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評估投資業績的科學方法 Tess
http://xueqiu.com/6920515637/23338911人類要想不斷改正自己的行為,必須靠正確的反饋系統,而在投資中,存在一個標準,或者說一個穩定的坐標系,能夠對人的投資進行校正,才能讓我們的投資不斷進步。在這個方面,投資學界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譬如他們就改變了用絕對收益來評估業績的辦法,而是改用相對於指數的收益。本文就是在假定一個獨立的投資者,在資金無限小的情況下,並且假定他用工資不斷增加對於股市的投資,也就是他的投資現金流是負數。在這種情況下,他應該採用何種方法來科學評估他的投資業績?
針對上述問題,我準備用三個問題來回答:第一,他應該選擇哪個作為標誌物,這就好比,我們在現實中應該選擇哪個山頭或建築為作為坐標來測量我們的路程。第二,他的資金不是同時投入的,他應該選擇加入計算的現金流。第三,他應該用何種收益率來計算?
現在我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現在投資界用市值加權指數來衡量業績,這大概是因為如果我們假設每份資金都是相同的,那麼這種衡量方法就有助於鑑別出某個人在所有人中跑了第幾名。但是,這種鑑別方法,與投資者聲稱的自己的能力是不同的,他並不是說他能跑贏所有人,他的說法是他會選擇股票,這個股票能跑贏其他的股票。因此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就需要研究究竟是以人作為坐標,還是以股票作為坐標更加合理?
如果我們想要找一個人進行投資,那麼我們是在選擇人,譬如某個基金經理的業績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會拿出所有經理的履歷來進行對比,這是購買基金時的考慮,但是我們在購買股票時,我們是在選擇企業,我們拿出企業的年報以及股價(也就是性價比)來進行對比。我認為一個人宣稱他能選擇股票的性價比,我們卻拿他在所有人中跑了第幾名來給他當成績是不合適的。
這裡讓我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明用人作為標準,與用企業作為標準,會導致什麼效果。
假設,有這麼一個市場,存在兩個企業上市,A企業有一萬股,B企業有一股,這些股票的股價都是一元錢。這個市場上有一萬零一人,他們每個人只能購買一股股票,我們假設其中只有一個人甲具有選股能力,而其他人都是沒有選股能力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A企業低估,並且假設低估的程度是50%。那麼甲將選擇A企業,並且另外其他一萬人將會選擇其他的股票。股票市場上,只有聰明人才能看的很遠,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每個人都將看得清楚,那麼在未來,由於A低估,它的股價將會上漲100%,這時,市值指數將是2(假設起點是1),股價指數將是1.5,這時A的市值是2,如果按照市值指數,甲將體現為沒有任何選擇能力。而如果假設在初始時是B低估50%,那麼現在市值指數將是1,股價指數將是1.5,這時,A的市值是2,甲將相對於市值指數體現為1的選擇能力,相對於股價指數體現為0.5的選擇能力。
所以我們看到,在相同的選擇能力的情況下,在假設每個企業市值不同的情況下,A的選擇能力相對於市值指數將是不穩定的,而相對於股價指數是穩定的。我認為我們應該選擇穩定的指數來衡量一個人的業績。
採用股價指數來衡量一個人的業績的原因還有,假設A企業有一萬股,B企業只有一股,那麼一個人面對的其實是A和B兩個企業,而不是面對一萬零一股股票,如果我們在一個袋子裡裝進了一個紅球,一萬個藍球,蓋住讓這個人挑選,那麼我們才能選擇市值指數,因為他摸到任何一個球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我們把一個籃球堆成一堆,把紅球再堆成另外一堆,那麼他就可以或者選籃球,或者選擇紅球。在股市中,我們面對的不是每一股股票,而是很多企業,我們從這些企業中挑選,而不是選擇每一股。
因此,我認為股價指數更能測定出一個人的識別股價的能力,在評價人的選股能力上也會更加穩定,是更科學的測量基準。
既然第一個問題已經回答,那麼我們現在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應該採用什麼現金流?
我認為,如果一個人想要進行投資,如果我們不考慮風險問題,他就應該充分考慮利潤的最大化,或者,是現值的最大化,而不是進行收益率的最大化。這裡我顯然自造了一些術語,為了讓大家明白我說的意思,我舉例來說明。
假設某個人手裡有一萬元錢,他想投資股票,但是他不具有觀察股價漲跌的能力,於是他就只投入了一元錢,然後每次下跌20%,他就再將金錢增加一倍,譬如下跌了20%,他就又投入了2元,接著下跌了20%,他又投入了4元。這樣導致的結果將是,如果他僅僅計算自己投入的資金,也就是這一元,兩元,三元,那麼他就很容易賺錢,因為一個很小的反彈就能夠讓他賺錢,而他由於投入的資金非常少,就能保證他總是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加倉。但是這種方法其實只是自欺欺人,因為他的資金其實並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一個人應該立即將自己可以投入股市的所有資金都立即算進現金流當中。只有在用工資進行投入,或者某筆資金只能在某時間到賬,而不能由自己決定何時投入時,這種資金才能在到帳的時間時計入應該計算的現金流。
因此,我對上面這一段再明確一下:如果一個人現有一定數量的資金A,這些資金是他可以自由支配的,而且他現在計劃將這些資金在未來某個時間投入股市,或者他在後來由於股市下跌了而投入了股市,而他現在就有能力自由決定這筆資金的使用,那麼這筆資金現在就應該計入現金流,而不是在投入股市的時間計入現金流。在這種情況下,某些人的存款,以及準備在股市下跌時出售了來買入股票的房屋,都應該算作資產配置的一部分,立即就應該計入現金流之中。這種計算方法的原因是,既然我們想測定一個人的收益,那麼是由他的自由意志決定,而不是外界強加的現金流分配,都應該算是他的能力決定的範圍。
好的,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三個問題,就是一個人應該採用何種收益率來作為收益率的標準。
我認為這個最佳的答案應該是內部收益率。當股市的上漲完全按照固定的收益率呈指數上漲時,一個人任何時間投入資金,他所實現的收益率就是內部收益率。而我認為,股市的長期上漲就應該是這樣子的。在長期內,股市是可以削平波動的。這樣,無論在牛市還是在熊市,這種內部收益率都可以大致恰當地描述一個人的業績。
但是如果存在牛熊交接或者熊牛交接,就會出現由於這種底部和頂部的出現,而取得低估或者高估自己的業績的情況,特別是加倉的資金越多,就會越歪曲。但是我個人傾向於認為,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忽視。
但是我這裡知道一個更加準確的辦法,可以測定一個人的收益率。那就是如果一個人拿他的錢去購買指數,他會實現什麼樣的收益率?他把這個收益率與他購買自己的股票的收益率相比較,就能完美地解決熊牛交接或者牛熊交接的高估或者低估投資能力的現象。
因此,我這裡就對科學評估投資能力的方法進行了分析總結,而這種科學方法改採用的主要原理就在於,我們應該測定的是一個人的自由能力,並且這種自由能力是他自己所宣稱的,我們應該把一個人所不能決定的情況視為給定條件,我們測定的是一個人的自由能力所能取得的成果。而我們參照系應該是按照現在的已有的科學成果所能解決的最好的收益率。考慮到科學是人類的共有知識,這種知識即使不能被每個人所使用,但是至少能被很多人所認識,並且能夠進行廣泛的傳播和教學,所以這種科學知識的獲取可能是大多數人所能做到的。而我們對某個人的投資能力的測定是指他對投資知識的熟練運用程度,這種對多種科學知識的綜合的熟練運用,不是每個人所能做到的,而是某些人的天賦或者勤勞所賦予,我們測定的就是他通過發揮自己的才能所能達到的超過共同科學知識的成果。當然只有在極長期內,我們才拿共同科學知識作為基準,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為了穩定的測量一個人的投資能力,考慮到市值的不同,以及我們測量的時間太短,所以我們使用平均股價指數來作為測量基準。
試論房價漲跌的方式 Tess
http://xueqiu.com/6920515637/23480687既然現在房地產供過於求的那一天必將到來,而且這一天越來越近,那麼對房地產的價格變化的方式進行研究,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供需曲線決定的,因此,研究一個商品的價格,我們就應該研究其供需曲線,這是靜態的方式,但是說到房價的變化,是指在不同時間內,供給量和需求量的變化,所以如果研究某商品的價格,只需要研究長期內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移動即可。
由於房價下跌是我們預期的,所以我們先討論房價下跌的情況。房價下跌的發生最可能由以下三種情況導致:1,供給量上升,2,需求量降低,3供給量上升與需求量降低同時發生。當然,如果供給量的上漲超過了需求量的上漲或者供給量的下跌低於需求量的下跌時,房價下跌也是會發生的。
查看原圖如圖所示,如果現在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都為1,但是我們預期未來的供給將會增加,而需求將會減少,那麼價格將會下降。但是,顯然,這也要分不同的情況,如果只是供給曲線增加,那麼將會導致價格下降而成交量增加,如果只是需求降低,那麼將會導致價格降低以及成交量降低。但是如果發生兩者同時移動的情況,則會導致價格降低,而成交量提高還是降低不確定的情況。
要想搞清楚房價下跌的速度,最好是搞清楚這些曲線的形狀。
查看原圖如果如左圖所示所示,當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幾乎為水平時,價格的下跌將是和緩的,如果情況如右圖所示,當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幾乎為豎直時,價格將會產生暴跌。那麼房價的供需曲線到底是什麼形狀的呢?
我們都知道,在供給上,房子是一種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工的商品,一個商品房一旦動工,需要至少一年才能形成供應,所以說房子的短期供給是剛性的,也就是說短期供給曲線是豎直的,而其長期供給曲線則取決於投機性住房的情況,如果投機性住房規模很大,那麼在下跌時,這些投機性住房供給將會形成長期的剛性供給,但是如果投機性住房數量比較少,那麼長期性的住房供給就將是彈性的。對投機性住房供給,我們還沒有具體的數據,因為一方面,傳聞是這個數量是非常大的,而政府的政策卻都是抑制投機性住房的。
而在房價的需求方面,一旦房價下跌,顯然投機性需求就會轉變為投機性供給,除此以外,房子是一種剛性需求,這是大家的共識。如果我們只考慮剛需,那麼我們會說房子的需求時剛性的,也就是說房子的需求曲線是豎直的。
綜合上述兩段討論,我們可以看出,未來房價的下跌,必定是短期內形成暴跌,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供需曲線的形狀來決定的,是一種經濟規律。有些人現在往往討論說政府希望房價緩跌,或者說最好是讓房價緩跌,這只是一種幻想,而不切合實際的規律。政府唯一能做到的不是讓房價暴跌還是緩跌,政府能做到的只能是讓房價在暴跌後能迅速恢復或者讓房價暴跌後長期處於低位,這才是政府能做的選擇,而這取決於投機性住房的數量。
有的人也可能會說,如果供給量的增長超過了需求量的增長,而且差別不大,就有可能造成一種緩跌的局面。但是我們說當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都是豎直的時候,兩者的匹配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兩者之間任何一個有量上的輕微變動,就會造成價格的巨大變化。
好的,下面我們來討論房價上漲的情況。
有的人可能會說,如果你說房價下跌一定是暴跌,那麼為什麼過去房價的上漲不是暴漲?而僅僅是略高於GDP的速度上漲?這是因為一個產品的價格佔到收入的較大部分時,其需求曲線就會受到人的收入的制約。也就是說,如果考慮到某種商品的支出佔收入的比例較高,那麼其需求曲線將會呈現下述形狀。
查看原圖也即,當價格過高時,需求曲線是接近於水平的,而當價格低於一定水平,需求曲線就變為豎直的。過去我國房價的上漲不是那種一年上漲100%這樣的暴漲,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我國房價未來的下跌卻一定是暴跌。
因此,我們就可以答題描繪出我國房價未來的形式,那就是房價會在較短時間內產生暴跌,很多房產有可能跟美國一樣,跌到地板價,實際上,世界各國的歷史房地產價格,在下跌時,都是暴跌。但是暴跌之後的恢復過程,則要看投機性住房的數量,只要投機性住房的數量不大,那麼房價就有可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恢復,但是如果投機性住房的數量非常大,那麼房價就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處於低谷。
投機性住房數量這一點對於銀行是比較關鍵的,如果我們假設銀行的抵押品主要是房產的話。因為如果投機性住房的數量較低,那麼雖然房價暴跌,卻不會給銀行的資產質量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是隨著市場的恐慌情緒,銀行的股價可能在短期內一跌到底,這時,就是比較好的抄底銀行的時機,但是如果投機性住房的數量非常大,那麼房價就可能長期處於低谷,結果可能導致借款者宣佈破產,而到了銀行手裡的房子也無法賣掉,那麼就會給銀行的資產質量造成真正的危害。
試論心態和技術何者更為重要? Tess
http://xueqiu.com/6920515637/26193359關於心態和技術的問題,一直是投資者中間,更準確的說,是股民之間討論的主題之一,這個問題的性質,一直未曾有人準確地指出過,只有在纏中說禪的博客中曾經說「技術好的一般心態都好!」這顯然是他閱歷廣而觀察到的,但是他並未對此進行理論闡述。本文的目的,就是證明技術決定心態,股民中間流傳的所謂炒股主要靠心態的說法是荒謬的。
斯賓諾莎說過一句為馬克思所經常引用的話:「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這句話真可謂真理之見,我國有一句與此意義差不多但是表述得範圍有些窄的話,叫「藝高人膽大」。只有技術更高,才有有更大的膽子,這才是正常的情況。
不妨讓我拿走鋼絲來說明一下吧!假設兩個一百層高的樓房間車上一根很細的鋼絲,讓你從上面走過,你會覺得如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肯定非常害怕,畢竟每個人都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假如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放在上面,都會嚇得面如土色,這時無論你怎麼告訴自己要鎮靜,你都難以做到。
有的人會說,也有少數人,他們天生膽大,可以從這條鋼絲上輕易走過,但是,這樣做的結果,不過是從鋼絲上摔下來,落個拜見閻王爺的後果。不信,咱們可以看看那些玩雜技的,假如我們挑出任何一個普通人,不經任何訓練就進行這樣的運動,一定是凶多吉少。
但是,世界上還是有很多走鋼絲的人,雖然我見識短淺,還舉不出例子,但是我可以舉出一個其他的例子,就說我聽說有個蜘蛛人,他就是經常徒手爬全世界各地的高樓的,這個事情的危險程度和走鋼絲類似,我想多數人都沒有那個膽敢去嘗試一下徒手爬高樓的。而這個人之所以敢爬高樓,一定是對此進行了無數次的鍛鍊,掌握了很好的技巧的緣故。
本人從小就膽怯如鼠,以至於至今還沒有學會游泳,雖然說我們家住在水庫邊,幾乎所有人都會游泳。但是我從很小就被迫騎自行車,所以如今我騎車如飛,經常從極窄的車叢中穿行,偶爾把人家後視鏡碰歪,但是我行我故。無他,只是因為覺得技術還行罷了。
拿到股票上來說,其實也是一樣。就譬如那些技術分析者,我在兩年前,遇到一個自稱多年的老股民,雖然他看起來很年輕。他說他炒股的時候,只要超過前期高點他就買,只要低於前期低點他就賣,雖然他一直挨耳光(意思是虧錢),但是他就傻傻地做下去,最後肯定是賺錢的。理論對不對並不重要,關鍵是堅持。
其實,再也沒有比這個股民所說的更加荒謬的了。假如方法是錯的,那麼至多是虧完為止就是了。這就好比一個凡人,不懂醫術,偏要給人開刀,而且懷著相信自己正確的無比堅定的信念,結果不過是把人治死罷了。
其實我們觀察各行各業,凡是技術好的,都會更加鎮靜,凡是技術不好的,都會非常慌亂。所以有個詞語叫做「有條不紊」,只有那些具有精湛的醫術的醫生才能在做手術時有條不紊,才能把病人從死神邊拉回,只有那些熟練份額飛行員才能在槍林彈雨中穿行,不僅不被擊落,還會擊落敵機,只有熟練的軍事家才能在潰敗時能及時重組隊伍,重新構建堅強的陣線,只有具有豐富閱歷的人才能洞察人生是非,閒看大起大落,而能始終堅持理想。而那些小白,遇到這些事情時,都會做個逃兵,不是手足無措,就是當鴕鳥把頭藏在沙子裡。
因此,有幾句話都說的很好。「預期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磨刀不誤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諺語都是說明了技術對於成功的重要性,有了網,捕魚就輕快了,有了快刀,就能砍柴看得又快又好了,有了柴火和魚,就能回家讓老婆熬魚湯了鮮美地享受一頓了,而不怕回家被老婆扭耳朵了。如此而言,還有什麼比更好的技術更重要的事情呢?
古代人沒有技術,對於自然界缺乏認識,出門不知道天是否會下雨,地震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還被日蝕嚇壞,看到颳風就以為樹是大妖怪,成天生活得惶惶不安,而今天,由於掌握了自然界的規律,所以人類就以為自己比天還高,那些最傑出的科學家甚至想向上帝挑戰,法國的拉普拉塔竟然要計算出宇宙在任何一個時刻的狀態。這都說明了技術的重要性。
因此,我想這個問題再也沒有進行爭論的必要了。凡是對投資的規律進行了深入的科學研究,對於人類有史以來的投資學知識進行了全面總結,並且在市場中進行了多年檢驗的人,心態肯定是最好的,而那些智商很差,對股市的瞭解完全得自周圍的幾個文盲,對股票的瞭解僅限於看了幾天的K線,縱使他聽過多少次心態比技術重要的格言,他也難逃揣揣不安的境地。
當然,談到這裡,還沒有談為什麼股民們會覺得心態比技術重要。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人們普遍懶惰,以為不用花任何功夫,只要內心默念鎮靜鎮靜,就能發大財一樣。心態是個自我控制的活,這些人認為更簡單些,而學習浩如雲煙的金融學知識,顯然不如在家空想三分鐘省事。
這就好比,和尚們都喜歡在寺廟裡打坐,默唸佛門清淨,要清心寡慾,但是還免不了出去偷腥,於是就認為自己是心魔作怪,於是心裡繼續回去打坐,空羨人家如來佛的成就。但是,人家如來佛可是熟讀婆羅門的文獻,知道全宇宙有三個物種,有四大洲,飛蟲走獸無所不知,來生往世無所不曉,所以才能看破紅塵,而你能做到這些嗎?如來佛的法力無邊,是由於他的學識淵博的緣故,所以六耳獼猴作怪的時候,諸菩薩和神仙都束手無策,只有如來佛能識別出來,這個功夫,不是靠打坐練出來的,而要經年累月鑽研學問才成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