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車牌管制,「堵城」何去何從?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782更多的「堵城」正在躍躍欲試效仿北上廣那些先行者實行車牌管制。但它們能否躲避人們對北上廣三種模式的批評聲浪?
自2012年7月1日廣州試行汽車限牌政策之後,關於溫州、南京等多個堵城將步其後塵的傳聞不絕於耳。
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之後,各座城市的交通擁堵已經愈演愈烈,成為城市管理者的心頭之患,但如何治理擁堵,並無定論。無論是上海的車牌競拍政策,還是北京的單純搖號、廣州的搖號與競拍結合政策,都有諸多詬病之處,包括法律授權不清、過程公開透明不足等等。
更多的「堵城」正在躍躍欲試效仿那些先行者實行車牌管制。但它們能否躲避人們對北上廣這三種模式的批評聲浪?
「最貴鐵皮」的由來
上海是國內最早、2010年之前也是唯一一個對私車牌照普遍實行限制性政策的城市。
早在1980年代,上海就開始競拍私車牌照,那時的起拍價就高達十萬元,以當時收入水平這主要被視為一種「奢侈稅」。
1990年代初,由於汽車需求的較早湧現和城市道路狀況的難如人意,上海中心城區的交通已呈不堪重負之勢。在著手修建這座城市的第一條高架道路和地
鐵線路的同時,以競拍方式全面限制私車牌照的政策也被推出,並被官方冠以「市場化分配」的時髦名頭,不過那時的競拍仍是「有底價、不公開」的。
經過一系列演變,2000年上海開始實行針對國產汽車(後因中國加入WTO把進口汽車納入)的「無底價」競拍,這也是現行私車牌照額度競拍制度的起
點。當時上海的做法是,政府每月只推出一定數量(通常是幾千個)的私車牌照「額度」,購車居民通過競拍買到「額度」,才能辦理私車牌照的手續。
實施十二年來,「額度」競拍價格從初時的不足萬元一路攀升至2012年8月的6.3萬元。這是2012年4月以來,第三次月度競拍價格突破6萬。這意味著,車牌價格已高過很多經濟型轎車,民間把上海的私車車牌嘲為「最貴的鐵皮」。
得益於實施多年的車牌額度控制,上海這座特大城市的擁堵程度遠遜於比它少了1/6人口的北京。一個可資對比的數據是,目前上海汽車保有量為200萬輛,而北京已超過500萬輛。
但是,考慮到這一政策的種種負面因素,上海市政府也一直在考慮實行「B方案」的可能性——被學界公認為相對最能兼顧效率和公平性的徵收擁堵費模式,就從2001年開始多次出現在上海決策者的案頭。
所謂擁堵費,指通過在交通擁擠時段對部分區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以控制交通出行需求,調整出行路徑,減少擁擠區域道路交通流量,在倫敦和新加坡等地均有實行。
早在2001年,上海市建委就已在牽頭調研擁堵費徵收模式,並因寫入了2002年《上海城市交通白皮書》內而被坊間熱議,但那時上海市政府內部各部門反對意見很大,認為「電子收費系統等條件尚不成熟」。
此後,每當現行車牌額度拍賣政策遭到輿論質疑時,這一「B方案」都會被重新翻出來討論一番。
2004年,時任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的黃海就在中央電視台「炮轟」過上海的車牌限制政策。黃海稱,上海的私車牌照競拍違反了當年5月開始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希望上海方面能夠按照新的道路安全法規,對這個行為再進行一次認真的研究」。
這個表態旋即引發全國熱議,法律專家們更是以研討會和撰文等方式,對這個政策的合法性問題提出猛烈批評,稱其還違背了行政許可法、《機動車登記規定》等法律法規。
這些質疑聲讓上海非常被動。「為此,上海專門去(中央)作瞭解釋,對黃海個人也去進行過解釋。」上海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顧長浩在2012年8月末一場小範圍的車牌政策研討會上回憶道。
這場波瀾的發生,也和當時價格走高帶來的關注度相聯。在黃海講話之前,私車牌照「額度」的競拍價格,已一路漲至4.5萬元的歷史高點。
此後,儘管上海官方宣佈「經請示全國人大、國務院等部門,以及內部專家多次研究,各方都認為上海的政策沒有違法」,但「取消競拍」的說法一度在坊間盛傳數月。
到2007年末時,又一波的價格飛漲,把上海的競拍政策推向輿論中心。上海私車牌照的「額度」價格快速上升,直奔6萬。而當時樓市股市火爆,上海居民財富迅速積累,購車需求旺盛。
這一次上海市政府把矛頭指向了被指控為操縱一手車額度競拍報價、拉升二手車牌照價格的汽車經銷商。當時,政府查處了一批違規的經銷商,還調整了競拍辦法來規避這種行為。
當時,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一位副局長還公開表態稱,上海現行的競拍制度只是一項「過渡性政策」,今後會隨著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完善逐漸淡出,於是又引發一波「取消競拍」的傳聞。
上海市政府在2004年、2007年兩次風口浪尖之時,都曾拿出徵收擁堵費的方案重新討論,但都因實際操作困難、反對意見較大而不了了之。
事實上,技術障礙早已不存在,但計費、繳費各個環節的管理問題,依然讓官員們頭疼。參與討論的一位技術官員就持反對意見,「這個收費天天都要交,不像牌照一次性就交完了事」。
倫敦採取的是先記賬單、再由車主自行繳費的方式。上海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顧長浩舉了一個例子,在和倫敦的政府官員交流擁堵費方案時,他問對方,倫敦
平均每個月要處理多少拖欠繳費的案子,對方回答說是一兩千例。這個答案讓顧很感嘆,「想像一下,如果照搬到上海,僅這一項,就會是一個多大的量。」
不僅如此,在2007年這輪討論中,如何定價、如何補償本身住在擁擠區內的居民、如何處理與外地車的關係等問題,均引發了與會官員們的爭論。
這項政策動議依然被「擱置」下來。顧長浩說,「那時打算擱置到世博會結束之後再說。」不過世博會已過去兩年,擁堵費的討論未再重啟。
而上海車牌額度的價格雖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一度跌落,但後來又隨著經濟好轉噌噌漲起來,2012年5月更是創下6.4萬元的歷史新高。
「當決定了使用這個拍賣政策,就已經意味著必須承受價格越來越高的趨勢不可改變,想要同時把價格控制在老百姓可接受的合理範圍內,是很難實現的。」
一位多年來參與這項政策改進的上海官員坦言,車牌「額度」本質上就是一個資產性產品,那就必然會具備資產的特徵,比如價格變化受預期左右、存在投機炒作行
為等。
在私下場合裡,政策制定者們並不掩飾自己的想法,「這塊鐵皮的價格,早晚會奔10萬元錢去。」
與價格伴生的另一個爭議話題,是每年數十億、累計已有兩百多億的拍賣資金的流向,儘管官方早就宣稱用於公交設施建設,但在「兩會」代表、委員、律師
信息公開申請和訴訟等各方持續壓力之下,直到近兩三年,才做到每年定期公佈收支大數,但政府網站上簡單的幾欄數字,顯然還遠未達到民眾所要求的公開透明的
程度。
京廣模式之弊
「現在北京、廣州等城市一『進來』,上海壓力就小多了。」在上述參與車牌政策改進的官員看來,北京的搖號帶來的種種副作用,使北京取代上海站在了輿論風暴眼上。
北京是在2010年底公佈並開始實施新的車牌發放政策的。此前,北京已經嘗試過單雙號限行、尾號限行等措施來緩解交通壓力,但效果有限。
「最後還是下決心採取了限制車牌發放的措施,有兩個背景,一是來自中央政府的壓力,北京各種活動多,交通必須有保障;二是北京曾做過研究,如果不管
制,到2015年北京的汽車保有量將會達到700萬輛,而城市的容量只有400萬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雖然目的都是限制車牌發放,但北京採取的是和上海截然不同的措施:搖號。根據政策,車牌「指標」的獲得是無償的,只要是符合戶籍、社保等條件,擁有駕照的居民,都可報名搖號,搖到號後需在半年內辦理汽車上牌手續。
上海的競拍政策,過去遭到的諸多批評聲音就是來自北京,因此北京最終選擇了搖號,沒有重蹈上海「覆轍」,亦是順理成章。
「北京並不是個商業氣氛濃厚的城市,如果搞拍賣,居民不能認可,可能會引發一些矛盾,如被人反映到中央,甚至可能會被批評。」賈新光說。
不過,比競拍更顯公平的搖號政策,實施一年多來,卻為效率低下所累。在上海,急需買車的人群可以通過競拍迅速獲得車牌額度,而北京不競拍僅搖號,則導致符合條件的居民紛紛加入搖號大軍,搖號儼然成為一場浩浩蕩蕩的社會總動員。
實施一年多來,這個搖號池裡人數已從初時的20萬,增加到現在的118萬人,且在繼續擴大,中籤率也不斷降低到目前2%的水平,民間戲稱為「搖號就像買彩票」。急需買車的人也只能跟著大家一起希望渺茫地等待「中獎」。
而在民間,也因此衍生出各種不規範的牌照調劑手法。最常見的是朋友親戚之間的互助,一對搖中兩個號的夫妻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們將其中一個「指標」
借給了一位不符合社保條件的朋友。這對夫妻特意研究了相關的法律和政策,結論是如果發生車禍,掛名者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但他們基於親友關係的信任,覺得
不會因此招來糾紛。
此外,一些銷售商和黃牛也可以幫客人代理指標的買賣和租賃。據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黃牛報價,急於用車的人,可以選擇一年5000元租個車牌,或花幾萬元「買」一個「指標」,但指標是掛在賣家名下,雙方只能私下簽署一份簡單的協議書來約定權責關係。
這些問題的出現,並非缺乏預見。在搖號政策實施之前,北京就曾經到上海調研和交流,搖號可能帶來的「一手市場無價,二手市場有價但政府無法管控」等後果,在當時就已被提及。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的樣本,陡然翻身成為了好榜樣──有效治理了擁堵、有序地發放了牌照,還為政府籌集了公共交通建設的資金。
儘管北京市交通委信訪辦官員向南方週末記者強調,目前並無調整車牌政策的計劃。但在坊間,北京將改為競拍的流言,已大肆流傳了好一段時間。
2012年8月最新試行限牌政策的廣州,則在北京和上海的經驗基礎上,設計了一個折中方案:一半指標搖號產生、一半指標競拍獲得,由參與者自行選擇。這個方案的意圖不難理解,既吸納了上海競拍的效率,又兼顧了北京搖號的公平。
「這個模式的效果,尚需等待實踐的檢驗,但這種做法無疑是增加了系統的複雜度,在吸納兩個城市做法優點的同時,兩種模式的缺點很可能也會隨之而至。」上述上海官員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不讚成上述任何一種限牌政策,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從交通警察和交通專家的角度而言,自然是路上的車越少越好管理,但時常被忽視的是,治堵的根本,還是要靠合理的城市規劃和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統。
而在不久前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上海大學法學教師楊小欣仍在追問上海私車限額拍賣的合法性問題,他表示:「該項措施在實質上增加了機動車登記的條
件,剝奪了上海居民依據國家立法規定的條件申辦登記領取號牌的權利;對私車主增設了國家立法沒有設定的交費義務。具有如此效果的行政措施,應當具有國家立
法上的特別授權根據,應當具有國家立法中的行為法上的授權根據。」
這樣的合法性追問,同樣適用於中國已經或即將採取車牌限制政策的地方政府。
“很多人為了低調,都換成了普通車牌” “京A”車牌變遷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043
上世紀90年代轎車並不普及,京A車牌便主要發給了駐京的黨政機構。某種程度上說,掛京A車牌代表著公家。
相對於私企老板的高調,一些黨政機構越來越不想用京A車牌,許多公務用車車牌開始呈現多樣化趨勢。
站在被告人席的宋建國,頭發花白,神情落寞,他的眼里也不再有擔任北京市交管局局長時的誌得意滿。
2015年5月25日,原北京市交管局局長宋建國涉嫌受賄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公訴機關指控,2004年至2014年4月間,宋建國利用其先後擔任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局長、北京市交管局局長的職務便利,為多人在辦理“京A”車牌事項上提供幫助,並涉嫌收受賄賂折合人民幣2390余萬元。
宋建國案情的曝光,讓京A車牌一時成為眾矢之的。京A車牌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京A車牌自從出現以來,它背後隱藏了多少身份、特權,以及財富?作為首善之都,北京市又是如何將車牌分配給不同機構和個人的?
掛京A車牌=“公家”車?
“北京市交管局內部有一個規定,交管局局長可以審批京A8車牌,副局長可以審批京A車牌。”在宋建國一案的庭審現場,2002年至2011年任北京市交管局車管所所長的李長征證實,“作為車管所所長可以審批京A帶一個字母的號牌”。
宋建國正是利用手中握有的交管局長權力,圍繞“京A”牌照的審批,與有需求者進行利益交換。一個典型個案是:2007年與宋建國相識的個體戶李國良,買了一輛奧迪A6。他找宋建國幫忙,一周後便得到一個京A8車牌。從2008年到2011年,宋建國總共幫李國良辦理了十幾副京A或京A8車牌。
京A車牌最早出現在1994年8月1日,當時北京市啟用、換發“九二式”車牌和行駛證。按公安部相關文件,對北京市車輛註冊登記發牌代號給了A、B、C三個字母。北京市按順序對61萬輛(其中包括30萬輛小型汽車)機動車進行了核發。
京A是北京最早開始發放的車牌號段,上世紀90年代轎車並不普及,京A車牌便主要發給了駐京的黨政機構。某種程度上說,掛京A車牌代表著公家。
至於京A8車牌,社會上流傳一種說法是,京A8是部級領導身份的標誌。據《時代周報》報道,京A8車牌源於上世紀90年代一位高層官員的選擇。這位官員選用了一輛奧迪A8L為非公務座駕,並且選了此前甚少被用的京A8車牌,從那時起,京A8打頭的車牌才被預留為中央機關公務車備用號段。
2015年6月2日,南方周末記者在中國人民大學的地下停車場發現,有兩輛京A8號牌的奧迪公務用車,其他都是私家車。
中共十八大後,八項規定的出臺,不僅讓各黨政機構的公務車變得簡樸實用,領導們的車牌也不再像以往“一看便知”。一位省部級領導的秘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前很多部級領導都是京A8車牌,但現在很多人為了低調,都把車牌換成了普通車牌。”
一位已退休的部級幹部也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各部委辦現職一把手的車牌為京O,其他人就不一定了。”兩位國務院不同部委的處長也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他們的部長都是乘坐京O牌照車輛。
“車牌太好,怕麻煩”
因為“京A”車牌落馬的並不只有宋建國一人。此前,包括北京市車管所原副所長宋海燕在內的多名警務人員已因“京A”號牌被查獲。
宋建國之所以可以利用京A車牌進行權錢交易,原因在於上世紀90年代並未實施“車牌終身制”,大量“京A”車牌在車輛報廢後被交管部門回收。北京交管部門後來開啟新號段供新車選擇,但“京A”等老號段車牌在回收後並未再投入重新流通。
然而,這項規定為權力的介入留下空間——如果要再使用京A號牌,通過交管局、車管所的內部審批,即可實現報廢車牌的重啟。宋建國手中的權力甚至形成了“圈子腐敗”。經查明,宋建國的司機楊常明於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間,分別為多人辦理“京A”機動車號牌提供幫助,收受人民幣共計43.8萬元。
民眾似乎已經形成了某種潛意識:京A車牌代表公家,也即代表權力。越來越多的個人開始想辦法,透過交管部門負責人,獲得京A車牌使用權。
新啟用的京A車牌更多流向個人,追求京A車牌的人則多數有炫耀心理。在北京一次飯局上,司機小江(化名)就聽同學炫耀:“我們老板的賓利車就掛著京A8車牌。”
京A車牌至今非常有市場行情。有媒體報道,在北京市車管總所停車場,仍有“京A”車牌在偷偷倒賣,“京A帶字母”的號牌開價10萬至16萬元,普通“京A”車牌開價20萬至30萬元,“京A8”則要價60萬至80萬元。
相對私企老板的高調,一些黨政機構越來越不想用京A車牌,許多公務用車車牌開始呈現多樣化趨勢。“單位車庫里京A的牌照屈指可數,我知道的只有一輛,是單位某位領導個人的車,一款老桑塔納。”北京市某事業單位一位科級幹部透露,“因為車牌太好,怕麻煩,他最近才換車。”
“雖然大部分副部長是京A牌照,但剛提拔起來的還有用京K和京Q車牌的。”國務院某部委的一位處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還有一個常與軍隊打交道的部領導,用的是武警車牌。”
許多部委辦的公務車本來也不是京A車牌。經常跟部委打交道的司機小江透露,國務院某部的公務車是以京K開頭,另一個部門是京L開頭。
司長買車也要搖號
中國人使用車牌的歷史並不長。1901年冬天,匈牙利人李恩時將兩輛汽車帶入上海。次年1月,經當時公共租界工部局討論,決定暫時先給這兩輛進口“自動車”發放臨時號牌,由此開啟中國機動車號牌歷史。
在1949年以前,機動車號牌沒有統一標準,完全是各地方政府自行決定號牌樣式。新中國成立後,公安機關統一規範機動車號牌大小、標色和材質,並按照全國省、直轄市、自治區序列號進行排序。
如今正在使用的是“九二式”車牌,於1994年夏天頒發。“九二式”只有一行字,字體大了許多。車牌號的第一個是漢字,代表車輛“戶口”所在省區簡稱,如北京就是京,上海是滬;第二個是英文,代表車輛所在地的地市一級代碼,A是省會,B是該省第二大城市,依此類推。
北京的汽車牌照並非按行政區劃分號段,而是按時間順序。從京A開始,用完這個字母的序號後就啟用一個新字母。北京目前使用的汽車牌照包括:京A、京B、京C、京E、京F、京G、京H、京J、京K等。其中,京B代表出租車,京G則是郊縣車。由於D和I容易和其他字母混淆,北京車牌序列中並沒有這兩個號段。此外,按照慣例,O是警車牌照,北京也不例外。
2002年,北京還短暫啟用過個性化車牌。“02式”車牌的優點是把號段容量擴大到幾千萬,同時實現個性化選號,最大程度滿足了車主的心理需求。然而,由於沒有大規模征求社會意見就匆匆發放,導致出現IBM、BTV、SEX、USA911等搞笑版本車牌,不得不暫停發放。
2011年北京車牌施行搖號政策之後,普通市民買車再也不能想買就買,京城車牌一時成為更加稀缺的資源。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北京的各級黨政機構,購買車輛有不同的渠道。
“中央單位都是從國管局批指標。”上述國務院某部委處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但是單位現在不讓添新車。舊車報廢了,新的也不讓買。”北京市某郊區食藥局公務員小麗(化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單位是2013年底成立的,車是那時買的。我們當時就買了一輛皮卡。”
在北京,還有大大小小的國外駐華機構。聯合國糧食計劃署駐華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的車牌是外交部審核發放的。可以以個人名義購買,但有個前提,你必須是外交官才行。”
對於黨政機關的個人,並不像外交官那樣有特殊優待政策。特別是自去年公務車改革推行之後,司局長也不再有專車。他們多數在搖號政策之前就購買了私家車,沒買車的只能參加搖號。
外交部一位駐外領事館參贊透露:“我都搖了四五年了,還沒搖到號。”
河南“最牛車牌號”是假的 土豪車牌不帶“8”都不好意思上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583.html
河南“最牛車牌號”是假的 土豪車牌不帶“8”都不好意思上路
一財網 霜月 2015-09-11 17:40:00
據報道,9月9日在蘭考縣公安局門口附近,民警查處一輛奧迪車,這輛車的車牌號為:豫AAAAAA,民警驚呼“河南最牛車牌號”。據記者從鄭州車管所了解,該車管所從未發放該輛奧迪車牌號,系假車牌。
近日,網絡上的一則新聞受到廣泛的關註。據《河南日報》報道,9月9日在蘭考縣公安局門口附近,民警查處一輛奧迪車,這輛車的車牌號為:豫AAAAAA,民警驚呼“河南最牛車牌號”。據記者從鄭州車管所了解,該車管所從未發放該輛奧迪車牌號,系假車牌。
對此,網友們在看熱鬧的同時表示車主智商堪憂。

還有網友玩笑道:“這車主肯定是個沈迷撲克的主,不然怎麽會想出把車牌變成一副‘炸彈’的?”


小編想說的是,車主,感情你不在帝都難道不知道有“限行”這個規定的麽?你這車牌等於可以無限上路啊。

說起最牛車牌號,估計不少人也在身邊看見過那些或是令人羨慕,或是令人捧腹一笑的車牌。接下來,小編就要帶各位看一看那些國內外被稱為“最牛”的車牌。
土豪版
“1”號車牌
.jpg)
你沒看錯,它就是只有一個數字
眾所周知,在國內,一般數字相同的越多,或者數字較為吉利的車牌價格也會高於一般的車牌。但是在國外,這就行不通了。在阿聯酋就有這麽一個土豪,聽說他在一次車牌拍賣會上花了5220萬迪拉姆,約合1420萬美元,相當於1.0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一塊“1”號牌。
.jpg)
小編給各位做個比較:有著國民老公之稱的王思聰出行的座駕是22萬英鎊的賓利慕尚,價格220000英鎊=337319.8405美元,那麽1420萬的車牌相當於42輛王思聰的賓利慕尚。假如對賓利慕尚沒太大概念,那麽,2014新款帕薩特,國外售價20895美金起,這車牌可以買679輛帕薩特。因此這塊車牌也堪稱世界上“最貴的鐵皮”。
.jpg)
這位名叫賽義德·阿蔔杜勒·加法爾·扈利的土豪最初將車牌裝在一輛黃色的帕加尼上,隨後又將該車牌裝在了一輛布加迪威龍上,使得該車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走到哪里都有人拍照合影。
“F1”號車牌

英國富豪卡恩2008年斥資4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23萬元)購買“F1”這一已有109年歷史的車牌時,創造了全英購買車牌花錢最多的記錄。最近,“F1”被另外一名超級富豪盯上了,更是報出了600萬英鎊的天價來求購(約合人民幣5779萬元),不過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該報價已經遭到卡恩的拒絕。

巧合的是,“F1”號車牌目前也裝在一輛布加迪威龍上,小編不禁好奇是不是國外土豪們都偏愛布加迪的車呢?
“皖H88888”號車牌

說完國外,我們再來看看國內的。據了解目前國內最貴的車牌應該是於2011年9月2日在安徽安慶拍賣的皖H88888號車牌。
9月2日上午,安慶市小汽車號牌競價發放拍賣會在安慶市招標局七樓會議室舉行,拍賣現場氣氛熱烈,不時傳出雷鳴般的掌聲。尤其引人註目的是,經過47輪的競價,靚號牌H88888最終以176萬元成交。
目前該車牌裝在一輛藍色的賓利上。
“浙C88888”號車牌
說到“浙C88888”,小編可是要好好的聊一聊它,因為它的身世實在是太坎坷了。

曾經的它風光滿面

如今說起來都是淚
2006年浙江溫州一次拍賣會上,“浙C88888”拍出了166萬元的高價,創造了內地車牌的第一高價。然而,如今這車牌卻掛在了一輛價格不足5萬元的小面包車上。期間發生了什麽?讓如此高價的車牌如此“委屈”?
據車牌主人稱,塊車牌先前掛在一輛價值近200萬的寶馬760轎車上,也算“門當戶對”。然而,好景不長,車主生意失敗,債務纏身。2008年9月,當初拍下這塊牌的張老板夫婦,因欠下112萬多元貨款,被一家鞋材公司告上法庭。經法院判決執行,直到2009年12月,仍無力償債。法院最終發出通告拍賣該寶馬抵債。據評估公司估價,該寶馬車價值125萬元,但不包括車牌。張老板夫婦沒舍得放棄這塊車牌,後來幹脆把它過戶到了一輛不到5萬元的長安七座面包車上。
於是乎,這輛面包車搖身變成了“高富帥”。然而麻煩事接踵而來。由於車牌特殊,該車牌被小偷光顧過不下10次,更甚的是,幾乎每次上路都會被交警攔下,當成是套牌車,讓車主苦不堪言。
小編表示,沒有了金剛鉆就別去攬這瓷器活了,還是把車牌賣了好好過日子吧,想必經歷了這麽多它的價格也許還能再上一城。
“遼B88888”號車牌

作為中國首富王健林,“遼B88888”算是陪著他一路走來,最終走向人生巔峰。20多年下來,王健林坦言對該車牌很有感情。盡管目前王健林沒有想要賣掉該車牌的意思,但在他中國首富的名頭下,想必該車牌潛在的價值能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諧音搞笑版
土豪車牌縱然華麗,但是因為數字的諧音,有些車牌反而更受人們的關註。於是作為彩彈,小編找了幾張有意思的車牌供各位樂一樂。
“閩A2B250”與“閩ASB250”

作為兩個相當獨特的車牌,小編表示車主你們的承受能力有點厲害。然而小編還是低估了你們的自黑能力,據稱這倆車主還專門碰了頭,為愛車拍了合照。這是犧牲自己,娛樂大眾啊!為你們“高尚”的品格所點贊。
“新K74110”
這個車牌小編就不說啥了,只想求此刻圖中警察的心理陰影面積。
.jpg)
報告領導,就是他!
“冀A594SB”

好吧,你才是承受能力最大的,這車開出去的回頭率絕對是杠杠的啊!
(一財網綜合新安傳媒網、東北網、新浪時尚、廣州日報、新浪微博報道。)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