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上政府採購黑名單?財政部回應:蘋果主動放棄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100

近日,外媒報導,出於安全考慮,中國政府從政府採購名單中剔除了蘋果公司的Macbook和iPad等產品。十項蘋果產品,包括iPad,iPad Mini,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都從7月份的政府採購清單中去除。

由於近期還有賽門鐵克、卡巴斯基等幾家外資企業IT產品被曝被禁進入中國政府採購名單,事件引起輿論關注。

針對此事,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回應稱,蘋果公司在歷次節能清單公示期內,均未按規定提交有關證明材料和承諾文件,從未列入政采節能產品清單。

據《中國政府採購報》消息,該節能產品政府採購清單由中國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編制,每半年發佈一次,7月底剛剛發佈了第十六期。按照規定,進入節能清單的企業產品須獲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頒發的節能產品認證證書,在證書有效期內的產品,可直接列入節能清單公示稿。而國外產品製造商須在公示稿公示期內,提交外國企業證明、承諾書等書面材料,才能列入正式發佈的節能清單。

根據這項規定,儘管蘋果公司生產的10個型號便攜式計算機產品獲得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頒發的節能產品認證證書,符合節能清單公示條件,列入公示稿向社會公開,但蘋果公司自2013年6月公示第十四期節能清單至今,在歷次節能清單公示期內,均未按照規定提交有關證明材料和承諾文件,從未列入政府採購節能產品清單。

業內權威人士分析,這並非中國政府禁止採購蘋果,可以說是蘋果自己放棄進入節能產品政府採購清單。按照規定,任何企業要進入這一清單,都要按流程提交相關材料,比如節能產品認證證書、承諾書等。這可能與蘋果公司的產品偏重於個人消費市場有關。

除了蘋果公司之外,據媒體報導,未進入中國政府採購名單的還有幾家外國公司。

就在五天前,2014年8月3日,《人民日報》Twitter發帖稱:「中國政府採購部門已將賽門鐵克和卡巴斯基從安全軟件供應商的名單中剔除。」並隨後表示「政府辦公室批准使用的五個殺毒軟件品牌分別為:奇虎360、啟明星辰、北京江民、冠群金辰和瑞星。」據悉,這是政府第一次採用清一色國產品牌的殺毒軟件。

而時間推前至5月16日,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發出一則通知,其中明確提出,「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dows 8操作系統。」而微軟公司對此表示,其對Windows 8系統被從政府採購清單中剔除感到意外。

新華網報導,此舉主要出於安全考慮,在斯諾登「棱鏡門」事件曝光後,美國IT產品的安全性受到質疑,而操作系統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軟件,政府部門的深度使用更加令人擔憂,因此政府此舉凸顯出政府對於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視。

早在今年5月,中國表示將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科技公司進行審核,尋找潛在的國家安全漏洞。

而在7月1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CCTV13)播出的「新聞直播間」中,央視報導稱蘋果公司iOS系統會記錄用戶曾去過的地點,有洩露用戶隱私的可能。央視指出,在該系統數據文件中,記錄用戶位置的日誌文件並沒加密,以明文形式存在,並且即便關閉常去地點功能,依然有記錄的可能,iPhone手機軟件可能導致國家機密的洩露。對此,蘋果公司否認了此項指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65

中國持有多少美債?美國財政部也搞不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63

中國持有多少美國債券?這個問題甚至連美國財政部自己也搞不清楚。(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財政部每月都會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詳述跨境資金流動數據。不過,考慮到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全球各大金融機構不會將所有交易細節都全盤托出,所以美國財政部的這份報告仍舊是憑借相關數據和經驗得出的猜測。

華爾街見聞網站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主要外國持債人持債規模統計表統計得出,中國6月減持25億美元美國國債。

可根據美國財政部的6月份國際資本流動數據,將當月中國凈購買的3.72億美元短期美國國債加上當月凈購買的236億美元中長期美國國債,得出的結果是6月份中國凈買入240億美元美國國債。

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美國財政部自己都搞不清楚。

美國財政部表示,將交易數據與年度國債持有規模數據結合起來計算是有可能得出月度持債規模數據的。但華爾街日報稱,投資者應該意識到這種做法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在計算單個國家持債規模時。

這其中涉及的部分問題在於,一些數據是基於交易得出的,但是這些數據並不會計算一些金融機構代表其他國家進行的交易。不過,主要外國持債人持債規模統計表則會將這種代理交易數據納入考量,並將各個交易分門別類到合適的國家中。

以比利時為例。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有文章提到,比利時這樣一個GDP只有4840億美元、人口僅1100萬的“彈丸之地”,卻成為緊隨中國和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美債持有國。主要原因在於國際性證券清算組織——歐洲結算系統(Euroclear)的總部就設在比利時。

一些國家會將所持有的美國債轉移到了Euroclear這一巨大的容器,以避免直接持有所帶來的不便。而在法律上,Euroclear沒有義務向美國財政部提供這些交易的細節。這也是以保密聞名的加勒比海幾個金融中心的美國國債持有量排名全球第四的原因。

美國國債主要外國持有者統計表應該也會反映基於匯率波動的所持國債價值變化。但匯率的波動程度不足以解釋兩項統計不一致的狀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94

預算法背後:爭奪國庫管理權 央行和財政部上演“宮心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41

11_215553_5

經過數年的利益爭奪,預算法修正案草案四審稿為“國庫由財政部還是央行掌控”的爭論劃上句號,草案恢複了國庫業務由央行經理的規定。

有學者將此結果形容為“財政部的一個讓步,央行的一次阻擊”。其實從從修正案幾次三番調整措施就能明顯窺見其背後的爭奪戰況。

按照現行的《預算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預算必須設立國庫;具備條件的鄉、民族鄉、鎮也應當設立國庫。中央國庫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理,地方國庫業務依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辦理。

但在2012年6月公布的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中,後一句內容卻被刪除,並改為並且改成了“各級政府及其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本級國庫的管理和監督”,還添加了“國庫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今年4月21日審議的三審稿中也延續了這一“模糊”的態度。

此事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有評論稱,央行角色的變化相當於從“會計”變成了“出納”。

據《北京商報》報道:

中國財稅法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熊偉表示,按照通常的做法,錢和賬應該分開管理,財政部管賬,相當於是“會計”,央行經理國庫就等於是管錢,承擔了“出納”的職能,比如財政部開一個單子要花一筆錢,“出納”央行有權審查這一單子是否符合規定,一旦央行這一職能取消,財政部的權力將進一步擴大。

《第一財經日報》還提到二審稿還增加了“依法設立財政專戶”,但同時補充說明了包括國庫和財政專戶在內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進行管理。

專家們認為,這為腐敗尋租提供了依據。報道引述複旦大學經濟思想與經濟史研究所所長韋森觀點稱:

將“財政專戶”與“國庫”相提並論,意味著法律允許國家預算資金可在多個地方和多家銀行分散存放,而不是只存儲在中國人民銀行一家。

建立現代政府預算管理制度的必要前提條件之一,是實行國庫單一賬戶制度,將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納入這個唯一的存款賬戶,全部政府收入由納稅人的賬戶直接進入國庫單一賬戶;全部政府支出則由國庫單一賬戶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商賬戶。

《北京商報》稱,在二審稿驚天逆轉的背後,是財政部尋求給自己“松綁”,人大方面想給財政部的權力戴“緊箍”,央行也希望能保留經理國庫的權利,從利益推算的角度來看,二審稿刪除央行經理國庫的職能肯定是財政部積極主張的結果。

四審稿中雖然否定了財政部的訴求,但央行也同樣做出了妥協。

按照熊偉的說法,現行預算法規定只明確中央國庫由央行經理,事實上,無論是央行還是學界,都希望各級國庫都交由央行經理。但四審稿並未將地方國庫交給央行。

在雙方的權力狙擊戰中,央行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由央行經理國庫的重要性,而財政部則鮮有相關公開言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77

把地方債關進“籠子” 財政部要求各省編制政府資產負債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56

經濟參考報援引接近財政部的消息人士稱,按照財政部要求,包括上海、北京、安徽、湖南在內的多個省份已經開始試編市本級和縣區本級的政府資產負債表。(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是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重要內容。

報道援引專家表示,這項制度能夠完整反映各級政府所擁有的各類資產和承擔的各類負債,全面反映政府財務“家底”,引發各界關切的地方債未來將被關進“政府財報”的籠子。

將地方債關進“政府財報”的籠子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此前在解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時就表示,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還將繼續擴大,同時要做好兩項基礎性工作,其中之一是推行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編制政府的“資產負債表”。

“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信息披露需要增加諸如資產負債率等償債能力存量指標,否則將難以充分準確地揭示地方債券的風險,也難以準確地對地方政府債券進行科學的信用評級。”

中國的地方債務問題一直是懸在經濟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真正的債務規模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數字還要大。

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援引全國人大常委尹中卿稱,目前地方債的實際規模有可能比審計數據多一倍左右,很可能超過30萬億元。

他警告稱,目前地方債風險已經成為威脅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執行嚴格的金融規則,不少地方債已經無法依靠“借新還舊”展期。如果按市場化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實際上已經破產。

規範收支 盤活存量

事實上,政府資產負債表的試編工作早在2011年就啟動了。經濟參考報援引消息人士稱,2011年,財政部國庫司印發了政府資產負債表試編指南,文件不對外公開,僅限於全國財政系統,試編工作開展多年一直相當“低調”。“2011年上半年財政部國庫司牽頭,選定包括北京、浙江、江蘇、天津等在內的12個省級政府,2012年從12個擴大到23個省級政府,到今年要求全部省級政府啟動試編政府資產負債表”。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說,“我國目前公布的財政收支數據是流量,政府資產和負債是存量數據。我國政府擁有龐大的資產,而且政府債務規模也非常引人關註。如果只公布收支,沒有資產負債的數據,是遠遠不夠的。”

中信證券也認為,對於財政資金的管理,主要通過“規範收支 盤活存量”的思路完善。

“一方面,全面推進全口徑預算管理,政府收支必須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不能搞“賬外賬”;同時強化預算公開,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另一方面,強化國庫資金管理,盤活存量,彌補財政收入不足的問題。”

“地產下滑導致財政收入增長乏力,但財政支出仍需加快以穩定經濟。為避免赤字的大幅擴張,盤活現有存量財政資金將是可選路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01

保衛彰銀經營權 吳東亮拉龍巖 硬拚財政部

2014-09-11  TNM  
 

 

百年老字號、資產高達兆元的彰化銀行,將於11月底股東臨時會改選董事。今年彰銀成立審計委員會取代監察人,須設至少3席獨立董事擔任委員,一般法人董事因此減少1席。

財政部長張盛和要求大股東台新金控讓出,但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為繼續掌握彰銀經營權,堅持「一席都不能少」。兩軍對峙下,這2年砸近百億元、買進彰銀9%股權的殯葬大亨、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成為關鍵第三勢力。

本刊調查,原與吳東亮熟識的李世聰,最近屢遭財政部關切拉攏。吳東亮綁住所有民間委託書業者,張盛和則不惜賭上烏紗帽,一場預料是近年規模最大、最激烈的官民股權大戰,已經開打。

近來,金融圈最熱門的,莫過於「打亞洲盃」。上月底,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點名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等八家金控董事長,當擴張海外巿場的前鋒部隊。眼看人家聲勢浩大「出國比賽」,身為國內四大金融家族之一、資產在公民營金控排名第六的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只能黯然。因為,他在國內不但有一場拖了快十年的戰役未了,對手還是官股。

吳東亮小檔案

現職 台新金控董事長出生 1950年家庭 與妻彭雪芬育有吳昕威、吳昕豪2子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企管碩士經歷 1991年任台新銀行董事長;1996年掌新光合纖;2002年台新金控上路,任董事長;2005年6月讓新纖董座給弟弟吳東昇,換取家族支持續掌新光金,次月吃下彰銀2成股權。

李世聰小檔案

現職 龍巖董事長出生 1959年家庭 已婚,育有1子1女學歷 大專經歷 曾任日商日富電子總經理;1992年5月創辦龍巖人本;2005年底,取得上櫃公司大漢建設4成股權;2011年3月,龍巖人本與大漢建設合併,以龍巖為合併後的公司名稱,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櫃的殯葬業者。

新制增獨董 硝煙起

二○○五年七月,吳東亮參與財政部競標,以每股二十六.一二元、總額三百六十五億元,取得昔日台灣省三大行庫之一的彰化銀行二二.五五%特別股,成為彰銀的最大股東,意圖合併彰銀,壯大台新金。自二○○○年起,公股銀行大釋出,國泰蔡家、富邦蔡家,甚至元大馬家,都順利吃下一塊,唯獨吳東亮,屢遭其他官、民股抵制。直至二○○八年政隨人改,公銀整併暫止,吳東亮咬著彰銀,吞不下也吐不出。過去幾屆彰銀董監改選,台新金與財政部都維持表面和諧,坐下來協調席次,然而,今年情勢詭異,市場已瀰漫濃厚煙硝味,「這次台新金和財政部硬碰硬,和往年氣氛很不同。」知情人士說。本刊調查,點燃台新金和財政部戰火的,是二○○七年新修訂的證券交易法,增列「審計委員會」新制,去年金管會強制金融業及實收資本額五百億元以上的企業設置審計委員會,替代監察人,並應設立至少三席獨立董事出任審計委員。本屆彰銀董事會任期至十一月二十五日到期,須舉辦股東臨時會、改選董事。依法,彰銀須設立審計委員會及三名獨董,也就是在彰銀的九席董事中,一般法人董事與獨董的比例,將由目前的七比二,變成六比三。

未列子公司 影響大

目前台新握有五席董事,財政部二席,另有二席為財政部推薦的獨董;財政部希望未來新制下的另一席獨董,由台新金五席中的一席轉任。但這一席之差,有天壤之別。依照金融控股公司法規定,持有超過二五%股權,或選任指派過半數董事,屬於控制性持股;而金控對具控制性持股的子公司,應編製合併報表。因此,目前台新金可將彰銀納為子公司,編製合併報表。但「若是變成四席一般董事和一席獨董,台新金還能算是過半嗎? 」台新金高層很納悶。為此,今年第二季,台新金向「國際通商」及「常在國際」等二家法律事務所詢問:「董事過半的定義是什麼?」二家都回覆說,「董事必須是可以選任、指派或可更換的,獨董不能指派,只有提名建議權,不能列入董事過半的計算範圍內。」也是就說,如果台新答應財政部讓出一席,彰銀就不再是台新金子公司,當初投資彰銀的股權,不能列入長期投資,而須轉列短期投資,如此一路,台新金將立即面臨提列跌價損失的壓力;而且,台新金還得對股東說明,彰銀的投資是要進行購併或是賣股退出,這對吳東亮而言,代誌很大條。

官股勤加碼 備銀彈

四、五月間,台新金出示法律意見書,向財政部表態,堅持一定要有五席董事。親財政部人士說,張盛和看到公文後大為光火,把該份意見書視為戰帖。目前雙方均已布局徵求委託書,準備開戰。依據彰銀今年中公布的去年年報顯示,財部目前持有彰銀達一二.一九%,連同行政院國發基金、泛官股持股合計約一八.八%,僅次於台新金。「若再加計後來加碼,泛官股持股應已超過台新金,未來必要時,可以斧底抽薪,發動像第一金等官股金控,買進彰銀。」知情人士說。而且,財政部也符合無限徵求委託書的門檻,「財政部已與元大寶來證券簽約,幫忙徵求委託書。」張盛和還把目標鎖定一三%的外資股東,務必讓外資全力支持官股。吳東亮則綁下民間委託書大王張永祥體系的「全通事務」,以及「長龍」「聯洲」等三大業者,合力組成委託書徵求團隊,火力不可小覷。

龍巖選邊站 牽戰局

為此,主導官股業務、對委託書運作十分熟悉的財政部次長吳當傑,日前曾找集保公司向民間業者「談話」,強調徵求委託書時絕對不可以價購,「雖然沒提到彰銀,但我們心知肚明,講的就是彰銀臨股會這件事,而且最近我們被查稅查得很凶。」委託書業者對本刊表示。兩軍對壘旗鼓相當,左右情勢的關鍵力量,竟落在彰銀另一大股東龍巖董事長李世聰身上。本刊調查,李世聰因承做不少生前契約,信託資金大多存放在彰銀,是彰銀的大客戶;近二年來,他鴨子划水買進不少彰銀股票。檯面上,以李世聰個人及投資公司買進了二十六萬多張,占比三.四四%,巿價約五十億元,檯面下,則還有約五%多持股,吳東亮與張盛和因而競相拉攏他。今年中,張盛和曾請人向李世聰溝通,希望他支持財政部。彰銀六月股東會並未改選董事,當時李世聰已乖乖把委託書交給財政部。

財長撂狠話 賭去留

同時,吳東亮也積極向李世聰招手。知情人士說,「李世聰曾表達有意競選一席彰銀董事,有可能會排擠到官股的席次。十一月他是否會支持官股,仍需觀察。財政部的信心,大概是一半一半。」不過,這位人士說,「信託所涉及的稅負問題很複雜,得多注意。」暗示李世聰若不支持財政部,可能得面臨查稅,壓力不小。事實上,由於吳東亮與財政部對當年台新入股彰銀,究竟只是經營,還是有合併的默契,各有解讀,彼此互信薄弱;之前,雙方還高來高去,維持表面上的和諧,但隨著時間拖長,雙方對僵局都感到不耐,去年開始脫下面具。去年春節期間,吳東亮率先發動奇襲,祭出「台新銀求嫁彰銀」招式,他親赴財政部,開門見山向張盛和表明,即將重啟併購案,會後對外宣稱,已與財政部高層「取得共識」。事後,張盛和直言:「他只是來『告知』我,財政部從頭到尾都是反對,何來共識?」「這不是人與人之間互動應有的態度。」他還狠批,台新銀併入彰銀之說,根本是「木馬屠城」。張盛和認為,台新金雖投資彰銀三百六十多億元,但彰銀資產超過一兆元,有許多尚未重估,差距甚大,要是如此就掌握彰銀,相當不合理,財政部會盡一切力量捍衛國家利益。他甚至不惜在內部表態,撂下狠話:「部長可以不做,彰銀不可能讓你(吳東亮)併。」

彰銀經營戰 掀高潮

時任財政部次長的曾銘宗,更狠狠地以「不贊成」「不可行」「不用再提」「不需要研究」的「四不」,對台新彰銀合併宣示反對到底決心。「政府認為已按照承諾給台新金經營權,現在台新整天想合併,根本就是天馬行空,太不切實際。彰銀這麼大的銀行,放手給你併,沒一個官員敢放行。」知情人士說。現在,財政部與吳東亮拿刀互砍,身價逾二百多億元的李世聰,究竟是選擇投靠吳東亮、還是臣服於財政部、或是搖身一變、晉身成為銀行董事,在詭譎多變的彰銀改選戰役中,牽一髮動全身。已經進入第九年的彰銀經營權大戲,後續還有高潮。

台新金入主彰銀事件簿

2005.7台新金以365億元,標下彰銀14億股、22.5%持股,成彰銀最大民股股東,拿下過半董事席次。2006.10台新金主導彰銀董事會通過換股併入台新金的財顧公司遴選案,公股董事退席抵制。台新金宣布打銷300億元消金呆帳、分5年攤銷百億元不良資產出售損失,財政部令其理清資產,再談併彰銀。2007.7公股支持下,彰銀董事會通過與台新金換股合併。民股董事和川公司不服,10月向法院遞狀聲請禁止執行此決議。2007.12立院通過彰銀暫緩釋股後,台新金片面敲定1股彰銀換1.3股台新金,後遭財政部否決。2008.8~10扁家洗錢案扯上二次金改,前副閣揆邱正雄明確指公股整併暫停。官方轉促台新併入兆豐金,吳東亮不接受。2008.11彰銀董監改選,台新拿5席董事、公股4席,後續台新金派董事長,公股派總經理,形成共治。2011.11彰銀股東會改選董監,台新金與公股席次未變,維持共治。2013.2台新金向財政部提出彰銀合併台新建議案,公司名為「新彰銀」;財政部長張盛和狠批是「木馬屠城」,台新金道歉,表達合併討論案「無限期暫緩」。2013.6 台新金股東會臨時動議,促請盡速研擬彰銀合併台新銀可行性;之後經彰銀常董會通過,成立「與台新金整併」研究工作小組。2013.7因應曾銘宗新上任金管會主委,彰銀與台新合併研究案,時程放緩。此後,台新金表明,若政府決定依成本買回彰銀持股,台新金願配合。2014.11彰銀即將進行董事改選,台新金爭取一般董事過半,與財政部相爭不下,加上,龍巖董事長李世聰砸近百億元買進彰銀,有意競選1席董事,戰情激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517

《時代周報》:財政部難主導財稅改革 與央行矛盾難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57

財稅改革,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地方債務,營改增

財政部近期大規模人事調整令外界推測該部門將是財稅體制改革的絕對主導。但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透露,財政部只是執行單位之一,與央行等部際矛盾難解,且涉及地方財稅收入糾葛,“不要說絕對主導權,連主導權都未必有。”

《時代周報》報道稱,有財權的部委間的矛盾至少存在了十幾年。主要集中在:

1、財政部通常主張分權,分出類似金融國資委類的職能部門,而央行等部委則主張合權,因為權力分散影響政策與業務執行。

2、國庫管理權。推行經濟市場化以後,金融管制放開,央行又被分權,所以其指定國庫的開戶權含混,難以監管各級國庫。財政部也無法掌握數據,無法與央行相互監管。

一位資本運作人士向《時代周報》透露,2006年以前,多數高端資本運作項目幾乎都以縣市一級財政局管控的國庫款項充當原始資本。這類基層財政局的局長或主管通過打白條的方式調出資金投資高風險項目,賺了就將小部分收益分給政府,賠了就克扣以後年度的上級撥款及隱瞞地方收入。

接近立法修訂層面的人士表示,這是傳統思維模式及現代理念沖突後,在現階段缺失有效約束的情況下造成的惡果。不過財政部有關人士認為,上述情況不能歸罪於央地國庫屬權分工,當初這樣設計的初衷,除了平衡央地財政矛盾外,更主要的還是限制央行的權力過大。

另外,在《預算法》修訂後,財政部可能左右為難。因為該法案將約束地方債發行,讓中央與地方共擔地方債風險,財政部如果不允許地方發債將得罪地方,允許發債又得承擔地方違約的風險。

隨著稅改推進,政府與企業、中央與地方的稅得分配矛盾必然升級。

“營改增”最終可能使很多企業稅賦增加,真正得到實際減稅利好的,只有年銷售額低於50萬元的小規模銷售企業,他們的稅率從6%下調至3%。一旦企業年銷售額超過50萬元,就會自動被稅務系統納入17%的征管範圍。

此前,已有經濟學家建議我國的消費稅應該從2010年占GDP比重的1.7%,提高到2.26%。國泰君安首席宏觀經濟研究員任澤平估計,通過調整消費稅的開征範圍,可彌補地方財政缺口甚至可達1萬億。

有註冊稅務師認為,絕不可以廣泛濫征消費稅,最佳方法是盡快合並國稅與地稅,最終實現機構精減。(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98

美財政部:中國匯率幹預力度減弱 人民幣仍被顯著低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52

1357096188_38664000

美國財政部稱中國已表現出“一些新的意願”讓人民幣升值,但重申人民幣“仍然被顯著低估”。

在昨日向國會提交的半年度匯率報告中,美國財政部稱中國對貨幣政策作出的調整仍然十分不完善,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應該允許市場在決定人民幣價值的過程中扮演更大的角色。

該報告總結道,今年上半年,沒有一個國家被指操縱匯價。

隨著美國經濟走強,而歐元區、日本以及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卻面臨著經濟放緩,美國財政部重申對全球經濟更加平衡增長的呼籲。報告指出,包括德國在內的國家都面臨著國內需求“持續疲軟”,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刺激國內增長,助力世界經濟發展。

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布魯斯金智庫高級成員Eswar Prasad表示:

報告試圖做好這樣一個平衡:既鼓勵增長疲弱、經常賬有盈余的經濟體刺激內需,但又希望它們通過采用財政政策和其他途徑來這麽做。

中國應該“像近期一樣明顯地減少對外匯的幹預,堅持抑制在外匯市場上的活動”,該報告如是稱。(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56

美國財政部:土耳其和庫爾德人從IS購買石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10

784x2048

美國官員周三表示,伊斯蘭國(IS)通過在占領區出售石油給敵人而獲得財富,出售的對象包括他們發誓要推翻的敘利亞政府,以及伊拉克的庫爾德人,還有土耳其。

財政部副部長科恩(David Cohen)是負責打擊伊斯蘭國財政的官員,本周三他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準備的演講中稱,IS“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積累財富。”

科恩表示,與基地組織不同,伊斯蘭國財富中只有一小部分資金來源於財力雄厚的捐贈者。IS主要依靠黑市石油交易、敲詐和勒索的贖金支付來獲得資金。對於伊斯蘭國每天銷售規模的估計千差萬別,但普遍認為每天至少達到100萬美元。但是,也有其他組織估算,該組織每天進賬高達300萬美金。

科恩還稱,伊斯蘭國已控制了大片占領區上的煉油廠,他們把石油賣給中間商,包括一些來自土耳其,他們將石油轉移後再進行轉售。甚至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政府已經計劃購買伊斯蘭國的石油,並且伊斯蘭國占領區的一些石油已經賣給了伊拉克庫爾德人。

他沒有具體指出庫爾德人中誰在購買該石油,但伊拉克庫爾德人、伊拉克政府和敘利亞叛軍組成的聯盟是美國對抗伊斯蘭國戰略的一個關鍵因素。

不過土耳其政府和庫爾德政府都否認向IS購買過石油。科恩也承認石油或通過走私的方式進入這兩個地區。

上周,財政部集合了20個國家和組織討論耗盡伊斯蘭國資金的方法,但是科恩警告稱這需要時間。

他表示,“我們沒有銀彈和沒有秘密武器能在一夜之間清空ISIS的金庫,這將是一個持續的戰鬥,我們還處在早期階段。”

對奧巴馬政府來說,切斷伊斯蘭國的石油收入比制裁伊朗更為複雜。對伊朗的制裁可以說是美國政府最成功的制裁,但和伊朗不同,伊拉克大都采用走私的方式進行石油交易,用在伊朗身上的方法可能會失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43

深圳海關,置若罔聞?財政部規定:不得收取貨品保管費和變相收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984

(何籽/圖)

物品被深圳海關查扣,得到的不是執法文書,而是一紙蓋有“深圳市潤海物流倉儲有限公司”印章的倉儲憑單。

原計劃次日取貨,卻被告知八天後才可以。實際上,物品滯留海關的時間越長,需繳納的倉儲費越高。

打著“科技”和“物流”名號的公司,實為深圳海關機關服務中心一手掌控。

近兩年前,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文規定不得收取“貨物行李物品保管費”和不得變相收費,可深圳海關從未停止收取倉儲費。

“單挑”海關

高達1080元、占物品總價三分之一的倉儲費,讓馮耀尹怎麽也無法接受。

2014年3月28日下午,深圳市民馮耀尹從香港返回深圳。經過深圳羅湖口岸時,她攜帶的幼兒奶粉、成人孕婦素等物品被深圳羅湖海關查扣,理由是“超重”。

“當時那名海關工作人員只用手拎了下我的行李,便說超重,然後查扣了我的東西。”據馮耀尹回憶,當時只有一名男性海關人員在場,“他沒有告訴我到底違反了哪條法規,當我提出疑問時,他說,‘你要是有什麽不服就打12360(海關服務熱線)投訴。’”

馮耀尹回憶,除此之外,那位工作人員未進行任何說明,也未給出任何口頭或書面的處罰決定。隔天,馮耀尹到深圳海關羅湖口岸尋求解釋。

然而最終到她手上的不是深圳海關的執法文書,而是一張蓋有“深圳市潤海物流倉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海物流”)印章的倉儲憑單。也就是說,查扣的物品被放置指定的深圳市潤海物流倉儲有限公司在的倉庫內。而單據上,沒有她預想中的被扣理由。

在這張由羅湖海關旅檢五科開具的倉儲憑單上,只標註了物品名稱和數量,並標明“每日倉儲費18元”和“限3個月內領取”。然而,令馮耀尹至今感到氣憤的是,接到憑單的當天她即使願意交錢也討不回自己的東西,旅檢五科科長明確告訴她,“八天之後來取”。

因身體不適等原因,馮耀尹並沒有在物品被扣押的第九天去取。兩個月後,也就是5月30日,等她想去取被扣物品時,卻發現倉儲費已漲到1080元。

“那些東西總共才3000塊不到,1000多元的倉儲費我接受不了。我嘗試過多種途徑與海關部門溝通,但始終沒得到正面答複。百般無奈下,我選擇了起訴。”馮耀尹憤憤不平道。

2014年6月18日,馮耀尹以違規執法和“未經本人同意委托第三方存儲被扣物品並收取倉儲費”為由將深圳海關告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馮說,她經羅湖海關從香港返回境內攜帶的物品為個人自用物品,不屬於國家禁止和限制進出境的物品,並且未超過合理數量,“深圳海關查扣我個人物品的行政行為違法”。另外,深圳海關將查扣的個人物品放置在指定的潤海物流進行倉儲的行為沒有法律依據,潤海物流向她收取倉儲費也沒有法律授權。起初,馮找到羅湖區法院,被告知不受理。

此後,馮耀尹向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深圳市場局)寫信投訴,她這樣寫道:“在未經本人委托的情況下,羅湖海關竟然把我的東西送到潤海物流公司的倉庫,還要收取我高額倉儲費。收費標準是誰制定的?這種收費是否合法?”

直到7個月後的今天,馮耀尹仍然沒有收到深圳海關的執法文書。她說,“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究竟錯在哪。”

羅湖口岸,聯結香港和內地的“第一口岸”,多年來出入境旅客流量居全國首位。 (南方周末記者 王劍/圖)

層層包裹下的物流公司

馮耀尹記得,她當時問羅湖口岸旅檢科五科科長,得到答複是:“沒錯,就是這樣收費,一直是這樣”。

馮耀尹搞不清楚科長口中的“這樣”是何意,也弄不明白深圳海關這一堂堂國家部門和潤海物流這一市場化企業的關系。

據深圳市場局官網顯示,潤海物流註冊於2011年12月20日,註冊地點為深圳市羅湖區布吉路海關倉庫樓全棟。南方周末記者前往查證,發現該倉庫全樓僅是該公司的倉庫,未見到任何辦公人員。在潤海物流真正的辦公地點——深圳市羅湖區和平路1187號——南方周末記者看到多人在此辦理倉管單掛失或繳費業務。現場工作人員稱,該公司屬於深圳海關。

一位正在辦理倉管單掛失業務的香港中年女性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的物品三天前因超量被羅湖海關扣下,當時她並未委托潤海物流存放被扣物品,可現在需要按每公斤每天1.5元的價格來支付倉儲費。

根據工商信息顯示,潤海物流的法定代表人為孫國平。而孫國平的另一重身份是深圳海關機關服務中心負責人。該中心為深圳海關下屬事業單位。也就是說,潤海物流是深圳海關機關服務中心投資的經濟實體。而潤海物流的業務範疇包括提供社會化的有償倉儲服務。

經進一步查證,深圳市海關機關服務中心還是潤海物流的最大股東,出資金額為285萬元,占股95%。余下5%股份由一家名為“深圳市海潤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海潤通科技”)的企業持有。在海潤通的股東組成中,深圳海關機關服務中心仍為最大股東,出資142.5萬元,占股95%。余下5%股份由深圳市龍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達科技”)持有。深圳海關機關服務中心和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深圳分中心共同持有龍達科技的全部股份,占股比例分別為90%和10%。其中,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深圳分中心是深圳海關直屬正處級事業單位,接受深圳海關領導。

至此,潤海物流的股東信息已十分明晰。打著“科技”和“物流”名號的公司,實為深圳海關機關服務中心一手掌控。而這也解釋了為何馮耀尹拿到的倉儲憑單是由深圳海關發出的。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依靠收倉儲費,潤海物流每年能為深圳海關帶來過億元的收入。

海關開具的“燙手”倉儲憑單,它在你手里多待一天,你便需多掏一份錢。 (馮耀尹提供/圖)

倉儲費是變相收費?

據公開報道,2014年中秋前後,深圳羅湖海關出入境人數日均20萬,高峰期達29萬。

2012年12月,“為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下發“財綜97號”《關於公布取消和免征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通知》(以下簡稱“財綜97號文”)。其中,海關部門的“貨物行李物品保管費”明確位於“15項取消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之列。“財綜97號”文還規定,各地區和有關部門“不得以其他名目或者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方式變相繼續收費”。

由此,全國各地海關部門陸續開始免征這一費用,但時隔近兩年,深圳海關收取倉儲費的行為仍未停止。

馮耀尹曾找過政府監管部門,但無功而返。“四個月前我就去深圳市羅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但至今都沒收到明確答複。”

對此,深圳市場局羅湖分局稽查科負責人陳龍稱,馮耀尹於今年6月確實來過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相關情況,市局已於9月立案受理,目前正在辦理中,案件尚處在3個月受理期內。當南方周末記者追問為何遲遲難出結果,該負責人稱,“此案較為複雜,不便過多透露。”

“一般來講,地方政府部門接到投訴,應在7日內立案。深圳市場局的做法已經屬於不作為。”一位要求匿名的法律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今年4月,深圳市市場局羅湖分局也受理過一宗類似案件——某進出口商投訴深圳市潤海物流倉儲有限公司收取天價倉儲費。9月份,潤海物流被監管部門處行政罰款4356元。目前,該物流公司已經上繳罰款。

這是潤海物流自2011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因收費問題被媒體曝光。不過,南方周末記者檢索相關網絡,未見其他海關涉及倉儲費官司的公開信息。

該報道中提到“深圳市場局羅湖分局認為,對進出口貨物進行實際核查,是海關執法行為,但不應該收取倉儲費”。對此,陳龍解釋:我們認為深圳海關收取倉儲費不當的依據是2012年財政部下發的97號文,該文中明確規定執法部門不該收取倉儲費。

關於這個問題,深圳市場局與深圳海關看法不一,深圳海關認為“財綜97號文”不適用海關。“我們雙方對此溝通過多次,希望海關能夠嚴格執行財政部的規定。”陳龍說。

為了弄清海關行為是否合法,馮耀尹也曾查詢過多部法律法規。

2005年,國家海關總署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查驗管理辦法》,其中提到“因查驗而產生的進出口貨物搬移、開拆或者重封包裝等費用,由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承擔”。

但在2011年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里,規定如下,“因查封、扣押發生的保管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對於兩個規定間的沖突,吳景明講道:“當然以人大常委會法律為準。人大常委會法律部門規章的法律等低於人大法律,換句話說,違反人大法律的規章也是無效的。”

2014年7月,馮耀尹曾專門就海關收取倉管費的做法咨詢財政部。

財政部2014年7月28日書面回複稱:“深圳海關應按規定取消貨物行李保管費,不應再委托第三方公司向進出口企業和過境旅客收取貨物行李保管費。”

2014年10月22日,南方周末記者書面聯系深圳海關要求采訪,截至發稿時,深圳海關並未作答。

馮耀尹坦言,在等待判決出來的過程中,她也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但她不想放棄,她說,“我願意去等,我只想求一個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27

地方債務清理:修明渠堵暗道 43號文及財政部配套文件,存量鎖定、增量限額、平台轉型

2014-01-27  NCW
 
 

 

◎ 財新記者 霍侃 ? 吳紅毓然 ? 邢昀 文財新記者獲悉,財政部《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 (下稱《處置辦法》 )正在徵求意見中。這是落實10月2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 (下稱43號文)的配套文件。

這兩份文件,與修訂後的《預算法》以及10月8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 ,一起勾勒出了存量債務如何處置和未來增量如何融資的框架。

累積已久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和融資平台風險處置,終於拉開帷幕。

對於存量債務,將在甄別分類的基礎上鎖定餘額,分類逐步處置 ;對於增量融資,債務融資只能在限額管理之下由省級地方政府舉借,並鼓勵通過PPP 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開展不形成政府債務的融資。相應地,多年來作為地方政府舉債融資主要渠道的政府融資平台將被剝離政府融資職能,通過關 閉、合併、轉型等方式分類處置。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讓不少基層地方政府人士感到壓力和不安。對預算和舉債約束的背後,是對地方政府行為模式的約束。當然最為關注的是,存量債務中有哪些將被劃為可以納入預算的地方政府債務。

“43號文影響非常大。沒想到出台這麼快、這麼徹底。 ”江蘇一家融資平台的總經理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對於地方政府性債務,原來是從銀行端、從資金供給端來控制 ;現在從需求端控制,以後只能通過政府債券來做,發多少債完全達到計劃可控。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原先是“風險大鍋飯” ,風險責任不清晰,現在是要開始打破“風險大鍋飯” 。同時,地方政府的錢袋子收緊了,政府做事的思路就得變。從財稅角度切入,通過預算制度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進而轉變政府行為,這是改革真正的意義所在。

存量鎖定

正在徵求意見的《處置辦法》的核心理念是甄別債務類型,鎖定政府債務餘額,劃清償債責任,逐步化解債務風險。

本次甄別處置所涉及的存量債務,是指截至2014年12月31日尚未清償完畢的地方政府性債務。

2013年末審計署公佈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是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數據。因此,對2013年6月30日之前發生的債務,其2014年12月31日的債務餘額是以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為基礎,並結合財政部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統計的債務增減變化確定;2013年6月30日之後發生的債務,根據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的統計而定。

知情人士稱,省級財政部門需要在2015年1月5日前匯總本地區存量債務的清理結果,上報財政部。這一結果經國務院批准後將被鎖定,也就意味著存量政府債務及或有債務的餘額“只減不增” 。

一位湖南省財政廳相關部門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還沒有開始分類,在等財政部的相關文件。 “如果現在自己弄,可能會和財政部的要求有衝突。 ”一位安徽地級市財政局人士也說,具體操作方法還沒有佈置,還在徵求意見,要等正式發文後,統一培訓,按照統一的標準分類。債務餘額已經是定死的,無非就是分為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納入基金預算和不納入預算這幾類。 “以前債務不分類,光說納入預算管理,那是空談。 ”2013年底的審計結果將地方政府性債務分為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擔保責任和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三類,後兩類統稱為政府或有債務。地方政府對或有債務承擔多少責任,並不明確。今年5月發佈的《湖南省政府性債務管理實施細則》規定,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按照20%計入政府債務規模。

按照《處置辦法》 ,對甄別後被認定為政府債務的部分,其處置辦法包括:納入預算管理、統籌安排各類財政性資金償還及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

對於甄別後屬於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的部分,最終債務人無法償還時,轉貸 債務由轉貸機構按照轉貸協議履行償債 義務,擔保債務由擔保人承擔相應責任。

甄別後認定屬於非政府債務的部分,則由債務單位籌集資金償還,可用項目收益償還,也可以通過資產處置項目轉讓、股權出售等市場化方式籌集資金。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認為,統籌財政資金優先償還到期債務堵住了城投債的風險底線。城投債一旦被認定為政府債務,將獲得政府信用。

但是,未必所有融資平台債務都能被認定為地方政府債務,包括城投債平台銀行貸款、信托和券商資管渠道融資在內的存量城投債務,將出現分化。

從2013年底公佈的審計報告看,Wind 口徑下的2.08萬億元城投類債券,可能出現在審計結果中的“發行債券”項下(包括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和“BT”項下。其中, “發行債券”項下三類債務(償還責任 + 擔保責任 + 救助責任)合計1.18萬億元,占比56.84%; “BT”項下三類債務合計1.47萬億元。而審計結果中,三類債務的信托融資合計1.43萬億元中,僅有53% 屬於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這意味著,可能有近半的平台債務不會被納入預算。

“今年底之前的兩個月裡,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將有相當大的博弈。 ”上述江蘇融資平台的總經理認為,從政府的角度,是希望減少納入到預算範圍內的債務,降低政府債務率,為新增融資創造空間;而金融機構還在等細則 估計很快會出來。

增量限額

對於增量地方政府債務怎麼舉借,8月31日修訂的《預算法》留出口子 :經國務院批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舉借債務的方式籌措。

43號文比《預算法》更進一步,指出市縣級政府確需舉借債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代為舉借。同時,通過企事業單位舉債的“暗道”被徹底堵上。43號文明確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

按照43號文,地方政府舉債只能發行政府債券,且只能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和適度歸還存量債務。按照是否有收益分為兩類 :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由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融資,主要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償還 ;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由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專項 債券融資,以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 收入償還。

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規模均納入限額管理,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分地區限額,由財政部在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內,根據各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等因素測算並報國務院批准。

從2009年開始先後試點的代發代還、自發代還、自發自還地方政府債券,均為一般債券。後續的疑問是,明年開始一般債券的規模是否會擴大,以滿足置換存量政府債務和增量融資的需求?

2014年全國財政赤字為1.35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9500億元,由中央代地方發債4000億元,赤字率為2.1%。劉尚希說,當前形勢下,明年縮減赤字的絕對額有困難,保持赤字率基本穩定,赤字絕對數就會有所增加,因為GDP 在增加。考慮到當前的實際情況,在今年4000億元地方債的基礎上,明年可能會有所增加。

專項債券將在何時啓動、規模多少,目前尚不明確。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兼政府債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孟照紅在今年6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下一步,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適時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2013年末的全國債務審計結果顯示,2015年將有1.9萬億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到期。此外,到期的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分別為3198億元和5995億元。

華創證券宏觀分析師牛播坤等認為,置換最基本的存量債務,明年也需要發行1.9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同時還有大量地方政府通過信托等變通融資方式產生的政府實際負債,隨著舉債方式的單一化,未來也需要通過發行債券來置換。

上述江蘇融資平台總經理認為,存量債務規模已經很大,而且進入還款高峰期,每年借新還舊占相當大的比例。

現在融資通道被掐斷,單純靠政府債券的容量有限,存量債務可能接續不上。

地方政府一開始會想辦法,通過各種財政資金來接續,墊一筆、兩筆可能,大量的不一定能接續上,結果是可能出現局部性的金融風險。

北方某城商行副行長認為,債務“新老劃斷”應該有個逐漸的過程,具體操作比較麻煩。比如意向性的投資,如果貸款還沒有放,接下來還要不要放;如果是貸款續作,那簽了協議的還得做。

對於在建項目的後續融資,財政部將安排過渡期予以緩衝。具體而言,2015年12月31日之前,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如果政府債券資金不能滿足,允許地方政府按照原渠道融資。但2015年12月31日之後,只能通過省級政府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的方式舉借政府債務。

在建項目也將被鎖定,是指2014年9月30日之前完成審批、核准或備案手續,並已開工建設的項目。

有分析人士擔心,如果限額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不足以滿足需求,是否會導致地方政府的不作為。

一位西部省份縣級地方政府人士說,43號文及其配套文件看起來很嚴厲,但具體要看執行效果。另外,如果核心的官員考核激勵機制不相應調整,財政體制不相應調整,地方政府無相應財力提供公共服務。

追溯歷史,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爆炸式發展始于2009年。其根源是2008年四季度年再次啓動的積極財政政策,但當時中央只出1.18萬億元,其他資金都需要地方政府想辦法。

劉尚希說,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增速下滑,同時要推進城鎮化,尤其要考慮清楚中央和地方的職責如何承擔。 “我認為,中央政府應該是主角,地方政府是配角。 ”今年初,政府性債務作為一個硬指標納入官員的政績考核。43號文還強調,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 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

劉尚希認為,中央不救助原則,實際上是中央與地方風險責任劃分的順序問題,不等於中央徹底不管。前提是要劃清責任,並明確承擔責任的順序。

未來地方政府融資中,修明渠、堵暗道的路徑清晰。但其效果如何,還得跳出債務本身來看。劉尚希說,首先要弄清楚地方政府為什麼要借這麼多債——地方政府的理由是要幹這麼多事。這就涉及到中央與地方職責的劃分,即事權如何調整,如果地方事權減少,支出責任就會縮小,融資壓力就小了,這是涉及到國家治理的大問題。

融資平台出路

由於新增政府債務不再能通過企事業單位舉借,過渡期結束後,融資平台為政府融資的角色將退出歷史舞台。

在處置存量債務和安排在建項目後續融資的基礎上,財政部的上述《處置辦法》對融資平台的分類處置作出安排。

具體而言,將以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確定的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融資平台名單為基礎,結合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級融資平台公司的增加變化情況,鎖定融資平台公司名單。

然後,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通過關閉、合併、轉型等方式,分類處置融資平台公司。

2013年的審計結果,覆蓋了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7170家融資平台公司。

當然,剝離融資平台的政府融資職 能,也不會一刀切,是逐步的過程。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過渡期內,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可以通過融資平台開展後續融資 ;除此,融資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餘額。

對於融資平台公司承擔的政府融資職能,對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將由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融資;對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主要由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融資或採取PPP模式支持。

中債資信評級業務部副總經理霍志輝認為,這意味著,對於只有政府融資功能的平台,可逐步取消或者併入其他企業 ;有些平台可以改造成為PPP類的企業。

財政部於今年初開始力推的 PPP模式,在處理融資平台公司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中被寄予厚望。

劉尚希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PPP 是政府的融資模式,但不會形成政府債務,未來可以用PPP模式來改造部分融資平台。

43號文指出,鼓勵使用 PPP 模式,社會投資者按約定規則獨自或與政府共同成立特別目的公司建設和運營合作項目。政府對投資者或特別目的公司按約定規則依法承擔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相關責任,但不承擔償債責 任。PPP 項目中的財政補貼等支出將按性質納入相應政府預算管理。

上述江蘇融資平台總經理認為,有條件的公司往PPP轉,可能是惟一的路徑。完全市場化的處置手段,不見得容易變現,因為政府手里的資產就是土地和房產,但現在市場行情不好。而PPP 通過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項目自身有一定現金流,不足部分主要通過財政補貼來達到平衡 ;如果測算不准確,以後也好調整,沒有道德風險。

可見,未來城投公司的屬性將發生變化:一年的過渡期內,傳統意義上的城投債只能用于在建項目;過渡期結束後,城投債將轉為一般企業債或者項目收益債。

徐寒飛認為,未來投資者在甄別城投債個券時,要將關注更多地投向城投企業本身的業務性質——公益性的強弱,與政府關係的親疏——納入政府債務和財政預算的可能性,而不像過去那樣單一地考慮財政收入規模的差異。

傳統意義上的平台貸款也將不存在。一位浙江信托公司人士認為,原有的平台貸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 。

很多項目就根本沒打算建,但每年都拿同一個項目來融資,借到的錢政府用來去幹別的事,最常見的就是償還舊債。

“我希望信托的錢下去真的能變成工程項目,而不是用來倒騰著玩。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