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貼:一個前輩的對行業的理解。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3898e5c8a5ed28137f3e6fa6.html

第三條,先行業,後個股。先行業後個股是什麼道理?我們買個股,經過這麼多年,大家都有體會了,買個股,就要買這個行業的龍頭。 買最好的,你要買肉製品,肯定買雙匯;我要買鋼鐵股,就買寶鋼;我要買紅酒,就只能買長城干紅和張裕,我不會隨便亂買;啤酒,顯然是青島啤酒和燕啤酒;乳 業,首屈一指是伊利股份和蒙牛,就不會去選三元和新希望這樣的;電子行業,中興通訊,假如華為上市了,那也在裡面,大家都要買龍頭。買龍頭,還要看行業, 個股裡面還要選擇。一般現在都不會去買垃圾股,可是同樣是龍頭,我認為選擇行業也很重要,選擇個股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行業進行區分,因為時間不太多,我只 能大概簡單講一下。

為什麼要區分行業?首先,一定要區分穩定成長性行業和週期性行業,象食品飲料藥品等,是穩定成長性行業,比如藥品,不會因為經濟形勢好,我就多吃藥,每天吃三斤半,經濟形勢不好,就只吃一粒,感冒藥都不吃了。週期性行業,它就不一樣,大家最大的誤區,在市盈率方面最容易上週期性行業的當,你看,04年宏觀調控到現在,很多公司虧損,都是虧損在週期性行業。04年,週期性行業,鋼鐵、水泥、石化、汽車、銀行,這些行業,它們的市盈率非常之低,當時市盈率好像只有2、3倍,你要是只看市盈率,以為市盈率不到10倍,你去買這些週期性行業,那就要上大當,週期性行業實際上剛剛相反,市盈率高的時候,業績一塌糊塗的時候,恰恰值得買。 舉個例子,黃金,黃金的價格暴漲,金礦的股票也暴漲,可這個時候不能買,你等到黃金的價格接近黃金礦山的開採成本,黃金礦山的開採成本大概是每盎司220 美元左右,金價跌到那個時候,金礦開採都沒什麼賺頭,就會停止開採,一停止開採,你就會看到金礦企業的市盈率非常之高,它可能高到上百倍,但是恰恰在這個 時候,你去買金礦的股票,在金價每盎司220美元的時候去買金礦的股票,那就賺大錢了。在週期性行業,很容易在市盈率、淨資產方面上當,所以我認為,首先 區分行業很重要。

我再舉一個為什麼要先選行業,再選個股的例子,我們從精益求精的角度講,選擇行業的重要性在哪裡?有些行業,它就是產生不了大牛股,你看美國道瓊斯指數就可以看出,大牛股都產生於哪裡?大牛股都產生於製造業、服務業、採掘業。 你把組成道瓊斯指數的上市公司一翻,絕大多數都屬於這三個行業,我們講通用電器、可口可樂、吉列剃鬚刀,都是製造業,沃爾瑪、一些著名銀行都是屬於服務 業,埃克森石油、中國的中國石油都屬於採掘業,大牛股都是出生在這些行業裡。哪些行業就是出不了大牛股呢?你想想看,公用事業,就出不了大牛股。你看看歐 洲股市,從荷蘭股市開始,有兩百年歷史了,有哪一個公用事業股成大牛股的?煤氣、地鐵、高速公路、隧道、電力、橋樑,這樣的公司, 我建議大家別買,不是說這些不能賺錢,而是說你要想在它身上賺到100倍、10倍,太難!我們要做一個職業投資者,就要有一個思想意識,就是說,不想成為 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億萬富翁的投資者,我說不是好投資者,我們想當億萬富翁,我們的選股就要考慮考慮,不要從公用事業股中去選,煤氣、高速公 路、地鐵,它們的價格受管制,你要想讓地鐵提價,老百姓要罵娘的,你怎麼能讓地鐵成為牛股?地鐵修一下,修高速公路,動不動向銀行貸款幾十個億,資本開支 巨大。而製造業呢,你看中興通訊,它已經把產品賣到歐洲去、賣到非洲去了,這就是製造業的優點,它可以賣到最偏遠的地方,可以賣到地球各個角落,可口可樂 就是這樣的例子,沃爾瑪在全球擴張,銀行在全球擴張,這些行業才可以產生超級大牛股,十年漲十倍,沃爾瑪從誕生開始,漲500倍。

有些行業,確實要進入夕陽行業,我們就不要買。例如,柯達,不生產黑白膠捲了。手機, 剛問世的時候,是無比光輝的朝陽行業,但現在呢,大家很清楚,手機又是個夕陽行業,做手機的實在太多,它已經不賺錢了。有些行業注定不能賺大錢,舉個例 子,航空公司,我從來不買航空公司的股票,我給它起個名字,叫兩頭受氣的行業,什麼叫兩頭受氣啊?它一方面成本不斷上升,航空公司的成本是兩個,一個是汽 油,一個是大量的人工,石油永遠是漲價,而人的工資,我們回想一下看看,這麼多年到現在,你什麼時候看到工資是下降的?每個城市的最低生活費都在提高,我 們沒看到下降。深圳航空是做得最好的,做得這麼好,它一架飛機,也要110個人,地勤、空姐、機長為一架飛機服務,成本永遠在漲,航空公司的底下這一頭, 成本在受氣。那一頭又受氣了,是售價,機票老打折。

可是有些行業,兩頭都受益,一邊降低成本,一邊提高價格。你看美國的菲力浦莫利斯,生 產萬寶路香煙的,還有上海的中華牌香煙,它的煙能夠不斷地引進新技術,不斷地降低成本,煙草加工,把人力開支一年年縮減,反過來,煙草價格一年年上升。中 華牌香煙,1000元一條,比文革的時候漲多少,我們就要找這種行業,它既能無限地提價,又能夠不斷地降低成本,而不能買航空公司這樣的,成本提高,售價 降低。青島海爾,我很佩服它,很優秀,可是它處在一個很不幸的行業,鋼材、原材料都不斷漲價,可是家電很多企業,互相殺價,價格不斷下跌,所以我從來不買 家電的股票。我們一定要把行業分清楚。

————————————————————————————————————————————
關於「大牛股是來自製造業、服務業、採掘業」這個論點我是第一次看到,好像還真有道理!
對週期性行業,低市盈率是個陷阱,這一點也是非常精闢。(該觀點在彼得林奇的書裡面曾經講過)
對長線投資者而言,航空股是糟糕的。巴菲特曾開玩笑說:帶輪子的股票都不買。他指的是航空股和汽車股。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79

『轉貼』一個精巧的局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c35429958984c51c7af48003.html

花旗風投陰陽局

2009年中國汽車銷售量達到了1364萬輛,但於曉已經與這個正在迅猛擴張的龐大市場無關了。

早在1995年,於曉與林衛平共同投資設立了上海健鈞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鈞公司」),主要經營汽車零配件的銷售,是汽配市場最早的一批參與者之一。經過十年的發展,健鈞公司已頗具規模。

2005 年,於曉設想通過引入外部資金,整合分散在26個省市的汽配經銷商,建立汽配行業的「國美」。2006年,於曉及其他幾家經銷商與花旗風險投資國際 (Citi Venture Capital International,CVCI,以下簡稱「花旗風險投資」)簽署協議,共同打造汽配行業的「國美」。最終在2007年初設立了優配貿易(上海)有 限公司(下稱「優配公司」)。

「我們的設想是花旗、管理層、經銷商共同持有這家公司的股權,一起來打造這個目標。」於曉說。

但截至2009年3月,於曉被解除優配公司CEO及總裁職務,於曉、其他管理層及經銷商並沒有在優配開曼(因前述交易設立的離岸公司)持有股權。

這一切都與當初和花旗風險投資簽署的協議有關。事實上,花旗風險投資和管理層及經銷商簽署的是資產轉讓協議和股權激勵協議,並沒有包含股權交易的內容。

但於曉表示,這些協議是為了規避商務部2006年10號文在交易結構上所作出的安排,交易真實的意圖是花旗風險投資、管理層、經銷商共同持有優配公司的股權。於曉認為,花旗風險投資當初是以規避商務部10號文為名進行「設局」,從而「侵害和剝奪創始股東權益」。

1月19日,本報記者向花旗發去採訪提綱。1月22日,優配汽車零件(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優配香港」)書面回覆了採訪提綱。優配香港由優配開曼控股,花旗風險投資則控股優配開曼。

該份回覆只有一句話,稱「於曉先生的指控是完全站不住腳、毫無根據和沒有任何法律價值。」

1.被解職的「股東」

於曉至今認為當初的方案設計得非常精巧。

直到現在,商寶合還不能理解於曉為什麼這麼輕易離開。「為什麼讓你離開就輕易離開了?這我不能理解。我們和花旗風險投資是共同的投資者。」1月21日,商寶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商寶合是江蘇優配的董事長,是進入優配體系的第一批經銷商之一。此前在南京做汽配生意,為南京康眾公司的老闆。

但同為第一批進入優配體系的王海軍則不同意商寶合的觀點,「我們都是僱員,是要靠業績來拿我們的股權的。」王海軍現任山東優配的董事長。

事實上,在2005年初,於曉等人發起籌備優配汽車配件連鎖(英文United Auto Parts,簡稱「優配公司」)時,是設想進入優配體系的經銷商都成為優配的股東的。

當 時,於曉聯合了分佈在中國26個省份蓋茨品牌的代理商,以這26家沒有股權關係的經銷商構成的鬆散網絡為基礎,以其現有的運營資產,特別是供應商關係、客 戶關係、管理和銷售團隊為核心,尋求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圖建立覆蓋全國的汽車零配件分銷和零售網絡,在高速成長的中國汽車售後市場打造一個領先企業。

在融資過程中,花旗風險投資於2005年7月表示對優配的理念、經營模式和團隊具有特別興趣。2006年1月,經過反覆磋商之後,花旗風險投資與籌備中的優配簽署了「投資意向書」。

投資意向書約定與上述經銷商以及管理團隊共同投資設立優配公司,各方同為共同投資者。於曉表示,共同投資者也就意味著三方在新公司中都佔有股權。

事實上,併購方案包含現金及股權兩方面。花旗風險投資承諾投資4000萬美元現金,佔新設立的優配公司61%的股權,這可推算出新公司價值為6650萬美元。經銷商和管理團隊佔新公司的39%股權,價值為2650萬美元。

股權的價值是對經銷商進行審計後,在2005年EBITDA(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的基礎上,按照4-5倍市盈率作價得出的。

於曉認為,股權部分實際上對應著經銷商的經營能力,這包含了經銷商的核心運營權益以及持續為優配公司提供服務;還包括經銷商的無形資產,亦即對於貿易商最重要的客戶關係、供應商關係、管理和銷售團隊以及包含在內的經驗、知識和技巧等。

而支付給經銷商的現金則對應其所持有的存貨以及固定資產,這些由新公司按採購成本或折舊後成本購買。

「現金可以使得經銷商們把以前的投入都變現了,股權則可以讓大家進來一起做,一起隨著公司發展。」於曉至今認為當初的方案設計得非常精巧。

在交易結構上,先在開曼群島設立離岸公司,花旗風險投資、管理層、經銷商分別按照各佔股61%、20%、19%的比例認購其股權,其中經銷商和管理層無需現金出資,憑其現有運營權益和未來經營獲得「免費股權」。然後由這家開曼公司來併購國內經銷商公司的全部股權。

2.股權變期權

為了規避10號文的監管,方案以資產轉讓協議的形式出現,即併購主體只併購經銷商的存貨和固定資產。

但這一交易結構在2006年遇到了政策障礙。2006年8月,中國商務部頒發了10號令,即《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下稱「10號文」)。該併購規定第四章對於外國投資者以股權作為支付手段併購境內公司做出了專門規定。

10號文在兩方面對已有的併購方案作出了限制。10號文規定,境外公司如果以股權併購境內公司,境外公司應該是一家上市公司。同時,10號文還規定, 境外公司併購有關聯關係境內公司的,要報商務部審批。

10 號文的頒佈和實施使得原定以「一半現金一半股權」的支付方式,甚至整個交易本身都遇到了法律阻礙。因為,花旗風險投資原來打算作為支付手段的股權將是一家 由其在開曼群島設立的獨資子公司優配汽車零件(開曼)有限公司(「優配零件」)的股權,而優配零件作為一家特殊目的公司,其股權在花旗風險投資併購境內企 業之時並不符合併購規定所要求的條件。更重要的是,經銷商同時既是這個交易的併購方之一又是被併購方的「關聯交易」事實,按照10號文的明確規定,必須向 中國主管部門即商務部申報審批。因此,併購方案肯定無法獲得審批部門的認可,或至少需要經過非常複雜的審批過程。

此時,作為交易中國境內部分法律顧問的方達律師事務所提出了另一套方案來規避10號文的規定。

根 據這個方案,花旗風險投資將首先拋開優配籌備公司已經設立的離岸公司,在開曼群島重新設立一家特殊目的公司——優配開曼公司,並以現金認購其全部股權,由 後者在香港設立全資子公司——優配香港公司(「優配香港」),再由優配香港在中國境內與待併購企業所在各省份分別投資全資子公司,作為併購主體。

為了規避10號文的監管,方案以資產轉讓協議的形式出現,即併購主體只併購經銷商的存貨和固定資產。這部分資產的評估價以現金支付,並以全部對價的形式出現。

而股權部分,則以期權的形式授予。即將原來的經銷商「股東」變身為「關鍵員工」,將原應屬於經銷商股東的「股權」變為這些特殊員工的業績「期權」。

這 樣,交易事實上分為境內和境外兩個部分進行。一部分在中國境內完成,即通過由花旗風險投資在境外設立和控制的獨資企業(優配開曼和優配香港)在中國境內投 資設立外商獨資企業,然後由這些企業以資產交易的方式用現金分別收購待併購企業的存貨和固定資產;另一部分在中國境外完成,即由國內被併購企業或股東在境 外設立其控股公司,然後由這些控股公司或分別或集體以其無形資產的對價認購中國境外所設立的待上市企業的股權(優配開曼和優配香港)。

這套交易方案在中國境內所顯示的,並提交中國政府審批的,就成了以存貨的成本價和固定資產的折舊價為全部對價的交易,而這樣的交易因其不涉及併購方以股權支付對價的資格問題,因此可以不去向商務部報請審批。

3.簽訂資產轉讓協議

原來是由國內獨立經營的若干經銷商所發起籌備的優配公司,變成了花旗風險投資投資的一家外商獨資企業。

2007年1月,濟南粵泰、南京康眾、山西必高、上海健鈞作為第一批創始企業以及管理團隊與花旗風險投資簽署了協議。

四家經銷商簽訂的協議有四份,即「資產轉讓協議」、「僱員激勵邀約」、「管理層激勵邀約」、「僱員合同」。其中資產轉讓協議包括經銷商的固定資產和存貨部分,期權則通過「僱員激勵邀約」、「管理層激勵邀約」授予,「僱員合同」則包括了嚴格競業禁止條款。

而為了進一步規避10號文對於關聯交易的規定,期權合同的執行時間也延後了一年。兩個激勵合同規定從2008年7月1日開始生效,期權的時間是一年。相當於2009年以後才能拿到股權。

之後,由花旗風險投資的優配開曼之全資子公司優配香港分別在上海、江蘇、山東向當地政府審批機構遞交了以 「資產轉讓協議」為核心的系列文件。這些文件都順利的獲得了審批機構的批准。

優 配香港先後設立了優配汽車零部件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優配汽車零部件貿易(江蘇)有限公司、優配汽車零部件貿易(山東)有限公司,並於2007年6-7 月與上海健鈞貿易有限公司、南京康眾貿易有限公司、濟南粵泰汽車配件公司相繼完成資產交割。同時,設立優配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作為優配集團的運營總 部,各企業在「優配汽車配件連鎖」的旗幟下統一運營。

在花旗網站上,可以看到優配公司的介紹:「優配汽車配件連鎖正在通過併購現有的汽車零配件經銷商網絡而建設中國最大的汽車養護與維修配件零售和分銷網絡。公司力圖多階段收購分銷商並建立一體化的物流和IT基礎設施」。

至此,原來是由國內獨立經營的若干經銷商所發起籌備的優配公司,並以其為主體向海外投資者融資,在這一方案下,變成了花旗風險投資投資的一家外商獨資企業,收購了這些企業有形資產,並聘請了這些企業的股東為其僱員,並將根據其業績,授予其期權。

4.於曉被解職

普通股股權,變為「真正以業績為基礎的激勵股權」。於曉說,這也埋下了惡果。

但這一方案對於經銷商來說,所應得的普通股股權,變為 「真正以業績為基礎的激勵股權」。而本應成為股東的經銷商,則成為了公司的僱員。

於曉說,這也埋下了惡果。根據新的協議,員工實際上可以隨時被解僱的,而一旦離開公司,所有股權全由花旗收回,而股東則不能,這樣股東的權益實際上可隨時被剝奪。

事 情可能也正向著這一方向發展。2009年3月份,花旗解除了林衛平(任上海優配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於曉(任優配開曼公司的董事、優配公司的CEO、董 事)的職位。隨著離開關鍵崗位,於曉、林衛平事實上也無法領導優配公司和優配上海公司達到業績,從而拿到優配公司的股權。

如果於曉能工作到2009年7月,即使按照延期一年後生效的邀約,他也本應該被授予優配的管理層股權。

根 據合同,授予管理層的股權有50%是無條件的,即50%的股權是不與業績掛鉤的,但這部分股權也還沒有兌現。如果能工作到2009年12月份,於曉也可能 有機會拿到與業績掛鉤的股權。於曉介紹,2009年3月優配公司總體EBITDA轉為正值,是2007年12月以來首次為正。

於曉稱,也詢問過期權何時可以行使的問題。花旗方面的回答是,由於行使期權要對公司的資產進行全面的評估,因此希望留作將來上市時的技術問題來解決。

記者在發給花旗的採訪提綱中,也詢問瞭解除於曉職務的原因,以及計劃授予股權的時間。但優配香港的回覆沒有回答這一問題。

5.不穩定的交易

商寶合說,協議上設定了兌現的條件,但當時花旗解釋,營業指標問題不會影響股權的確認,「因為在中國,也不能全看法律條文」。

「期權很難行得通,在紅籌上市中我們不建議使用這種交易架構。有幾家企業曾經計劃用這種方案,但都被我否了。」天銀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延生表示。孫在10號文頒佈後,曾為多家紅籌上市企業設計交易結構。

孫延生說,期權的交易結構對於交易雙方來說都有風險。對於被併購企業來說,期權隨時可以被終止,資產就變成別人的了。

對於併購方來說,同樣也有很大的風險。被併購方很可能拿了現金部分,不要期權就走人了。對於一些沒有固定資產的企業,比如網絡公司等,風險尤其大。「我見過有機構這樣被套的。」孫延生表示。

事實上,花旗風險投資為了規避風險,與經銷商的合同都有嚴格的競業禁止條款。

孫延生認為,資本市場很難理解這種交易結構,對於企業上市也是不利的。他還表示,對於這種案例,律師發表法律意見會有很大的困難,因為期權是未來的權利,隨時可以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行權。「對於上市來說極其不穩定,資本市場接受程度較低。」

對 於方案的變化,於曉等人在簽署前並不是沒有疑慮。事實上,在簽訂四份合同之前,經銷商也對方案進行了質疑,特別提出要求在此之外應簽署按照原意的「備忘 錄」,表明如此安排實為規避中國政府的「併購規定」。但是,當時花旗風險投資相關人員稱,這樣的備忘錄不能簽,因為容易被中國政府發現,因此不利於大家的 「共同利益」。同時,還稱,這些分別訂立的四份協議合起來則可以證明原始意圖的存在。

商寶合說,協議上設定了兌現的條件,但當時花旗解釋,營業指標問題不會影響股權的確認,「因為在中國,也不能全看法律條文」。

事實上,至今其他經銷商也並沒有能獲得股權激勵合同上所規定的股權。當初和花旗風險投資簽署協議的其他兩家經銷商在2009年12月股權激勵協議到期後,也沒有能拿到股權。

商寶合認為,「我的想法是,這些股權是存在的。我們應該有股權,否則成了純打工的,我們股份少,但是是股東之一。」

「我們是江蘇公司的經營者和控制者。如果我們離開了,這個公司就完了。讓我們帶著自己企業進來,最後淨身出戶,很難做到。」 商寶合表示。

王海軍則說,「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花旗也不會虧待我們。」

6.誰能證明原始交易意圖?

在方達律師事務所出具的一份法律意見書中,就留有規避法律規範的痕跡。

為規避10號文的規定最終所執行的併購方案,是由方達律師事務所設計的。

「律師事務所並沒有保護交易另一方的利益。」於曉還指出,在方達的法律建議書及其顧問的交易過程中,方達從未提示花旗風險投資,需要向被併購企業充分提示這樣一種方案將對被併購企業帶來的極大風險和嚴重後果。

在 方達律師事務所出具的一份法律意見書中,就留有規避法律規範的痕跡。對於被併購公司原股東如何獲得作為對價的開曼公司股權,方達建議,為了規避國家外匯管 理局《關於境內居民個人境外投資登記及外資併購外匯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中的規定,將這些原股東向外匯管理局的申請日期推遲到優配在海外上市之前作為「技 術問題」處理。

而在2009年,當於曉向花旗就股權問題提出交涉時,方達律師事務所於2009年10月26日以律師函的形式正式回覆。方達律師函指出,「資產轉讓協議」是唯一和全部文件,購買經銷商存貨和固定資產的錢就是全部對價。

「方達發出這份律師函後,事件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方達是瞭解整個事情全部經過的,而且為了規避10號文設計了整套的交易方案。」於曉說,方達律師事務所的行為是否歪曲了事實?於曉說,他就方達律師事務所的行為,向上海市律師協會進行了投訴。

1月21日,本報記者就這份律師函聯繫方達律師事務所負責該項目的律師,但這位律師以「在司法程序中,不方便評論」,婉拒了記者的採訪。

如何證明整個交易的原始意圖的存在呢?

商寶合和王海軍均表示,交易方案主要是於曉談的。但商寶合理解對於兌價的理解是包含了股權的。「如果沒有股權,僅僅給我這點錢,我不會把企業這麼賣給他。我的企業經營得好好的,每年都有盈利。」 商寶合表示。

而王海軍的理解則不同,「花旗用現金買了我們的企業,用現金收購了存貨,沒有溢價。股權是完成銷售目標和利潤目標就可以兌現。」

於 曉向記者提供了一系列相關文件。一份是2005年5-6月間,籌備中的優配與26家經銷商簽署的「意向書」。其中。意向書顯示,離岸的UAP公司將分別與 各家經銷商成立合資公司,由UAP公司持有合資公司51%的股權,並且合資公司將購買經銷商與汽車零配件銷售相關的所有經營性資產。

一份2006年1月花旗風險投資向優配發出的一份「投資意向書」以及4月「意向書修訂本」。該意向書顯示,花旗風險投資、經銷商和管理層共為優配公司的「共同投資者」,經銷商持有「免費股權」。

同時,花旗風險投資根據2005年經銷商EBITDA的4-5倍市盈率作出的「被併購企業價值評估表」,也清晰地顯示,支付給經銷商的對價由現金和股權兩部分組成。

於曉向記者提供交易時的電子郵件。電子郵件顯示,在優配給被併購公司管理層安排簽署相關協議時,優配公司也明確提到了鑑於關聯交易的存在以及律師的要求,簽署文件時須作相應的安排。

於曉還表示,從商業邏輯上來講,併購一家企業,也並非只是購買實物資產部分,還應該包括無形資產等。

但司法訴訟也許不相信合理推斷。

於曉說,他能證明資產轉讓協議不是併購交易的全部。因為在資產交割前,根據中國政府規定要求進行資產評估時,進行評估的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所出具的評估報告指出,所作的評估只是針對「部分資產」。

但王海軍則表示,「民營企業存在很多法律風險。為了規避法律風險,我願意把企業賣了,通過期權來拿我的股權。」

本報記者向花旗風險投資發出的採訪提綱也詢問是否存在這樣的投資意向,並詢問花旗風險投資方面對方達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律師函有何評論。但優配香港的書面回覆也沒有直接回答以上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7

加多寶vs廣藥:渠道對抗品牌/轉貼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vpi.html

這篇是我看到過關於加多寶 vs 廣藥最好的報導。
看完文章兩個感受
1.和我早前的判斷一直8:2 ---7:3---8:2 明年廣藥或許有起色但是長期是會被完爆
2.廣藥的王老吉讓我想到諾基亞的windows白等一年結果換來的是公司掛掉!時間是重要因素市場是變化的。
加多寶vs廣藥:渠道對抗品牌

導語:一個有品牌但沒產品;一個有產品卻失去了品牌。前者借它的品牌啟動產品體系,後者則希望用產品再打造一個品牌。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吳娓婷 7月下旬,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駁回加多寶公司的上訴,廣藥集團正式收回「王老吉」商標所有權。持續445天的商標戰終於有了定論。

兵貴神速,廣藥和加多寶都明白這一點。在終審結果公佈前,雙方在生產、渠道、終端等各方面展開實質交鋒。

最終,廣藥贏得了法律認定,但生產依賴代工廠,產能受限。加多寶則通過兩個月拉鋸贏得了喘息機會,全面向市場推出完全「加多寶」標識的產品,佔領旺銷終端。

故事開始變得有趣:一個有品牌但沒產品;一個有產品卻失去了品牌。前者借它的品牌啟動產品體系,後者則希望用產品再打造一個品牌。

「來一罐王老吉」

在官司喧囂的背後,加多寶市場上的動作讓人無法忽視。

早在6月,完全更改為「加多寶」商標的涼茶就已鋪上貨架,從大型連鎖商超到偏僻的小賣店,堆頭、促銷。廣告宣傳隨處可見。在處理同時印有「王老吉」和「加多寶」字樣產品的過程中,加多寶在鋪貨上花了心思。本報記者在多家超市看見,貨架最顯眼的位置擺出兩瓶紅罐,顯示的是「王老吉」標識的一面,而下方箱子裡的飲料罐則以「加多寶」名字示人。

加多寶在努力傳達更名信息。不過,飲料營銷方面的專業人士在細心觀察後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消費者仍然會說「來一罐王老吉」。

上海博納睿成營銷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史賢龍分析道:消費者的認知慣性並沒有得到「轉換」。「加多寶的廣告攻勢,從消費者層面來看,是沒有效果的。這個轉換的難度比想像的時間要長。畢竟王老吉涼茶是17年品牌運作的結果。」史賢龍說。

國內知名連鎖超市華南區渠道經理伍志毅(化名)也留意到這一現象,但他講的是接下去發生的事情:「顧客說要王老吉,銷售人員會說,沒有王老吉,現在改名加多寶了。再比如在餐廳裡,顧客說要王老吉,服務員直接會拿來加多寶。」

伍志毅指出,消費者拿到印著「加多寶」的罐裝飲料業並沒有異議,自動接受它就是王老吉——儘管他們開口要的是「王老吉」。

「由於市場上沒有出現另外一個『王老吉』競爭和擾亂消費者的辨認,加多寶在渠道和零售上受的影響不大。」伍志毅說。

對比加多寶對終端的絕對佔領,廣藥版王老吉只在廣州少數7-11便利店、小賣店能看見,通常在加多寶旁邊擺放銷售。

市場上演了品牌與渠道之間有趣的關聯與對抗。更名宣傳要被消費者消化尚需時間,不過由於目前終端被加多寶控制,促成了消費者對加多寶的實際消費。

曾在加多寶任職的資深人士對本報說,在消費者觀念未轉變過來的情況下,如果廣藥速度足夠快,可以取代加多寶的市場。

然而,當前廣藥無論在產能還是鋪貨速度、鋪貨深度等都跟不上。史賢龍判斷,在今年是加多寶「完勝」廣藥。史賢龍指出,飲料銷售有鮮明的季節性,只要在旺銷季節將旺銷終端(銷量最大的關鍵終端)「佔據」,競品再多的促銷也是「白花錢、瞎折騰」。等到旺季過去,壓貨量過大的產品就會變成臨期品,渠道商就會向經銷商、廠家要求退換貨。出現這種情況的產品,這一年就是在「陪太子讀書」,只見忙碌不見銷量。

產能角逐

廣藥王老吉並非不想佔據市場終端,而是因為除了品牌,它從生產到銷售都處於起步階段。

一名廣州的廣藥經銷商稱,他打貨款要兩萬箱王老吉,但只得到一萬箱,「廠家生產不過來。」該經銷商說。

可以計算,經銷商再攤派到每個批發部,然後再送達每家零售店的就只有零星貨品了。一名飲料批發部負責人表示,只拿到一點貨,很快就散掉了。其向經銷商再訂貨,但一個星期過去仍沒有貨補充。

本報還瞭解到,5月份就已有浙江、甘肅的經銷商給廣藥打貨款,至今仍未收到一罐新王老吉。

廣藥回覆稱:經銷商對王老吉品牌和王老吉大健康團隊充滿信心,為爭取到這次難得的成為王老吉涼茶經銷商的機會,「願意打款排隊等貨」。

事實上,廣藥在生產上也鉚足了勁。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長海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自5月9日仲裁結果宣佈後「沒日沒夜」地進行生產工作。

建設自己的生產線最快需要9個月時間,目前廣藥通過代工完成產量。廣藥集團表示,目前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已與統一、銀鷺等全國30多家大型食品生產、供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廣藥還透露,7月初,全球30強之一,年銷售額高達1100億美元的沃爾格林-聯合博姿公司高層到訪廣藥集團,已經表達了合作意願。

據廣藥版王老吉罐體信息顯示,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委託四個企業為之代工。包括:廣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實達軒(佛山)飲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暉企業有限公司和珠海市西部天元食品有限公司。其中佛山的實達軒被加多寶指出是生產山寨飲料「王老世家」的工廠。「找這麼多供應商,恰恰證明廣藥的生產遇到了困難。」一名接近加多寶人士表示,不能單憑「合作方多」這個信息就認定廣藥能解決產能問題,該信息正好暴露了廣藥需依賴代工廠,而且還在擔心產能不足。而且,「夏季是飲料銷售旺季,供應商在趕工時候,可能難以顧及產量小的合作方。」該人士說。

吳長海承認,廣藥遇到很多在業界的阻力,特別是來自於競爭對手的阻力。「在簽合同或者協議中,據我們所知有很多排他性的條款,很多供應商一方面想跟廣藥合作,另一方面也畏懼排他性協議和排他性合同裡面的賠償。」吳長海說。

吳長海表示,廣藥兩個月內已經在全國超過80%的省份鋪貨,已經正式登陸廣州、北京、福建、浙江、廣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零售渠道,相信7月底就會實現全國鋪貨。

據廣藥消息,罐裝王老吉7月份的產量將是6月份的10倍以上,8月份產量將進一步提升。不過,其拒絕公佈6月份的生產量。

渠道對抗品牌

陳瑋從事飲料營銷多年。他表示,產能還是其次,真正決定市場勝負的是終端掌控的問題。

前述接近加多寶人士分析,從最近兩個月的變化,就能看出加多寶強大的渠道能力。

該人士透露,仲裁結果出來後,加多寶內部知道不可能推翻,但通過堅持訴訟爭取時間。結果上訴的兩個月期間,加多寶在渠道上實現了廣泛的告知,終端賣場促銷、堆頭同步跟上,各種媒體上還配合了廣告宣傳。

該人士分析加多寶的動作達到了三個效果:一、消化印有王老吉商標的庫存;二、實現商標轉換的告知;三、穩定經銷商。

關於最後一點「效果」,該人士說:「經銷商會預判消費者反應。廣告宣傳到位,市場上全是加多寶的產品,消費者接受了現在的加多寶就是以前的王老吉,經銷商就對加多寶有信心。」

陳瑋表示,加多寶實施的是深度分銷,即廠家直控終端,經銷商只承擔物流、資金流。銷售人員跑訂單,再返回廠家。「有人」、「有貨」,決定了加多寶能迅速轉身。上述接近加多寶人士解釋:「『有人』,是指有三年以上的營銷團隊;『有貨』是指160億銷售額背後的生產量。」他說:「事實證明加多寶的渠道像水管一樣,一環接一環,從生產直通終端,而且一直保持暢通。新產品下來,馬上能通過這些管道輸送到各個終端。」

史賢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加多寶做「王老吉」時,是本土飲料渠道覆蓋率最高的產品之一,按「特大-省會及沿海發達-地級市-縣鎮-鄉村」五級市場劃分,「王老吉」在縣鎮以上市場的終端覆蓋率,可以達到90%以上,是唯一一款可與可口可樂、雪碧同時出現在各類型終端的飲料類產品。「在這個覆蓋率的背後,不僅需要龐大的分銷商、銷售團隊、渠道服務人員,而且需要產能佈局、供應鏈-物流系統的支撐。」史賢龍說。

據瞭解,在加多寶的營銷「重鎮」華南和華東,有很多經銷商是其高管的親屬。這種微妙關係在平常可能對營銷執行造成障礙,但「現在派上用場了,因為他們不可能離開(加多寶)」。

再加上兩個月來加多寶仍然強勢佔據終端,「原本可能動搖的經銷商現在又堅定了一點。」

不過,廣藥也是個積極的學徒。陳瑋透露,廣藥挖走了數百名加多寶的銷售人員,「總監和大區經理暫時挖不走。」

5月,廣藥曾高調招聘3000人銷售團隊。據廣藥方面對本報的回覆,目前,王老吉大健康已經在廣州、北京等九大銷售大區搭建紅罐王老吉的營銷團隊。

本報記者從經銷商處瞭解到,廣藥正學習深度分銷,銷售人員到每個批發部、超市、小賣店進行推銷。對小超市,廣藥的推銷方案是訂五箱貨送6罐;對批發部則是72元/箱24罐裝王老吉返回兩塊錢。

一名超市老闆對本報說:「現在廣藥貨量有限,它要做的是先儘量鋪貨。正好商店也不敢多拿貨,因為不知道市場能否接受這種口味。」

陳瑋表示,「要達到加多寶的市場深度,(廣藥的)銷售人員起碼是現在的十倍,也就是三萬人。推廣、輔銷都需要人。」而且,這個空降的3000人團隊「要上場打仗,需要極高的管理水平和時間去磨合」。

同時,陳瑋提醒,即使將加多寶的營銷模式整個複製過來也不一定成功,因為時空改變了,當年的渠道和消費者習慣都不一樣。

7月已進入下旬。據瞭解,涼茶飲品生產出來後還有12天的隔離期。前述接近加多寶人士對本報說:「7月可能來不及了,如果8月能看到廣藥的王老吉鋪開,還算是給消費者一個較滿意的答卷。如果再遲,這個夏天的機會基本就沒有了。」

幸好「王老吉」這塊招牌影響力深遠,史賢龍預計,廣藥單純採取跟隨策略,今年銷售額也可以達到大約15億到2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03

存檔轉貼:CCSC, 糾結中。。原作者@老農魯庶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bt0.html

這case上我是錯到極點2010年為了這個事情和老農還吵架。最近很多人在討論翠華。特意把這貼找出來存檔。

CCSC, 糾結中。。

@老農魯庶

http://bbs.imeigu.com/viewthread.php?tid=5721&highlight=

CCSC, 糾結中。。。本帖最後由 attorneyatlaw 於 2010-10-27 00:13 編輯不要Short好公司的前提是好公司的未來幾年的增長會支撐現在的股價。任何好都是相對的,或者說好的定義是用其合理價格的50%甚至30%就能買到的資產就是「好」公司,相反,如果要付其合理價格的150%才能買到的公司,除非是要消滅競爭對手,是不能不計成本的。

CCSC的合理估值,應該是其重置成本加一定商譽溢價,按照其招股書所說的,開一家新店需要$0.3M,那麼100家店就是$30M,200家也就是$60M;你們給多少商譽溢價?2倍,3倍,還是10倍?

沈南鵬投資是在2007年9月份,那時候,鄉村基還是一個非常小的店(可能還不到9家店),投入了1300萬美元,得到了2400萬優先股,按照招股書的說法,得到了30%的股份,沈南鵬給的pre-moneyvaluation是3000萬美元;如果9家店值3000萬美元,一家店則值330萬美元,按照樓主所說:「$25的CCSC相當於$625M市值。101家門店,相當於每家店價值$6.18M或者RMB四千多萬」,已經遠遠超出了沈南鵬給的估值。

「平均每家店一年的銷售額是RMB7百萬,淨利潤是RMB55萬,也就是6倍的市銷率。就不和MCD CBRL比了,就比比瘋狂的CHIPOTLE吧,2006年CMG上市是市值大約是$800M,但那時候CMG有500家店面。平均每家店面價值$1.6M。今天CMG市值5.4B,擁有1100家店面,平均每家店價值$5M,但平均每家門店年銷售$1.7M,市銷率是3倍。」而沈南鵬給的估值,恰恰是3倍的市銷率:9家店,每家銷售額700萬($1.03M),則估值為3×9×$1.03M=$27M,大約30M美元。假定二級市場估值翻一倍,100家店值:6倍市銷率×100家店×1.03M=$618M。

問題是:如果新開一家店僅僅需要$0.3M,那麼這家店真的就值$6.18M嗎?如果開店如此賺錢(6.18/0.3=20.6),又沒有門檻,大家不都去開店了嗎?而且,20倍的重置成本估值,是不是太高了?!另外,如果你投資一家店30萬美元,你期待多長時間收回成本?按照其招股書,其一天的客流為1700人計算,每人消費15元,單店每天的流水大概是2.5萬元,一年的營業額頂多是2.5*360=900萬。

按照其招股書列明的資料,我計算的其08年單店營業額是880萬,09年少820萬,10年上半年是747萬。按照其8.5%的利潤率,900×8.5%=76.5萬,(按照其招股書披露的營業額(880+820+747)/3=815萬,815×8.5%=69萬)我們取一年單店淨賺70萬計算,3年可以收回全部投資成本!也就是說,其投資回報率33%左右,相當於買了一個3倍市盈率的資產,這麼好的投資機會,為什麼沒有搶破頭?大家還投資什麼ccsc的股票?感緊投資快餐店去吧!

按照其招股書,其翻檯16次,營業時間12小時,平均每小時翻檯1.3次,考慮中午和晚上客流高峰,應該符合情況。單店每年淨賺70萬計算,100家店應該淨賺7000萬,相當於1000萬美元。如果按照味千和小肥羊的估值,公司的市值應該是1000×30=3億美元,按照未攤薄的股本2500萬計算,每股股價應該是12元。如果按照攤薄股本2770計算,每股股價應該是10.83!再分析其招股書,投資$44.3M美元開新店,每家店0.3M,則可以開147家新店,加上現在的101家,共計250家新店,250×70萬=17500萬元人民幣利潤(這是其到2012年底--2010下半年10-20家,2011年60家,2012年70家)新店開張全部順利,而且營業『額完全不下滑的最優Senario),約合2600萬美元。給其30倍市盈率,則2012年底市值應該為7.8億美元。如果2012年250家分店的市值是7.8億,則現在100家分店的市值就應該是3.12億美元,合理的每股價格應該是在10-13元之間。

還有一個行業和商業模式的問題,CCSC的商業不可能有幾何級數的增長,店得一家一家開,管理得一個人一個人的去做,不像互聯網公司,只要後台做的好,在線人數能無限制擴大,所以,如果CCSC是互聯網類的公司,比如網遊,比如百度(BIDU,149.56,-1.84%),是絕對不能空的,但是很顯然,CCSC的增長是看得見的,其跑的速度也是能算得出來的。目前市場上也有可比的公司在交易,所以,CCSC是絕佳的一個Short的目標,但是Short一個公司和Long一個公司的不同在於前者往往會得罪人,所以,最好不燒只浪。該股上市18天,累計成交7,980,161ADS,換手率剛剛到160%。從交易技術的角度分析,這個股在到180天解禁前卻可以給炒到400元,原因就是流通盤太小了。只有500萬ADS,30元的價格,有一億五美元就給撬動了,股價給弄到天上去完全有可能。

但是在美國操縱市場,往往難逃SEC的制裁,而且還會有坐牢的風險。這個可能目前做多操盤的兄弟沒有考慮到,建議去諮詢諮詢每美國律師,不要因為A股思維而坐美國的牢。

the capital deployed since its opennings:101*0.3M=USD 30.3M;i.e. ifwe open a new chain, we at least spend $30.3M;In 2007, the SIG andSequoia invested in $13M and get 30% of the company, the valuationis $43M;the net profit in 2009 is roughfully $4M, 20*4=$80M if Ibuy such a company to operate, I wont offer more than 8 times the tangible assets, the tangible is:$7.9, then it is $64M;any valuation more than $100M isover-valuated.

假定券商行使綠靴,則有103080000 share outstanding, then plus:3934300 optionsexercised @ $1.07+585000 restricted shares +3120700 options onfuture grants=7640000shares.the total shares will be 110720000.i.e. will be 2768萬個ADS outstanding.The net income for the firsthalf of 2010 is $4089K. that divided by 2768萬=$0.14/ADS. the wholeyear could be $0.28.the Price/earning=$30/0.28=107PE.還不如買國內的創業板呢!如果僅僅按照最大膽的計算,其有2502萬個ADS,409/2502=0.16,全年0.32美元/ADS。30/0。32=93倍的PE,真的很變態.

1,單店收入:2008年882萬,2009年860萬,2010年747萬,呈下降趨勢;
2,原材料會在2010年漲價已是定論,其是否能夠加價給顧客卻不一定:餐飲業競爭太激烈,顧客太不忠誠。
3,員工工資佔比成明顯上漲趨勢:14.3%,15.6%,16.2%。隨著80後和90後進入勞動市場及政府對員工福利的重視,此項費用一定會逐步上升;
4,現在僅僅有500萬個ADS流通,180天鎖定期後,會有新增的2,800,000+77,280,000=80080000/4=2002萬個ADS可流通了。

如果按照其營運淨現金算,2010年上半年為614萬美元,614/2768=0.22/ADS,全年為.44/ADS.30/.44=68倍PE,仍然相當的高。按照未攤薄的股本2502萬股計算,則為.25,30/0.5=60,也是相當的高。

這種餐飲企業,靠擴張規模賺錢,但賺得一定是辛苦錢。他們家開店的速度是一年40家左右,已經非常快了,其管理一定跟不上。單店收入從08年的880萬,下降到09年的860萬,10年的747萬。原材料漲價,人工漲價,其菜品要是漲價,大家就都去成小了,競爭太激烈:味千,肯德基,麥當勞,等等,他們很難的經營。最好的策略是shor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52

黑球大帝轉貼:勁霸男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 黑球大帝專注醫藥消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799f50102e33i.html

我的心情很沉重,這樣的沉重延續了將近一年時間。訂貨會上,我與三千名經銷商、加盟商合作夥伴們進行了一年一度的工作溝通,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們勁霸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市場下滑,這只是我心情沉重的次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我這一年來看到、聽到、經歷的工作中管理中的種種問題、現象、行為,讓我不斷地意識到:勁霸目前存在的內部管理和工作作風問題,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給我們的打擊。而一個企業的毀滅,外部市場環境只是誘因,真正的核心是內部的問題導致。正像我們知道的,天氣寒冷凍死的都是老弱病殘,因為他們的體質抵禦不了寒冷;而所有的癌症的產生是源於自身細胞的病變。目前我們自身的病變已經顯現,外部環境加重了這種病變的危害,再不面對我們自身的問題,成就偉大企業的願景可能真的就變成了夢想,不能實現的夢想;我們的價值觀也僅僅成為一個掛在牆上的口號。企業存在的價值是創造效益,是成就員工,是擔負社會責任。德魯克的這個觀點,最精準的說出了企業存在的價值,或者是,什麼樣的企業才能夠生存、成長乃至百年長青。最重要的是,這三點是有先後次序的。企業首先是要創造績效,才能保證企業健康發展,才能談論給予員工成長的平台和機會,才能承擔社會責任。一個沒有績效或者低績效的企業,三天兩頭被內部損耗、市場波動、資源貧乏、資金短缺弄得朝不保夕,談什麼員工發展,更逞論什麼社會責任。這樣的企業早晚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而目前我看到我們的內部,一些人關心企業福利、工作環境居多,為一個水果、一瓶酸奶、一趟班車津津樂道,卻鮮有人關心工作績效、工作成果;為加班費、下雨是否放假、假期什麼時間休息而議論不休,卻很少探討如何改良自己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談到工作,基本是在抱怨其他的部門和同事;談到工作中的不順暢、溝通中的障礙,語言激烈、情緒負面。加班一個小時就要義正言辭的索要加班費,一些不合格的員工不惜用泡病假來對待工作、對待公司制度。這不是成就一個偉大企業的文化價值觀,更不是能夠抵禦市場不同環境、眾志成城邁向未來的工作文化。

我們為終端提供POP,有三大系統合作完成。本應齊心協力協作完成的這項很簡單的工作,卻因為責任心和職業操守而導致延誤,更荒謬的是,各個系統、部門明知出現延誤會影響終端店舖的表現,不是迅速解決問題而已一再推諉、互相指責,溝通會議開了無數次,依舊無法推進工作,一位經理級員工居然說「讓我縮短時間,質量出了問題我不負責」在這樣的緊急事件處理中,計算時間居然把週末、節假日扣除。這就是我們「勇於承擔」的價值觀的反面典型。這件事情最終不得不開全體高管會議進行裁定。

我們的三大業務體系本應是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鐵三角,產供與商品,卻不斷因為本位的工作心態和簡單的KPI導向,造成很多環節的低效溝通、反覆推脫、互相責怪,為一件小事情居然郵件來回幾十次而最後仍然讓工作停頓,直至要最高層出面調停;我們的供應鏈貨期項目進行了一年,目標是為了縮短供應週期、按照市場需求準時交貨,而結果是什麼?結果是每一個與貨期有關的部門都給自己留了更多的時間,計算出來有些產品的加工週期長達半年以上。至今為止我們有很多交期的延誤。這就是我們站在消費者、客戶角度的工作導向?我認為這是為了所謂的KPI,損害公司利益的瀆職行為。

我聽說我們的一個品質經理,居然在檢驗品質的時候說,沒有標準,他就是標準。若是不招待好了吃喝玩樂,貨就不收。我聽說我們個別同事和供應商、經銷商一起工作時,要對方高級招待,吃喝住提要求,對公司制度置若罔聞,儼然成為腐敗的蛀蟲,職場的垃圾。

我們的協同指標連年下降,兩大核心業務部門分別排列倒數第一、二,我們還在繼續為工作細節相互指責、為本位互不相讓、為部門利益不停爭執,甚至到了目前,大家連相關溝通都不願意進行,以所謂職責明確作為不協同的藉口,以職業化作為不合作的理由、以流程規定作為不負責任的說辭。

我們下班後空調、電燈沒有人關、有個別人出差時開虛假髮票、利用手中職權謀取私利造成公司重大損失、把公司辦公用品看做私人財產隨意取用、看到問題不伸手解決,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釋推諉,我們有的同事甚至高管開會準備的資料通篇都是對於工作任務無法完成的解釋而不是解決方案。

管理者應當是團隊的領頭人,是行為準則的標竿,是以身作則的榜樣。而不是畫地為牢的部門孤井的建立者,不是找藉口不找方法的不負責任的高明的推脫者,更不是不為企業奉獻價值、天天沉浸在低效、冗長、議而不決的會議中而不能推動工作有效落地甚至成為流程運行的障礙的畔腳石。

我一直以為,符合勁霸價值觀的員工尤其是管理者,首先要具備的是使命感和奉獻精神,其次是要在遇到困難時勇於承擔、坦誠正直挺身而出,但是目前,一些人卻與這樣的文化漸行漸遠,與勁霸的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我說過,我對於企業的願景和理想,是我們的企業和員工受人尊重,企業願意給員工提供發展成長的平台、優越的薪資待遇和完善的福利機制,但是給予和獲取永遠都是對等的,這個世界的邏輯是先奉獻,再收穫。這也是每一個優秀企業的最基本的規則。

企業可以是火爐,但是員工首先是熱碳而不是涼水;企業可以為員工提供成長的平台,但員工首先是具備使命感、責任心的優秀員工。每一個優秀企業都是由一群優秀的員工組成。世界五百強的公司,天天晚上燈火通明,而我們這個還處在發展、創業階段的企業,有人上班上網瀏覽與工作無關的內容,下午四、五點開始無所事事,犯困打盹,下班時間一到立即走人,我們的明天若是還是如此,不要說成為優秀企業,就連未來也會葬送在這樣的懶惰、低效的文化中。

請每一個員工問問自己,你為企業做了什麼貢獻、創造了什麼價值?請每一位管理者也問問自己,你是如何秉承勁霸價值觀、以身作則、帶領團隊創造績效的?若你不認同勁霸的價值觀,以不勞而獲、不負責任、不思進取的態度工作,那麼,我明確的告訴你,你不是勁霸的一員,我會毫不客氣的請你離開。若你以為工作就是天天混日子、你的追求就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你也不是勁霸的一員,我也會請你離開。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們是時候肅整我們內部了,就像一個人要改變不利於健康的習慣、切除產生病變的腫瘤一樣,我們要動動手術了。「開放自省」是勁霸的價值觀,我們就把這個作風首先落實到這次的肅整中,堅決消除冗餘、消滅低效、精簡優化、提升效率。我們不僅今天這樣做,未來我們的組織也要不斷的這樣做,以隨時保持組織的健康活力,我堅信這也是我們大部分員工的願望,因為我相信大部分員工是希望為企業創造價值,同時獲得成長的,是有事業追求和成就意願的。

我說過,為了實現「百年基業」的企業夢想,我將不餘遺力,鞠躬盡瘁。同樣,為了保證組織的健康,我也一樣義無反顧、堅定不移。任何對實現這個夢想有害的行為、態度,我絕不容忍。

各位同事,我相信你們加入勁霸是希望選擇一家優秀的企業,勁霸選擇你們也是選擇一名合格的員工。為了雙方的選擇,我們要進行一次徹底的體檢。

請大家做好體檢的準備。

 

 

                                                                                                                                                                                                 洪忠信 2012年11月11日

 

 

背景資料:

 

勁霸男裝(上海)有限公司創立於1980年。勁霸男裝秉持"一個人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得了"的核心價值觀,專注茄克32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專心、專業、專注於以茄克為核心品類的男裝市場,以"款式設計領先"和"豐富版型經驗"獲得消費者良好口碑,並通過精湛領先的產品研發設計,強而有力的品牌運營管理,穩健齊備的專賣銷售體系,成為中國商務休閒男裝的旗艦品牌。

勁霸男裝現在全國擁有形象統一、規範管理的品牌專賣店3000多家。2011年,連續8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的勁霸男裝,以175.65億元的品牌價值排名50位,繼續蟬聯中國休閒男裝第一價值品牌。

   勁霸男裝是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茄克標準制定工作組秘書企業,擔負著茄克國標制修訂的重任;勁霸男裝與中國流行色協會共同設立"中國茄克色彩研發基地",是中國茄克產業創新能力和時尚競爭力的孵化基地。

 

洪忠信:1969年出生,勁霸時裝有限公司總裁,晉江青商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福建十大傑出青年、全國青聯委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30

轉貼:美國下一次繁榮的寵兒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epjz.html

作為唯一沒有遭受二戰荼毒之災的工業化強國,美國曾經生產出這個星球近40%的商品。如今,這一比例已降至18%。我們把美國女孩(AmericanGirl)洋娃娃交給中國製造,把李維斯(Levi's)牛仔褲交給墨西哥製造,甚至把許多電影放到加拿大溫哥華去拍攝,以至於可以把那裡稱之為北好萊塢」(HollywoodNorth)

 

然而,在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外包之後,如今美國正悄悄興起一場製造業的復興。蘋果(Apple)、卡特彼勒(Caterpillar)、福特汽車(FordMotor)、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惠而浦(Whirlpool)等公司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商品越來越多。受到廉價能源、弱勢美元和停滯薪酬吸引的不只是美國企業,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計劃在得克薩斯州投資40億美元建造一座半導體工廠,空客公司(AirbusSAS)正在阿拉巴馬州建造一座工廠,豐田汽車(Toyota)想在印第安那州生產廂式旅行車,然後出口到亞洲。

美國老工業區重新煥發生機是有不少原因的,其中包括亞洲人工成本和工業地塊價格的上升,但最大的因素應該是美國能源實力的大爆發。由於在石油天然氣頁岩開採技術上的先發優勢,現在北美大陸生產的天然氣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大陸。與石油不同,天然氣的跨洋運輸並不容易;由此帶來的結果是,美國唾手可得全世界最廉價的能源:天然氣在美國的價格是每百萬英國熱力單位(BTU)3.55美元,而在歐洲約為12美元,在日本約為16美元。廉價能源不但能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以及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還能增強美國工廠的全球競爭力。對從產品輸出大國淪為就業輸出大國的美國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提振

 

最大的受益者是能耗大戶企業,如化工廠和煉鋼廠等。《巴倫週刊》(Barron)挑選出了應該能從天然氣優勢推動下的美國製造業復甦中獲得巨大成功的八隻股票,它們是西南能源公司(Southwestern Energy)、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LyondellBasellIndustries)、紐柯鋼鐵公司(Nucor)、都福集團(Dover)、卡爾派恩公司(Calpine)CF工業控股(CFIndustries)、威廉姆斯公司(Williams)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UnionPacific)。不過復興也會對區域性借貸機構、住房建築商和各地的小企業產生影響。紐約研究機構國際策略與投資集團(International Strategy & InvestmentGroup)的聯席主管南希拉扎爾宣稱:美國是天然氣領域的沙特阿拉伯。美國中部是我最看好的新興市場。

美國的能源優勢要感謝液壓破碎法。這是一種備受爭議的開採方式,利用高壓將液體打穿岩層,深度往往達到一英里以上,以獲得石油和天然氣。批評人士譴責液壓破碎法會破壞環境,但甚至連他們都承認,這種做法能帶來大量的廉價天然氣。過去六年多來,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從每天1500萬桶油當量躍升至2010萬桶油當量,創下20年來的新高。同期的美國原油進口從每天1400萬桶降低至800萬桶,為近25年來的最低水平。

有一個趨勢值得關注:南達科他礦業理工學院(SouthDakota School of Mines &Technology)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88%,要求的起薪中值比耶魯大學(YaleUnivesity)畢業生高出16%。他們的吉祥物是:地精礦工(Grubby theMiner)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稱,到2020年,美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預測,到2025年,北美將成為能源淨出口地區。

美國在能源上的優勢足以維持數十年之久。T. RowePrice基金公司自然資源類股票組合經理提姆派克(Tim Parker)說:美國的優勢不僅在於地下蘊藏的巨大儲備,而在於一連串可以預想到的組合拳,包括早已建成的基礎設施、專業技能、相對豐富的水源,以及一個有利的許可權制度,從而確保土地所有者在開採過程中能獲得應有收益。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歐洲反對液壓破碎法,基礎設施缺乏;日本幾乎找不到任何頁岩地形;中國雖然資源豐富,但只有靠近長江的頁岩地區擁有足夠水源進行液壓破碎法開採。

當然,一個尤其寒冷的冬季可能會推動美國天然氣價格飆升,但這種波動只是暫時的。由於天然氣儲備不斷擴大以及庫存屢創新高,商品策略師預計美國天然氣價格將在未來數年內保持在每百萬英國熱力單位三到五美元的區間──遠低於國外的天然氣價格。

廉價天然氣並非美國唯一的優勢所在。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Organization)以來,中國已成為全世界的低成本工廠。然而,中國工人的工資和福利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而美國的工資水平則停滯不前。雖然中國政府力求保持幣值穩定,但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33%。中國整體的工業用地平均成本為每平方英呎10.22美元,但在沿海城市寧波已上漲至11.15美元,深圳為21美元──而美國田納西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僅為1.30美元到4.65美元。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Consulting Group)高級合夥人哈爾西爾金(HalSirkin)說:未來五年內,如果在美國一些地方建造工廠,其許多產品的整體生產成本僅比中國沿海城市高10%15%左右。如果再考慮關稅和運費,美國與中國的製造成本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如今,製造商在為工廠選址時的考慮因素也不僅僅是成本。哈佛商學院(HarvardBusiness School)教授加里皮薩諾(GaryPisano)表示,美國仍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而把供應鏈貼近美國,有助於加快企業的市場反應速度和創新速度。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美國工業企業部負責人羅伯特麥卡瓊(RobertMcCutcheon)說:在美建廠不僅能保護產品的知識產權,還能保護產品的生產流程。

當然,美國企業不可能完全關閉海外工廠。與其他許多國家相比,美國的企業稅依然很高。由於自動化技術進步和產能提高,回歸美國的就業崗位也有限。不過,波士頓諮詢公司的西爾金做出一個保守估計,認為到2020年,美國將增加250萬到500萬製造業崗位,從而讓美國目前接近7.8%的失業率下降二到三個百分點。由於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競爭對手的生產成本較高,美國的出口也將進一步擴大。美國的港口設施齊全,但容量閒置,目前吞吐量僅為最大運營能力的54%,低於歐洲的59%,拉丁美洲的67%,以及東南亞的76%

更多的工廠回歸本土有助於美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全美製造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表示,在製造業上每投入一美元,能額外拉動1.48美元的經濟。還有一個好處是:製造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佔美國私人板塊研發投入的三分之二。

五三銀行私人銀行(Fifth ThirdPrivate Bank)的首席投資策略師傑弗裡科贊尼克(JeffreyKorzenik)表示,這一切只是開始: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以及較弱的美元是一個長期趨勢,在失業率低於6%之前,美國的人工成本將保持穩定。美國製造業的離岸外包已持續數十年,但重新回歸的趨勢僅僅開始了兩三年。

下面列出應該受益於這一趨勢變化的八隻股票。

1
、西南能源公司(SWN)

廉價能源是製造商的福音,卻是能源開採企業的詛咒;因此,投資者對受天然氣價格猛跌影響最大的能源生產企業避之唯恐不及。西南能源公司99%的產量和儲備都是天然氣,當天然氣價格逼近十年以來的最低點時,你可能以為這家休斯頓公司的管理者會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但事實恰恰相反。這是因為西南能源公司的生產效率極高,生產成本很低。這家公司在北卡羅亞納州南部城市費耶特維爾(Fayetteville)926,000公頃的頁岩氣田,憑藉密井、一些自有鑽井平台以及垂直一體化的服務保證了運營生產的穩定性。該公司在賓夕法尼亞州馬塞勒斯(Marcellus)也有187,000公頃的頁岩氣田。目前該公司的股價為34美元,比同類公司稍高,但依然低於公司的淨資產價值。

RS
全球自然資源基金(RS Global Natural Resources Fund)的聯席投資經理肯賽托斯(KenSettles)預計,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最終將達到五美元到六美元的水平。投資一個低成本生產商的好處在於,即使天然氣價格低於長期可持續水平,西南能源公司的資產依然在產生利潤,為股東們創造價值。

西南能源公司計劃把2013年的天然氣產量增加11%13%,分析師預計其本年度的每股盈利將攀升19%。如果天然氣價格上揚,公司的利潤增長將更為強勁,但投資者無須對此翹首以盼,就能安享投資收益。

2
、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LYB)

化工廠對能源的需求極大,同時依賴於石油天然氣提純過程中的副產品作為原材料,如乙烷、丁烷和丙烷等。因此,頁岩氣的大發展對其是一個雙重利好消息,一方面提供了廉價原料,另一方面提供了廉價能源。事實上,普華永道認為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越來越多的基於塑料的替代品,以取代金屬、玻璃或木材。這對杜邦公司(DuPont)和陶氏化學公司(DowChemical)這樣的多元化特種化工巨頭企業是個好消息,陶氏化學正在投資40億美元提升產能,在得克薩斯州建造一個乙烯廠,預計招聘2,000名工人。

不過,T.Rowe Price基金公司的提姆派克認為,原本利潤率較小、趨於大眾商品化的基礎化工企業能從廉價原料和能源的新格局中斬獲更多。他推薦的股票是: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

這家公司總部位於荷蘭鹿特丹(Rotterdam),從20104月的破產保護中浴火重生後,其在紐約上市的股票大漲184%,近期的交易價格為62美元,基於2013年預計利潤的市盈率為10.7倍。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的管理團隊正在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並通過股票回購和分紅向股東返還本金。公司的股息率為2.6%,淨利潤率5.6%,超過同類公司3.7%的平均水平。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的分析師大衛貝格雷特(DavidBegleiter)堅信,憑藉新增加的產能、廉價的原料以及14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2016年的每股收益將達到10美元,股價有望突破100美元。

3
、紐柯鋼鐵公司(NUE)

鋼鐵公司並非只是能源消耗大戶,鋼管和鋼鐵產品也是能源開採和運輸的有機組成部分,更不用說能源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了。紐柯鋼鐵公司99%的收入來源於美國市場,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小鋼廠運營商和金屬回收商,因此能夠牢牢抓住美國能源優勢和製造業復甦所帶來的商機。

鋼鐵行業困擾於產能過剩問題,股票價格隨著喜怒無常的經濟數據大幅波動,而紐柯鋼鐵公司的股票與同類公司相比更具防禦性。富國銀行(WellsFargo)鋼鐵板塊分析師山姆達賓斯基(SamDubinsky)從長期角度看好這只股票,理由是其具有精簡的成本結構以及靈活的產品多樣性,從而推動其盈利水平處於同業領先地位。在美國建築市場的觸底過程中,紐柯鋼鐵公司已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3.1%的股息率進一步增加了該股票的吸引力(近期股價為47.78美元)。

4
、都福集團(DOV)

美國真的準備好再次投身於製造業嗎?美國製造工廠的平均年齡為15.5年,而設備的使用時間接近六年。這兩個指標都處於近50年來的最高位。美國鋼鐵協會(ISI)在一份報告中這樣寫道:設備和工廠老舊,因此需要進行大範圍的更新換代。美國鋼鐵協會認為,未來五年內,資本支出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將從10.2%上升至14%,接近20世紀80年代初的頂峰水平。這對都福集團來說是個好消息:這家大型企業集團生產各式各樣的工業產品──從製冷系統到特種水泵,從鑽頭到條形碼設備等──因此能在美國的製造業復甦中獲益良多。

與其他經濟敏感型股票相比,都福集團的產品更趨多元化和穩定性。管理層的資本運作較為巧妙,購併企業,回購股票,將資本回報率提升至12.4%,達到十年來的最高水平。其股息生息率為2.1%,其9.7%的利潤率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然而,其股價僅為67美元,基於2013年預計利潤的市盈率為12.8倍,低於市場平均市盈率,也低於其他機械類股票的市盈率。

5
、卡爾派恩公司(CPN)

卡爾派恩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私營天然氣發電企業,運營著好幾家最先進、最高效的發電站。僅在六年前,美國有近一半的電力來源於煤炭發電,但天然氣發電的佔比快速提升,已從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煤電則已日漸衰落。

美國正在不斷轉向更清潔的天然氣,這也是《巴倫週刊》對這只股票青眼有加的原因之一(詳情參見2012723日的文章《卡爾派恩蓄勢待發》(Calpine GetsReady to Light Up))。公司還有閒置的天然氣發電產能,因此能在煤電轉為天然氣發電的大潮中穩坐釣魚台。

該公司的股價為19美元,2013年每股預計利潤為69美分,市盈率27.6倍。乍一看來,公司的優勢已經充分體現在股價當中,但這看似很高的市盈率依然低於其近五年來的中值,而且該公司每股的自由現金流達到一美元,並在不斷減少債務水平。RS全球自然資源基金的聯席投資經理麥肯齊戴維斯(MacKenzieDavis)說:當電力價格處於低位時,卡爾派恩可以從產能效率不高的發電商那裡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而當電力價格上漲時,公司的利潤率和現金流還會進一步改善。

6
CF工業控股公司(CF)

在化肥生產過程中,能源成本佔到總成本的將近70%。蒙特利爾私人銀行(BMO PrivateBank)首席投資長傑克阿布林(JackAblin)認為,CF工業控股公司是天然氣富足時期的一個很大受益者。

該公司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州東北部城市迪爾菲爾德(Deerfield),主要生產氮肥和磷肥,85%的收入來自於美國市場。目前的股價為226美元,超過同類公司,近兩年來上漲了73%,最近一次漲幅得益於旱災所導致的玉米和大豆價格飆升。分析師擔心公司盈利水平達到週期頂點,因此下調這只股票的推薦評級;投資者也心神不寧,擔心管理層耗資38億美元擴大氮肥產能會降低公司利潤率,影響股票回購規模。

然而,股價回落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反而是一個大好機會。低廉的天然氣成本應該能讓該公司的營業毛利保持在接近50.1%的歷史高位。玉米供應短缺、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以及美國玉米帶(Corn Belt)的持續乾旱會對穀物價格和化肥價格形成支撐,CF的投資級信用等級和低債務水平有助於讓公司在有資金需求時以較低成本借貸資金。其股票基於過去12個月利潤的市盈率僅為8.2倍,遠低於公司2005年上市以來12.3倍的市盈率中值。

7
、威廉姆斯公司(WMB)

為什麼天然氣價格如此便宜,而美國開車一族不能在加油站享受到更低的油價?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油價是由全球供需關係決定的。經過數十年進口石油的日子,我們需要重新設計基礎設置,以便銷售美國國內生產的天然氣。這對天然氣管道運營商來說是個好消息,有不少這類公司採取業主有限合夥制企業」(MLP)的形式以達到避稅目的,而如果投資者不想糾纏於這種複雜的組織結構,可以選擇它們的母公司進行投資。

威廉姆斯公司從事天然氣的開採和運輸工作,擁有同名MLP子公司WilliamsPartners 78%的股份。公司具有多元化的資產結構,股息率3.9%,並將從天然氣運輸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升溫中獲益。

不過,2012年是13年以來MLP投資回報率首次落後於股市整體水平的一年,原因是天然氣價格疲軟,稅收顧慮,以及多年盈利後的利潤分配。

Williams Partners
公司的投資回報率為6.6%,下降22%。母公司Williams的股價也較為疲軟,原因是Williams私營控股的Access MidstreamPartners公司及其MLP投資了一個22.5億美元的複雜項目,而Williams專門增發股票為其融資。

不過,該交易提升了Williams在尤蒂卡(Utica)頁岩區和馬塞勒斯頁岩區的話語權,並為公司帶來穩定的許可費收入,以緩解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其產生的不利影響。Williams的股價為34美元,投資者一度擔心公司需要進一步融資,但其今年約16億美元的現金流超過了華爾街預測的8.16億美元的調整後淨收入,足以覆蓋公司的各項支出,從而確保Williams能夠實現之前的承諾,即每年提高股息率20%,直至2015年。

8
、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UNP)

任何生產出來的產品都必須從工廠運往其他地方。鐵路運營商堪薩斯城南方鐵路(KansasCity Southern)擁有的南北線路得天獨厚,直接連接美國中西部和墨西哥,因此能在美國一部分製造業移往墨西哥的過程中受益。不過,真正的鐵路之王還是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

150
年前,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簽署了《太平洋鐵路法案》(Pacific RailwayAct),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應運而生,其密集的鐵路網絡遍佈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美國版圖。Stephens資本管理公司的運輸行業分析師布萊德德爾科(BradDelco)認為,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是與汽車、化工和鋼鐵等能源敏感板塊關聯性最強的鐵路股票之一。該公司的鐵路網絡覆蓋墨西哥灣岸區(GulfCoast),擁有各家鐵路運營商中規模最大的化工產品運輸權,佔美國西部汽車及零備件運輸量的75%,而其在美國東海岸相對較少的線路使其能夠避開煤電衰弱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股票過去兩年來已經上漲44%,達到133美元,是同類公司平均水平的近兩倍,其基於2013年預計利潤的市盈率為14倍,稍高於同類公司,但還不到它自己的歷史平均水平。公司管理層將營運毛利率提升至36%,為十年來的最高值。股票的股息率為2.1%;自1899年蒸汽機推動美國進入第一次工業現代化以來,該公司每年都支付股息。在美國進入能源新時代之際,這家鐵路巨頭也已整裝待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085

轉貼:古粉怨與怒: GoogleReader被停與數字時代的內容生產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9bbe.html

這文章寫的像論文:)

雖然我不同意他算法推薦的看法。不過我很喜歡這文章的多視角。

古粉怨與怒: GoogleReader被停與數字時代的內容生產

http://journalician.com/articles/古粉怨與怒-googlereader被停與數字時代的內容生產

By Ivan Zhai on April1st, 2013

無論你曾多麼依賴Google Reader,今後都要改變了。心愛的產品可以被緬懷,但更適合被超越,關於內容聚合閱讀,值得期待的還有很多。

Google宣佈將於2013年7月1日起,停止GoogleReader服務。消息公佈後的一週裡,我蒐集了22篇相關文章,為寫這篇東西做些準備。歸納起來,文章來源主要有兩種:
1. Twitter (17篇)
2. RSS訂閱(Feedly&Google Reader,5篇)
(之所以3/4強的文章來自Twitter,這與自己上網時間分配有關:作為社交媒體編輯,每天有差不多有15小時掛在Twitter上。)

這些數字說明了至少兩件事:
1. 我們可以從社交媒體上獲得足夠多且有用的信息(只要fo對人且花的時間夠多)。
2. 一年以來個人使用GR越來越少,甚至在知道它要被停的時候,也沒想去緬懷一下(由此處起,下文將用「GR」代替「GoogleReader」)
如GigaOM文章所說,「GR之死沒有給我帶來太多困擾」。但文中「Social news haswon」的判斷也不準確。傳統RSS方式是在受到社交媒體的衝擊,但後者還不是一個好工具。某種程度上,它比RSS更差。

為什麼?這要從數字時代的內容生產(production)與發佈(distribution)說起。

UGC:為何社交新聞還沒贏

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戶產生內容)被視為Web2.0的一大特徵。Web1.0時代的論壇發貼算是UGC的早期形態,當更適合「即時信息」傳播的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普及後,它的力量愈發顯現出來。

UGC的麻煩在於,獲得有用信息的前提是fo對人並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如果你想要找的是某類特定信息,這明顯是個笨辦法。當然,有網友會像@Beichen一樣善用工具(如TwitterList),在UGC的大平台上,建起自己的小管道(nichechannel)。但無論如何,我們要享受社交媒體帶來的「社交」功能,就只能同時接受其並不高效的「媒體」功能。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時使用Twitter和RSS平台的網友不難發現,同一專業人士,其博客文章平均質量肯定比其tweets更高,這是因為作者的博文不需承載聊天搭訕等社交功能。也正因此,與完全為「閱讀」而設計的GR相比,社交新聞還沒有言勝的能力。

PGC:為什麼我們愛GR

GR將停的消息一出,其重度用戶哀怨一片,@virushuo一文是其中代表。文中有許多感情強烈的個人觀點,但也不乏冷靜的判斷,如「GoogleReader確實始終沒能成為一個大眾產品,但因為其用戶偏向專業和嚴肅,所以其數據質量相當高」一句,既總結出重度用戶熱愛GR的主因,也可視為對廣義PGC(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專家產生內容)的一種概括。

UGC和PGC這種分類,最早多見於傳統媒體內部,目的是為區分專業新聞人與普通網民在生產內容時的不同特點。本文所用PGC,是特指@virushuo文章中提到的「高質量數據生產者」——那些討論專業問題的博客們。

但很多GR用戶也曾被以下這個問題困擾過:即使某博客作者關注的領域很集中,其文章還是不可能永遠只談某一個主題;越是高產的博客,話題可能越寬泛,文章深度也相應越淺——通俗地說,越水。結果是訂閱者點看無用信息的風險越大。假如你定了超過三位數的個人博客和機構網站,每天即使只掃一眼收到文章的標題,瀏覽的時間成本已經高得嚇人。GR重度用戶的「1000+強迫症」也由此而來:每天全看一遍太費時,但不掃完又怕會漏掉什麼。

怎麼破?

AAC:算法產生內容的未來

關於算法,有個簡單邏輯我們可以先演繹一下:是否有些事情用機器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如果是,就讓那些能學習的機器去做;如果算法還能沒代替人腦做這些事,譬如,還沒能幫助我們接收和篩選信息,那一定是有地方出了問題(換句話說,有地方出現了機會)。在RSS和社交閱讀都遇到問題的時候,算法產生內容(Algorithm-Aggregated-Content)可看做第三條道路(有不少評論也提到,GR的倒下也許還是件好事呢)。

去年有朋友推薦了Zite,一個「你可以不斷訓練它」的app。經過差不多12個月的使用,可以確認在投入產出上,Zite完勝GR,更不用說Twitter:單位時間內,你能在Zite上讀到更多理想內容。

Zite的工作原理很早就有玩家做過概括,這裡只想特別強調它的「學習能力」。譬如說,你關注了一個叫「心理學」的主題。第一次點入,能看到前後4-6天、共約四五十篇與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等有關的文章。你點開奧巴馬政府宣佈支持繪製腦圖的那篇,看完⋯⋯關鍵步驟來了:Zite首先會讓你選是否喜歡這篇東西(不像Facebook,Zite提供「不喜歡,以後不要再收到」的選項);同時,它會自動列出4-5個關鍵詞(tag),你可全選,也可只選其中某幾個。假如你只選「brainmap」,那麼,以後你在Zite裡將有更多機會,看到含有這個關鍵詞的文章。你對某類文章表示愛或不愛的次數越多,選的關鍵詞越集中,Zite就越能明白你想看什麼,下次就能更好地按你所需聚合文章。

(目前iPad版的Zite才有關鍵詞選項,在iPhone和iPod Touch上則沒有。)

GR和TwitterList遵循的是「信息源訂閱(subscription)」,雖然它改變了Web1.0時代內容發佈與接收的單向模式,可協助用戶在海量信息源中,訂閱自己偏好的部分,但這種訂閱還是很粗糙的:你不得不泥沙俱下,接收整個管道(channel)帶來的所有東西。

(GR也曾嘗試通過PostRank幫用戶提高閱讀效率,可惜這項實驗只持續了一年左右即告結束。)

Zite則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進了一步:通過人機互動和機器學習,訂閱可精確到詞,從而實現更個人化的「定製(customization)」。這種定製模式下,「管道」不再是某個博客或者某個網站,而只是你關注的那個問題。

Zite和AAC的作用值得繼續探討下去:對渴望減少無用信息干擾、集中關注某類話題的人士來說,這是福音。而對於在「信息超載」時代受到嚴重衝擊的媒體產業來說,AAC能成為他們更有效發佈信息、找到更多利基市場(nichemarket)的新工具嗎?

改變世界的動力

@virushuo文中提到很多對GR的期望,其中一句大意是,GR做得好的話,本來有機會改變人類的知識結構。如果GR真的這麼重要,為什麼Google不願繼續做下去呢?猜測很多(herehereherehere這裡,和這裡),我們可以慢慢討論。當下的關鍵問題,是找到內容聚合產品的短期替代方案(這裡這裡,和這裡),以及它的長期方向——AAC如何改善其不足(這個有機會另文再談),以及AAC是否有機會與社交媒體或RSS結合。

再有,就是持續做下去的動力。有玩笑說懶人推動著世界進步,這話對了一半。也許很多新需求確實來自懶人(譬如我就懶得每天看1000+的訂閱),但只有勤快人才可能將其實現。那麼,又是什麼在支持勤快人去執行?是互聯網界創新和開放的精神?是商業利益的驅使?抑或其他?

每個人給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這裡只提其中最不可能的一種:請願,以及——比請願更壞的——向政府請願。

話說GR被kill消息傳出沒多久,Twitter上就出現這樣一推:

「有消息稱,大量美國用戶將向政府發起請願,請願人數達到10萬後,政府無論如何會給予一個說法,保持關注。」 #GR關閉#

— 谷小西(@isaac_koo) March 14, 2013

現在看來,這多半隻是誤傳(萬幸),否則就真是個天大的笑話。如果有技術有能力有獨立思考習慣的geek們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向政府請願救自己,那這世界就真的麻煩了。

附錄(1)簡單回顧本文提到的內容分類:誰是生產者

UGC:用戶產生內容(User-Generated-Content),如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用戶生產的內容。

PGC:專家產生內容(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代表是@virushuo文章中提到的「高質量數據生產者」——討論專業問題的博客和網站——製造的內容。

AAC:算法產生內容(Algorithm-Aggregated-Content),代表為Zite和用戶互動後,通過算法聚合併發給單個用戶的定製內容。

(感謝@mountain看完草稿後提出修改意見:「Algorithm-Aggregated-Content」是較為準確的用法。)

附錄(2) 參考文章
1. 如何通過 Google Reader 翻牆
2. How To Access Blocked Sites WithGoogle Reader
3. RSS inventor doesn't see what allthe fuss is about closing GoogleReader
4. Google Reader lived on borrowed time:creator Chris Wetherellreflects
5. Focusing On The Google ReaderShutdown
6. Google Reader: Why is Googlekilling Google Reader?
7. GoogleReader為什麼會關閉
8. 谷歌閱讀器 Google Reader已死!到底谷歌為何如此狠心?
9. 從Reader之死看Google的短視

10.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GoogleReader和Google
11. 短文:Google的社會化夢想與Reader
12. TC說GoogleReader長得醜不說還是塊攔路石,TheVerge卻認為丟了Reader很可能就丟了互聯網的開放性
13. GoogleReader之死是社交新聞的勝利  Why the death of GoogleReaderdoesn't bother me that much — social news haswon
14. 從閱讀需求看新媒體時代的閱讀器
15. RSS反思:只是PC上消亡移動社交永生?
16. 古老的應用更可靠
17. 為佩奇關閉GoogleReader的魄力叫好!
18. Google Reader統計數據拾遺
19. GOOGLE, WHO AREYOU?
20. Google Reader 即將關閉,如何備份 RSS訂閱清單並轉移至其他替代方案?

21. Google Reader 即將關閉! 取代它的 16 個 RSS訂閱軟體、服務
22. google reader關閉後,我們有什麼別的替代方案?最全的替代方案盤點

完稿後又看到一篇有趣文章,一併附上供參考:
The Evolution Of Google ReaderStarted With A Cras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39

老虎基金掌門人羅伯遜致投資者信-轉貼-felix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marj.html
致:各位股東
    由: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H. Robertson, Jr.)
    日期:2000年3月30日
  
   這封信交代閣下與老虎基金管理公司之間的關係,懇請細心閱讀此信內容。
  
    1980 年5 月,Thrope Makenzie 和我以880 萬美元的資本成立了老虎基金。18年後,當年的880萬美元已增長至210億美元,增幅超過259000%。這期間基金持有人在撇除所有費用後所獲得的年回報率高達31.7%。沒有人有更佳成績。
  
    自1998年8月後,老虎基金表現較差。基金持有人亦作出積極響應——贖回基金。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期間贖回金額達77億美元。價值投資的智能受到挑戰。持有人的贖回不單侵蝕我們的收益,還令我們承受極大的壓力。而我們卻看不到這一切行將結束的跡象。我所提到「看不到行將結束」究竟是什麼意思?「結束」的是什麼?「結束」其實是指價值股熊市的結束;是投資者明白,無論股市短期表現如何,15至20%的投資回報已是不俗。「結束」因此可作如下解釋:投資者開始放棄投機性的短期投資,轉往更有保障而過往回報不俗的被遺棄股份。
  
   現時很多人談新經濟( 互聯網、科技及電訊)。互聯網誠然改變了世界,生物科技發展亦令人驚嘆,科技及電訊也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機會。炒家們宣揚:「避開舊經濟、投資新經濟、勿理會價錢。」這便是過去18個月市場所見投資心態。
  
  我曾在過去很多場合說過,老虎基金以往多年的成功,要訣是我們堅持的投資策略:買入最好的股份及沽空最差的股份。在理性的環境,這策略十分奏效。可是在不理性的市場,盈利及合理股價不受重視,寧炒當頭起及網絡股成為主導。這樣的邏輯,我們認為不值一哂。
  
   投資者為求高回報,追捧科技、互聯網及電訊股份。這股狂熱不斷升溫,連基金經理也被迫入局,齊齊製造一個注定要倒塌的P o n z i金字塔。可悲的是,在現時環境下,欲求短期表現,就只有買入這類股份。這過程會自我延續至金字塔塌下為止。我絕對相信,這股狂熱遲早會成過去。以往我們也曾經歷過。我仍很有信心價值投資是最好的,雖則市場現不賣帳。這次也非價值投資首次遇到挫折。很多成功的價值投資,在1970至1975年及1980/81年間成績差勁,但最終獲利甚豐。
  
  我們很難估計這改變何時出現,我沒有任何心得。我清楚的是:我們絕不會冒險把大家的金錢投資在我完全不瞭解的市場。故此,在經過仔細思量之後,我決定向我們的投資者發回所有資金——即是結束老虎基金。我們已套現了大部分投資,將依照附件所述方法退回資產。我比任何人更希望早些採取這項行動。無論如何,過去20年是相當愉快及充實的。最近的逆境不能抹去我們過往彪炳戰績。老虎基金成立至今,足有85倍的增長(已扣除一切費用),這相等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三倍多,也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環球指數的5.5倍。這20年中最令人回味的是與一群獨特的同事,以及投資者緊密合作的機會。
  
   不論是順境或逆境,亦不論是勝是負,我每次說話,都是我及老虎基金全體員工的真心話,容我們在此衷心向各位致謝。
     
   附釋:老虎基金在2000 年3 月3 0 日結束,當時納斯達克指數是4457.89 點。納指在2000 年3月10日創出5048.62歷史新高。美國曾有財經刊物選出20世紀10大傑出投資家。居首位是股神巴菲特,羅伯遜位居第九。其餘包括麥哲倫基金前經理彼得·林奇、鄧普頓基金創始人約翰·鄧普頓、價值投資倡議者本傑明·格雷厄姆、量子基金的喬治·索羅斯、指數基金名牌Vanguard的創始人約翰·保格爾(John Bogle) 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P o n z i 金字塔,就是Ponzi Scheme 龐氏騙局
  
   請注意這一小段,這是十分有趣的歷史文字:
  "我們卻看不到這一切行將結束的跡象 ......
   「結束」可作如下解釋:投資者開始放棄投機性的短期投資,轉往更有保障而過往回報不俗的被遺棄股份。"
  
  有意思的是,其實2000年3月10日,也就是發出本信的前20天,一切已經結束了,納斯達克指數於該日創出了5048.62的歷史高點後,已開始悄然進入了一波比一波低的大跌勢中,但遺憾的是,包括朱利安·羅伯遜在內的絕大多數人均沒有看清什麼時候gameov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68

[代網友dummy轉貼] 要求禁制TIDES HOLDINGS II LTD. 進一步延長對泰昇集團(0687)的收購要約說明

在星期五當日,被由黑石(Blackstone)控制的TIDES HOLDINGS II LTD. 收購中的泰昇集團(687)股價突然上升,公司由是發出一張公告稱,其已取得84.69%股權,並稱如取得超過90%股權,TIDES HOLDINGS II LTD. 會行使要約把公司全面私有化,並延長收購期限14日。但是由於股價大幅超過要約價,且在之前全購公告中說意頗為含糊,導致部分以為對私有化要約不以為然公司會被私有化。如果在該日購買的不知就裡股東,股權亦會因為被強制收購,這就會使這些小股東遭遇了重大損失,對小股東不公平。今日,有位網友dummy把文件發給筆者,希望作者發出文章,要求禁制TIDES HOLDINGS II LTD。 進一步延長對泰昇集團的收購要約,這份文章內容如下:

綜述

TIDES HOLDINGS II LTD。 (要約人) 收購泰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687)(集團)的首個無條件要約期於2014年1月17日截止,但要約人在當日收市後宣佈進一步延長收購要約期以進一步收購股份獲得強制性收購權力。然而,集團股份前收市價已經大幅高於要約價近19%,要約人仍然期望以要約價收購股份屬不合理,此舉更有機會令集團股份面臨長期停牌,把小股東處於不利位置,嚴重損害小股東利益。將股份除牌亦會損害股東價值,都屬不可接受。此外要約人對集團的意向表達含糊,亦令股東無所適從及難以作出決定。鑑於有關做法造成不公平及損害,希望監管機構能行使權力或循法律途徑禁制要約進一步延長,以保障股東利益。假如要約人希望繼續收購,應提高要約價,讓小股東可以選擇。

 
延長要約或令股份長期停牌把小股東處於不利位置


1.         雖然前收市價較要約價大幅溢價近19%,但仍不能排除會再有股東接納要約收購,由於現時公眾持股量只有15.21%,只要再有多於0.21%股份接受收購,集團股份便會因公眾持股量太低,不符合上市規則而面臨長期停牌,一旦發生這個情況,其他小股東將會處於不利位置,可能被迫以低價接受收購。萬一股份停牌,現時市價與要約價之間的溢價便可能化為烏有,面對這種情況,本來打算繼續持有的股東,也要被迫於市場沽出,假如選擇繼續持有,股份停牌後便只能以低於市價接受收購套現,當收購要約結束,停牌的股票便會套現無門,停牌的時間更是無限期,因此要約人延長要約期的做法變相成為對小股東的威脅,令小股東沒有選擇餘地。

要約人對集團的意向表達模糊

自從要約人向集團提出收購開始,要約人一直沒有明確表達對集團上市地位的意向。在綜合文件的第20頁提到

如股份要約的接納程度達到公司法第102(1)條下的指定水平及收購守則規則第2.11條准許強制性收購,及如要約人繼續行使該等強制性收購權利並將貴公司私有化,貴公司將根據上市規則第6.15(1)條申請撤銷股份於聯交所的上市地位並自股份要約截止之日直至撤銷股份於聯交所的上市地位之日止暫停股份買賣。

顯示即使接納程度達到一定水平,要約人也不一定會進行強制性收購:

但在1月3日,1月13日及1月17日的通告中,有關字眼改為

「此外,如綜合文件所述,如要約人自無利害關係股份持有人取得公司法第102(1)條及收購守則規則第2。11條所指定的90%的接納百分比,要約人擬根據公司法第102(1)條行使強制性收購權力將本公司私有化.....」

顯示如果接納程度達到90%,要約人便打算行使強制性收購權力將集團私有化

可是後面又同時寫到

「倘要約人並不強制性收購餘下股份(不論是因為並無獲得公司法規定的指定百分比或其他原因), 要約人擬繼續本公司的上市地位.....」

按字面解讀,即使要約人成功收購九成以上無利害關係股份,也可以因為其他原因改變主意不進行私有化,而選擇保留上市地位。

集團是否繼續上市是股東決定接受收購或繼續持有的一項重要因素,但要約人對集團意向表達含糊,令股東無所適從及難以作出決定。

將股份除牌損害股東價值


近年中國及某些地區股市集資困難,香港股市則具有高集資能力,因此很多企業來港借殼上市,按照近期多宗收購主板上市公司的個案,收購代價普遍較資產淨值溢價四至五億港元,上市地位成為了股份價值的一部分。假如要約人決定提高要約價,亦應同時考慮這個標準。如今要約人聲稱考慮將集團股份從聯交所除牌,做法等同把這部分的價值消滅,不符合現時的市場環境,亦損害了股東的利益。假如要約人對集團的資產有興趣,大可以直接收購相關資產,將所得用作派息套回成本或再投資,並可以把餘下部分保留或出售,充份實現其價值,才是合符股東利益的做法。事實上,集團現股價大幅高於要約價,或正正反映市場預期及憧憬集團將繼續上市。相反,資產規模數以千億計的要約人在過去數月經歷大量繁複手續收購一間小型上市公司,並花費大量法律及顧問相關費用,然後卻聲稱考慮將股份除牌,實在是莫名其妙。

對獨立財務顧問報告的意見

雖然獨立財務顧問報告指收購價公平合理,並建議股東接納。但報告發出時股價比要約價低,現時則要約價低於股價,情況已經有所改變。此外,報告將集團跟幾間上市建築公司作估值比較,但近年集團業務已轉向側重於物業發展,相關資產及盈利比例均遠高於其他業務,縱使在營業額方面仍低於建築相關業務,但就股份價值而言,盈利一般比營業額重要得多而要約人亦是一間房地產信託企業,所以將集團跟其他上市房地產企業作比較或會更恰當。報告同時指出集團過往股價未曾高於每股資產淨值,因此在要約價低於每股資產淨值的情況下仍建議股東接受收購。但要約人是一家優質大企業,資產規模以至業績表現在全球同業中均屬首屈一指,一旦要約人完成執掌集團又繼續上市,集團股份有望享有管理層溢價,事實上,集團上周五的股價已經高於要約價及每股資產淨值,反映投資者的認同,股票價值應由市場決定。

總結

不論往後發展如何,要約人此舉均會嚴重損害股東利益。因此希望監管機構能行使權力或循法律途徑,禁制收購要約進一步延長。
 
1.要約價大幅低於前收市價,延長要約期對私有化沒有多大意義,反而可能令股份長期停牌,把小股東處於不利位置。

2.假如要約期在2014年1月17日結束,公眾持股量仍符合豁免後的要求,股份仍然可以繼續買賣,對股東有利。

3.在上周五無條件要約期結束時仍持有股份的股東,已經準備放棄接納要約,因此結束要約對他們沒有影響。

假如要約人希望繼續收購,便應提高要約價,讓小股東可以選擇。


本申訴理據充份,且符合各股東以致香港市場發展的利益,希望監管機構能認真處理。假如投資者利益受損,長遠會損害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聲譽。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亦應該上下齊心共同創造價值。」

希望大家看完後,把此文儘快廣傳,以免其他小股東受到意外的損失,並要求禁制TIDES HOLDINGS II LTD能夠對股東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68

轉貼:承德露露:萬向提款機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vqx.html
作為萬向旗下的現金奶牛,承德露露為萬向財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支持。只是這些資金並沒有給承德露露帶來更多利潤,卻成為萬向支持旗下其他公司發展的工具。

本刊(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楊現華/文

 

2014年一季度,承德露露(000848.SZ)毛利率提升帶來的業績超預期,獲得機構追捧,其中多家機構預計,果仁核桃露佔比的提高將成為毛利率提升的重要一環;然而,結果卻遠沒有機構所預期的那麼靚麗。

在2014年一季報之前,承德露露的毛利率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增長,如果不是受制於關聯交易,公司原本可以實現更高的毛利潤。如果能提高現金的使用效率,公司還可以實現更多的淨利潤以回饋股東,但公司的大把現金都幾乎「免費」借給了大股東萬向三農持股的萬向財務公司。

 

果仁核桃露毛利率悖論

「一季度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受益於包裝材料馬口鐵價格的同比下降,及毛利率較高的果仁核桃露銷售佔比提升。」面對創紀錄的毛利率,國泰君安分析師胡春霞表示。

一季報顯示,承德露露毛利率提升至45.1%,創下近年來的新高。多家機構表示,在原材料價格穩定、嚴格控制費用率的情況下,果仁核桃露市場佔有率的提升是公司毛利率提高的關鍵。

在穩穩佔據杏仁露市場主導地位的同時,2012年下半年承德露露開始向核桃露市場拓展。由於純核桃露在成本方面明顯處於劣勢,因此公司大力推廣成本更加低廉的果仁核桃,但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在機構眼中提振毛利率的果仁核桃露反而降低了承德露露的毛利率。

由於統計和報表口徑不同導致的差異,承德露露2013年全年核桃露的收入反而不及上半年,在媒體報導之後,公司更正了2013年核桃露的數據。

根據2013年年報,承德露露的核桃露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47億元,而半年報為2.3億元,半年收入比全年還多了8000多萬元。

為此,承德露露發佈更正公告,稱原2013年半年報中的「核桃露」包含了果仁核桃、花生露產品的營業收入1.4億元。而在2012-2013年年報中,分產品「核桃露」僅為核桃露系列產品。

調整之後,2013年上半年承德露露的核桃露銷售收入為8939.44萬元,毛利率為20%,調整之前為15.32%。調整之後,「杏仁露及其他」產品分類的毛利率從43.08%下降到39.97%。

果仁核桃露的毛利本來應該更高,但調整之後,原本低毛利的純核桃露毛利率反而提高,包括果仁核桃露的「杏仁露及其他」產品分類毛利率卻下降超過三個百分點。

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承德露露也表示,2013年公司原計劃全面推廣純核桃露,但純核桃露產品成本高、毛利率低、不盈利,公司基於長遠發展考慮轉型,下半年公司對核桃露產品重新定位,確定了純核桃露作為高端產品進行推廣,而果仁核桃露作為大眾產品進行重點推廣。

胡春霞表示,之前承德露露的純核桃露由於成本較高、終端參考競爭對手定價,使得渠道利潤率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售。而果仁核桃露採用核桃仁、杏仁、花生仁三種原材料、成本較低,公司可獲得更高的毛利率(預計果仁核桃露毛利率30%以上,純核桃露毛利率約20%)。

與說不清毛利率的核桃露相比,杏仁露才是承德露露的現金奶牛業務,公司在杏仁露市場佔有90%左右的份額。五年時間,承德露露的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翻番,但受制於關聯交易,杏仁的高價格阻礙了公司利潤的進一步增長。

 

關聯交易掣肘

在承德露露的產品成本構成中,包裝馬口鐵和原料杏仁佔據了大頭。其中,公司半數以上的原料杏仁供應被關聯方承德縣順天杏仁加工有限公司(下稱「順天杏仁廠」)所壟斷。

工商資料顯示,順天杏仁廠成立於2010年7月28日,王印昌和王守昌是公司僅有的兩名自然人股東,二人繫上市公司副總經理王旭昌的親屬。順天杏仁廠成立不到半年時間,承德露露就以31元/千克從該廠採購了5133.28萬元的原料杏仁。

2011-2013年,承德露露從順天杏仁廠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12億元、0.94億元和1.75億元,採購單價分別為每千克40元、38.42元、38.42元,佔公司關聯交易的比例也從最初的不足三成躍升至如今的一半以上。

不難發現,最近三年,承德露露的原料杏仁採購單價基本穩定在40元/千克左右,但杏仁的市場價真有這麼高嗎?

中藥材天地網的信息顯示,苦杏仁2013年下半年以來鮮有超過23元/千克,一直低位徘徊。

康美中藥網的歷史價格走勢也顯示,苦杏仁價格從2010年底創下30元/千克左右的高價以後,從2011年起便一路走低,價格最低時甚至不足20元/千克。

承德本就是野生杏仁的主要產區之一,正常情況下,採購成本要比其他地區更低,而且承德露露龐大的採購金額和採購量更會使公司處於絕對的優勢,然而其採購價卻比市場價高出近一倍。

「董秘和證代都出差開會了,公司也聯繫不上他們,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回來,您的問題我也沒法回答。」面對《證券市場週刊》記者的採訪要求,承德露露董秘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加以婉拒。

除了多年的關聯交易,與萬向財務之間難以梳理的資金輸送是承德露露另一個財務「黑洞」。多年來,承德露露近乎以免費使用的方式將手中的資金源源不斷輸送給萬向財務,而自己得到的不過是幾百萬元活期利息。

 

萬向財務的資金騰挪

「過去幾年,大股東萬向對於公司的價值定位在於貢獻分紅,而非主動擴張。」面對持續不斷的高額分紅,高華證券如此解讀。據統計,2008年至2012年連續5年分紅比例超過50%的公司僅21家,其中就有承德露露。即使2013年稍有降低,分紅比例也在40%以上,同時還每10股送2.5股。

僅僅分紅顯然無法滿足大股東萬向的資金需求。2014年1月3日和6日,大股東萬向三農有限公司(下稱「萬向三農」)減持承德露露750萬股,套現1.73億元,公告當日承德露露放量跌停,股價至此一蹶不振,持續在低位徘徊。

與常規的減持手段相比,通過財務公司將承德露露的資金吸納過來,然後高息放貸給其他公司,這才是萬向真正的生財之道。

萬向財務有限公司(下稱「萬向財務」)是承德露露大股東萬向三農的參股公司,兩者同屬魯冠球旗下。在魯冠球控制的4家上市公司中,承德露露無疑是最好的現金奶牛。

萬向三農在2006年拿下控股權後,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存款迅速增加。2006年,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活期存款餘額為1.98億元,但存款利息卻只有2.83萬元。一筆將近2億元的存款,利息卻不足3萬元,收益之低可見一斑。此後,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存款繼續增加,到2013年,公司在萬向財務的現金流水已經超過30億元。

僅以最近三年為例,2011-2013年,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現金流水都在20億元以上,但三年的利息分別僅為514.45萬元、536.47萬元和808.22萬元。

同期,萬向財務的營收分別為2.48億元、2.98億元和3.42億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1.54億元、1.68億元和1.77億元,淨利潤率達到60%左右。與此相比,承德露露微不足道的利息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承德露露存入萬向財務的資金構成中,大部分是活期存款,少部分為定期。2013年上半年,承德露露從萬向財務獲得利息收入402.44萬元,其中包括6億元的定期存款,但在報告期減少3.5億元,期末剩餘金額為2.5億元。

按照三個月的銀行存款利率2.6%及存款均值4.15億元計算,6億元的存款可以獲得270萬元的利息收入,這意味著剩餘的活期存款只為承德露露帶來了132萬元左右的利息,而在報告期,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現金流水超過16億元。

萬向財務的資金又流向了哪裡呢?或許從順發恆業(000631.SZ)的年報中可見一斑。順發恆業隸屬於萬向旗下,從事房地產業務。公司2013年年報披露,僅2012-2013年,順發恆業就從萬向財務拆入資金超過16億元,借款利息低於銀行貸款,但多數都在4%以上。

承德露露的資金通過萬向財務拆借給順發恆業,順發恆業可以獲得低於銀行借款成本的現金支持,萬向財務也可以拿到不菲的利息收入,順發恆業2012-2013年借款支付給萬向財務的利息接近6000萬元,而承德露露同期得到的不過1000餘萬元。

在掌握話語權之後,萬向盡可以享受承德露露給萬向財務帶來的種種資金支持,大量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的資金被萬向財務以定期的方式轉手輸送給關聯公司,作為局外人的投資者,又能如何知曉其中的真相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