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 Sep 2009 - 又到了關鍵時刻!還有什麼慨念?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9/2-sep-2009.html


為什麼經濟還差時大市卻能見底回升,甚至升了成個開?因為股市除反映現况,更會反映預期!當市場預期經濟谷底反彈,甚至持續向好,資金大舉入市,股市除除 大升,是否代表經濟真的會谷底反彈,真的會持續向好?若果答案是正面的話,又是否代表資金會繼續大舉入市,股市會繼續除除大升?

引用週初 報章一段文章,「當投資仍處慨念階段,大部分企業均未能提供可觀的盈利,這卻是其吸引之處。傳統估值法無法表達其價值,分析界自會創出一套度身訂造的估值 方法。估值可信否其實不重要,最重要是有足夠的人信!泡沫往往在慨念成真,商業模式及盈利開始成形時爆破,因市場再沒憧憬的空間,股價便從天上墮到地 面。」

這段文字相信大家最易想起科網股,不過是否也可套用在現今的境况?經濟復甦的慨念支撐全球股市自今年3月起大升,現在經濟數據漸漸出現良好的勢頭,慨念成真,還有什麼故事創造另一個慨念?另外,會否有些地方想大之頭,今本連實現也有困難?

經 濟預測、業績預期、炒作慨念、資金流向......這些這些,都是大行把持的遊戲,作為小投資者,又真的每次都能把握整個形勢?沒可能罷!順勢走一轉又如 何?只要不求賺盡,保持長期贏錢其實不難!最艱難是當投資者贏了幾個回合,便以為自己可戰勝市場,不再安分守己,貪心起來,結果往往貪字得個貧!

股市,其實不是經濟遊戲,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場心理遊戲罷!未認清這事實,賺錢不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9

07 Sep 11 - 金利來(0533) 中期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9/07-sep-11-053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30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Sep 2011)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09/sep-2011.html

投放本金: $106,100.00
組合市值: $113,067.99
帳面賺蝕: +6.6% (上月月結: +21.3%)

投資組合單位面值: 67.35
(上月月結: 76.53 / 2010年7月1日起始值: 60.00)

股息總計: $5,520.00
股息率: 5.20%

今個月買賣:
23 SEP 買入大快活1,000股@$9.55

相 對於8月9號既滅絕式下跌, 9月份既恐慌情緒其實比之前漫延得更快, 受影響版塊幅蓋得更廣. 大跌市既初期, 我地會好明顯留意到REITS算係守得幾穩, 始終有高息支撐, 跌幅唔算大之餘反彈力度亦相當強. 但去到今個月, REITS亦終於要倒下. 個人覺得相對上質素較佳既越秀(405)同領匯(823), 已開始慢慢失去避險功能, 究竟現時吹得熱烘烘既內地資金鏈斷裂最終影響會有幾深遠呢?

從來投資路上要進步只有透過不斷反省, 檢討及修正. 堅持每個月做月結, 其實係方便自己更容易了解究竟係做岩定做錯. 仲好記得上個月低位沽出3,000股大快活後先知原來係幾近摸底沽貨, 心入面其實係暗啞底DUM春. 事後回望, "沽貨"既動作應該無做錯, 只係時機可能掌握得唔好. 提升現金比重後, 今個月組合雖然大跌12%, 但相對來講個人已算頗滿意.

唔想做太多不負責任既預測, 只係想講現時股市明顯係相當危險, 熊市已來, 長倉組合唯一可以做既就係先打好防守, 為他日進攻作好準備, 個人覺得三成現金比重係最起碼既水平. 雖然自己上個禮拜最後都抵唔住頸要買回大快活(52), 事後看其實我都承認係心急左, 正路做法係立即沽出認錯, 但顧慮到熊市重來大部份企業盈利皆會倒退, 反而係大快活可能有機會力保不失, 所以暫時仍然決定保留, 等待業績後再決定如何善後.

再談持倉水平, 我自問HOLDING POWER甚強, 現階段就算100%滿倉然後拋低一句 "我就同你鬥長命" 其實我都有本事做得出. 亦能承受高風險, 萬一有日聯亞突告停牌清盤, 自覺仍然有力東山再起. 不過若然明知盈利會倒退, 派息會減少, 股價會下跌都依然盲目買貨, 就可能係近乎不理智既愚蠢行為.

未面對過熊市, 基本上難言識唔識打理一個投資組合. 有幸初涉股場就面對逆境, 其實係一個相當好既考驗. 個人建議現階段既心態應該係勇敢面對自己組合 (縱然蟹貨一大籮), 承認錯失, 然後改正. 我自己都一手蟹貨, 唯一可以做既就係繼續分享自己既處理方法, 唔敢講係皇道, 但或者有機會俾到大家靈感.

最後想講下小小近期觀察. 時間廊近期開舖似乎相當進取, 見最近兩個禮拜開左兩間轉角位舖, 人流肯定唔少, 但相信租金亦會幾拿利. 當然, 相對莎莎(178)來講時間廊呢D只係小巫. 我呢排就親身體驗到咩叫行十步見另一舖, 莎莎究竟搞邊科? 另外, 近月免費報紙混戰亦進入白熱化階段, 記得當日特步(1368), 361度(1361), 匹克(1968)輪流上市, 結果最後齊齊玩完. 餅就得咁大, 7仔4蚊已經買到份東方, 個人比較關心係晴報最後會否火燒經濟日報大本營. 基本上寶光(84)同經濟日報(423)暫時都係掂都唔可以掂. 壞消息充斥下, 見羅開揚淡市拎幾十萬出黎增持大快活, 心入面稍稍泛起一絲暖意.

======================================================
 
上月月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AUG 2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95

05-Sep-2011 風險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09/05-sep-2011.html

相信很多人以為股票投資的風險就是虧損,事實是沒有人有能力買股票做到任何時間都零虧損的,所以虧損風險只是表象,我認為真正的風險有二:

  1. 不知道為何虧損
  2. 虧損超出可控範圍

如果虧損了都不知道為何虧損,我們是不會知道下一步的合理做法。記得香港有一位醫生,海嘯前什麼次按(當時可笑的有人以為是二按)、CDS、資 金流動性、環球經濟等什麼都不知道,心想為何本土經濟一片繁榮之下可以突然間自己的投資嚴重虧損,真是死了都不知為何會死,最後他為了明白虧損的原因,去 了讀CFA。當然要明白海嘯時的嚴重性和破壞性,不必真的去讀CFA,但這個故事說明風險就是來自於你的不知道。虧損前的不知道固然是風險,但虧損後的不 知道才是更大的風險,因為不去了解為何虧損,虧損後的不知道就會成為大家下次虧損前的不知道了,結果虧損便很容易重複下去,不斷累積。

另一個風險就是虧損超出可控範圍,這種風險通常都是因為投資的全部或部份資金不是閒錢,或者資金來自借貸。愈窮愈見鬼大家可能聽過,但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 經歷過。給大家一個例子,當投資出現虧損,我們初期可能不去理會,但當虧損愈來愈嚴重時突然失業,失業後的生活住屋開支等還要照常支出,甚至有借貸要償 還,後備資金不敷應用時,你可以做的可能只有不問價的賣股。不要天真的以為這個例子必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一旦發生,你有後路嗎?所以當自己未達財 務自由或有充足後備資金前,不要無視賬面上的虧損不去作出風險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3

16-Sep-2011 思捷門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09/16-sep-2011.html

昨天沽出330,我相信買入前做過此股研究的理性人,看了業績報告後絕對有能力在3秒之內作出沽清決定,即使不賣出,亦絕不會買入,但為何我可以在直 插$17.xx後的短時間停頓可以順利成交賣出呢?什麼人接我的貨呢?

我的思想實驗作出三個假設:

1. 搏反彈的投機者。
2. 無論任何情況都愈跌愈買的持有者。
3. 程式交易的自動買盤。

大家認為以上三項中的那一項最大機會接我貨呢?

近期的思捷門事件引來了大量的「討論」,其實分析錯誤有幾閒,最重要是保持FA入FA出,TA入TA出,如果大家認為FA入TA出的變招技巧會更有效,我 不會反對使用,但我相信在未來長久的投資生涯中,會出現更大量的錯誤,即是賺少了很多應該賺的。我想賺少了很多應該賺的這點有部份人已經身同感受。

當然有些人的投資系統是封閉式的(Close End),即是有入無出,無論FA入又或者TA入,任何情況都沒有一致性的退出機制是十分危險的。這種封閉式投資系統的最大問題就是蝕多了很多不應該蝕 的。

賺少了很多應該賺的,還是蝕多了很多不應該蝕的,大家自行研究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吧。那些對個人投資哲學思考沒有幫助的「討論」,大家還是左眼入右眼 出吧(單眼發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4

20-Sep-2011 毛利看理財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09/20-sep-2011.html

我在年青讀書時,經濟會計投資等什麼都不會(我主修理科的),當時跟本沒有毛利這個概念,但不知為何去茶餐廳或快餐店吃飯時總會奇怪為何飲品的價格比食品 不成比例的高很多,所以當時已經覺得飲品不"抵",結果是如果不包餐飲便盡量不叫飲品,只飲免費的水便算。當時這種行為並不是因為要慳錢理財,而是覺得不 值。

後來在學習投資的過程中,明白原來餐飲業中,茶水部是毛利最高的,這就解開了我當年的疑問,因為飲品的毛利比食品高很多,所以才有價格不成比例的感覺。

依照上邊的例子,如果免費的水已經滿足了要求,為何要付出性價比低很多的飲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正正就是理財的一個重要部份,而其中一種不必要的支出就是 如例子一樣,當有其他代替品的情況下付出比價值高很多的價格。例如女士們要買一個耐用的手袋,可以買一個中價的普通牌子手袋,而不必去買LV或Prada 手袋,因為名牌手袋的毛利是比一個中價的普通牌子手袋高很多的。

毛利高的原因並不是來自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而是來自消費者的實際+心理需求,而心理需求很多時都是不必要的。降低心理需求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註:毛利 = 價格 - 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5

22-Sep-2011 波浪理論缺陷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09/22-sep-2011.html

市場上一般都有很多理論,但理論背後很多時都有很多缺陷,結果就變成"好睇唔好食"。特別是以圖表作為理論依據時,因為只有圖表的左方是已知,但圖表的右 方是未知的,而這些理論都是想預測圖表的右方,但天下間沒有理論是有預知能力的,可想而知出錯機會有多大。

以下就是波浪理論的缺陷 :

  1. 波浪理論家對現象的看法並不統一。每一個波浪理論家,包括艾略特本人(發明者),很多時都會受一個問題的困擾,就是一個浪是否已經完成而 開始了另外一個浪呢?有時甲看是第一浪,乙看是第二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看錯的後果卻可能十分嚴重。一套不能確定的理論用在風險奇高的股票市 場,運作錯誤足以使人損失慘重。 
  2. 甚至怎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浪,也無明確定義,在股票市場的升跌次數絕大多數不按五升三跌這個機械模式出現。但波浪理論家卻曲解說有些升跌不應該計 算入浪裡面。數浪(WaveCount)完全是隨意主觀。
  3. 波浪理論有所謂伸展浪(ExtensionWaves),有時五個浪可以伸展成九個浪。但在什麼時候或者在什麼准則之下波浪可以伸展呢?艾略特卻 沒有明言,使數浪這回事變成各自啟發,自己去想。
  4. 波浪理論的浪中有浪,可以無限伸延,亦即是升市時可以無限上升,都是在上升浪之中,一個巨型浪,一百幾十年都可以。下跌浪也可以跌到無影無蹤都仍 然是在下跌浪。只要是升勢未完就仍然是上升浪,跌勢未完就仍然在下跌浪。這樣的理論有什麼作用?能否推測浪頂浪底的運行時間甚屬可疑,等於純粹猜測。
  5. 艾略特的波浪理論是一套主觀分析工具,毫無客觀准則。市場運行卻是受情緒影響而並非機械運行。波浪理論套用在變化萬千的股市會十分 危險,出錯機會大於一切。
  6. 波浪理論不能運用於個股的選擇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6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Sep 2012) PARTIPRAL 派得好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2/09/sep-2012.html
回顧九月份, 港股大升超過1千點. QE3出台後, 實物資產類型如地產發展, 收租等公司備受追捧; 而上月底做月結時曾經提及過既黃金單月亦急升近100美元, 準備再度挑戰千八大關.

今次聯儲局推行QE3以每月400億美元之規模購入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劵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MBS), 而所謂MBS, 其實即是金融機構將大量房產按揭貸款包裝成類似債券產品於金融市場上銷售. 當MBS有聯儲局包底埋單, 可以預期銀行日後對房產按揭審批上理應會比以往寬鬆; 加上本身QE1, QE2, OT等操作早已將利率壓低, 房地產市場交投量可望有所提升. 而更多新盤動工亦有助降低失業率, 刺激消費, 最終令經濟走出谷底.

雖然最終QE3成效是否可以如此理想尚待時間證明, 但以此假設作為投資藍本, 美國相關股票未來好一段時間都會繼續跑贏. 創科(669)備受品題, 價亦已在高位, 但若然美國樓市繼續轉好, 公司則必然會受惠, 加上估值不算貴, 屬中線趁低吸納對象. 更直接方法乃轉戰美股, 美國房屋建築指數基金(ITB.US), 或直接買S&P 500 ETF (IVV.US)皆可以.

目前中國經濟情況仍然令人擔心, 上證指數持續尋底, 就算央行放鬆銀根, 除大型國企之外根本無太多公司可以受惠. 退而其次, 中小企唯有靠發高息企業債借錢. 本身生意已經難做, 人工年年喪升, 原材料價格亦長期處於高位, 利息成本如此沉重, 只會更加打擊利潤. 民間消費亦已經開始轉弱, 中國相關類股份暫時不宜沾手.

個人操作上亦開始放棄中國概念, 曾經研究過利邦(891.HK), 長線而言有機會於內地高檔服裝市場跑出, 但目前形勢明顯不配合, 所以放棄買入. 專注本地公司, 自己今個月開始進駐永安國際(289.HK). 除公司旗下物業頗值錢之外, 股息回報亦算有保證, 配合市場開始對實物資產型公司改觀, 個人對永安中線表現甚具信念. 今個月出席過大快活股東會, 主動發問後管理層回覆雖然簡短但尚算直接; 個人結論係公司十一月份中期業績應該無太大驚喜, 既然股價已經挾升甚多, 會後翌日亦趁高減持.

展望第4季, 坊間普遍傾向相信由於基金經理要努力追數, 港股表現應該差極有限. 個人則認為短期內利好消息已出得八八九九, 指數又已在高位, 目前追買本地藍籌指數股值搏率並不算高. 至於上月曾提及過既黃金, 好倉暫時適宜先行套利, 等確認打爆千八大關後再重新進場, 動力應該會更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31

FORTUNE (Sep. 1978)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51w.html

September. 11, 1978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Ford: the Road Ahead」。

在過去的三年中,福特公司的業績十分出色。1977年,福特公司打破其1976年的紀錄實現了17億美元的淨利潤。按照淨利潤,福特汽車在美國公司中排名第四,而按照收入,則排名第三。這些數字,是十分值得福特公司驕傲的。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通用汽車和日本各大汽車公司的對福特的競爭威脅也越來越大,而且誰會接替Henry Ford II成為下一任CEO猶未可知。

 

 
September. 25, 1978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Boeing Takes a Bold Plunge to Keep Flying High」。

1965年波音公司開始研製波音747飛機,當初一些證券分析師曾預言,747飛機將成為波音公司的「現金奶牛」。可是實際的結果是,747飛機差點讓波音公司走向毀滅。12年之後,747飛機才真的為波音公司帶來了豐富的現金收入。

雖然最終成功,但747飛機的研發和製造讓波音公司冒了很大的風險,而現在波音公司的主席Thornton Wilson又做出了一個更加冒險的決定,用30億美元的資金用來開發和製造新一代「經濟型飛機」,這一投資相當於波音公司淨資產的兩倍。

按照計劃,新的飛機將能搭載200名乘客,飛行2000英里,並且更加安靜和省油。現在,波音公司已經說服了United Airlines公司購買其767飛機。

 

 

下圖是波音公司生產「經濟型飛機」所面臨的競爭情況:紅色的是波音公司現在已有的飛機,這些飛機集中在市場的兩端:一種是高載客量、遠程運輸的飛機例如747,另一種則是低載客量、近程運輸的如727、737。

藍色的是其競爭對對手的飛機,集中在市場的中間(載客量中等,運輸距離中等),而波音公司想要生產的757、767、777(紅色邊框的飛機)就是要進入這個中間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78

FORTUNE (Sep. 1978)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ovm.html

Mar. 1976

本期的一篇重要文章是「Why Big Oil Is Putting the Brakes On」。

一兩年前,能源行業非常缺乏設備,在1974和1975年,很多石油公司都面臨著各種設備短缺的局面,以至於為了購買設備必須支付極高的價格。但是就在這幾個月,情況變得反過來了,設備的短缺消失了。能源相關設備的供應很充足,而石油公司購買它們的慾望下降了。

石油商們說,油價控制的蔓延和解除天然氣價格管制的失敗將會使得石油公司未來的現金流入堪憂,在此預期下,他們不可能大規模投資購買相關設備。

與之相反,聯邦能源局(Federal Energy Administration)則認為,雖然價格是受到管制的,但是石油公司仍然有豐富的現金流,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借貸為產能的擴張融資。所以,聯邦能源局希望能源行業投資950億美元用於石油開採和未來5年的發展。

獨立研究表明,未來能源行業的實際投資可能只有610億美元。如果這一研究結果屬實,美國本土的原油生產量將會下降,而到1980年進口石油量則會上漲到每天1200萬桶。

 

 

April. 1976

本期的一篇重要文章是「Is the One-Family House Becoming Fossil? Far from It」。

高漲的房價使得美國人對他們未來擁有家庭住房的前景充滿擔憂。從1972年到1975年,價格在中間水平的新房的售價上漲了42%,達到了一套39200美元,而同期,收入在中間水平的美國家庭的收入只增長了大約20%。

雖然存在著收入與房價上漲的不平衡,但美國家庭都擁有住房的前景比人們所認為的要樂觀很多。去年,很多開發商都遇到了新房賣不出去的問題,為此,他們開始建造更小而且更便宜的房子,其目標消費者是年輕的夫妻家庭。這個消費者群體出生於戰後的嬰兒潮,在未來幾年內將是他們購買房產的集中時期,這為房地產提供大量需求。

不過,政府提高住房價格的可能性是對美國家庭擁有住房的一個威脅。例如,在加利福尼亞,一項環保政策將會使得售價40000美元的新房再增加2300美元的成本。

為了讓美國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政府應當減少對建造更多更便宜的住房的經濟和政治阻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