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研發預算變成人事費用及論文資源 兩大錯誤 台灣千億科研預算形同虛擲

2013-01-07   TWM  
 

 

台灣一年花費超過三千億新台幣資金投入研發領域,政府、學校,甚至企業大舉燒錢搞研發的結果,卻換來每年必須再付出一千多億新台幣的專利金,向其他國家購買專利。到底是台灣投入科研的經費不及國際水準?還是資源配置出了問題?

撰文‧張瀞文

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召開期間,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高分貝指出,台灣的專利能量全球第一、總量全球第四或第五,但一年卻付給其他國家超過一四○○億新台幣專利金,超過一整年的政府科研預算,這代表台灣的智慧財產、專利布局非常差。

智財專利布局差,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國內科研相關投入經費已不算低,但就官方所付出的科研預算來看,從開始的資源配置到資金運用,其實已經為這樣的結果埋下伏筆。

據二○一二年預算,政府投入的科研預算約千億元,加上教育部獎勵頂尖大學所編列的「五年五百億元」計畫,官方一年投入科研的經費早已超過千億元。

事實上,近幾年國家財政吃緊,但官方投入的科研預算的確呈現一路成長。根據統計,近十年來,國科會科研預算成長幅度達三三%,不僅高於其他部會,也遠高於整體中央政府總預算(成長幅度約二成)。

錯誤一:淪為預算替代品

表面上看來,台灣科研經費投入金額已不輸先進國家,但成效與實質對產業的貢獻上,落差相當大。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直指關鍵原因,「目前科研預算有很大比率是拿來『養人』,但這些常態性的人事費用,根本不該放在科研經費裡。」根據統計,一二年科技發展計畫經費編列約九四一億元,除了占大宗的國科會、經濟部、中研院、衛生署、農委會、教育部外,國史館、原民會、體委會、客委會、陸委會、僑委會、勞委會、新聞局、人事行政總處、法務部甚至故宮博物院、研考會、公共工程委員會等也都編列金額不等的科研預算。

其中,包括原民、客委、僑委、體委、人事行政總處、陸委等六部會,都是近年科研預算開始增加後才陸續加入分食大餅。而在一二年,連「保訓會(公務人員保障及培訓委員會)」也加入朋分行列。

相對於上述各單位近年陸續增列科研預算,與產業關聯度最高的經濟部,分配到的科研預算卻一年比一年少,○九年仍有二九三億元預算,至一二年,則已降至二七一億元。與產業關聯度低的單位愈編愈多,核心的經濟部卻愈編愈少,凸顯政府科研預算資源錯置的根本問題。

立委鄭麗君說,從保訓會也可以分配科研預算,就可看出科研經費早已淪為其他部會預算不足時的救火隊。台經院三所所長林欣吾也提出評論:「科研預算不是補貼,科研經費是要投資在對產業及生產力有貢獻的事情上,不是救急救窮的費用!」除了資源錯置問題之外,科研經費的運用也必須檢討。以目前作法,取得大筆預算的國科會、中研院、教育部,是把大多數經費投入在學術專題研究,換成一本本的論文,卻無法成為產業實戰當中的資源。

錯誤二:淪為學者升等籌碼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在於國科會評估經費發放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流於表面。近年來,學者或教授要向國科會申請科研經費,前提必須是在國際論文期刊上的曝光度夠高,這樣的KPI,造成許多學者把「寫論文上國際期刊」當做研究目標,進而形成惡性循環:有足夠曝光度就能申請經費,經費用來寫論文維持曝光度,才能繼續申請。

當科研經費淪為「寫論文上國際期刊」的資源,造成的後果就是「台灣科研成果與產業連結度太低」,台大電機系教授、現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以數據佐證這樣的說法!

從近年各大學「育成中心智財收入」及「新創公司家數」等兩個指標來看,就能清楚看見台灣科研預算虛擲的結果。根據教育部大專院校產學合作績效評估調查顯示,○九年政府資助國立大學的研發經費高達二六八億元,當年度所創造的智財總收入才三億元,投報率為一.○二%,遠落後於美國六.七%。

至於在新創公司部分,○九年進駐或未進駐各大學育成中心,有技轉新創公司共三十九家,這與○八年美國各大學孕育有技術授權的新公司達五九五家相比,「正足以凸顯台灣科研成果與產業鏈脫鉤。」陳良基說。

為改善現狀,經濟部已初步確定科研預算運用的調整方向,未來提出申請的計畫,若能夠做完整的專利布局規畫,將優先處理。林欣吾認為,經濟部的調整方向正確,但就像政府長期以來許多產業升級轉型計畫一樣,最怕的就是空有口號,沒有執行。

為重建台灣智財布局,經濟部無論如何已經跨出一小步,但國家科研經費究竟應該怎麼重新配置與運用,其實需要更宏觀的全盤調整。

台灣科研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大學科研產業化價值現況

類別

智財收入 創新企業家數

智財總收入(億元)

智財總收入占大學研發經費比率(%) 進駐育成中心有技轉新創公司數(家) 進駐育成中心無技轉新創公司數(家)未進駐育成中心有技轉新創公司數(家)公立大學(36) 3.00 1.02 17 286 22 合計(165) 4.74 1.04 62 71266

參考指標:

美國2008年 智財收入占研發經費6.7% 2008年美國大學孕育有技術授權的

新公司有595家

資料來源:陳良基教授,大學科研產業化與價值創造(2009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53

Dropbox:我們不只要做「云端儲存」,我們還要變成一個「社交網絡」!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327.html

云端儲存服務Dropbox以出色的跨平台整合能力深受歡迎,不過Dropbox不甘於只是作為儲存工具,近日更新了照片分享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建立臨時相本,並分享到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代表Dropbox已經跳出「檔案」的框架,朝著內容面思考。

從「內容」出發

Dropbox表示,他們漸漸跳脫文件取向的思考模式,轉向注重內容,一改原先分享的照片必須存在同個資料夾的作法,現在帳號中的照片獨立於資料夾外,就算移到別的資料夾甚至重新命名,照片分享都不會受影響。

換言之,Dropbox現在注重的是照片、文件或歌曲等較抽象的數據內容。

Dropbox的服務器存有數十億張照片,其中許多是經由選擇性加入,從用戶手機或平板等裝置存取下來。新的分享功能簡化手續,過去用戶只能靠email傳送連結分照片,如今Dropbox將所有照片集中在一個虛擬相本,無論相片位在哪個資料夾,用戶都能直接挑選,選擇要經由email、Facebook或Twitter分享。

這項改變看似簡單卻不可小覷,因為這或許意味著Dropbox正一步步朝社交網絡領域發展,頗有挑戰Facebook和Twitter的味道。

佈局社交網絡

Dropbox與用戶間的關係比Facebook或Twitter還要親密。Dropbox可以從用戶的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複製檔案存入云端,也讓用戶間存取共享,功能就像是用戶間的私人社交網絡,這點是Facebook之類的社交網站很難辦到的。

Dropbox從前的作法非常適合個人和辦公室PC的時代,人們存取資料只需遊走在這兩大裝置之間,但現今除了傳統電腦,更多了智能手機、平板,Dropbox發現人們使用科技的方式改變,聰明地順應潮流,從移動設備觀點發想出新的檔案管理方式,讓使用者可以自由地與個人、小團體甚至公眾共享資料。

此外,Dropbox去年12月買下音樂串流服務的Audiogalaxy,似乎有意培植音樂串流技術,之後收購云端相簿Snapjoy ,很明顯是為了發展更完整的圖像服務,而音樂與圖像正是社交網絡不可或缺的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Dropbox今年把Python程序語言之父凡羅森(Guido van Rossum)挖角到麾下,用戶人數也已突破一億,儘管微軟CEO鮑爾默(Steve Ballmer)不將Dropbox放在眼裡,只稱它是「不錯」的初創小型公司,但以其目前展現的眼光和策略,難保未來不會追上科技金字塔頂端的各家巨人。

 

作者:徐嘉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55

云南彌勒:當一個縣變成市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88

自從1997年國務院叫停撤縣設市以來,這是少見的有地方重新獲批。儘管這是否意味著政策重新開閘還是個未知數,但對招商、財政的改變已經實實在在地在云南彌勒發生。

20年與20分鐘

「撤縣設市的機會出現,意味著新的優惠政策。」

2013年4月3日,云南彌勒行政中心大門外已經換上「彌勒市人民政府」的嶄新牌匾。兩週前,這裡成為紅河州第四個縣級市。

自從1997年國務院叫停撤縣設市以來,這是少見的有地方重新獲批——云南彌勒和吉林扶餘同時獲得批准。

事實上,民政部在2013年1月24日就批覆同意云南省對彌勒縣撤縣設市,但彌勒一直沒有發佈過任何消息。市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說,「低調是為了貫徹中央八項規定」。

這是一次靜悄悄的慶典。2013年3月27日,為了撤縣設市儀式,各單位、社區接到通知,按各自的責任地段好好打掃衛生。當晚,一群工人將行政中心廣場沖洗了一遍。

28日9點,儀式在彌勒會堂舉行。各級領導講話,20分鐘後,儀式結束。參會人員各自返回工作崗位,相關領導則分別乘坐4輛中巴車,到剛修好的昆河公路彌勒城區段,栽了11棵紀念樹。據紅河州人民政府門戶網報導,截至2013年1月,彌勒撤縣設市工作花費160萬元。

陳繼亮是在彌勒市掛牌儀式前一週得到消息的。那天,縣長下鄉遇到他,笑著說,「老陳啊,建市批下來了。你們辛苦了。」

20年前,陳繼亮就開始「辛苦」了。1993年,擔任彌勒縣民政局局長的陳接到一個命令,縣裡成立撤縣設市領導小組,縣長擔任組長,民政局牽頭具體工作。

其時,全國掀起了撤縣設市熱潮。僅彌勒所在的紅河州,就同時啟動了蒙自、建水、瀘西、河口各縣的撤縣設市工作。

硬件上來說,彌勒達到了國家要求。例如,工業產值佔經濟總收入的45%,城鎮居民人口數量也達到標準。紅河煙廠在彌勒,煙草工業和煤礦是當時的支柱。由於這兩塊帶動,彌勒第三產業開始發展。

1957年以前,彌勒曾是彝族自治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後,「自治縣的帽子沒了。很多優惠政策沒了」。多名受訪的老幹部回憶,「省裡承諾帽子沒了,政策繼續享受。實際沒有做到。連縣長都不是彝族了,我們多次向上面反映情況。」

優惠政策,仍是彌勒人的期待。受訪老幹部稱,「撤縣設市的機會出現,意味著新的優惠政策,例如城市建設稅從5%提到7%。成為市之後,環境、衛生各方面都會改善。所以縣裡力爭縣改市。」

不過,1990年代,彌勒縣的申報材料遞上去後,被當頭澆了盆冷水。恰逢撤縣設市後大量耕地被佔用,國務院叫停該政策。「云南省民政廳的領導多次跑民政部打聽消息,詢問彌勒條件和材料夠不夠。當時的回覆都是政策沒有解凍。」陳回憶。

一等便是20年。2011年,9月27日,云南省副省長劉平要求,「彌勒已經具備撤縣設市條件,應積極爭取撤縣設市。」這一年,彌勒縣民政局局長又去民政部詢問。「一位副司長答覆說,政策仍未解凍,但十八大以後可能有希望。」彌勒市民政局副局長楊惠芬稱。

2012年1月,彌勒重組撤縣設市小組,更新申報材料。這一年,他們的國民生產總值突破200億。

此時,幸運突然眷顧。2012年12月,一位國家級的重要領導到彌勒開會。知情人透露,得到消息後,省民政廳負責人連夜趕到彌勒,晚上11點想方設法將材料交了上去。

一個月後,彌勒縣等來民政部一紙批覆。

招商局的春天

改市之後,曾經苦悶的招商經歷似乎將得到改寫。

彌勒是個傍山而建的城市,昆河路將新老城區分開。老城熱鬧擁擠,新城時尚而冷清。

市民仍習慣性稱這裡為縣城,對於基層而言,並沒有立竿見影的變化。

「設市帶來的好處是隱性的,且需要時間。」一名副市長稱。現在,困擾彌勒城區多年的「蜘蛛網」——電纜,有望消失。「蜘蛛網」不但影響整個城市景觀,還影響了道路修建。

「縣級城市規劃電纜不需要入地,而市級規劃,電纜需要埋到地下,還可以申請資金支持。」彌勒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向星宇解釋說。

「招商就是生產力」,彌勒市招商局局長趙海權的辦公室裡,貼著他寫的格言。改市之後,曾經苦悶的招商經歷似乎將得到改寫。

趙海權曾經花了半年時間追蹤一個公司投資項目。包括旅遊開發和化工廠,固定投資7億左右,每年綜合收益預計4億。

「我們派車接送,住彌勒最好的溫泉酒店,喝最好的紅酒。為了這個項目,花掉了招商局當年1/4經費。」趙說,最終對方的答覆是,股東商議後,覺得縣城市場太小,投資無法收回,所以放棄。直到今天,趙說起這事仍氣得提高聲音。

在趙海權的招商生涯中,類似的情況遇到過多次。「改市以後,彌勒城市建設加速,會吸引更多人流、物流、錢流。成為市之後,具備招入總部經濟的基礎,這跟縣級建制控制城市規模時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招商局現在的任務是尋找輕級能源項目,例如風電。縣裡已經有了幾個風電項目落戶。當時專家質疑,市場太小,發了電都沒人買。趙海權信誓旦旦,「不久彌勒城區人口就將增加到三四十萬。賣電不愁。」他最終說服了對方。

改市幾天後,趙海權便收到好消息。一家生物公司正在猶豫,將總部放在彌勒還是昆明。公司要建研究所,很難說服專家們留在一個縣城裡。改市消息傳出後,趙便接到公司老總電話,「彌勒設市了,我也下定決心把總部建在這」。

一些金融機構以及中介機構也相繼找了過來。趙說,「他們看中了即將進行的城市建設,希望能入駐彌勒市。」

趙認為,設市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更快融入滇中經濟圈。這個經濟圈主要以城市經濟為主。

2013年紅河州給彌勒的任務是35億,招商局迎來了春天。

錢袋子的變化

一位副市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改市後,上級返還比例有所上升,實際能增加一千多萬財政收入。

改市之後,一個看得見的好處是,彌勒城市維護建設稅將從5%上升到7%。

市財政局副局長楊云慧說,「每年財政收入能增收370多萬。」而一位副市長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改市後,上級返還比例有所上升,實際能增加一千多萬財政收入。

不過,與高額的城市建設費用相比,這樣的數字還是顯得杯水車薪。2012年,彌勒市財政支出20.7億,收支基本持平。「從2013年起,因道路和城市建設欠債壓力將開始顯現。」楊云慧說。

3小時零6分鐘。這是彌勒縣交通局局長朱云鵬,從石林到彌勒46公里路程所耗費的時間。2008年初的此次痛苦經歷,後來被他寫進了彌勒縣交通路況調研的《彌勒交通現狀報告》當中。

現在已經告別了擁堵的狀況,卻增了另一種壓力——重新修建的昆河路(縣城部分)耗資9億,3年後彌勒需回購。加上彌勒其他道路修建費兩千多萬,連接彌勒城區與高速的路段耗資七千多萬,道路成為巨大的壓力。

2013年,彌勒需要開始支付昆河路費用,預計1到2個億。「這筆還款還沒著落。能拖的先拖,不能拖的部分則想辦法解決。」楊坦陳。

財政局預算科科長姚迎秋介紹,目前彌勒財政只能保證兩塊,工資和社會保障,「屬於吃飯財政」。城市建設則比較吃力,除了立刻面臨的昆河路付款外,彌勒工業園建設工程量達到5個億,只支付了6000萬。預計可支配的土地出讓金7000萬,能填上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可能要貸款」。

據瞭解,煙草工業收入佔到彌勒市財政收入1/3。原本屬於彌勒的煙草企業城建稅被州裡拿走了。彌勒市政協、人大多次寫提案希望要回這筆錢,最終每年只分到1023萬。「因為州本級經費95%來自煙草。領導說,州裡不拿這筆錢,也沒法運轉,還要考慮欠發達地區。」該知情人稱。

2005年,煙草行業教育費附加提高到3%。省裡又以教育落後,要集中一塊辦教育為由,拿走了60%,彌勒剩下8000萬。

設市,將帶來新的資金來源。姚迎秋說,設市後,市裡可以申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補助資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要向上面申請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姚對未來表示樂觀,設市之後,更多資金和項目都會落戶,財政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土地之困

設市後建設用地增長不可避免,土地將成為設市之後發展的關鍵因素。

不過,設市也帶來了新的煩惱。

2013年4月9日,上午八點到下午一點。彌勒市召集各部門開會,主要說一個問題,建設用地指標如何分配。

當時正在現場的一位局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矛盾是用地指標不夠。差額有多大?報上來的需求近150公頃,但2013年批給彌勒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只有35公頃。

毫無疑問,設市後建設用地增長不可避免。一方面是城市的生長,彌勒市城市建成區15.2平方公里,規劃到2030年,城市面積將達到30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則是新上的項目要落地。

十餘年前,撤縣設市被叫停就與此有關。上世紀90年代,中國掀起撤縣設市風潮,帶來城市擴張導致大量耕地被佔用和浪費,被國務院緊急叫停。

不過,彌勒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與土地利用科科長趙傑萍說,中央出台了耕地保護政策,佔用耕地的現象被嚴控。例如35公頃土地中,規定只允許佔用19公頃耕地,且採用佔一補一標準。州裡統一調配,開拓同等面積耕地後,才允許佔用指標內耕地。

彌勒城市周邊雖耕地較多,卻採取「城鎮上山,工業上山」政策。知情人稱,彌勒現在開拓的是低丘緩坡土地,但成本比平地更高,政策能否持續發展也是問題。「不能人都住到山上去,工廠開到山上去,太不方便了。」

另一個辦法是盤活原有建設用地,即老城區改造。「推進工作異常艱難,主要是補償問題無法跟市民達成一致。」彌勒市規劃局一名負責人稱。

近幾年,彌勒成為用地大戶。

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州府蒙自市,每年分配給彌勒的指標都比較多,2009年州裡還曾打亂整個計劃給了彌勒三個批次新增用地指標。但現在人人都發展,都要土地,特例沒法重演。

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為瞭解決土地問題,彌勒甚至將旅遊業發展用地指標拿出來做房地產開發或者公共事業項目。例如2012年就拿了300畝旅遊用地指標建學校。本來對方希望以幾萬元/畝的辦學用地價格購買,最終是以20萬/畝的價格賣給對方。

彌勒市國土局規劃科負責人透露,2010年到2020年彌勒市城鄉建設用地指標是1000公頃,其中耕地佔用不能超過800公頃。按現在的發展態勢,指標很可能不夠。土地將成為設市之後發展的關鍵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19

整體賣掉公司之後的創始人:別忘了你已變成職業經理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666.html

【導讀】吳文輝團隊出走事件的繼續發酵再次說明:將公司賣個好價錢是對創始人的褒獎,而賣掉公司之後的抉擇則考驗創始人的人性,更需要創始人遵守基本的商業底線。

來源:i黑馬 作者:盧旭成

5月28日,原起點中文網創始人之一的羅立涉嫌商業賄賂已被上海公安正式刑事拘留。吳文輝在接受搜狐IT採訪時候未否認這一事實。

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告訴i黑馬,原起點中文網吳文輝團隊離職後,盛大文學在聽取起點作家意見建議時,有作家抱怨版權銷售收入和自己看到的實際出版數量不符,盛大文學遂展開調查。

盛大的調查逐步收攏到原起點中文網離職創始團隊的一位核心成員羅立身上。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羅立先以很低的價格把起點的一些熱門小說的版權賣給外面的一家公司,然後他自己再幫助甚至直接代表外面這家公司去和別人商談,轉手高價賣掉這些版權,損害起點和作家利益。幾年下來,據說他的「轉手利潤」高達上百萬,而給盛大文學造成的損失更以千萬計。據此,盛大向公安部門報了案,經過立案偵查和調查取證,5月28日,上海公安對羅立正式刑事拘留。

整体卖掉公司之后的创始人:别忘了你已变成职业经理人!

據工信部ICP牌照信息,創世中文網背後公司的註冊人和域名持有人都是羅立。而創世中文網是吳文輝團隊接受騰訊投資後野心勃勃想打造的在線文學網站。

一意孤行的吳文輝團隊,出走之後,終於走到了跟盛大集團「兵戎相見」的地步,不禁讓人一聲嘆息。

2013是併購大年。阿里巨資戰略投資新浪微博、高德地圖,百度搶奪PPS……一個個大手筆的併購案讓不少創業者覺得,上市未必是唯一奮鬥目標,以比較好的價錢賣給巨頭也是不錯的歸屬。

將公司成功賣掉,是對創始人之前從無到有創一番事業的褒獎,不管價格高低,都是自己的抉擇,而賣掉公司之後是拿著一筆錢享受人生,還是繼續留下來做職業經理人,或再創一番事業都無可厚非。但每一種選擇折射的其實是每個人的人性,名利關對於創始人來說並不容易過。

賣公司要願賭服輸

吳文輝團隊2007年將起點中文網賣給盛大集團。隨後,盛大集團以起點中文網為核心組建了盛大文學,吳文輝團隊集體留任,為起點中文網傾注心血,使得盛大文學成為一家年收入過10億元(2012年數據)的明星公司。

「那時盛大和風投的估值讓我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做的事原來有那麼大的價值,但十年後回想,當時還是被估低了吧。」這是吳文輝在「出走事件」發生前接受《環球企業家》雜誌採訪時的原話。這話隱隱有點後悔當初賣便宜了的心理。

對於這種心理,i黑馬此前有一篇比較精彩的評述《請愛護起點中文網這個文藝青年》:

這可以理解。雖然併購價格不得而知,但對當時已苦熬4年的起點創始團隊來說,盛大集團出的絕對是一筆誘人的「大錢」,而做出全部賣掉決定的也是他們,如果他們不想賣,或者只想賣一部分股權,沒有人可以逼他們。

第一次創業的吳文輝等人對起點的認知,可能只是模糊地覺得「我們家孩子應該是不錯的,將來應該能有出息」,至於多快有出息,出息成啥樣子,應該想不了那麼遠,即便想了,也絕沒有見多識廣的「乾爹」——盛大集團更清楚地看到它未來長成優秀文藝青年的模樣。這種眼光的高下是需要創業者交學費的。很多創業者賣掉公司之後都表達過類似的後悔。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起點是盛大文學現在年收入數億元、產生千萬級富豪寫手的源頭,但如果沒有當初盛大集團的併購,並組建盛大文學,全面開啟起點的商業化之路,無線、線下、出版、編劇等全面開花,起點說不定還繼續是那個「業餘愛好者」的網站,吳文輝等人也絕不會被到處傳百度、騰訊等巨頭要出億元巨資挖角。吳文輝等人在把起點賣給盛大集團後還繼續留到現在,可以說為起點傾注了心血,他們成就了盛大文學的今天,也同時成就了他們。他們確實和盛大文學一起成長,一起水漲船高。

在盛大文學準備IPO前,已做了5年多職業經理人的起點創始人團隊在新的財富放大效應準備發生前,產生一定的心理失衡,在所難免,如有外部力量——比如想在在線文學發力的巨頭的誘惑、調撥下,難免會產生動搖,乃至集體出走。風波於是產生。

這對盛大文學乃至盛大集團的對手來說可謂一箭多雕的好事:既可狙擊盛大文學IPO,又可趁機挖之前很難挖得動、帶過來就能對盛大文學產生巨大威脅的起點創始團隊,炒作馬上要推出的新業務。總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對於離職的起點創始人團隊來說,如因此次風波而極大地影響到盛大文學業務,甚至最終導致了盛大文學IPO的失敗,則會得不償失。

首先吳文輝等人賣掉起點後,繼續留下來勤勉5年積累的良好職業聲譽將毀於一旦;其次,即便某些巨頭現在因為競爭的需要而對他們有求必應,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但大老闆的心裡都會留下陰影——他們在前一個「乾爹」那裡都能反咬一口,保不準將來也會咬我一口,處處提防,沒有信任,哪裡能成大事?再說,一個能把吳文輝等人用來如此打擊原來東家的巨頭,將來如吳文輝等人跟它不和,它會怎樣對待他們呢?

再次,起點是吳文輝等人最好的成功案例,起點和盛大文學越成功,他們的市場地位和價值就越高,如盛大文學垮了,在線閱讀市場將受到致命影響,領頭羊的蛋糕不是越來越大,另外新養的能有多大想像空間呢?

最後,如果做得太過分,把盛大文學逼急了,同業禁止等在中國職場極少用的法律手段恐怕不得不上演(按併購的慣例,盛大文學應該是要求起點創始團隊簽訂過類似協議),這會讓雙方從曾經的兄弟變為仇敵,何苦?

遵守競業禁止應是基本商業底線

不幸的,i黑馬言中了。吳文輝團隊終於跟盛大集團走到了雙方最不願意看到的那一步。

據公開報導,吳文輝團隊出走後很快確定接受騰訊的投資,騰訊互動娛樂業務系統內容與版權業務部助理總經理張蓉曾透露,原起點出走團隊已和騰訊達成深度合作,全權負責騰訊文學男性頻道的運營,重新整合騰訊文學男性頻道的架構和內容,並計劃推出「創世」這一全新品牌。按計劃,騰訊本週將召開發布會,向外界披露騰訊在網絡文學方面的戰略佈局。

盛大文學CEO侯小強曾公開表示,出走的整個起點中文網原創團隊都與盛大簽署了競業禁止協議,如果新網站上線,盛大將採取法律措施。

很多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可能會覺得,盛大集團用法律手段對付曾為盛大和起點文學付出心血和貢獻的吳文輝團隊是否有點殘酷?

在商言商,吳文輝團隊不遵守競業禁止協議在前,盛大集團自然有權力採取法律措施。所有的重大併購案,收購方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求賣掉公司的創始團隊離開時簽署競業禁止協議,競業禁止時間長短由雙方協商而定。遵守競業禁止協議是賣掉公司的創始人的基本商業底線。

金山網絡任CEO傅盛,現在做的是跟360對著干的業務,但即便對周鴻禕有諸多「抱怨」的他也是遵守了競業禁止協議的。

2008年8月離開360後,傅盛先是加盟經緯創投(中國)做投資,後出來創辦可牛軟件,18個月競業禁止協議到期後的2010年春節,他才重新做跟360安全衛士直接競爭的可牛安全,後來可牛安全跟金山毒霸合併成立金山網絡,他出任CEO,成為騰訊狙擊360的棋子。酷6創始人李善友離開酷6後遵守競業禁止協定,沒有到跟酷6產生直接競爭的企業任職而到了中歐商學院做教授;億美軟通創始人李岩將公司賣掉後重新創業的項目跟原公司並沒產生直接競爭。

不勝枚舉。

最瞭解你的人可能傷害你最深

其實很多企業界大佬跟核心高管的關係,就跟父母跟最疼愛的孩子的關係一樣,你最愛的,最瞭解你的,傷害你也往往也可能最深。典型的案例是任正非跟李一男的關係。

據《中國企業家》報導,2000年4月,華為總裁任正非率數十名核心高管在深圳五洲賓館給華為內部最有影響力之一的人物——華為常務副總裁李一男開歡送會。隨後,在華平、淡馬錫等大資本的支持下,太清楚華為發家史的李一男創立了港灣公司,用華為的套路,不顧一切地挖角和挑戰老東家。

任正非曾這樣描述李一男離職創辦港灣對華為的殺傷力:「2001至2002年華為處在內外交困、瀕於崩潰的邊緣。你們走的時候,華為是十分虛弱的,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包括內部許多人,倣傚你們推動公司的分裂,偷盜技術及商業秘密。華為那時瀰漫著一片歪風邪氣,都高喊『資本的早期是骯髒的』的口號,成群結隊地在風險投機的推動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術機密與商業機密,像很光榮的一樣,真是風起云湧使華為搖搖欲墜。」

從華為出來的員工前後超過3000人,他們中很大比例都選擇了創業,大多也是運用華為的技術,模擬華為運作。其中港灣是做得最大的。

獲悉他曾經視同己出、並且一年前還信誓旦旦要幫助華為開拓數據市場、並嚴格遵守同業禁止的李一男居然在動搖華為的基業時,任正非發怒了。

任正非立刻下達了對港灣的「必殺令」。2002年,華為正式收回了港灣的代理權,並派重兵加大了市場開拓的力度。2003年又和3COM成立了合資公司專門從事中低端的數據市場。2004年,華為甚至專門成立「打港辦」來針對港灣公司。

「打港」有兩條基本原則:一是讓港灣有營業額賺不著錢,二是絕對不讓港灣上市。為此,華為對內部下了死命令:辦事處如果丟單給中興、思科不要緊,丟單給港灣要受處分;對客戶他們是大的項目就白送,已經在使用港灣設備的,就華為回購,還買一送一,廢港灣的標;同時還開展「反挖人」運動,港灣接入網產品線的研發人員被華為一鍋端。據說華為為此準備的「打港」經費一年最多時達4億元。

經過3-4年的圍追堵截,港灣公司上市泡影破滅,心力憔悴的李一男不得已只能把港灣賣給華為。李一男如同絢麗的流星,一閃而過,從此再沒有發出更亮的光芒。

與李一男團隊類似,吳文輝團隊無疑是最瞭解盛大文學崛起秘密的團隊,盛大集團創始人陳天橋對這個團隊也極其看重和尊重。他將起點中文網全資收購過來之後,充分信任吳文輝團隊,讓他們直接負責管理起點中文網,而沒有派盛大的老人接盤,甚至連盛大文學CEO侯小強也是在出走事件發生後才直接介入起點中文網的管理。

這種信任也帶給陳天橋極大的傷害——當吳文輝團隊在外面大資本的誘惑下動了心思要重新做一攤跟起點中文網類似的事情的時候,陳天橋不但要面臨團隊沒有準備的境況——因為信任,所以沒有想過要準備「備胎」;還要親自上陣安撫因為吳文輝團隊出走而人心慌慌的作家隊伍。想讓網絡文學成為流行於世界的「華流」的陳天橋才對《創業家》雜誌感慨,「我知道這條道路非常艱難」。

而當吳文輝團隊與騰訊結盟,要做創世中文網的時候,我想陳天橋的感受跟任正非當年的感受應該是一樣的——我如此信任的人要來動搖我極為看重的盛大文學的基業,必然是要下「封殺」令的,不然「華流」的夢想將被動搖。

邊鋒遊戲潘恩林:另一個樣本

因為激勵不到位等原因,功成名就卻感覺「大錢都被大老闆賺走」了的創始團隊,往往會在大資本「唆使」下出走,並認為自己單獨再拉一攤,能成就一番事業,名利雙收。大資本、大買家當然也喜歡李一男、吳文輝這種類型的創始團隊,因為那能讓它們能快速切入一個高速成長的行業並佔據非常有利的位置。

但「核心創始團隊出走+大資本」的模式未必都能功成名就,名利雙收,比如李一男。其實創過業的人都知道,一個事情能成,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能缺。其實如果吳文輝團隊留在盛大文學,並跟著盛大文學一起上市,其收穫的名利未必比他們現在單獨幹一攤差。邊鋒遊戲的潘恩林是另外一個樣本。

2012年,浙報傳媒以3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盛大集團旗下的邊鋒遊戲公司,儘管邊鋒遊戲CEO潘恩林之前已將自己的公司100%賣給盛大,但陳天橋套現後依然慷慨地給了潘恩林和他的團隊數億元的現金+股票。

潘恩林2000年在溫州創立遊戲茶苑。最初,遊戲茶苑只是潘恩林根據個人興趣創辦的一個簡單的休閒遊戲平台,短短幾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擁有近百種休閒遊戲,為千餘萬中國網民提供服務的大型網絡互動遊戲平台,2005年被盛大集團全資收購。盛大收購時,「遊戲茶苑」用戶達幾百萬,且已盈利。據潘恩林說,2005年,盛大突然收購是一件頗為轟動事件。溫州商業經營文化中,鮮有外來公司收購本地公司。收購後,原先的管理團隊繼續留任。潘恩林搬到杭州辦公。

在收購遊戲茶苑之前的一年,盛大還在2004年7月戰略投資中國在線對戰遊戲平台運營商——上海浩方在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04年,盛大花2000萬美元收購了邊鋒軟件。

後來,通過一系列運作,盛大集團整合了邊鋒、浩方、金游等多個曾經廣受矚目的遊戲品牌,2006年組建邊鋒遊戲集團,潘恩林出任CEO。

潘很好地履行了職業經理人的角色,開始慢慢加大整合旗下業務。「我們主要從公司文化上進行整合,曾嘗試著將人員互相打散,取長補短。目標是既要保持邊鋒和茶苑遊戲的原汁原味,也要提高開發研發和拓展渠道,加速市場拓展。」他在2011年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如此說。

遊戲是一個比網絡文學還讓人容易暴富的行業,年少得志的潘恩林卻能讓自己遠離浮躁,踏踏實實地經營邊鋒遊戲集團,按盛大集團的目標或準備IPO或者賣掉,贏得了陳天橋的信任,也在邊鋒遊戲的併購交易中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名與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37

【i黑馬侃產品】把產品變成讓用戶上癮的「大麻」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155.html

今天的話題比較邪惡,【i黑馬侃產品】要討論的是如何操縱用戶,讓他們對你的產品上癮。在普遍認識裡,都認為操縱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但是不得不承認,許多產業的成功正是依靠了對顧客行為的操縱。比如美國大獲成功的商業飲食減肥方案Weight Watchers就是對用戶飲食的操縱而獲得成功。操縱在商業上本就經常被運用,例如互聯網產業,顧客的行為都是受產品設計者操縱。在遊戲業,這種操縱更是被運用到極致,要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屌絲在那夜夜DOTA,女神被別人推倒了也還無動於衷,請問不是一個強有力的操縱,哪個男人能容忍這種情況?

所以,操縱用戶這種方式值得我們深入的研究

作者:韋龑

 

這是一個成癮的世界

世界最著名的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創始人Paul Graham說:

「在現在這個時代,商業操縱正在讓用戶們紛紛上癮。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對新事物的成癮性形成抗體了。這說起來有點讓人悲哀,但這就是現在很多產品模式不可告人的商業邏輯之一,讓你的顧客上癮,你就能成功。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必須強調商業道德,操縱用戶是有良性的和惡性的,我們必須要用道德去束縛那些不良的商業操縱。但是這種商業操縱本身並沒有什麼錯,上癮的用戶自身也有一定責任。」

基本可以肯定,企業的本質會推動這種操縱,企業要以盈利為首要目的,他們關心的是能不能獲得足夠多的用戶,而讓用戶上癮,操縱用戶就是獲得市場最好的方式。

黑馬哥教你如何讓用戶成癮

許多產品的設計者總是想當然的希望通過一些方式來操縱用戶,比如引入積分制度,徽章稱號等模式,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差強人意。因為這些幼稚的設計者們總是想當然,他們根本不知道讓用戶上癮的本質——你必須給用戶帶來「實際」價值。

比如像遊戲平台11的天梯積分模式,它的積分模式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通過11天梯積分,玩家們可以對自己的DOTA實力做一個比較,這個積分可以讓他們直接向別的玩家炫耀:「看啊,我天梯2200分!」,別的玩家一定會覺得此人太牛逼了!這就是11天梯積分操縱用戶的能力,他能給用戶帶來實際的價值(比較價值,炫耀價值)。而如果你做一款音樂播放器,非要加一個積分功能,我只能說你有病了!你那積分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實際價值?用戶能用這個積分去比較音樂鑑賞能力?能用這個積分去和別的音樂愛好者說明自己品位高?你所做的積分只是一堆對用戶沒有價值的數字,還想以此來操作用戶?——做夢吧!

在產品中添加一些成癮「尼古丁」

讓人上癮的商業模式其手段各異,有的是創造情景讓用戶不斷使用,有的是讓用戶產生心理依賴,有的是讓用戶深深的認同產品,覺得使用該產品是十分科學健康的。美國遊戲設計大師Ian Bogost把成癮技術比作是香煙是恰當的——給用戶提供「滿足感」。但比尼古丁上癮有好處的是,新技術上癮還能給用戶們提供了有價值的東西。很顯然,科技創新對習慣養成的作用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但如果創業者對自己產品能夠改善大眾的生活問心無愧的話,大可勇往直前。但是,想讓用戶成癮,操縱用戶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你必須能準確把握用戶的心理,創造一個對他們越使用越有實際價值的東西(至少心理層面上覺得有用)才行。

在創業者們開始創造一個商業模式時,就應該思考,自己的產品能不能讓用戶形成一種習慣,不然在這個快速更迭的時代,你真的會很難存活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97

青文出版社歷經三次轉型 抓到數位商機 三十一歲女總經理 把老牌變成時尚先鋒

2013-07-15  TWM

在近五十年的時間裡,青文出版社前後三代負責人皆將公司帶往嶄新的境界,現任總經理、三十一歲的黃詠雪,除了擁有開放的心胸、勇於嘗試新穎的想法之外,永遠思考下一步的方向,相信是青文能夠不斷創造新局的原因。

撰文‧葉揚甲

創立於一九六四年的青文出版社,是一家即將年過「半百」的企業,舉凡詩人林熊祥、文史專家林衡道,或是漫畫家劉興欽等,都是早期青文的著名作家。「爺爺從調查局退休後,很希望能將台灣固有的文學歷史與哲學領域發揚光大。」起初,青文出版社總經理黃詠雪的祖父、青文創辦人黃樹滋是將公司設定在「文史哲」路線,與現在青文「華文圈最新娛樂情報提供者」的定位,可說是全然不同的風貌。

目前,青文已占據女性時尚雜誌市場半片江山,熱銷排行榜中的《ViVi》、《mina》、《with》及《Ami》,合計即接近五成市占率,少、熟女肯定都不陌生;此外,《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等家喻戶曉的暢銷漫畫,以及擁有不少特定粉絲群的模型雜誌如《電擊Hobby》,全都是出自青文之手。

對比於今日的多元,一九六○年代的青文,則因為定位局限,內容「太硬」,「所以雖然一圓『文青』夢,但說真的,當時並不賺錢。」黃樹滋因而開始思索其他出路。

第一階段轉型

從文青跨界漫畫迷

直到七○年代中期,黃樹滋某次在台北西門町街道旁的書報攤,偶然看到一本名為︽叮噹︾的香港漫畫,轉型成漫畫出版商的一絲念頭,猛然在他心中閃過,黃樹滋遂而決定將其引進台灣,並取名為︽機器貓小叮噹︾。

這部經典漫畫隨即風靡於八○、九○年代,而且,即使已正名為「哆啦A夢」,在台灣大小朋友心中,小叮噹就是有那麼幾分親切感。而拜擁有「百寶袋的小叮噹」之賜,青文的業績開始起飛,「那時好多讀者寫信給小叮噹,希望可得到心目中的道具,我們真的就把這些天馬行空的幻想實體化。」黃詠雪說話的同時,從旁邊書架拿出厚厚一疊、沒有裝訂的漫畫,「這些都是青文早期根據讀者想法,自行找漫畫老師臨摹的手稿。」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哆啦A夢》僅發行四十五本,但是台灣「小叮噹」可以推出到兩百多本的原因。至此,青文已經不僅單純賣漫畫而已,更難得的是,在那個民風淳樸的年代,青文創造讓每個小孩子或大朋友的夢想,都得以恣意遨遊的舞台。

只是,在著作權法觀念興起,以及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遺願,日本出版社強制要求海外授權版改為音譯哆啦A夢,「因此,過往自行臨摹的內容必須得全面回收與銷毀。」聽起來青文似乎將從此退回原點。然而,事後看來,這樣反而為青文開啟與日本出版社正式交流的另一契機。

第二階段轉型

漫畫跨足時尚雜誌

一九九七年哆啦A夢正名之後,其他的柯南、聖鬥士星矢、神奇寶貝,顯然都無法彌補小叮噹從前對公司的貢獻,青文可說頓時少了一顆營收成長引擎,這讓從小生長於漫畫堆中,當時年僅十六歲的黃詠雪,對於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印象極為深刻。

擔憂青文的業績從此不進反退,第二代黃寄萍開始思索該如何另闢蹊徑。「這一次,青文決定嘗試引進日系雜誌。」黃詠雪覺得青文當初會涉足時尚領域,其實有點偶然。

當時日本澀谷「一○九辣妹」妝扮風靡日本,因此日本出版社聯繫上先前有過交涉的青文,而在廣泛聽取第一線同仁的想法後,黃寄萍認為這條路可以一試,青文遂在二○○一年推出台灣第一本日系時尚雜誌《Cawaii!》。「在TVBS歡樂台『女人我最大』節目中的時尚老師李佑群,當年剛退伍就擔任這本雜誌的主編。」黃詠雪認為,青文敢於轉型的最大原因在於,高層願意聽基層員工意見,其次,就是敢重用有想法的年輕人。

隨著《mina》、《ViVi》及《with》等多本日系雜誌出刊,青文業績又重新添加了不少柴火,第二階段的轉型,表面看起來非常成功。旗下擁有暢銷漫畫,又占據大半女性雜誌零售市場,照理應已為黃詠雪鋪好了一條極為平順的接班路;然而,現實卻不如想像中簡單。

○八年九月,二十六歲的黃詠雪正式接掌總經理,距離她大學畢業甚至不到五年,年紀輕輕的她認為,「進公司以來從沒碰過挫折,自然以為管一家公司應該也還好。」但才接手第一周,黃詠雪就有種被騙的感覺,只是,她並非是被太多工作或壓力嚇著,而是公司帳上赤字竟多達八千多萬元。「十月要製作九月財報時,經銷商退貨多過出貨,公司單月營業額竟然是負數。」面對如此慘澹的業績,對於剛上任一個多月的「菜鳥」總經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當時,黃詠雪同時還要顧到成大AMBA(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的學業,及籌備人生大事之一的婚禮。黃詠雪的先生回想當時,最佩服妻子的一點就是,「對於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有著極強的意志力」。

即使每天已工作到很晚,黃詠雪回家後還得研讀財報到深夜,就只為了找出問題根源;另一方面,那時青文「資深」的員工不多,「每個人碰到問題,都會直接問我:『總經理,這要怎麼辦?』」因此,黃詠雪虛心向○三年時流失的高階幹部求教,她這才知道還有管理制度、人才傳承等諸多問題。

當時黃詠雪迅速祭出三項措施,首先,公司財報透明化,她堅持各部門主管要跟總經理同時拿到報表,「不然各事業體對自己負責的作品,賣得好或不好,完全不知道狀況。」這樣的好處是,孰好孰壞一目了然,檢討、獎勵都有依據。

其次在人事方面,黃詠雪先找回過去在青文的高階幹部,藉以解決短期人才斷層的問題;最後則是不得不做的調整。她不自覺地蹙眉嘆道,「創社以來,青文從來沒有裁員……。」然而,在她上任四個多月後,員工人數從一三○人減為九十人,當時祭出的鐵腕,對她內心產生相當大的衝擊,「畢竟,其中不乏認識多年的員工,但若不採取任何措施,最後可能一百多個人都會有問題,這是不得已的決定。」所幸,一年過去後,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十個百分點到三○%,黃詠雪第一役的過程雖然艱辛,卻無疑為青文目前的成績,打下厚實的根基。

第三階段轉型

從代理到自創品牌

在四年多的勵精圖治之下,青文的累積虧損終於翻回盈餘,黃詠雪並未因此滿意,她不斷思考平面媒體的出路,「在數位化時代,能夠擁有自行決定內容的刊物,才能不受制於日本廠商,領先競爭對手。」青文於是在一一年五月推出第一本自創雜誌《Ami》,銷售量首月即衝到排行榜第三名。

青文是如何在自家代理的眾多日系雜誌中,再創造一片藍海?黃詠雪解釋,利用群眾的特性做區隔,例如,自然無造作的《mina》與性感時尚風的《ViVi》,其實就是兩塊截然不同的市場。而青文很早就採取「分眾化」策略,「這遠比一本雜誌集結所有風格,容易培養讀者的忠誠度。」另外,鑑於日本平面雜誌搭配實體活動的龐大商機,例如,最強美少女盛典SUPER GIRLS FESTA(SGF),這類讓一般民眾有機會貼身觀賞藤井莉娜等超人氣名模走秀的活動;青文亦於台灣推出自己的Ami Fashion Collection(AFC),某種程度可滿足讀者的幻想。而在走秀的同時,旁邊大螢幕會出現行動條碼(QR Code),只要用手機掃描,還可即刻買到眼前模特兒身上的一整套服裝,這種商業模式將引爆不小的時尚商機。

老牌出版社青文,在年輕的第三代帶領下,又一次跨足到新的領域,黃詠雪的夢想才正要開始啟動。

青文出版社

成立時間:1964年

董事長:黃寄萍

總經理:黃詠雪(圖右)

資本額:4875萬元

主要業務:書籍、漫畫及雜誌出版營收:2012年3.8億元紀錄:2008年以來連續5年女性時尚雜誌占據暢銷排行榜前5名;女性時尚雜誌零售市占率高達5成

青文出版社的創意煉金術

1. 走秀結合APP

平面雜誌結合實際體驗活動,開放一般讀者觀賞時尚走秀,未來將結合APP,消費者立即可買到模特兒身上全套,下一季最新的服飾。

2. 領先同業數位化

從代理到自創品牌雜誌,再搭建網路平台Fashion365,領先同業數位化,在納入各類台系品牌後,消費者可一站購足雜誌上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8

William Bernstein的忠告:別讓表面風險變成了深層風險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287

上週早些時候,道瓊斯指數達到15567.74,再一次刷新紀錄。今年以來,道瓊斯指數收盤點位創新高的次數已經高達28次。

將一路高歌的股票和債券、黃金等其他資產相比到底哪個風險更大?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如何定義「風險」。Efficient Frontier Advisors的投資經理,同時也是一系列投資和金融歷史書籍的作者William Bernstein指出風險能夠被分為兩個最簡單的形式——表面風險和深層風險——瞭解其中的差別可以幫助投資者鑑別到底他們該害怕什麼。

Mr. Bernstein所謂的「表面風險」指的是資產市場價格的暫時下跌;幾十年之前,投資分析大師格雷厄姆也曾提到過這類暫時的下跌,稱之為「市價虧損」。

表面風險就像天氣一樣無法避免。除了現金之外,我們大概找不出另外一項不會出現價格暴跌的投資標的。

所謂的表面風險,並不是指虧損不會擴大或不會持續很久,而是指風險並不是永久性的。

與之對應的是「深度風險」,則是指本金發生了無法挽回的實際損失

在其將要出版的新書《深度風險:投資組合設計的歷史之鑑》中,Bernstein統計了幾十年來的金融數據和全球金融發展史,試圖找到深度風險究竟如何產生,最終他總結出了四個原因:通脹、通縮、政府徵收、災難

「這些力量會導致資產損失大部分價值,並且永遠不會再恢復。」

想像一下,假如你擁有一套房子且每年有固定的保險支出計劃:如果你住在像堪薩斯這樣幹燥的地區,那麼你的大部分保險支出可能會是颶風險和火災險;如果住在南加州,那麼你可能會優先投保地震險和火災險;如果住在沿海地區,則水災險肯定最先考慮。

很明顯,選擇如何規避基於我們對於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嚴重程度的判斷。

災難——比如戰爭和無政府狀態——可能會帶來極其糟糕的結局,但遺憾的是我們幾乎對此無能為力。

「如果真的到了世界末日,你真正需要的既不是黃金,也不是美元,而是一艘宇宙飛船。」

Bernstein如此描述災難。

與災難相比,政府徵收——比如大幅提高稅率,或者是像塞浦路斯發生的那樣政府強迫儲戶承擔損失——顯然要常見的多。對於這種風險,Bernstein認為最好的規避方法是將自己的部分資產轉移到國外,因為政府極少越界徵收國民在國外的資產。

通縮,在現代社會變得非常罕見。得益於各國央行的瘋狂印鈔,除了日本以外,全球的其他國家都極少受到通縮的威脅。

應對通縮的最好方法無疑是購買長期政府債券。此外,配置一部分資產在國外股市也是個聰明的選擇,因為所有國家都轉入通縮的概率實在太小了。

如果說債券能規避通縮風險,那麼也可能把我們帶入另外一個深度風險,那就是通脹——這可能是所有的深度風險中最常發生的一個。根據Bernstein的說法,通脹能夠在四十年的時間裡吞噬一個債券組合80%的購買力!投資者在通脹最嚴重時期發生的損失,可能窮其一生都無法再挽回。歷史上,1940-1979年間的法國、意大利和日本都曾處於這樣的時期。

對於通脹的應對方法,Bernstein認為最好是將投資組合分散在全球股市,並且提高黃金和自然資源類上市公司的配置比例。除此以外,有通脹保護條款的證券、價值與生活成本掛鉤的債券也都是能夠選擇的標的。

但是,持有股票雖然能夠規避深度風險,卻可能導致表面風險在短期內迅速提高。

因此,有些人就不可避免的將自己推入深度風險的深淵——因為他們實在無法忍受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心理折磨,除非他們有足夠的現金和勇氣。

Bernstein如此表示。

回首過去,我們應該正視2008-2009金融危機期間當股票價格腰斬時我們的所作所為。有時候,恰恰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將表面風險轉化成了深度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9

三十年公司轉型 變成保健食品的台積電 大江生醫隱身第二線 悄占十一億市場


2013-08-19 TWM
 
 

 

現在看來,大江生醫做對了每一件事:在市場未成形就搶先卡位,早期投入的研發動能帶給它無限機會,也給投資人無限想像。但時間倒轉十四年,大江的決定,絕對讓人跌破眼鏡……。

撰文‧楊卓翰

這家公司喜歡靜悄悄地把市場吃掉。它小心保護那些國際大客戶的名字,默默地躲在第二線。你在市面上看不到這家公司,不過去年它安靜地做到十一億新台幣的營收。

機能產品界的隱形王者

這個隱形的冠軍叫作大江生醫。在台灣的機能飲品、保養品到直銷產品,有超過三分之一是這家公司生產;台灣每年進口的膠原蛋白,要被它消耗掉四分之三。從統一、黑松到味丹,全都是它的客戶;花太郎的茶花綠茶,陳妍希代言的蜂王膠原飲,都是大江生醫的產品。而且,台灣市場只占大江營收的二○%。

大江生醫的董事長楊武男,靦腆地坐在大江新裝潢好的會議室裡,他身後的展示櫃裡,有大江生產的上百種保健產品,包括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還有歐洲等地的品牌,都是大江的版圖。

這不意外,因為,楊武男看的從來不是台灣而已,他的目標是世界第一。今年七十歲的他,在跨入生技產業前,在全世界跑了大半輩子的業務,與生醫產業一點關係也沒有。但現在,有人說他是「機能飲品界的張忠謀」,因為他專門幫國際一線大廠代工設計(ODM)各種保健食品,從飲品、面膜到膠囊全都包。

「我們投入時真的是一片空白……但總要冒險嘛。」一九八○年,楊武男剛從新光紡織的國貿業務部跳出來,自己成立國際貿易公司,也就是大江的前身,專門出口紡織與建材。一九九九年,大江的貿易遇到瓶頸,他開始想轉型。

「那時候,很多人都跳電子業,但是那時已經成熟了。所以就要找一個不明朗的行業。」因為業務關係,楊武男常跑日本,「那裡的保健食品產業,相對比較成熟,而在台灣預防醫學還沒人聽過。我們覺得可以從這邊發展。」他說。

這個決定,卻讓大江連續虧損長達八年。

大江轉型生技後,第一支產品是增加免疫力的膠囊「安克留」。「創業嘛,一開始就想自己賣品牌。但是卻沒考慮到沒市場、沒經驗、沒技術。」楊武男說。

「我們也抱著非常美好的幻想,就自己跑醫院、去向醫生推銷。」大江生醫副總廖偉傑描述當時的慘狀:「在相關雜誌登廣告一個月要七萬元,但是我們一個月都賣不到七萬元!」楊武男很快地發現自己不擅長通路與行銷,但他仍相信生機食品的市場會起來。「當時電子廠有很多都是ODM,但是生技產業沒有;所以我們就轉換路線,要來幫客戶做研發、做設計。」他說。二○○一年,大江捨棄掉品牌,正式邁向代工設計的路。

廖偉傑解釋,當時食品業者還不了解保健食品,而大藥廠又覺得這塊產業技術需求太低,「一邊是不懂、另一邊是不屑,所以剛好這塊是真空的。」從日本市場預測需求,又看到供給短缺,楊武男決心要走ODM,從香港的客戶開始接訂單。

「這真的沒有奇蹟,都是一步步慢慢累積。」楊武男說。「我們投入ODM也是辛苦了五、六年,六年後才改善。」終於,他撐到了。

○八年金融海嘯,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都是大風浪,但那年反而是台灣保健食品的成長年。「○八年市場反轉,但是人們對保健食品的需求,絲毫不減,大家也比較能接受預防性保健了,所以整個規模反而是成長的。」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淑芳分析。

不只是台灣,香港的需求也好不容易起來,而在海嘯中楊武男因為沒有財務槓桿,穩健的財務反而能夠向銀行貸款,先後在五股與屏東擴廠。大江的業績,就在危機中一飛沖天。

專注研發 瞄準中國市場現在,大江共有七個產品中心,四座實驗室。大江的產品需要驗過七種微生物、三種防腐劑、九種重金屬、八十項農藥殘毒等百餘項檢測才能出廠。而楊武男更把重心放在研發,一年要研究超過五、六百種商品品項。

「我們開發了一大堆東西,例如青花菜、香蕉皮、花生膜的萃取,這些東西哪一天會成功,我們一點概念都沒有。」廖偉傑說。「但是,你就是得做。」如今大江有一半的營收來自中國,也在上海開設新廠,預計明年上線;屆時機能飲品的產能將達到每個月一千萬瓶以上,是現在的二倍,楊武男也希望這樣的產能,可以有更多談判籌碼。

「過去我們的小客戶很多,就是像一個軍火商,不管客人拿去怎麼賣。」廖偉傑說得保守,但他指的就是許多電視上成效誇張的保健食品。「不過,現在我們已與國際品牌等客戶談訂單,我們也在挑,會慢慢把這種客戶剔掉。」顯然,大江正在第二階段的轉型。此外,大江也已通過上櫃審議,預定將在九月掛牌上櫃,公司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四.五六元,今年第一季一.二一元。

雖然是家半甲子的老公司,但大江現在的員工平均年齡才三十歲,大部分都是生技碩士,被業界稱作「童子軍」。而老董事長也固定每周與年輕人吃午飯,交換意見:「與年輕人交流,讓我也變年輕了!」楊武男說。雖然白髮,但他就像大江:心,是年輕的。

楊武男

出生:1944年

現職:大江生醫董事長暨創辦人經歷:新光紡織國際貿易業務、大江興業董事長

學歷:台大經濟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72

傳統媒體的未來趨勢:大眾媒體會變成小眾的奢侈品,變成精英媒體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260.html

1、大眾媒體作為一個行業,會被結構掉。這就好比原來蠟燭是照明行業,但它現在變成一 種浪漫工具;原來馬是一種交通工具,現在則是高富帥的玩具。媒體也會這樣,大眾媒體會變成小眾的奢侈品,變成精英媒體。

2、大眾媒體在10年後數量會減少90%。在剩下的10%當中,只有極少幾家龍頭公司可以繼續使用原始的「發行-廣告」模式,其餘可能變 成服務公司,以及被大財團贊助的媒體。(這條其實是第1條的同義反覆)

3、自媒體一定會成為主流,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自媒體一定不是主流。自媒體的主流商業模式,也一定不是廣告。

4、 內容生產不再是媒體的專門職能,它是品牌企業必須從事的一項基礎工作。也許以後會出來類似《星巴克lifestyle》、《路虎國家地理》、《G-star軍事博覽》這樣的企業媒體, 它們並非是企業內刊,除了名字以外,他們的內容和今天的第三方媒體並無區別。企業通過這種方式,來傳達自己的價值觀。這些媒體會吸納現在的很多媒體人。

5、媒體業被解構了,那廣告業一定也會被解構。廣告公司將會變得越來越像公關公司,但不是現在這種以搞定媒體為目標的公關公司,它們必須直接搞定消費者。

6、受媒體業變化影響,巨無霸品牌想湧現出來變得越來越難,但是小而美品牌的生存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好,尤其是那些和創始人個人掛鉤的品牌。

7、音視頻媒體的變化不會那麼大,因為音視頻媒體的製作門檻高,個人不佔優勢。

 

對判斷的依據如下:

1、 大眾媒體的產品是什麼?並非那個8開的報紙,並非那個100多頁的雜誌,也並非那 個html的網頁或者app,它的產品歸根到底是 一篇篇文章、一個個字。介質,只是媒體運輸內容產品的包裝,就好像快遞外面的那個盒子 一樣。以前大眾媒體的優勢在於,它們有足夠的錢來生產盒子和運送盒子,而個人則沒有這 個能力。未來呢,數字內容的傳輸通路被徹底打通了,盒子的成本幾乎為0,大家就直接拼內 容產品本身。這個時候,大眾媒體相對於個人,真的沒有一點優勢可言。

2、媒體的編輯功能,會被社會化分享所取代。以前,編輯依靠自己的崗位作為權威性的基礎,他們來決定哪些內容能夠被看到。而未 來,你的好友決定了哪些內容會被看到,他們會充當編輯的角色。如此一來,大眾媒體的內容生產和編輯兩大功能都被替代了,它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

3、沒有大眾媒體不代表沒有內容可讀。一部分優秀的寫手,會從現在的機構媒體當中被 解放出來,他們因為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生產的內容會比此前更好。另外一些人則不屬於職業寫作者,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寫作是業餘愛好或者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個人影響力,或者是 為了直接的商業利益。此外,相當多的品牌會建立「品牌自媒體」,它們為品牌服務,但提供 的內容卻和現在的第三方媒體沒有太大區別,原因我馬上就會解釋。 

4、在未來,由於大眾媒體會被幹掉,那麼 通過廣告來接觸客戶的行為就變得越來越難、 越來越沒有效果。因此,你必須要把你的潛在 用戶轉化成用戶、把用戶轉化成忠誠用戶,你必須要和他們之間建立一個長期的渠道,這個渠道現在看來可能就是品牌自媒體,比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可是現在大多數的品牌自媒體做得都很差,他們好不容易建立了這個渠道,卻每天都給用戶發廣告,這除了把你的客戶趕跑以外,什麼價值都沒有。品牌自媒體必須為用戶提供 價值。打個比方說,如果nike做公眾號,那它應該提供的是運動、健康方面的優質內容,把它自己變成一個比第三方媒體更好的運動類媒 體。

5、再進一步,品牌自媒體其實完全可以不發跟自己產品、行業相關的內容,而只發和自 己的價值觀相符的內容。比如說開volvo的人可能給感覺低調、踏實、內斂、外表沉穩、內心激情,那它發的內容可能就是王小波的文章、瑞典旅遊的遊記、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演講;而開大切諾基的人,可能是富有征服欲、喜歡探索、陽剛氣十足的人,那麼它發的內容可能就是戰爭故事、軍事裝備、公路小說。品牌自媒體除了帶有品牌的名字以外,其實和第三方媒體沒有本質區別。好的品牌自媒體,應該比第三方媒體做得更好。

6、企業與其把錢花在明星代言上面,不如把錢花在打造一份優秀的品牌自媒體上面。還有比媒體能更加直接的傳遞品牌價值觀的載體嗎?

7、和品牌做自媒體相比,個人自媒體轉化成為品牌其實更加容易,以後估計會有很多類 似個人品牌湧現,他們看起來雖小,但對於客戶的影響力極大。媒體人現在普遍焦慮,其實真沒必要。咱們丟掉的只是枷鎖,迎來的將是整個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08

泡學網:如何把男性戀愛培訓變成一樁買賣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116.html

泡學網的來源

泡學來源於英文縮寫「PUA」。它是「Pick-up Artist」,即」把妹達人」的縮寫,意思是關於如何把妹的知識。這門學科相信人活在世界上的終極目的只有兩個生存和繁衍。而實現後面這個目標的關鍵是吸引力,即「沒有吸引力,那來生殖力」。而一個男人的吸引力是可以通過社會地位、收入水平和男女相處技巧體現出來的。而泡學聲稱自己要解決的問題便是一系列的男女相處技巧的問題。這門在國外發展了三十多年的學說,因為國內的一些人士的介紹,正好又配上國內越來越嚴重的「擇偶危機」,而得以迅速在國內傳播開來。倫理學者黃自立認為泡學本質上一種成功學,但是因為吸收了心理學和社會學的成果,而具有了相當程度的可操作性。不過不管泡學本身是否有價值,主打泡學的泡學網就是在這樣的國內國際大環境下發展起來,截止到2012年,它擁有40多萬的註冊用戶。

泡學網的用戶

泡學網的用戶大都為20到40歲的男性。他們職業、收入、民族等信息都不相同。但是,有這樣一些特點是相同的。

1、普遍存在兩性相處上的困擾,渴望尋求別人的指導。

2、極度渴望通過泡學改變命運,改進自己和異性相處的能力。

3、有相當的付費意願和能力。

泡學網的定位是什麼?

任何成熟的企業都知道,有什麼樣的客戶,就該有什麼樣的定位。有別於世紀佳緣的配對模式,也不同於」陌陌「等社交工具的定位。泡學網致力解決的不是如何快速地和異性接觸的問題,而是致力於通過提供各項服務來便利男性用戶學習泡學,滿足他們希望通過泡學改進自己對女性的吸引力,並提升和與女性相處時的效果的願望。因此,它是一個集學習、乾貨分享和培訓於一身的網站。

泡學網通過那些服務,來幫助和便利男性用戶學習泡學呢?

具體來說,泡學網的業務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大類,另外還有一些衍生服務:

泡學網線上業務包括:信息服務和社交服務。

信息服務主要指泡學理論知識的分享。

這部分內容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內研究者自己的理論文章或著作,另一類是一些達人自己珍藏或翻譯的泡學著作和文章。

社交服務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戀愛求助。讓用戶在這裡可以求助和諮詢網友,來給自己的戀愛問題出謀劃策。另一類是戀愛乾貨分享。具體來說:就是一些泡學達人、學員的實戰經歷分享,如一次夜店成功把妹紙帶回酒店的事蹟等等。

而泡學網線下業務非常多,變化也很大,但總地來講就是通過線下的培訓服務來實現線上客戶的流量變現。

衍生服務主要是一些常見的論壇業務,如團購。酒店特惠等等。

可以說,泡學網的模式就是線上業務是線下業務的來源和根本(是無數商業模式搭建的基礎),而線下業務是實際的利潤來源,並不斷反哺線上業務。

靠這些服務打造泡學經濟體

泡學網的服務顯得平淡無奇,一個在旁人眼中的小論壇,就那麼回事。然而,泡學網因為其獨特的定位和長期以來的積累,已經成為戀愛培訓市場的隱形冠軍,未來有可能成為戀愛培訓第一股。這一切都和它從一開始就致力於打造泡學經濟體密切相關。

泡學網的工作人員曾對黑馬記者說過:」今天的泡學網,早已通過各種服務,形成一個經濟體。所有的泡學網產品都是為這個泡學經濟服務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它做了這樣一些努力。

第一,良好的網站體驗、榮譽機制和線下商業模式,成功聚集了大量師資和學員。2009年左右,國內湧現了如愛約會、超級約會學、豆瓣搭訕學小組等網站。泡學網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有幾個原因:

1、是因為泡學網以論壇的形態出現,用戶體驗和粘性都非常好。那時候discus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相比與別的形態的網站,技術難度不大,另外泡學網的運營很有一套,讓早期的資深用戶得到了極大地使用快感。(那時候網站小,運營者直接和早期資深用戶是鐵哥們。)主要體現在造星運動上,網站會大力推泡學達人的原創作品,分享的把妹圖片等等。

2、建立有利益驅動的榮譽機制,用戶可以實際獲益。提供大量內容的用戶,可以用得到的積分去購買別人的稀缺資源,購買更加資深用戶的課程。另外,達人制度的完善和建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助力。因為,一些高分用戶會被網站運營方發掘,培養成培訓導師,參與到下游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分配上裡去。一些身懷「追女絕技」的人可以利用這個特長,不斷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獲取關注和積分,這些人都是用戶推薦和推崇的人,他們樂於分享自己約會異性的截圖和照片,總結整理成理論和文字,並給與其它用戶以指導,這些人往往被冷愛欽點成為導師團的成員。

3、價值含量高的原創作品的整理編輯(類似出版)和一流國外作品的翻譯,讓那時候的泡學網幾乎就是中國泡學的一線陣地。

同時,由於大量的高質量信息和真實案例的留存,逐漸在泡學網上形成了泡學數據庫。通過百度搜索引擎的幫助,一系列非泡學信徒的用戶,因為需要解答自己的情感困惑,會選擇成為泡學網用戶,留下諮詢信息,尋求幫助。這時候的泡學網就成為了有需求用戶的窪地。

有了流量和用戶,泡學網迅速地推出了線下培訓課程,試圖挖掘出用戶的價值,為那些泡學達人賺錢獲取收益,提供機會和平台。

正是這樣的一系列努力,是的泡學網大量聚集了一群」泡學發燒友「,讓它們分享和翻譯了大量的外國泡學論著和個人心得。」那時候的泡學網有點像泡學界的36氪,這使得很多地泡學達人投靠泡學網,來到這裡分享心得經驗。」一位參與了泡學網早期工作的老用戶告訴黑馬記者。

第二,打造泡學明星,鼓勵建設個人品牌,打造師資團隊。」「要做好泡學網,關鍵是要搞定泡學老師,有了他們,就有了服務能力和信徒,然後就是搭建商業模式。「一位泡學界的資深講師告訴我。因此,為了做好培訓師資團隊的建設,泡學網做了三件事:

1、要出名。名氣是賣出高價服務的關鍵,而實現名氣需要密集地網絡推廣和真刀真槍的案例展現。為此,泡學網創始人之一的冷愛活躍在各大論壇和網站,頻繁解答情感問題。而他的弟子們則通過各個渠道,推薦他的書、思想和成功案例。

2、要經驗。網絡上提供諮詢服務就是最好的試煉場,泡學網的老師早在論壇發展的早期就積累了這種經驗,另外不少教師本身就是從論壇中被發掘出來的。這些人要不研究理論很深,善於用理論分析用戶的提問,要不就是自己有大量實操可分享案例。

3、要身份感。通常是資源稀缺度,比如現在泡學網的優質教師都已經幾乎不再網站上回答問題了。另外就是收費了。

第三、建立成熟的客戶服務流程。如何從線上發展到線下,泡學網也動了不少腦筋。他們認為他們做了三件事。

首先,篩選客戶。具體來講就是通過網站上的數據和信息(主要是諮詢用戶,遺留的問題線索)將目標客戶圈定出來。通過QQ群把他們拉到網站導師的周圍。

其次,深度影響客戶,主要是導師在群內直接回答部分用戶提問,評析用戶的戀愛過程。形成專業認識。

再次,實現銷售。銷售團隊直接接觸那些在群內活躍的用戶,實現簽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營銷模式。泡學網除了各個老師覆蓋網絡的個人營銷外,有意識的將培訓課程中的兩個方向加強了區分。泡學分為短期流和長期關係流。短期流的用戶渴望的是學習如何在酒吧裡認識一個女孩後,能夠高效地把她帶回家,即解決效率問題。而長期流則是幫助苦情男如何從不能到能,把妹紙變成老婆娶回家。

嚴格地講後面的學員數量才是大多數。但是泡學網有意識地突出了前者的宣傳,因為傳播效應更加顯著。

泡學網現有的盈利模式和未來的盈利模式前景展望

泡學網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線下和線上授課來實現的。而線下授課根據老師的投入程度不同,而收取不同的費用,如跟隨服務就收費較高,因為導師要手把手地帶著學員在夜店裡搭訕。

但是泡學網的模式最大的缺陷是難以複製。

首先,受制於優質師資的個人生產力,他個人的授課量是有限的。而由於這門課程對實踐能力的要求極高,因此又不是一般人都能授課,難以規模化。

其次,如果通過賣明星導師的影音製品又因為缺乏實況效果,不能及時給出意見等原因,而難以賣出更高的價格,用戶也不願意為這個付費。

另外,整個模式搭建在一個前提上,那就是泡學是真實有效的。如果有一天,泡學的公信力喪失,那麼這個賣TD夢想的泡學商業模式就會崩塌,不過今天的泡學網很聰明地在做內容轉型,不再過分刻意介紹國外的相關從業者的經驗,相反更看重本地經驗的總結和提煉,試圖進一步突出自身的理論建設和輸出能力。這種「脫歐入中」策略是否能取得成效,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還有就是法律風險了。由於野蠻生產的關係,整個網站上存在著大量被「學員獵手」捕獲的妹紙的大尺度照片,這些照片是否經過女方同意未必可知。這種略顯缺德的炫耀伴隨著避風港原則存在的情況,而不斷加劇。未來肯定會帶來法律風險。

當然由於課程銷售的收益一定是有限的。因此,泡學網需要另闢蹊徑。

黑馬哥的建議

黑馬哥認為泡學網未來的合作方向有以下幾類

1、電商化。泡學網推崇的男性魅力的提升。那為什麼不乾脆賣一些和男性魅力相關的產品呢?既然你掌握了何為魅力的話語權,那麼比如服裝,飾品,各種泡學道具,護膚品,健身器具,保健品這些你都可以賣。甚至,可以模仿一下達人經濟模式,以導師的品牌賣。

2、同理,如果賣實物可以,那麼O2O未必不可。如健身房等休閒體育場館的門票折扣等等。酒店、夜店折扣等等。未必需要自己做,完全可以用流量優勢去和別人合作。

3、數據分析與報告販賣。泡學網擁有地這個金礦,底下埋著的是過去五年40萬男人YY的血淚啊。這些數據和行為報告,背後是一個個難以 言說的故事,另一方面則是廠商最渴望的數據信息。舉個 通俗的例子,很多去泡學網學習快速TD技巧的男性,他們的信息是婦產醫院、性病醫療企業最需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