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林百里:「郭董很了不起,是位大菩薩」 誰當一哥無所謂衝刺獲利才重要

2010-11-01 TWM




一場大病,讓NB教父林百里如作黃粱夢一般醒來,雖然錯過一整個科技世代、NB黃金時代已經過了,過去的「小老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如今也成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卻成了最重要客戶。然而,復出二年之後,林百里把廣達未來策略看得更遠、更清楚了。

撰 文‧黃智銘、陳兆芬、楊卓翰二○○八年,大病痊癒復出時,林百里曾說自己與其當首富,更寧願當個研發、創造的小天才。的確,在台灣科技業中,比起他過去創 造的財富,他對於科技趨勢的洞見更有可觀之處。這幾年來,與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合作推出OLPC(One Laptop Per Child,百元筆電),帶動小筆電的風潮;十年前,又提出虛擬電腦的概念,超前台灣科技產業看到雲端運算商機。

二十一年前創業時,林百里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從無中催生台灣NB代工產業。他曾自豪地說,當年他所設計的NB生產線,雖然已二十多年,但現在幾乎所有的代工廠,還是依照它來組裝電腦。

不過,NB代工這個每年營收超過三兆元的台灣科技產業火車頭,如今卻面臨成長減緩的考驗。林百里在專訪中首度坦承,NB代工的成長有限,未來台灣應該可以朝綠色科技、文創、預防醫學,及精緻農業等幾個方向來發展。以下為訪談摘要:談NB沉淪說 肇因資源過度集中

廣達轉型走自己的路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最近「看淡PC產業」,仁寶總經理陳瑞聰也說「一起沉淪」,台灣NB代工產業出了什麼問題?

林百里答(以下簡稱答):現在我們面對的情況是做玩具、做鞋子都比做NB好,這個產業一定有問題。我不會說是「沉淪」,但NB代工的確是成長有限了。NB代工產業是一種改良式創新的產業,因為生產力擴張相當容易,所以大家的獲利會一起下滑。

台 灣NB代工產業的問題,是資源過度集中在IT產業,現在大家忙著轉型,又都投入面板、LED、太陽能這些新產業去,所以這個現象未來還是存在。廣達未來不 會去投資這些產業,我們過去也投資面板廠廣輝,也遭遇同樣問題,後來一聽說有人(友達)要買,我就很開心地賣了(笑)。

過去NB代工是一個好產業,我們也在這個產業上賺了好幾千億元,接下來,廣達要往雲端上面去發展,我們已不是很在意是不是一哥或龍頭了,衝刺獲利比較重要。

問:這幾年你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競爭也都是大家討論焦點,最近他釋出腰斬鴻海成長目標的訊息,你又如何解讀這件事情?

答:我覺得郭董很了不起啊!大家都是在為台灣打拚,他一個人要養活一、二百萬名員工,是一位「大菩薩」;比起鴻海來說,廣達員工只有幾萬人,所以我只是「小菩薩」。

談未來產業 建請打造「數位台灣」綠色科技、文創、預防醫學都是新星問:除了雲端產業之外,你認為台灣未來還適合發展哪些產業?

答:我在一場會議中,曾經對馬英九總統建議,台灣未來在綠色科技、文創、預防醫學和精緻農業上都很有優勢,應該大力支持發展。

綠 色科技是我相當關心的一項產業,這不只是說太陽能電池,這個產業未來會和人類食、衣、住、行都有關,單是綠色科技如何和雲端科技結合,讓未來雲端科技使用 的設備更節能、更環保,就可以有很多努力的空間。未來幾年數位科技革命就會發生,所以我也建議總統要趕快打造「數位台灣」,在教育、醫療、交通各種方面都 往數位上發展,才能趕上其他國家的進度,雲端運算只是打造數位台灣所需要的技術而已。

問:生技產業不也是重要未來產業?

答:在美國可能是,但是台灣並不適合發展生技產業。生物科技是一項風險很高的產業,我們看美國的經驗,在生物科技的投資上,人家是一次做很大範圍、很多類別的投資,他們著眼的是只要一個成功了,就可以把其他失敗的投資賺回來。

台灣受制於規模,只能小規模的投資,所以都是集中在測量儀器之類的投資,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的生技產業投資,這樣是沒有辦法把生物科技發展好的。

但未來如果可以在台灣良好的醫學基礎上,結合大陸市場,我想,台灣的預防醫學是相當有競爭力的一塊產業,而生技則未必可行。

談管理接班 CEO要會想、會賺錢三個條件 十年養成接班人問:現在的產業變化巨大而且迅速,作為一位CEO要怎麼去面對?

答: 我過去就說了,我在廣達負責的是十八個月以後的事情,我是CEO,CC(指梁次震)他的角色就是COO(營運長)把這些規畫落實,這就是我們在廣達的分 工;我負責作夢,CC幫我執行。大家不要誤以為CC開了百貨公司就分心了,其實那都是委託給專業團隊去經營的,他頂多在那邊吃吃飯而已。

我們說CEO要有Vision(願景),願景是要看到十年以後的,而一個成功的CEO至少要看到未來三年的發展,我覺得我的優勢在於,對很多人文學科都很有興趣,所以在理解趨勢上,會比較有自己的看法。

問:那你是怎樣看待也是廣達重要客戶,現在被認為最能掌握趨勢的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呢?

答:賈伯斯當然更優秀,不同的是,他直接去市場上觀察,所以看法更厲害。

過去賈柏斯被蘋果開除時,他開了一間公司叫做「NeXT」,他什麼事也不做,就是一直在想,未來的人類需要什麼東西;後來回到蘋果,做出來的產品,都是顛覆市場的產品。這些看法都是實際在市場上觀察得來的,他們看的是人類下一個需要,而不是技術。

問:廣達也一直透過與MIT合作來拓展視野,可以談談現在合作的概況嗎?

答:廣達研究院除了透過「T-PARTY」計畫,每年贊助MIT五百萬美元外,內部的廣達精英學院也引進了哈佛商學院的課程,我自己也特地到哈佛上了一周的課。

我自己去上課之後,也大有收穫,台灣科技業過去看事情、看產業都太片面,但在哈佛,他們要求要站在制高點來看待事情。我回來台灣之後,也把哈佛的教授請到台灣來上課,要求廣達副總以上高層,都要到內部的精英學院去上課。

與MIT的合作也讓我們受益不少,根據MIT的研究,我們大概四、五年前就知道,今天類似iPad這樣的產品一定會出現的,所以我們也可以提早就做好準備。

問:這些課程就是用來培養接班梯隊?你曾提過一個「5+5」的十年接班計畫,可以談談現在的進度嗎?

答:我對我們現在各事業單位的負責人都很滿意,他們現在每個人都是很獨立的CEO了。

作為一位接班人,我認為角色就不是工程師這麼簡單了,一位CEO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技術,第二是行銷能力,第三是經營能力。一位CEO就是要幫企業賺錢的,所以需要全方面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6

菩薩重因 眾生重果

2011-1-17  TCW




一位友人最近半年陷入業績低潮,上班不起勁,做決定也失去自信與準度。情緒不斷影響他對事情判斷的清晰度,更影響到下一個決策的品質。他陷入低潮拔不出來,惡性循環。

他的困境不在於陷入低潮,而在於拔不出來,而拔不出來的關鍵在於:面對結果,無法收拾情緒。再白話一點,放縱了情緒。

我們是人,又不是神,因此皆有情緒。看到不好的結果,當然情緒不好,難過、憤怒、沮喪、退縮、怪罪。情緒一波波來,像大浪潮,越攀越高。所有人的挑戰都在 於如何收拾情緒,花多久時間收拾情緒。這些情緒,有任何助益嗎?我現在問十個人,我相信,給我的回覆都是沒有意義。然而,卻無法收拾。

這讓我想起,佛光山的一位師父跟我說的話:「眾生重果,菩薩重因」(或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果,是你怎麼栽種而有的結局。如何栽種,叫作「因」。一般人太在乎結果,卻忽略成因。智者不同,重視成因,因為有「因」必有「果」。只是,收成的早晚罷了。

所以,當你決定在什麼土壤與天候下,用哪一個品種的樹苗,什麼肥料與施肥頻率,就已經逐漸醞釀將會有什麼樣的果實。除非天候逆轉,否則根本不需要等到結果,即知結果。

譬如,我那可愛的花園,其實並不美麗,因為花開得稀稀落落。後來,我到鄰居家看到如飯碗般大的玫瑰,茶花也是一樹百開,驚為天人,才豁然了解自己的花園是 被餓太久而導致。不過,因為我太懶,又健忘,花園也就依舊。成因如此,結果也就不難預料。特別在每年冬天,山上櫻花季來臨時,但見群山翻紅,獨獨我家的櫻 花有氣無力,吐個兩朵櫻紅,交差了事。對於這樣的結果,我雖然每次都心存僥倖,希望落葉不少,足夠變成沃肥,但也都沒成真。

工作上更是如此。人,或有幸運,但是幸運不會天天來,年年來。業績不好,只是結果。木已成舟,情緒的好壞都無法改變結果。能改變的是趕緊把握下次結果前,該以如何工作的方式與態度。對症下藥,找出結出酸果子或小果子的成因。

這時候,你需要清晰的腦袋、行動力;這時候,你不需要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情緒。 看待事情的角度,調整思考的焦點,從「重果」改到「重因」,這很難很難。不過,如果能調整得過來,將會發現承擔事情的能量也擴大了。

你還在為果所苦嗎?別浪費時間了,趕緊收拾情緒,轉移戰場,把焦點與精力放在新的成因,醞釀新的果實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4

企業要興盛 靠廟大或菩薩大?

2011-9-26  TCW



若將組織比擬成「廟」,人才就猶如「菩薩」,然而,企業想要用最有競爭力的人才,卻又怕對其管理能耐造成考 驗,宸鴻是如何啟動人才與組織間的良性循環?

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湯):人才為公司成功的必備條件,尤其是經驗豐富的高級管理人才,更是公司 發展必要條件。但留住高級人才代價也高,不但要求異於他人的薪資,也希望有更大的舞台,能更上層樓。但公司 高階職位有限,這些人才自然會向外尋找機會,其他競爭者也會伺機而動進行挖角,如果挖角成功,不僅公司損失 人才,還給競爭者增加戰力,造成雙重損失。因此公司高級人才會頻頻要求更高的職位、更多的權力、更高的薪資。公司為了安撫這些人才,只好應允所請,造成公司極大的不公平。

但也有另一派的理論認為,公司的成功不是個人的貢獻,而是公司的名聲和經營團隊的結果。個人貢獻有限,不能 讓任何人成為公司不可缺的人才,即使個人離開公司,無論職位多高,對公司的影響有限,不應為了個人而破壞公 司制度。而且對付對手挖角的做法很多,內升、反挖角都是選項,終究是廟大而不是菩薩大。這個議題你怎麼看?

宸鴻科技集團總裁暨執行長孫大明(以下簡稱孫):「廟大,還是菩薩大?」我覺得絕對是廟大。因為一定要有廟,才會有菩薩,要不然菩薩在哪?

發展人才同時,要先做知識管理? 開始是菩薩把生意做起來,但廟造化那個菩薩,就像假設這裡有個舞台,給你燈光、麥克風與樂隊,在上面表演你就變明星,這些事你常不察覺;等下了舞台,還有沒有這麼多配套讓你成事?那就是未知數。

菩薩大了,廟也可擴大,菩薩就可做更多事,是相輔相成的。

 湯:可是台灣很多公司老闆不敢教徒弟,舉例來說,因為我們對IP(智慧財產權、專利)保護不足,老闆怕教了徒弟,就跑出去跟他競爭了。他想,只要我這個菩薩大就好。但也因為這樣,企業無法成長,你如何管理這個問題?

孫:發展人才同時, 知識一定要靠制度分享出來,要不然等於是一夫當關,整個公司就是靠著這個人,那就會發生 你剛才講的,公司不敢把專利拿出去,永遠也做不大,因為怕人家偷了。

人才單獨做(事),其實對(自己)本身是不利的。像我,並不是天生就會做執行長的,我是從實習工程師開始做 起,再由工程師轉為經理人。(我感受到兩者)最大差別不是職銜,而是原來我從只靠自己兩隻手做事,變成我指 揮下面的每一隻手,都為了我的方向一起努力,那個快樂,是不得了的。

我遇到九成以上的技術人都想要更上一層樓,等於說他要跟廟一起成長。如果技術人要轉經理人,他不是天生就會 領導,站在公司的角度一定要幫他。公司要有接班人計畫,要有好的人才發展計畫,要有好的獎酬……。
湯:但對人才來說,獎酬是永遠不夠的!何況市場永遠有機會等著他? 孫:這個「不夠」也可以變成激勵誘因。拿宸鴻來講,我是綁你四年,你看到四年的大餅,然後根據公司的政策與目標,和你的表現,你今年可以拿到四分之一的餅,剩下的四分之三被儲存起來,明年這個時候又來一次,你要不要再繼續做?(現在)我的廟還在擴大,還有很大的空間呀!所以你看,宸鴻做了兩件事,我們一方面在擴張,另一方面就把機會給員工,他們可以帶更多的團隊,發展更多的事情。

我覺得獎酬是一回事啦,當然這是看得見摸得到的,但管理、解決問題本身會帶給人快樂。客戶是流動的,他如果 不滿意就會轉,你這個團隊就會解(散),個人也不會成功。我們要求良率要做到九成,過程中大家都有努力,差 別只在最後一%、二%最後一哩。

我們科技公司男孩子多一點,每天回到家裡夜深人靜的時候,他自己最清楚我今天的價值是什麼。如果不把問題解 決,他回家是很鬱卒的(指男人的人生價值建立在事業成就感上)。我覺得我們公司要帶給每一個人最大的快樂,就是讓他回家那個時刻,覺得活得非常值得。過程就像吃苦瓜,吃完了之後眼睛會亮。

管理過程,無論如何都會有痛苦的狀態,重要是結果要得到,公司要賺錢,我才能拿錢去做研發。公司第一年我也 就跟大家(員工)承諾,一定要賺錢。我跟客戶講,你要我賠錢,不要來找我,因為我要有能力回頭去投資研發,改造我的管理流程,不然明天我就不可能還是最好的。

我們一直很努力去帶入一個良性循環,把廟經營好,讓菩薩快樂,可以成長,然後他就會讓廟更大,把香火弄得更 好。一定要這樣下去,不然(一個環節)你走不好,就會變成惡性循環。

湯:宸鴻的管理制度,有摩托羅拉這種美式管理風格,講「數字管理」、嚴格的KPI(關鍵績效指標)、透明化、「對事不對人」、結果導向……,雖然宸鴻是科技公司,但對事不對人,這種制度在講求人情與關係的台灣行得通嗎?

孫:可以,我們在中間有個平衡。舉例來說,我們有個做法叫「關懷圈」,十人一組,互相關懷,那才會知道,誰 誰誰怎麼了,生病了或怎麼了。

B咖變A咖,可以靠團隊管理? 湯:在數字管理加上人性關懷……。這是說,廟要是經營得好,才可以留住菩薩,也讓菩薩長大,再把廟經營更好;但經營得好的前提是,嚴格有紀律的管理, 而嚴格管理又要加上人性面去做平衡。

好,接下來我想請教,理論上領導人應該花最多的時間在A級人才,就是被視為菩薩的這群人上,因為他可以做最多 事,但事實上,經常管理B級的人時間更多。

孫:對,或者就把時間花在C身上。不過回頭來講,是不是A級人才最重要?像奇異集團的做法,它整個A級人才都屬 於同樣的(群體)上面,結果就變得好像是外籍兵團在經營國事,人家(被分派到經理人的單位)會覺得你是外來 的。我其實不太贊成這種把A級人才聚在一起的做法。

我們也給評考等級(grading), 也給,也有B,也有C,但不管如何,我們的ABCD都是一個團隊的,沒有突然外來 的人。因為是團隊,每個人可以去找標竿學習,今天B、C如果努力,你沒有理由告訴他,明天你不會變成A呀!也因 為工作的環境很動態,A咖可能會變B咖,B咖也會變A咖。

最後除能力,是態度來決定是不是成功。很多人怪廟不夠大,這個廟是你自己要去建!當人家在做接班人計畫,要 升人時,有些人只會自己一直窩著,但那個人已經開始打了領帶主動去聯絡客戶,看客戶滿不滿意,那接班人會選 誰?

湯:我在想這個結論會不會是,你其實不需要A級人才,因為管理流程嚴謹,任何人一上了線,在這個平台上,紀律 和表現就出來啦;或者說,你沒有必要去分A咖或B咖。所以對宸鴻來說,一定是廟大而不是菩薩大。

孫:還是有(分A咖或B咖)。只是對我來說,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公司文化很清楚,所有遊戲規則都很清楚,剩下 的就是如何一起共同努力。

管理精華CEO的天職就是要讓「廟」大於「菩薩」,宸鴻的做法是透過知識管理,將A級人才的知識和其他成員分享,透過團隊管理,讓其他成員和A級人才學習,透過績效管理,讓每個成員都想成為A級人才,A級人才也會高興留在公司發揮才能,透過人才發展管理,培養下一代A級人才。同時,公司也建立制度、舞台,讓A級人才離開公司制度就無法達到A級的績效。 這樣,廟和菩薩一起成長。廟一定比菩薩大。

【延伸閱讀】宸鴻人才與組織管理績效學

333養才理論宸鴻培養人才仿照摩托羅拉制度,認為一個夠格的企業領導人一定要在企業內部至少經過3個不同事業 單位、3個不同工作崗位與3個國家的歷練。這是以輪調,訓練人才跨領域與跨文化的能力。宸鴻成立時間短,不太 可能執行跨國輪調,因此即以客戶為中心的團隊,在團隊重組或客戶轉換時機,實踐輪調,培養人才能力。

A級員工獎勵比率占50%如果將企業盈餘要分給員工的獎勵視為一塊餅,宸鴻分給A級人才的約二分之一,即50%的 比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3

逆行菩薩


我問旅居英國的朋友。兩個月內三次恐襲,怕嗎?他,淡淡然說,恐襲之於英國,就像地震之於日本。

我們都知道日本有地震。日本地震的頻率、次數,不亞於歐洲的恐襲。但是,沒多少人因為害怕地震而不去日本。當然也沒有日本人,因為自己的國家有地震,就離鄉背井移民去。

朋友說,英國人,自願或非自願,都不得不把恐襲視作「新常態」(new norm)。如果你問一個美國人怎樣看恐襲,他可能激動得呼天搶地。但英國人只會錯愕、傷心、黯然,然後回到日常生活中,繼續每一天該做的事,默默地、靜靜地消化這一切。就連萬事小心的想法,都是多餘的。因為,命數,不是由得你去小心的。

嗯,我懂,也不太懂。地震是天災,恐襲卻是人禍。我們可以不帶抱怨地面對天災,卻怎可能無條件接受與包容人禍?

走筆至此,想起剛過去的千人禪修,常霖法師提起這件事:

特朗普退出了巴黎協定,國際輿論群起而攻之,各國元首忙不迭地表示遺憾。就連美國人都紛紛反抗,這個總統太離譜,我們要結集群眾力量對抗氣候暖化。當一個人,為世界製造罪孹,往往就會激發更多人走出來,抵銷他的罪孹。這個眾矢之的,其實是個逆行菩薩。

反之,常霖法師記得,當年南亞海嘯,網上流傳一段影片。渡假的人潮在海邊暢泳,起初,當他們遠遠看着大浪,從海的盡頭吞噬過來,都禁不住讚嘆:「嘩,好靚啊!」殊不知,迅雷不及掩耳之際,大浪湧到鼻尖前,逃走都已來不及。

人,總是不夠危機意識,所以樂極生悲。卻又因為過份憂慮,而看不見逆行菩薩背後的天理循環。恐襲的始作俑者,也是逆行菩薩嗎?面對逆行菩薩,別要進退失據,我們又做得到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09

700元只是小菜?但斌:茅臺是菩薩給大家送錢來的,年底或漲到讓你目瞪口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217.html

火山君在此將對但斌的采訪整理出來,供投資者參考。

精華語錄:

1,很多人覺得去年的白馬股漲多了,但我認為,他們是越漲越便宜。

2,去年那種炒白馬股藍籌股不是價值投機,只是回歸到正常的現象。事實上,去年漲的好的,都是嚴肅投資,買這些的人就賺到錢了,未來也是這樣的。

3,當時我們說茅臺要到600元,很多人說貴了,但今年就到了700多元,到2018年底的話,大概率會漲到讓大家目瞪口呆。

4,以我們在境外13年的市場經驗看,在美股等市場,一般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是圍繞1000億市值以上的公司做的。現在A股已經有了這種現象,很多股票的成交量在1000萬以下,大資金進去容易出不來。未來的共同基金、養老基金還是會圍繞核心資產在玩。今年這種風格會加強,特別是A股加入MSCI之後,這個過程是長期過程。

以下是但斌本次發言全文:

我一直在講,茅臺是菩薩給大家送錢來的。貴州茅臺的企業特征比生產香煙的菲利普莫里斯還好,而後者200多年了還能創新高。很少有企業能夠長期提價。茅臺1951年一瓶酒 1.28元的出廠價,今年剛提價提到969元,在計劃經濟時代,它的提價每年增長5.6%,在市場經濟情況下,在這次沒有提價前是每年14.5% 的增長。茅臺如果像菲利普莫里斯一樣提價200年甚至1000年,只要中國的白酒文化不變,茅臺的價值不可想象。假如一個企業的存續周期是200年或者1000年,如果產品的溢價是10%的200次方或1000次方,這個企業能提這麽多次價格,是非常值錢的。

我們做投資喜歡用DCF模型,這個模型的核心是企業未來現金流。如果企業的生命周期是200年或1000年,用這個公式去計算,哪怕只提價3%,其200次方或1000次方,你算一下,茅臺能值多少錢。

剛剛過去的 2017年茅臺是35倍市盈率,按照2018年茅臺的收益和預期來看,大概是29元的每股收益,就是25倍市盈率,到了2018年12月31日時再看,就是36元每股收益,市盈率變為20倍,你說它是便宜還是貴了?

茅臺的中期產能還有3倍空間,這次茅臺的出廠價是969元每瓶,如果再過8年或10年,出廠價提高1650元的話,提高一倍。茅臺今年利潤是280億元,算少一點250億元,到時候就是1500億利潤。這周五茅臺9000多億市值,如果市值能再乘以6,你說茅臺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放更長遠來看,茅臺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公司。我說過,茅臺是菩薩來給大家送錢的。很多人對茅臺又諷刺又挖苦,說茅臺跟腐敗聯系在一起,我不知道這個邏輯是什麽。事實上,茅臺現在的需求跟反腐已沒有任何關系了。

當年我們在白酒危機的時候,茅臺250元到180元時一股都沒有賣過。我始終堅信茅臺是中產階級的消費。事實證明我們是對的,但是堅持的過程中是要付出代價的,在堅持的過程中很痛苦煎熬,投資就是這樣。某種意義上來說,茅臺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個標桿。

如果你真的深入去研究茅臺這個企業,就知道全世界很少有企業有這樣的產品毛利率90%、凈利潤90%。換個企業有這樣利潤的話,就有很多競爭對手加入。但是茅臺別的競爭對手就進入不了,這樣一個企業很多投資者就是視而不見,覺得股價高了。而去年年底伯克希爾突破了一股30萬美金。美股在周五又在創了新高。Facebook、亞馬遜等四大金剛全部創了歷史新高,基本都是接近1000美元每股。如果A股連1000元人民幣的股票都沒有,這個該怎麽說。我們不要看股價的高低,要看這個企業值多少錢。當時我們說茅臺要到600元,很多人說貴了,但今年就到了700多元,到2018年底的話,大概率會漲到讓大家目瞪口呆。

去年有一個新聞,說一個阿姨1973年在銀行存了1300元,去年銀行還給他2684元。在我 五六歲的時候那個阿姨是個富人。如果她當時買茅臺能買200瓶酒。那個酒現在大概值40到50萬元一瓶,200瓶的話,她現在還是一個富人。

當一個企業的產品處於供不應求,大家都趨之若鶩的時候,就跟拉菲、愛馬仕一樣自然有金融屬性存在。像茅臺這樣的公司,歸根結底還是需求端太大,供給端太小了。它的可供給的量是非常有限的,去年我去茅臺的時候,他們高管告訴我要出百家姓酒。538個百家姓,一個姓給20噸就是11000噸;如果給200噸就是11萬噸。現在整個茅臺的產量才2萬噸。所以說百家姓酒就是去搶酒。茅臺永遠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還有,茅臺是一個很好的快消品,女孩買個愛馬仕可以用很多年,但茅臺一喝就沒了。

還有一點,茅臺是中國的一個好酒,又是一個便宜的好酒。比方說今天晚上10個人吃飯,請紅酒就2000元一瓶,還要說半天是哪產的,一人一瓶都不夠,得2萬多。但如果是茅臺的話,10個人五瓶,就5000元錢,便宜多了。所以從商務招待來說,茅臺是中國最好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中國老百姓的財富在大規模增長,茅臺未來的需求就更多了。

美國的崛起不僅僅是亞馬遜、蘋果的崛起,還有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公司崛起,是全面的崛起。中國的崛起不光需要華為、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企業,還需要如白酒、榨菜、海天醬油這樣的企業崛起。中國有品牌的東西有哪些,實際上就有茅臺。

我們今年在A股有70%多回報,海外基金2017年回報80%左右。我們一半買的是純美股,如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英偉達、特斯拉,還有中概股好未來、阿里巴巴、網易、微博,過去幾年我們漲的最好的是好未來。中國人非常重視教育,培訓行業里面有兩個公司,好未來和新東方。從我們調研的情況來看,好未來比新東方更有優勢,這種優勢一旦建立是很難改變的,會越來越強。還有這幾個公司所占的行業比例很低 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2011年就開始投資好未來,差不多有10倍回報,現在還是看好這個公司。

很多人覺得去年的白馬股漲多了,但我認為,他們是越漲越便宜。這些核心的東西漲了這麽多,但格力現在是10倍PE,有泡沫嗎?從全世界來看,它們還是很便宜的,所以去年那種炒白馬股藍籌股不是價值投機,只是回歸到正常的現象。事實上,去年漲的好的,都是嚴肅投資,買這些的人就賺到錢了,未來也是這樣的。

以我們在境外13年的市場經驗看,在美股等市場,一般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是圍繞1000億市值以上的公司做的。現在A股已經有了這種現象,很多股票的成交量在1000萬以下,大資金進去容易出不來。未來的共同基金、養老基金還是會圍繞核心資產在玩。今年這種風格會加強,特別是A股加入MSCI之後,這個過程是長期過程。比如我國臺北股市加入MSCI之後,市場就圍繞臺積電、富士康在轉。你不買這種核心資產是很難跑贏市場的。

2018年核心資產會繼續向好,這個是長期持續的。還有,這個時代,我認為下一個騰訊、茅臺就是現在的騰訊,現在的茅臺。各行各業也是集中在幾個巨頭手上,趨勢只會更加加強 不會減弱。我們要把這個時代的變遷看懂,投資就是比誰看的遠、看的準、敢重倉、能堅持。

2017年的行情只是一個預演,2018年會更加加強。投機這些東西還會存在,但是不會再成為主流了。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本文封面圖來自視覺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46

菩薩過江自身完好村民信顯靈紛紛「圍睹」

1 : GS(14)@2017-02-09 23:43:51

廣東潮州揭陽一個村落,本月2日(大年初六)早上,在榕江忽然漂來一座觀音像。當地村民立即划船將觀音撈上岸。該全身白色的觀音像完好,村民加以清理後,就放在樹邊供奉起來。網民看到片段後大感吃驚,寫道:「村民何不下水撈撈看?」另有網民指:「以為古印度漂來的。」梨視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9/199228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0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