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的創業故事-真正BBA課程的開始 天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445


       最近幾個月思考停滯不前,面臨著創業至今的最大的情緒困擾。事到如今,總算是有了解決的方案,現在恰是時候停一停、想一想,讓自己重新呼吸,讓思想能夠再次騰飛,當然,也少不了總結當中的「成與敗」或者說是經驗。。。

 

 


一個創業點子的誕生




   有的人起於對某事物的興趣,有的人以資本作為考量,有人因事因時制宜,當然更多的是各樣的原因都有,所不同的是主因。

   嚴格來說我算是機會主義者,喜於留意事物變化或者說作為一個投資者的觸角,我傾向多吸收一些不同的資訊。從2008第三季左右,三聚青安事件,席捲全國, 中國乳業面臨重大的問題,當時的我經過一些資料發收集,發現很多國產的三鹿,亦包括深受投資者喜愛的蒙牛,深受其容,紛紛中箭下馬,一些國際品牌也受到波 及,只有日本奶粉是當時未檢驗出含有該成份的唯一一國家。。。(從這次深刻的體驗也讓我更深入了解這國家的嚴謹)

   創業點子就將靈光一閃出現腦海,然而就像太陽從西方升起需要科學家的肯定,我也就找了一些值得參考的簡單「RESEARCH」,發現有人也有著這念頭,而且已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基本上進入這嬰兒用品行業,已經變得沒什麼懸念了。。。

   而擺在我們眼前的是團隊的成員,資金的來源等等懸而未決的事情,一想起當時的我,也覺得累!那一刻只懂心口掛著勇字,不斷的衝。

 


插曲-職業X創業


   一直都很喜歡很希望有天可以投身銀行業,成為IBANK的一員,夢想像大學畢業不是創業便是走向金融業,可是近數年接觸了投資及對商業之道有所了解後,心 靈,財務自由便不斷盤旋腦中,揮之不去,折衷之道便是希望在創業前有一個機會嘗試及賺一點本錢。(在YEAR 1期間基於對知識的追求及對社會入場劵的深刻了解)考了不少一般保險或做銀行CS都未考齊的入門試,也很幸運的讓我認識了一些做保險的前輩。。。

   當中有一S姐憑著我對她的了解,發現不像一般招冰買馬,唯利是圖的人(坦白說她不是一個很厲害的SALES,但卻是一個很稱職的保險從業員,這讓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於是在了解後,便得到應聘機會,經歷了數次面試後,最後在分行經理那裡確認加入這個家庭。

   然而,待了一天我便提出呈辭,在很多人心中一定會覺得這不又是另一個八十後的翻版嗎?其實,當時我心中也一陣茫然,到底我想要的是什麼?在這裡我能夠得到 嗎?要說怕沒成績嗎?又不像,我讀書時候我比任何身邊朋友都可以懶,沒記性,可是要考試,我仍很有把握比他們好,包括名列前茅的。思來想去,只有那兩個字 「自由」。

   分行經理也婉留再三,甚至說幾年後以我能力可以做到他的位置。(吹牛成份居多,保險業呢),當然也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會說這番話,當時望著他房間裡的落地玻 璃,窗外驕陽似火,波光余暉確是醉人,心中也不感一蕩。也不曉得究竟是理性或是感性為我選擇了自己想走的道路。。。

 


一個真正BA課程的開始


從進入BA系的頭幾個月便對學院派的教學感到失望,伴雜著對紙上談冰的無奈,對擾人而無所作為的PROFECT,我是充滿HATE的。然而,不得不承認,對於任何人,特別是一般人,正規及必要的高等學習及學歷是必需的。這是我從合夥人之間或社會深刻體會的。

只可以說,與一般創業者無異,對金錢的飢餓,對枯燥乏味的生活,以及對商道的嚮往,一個真正的BA課程開始了。

下回分解:究竟合夥人是怎樣來的?怎樣將點子現實化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65

席勒與五十位各國精英獨家分享 一堂有錢也進不去的 經濟閉門課程

2012-10-29  TWM
 
 

 

為了讓「全球青年領袖」精英們了解未來關鍵趨勢,席勒特別受邀在耶魯大學講授一堂閉門課程,深入剖析人類心理對於經濟活動造成的影響。《今周刊》帶你走進現場,聆聽這場一年一度的重要演講。

撰文‧莊 芳

下午二點鐘,耶魯大學校區內的Greenberg國際會議中心,聚集了一群穿著正式的商務人士,他們特地前來參加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傳授的一堂課。

這堂課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是一場採「邀請制」的閉門會議。現場大約五十位「學生」,背景卻個個大有來頭,他們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所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全球青年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s)代表,年齡皆為四十歲以下,每一年度從世界各國成千上萬的候選人名單中,嚴格篩選出的百位精英。過去英國首相卡麥隆、社群網站「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柏都曾獲此殊榮。

而當日出席席勒演講的聽眾,包含瑞士、南非、牙買加、加拿大等國的優秀人才,在個別專業領域擁有一席之地,除了來自政府、學術與企業界,甚至連丹麥皇家公主,也是﹁學員﹂之一。

課堂的名稱,乍聽之下令人有些摸不著頭緒:全球經濟與動物本能。「我所謂的『動物本能』,不是動物,而是人;人的本能行為,來自於自己無意間所產生的心理動機。」換句話說,也就是人性。

歐債危機

源自「幾位情緒激動的希臘婦女」面對滿場的全球青年領袖,透過這一場演講,席勒要讓大家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經濟運行背後的法則:人性心理是如何操控經濟週期。

「人的情緒可以驅動很多事情,但你或許沒想到,情緒的力量,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經濟發展。」席勒強調:「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全世界都連結在一起,貿易往來、金融連結、文化交流、訊息快速互通,如果你要了解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也要推敲未來會怎麼演變,那麼,你就必須知道人們現在正在想什麼。」他從歐債危機開始講起,更精準地說,他是從希臘婦女的想法開始講起。

二○○八年,希臘發現債務惡化狀況遠比之前公布的數字來得嚴重,為搶救財政,政府決定進行退休金改革,將婦女退休年齡從原本的五十歲提高到五十五歲,「這下子,原本可以退休的忽然不能退休,且退休後領到的錢比原本還少,大家都不開心,幾位情緒特別激動的婦女,決定上街抗議。」婦女的情緒瞬間感染了不少人,街頭抗議的畫面引起關注,希臘財政問題被部分專業投資機構點名,希臘公債的殖利率因此在○九年起緩緩攀升。接下來,攀高的殖利率造成該國「以債養債」的難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報導這個國家破產的可能,影響所及,債券殖利率變成「瞬間飆高」,忽然之間,這個國家面臨破產。

「瞧,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竟然只是幾位婦女的激動情緒,引發了滾雪球般的效應,造成希臘立即面臨破產危機,也引爆了整場歐債危機。」席勒的這番「歐債新解」,引來全場一陣大笑,而他則立即為這現象提出注解:「當每個人都在想同一件事的時候,必然會引來問題。」

美國房市泡沫

源自「因為每個人都想換房子」接著,他以美國為例,美國房地產泡沫是造成金融海嘯的源頭,而這個源頭,「是因為每一位美國人只想著一件事:買更大的房子。」○五年的五、六月間,席勒和同事凱斯正在進行每年例行的購屋者問卷調查,他驚訝地發現,幾乎每一位購屋者對未來房價上漲空間的預期,都比先前來得樂觀許多。「此外,每個人都認為,銀行貸款提供九成房價的資金是天經地義,政府也應該繼續幫助人民購買更好的房子。」同樣是在○五年六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推出這樣一期封面故事,大膽預測房價將走跌,隨後沒隔多久,除了平面媒體大量跟進報導這則新聞,連《時代雜誌》(TIME)也推出相關議題。

席勒指出,在○四年,Google網頁搜尋「房市泡沫」(Housing bubble)一詞的數量還很少,但到了○五年的六月至八月期間,各家雜誌推出相關主題以後,搜尋數量快速飆升,成為熱門關鍵字。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房地產的大泡沫一夕破滅,造成了失控式的危機。」席勒分析:「我們怪罪金融業與政府監管不力,但老實說,這場世紀泡沫的形成,是來自於每個人腦袋裡想的都是同一件事,從政府、銀行、人民到媒體,全部都一樣。」這一回,在場的青年領袖們比較笑不出來,「當大家都想同一件事,並且達到近乎瘋狂的程度,結果就是失控與崩潰。」他為這一段演說提出結論。

未來經濟

取決於「全世界是否只想著省錢」「今天早上,我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十月八日,世界銀行將二○一二年東亞地區的經濟成長率預期從八.二%降至七.二%,原因是中國經濟成長表現恐怕不如預期。接著,他開始對這則新聞的前因與後果,提出來自於「動物本能」理論的新奇解讀。

「歐美國家都在撙節財政,在這樣的氛圍之下,人民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於是,消費與支出也開始跟著政府財政的腳步,一起撙節。」歐美消費不振,影響中國出口,造成中國經濟成長減速的壓力,雖然中國希望透過刺激內需來支撐經濟成長動能,但說到內需,必須仰賴民間投資與消費,那麼,只要歐美國家人民撙節的情緒不減,中國經濟看不到快速成長的動力,中國人又怎會用力消費呢?

以上,是十月八日這則「調降經濟成長率」新聞的前因,至於後果,席勒大概是這麼推論的。

「就單一國家來看,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成長表現不如預期,自然又將影響全球投資人的情緒。」席勒立刻提出佐證:「你們看,受到消息影響,今天全球股市多半走跌。」股市走跌,直接影響民眾的財富預期,「撙節」的動機恐怕又會因此提高。席勒進一步表示,在全世界都是壞消息的情況下,「或許你沒注意到,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正受到這樣的氣氛影響,跟著開始或多或少地撙節支出。」說完這個段落,台下聽眾們不僅笑不出來,表情反倒略顯嚴肅,畢竟,席勒的結論,彷彿說明著「當前全世界的人都在想著同一件事:撙節,而這件事情,也讓經濟復甦的期待短時間內無法實現。」某種程度來說,席勒用「動物本能」對未來經濟走向的推論,正符合他對二○一三年世界經濟的基本論調:談復甦,還太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98

FT社評:經濟學課程須與時俱進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8455

2008年全球經濟崩潰時,人們列出了一份長長的“罪犯”名單,愚蠢的監管機構、貪婪的銀行家和不負責任的次貸借款人都在名單之列。如今,經濟學這個乏味的學科自己也被送上被告席,各方對經濟學家為何未能預測金融危機的到來進行了許多反思。這場辯論的後果之一是,經濟學學生正要求改革教學大綱,他們認為現行教學大綱維系了一種自私的資本主義,而且被抽象的數學所支配。看上去這些學生的願望會得到滿足。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設計的一份新教學大綱正在試點。這是好消息。

維護現狀者發起了反擊。他們指出,有許多非正統的經濟學思想家。深入挖掘,你就會發現許多關於銀行擠兌、不穩定信貸周期和非理性市場的學術論文。人是自私的,企業追逐利潤,這並非經濟學的錯,而是人性使然。準確地預測未來,對任何學科都是不現實的考驗,更何況一種包含無窮人類互動的學科。

但批評者的基本論點是正確的。對於一門如此註重研究世俗行為的學科,不考慮時代背景的抽象太多,對真實世界待事件關註太少。經濟學課程往往從研究理性人如何與理想市場互動、如何產生對每個人都最有利的結果講起。隨著課程的深入,經濟學才開始講述真實經濟行為的擰巴和反常特徵。隨著學習的深入,這門課程越來越註重數學上的優雅。當更醜陋的真實世界闖入時,唯一引發的問題是:沒錯,實踐中確實是這樣,但這在理論上說得通嗎?

對理論的這種偏重讓經濟學對關鍵時刻的難題無動於衷。現任印度央行行長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在2005年曾警告稱,金融創新已成為不穩定的源頭。當時,人們對他的論文不屑一顧,稱其“有點兒盧德主義(反對技術進步——譯者註)”;他關於加大對銀行的審慎監督的呼籲被忽視了。

幸好,將經濟學教學引入真實世界,並不需要發明任何新奇的東西。我們需要的只是在教學大綱中增加經濟史內容的份量,並對那些非正統經濟學思想家給予更多關註,比如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甚至(沒錯兒)卡爾•馬克思(Karl Marx)。教師必須重新建立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比如心理學和人類學,因為這些學科能夠解釋一些經濟學無法解釋的現象。經濟學教授應當將關於不完美競爭(以及人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會如何行為)的研究作為課程的起點,而不是後續思考的內容。

數學模型的地位應當得到保留,只要不太過死板地對待模型結果。然而,央行迄今使用的很多數學模型忽視了金融領域是不穩定的一個源頭。修正這一點將讓模型變得更加復雜。數學含量會更高。

金融危機過後,經濟學課程突然變得熱門起來。曾親眼目睹全球經濟跌落懸崖的新一代學生,受不了關於市場智慧的不痛不癢的教條。對於這門迄今高估純粹主義和確定性的學科,他們要求多一些兼容並蓄,多一些謙遜。把經濟學當做一門關於永恆定理的學科來教授是行不通的。倡導學習經濟學的人必須銘記,經濟學的核心是關於人類行為的,而人類行為意味著混亂和無序。

譯者/闌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78

不只待用餐 台灣還有「待用課程」

2014-11-17  TCW
 
 

 

這是一個透過網路,讓奇蹟發生在桃園復興鄉山上的故事。

「老師,請問要怎麼樣才能上華岡藝校?」今年升上八年級的小杰,身子比一般十四歲的少年瘦小,他從國小五年級就嚮往進入華岡藝校,直到這天,他第一次碰見一位畢業自華岡藝校的專業舞者。

十月下旬的一個週三下午,在海拔四百多公尺高的桃園縣復興鄉介壽國中,來自台北的On Stage表演藝術坊創辦人張文易,她上山帶領著十多個原住民學生,教他們編出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支舞。

舞蹈,是這群學生的天分,但他們從沒想過,自己能有機會靠此謀生。然而這為期四週的課程,給了他們希望。

提出編舞課程構想的,是剛從台北來到介壽國中一年多的代理教師詹敬農,她一直想讓這些學生找到自己真正有熱情的事物。看著認真練舞的學生,她說:「從來沒看過他們這麼主動、認真的思考跟學習。」

實現這個奇蹟的推手,來自「你知我知好學網」,這個剛成立一年三個月的網路課程報名平台。其推出的「待用課程」,仿效「待用餐」概念,由善心人士捐款,讓有學習需求的資源弱勢者,能免費學習自己有興趣的課程。

半年內,它已經讓一群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對學習重燃興趣;讓山上的孩子嘗試編舞;並準備透過桌遊,讓偏鄉的孩童不再害怕英文與數學。

學生決定課程八八風災居民,提案學烘焙

「待用課程」計畫,讓你知我知好學網得到肯定。從亞洲二十多國、逾四百八十個團隊中脫穎而出,在十月底奪得香港社會創投基金頒發的「亞洲社企創新獎」。

「待用課程」的創新,有兩個原因。首先,它讓教育服務這件事,不再只是消耗服務者的愛心,而能得到合理的報酬。

過去的教育服務,例如免費課輔或大學生下鄉帶營隊,往往只依靠個人熱情,但從規畫接洽、執行時耗費的人力物力,很容易讓熱血消磨殆盡。

「待用課程」則是由缺乏資源、但有心學習的一方,向你知我知好學網提案,再由網站尋找適合的老師,最後透過群眾募資讓專案能執行,也讓授課者能得到適當的報酬,降低有心人「做善事」的成本。

這次接受好學網邀請,並主動為學生加碼多上一堂課的張文易表示,看見學生跳舞時快樂的模樣,讓她很樂意再參與類似的服務。

其次,過去的教育服務,通常是由提供課程的「供給端」決定授課內容。但好學網卻由「需求端」決定,也就是由想上課的人,決定自己想學什麼。

例如尚在募款中的「待用課程」裡,有一堂烘焙課,便是八八風災時受創嚴重的高雄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部落自行提案。

達卡努瓦部落在重建後,搭起了一座「願景窯」,由在地居民製作麵包,對外販售;這次提案,便是希望能精進烘焙技術。好學網已經為達卡努瓦部落,找來一位畢業自曼谷藍帶學校的老師,待募款一完成,便能啟動專案,讓達卡努瓦部落的族人,離回家更近一步。

網站不介入教學只當媒介,一年開逾千堂課

這些新模式,都是由該網站共同創辦人林才越所打造。華頓商學院畢業、曾任外資分析師的林才越,父母皆從事幼教事業,從小耳濡目染,加上自己的小孩出生後,開始研究起教育,後來毅然從金融圈跳進教育事業。「朋友當初都想說我是瘋了嗎?」他回憶。

林才越雖有理想,卻不瘋狂。他深知像「待用課程」這種公益事業,仍要靠現實的財力支援。因此真正支撐該網站的業務,是開放式的課程報名平台。

這個課程報名平台,也與傳統的進修教育單位不同。好學網不主動決定開哪些課,也不介入課程規畫,而是歡迎有興趣授課的老師,主動來提案,自行決定授課內容、班級大小甚至是學費。該網站則協助招生與背後的金流和行政,再與教師分拆兩成至三成的學費。

林才越相信,「人人都能是老師」以及「人人其實都有想學習的事物」,只是現在的教育市場沒辦法滿足這樣的需求。

他希望透過開放的課程平台,讓「教」與「學」雙方適得其所。網站從去年七月上線至今,已經開設過一千五百堂課程,目前每月報名課程的人數逾千名,內容五花八門,從品酒、烹飪到行銷實務或木工課都有。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詹益鑑觀察,你知我知好學網目前已是課程報名網站的領導品牌,但能否持續做大,關鍵在於接下來一年,能否讓品牌口碑建立、培養出回頭客,形成自然擴張的網絡。

不管是公益的「待用課程」,或營利的課程報名平台,你知我知好學網強調的,是學習者與授課者的主動性,它顛覆了台灣社會對於學習的被動心態。未來網站能否繼續擴大,關鍵或許不在於對手的競爭,而是台灣人是否能主動掌握學習的發球權,讓更多奇蹟發生。

【延伸閱讀】想上課、想當老師,都能報名——好學網經營模式

◎一般課程(營利用)

(1) 開課提案:個人、老師或教育單位(如補習班、進修推廣部)主動提案想教的課

(2) 網路上架:好學網協助課程上架,負責招生、金流等行政作業,學費收入拆帳計算

◎待用課程(公益用)

(1) 學習提案:資源弱勢者(社福團體、偏鄉學校)主動提案想學的課

(2) 媒合募資:好學網協助媒合教師或所需資源,成立專案募款

(3) 協助記錄:募款達標後啟動專案,好學網記錄課程執行,強化募款責任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91

「領導學程」可作為大學課程嗎?

2015-07-13  TWM

大學的目的是養成人才,具有「專業」與「知識」的通識課程,可將不同環境變化發展為系統化知識之必要,但不能成為大學課程的充分條件。

台大因其領導學程中「登山募款」之事受到不少批評。許多人批評重點是:學生可不可以為了純粹私事而出去募款?但從這角度思考,比較容易觸礁,因為在自由民 主社會,我們很難論斷「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雙方合意行為。另外,也有人認為這裡面有精英台大與社會其他群體之間的「階級」對立問題,但是這種思考更容 易流於情緒。我在此要從另一個角度切入討論:「培育領袖」究竟該不該成為大學的課程?

大約十八年前,台大展開通識教育課程改革,其源起就是當時兩門令人鄙夷的課:「寶石鑑定」與「寵物保健」。這兩門課當然有其專業性與知識性,但是「專業」 與「知識」都不是成為大學課程的充分條件。誠如芝加哥大學前校長Robert Hutchins所說,「駕駛技術」即使十分專業,也不該成為大學課程;它頂多只是項「技術」,只能是駕駛訓練班的教學內容。

大學管理學院確實也有領導統御、組織管理等課,但是那多少都提升到抽象理論的層次,討論誘因機制、科層結構等不同環境下的管理方式。大學的目的是要養成人 才,而由於外在環境變化無窮,我們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環境變化,然後一一教導學生因應之法。因此,遂有將不同環境下管理原則抽象、整理、發展為系統化知識之 必要,俾便學生能得其精要,得以延展到不同的面向。

國外大學確實也偶爾有比較技術性的課程,諸如人際溝通、論文寫作等。那一類的課比較像是「補足」課程,讓原本溝通不及格或是寫作甚差的人,能夠因為這樣的補充訓練而達到六十、七十分。我們不會期待論文寫作課程訓練出大文豪,就像我們不期待MBA課程培訓出巴菲特一樣。

因此在概念上,如果領導學程的內容不具有抽象性、延展性,它就不應該成為大學的課程。技術性而不具抽象概念的課如果要開,它一定是補足性質的,而非拔尖精 英性質的。一旦開出精英概念的領導課程,其構思規畫是要培育未來的領袖,它在教育理念面就無所依附,操作起來自然會產生問題。

在教育理論裡唯一與精英教育比較相近的是「資優教育」。但是這裡所謂的資優,不是坊間錯誤理解的「績優」。真正的資優生大概只有超級天才的老師才能教;所 謂「咒語唯佛佛能解」。一旦我們將領導學程定位為精英領袖教育,那麼我真不知道誰能授課?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還是台大隨便找位連危機處理都一塌糊塗 的教授?

無論如何,如果當年的「寶石鑑定」與「寵物保健」課程該檢討,台大領導學程更需要徹底檢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11

氣憤假證書回流美國 國際侍酒師課程赴華打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998.html

氣憤假證書回流美國 國際侍酒師課程赴華打假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09-18 17:12:00

約瑟夫•米勒氣憤地對記者吐槽,ISG及中文名“中國侍酒師”商標都是已在中國註冊的,ISG的課程資料又是自主編寫的,都有版權,但在深圳,就有十多家冒牌機構,比如說鵲爾斯酒窖。

因為“物美價廉”,中國的山寨貨全球“聞名”,但現在,山寨貨賣得比正品還貴了。美國ISG(國際侍酒師)總裁ISG總裁約瑟夫•米勒專門飛到中國打假,他氣憤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光是在深圳,就已經有十多家冒牌的ISG課程,這些冒牌貨證書甚至回流到美國,這種情況都已經發生過幾次,甚至冒牌機構的價格還要比正品貴,“一般初級課程每個課時貴500元,這些都是違法行為”。

ISG課程,普通消費者可能不熟悉,但這個名為國際侍酒師的認證課程,就像是葡萄酒行業的雅思、托福考試,是全球被最多國家官方機構認可,最具職業價值的葡萄酒培訓認證課程,是美國和加拿大50多所著名大學的學分課程。約瑟夫•米勒說,這個課程的在全球範圍內一年通過的人數不超過3500人,在中國只有約35名左右的比例。

侍酒師,在國外算是一個洋氣的職業,簡單來說,侍酒師除了會品鑒葡萄酒,還掌握侍酒服務、酒窖管理、菜單酒單設計等一些列專業技能,各大五星級酒店和高檔餐廳對這種職業都有需求。有熟悉葡萄酒行業的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一般招聘有牌照的侍酒師,月薪在1萬元以上。

就是這樣一個國際課程,現在都需要赴華“打假”了。約瑟夫•米勒氣憤地對記者吐槽,ISG及中文名“中國侍酒師”商標都是已在中國註冊的,ISG的課程資料又是自主編寫的,都有版權,但在深圳,就有十多家冒牌機構,比如說鵲爾斯酒窖。“ISG對我來說是一種榮譽,而假冒ISG是一件非常侵害我名譽的事情。那些假冒ISG的機構試圖通過模仿ISG來混淆中國葡萄酒的教育市場,這對他們的學員而言是一件很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且,這些機構還試圖以高價課時費來擡高身價,混淆消費者。”約瑟夫•米勒說。

對他而言,這種侵權和造假的行為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在美國,拿著這些假證書去求職,一旦被發現就會被相關機構檢舉, “這是誠信問題”。

一般來說,培養一位合格的侍酒師至少需要4到5年。“ISG的課程通過率大概在7%左右,也許是因為山寨的機構考試更容易通過,而有些學員又誤以為頒發的證書相同,所以也‘被山寨’了。”ISG一名高級講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ISG已經在籌備相關的法律訴訟,但約瑟夫•米勒還是希望,最終能和平解決侵權事件。

事實上,國際知名品牌赴華打假的情況並不少見,同在葡萄酒行業內,歐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商卡思黛樂在中國就曾經陷入品牌商標權之爭,因為“卡斯特”商標被搶註,在中國的商標維權至今仍在打官司當中,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這家公司最終將中文名字更改為“卡思黛樂”,規避長期的法律風波。

此外,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波爾多也經歷了漫長的“打假”,在中國,經常有貼上波爾多地區葡萄酒標簽的假冒品,有長期從事波爾多原產地保護的人士曾向記者表示,在中國進行維權的成本非常高,包括與當地的食藥監部門、工商部門聯合打假,由於有些基層部門對行業不熟悉,經常需要長時間溝通、教育才能比較順暢。而且這種打假通常是面對小而散的企業,最後訴諸法律後,也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64

課程app Jessica C.傳授法式濕吻


2015-12-10  NM

吓,呢個app有「警鐘胸」Jessica C.教法式濕吻?仲有殘廁gathering主角Coffee教瑜伽?咁多gimmick,仲唔係「成人版」教育電視?此app搞手,正是人到中年的高欣 (Jacky)及張龍華(Dennis)。二人本身為大學同學,一個寫app已超過十年,一個在4A廣告公司出身。他們知現時興「拍片放上網」,故一起創 立ShowMuse,找來各界「名師」在app函授各類自學課程。除了以上sexy選擇,還有富三代霍啟剛教大家如何「創業」,並有魔術、空手道等視像課 程,部分設另行收費。名師有姿勢、但唔知有無實際,今次就找來TnG老闆江慶恩(Alex)評價ShowMuse。Alex擅長搞收費app,他又認為手 機友會俾幾多錢睇ShowMuse?我點sell:「教晒生活技能!」

我叫高欣,上年開始與Dennis創立ShowMuse。簡單來說,此app好像YouTube,是一個視頻分享平台,我們邀請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通過 這個app傳授知識給網友,讓大家贏在「第二條」起跑線。我大學畢業後,沒有導師教我其他技能,好像個人形象、說話技巧、紅酒點餐叫法等,想學都唔知點 學。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年輕人由找工作、拍拖,到生兒育女,都可以用我們的app,學到生活上所需的技能!要找Jessica C.、霍啟剛等知名人士拍片,都花了我們很多功夫,碌了很多張友情卡。日後就會邀請網絡達人幫手,好像「17」,點擊率高就會有分紅。現時 ShowMuse的賺錢模式分三種,除了在app上賣的廣告,及個別影片的商品贊助外,部分「進階」課程會收費。好像想看Jessica C.教全套法式濕吻?就要每戶收八蚊啦!

專家盤問:「名師唔夠說服力」

江慶恩:AShowMuse:SA:你們找的導師都有一定知名度,以一個創業新手來說,是如何請到他們?S:我用幾個方法說服他們。這些導師前身可能只是 一個店鋪老闆,但他們在app內,得到一個「老師」身份,這樣社會地位及形象便會提升。此外,我們設有分紅,愈多人觀看,我們就會分錢給導師。最後如果他 們的片是與商品有關,好像教人品嘗咖啡,導師就可以順道宣傳他用的咖啡機及咖啡豆。他們用很多資源在網上賣廣告,都未必能夠做到這樣大的宣傳效果。A:坦 白說,我在你們的app上,看到霍啟剛教大家創業,眾所周知他是一名「富三代」,以我認識他在創業上沒有什麼大成就,請他談創業我覺得沒有很大的說服力! 霍啟剛在app內,其實是想告訴大家錢雖然十分重要,但不是萬能。很多人做Startup,用了很多時間去集資,但其實有些時間可用來做其他業務。有什麼 可以做?錢以外的資源如何拿到?他在訪問都有詳細的講解。而且我們是以content marketing(內容行銷)去幫這個app宣傳,故此還找了其他知名人士拍片,好像Jessica C.及Coffee。她們本身在網絡都很活躍,儲了一定數量的擁躉。她們會是這個app最主要的宣傳渠道。

用家品評

星級魔術師John Fung曾在世界各地獲多個獎項,今次獲Dennis邀請加入ShowMuse,他表示:「我準備教材同所需要嘅魔術用具,而ShowMuse就負責製作 費。相比喺YouTube拍片,呢度花比較多時間set題目,因為魔術都係用肉眼去睇,點樣用文字去表達都要諗吓點先令人哋明。我啲片放咗冇耐,已經有網 民喺facebook問我個魔術點變,反應都幾好。」他指出現時八元的收費合理,但最希望可以獲得更多贊助,令他有更加多資源去研發新課程。

A:現在網上盜版的問題十分嚴重,你們將一些有趣的片放上網,很快就會給人非法轉載,甚至將整個app的概念複製,你們又怎樣解決?S:我們的app本身 都設置了防盜錄系統,所以片段都可以下載到手機,但好像MOOV一樣只可以從我們的播放器看到,算是多一層保障。這個app還有一個「個性化學習」功能, 每一個人看完片之後,就會根據一些多項選擇題,來判斷你對該項技能的認識有多深。我們會依答問題的成績,去推薦學生下一次應該看什麼程度的片。這種「個人 化」體驗,不是單純非法轉載可以做到。A:我見你們的app最多人看的片都是免費,有幾多人真的會付款?我眼見很多app一收費就無以為繼,你們如何吸引 人用錢看你們的片?S:我們宗旨是「ShowMuse一分鐘,YouTube一個鐘。」例如你想知道紅酒如何分辨,你在YouTube打「紅酒」,就會顯 示很多與紅酒知識無關的片。但我們的app就真的只會有關於紅酒的專業知識,原則上在街外學都要付上千元!而且上完課,在app內還可直接聯繫相關的紅酒 學會考專業試。所以我相信很多有熱誠想了解紅酒的人,會覺得那八元是值得花的。

終極判決:可以加價

我這幾天都一直在用這個app,整個business model我會給七分。在UI(使用者介面)及UX(使用者體驗)方面都不錯。我看見你們放了好多心思在這個app內。但在投資者的角度,其實是比較高風 險,因為成功率只是一半一半。現在網民的期望及體驗變化得很快,你們怎樣說服他們去付款是很關鍵。我想稱讚一下Dennis及Jacky的分工,知道 Dennis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人,配合做app有多年資歷的Jacky,可以令個app發展空間更加大。另外,我見這個app所教的東西其實都吸引,我都 認同節省了不少時間。我覺得某些課程更加可以加價,好像我之前在App Store賣過999.99美元(約7,800港元)的「按揭通」,每日都有十幾個人買。之後我試過賣平啲,賣99.99美元,買的人沒有增加,最後減到 9.99美元,購買人數反而減少。證明客人會覺得「平嘢未必好」,我建議在收費的片可以加一些preview,刺激網民消費。

同場加映背景「染紅」?

記者翻閱app課程內容,發現教創業的「猛人」,竟然有獲中聯辦撐腰、年初「IT爛地紅酒節」的搞手楊全盛,以及民建聯沙田支部主席楊文銳(剛在區議會選 舉與黨友葛珮帆一同落選),加上霍啟剛,讓人覺得此app背後還有相當「紅底」的股東。記者自然向兩位老闆查問。 壹:我見你們的app都用了好多親中人士,你們擔心網民懷疑你們的app有內地支持嗎?S:(靜默五秒)我真的沒有想過有這個問題!我們找楊文銳,純粹因 為他來自互聯網專業協會,他又經常到各院校講talk,我們只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而找楊全盛,都是因為他的FlexSystem在IT界有一定知名度,你 不說我都不知他們的背景!壹:你們會不會避嫌,避免再邀請親建制人士做名師?因為網友都會很敏感,甚至反感。會邀請民主派人士「溝淡一下」嗎?S:其實我 真的不會介意有政治背景的人到我們的app,只要他們的技能適合,我們都無任歡迎。但我們不會因請了一個建制派就請一個民主派去平衡,因為反而會無私顯見 私。

撰文:梁延宇攝影:鄭樹清攝錄:廖健昌、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48

前景不錯的機器人教育 ,師資與課程卻嚴重缺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606.html

近幾年,機器人產品不僅在工業市場中大放異彩,同時也向民用市場擴張,而機器人教育則是更新穎的領域,它可培養青少年對機器人的初步興趣、增加趣味性與思考性。

就在不久前,一場名為《機器人——教育變革中的科技》主題論壇上,幾位海歸與國內從事外語教育的資深人士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專家們認為,未來機器人將在青少年教育中扮演重要配角,不過現在仍然缺少師資和完整的課程體系。

機器人教育讓學生發揮想象力

機器人教育是目前國際上盛行的STEM教育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所謂“STEM”教育,是科學(Science) 、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s)的教育,2015年,奧巴馬政府專門撥款2.4億以促進STEM的發展。這種以“解決問題、邏輯思考、批判性思考和創造力”為核心的科技理工素養,將成為科技時代的必備能力。

蘿蔔太辣合夥人、大中華區總裁隋少龍就表示,“相比傳統的教育模式,機器人教育通過自主探索的研究方法使學生學會如何發現、分析並最終解決問題;開放拓展的機器人設計與制作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機器人搭建和拼裝的過程又使得學生的空間結構思維和動手能力增強;程序的設計和編寫調試開發結構化思維,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合作使學生充分發揮各自所長,促進人際交流和團隊協作能力,提高情商。”

在對比中美教育和中美學生的差異時,上海交大密歇根學院副教授徐凱教授談到,“中國的教育更註重考高分,而美國的教育更加多元化,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教育方案”,美國名校錄取時更加註重學生豐富的學習經歷、探索精神和實戰項目經驗,而國內因為多種因素使得高考成績和證書成為了最重要的門檻,這些都導致了中美兩國學生學習習慣的差異。”

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高中校長張曉峰則認為,“教育的主要責任絕不僅僅是體制內的掃盲,所以不應該忽視素質教育。STEM素養和人文素養都是不可或缺的,機器人教育恰好能填補其中所缺失的這兩種素養”。蘿蔔太辣首席技術官白晨則補充,“中國的傳統教育對犯錯是一個懲罰的態度,而機器人教育則是在鼓勵學生去犯錯,讓學生在犯錯並改進的過程中得到逆商培養”。

難以推廣

雖然機器人教育本身有諸多優勢,在國內卻難以得到大範圍推廣。

張曉峰表示,幾大痛點在於沒有師資、沒有課程、缺乏監管以及評價體系,處於起步階段的國內機器人教育在這幾個方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技術革新,高考這一單一標準會向多元化趨勢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還有綜合素質,不論是對社會還是對個人發展來說,都會是未來人生發展的重要財富。”張曉峰說。

外灘教育產品總監張超說,機器人在教育領域有著很大的拓展潛力和深挖的價值。家長除了考慮學機器人“有沒有用”,更應該尋找孩子所熱愛的事情,讓這份熱愛去激發出更多的學習動力和潛能。學習機器人不是一種最終目的,而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將其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來承載更多更深遠的教育內容。

當然,目前部分地區已經意識到機器人教育的重要性。去年沈陽重新修訂了信息技術教材,里邊增加了機器人教育的專題內容,使機器人教育在教材上實現了普及,不過在全國推廣尚需時日。

“12-18歲這個階段,大部分學生的時間投入在課業學習中。而中國傳統教育只註重理論,只教授在限定框架內的問題的解決能力,學生並不知道答案背後的為什麽。”蘿蔔太辣CTO白晨說道,配套硬件+課程+雲學習平臺的機器人課程恰好解決了目前國內機器人教育痛點。“雲學習平臺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任何時間、地點學習機器人知識,還能通過後臺數據,記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歷程、進步、分析學習數據,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一份契合個人的學習反饋。”目前,蘿蔔太辣已為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的十幾所學校提供了校內機器人課程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成為學校開展STEM教育的一個特色和突破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71

22 Apr 2016 - [投資課程] 新一季(2016年5月)課程現已接受報名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1,0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紅猴投資一直以實用為主,所以決定在今年3月香港上市公司相繼公布2015年年業績後,精選個案作為貼市例子,於5月舉辦新一季投資課程,分享個人於港股成功的方法及心法,務來令學員更投入及更易理解。

紅猴投資港股有近20年經驗,從散戶、知名博客進展到基金經理,絕對了解小投資者的心態及需要,深入淺出,所分享的投資方法,學員皆能在現實情況用得著。

是次有兩種課程,以符合不同投資者需要,可獨立報讀,亦可一同報讀!(先報先得,額滿即止)

紅猴課程2.1【從選股、估值、監察到買賣】/ST2G 
講者:紅猴
第一堂:2016年5月5日 19:00-22:00
第二堂:2016年5月12日 19:00-22:00
費 用:$2700

(導師會分享2016年3月業績期的發現)
- 分享2016年3月業績期的發現 認識及學懂「立體九宮格」選股/投資法
- 分辨「好公司」及「壞公司」 找尋催化劑,從而看趨勢,選好股
- 計算股票的估值區間,以衡量現股價是平還是貴
- 查閱及認識上市公司基本財務資料,作「動態」及「靜態」分析
- 監察目標股票的有效方法 制訂買賣策略

紅猴課程2.2【中小型上市公司年報/業績分析】/ ST2H
講 者:紅猴
第一堂:2016年5月19日 19:00-22:00
第二堂:2016年5月26日 19:00-22:00
費 用:$2700

(導師會分享2016年3月業績期的發現)
- 認識中小型股公司年報重點
- 學懂抽取並分析年報精華
- 藉「靜態」分析認清上市公司好壞
- 藉「動態」分析找尋股價催化劑
- 藉年報分析DIY發掘投資機會及迴避投資風險

[報名方法(先報先得,額滿即止)]
無論報名一個或兩個課程,請將姓名及手機號碼,並註明「redmonkey」
(1) Whatsapp至63832145
(2) 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 主辦單位收到訊息後會盡快與你們聯絡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829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開設體育產業課程 體育產業風口來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198.html

去年以來,中國體育圈大事不斷:萬達搶購海外資源、樂視體育以27億天價拍得中超版權、華人文化入股英超曼城、阿里體育瞄準體育社交、蘇寧20億元入主意甲勁旅國際米蘭、體育產業並購基金不斷湧現,商業巨頭和各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搶奪體育資源。

在體育產業熱度不斷升溫的同時,商學院也來“摻一腳”。

6月24日,號稱國內第一大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宣布開設亞洲首個“體育休閑產業管理課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中方教務長張維炯表示,開設該課程就是面向未來的大體育崛起,助力中國體育產業化和高端人才培養。連商學院都開設體育產業課程,體育產業真的風來了?事實上,擺在體育產業從業者面前依舊一片迷霧。

中歐高層經理培訓部主任、院長助理劉湧潔先生告訴記者,首期“體育休閑產業管理課程”包含四個國內模塊和兩個海外模塊,將深入的國際權威教授課堂授課與國際頂尖賽事實踐考察相融合。課程特別邀請到來自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國際足聯(FIFA)等體育行業巨擘以及虎撲、淘寶、樂視、體壇周報等新晉行業領袖開展實踐分享。

眾多體育項目運營陷入虧損

面對資本界,教育界對體育產業的一片熱忱,體育產業真的到了風口了麽?

表面看,業界對於中國的體育發展抱持著極為樂觀的態度。中歐體育休閑產業課程學術主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向屹表示,有體育局官員認為,按照國際通行研究的標準,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的時候,體育產業的發展會呈現出一個“井噴式”的發展態勢,而中國目前人均GDP已經達到8000美元左右。體育產業的井噴目前卻並沒有出現。

中國足球博客網站“狂熱東方足球”創始人卡梅隆•威爾遜曾表示:“人們對中國足球一直抱有大膽的想法,因此當這個市場最終爆發時,他們已經做好了從中獲利的準備。”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對於中國體育的現狀,先來看這樣幾組對比。

首先,在最火爆的足球行業,向屹介紹,以最能代表英中兩國職業足球產業發展現狀的足球超級聯賽來看,英超的營收規模已超過30億英鎊,近300億元人民幣;而同期的中超的營收規模還在30億元人民幣左右徘徊。

具體到俱樂部,根據曼聯俱樂部2014年度報告,其在2013和2014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46億和2.38億英鎊,分別為人民幣約10億和20億元;而廣州恒大俱樂部2013和2014年虧損分別為5.76億和4.83億元人民幣,2015年,恒大虧損甚至高達9.53億元人民幣。

其次,公開數據顯示,NBA聯盟的總收入呈逐年提高的態勢。已經公布的數據中,NBA2012~2013賽季總收入50億美元,2013~2014賽季為55億美元,2014~2015賽季的數據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預計不會低於60億美元。反觀CBA,大多數的俱樂部都處於虧損狀態,自從姚明當上上海男籃俱樂部的老板,省吃儉用,每賽季也要承受將近2000萬元的虧損。

此外,F1一級方程式上海站的年虧損在1.6億~1.8億元人民幣之間。除了上馬、北馬等幾個大型知名馬拉松賽事有少許盈利之外,其它在中國各地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賽事仍然在虧損線上掙紮求生。

如何挖掘產業潛力

大量的體育公司或項目虧損,在業內人士看來,也包含著發展的潛力巨大。據普華永道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體育門票、商品和廣告總收入約為34億美元,而美國是636億美元,這“足以證明”中國體育產業的前景廣闊。但仍然有幾大問題需要解決。

向屹表示,一座健康成熟的體育事業金字塔由三個部分組成,自下而上分別是:普羅大眾(堅實而廣泛的群眾基礎,處於金字塔底部的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職業中堅(處於金字塔中段的具有一定的體育技能且能靠從事體育相關行業謀生的階層),頂級選手(位於金字塔頂部的冠軍級運動員)。

“國外對於中間層有成熟的市場運作機制,從事其中各個環節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能但不是冠軍級別的運動員,退出專業領域之後依然可以從事與體育相關的行業,靠體育謀生;而我國對於頂級選手的輸送,是跳過中間層直接從底部選拔培養的。相比於頂部的狹小專業、底部的大規模投入,對於廣大體育行業從業者來說,中間層的空間夠大夠廣闊,只要建立起成熟的產業鏈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這里頭大有文章可做。”向屹表示。

正因為體育產業目前發展的不健全,資本目前也出現觀望的態度。體育風投公司上海佳浩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瞿浩向記者表示,比起資本湧入的熱情來說,資本增長沒有達到預期,整個體育產業投資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現在經濟環境並不好,體育產業是為數不多的資本可以追逐的行業,但體育行業是一個需求端很好,供給端不足的行業,生態還不完善,發展未來趨勢存在不確定性,跨界可能產生更多發展機會,資本都還在不斷觀望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