀者,也並不缺乏正義之聲傳出。
另一方面,也是阿里雙十一最大的詬病之一,即雙十一給大多數商戶帶來的創傷。去年350億,今年570億,在阿里多輪宣傳攻勢下,這樣的數字又震撼著多少商戶的心,當他們滿懷希望、籌備數月後,倘若準備的貨沒有賣出去,會面臨很多貨物積壓,會面臨資金鏈中斷,因此產生多少連鎖反應,清算倒閉則不在話下,家破人亡又有誰來乞憐?
不僅如此,今天的雙十一已不再屬於阿里的獨角戲,當京東、當當、蘇寧、一號店等電商對阿里展開圍剿,商戶的紅利是否還在?據一位參與雙十一的商戶描述,阿里雙十一每年的銷量走勢都呈下降趨勢,一年不如一年,其根本原因是阿里只關照那些大商家,對於我們這樣的中小商家幾乎視而不見。
“無論是淘內的直通車,還是淘外的阿里媽媽廣告,或者是其他廣告,在雙十一期間,我們這樣的小商家根本無力承擔,於是產生出阿里生態下的馬太效應。你會發現每年雙十一,也就是那幾個大賣家的遊戲,而我們這樣的小賣家根本沒有出頭之日,我準備做完今年關閉網店去打工了”這位賣家如是說。
至於用戶與物流企業,也是哀聲載道。換句話說,整個阿里生態,似乎都並不是很滿意這個雙十一。對於用戶而言,就像蘇寧的那則廣告一樣,快遞一等就兩月,糟糕的用戶體驗。對於物流而言,爆發式的訂單增長,讓多少物流企業戳手不及,雙十一過後,這些剩余勞動力該何去何從。
阿里的問題還遠不止這些,譬如雙十一當天請了數百記者去杭州阿里巴巴總部,進行現場直擊、報道,勞民傷財,最後可能也是徒勞。我想我們該重新審視阿里,以及雙十一的價值了,如果依舊是這樣,那麽請盡早結束這所謂的促銷節。
當以扶持中小企業為己任的阿里巴巴,不再扶持所謂的中小企業,喪失對社會的諾言。當阿里巴巴上市後,受到資本脅迫,背離初心不再為消費者考慮,也正是我們離開他的日子。然而這並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對於這樣一家民族企業,一個讓美國人叫我們“BABA ”的企業,我們希望看到他健康的成長,真正由他帶領大家改變中國。
遭劫的阿里,你趕快醒來吧。
如果你覺得不錯,就分享給你的朋友。這里是科技、財經作家卞海峰的微信號,第一時刻與你分享商業評論,從商業角度看科技,從科技角度看商業,有幹活,有料。想要和其他50萬人一樣,就請關註本微信號,科技圈、財經圈最具價值的公眾號之一。
黑車再遭劫 北京認定"專車"屬非法運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7/148778.html
i黑馬:滴滴專車、一號專車、易到用車、Uber打車……去年開始,伴隨各類互聯網專車軟件的不斷湧現,關於專車是變相黑車的質疑也越來越多。繼沈陽、南京、上海等多地叫停專車業務後,近日,北京也針對私家車通過專車軟件提供出租車服務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
根據北京青年報昨日消息,今年1月起,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將大力打擊利用互聯網和手機軟件從事非法運營的社會車輛。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多個軟件提供“專車”服務,實際上就是變相為乘客提供了黑車。這是北京首次公開認定私家車通過打車軟件拉活屬於非法運營。
近日,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開始嚴查機場、火車站和繁華商業街區利用互聯網和手機軟件從事非法運營的車輛,一旦被核實從事非法運營,提供服務的主體將收到2萬元以內的罰單。
發布
“專車”實屬黑車
執法部門將嚴查
據市交通執法總隊隊長、新聞發言人梁建偉介紹,近來,一些私家小轎車或社會車輛借助網絡平臺和手機軟件預約租車從事非法運營行為非常突出,其中不乏“克隆出租車”,對此很多乘客投訴和舉報。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0號)》第4條,這種行為屬於未取得運營資格擅自從事非法運營,也嚴重影響了出租汽車的正常運營秩序。
據了解,包括易到用車、滴滴專車、一號專車等在內的各類“專車”主要於2013年底、2014年初興起,然後逐漸火爆。
今年1月起,結合即將到來的春運保障工作,市交通執法總隊將集中主要執法力量加大對各類“黑出租車”的打擊,並有針對性地重點檢查“易道用車”、“滴滴專車”等利用叫車軟件非法運營的“黑出租車”,“克隆出租車”,盤踞在重點場站地區擾序“黑出租車”等三類嚴重擾亂出租汽車運營秩序的行為,一經發現一律依法從嚴查處、高限處罰。
事實上,北京去年全年共查處借助網絡平臺和手機軟件從事非法運營的黑車47起。
現場
查獲兩輛“專車”
訂單短信成依據
昨天下午1點左右,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一輛正在使用手機軟件和乘客進行交易的速騰車主被市交通執法總隊首都機場大隊執法人員查到。
執法人員查獲的“易到用車”司機賬單上顯示,乘客從三里屯附近到首都機場,訂單金額為171元,除去易到的補貼,乘客支付91元,比正常的出租車貴十幾元左右。
隨後,一輛帕薩特車主被執法人員查到。乘客向執法人員出示了訂單短信。從一家酒店到達首都機場,在使用了50元代金券情況下,乘客實際支付196元。
據乘客介紹,自己從福建出差到北京,是朋友從攜程網上訂的“專車”給自己。“我覺得很方便,服務態度也很好。並沒有考慮到車輛是否具有資質的問題。”
執法人員表示,根據相關法規,在核實確實存在非法運營的情況後,提供服務的主體將會被處以兩萬元的罰單,車輛也會被扣。上交罰款之後,車輛才會被退回。
發現
黑車司機被“轉正”
專車司機收入可觀
據梁建偉介紹,去年在執法過程中發現,“專車”的司機很多都是以前的黑車車主。昨天查獲的帕薩特司機在2013年就因為開黑車被罰。
據執法隊員介紹,目前司機註冊各類專車軟件時,軟件運營方審核並不嚴格,私家車很容易混入。以前的黑車司機也可以借助這個平臺為自己洗白。
由於“專車”大多使用較好的車型,收費大多高於出租車,司機也會獲得更高的收入。僅以昨天的速騰車為例,從早晨開始到被查獲為止,司機一共接了8單,除去油費等費用,獲利800多元。
對於“專車”司機來說,拉活獲得了一份可觀的兼職收入。但由於私家車上保險普遍較低,與正規的運營車輛不具有可比性。一旦發生事故,乘客權益無法保障。同時,“專車”收費較高,也破壞了正常的運營秩序,對正規運營的車輛,尤其是出租車並不公平。
問題
現場執法有難度
認定需乘客配合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認定是否具有非法運營行為,需要司機的筆錄和乘客的證明。也就是說,如果乘客一口咬定與司機認識,是“朋友”提供的接送服務,即使執法人員認識“黑車司機”也無法進行執法。
與交警可以攔車不同,執法隊員無法上街攔車,只有在火車站、落客區等便於執法的地方進行執法。由於和克隆出租不同,這類黑車和普通社會車輛“長相”一樣,難於識別,只能靠執法人員依據經驗判斷。
而目前,北京尚沒有專門的法律針對各類專車軟件,只能從路面執法角度對司機進行罰款。對於互聯網和手機上提供軟件的運營商,相關部門尚缺乏有效的約束。
官方說法
“專車”屬於無資質的非法運營
據市交通執法總隊隊長、新聞發言人梁建偉介紹,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0號)》第4條,利用網絡平臺和手機軟件預約租車屬於未取得運營資格擅自從事非法運營。
“專車”實際給乘客提供的是門對門、按次計費、按里程計價的服務,實際上就是提供出租車服務。根據《北京市出租汽車管理條例》,除了正規出租車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提供出租車服務。
根據2014年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發布的《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運輸管理局關於嚴禁汽車租賃企業為非法營運提供便利的通知》,嚴禁把私家車輛或其他非租賃企業車輛用於汽車租賃經營。
此前,易到用車曾表示公司目前參加營運的車輛全部來自租賃公司,而司機則來自勞務公司。他表示,易到用車實際上與租賃公司、勞務公司和用戶簽訂了四方協議,而其公司不會與作為個人的私家車主直接簽訂合同使用其車輛進行營運。
但梁建偉認為,無論簽訂什麽樣的協議,只要從事出租車服務就是非法營運。而事實上從去年全年查獲的47起非法營運的案例來看,全部是社會車輛,執法人員沒有看到過和租賃公司簽訂的合同。
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即使是遇到真正的租賃公司的車從事營運活動,也會按照黑車處理。根據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汽車租賃管理辦法》,汽車租賃是指經營者在約定時間內將汽車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賃費用,不配備駕駛人員的經營活動。其中明確指出營運的車輛應該歸汽車租賃營運者所有,且需要滿足較私家車更加複雜的安全技術規範。
“在實際執法中,我們會調查到底是誰提供的這種服務。若查到租賃公司的車,我們會調查到底是誰組織的這種服務,如果是租賃公司就會罰租賃公司,如果是司機私下從事營運,則會處罰司機。”市交通執法總隊首都機場大隊副大隊長邊京軍介紹。
回應
軟件運營方:專車不能與黑車畫等號
對於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此次加大對專車的查處力度,滴滴、快的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時均未作任何回應。
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專車不能與黑車畫等號。專車服務是出行服務升級的大趨勢,是市場所需,要多聽消費者的聲音。“人們可以通過App輕松叫到專屬化出行服務,為消費者提供一種除了公交地鐵及出租車外的品質出行選擇,符合也順應消費升級時代人們對於出行需求的升級。車輛更舒適,服務更人性,安全性也更多保障,消費者還有更多類似機場專屬CIP快捷安檢等的專屬權益,在國外這類服務已經成為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點是所謂的黑車不能比擬的。”上述負責人介紹,專車除了滿足差異化出行市場需求外,更加能整合優化盤活傳統汽車租賃市場,有效提高其閑置車輛的使用率,也能間接減輕交通壓力。此外,更可以作為公車改革、企業用車的有效解決方案。
盡管滴滴和快的此次並未回應,不過,此前針對上海交通委明確表示滴滴打車為“黑車”,並查扣該公司專車,滴滴打車當時發布聲明回應稱,滴滴和所有的合作公司都依法簽訂了合同,確保滿足用戶多維度用車、個性化用車、安全性用車的現實需求,全程透明、公開、規範、可控,這和沒有服務規範、沒有定價標準、沒有安全保障的黑車是截然不同的。快的打車方面當時也向北青報記者表示,一號專車在上海合作的都是正規汽車租賃公司有營運資質的“Y”字牌車,一直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運營。在北京市場,一號專車與正規租賃公司在合同中也規定不得使用私家車掛靠形式營運。
目前,市場上的商務租車品牌包括易到用車、AA租車、Uber、一號專車、滴滴專車等,僅北京市場商務租車品牌就已超過5家。
聲音
乘客:專車雖有隱患 但不應一棒子打死
比出租車更容易打上,服務周到,坐得舒服是一些使用過專車軟件的乘客的共同體驗。一些受訪者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在高峰時段、客流量較大的鬧市區,專車服務很好地解決了打車難的問題。但有不少專車軟件的“嘗鮮者”坦言,雖然專車可以讓自己享受坐寶馬回家的感覺,但仍然擔心萬一發生事故,究竟應該向誰追責、如何索賠,都是問題。
對於即將到來的“專車”嚴打,不少受訪者都認為,雖然可以理解,但是難免有些遺憾,希望能有相關的規定,幫助“專車”留下來。
孔小姐告訴北青報記者,在跨年夜的時候,在路上基本不可能攔上車,用打出租車軟件也打不上車,於是她選擇了用專車軟件叫車,“雖然比打車貴了不少,但是很舒服,一上車就有水,我看他們還要求給乘客開門,一般出租車哪里能提供這些服務。”
對於嚴打“專車”的消息,孔小姐說:“考慮到安全我可能會覺得可以取締,但考慮到服務和便利,我會覺得可惜。如果只是因為無運營資格,我對這個取締理由不滿意,不能為了所謂的名正言順,而使服務質量沒有改善。”
使用過各類專車軟件的範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專車被取締,他想要在高峰時段打到出租車的話就要通過提高小費的方式,所以他希望能夠出臺規定,讓“專車”名正言順起來,“不能一棍子打死,對於想要作好的公司,應該給機會讓他們取得合法的資格,進行整改,到時候再對不合規定的車輛進行打擊。”
觀點
專家:要用好互聯網 按照法規方便交通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秘書長王麗梅告訴北青報記者,“專車”這樣的打車軟件在各國都引發過討論,情況不同。在印度,由於發生過一些惡性事件,目前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叫停。
王麗梅認為,“專車”就像是“遊醫”,遊醫’可以給偏遠地區的人治病,但是無從醫資質、有風險,所以需要打擊和規範。‘專車’可以給人們帶來方便,但是沒有依法取得執照,不合規範。”
王麗梅說,最近各地發生多起大學生失聯事件,有的涉及命案,這些大學生打車,可能是在路邊攔車,也可能是通過軟件,無論通過什麽方式,他們乘坐的車是沒有執照的,這樣發生意外就很難追責,而且發生事故保險如何賠償也沒有很明確的規定,“目前還沒有公司對這些有明確的規定,沒有公司公開表示他們的車取得了執照”。
近期,全國多地都出臺了嚴打“專車”的規定,將專車納入“黑車”的範圍。然而,“專車”較一般的黑車而言,辨識度較低,乘客也很難承認,打擊起來具有困難。王麗梅認為,打擊“專車”一方面是規範市場,更重要的是保護消費者的安全,“乘客應該明白這一點,進行配合”。
既然打擊“專車”如此困難,為何有關部門不直接叫停打車軟件呢?對此,王麗梅認為,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應當依法依規用好,而不是應當有人用它犯罪就要被封殺,“就像許多詐騙行為利用互聯網進行,但是打擊的是詐騙,而不應是互聯網”。
王麗梅告訴北青報記者,如何利用互聯網給人們帶來更多方便,還需要法律和規範,如果車輛希望參與運營,應當依法取得執照,納入管理立法需要有一個過程,“目前的打擊‘專車’,我想應該是規範的一個過程,關鍵還是要申請執照,使‘專車’合法運營。”
10余名中國商人馬里遭劫使館參贊赴現場用微信溝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220

這張被困中國旅客從酒店內用手機拍攝的照片顯示的是,11月20日,在馬里首都巴馬科的麗笙酒店外,警方與嫌犯對峙。 (新華社//圖)
當地時間11月20日淩晨6時許(北京時間15時許),馬里首都巴馬科一酒店遭到槍手襲擊,。
據酒店所在的集團聲明,有兩到十名匪徒劫持了140名酒店顧客和30名酒店工作人員,共計170人。
南方周末記者撥通了中國駐馬里大使館電話,據大使館工作人員介紹,中國公民被綁人數還不能具體確定,“應該在十人左右”。這十余人均為到馬里經商的中國商人,事發時,剛好住在該酒店。
這十余名中國商人進入馬里時,即與大使館工作人員互相加了微信。由大使館參贊帶頭的數人先遣小組於當地時間六點左右即到達事發現場,截止發稿前的幾個小時中,一直通過微信與中國人質溝通,“人質普遍情緒緊張,期待早點獲救,大使館工作人員一直在安撫他們的情緒”。
據大使館工作人員透露,目前馬里警方一直在積極地與綁匪溝通、談判。
CNN報道,目前已有兩名馬里人和一名法國人在襲擊中身亡。馬里的安全部隊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已包圍了現場。
馬里全稱馬里共和國,是西非第二大的國家,其北部位於撒哈拉沙漠中心,歷史上曾是法國殖民地,稱為“法屬蘇丹”。 馬里屬不發達國家,有鐵、黃金、鋁礬土等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