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614162.html
深圳罗湖口岸,从香港过来深圳的人们办理完过关手续后,都会经过几家外币兑换店,这里挤满了争相用港元兑换人民币现钞的人。
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上前询问是否可以兑换数十万大额人民币时,店员热情地说:“可以啊,每人每天的兑换额度为8000美元,如果你想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可以多喊几个亲戚朋友,多拿点身份证就可以了。”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关于热钱通过香港涌入内地的争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此前有报道称,香港有6400亿港元热钱“囤积”并伺机进入内地,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多次出面对此进行澄清。昨天,正在内地访问的香港特区金管局总裁 陈德霖表示,6400亿港元资金是2008年第四季度雷曼事件以来,至去年为止,流入香港的全部资金数额。而今年以来,香港并没有录得资金净流入。
此前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也有类似表示。
但市场人士仍然听到了热钱涌动的声音。
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香港的资金可以通过QFII和银行汇款、购买内地股市相关投资产品等合法途径流入内地。非法的方式则包括,通过兑换点或地下钱庄,甚至是跨境虚假贸易等。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由于资金流动方式的多样和复杂,从香港流入内地的热钱金额难以估计。
两地钱庄合作汇兑大资金
在香港或是深圳,街头到处是大大小小的货币兑换店,而香港的某些兑换店,还提供向内地汇款的各种服务。
“要汇500万港元到深圳换成人民币429万元,怎么操作?”记者向香港旺角的一家兑换店询问。店员回答说:“把500万港元汇入我们指定的香港账号,然后再给我们你在深圳的银行账号,按今天的汇率算,明天中午之前就会有429万元人民币到账。”
店员还告诉记者,他们在内地的代理人也为内地客户汇款到香港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兑换店的汇款金额比银行限制的要高得多,因此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价差往往比银行略高,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更高利润。
事实上,这种方式操作起来并不难,只要钱庄在内地储备足够多的人民币,并且在香港储备足够多的港元,就可以随时满足客户大额汇款需求。
还有一种搬热钱的方式是虚假跨境贸易。
刘小姐是深圳一家货运代理公司的操作部门经理,据她介绍,虚假跨境贸易的确较多,不过主要目的是骗取出口退税,热钱进入内地更多只是一个附属结果。而通过这种方式进来的资金,大都会流向地下钱庄。
“跨境贸易的集装箱货运代理操作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散货,就是卖方把货物送到仓库,仓库和货代合作把数个卖家的货物拼在一个柜子里面,统一上船出海,这种情况做虚假贸易比较少。”刘小姐告诉记者,“另外一种叫柜货,这种方式就比较容易产生虚假贸易。”
刘小姐介绍说,在柜货贸易中,海关很少开箱验货,她负责的客户几个月才遇到一次,货代和船公司也完全不知道货物情况。
据她透露,某些内地公司串通外方做虚假贸易,集装箱里面装的可能是废纸等东西,有时候甚至是空箱。“这样的话,一方面卖方可以成功拿到出口商品的增 值税退税,另一方面,也有一笔美元资金从境外进入境内。卖方收到钱后,会申请把这部分资金兑换成人民币,这部分钱也很可能成为地下钱庄资金周转之用。”刘 小姐表示。
买楼收租成主要投资方式
不过,从香港过来的热钱似乎更热衷于进入房地产领域。
深圳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王世界透露,港人现在在深圳二手房市场置业的比例约占深圳二手房成交的7%,今年以来平均每月700套左右。以每套平均总价140万元人民币计算,每月流入房地产的港资约10亿元。
王世界认为,由于目前对境外人士的限购令是以个人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对他们的这种限制其实很容易规避。另外,香港人投资深圳的房地产主要为中长线投资,主要集中在“两端”,也就是一些租金回报率较高的小户型,或者是比较稀缺、升值潜力较高的豪宅单位。
罗湖区宝安南路的地王大厦附近,是深圳最繁华的商业地区之一,周围地产中介林立,也活跃着很多香港投资者的身影。
一位地产中介业务员向本报记者介绍,在地王大厦步行15分钟距离内,有一些28平方米左右的单身公寓,租金可以达到2000元,售价为53万元;而某些一房一厅32平方米左右的户型,租金达到2300元,售价则为60万元。如此算来租金回报率可以达到4.5%左右。
上述中介业务员透露,这种户型多年来得到了很多香港长线投资客的热捧,在罗湖“买楼收租”成为了很多香港人的投资方式。
香港汇盈证券董事谢明光认为,热钱更青睐那些“在香港买不到的资产”,除了纯粹“赌人民币升值”的内地银行定期存款、债券以外,房地产是其中一个重要流向。
另外,由于央行今年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已调到18.5%的历史高位,信贷政策进一步收紧,内地很多中小企业面临“断水”的危机,这也为热钱“高息”流向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
热钱可在港买人民币资产
尽管陈德霖否认有6400亿港元热钱“囤港”伺机进入内地,但他也承认,在目前低息以及量化宽松环境下,资金泛滥,热钱流入流出都会增加。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称,过去流入内地大多数是港澳台的资金为主,但现在既有来自欧美的资金,也有来自日本的热钱。
在通胀率逐月走高的背景下,不管是决策层还是普通投资者均对中国“双顺差”的规模高度关注。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073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倍。而根据央行公布 的数据,中国10月当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人民币,刷新了3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也使中国的广义货币M2一直处于高增速状态,而大规 模的货币投放必然意味着通胀。
但谢明光也指出,对国际热钱而言,由于香港资本市场已经有很多人民币资产可以购买,例如内地在港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及人民币债券等投资产品,因此未必会有很大动力进入内地资本市场,这从目前A股蓝筹股股价远低于H股的现状可见一斑。
多位长期在两地从事跨境贸易的人士也认为,由于内地存在外汇资本管制,一旦大笔资金进入内地,要重新通过正当渠道回流香港并不容易,因此不好把过多资金放在内地;另一方面,香港相对较低的税负,也使得很多贸易公司倾向于把更多利润留在香港。
國家審計署的一則報告揭開了券商的灰色利益通道。招商證券(600999,收盤價13.65元)在被審計後曝出三大問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招商證券直投子公司有員工 「空手」入股擬IPO公司,並獲分紅款22.50萬元。
招商證券被審計出三大問題
招商證券今日公告,2011年,國家審計署對招商局集團及其下屬公司2010年度財務收支進行了審計,發現公司存在著三大問題。
首 先,2009年至2010年,招商證券員工用作報銷費用憑證的發票中,有不合規發票,涉及金額1464.58萬元;其次,2010年,招商證券個別董事以 350萬元取得私募基金3.5%的股權;並且個別高管人員配偶及直投子公司少數員工在未實際出資的情況下,受讓擬上市公司50萬股股份並收取相應的分紅款 22.50萬元;第三,2009年,招商證券在與客戶簽訂補充協議過程中,因相關決策制度不完善而調減應收財務顧問費。
對此,招商證券表 示,公司已採取了相應措施,一是完善了《發票管理辦法》,嚴格了報銷審批流程,增加了相應的處罰條款;二是違規入股的相關人員已退出和終止入股協議,並全 額退回分紅款;三是制定了《「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實施辦法》,嚴格規範重大事項的決策機制和審批程序,並對公司現有業務授權體系進行了細化和完善。
在公告的最後,招商證券表示,此次審計發現的問題,不影響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對已公告的財務報表無實質性的影響。
違反直投業務監管指引
招商證券的上述公告,顯然已經是國家審計署審計後的一個整改結果,那麼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也就浮出水面。
首 先,招商證券在2011年被審計之時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對外披露,《每日經濟新聞》查閱招商證券2011年公告,並沒有看到相關審計公告;其次,在被審 計出問題後,招商證券也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對外告知此事;第三,今日公告中招商證券的描述很簡單,沒有將所發生的事情清晰地披露出來。比如說擬上市公司是否 同時也是保薦對象;如果是保薦對象是否已經上市等情況。
根據《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第三條第十小條「嚴禁投行人員及其他從業人 員違規從事直接投資業務。公司保薦代表人及其他投行人員不向發行人提出不正當要求,不利用工作之便為個人或者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第四條第三小條「建立 投資決策迴避制度,直投子公司業務人員、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或者董事會成員與擬投資項目存在利益關聯的,應當迴避」等規定,都可以看出,直投人員是不能介 入到與公司項目相關聯的利益鏈中,而上述招商證券的員工顯然是無視相關的規章制度。
也就在2012年5月31日,證監會剛剛正式公佈《關 於進一步提高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有關問題的意見》。當中明確指出將建立首發股票公司相關中介機構不良行為記錄製度並納入統一監管體系, 根據各相關中介機構不良行為的性質和情節,分別採取責令改正、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等行政監管措施。不良行為記錄及有關監管措施將記入 誠信檔案。
【i黑馬導讀】在幾個星期內我成為了一個E2 -美國簽證的持有人,感覺很自豪。這是對於開拓商業創業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這裡,我將為大家做一個整體的法律知識介紹,以及我們是如何申請E-2的。
註:E-2簽證:美國E2簽證頒發給與美國訂有貿易協定國家的投資人及其配偶的不滿21歲的未婚子女。
出國的動機
根據很多信息顯示, 維也納是世界上最適宜人居住的地方,我同意大部分。但是對於初創企業而言,美國,尤其是加州,這個每天都能誕生諸多企業的地方,我覺得才是最適合初創企業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2011年我去過美國幾次學習,執行的原因。後來,在我的一個項目開始一段時間以後,朋友們告訴我應該開始關注出國簽證的問題。
簽證類型
簽證類型非常廣泛。一般有兩大類:
移民:你打算移居到美國
非移民:你是要在美國待一段時間學習,或者工作。
對於大多數歐盟國家公民,最開始是不需要簽證的。但是當在美國生活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移民局官員會得到一點點snaggy的。相信我,投資者同樣將檢查您的狀態。
大多數商業運營都可以使用B-1簽證處理,它可讓您舉行會議,簽訂合同,參加會議,成立公司等。
另外有些類型也很普遍(但大多是不適合創業者):
H-1B簽證:在一段時間內美國僱主臨時僱用外國工作人員做某一特定的職業。
L-1 :公司內部結構的轉調(例如,你在柏林和舊金山都有公司辦事處)
Ø:主要是對於具有重大學術成果比如獲得諾貝爾獎或其他優秀成果的人。
E-1:針對大量國際貿易的非美國公司(可以是軟件開發)必須在美國有實體公司。
為什麼E-2?
如果你是一個在美國有公司的創始人,並且你的國家在規定之內,那麼你辦理E-2簽證會非常快捷。
你可以期待的有:
在公司正常運營時,可以在美國待5年左右。
每兩年需要進行公司金融業務的報告。
可以進行公司規模擴大。
你的員工也可以在簽證下移居到美國。
你的公司獨立存在。
如果你結婚了,你的伴侶同樣可以很快移民並且找到一份工作
結論: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缺點:如果你的公司失敗,你的簽證將很快失效。
請記住:通常允許你在美國進行開辦公司的美國政府,會很注意初創公司的三方面:工作, 投資 和 稅收。你自己財務上的成功是沒有優先權。如果你在跑道盡頭,該公司關閉,它結束了。
需求
具有潛質的服務/產品
做到數學題吧—— 生活費,支付律師費,旅遊費用,食品會花費你很多錢——確保你的企業足夠大以支持這些開支。
投資
有相當嚴格的投資規則:
只有申請簽證的人才能投資
至少有50%的投資者必須是條約國規定的國家
該公司的銀行賬戶必須有充足現金
投資具有風險,基金必須作出不可撤回承諾。
你的投資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以確保公司能夠正常運營(這將取決於你的公司類型,認為電子移動企業與購物中心)。
你的投資是巨大的(一般會在10萬美元上下)
投資不僅限於現金投資。同樣包括IP:IP(通過一個獨立的諮詢公司獲得估值獲得的估值)。
通常你可能也會需要一個額外的本地投資者,從我的經驗,這將是一個艱難的旅程,因為我沒有滿足舒適與投資在美國實體奧地利,許多投資者。
因此,我強烈建議籌款前甚至考慮簽證申請。
一個運行當中的美國公司
是的,即便你不知道你目前拿到簽證並且已經提交過相關文件給一家運營中的美國公司,這個是存在風險的。資者的做法,這是非常非常相似:
展示你的團隊,產品和相關影響力,我會考慮投資。
由於這是一個很大的風險,請您務必考慮清楚。
尋找一個具有類似經歷並且有合夥人的移民律師。
為了保證申請程序能夠嚴格依法進行,要確保律師事務所在這一領域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行業背景。
必要的文件
有很多辦公人員在為您服務。您最好將所有文件都攜帶在身上。好東西是你將有大量的必要的文件已經在place.To的給你舉個例子,章程和普通股購買協議是工作人員進行審查非常重視的一項內容。
這些文件包括商業計劃,組織結構圖,截圖,股份認購協議,在線表格,等等等等。
這個過程
1 尋找符合您需求的移民律師的幫助。
2 將文件整理到一起(文件)
3 由當地領事館處理最終的申請(見上文)。他們可能會要求更多的文件(一個好律師會為您考慮好這一切)。
4 您會接受領事館的面試問話時,請陳述清楚您公司業務,需要的員工和財務的問題。做好準備,這就像面試
5 您的簽證照片(見下文我必須說,微笑是不允許拍照時,:))。
需要多長時間?
這真的取決於你的工作負載和所有必要的文件,如果是在地方。在IP估值的情況下,花了大約需要5-6個月。如果你處理完所有事,並且通過嚴格的審查,應該可以在兩個月內完成。
我會做什麼不同,這一次/我的重要經驗
把你的簽證申請當成一個商業目標認真看待。
處理同樣的方式與里程碑,定期更新,CONF電話,待辦事項列表等
與往常一樣,保持它的簡單。保證一個簡潔的公司管理結構,招聘計劃和對未來的預測
請與稅務工作人員今早溝通,他們會需要提供一些重要文件。
籌集10萬美元+輪與本地的天使,確保他們分享你的激情和遠見的投資在美國實體
經驗法則:充足的現金更容易快速申請成功
請注意:
這篇文章是根據一個奧地利人的角度看待的,所以簽證流程可能與其它國家有所差別。我強烈建議你自己一定要去做一些研究確保你可以在法律支持下進行。這個只是一個指導原則和個人經驗教訓。
Tl;dr
要保持100,000的現金,有一個具有非常專業知識的律師,兩個月裡每週花上一些時間,然後與公司保持聯繫。
| ||||||
銀行、券商合作的券商資管通道業務受到了監管機構乃至更高當局的關注◎ 本刊記者 張宇哲 鄭斐 文zhangyuzhe.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兩會”過後,一則關於 “銀行理財產品券商資 管通道業務被叫停”的 消息在業內流傳。 3月18日下午,一位中型券商人士稱: “銀監會下發口頭通知,要求叫停銀行的券商通道業務。 ”傳言一起,多家券商資產管理部門高度關注,並互相打探消息。 一位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與一家大行理財業務部門資深人士均表示,並未收到任何關於叫停券商通道的口頭或書面通知。 3月20日,銀監會創新部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銀監會尚未叫停銀行和券商合作的通道業務。但是一行三會都在研究並高度關注,還沒有決定後續政策。 ”一位資管圈業內人士透露,近期銀監會正在對銀券合作業務進行檢查。接近銀監會的知情人士認為,即使後續出台相應的規則,也不會是一概禁止。銀監部門關注的是銀行資產是否真實出表,如不是真實出表會要求資產回表,以免銀行借此逃避資本的監管。 至此,這一動向基本可形容成 :銀券合作的通道業務亮了黃燈。 所謂通道業務,是指券商提供通道,幫助銀行調整資產負債表,為銀行做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流動性搬運。券商通過幫助銀行代持資產等方式,賺取資金收益。在銀信合作受到嚴密監控和限期清理的要求後,銀行的資產轉移開始取道券商,暫時只有鼓勵,無任何限制。 業內通常認為,這樣的通道業務不過是銀信(銀行和信托)合作的變體。 證監會機構部副主任歐陽昌瓊在兩次通氣會上表示,銀券合作的通道業務于券商端尚無實質性風險,但此次券商現場檢查的重點就是資管通道業務,證監會對此將持續保持關注。 證監會在3月14日發佈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的通知》稱,券商應加強與其他機構合作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風險管理,重點開展主動管理性質的業務。 潛在風險 自2012年5月,券商資管“大鬆綁” ,銀行開始利用券商作為通道,取代逐漸受到限制的銀信合作。 根據證監會數據顯示,券商資產管理規模從2011年底的2800億元,井噴式增長至2012年底的1.9萬億元,2013年初這一數字已經突破了2萬億元,其中80% 為通過定向計劃發行銀行產品的通道業務。 目前,券商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三名的證券公司,依次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宏源證券。這三家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均分別超過了150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已經超過2500 億元。 由於並無技術含量,大小券商一擁而上,短短一年間,券商通道手續費已從3?降到1?至0.5?之間。根據券商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同,手續費略有不同,銀券合作的整體手續費水平遠低於以往銀信合作中3?的手續費。 業內亦深知,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業務,存廢或其成本,都取決于銀監會的態度。 在證監會2月26日的通氣會上,歐陽昌瓊曾回應了媒體對券商資管通道業務風險問題的關注。 歐陽昌瓊表示目前還沒有發生這方面風險事件。他同時坦承,券商通道業務存在一些潛在風險。 一是政策性風險,如果這種業務影響信貸金融調控政策效果,隨時可能被監管機構叫停;二是信用風險,出現產 品無法兌付的情況時,券商可能承擔連帶責任 ;三是操作性風險,券商與銀行可能因為協議約定不清晰而產生糾紛。 針對這些潛在風險,證監會要通過月報跟蹤、事後問責、現場核查、監管合作等方式加強監管。 對於銀券合作,歐陽昌瓊明確表示監管機構一直不鼓勵發行期限錯配產品,原則上不允許券商通過發行上述期限錯配產品購買自有產品(如中小企業私募債) 。 影響幾何 不過多位券商人士均一致認為,通道業務並非券商資管業務追求的目標,只是借以建立客戶渠道的過渡性措施。 “通道業務雖不太掙錢,不過話說回來,有錢賺當然做了。 ”一位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說。 一位工行資管部人士認為,未來叫停通道業務的可能性還是存在,對銀行的影響有多大,還要是看哪類業務。 前述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表示, “有的通道業務容易被叫停,有的則不容易被叫停。 ”目前,通道業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券商定向理財計劃委托銀行放款,即用銀行自己的資金、客戶和項目資源,在券商建立一個通道,來買券商的定向理財計劃。 另一類通道業務是通過券商集合理財計劃的名義募資,客戶、資金、項目也都為銀行,但用券商的名義募集資金,銀行會口頭承諾“出了問題兜底”;券商則會內部評審項目資質,並承擔一定風險。 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表示 : “前述第一類屬於面向單一客戶的純通道業務叫停比較容易,也容易監管;第二類不那麼容易叫停,因為監管部門無法分辨這是券商對客戶募集的資金,還是銀行幫券商募集的資金,本來券商就在銀行渠道里銷售產品。 他進一步解釋稱,第二類通道業務目前在2萬多億元券商資管通道類業務中,大概最多占十分之一,比例並不算高, “這一類結構化理財產品,由於券商和銀行的風險承擔關係的約定並不清晰, (即便叫停)亦存在操作上的後續糾紛風險。 ” 風向待明 今年初銀監會召開的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指出,今年銀行業監管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嚴控表外業務關聯風險;要嚴格監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等。 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2月16 日) ,銀監會就向各銀監局下發了《關於2013年非現場監管工作的意見》 ,布控風險監管工作。其中,首次提到關注輸入型風險。此處所謂的輸入型風險,即民間融資、融資擔保、小貸公司、財富管理等外部風險向銀行體系的傳染滲透。不過,目前無論是快速膨脹、不透明的銀行理財,還是券商資管通道業務,銀監會對這類為銀行做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流動性搬運業務的政策動向,尚不明朗。 “銀行是整個市場最大的消費者,銀行監管機構決定著市場的規則。 ”一位券商人士曾表示。銀行有動力與券商合作,是因為銀券合作發行的理財產品屬於表外理財產品,不用轉表。 一位大型銀行相關業務資深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最近銀行內部對出表業務高度敏感,針對此類業務不得對外發表觀點。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理財產品不能與“影子銀行”畫上等號,這是銀行具體的表外業務,應通過完善信息披露、修改《商業銀行法》 、引入第三方——破產隔離機構(即特殊目的機構,SPV)來規範。 “最清晰的理財業務模式應該是:為每只理財產品設立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 SPV,從而實現‘真實出售’和‘破產隔離’ 。 ”目前,銀監會下發給私人銀行的資產管理牌照,並沒有確定私人銀行是否為獨立的法律主體,管理資產有沒有獨立的財產權和破產隔離機制。 工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馬續田在告訴財新記者,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實施分業經營時,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小,並沒有劃分專屬業務部門管理,現在,各類機構都在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國內金融市場發展到現階段,有很多問題 都被提出來了,比如,資產管理業務是不是屬於分業經營範疇?是不是在分業經營監管框架下,銀行或其他的機構就 不能做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業務不應是某一類機構的專利,各類合格金融機構都可以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我們呼籲監管部門推動資產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統一監管標準,促進公平競爭。 ”馬續田認為,應設立國家層面的統一的《資產管理法》 ,要求基金、保險、證券和銀行的資產管理在統一的《資產管理法》下合規經營;規定所有理財產品的財產獨立性不受侵害,都有破產隔離功能,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要一致; 要解決市場公平性的問題,不同的主體享有同樣的法律地位,包括解決各類投資市場的公平准入問題。 “只有按國際資產管理業務的科學模式去設計,才能推動整個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 ”馬續田強調。 |
埃及動亂事件鬧的沸沸揚揚,投資者擔憂這可能會影響到蘇伊士運河,該運河是世界上關鍵的輸油通道。
US Funds 分析師稱:「全球石油總產出為每日運輸近9000萬桶,其中一半靠水運運輸。」
從某種程度上講,幾乎所有海上原油運輸均會通過這7個關鍵通道中的一個。
在經過這些通道的時候,巨型油輪可能會面臨交通擁擠、海盜猖獗等風險。任何破壞行為都會導致石油價格波動。
下面盤點全球7大石油運輸通道:
1.丹麥海峽
位於北歐的冰島與丹麥屬地格陵蘭島之間,它是北美洲和歐洲的地理分界線。海峽北端為北冰洋,南端為大西洋。EIA稱,隨著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丹麥海峽的重要性將顯現出來。2010年,該海峽每日運輸300萬桶石油。
2.土耳其海峽
它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Bosporous和anelles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2011年,Bosporous和anelles海峽通行總船隻5萬艘,平均每日運輸石油300萬桶。
3.蘇伊士運河和SUMED管道
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築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2011年,1.8萬艘船隻途徑蘇伊士運河。與SUMED輸油管道加起來,蘇伊士運河地區每日運輸240萬桶石油。
4.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峽。2011年,該地區每日運輸1700萬桶石油。
5.曼德海峽
位於亞洲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連接紅海和亞丁灣、印度洋。2011年,該地區每日運輸石油340萬桶。
6.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是亞洲關鍵的海峽。2011年,該海峽每日運輸1500萬桶石油。
7.巴拿馬運河
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和「世界橋樑」。2011年,每天僅運輸石油75.5萬桶。巴拿馬當局正對該運河進行大規模擴建。到2014年,該運河的運載量將是原來的3倍。
Nasdaq OMX集團副總裁Robert Hughes近日表示,集團正在和香港的基金經理們進行溝通,為未來可能的ETF通道做準備,中國政府未來可能會允許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購買在香港上市、追蹤美股的EFT。
負責國際指數業務的副總裁Robert Hughes表示,該集團正與香港的基金經理合作,為ETF未來納入滬港通作準備。蒙特利爾銀行旗下子公司BMO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兩只跟蹤納斯達克系列指數的基金於11月13日在香港首發上市。
“我完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ETF就會成為滬港通的一部分,”Hughes 在香港接受采訪時說。”它將成為擁有國際業務的ETF提供商非常感興趣的目的地。”
中國證監會的發言人拒絕對此做出任何評價,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言人也未予置評。
備受關註的“滬港通”於11月17日正式開通,令人意外的是,首個交易日內地投資者對港股較為冷淡,全天額度僅用了17%。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海外資金對A股反應熱烈,下午就用完了所有額度。不過隨後的幾個交易日,滬股通及港股通使用的額度均明顯處於低位。
Cathay Conning資產管理公司CEO Mark Konyn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大機構依然在觀望滬港通的情況。”
另一方面,而對於美國投資者而言,滬港通的正式推出意味著他們可以更好的介入中國市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大門的開啟,包括貝萊德和CSOP Asset Management在內的EFT管理機構正在申請大約40支ETF,是現有規模的六倍之多。以追蹤中國股市和債市,方便普通投資者可以投資中國市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