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山西億萬富翁資產被零元轉讓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2853.html

山西一位民營企業家遭當地民政局官員非法拘禁後致企業易主,億元資產被零元轉讓,開通微博後又遇神秘失蹤。

「6年前我是民營企業家,億萬富翁,現在是亡命天涯的流浪漢。我的錢不是賭沒了,也不是賠沒了,而是被人搶了。」衛憲法在微博中說。

全國法制宣傳日的那一天,12月4日,60歲的衛憲法躲在北京的一個小旅館裡,開通了他的第一個微博。

他的第一條微博寫道:」今天是12月4日,這個日子和我有點關係。我決定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開通微博,講講我的故事。」

衛憲法,山西平陸人,一個靠自學在中國鋁礬土行業頗有名氣的」土專家」,2004年曾榮獲」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6年前我是民營企業家,億萬富翁,現在是亡命天涯的流浪漢。我的錢不是賭沒了,也不是賠沒了,而是被人搶了。」衛憲法在微博中說。

但是,他的故事僅僅講敘了4天,便戛然而止。

12月8日,衛憲法在更新了最後一條微博後突然失蹤。他所居住的賓館監控錄像顯示,當日下午15時許,一名身著藍色上衣的男子曾進入他所居住的房間,自此以後,衛憲法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繫。

那麼,衛憲法的微博到底透露了什麼樣的秘密?衛憲法又準備講述一個怎樣的驚人故事呢?

一個被」擱置」的民營企業

事實上,衛憲法試圖講述的,是一個億萬富翁如何在權力面前淪落為流浪漢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此前已經有多家媒體進行過報導,在平陸縣當地,他的故事也並不是什麼秘密。

據瞭解,1986年,山西平陸縣民政局出資5萬元在當地曹川鄉曹河村成立一家名為平陸縣鋁礬土鍛燒福利廠(後稱鍛燒廠)的集體小企業。但由於鍛燒廠效益不佳,1989年1月,平陸縣民政局下屬單位曹川鄉民政辦與當地的鋁礬土鍛燒技術專家衛憲法簽訂了一份承包合同。合同載明,當時鍛燒廠的總價值為7.9萬元;同時合同約定,承包期為8年,至1996年12月31日到期。承包期間,衛憲法每年上交純利潤4.3萬元,同時約定合同期滿後增值部分歸衛憲法所有。

1996年年底,承包合同到期後,衛憲法打算放棄繼續承包,但時任曹川鎮民政辦負責人說服衛憲法,按照原合同內容口頭協議繼續承包。

1998年3月,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財清字(1998)第9號」文件,要求各地集中清理轉制名為集體企業實為個體企業的企業。同年,平陸縣也出台」平清辦(1998)第4號」文件,要求甄別清理出的屬於私營個體性質的32家企業,限期辦理變更企業性質和稅務登記等手續,平陸縣鋁礬土鍛燒福利廠也位列其中。

據資料顯示,截至1998年7月30日,平陸縣鋁礬土鍛燒福利廠的註冊資本金已由最初的5萬元增加到890萬元,總資產達1658萬元,在企業新增註冊資本金中,約有885萬元為衛憲法個人出資,為此,在平陸縣集中清理掛靠集體企業及名存實亡集體企業的過程中,鍛燒廠被甄別為私營個體企業。

但是,鍛燒廠卻最終沒有辦理企業改制手續。按照衛憲法的說法是,時任曹川鎮黨委書記讓他給政府掏200萬,他沒有答應,所以就擱置了下來。

到2006年,鍛燒廠總資產已經超過5000萬元,並依法取得了5個採礦權證,可採資源價值數億元,全部為衛憲法承包期間投入產生的回報。然而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幾年前的」轉制擱置」卻開始給他和他的企業帶來根本性的毀滅。

  從億萬富翁到亡命天涯

2006年11月23日,身在外地的衛憲法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被要求趕回縣裡,參加對鍛燒廠終止承包合同並進行清產核資的會議。

對於這一過程,衛憲法在接受檢方詢問時有著詳盡描述:」我到了縣政府會議室,會議已經結束了……潘長青(時任平陸縣分管民政工作副縣長,清產核資領導組組長-記者注)對我說,清產核資的決定已經公告,不能改變,廠子必須交回,合同必須終止。並翻著他手中拿著的文件後幾頁說,如果你不配合,就要採取強制措施。」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當時衛憲法和潘長青發生了」權大還是法大」的爭執,潘長青說,在平陸就是權大,不信你試一試,這廠你非交不行。

當晚,衛憲法被逼迫在終止承包的合同協議上籤字,隨後為了防止其不配合清產核資工作,時任平陸縣民政局局長趙科省安排該局時任副局長楊建勇,將衛憲法非法拘禁於三門峽,幾天後又轉在平陸縣賓館,先後非法拘禁長達一月有餘。

在衛憲法被非法拘禁期間,平陸縣鋁礬土鍛燒福利廠被強行清產核資。2007年4月13日,潘長青主持召開政府聯席會議,確定終止衛憲法對鍛燒廠的承包合同。21日,平陸縣民政局發文,免去衛憲法在鍛燒廠的法定代表人身份。5月18日,平陸縣民政局再次發文,任命平陸縣齊力礦業有限公司法人贠自林為鍛燒廠廠長、法人代表,鍛燒廠由齊力公司代管。

而2006年,平陸縣清產核資組強行終止衛憲法承包合同的其中一個理由則是」衛憲法把企業轉包給齊力公司,造成鍛燒廠經營十分混亂」。

2008年12月,平陸縣政府決定將衛憲法原承包的企業改制。2009年11月8日,齊力公司將該企業改製為平陸縣新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隨後,平陸縣民政局以」零值」轉讓價款將鍛燒廠永久轉讓給新盛公司,這其中包括現價值數億元的5座黏土礦。

新盛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法定代表人為贠自林。有消息稱,不論是齊力公司還是新盛公司,其實際控制人都是贠自林的兒子–時任平陸縣水利局辦公室主任贠岩峰。目前贠岩峰因」虛假出資罪」已被逮捕,但據此前的媒體報導,贠目前已被取保候審。

一夜之間被掃地出門,傾家蕩產的衛憲法開始了他的上訪之路,幾年來多次到運城、太原、北京的信訪和紀檢部門上訪舉報,但期間也遭遇到了各種危險。他在微博中說,」2006年到現在,我沒睡過幾個好覺。公園的樹叢中、沒有窗戶的小旅館我都躲藏過,冬天在樹洞、倉庫下蓋著報紙抵禦寒風。夏天,在24小時店呆過,實在困得不行就趴桌旁睡。有一天夜裡,實在沒地方敢去就躲在野外的山包包裡。」

但衛憲法並沒有灰心,這一次,他將希望寄託到了微博。

一條」織」了四天的」圍脖」

今年12月4日,第12個全國法制宣傳日那天,衛憲法開通了微博,他準備」講講我的故事」。

衛憲法的代理律師潘茂華說,中央電視台關於微博63小時秒翻正廳級高官的報導激起衛憲法這位技術主義者內心深處本能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衛憲法覺得以他對技術的悟性一定能夠讓微博成為他加速翻身的武器。並且,亡命天涯的6年時間,給了他太多的素材可以講述一系列精彩的故事。既然別人可以63小時用微博秒翻正廳級幹部,退一萬步來說,他的微博總是可以在63天拿下贠岩峰這樣一個股級幹部。更何況,長期的孤寂讓這位飽經風桑的老人有一種強烈的表達慾望。

在衛憲法開通微博的短短4天時間裡,他只發了12條博文,卻擁有13余萬粉絲。12月5日,在他發出的博文中有一條這樣寫道:」2011年10月,簽發搶礦文件的時任常務副縣長趙建新被雙規,他老婆也被關了起來,我看到了一線曙光。數日後,雙規被解除。不到一個月,趙建新再次被雙規。幾天後,12月10日,趙建新在雙規期間離奇死亡,案件停滯不前。」

這條博文發出的第二天,衛憲法在北京的租住處即遭到陌生人的闖入。

潘茂華律師說,衛憲法開通微博陳述冤情以來被一路追殺,三天換兩個賓館,有神秘陌生人兩番成功闖入。

儘管此前關於衛憲法的遭遇在國內各大媒體多有報導,但衛憲法開通微博自述經過,揭露黑幕,無疑更具殺傷力。

潘茂華說,衛憲法曾和自己說起過,關於趙建新的故事他還打算寫這樣一條博文:」明天是趙建新的週年忌日,平陸官方訃告宣佈趙建新是』逝世』;按照平陸縣委宣傳部的口徑,他的離奇死亡是自殺;按照運城市紀檢委的通報,趙建新死亡期間因鋁礬土廠改制收受賄賂被雙規接受調查。趙建新因受賄畏罪逝世?多大點事要去死?不會是被滅口吧?沒什麼比丟了命更可憐。人死不結仇,可憐了孤兒寡母,可是有些人卻用趙建新的屍骨來鋪自己的富貴平安路。如果趙建新有罪,罪不至死。如果趙建新無罪,就應該還他一個公道。」

有消息稱,在贠岩峰控制的新盛公司獲得鍛燒廠5座黏土礦的過程中,時任常務副縣長的趙建新曾在多份文件上籤字,並被指有利益關聯。2011年底,趙建新被調查並自殺後,新盛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平陸縣水利局副局長贠岩峰也因」虛假出資罪」被逮捕。

這只是衛憲法在微博中試圖提出的一個疑問,事實上,他無疑有更多的疑問要提。

譬如,2006年,鍛燒廠被清產核資時,衛憲法以私企名義辦理,後」為了辦手續方便登記在鍛燒廠名下」的5座黏土礦被認定是鍛燒廠的」附屬分支機構」,一併收歸平陸縣民政局所有。但到2009年鍛燒廠改制,平陸縣民政局將其轉讓給新盛公司時,清產核資領導組做出的鍛燒廠負債情況則稱:截至2009年2月28日鍛燒廠企業淨資產為負4111余萬元,而對這5座價值達數億元的黏土礦並未作價評估,鍛燒廠也因此被」零元」轉讓。

與此同時,新盛公司在取得原鍛燒廠全部資產後,並未在原廠進行鍛燒深加工生產,而是挖掘販賣黏土礦,目前原廠房設備已經基本廢棄,其中一座礦山也已作價2400萬元變賣。如果鍛燒廠屬衛憲法所有,」零元」轉讓行為無疑違法,即使該企業不屬衛憲法所有,這種行為是否涉嫌侵吞國有資產?

不僅如此,2010年10月29日,夏縣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衛憲法被非法拘禁一案,今年5月,夏縣人民法院一審判處趙科省、楊建勇犯非法拘禁罪,但免於刑事處罰。而作為時任清產核資領導組組長的潘長青卻並未被追責。同時身為公務員的贠岩峰出資辦企業,被司法機關以」虛假出資罪」逮捕,如今卻能夠取保候審……凡此種種,都是衛憲法無法理解,也無力解答的,他希望通過一個更廣大的平台,獲得更多人的關注,進而還原一個更徹底的真相。

於是,他開通了微博。然而,他也再一次將自己置身於險境。

  等待戈多

12月6日,一名操運城口音的男子突然闖入衛憲法在北京居住的一家賓館的房間,看到房間裡還有他人後藉故離開。這一變故讓衛憲法意識到了某種危險。

在當天的微博中,衛憲法連發3條博文,描述自己的危險處境,其中一條說,」如果我的微博有24個小時沒有更新,可能我就見不到大家了。我還是很害怕,但我沒有辦法,從2006年到現在,我已經遇過好幾次這樣的事情了」。

隨後,衛憲法在朋友協助下離開這家賓館,輾轉入住一家部隊招待所,但是,他的這種預感仍然在一步步地成為現實。8日下午,衛憲法與外界通的最後一個電話是,告訴他的親戚,自己放在房間的包不見了。隨後,他的手機再也無法打通。賓館的監控錄像顯示,當日下午的15時50分左右,有一名藍衣人從容地走進了他的房間。

衛憲法的兒子衛相宇告訴記者,因為忍受不了整日擔驚受怕的日子,自己的母親和父親離婚了,自己的妻子也和他離婚了。幾年來,父親為了告狀,東躲西藏,換了100多張電話卡,但基本上都能聯繫到,而這一次已經幾天聯繫不到父親了,所有親戚朋友也都聯繫不到他,目前他們已經向當地警方報案。

12月8日,衛憲法更新的最後一條博文是:」我想加個V,但加不了。我是個流浪漢,沒單位開介紹信。只有這張身份證。它來得不容易。本來辦證最長3個月就夠了,但我足足等了9個月。」

這一次,衛憲法需要等待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中國網/中華工商時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47

一級市場的銀行股權轉讓潮 Professor_Durrr

http://xueqiu.com/1459805993/23572327
我覺得銀行低估的原因不是別的,是資金壓力。

拿各地農商行股權轉讓的一級市場舉例子,中國比較有意思的是很多農商銀行的大股東基本都是各地政府和中央政府,這些股東呢,去年因為經濟減速導致稅收減速,外加一年房地產調控導致土地出讓增長乏力,導致很多地方政府開始逐漸拍賣地區性的銀行股權來還債。賣銀行也沒什麼其他原因,首先這是地方政府公共資產裡比較值錢的一個大類,其餘比如融資平台這種純殼類沒有現金流的公司賣也沒人要。

其次一般政府賣東西是不怎麼考慮經濟效率的。地方政府手上的資產就幾類:鐵路公路機場,土地,國有企業股權,而且股權裡面比較值錢的也就是銀行,公用事業這些。鐵路公路是燒錢生意,土地出讓金是有邊際效益遞減的,公用事業水電氣沒有定價權,私人投資者看不上,而且也不敢放開定價,看看最近網上天然氣漲價多少爭議就知道了,想漲價估計有年頭。

很多投資者看好的是銀行牌照的價值,其實這個牌照價值以後會越來越不值錢,主要是銀行本身的定位和經營風格比較重要,好好經營是可以拿到很不錯的回報率的。而且很多時候地方政府出讓也不是全資出讓,很多地方政府還要保留控股權。基於這個原因很多高淨值客戶退避三舍:因為銀行大股東能夠確保貸款能夠有優惠,享受金融優惠政策等等,沒有控股權就不好玩了。

還有一些銀行的私人成分也在退出:原因也很簡單,沒有控股權,外加自己的生意難做,需要賣一些東西,讓自己現金流轉正。順便說一句:民營股東拿到銀行控股權是可以瞎搞的,關聯貸款什麼的都不在話下。這種事國外發生過,未來國內也一定會發生,97年東南亞很多銀行瞬間垮台跟大股東有直接關係,都是關聯貸款,拿去投機倒把虧得一塌糊塗,最後全部壞賬儲戶和政府兜底。

大股東是政府有一個好處,就是一旦銀行發生壞賬問題,政府一般會兜底發債沖銷,跟四大行的模式近似。拿天津農商行舉例子:2010年天津農村信用社聯合改制,改制時候的不良率17.5%,資不抵債,然後改制之後政府補充了一部分資本,然後又追不良追回來十幾個億,新入夥股東1:0.6沖銷一部分壞賬,最後不良率下降到3.5%。管理層也做了輪換,兩年時間這家銀行就變成了一家資產質量還算不錯,充足率大大提高的社區銀行。

因為市場上這麼多實體都在賣銀行股權,而市場上沒有那麼多併購的資本,所以轉讓價格很難高於賬面價值很多。即使連天津農商銀行這樣的不入諸位法眼的農村信用社聯合體,ROE也在15%以上,2010年拉二股東入股的價格1塊,現在淨資產已經是1塊8了。天津市最大的商業地產開發商麥購的老闆買的這些股權從2010年末到現在銀行賬面淨資產翻番。這資產增值水平基本能秒殺雪球三分之二人吧。

我的看法是:市場什麼時候有效呢?就是流動性特別充裕的時候,太多的錢,太少的機會;市場什麼時候無效呢?就是現在這種所有人都缺錢,不管政府還是個人都在淨資產附近拍賣優良資產,但是就是沒有買家的時候。跟03年房地產的情況很像。


作為一個長期研究啤酒行業,看慣了啤酒行業7-8%的ROE,資本市場價格動輒淨資產5倍買盤不斷的從業人員,我是非常不適應這種買啥都兩塊,啥啥都兩塊,買啥拿啥挑啥都兩塊的模式的。

多說兩句:過去幾年央行存款準備金比例這麼高,資金供應是不足的;但是政府開工項目多,四萬億帶動了私人部門比如建築業和房地產業,所以需求整個是上漲的,整個貸款市場是很火爆的。

所以過去幾年銀行都活的很好,不管是誰家,經營能力多糟糕,都是大家求著銀行放貸,所以再敢玩的銀行也有很好的業績,再懶的管理層也敢拍胸脯說自己天下第一,有沒有內部風控都活的挺好,只要牢記足額抵押+栓大戶擔保,不良率就能控制的不錯。

現在經濟逐步放緩,整個貸款需求沒有前幾年那麼高了,私人部門生意難做,擴張放緩,公共部門受限於財政收入和高負債率也不會有大動作,本身是資金需求在下滑,雖然供應沒變,但資金價格下來了,不管是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資金水溫都在下降。

我的看法是,雖然經濟有復甦,但是資金需求不會提高,原因是公共部門也好,私人部門也好,負債率都已經很高了,無論是生意擴張還是兼併收購,都受制於高負債率帶來的高成本問題。其實利率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因為存量比較高,所以無論對於生意擴張還是併購,資金成本就成了一個大問題。與2010年前後私募股權市場的高成交價格,IPO的火爆相比,現在市場是相當冷清的。


沒有資金供應,公司基本面再向好,無論一級還是二級市場,也只能維持現在這種癱瘓狀態。很簡單的道理:二級市場上人人都看得出銀行股低估了,但是沒有匹配的相應體量的資金,再好也只能瞪眼看著。一個賣假藥的$云南白藥(SZ000538)$ 100億的總資產估值500億。一個開發房地產的$招商地產(SZ000024)$ 估值也是500億,總資產接近1000億。

對於我們這些小青蛙來說,水溫下降是好事,可以多籌集一點資金,多買一些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9

銀行間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現狀與回顧 衍生品定價研究

http://xueqiu.com/5094434048/24145184
貸款是銀行最重要的業務,其收益是銀行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由於發放貸款時能衍生大量存款,因此貸款也是銀行一般性存款的重要來源。銀行會想方設法地給合格的客戶發放貸款,一方面擴大的資產負債規模,提升銀行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可以獲得可觀的利差收入,促進收入的增長。但是如果一味的強調擴張貸款顯然會放鬆業務審查標準,這將導致貸款不良率的提升。四大行的重組,正是由於濫發貸款導致的壞賬居高不下,因此,逐漸成熟的監管機構也從各方面控制貸款風險,設置了各種紅線以防銀行過快,過多地發放貸款(例如存貸比,新增信貸規模限額等)。這實際上是在限制銀行的規模。對於任何一家銀行,都有把資產做大的衝動,因此,從「4萬億」時代開始,由於流動性氾濫,各類金融機構都在爭奪資產規模。在監管對流動性氾濫變得警覺之後,業務擴展變得艱難,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開始通過協議等方式規避監管。

銀信合作與同業代付

銀信合作是信貸資產轉讓的里程碑。銀信合作是指銀行理財資金購買資金信託,而該信託向企業發放信託貸款的行為,這種模式下,理財資金購買的信託屬於金融資產,信託發放信託貸款也是合規的,然而,接受貸款的企業,往往本身就是銀行的客戶。這樣通過信託的包裝,信貸資產搖身一變成為了金融資產,也從銀行表內進入了理財產品池。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得到了貸款,銀行理財產品有了投資渠道,信託也獲得了一筆不菲的通道業務收入。這種模式的爆髮式增長讓監管機構無法真實地獲取市場的信貸規模,風險監測更是無從談起,因此不久之後,銀監會便叫停了銀信合作。

銀信合作被叫停後不久,同業代付又橫空出世了。典型的模式是:A行客戶C有融資需求,A行受制於信貸規模或者其他監管原因無法發放貸款,而市場上有一家B行,擁有較多自有資金,A行便委託B行向C發放一筆資金的行為,這種模式下A行一般會向B行出具擔保函,而且會向C收取一定的費用。這筆交易,A行獲得了一筆介紹費,信貸規模也未受影響,B行獲得了企業支付的利息,但由於接受了A行的擔保,不計入信貸規模,會計上為同業應收款,C解決了融資需求。單筆業務來看,是銀行A、銀行B、客戶C三方共贏的結果,實際上是各方最大化市場上可貸資金的利用效率。然而在監管看來,這一切安排都有悖於當時央行要求資金面收緊的調控安排,於是,同業代付不久之後就偃旗息鼓了。

信託收益權買入

2011年開始,信託受益權買入返售業務開始興起,短時間內便成了信託,銀行的盛宴。而券商,基金在資管業務放開之後,也在這個業務中分得了一塊蛋糕。

為什麼說這是一場盛宴呢,因為這種業務,涉及到了三家以上的機構,形成了一個各類金融機構一起吃大餐的局面。典型模式是:企業E是A銀行的授信客戶,同樣,由於信貸規模限制,行業准入等各方面原因,A銀行無法向E發放貸款。

企業E說:「A大哥,給點錢吧」

A行說:「小e啊,哥也沒辦法啊,家裡看的嚴,給不了錢你啊」

這時候D行出現了「別擔心,我有錢可以給你,但是呢,老A,我們找個得信託給他放款,這樣成了金融資產之後我再買過來就不用入表了。但是呢,E是你小弟,我不認識,萬一到時候他不還錢我不就虧大發了?所以放款的時候你要給我出個回購,萬一他賴賬你得把這玩意兒買回去。」

A心裡一合計,這樣一來,不佔我的信貸規模,我還可以跟E收一筆費用,到期的時候E萬一掉鏈子了,反正有授信,火燒眉頭總不會不讓放貸款吧。A和D一拍即合,又找到了信託B。

信託B一看,兩位銀行的大爺來了,怎麼能不端茶倒水呢?這一聊下來,B發現,這合作空間大大的。但是B,敏銳地發現一個問題,「D爺爺,你有投資權限麼?」

一聽這話,銀行D心裡一下子沉入一塊大石「我是個分行啊,沒有投資權限,這塊肥肉難道要吐出來?」

信託B「且容我想想。。。。這樣吧,我們找C行,他每天備付金額都很大,信託成立當天,他把錢打給我,購買信託。D,你在C付款給我之後再付款給C,購買信託受益權,這樣不就是金融資產不涉及投資了?」銀行D和E聽完之後,都點頭稱是。

信託B找到了C行,介紹完這個業務模式,C行自然也是兩眼放光,想想一筆資金墊付幾個小時,就能獲得日0.1%的收益,按一年249個工作日,每日都有業務計算,就是24.9%的收益,如此一本萬利,又沒有風險的事兒,我不干誰幹。雖然C行也沒有投資權限,但是他擁有幾十億的備付,每日資金進出以百億計,一天內幾億的進出又有哪位神仙能夠發現呢?

於是,B成立信託計劃當日,C行將本金劃給信託計劃,D行向C行劃款受讓該筆信託計劃,信託確認所有資金都交割後,向融資人E發放信託貸款。同時,B和C簽訂了資金信託合同,B和E簽訂了信託貸款合同。銀行A,C,D簽訂信託受益權買入返售協議。這種模式下,B,C方作為通道不佔用資金獲得了一定的收益,D行出資金獲得了無風險的利息收入,A行凍結了對E的授信,獲得了相應的融資報酬,企業E也解決了融資需求。

回顧

信託收益權買入販售的模式是一個企業E出錢,各家機構分蛋糕的模式。一般來說,兜底的A行都會對E有足額授信,以解決到期可能出現的風險。然而,這種模式下,各方都沒有計入信貸規模,監管難以控制。而且,由於市場上項目的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A行,對企業是沒有授信的,卻對信託受益權承諾了回購。這樣,到期之後,一旦出現企業無法還款的情況,壞賬便在A行報表中體現,整個同業市場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而A行在市場上的信用,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筆者認為,這種模式,在不久之後也很有可能被監管機構盯上,繼而衰落。

金融行業就是機構與監管不停地捉迷藏的過程,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一次監管劃出一條紅線,機構們都會集體小心翼翼地繞過這條紅線,然後大張旗鼓地穿上另一層外衣,大踏步地邁向下一條紅線。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銀行信貸資產轉讓本質就是一場捉迷藏的遊戲:銀行將資產轉出表外,但是給予對手方實際的兜底,這種模式並沒有跳出銀行承擔信貸風險的框框。一直以來,監管的思路也比較彆扭,發了很多錢,又不讓用,這不是讓人憋得慌麼。

比較而言,以對沖信貸風險為目的的衍生品,在成熟市場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他們的思路不是監管來控制整體業務量,而是讓整個市場評估判斷信以及分散貸資產的風險,從而對其進行定價、轉讓。這是一種有效分散風險,共獲收益的模式。其中涉及上百萬億的市場,值得國內從業者們去關注,探討,開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128

【熱點】國務院出臺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決定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4/57129.html

i黑馬12月14日報道,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全文如下:國務院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國發〔2013〕4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為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持作用,進一步拓展民間投資渠道,充分發揮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功能,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按照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精神和國務院第13次常務會議的有關要求,現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作出如下決定。一、充分發揮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功能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準,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境內符合條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過主辦券商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股份,進行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資產重組等。申請掛牌的公司應當業務明確、產權清晰、依法規範經營、公司治理健全,可以尚未盈利,但須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所披露的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完整。二、建立不同層次市場間的有機聯系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公司,達到股票上市條件的,可以直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在符合《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要求的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進行股權非公開轉讓的公司,符合掛牌條件的,可以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股份。三、簡化行政許可程序掛牌公司依法納入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股東人數可以超過200人。股東人數未超過200人的股份公司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證監會豁免核準。掛牌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且發行後證券持有人累計不超過200人的,證監會豁免核準。依法需要核準的行政許可事項,證監會應當建立簡便、快捷、高效的行政許可方式,簡化審核流程,提高審核效率,無需再提交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四、建立和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建立與投資者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相適應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中小微企業具有業績波動大、風險較高的特點,應當嚴格自然人投資者的準入條件。積極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隊伍,鼓勵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市場,逐步將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建成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證券交易場所。五、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應當比照證券法關於市場主體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嚴格執法,對虛假披露、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采取監管措施,實施行政處罰。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要制定並完善業務規則體系,建立市場監控系統,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和設施,保障技術系統和信息安全,切實履行自律監管職責。六、加強協調配合,為掛牌公司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統籌協調,為中小微企業利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市場建設中涉及稅收政策的,原則上比照上市公司投資者的稅收政策處理;涉及外資政策的,原則上比照交易所市場及上市公司相關規定辦理;涉及國有股權監管事項的,應當同時遵守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規定。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建立健全掛牌公司風險處置機制,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國務院2013年12月13日(此件公開發布)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32

格力集團49%國有股權公開轉讓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357

深交所消息,格力電器2月20日公告稱,,公司18日接到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通知,公司實際控制人珠海市國資委擬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將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51.94%股權,及格力集團對格力地產的債權等資產,注入珠海市國資委新設立的全資公司。之後,珠海市國資委擬將不超過格力集團49%股權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

公告表示,預計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格力集團仍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均不會發生變化。

此外,據上交所消息,格力集團旗下格力地產也於當日公告透露,珠海市國資委新設公司目前正在辦理註冊手續,除上述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地產51.94%股權及債權外,還將注入珠海格力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建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

在格力集團此次引進戰略投資者之後,珠海市國資委仍將保留對格力集團的絕對控股權,並仍是格力電器的實際控制人,但間接持有格力電器的股份比例由18.22%下降至9.3%。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有私募人士認為,未來格力集團剝離地產+引進戰略投資者之後,格力集團旗下將只留下格力電器這個上市公司平台,未來旗下資產整合預期或成為市場關注點。他預計,下一步,格力集團將啟動整體上市工作。

「屆時,集團下屬非上市公司資產即可裝進上市公司,各類概念資產(智能家居、互聯網、銀行等)也可以陸續體現到上市公司中來。」該人士稱,「之前,很多投資者對於格力電器的第一反應就是『國企』,這個思維也阻礙了很多投資者。現在,格力集團改制後,這個障礙將不復存在,或許是時候對格力電器的估值換換思維了。」

國泰君安分析師喬永遠認為,珠海市國資委和格力集團打響了本輪國資改革標誌性的「第一槍」,顯示改革已經得到了政策「綠燈」放行,體現了國企改革在競爭性領域實現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有明顯的示範作用。

喬永遠預計,在國企改革的指導原則下,將來國資仍可能會擇機進一步退出,使格力電器摘掉「國企」帽子,以更加市場化的形式運作,管理層激勵體系亦有望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

另據《第一財經日報》此前消息,耶魯大學基金會有可能會成為格力集團的戰略投資者。但在格力電器的十大股東中,有摩根、瑞銀等五大境外投資機構,格力集團的戰略投資者最終是否「花落」耶魯大學基金會,仍難有定論。

廣東各地密集推國資改革

據瞭解,格力集團的國企改革也是珠海國資改革的第一步,是近日來廣東省各地密集推進國資改革的系列動作之一。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格力電器發佈公告稱其大股東格力集團將進行重大股權改革的當天,廣東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也在廣州召開。

據前述《21世紀經濟報導》,廣東省《關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日前已修改完畢,將於近日下發至各地級市和省屬企業徵求意見,此後再上報省委、省政府審核。此外,具體到23家省屬企業的《關於深化省屬企業改革的實施方案》也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兩份文件有望於今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報導稱,廣東新一輪國企深化改革的突出亮點在於,國有資本在持有比重上不設下限;支持國有資產重新配置和優勢企業進行重組;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新增高管人員的市場化選聘以及引入職業經理人管理模式等。

據前述《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廣東全省國資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40729.69億元,同比增長16.04%,首次突破4萬億元,居全國前三。

廣東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呂業升說,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要超過80%,二級及以下競爭性國有企業基本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其中,到2015年,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超過60%。

據前述《21世紀經濟報導》,廣發證券分析師陳果認為,從廣東省提升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促進同業整合以做大做強的改革思路出發,關注資產注入預期的上市公司依然是廣東國企改革核心的投資線索。

「目前,廣東省屬國資僅僅擁有13家上市公司,佔整個廣東省國資的比例很小。因此,資產注入的上市公司平台相對集中。」陳果稱。「不過,由於省屬集團間的同業整合對上市公司平台影響的鏈條更長,因此,省屬集團下的上市公司平台的集團資產注入預期的可能性更大。其中,廣東省屬多主業國資主要包括廣業公司、廣晟公司、廣新控股集團以及廣弘公司四大多業務控股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56

【敗局】「很多人咖啡館」轉讓:眾籌咖啡館該如何管理?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70
經歷一年多的喧囂爭論和迂迴嘗試之後,眾籌東莞第一票如今走到了拐點
當眾籌模式正在各地火熱地落地生根,當初東莞那141個雄心勃勃的合夥人卻似乎陷入了一個冰冷的迷局

「這天終於還是來了,東莞很多人咖啡館,因無人經營,現在轉讓……」不久前,在「東莞很多人咖啡館」的新浪微博上,出現了這樣一則不無傷感意味的微博。就算是最樂觀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作為眾籌模式在東莞首次落地的「很多人咖啡館」,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喧囂爭論和迂迴嘗試之後,如今走到了拐點。

1.一則轉讓啟事
對於「很多人咖啡館」的141個合夥人來說,咖啡館尋求轉讓,意味著一個夢想的幻滅。儘管他們內心深處並不願意走到這一步,但在去年12月的股東大會上,大多數人還是做出了自認為是理性的選擇。不過,未來目前仍未敲定,管理者的考慮是,如果找不到理想的下家,不排除繼續經營的可能。但如何經營下去,尚無定論。

晚上8點,「很多人咖啡館」裡只有兩桌客人。昏黃的燈光下,清雅的音樂瀰漫耳畔,很容易讓人從眼前的瑣事中抽身而出。大多數時候,葉海燕晚上都會待在這裡,處理咖啡館的日常事務,儘管白天的工作已經讓她感覺有些疲勞。

葉海燕是「很多人咖啡館」現在的管理人,也是這家咖啡館的發起人之一,她的職業是一家金融機構的財智副總。顯然,這個漂亮、熱情而精明的河南姑娘對於「很多人咖啡館」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這也是她在去年10月被董事會授權全權管理咖啡館的原因之一。

對於咖啡館的轉讓,葉海燕顯得有些無奈。「其實大多數股東心裡並不願意將咖啡館轉讓出去,但事實擺在眼前,咖啡館在一個階段內面臨無人經營管理的狀況。」葉海燕說。

去年12月底,在咖啡館舉行的一次股東大會上,超過半數的到場股東對咖啡館的轉讓投出了贊成票。此後,從2012年12月12日投入運營的「很多人咖啡館」,開始積極尋找接盤者。沒多久,在「很多人咖啡館」的新浪微博上,也發佈了尋求轉讓的微博:「27萬能在東莞開一個屬於自己的咖啡店了,你還不行動嗎? 很多人轉讓,包括裡面全部設備、物品,只需要27萬……」

這則頗令人傷感的轉讓啟事,似乎讓「很多人咖啡館」141個合夥人之前一年多以來所做的種種努力,瞬間化為了泡影。然而,包括葉海燕在內的咖啡館管理者們,卻並不認同這一看法,在他們的眼中,當初咖啡館籌辦階段「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激昂仍依稀可見。

「2000元,即可擁有一家夢想中的咖啡館!」2012年,在這句極具煽動性的口號的作用下,風靡全國的眾籌模式「很多人咖啡館」在東莞一呼百應。在當時的策劃總監林江鋒等人的努力下,東莞很多人咖啡館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內開始試營業,最終共有141人參股,每股2000元,共籌得62.5萬元。在所有的股東當中,持股最多的為10股,最少為1股。

在籌辦階段,籌備組創建了咖啡館的微博,通過微博、豆瓣對咖啡館項目進行宣傳推廣,還製作一些海報以及文案,試圖通過網絡灌水的方式進行宣傳。同時,利用眾多股東的人脈和資源,在極短的時間內處理好包括註冊、宣傳、選址等事務,其效率是個人創業所不可比擬的。「當時大家都熱情高漲,經常聚在一起聊咖啡館今後的發展策略。」葉海燕回憶,但大部分人並沒有辦法長時間保持這樣的熱情和專注,這也是導致咖啡館無人經營管理的原因之一。

時過境遷,正如微博上的轉讓啟事所言,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不過,葉海燕堅定地認為,「很多人咖啡館」尋求轉讓其實「非戰之罪」。「雖然去年全年虧損,但到9月以後已經能夠做到收支平衡,算下來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月份能夠盈利,這在咖啡館的起步階段並不算糟糕。」葉海燕相信,隨著周邊商圈的進一步成熟,咖啡館的經營情況會越來越好。「之所以尋求轉讓,主要還是難以解決管理的問題。」

雖然目前咖啡館在積極尋求轉讓,但這家凝聚了141個合夥人夢想的咖啡館未來的命運並未完全確定。「我們對咖啡館投入了很多感情,它並不只是一家單純銷售飲品的店,所以希望未來的經營者能夠延續我們的夢想。」葉海燕說,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接盤者,咖啡館也會繼續經營下去,但會考慮改變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架構。

2.告別輪班制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年,這家咖啡館經歷了數次經營管理模式的巨變,在公平與效率的天平上,如履薄冰地尋找平衡點,其間不乏爭吵、妥協和夾雜著疲憊的無奈。在經營方面並未遇到重大阻礙的「很多人咖啡館」,最終因為管理原因不得不謀求轉讓。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註冊有限責任公司時股東人數不能超過50人,因此咖啡館最初選出了5個股東作代表辦理註冊,成立了東莞很多人咖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另外一百多個合夥人則以投資人形式出現,與這5個人簽訂協議。按照最初制定的規則,投票時遵循一人一票的原則,即所有投資人擁有相等的表決和決策權。

從2012年12月12日開始,最初的籌委會轉化為第一屆董事會,由7人組成,同時還設立了5人的監事會,就此形成了「很多人咖啡館」的常設管理機構。「董事會成員是採取自薦或推薦的形式,最終由全體股東在股東大會上選舉,董事長也是從幾個董事中選舉產生。」葉海燕也是第一屆董事會成員之一,據她回憶,當時為了體現公平的原則,決定在7個董事之間實現輪班制,即由幾個董事每月輪流擔任咖啡館的決策人,直接負責咖啡館當月所有的經營、管理事宜。

不料,貌似四平八穩的輪班制,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諸多問題。「當初沒有想到的是,由於我們董事會的構成比較複雜,涵蓋了從60後到90後各個年齡段、各個行業、各個階層的人士,各自在社會閱歷、收入、性格和喜好方面大相逕庭,使得咖啡館整體風格一月一個樣,經營策略缺乏延續性,而且相互之間也出現了矛盾,爭吵時有發生。」葉海燕說,在當時的董事會中,她自己從事金融業,其他人有的是大學生作家,有的是小企業主,有的是公司白領,有的是電台主播,因此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各有差異,並進一步衍生出了完全不同的管理手法和風格。

「很多人咖啡館」的每個合夥人都是老闆,因此當輪到某個人值班時,自然是本著責無旁貸的態度,為自己的一個月任期制訂發展計劃,試圖將自己的理念融入到咖啡館的運營當中。但由於各個董事的理念各不相同,導致咖啡館每個月的經營側重點都會發生變化,而且有時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在產品定位方面,有人覺得30元一杯咖啡很便宜,應該賣40元;另一個人會覺得很貴,應該賣20元,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爭論,有時爭論甚至持續幾天或更久,造成內耗。

「不只如此,在對產品的口感控制、原材料成本的控制等方面,每個董事負責時側重點都不一樣,而且我們都不是專業人士,也就造成了店裡一些產品的不穩定。」葉海燕說,管理風格的不確定性不僅使員工難以適應,也難以形成品牌風格的延續性。「我們的目標是開一家夢想中的咖啡館,但顯然每個人夢想中的那家咖啡館有著不同的樣子。」葉海燕苦笑道。

在輪班管理期間,董事的個人風格會顯著地體現到咖啡館的運營當中,從咖啡館舉辦的各類專場活動上可見一斑。「由於喜好不同,組織的活動也大異其趣,有時候是攝影、讀書會,有時候是旅行分享活動,另一些時候則是理財,主題涉及方方面面,但這就難以形成咖啡館的品牌活動,難以凝聚起相對穩定的圈子。」

董事會很快認識到,輪班制並非合理的管理模式。去年4月,「很多人咖啡館」董事會換屆,發起人林江鋒當選為董事長;5月,實行了短短不到半年的輪班制被廢除。同時,出於降低運營成本的考慮,此前一直設有的董事長、總經理等職位管理津貼也被取消。

結合咖啡館在幾個月的運營中出現的的問題,董事會提出外聘專業人士來進行管理,這一提議順理成章地獲得了大多數股東的認可。然而,由於一直沒能招聘到合適的人選,從去年5月開始,咖啡館的日常經營管理交由副店長負責。在包括葉海燕在內的很多合夥人眼中,這標誌著「很多人咖啡館」進入「無政府」時期,副店長在經營管理方面蕭規曹隨,只是由於其專業咖啡師出身,在新品研發方面有所提升。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家咖啡館,大量難以統一的意見集中起來,最後往往是各有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事事訴諸投票表決,又很容易陷入托克維爾所謂的「多數人暴政」的窠臼」——公平與效率、民主和獨裁,平權架構下難以避免的痼疾為眾籌模式的紛爭埋下了伏筆。

3.從民主到獨裁
去年9月,「很多人咖啡館」發生的一件大事,打破了此前「無政府」時期的平靜,也引發了咖啡館管理模式的一次巨變。

從去年5月起,「很多人咖啡館」的日常管理由外聘的副店長負責。風平浪靜的四個多月裡,或許是由於參與度的下降,讓一些股東產生了異樣的感受,這種感受背離了他們最初投身「很多人咖啡館」的初衷。

終於,141個合夥人中的其中一個,決定站出來打破這種局面。9月,一名股東以個人承包的方式,拿下了咖啡館的經營權,開始獨自經營「很多人咖啡館」,盈虧自負。隨即,將咖啡館的所有店員解僱。

但短短一個月之後,這名股東就打了退堂鼓。由於此時店員已被全部辭退,「很多人咖啡館」一度陷入危機當中。

葉海燕正是在這個時候臨危受命,得到董事會全權負責咖啡館經營管理事務的授權。正是這次授權,讓「很多人咖啡館」自籌備以來一直堅持的平權管理架構開始鬆動,進入「有限獨裁」時期。

「一件事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永遠是不可能的。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過於『民主』反而可能不利於事情的推進。」葉海燕坦言,現階段「很多人咖啡館」的日常經營管理事務,幾乎都是由她一人「獨裁」。「當然,重要的事情會跟其他董事通氣,事情的進展也會在網上公示。」

實際上,「很多人咖啡館」自籌備以來,一直都標榜並堅持平權管理架構,首要宗旨是公平而非效率。開始營業之後,除了在第一任董事長任期,遇到僵持不下的事情會由董事長拍板決策,其他時間內所有重大決定都是由股東大會投票表決。也就是說,並沒有一個最後的決策人。「因為所有合夥人都是老闆,所以以前任何事情都希望聽取所有人的意見,但後來發現這樣做是行不通的。」葉海燕說,由於人數太多,如果事無鉅細都徵求所有人的意見,必然導致時效的滯後,使咖啡館反應遲緩。另外,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家咖啡館,大量難以統一的意見集中起來,最後往往是各有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事事訴諸投票表決,又很容易陷入托克維爾所謂的「多數人暴政」的窠臼。

其實在咖啡館籌辦階段,平權架構的弊端就已顯出端倪。「從選址到裝修風格,都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看法,造成了比較尖銳的矛盾。」甚至於,在籌辦的關鍵時期差點熬不下去。用林江鋒當時的話說是「分分鐘可能就散了,因為觀念不合誰都不服誰,因為誰都不是誰的領導」。

平權架構下,需要頻繁地徵求所有合夥人的意見,這帶來了高昂的溝通成本。每一次的股東大會,電話通知、會議材料的準備、票務印刷不僅都需要花費高額成本,還需要有專人來負責,可謂勞師動眾。

從「很多人咖啡館」的內部軟裝上,也能看出各種意見博弈的痕跡。「不難看出我們這裡比較『滿』,因為所有人都想把自己中意的因素加進來。」葉海燕是當初咖啡館軟裝的直接負責人,但最終的軟裝效果也並不是她想要的,因為「要做出一些妥協和折衷」。

葉海燕接手咖啡館的日常管理後,也有其他合夥人提出質疑,尤其在咖啡館的轉讓費用、轉讓方式等問題上。但她相信,只有「有限獨裁」才能讓咖啡館繼續走下去。「我現在只看重大多數人的意見和利益,不會去追求面面俱到。」而在這幾個月裡,合夥人之間無意義的爭吵已經明顯減少,這讓葉海燕更加篤定咖啡館今後應該走的道路。

4.塑造靈魂人物

一個項目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於靈魂人物。眾籌模式的難點在於,在為數眾多的陌生人當中,很難出現一個能夠得到大多數人信任的靈魂人物。

今年春節過後,很快進入了連綿的雨天。假期和天氣的因素,讓「很多人咖啡館」再度出現了連續兩個月的虧損。不過,這樣的局面已經在4月得到了扭轉。經營的回暖,讓葉海燕對咖啡館的未來有了更為充分的信心。「就算找不到合適的人接盤,我相信咖啡館也能越做越好。」

怎麼做?在葉海燕的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如果繼續做下去,就必須改變此前的管理模式和架構,可能會重新分配股權,或引入新的大股東,由大股東主導經營管理,小股東不參與決策。」葉海燕認為,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架構已經得到了時間的驗證,而「很多人咖啡館」現在要做的,正是回歸。

而眼前,葉海燕最關心的是,如何尋找或塑造「很多人咖啡館」這個眾籌項目的靈魂人物。「眾籌模式的項目在全國有很多,我們也走過幾個城市,其實遇到的大多是類似的問題,關鍵在於缺乏一個靈魂人物來推動。」葉海燕闡釋說,眾籌模式在管理上遇到的問題,跟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情不無關係。「國內一直沒有合夥人的概念。幾千年來,誰是老闆誰是員工,都是壁壘分明的,平權管理架構反而會帶來麻煩。」

「很多人咖啡館」開業之初,還成立了很多人基金會,並做了一些諸如為學校捐贈書籍之類的公益活動。「原本希望一群人聚在一起做點事情,但實際上很難執行,因為這需要一個靈魂人物持續地推動。」葉海燕這樣認為。

141個合夥人,大部分都是陌生人,也很難大範圍地面對面接觸,這就很難出現一個能得到大多數人認同和信任的靈魂人物。在管理學家看來,眾籌模式的優勢在於籌備和起步階段能夠得到更多的助力,能夠更快、風險更低地將一件事情推上軌道,但當企業進入正常的經營管理階段,仍然需要一個「家長」。這個「家長」,也就是葉海燕口中的靈魂人物。

現在,葉海燕暫時扮演了「很多人咖啡館」靈魂人物的角色。而在她接手咖啡館的經營管理之後,也開始舉辦諸如股東生日會之類的活動,就是希望能增強股東之間的瞭解和信任,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塑造一個靈魂人物。

對於未來,葉海燕並不悲觀。「眾籌模式應該出現的問題基本都已經暴露出來,開始沉澱、成長,如果接下來能夠走得好,『很多人咖啡館』仍然會成為一個成功的案例。」


作者:東莞日報 劉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37

建銀投資擬轉讓股權 齊魯證券上市有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3140.html

齊魯證券則更希望建銀投資完成股權轉讓後,實現公司的上市目標。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認為,目前齊魯證券上市的主要障礙就是建銀投資持股不符合“一參一控”條件。

限於二股東“一參一控”齊魯證券,如今上市有望。

11月20日晚間,國際實業(000159.SZ)公告將參與競購齊魯證券部分股權。而這部分股權,也是齊魯證券二股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建銀投資”)正在掛牌轉讓的全部股權中的一塊。

據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提供的信息,建銀投資通過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出讓其持有的齊魯證券7.6742%股權,分8個包的形式掛牌,每一掛牌項目為0.95928%股權,掛牌價格為人民幣15513.47萬元。

而國際實業決定參與本次競購,合計競購股份在5000萬~10000萬股之間,占總股本比例0.95928%~1.91856%股權,每5000萬股競購價格以掛牌價15513.47萬元為基礎,根據競價情況,在不超過掛牌價10%範圍內做適當調整。

在國際實業看來,齊魯證券是一家從事證券業務較早、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類證券公司,經營業績較為穩定,自2008年以來連續被評為A類A級別券商,若本次競購能順利完成,將進一步優化公司的投資結構,推動公司“資源經營+金融服務”的雙輪驅動戰略的實施,同時可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齊魯證券則更希望建銀投資完成股權轉讓後,實現公司的上市目標。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認為,目前齊魯證券上市的主要障礙就是建銀投資持股不符合“一參一控”條件。

早有上市打算的齊魯證券也因此一直拖延。近期,安信證券通過中紡投資(600061.SH)上市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而國泰君安、第一創業、東興證券、華安證券等也均已進入IPO排隊序列。

截至2014年6月30日,齊魯證券總資產4041859.26萬元,凈資產1206579.57萬元,2014年6月實現營業收入174290.28萬元,營業利潤59131.23萬元,凈利潤44668.66萬元。

不過,國際實業董事會在對競購齊魯證券進行表決時,公司董事梁月林因考慮本次受讓為長期股權投資,擔心影響公司參與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對該議案投了反對票。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26

農村土改試點開啟:探索進城農民宅基地有償轉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84

本文來源:一財網 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

近日《關於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這標誌著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即將進入到試點階段。

​國土資源部負責人介紹,試點將在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農村改革試驗區中選擇,封閉運行,確保風險可控。試點工作將在2017年底完成。

​2014年12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

試點明確四大任務

​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表示,一是完善土地征收制度。針對征地範圍過大、程序不夠規範、被征地農民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要縮小土地征收範圍,探索制定土地征收目錄,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範圍;規範土地征收程序,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全面公開土地征收信息;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保障機制。​二是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

針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權能不完整,不能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和交易規則亟待健全等問題,要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制度,賦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權能;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範圍和途徑;建立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制度。

​三是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針對農戶宅基地取得困難、利用粗放、退出不暢等問題,要完善宅基地權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農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區域戶有所居的多種實現形式;對因歷史原因形成超標準占用宅基地和一戶多宅等情況,探索實行有償使用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自願有償退出或轉讓宅基地;改革宅基地審批制度,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民主管理作用。​

四是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針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之間利益不夠等問題,要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在國家與集體之間、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和相關制度安排。

​非試點地區不要擅自行動

​姜大明表示,改革試點的要求,一是堅持小範圍試點。統籌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兼顧不同發展階段和模式,主要在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安排,選擇若幹有基礎、有條件的縣或縣級市開展。二是堅持依法改革。試點涉及突破相關法律條款,需要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允許試點地區在試點期間暫停執行相關法律條款。三是堅持封閉運行。試點嚴格限制在經法律授權的縣(市)開展,非試點地區不要盲目攀比,擅自行動,確保試點封閉運行,風險可控。​

試點工作在2017年底完成。​

土地管理法修正草案已終止審議

​原本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立法計劃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最終並未出現在議程中。2012年12月初次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在兩年內未再次提請審議,按照立法法規定,該草案終止審議。據專家透露,土地管理法修改將推倒重來,根據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改革任務,重新研究修法的內容和時機。​

近兩年出現在立法規劃但未審議

​現行土地管理法自1986年6月公布以來,歷經1988年第一次修正、1998年全面修訂和2004年第二次修正。

​近年來,由於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和物權法的公布實施,土地改革特別是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受到社會關註。2009年和2010年,修改土地管理法連續兩年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規劃,但最終都無下文。

​2012年,修改土地管理法再次進入立法計劃。當年12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初次審議。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作說明時介紹,征地補償程序不完善、補償標準偏低、一些地方搶占亂占土地等是農村土地領域最突出的問題。​

對於草案中的征地範圍界定、無上限補償等問題,學界、實務界多存在爭議。例如,有人擔心,無上限的補償會在城市周圍出現一個因為征地暴富的“暴富圈”,提高土地流轉成本,造成新的不公。

​2013年和2014年,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再次出現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根據情況,適時安排審議”。根據2013年和2014年歷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未再次提請審議。

​現行立法法規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委員長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該法律案終止審議。”​

根據上述法律,2012年12月初次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經終止審議。

​“土地管理法某些方面將推倒重來”​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務,要求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縮小征地範圍,規範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保障機制。

​2014年10月,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要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土地管理法修改。

​接近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專家告訴記者,與2012年提交審議的草案相比,正在積極研究的土地管理法在某些方面將推倒重來。這位專家稱,有關方面將根據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土地征收及農村土地相關制度等提出的改革任務和舉措,研究修法內容、方式、時機等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299

上海家化股權為何被轉讓給平安人壽保險?或為轉讓做準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331.html

上海家化股權為何被轉讓給平安人壽保險?或為轉讓做準備

一財網 劉瓊 2015-07-28 11:39:00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控股股東變為人壽可能會降低短期股東回報的要求,使其更關註於戰略。

在股民的諸多猜測後,以“公司控股股東擬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為由已停牌1個月的上海家化(600315.SH)昨晚終於透露了原因。

上海家化昨晚公告稱,2015年7月27日公司接控股股東通知,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家化(集團)有限公司的上級公司深圳市平安創新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達成股權轉讓意向,深圳市平安創新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擬將其持有的上海平浦投資有限公司(系上海家化(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股東)的100%股權,轉讓給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具體交易細節尚在溝通中。

2011年11月,在擊敗海航商業後,中國平安發布消息稱平安信托旗下上海平浦投資有限公司最終以51.09億元成功獲得上海家化集團100%股權,從而成為上海家化新控股股東。目前,家化集團持有上市公司27.72%股權。

對於本次股權轉讓的原因、金額等細節,上海家化並未披露,僅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以公告為準。”公司公告表示,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5年7 月28日起繼續停牌,公司將在三日內待相關事項確定後發布公告並複牌。

此前,上海家化的繼續停牌公告稱“上述重大事項可能涉及大股東戰略性增持本公司股份以及權益結構的變化”,就有投資者猜測,“權益性的變化最大可能是由於平安信托的資金鏈問題而換其他平安子公司來持股。”

“有這個可能”,一位日化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信托的特點是短期收益要求高,且存在較短時間周期內還本付息的需求,而人壽保險的特點資金成本低,長期投資的需求更明顯”,他表示,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控股股東變為人壽可能會降低短期股東回報的要求,使其更關註於戰略。

一位關註家化的券商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平安將家化集團的股權從信托公司轉手到保險公司,“應該平安是改變資金成本和期限的騰挪方式”,他也表示,不論是信托還是保險,都是屬於平安集團旗下,對於家化集團來說,實際控制人沒有改變,所以也不算違反當年的5年內不得股權轉讓的承諾。

另一位接近家化的分析人士稱,“家化未來的股權結構或與平安持有雲南白藥的股權結構相似”。2008年,平安集團旗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02318.HK,601318.SH)在付出近14億現金後,獲得了雲南白藥5000萬股,在增發後的公司中占有9.36%的股權,成為位列雲藥集團與紅塔集團之後的第三大股東。

“另一方面,明年11月,是平安收購家化時承諾的5年之期,不排除此次權益變動後,人壽方面會為明年的轉讓做準備。”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平安收購家化後,業績表現一直穩健增長,但也有隱憂。

上海家化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該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5.95億元,同比增長18.52%;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90億元,同比增長16.01%,折合每股收益為0.28元。不過,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比上年同期減少了71%。

“經營性現金流下降說明銷售周轉率下降,貨品周轉慢、庫存加大,目前來看對業績短期影響不大,但這樣的趨勢若持續,未來會對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上述日化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60

中渝置地再賣“家當” 並購、股權轉讓成大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727.html

中渝置地再賣“家當” 並購、股權轉讓成大勢?

一財網 羅韜 2015-11-18 19:16:00

這是中渝置地在今年內第四次出售自己的資產,雖然中渝置地希望謹慎投資,但是這個行為也被業內認為其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環境所做出的一種“妥協”。

日前中渝置地控股有限公司(1224.HK)公告披露,公司旗下妙領與買方訂立協議,據此妙領有條件地同意出售位於貴陽地區300萬平方米體量的物業,總代價為人民幣11億元。

根據公告,上述交易的目標公司為貴陽中渝,是一間於2011年4月在中國成立的公司,貴陽中渝及其附屬公司目前在貴陽擁有已竣工及規劃總建築面積約為300萬平方米(包括住宅、商業、寫字樓及停車場區域)的已竣工物業及發展中項目的組合。

對於此次交易,中渝置地稱,透過近期策略性出售其若幹物業組合、聯合投資及投資項目,公司已采取措施應對現時的市場挑戰。上述努力已令本公司受惠於加速的回報及進一步加強的現金狀況,以允許本集團應對任何持久的不利市場環境。出售事項透過進一步提供機會使集團加快變現其於貴陽持有的物業庫存,將有助於提升上述成效,以及訂立協議符合集團審慎及謹慎的投資策略。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這是中渝置地在今年內第四次出售自己的資產,雖然中渝置地希望謹慎投資,但是這個行為也被業內認為其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環境所做出的一種“妥協”。

中渝置地在今年6月2日甩賣了它位於重慶大本營的大量地產項目,涉及總建築面積約342萬平方米已竣工物業及發展中項目,包括住宅、商業及酒店綜合大樓,上述項目主要位於重慶市渝北區心臟地帶,被恒大地產(3333.hk)以55億元接盤。

無獨有偶,今年7月,中渝置地發布公告,公司將出售其擁有的成都市國嘉誌得置業有限公司的銷售股份及借款,總代價為人民幣27.56億元,買方為融創中國(1918.HK)。

9月4日,中渝置地再次發布公告稱,以代價為人民幣4.5億元出售其資產同景置業,同景置業及其附屬公司已完成約190萬平方米的若幹物業發展項目。同景置業現時於重慶擁有已竣工及規劃總建築面積約為230萬平方米 (包括住宅、商業、寫字樓及停車場區域)。

今年以來二線城市競爭激烈,無論是住宅還是商業地產都面臨巨大的挑戰。以中渝置地之前賣給融創的項目為例,其賣給融創的股份包含七個項目,可售建面達240萬平米,其中有140萬平米未售。分別是光華逸家(包括辦公部分光華中心)、天府逸家、錦江逸家、四海逸家、城南逸家、南湖逸家以及位於成都南延線的辦公項目中渝國際。從位置上看,上述項目很多位於成都高新區,這里是成都房地產重災區,商業辦公項目嚴重過剩,住宅人流稀少。這些項目如果給一個操盤能力和資金實力並不強的房企操作,可能會面對很大的挑戰。

中渝置地投資者關系主管陳綺華曾對外表示,受早前出售重慶項目的計劃影響,公司將下調全年80億的銷售目標。這意味著,中渝置地的甩賣資產速度比自己的銷售速度還要快很多。

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份統計發現,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產行業完成並購案例176起,涉及金額16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和金額均明顯增多。中國指數研究院認為,隨著房地產行業整合以及企業轉型趨勢的不斷加深,房地產並購市場將持續升溫。受近期宏觀經濟放緩的影響,房地產企業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行業優勝劣汰機制愈加明顯,部分房地產企業不得不采取出讓企業或項目股權的方式來保持企業生存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在上海、北京產權交易所新掛牌轉讓房企股權的總金額已經超過100億元。比如,上海葛洲壩陽明置業有限公司曾以13億元轉讓71%股權,即使是這樣有國資背景的企業,生存壓力依舊很大。

“房企拋售股權,一方面是一種無奈舉措,很多房企錯過了黃金十年發展機遇期,導致目前市場擴張乏力,賣股權是為了盤活存量資產。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最務實的融資方式,通過到股權交易所上市加速資產變現,是目前最穩妥的融資方式。”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

中國指數研究院認為,房地產行業整合和企業轉型趨勢正在加強,未來房地產並購市場將持續升溫,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高,樓市的調整導致更多中小房企退出房地產行業或被收購,房地產行業呈現規模化聚集與並購頻發的局面。未來,隨著行業整合以及企業轉型趨勢的不斷加深,房地產並購市場將持續升溫。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