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长实新世界间接入股 长甲地产赴港上市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79831.html

昨天,长甲地产在香港展开路演。该公司一管理层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公司的股票代码是 00957.HK。目前,李嘉诚旗下长实(00001.HK)控股的Chosen Elite Limited、香港新世界发展(00017.HK)主席郑裕彤私人拥有的周大福及对冲基金石门库,共斥1.5亿美元入股,成为基础投资者。这是长实首次 成为内地房产股IPO的基础投资者。

此前,长甲地产计划今年3月来港上市,集资5亿~6亿美元(约39亿~47亿元)。此后由于市况变化等因素,该计划延后。

时隔7个月之后,长甲地产再战香港。

长甲地产本次计划发行10亿股,其中10%的旧股来自大股东长甲集团,其余全是新股。消息指,招股价介乎3.2港元至4.8港元,集资最多48亿港元。长甲地产拟10月29日至11月3日中午接受公开认购,计划11月11日主板挂牌;保荐人为花旗及美银美林。

总部位于上海的长甲集团拥有三大产业板块:长甲地产、长甲投资、长甲医药,该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来自河南郑州的富豪赵长甲,关于他的创富经历,公开资料极少。

1992年成立的长甲地产聚焦“大上海1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旗下拥有上海长甲置业等数十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高端房地产开发,开发项目包括上海滩花园洋房、长泰国际金融大厦、长泰西郊别墅、长泰尚湖山庄等。

该公司虽然开发规模不算很大,但是利润水平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业绩常“强于大盘”。长期跟踪上海楼市走势的易居中国(NYSE:EJ)分析师薛建雄 表示,从长甲地产现有项目来分析,该公司的许多项目是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获得,避开了公开招拍挂的高地价竞争,使得项目的毛利率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麦格理 早前也有研究报告指出,长甲地产在上海的土地储备占净资产值约44%。该公司主要通过协议、招标及收购烂尾楼增加土地储备,土地成本只占售楼均价6%,土 地成本低廉。麦格理称,长甲地产估值将介于330亿~390亿港元,2010年其核心盈利为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倍。

如今,内地楼市“二轮调控”政策波及港股,长甲地产转战香港,能否获得好的效益暂时难下定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46

赴港上市:淡水河谷加速“中国化”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7/yNMDAwMDIwOTYyNA.html

全球市值第二大的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将如愿按期完成赴港上市计划。

12月6日,港交所交易科主管戴志坚在出席香港经济峰会时提到,将于周三(12月8日)上市的淡水河谷,当日会同时推出两只香港预托证券(HDR),分别为一只普通预托证券(06210)及A类优先预托证券(06230),有关的HDR将会与正股为1比1的比例。

此前一天,淡水河谷首席财务官 Guilherme Cavalcanti 表示,赴港挂牌,主要是扩大股东基础,目前无计划发行新股,若内地法规容许的话,淡水河谷也有兴趣到上海挂牌。

“淡水河谷是想与中国靠得近一点,” 12月6日,钢铁业资深专家戴国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香港上市,和中国有关的投资者对淡水河谷会更加关注,有利于其股价上升。在A股如能上市当然更好,筹集资金会更加方便。”

在一份声明中,淡水河谷表示:“作为全球成长速度最快的资本市场,亚洲市场的规模已经非常可观,其对淡水河谷公司股票的流动性、股东基础和股票定价有着积极的预期。”

根据此次淡水河谷HDR的发售文件,2009年淡水河谷全球铁矿石市场占有率排行第一,达12.4%,年产238万公吨,其次是力拓及必和必拓,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6%及7.1%。


在截至2010年9月底的第三季度,淡水河谷营运收入为144.96亿元,同比增长45.98%,其中亚洲地区占整体营运收入56.4%,仅中国一地所占比例,就高达35.6%。

“我想淡水河谷真正的含义是这样的:我的矿石虽然涨价,但我不会拿走全部利益,部分利益将返还给股东,欢迎你们来当股东。”Guilherme Cavalcanti说。

Guilherme Cavalcanti还于12月5日表示,预期亚洲及中国持续的基建投资,将使得2011年铁矿石市场供不应求。

故淡水河谷计划明年铁矿石的产量达3.11亿吨,并计划投资240亿美元,于2010年至2012年启动18个大型项目。

戴国庆认为,从市场经济需求和WTO运行规则的角度出发,淡水河谷仍在努力中的在华铁矿石分销中心,获得中方批准也将是时间问题。

“如果中国的政策放开外资企业A股上市门槛,估计三大矿商都会乐于积极前来。”他说。

同样进一步贴近中国市场的,还有矿业巨头力拓集团。

12月3日,力拓集团与中国铝业公司签署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开展矿产勘探业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43

柳传志预计联想控股2014年赴港上市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5183.html'

为中国内地最大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其香港上市的雏形终于浮出水面。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 利分校和硅谷做完两场演讲之后,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对《第一财经日报》等少数中文媒体讲解了联想控股赴港上市的路线图,预计 联想控股将于2014年在香港整体上市。

尽管联想控股的核心业务主要存在于中国内地,但是由于A股有不允许子母公司同时上市的管制要求,所以联想控股将选择在香港上市。

联想控股的核心资产将全部打包上市,柳传志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预计联想控股将于2014年整体上市,上市后第二年利润增长将达到30%。在上市 部分的核心运营资产中,将包括IT制造、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煤化工、大农业五大部分,联想投资以及弘毅投资和联想控股直投业务等资产管理即投资业务,也 将一并纳入上市公司。不过为了保证效率,联想控股的公益基金将不在上市公司部分。

到2014年联想控股上市之后,柳传志表示也会从联想控股退休,考虑联想控股接下来五年在国际上如何发展,“可能还会挂一个名誉董事长职务。”

至于接班人问题,柳传志表示联想将是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柳传志曾经与世界首富巴菲特进行过交流,并部分效仿了其经验,柳传志告诉记者,接班人计划将在公司内部集体讨论,并明确接班人,但是每隔五年会根据接班人的表现,来宣布接班人是否调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7

萊蒙國際負債10億赴港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25/2245686.shtml

背負10億元巨債,3月23日,一心謀求上市的深圳房企萊蒙國際(03688,HK)終於在港交所叩關成功。
不幸的是,該公司上市首日便遭遇破發。萊蒙國際當日以6.19港元開盤,隨即股價出現跳水,最終以5.3港元報收,暴跌15%左右。也許是下跌過度,昨日(3月24日)股價又大幅回升,上漲6.79%,上演了一出過山車行情。
負債上市喜憂參半
3月10日,萊蒙國際宣佈將在港發售2.5億新股,招股價介於6.23港元至8.10港元之間,其中90%用於國際配售,10%公開發售。但公開發售部分最終協議認購僅為1434.6萬股,佔公開發售的57%,其上市融資情況並不理想。
萊蒙國際招股說明書預測,2010年萊蒙國際盈利大約4.5億元人民幣,而公開信息顯示,公司同時還背負著大約10億元人民幣淨債。
「大額負債增加了企業扭虧為盈的壓力,減少了股票分紅,使其股票吸引力下降。」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韓長吉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韓長吉認為:「對比萊蒙國際發行價,市盈率高達18倍,在目前的港股市場環境下估值偏高。」
實際上,由於目前的國際大環境造成股市震盪,同時內地房地產企業也面臨著國家的宏觀調控而暫時陷入低潮,國際資金對房地產的湧入有所放緩。
韓長吉也指出,萊蒙國際土地儲備相對較少、上市估值偏高以及大約10億元淨負債都是其進一步成長的障礙。而一旦融資受挫,將不利於萊蒙國際擴張。
對此,萊蒙國際首席財務官林戰在當天的掛牌儀式上表示,萊蒙國際將根據市場的情況考慮是否再進行融資。
上市之路頗為曲折
去年以來,在深圳開發「水榭」系列高端住宅成名的萊蒙國際,因公開上市計劃關注度不斷上升。
資料顯示,從一家在業內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發展到深圳銷售十強,將觸角日漸伸入到地產領域,這一切都得歸功於萊蒙國際的老闆黃俊康。
在業內黃俊康也屬一個傳奇人物。資料顯示,黃俊康從事房地產超過20年,可謂老江湖,其對中國房地產業的商業環境及市場發展瞭若指掌。
對此,韓長吉稱:「鑑於黃俊康的個人影響力、廣泛的人脈和長期的資本操作經驗,萊蒙國際未來融資計劃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但實際上,這已經是萊蒙國際第二次啟動IPO上市。去年10月,融創中國成功登陸港股後,內地房企赴港上市步伐放緩,萊蒙國際成為今年首家成功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
彼時,內地房地產市場調控愈嚴,受此影響,內地房企長甲地產謀求港交所上市鎩羽而歸,試圖沖關港股的萊蒙國際也因種種原因一度被擱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1

宏橋再啟赴港IPO 山東首富第二代接班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2/wNMDAwMDIyODAwNA.html

中國第五大鋁產品製造商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01378.HK,下稱中國宏橋)將於3月23日於港交所正式掛牌,而此舉亦將新科山東首富張士平與其子張波推到了公眾台前。

「如果不出意外,此次上市將可為張士平家族增厚40多億財富,加上此前財富積澱,與中國首富宗慶後家族已是十分接近。」3月21日,一位香港投資機構人士對記者如是描述。

根據山東媒體於3月8日推出的《2011山東富豪榜》顯示,張士平家族以711.2億元的財富榮登榜首,旗下魏橋創業集團(以下簡稱魏橋創業)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150億元,為山東第四家千億元企業。

與之相較,《2011胡潤富豪榜》顯示,宗慶後家族資產為800億元人民幣,因為海普瑞的上市而暴富的李鋰家族以400億元位居次席。

中國宏橋的大股東是魏橋創業,魏橋創業旗下還擁有另一在港上市公司——魏橋紡織(02698.HK),後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企業。作為魏橋創業大股東的張士平及其夫人鄭淑良,預計在IPO完成後將持有中國宏橋74.18%的股權。

根據金屬行業研究機構安泰科提供的數據,截至2010年9月30 日,中國宏橋鋁材設計年產能91.6萬噸,是中國的鋁材市場第五大生產商,佔全國產能7.02%。

中國宏橋於2010年9月就有意赴港上市,但由於其上市程序一直未能得到確認,拖延至當年年底。本期望於今年1月份掛牌港交所,但由於市況轉差遂於1月31日決定擱置IPO進程。

3月13日,中國宏橋宣佈重啟IPO,此次重啟計劃融資約63.72億-73.46億港元,數額雖巨,但已較1月初的最高募資的172億港元有大幅度縮水。

中國宏橋行政總裁張波表示,雖然這次募集資金額較早前下降,但不會影響未來產能發展計劃,相信公司可通過自身的現金流及銀行貸款可解決未來資金需求。

在宏橋鋁業全球招股說明書上,有一句話格外引人矚目:「我們日後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本集團執行董事及高級管理層會否繼續留任,尤其是我們的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張波先生。張波先生對我們的業務發展及策略方向非常關鍵。」

張波此前的職務為魏橋紡織董事長,其在1月26日正式以中國宏橋行政總裁的身份出現於公眾視野中,而其另一身份為張士平兒子。

在熟悉內情的當地人士看來,因為張士平一直深居簡出,張波其實是中國宏橋的實際掌管者。

一魏橋創業內部員工對此予以確認,在現在的魏橋,基層員工們見到張士平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只有在簽約的時候才露個面,「公司的大事小事都是兒子、女兒在負責。」

41 歲的張波於1996年8月畢業於山東廣播電視大學,主修財務會計,並於2005年6月取得武漢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張波先後擔任魏橋紡織的總經理、執行 董事及董事長,後於2009—2010年魏橋創業中鋁電業務正式與紡織業務分離後,擔任中國宏橋母公司魏橋鋁電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此次張波轉任中國宏橋行政總裁,而大女婿楊叢森任魏橋鋁電副總經理,體現了魏橋創業一貫的家族式企業特徵。

在魏橋創業中,張士平家族合計持股48.79%,其中持股魏橋創業36.27%,大女兒張紅霞及張波持股3%,弟弟張士軍持有2.16%,楊叢森持有2.73%,次女張豔紅持股1.63%,

重要的是,張士平家族第二代目前已基本執掌起家族大業。除卻張波外,張紅霞擔任魏橋紡織股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豔紅則擔綱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波稱,中國宏橋會借助上市擴大產能,提高公司市場佔有率,產能將由現時的113.5萬噸提升至182.6萬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6

上藥即將赴港IPO 輝瑞或藉機入股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64000.html

海醫藥(601607.SH,下稱「上藥」)昨日停牌,並定於5月6日正式赴港招股,而市場關注的是,全球最大製藥企業輝瑞製藥會否借此機會入股國內第二大醫藥分銷企業。

輝瑞藉機入股?

昨日,上藥董事會秘書韓敏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公司將於5月6日復牌,屆時將有重大消息發佈。而根據此前的停牌公告,復牌日即為上海醫藥H股招股開始日。

而目前市場上盛傳,上藥已引進包括輝瑞製藥、國浩集團(00053.HK)、淡馬錫及中銀集團等4家基礎投資者,認購金額合計達5.5億美元。

上藥證券事務代表陸地稱,目前處於敏感期,暫不對上述傳聞置評。

而輝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曉濱向本報記者表示,不知道該傳聞,並拒絕作進一步評論。

一位行業權威人士認為,通過上藥H股發行的時機入股,是輝瑞製藥作為戰略投資者進入上海醫藥的最直接途徑。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告訴本報記者,對於輝瑞製藥曲線入股上藥的傳聞,他還沒有獲取確切的消息,但是他也認為,輝瑞近期頻頻接觸上藥、北 藥、海正藥業等非專利藥企業,有進行股權合作的強烈意向。「輝瑞的想法是通過收購或者參股非專利藥企業,將營銷的重點下沉到縣級市場。」

而上藥同時還是全國第二大醫藥分銷企業,輝瑞如果藉機參股上藥,將不難達成產品生產、銷售、分銷和終端的全產業鏈合作。

「從上藥的角度來看,其在工業方面專利藥比較弱,非專利藥比較強,如果與輝瑞達成股權合作,不但產品方面的互補性非常強,另外上藥也可以通過輝瑞的渠道將非專利藥推向海外市場。」平安信託一位資深醫藥投資顧問如是認為。

4月22日,上藥曾發佈公告稱,該公司已與輝瑞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雙方約定將利用各自優勢在中國醫藥市場開展廣泛合作。根據備忘錄所述,「雙方還計劃尋求未來的合作機會,包括進一步的分銷、商業化、研發等舉措,以及生產製造和股權投資的機會」。

合作方式待解

對於全球最大製藥公司輝瑞來說,往生物製藥大公司轉型是近年戰略所向,外媒報導稱,輝瑞公司將逐漸剝離非處方藥、奶粉等多元化業務,聚焦於處方藥尤其是生物製藥。

而在中國,由於新一輪醫改啟動已有兩年多,加上人口紅利等因素,中國有望在未來十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其戰略地位對跨國公司來說不同尋常。

輝瑞中國在2009年底完成了與惠氏中國的業務整合之後,為適應中國新醫改的市場環境,一直謀求於在非專利藥領域有更大擴張。而吳曉濱此前也在各種場合表示,將與國內的醫藥企業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

而業界關注的正是輝瑞中國與國內企業的合作模式。從目前跨國藥企與國內企業的合作模式來看,合作研發、合作生產、合作銷售、合資建廠是幾大基本方式,但近年有呈現轉向收購內資企業為主的跡象。

於明德認為,目前跨國藥企在與內資企業的股權合作方面均以控股為主要條件,到目前還沒有一宗做小股東的案例。「對輝瑞這麼大的一家公司而言,只有控股國內企業才有意義,小股東的方式不科學。」

吳曉濱曾表示,輝瑞中國通過上藥在2010年度實現的藥品銷售量總值達30億元,今年的目標則為90億元。這一方面意味著輝瑞中國的業務要急速擴張,另一方面其與上藥的合作金額也要急速擴大,只有通過併購內資企業或參股上藥的方式才能實現。

但上藥是上海市國資委控股的優質企業,輝瑞想參股容易,要實現控股則比較艱難。外企界一位資深人士認為,輝瑞如果要與上藥進行股權合作,合資建廠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上藥與羅氏製藥、百時美施貴寶都有合資建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0

大潤發與歐尚年內將捆綁赴港上市 正擬內部合併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32167.html

第一財訊:《第一財經日報》6月1日從知情者處獲悉,SunHoldings Greater China公司爭取下周聆訊,該公司是大潤發與歐尚大陸門店一併注入準備擬在香港上市的。目前雙方進入了財務整合階段。

知情者透露,假如下周得以聆訊的話,則可以進入下一步的港交所審批流程階段,隨後排期IPO,不過一切都要看港交所的流程進行如何。

但他表示,今年年內完成上市沒有問題。此外,目前大陸地區歐尚的幾十家門店和大潤發的100多家門店都是獨立運作,所有管理和財務等都是分開的,由 於今後要一併注入SunHoldings Greater China公司打包上市,故而目前開始啟動了內部財務整合,可能會將兩者相關財務合併,同時還有很多其他內部整合問題,正在緊張進行中。

其此次上市計劃募資約10億美元,上市安排行為匯豐、瑞銀、中金及花旗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28

PRADA、COACH、Ducati赴港集資 精品股搶上市 香江成奢侈中國首站

2011-5-30  TWM




全力推動新戰略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加上亞洲豐沛的資金、在香港高達三十倍的市場平均本益比,以及與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崛起的潛力加持下,讓全球精品品牌紛紛選擇到香港上市。

撰文‧乾隆來

奢侈品牌股票上市,是今年香港最夯的話題,五月十九日,香港證券交易所審議委員會正式通過義大利知名品牌PRADA(普拉達)的申請,將在未來幾個禮拜正式啟動招股募資,並在六月中旬股票上市,募集籌資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

李小加的全球金融戰略

PRADA上市,標誌著香港證券交易所總裁李小加又一次重大的勝利,出身大陸的李小加在二○一○年接掌港交所,傾全力將香港打造成全球最頂尖的金融中心, 他提出︽戰略規畫二○一○~二○一二︾發展藍圖,具體訂定十九項重大工作計畫,不僅要維持港交所既有「亞洲一哥」的地位,更直接挑戰紐約、倫敦,在次級市 場成交金額、初級市場集資金額等指標超英趕美,奪取「全球一哥」的寶座,同時更抵禦後起之秀||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競爭。

「推動國際發行人來港上市」,就是李小加︽戰略規畫二○一○~二○一二︾發展藍圖的核心戰略,目標就是將香港證交所的核心價值,從「中國境外上市要地」, 提升為「全球企業的上市要地」。過去二十年,香港扮演中國企業向全世界集資的窗口,未來,香港將雙向發展,吸引跨國企業運用亞洲豐沛的資金到香港上市,作 為跨國企業集資、發展中國內需市場的第一窗口。

PRADA香港上市話題不斷能源產業、時尚精品,以及金融產業,則是這場香港國際戰略布局的前鋒部隊。去年五月七日,著名的高檔化妝家用品牌歐舒丹 (L’OCCITANE) 在香港上市,為這個戰略打響了第一炮,歐舒丹順利集資七億八千三百萬美元,以去年的匯率換算,約新台幣二四二億元,上市之後交投熱絡,流動性與企業價值均 佳,目前上市股票總市值在新台幣一千億元的水準(含舊股),股價較上市價格上漲超過三成,本益比更維持在三十倍。

相對於歐舒丹,PRADA上市堪稱是重量級、世界一軍出場比賽的重頭戲。PRADA預計集資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的龐大規模,本身在奢侈品產業的教父級地 位、女老闆Muccia Prada家族精采複雜的故事、Prada三度規畫股票上市,卻都因不同原因功敗垂成,乃至PRADA甘冒背叛祖國的指責,放棄在母國義大利上市的戲劇化 決定,讓PRADA上市案「混搭」了財務、國家戰略、家族興衰、個人恩怨等光彩奪目的故事,配上PRADA永遠叛逆的產品形象,未來一個月肯定是全世界媒 體拚命報導、攝影機鏡頭鎖定的焦點。

PRADA去年的業績表現優異,全年營業收入達到二十.五億歐元(約新台幣八四○億元),稅前、利息前、折舊前獲利(也就是業界慣稱的EBITDA)五.三五億歐元(新台幣二二○億元),營收年增率三一%,獲利年增率更高達八五%。

PRADA公司有九五%的股權,都掌握在創辦人的女兒、首席設計師穆希.普拉達(Muccia Prada)手中,她的丈夫擔任公司的執行長;這次普拉達家族預計拿出二○%的股權在香港上市。

義大利在PRADA上市過程中也不算全輸,因為義大利最大的銀行Intesa Sanpaolo 擁有另外五%的股權,二○○六年這家銀行以一億歐元買下PRADA五%股權,估算PRADA公司價值為二十億歐元,如今六月分香港上市,在眾人爭搶之下, 有可能創造出一一○億歐元、超過五倍年營收的市值,讓這家義大利銀行在五年內創造出五倍多的獲利。

除了PRADA之外,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精品業者紛紛跟進,美國最著名的皮件精品 COACH也在五月上旬的董事會通過,正式評估在香港第二上市的計畫,COACH是紐約時尚的代表,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總市值達新台幣五千億元。

新秀麗、杜卡迪也共襄盛舉COACH執行長路.法蘭克福(Lew Frankfurt)從一九八五年加入COACH,一路領導這家美國精品公司成為與法國、義大利精品業者平起平坐的世界一軍,如今有意藉著香港第二上市 (在香港發行HDR存託憑證),展現進入中國市場的強烈企圖心。

台灣消費者非常熟悉的行李箱品牌新秀麗(Samsonite),也規畫在香港集資上市十億美元的方案,新秀麗也是美國起家的品牌,往前追溯已有一百年的歷 史,○七年七月,著名的私募基金 CVC Capital Partners以十七億美元的公司作價,成為掌控新秀麗的股東,但是在金融風暴之後,CVC被迫增資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降低持股至六○%,並且讓主要 融資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取得少數股權,隨著全球經濟的上揚,CVC積極尋找獲利出場的機會,最後選擇在香港股票上市。

新秀麗在香港上市的時程比PRADA還快,目前已經在市場售股募資,預計在六月十六日新股上市。

還有,義大利重型機車杜卡迪(Ducati),也在私募基金大股東的安排下,決定到香港上市。不論是COACH、新秀麗、杜卡迪,都是傳統家族企業長期發展後,出售給經理人或私募基金。

這些新股東除了力圖保留傳統優良技術之外,對於財務的敏感度更強。另一方面,全力推動新戰略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加上亞洲豐沛的資金、香港高達三十倍的市場平均本益比,與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崛起的潛力,讓他們紛紛選擇到香港上市。

香港一向是炒家天堂,有政府的戰略規畫,有世界級的精品企業即將上市,有私募基金的全力吹捧,靈敏的香港人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大好機會。

看好內地消費潛力,米蘭站上市超額認購逾二千倍5月23日在香港上市的二手精品銷售業者「米蘭站」(Milan Station),超額認購高達兩千多倍,創下港股紀錄,投資人新股中籤率不到三百分之一,港人對精品概念的炒股熱潮有多高,可見一斑。

米蘭站以銷售精品二手包為主,成立至今才10年,只在香港本地營運11家店面。18年前,米蘭站董事長姚君達還只是一名在香港九龍擺地攤、成天躲警察的小 販,但憑藉敏銳辨別精品真偽的能力,並積極建立香港社交名媛人脈網絡,逐漸累積創業基礎。2001年姚君達在香港尖沙咀開了第一家二手時尚名牌店「米蘭 站」,花了六年時間掌握香港八成二手名牌包市場後,07年進軍澳門、台灣市場,隔年並在北京開設首家中國分店。不過08年姚君達出清台灣分店股份,退出台 灣市場。

麥肯錫大中華區發佈《崛起的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指出,2010年中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額為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456.6億元);2015年將達到 270億美元(約台幣7777.4億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費國。另根據貝恩諮詢公司(Bain & Co.)最新統計,2010全球精品產業中,美洲地區銷售成長將攀升8%,最受矚目的中國市場,估計今年銷售將成長25%。隨著消費力的提高,中國未來幾 來將是最受矚目的精品消費重鎮。

(林宸誼)

奢侈之都

時尚精品業紛紛規畫在香港上市公司 上市日期 集資金額 主要股東

L’OCCITANE

歐舒丹 2010/05/07 7.83億美元(台幣242億元) 盧森堡公司L’Occitane Groupe S.A 米蘭站 2011/05/23 2.7億港幣(台幣10億元) 姚君達

PRADA

普拉達 2011/06 20億美元(台幣600億元) Muccia Prada

家族

Samsonite

新秀麗 2011/06/16 10億美元(台幣290億元) 私募基金CVC COACH 2011 規劃中 Sara Lee、紐約上市公司

Ducati

杜卡迪重機車 2011 規畫中 私募基金Investindustrial Holdings/ BS Private Equity 香港證交所拿下全球IPO冠軍2010年全球各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

集資排行榜

交易所 IPO集資金額

(億美元)

1 香 港 573.35 2 深 圳 442.78 3 紐約泛歐交易所 NYSE 338.12 4 上 海 292.33 5 澳 洲 242.93 6 倫 敦 201.07 7 西班牙 180.78 8 多倫多 107.77 9 印 度 94.45 10 韓 國 84.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8

網遊交易平台5173擬赴港IPO 最高融資2億美元

http://www.eeo.com.cn/2011/0913/211091.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余德 本網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國內最大數字商品交易平台5173已經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即將登陸香港主板,如果一切順利的話,5173將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c2c數字商品電商平台。

據瞭解,5173擁有註冊用戶超過4400萬,2010年年交易額超過70億元,預計到2013年達到200億元;平均每日發佈交易標的為80萬筆,實際日交易量已達到16.1萬筆;根據易觀國際調研報告,5173電商平台市場佔有率在虛擬物品交易領域已超過50%。

在「我為網遊狂」的背景之下,浙江人張秉新正從另一個角度觀察這個行業,他成功地從電子商務的角度切入了這個市場,用浙江金華方言中「我要PK」的發音註冊的5173.COM到今天已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數字商品電商平台,同時也是全球首家數字商品C2C電商平台。

在B2C大行其道的電子商務發展路徑上,5173卻另闢奚徑,從C2C的領域成功切入了數字商品交易領域。

這一成功沒逃過風投的眼睛,2004、2005年,5173先後獲得IDG及華登國際的投資,外界至今無人獲悉它們投入的具體金額,但業界均認為投資過億美元,佔股比例亦較大。

5173高級副總裁張培驁表示,「5173的目標是打造全球第一的數字商品交易所。」 據瞭解,5173此番上市保薦人為為法國巴黎銀行,計劃融資1.5億至2億美元。

從網遊到電商

網絡遊戲特別是多人同時在線大型遊戲(RPG)中,遊戲玩家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網遊的虛擬世界中得到「成長」(即提升等級),但為了提升等級,必 須獲得與之匹配的技能與裝備,但這些裝備需要通過兩種途徑獲得,一是通過自己辛苦努力「打怪」,二是通過購買,後者即是網遊大腕史玉柱所稱的「人民幣玩 家」。

正是「人民幣玩家」的需求出現,網絡遊戲發行商或運營商發行了遊戲中的「元寶」或者通行的交易工具,你可以使用元寶進行購買,而購買後的虛擬裝備,當你不想玩這款遊戲,或者你已不再需要這些道具時怎麼辦呢?

交易的需求由此出現。5173的張秉新同學就是當時「骨灰級」玩家之一,他一邊瘋狂地玩遊戲,一邊思索著這個「交易」的問題,能不能搞一個虛擬道具的電商平台呢?網遊玩家可以在這個平台自由地交易其靠勤勞或者是用錢購買而來的虛擬裝備,同時增加網遊本身的「好玩性」。

2003年年初,5173電商平台正式上線。按照交易額的一定比例來收取交易服務費,以這種最傳統的商業模式切入虛擬物品交易市場,在當時尚不成熟 的電子商務交易行業迅速走紅。5173從一上線伊始,就開始賺錢。當時,陳天橋所代理的《傳奇》正在成為國內首款最為流行的一款網遊,到2004 年,5173電商平台達到了這款遊戲交易的高峰。5173電商平台在這款遊戲中幾乎無人不知,5173亦由此役積累了最早期的交易誠信聲譽。

2005年,17GAME運營推出的《熱血江湖》再次給5173帶來「爆發生機」。在《傳奇》步入平穩的情況下,《熱血江湖》的火暴交易使5173 保持其持續發展的態勢。2006年,史玉柱旗下的《征途》再一次掀起交易的狂潮,接著網龍的《魔域》,完美時空的《武林外傳》、及其後推出的《誅仙》、 《赤壁》,網易的《夢幻西遊》、九城的《魔獸世界》等等大型遊戲中的遊戲道具及點卡,都紛紛成為了5173平台上的交易標的。

值得一提的是,虛擬道具的交易需求亦進一步為網遊企業所看到,2005年,盛大網絡宣佈推出「免費遊戲」模式,其後的史玉柱亦在其推出的其後大熱的 網遊《征途》中全面採用免費模式,實際上,免費模式並非真的免費,只是收費的方式從原來的以「時長」為主收費的方式變更成為了以「虛擬道具」為主的收費方 式,其後盛大與巨人不斷宣稱「自已才是免費遊戲的最先開創者」。

且不管誰是國內免費遊戲的鼻祖,2005年之後的網遊江湖,免費遊戲模式成為了網遊業的標準收費模式,這進一步證明了張秉新當初以電子商務的方式切入這塊市場的獨到眼光與創業思維。

從盛大的《熱血傳奇》開始,5173平台一步步走向輝煌,越來越趨向規模化、專業化,漸漸發展成為涉及遊戲道具、遊戲帳號、遊戲點卡、其它數字點卡等眾多領域。5173為用戶提供了普通寄售交易、帶號寄售交易、擔保交易等各種個性化交易方式。

根據IDC於2010年進行的調查,中國僅有14.8%的遊戲玩家從未用實際金錢購買虛擬物品。此外,有47.9%的遊戲玩家去年每月至少曾進行超過一次實際金錢交易,而其餘37.4%的玩家去年則至少有進行過一次虛擬物品交易。

與此同時,5173還通過獨具特色的網遊資訊社區為玩家提供瞭解遊戲動態、分享遊戲心得、 講述心情故事的共同家園。

這個家園的背後,2004年和2005年,早期風險投資機構IDG和Walden先後投資5173,這個電商平台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09年,5173成為第一家獲得文化部特許交易資質的互聯網文化經營單位。

數字商品交易所

實際上,從推出虛擬道具交易時間上來看,5173並不是最早的企業,像易趣、美國的IGE均推出了虛擬道具電商平台,但是,大浪淘沙之後,5173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它成功的秘密又在於什麼呢?

打開搜索,你能發現,對於虛擬道具電商平台而言,5173是推薦度最高的電商平台,絕大部分網友會推薦,「交易還是在5173靠譜」,儘管是收費的模式,但5173贏得了用戶的口碑。

這正是5173成功的秘密之一,它是第一家成功的數字商品C2C平台,網遊在海外實際上並無免費模式之說,比如美國人仍舊沉醉於「時長收費」的遊戲 模式,陳天橋等網遊大腕多次埋怨「華爾街不懂網遊」的說法一部分就是指向這個方面,這樣的局面就造成了易趣、IGE等虛擬電商平台的發展滯後。

但在國內,並非沒有其它的虛擬交易平台,國內最大的電商平台淘寶網虛擬交易依舊在採取免費模式進行交易,而一些網遊企業亦推出了自己的電商平台,如網易的「藏寶閣」。據一位業界人士透露,在虛擬交易領域,至少有200家以上的企業已經進入或正在進入。

但這些均未給5173帶來較大衝擊,它仍以30%以上速度增長。知識產權律師周賓卿認為,「網遊企業(發行商與運營商)自身打造電商平台實際上並不 可行,拋開虛擬交易並不是網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素之外,其原因依然有二,一是網遊企業很難經營其它網遊企業的虛擬交易,故體量很難做大;二是網遊企業作 為虛擬貨幣的發行方,已不能同時既做發行又做交易(《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中已明確規定),同時虛擬道具的交易是否也存在類似法律風險,尚未可知。」

在虛擬交易方面,部分網遊企業實際上對於用戶間交易態度並不明朗,如網龍CEO劉路遠曾公開提及「用戶間交易會滋生如盜號、銷贓等網絡違法行為的可能。」

但許多企業並不認可劉路遠的觀點,前巨人總裁林海嘯則認為:一些中小的第三方虛擬交易平台因為缺少監管確實導致了一些問題,但虛擬交易確實增加了網 遊企業更多的義務與工作量。一如出現盜號、釣魚網站等不能把責任全怪罪到電子商務平台企業身上一樣,網遊企業亦不能把責任全怪罪到電商平台的出現。

張培驁認為淘寶等免費電商平台一樣不會對5173產生威脅,他認為,這同樣也體現了5173的優勢之一,即服務的優勢。「5173現在有2000多 人的客服團隊,提供一對一交易全過程的服務,這種服務會讓用戶感到放心,從而也更信任5173;同樣,虛擬交易領域一樣也不會是一家企業通吃,我們也希望 這個領域出現更多的競爭者,那麼這個行業的發展會更健康。」

在虛擬道具的電商平台,5173還有更大的野心,這家通過打造交易虛擬道具「發家」的企業正在將眼光掃向更廣闊的領域:打造全球首家成功的數字商品線上交易所。

現在,在這個電商平台上,你不僅可以交易網遊虛擬商品,一樣可以交易電信充值卡,可以購買線上保險,也可以交易更多的數字優惠券、數字商品券等無物流商品。

「5173要打造全球最大也是最成功的數字商品電商平台」,5173首席運營官李治銀在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我們將佈局網遊點卡、道具交易之外的更大的領域,在未來,你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交易所有法律許可的,沒有物流的數字商品。

但李治銀也透露,實際上5173電商平台上新發展業務目前佔比還很小,但增長速度已是倍速發展。同時,5173還將開拓移動互聯網領域,打造5173手機端電商平台及推出更多應用。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5173將會在9月底登陸港板,融資用途將主要指向以下幾個方面:將展開有關遊戲及非遊戲相關業務的策略收購,以及提升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同時包括移動互聯網業務及各種管理系統、宣傳推廣、補充企業營運資金等在內的全方位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2

凱德商用赴港上市

http://stock.hexun.com/2011-10-24/134504134.html

10月18日上午8點半,嘉德置地集團(CATL.SGX)總裁、凱德商用董事長廖文良帶領高管團隊現身港交所。當日,凱德商用產業有限公司(下稱凱德商用)在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

  凱德商用此次以介紹形式登陸港交所,中金香港證券及摩根大通擔任聯席保薦人。據香港股份登記冊顯示,截至10月18日下午6時,股份過戶代理人已接受第一批次轉移股份共9691.3萬股,約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的2.5%。

 掛牌當日,凱德商用股價收報7.79港元,總成交3.13萬股,涉及金額244萬港元。由於不涉及發行新股或融資,凱德商用總裁林明志說,「對今日的股價表現沒有太大期望。」

  2009年11月,作為嘉德置地商業地產運作平台,凱德商用在新加坡交易所分拆上市,由嘉德置地控股65.5%。截至目前,凱德商用共持有新加 坡、中國、馬來西亞、日本及印度五個國家96個商業地產項目,資產總值約265億新元,總面積約733萬平方米,為亞洲最大的商業地產開發商。

  《財經》(博客,微博)記者瞭解到,在新加坡IPO之前,凱德商用曾將香港上市列入計劃,但考慮到市場透明度及投資者接受程度的因素,最終將IPO地點選在新加坡。

  9月中旬,林明志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此番重新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二次上市主要是為下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凱德商用42%的資產位於中國內地,希望能更加貼近國內市場,也讓香港的投資者熟悉凱德商用,融資時能有比較強的認知。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國內開發商提出向凱德學習,但並不應把目光只關注在如何融資和運用金融工具上。目前金融市場整體環境不完善,想在境內用好金融工具目標仍然遙遠。

  「融資只是手段和過程。凱德是真正認真在做商業地產,這才是值得好好學習的——國內開發商做商業地產大多是噱頭,目的各有不同,卻不是在追求商業地產本身的盈利。」該人士說。

  拓寬融資渠道

  2009年11月,凱德商用在新加坡分拆上市,首次公開招股吸引到1.7倍的超額認購,共籌資20.2億美元,創下新加坡IPO市場16年之最,並衝入該年度全球十大IPO。

  「凱德商用需要一個好的融資平台進行長遠投資。如果沒有融資平台又要不斷進行拓展,就會破壞(嘉德)集團的資金平衡,造成整個集團的運行不暢。」林明志對《財經》記者說,「上市後仍會與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合作。」

  「之所以要單獨上市,主要是考慮到商業地產業務佔用的資金量比較大,而我們看到的市場機會又比較多,需要用募集到的資金儘量爭取更多的市場機會。」一位嘉德置地高管解釋說。

  商業地產的特點是,一個商場從計劃到完成需要兩年至三年,而從建成到實現穩定收益又需要兩年至三年,這就提高了開發商的資金門檻。凱德商用在新加坡上市前雖然與基金和信託有著良好的合作渠道,但仍難滿足其對大量資金的迫切需求。

  新加坡上市後的兩年間,凱德商用加快擴張步伐,共以209億元人民幣收購了11個商業地產項目,其中七個位於中國。而凱德商用投資項目中,有26個處於開發階段,仍需大量資金支持。

  9月30日,對於此次赴港上市的原因,凱德商用透露,公司需要大量的資金維持現有業務營運並擴大經營。計劃利用公司內部現金流量及資源、發行新股本所得款項及借款等為上述所需提供資金。

  「(在香港上市後)又多開闢一條融資的渠道,兩邊都可以融資。」林明志說。但他表示,現在募資不是一個好時機,公司仍有充足的現金,也並不著急募資。「這個市場情況,融資沒必要,我們不需要錢。股價賣得這麼便宜,工作人員會很辛苦。」

  《財經》記者瞭解到,凱德商用赴港上市計劃於今年初提出,4月底通過股東大會審議,此後進入港交所審批流程。

  「如果要用錢的話,四個月的股東審批,六個月的港交所審批,接近一年的時間,怎麼會等得及。做長期的項目肯定要想得遠一點,為下一步鋪路。」林明志說。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凱德商用赴港上市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新加坡交易所自身的侷限已難以滿足凱德商用加速擴張的需要。該人士認為:「新加坡交易所的估值較低,周轉率不高。而香港是全球房地產估值最高的地方,從交易量來看,香港也會比新加坡要大很多。」

  近半年間,凱德商用股價不斷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其贏利預期遠不如從前,凱德商用必須做出未雨綢繆之舉。

  截至10月18日收盤,凱德商用股價已從6月1日的1.63新元跌至1.24新元,與2009年IPO時的發行價2.12新元相比,已跌去大半。8月,公司股價曾在短短20天之內,一路從1.43新元跌至1.14新元,隨後又在數十日之內衝回1.36新元。

  林明志對《財經》記者表示,股價下跌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場出現波動,歐美投資者遇到問題之後急需套現,而淡馬錫賣出一部分股票則是正常的機構投資行為,不代表對中國市場的判斷,「最近它們又買了一部分股權。」

  他同時介紹,公司手頭擁有現金約6.26億新元,銀行可用貸款20.91億新元,公司資金壓力並不大。若將資本負債率提升至30%,便可滿足目前的發展。另外,中國市場六成項目可於明年獲得現金流入。

  「這是為下一步發展做一個平台,不能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再去做。」他說。

  貼近內地

  中國市場日益重要的地位是凱德商用選擇「更加貼近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

  2008年,凱德商用在中國市場的收入佔當年總收入的28%,2009年則僅為20.1%。到2011年底,凱德商用60%的淨資產值將來自中國,目前已運營的購物商場淨資產值為40%。截至三季度息稅前盈利貢獻為35%。

  凱德商用披露的數據顯示,其持有中國內地35個城市的55個商業地產項目,總建築面積超過490萬平方米。其中,40家購物中心已經開業,其餘將在兩年至三年內陸續開業。

  林明志認為,中國住宅市場的調控降溫政策,將使商業地產市場反映更加理性化的估值和價格,為凱德商用提供更多項目收購的機會。按照計劃,未來3年-5年,凱德商用在中國內地的購物中心將增加到100家。

  10月19日,凱德商用發佈三季度業績公告。凱德商用三季度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7.3%。但是,贏利同比下降30%。凱德商用在財報中分析,今年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收購馬來西亞皇后灣廣場所得的租金收入,以及來自基金管理實體的貢獻和較高的物業與項目管理費。

  相對於新加坡租金收入5%至6%的增長速度,中國租金收入增長往往可以達到15%至20%,潛力巨大,這也為凱德商用未來增長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凱德商用也將中國業務確定為未來發展的主力。

  凱德商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購物中心平均出租率為96.6%,截至今年上半年,購物中心收入同比增長22.2%,達到6.8億元人民幣。今年下半年將有三間購物中心開業,通常開業一年便可實現收支平衡。

  林明志表示,雖然政府進行宏觀調控,但公司資產以商業地產為主,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收緊銀根的政策會使貸款利率增加,但物價上漲帶來的租金收入增幅,足夠應付還貸壓力。另外,物業增值和商場逐漸落成營業後產生的現金流,將會支持公司的正常發展。

  與此同時,凱德商用的購物中心位於西部包括成都、重慶及德陽等地,二三線城市收入增長將會與公司長期投入息息相關。林明志認為:「西部城市消費力強勁,租戶生意理想,購物中心租金收入亦可以有增長。但這些地區雖然地價便宜,仍需長時間培養人流。」

  然而,商業地產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經濟波動時,商業地產資產規模大、流通性差的特點,將會使開發商面臨更大的挑戰。

  對於如何規避這樣的風險,林明志認為,資金管理是重中之重,高價拿地是商業地產的死穴。「與住宅不同,商業地產投資額比較大,又需要專業運營經驗,在這個領域裡很難找到接盤的下一個開發商,而散售的商舖又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林明志表示:「我們跟租戶有很多聯繫,租戶付得起租金,是因為他們拿到了銷售額,這也是因為當地市民能買得起他們的產品,這都是相互掛鉤的。我們能夠知道租戶承受的租金壓力在什麼地方,倒過來算賬,就可以知道我們能承受多少的成本,然後再去做項目。」

  「凱德商用總負債通常不超過資產的50%。我們的底線是,資產真的貶值一半,我們還是可以支持的。」他說。

  外資瓶頸仍存

  林明志認為,目前住宅市場受到政策控制,很多開發商選擇做商業地產。但沒有真正做過商業地產的開發商,很難體會其中的艱辛。

  「國內開發商跟我們說,凱德的商場很好,他們也能做,但直到開業之後才知道是噩夢的開始。租戶賺不到錢,肯定把壓力都轉移給開發商,開發商又解決不了,騎虎難下。不能退錢,也不能關門。大部分會演變成小產權賣掉,但一旦賣掉會更難管理。」林明志說。

  一位從事商業地產開發的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大多數開發商蜂擁進入商業地產領域,目的並不是在商業地產上追求贏利,有的是為了 圈地,有的是為了暫時躲避資金風險,浪費了大量商業和土地資源。只有凱德商用幾家公司是在認真做產品,但凱德商用面臨的障礙和瓶頸又難以破解。

  知情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從長遠發展來看,凱德一直希望在國內A股上市,能與中國業務接軌,但目前的政策條件仍不允許。「境外上市是次優選擇,即便在香港上市,凱德商用仍然還是外資企業,難以繞過國內限外政策的壁壘。海外上市募集到的資金一樣要經過外匯管理局的審批才能進入中國市場。」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外資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外資房地產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空間正在逐步被壓縮,政策的壁壘難以突破。

  該人士認為,外資曾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很多先進理念,但隨著本土企業不斷壯大,這樣的優勢正在逐漸縮小,而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國家對外資的限制短時間內不會放鬆,外資地產企業在市場中的份額已越來越小。

  林明志坦言,從2007年開始,國家對外資投資房地產便開始嚴格監管,現在愈發嚴格。「政府也在擔心,很多人就是在賭人民幣升值。把錢放進來,隨便買資產,造成資產泡沫。一旦覺得中國經濟不行了,就拋售走人。很多發展中國家都經歷過這種情況。」

  目前凱德商用在中國運作商業地產項目的流程是,先確立項目意向,然後成立公司。用自有資金付完土地款之後,用剩餘資金進行施工建設,而只有在開工之後才能獲得開發貸款。

  「外匯管理局會對自有資金進行審批,每一筆進來的錢都要有實際用途才能結匯。這就要跟施工單位談,拿了施工單位的發票才能去結匯。結匯也不能到我們賬戶,要到施工方、收款方的賬戶。就好比我請你吃飯,不能掏錢請你,要把錢打到你的賬戶。」一位凱德商用內部人士介紹。

  「我們是實實在在做事情,相對來說,審批還容易一些。如果政府部門覺得你在國內投資只是一個短期的行為,就很難得到審批。」林明志說。

  他認為,人才短缺才是凱德商用感受到的最大壓力。商業地產歸根到底是服務業,國內服務業才剛剛起步,「保潔做得好的人都很缺」。

  而對於接下來的市場判斷,嘉德置地集團總裁廖文良對《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施行越來越多冷卻市場的政策,有人問我是否擔心,市場會不會趨於悲觀?我的答覆是,如果中國不推行這樣的政策,我才會擔心。因為這樣會導致泡沫化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房價很高的時候很難談合作和收購,現在要容易談一些了。商業地產對很多開發商來說是個拖累,希望能趕緊賣掉回流資金,這也給我們帶來好的機會。」林明志說。

  本刊記者王寧寧、胡采蘋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