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中國,殺進美國,日本動漫為什麽這麽無敵?
來源 | 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作者 |
從小看著《哆啦A夢》和《灌籃高手》長大的80、90後,可以說是被日本動漫養大的一群人。
日本動漫是如此普及和深入人心,以至於這些中國人似乎從來都沒想過,為什麽是日本動漫,而不是別的國家動漫占領了自己的童年,並持續占領著自己成年後的業余生活。
灌籃高手劇照 / 豆瓣
事實上,今天的日本動漫不僅僅是世界動漫產業的一部分,它成了動漫本身的代名詞,在全世界都有著無數的追番者。2016年,日本動漫已經占據國際市場的60%份額,在歐美市場的占有率更是達到了80%以上,全球約有87.2%的人口都觀看過來自日本的動漫作品。
區區一個太平洋島國的動漫,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魔力?日本到底靠什麽,讓原本屬於小孩子的動漫,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挖出了一個次元?
所向無敵的日本動漫
據日本動畫協會的數據,早在2005年,日本動漫就達到了出口產值3130億日元的峰值,成為了全球第一動漫出口大國。
《寵物小精靈》《海賊王》《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這些中國人熟悉的“民工漫”,在歐美同樣擁有廣闊的市場。每年的聖叠戈國際動漫展上,皮卡丘出現的頻率並不亞於超人和蝙蝠俠。
聖叠戈國際動漫展上的皮卡丘妹子 / Flickr
文化輸出原本是美國的強項,好萊塢是全世界人民的電影工廠;但在動漫領域里,日本完爆美國的動漫巨頭DC和漫威。
從1963年《鐵臂阿童木》在美國上映開始,日本動漫就漸漸成為美國人童年的一部分。70年代制作的《高達》系列以及《哆啦A夢》在美國的紅火程度絲毫不亞於日本本土。《義犬報恩》熱播多年,以至於人們竟然忘記了這是一部日本動漫。
從2013年起,美國每年對日漫的進口力度都高居全球前列,基本沒掉出過前四,並且常常占據冠亞軍位置。
很多美國作品中都能看到日漫的影子,如《獅子王》參考《森林大帝》,《黑客帝國》借鑒了《攻殼機動隊》,好萊塢還曾經翻拍過真人版《七龍珠》。
好萊塢拍的《七龍珠》,里面還出現了周潤發 / Filmonic
近幾年,美國對日本動漫的熱情仍在持續。2015年,美國進口了298部日本動漫,位居世界第一;日本漫畫發行量也占據美國漫畫圖書市場的半數以上,全面超越美國本土作品。
而在與日本文化背景相近又缺乏優秀本土作品的中國,日漫已經占據了主流地位,國產漫畫反而成為了小眾。
盡管這幾年中國政府大力扶持國產動漫,其中還不乏具有民族主義氣質的國漫,但依然無法阻擋日本動漫的強勢輸出。
中國產業調研網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本土原創動漫在國內動漫內容消費市場的占比僅為11%,而日本則占到了約60%的份額。
2015年日本動漫的海外交易額達2.86億美元,總訂單量高達4345份,比前一年翻了4倍——而其中做出重大貢獻的正是中國人,一口氣引進了286部動漫,在全世界排名第二。
這一年,中國的二次元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2.19億人,其中常年泡在AB站、花大量金錢買周邊的骨灰級漫迷約有5900萬人。
2006年,合肥國際動漫節上cosplay成日本動漫《美少女戰士》的女孩們 / Reuters
根據艾瑞咨詢2015年發布的中國二次元用戶調查,觀眾對日本動漫表達“喜歡及非常喜歡”態度的達到99.3%;在經常看的動畫作品中,日本產品占82.2%,而國產動漫只占13.7%,簡直慘不忍睹。
中國二次元用戶可以說是被日漫養大的一群人。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一大批優質的日本動漫作品,通過電視渠道率先進入了中國家庭。70後、80後成為了享受到這一紅利的第一代人。
到了90年代,日本步入第二次動畫產業高潮後期,恰好趕上了家庭電視在中國廣泛普及的時機。大量的日漫作品在相對寬松的市場環境下被輸入國內,《聖鬥士星矢》《變形金剛》《灌籃高手》《七龍珠》等傳奇動漫,成為了無數人的童年記憶。
除了中、韓、美幾個日漫進口大國,世界其他國家也隨處可見日本動漫的影子。即便是在朝鮮,也有至少10部動畫登記在冊,可以正常觀看。北至俄羅斯、南到阿根廷,除了一些阿拉伯國家和非洲貧窮國度,全世界隨處都是日本動漫的身影。
日本動漫不只給孩子看
日本著名動漫評論家櫻井孝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日本動漫之所以風靡全球,是因為它“打破了兒童動畫的類型限制”。
這句話精準地描述了日本動漫創造產業奇跡的原因之一。就像漫威和DC忙著和好萊塢合作拍大片一樣,成年人市場才是產業最可靠的金主。
這些昂貴的二次元手辦,如今主要的消費人群是成年人 / Reuters
在二次元文化風靡之前,動畫一直被認為是兒童的專屬,甚至如今的很多二次元用戶依然會面對旁人的不理解:“你怎麽看小孩子看的東西?”
但只有看過日漫的人才知道,日本動漫才不是什麽小孩子看的東西。且不說十八禁的里番,即便是普通的民工日漫,故事情節之曲折、人物設定之複雜,常常讓人“猜到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
如《海賊王》《名偵探柯南》這種能夠連載近十年的動漫,都擁有龐大的世界觀架構和層次豐富的故事情節。路飛環遊世界的冒險並不亞於經典的西方冒險小說;而柯南一集死一人、結局必破案的設定,也能吸引大量的福爾摩斯粉。
而更有神劇如《新世紀福音戰士》(在內地被刪減到面目全非的版本叫《新世紀天鷹戰士》),融入了大量基督教、古希臘神話和古典哲學的元素,以表達作者變幻莫測的思想,描寫全球通行的終極命題,就連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完全看懂。
《新世紀福音戰士》劇照 / 豆瓣
據美國塔夫茨大學日本文化學者蘇珊·J·納普爾觀察,日本動漫中有社會問題的隱喻、有現代化帶來的焦慮、有日本身份認同的思索、也有對戰爭殘酷的反思……這和日本10世紀以來的圖像敘事傳統是吻合的。
思考世界和人生,是日本動漫持續生命力的關鍵所在。這是國內的喜羊羊和光頭強完全無法媲美的。
50年代現代日本動漫剛剛萌芽的時候,確實有過一段專為兒童創作的時期。
當時,講談社和小學館等大型出版社,相繼創刊了自己的兒童漫畫周刊。後來出版社還大大降低漫畫雜誌的零售價格,讓兒童用零花錢就能買得起,孩子們由此成為了漫畫雜誌消費中堅。
而成年人熱衷漫畫則始於1970年代中期。那時候日本出版界掀起一股青年漫畫雜誌創刊潮,之前讀少年版雜誌的忠實小讀者已經長大成人,為了繼續滿足他們閱讀漫畫的消費欲望,面向成人(不僅僅是色情)的漫畫作品開始大量出現。少年漫畫期刊也紛紛朝“青年向”靠攏,逐漸形成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橫跨各年齡層的龐大市場。
日本少年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在90年代的樣子 / aucfan
從各類題材漫畫刊物的市場份額,可以間接反映出日本漫畫多元的受眾年齡、階層分布。最主流的少年漫畫雜誌,占據將近40%的最大比重,這類刊物面向中小學男生,充滿熱血、劇情多元。
緊隨其後的是就是成人非色情漫畫(分為男性與女性),總市場份額接近47%,它針對年齡層更高的成年讀者,更多觸及現實題材。主打中小學女生的少女漫畫雜誌,占據不到10%的市場;剩下的3%則是成人色情漫畫。
當日本動漫被引入到中國後,保持了它面向成年人的風格。在艾瑞咨詢的調查里,中國的二次元群體中,15歲以下的兒童只占15.8%;絕大部分受眾是15-20歲的青少年,占57.6%;20-25歲的青年占到了20.9%,在25-35這個年齡段,也仍然有5.5%的忠實觀眾。
由此可見,日本動漫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少兒題材,各個年齡段的讀者,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優秀動漫作品。
優勝劣汰的最強動漫國
查看日本三大漫畫期刊之一——《周刊少年JUMP》2014年以來的連載情況,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周刊少年JUMP》2016年第39號刊 / 少年ジャンプ+
《周刊少年JUMP》每年容納的漫畫部數大約在19-20部左右,然而自2014年以來,一直持續連載的僅有7部,其余65%的作品位置都處於高度的流動和不確定中。表現良好,就可以成為下一個連載神話;表現不好,就會被提前掃地出局。
中國大部分觀眾只看到了打出了廣告的“最新番”、“熱門番”,卻沒有看到它們一路殺到排行榜上之前,一路留下的炮灰。
像《海賊王》《銀魂》《食戟之靈》這樣的老牌“臺柱”“搖錢樹”,不出意外一般都會持續更新,並且不會輕易完結以免死忠粉流失。但是一些新連載的漫畫,即使一開始給了大力度全力推出,假如市場反響不好,仍然會面臨停更的危險:也就是“腰斬”。
即便是出名如《聖鬥士星矢》這樣的經典漫,也曾經因為劇情老套遭遇過腰斬——編輯部在最後一場宇宙決戰的高潮處,草草畫了個“星空”敷衍了事,巴不得趕緊結束系列。
《聖鬥士星矢》的漫畫 / Pinterest
漫畫的取向完全由市場決定:讀者愛看什麽我們就畫什麽。
每周連載的方式必須能吸引讀者眼球,所以畫面的質量必須優秀、情節必須曲折。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不努力一點、出幾個良心作品,怎麽混得下去?
根據JaniCA的報告,日本動漫行業從業者2013年的平均工資是332.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9.7萬元),比日本平均年收入水平低了將近五分之一。
除了錢少,他們還必須一直不停搬磚。日本動畫師2015年的日均工時長達11個小時,每月工作時長超過260小時,比日本月均工時高出近100個小時;而畫師們每月平均只能休息4.63天,比起全國平均值的6天來也非常可憐。
但只要能熬出頭,漫畫家的收益也很誘人。平均而言,日本漫畫家總收入中的14.39%都來自版稅。最誇張的是已連載二十年的《海賊王》作者尾田榮一郎,每年的版稅就高達1.05億美元。
《海賊王》作者尾田榮一郎的親筆簽名 / wikipedia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日本漫畫家也有一個靠山,他們至少不必擔心自己的辛苦努力最後被人“輕松一抄”,白忙活一場。他們的作品會受到版權法的嚴格保護。
日本《著作權法》第20條規定,“著作人有權保持其著作物的完整性和標題的完整性,不接受違背著作人意願的修改、刪改或其他改動。”第27條也寫道,“著作人享有將著作物進行翻譯、編曲、改變形式、改成腳本、改編為電影及其他改編方法的專有權。”作品誕生之後,如何署名、展示、使用、改編……完全是創作者自己說了算。
2011年11月,日本警方逮捕了13個動畫著作權侵權的人,其中11人因為使用網絡文件共享軟件“Share”傳播動畫作品而被逮捕,另外兩人也使用其它網絡工具做出了類似的行為。他們因非法提供影片的罪名,獲徒刑一年零六個月至八個月不等。
僅僅是上傳了未授權的動畫作品,就會面臨牢獄之災,中國的Up主們恐怕會覺得匪夷所思。
這也難怪在中國,就連一只簡筆畫的羊都會面對滿大街的盜版發愁了。
參考文獻:
[1]AJA.Anime Industry Report 2016[R].Tokyo:The Association of Japanese Animations,2016
[2]Otto von Feigenblatt. Understanding Japanese Animation[M].Delray Beach: Lulu.com,2007
[3]Guido Tavassi.History of Japanese Animation: Authors, Art, Industry, Success from 1917 to Today[M].Latina:Tunué,2012
[4]Susan J. Napier.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In Japanese Animation[J].Procees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2005,149(1):72-79
[5]艾瑞咨詢.2015年中國二次元用戶報告[OL].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201511/2480.shtml ,2015
[6]少年JUMP吧.《少年JUMP》全年順位,2014-2017[OL].https://tieba.baidu.com/f?kw=%E5%B0%91%E5%B9%B4jump&ie=utf-8
[7]George Terunao Itagoshi.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Japanese Industry within the U.S. Animation Mark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2014,5(8):280-287
[8]Minoru SUGAYA.The Policy Analysis of The Film and Video Market in Japan[J].Keio Communication Review,2004,26:3-16
[9]BBC.Attack on Titan:a reclusive artist and his man-eating giants[OL]. 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34483459 ,2015-10-19
[10]Mark Esposito.The Japanese Anime and Manga Cluster:Can Such An Established Cluster Still Rescue Japan’s Economy?[R]Cases for Learning.211-047-1.Crainfield,UK: ECCH
[11]孟瑋.二次元風起:新生代的審美與消費變遷[R].北京:中金公司研究部,2017
[12]中國產業調研網.中國動漫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15-2020年)[R].北京:中國產業調研網,2015
[13]知乎.日本動漫產業為何如此發達[O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95571 ,2012-01-16
[14]JaniCA.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者実態調査報告書2015[R].平成26 年度文化庁「次代の文化を創造する新進蕓術家育成事業」第九回.東京都:公益社團法人日本蕓能表演家團體協議會,2015
[15]人民網日本語版.日本のアニメ·漫畫が世界を魅了する理由とは[OL].http://j.people.com.cn/94473/8541517.html ,2014-02-20
[16]Du Liang.Japanese Cultural Gestures in Animation:Analysis of How Social Status and Japanese Seniority System Are Illustrated in Japanese Animation[D].Philadelphia:Drexel University,2014
[17]增田弘道.日本動漫產業的商業運作模式[M].北京:龍門書局,2012
[18]孫旸.日本動漫研究——日本動漫對本土及外來元素體現分析[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
[19]CRIC.Copyright Law of Japan[Z].2015-10
[20]朱步沖.日本漫畫的市場細分[N].三聯生活周刊,2013(40)
一種哀樂不行於色、沒有太多情緒起伏的人,卻辦了一家動畫公司。
眾所周知,在中國做動畫是件難事,從業者甚至常被稱作“動畫民工”。難點主要在於,產業基礎太薄弱,項目風險性太高,競爭對手又太強大。而且做動畫是個長期的事,不像可以買IP速成的真人電影那樣質量隱蔽性高,動畫片的粗制濫造很容易從明面上看出來。
最苦哈哈的是,翻越這重重大山後,國產動畫並不因此有了多少優勢,觀眾並不會帶著同情分看電影,市場也不是總認“情懷”二字。投入大,風險高,使很多動畫公司開始學成功的皮克斯,想“打擊面更廣”,做合家歡電影。《瘋狂動物城》就是那遙遠的金礦所在。
追光堪稱王微在動畫領域的一次冒險。
從7月21日上映至今,《阿唐奇遇》票房差不多在2500多萬左右,和之前《小門神》的近8000萬票房差了一大截。考慮到劇情更為完整,結構更清晰,故事表達方式上也多了童趣,這個結果或許會令很多人感到驚訝,為追光稍微感到有一點惋惜。
但拍電影終究是一個生意,票房由許多綜合因素決定,質量高的不一定更賣座。很多觀眾給王微留言,表達看法:
@王導,能不能再爭取一下排片?我們這個小地方都沒有上映的了。
@感覺電影很精彩,可我兒子看半小時就睡著了。
@王導,追光的技術水平已經沒什麽可說的,就是下回能不能在外面找個編劇來寫寫故事?
真誠的吐槽基本由這幾種構成。觀眾語氣之真誠友好,很讓人欽佩他們對國產動畫的關心與愛護,也很容易讓人感受到他們對追光這個新興動畫公司的厚望。畢竟,太久沒有一家中國動畫公司站在如此備受關註的位置了。
當然也反映了電影的某些問題。排片少略去不說。小朋友在觀影過程中睡著,確是對電影敘事技巧及節奏的批評。至於編劇,王導也在媒體見面會中做了解釋:一家制片廠制的動畫公司從外面請導演是不靠譜的,不會將五年的生命交給一個外來的導演。
追光體現出的國內高水準三維動畫水平,的確為它贏得了贊譽。看完《小門神》後觀眾開始留言:國產動畫也能做出這麽美的“踏雪尋梅”打鬥場景,真是令人難忘。
而在大家關註的編劇、敘事能力這些問題上,王微斬釘截鐵:這不是剛出生的追光可以考慮的事情。
於是,從《小門神》到《阿唐奇遇》,都是王微挑起大旗,集公司CEO、制片、編導於一身。
作為一個多年的商業競爭者,他並沒有小看競爭的意思。在接受澎湃采訪時,王微表示,追光動畫成本雖只有迪士尼的十五分之一,但卻要直面競爭,深知觀眾只會有一個評價標準。對此,王微的目標是,將我們和成本超十倍的小黃人放在一起時,“大家覺得還不錯”。
更多的關註則是對於創始人王微,這個曾經的土豆網CEO。
大家津津樂道於他的前半生“挖土豆”的各種故事,更對他此後投身國產動畫感到好奇。那個甚至要糾正別人將“新浪購買土豆9%股份”的行為說成是“收購”的年輕人,這次創業會怎樣?
不喜歡被叫文藝青年
一般來說,公司的氣質體現最高領導者的氣質。前土豆網的口號很能體現王微想要做的是什麽。“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王微對土豆網的定位,是讓普通人在上面記錄自己的生活,而古永鏘對優酷的定義是,世界都在看。
(*土豆網、追光動畫創始人 王微)
一個是創作者視角,一個是觀看者視角。
在回答記者 “你和古永鏘是好朋友嗎”的問題時,王微神秘一笑,“肯定不是啊。”記者試圖繼續挖掘八卦,但王微卻很聰明地自爆:我和他經歷類似,這兩年純粹的互聯網公司中,就我倆是商學院畢業,很多問題一說就明白。
再看古永鏘,在同一檔名為《老友記》的談話類節目中,和王微在與洪晃的對談中表現出來的沈默、不經心相比,他和王小丫在聊天中表現出來的親和力、參與度則明顯高得多。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溝通方式。王微似乎只對自己要做的事感興趣。
這和他面對記者針對《阿唐奇遇》提出“為什麽不拍IP劇”表現出來的淡漠很像。他的原話是,“我為什麽不做IP?那就沒什麽好討論的了。(你)想做去做唄,和我有什麽關系。”
盡管討厭被說成是文藝青年,但王微似乎具備這一群體的某些特質:比起外界的定義與視角,他對自我認知更為關註。
王微對土豆網的定位沒有問題,這甚至是個十分超前的定位——他想做的事,目前正在被湖南人宿華實踐。快手不就是普通人用來記錄自己生活的嗎?拿上手機,誰都是生活的導演。
移動互聯網時代,王微的夢想被實現了,他的定義太超前了,土豆網比youtube還要早兩個月誕生。為了討論“超前”這個問題,一位美國名記還專程給王微做過獨家采訪,盡管問的問題全都是:你能和喬布斯單獨聊上一小時真不簡單,他都跟你說了些什麽?
土豆網的故事大家後來都知道了。視頻網站誰都沒做成“導演作品平臺”,做成的是替代電視機的事,你也可以說是“全世界都在看”贏了——盡管在許多場合,古永鏘都一再強調,各位,我們不是想顛覆電視產業,而是大家一起合作,共贏。
曾經和一位在優酷和土豆都工作過的創業者聊過,問他兩家公司的區別。囑咐完不要告訴任何一家公司之後,他透露:在土豆的日子真的很爽,同事和諧,相處友好。特別提到的是,報銷很容易、方便。比起土豆,優酷則“省得多”,更講究一些制度,在成本管理上做得好。
這個故事很容易讓人相信:大家認可Gary Wang(創業家&i黑馬註:王微英文名)是這樣一個人,Victor Koo(創業家&i黑馬註:古永鏘英文名)又是那樣一個人。
在古永鏘離開優土前、王微創辦追光後,他們是和諧相處的。一篇寫王微的文章開頭第一句話就是:王微和優酷土豆集團CEO古永鏘站在貼滿墻面的漫畫手稿前小聲交談。
王微用一部動畫片的情節形容自己的離去,“就像《玩具總動員3》的結尾,安迪把心愛的玩具送給了小姑娘邦尼一樣。”
可以想見,看到這個情節時,王微內心的漣漪。
時間不多了
創辦追光時,王微40歲了。盡管站上講臺開講諸如“互聯網基因的動畫公司”時,骨架寬闊的他看上去還像個三十來歲的IT男。
一年一部動畫,除了降低風險,還有“時間不多了”的焦慮。這是追光選擇的速度。
王微曾給記者講過一個比較慘的故事,說自己小時候曾住在醫院太平間附近,每天就見著一圈圈的人將人擡進房間,(記者補充:哦,擡進擡出。)王微笑著糾正:只有推進去的,沒有推出來的人,是空車出來。他說這些事讓他很早就思考生死,“每時每刻覺得生命轉瞬即逝。”
不知是不是思考人生過多,不管是接受采訪,還是當眾演講,王微都給人一種哀樂不形於色的感覺,沒有太多的情緒起伏。他自己說,不喜歡情緒上的東西,比較而言更喜歡邏輯。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難理解他後來創辦了一家動畫公司。
“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增長30%。”初創追光時,王微經常拿著一張簡陋的PPT當眾演說,詳細解釋自己轉行做動畫的原因:市場空間大,需求旺盛,2/3的人員需求來自技術。
在世人面前,他投入動畫行業是純理性的。
就個人特質而言,他也不認為轉行是艱難的。他舉例,在做視頻網站前,他的專業是研究衛星。之前也算得上是個文藝分子,甚至寫過長篇小說和話劇劇本,做電影是自然的事。之所以沒做真人電影,是因為嫌老是跑來跑去拍片太費事。
洪晃在《老友記》中問他,動畫片三四十個工種,你怎麽知道的呢?
他答:看書。一本看不懂,看到二三十本的時候,差不多懂了一些。
洪晃大笑。
追光的定位是,學皮克斯的運營方式,拍中國題材的合家歡電影。這是考慮競爭的結果:技術和模式上必須學好萊塢,形式上必須差異化。
如此來看則一目了然:追光是王微用市場需求、商業邏輯和自身興趣、優勢推導出來的創業項目。它是具備完全的市場導向性的,看準的是國產動畫只占全部影片市場的3%左右,而歐美可達15%。
自編自導,是王微創業前期確立的發展方向。拍幾部之後,就會有磨合得好的其他導演上來了。他給追光定的基本發展時間是10年。
前期的錢也充足。豆瓣上甚至有人發問:導演說前面幾部不差錢,準備到第幾部賺錢?
道路是曲折的。《小門神》暴露出來的敘事問題,《阿唐奇遇》依然有。只是後者的故事架構已經開始靠近迪士尼的經典敘事——或說是過時的經典敘事。但起碼有了故事核心:打怪,歌頌友誼。“合家歡”的野心也在延續,希望小朋友們看到友誼,成人看到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改變。
但悲催的是,這一次觀眾又沒有買賬。大家在豆瓣、公眾號、微博上給王微直接提建議,編劇題材人設等等。王微只說,經常都是大家批評我,我自己都不知道批評自己多少次了。
失利的王微有點兒動搖。融資是他第一提到的,其二是想休息幾年,讓別人拍拍看看,“等公司掙點錢再弄吧。”他對媒體說,偶爾還有點兒自暴自棄,“不是我自吹自擂,《阿唐奇遇》做到這種水準了,如果說觀眾還只是這樣一個反應的話,那我覺得將來家庭向的電影估計沒人再做了。”
從土豆網特質、王微個人愛好等來看,他的確算得上有“情懷”的人,但他的理性思考也從不曾缺席,一直是從商業的角度來判斷事物,包括對電影市場、題材的考慮和判斷。只是,做商業和做藝術同時成功的人,太少了,而且那樣的藝術也令人感到可疑。
王微說,“追光”的名字是受“誇父逐日”的啟發。而光是追不上的——可見創立之初他就清楚自己在做什麽。
《阿唐奇遇》失利後,這個獨特的“互聯網動畫公司”下一部作品又將如何呢?
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3樓提及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4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你講那裡?
5樓提及4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你講那裡?
美國
6樓提及5樓提及4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你講那裡?
美國
錢從何來?
另一個是黨爭問題
7樓提及6樓提及5樓提及4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印得銀紙,就預了有這後果,所以我一直反對印銀紙
點解唔直接搞基建?
你講那裡?
美國
錢從何來?
另一個是黨爭問題
把印的錢改做這樣啊
9樓提及
但是他們一路印一路搞基建,只要印得夠多,多多都無晒
10樓提及9樓提及
但是他們一路印一路搞基建,只要印得夠多,多多都無晒
發得國債是要還的。
11樓提及10樓提及9樓提及
但是他們一路印一路搞基建,只要印得夠多,多多都無晒
發得國債是要還的。
唔緊要就印出來,自己做自己債主都得...
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14樓提及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15樓提及14樓提及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前兩日睇過本書市場總有周期,但用政策去搞就麻煩
16樓提及15樓提及14樓提及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前兩日睇過本書市場總有周期,但用政策去搞就麻煩
經濟那有這麼容易衰退。
白藍黑如果要顛覆經濟理論,我教他通縮有益經濟,因為減價可以刺激消費,就好似股票,預期股價上升會有人高追,跌了又會有人趁低吸納,如果是好股,是不會持續走低的
17樓提及16樓提及15樓提及14樓提及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前兩日睇過本書市場總有周期,但用政策去搞就麻煩
經濟那有這麼容易衰退。
白藍黑如果要顛覆經濟理論,我教他通縮有益經濟,因為減價可以刺激消費,就好似股票,預期股價上升會有人高追,跌了又會有人趁低吸納,如果是好股,是不會持續走低的
通縮的痛苦在於大家的財富都少了,特別是有錢的人...
18樓提及17樓提及16樓提及15樓提及14樓提及14樓提及
咁即是要社會受少少壓力,大家忍忍難關,由得它全部爆破,這樣奧巴馬下屆唔使做
越做民生越困就不要做,你不亂谷那有泡沫可爆
奧巴馬下屆點都唔使做,投票結果已經證明大眾反對現有政策
前兩日睇過本書市場總有周期,但用政策去搞就麻煩
經濟那有這麼容易衰退。
白藍黑如果要顛覆經濟理論,我教他通縮有益經濟,因為減價可以刺激消費,就好似股票,預期股價上升會有人高追,跌了又會有人趁低吸納,如果是好股,是不會持續走低的
通縮的痛苦在於大家的財富都少了,特別是有錢的人...
通縮就通縮,無事的,有錢的人仍然會更有錢
7樓提及
梗唔係啦, 但你唔買, 囡囡唔嫁咋嘛
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308995
今年 2月, 80後的我計劃買樓結婚,睇中粉嶺綠悠軒,當時業主叫價 248萬元,我決定購入,但因公事要離港三天,於是向代理口頭落實,並表明我會在回港後簽約。豈料三天後,我主動致電代理,才知單位已被另一內地買家加多 5萬元搶走!
我好激氣,因為當出現另一買家加價搶貨時,代理沒有通知過我,甚至要我親自追問簽約事宜,始知心儀單位已被買走。得罪講句,這種雙邊代理毫不專業,完全無為顧客的利益着想。
9樓提及
個個客,真係當個盤係 經紀獨家架?
你想買時,人地都想買,你送票上去時,人地可能已經加多5萬簽左,通知都無用
唔通你叫屋主陪錢接你個價? 你肯加幾多? 10萬?20萬?
10樓提及9樓提及
個個客,真係當個盤係 經紀獨家架?
你想買時,人地都想買,你送票上去時,人地可能已經加多5萬簽左,通知都無用
唔通你叫屋主陪錢接你個價? 你肯加幾多? 10萬?20萬?
佢根本就未買過樓, 又無同有經驗的朋友幫手, 以為買樓先到先得, AGENT講「道義」架嘛.....
11樓提及10樓提及9樓提及
個個客,真係當個盤係 經紀獨家架?
你想買時,人地都想買,你送票上去時,人地可能已經加多5萬簽左,通知都無用
唔通你叫屋主陪錢接你個價? 你肯加幾多? 10萬?20萬?
佢根本就未買過樓, 又無同有經驗的朋友幫手, 以為買樓先到先得, AGENT講「道義」架嘛.....
道義係想食你盤時, 叫你講佢講道義
15樓提及
亞力士兄所言甚是啊
我都不明有什麼道義問題....
佢又無落訂, 點解要人留俾佢?
口頭落左就當係? 佢幾多歲?
係咪以為自己搭小巴, 玩後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