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與健康
http://www.xcf.cn/newfortune/bzdh/201207/t20120718_330031.htm 「為工作透支身體,值嗎?」萬科郁亮的回答是:「不值。」
兩年前,看到媒體為自己畫出一張頗為豐滿的肖像,他自問:「我形象有這麼差嗎?」其後,伴隨房地產調控的啟動,他開始運動瘦身,跑步,騎車,登山,至今已減重12公斤,心跳達到每分鐘70多次。今年6月,他再次出發挑戰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在他「健康生活工作多十年」的示範下,運動在萬科成為一場運動,他們自認從中還有健康之外的收穫—同場競技,下級贏過上級,讓上下級之間有了心理平衡的機會,甚至可以化解一些管理中的結節。
運動健身的益處,萬科只是初嘗滋味。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對於健康是一種競爭力,已有越來越深入的認識。只有健康,領導才能勝任職位;只有健康,員工
才能保持戰鬥力。對於企業,員工健康至少意味著降低人力成本。在谷歌等先鋒企業,工作場所健身計劃開展有時,運動與工作已然可以相互交融促進,這與眾多國
內企業推崇床墊文化、員工以健康換金錢的層次迥乎不同。
過去30年,為了經濟的增長,中國社會已有太多透支,人力的透支,環境的透支,資源的透支,信用的透支,社會保障的透支,以及資本市場上部分企業的種種惡意透支。
今天,不僅我們的肌體需要健康,這世界的每一個經濟體同樣需要康復,歐洲美國如此,中國亦不例外。最近幾季,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資委已提醒央企應
付三五年的寒冬。雖然政策重心轉向穩增長,然而,逆週期的操作效力或終有限。對於一個經濟體,健康增長的根本,或在於構建良性的體制。這方面,有不少區外
經驗可供借鑑,譬如李稻葵教授啟動國別比較所研究的德國模式。
針對資本市場的惡意透支,香港證監會對洪良國際IPO造假案的處理,更可資借
鑑。其行動之迅速,決心之堅定,震懾作用之明顯,可圈可點。而其中核心,盡在以保護投資者為職守。近兩年,香港與內地聯手監管的案例日多,在頻繁互動中,
香港經驗或許可以給內地監管機構更多的啟示。畢竟,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的健康意義非常。
中證報:本輪牛市不是“投機市” 短炒爆炒會透支上漲動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78
最近幾周A股瘋狂上漲,官方媒體頻頻發出警示,前有新華社評論A股瘋牛暗藏風險,本周一中國證券報評論稱,本輪牛市的特征不是“投機市”,而是“信心市”,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釋放的巨大紅利足以支持一輪長期的、穩步上漲的牛市。暴發戶式的短炒爆炒會透支上漲動能,破壞長期牛市的基石。
中證報在文章中提到,
要清醒地看到,改革紅利不是一天兌現的,牛市也不是唾手可得的。牛市需要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需要改革開放的不斷努力,需要市場制度體系的逐步營造,更需要理性的參與和冷靜的判斷。不研究基本面、不關心經濟周期,只會盲目跟風的投資者,將永遠陷在貪婪與恐懼的投資怪圈里無法自拔。盲目放大杠桿、無視風險管控,最終也將走到投資的斷崖。
其認為,中國能夠撐起中長期牛市:
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積累的經濟發展成果尚未在A股市場得到對等的體現。當阿里巴巴創造全球單日銷售記錄之時,A股市場尚不能把這個成果提供給中國投資者分享。還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優質的資產沒有通過A股市場發現價格、實現增值。在中國資本市場日趨完善的過程中,發展的紅利將逐步兌現,財富故事將一直講下去。
中國擁有全球最高的儲蓄率、最龐大的外匯儲備。中國還有3萬億元基本養老金、1萬億元住房公積金結余資金,基本都沒有投資股市。有近3萬億元保險資金可以投資股市(目前僅投1萬億元),未來理財產品和儲蓄資金的轉移、公募和私募基金大發展等都是潛在的牛市“生力軍”。然而這道資金閘門不會像泄洪一樣打開,從發展眼光看,資金進場的節奏必將與市場的發展步伐相適應。
中國加快對外開放也將打開A股向上的大門。隨著QFII進一步放開、滬港通等的開通,外部資金也將加快湧向A股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在未來數年會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具備國際交易、結算、儲備貨幣功能後,一國貨幣重估必然帶來本幣計價資產的升值。1948年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美元逐步成為國際化貨幣,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股市經歷了75年大牛市!中國股市也完全有基礎和條件在未來數十年中細水長流地品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果實。
長期牛市最大的底氣就是改革的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行政體制改革一馬當先,已經取消了600多項審批。未來利率匯率市場化主導的金融改革、水電煤等要素資源價格改革、財稅改革、土地改革、國資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等,還將不斷釋放經濟新動能,長期支撐牛市。
昨天,新華社也提到,如果沒有基本面的支撐,股價越上漲,風險越積聚,暴跌隨時可能觸發。到時候,傷害的是市場信心,受損的是最為弱勢的中小投資者。
過去兩周滬深股指累計漲幅分別達到18.13%和20.82%,單日成交量突破萬億,證監會稱,這輪牛市中80%的成交量由散戶貢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一路一帶”已被透支 改革才是最大基本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19
本文來源香港新城數碼財經臺主持人陶沙,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亦刊登於微信公眾號:點金面對面(公共賬號mfd-11)
牛市的基礎來自流動性和改革。國企改革,一路一帶,農業中的土改板塊,軍工體制改革,已經受政策支持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和零售都在2014年有不錯的表現。
而板塊中,市場已對一路一帶概念進行了較大透支。建築、工程機械和相關周期板塊的上漲已令其短期風險較高。
現時場內資金性質並不相同:存量資金在傳統經濟不佳的背景下,多配置一些成長股;新增資金多為產業資金,對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多愛配置大盤藍籌。誰是主流資金仍在競爭中。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總監兼投資管理部基金經理趙曉東認為,一月份的操作上,看好低估值大盤藍籌,會加大對銀行的配置。
趙曉東先生現時管理三只基金:國富彈性市值股票基金截止2014年三季度規模為28.6億人民幣,國富中小盤股票基金截止2014年三季度規模為11.9億人民幣,國富焦點驅動混合基金截止2014年三季度規模為0.7億人民幣。國富彈性市值股票基金過去1年回報率為13.26%,國富中小盤股票基金過去一年回報率為38.51%,國富焦點驅動混合基金過去1年回報率為35.27%。
以下是訪問的全文:
點金:您對2014年年底的快牛持怎麽樣的觀點?
趙曉東:我覺得這波牛市的上漲有一定基礎,除了流動性放松之外,另一個很大的邏輯在於改革紅利。在2014年,國家開了一系列會議討論國有企業改革和農村土地所有制以及戶籍改革等,這些改革在未來2到3年內會逐漸釋放出紅利。所以,這輪上漲中,改革是最大的基本面,第二才是流動性推動的基本面。
點金:改革的因素在哪些板塊中會顯現?
趙曉東:一是國有企業改革,這波上漲大盤藍籌都是一些國有企業,另外一部分則是因為“一路一帶”,這也屬於國家的戰略層面;二是農業板塊,因為“土改”,整個農業板塊的表現都非常好;三是軍工方面,因為這一領域中的體制改革,所以軍工在2014年的表現也是非常好;四是電子商務方面,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整個互聯網金融和零售的表現也都非常好。這些板塊基本反映了改革的預期和紅利。
點金:這波行情中,哪些板塊符合您預期?哪些又超出您的預期?
趙曉東:金融股中的非銀金融和金融股則都在我們的預期之內,但有一些板塊的上漲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例如,“一路一帶”所帶來的效果和聯動的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特別是建築板塊和工程機械板塊,這些都出現了連續的上漲,成交量非常大,這可能是對國家政策的一種透支;此外,很多周期板塊也在“一路一帶”的推動下,出現了明顯的上漲,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點金:“一路一帶”的透支是否意味著未來的獲利回吐?
趙曉東:現在中國股市往往是這樣,上漲漲得大家看不懂,下跌也跌得大家看不懂,這輪中的“一路一帶”就是已經超出了當前基本面的支持,甚至是未來2-3年的基本面支持,短期來看,風險還是挺高的。
點金:因為杠桿的運用,未來的波動性是否會加劇?
趙曉東:這一輪的上漲主要是來自外部的增量資金,這些都用到了杠桿,無論是券商的融資融券還是銀行的傘型信托,這些占據了入市資金的主流,也對市場的影響非常大。例如,近幾日市場上下的波動都在3-4個點,很多板塊甚至今日漲停,第二日沖跌停,可見波動非常大,這些板塊對市場還是有一定沖擊力的。
但如果,未來市場無風險利率持續出現下降,而外部的資金也出現持續流入,對市場的沖擊會降低,因為新增資金會對沖掉波動。
點金:A股投資者大多預期會有多輪降息,但人行現時卻又騎虎難下,投資者該如何應對下一步宏觀政策調整的預期?
趙曉東:這個問題中央決策部門也已經看到,本來大家已經預期2014年底會有降準,但隨著大量資金通過杠桿形式流入股市,實際上變相推高了實體的融資成本,以及銀行間的借貸成本,我們看到很多債券的價格也出現大幅下跌,收益率則快速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短期降準降息的概率的確在降低。
隨著國家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例如針對性貸款,以及人行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的推出。整個利率水平以及銀行間的水平都會出現緩慢的回落,所以對股票短期來看是利好,但中長期來看,可能因為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短期會有波動。
點金:資金今年在多元化的理財產品中是否會有重新的配置?
趙曉東:我覺得上半年,尤其2014年末,市場的波動性已經加大,因為很多資金已經獲利非常豐厚,有兌現的可能。另外,由於利率高企,很多資金也會轉移到債券等其他理財產品中去,當這些資金慢慢撤離股市的時候,人行的政策就會開始放松,等到2015年整個上半年來看,資金會重新流入到股市,所以說很多資金還是會配置在權益市場。
點金:只有在市場的不理性漸趨平靜之後,人行才會可能重提加息?
趙曉東:對,我想人行也是在等待,所以如果情緒不回落的話,我覺得加息還會進一步推遲。
點金:就1月份而言,您有什麽投資策略?
趙曉東:還是應該買一些低估值的大盤藍籌,例如銀行這類,我們會在這方面加大配置,因為隨著利率在2015回落,大盤藍籌的吸引力還是會進一步提升。
點金:您對銀行股現時的估值如何看待?
趙曉東:因為資金的性質不一樣,以前都僅僅是存量資金在做配置,傳統經濟看起來也不太好,所以資金都配置在成長股,出現了成長股的泡沫。而目前的新增資金,很多都是產業資金,對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它們就容易選擇低估值的大藍籌,這是它們的首選,所以只要新增資金占據市場的主流,大盤藍籌的機會就會更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行業觀察】救市政策刺激需求透支 樓市潛伏新危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864.html
【行業觀察】救市政策刺激需求透支 樓市潛伏新危機
第一財經日報 張宏偉 2015-10-21 00:16:00
繁榮的背後是“救市”政策不斷刺激不斷透支樓市需求的結果,背後潛伏著樓市新危機。而這場危機極有可能在2016年爆發,屆時,樓市可能將陷入新一輪調整周期。
張宏偉/文
從前三季度來看,“救市”政策頻發,央行也累計有五次降息四次降準,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庫存去化周期在15個月以下的城市,比如南京、蘇州、南昌等城市)樓市需求政策刺激之下開始集中釋放,樓市基本面好轉,金九銀十已經沒有什麽太多的懸念,價格也趨於堅挺,甚至接下來幾個月可能會慣性漲價。
但繁榮的背後是“救市”政策不斷刺激不斷透支樓市需求的結果,背後潛伏著樓市新危機。而這場危機極有可能在2016年爆發,屆時,樓市可能將陷入新一輪調整周期。
樓市需求透支,“繁榮”不可持續
同策咨詢研究部結果顯示,2010年左右中國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戶均套數已經達到1.0套,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已基本平衡,未來樓市增量房增速將遞減,房地產市場將進入存量房時代。未來房地產市場會體現出增速較為平穩、需求更加差異化的特征。
從樓市大趨勢來看,供求基本面來看已基本平衡,市場需求已基本得到滿足,今年由於多輪“救市”政策導致樓市基本面複蘇好轉的“大年”不可持續。
從投資增速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053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2%),增速比1~8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增速繼續小幅回落,房企投資意願繼續回落,這也反映出樓市下半場需求不足導致房企投資動力不足。
今年 “3·30新政”以來,大中城市(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價的回升主要是過去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以及由於需求的集中釋放而帶來的市場需求的透支,如果房企據此以為未來樓市一直會保持這樣的量價走勢,那其實就是對於市場的誤判。
從市場發展趨勢來看,待本輪市場需求在第四季度集中釋放完畢之時,下一輪市場的階段性調整也就來臨了。筆者認為,央行“雙降”、9·30新政降首套首付之後,本輪樓市量價齊升最多持續到今年第四季度末,也就是說,央行貨幣政策寬松將導致樓市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大量透支,樓市在下半年瘋狂後將陷入調整期,從時間的角度來看,2016年初開始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整極有可能會來臨。
同時,美元加息預期強烈,從全球投資客或財富階層的資產配置方向來看,購置美元資產或增加美元資產成為他們的最優選擇,美國房地產市場更加具有投資價值。在此市場背景下,全球投資客或財富階層對比中美樓市的投資價值,還是會選擇投資價值較高的美國房產,不會選擇中國樓市。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樓市已經被美元“做空”,投資客即使選擇中國樓市進行投資,也只是關註一線城市及極少數二線城市當中的中高端物業,難以改變樓市整體大趨勢。
大蕭條或在明年初到來
今年以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合肥、南京、武漢等城市“地王”頻現。筆者認為,今年以來土地市場高溢價、“地王”現象確實在商品住宅市場成交量回暖的市場背景下出現,如果市場成交量剛剛反彈就導致開發商在土地市場瘋狂拿地,如果這樣的“地王”的拿地成為常態,那麽,市場可能很快將走向另外一個方向:瘋狂之後的市場調整期。
從歷史經驗來看也是如此,2009~2010年、2013年土地市場“地王”頻出瘋狂之後,2011年、2014年樓市包括土地市場陷入大蕭條。從今年土地市場表現來看,如果土地市場“地王”現象在今年下半年持續頻現,那麽,這也就意味著2016年樓市將陷入大蕭條的調整期。
土地市場“高溢價”、“地王”是魔鬼,這或將導致樓市調控政策由當前的“救市”為主的時期轉為再度收緊,市場也將再度陷入低迷。
另一方面,樓市“救市”政策越頻發,反而說明當前經濟形勢依賴樓市越嚴重,中國未來的樓市形勢越嚴峻,未來會隱藏更多的市場風險。
從短期來看,當前樓市仍然是調整期,“去庫存”仍然為市場主旋律,這個基調並不會因為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成交量回升而明顯改變;待市場需求在第四季度集中釋放完畢之時,下一輪市場的階段性調整也就來臨了。
(作者為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為何從未申辦也能壞你征信? 警惕遭遇“幽靈信用卡”惡意透支 !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1/990457.html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接到銀行電話,讓你為一張自己從未申辦過的信用卡還款,那麽你多半遇到“幽靈信用卡”了。“幽靈信用卡”同樣會給你產生不良征信記錄。到底什麽是“幽靈信用卡”?又是怎麽出現的?
原標題:警惕你名下“幽靈信用卡” 可上網查詢征信記錄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接到銀行電話,讓你為一張自己從未辦過的信用卡還款,那麽你多半遇到“幽靈信用卡”了。在各大銀行爭搶信用卡市場時,相信不少消費者都辦過幾張信用卡,甚至忘記了自己手中到底有幾張卡,若遇到身份證丟失、信息泄露等情況,可能名下還有更多的信用卡。銀行人士提醒,警惕“幽靈信用卡”影響個人征信。對消費者而言,要保護好個人的信息,防止遭遇“幽靈信用卡”,而且最好查一下征信報告,對所擁有的卡片做到“了然於心”。
查征信記錄,發現被辦卡
“被辦卡”讓人心塞。隨著3·15的臨近,“幽靈信用卡”進入大眾視線。所謂幽靈信用卡,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名下多出了一張或幾張信用卡,最糟糕的是,這些卡還產生了惡意透支記錄,最後影響到個人征信。
銀率網信用卡組分析師華明舉例稱,一位先生在查詢個人征信記錄時,發現名下還有一張在外地辦理的信用卡在使用,後來該卡產生了一萬多元的逾期,給其個人征信記錄帶來不良影響。然而,他本人從未到過那個城市,也沒有辦過卡,拿到信用卡的申請單後,發現上面除了姓名和身份證號碼以外,其他信息均與本人不符,因此他認為有人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辦理了信用卡。
分析師表示,這種被辦卡的事情並非個案。有人名下有不少信用卡,這些信用卡,有的是幫朋友完成任務,辦後閑置一旁的,有的則是自己壓根不知曉。
“被辦卡”者征信將受影響
業內專家表示,當“幽靈信用卡”產生逾期時,那麽“被辦卡”的人征信記錄就會受到影響,產生不良的征信記錄。銀行人士表示,多數不良記錄是因為未按時還款導致的,無論是由於疏忽大意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無法在還款期之前還款,或是逾期還款,都有可能導致信用卡個人不良記錄的產生。
其次,自己的身份證或身份證複印件被人拿來冒辦信用卡,並進行了惡意盜刷,由此也會導致個人信用卡不良記錄的產生。
再次,若持卡人手中有未使用但激活了的信用卡產生了年費,而持卡人並不了解,由此產生欠繳費用,也會影響個人信用。雖然銀監會曾出臺通知,未經持卡人授權,在信用卡激活前不得扣任何費用,但部分主題信用卡或特殊信用卡會在規章時明確表示,辦理後就會收取年費,不管是否開通。這需要持卡人在辦理信用卡時對所辦信用卡的相關規則了解清楚,以免承擔不必要的費用。
“幽靈信用卡”怎麽出現的?
分析師華明表示,造成名下存在“幽靈信用卡”的原因有多種。原因之一,是消費者對個人信息保管不善,“目前個人信息泄露案件頻發,不少非法機構打著能代辦大額信用卡的名義,讓消費者提供身份信息,很多通過正規渠道辦卡被拒或對額度不滿意的消費者,輕易相信這些非法機構,將自己的重要信息泄露了出去,導致被冒名開卡。”
其次,和銀行也有一定關系,可能是銀行員工為達到考核目標泄露用戶信息。
專家提醒個人信息要嚴格保密
分析師建議,不要相信任何宣傳能代辦信用卡的廣告;對於自己的個人信息要嚴格保密,尤其是身份證照片、複印件等重要信息,以免被辦卡,“同時,銀行方面也要嚴格管理本銀行申請資料的安全問題,堵住用戶信息泄露的口子,同時嚴格按照‘三親原則’批卡。”
編輯:姚祥雲 審核:向江林
-
信網
-
姚祥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