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QE延退怎麼看》政爭風暴、美債泡沫、新興市場更動盪 柏南克決策逆轉 凸顯美國財政迫切危機

2013-09-30  TWM
 
 

 

九月十九日,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意外宣布暫緩收回QE,全球股市瞬間沸騰,彷彿過去四個月「資金派對散場」的陰霾終於散去。然而,派對散場是遲早的事;一時的延後退場,反而可能引發更多問題;美國公債價格會不會加速泡沫?新興市場會不會更多動盪?而首先擺在眼前的,是柏南克決策逆轉所透露的現實,美國財政問題恐怕比你想得更難善了。

撰文‧乾隆來

八月十九日,歐巴馬在白宮總統辦公室召見了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財政部長杰克盧,以及銀行局長、證期會主委等最高層的金融官員,討論如何加強金融管理。因為,在金融海嘯之後通過的《杜德|法蘭克法案》,增加了四百項加強金融管理的規定,但是法案通過至今三年,實際執行才三九%。

各界對於這場會議投注不少關心,但關心的焦點,顯然不是金融管理。

在歐巴馬六月十八日接受公共電視台專訪,暗示柏南克將在明年一月底任期屆滿離任後,隨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對於聯準會主席繼任人選的大猜謎,歐巴馬雖然屬意前任財政部長桑默斯,但是主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都高聲反對桑默斯。因此八月十九日的會議,大家都睜大眼睛注意,歐巴馬與柏南克是否也就聯準會的繼任人選交換意見。

讓媒體失望的是,白宮在會議後並沒有發布任何新聞,也拒絕回答媒體的詢問,歐巴馬與柏南克等人,是否藉著這個機會討論了金融機構管理之外的議題,誰也不曉得。

一場會議後 金融政策大轉變不過,從八月十九日會議之後,一連串的戲劇事件卻接二連三的發生了。

原本從五月就一路重挫的新興市場股市,特別是印度、印尼、巴西等市場,在八月十九日那周觸底,然後一路反向回升;被媒體修理得體無完膚的桑默斯,隨後也自動打電話給歐巴馬,自願從聯準會主席的候選名單中除名;一個月後的九月十八日,柏南克違反了他自己在五月宣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將要逐漸退場的方向,在聯準會貨幣會議之後,決議維持每月八五○億美元的QE。

從歐巴馬在白宮召集會議的八月十九日起算,道瓊指數一路從一四八○○點以四十五度角仰攻,漲了一千點才休息;跌幅最深的印度股市,剛好在八月十九日開會當天跌到最低點一萬八千點,一個月後的今天,已經漲回二○六四六點,單月漲幅高達一五%;連台灣股市都出現外資連續十六天買超,將台灣股市從七八二四點拉到八二五五點,大漲四三一點後才開始整理。從紐約、倫敦、法蘭克福,一路到上海、東京,全世界股市同步走出了罕見、亮麗、又快速的多頭攻勢。

不論歐巴馬管不管得住華爾街,這些交易員與分析師們顯然是訊息最靈通的一群內圍,對於「歐巴馬與柏南克會議」的訊息,敏感且精準地掌握了金融政策的轉變!

柏南克身為「政治獨立」的央行總裁,實際上對華盛頓風雨欲來的鬥爭風暴極為敏感,也了解到歐巴馬面對國會政治鬥爭的強硬態度,所以才會在九月十八日聯準會會議後表示,延緩QE退場的決策,主要是考量經濟復甦不夠強勁、美債與房貸利率持續走高,以及國會即將開議,歐巴馬與國會將會因為迫在眉睫的聯邦財政危機,引爆嚴重的政治角力。他非常了解,白宮與國會的政治角力勢必導致財政緊縮,柏南克必須小心翼翼呵護得來不易的經濟復甦,不能出現財政、貨幣同步緊縮的危險政策。

果不其然,就在柏南克宣布維持八五○億美元寬鬆政策的第三天,白宮與國會的政治角力,就毫不掩飾地爆開了!

歐巴馬對戰共和黨 火藥味濃美國聯邦政府舉債上限年年破表,每年第四季為了新年度的政府預算,都要演出一場「歐巴馬對戰國會共和黨」的政治角力。但是,今年的火藥味卻更甚於以往;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在九月二十日通過《應急預算法案》,表面上讓歐巴馬政府可以在十月一日開始的二○一四會計年度,在正式預算通過之前得以繼續運作,但是法案中卻切斷了《歐巴馬健保改革法(Obamacare)》的財源,氣得歐巴馬拉高分貝,高聲批評共和黨「把整個國家綁架了!」歐巴馬所屬的民主黨掌控參議院,預計會把《應急預算法案》退回眾議院重審,如果到九月三十日之前臨時預算無法通過,那麼聯邦政府有可能因為沒有預算,再度被迫關門,出現聯邦政府全面停擺的危機。到了十月十八日,財政部更將面臨現金枯竭,必須動用緊急方案才能避免債券違約風暴。

明年年底,美國將要舉行聯邦議員的期中選舉,改選所有的眾議院議員以及三分之一的參議院議員。共和黨員在眾議院議長貝納領軍下,鎖定《歐巴馬健保改革法》,升高與歐巴馬的政治衝突。歐巴馬的《健保改革法》雖然早在一○年三月就已經通過,但是由於必須對企業加稅,以及法案本身存在是否違憲的問題,執行過程爭議不斷,為兩黨政治角力提供了豐沛的火藥。

三年前通過的《歐巴馬健保改革法》,堪稱是美國五十年來最重要的社會安全改革。這個法案規定所有個人都必須在一四年起購買健康保險,共和黨還為此提出憲法訴訟,聯邦高等法院花了兩年,才做出沒有違憲的裁定。此外,《歐巴馬健保改革法》也要求美國企業主提撥相對的健保保費,引起許多企業主的反彈。

在一四年新制度正式啟動之前,共和黨蓄積反對力量,再度與歐巴馬政治對決,將今年第四季的聯邦預算審查,與《歐巴馬健保改革法》綁在一起。而歐巴馬也一改去年柔軟的身段,一開始就擺出誓死一戰的態勢,雙方開足火力,成為美國景氣復甦的最大利空。

華爾街正面看待經濟復甦

但是,華爾街的交易員們面對如此嚴峻的態勢,倒是老神在在,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高盛證券,他們從一二年三月開始一路看多歐洲與美國股市,建議客戶將資金從債券市場轉移到具有穩健收益的績優股,高盛的多頭策略至今堅定不移。高盛歐洲股市首席策略分析師歐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在CNBC的專訪中就說:「股市已經從期望期(hope phase),進入新的成長期(growth phase)。」高盛證券執行長布蘭克芬(Lloyd Blankfein)也提出「正常化」的觀點,認為美國經濟將會逐漸從金融海嘯的陰影中恢復正常。他說,聯準會還是會逐漸縮減QE的規模,這是經濟正常化必經的步驟,最近美國國債利率的上揚,也是從人工壓抑的零利率逐漸回復正常的訊號之一。

布蘭克芬特別強調,最近美國聯邦政府赤字逐漸收窄,更是「金融市場正常化」(Normal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的重大進展,美國聯邦政府過去幾年減少支出,並且持續增加稅收來源,已經使得赤字出現明顯改善的趨勢。

此外,美國的IPO(新股上市)市場也才剛剛開始回暖,一直到最近才又重新出現金額十億美元的中大型上市案,例如預計在十月一日上市的紐約帝國大廈房地產信託(Empire State Realty Trust),預計發行七千一百萬股,募資十億美元;世界最大的飯店連鎖系統希爾頓,也在九月初宣布將要推動金額約十二.五億美元的上市案;當然,還有被熱烈討論的推特(Twitter)在九月十三日宣布推動股票上市,募資金額也是十億美元。

歐巴馬推動全民健保,是他「歷史留名」的重大政績,面對眼前共和黨人以明年聯邦預算審核相逼,他必須用盡全力與眾議院議長貝納為首的共和黨人一決生死。在政治、財政全面緊繃的時刻,歐巴馬顯然期待一個寬鬆的聯準會,也放棄具有爭議的桑默斯,避免聯準會主席繼任人選在國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歐巴馬最在意的,還是他的《歐巴馬健保改革法》,在政治問題未解決之前,在聯邦預算還未通過之前,在柏南克明年二月一日交棒之前,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沒有任何擦槍走火的空間,「寬鬆」,的確會是歐巴馬最屬意的安全路線。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政爭一觸即發

柏南克不敢輕言收回QE

2013年美國財政危機預估時程

未來三個月財政爆點

2013年

10月01日

聯邦政府關門?

2014財政年度開始,若國會與歐巴馬政府未能在9月30日完成《應急預算法案》,聯邦政府將被迫關門。

10月18日

現金用罄,聯邦債券違約?

聯邦政府現金恐用罄,發生債券違約的危機。

財政部必須進行特別現金調度,例如暫緩發放部分公務人員薪水,以避免現金用罄。

11月

劇烈政治鬥爭?

全月國會會期,共和黨將以提高聯邦政府舉債上限為條件,限縮《歐巴馬健保改革法》(Obamacare)的執行,與歐巴馬政府進行劇烈政治攻防。

12月15日

聯邦公務員大裁員?

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必須公布臨時支付方案,讓聯邦政府得以補足從10月1日至12月15日的現金缺口,避免公務員被迫裁員。

12月16日至12月31日2014年預算停擺?

聖誕假期,國會休會;過去幾年,每年參眾兩院都一路辯論到聖誕節休會日前的最後時刻,才完成次年度的聯邦預算。

從政治、財政到聯準會 未來數月烽火連連9月 10月 11月 12月 1?2月政治 國會開議 國會與歐巴馬政治攻防白熱化財政國會必須通過緊急應急預算 聯邦政府關門危機 12/15之前必須完成預算審核聯準會 QE維持每月850億美元1.宣布柏南克繼任人選2.聯準會10月底會議,再次討論QE是否退場 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在本月調整QE規模 2014年2月1日,新任聯準會主席交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77

《退休大調查》起步晚、活太長、存不夠三大迫切危機沒有閒錢四成青壯族未準備退休金

2013-11-18  TWM
 
 

 

多數人對存退休金抱持「還早」的心態,偏偏退休這檔事,時間到了,肯定來不及。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對全台二十二縣市青壯族群所進行的「二○一三年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可以看出,台灣人正面臨三大迫切的退休金危機。

撰文‧劉育菁

十五年前,到科學園區找一份好工作,認真上進、存十年股票,人生想在四十五歲輕鬆退休過好日子,並非絕無可能;但也不過十年的光景,二○○八年一場金融海嘯,打碎了提前退休的美夢,更因全球進入低利率超過十年以上,國家也面臨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窘境,只好把法定退休年齡往後延。

「延退」手段,只是把退休危機向後遞延,但台灣卻不能喘息,因為不婚、不生的少子化氛圍,讓台灣晉升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經建會今年的統計數字,二五年台灣即步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達全民二○%。

「台灣人面臨的是高齡化及少子化的雙重夾擊。」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子江語重心長地說,並呼籲對於退休金的準備,政府、家庭或個人及企業三方面同等重要,且缺一不可。

因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與政大商學院民意調查中心,在今年九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七日,針對全台二十二縣市,年滿三十歲至六十歲且仍未退休民眾,進行「二○一三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的電話訪問,透過分層系統抽樣並以縣市為分層單位,取得一○六九份樣本。從調查結果中,可清楚觀察出支撐台灣的青壯年族群,在面對退休規畫時出現三大難題。

難題一:開支壓縮﹁未來財﹂

計畫退休年齡往後遞延

究竟該幾歲退休?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為五十七.三歲,較七年前延後近二.五歲;本刊一○年與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公司的退休調查中,計畫五十六至六十歲退休的比率最高,約二三%。

若對比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最新二○一三年退休趨勢調查,打算退休的平均年齡六十一歲,比去年全台實際的退休年齡多出四歲,也高於本刊在一○年的調查結果,凸顯國人對於計畫退休年齡向後遞延的趨勢。

對自己的工作年齡向後拉長,背後的意涵,是國人對於退休財務規畫的缺乏信心。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調查,高達四四%受訪者目前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沒有準備原因是手上沒有多餘的錢,占了七八%,比率遠遠高於不知如何準備、認為子女會奉養或目前還不需要的選項。

這二年台灣人對退休金的準備,有種「生吃都不夠了,哪還能曬乾?」的無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發起人陳登源表示,台灣的物價雖然不高,但卻被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在台北市中心就算不買房子,租金負擔也不低;把居住地向南位移,到中南部租房子很容易,但找工作卻大不易,就算找到了,薪水卻不動如山。

要把「未來」會花用的錢,「現在」就存下來的確不容易,這對於剛成家立業的三十至四十歲族群更是難上加難,在調查中,四十歲以下受訪者當中,已開始準備退休金的不到一半。

值得慶幸的是,在過去幾年產官學積極的宣導之下,國人都有「愈早準備愈好」的概念,三六%受訪者認為,最慢也該在二十五歲時開始準備退休金,也就是第一份薪水就要開始存退休金。

然而,理想與現實終究存在差距,根據調查,實際上真正開始存退休金的平均年齡落在三十三歲,至於尚未存退休金者,多半計畫在四十五歲開始準備,但距離預計退休的年齡六十一歲,只剩十六年時間準備。

全美首席理財大師大衛.巴哈在《起步晚,照樣致富》一書中說,與其把自己放在「早知道??」的懊悔裡,還不如現在開始下定決心改頭換面,開始行動。楊子江說,在求學階段只有商學院學生建立較佳的基本財經知識,理財教育扎根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對尚未起步者,他建議,從現在開始做好理財三大基本功。

第一,開始記帳,記錄每日收支項目;經過半年後,進入「檢視」階段,重新檢視消費習慣,找出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絕對可以找到省下二分之一開銷的方法。在關掉漏水龍頭後,則要開始學習編列預算,導入「收入-儲蓄=支出」的觀念,一定能存下退休金。

難題二:低估生命長度

忽略長壽風險隱憂

究竟要存多少退休金才足夠?澳洲公認最成功的理財規畫大師、安睿理財顧問集團(ipac)總裁艾貝(Arun Abey)在《多少才夠》書中指出,理財的目標就是管理生活。退休後究竟需要多少錢?取決於能活多久、以及想要過什麼生活。

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調查,國人對自己壽命的平均想像是七十七歲,男性比女性略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年齡層中,三十五歲至三十九歲對於壽命的長度預期最短,僅七十四歲,低於平均值三歲。

若對比日前內政部公布的去年國人平均壽命七十九.五歲,再考慮長壽化趨勢,那麼,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族群對自己的「長壽風險」顯然嚴重低估。

低估自己的生命長度,可能會有哪些風險?楊子江認為,隨著年齡增加,活太久且活得不夠健康,需要的醫療費用會增加,倘若退休金準備不足,沉重壓力就得由下一代撐起來,可能拖垮年輕人。

究竟該如何因應活太久的風險?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建議,除了政府在長期照護制度的政策制訂要加把勁之外,個人對於購買長照險的風險意識也應加強,年紀已過了四十歲的彭金隆,已經開始認真評估長照險的需求。

至於退休後的生活費用,根據這份調查,受訪者對於退休後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需二萬四六八一元,比退休前生活開銷高出一成六。除了生活費之外,醫療費用成為最主要的支出,進一步用性別分析,女性比男性更擔心醫療費不足。

難題三:退休金仰賴政府

理財工具過度保守

對於退休金的來源,根據調查,把政府及雇主退休金當成主要來源者占六一%,其中軍警公教占八成以上,而金融保險業占四三%。陳登源表示,在歐美國家,政府與企業原是退休金來源的二大支柱,台灣人對政府退休金「有感」,最主要的關鍵是○九年政府修改勞工退休金制度,把勞保年金化。

楊子江認為,歐美福利社會國家的退休制度,政府與企業責無旁貸,然而金融海嘯後,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加劇,政府退休金朝向「晚退少領」的趨勢改革,因此不妨把退休規畫的主動權拿回自己手上,透過積極的準備,讓自己沒有退休後顧之憂。

但很不幸地,國人對退休金規畫主要來源,除了靠政府之外,也有四六%受訪者會利用最保守的「儲蓄」作法,但仰賴「個人投資所得」者則只有一五%。換句話說,台灣人對存退休金的理財工具的選擇,似乎有過度保守的隱憂。

從理財規畫的角度來說,「準備退休金」必須依照生命週期的風險承受度,進行積極或保守的布局調整,如果一味傾向於利用「最保守」的低報酬率工具,在起步太晚又低估長壽風險的情況下,可想而知,要在退休前存到足夠退休金,恐比登天還難,這一點,從將近五成民眾沒信心在退休前備妥退休金,也可略窺一二。

退休雖然是人生重要的最後關卡,但想要過好的生活,其實並不難。

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估算,以六十一歲退休、活到八十歲為例,每月生活費二萬五千元,以年報酬率二%計算,四十五歲才開始起步,每月約存二萬五千元;提早到三十三歲準備,每月約存一萬三千元;若從最理想的二十五歲開始,每月約需九千元。

其實只要把握二十五歲不嫌早,四十歲也不嫌晚的心態,踏出第一步,不僅能確保退休基本保障,甚至還能繼續追求人生夢想。

沒有閒錢,是尚未啟動退休規畫的主因逾四成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Q:請問您是否已經開始準備退休金了? 單位:%

開始準備56

還沒準備44

近八成是因沒有閒錢,未開始退休準備 單位:%Q:還沒開始準備的原因是什麼?

現在手邊沒有多餘的錢 78

覺得目前還不需要 9

不知道該怎麼準備 4

沒有時間準備 3

認為子女會奉養 3

退休後每月生活費高於現在,

但理財動作卻極度保守

退休後預計生活費較退休前高一成六Q:你預估退休前和退休後,你個人每月生活費大約需要多少錢?

現在 21184元

退休後 24681元

規畫退休金,普遍傾向低報酬率的保守工具Q:預估退休金的主要來源為何? 單位:%政府及雇主提供的退休金 61

個人儲蓄 46

保險 18

個人投資所得 15

親人奉養 3

房租租金 2

不知道 7

近一半的人沒把握能在退休前備妥退休金Q:是否有信心在退休前準備好足夠的退休金? 單位:%

沒信心 48

有信心 39

不知道 13

退休準備應及早起跑

35-39歲族群,明顯低估長壽風險Q:請問你想活到幾歲?

30-34歲 76

35-39歲 74

40-44歲 76

45-49歲 77

50-54歲 79

55-59歲 82

準備退休金愈早愈好,但知易行難…Q:你覺得應該幾歲開始準備退休金最理想?

25歲以前 36%

26-30歲 15%

31-35歲 9%

36-40歲 11%

41-45歲 7%

46歲-50歲 5%

51歲以後 7%

不知道 10%

及早準備與尚未準備者啟動時間落差12年Q:你從幾歲開始(計畫在幾歲才要開始)準備退休金?

25歲 開始準備的理想起點

33歲 已準備退休金者

平均在33歲開始規畫

45歲 尚未準備退休金者

平均打算在45歲開始

61歲 預計退休年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42

《氣爆啟示2》政策不明確 釀三百傷亡悲劇 讓人民不再哭泣最迫切的三件事

2014-08-11  TWM
 
 

 

長年漠視石化管線安全與災害預防應變的結果,又一次讓台灣付出血淚交織的慘痛代價。

救災之後,政府必須記取教訓,通盤檢討亂象,不再讓無辜的人民哭泣。

撰文‧鄭閔聲、何欣潔

假如時光能夠倒轉,回到七月三十一日晚間八時,當高雄前鎮居民反映空氣瀰漫著濃濃瓦斯味時,消防局能立即取得地下管線分佈圖,分析可能外洩物質除了瓦斯,還可能是易燃的丙烯,於是通知環保人員帶著採樣儀器趕往現場辨識,而非盲目灑水;確認外洩氣體後,立即要求廠商關閉管線;或是業者發現異常,依法停止輸送,進行全面安檢……。

在這個悲劇性的夜晚,只要有一、兩個環節受到控制,一場重災很可能被消弭於無形。但正因為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石化運輸管線管理的責任不明,導致管路資訊欠缺整合;法令亦未強制業者主動通報異狀,導致事發初期各單位手忙腳亂。消防人員資訊不充分、又欠缺演練與標準作業流程,救災時無異飛蛾撲火,平白犧牲多條性命。

高雄氣爆告訴我們,石化管線就像不定時炸彈,不可稍有輕忽。然而,在地狹人稠的台灣,石化業勢必無法立即遠離都會區;如果台灣非得與石化管線共存,政府該從災難中學到什麼教訓,確保憾事不再重演?

荒謬一:石化管線安全 各單位互踢皮球主張:修法確立責任歸屬 建立廠商作業規範氣爆過後首先要釐清的問題是:丙烯及其他石化原料運輸管線,究竟該由哪個單位負責管理與安檢?遺憾的是,事發至今,我們只看見中央與地方互踢皮球。

就常理而言,丙烯屬於石化原料,依《石油管理法》規定,鋪設管線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經濟部與地方政府申請核准。然而,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宣稱,丙烯為石油化學材料,並非《石油管理法》規定的石油煉製業。簡單來說,經濟部認定丙烯「無法可管」!

但榮化這條丙烯管線早在一九九一年就由國營企業中油設立,經濟部不可能不知情。也就是說,丙烯被用作石化原料二十多年,經濟部始終無意列管。「台灣石化業發展半世紀才發現,重大工安事件根本無法可管,政府簡直草菅人命!」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痛斥,經濟部多年來讓丙烯彷彿「危險的孤兒」般在街上遊蕩,非常不負責任。

再者,根據《災害防救法》規定,經濟部是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災害的主管機關,應負責相關災害預防、應變計畫。經濟部去年六月才頒佈了《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災害防救計畫》,如今卻想推得一乾二淨,還宣稱石化管線應由勞動部實施勞檢,令人匪夷所思。

中央推託卸責,不代表地方政府毫無責任。根據《市區道路條例》,任何管線開挖工程,都須經地方政府同意,以免誤觸其他管線發生意外。因此,高雄市政府理應掌握全市地下管線配置;但市府在氣爆後第一時間連管線屬於榮化或中油、輸送石油或丙烯都搞不清楚,高雄市長陳菊事後還要求中央提供管線圖資,顯然疏於管理。

高雄市新聞局長丁允恭解釋,法規授予市府的管線管理權限,僅限於開挖時必須申報,但只要事業單位不通報,市府就無從得知,更遑論掌握運送內容。

「法令雖然充滿漏洞,但也是因為人為怠惰,才造成這『超級模糊地帶』。」交大土木系教授單信瑜感嘆,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都認為,只要承認知道管線存在,就必須面對管理權責,很多時候寧願視而不見,就是不願挑起責任。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英、美各國政府對石化工業輸送管線材質、檢查維修程序、鄰近土地利用規範、災害緩衝區域皆有標準;唯獨台灣毫無規範,讓事業單位任意鋪設,大幅增加潛在危險。中央政府應比照國際標準,將一切具危險性的石化原料納入《石油管理法》或另立專法規範。針對管線安全監控,中央與地方也應明確分工,並立法強制業者在管線異常時必須停止作業。

荒謬二:資訊不透明 氣爆有如禍從天降主張:公開管線資訊 高風險區域擬定防災計畫資訊不透明則是權責不清衍生的亂象。由於法令不完備,經濟部能源局只監督天然氣與石油運輸、不管烴烯類物質,工業局則只管理工業區管線,導致行經市區的石化原料管線有如化外之地。

高雄市工務局雖自二○○四年建立「公共管線管理資訊平台」,但因不能強制業者登錄,不僅無法分辨管線用途、甚至還有填報項目與輸送內容不符的狀況。也因此,氣爆前夕,消防局才會遍尋不著外洩管路。

連政府機關都霧煞煞,一般民眾當然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每天行走的道路下,有大量高危險物質呼嘯而過。參照其他國家為資訊透明所做的努力,台灣政府應該汗顏。

美國在○二年通過《管線安全法》,嚴格規範地下石化管線檢驗、設置與管理機制。民眾只要進入管線及毒物安全管理局的「全國管線定位地圖系統」,便可查詢各地管線分佈圖;每一條管線屬於哪家廠商、輸送什麼物質,都有詳細說明;「管線安全信託」(國內組織)也會定期評比監督各管線安全。

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指出,加拿大建造高壓氣體輸送管線前,政府一定會對當地居民詳細說明風險,確保公眾同意,並做好災害準備,才允許廠商施工,「若台灣政府也有類似作為,根本不會發生三小時找不出外洩氣體的情況。」即使石化管線已存在數十年,無法在事前取得民眾同意,吳焜裕仍呼籲政府,應公開所有管線資訊,並用專業制定災害預防方案,讓民眾相信政府有能力維護管線安全。而公開資訊的前提,當然就是全面盤點所有高危險性的管線分佈。

事實上,《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災害防救計畫》也載明,經濟部應督導建置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等地理資訊系統。但從高雄氣爆事件看來,計畫顯然尚未落實,間接導致消防人員在氣體外洩初期,無法及時控制場面。

除了資訊不透明,相關單位欠缺災害應變標準作業流程,以及因應不同災害樣態的演練,才是救災效率不佳、甚至讓第一線人員平白犧牲性命的關鍵。

同樣根據《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災害防救計畫》,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訂定緊急應變機制,明定執行災害應變人員緊急聯絡方法、任務分配、作業流程及注意事項等。但經常對全國各地第一線救災人員進行防災輔導教育的單信瑜,無奈地點出真相:「各級政府對防災工作的態度令人無言。地方政府防災計畫,經常只是修改中央部會版本,有時甚至一字不漏照抄。」例如這次發生氣爆的高雄市,確實在○七年針對氣體油料災害制定標準應對流程,但檢視內容,幾乎與中央計畫如出一轍,卻未針對不同化學災害樣態給予適當教育並制定任務分配,無怪乎面對丙烯外洩,第一線消防員幾乎束手無策。

荒謬三:SOP形同具文 消防員如飛蛾撲火主張:找專家、第一線人員討論 制訂應變計畫不願具名的消防隊員指出,高雄氣爆前,消防人員應使用「五用氣體偵測器」,判讀何種氣體外洩,消防局卻缺乏這類儀器,讓消防人員赤手空拳冒險救災。

單信瑜分析,管線的災害風險相當複雜,無論是管線儲槽破裂時需不需要疏散民眾、疏散後是否進入現場做安全檢查,不同情況都有不同作法,政府必須與業者、專家、第一線人員充分討論,制定災害應變計畫。

美國密西西比州○七年發生丙烷管線爆炸事件,造成兩死七傷。美國運輸安全局調查後,除追究廠商與地方政府責任,也建議管線及毒物安全管理局研究人員如何分析數據、實施檢查,才能有效預防重大災變;地方政府更應定期實施演習。

詹長權藉美國經驗建議,中央政府應學習美國聯邦政府精神,出面召集各方協調,以專門機構來處理管線安全問題。以美國為例,平日是管線及毒物安全管理局負責執行相關規定,一旦發生災害,運輸安全局會介入並進行獨立調查、專業建議,而非僅由司法單位偵辦後,追究刑責了事。

一九九七年九月,中油在高雄市鎮興路汰換管線時,不慎洩漏大量瓦斯引發氣爆,造成十一人慘死;十七年過後的氣爆意外,距離當年起火點還不到五公里,可見政府並未從上次悲劇中學到教訓。這一次,我們還要繼續敷衍下去嗎?

埋管事前要申請核可

出事後各單位互踢皮球!

鋪設申請

經濟部工業局、地方政府

工務局、交通部

踢給地方

經濟部:經濟部只管工業園區管線,廠區外埋管,路權不在中央,屬地方政府權責。

推說不知

高雄市工務局:市府的數位管線圖中,查不到李長榮化工這條丙烯管線,榮化未曾提供管線資料給市府。

核准許可

內政部營建署、消防署,環保署,地方政府建管處、環保局、消防局

例行工安檢查

勞動部、地方政府勞工局

經濟部勞動部互推

經濟部:將修正《勞動檢查法》或立專法,改善管線清查管理困難情形。(《勞檢法》主管機關為勞動部)勞動部:應修正《石油管理法》,將丙烯納入管理。(《石油管理法》主管機關為經濟部)管線怎麼管?看看其他國家怎麼做國家 主管機關 油氣管線規範美 國 管線及毒物安全管理局*以《管線安全法》進行規範,民眾可上網查詢管線分佈圖。

*事故發生後,另由運輸安全局組成委員會,提出事故調查報告,並確保各相關單位、業者按報告建議改善。

加拿大 國家能源局 建置完整的管線事故地圖,施工前必須取得地主同意,並進行詳細溝通。

英 國 健康安全署 《管線法》規定油氣管線上方必須安裝警告標示,管線多埋設於農地或牧場。

採訪整理:何欣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7

中證報:警惕通縮風險 政策加碼已“十分迫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65

12月CPI本周發布在即,中國證券報撰文指出,主要受內需不足影響,我國未來的通縮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要有前瞻性,財政和貨幣政策適時加碼已“十分迫切”。

政府數據顯示,去年11月我國CPI增速回落至1.4%,PPI同比降2.7%,連續33個月下滑。

中證報警告稱,物價見底的信號仍未出現,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政策制定需要有前瞻性,不可貽誤宏觀調控的最佳時機:

從2014年12月以來的情況看,原油價格下跌帶動能化產業鏈價格整體下移,采掘業和原材料產品的價格亦較為低迷。展望2015年,豬肉等農產品的波動周期明顯拉長,振幅也明顯收窄,大幅推升CPI的可能性較小,而受制於產能過剩壓力,PPI短期內恐仍難以擺脫負增長走勢。CPI同比仍在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勞動力價格的剛性,且當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因而如果等到CPI、PPI雙雙負增長才認定通縮出現,很可能就貽誤了宏觀調控的最佳時機。

中證報提到,通縮預期一旦形成,則會有自我強化的傾向,這將進一步抑制需求的釋放和加重產能過剩

在通縮進一步加重的情況下,即使名義利率降低為零,實際利率依然會繼續走高,企業的債務負擔則不斷加重,加碼投資的意願會不斷受到削弱。

一旦出現這種情景,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幾乎為無窮大,貨幣政策的寬松並不能對實際經濟產生刺激作用,出現所謂流動性陷阱的被動局面。即使沒有出現這種極端情形,通縮也顯然會拉長去產能周期。

中證報指出,通縮風險背後的病因是疲軟的內需:

內需疲軟的影響其實更為關鍵。新常態下經濟潛在增速會放緩,需求的表現不會很強勁,但通縮的持續意味著實際支出已經弱於充分就業情況下的產出水平。

中證報認為,為了應對通縮風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適時加碼已經十分迫切,降準依然有空間

政策無疑應當更加有力,越晚出臺成本可能越大。貨幣政策方面,被動的流動性增加已經不足以支持M2的合理增長,因而降準依然還有空間……財政政策方面,中央財政應在基建投資的加碼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鐵路、環保等領域的投資仍大有可為。

中證報還提到,對外的“走出去”戰略也是轉移國內過剩產能,實現產業升級的有效手段。

昨天《人民日報》刊登對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姚景源專訪,指出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

姚景源稱,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們還沒有陷入通縮,但是2015年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我們確實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物價的持續下跌將抑制投資和生產,導致失業率走高以及經濟衰退。

1月9日,統計局將公布中國12月CPI和PPI。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55

易綱:沒有迫切需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79

20150303rmb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人民幣目前是僅次於美元的強勢貨幣,目前並未見有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的迫切需求,也並未發現人民幣貶值造成資本外流。

據彭博新聞社,易剛在兩會期間表示,人民幣是僅次於美元的強勢貨幣,未來將保持穩定。人民幣如今已進入雙向波動期,但基本面持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從長期看,人民幣將是一個穩定的貨幣。

易綱同時還是外匯管理局局長。他說:“美元近來是最強勢的貨幣,人民幣緊隨其後。”

易綱回應近期的市場猜測稱,沒必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他表示,目前人民幣浮動區間彈性比過去大得多。沒有迫切需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自己仍有耐心。

他表示自己正在觀察人民幣貶值會導致資本外流,認為基本面狀況穩定。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情況正常,並未發現人民幣貶值已造成資本外流。

去年3月,央行宣布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這意味著央行允許人民幣圍繞中間價上下波動2%,但近來人民幣屢屢逼近跌停,不少外資行預測,中國放寬人民幣波動區間的可能性正在提升。

華爾街見聞今天上午曾提到,瑞信私人銀行外匯策略分析師Heng Koon How表示:“如果壓力不減,人民幣波幅可能會在數周之內擴大到3%。”大華銀行也持類似的觀點,澳洲聯邦銀行則認為波幅擴大的時點或在今年上半年。

受中國經濟放緩和美國經濟走強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2%。近期在強勢美元以及寬松預期雙重打壓下,周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連續第三天下跌,再創近28個月新低,盤中再度逼近跌停。

對於人民幣的此輪貶值,市場上有兩種解釋。部分投資者認為這是在美元大幅升值及全球央行大寬松背景下,中國央行主導的主動貶值,特別是最近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這種觀點的說服力。

但也有投資者認為這是因為對全球資本對新興市場經濟缺乏信心而導致資本撤出新興市場回流美國所引致的,而中國也是其中一員。而離岸遠期不可交割人民幣匯率和在岸人民幣即期匯率的價差也充分體現了這種市場預期。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認為,無論是出於中國貨幣當局的主動行為,還是市場推動的被動結果,人民幣匯率目前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為中美經濟周期的不同步,以及由此導致的利率周期的不同步,人民幣匯率政策取向不應該也沒有必要和美元保持同步。

章俊認為,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順勢而為的允許人民幣適度貶值(主要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而非一攬子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是有利於中國目前及未來中長期經濟穩定增長,與人民幣國際化等其他戰略性訴求並不存在背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74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需求迫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96.html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需求迫切

一財網 郭晉暉 2015-10-29 22:28:00

面對養老保險所面臨的收支不平衡,政府只有劃撥國有資產和繼續財政現金補貼兩條路可走。當前各地財政收入的下降實際上已經使得第二條路走不通了。

當各地財政收入增幅進入“個位數”增長的新常態之後,養老金支付的壓力正在與日俱增,自1998年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來,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的需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麽迫切過。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汪德華認為,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已經陷入了“繳費多,待遇低,收支還不平衡”的三角悖論之中。從2015年的政府預算中可以看出,養老保險本身支出已經大於收入,需要財政補貼才能維持收支平衡。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表示,公報中所言的社會保險的可持續性主要是指基金的可持續性,現行社會保障高費稅率卻難保持續性。

她說,五險費率高達企業工資總額的40%以上,但征繳率不足70%,社會保險資金在流失。部分失業保險金和低保金常年發給有工作能力甚至有工作的人;冒領亡人養老金的事件時有發生,流失資金高達幾百萬、上千萬;重複參保、套取醫保基金和過度治療大處方比比皆是。

面對養老保險所面臨的收支不平衡,政府只有劃撥國有資產和繼續財政現金補貼兩條路可走。當前各地財政收入的下降實際上已經使得第二條路走不通了。

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財政部長樓繼偉才會公開表示,只有劃撥部分國有資產補充社會保險基金的基礎上,才有條件適時降低社會保險的費率。

“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最早是2004年10月寫入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十年之後又寫入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今年5月18日,超過33億元的國有資本正式劃撥到新成立的山東省社保基金理事會名下,這一文件在紙上停留了11年之後正式落地。

楊燕綏表示,建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提高國民就業率以改善養老金待遇,應該啟動大齡人員50+行動計劃,扶助他們從第一、二產業轉入服務業,特別是一小一老的服務業,同時還應當制定償還舊賬和規劃未來的養老金頂層設計,切忌以短期行為損害長期利益。

公報還要求,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並按貢獻分配的機制。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74

【社論】建設海綿城市既迫切更需勇氣

近日,持續強降雨導致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洪澇災害,除導致人員死亡與經濟損失外,武漢等大城市甚至出現了長時間被洪水圍困,全城交通幾近癱瘓,引發廣泛關註,李克強總理亦親臨武漢現場指揮救災。

引發洪澇災害的直接原因無疑是持續的強降雨,但洪水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損失,亦與近幾十年圍湖造田、填湖建城導致湖泊泄洪能力降低的人為因素幹系甚大。以素有“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省為例,20世紀50年代湖北有湖泊1066個,總面積達8300平方公里,而目前湖北僅存湖泊309個,總面積縮小到2656平方公里;有“八百里洞庭”之稱的洞庭湖1949年有4350平方公里,但到2002年縮小為2650平方公里,目前面積為2625平方公里。

決策層對此也早有判斷,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退耕還林和退耕還湖。1998年“世紀大洪水”之後,國務院就作出了在長江中下遊區域退湖還田決策,時任總理朱镕基甚至提出要將洞庭湖面積恢複到建國初期的4350平方公里,即著名的“4350工程”。然而,生態恢複是一項長期工程,讓已建成城區的土地重回湖泊,其執行難度更是非常之大。

同時,長江中下遊洪澇災害和城市內澇現象近幾年持續上演,由於城市化的進程和人口的集中,造成的災害和影響與日俱增。彼時,海綿城市作為解決這一歷史難題的方案被提出。2013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了建立海綿城市的重要性,去年10月,國務院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目前已有常德、南寧、重慶等30個城市進入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範圍。

海綿城市乃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顧名思義,指城市要像海綿一樣,遇到雨水時將其吸納,蓄之控之,需要時又能夠將儲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如大自然一般對雨水進行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自然凈化。可以想見,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若能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洪澇災害對於城市的影響,以及內澇問題,皆可迎刃而解。

然而,海綿城市由於建設複雜、投入需求大以及回報機制模糊,試點以來並未如預想中的順利。

首先是資金問題,以國外為例,海綿城市的建設費用占到整個城市建設費用的20%,由於國內城市排水系統的歷史問題,建設費用可能更高,總體資金需要數萬億以上。首批試點城市安徽池州未來3年內共安排海綿城市試點項目117個,總投資211.62億元,資金缺口不小。因此,急需借助PPP融資模式,引入社會資金,結合政府采購和財政補貼等方式破解投融資難題,同時加強產業導入,形成稅收回哺和資金的良性循環。

此外,由於海綿城市的建設難免會給城市地下原有的水、燃氣、電信管道等公共設施造成影響,而這些設施又對應相關部門。一直以來,牽扯到各部門利益的改革往往推動難度不小,因此,一些城市要破除九龍治水的管理體制,加強頂層設計以協調各方利益,切實推動海綿城市建設。

如今,減少洪澇災害損失,解決城市內澇已迫在眉睫,改變因歷史原因造成的濕地破壞非一朝一夕,建設海綿城市、就地解決洪水問題已成為不二之選。同時,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資金不足、牽涉各方利益問題,需要以通盤的設計和改革的勇氣去化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627

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迫切希望和中國達成自貿協定

7月24日,英國新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表態稱,英國希望與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為更多中國銀行和企業進入英國提供便利。

為期兩天的2016年第三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後,哈蒙德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脫離歐洲後,英國將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更多的機遇”,包括中國這一重要的外來投資者。此前作為歐盟的成員國,英國無法單獨與非成員國締結貿易協定,但脫歐之後將擁有更多的自由。

“這意味著我們將有更多機會和歐盟以外的國家,諸如中國,發展貿易。英國離開歐洲的同時也脫離了歐盟諸多法規的束縛,別的國家也得以更自由地和英國開展貿易。” 哈蒙德說,英國正在著手與中國討論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事宜,規模可能達到數十億英鎊。

哈蒙德還提出,英國經濟的任務是“在短期內最小化脫歐公投結果帶來的沖擊,在長期中最大化英國的經濟利益”。他也承認英國脫歐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不利影響。

當被問到中英是否會達成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時,哈蒙德表示完全可能:“我們已經和中國發展了戰略夥伴關系,與中國增加了貿易額度,雙邊公司的對外投資均有所增長。在歐盟的框架下,中英只能到此為止。但是當英國脫離歐盟後,毫無疑問兩國都希望鞏固雙邊關系,並建立更堅實的構架。”

不過,在英國正式脫離歐盟之前,英國只能和中國進行自貿談判,不能正式發展自由貿易。英國新首相特瑞莎·梅此前已經宣稱今年不會開啟英國脫歐談判,之後也將經歷2年的漫長談判,因此中英兩國商界距離雙邊自由貿易依然有數年之遙。

一般來說,自貿談判也往往會持續較長的時間。英國官方正在參考中國與新西蘭的自貿協定,該談判歷時4年,於2008年生效。

此前,哈蒙德於22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舉行會晤,雙方就加強雙邊經濟財金領域的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23日出席G20會議期間,他還會見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兩者就英國退歐、加強中英兩國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溝通。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7月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的投資合作夥伴,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夥伴,中英關系正進入全面發展的黃金時代。

“英國退歐對於中國而言並非全是負面影響。作為一個主張自由貿易的國家,英國脫歐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推動中英啟動自貿協定談判。”沈丹陽說,“要知道,在中國與歐盟談投資保護協定的時候,英國就發聲支持早日啟動中歐自貿協定談判,比布魯塞爾的態度更為明確。”

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於2013年訪華時就曾聲稱,英國是中歐自貿協定最早的倡導者,也是最堅定的支持者。英國歷來在傳統上支持自由貿易,近期即使在國內鋼鐵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也反對歐盟就中國鋼鐵征收反傾銷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98

發改委:貴州電力外送需求十分迫切 西電東送談判十分艱難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8日發布關於貴州省上半年經濟形勢的調研報告,報告稱在調研中,貴州省有關方面反映了一些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其中,有些是全國普遍性問題,如企業融資難等問題,還有一些是貴州省特有的問題,如外送電難度不斷加大等。

6月21日—24日,國家發改委調研組赴貴州省開展經濟形勢調研。調研組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部分企業進行了座談,並赴貴陽市、貴安新區、黔東南州實地考察了等十余家企業和園區。

電力外送和直接交易協調十分困難

報告指出,外送電難度加大。近兩年來,廣東購電需求大幅下降,貴州外送需求十分迫切,西電東送談判十分艱難,送電量沒有大的提升。並且,西電東送價格隨著煤電聯動下調,發電企業盈利空間不足3分/千瓦時。

電力直接交易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靠行政幹預。目前貴州2016年省內交易簽約電量417億千瓦時,占電網售電大工業用電量的80%左右,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5.5%、發電量的21.5%;周邊地區跨省交易簽約電量50億千瓦時。1—5月實際完成交易量117億千瓦時,合同兌現率為83%。預計通過直接交易,全年可減少用電企業電費支出54億元。達到這樣的規模和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要求電力企業讓利的結果。

電力企業反映,全年發電企業讓利32億元,電網企業讓利22億元。受此影響,預計火電全年將虧損25億元。

發改委將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報告指出,要從多方面著手,更多使用市場化手段推進改革。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行政手段使用,避免出現過度損害某一方利益的問題。要設計好相關規則並通過實踐不斷完善,探索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力市場化路徑,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積極性,確保可持續發展。

盡快出臺售電公司準入和退出有關政策。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好管理辦法,明確準入和退出標準,以便售電公司有序進入市場。

盡快完善容量電費相關政策。在完成《供電營業規則》修訂前,先出臺規範性文件,簡化企業用戶電力增容、減容、暫停、變更等辦理手續,縮短辦理時限。

適當抑制電源投資沖動。盡快下發文件,規定2017年3月15日(9號文件出臺滿兩年)以後投產的火電機組,不再安排計劃電量。

推動大用戶盡快進入市場。對於220千伏全部用戶參與直接交易的地區,取消220千伏用電目錄電價,相關用戶不再通過計劃方式用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02

潘基文再就業:海歸時機剛好,“入黨”問題最迫切

從韓國各大媒體爆出總統樸槿惠涉入“閨蜜幹政”醜聞,至今,已過去了近三個月;在此期間,韓國的國內政局一片混亂。

樸槿惠雖然仍然在與憲法法院作一系列的抗爭,但此刻的韓國政治界,已經進入了“後樸槿惠”時代,政治人士早已無暇顧及樸槿惠的眼淚了。

在亂象中,各大政黨領袖都企圖贏得民意。即將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適時進入了韓國國民的視野。

暗示宣布參選總統

當地時間12月20日,即將卸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見駐美韓國記者團時表示,若其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10年里的經驗能為韓國發展作貢獻,願意許身報國。

潘基文在記者會上說,“如果國家發展、提高民生福利需要我的經驗,我願傾力為之;雖然我今年73歲,不過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是願意為國家效勞。”

另外,潘基文還就韓國發生“親信門”、總統遭彈劾、國民燭光集會等大事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並闡述自身對於“領導力”的理解。

雖然潘基文在現場並沒有直接提及是否競選下一任韓國總統,但表示回國後將會見各界民眾傾聽民意再做決定,當天他的發言被解讀為事實上宣布參選。

此前,潘基文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對韓國現階段發生的一系列醜聞表達過自己的看法;與此同時,他也開始面對一些韓國國內對他本人的不滿。

例如,韓國一部分左派人士認為,潘基文曾憑借前總統盧武鉉的外交努力成為聯合國秘書長;而在盧武鉉2009年自殺離世時,潘基文卻沒有參加追悼儀式,後來在輿論的壓力之下才草草拜謁了盧武鉉之墓。

對此,潘基文在一次記者會中明確否認這一指責,並表示其一直以來非常珍惜與盧武鉉的友誼,而且每次回到韓國,就會和盧武鉉的夫人權良淑女士通話。

與此同時,韓國有媒體曾借接近潘基文的一位外交官之口爆料,潘基文在每天早上打開新聞的時候,首先會關註的是韓國國內的新聞和動向。

而對於卸任後的規劃,潘基文曾表示將稍作休息後回到韓國,拜訪韓國的政要,並拜謁前總統的墓地。

相比並不急於表明立場的潘基文,韓國已經有許多政治勢力開始“蠢蠢欲動”。

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20屆國會議員選舉中,一夜之間韓國就多出三個標榜“親潘基文”的政黨,雖然這些政黨都沒有最終獲得議席,不過以潘基文生身的忠清道的議員為主,開始成立後援團,並支持潘基文在韓進行進一步活動。

執政黨“內鬥”正酣

對於潘基文這番“事實上”宣布參選總統的表態,韓國各大政黨表態不一。

執政黨新國家黨黨首鄭宇澤當天接受采訪時表示:“我並不認為潘基文秘書長一定能成為下一屆總統。目前,他雖然在國內擁有一定支持率,但在現階段,我們誰都不能保證他一定能成為總統。未來事態將如何發展需靜觀其變。”

第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秋美愛則表示,從目前來看,樸槿惠好友崔順實幹政事件持續發酵,“在此情況下,我認為發表競選宣言並不是明智之舉。”

而此前盛傳正在接觸潘基文的第二大在野黨“國民之黨”黨首樸智元則十分積極。他表示:“國民之黨都對他的發言感到興奮,雖然沒有定下來競選陣容,但很期待與潘基文和安哲秀等人強強聯合。”

與潘基文的這番舉動遙相呼應,新國家黨“內鬥”進入白熱化階段。

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樸槿惠案)判決結果如何,她都無法再在韓國國內發揮政治力量。

20日,新國家黨“非當權派”的35名議員在首爾宣布:將於12月27日集體退出該黨。

議員黃英哲在記者會上宣布:“今天,我們得出了結論:在現有的新國家黨內,無法進行改革保守政治的革命;此刻我們決心要徹底離開新國家黨,向曾經支持我們的民眾謝罪。”

這也是韓國右派政黨產生以來,首次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分裂事態。

參與本次退黨的議員包括前黨首金武星、前黨鞭柳承敏等執政黨內部“非當權派”的領頭人物。包括濟州道知事元喜龍在內的其他得力幹將也宣布退黨。

此前,“非當權派”曾經向鄭宇澤提議,將“非當權派”領袖級人物柳承敏任命為“非常對策委員會”委員長,以恢複民眾的信任,卻遭到了拒絕。

潘基文回國後行蹤受矚目

根據此前的民調,潘基文、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文在寅、國民之黨前聯合黨首安哲秀,還有突然殺出的“黑馬”城南市市長李在明,都是下屆總統寶座的有力競爭者。

對於目前的韓國政治局勢,韓國政治分析家趙尚熙(音譯)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韓國政治黨派、勢力被分為四支的情況下,現階段最值得關註的兩大事件就是樸槿惠的審判結果以及潘基文的回國。”

“在現階段,無論(樸槿惠案)判決結果如何,她都無法再在韓國國內發揮政治力量,結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預測的;但潘基文則不然。”趙尚熙說。

他認為,雖然就此前的政策、言行及政治立場來講,潘基文比較傾向於保守勢力,不過潘基文與左派勢力也有一定的往來。

“例如,潘基文曾經在盧武鉉政府時期歷任韓國外交通商部部長,並在盧武鉉政府的支持下成為聯合國秘書長;而在野黨多位人士也曾經對潘基文贊嘆有加,因此潘基文無論是成為右派代表還是左派代表都不足為奇。”趙尚熙表示。

與此同時,隨著潘基文被韓國輿論認為將代表右派參加大選,潘基文的支持率也受到了“閨蜜幹政”醜聞的影響。

據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最新的數據,共同民主黨的支持率首次超過40%,達到該黨創建以來的最高值;新國家黨的支持率僅為15%,創下歷史新低;而潘基文也一改一直以來高居支持率首位的優勢,將寶座讓給了文在寅。

潘基文的親信近期向媒體表示,潘基文本人將更傾向獨立組成勢力,而非加入某個政黨。

一位要求匿名的韓國在野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預測稱,相比於加入人才濟濟的共同民主黨、“幹政醜聞”危機夢魘之下的新國家黨,潘基文將可能和政治立場相近的“非當權派”,例如“國民之黨”等聯手“自立門戶”,以改變其長期人處境外、缺少韓國國內政治根基的弱勢。

他進一步分析道,首先,現階段韓國支持率前三名中,除了潘本人外均來源於共同民主黨;此外,共同民主黨還擁有樸元淳、安熙正等具備較強民意基礎的人士;再次,因為受到醜聞的牽連,再加上新國家黨的持續內訌,民眾對於新國家黨的支持率已急轉直下。潘基文如果貼上這個標簽,反而會傷害自己的民意基礎。

“相比之下,現階段表示對醜聞負責並退出新國家黨的議員雖有35名,但其中具有政治根基和民眾知名度的寥寥無幾,更何況‘非當權派’的掌門人金武星已經宣布不參加大選;在此情況之下,潘基文加入這個陣營,甚至與‘國民之黨’聯手,將是互相彌補缺陷的良好機會。”

該匿名人士還預測,若潘基文正式宣布加入後者的陣營,則一些正在觀望的保守派議員的退黨潮勢必如脫韁野馬,甚至使新國家黨陷入信心與人才流失的黑洞中。

“但潘基文仍面臨一個難題,民眾看到的僅僅是表象和知名度,他還未就其國內政策進行表態。因此,潘基文回到韓國以後,無論進入哪一派,都很可能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趙尚熙對第一財經記者總結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