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唐駿:股市「手游概念」是個大泡沫!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408.html

中國的資本市場名目繁多的題材炒作層出不窮,總是讓人琢磨不透,讓投資者眼花繚亂。就在不久前,上市公司掌趣科技 披露了關於證監會正式批覆其發行股份收購手機遊戲公司動網先鋒的公告。按照公告,掌趣科技將以8.1億元的對價收購動網先鋒100%股權。掌趣科技對手機遊戲公司的收購不是第一家,更不是最後一家。

近日,中青寶北緯通信拓維信息浙報傳媒博瑞傳播等均因手游概念受到追捧和爆炒,在2013年二季度上證綜指下跌超過10%的情況下,網絡遊戲(含手機遊戲)板塊逆市上揚,板塊指數漲幅52.73%。看看掌趣科技披露的收購細節,動網先鋒2012年淨利潤為5708萬元,淨資產為5115萬元,而掌趣科技卻動用了8.1億元的天價來收購。更讓人不解的是自從傳出收購消息後,掌趣科技就迎來了多個交易日的漲停,在這一波資金的炒作中,掌趣科技今年以來股價已經上漲275.77%,不斷刷新歷史高點,掌趣科技的市盈率更達到驚人的173倍。再看看遊戲概念股的市盈率:中青寶248倍、拓維信息119倍、北緯通信92倍、浙報傳媒71倍。

中國遊戲概念股在泡沫中瘋狂亂舞。

網絡遊戲是一個現金流充足但又暴起暴落的行業,一款好的遊戲,生命週期一般平均都在5年,近年來更是縮短為3年左右。網絡遊戲產品決定網遊公司命運和未來,而一款新的網遊產品的成功與否在遊戲上市前基本無人知曉。所以,靠一款遊戲成功的網遊公司或團隊,能否長期成功是很難預測的。據統計,在過去的兩年裡,上線的手機遊戲超過1200款,而收入超過1000萬的不到2%,500萬到1000萬的在3%左右,小於100萬的佔了90%以上,也就是說上市遊戲的成功概率僅為2%。

2004年,盛大上市路演之際,很多海外投資者並不理解網遊的商業模式,他們更擔心盛大的可持續發展性。但是當年的盛大不只是一家遊戲公司,更是一個平台公司。靠一款遊戲成功的公司只是「偶然性」成功,不能代表持續成功,而當年盛大擁有10款以上的遊戲,有巨大的用戶群體,已經是一家平台公司,就像今天的騰訊。我當時對華爾街的解釋是:「盛大還有20款遊戲在開發和引進中,讓20款遊戲都成功很難,讓所有20款遊戲全部失敗就更難了。」華爾街聽懂了,也認可了。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被收購公司,更多的還是一個個比較「單一」的遊戲公司,他們遠遠沒有成為如當年的盛大和現在的騰訊這樣的平台公司,他們這樣的高市盈率被收購缺乏了理性,實在瘋狂,而附帶3年對賭協議的收購,更像是給「外行」的泡沫安慰劑。

中國股市喜歡炒作概念,喜歡追捧概念,回顧過去20年的股市,那些被熱炒的概念有幾個真正達到了「概念」的回報?過去血和淚的教訓應該讓我們清醒了。

這次的手游概念已經不是簡單的被炒作了,它是泡沫,一個巨大的泡沫,更是瘋狂地在裸奔。

唐駿

著名職業經理人,港澳資訊CE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41

武漢一網絡造謠炒作公司被端 擁312個大V賬號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913

近日,湖北省武漢市警方成功打掉一個網上造謠炒作公司「武漢漫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漫山公司),抓獲27名不法人員,唐某、孫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人民日報》報導,據警方介紹,漫山公司搭建了「水軍十萬」、「神槍手」網賺任務平台兩個網站。「水軍十萬」網站用於宣傳,「客戶」可通過電話、QQ、郵箱等方式與營銷人員「洽談」相關業務的內容、效果、費用,談妥之後,營銷人員便通過「神槍手」網賺任務平台派單。行動中,網警還發現該公司掌控大V微博賬號312個,單個大V最高擁有粉絲量達160萬,全部粉絲量總和達2.2億。

只要給錢,發帖刪帖、刷票、造謠滋事、誣衊詆毀等活漫山公司都干,下派「任務」通過專門的網絡平台,非法獲利直接打到銀行賬戶上,公司擁有的600餘名「槍手」分佈於28個省市……

武漢晚報》8月30日報導,「水軍十萬」網站創始人唐某在工商管理部門註冊了「武漢漫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專司所謂的「網絡公關」,即網絡炒作、造謠、刪除負面網貼等。

該網站還自稱,與百度、天涯論壇、貓撲、搜狐、網易、騰訊、新浪、優酷、土豆網等知名網站有業務合作,並在網站醒目位置註明。

2012年11月,深圳一置業公司的負面信息被刪除,「漫山」獲利19534元;2012年12月,北京一醫藥公司的負面信息被刪除,「漫山」獲利5600元;2013年天津一貴金屬公司的負面信息被刪除,「漫山」獲利2438元。剛剛查獲的最大一筆獲利43000餘元。

2012年至2013年,該公司曾為鄭州、內蒙古、九江、邢台、襄陽、隨州等多地的「客戶」提供過刷票服務,干擾網絡評選的公正,其中最近一次刷票服務就獲利15400元。

警方介紹,2012年9月,該公司接到客戶的炒作要求後,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檢測報告、客戶身份不明的情況下,在網上大量炒作「某名酒存在嚴重的質量缺失,用工業香精勾兌酒」、「某名酒用工業香精勾兌」,嚴重詆毀有關公司的信譽,從中獲利。2013年4月,應「客戶」要求,該公司為獲利將外地一藥品公司的商業合同糾紛,炒作成藥品公司賣假藥,抹黑該公司,也引起人們的不安。

多地處罰網絡傳謠

新華網8月20日消息稱,當前互聯網上製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活動猖獗,公安部根據廣大人民群眾舉報的線索,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製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

新華網引述湖北省公安廳消息,在公安部的統一部署下,湖北警方對一批網絡制謠傳謠案件進行集中收網。目前,湖北公安機關共查處網絡謠言案件135起,查實謠言製造者、傳播者223人,教育訓誡128人,行政拘留90人,刑事拘留5人。

湖北警方此次集中行動,一舉打掉武漢以唐某、孫某為首的「十萬水軍」非法網絡公關組織、荊州洪湖以葉某為首的「網訊天下」非法網絡公關組織、孝感黃某利用「315信息在線」等5個網站,以及劉某某利用「企業在線網」等2個網站收集負面信息敲詐公司財務的非法組織,咸寧錢某以刪帖、發帖等形式進行非法牟利的「金順網絡傳媒工作室」等。

中新網報導,今年來,海南省公安機關已破涉網違法犯罪案件152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嫌疑人506人。

此外,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機關網警部門已清理網上違法信息8萬餘條,其中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3000餘條,落地調查發佈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18人,查處網絡造謠等違法犯罪18起,治安處罰3人,教育訓誡15人;關閉違法的網站、欄目58個,關停相關網絡賬號、碼號49756個。

此外,網絡造謠、發佈虛假恐怖信息類案例也層出不窮,例如,海南警方列舉一個案例:

4月8日,某網民稱:「緊急通知:剛剛電視新聞已播出、暫時別吃牛肉或牛肉製品,因遼寧到海口1570頭牛感染了炭疽桿菌。海口剛開完緊急會議。請儘量多通知親朋好友,收到請轉」,這一消息迅速蔓延、擴散。海口市政府和海南省農業廳就此事進行公開闢謠,證實上述信息系虛假信息。造謠的網民屯昌邵某的行為嚴重擾亂了正常社會秩序,已被公安機關查獲,被處以治安拘留五天的處罰。

另據南方週末網早前報導,日前,北京警方根據群眾舉報,依法立案偵查發現,以網絡紅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為首的網絡推手公司北京爾瑪互動營銷策劃公司通過互聯網策劃製造網絡事件、蓄意製造傳播謠言、惡意侵害他人名譽並非法牟取暴利。例如,編造謠言詆毀雷鋒形象、炒紅干露露、楊紫璐等網絡名人就是該公司的傑作。目前該公司已被北京警方一舉打掉。

「立二拆四」在其實名認證的微博曾這樣介紹自己:我是一名網絡推手的職業者,05年入行,公司策劃天仙妹妹、最美清潔工、西單女孩、干露露、郭美美英文翻譯、楊紫璐坑乾爹……不管你們信不信,我其實也有一顆高尚的心。我做負面也是為了警示你們認清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49

再說降維攻擊:從張志東自曝看QQ經歷的3個大坎

http://bbs.iheima.com/thread-43708-1-1.html
昨天講「降維攻擊」,好多人留言說,希望繼續展開一點。

我想說,互聯網戰場的本質就是升維和降維。為什麼騰訊能從一個非主流的IM到一個1400億美元的帝國,最核心的武器就是騰訊是一個「升維」的高手。

騰訊聯合創始人張志東是我在騰訊打交道最多的一個人,還一塊出過差,務實而低調,他最近在騰訊大學內部講了一些干貨。我看到的則是騰訊不斷「升維」的故事:

騰訊為什麼沒有被其他新勢力「降維攻擊」,就在於騰訊有3次大的升維,也是3個生死攸關的時間點:

1、第一個坎是2000年左右。當時在深圳,騰訊還在一個很老舊的寫字樓裡,記得每次上樓都是坐晃晃悠悠的貨梯。這一年,騰訊的QQ還叫OICQ,被美國的ICQ發律師函後改名QQ。這個時期,騰訊的最大的升維就是提供持續穩定的體驗。如張志東說:「第一個是希望能活下去不至於倒閉。第二個目標,是少點挨罵不要讓用戶掉線。」

2、第二個坎是2004年左右。2004年騰訊上市,騰訊面臨兩個選擇:第一條路是只專注於做通訊和娛樂,是騰訊最擅長的。第二條路比較艱難,騰訊當時是叫「在線生活」。當時,騰訊選得時第二條路,現在我稱之為做「互聯網的水和電」,有的人稱之為「做平台」。

3、第三個坎是2011年左右。移動互聯網在2008-2009年就開始發軔,騰訊只到2011年才開始戰略性重視,這次升維的結果就是微信。張志東說:「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我們在PC上面的歷史成績,在轉型的過程中很容易會成為一個負擔。」

你在遭受什麼樣的降維攻擊?

===降維攻擊的分割線:
來源:騰訊大學 作者:張志東

【題圖】騰訊五虎將:(左起)陳一丹、許晨曄、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

我將騰訊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是PC時代,頭6年(1998-2004)是PC上網的大潮,騰訊在這個大潮裡面趕上了好時機。

第二個6年(2004-2010)是PC的紅利期,每年用戶規模都在增長,先行者獲得一個好的成長機會。第三個6年(2010-2016)是目前正在急劇變化中的移動時代。

1998年-2004年這6年可以說是騰訊的第一次創業,這6年騰訊從一個不足10人的團隊,到了1000人左右的團隊,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了一家公眾公司,我們很幸運遇到了即時通訊大發展的時機。

騰訊頭3年的目標是什麼?現實一點,第一個是希望能活下去不至於倒閉。第二個目標,是少點挨罵不要讓用戶掉線。這個目標現在看起來很樸素,但在當年其實也不容易。當時騰訊的團隊也很簡單,大家天天趴在網上盯著我們的服務,如果我們的服務不穩定,用戶就會在BBS上罵。所以我們很長一段時間裡的目標就是少挨罵,不要讓用戶掉線。我們小小的技術團隊就是這樣被用戶用腳踢著成長,如果你做不到,用戶就會用腳投票,離你而去。這也奠定了騰訊做云服務的基因,為了不要讓用戶失望,我們的技術能力的提升必須要追趕上用戶增長的速度。

網上有一個傳言,說我在1998年就設計一個技術框架,支持很多年,沿用到IM到億級在線。這是百分百的虛假傳言,騰訊的海量通信的技術體系,是經歷了幾代特別優秀的技術同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經過無數次技術重構發展過來的。

2004年,我們通過移動夢網和增值服務,在2004年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再往後的幾年,2004-2010年可以看作是是騰訊的第二次創業。在這幾年,我們的同事從千人發展到了萬人,公司選擇了好幾條產品線組合佈局的發展路徑。

在2004年成為公眾公司之後,我們有兩條路可以選。第一條路我們只專注於做通訊和娛樂,就做溝通和娛樂,當時寬帶娛樂也在興起,這條路是騰訊比較擅長的,也是符合我們團隊的能力模型的。這條路應該比較好走,估計也能有較強的盈收能力。

第二條路是比較長的一條路,我們當時是叫「在線生活」。經過了內部很多討論PK,我們最後還是選了第二條路。這條路就比較難走,就逼著騰訊有很多艱苦的過程。很快我們就碰到了組織陣痛,原來只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幾個創始人各管垂直的一塊,靠著創始人的專注和勤奮,就能夠驅動公司往前走。

但是到2005年、2006年,這樣的模式已經遇到很大的瓶頸,於是騰訊經歷了第一次很大的組織變革。在這個變革裡面,我們從垂直部門,創始人各管一塊的結構變成了事業部單元為主的組織結構。創始人就從垂直管一大塊變成橫向的支持,這是一個很大的組織調整。

這種轉變,從一個公司發展的過程來看,不是那麼容易過的坎,這樣的戰略選擇,對應人才有沒有準備好?因為每個BU必須要有一個小CEO,要有威望的同事放在那裡才能被信任。這樣的人才原來有沒有培養好?還有文化的挑戰,各事業部的目標不同,事業部之間的信任合作和資源共享都存在很多問題,能否相互包容?在這個階段需要有職業經理人的引入,人的融合方面也是很大挑戰。

在多元業務之後,我們內部建立了職業發展通道,很多規模大一些的企業都做過這樣的事情。其實我想說的是:不是建一個規則和通道,而是人才的培養,團隊的成長,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一些風口的時機上,一家公司或許可以融到很多錢,或許有機會業務快速增長,但核心人才的成長是不能這樣速成的。

我們經過那麼多年的努力,人才結構到2012年的時候也只是像一個細口花瓶的形狀,距離優雅的紡錘型還有很大的距離。(比較理想的人才結構模型是一個紡錘型,上面有比較多資深的人,腰部是主要力量,底部的新人有很好的傳幫帶。)

2011年,我們就遇到了自我革命還是被革命的問題。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如果2008-2009年我們能反應過來就能非常從容,但我們是2011年才反應,這就很痛苦了。

騰訊在2012-2013年做了一個很大的組織變動,拆掉了原來的無線事業部群,改以業務為單位,把手機、PC聚在一起,PC上大團隊轉身投入到手機上來。這裡有很多內部的文化和組織挑戰。無線的團隊是2004年公司成為上市公司主要的貢獻者,它是一個歷史上對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事業部。轉型期間要把它的業務拆掉,老同事的情感,也是不太容易割捨的。在這時候,組織的既得利益和舒適慣性會碰到挑戰。

現在回頭來看,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我們在PC上面的歷史成績,在轉型的過程中很容易會成為一個負擔。看到一個業務在PC上還有不小體量,也有用戶喜歡,也有收入,既得的慣性容易使得我們轉型的決心不夠早不夠堅決,如果我們再留戀舒適區的話,我們就會錯過未來。

騰訊的未來是什麼?經過這些轉型之後,可能會逐步定位為做大數據服務、連接的公司。

我這裡用一個連接進度條來嘗試比喻一下。騰訊做了十幾年人和人連接,進度條也許就做了20-30%,還有很多東西是連接不好的,還有大量的空間。

連接人和服務,我們有微信公眾平台以及其他的探索,包括我們跟滴滴、點評合作都是嘗試人和服務之間的連接,但這還是非常早期的嘗試,進度條也許也就只推進到2-3%。而連接人和物體(人體穿戴設備+物聯網等雖然概念炒得很熱),整個業界的進度條也許推進還不到0.1%。我想在連接上能夠讓騰訊折騰很多年。

轉型的過程中組織文化上面臨的兩個難題,第一個難題,是從封閉走向開放。原來是自給自足的做法比較多,啟動一攤業務,一個團隊在那裡勤勤懇懇地開墾的農耕模式,這是我們原來最熟悉的生產方式,我們是否有勇氣和力量,向開放平台和支持生態的方向轉變?第二個難題是這個組織的活力,怎麼避免大公司病。多業務線的大型團隊,在轉型期間如何保持小團隊的活力,也是很大的挑戰。

在轉型的過程中,我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移動時代會變化得如此猛烈?我個人的看法是在PC年代,你的產品和服務可能做70、80分還是有機會生存的,特別是你做得早的話。像幾大門戶就享受了PC慣性的紅利,即使這些門戶的一些產品體驗沒有做到90分,但是用戶還能容忍。

但在移動年代就不是這樣了,用戶輕鬆選擇的力量使得移動服務要做到90分才能生存,變革會非常激烈。在PC年代很容易犯一些錯誤,比如產品越來越重,無機地把產品串在一起,各家門戶都有這個問題。

組織變大之後就容易失去小團隊的靈敏。這些在移動時代都是很致命的。這種轉型對任何一個體量較大的公司來講都不容易,可能要取決於企業的決心。騰訊的轉型如果能夠轉早兩年,那會從容很多,轉遲兩年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和陣痛。能不能回到小團隊的創業精神,能不能有捨棄既得利益的決心是關鍵,這就是我個人對轉型的觀點。

無論騰訊也好,別的公司也好,都不會有完美的公司,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都一定會有不同的問題。我的看法是作為老人,能夠跟很多喜歡這個事情的人一起共事,一起努力找解決之道,也算是挺開心的事。

企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有些地方會犯錯,有些地方會出現毛病,對於從業者來說,和小夥伴們一起積極Debug(尋找解決問題之道),幫助團隊也就是幫助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65

為何說通縮對中國是個大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90

great-wallet-of-china

中國通脹壓力進一步減小,但對於一個債務上升的國家來說,這並非全然好事。

今年1月中國CPI跌破1%,僅為0.8%,PPI降幅達到4.3%,雙雙創下逾五年新低,均超出彭博調查的市場預期。

盡管物價增長緩慢甚至是下滑短期內有助於充實腰包,但其風險在於,公司會開始削減工資或裁員以維持利潤。而且,在債務攀升的情況下,庫存和產成品價格的下滑會導致企業資產縮水,致使企業負債率上升。

匯豐銀行經濟學家們在本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低通脹的主要威脅在於影響企業的債務比率。產出價格下滑可引發諸如削減員工工資等成本削減措施,可能導致物價-工資陷入惡性循環。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援引麥肯錫的報告分析過中國的債務風險

-1x-1

2014年中期,中國的債務負擔巨大,占到GDP的282%,其中包括政府債務、銀行債務、公司債務和家庭債務。這遠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也高於澳大利亞、美國、德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自2007年以來,中國總體債務水平翻了四倍。2007年至2014年,中國新增債務20.8萬億美元債務,占到全球同期新增債務的1/3。債務增長最大的來源是非金融機構(包括房地產開發商)的借款。中國的公司債務占到GDP的125%,為全球最高之一。麥肯錫表示,中國的債務增長不可持續。其中,地產相關債務比例過高,令人擔憂。

據彭博,以警告中國債務風險著稱的惠譽評級前分析師Charlene Chu上月表示,因經濟增長前景惡化,中國出現“世界上最大的債務泡沫”的風險在上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26

El-Erian:要不要跟風投資歐洲呢?這是個大問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51

美聯儲即將於今年加息,而歐洲央行的QE才剛剛啟程。PIMCO前首席執行官Mohamed El-Erian稱,投資者正面臨著一個大問題。

El-Erian向CNBC表示,目前許多投資者面臨的問題是是否應該將資金投向正在QE的歐洲。對此,他表示,歐元區目前的QE與提振了美國股市的QE不同。現在不是進行Beta交易的時間。

他說:「我不認為QE將會全面的打壓風險溢價和風險息差。我不認為這是一個Beta交易的環境。」

El-Erian還重申他預計美聯儲將於9月加息,甚至會在6月加息。他稱:「投資者將因兩大原因投資歐洲。第一大原因是歐元區的經濟正在好轉、勞動力市場正在復甦。第二大原因是美國正處於零利率狀態。」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則認為,歐洲資產好於美國。他給出了兩大邏輯支撐。

1)基本面預期:歐洲仍處於底部,預期改善。而美國當下的水平已處於高位,而預期弱化。而且我們觀察到,2014年美國企業盈利以及股票價格上漲部分受到公司大量回購股票的影響,而這本身實際上意味著公司對於未來盈利預期偏悲觀。歐美這種預期差的變化也體現在布倫特與WTI的價差上;

2)風險偏好:歐洲股市的PE已處於歷史高位,但如果考慮到歐洲更低的無風險利率水平,德國以及部分歐洲經濟體的風險偏好尚低於美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77

下個大立光?聯亞光電得先過三關

2015-07-13  TCW


七月一號下午,遠東國際大飯店三樓的宴會廳擠得水洩不通,人潮比固定在這辦法說會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多上近一半。一位有十四年經驗的證券分析師說:「很久沒看到這種盛況了」。

這是低調的興櫃股王聯亞光電,首次對大眾的公開業績說明會。大家都在問,這家興櫃股價近四百元的公司,會是下一個大立光,或者,會像半導體設備廠漢微科一樣,成為下一支千元飆股嗎?

十四年前,身處光通訊產業最上游、生產磊晶的聯亞光電,曾因網路泡沫化,光通訊市場規模驟減,幾近倒閉。它如何又翻身成當紅炸子雞?

答案很簡單,它在所處的磊晶代工市場中,取得寡占地位,僅有英國磊晶廠IQE與其直接競爭。這市場技術密集,但總產值僅約一百億美元,是其他砷化鎵或半導體大廠不會想切入的小池塘。

但小池塘裡,有著大題材。聯亞光電的大客戶之一是國際大廠英特爾。這給予股本小的聯亞光電很好的想像空間,股本僅六億元的聯亞光電,去年已淨賺一個股本。

若聯亞光電與英特爾合作、尚在開發的「矽光計畫」成真,將會再改變我們的上網習慣。「矽光計畫」,是一種以矽光束取代銅纜線的傳輸技術,每秒可傳輸的資料量最高可達一百GB,是現行銅線技術傳輸極限的三到四倍,等同一秒內,就可以下載好一部高畫質(HD)的電影。

物聯網世代中,大家都希望更快更穩定的傳輸。但,這就代表聯亞光電會成為下一個大立光或漢微科嗎?

前頭仍有三個考驗。

第一關:計畫未成定局英特爾誤判前例,是大變數

第一個考驗,是它的題材,壓寶在尚未確定的技術上。

大立光的高獲利來自蘋果,漢微科的好成績則來自台積電。兩者所處的產業,相對可預測、能見度高。聯亞光電雖然一樣有技術優勢,不過,它被資本市場賦予的高成長想像,卻是英特爾尚未成定局的矽光計畫。

英特爾過去推行新規格時,有許多踏錯步的前例。最顯著的例子,便是逾十年前推行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通訊規格,讓許多相挺的台廠,最後血淚收場。約二○○○年時,也曾誤判DRAM主流規格,二○一一年強推的超輕薄筆電(Ultrabook),最後也未成筆電市場主流。

一位研究光通訊傳輸的大學教授認為:「矽光的成本太高,要成功商業化、普及,最快可能還要五年。」而據了解,聯亞光電內部高層也曾對法人透露:「矽光計畫不是一百,就是零。」翻開聯亞光電財報,矽光計畫的營收占比,已從去年的近三成,降至今年第一季約一成五,若今年底至明年,矽光計畫仍於試產階段,營收比重未能拉升,恐怕將影響市場信心。

對此,總經理林蔚強調,矽光技術不是僅有單一客戶,若大客戶計畫有變數,仍能出貨給其他客戶。

第二關:中國市場多變成長動力趨緩,恐拖累出貨

第二個考驗,來自多變的中國市場。

目前占聯亞光電營收約八成的光通訊磊晶代工業務,出貨量不斷增加,主要受惠於中國市場近兩年蓬勃發展。

中國國務院自二○一三年八月發布,提升中國寬頻網路普及化的八年政策「寬帶中國」之後,便帶動台灣光通訊產業鏈的成長。

但,觀察光通訊產業的分析師直言,中國政策的實施力道,向來會隨時間遞減,當中國市場成長減緩的時候,聯亞光電能不能分散客戶區域,找到其他市場來補足缺口,將是觀察指標。

第三關:營收過度集中前三大客戶占65%,怕抽單

第三個考驗則是,聯亞光電的營收能否長出第三隻腳?

客戶與市場集中,風險相對增加,目前聯亞光電前三大客戶,便合計約占其六五%營收。如果切入下游的晶粒製造發展,不僅產品單價馬上成長十倍,產品也將更多元,並可增加新客戶,但現有客戶也可能抽單。

左右為難的局面,聯亞光電目前仍澄清,將切入下游的傳言。財務長楊吉裕說:「我們就是一個專業的磊晶製造廠。」

然而,即將轉上櫃的聯亞光電,仍逃不掉此疑慮。若後續不能提出更好的策略以維持穩健成長,千元股價的夢,恐是曇花一現。

【延伸閱讀】聯亞光電從倒閉邊緣,坐上興櫃股王?聯亞光電大事紀

1997年|聯亞光電成立,生產以砷化鎵和磷化銦為基板的磊晶片2000~2001年|網路泡沫,連帶衝擊光通訊產業,單月營收僅剩六分之一,一度面臨倒閉危機,獲佳和紡織(佳和實業)入股得以續命2008年|因市場對光通訊需求興起,公司營運開始損益兩平2009年|開始與英特爾合作開發, 用光取代電子束傳輸的「矽光計畫」2014年|7月15日以168元登錄興櫃掛牌2015年|395.06元穩坐興櫃股王,7月底將掛牌轉上櫃

註:股價統計至2015年7月7日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92

斯蒂格利茨再斥:TPP是個大錯誤

對於美國總統奧巴馬希望在國會“跛腳鴨”時期再次強推《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闖關的企圖,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毫不客氣地痛斥道,“絕對是個錯誤。”

斯蒂格利茨一直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提供經濟和貿易政策意見,他的看法也代表了目前民主黨人的主流主張。

而對於一直以來推崇自由貿易的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了“特朗普效應”,即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參選之後,民調顯示,共和黨支持者對於自由貿易和TPP的態度出現了大規模的反轉。

針對各種對TPP不叫好的現狀,奧巴馬則表現得“越挫越勇”:不僅將在訪問老撾時再次親自上陣推銷TPP,還將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在國會舉行超過30場活動力推TPP。此外,奧巴馬政府高級官員還時不時打出“中國威脅論”,提醒美國公眾TPP意味著美國在亞太地區貿易的領導權。然而,美國國會下屬的研究機構指出,美國工人對於這種為了國家外交利益而犧牲自己工作機會的交易早就厭倦了。

“TPP絕對是個錯誤”

其實,斯蒂格利茨並不反對全球貿易,但是近來他認為美國當前的一些貿易政策是錯誤的。首當其沖的就是TPP,因為TPP談判達成的貿易安排只能惠及大企業,而無法令美國的老百姓分享紅利。在接受美媒采訪時,斯蒂格利茨表示,“為TPP背書的人表示這項協定將為所有人帶來紅利,但實際上只有少數人可以享受到好處,而大多數人都將被忽視。”

自TPP談判開始以來,斯蒂格利茨就是一位犀利的批評者。他曾表示TPP是近年以來最差勁的貿易協定,並稱力推TPP是“奧巴馬最大的錯誤”。

實際上,斯蒂格利茨在近期的論文中詳細地解釋了他對TPP和目前大部分自由貿易協定所存缺陷的看法。他指出,全球貿易並未令發達國家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改善;美國位於金字塔底層的90%民眾的收入已停滯了1/3個世紀之久。

斯蒂格利茲還認為,新自由主義者的錯誤在於,在堅持全球化的過程中,未能管控進程。由於擔心反向激勵效應,不願出臺保護輸家的福利措施,令不滿情緒回到了發達經濟體本身。

此次,斯蒂格利茨認為,奧巴馬寄希望於國會在跛腳鴨時期推動TPP通過的這種想法,真的是“太離譜了”。

此外,斯蒂格利茨還表示,他也想重新改寫《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曾經在克林頓政府任職的他認為,作為克林頓政府的遺產,NAFTA也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不過斯蒂格利茨並不同意特朗普對於NAFTA和TPP更加極端的看法。他認為特朗普基本上就是個“貿易保護主義者”。

TPP出現“特朗普效應”

共和黨在自由貿易方面一向秉持支持態度。然而根據多項民調顯示,在特朗普參選後,對於自由貿易和TPP,共和黨支持者的態度均出現大幅度轉變,即所謂的“特朗普效應”。

皮尤調查中心發布的關於美國2016年大選的最新民調數據顯示,如果說在2015年5月,有51%的共和黨人認為自由貿易協定是積極的,那麽當下這一數字僅為39%。特別是在TPP問題上,目前58%的特朗普支持者認為TPP對美國並沒有好處。

另一項民調《拉斯穆森報告》顯示,全體美國人中僅有略超過四分之一(27%)的人對TPP有好感,有近半數人不贊成TPP,還有26%左右的人表示不知道TPP是什麽。

由於TPP在選戰中被高度政治化,此前曾站在TPP一邊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人紛紛開始反水。密西根州民主黨籍參議員丁格爾(Debbie Dingell)表示,“必須確保TPP在大選之後見不到一點亮光。”上周,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圖美(Pat Toomey)為了爭取連任,向州內藍領工人拉選票時公開表態,反對TPP。

按照目前的統計,曾經在去年支持TPP的60名參議員中,至少已經有5位開始公開反對TPP,而奧巴馬必須湊齊50張參議員的投票才能使TPP順利闖關國會。

美國工人厭倦“中國威脅論”

在國會中,當兩黨議員為了知識產權問題和經濟問題錙銖必較時,奧巴馬在面對民眾時選擇了一條宣揚TPP將擴大美國在亞洲影響的道路,並時不時打出“中國威脅論”這張牌。

“我們的投票,要麽將鞏固我們在這一地區(亞太)以及全球貿易體系中的領導地位,要麽將其讓給中國。”美國貿易辦公室談判代表弗羅曼近期再次表示,“我不認為國會最終會把開啟(全球貿易體系領導地位)城堡的鑰匙拱手讓給中國。”

英國前外交官員、現悉尼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尤安·格雷厄姆認為,“如果最終把亞洲的合作夥伴晾在一邊,對於美國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是災難性的。”

不過,正如中美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邁克爾·韋塞爾(Michael Wessel)所一針見血指出的,TPP目前如此步履蹣跚,原因就是奧巴馬政府賦予了TPP過多外交政策的內涵,而在真正的經濟紅利方面考慮不足。“從非常早期開始,論調就從為美國創造就業轉向了在亞太地區的外交政策。”韋賽爾表示,“美國工人早就厭倦了這種為了外交政策目標而犧牲自己工作機會的暗箱交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63

“我犯了個大錯”:紮克伯格與臉書的15年道歉之路

連續兩天累計9個小時,在近百位古板嚴肅的美國參眾兩院議員的輪番盤問下,33歲的互聯網頭號明星馬克·紮克伯格像個“犯錯的孩子”,或是心有愧疚,也抑或有意設計。

“我們未能全面審視我們的責任,這是個大錯誤,是我的錯,對不起,我創辦了臉書,我運營它,我為發生的事負責。”2017年曾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五的臉書首席執行官說。

少年得誌的紮克伯格,正在遭遇事業發展中的“至暗時刻”。

深陷醜聞

2004年,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的宿舍中創辦了臉書網。作為“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新一代創業者,他提出“把世界連接起來”的願景,並在10年間將月活躍用戶提升至約20億人,被譽為“蓋茨第二”。

他將自己打造為“造夢者”,主張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平等接入互聯網的機會。11日在美國眾議院聽證會的“道歉發言”中,他仍不忘強調公司代表著“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

然而紮克伯格的“理想國”此次卻展示出了黑暗的一面。上個月,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被曝以不正當方式獲取高達8700萬臉書用戶數據,用於精準推送廣告等用途,外界甚至質疑被泄露信息可能被用來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臉書也承認,全球20億臉書用戶中,大多數人的個人信息可能在用戶未明確許可的情況下被收集。

反諷的是,在社交媒體信譽遭遇空前質疑時,顛覆了傳統傳播方式的紮克伯格選擇在《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報刊刊登廣告道歉。

美國國會、歐洲議會和英國議會均要求紮克伯格到場為用戶數據泄露事件作出解釋,臉書股價“跌跌不休”。

語焉不詳

臉書用戶數據泄露風波以來,紮克伯格通過不同途徑承諾今後要更加盡責保護用戶數據。然而,在10日和11日的兩場聽證會上,面對議員們的咄咄逼問,紮克伯格給出的“不知道”、“沒聽說”、“不清楚”和“說不上來”這樣的回答,讓外界很難感受到紮克伯格的歉意。

“紮克伯格先生,你願意告訴我們昨晚你住在哪家酒店嗎?”在10日的聽證會上參議員理查德·德賓開門見山就問。

紮克伯格吭哧了兩秒鐘後說,“我不願意”。德賓說,事情就是如此,就算以“把全世界人連接起來”為名,“臉書收集了什麽信息,給了誰,是否征得同意,難道臉書用戶不該知曉嗎?”

“是的,參議員,我認為所有人都該控制他們的信息如何被使用。”紮克伯格說。

而事實並非如此。據悉,臉書早在2015年就得知這些用戶的信息被泄露,但卻未告知用戶。紮克伯格辯解說,公司以為數據被刪除了,認為“事情已經結束”。

在火藥味甚濃的兩場聽證會上,紮克伯格作出了“有錯會改”的姿態。但10日當有參議員問到臉書是否歡迎立法監管時,紮克伯格顯得很不情願地說,“如果監管是正確的,我歡迎。”但他並未具體說明什麽是自己認為“正確的監管”。

有參議員表示,僅靠社交媒體公司自我監管是行不通的。美國應仿效歐盟,制定類似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法規,對網絡數據進行嚴格規範。11日在眾議院作證時,紮克伯格又說臉書將按照歐盟標準規範數據管理。

灰色地帶

“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麽呢?”參議員奧林·哈奇問。

“我們推送廣告。”紮克伯格說。

在國會作證的紮克伯格承認自己“輕信”,但否認“共謀”。他的陳述暗示,“大壞蛋”是劍橋分析公司,臉書多多少少還算個“受害者”。

根據紮克伯格的證言推斷,在一個技術烏托邦世界中,個人信息安全只能仰仗擁有巨大權力的公司“不作惡”且“不瀆職”。

事實上,從新技術帶來的商業模式到隱私泄露、數據濫用之間並非涇渭分明,其間存有巨大的灰色地帶。有專家認為,臉書的賺錢方式天然包含了某種程度的道德風險。

舉個例子,通過對用戶地點、活動和愛好的大數據分析,某航空公司或可在“推廣菜單”中選擇,向曾點贊中國風景圖片、近期有出行計劃的波士頓年輕中產階級推送下個月上海往返波士頓的打折機票。“廣告”實際上成了“窄告”,你的自由選擇被一只看不見的“數據和算法之手”在操縱。

這樁數據泄露醜聞能否成為個人信息安全的轉折點,紮克伯格又願意從中汲取多少教訓,目前尚難做出定論,但顯而易見,臉書的賺錢方式料將不會發生改變。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學者德蒙鳩依日前刊文指出,臉書用戶數據泄露醜聞是大規模集體隱私被侵犯的案例,且“不會是最後一例”。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促使美國立法,加強對網絡社交媒體和數據安全的監管。

15年道歉之路

“這是個大錯誤,是我的錯。”美國臉書公司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11日在美國國會就用戶數據泄露醜聞聽證時說。事實上,從創業到臉書發展的10多年中,紮克伯格的道歉並不鮮見。每當問題比較嚴重,紮克伯格就會發布道歉信,承諾升級網站的設置工具,但如何保護用戶數據隱私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

——2003年,“事已至此不是我的本意”

臉書前身Facemash網站不經他人授權在哈佛大學內部網絡上收集學生照片,讓網站用戶為照片的“熱辣程度”評分。網站開發者、年輕的紮克伯格不久發布道歉信說,因為自己的疏忽,沒想到網站傳播得如此之快,他對此造成的傷害深表歉意,“終於明白自己的本意被曲解可能造成的後果”。

——2006年,“我們真的把這個搞砸了”

2004年,紮克伯格等人聯合創建臉書公司。兩年後,臉書推出了“動態推送”(NewsFeed)功能。用戶突然發現自己搜索的各種信息都被顯示在個人頁面,也沒有任何設置可以關閉這一功能。紮克伯格在臉書官方博客中道歉說:“在解釋新功能這件事上,我們做得很糟;在讓你們如何控制這些新功能的問題上,我們做得更糟。”

——2007年,“這次我們做得不好,我為此道歉”

這一年,臉書推出了公司首個個性化廣告系統Beacon。這一功能讓用戶的購物歷史記錄處於公開狀態;臉書還使用了第三方數據,如用戶在某票務應用上購買過音樂會門票,相關廣告就會出現在用戶的臉書頁面上。約5萬名臉書用戶發起了名為“臉書,停止侵犯我的隱私”網絡請願活動。紮克伯格在官方博客中道歉說:“在收到用戶反饋後,我們沒有很快作出反應。”臉書在2009年關閉了Beacon廣告系統,它成為公司最失敗的產品案例之一。

——2009年,“我們增加的是你們想要的”

2008年,紮克伯格在臉書官方博客上發表的4篇博文,全都是就隱私保護問題在向用戶解釋或道歉。2009年,臉書推出了新的隱私保護工具。然而不少人反映新功能的使用晦澀難懂,甚至導致更多個人信息處於公開狀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就此開始對臉書進行調查。

——2010年,“我們確實忽略了這一點”

這一年,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說,臉書網站漏洞可能讓用戶的真實姓名等私人信息被竊取。之後臉書迅速修補了漏洞,並宣布將重新設計網站的隱私設置方式。紮克伯格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說,“有時,我們前進的速度太快。臉書會讓用戶以更為簡潔的方式設置保護自己的隱私。”

接下來的2011年、2013年,到2018年的“劍橋分析”公司數據泄露醜聞,紮克伯格仍在繼續道歉,從“我第一個承認我們犯了很多錯誤”,到多次許諾盡快讓臉書的隱私保護功能更加簡單好用。

美國科技月刊《連線》雜誌評論說,隨著臉書的不斷發展,網站的隱私設置就像迷宮一樣讓用戶難以掌握,不斷升級的結果是更多信息被默認為公開狀態。“紮克伯格從未真正理解何為隱私,他認為人們最終會習慣與每個人分享自己的一切,他的商業模式也基於此。”

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新技術社會影響力的著名學者澤伊內普·蒂費克奇表示,紮克伯格多年道歉仍沒能解決問題還是源於公司的盈利動機和商業模式。此輪醜聞曝光伊始,她在推特上嘲諷說:“紮克伯格保證在‘未來數周’對個人隱私數據有更好監管,這個‘未來數周’已經過了8年了。”

蒂費克奇認為,此次個人信息泄露醜聞只是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議員質問、紮克伯格道歉更多是情緒的宣泄,最需要的是完善立法來保護人們的數據隱私,保護健康的網絡公共領域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47

喪剪小三頭髮+剝光豬呢個大婆好兇狠

1 : GS(14)@2016-07-14 08:09:39

廣東汕尾街頭近日發生鬧劇。一名據稱是元配的女子,於上周四晚上9時許,在一酒店外野生捕獲丈夫與情敵,一怒之下將二人的衣服扒光,還剪爛女方的衣服。當時網民拍得出事的一刻,一部黑色汽車旁站着兩人,兩人剛把副駕駛前門打開,司機突然踩油門開車,衝倒路邊的水馬後又停了下來。一名紅衣男子則手執木棍,奮力地打破汽車玻璃窗;另一名女子衝前,手裡拿着一把剪刀。目擊者說:「衣服都被她剪掉了。」「頭髮(也)剪光了。」最終受傷的女子被抬上救護車送院治療。廣東電視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4/196944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