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天下第一倉 三思而後行 艾薩 Isaac Sofaer

2013-10-24  NM

天下第一倉

三思而後行

開始本文前,我將以本週三開市價,買入 1,000股 TVB、 10,000股太平洋航運、 10,000股德昌電機及 20,000股國泰航空( 293)。

自我在 1976年來到香港起,香港投資者持續輸錢,現在又好像想亂上車,在不熟悉的問題「押重注」,今次是電視牌照事件。
政府終於宣布兩個新牌照的得主,投資者的反應,就好像「幸運中獎」的公司得到一棵搖錢樹,只要搖一搖,便有錢跌下來。問問 TVB過去 40年,如何艱難地對抗電影、衞星電視、互聯網及各類視頻的競爭。問問 TVB是否只要搖一搖樹,便會有盈利。我知道不是,因為在 1977至 1979期間,我幫它們做審計。

得到牌照未必好

在我看來,新牌照得主其實「不幸」,因為它們要花過億元去請人、製作可與 TVB相比的節目等。這是世界上一個最艱難的生意,它跟開間金鋪或者買個的士牌不同。
在未來 6至 12個月,新牌照得主不太可能有節目推出,未來也不太可能吸引 80%觀眾,有沒有廣告客戶也成疑,最後可能因而要虧損幾年。
我欣賞競爭,激烈的競爭令產品質素不斷改善。星巴克、麥當勞、蘋果、 facebook,全球最優秀的公司,每日都面對競爭對手,那又有什麼錯呢?它們的股價持續攀升。不過,香港投資者卻為了幾個競爭對手的名字,將 TVB從五月的歷史高位$64,掟落$48。

TVB值得投資
看新牌照得主的表現,他們過去 13年的股價,對比 TVB根本無得比。其中一個對手,雖然有很強勁的人脈關係、賬面上穩定的業務,但在今年上半年仍錄得虧損,又無派息;另一名對手,股價更由 2000年的$130,跌至現時的$3.6。相反, TVB不斷增加派息,又為股東提供的持續資本增長,股本回報率(扣除現金)為 30%,股息 5%。
你或許不喜歡 TVB的節目,但現在並非英國的 Sky、 BBC或者美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獲得牌照,若是他們,那我就會緊張,因為他們才是 TVB的真正對手。
TVB在中期報告提及,為了留住忠誠的員工,它已提高薪酬及福利,所以應該對經過時間試煉的 TVB保持忠誠,直至未來的業績出現異樣。
國際方面,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大攤牌暫告一段落,債息回落、金價上升,油價下跌、股市回升。有一天,或許是 2014年 1月 15日後,聯儲局應該開始收水,所以利息會上升。盡你可能在該日來臨前賺錢吧,明年開始將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而中國的問題在短期內仍是揮之不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482

跟著大佬布局系列之七:勝而後求戰的琥珀能源(0090)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8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25 17:20 編輯

格隆匯跟著大佬布局系列之七—勝而後求戰的琥珀能源(0090)

作者:格隆匯 tung


編者按:在這波格隆匯定義為“前無古人”的港A股大牛市里,格隆匯發動會員挖掘“跟著大佬布局系列”,先後挖掘了幸福控股(260)、華夏醫療(8143)、酷派集團(2369)、中國消防(445)、正峰集團(2389)等公司,今天我們推出系列之七:勝而後求戰的琥珀能源(0090.hk)。為嚴謹,我們剔除了作者標題中的20倍股字眼。但我們認同作者文中的一段話:如果沒有一批十倍二十倍股的誕生,那麽這個牛市一定是個偽牛市。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格隆匯分布在全球50多個國家的會員一起挖掘出類似標的,我們一起擁抱牛市。

盛世古董亂世金,熊市價值牛市夢!

最近對此金句情有獨鐘,感覺從中獲益良多,借格隆匯寶地送給大家。

誰都希望能找到熊市有價值,下跌有限;牛市有美夢,可以上漲無窮的股票,這就是勝而後求戰,就算熊市不期而至,也可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琥珀能源(0090.hk)極有可能就是這麽一個標的!
古往今來,牛市里面最不缺的就是十倍股,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一批十倍二十倍股的誕生,那麽這個牛市一定是個偽牛市。
牛市十倍股的特征我的總結如下:

A市值小!
再牛逼的大市值公司,想要在一輪牛市里面漲10倍,都是天方夜譚,特別是在中國這種牛短熊長的神奇國度。不信你等騰訊漲個十倍試試。

B要有夢!
按A股的說法就是要有故事,有概念,有基本面,但是最好又能超越基本面。這樣才能粉碎估值的天花板,股價才能有不斷向上突破的空間。

C有大佬!
俗稱抱大腿,牛市里面跟大佬走有肉吃啊!看看馬雲在香港資本玩的風生水起可見一斑,先有阿里雙雄,後有銀泰商業和瑞東。

D、能控盤!
股權必須夠集中,不然肯定走不遠。牛市大家都想做點事,每個票背後或多或少都有點大股東在站崗,說難聽點就是有莊家在控盤。


在我看來,琥珀能源(0090.hk)就完美切合了上面全部的要點,完全符合格隆匯要求的“跟著大佬去布局”的要求。
I、下跌有限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遵從格隆匯分析原則:直接上要點,上幹貨,先講下跌有限的邏輯與證據

琥珀能源2009年香港主板上市,期間業務和控股權都沒有過任何變更,可考歷史足夠長,業務和資產也都很簡單清晰:擁有就是位於浙江省的4個天然氣發電廠。他的控股股東是浙商中鼎鼎大名的萬向集團魯冠球先生的公子魯偉鼎先生(有大佬)

截至2015-05-22收盤,琥珀能源報1.52港元,6.3億港幣的市值(小市值)

假設再漲10倍才60億,再漲20倍也就120億港幣(折算人民幣剛好才100億)。放眼望去,現在A股里面凡是有點什麽的公司,百億市值只是起步價。港股的牛市比A股來的晚一點,向A股看齊是遲早的事。解放軍正在登陸香港(上周末剛剛中港基金互認大禮包),消滅百億市值以下的港A股,說不定很快就會成為港股的大趨勢與方向(受格隆匯各大俠的啟發,我個人就準備做這麽一個組合,把香港主板中低於5億殼價值市值的港A股做一個組合,buy& hold,我完全不相信這波港A股大牛市後,還會有5億市值以下的主板公司存在——奇思怪想,僅供參考,不做建議)!

下圖是琥珀能源的資產狀況表。


一般的情況下,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6.3億,資產透明微利,無隱藏風險,可變現能力強(要賣掉一批天然氣發電廠太容易了),這就是非常、非常好的殼資源。眾所周知,現在香港一個主板殼公司的公價就是5個億,而且隨著牛市的來臨,這個殼價更是水漲船高,數量也是買一家少一家!

琥珀能源13年資產凈值是7個億港幣,加上殼價5個億,就是12個億,現在6.3億的公司市值,在凈資產基礎上還打了5折。拋開任何想象力,這個價格的安全邊際足夠高,有12億的保底線,這就是我說的勝而後求戰。

細心的你可能已經發現,我上面算資產凈值用的是2013年
為什麽不用最新的?這是因為在2015-03-25日,公司做了一筆超大卻又超級無厘頭的減值,導致了1.4年的巨虧以及凈資產大幅縮水2億港幣。


我是怎麽理解這個事的呢?

其一,這種行為怎麽看怎麽像是借利空來洗盤,不得不讓人揣測這背後的動機。稍微懂行的都知道,電廠實行的兩部制電價改革,是指電價實行(1)基本電價(又稱容量電價,反映和補償電力企業的固定成本,與實際發電量無關),和(2)電量電價(又稱電度電價,反映和補償電力企業的發電變動成本,與實際發電量緊密掛鉤),這中改革本質上市為了照顧電廠“大馬拉小車”的設備利用率不足,至少不是壞事,做這麽大筆的預先減值,實在超級無厘頭;

其二,3月26日當天,股價沒跌,成交額也只有區區40萬港幣,換手率只有0.13%,說明這票籌碼已經高度集中,基本沒有散戶(能控盤)。結果26日就成為了這個票的啟動點,在隨後的1個多月的時間里,琥珀能源股價一路走高幾乎翻倍。(見下圖)

其三,如果今年把之前計提的減值回調,變成15年一筆巨大的利潤,趁牛市做點什麽,這個概率有多大?

總之,如果說這背後沒有故事,打死我都不信啊!

II、上漲無窮
神說,要有光,於是有了世界!
我說,要有夢,於是股票漲了!
八完了下跌有限,再回到夢:上漲無窮的邏輯與證據:

那麽我們接下來就談談琥珀能源的夢,八一八他背後的故事,以及潛在上漲無窮的理由。

既然琥珀能源是個優質殼資源,那麽萬向集團一定是不會放過的,更何況這是萬向集團唯一一個港股公司(萬向集團有4家A股上市公司,港股這是獨一家)。

看公司的名字帶有能源二字,那麽答案基本可以確定了:要知道這些年萬向電動車,萬向新能源的業務都非常龐大,名聲鵲起!我大膽預測,琥珀能源未來存在大幅重組的可能性!這樣的催化劑足夠股票漲到天上去了。

這可不是我隨口亂說的,下面有圖有真相!



看得有點吃力?沒關系,我來解釋一下上面這張表。

首先,普星聚能是萬向的全資子公司,原來的股權是20億人民幣。根據上海工商局的資料顯示,2014年12月29日,普星聚能股份公司的股權由20億元增至35億元。民生人壽應該在此時作為投資者參加了普星聚增資,增資15億元,從而持股42.86%。民生人壽與萬向控股亦頗有姻緣。據民生人壽官網披露的股東信息顯示,有三家股東持股超過10%。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其37.32%的股權,是其第一大股東。而隨緊其後的通聯資本、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17.59%和13.15%。

有了上面的鋪墊,真正的股權關系與幕後的大佬就都清楚了。我從頭再整理一下,應該是:

A、民生人壽控股了42.86%的普星聚能;
B、而普星聚能控股了90%的琥珀國際;
C、琥珀國際控股了95.42%的琥珀能源(含9600萬股可轉債)。名義控股是72.29%。


從時間點上來看,14年底公司的股權算是整理完畢了,然後15年開始準備行動。行動之前在3月底最後用利空洗了一下盤。這樣前面的蛛絲馬跡就全部連通,也符合了邏輯。

彼得林奇說過,賣出一個公司的股票可以有無數可能,而買入的唯一原因就是看好!換個角度來看,上市公司可以無為而治,但是一旦有所作為,背後必有動機。琥珀能源(90)的股權變更,只能解釋為大佬在布局。

猜大一點,接下來就是拉開重組序幕:普星聚能裝進琥珀能源上市,然後萬向再把民生人壽搞上市!再無責任猜的更大一點,在新能源與儲能領域積累儲備多年的萬向有可能攜手馬雲(都是浙商系),一起借90布局能源帝國。畢竟目前主要的市場馬雲都已經布局了,唯獨漏了能源市場,而且大家都是浙江人,一起做點什麽太正常不過了。
III、普星聚能是什麽公司,到底有多大的價值
最後剩下的問題就是普星聚能是什麽公司,到底有多大的價值?
上海普星聚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6月,當時註冊資金1.6,2014年底是35億,是中國萬向控股旗下能源板塊的核心旗艦企業,公司是以清潔能源為主營產業,集投資、開發、運營為一體的產業投資公司,並已成功收購美國A123公司。

A123公司是美國最大新能源鋰電池制造企業,技術全球領先,曾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合作,得到美國政府2.5億美金撥款,因財務危機於2012年10月向當地法庭提交破產申請。2013年,在和美國江森自控、德國西門子、日本NEC三家世界500強企業同臺競拍中,萬向最終以2.566億美元的價格,成功並購A123。

以上說白了就是普星聚能大概率擁有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儲能技術。近日美國特斯拉公司推出了其家用蓄電池產品,引發市場對於蓄能產品及其應用的廣泛熱情。加之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互聯網相關消息的不斷刺激,能源革命呼之欲出。毫不誇張的說,誰解決了儲能問題,誰就會是世界首富。從小的說,現在一切隨身電子產品,最大的一個瓶頸就是電池,你一天手機不充電試試!從大的來說,電動車,新能源發電,都有儲能瓶頸。這也是為何天才般的elonmusk(特斯拉創始人),號稱喬布斯的接班人,現在最專註的領域就是太陽能和儲能領域。

說一千道一萬,上面的一切還都是對琥珀能源的猜測而已,如果真的恰巧被我說中,那麽這至少是一個十倍股甚至百倍股

如果沒有說中,其實也無妨,上面也給大家算過了,12億市值是保底的,勝而後求戰,下跌有限,上漲無窮!

不管是你,還是我,乃至萬向集團,我想都不會輕易放過這個久違的牛市。既然牛市已來,大風正起,此時不幹,更待何時?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79

經緯熊飛:企業服務行業如何先贏而後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3/163916.shtml

經緯熊飛:企業服務行業如何先贏而後戰
經緯創投經緯創投

經緯熊飛:企業服務行業如何先贏而後戰

投資的魅力所在:不斷地去證偽。

來源 | 經緯創投

作者 | 經緯創投

企業服務並非科技新興領域,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美國已出現 SAP、微軟、Oracle 這樣的 ToB 公司,成長為巨頭。在國內,由於經濟快速增長及人力成本低廉,一直以來,企業服務市場屬於少為人知的領域。2012 年起,國內 GDP 增速放緩,人力成本增長問題凸顯,同時 2013 年棱鏡門事件後,國內加大去 IOE 力度,也為企業級服務創業提供了較好的發展土壤。

經緯創投是最早布局企業服務領域的機構。從 2012 年開始,經過 5 年的探索與沈澱,目前在經緯系布局的近 50 家企業服務創業項目中,有北森、銷售易、七牛、永洪BI、OneAPM、環信、GrowingIO、億方雲、上上簽、佳格數據、蓋雅工場、Pingcap 等已初露鋒芒。

41_150316103052_1

今天的文章來自我們與經緯董事總經理熊飛的一次交流,希望對你有所啟發。以下,Enjoy:

企業服務項目到底怎麽投?兩個核心關鍵點。

Q:在我看來,做 VC 有個能力:當有經驗積累後,挑項目的時候,是能夠預判出項目發展路徑的。但問題在於,當一個項目到了一定的標準,投與不投,是多維度進行判斷的。比如 Saas,中國 Saas 目前看來還比較難做,如果滿足了基本條件 KPI 達標,那麽超越 KPI 的標準是什麽?在此之上經緯看重什麽?

熊飛第一點,是個大市場。比如 CRM,再比如人力資源,也有很多細分項目,比如做核心人力、做招聘,但肯定不只是做一個報表工具。企業服務公司所處的市場足夠大,這是核心。企業服務本身是讓企業為該職能相關痛點去付費。而銷售、HR、客服、財務等職能,是企業最核心職能,痛點的商業價值最大。所以大市場的基礎,是該產品關註的是企業核心職能,以及解決的是核心職能中的核心痛點。

第二點,要考慮這個項目是不是處在浪尖位置。我們經常說投浪尖。三五年前投 Saas,那個時候對於早期項目來說是一個浪尖。過去一兩年投 infrastructure(IT底層架構),也是個浪尖,比如說 marketing automation(營銷自動化)、iot 等等。所以如果你現在做客服 Saas 創業就不是浪尖了,因為已有環信這些頭部項目。浪尖的優勢在於你是最早做的,所有資源都給你。

總結一下:它應該是這個領域最早的探路者,且速度一直高速增長。如果市場夠大,並處於浪尖的位置,是先人半步與先人一步的機會,這個我們是非常看重的。

企業服務,產品技術導向的創始人更有優勢。

aca9ddd5fba699b20f422f20ac447d32

Q:在這兩點滿足的前提下,關於團隊層面,有什麽體會?你們看重創始人的哪些特質?

熊飛:我覺得沒有完美決策,我們常說 VC 是一個判斷+運氣的連續體,但投 ToB 靠判斷會更多一些。做的每一個判斷都希望結果是大概率事件,但所謂大概率也只能證明這個項目七八成應該投,但沒有百分之百。

我個人傾向產品技術導向的創始人。在我看來,投產品技術導向的團隊沒什麽下行風險,但上行收益巨大;因為產品技術好,最差情況就是沒銷售,但優勢在於產品壁壘高,一旦市場找到感覺,找到銷售合夥人,業務可能就會以 5 倍、10 倍增速發展。但純銷售導向創始人,早期業務起來比較快,但如果競爭對手是產品技術導向,對手一旦找到市場感覺和銷售合夥人,下行風險就很大。

宏觀來看,企業服務公司產品技術的護城河寬不寬,有沒有留下足夠多的安全邊際,是我們很關註的點。這也是經緯系企業服務公司,為什麽普遍發展很紮實、高速健康增長的原因。我們在投的時候,是希望跟產品技術導向、著重於打磨自己產品的創始人去溝通。

Q:說到產品和技術,其實相對難判斷,ToC 可能是看 KPI;ToB 的話,特別是一些早期公司除了看創始人過去的背景,怎麽去判斷呢?

熊飛:我覺得有幾點,第一,做 reference track,團隊的能力,是可以通過 reference 相當程度判斷。

第二,團隊投每個領域都會投入很多的時間,要了解趨勢,知道有哪些領先的公司。形成初步投資假設。再去和公司聊發展、聊產品,就能夠比較快的判斷出這個團隊的視野、產品意識。

第三,就是一些標桿客戶的反饋,這個是實打實的。做到這三點就很快能做出不賴的判斷。

先贏而後戰。

Q:經緯五年前就開始布局 ToB,堅持到現在。在我看來,五年前的時候應該非常寂寞。直到 2015 年大家才普遍覺得 ToB 是風口,這期間你是怎麽去判斷的?

熊飛:投 ToB 其實投的創始人的特質,往往都是比較踏實、穩重、重邏輯、重積累,團隊專註某一個方向;ToC 則不然,可能需要創始人是願意快速變化的人——這兩類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另外,我個人覺得在中國投 ToB 的長期回報會比美國投 ToB 好很多。原因在於:

在美國,因為 Salesforce、Workday 等已有領先者產品的市場占有度很高,導致創業公司長不動、長不大,很多都是 10 億美金、12 億美金被並購。在中國, ToB 領域競爭並不激烈,因為沒有產品供給,很多公司創業兩年,就可以做中國 500 強的生意,這在美國不可想象。所以從長期來看,國內 ToB 創業公司的天花板顯著的高。

另外,從運營效率來看國內 Saas 創業公司也有不小優勢。美國很多 Saas 公司大概做到 1 個億美金收入還在不停虧損,還要不停地往前趕,很難實現現金流打平。但在國內,至少我們投的很多 Saas 公司做到億元人民幣量級的時候,或者之後一年,就有機會做到單月盈虧平衡。

最後,從經緯角度來說,最核心是投產品高壁壘和護城河足夠寬的項目,比如像 HR 領域的北森現在發展很好,五年後還會發展很好、再比如銷售易、環信、GrowingIO……這些公司現在很好,我們也能看到它們五年後都會很好。

大核心、大前提還是投到最優秀的公司。我很喜歡《孫子兵法》里面的一句話——先勝而後戰,你要先確保你大概率能贏的再去打。張穎有一句話,叫自強則萬強,只要把產品、技術做到行業內非常領先,我覺得融資的問題都是業務問題。

0050130032

企業服務這麽火,創業到底是該切入大客戶還是小客戶?

熊飛:經緯投企業服務五年時間,這個行業的發展是超出預期的。幾點原因:

中國人力成本的提高到了一個轉折點。我經常舉例子,六年前一個人工資大概 3000 元 / 月,一臺電腦 5000 元。現在反過來了,一個人工資 5000 元,筆記本電腦的價格只有 2000 元。企業主是很理性的,以前 2:1,現在變 1:2 了,他希望更大投入提高效率。而且,最近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三年前企業主都在談拉貸款、擴產能,但是現在想的是如何高效地去提高利潤,也落在軟件上。

我有個觀察,ToB 市場爆發,不是留給海外巨頭,而是給國內創業企業的巨大機會。很像七八年前智能手機的市場,當時移動手機市場剛起來,大家知道蘋果、三星非常好,可是一臺手機要六七千塊。所以需求起來的時候,性價比更高的國產手機,小米、OPPO、華為、中興爆發式增長。ToB 領域也類似,軟件從最初大型和超大型企業的剛需,過渡到中型以上企業的剛需,而這個爆發的市場更關註性價比和產品體驗,使得國內創業公司成為最大受益方。

Q:那麽現在如果再做企業服務創業的話,是否理想的客戶反而不是中海油、中石油,而應該是中型企業?

熊飛:我們投的大部分成功企業服務公司,不是一上來就瞄準中海油等超大型企業,無法一擊即中,因為超大型企業的功能需求太多了。它們往往是先瞄準 100 人到 300 人的中型企業,或者是中型偏小型企業,要先快速上手,再逐年向上走,今年可能是服務 100 人到 300 人的企業,明年可能是 300 人到 800 人,後年可能是 1000人到 2000 人。隨著功能不斷地添加,這是一個“逆流而上”的策略。

Q:有個現象非常有趣——很多企業服務創業者會在兩頭搖擺,以前做大客戶出身的會非常痛恨做大企業,過去諸如催款、服務等等小事,CEO、工程師動不動就被叫過去處理問題。 經歷過做大客戶的,現在就願意做小企業或者中小企業,他覺得我是產品說話,不會像以前那樣被牽著鼻子走;但又會發現一個新問題:收費有點困難。小企業消失得快,或者是需求率不高。他們就像一個鐘擺在不斷搖擺。你怎麽看?

熊飛:我覺得一定要做中大企業。一點一點往上。全球 IT 投入 90% 來自於財富兩千強,再 90% 來自於兩萬強,你做不到兩萬強的生意,你就只有 1% 的市場,自然這個公司能夠成為一個很大的、很牛的公司的概率也變得很小。

投資的魅力所在:不斷地去證偽。

Q:經緯企業服務團隊做的最快的一次決策多長時間?為什麽?

熊飛:最快決策是當天見完覺得可以投,就簽下 TS。能這麽快的原因是,團隊在該領域已做了足夠多思考,見了足夠多公司,當遇到這家公司時,其實是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另外,我認為投資的魅力所在,是一個不斷證偽的過程。VC這個行業是一個 idea business,所有的回報取決於你的 idea 質量,本質在於兩點:

第一,generate idea 的能力,就是說你的視野夠廣,經常在一線跑,有很多的思考。

第二,證偽 idea 的能力。如果你沒有證偽 idea 的能力,那就變成了自己做空中樓閣的假設。

14G58PICvp6_1024

經緯企業服務團隊每天都在不斷地拼命去證偽——比如 17 年初定了三四個 ToB 的主方向,現在看有兩個覺得不錯;但是已有一個覺得機會不大,還有一個待判斷。所以每個季度都在推翻自己投資的思路和假設。

Q:Peter Thiel 的書《Zero to One》里說過創投要有一個非常規的想法。如果說你提一個跟 ToB 相關的觀點,比如“我覺得我這麽認為,但是其他的投資人未必是這麽認為的”。如果有,是什麽?

熊飛:我覺得是中國企業服務創業公司機會規模,10 倍於目前美國企業服務創業機會。原因在於,美國在 enterprise 是三波的創業浪潮,第一波是上世紀 70 年代到 80 年代,像SAP、微軟、Oracle,他們現在都是 1000 億到 3000 億美金的公司。第二波是雲計算,從上世紀 90 年代末到 2000 下半葉,這時崛起了 Salesforce、workday、NetSuite、ServiceNow 這一系列公司,從幾十億美金到六百億美金。第三波就是現在,現在有一些 AI 企業服務創業公司開始起來。

在中國,這三波發展是融合在一起爆發的,三、四年前沒有人談企業服務,現在所有人都在談企業服務,所有人都在談企業服務直接上雲計算,所有人都在談企業服務和 AI 的結合。所以三波浪潮的合並,使得目前中國企業服務創業公司的天花板顯著的高。

Q:會不會有這樣一個趨勢,SAP 這些公司等於是壓在中國公司頭上的石頭,首先會有一批企業服務本土企業。未來中國公司出海,反過來最後會不會變成中國公司把 SAP 幹掉?

熊飛:第一,我不知道會不會幹掉,但我相信未來的 5 到 10 年中國的企業服務公司會在全球企業服務市場將占據重要地位,原因有兩點:一是隨著中國企業的出海而出海;二是價格優勢,SAP、Oracle 現在是一個 85 分到 90 分的產品,但我們中國的企業服務產品現在很努力地在趕上,雖然可能還是一個 75 分的產品,但是價格是其 1 / 3。三是,未來中國企業的最佳實踐,會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企業服務下一波機會所在地)的最佳實踐。

創業投資企業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650

武嶽峰資本武平談“中國芯”:知恥而後勇,開放而自強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5411.3億元,同比增長24.8%。但這一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主要的產品卻嚴重依賴進口。2013年以來,中國每年需要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芯片,而且連續多年位居單品進口第一位,2017年更達到歷史新高:2601億美元。

中國芯片的挑戰在哪里?未來機會在哪里?中國芯是否擁有彎道超車的機會?面對這些問題,在18日舉行的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武嶽峰資本創始合夥人武平博士在現場做了深度解析。他表示,中國發展芯片產業是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必然,而不應該只是踩著別人的腳印,中國的芯片企業的超越在於創新,改變遊戲規則亦或在新的領域尋求突破。

“中國的半導體是經歷了非常艱巨的過程。”武平在活動現場回憶道,“1947年的時候,美國一個科學家肖克利使用固體的器件發明了晶體管,將無比巨大的電子管變成了非常小的器件,而在中國,很多人對晶體管的認知開始於收音機。 “那時候叫做半導體收音機。所以我上大學的時候讀的是半導體專業,回到老家人家問起,都以為是修收音機的。”武平說。

在談到中國半導體的現狀時,武平毫不避諱地表示目前形勢是“嚴峻”的。

“半導體分為材料設備、制造,設計和封測四個方面,在材料設備和制造領域至少落後十年。”武平表示,但人家往前走,中國也在往前走,能不能縮小到五年?兩年?這還是要看自身的發展。設計方面高端層面還在落後,而在封測方面已經開始進入第一陣營。

武平認為,我國半導體產業整體來講產品還是比較落後,一方面全球占有率不到10%,即使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也沒有超過10%。但從細分行業的角度來看,在一些領域已有所突破,比如應用處理器通信方面占有率比較高,其中有賴於華為、中興以及當年的展訊通信所做出的努力。

他強調,發展芯片產業,是中國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必然,並不是因為貿易戰,外界對這點要有高度清晰的認識。而面對如何追趕,武平表示,“彎道超車、變道超車”可行,但是也有誤區。

“原因在於世界上沒有那麽多的彎道可以超,彎道也是最危險的地方。而且彎道超車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麽?你要趕得上去,才能彎道超車。你跟人家差一圈、半圈,彎道超車還是沒有用。”武平表示,任何一個產業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別人經過的路,我們也要經過。別人交了學費,我們可以少交一點,但是我們也會交一點學費。而且我們今天走在後面,人家是這麽做的,我們不能完完全全這麽做,你也是要交學費的。

除了人才短板的問題,武平還談到了市場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市場規模是有的,但是在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遠不及全球的水平。

“2015年全球半導體整合涉及的資金達到1400億美元,而中國當年的投資金額為170億美元,十二分之一。但以英特爾的收購舉例,一家公司,160億美元的收購相當於我們的國家大基金規模。”武平說,風險投資中60%的錢是投到了矽谷,這也就是為什麽矽谷除了產生英特爾這樣的公司,後來產生了谷歌、蘋果、臉書,也產生了特斯拉這樣的公司。

從某種意義上看,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大量資金的行業,武平認為“傾國家之力投資芯片”是需要的,他以日本和韓國的企業舉例,表示在模式上中國芯片產業應該遵循自己的路徑模式,不只是踩著別人的腳印走。

“半導體的發展走到今天來講,我們一定要知道要做些什麽樣的創新。還是要沈下心來做這個產業。不要明天不熱了,大家都不講了,就不做了。此外,還是要記住我們要開放,要和世界融合。我們應該走到全世界人民中去,然後做我們自強不息的事情,這是我們半導體面臨最大的挑戰。”武平最後用了九個字做總結“知恥而後勇,開放自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