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拍紀錄片投報率僅5%,兆元董事長告白童子賢:票房只是儀式 我重點在播種

2016-01-25  TCW

「老實講,拍文學家紀錄片,對我的事業沒有好處啊!」堅持做這門賠本生意,他只在乎:有人受到薰陶和感染。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顛覆了這句話。

他投資拍攝的文學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以下簡稱《島二》)上映進入最後一週,七部紀錄片全台總票房近四百萬元,總觀影人次近兩萬人;這個數字,比《看見台灣》一日的票房還少。

《島二》包含七位作家的紀錄片,總拍攝成本近四千萬元,加上行銷成本四百萬元,但票房收入須跟戲院五五對拆,等於實際收入不到兩百萬元;時間成本不計,投報率僅五%。

如果這是企業家要圓電影夢,做一次嘗嘗滋味也罷,但這是童子賢的第二次,不但賠得比第一次還多,而且他手上還有《島三》、《島四》等著陸續上場。

相較於童子賢的紀錄片票房,和碩集團年營收破兆元,單單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營收一千一百五十七億元,換算成工時是每小時進帳五億六千萬元。

他投入最寶貴的時間從選角到宣傳,從未缺席或許「錢」對童子賢來說不是問題,紀錄片投資只是零頭,但他不單燒錢,從選擇主角、開拍說明、進度掌握到宣傳全都參與,二〇一六年一月初甚至親自飛往香港參與對談,投入的時間比《島一》更多;對他而言,時間比金錢更是稀有資源。

為什麼一位兆元董事長,還要投入時間、金錢做這檔「賠錢生意」?以下是他接受《商業周刊》專訪,以第一人稱方式,自述這盤賠錢生意背後的盤算。

把紙本記憶推薦給網路世代「有人播種,種子就會在。」

票房不是財務上的意義,而是一種儀式性的認同。

你在電影院門口徘徊,發現有《變形金剛》、《〇〇七》,卻願意掏錢去看劉以鬯(音讀「唱」)、林文月的紀錄片,本身會踏進去就是會認同。

購票是一種儀式,你捻香站十分鐘和半小時是不一樣的,後者代表你的投入和用心。有幾百萬的票房,代表有幾萬個人為了詩、小說特別來看電影,放映的地方還集中在都會區。有些人從淡水,有些人從邊陲趕來,某些程度就有幾萬人受到薰陶和感染。還有很多人想要看,但檔期總是沒有《〇〇七》來得方便嘛,搞不好還有五倍、十倍的人口等著看DVD。

重點是有人播種,種子會在,所以現在不用急著看票房。華文世界一直缺少記錄作家的影像作品,我曾經引以為憾。早期透過紙本閱讀帶來很多、很豐富的創作,帶領我們長大,這些東西值得推薦給網路世代。有很多白紙黑字沒有寫下來,很多年前跟夥伴們尋尋覓覓各種方式,不只做文件蒐藏,最後導引到介乎半劇情、半紀錄的文學電影,用新媒體賦予它更豐富的面向。

有一天或許有個年輕人,看了部老片《花樣年華》,然後知道有另部電影在報導背後的影響者劉以鬯,他找來看,看了就更深入。我不很在意此時此刻有多少人進電影院來看,我在意的是向大師致敬、向年輕人引薦,這不能用數字和金錢的數量來衡量。

文明是靠累積,無法計價「文化部編一年預算,也買不到一個李白或杜甫。」

我說過很多次也不是很有人注意:「文學藝術跟純粹的數學和物理一樣,是社會文明和文化的基礎。」把物理和數學拿掉,美國人沒辦法發明半導體、網路或登陸月球,可是做數學的那一刻,你很難回答數學公式值多少錢,就是說事情不被理解或不被商業價值衡量的,不代表不重要。

有些事情我做了很久,也一直乏人問津,像保存兩蔣日記。如果侯孝賢沒有在坎城得獎,這半年大家會討論《聶隱娘》嗎?之前他拍了《咖啡時光》,有人在討論嗎?是因為得了獎,大家才注意到。

這個社會有功利的一面。

有些年輕人想要拍電影,我常跟他們講,不如我給你一枝筆、一張紙寫詩,因為拍電影要很大的資金;創作有不同的方法。李白只要一管毛筆和一張紙,可以流傳一千年。但他如果活在現在老早餓死,因為版稅收入不夠吃三年。那李白、杜甫對中國文學重不重要?這麼重要的東西值不值得一千萬元、一億元?你文化部編一年預算,也買不到一個李白或杜甫。

很多東西對歷史、文化太重要,以至於無法評估價值,所以說不是只有被媒體矚目、被政府撥預算才重要,要靠代代傳承、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

經驗被喚醒,就會產生力量「為當初的感應做事,怎麼會辛苦?」

另外是個人的經驗。對工作、創業和事業有幫助的,未必是在課堂上或付費得到的。

比如說我十五、六歲讀台北工專曾做過校刊總編輯。大約十五、六年前,我做一個重要的廠商OEM(代工生產),有七、八個關卡過不了關,其中有一個是印刷出問題。

這家廠商對印刷質慼是世界級的挑剔,當時近年關,我不過年了,直飛昆山工廠,跳上印刷機跟師傅請教,一、兩個小時後開始上手,四十八小時搞定,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上回泡在印刷廠是十五、六歲的事,學生時代的記憶就這樣被喚醒,然後連接起來,解決了問題。

你說當年做校刊總編輯的時候,怎麼預測這個經驗可以解決OEM被卡關呢?如果曾經有感動,暫時忘掉也沒關係,就是因為曾經有人播種,影響還是在,不是生活的主軸也沒關係,不需要二十四小時、時時刻刻都占用時間資源。

就像《情生意動》這首歌的歌詞:「最美麗的情感總是藏在夢背後」,被碰了才有感應;為當初的感應做事,怎麼會辛苦呢?

即使現在非主流,也別看輕「年輕人有熱忱就讓他燒,讓美好的事情闖闖看。」

又好比剛創業,同行都用影印機印幾頁當技術手冊,我自己包辦技術手冊,一本好幾百頁,有封面、套色印刷。同行主機板前輩嘲笑:「你以為你們是世界級的公司啊?手冊做成這樣。」可是我們真的三、五年不到吃下全球三成市場,成了世界級的主機板公司。

主機板當時被國外的公司嘲笑是地下工廠,是不正規的地下產業,別人就兜一兜標準電路,我們連技術手冊、使用手冊、包裝、材料、一直到印刷,都用一流方武做。那是什麼能力造成我有這種觀念?完全意外的是因為學生時代經驗,所以做這些東西沒有困難,知道成本怎 控制,印刷質慼怎 控管,規格怎麼設定,四色套色要用特別色,特別色一色算兩色,套金色還要清洗過印刷機,統統清楚。

也很像我當初進宏碁的訓練,那時候沒有標準電路,沒有那麼大的IC,電路都要動手兜出來,在拍紀錄片的過程我會重拾這種樂趣,很有動手做的熱情。

所以不要輕看暫時不是主流的東西,年輕人有熱忱就讓他玄燒,我們做些這播種的事情,讓這個世界有更多美好的事情闖闖看,不要擔心太多成功、失敗,擔心太多就又會落入條條框框。條框太多,沒辦法適應快速演化的環境,也許有人是靠著很有紀律的意志指揮著資源變動,但有時候群策群力也很有趣。

老實講,拍文學家紀錄片對我的事業……沒有好處啊???(大笑)我還很開心,應該就是好處。這個世界不被了解的事情很多,不需要急著一定要被了解。

小辭典《他們在島嶼寫作》

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獨立投資拍攝的文學家系列紀錄片。第1系列包含詩人鄭愁予、余光中等6部長篇紀錄片,於20l1年上映。

第2系列《他們在島嶼寫作2》2015年12月中旬上映,包含小說家白先勇、散文家林文月、詩人瘂弦、洛夫,及香港詩人也斯、小說家西西、劉以鬯。

整理者 單小懿 採訪者 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64

PPP投資剃頭挑子一頭熱:需求破10萬億,落地率僅兩成

僅僅兩年不到,全國各地政府推出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總投資需求突破10萬億元。

自2014年8月重慶推出全國首批總投資額1300億元PPP項目,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5月31日,全國各地PPP項目總投資需求約為10.42萬億元,項目數量為8644個。

將近兩年的時間里,PPP項目從無到有,如今投資需求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基礎設施總投資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國基礎設施投資總額為10.13萬億元。

PPP專家、大嶽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PPP項目總投資需求短期內突破10萬億說明地方政府推廣PPP模式非常積極,不像前兩年多在觀望。不過現在數量本身沒有多大意義,因為並非所有的PPP項目都具備實施條件,現在問題是促進PPP項目真正落地,來實現穩增長惠民生。

其實,地方推出的PPP項目數量和總投資需求還有所低估。

本報記者了解到,納入財政部PPP項目庫必須經過一道篩選。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今年年初,各個地方政府上報財政部PPP項目數量是9283個,經過審核後,被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的數量是6997個,2286個PPP項目未被納入財政部項目庫。

這些項目被業內稱作假PPP項目。在PPP熱潮下,一些地方借假PPP項目融資也引起官方警惕。財政部去年6月發文要求地方政府嚴禁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將項目包裝成PPP項目。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4月13日,納入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的PPP項目的落地率約為21.7%。

不過,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這一落地率被“美化”。

管清友近期在《中國式PPP的十大痛點》一文中稱,按照PPP實施階段統計,處於識別、準備、采購、執行、移交階段的項目數量分別為6024、 1051、277、369、0個。財政部將執行階段項目數與準備、采購、執行等3個階段項目數總和比較,得到的入庫項目落地率為21.7%。更值得憂慮的是,這個數據還是被“美化”的。如果將大部分處於識別階段的項目納入計算基數,執行階段的項目數與入庫項目總量相比,實際的簽約率僅為4.8%,不足 5%,落地難的問題十分突出。

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官員也在多個場合表達了PPP項目落地難的觀點。

在6月7日的國新辦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專項督查有關情況吹風會上,參與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的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表示,當前PPP項目儲備比較豐富,但項目落實困難。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範恒山近期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立法專家組成立會議上也指出,隨著PPP項目量大面廣地集中推進,項目融資貴、落地難等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

為了加快推動PPP項目落地,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正在推動PPP立法。

財政部條法司司長李承在走訪全國人大代表、池州市委書記趙馨時透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法(草案征求意見稿)》起草完畢並已征求了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財政部門的意見,正在抓緊修改完善。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公開表示,爭取在9月底前形成《中國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法(草案征求意見稿)》送審稿,按照立法程序上報國務院。

此外,運作1800億元國家級PPP基金的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躍近日表示,公司投資團隊已與部分省市進行了具體的項目對接,與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共同探討了78個PPP項目的合作可能性,涉及規模9120億元,對項目的合作模式進入了深入交流,就股權、債權等方式進行了多輪的磋商,近期即將完成數個項目的簽約。

周成躍表示,按照公司管理要求,一個PPP項目中,最高投資額不能超過項目總投資規模的10%,因此公司將會參與2萬億元以上的PPP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49

上海零售商密度全球第三 但全國零售自有品牌率僅3%

你知道上海的超市和便利店密度有多高嗎?

11月30日,在2016年全球零售自有品牌產業亞洲展的新聞通氣會上,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商貿行業管理處處長孔福安表示:“在日本,平均2000多人共享一個超市或便利店,而上海現在共有7177家超市和便利店,平均3400人就有一家店,連鎖業態的發展在全國最為領先。北京是平均7000人共享一家超市或便利店。”

不僅超市和便利店密度全國最高,孔福安還稱,在最近的一份全球跨境零售商聚集地排行榜上,上海排名第三,僅次於第一位的倫敦和第二位的迪拜。“全球總共340家的跨境零售商,上海擁有54.4%的品牌,而倫敦的這一比例是57%。”在他看來,上海的零售市場非常開放,而零售市場的開放和連鎖業態的蓬勃發展為自有品牌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西方市場,零售商開發自有品牌商品早已成熟。不少歐美零售企業的自有品牌占比高達30~50%,並且還在不斷提高。以美國沃爾瑪為例,沃爾瑪在全球共有40多個自有品牌,其中23個是全球性品牌,而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額進入了行業前三名,沃爾瑪30%的銷售額以及50%以上的利潤都來自於自有品牌。

反觀中國市場,隨著全家、屈臣氏在國內的發展,自有品牌的概念也越來越普及,零售商及制造企業開發自有品牌的意識也漸趨強烈。然而,理念的落後、人才的缺失、商業模式的陳舊以及管理水平的欠缺令國內多數企業對於自有品牌的開發依然缺少行動力。

目前,國內自有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僅為3%左右,和發達國家平均30%~50%的占有率相比,差距仍大。“2014年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全球範圍內,每一位消費者消費100元,就有16元是花在自有品牌上,但中國這個花費只有1塊錢。” 自有品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姚錚表示。

但縱向相比,中國的自有品牌占有率正在提升。自有品牌制造商協會國際會展總監範黎爾(Jan Van Lier)在2014年全球零售自有品牌產品亞洲展上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起步較晚,自有品牌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平均份額僅為1%。

一個積極的變化是,中國自有品牌的發展正在提速。姚錚說,全球零售自有品牌產品亞洲展已舉辦7年,從參與的企業數量和積極性就可看出變化。2011年~2015年,該展會的規模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

在孔福安看來,自有品牌的發展還是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零售自有品牌產品指的是由零售企業從設計、原料、生產到經銷全程控制的產品。這些產品由零售企業選定的供應商生產,使用零售企業自己開發的品牌,相當於零售業的OEM。

“在日用品領域,屈臣氏的自有品牌比例就有30%,全家的自有品牌占有率更高,在50%以上。運動品牌領域,迪卡儂絕大部分都是自有品牌,而它今年的銷售增長超過了50%。一般大型零售企業也基本維持20%~30%的自有品牌占有率。”孔福安表示,自有品牌的利潤比一般產品更高,因為從研發到設計,再到生產和銷售,中間環節減少了不少成本。自有品牌的經營也有利於企業銷量的持續增長,比如全家在上海的銷量增長就維持在近20%的高位。另外,自有品牌還是廠家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品牌,即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的實現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632

科法斯執行總裁:中國企業信用保險投保率僅2%

世界經濟發展趨勢複雜化使得出口貿易的信用風險增加,此時,信用保險作為管理及識別信用風險所造成的應收賬款壞賬風險的工具之一,顯得尤為重要。

全球信用保險巨頭科法斯執行總裁Xavier Durand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最近幾年尤其是在新興市場上的債款違約拖欠風險正日益升高,信用保險的重要度不言而喻。但中國目前僅有2%的出口業務購買了信用保險。

部分新興市場信用損失率飆升

“最近幾年在新興市場上的債款違約拖欠的風險正在日益升高。之前金融危機主要沖擊到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經濟體而言沖擊較小。但這兩年我們已經看到,由於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結束從而對新興市場造成的信用危機,新興市場信用風險正在經歷2015年來最困難的時期。”Xavier Durand稱。

他表示,例如在最近2年,包括巴西、阿根廷在內的拉美地區、俄羅斯、南非等國家的信用損失率飆升得較快。

而每個地區所造成信用損失率飆升的原因也不盡相同。Xavier Durand分析稱,拉美地區受到旱災等氣候條件、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巴西等受到政治動蕩影響,俄羅斯則和國際制裁、油價下跌、政府削減支出等原因有關。

他認為,之前一輪的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就是債務過高,而通過量化寬松、低利率政策,一些發達國家得以在2014年從金融危機中走出。“而今天的全球債務水平比當時可能還要高,在各國央行的加息周期下,我們擔心加息後對債務方面的影響。我們對全球經濟和亞洲經濟的增長總體持樂觀的態度,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風險的存在,這種風險很大程度上與債務水平相關。”他舉例稱,中國的情況是企業債務高企,而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則主要集中在個人、家庭消費債務,成熟經濟體本身政府債務水平一般都偏高。

在Xavier Durand看來,總體而言,中國的經濟一直在快速增長當中,雖然目前增速有所放緩,但是在未來依然會快速增長。但是不同行業及領域會不一樣,類似鋼鐵等行業正在面臨調整和轉型,居民消費等行業則還有較大的潛力。但是具體到不同客戶,則要看這個客戶和中國的哪個地區、哪個行業的哪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來確定其特有的風險。

中國僅有2%出口業務購買信用保險

據了解,信用保險可以管理並避免企業因買家拖欠付款或破產等造成的違約風險的損失。科法斯集團在全球信用保險市場具領導地位,為遍布世界的5萬家企業提供國內及出口貿易信用風險保障服務,減低企業壞賬風險。

Xavier Durand介紹稱,在科法斯的整體業務中,目前中國企業的風險敞口為110億歐元,也就是說中國企業的違約規模可能在110億歐元,占科法斯全球風險敞口的2.1%,已進入全球排名前十個國家。

根據近日科法斯發布的《2016年中國企業付款狀況調查報告》,2016年中國企業付款情況有所改善。在他們發起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調查的1017家中國企業中,只有68%的受訪企業稱遭遇買家逾期付款(而過去5年的平均值為 80%), 而且遭遇逾期賬款金額增加的企業數量也有所減少。然而,企業超長逾期賬款的情況卻令人擔憂,有錄得買家逾期付款記錄的企業中,35.7%表示有超長逾期(超過180天)賬款金額超過其年平均營業額的2%。

盡管信用保險在歐洲被企業廣泛采用,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國家,例如法國和德國,信用保險的覆蓋率高達30%。但反觀中國企業,有信用保險投保意識的企業並不多。據科法斯估計,在中國僅有2%的出口業務購買了信用保險,而使用信用保險來保護其應收賬款的公司比例甚至不足5%。

據了解,中國的信用保險業務興起於20世紀初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建立。隨著越來越多的其他保險公司湧入,市場規模日益壯大。中國政府也采用相關政策和激勵措施來提高信用保險的使用率。在今年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大力倡議提高信用保險覆蓋率,對企業出口業務提供有力支持。

由於監管的要求,目前國內能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險企並不多,僅有中信保、平安產險、中國太平等幾家保險公司。

而科法斯在中國則以咨詢公司的形式與平安產險、中國太平等開展合作業務。其中,自2003年起,其協助平安產險為在華企業提供應收賬款保障服務。2014年平安產險獲得短期出口信用險牌照後,繼續支持平安產險在中國大陸開展出口信用保險業務。

Xavier Durand稱,盡管中國目前的信用保險投保率並不高,但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發展,這個市場潛力巨大,同時中國對很多國外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市場,這也是其來到中國發展業務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57

CCTV捉非法倒泥 檢控率僅27%近半個案車牌不清晰 未能提告

1 : GS(14)@2016-11-24 07:30:12

【審計署】【本報訊】民間近年揭發多宗非法倒泥,元凶往往逍遙法外,全拜政府部門慵懶執法所致。審計報告揭示,環保署雖有利用閉路電視(CCTV)攝錄倒泥黑點,但檢控率僅27%,近半個案因為無法清晰攝錄倒泥車輛的車牌,未能提控;即使拍攝到車牌,只要署方無法聯絡車主或車主拒絕提供資料,便不作檢控。記者:潘柏林今年3月,嘉湖泥頭山個案引起全城關注非法倒泥問題。審計署昨針對拆建物料發表報告,發現環保署執法有不足之處。2005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共有2,724宗承建商承辦100萬元以上建造工程時,未在21天法定時效規定內,向環保署申請開立繳費賬戶,將建築廢物送往政府設施處置。報告直言,未有開戶的承建商可能非法棄置拆建物料,惟署方僅向當中338宗提控。



■嘉湖泥頭山個案引起全城關注非法倒泥。資料圖片

承建商拖延5年開戶

有承建商甚至在獲得合約後5年多後才向環保署申請開戶,其間泥頭如何處理成疑。另一宗個案承建商拖延逾3年半後才開戶,環保署一名高級環境主任卻違反檢控程序,越級批註不採取檢控行動。審計報告建議環保署發出具體指引,訂明提出檢控時應要考慮的因素。環保署去年底在12個倒泥黑點安裝閉路電視,發現170宗非法傾倒拆建物料。但審計報告發現,近半個案因攝錄的車牌號碼影像不清楚,無法提出檢控。25%個案即使拍攝到車牌,署方無法聯絡車主、或者涉事車主拒絕回應等原因,便放棄檢控。


審計署促請環保署確保監察攝像機系統能夠拍攝到車牌號碼,亦要參考警務處做法,向其他部門索取車主地址跟進個案。即使涉案人拒絕提供案件詳情,署方應就檢控行動的方法和途徑徵詢法律意見。審計署認為環保署須聯同相關政府部門加強行動,偵察和防止在政府土地上非法棄置廢物。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區國權指,閉路電視未必有效阻嚇倒泥,檢控時往往欠缺人證。他指環保署現時處理非法倒泥問題的執法人員約30人,根本難以應付眾多個案,去年發出傳票僅52宗,認為處方應增加人手,主動搜證。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指,環保署只能根據《廢物處置條例》針對非法傾倒廢物,欠缺執法權,轉介個案予地政處和規劃署效用亦不大。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指,環保署應加強執法和增加監控地點,全力打擊新界地區非法棄置建築廢物出現的垃圾山、泥頭山。環保署指,早前推出監察攝像機屬試驗計劃,旨在測試簡單低價的攝像機表現,未來會提高監察攝像機系統技術規格,以便為檢控工作蒐集證據,亦會就檢控的方法與律政司跟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4/198440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7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