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證實中鋼數百億貸款逾期 或涉及工行與交行 陳紹霞
來源: http://xueqiu.com/1876614331/31751741
網易財經9月23日訊 昨日,“某排名60多的央企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在網絡上盛傳。今日有多位鋼鐵業內人士證實,該消息所言的央企即為中鋼集團。據消息,國務院已出面協調, 此事涉及到工行和交行。
業內人士指出,“具體金額沒法確認,但是這件消息不是空穴來風”,該人士表示,中鋼集團此前大力擴張,近幾年因行業不景氣以及風險管控問題出現巨虧。
據悉,中鋼集團曾經是全球500強,但是近兩年均未上榜。2013年中鋼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較2010年的1845.66億元大幅縮減;2012年其資產總額為1091.44億元,較2010年的1258.35億元明顯縮水。據悉,自2009年以來,中鋼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
分析稱,這是中鋼集團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長、混亂的管理埋下的惡果。此前,中鋼集團因收購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產生高達40億的欠賬,以及敵意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礦業公司造成巨額虧損,間接引發了2011年前董事長黃天文的去職。
近幾年里,中鋼集團一度傳出資不抵債,將被五礦集團兼並的消息。
資料顯示,中鋼集團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制造,是一家為鋼鐵工業和鋼鐵生產企業及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綜合配套、系統集成服務的集資源開發、貿易物流、工程科技、設備制造、專業服務為一體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
“網上說的消息是真的”,有接近中鋼人士稱,中鋼此前一度傳出將被重整的消息,“政府出面了,這一次的處理結果還不確定”。
“(中鋼)早期投資出了問題,風險管控做的不好,在大宗商品趨勢向下的情況下,前些年步子邁得太大,大企業也遲早會出問題”,另有業內人士評價。
截至23日11時,中鋼集團尚未對此消息作出回應,中鋼集團新聞發言人及上海公司人士電話均無法接通。(劉寶興)
相關報道:
中鋼回應壞賬傳聞:確有資金未按期到賬
9月23日,中鋼集團表示,公司確有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鋼鐵行業低迷,公司資金面緊張。但目前公司經營仍平穩正常。
中鋼否認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 但稱確有資金未按期到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60
昨日市場有傳聞稱,中國中鋼集團公司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國務院出面協調,此事涉及到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
今日據騰訊財經報道,中鋼集團表示,公司確有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鋼鐵行業低迷,公司資金面緊張。但目前公司經營仍平穩正常。
上述報道提到,一位銀行高層和一位投資機構高層消息稱,傳聞屬實,但中鋼集團不會破產。目前已經出臺解決方案,逾期貸款債務可能予以免除,並由中央向中鋼集團註資200億元。
而財新稱,中鋼集團明確回應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傳聞“不屬實”,但承認存在應回籠資金未按時到賬的情況。
新浪則提到,中鋼已經離職高管內部信顯示,中鋼集團被海鑫、鑫達等民營企業套牢資金接近20億,被集團領導要求“保密”。另悉,目前中鋼集團總裁賈寶軍也“因病”去職,中鋼集團面臨再次換帥。
早前廣發鋼鐵對此評論,
中鋼集團曾經是全球500強,但是近兩年均未上榜。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長、混亂的管理埋下的惡果,也曾導致前董事長黃天文非正常離職。此次積重難返,二度逼近破產,並不是一件超預期的事情,部分國有鋼貿企業存在人為倒買倒賣、制造收入的可能性,而這些收入利潤率較低,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上述評論還提到,2013年中鋼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較2010年的1845.66億元大幅縮減;2012年其資產總額為1091.44億元,較2010年的1258.35億元明顯縮水。據悉,自2009年以來,中鋼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
中鋼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制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巨人轟然倒下?中鋼集團貸款逾期之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83

本文來自一財網,作者夏心愉、覃蓀、嶽峰,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一條“中鋼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的傳聞和廣發證券研究團隊一句“中鋼集團二度逼近破產並不超預期”研判惹盡眼球。但事實上,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鋼集團”)貸款並未“全面逾期”且目前仍在正常經營。
《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從事件核心消息人士處了解了來龍去脈,與市場上盛傳的數百億本息逾期的傳聞不同,截止到7月底,中鋼集團的逾期金額為6.9億元,也正是這6.9億元引發了當前的市場風波。
至於市場上盛傳的“國務院涉入調節,並註資200億”的說法,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完全莫須有,國務院沒有涉入,銀行也沒有減免債務,由中鋼自己解決目前的問題。”
另據上述人士稱,目前幾家相關銀行的行長都已經與中鋼接洽過,中鋼也已經在研究幾種可行的融資方案,但並未確定。
據知情人士透露,事件“禍端”始於6月份。中鋼集團彼時在某國有銀行的一筆貸款到期,這個銀行並非目前傳聞中的工行或交行。因受到山西海鑫事件持續發酵帶來的綜合影響、以及一些政策調整方面因素,也包括集團在2011年前激進擴張留下的後遺癥影響,讓中鋼在年中的流動性遇困,中鋼集團沒能按時全數還上這筆國有銀行貸款。
據一位核心銀行人士援引銀監會內部網站的數據向本報記者透露,截止7月底,中鋼集團旗下的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股份”)發生了6.9億的不良貸款,當時中鋼股份的貸款余額為187億。
“其實就是這6.9億的逾期,而不是傳聞中的數百億本息逾期。”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向本報記者獨家透露,不過上述人士也透露,中鋼集團整體的貸款余額絕對不止187億。
中鋼方面9月23日面對市場傳言的回應中也承認“資金面緊張”。
下面的劇情就有些戲劇性了。當中鋼遇到了流動性挑戰,其選擇了與其余有授信的銀行溝通,要求銀行們支持,其中可能包括給予合理的展期。可誰知,由於中鋼“坦白”了幾個億逾期的發生,一眾銀行中反而有不少家,按照行業一般風控規定,將中鋼的貸款列入了“關註類”。
“既然貸款都進了‘關註類’,有的銀行就開始適當收縮授信額度,有些銀行拒絕了中鋼的展期要求。”上述核心消息人士說。
他分析,其實銀行們從個體來看也沒做錯,商業銀行不少也是自負盈虧的上市公司,管理好風險是保護利潤和對股東負責。但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對於已經資金面緊張的中鋼集團,銀行此後的反應,反而使其小難關變成了一個資金鏈危機,而這反而會使更多銀行貸款出現問題。
之後,中鋼集團向幾個相關國家管理部門請求協調,情況才又被扭轉回來。“後來管理部門就開始了對中鋼債務問題的協調,銀行現在也都基本采取合作態度。”上述核心消息人士告訴本報,也表示請市場不用過度驚慌,“中鋼還在正常經營,並沒有走到破產邊緣”。
一位核心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幾個銀行的行長都已經跟中鋼溝通過了,他們對情況很了解。”
亦有市場傳言稱,有銀行減免了中鋼貸款利息,授信銀行們形成了一個可以互相通氣的類似聯系組機制。
中鋼6.9億貸款逾期引發債務風波 國務院沒出面幹預 股市一混混
來源: http://xueqiu.com/2701781278/31769027
“中鋼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的傳聞,加上“二度逼近破產並不超預期”的券商研判,近日在市場上引發軒然大波。(家庭理財)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與市場上盛傳的“數百億本息逾期”傳聞不同,截止到7月底,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鋼集團”)的貸款逾期金額為6.9億元。
至於坊間傳言的“國務院涉入調解,並註資200億”的說法,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完全莫須有,國務院沒有涉入,銀行也沒有減免債務,由中鋼自己解決目前的問題。”
盡管中鋼集團的貸款並未“全面逾期”,且其目前仍在正常經營,但本次風波仍令這家央企巨頭在行業不景氣背景下的蹣跚步伐暴露無遺。
債務逾期風波
回顧整個事件,貸款逾期“禍端”肇始於6月份。中鋼集團當時在某國有銀行的一筆貸款到期,該銀行並非目前傳聞中的工行或交行。
因受到山西海鑫鋼鐵債務危機發酵拖累,以及在2011年前激進擴張留下的後遺癥影響,中鋼集團在年中遭遇流動性困境,沒能按時全數還上這筆國有銀行貸款。
不過,中鋼集團6月份的情況並沒有外界猜測的那麽糟。本報記者從兩名消息人士處交叉求證獲悉,上述國有銀行到期貸款中,中鋼集團還了大部分,但的確有幾個億逾期了。
據一名銀行人士援引銀監會內部數據稱,截至7月底,中鋼集團旗下的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股份”)發生了6.9億的不良貸款,當時中鋼股份的貸款余額為187億,8家銀行給予其的授信額度是254億元。(家庭理財)
上述銀行人士提供的信息顯示,中鋼集團為中鋼股份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而此次中鋼股份6.9億貸款逾期就自然成了中鋼集團的逾期債務,由此引發了中鋼集團的債務風波。
“其實就是這6.9億的逾期,而不是傳聞中的數百億本息逾期。”前述知情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
9月23日,中鋼集團面對市場傳言回應時,承認“資金面緊張”。
但戲劇性的是,原本數量並不算大的逾期貸款,卻因為銀行緊繃的神經,發展成了債務風波。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當中鋼集團遭遇流動性挑戰後,它選擇了與其余有授信的銀行溝通,要求銀行支持,其中可能包括給予合理的展期。可由於中鋼集團“坦白”了幾個億貸款逾期的事實,銀行中反而有不少家按照行業一般的風控規定,將中鋼集團的貸款列入了“關註類”。
閱讀全文:
http://wumo.sinaapp.com/?p=347
浩亞達e金融陷“逾期風暴” 10家關聯公司上演“雙城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265.html
浩亞達e金融陷“逾期風暴” 10家關聯公司上演“雙城記”
一財網 王瑩 2015-05-07 23:59:00
在梳理公司資金走向的過程中,《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在上海浩亞達背後是一張10家關聯公司的網絡,一出“雙城記”涉及上海與河南兩個省市。雖然事件仍在發酵升級,但本報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已經采取積極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投資者利益。
“浩亞達出問題了,投資者都聚集在上海虹口凱德龍之夢的辦公樓。”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接到投資人“爆料”之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發現位於寫字樓23層和29層的辦公區域已經無員工正常辦公,四處散亂的廢紙和空蕩蕩的電腦桌,明確顯示:公司出問題了。
在本報記者多方調查後了解到,上海浩亞達公司目前面臨千萬級逾期,未來或將升級至壞賬,公司仍有部分留守員工在處理後期事宜。
在梳理公司資金走向的過程中,《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在上海浩亞達背後是一張10家關聯公司的網絡,一出“雙城記”涉及上海與河南兩個省市。
雖然事件仍在發酵升級,但本報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已經采取積極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投資者利益。
此前,銀監會也曾發文指出應積極應對當前非法集資嚴峻形勢,全面深入推進防範打擊非法集資工作。
危機:線上2500萬+線下2000萬
在上海浩亞達公司現場,本報記者遇到一位在該平臺投資十萬余元的投資人,她是被公司員工叫至辦公現場,告知公司出現問題。
上述投資人稱,之前已經進行報案,但是並未被受理。“之前每一次標的還款都非常順利,並未出現逾期,最新的一筆尚未到賬,但因尚不存在逾期的說法,因此警方未立案偵查。”這一說法,得到了已經采取報案措施、仍留守處理後續事宜的上海浩亞達公司員工的確認。截至本報記者發稿,尚未能聯絡到上海市虹口區經偵部門。
在公司現場,本報記者發現,並非完全“人去樓空”,仍有留守員工處理相關事宜,多位看似公司管理層人士焦慮地抽著煙,語氣低沈地講著電話,並不斷組成討論小組商議下一步行動。
一位公司員工對本報記者坦言,最近一期的投資將於今日(5月8日)到期,金額為300萬元,但是公司目前賬目現金的確已經不足,公司風險備付金由於“母公司出現牽連問題”,造成資金周轉失靈,出現流動性問題,同時,貸款的抵押資產處置需要時間,逾期已是事實。
截至目前,浩亞達e金融線上開發的資產共計2500萬元左右,線下資產與線上幾乎相當,面臨風險資產共約5000萬元左右。該公司員工稱,線上來看,在借款者生成債權時抵押在平臺的相關房產資源,包含廠房、商鋪、住宅、辦公樓等共價值4000萬~5000萬元。線下,這些可處置資產如果處理得當且及時,或許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投資人損失。“我們現在的催收力度已經開到最大砝碼。”該員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們現在更想速戰速決,結清投資人的欠款,公司將不會繼續開展業務。
浩亞達e金融官網信息顯示,該平臺系上海浩亞達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註冊資本金2000萬元人民幣,於2014年初開始設計研發,並於同年實現正式上線。
然而,本報記者在現場並未發現“浩亞達”相關字樣,且“事故”辦公樓兩層樓的大門上均貼著“鑫e財富”字樣,一位員工表示,“鑫e財富”系上海浩亞達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主打品牌名稱。而本報記者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也並未查詢到該公司。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幾經輾轉了解到,上海浩亞達已經於10天前,即2015年4月16日發生變更,由上海浩亞達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鷺鱗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姚劍雯。同時,信息顯示,法定代表人也曾於2015年4月16日由丁春橋變更為姚劍雯。
那麽,浩亞達為什麽要變更?丁春橋為何許人也?上海浩亞達的風險備付金出現了哪些問題?在本報記者多重梳理和采訪下,一張關聯著9家公司的大網就此鋪開。
10家關聯公司浮出水面
9年前的2006年,上海鷺鱗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前身——上海浩亞達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丁春橋在河南設立了一家河南浩亞達投資擔保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1000萬元。
隨後的2011年6月2日,洛陽安得保財務咨詢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法定代表人為丁春鋼,股東除丁春鋼外還有張鳳蘭。並先後成立洛陽安得保財務咨詢有限公司澗西分公司和老城分公司。據上海浩亞達公司留守員工稱,丁春橋、丁春鋼系兄弟關系。
此外,2011年、2012年,丁春橋、丁春鋼和張鳳蘭分別入股了焦作浩亞達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和洛陽市吉利區浩亞達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至此,以丁春橋、丁春鋼和張鳳蘭為核心,在河南省內共有6家關聯公司。
2013年,他們三人開始在上海拓展商業版圖。當年12月,上海浩亞達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並於2015年4月28日悄然變更為上海鷺鱗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但這並不是在上海的唯一一步棋,2014年1月和5月,浩亞達(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浩亞達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相繼成立。本報記者註意到,浩亞達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顯示,張鳳蘭的股東類型系“外籍自然人”。
同時,約一個月之前的2015年4月7日,上海浩亞達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剛剛成立,其股東正是原先的上海浩亞達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及浩亞達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正是丁春橋。
“浩亞達金融集團網”正式搭建完畢,本報記者梳理後發現,丁春橋名下控股的關聯公司共有6家,河南2家,上海4家;丁春鋼名下控股的關聯公司共有4家,河南2家,上海2家;張鳳蘭名下控股關聯公司共計9家,河南5家、上海4家。
“所有金融的問題,不是流動性就是故意圈錢,只有兩種。”一位接近浩亞達融資擔保公司的人士稱,該公司曾經“輝煌一時”,今年確實出現了資金問題,在股市大幅抽血的情況下,新入資金驟然下降,加之部分標的出現逾期、壞賬等突發事件,造成了資金流斷裂。“由於是關聯公司,所以這條線上的所有公司基本都出現了問題。”上述人士表示,正是受此牽連,上海浩亞達公司風險備付金出現問題造成現在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目前丁春橋已經被河南警方控制。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2015年3月底,上海鷺鱗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即變更前的“上海浩亞達公司”)由於要引入海外戰略風投,已經同“母公司”完全割裂,而這也是法定代表人由丁春橋變更至姚劍雯的根本原因,但是這筆風投最終以失敗告終。
多部門聯動積極應對
針對河南“浩亞達金融集團”6家關聯公司,政府已經行動起來。
本報記者從一位投資人處獲得了西工區政府駐浩亞達工作組在2015年5月6日發布的,《關於河南浩亞達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相關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
通報顯示,目前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已經成立了由公安、工信、工商、處非等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組進駐該企業,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處理。
已經派駐第三方審計事務所對浩亞達公司資產狀況、資金流向、客戶基本情況等進行審計,力求全面摸清該企業真實情況,為下步處置工作提供法律依據;要求浩亞達公司制定明確還款方案,督促企業實際控制人采取訴訟等手段積極追償在外債權,籌資還款;同時要求該公司所有工作人員按要求正常辦公,對理財戶開展思想穩定工作,定期向群眾通報還款方案實施情況;已與部分客戶代表見面,收集了相關意見建議,目前正在對客戶代表的資格進行審核,待代表資格審核通過後共同參與管控資產,與企業協商開展債權追償、資產處置和資金清退工作。
同時,通報指出,下一步,工作組將督促浩亞達公司赴鄭州與債務人鴻盛商貿(中原百姓廣場)開展還款談判。
在獲得《通報》材料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致電河南省洛陽市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近日的確接到部分群眾的舉報電話,但是轄區政府尚未向市級層面通報該公司的相關情況。
此外,本報記者還聯系到河南省洛陽市金融辦融資擔保科,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近年浩亞達擔保公司自身並未做業務,而是通過洛陽安得保財務咨詢有限公司操作相關業務,而該公司的業務合同並未涉及擔保一項,因此融資擔保科未涉及相關案件跟蹤處理事項。
5月5日,銀監會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下發《積極應對當前非法集資嚴峻形勢全面深入推進防範打擊非法集資工作》指出,2014年以來,非法集資形勢更加嚴峻,案件高位攀升,大要案高發頻發,部分領域風險突出。其中投資理財領域、P2P網絡借貸、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房地產、建築等其他領域等成為被高度關註的重點領域。
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和各省(區、市)周密部署、積極應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全力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維護經濟金融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本報實習生吳茜、唐一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金饭碗越来越不好端:银行行长因贷款逾期被扣工资
http://www.xcf.cn/gdyw/201509/t20150925_758301.htm
“金饭碗”越来越不好端:行长因贷款逾期工资被扣
杨佼
9月下旬的一天,收到单位发来的扣罚工资通知后,高枫(化名)脸色微微一变,随后把手机放到办公桌上,将头靠在椅背上,轻轻叹了一口气。
作为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分行行长,因为所在分行一笔贷款逾期,此前他已有两个月被扣罚。“这个月居然又扣了2万块钱,剩下的只够吃饭了。”高枫有些自嘲地说。
类似高枫的情形,在商业银行中已不鲜见。随着不良贷款持续上升,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考核标准都在变得更加严厉,高管因不良贷款被扣罚工资也屡见不鲜。《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在一些银行,出现不良贷款后,管理人员也被要求离岗清收,甚至倒扣绩效收入、无法离职。
“银行的工作确实越来越不好干了。”某股份制银行深圳分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为了避免出现不良贷款被罚,一些银行业务人员已经不愿做新的贷款,或者无法申报新的贷款项目。
被扣罚工资的高管们
从今年7月起,因为所在分行出现一笔较大金额的贷款逾期,高枫已经连续3个月被扣罚工资,总金额接近6万元,而这几乎是他3个月固定工资总数的40%。
高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笔逾期贷款总金额4000万元,逾期时间是在今年6月底,但在7月中旬就已收回全部本息,逾期时间前后不到20
天,并未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在7月份发工资的时候,他当即被扣罚了2万元。令他略感意外的是,在随后的8、9两个月,他仍然被连续扣罚工资,而且金额也
未减少。
“逾期当月扣罚工资是应该的,但收回来之后还被罚,就有点让人不好接受了。”高枫说,由于考核由总行管理,虽然是分行行长,他也无法改变考核结
果。尽管这笔逾期贷款是该行的业务,但却并非由他本人经手,而且也经过完整的业务审批程序。因此对于连续三个月被罚款,他感到有些委屈。
实际上,类似高枫的经历,在眼下的银行业中并不鲜见。深圳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当前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都很大,虽然没有造成实际损失,但毕
竟已经产生风险,而且可能影响到监管评级,会对银行产生隐性损失,作为分行行长被扣罚薪酬,其实是正常情况。虽然各家银行的管理机制不一样,但有的银行扣
罚标准更严。
此前,随着不良贷款持续增加,各家银行都在此方面加强了考核。银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09万
亿元,比去年底增加24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比去年底上升0.25个百分点。而在2014年底,上述数字分别为8426亿元、1.25%。今
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相较于高枫所在银行,一些银行的考核更为严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某股份制银行一家支行今年出现了一笔1600万元的不良贷款,而
经手的业务人员中途离职,这笔贷款就被转到支行行长名下。后来贷款出现问题,这名支行立即被解除职务,离岗清收这笔贷款,以前已经发放的绩效工资也被追
回。
“离岗清收只能拿最低的工资,还要追加行政处罚,这样一来,不但工资拿不到,每个月还要被倒扣钱。”知情人士说,由于离岗清收工资很低,而处罚通常又很严厉,涉事人员在此期间基本没有收入,甚至连以前的业务也要进行核查。
除了业务人员,一旦发生不良贷款,信贷审批人员也会受到牵连。业内人士说,在此之前,出现坏账时,一般只处罚信贷人员,而审批条线则不会受罚。随着不良贷款压力增加,如今很多银行都调整了风险管理标准。一旦发生逾期、不良贷款,审批条线也会受到处罚。
而这还不是“最惨”的。经手的贷款出现风险,即便是离职也不被允许。某股份制银行分行人士甚至说,如果出现问题的贷款收不回来,就拿不到银行的离职证明,直到贷款收回为止。而没有离职证明,就无法进入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任职。
避险之技
不良贷款考核导致的扣罚,已经导致银行业收入水平下降。公开信息显示,多家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人均薪酬水平,已经出现明显下降。
尽管如此,出现不良贷款时,涉事人员都会受到处罚,但并不意味着涉事者都会受到同样严格的对待。在执行考核标准的过程中,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潜规则”的可能和空间。
“银行业务条线的工资、奖励都很高,考核的弹性空间也很大,如果得罪了人,或者关系没处理好,处罚的时候就会按最严的标准执行,不会留任何情面。”上述深圳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影响的就不仅是收入,职业前途也会受到影响。
即便是不被要求离岗清收,一旦出现不良贷款,相关人员的新业务也难以开展。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按照该行新出台的规定,只要经办的贷款出现逾
期,或者成为不良贷款,经办人就无法申报新业务,即便申报也难以通过。如此一来,收入水平就会大幅下降。就算是没被要求离职离岗,但继续留下来,也“没有
多大意思”。
这种方式甚至成为银行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上述深圳股份制银行人士称,其所在银行尚未对高管进行不良贷款扣罚,其本人经手的业务,目前也未出现
大额不良贷款,但今年以来,其申报的多个项目都被审批部门否决,而得到通过的项目,是其中的少数。“我最近都在考虑,是不是要换个工作,但别的银行估计也
好不到哪里去。”
与此同时,减少新增贷款,也成为银行从业人员避险的方式。上述业内人士称,为了避免新增业务逾期或出现不良贷款,一些存量业务规模比较大的业务人员,干脆不再开展新的贷款业务,变成了纯粹吃老本。
新的处置途径
随着不良贷款持续上升,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加大,依靠扣罚、涉事人员清收,已经无法遏制资产质量下降。寻找新的处置办法,成为银行消化不良贷款的主要方向。
“清收是能起一定作用,但解决不了全部问题,有些贷款根本就收不回来。那些大额贷款,就算扣一百年的工资,照样还是抵消不了。”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除了清收、转让、核销等传统手段之外,贷款展期、重组成为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新方式。
事实也是如此。平安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该行重组贷款达到166.35亿元,较年初增加83.3亿元,增幅高达100.3%。民生银行也在半年报中表示,将综合运用催收、重组、核销等多种处置方式,强化不良资产问责,提升清收处置成效。
国有大行同样如此。以工行为例,今年上半年,该行重组贷款规模虽然较小,仅比去年底增加7.6亿元,但展期贷款却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6月底,其展期贷款491.3亿元,比去年底增加201.42亿元,增幅达到60%以上。
实际上,重组贷款也是监管层鼓励的方向。根据媒体公开报道,银监会在2015年上半年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把遏制不良贷款的快速上升,作为当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而贷款重组、联合授信等方式为监管层所鼓励的。
“跟硬性清收相比,重组贷款是更好的办法,有些企业只是一时出现困难,如果重组,还有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硬性清收的话,反而可能收不回来了。”上述深圳股份制银行人士说,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来看,重组是处置不良贷款更为有效的方式。
2015年網貸行業八大趨勢回顧:大額逾期,資本收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31/153565.shtml
導讀 : 2015年網貸行業發展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傳統金融機構和產業巨頭入場,二是資產逐漸多元化,三是活期理財產品增多,散標和各種寶類產品增加。
截止2015年底,網貸平臺數量增加到3844家,相比去年增加了107%;成交額首次突破一萬億元,相比去年增加了228%;投資人數達到1350萬人,同比增長10倍。
這一年,網貸行業平均利率降到11.5%,比去年下降三分之一。受2015年央行連續降息,巨型平臺暴雷影響, 2016年投資人風險偏好進一步下降。到2016年底,網貸行業的利率下降到9%以下。
從地區分布看,2015年,網貸行業的成交量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浙江、上海四地。四地區全年總成交額之和占全國總成交額的80%,貸款余額占90%.
從性別分布看, 2015年網貸行業女性投資人比例同比略有上升,男女比例為7:3,去年這一數字是7.5:2.5。銀行理財投資人男女比例接近1:1,與去年持平。與銀行理財相比,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女性投資人進入網貸行業。
2015年全國共有950家平臺發生問題,同比上升221%,問題平臺增幅超過新增平臺。涉及近千億資金,超過100萬投資人中雷。其中山東地區發生問題的平臺最多,占全國所有問題平臺的20%,廣東第二,占17%。
以下是《2015網貸行業報告》的研究內容。
一、2015八大趨勢回顧
1、大額資產質量下降,P2P借貸行業受波及


2、綜合利率持續走低,行業平均利率將降至13.5%

3、新增平臺成常態、問題平臺加速淘汰且周期變長

4、二級市場開始繁榮,類金融衍生品功能分化,行業生態不斷完善

5、去信用中介,類金融結構化產品對沖風險作用出現

6、資本市場收縮,VC進來的錢少了

7、資產類別繼續豐富,資產無邊界,能力有邊界

8、寡頭市場不會形成,競爭仍是主流

二、行業發展現狀












三、問題平臺解析





雲南煤化工債務逾期81.17億元 債務危機持續發酵
雲南煤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日公告,由於資金鏈緊張,無法及時籌集到利息資金,導致債務逾期額達81.17億元。該逾期債務金額較9個月前的13.05億擴大超6倍,雲南煤化債務危機持續發酵中。
截至2016年6月22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雲維股份)債務逾期金額81.17億元,其中本金逾期71.23億元、利息逾期9.94億元。
雲南煤化工稱,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下行、煤炭產能釋放及煤化工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煤炭、煤化工行業景氣度下降,雲南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煤化工”或“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下降,持續出現經營虧損;與此同時公司融資規模持續增長,現金流壓力較大,資金鏈緊張,出現未能清償到期債務的逾期情況。
去年11月,公司曾公告,截止15年10月底,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債務逾期13.05億元。其中,信托融資6.43億元、信用證3.42億元、融資租賃2.07億元、銀行貸款0.76億元、銀行承兌匯票0.20億元、委托貸款0.16億元。
公告稱,債務逾期發生後,公司統一組織與各金融機構開展了債務和解工作,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向各金融機構的借款到期時通過盤活存量資金的方式進行資金籌措,因需自籌置換時點上所需支付的利息資金才能實現,由於資金鏈緊張,公司及部分下屬子公司無法及時籌集到利息資金,導致債務形成逾期。
據悉,*ST雲維此前公告,申請人雲南聖乙投資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曲靖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對公司進行重整的申請,並通過重整程序清償其相應債權。同日,*ST雲維的實際控制人雲南煤化集團和控股股東雲維集團也被申請重整。而雲維集團及實際控制人雲南煤化持有*ST雲維的股份也在被凍結和輪候凍結。

5億貸款逾期後 武漢國裕物流“15國裕物流CP001”兌付存不確定性
8月1日,武漢國裕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裕物流”)發布特別風險提示公告稱,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15國裕物流CP001”兌付存在不確定性。在此之前,今年4月,國裕物流及其下屬子公司曾發生銀行貸款等債務逾期4.87億元。
15國裕物流CP001發行總額4億元,利率7%,付息日期2016年8月6日,應付本息金額4.28億元,主承銷商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公告顯示,因行業整體市場低迷導致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目前公司資金鏈十分緊張,旗下主要子公司揚州國裕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生產活動處於停滯狀態。公公司正在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籌措償債資金,但15國裕物流CP001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國裕物流是一家民營企業,主營業務為船舶制造及航運業務,其中,船舶制造業務仍是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目前,我國面臨著去產能、全球外需下降、貿易下滑,間接導致船舶、物流、商貿這些周期性行業的蕭條,再加上企業自身的經營問題等導致債務負擔繁重,從已經違約的債券來看,鋼貿、船舶、物流均是重災區。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以來,國裕物流的毛利率逐步下滑。大公國際評級報告顯示,從2012年以來,國裕物流的毛利率逐年下降,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造船毛利率從以前的19.45%降為15.12%,年造船能力200萬載重噸,鋼板加工能力36萬噸以上。但由於公司在船舶制造業內積累時間較短,且受到行業需求低迷影響,公司船舶制造業務產能利用率不高,近3年中,公司船舶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只有25%左右。
今年3月,國裕物流發布《武漢國裕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關於部分造船訂單取消的公告》稱,國裕物流下屬子公司揚州國裕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及其代理方與Pioneer Marine公司就主動撤銷訂單事項進行了協商,並達成共同協議,Pioneer Marine公司取消了在揚州國裕訂造的5艘散貨船訂單。
2016年2月2日,國裕物流曾披露《武漢國裕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關於Pioneer Marine公司撤銷和推遲部分造船訂單的公告》,這5艘散貨船訂單就在當時所推遲交付的8艘造船訂單範圍內,訂單金額約為1.08億美元。當時公告稱“目前處於停工狀態。”
4月14日,國裕物流發布《武漢國裕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關於銀行貸款等債務逾期的公告》稱,國裕物流及下屬子公司武漢國裕物資貿易有限公司、武漢江裕海運發展有限公司發生銀行貸款等債務逾期情況,債務逾期共計4.87億元,其中國裕物流逾期貸款2億元。
今年7月22日,評級機構大公國際進一步下調國裕物流的主體評級至CCC負面,該公司發行的“15國裕物流CP001”及“15國裕物流CP002”的信用等級均下調為C。
據悉,主承銷商擬於2016年8月2日召開“15國裕物流CP001”和“15國裕物流CP002”兩只債券的持有人溝通會。“15國裕物流CP002”發行金額為2億元,將於今年10月28日到期。
大連機床:違約“純屬意外” 短融逾期一天兌付
11月22日,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大連機床”)發布公告,該公司2015年第三期短期融資券(15機床CP003)在逾期一天之後,完成了兌付。
15機床CP003應於2016年11月19日兌付本息(遇節假日延遲至11月21日),22日早間,該公司曾發布15機床CP003的延期支付本息的公告。
22日下午,《第一財經日報》按公告提供的聯絡方式致電大連機床,該公司相關聯系人告訴本報記者,由於系統問題,違約“純屬意外”。晚間發布的公告中稱,公司已於11月22日兌付15機床CP003全部本息,並補足延遲一天的利息。
15機床CP003發行總額2億元,本計息期債券利率6.00%,主承銷商為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主體評級AA,債項評級A-1。
目前,該公司存續期內的債券還有8只,余額38億元。其中2016年內償付的有兩只16大機床SCP001和15機床CP004,本金均為5億元。
大連機床大股東為民營企業大連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5%,二股東為地方國有企業大連市工業發展投資公司持股20%。2016年三季報顯示,該公司總營業收入93.35億元,同比下降1.58%;利潤總額2.77億元,同比減少6.43%。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77億元,同比下降19.5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