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簽密約評委洩題 富邦金遭控運彩得標舞弊

2014-09-04  TNM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今年6月氣憤地指控香港馬會過河拆橋,讓富邦承接運動彩券的6年間,虧損100多億元。

蔡明忠把自己說得像受害者,實際上並非如此!最近富邦離職員工提供密件向本刊爆料,強調「某運彩評委旗下的子公司,在得標前就和富邦簽訂密約,約定得標後,由子公司承包運彩業務;這位評委在審議期間,甚至還洩題給富邦…」富邦運彩得標過程並不光彩,甚至可能觸法。

台北富邦銀行旗下的運彩科技公司,經營台灣首發的運動彩券六年,累計虧損超過百億元。這是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少數投資失利的業務,氣得他在六月的股東會上大吐苦水說,運彩慘賠是因合資股東香港馬會不負責任,見第一年賠錢就落跑,他揚言要採取法律行動,並向世界公開馬會的真面目。

離職員工 揭舞弊

蔡明忠講得一副委屈,事實上,七年前富邦金控是處心積慮要標下首屆運彩發行權,甚至還被指控涉嫌收買評委。近日,一位北富銀離職員工向本刊爆料指出,北富銀得標過程發生舞弊醜聞,不但得標前就和運彩評委林真真旗下的子公司「海珞資訊」簽訂密約,約定由海珞幫忙富邦競標運彩,富邦拿到運彩後,則同意讓海珞負責運彩業務。該員工強調,林真真甚至還在審議期間,就透過海珞總經理向北富銀洩題,教導如何準備資料答題,才能讓評委信服。後來富邦拿到運彩後,海珞也順利拿下運彩部分業務。這位離職員工除把密件皆提供給本刊外,也已準備向檢調提出檢舉。對此,律師宋重和表示,運彩是政府公開招標,評委代替政府執行公權力,若在擔任評委期間收賄,恐涉及貪污罪,刑責至少都是七年以上,且追訴期是二十年。至於北富銀,宋重和強調,富邦雖是因想得標,才涉嫌收買評委,但因其本來就有投標資格,且也備齊相關資料,而評委也有權決定把票投給哪家投標公司,所以雙方都沒有超過職務範圍,屬「不違背職務行賄罪」。不違背職務行賄罪是二○一一年在《貪污治罪條例》中增訂,對於公務員職務內的行為,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宋重和說:「富邦是在二○○七年標得運彩,法律不溯及既往,所以沒有刑責,但有可能觸犯《政府採購法》,如此富邦將被停權三年,期間不得參與政府任何標案。」

先簽密約 助得標

本刊調查,遭指控的首屆運彩評委林真真,現年七十歲,現任玉山銀行獨立董事,在金融界頗有知名度。林真真早年曾擔任財政部貨物通關自動化規劃推行小組(關貿網路公司前身)副主任,後來更擔任財政部財金資訊公司董事長和子公司財宏科技董事長。二○○七年八、九月間,財政部將開辦運動彩券,共有中信銀、高雄商銀和台北富邦銀行三家參與投標。財政部聘請十二名評審委員,審查三家提出的資料,決定由哪一家負責。富邦得知林真真是評委後,竟然在審議前和其子公司海珞簽訂合作備忘錄(即密約)。密約第一條「責任」的個別責任部分,北富銀負責爭取獲得運動彩券標案;海珞則建置及營運支付平台(即網路投注系統);共同責任則強調「蒐集資料、出席會議、共議備標及競標優勢方案」。

評委護航 頻指導

第二條大剌剌註明「北富銀同意於運動彩券標案得標後,將本專案建議書屬海珞公司部分,委由海珞公司優先承作。」換句話說,富邦和林真真旗下子公司海珞簽訂的密約,先要求一起幫富邦拿到標案,一旦拿到後,富邦就把其中一部分業務交給海珞負責,已有行賄評委之嫌,且事後海珞也的確拿到運彩業務。更扯的是,就在林真真和其他評委在評審三家投標公司的資料時,林真真還透過海珞,將評審意見透露給富邦副總經理楊瑞東的祕書,再轉告楊瑞東。本刊拿到祕書將「林董事長」(即林真真)意見,傳給楊瑞東的e-mai資料,裡頭寫著「會員管理如何與網路銀行結合,並就此衍伸說明其安全,營運及管理(董事長表示三家僅有我們有提到此點,我們可以詳述的更清楚為宜)」「自營商的選擇是否有限制性;公益彩券的經銷商是否可以加入…(董事長表示因委員內有人是身障者,特別會對此提出質疑性問題)」。e-mai內並提及:「針對業務,技術及系統的風險控管用一個或數個表來做Key point的表達,如公信力,經驗為X年,有哪些國家營運的經驗,有哪些運動?(董事長表示風險控管占委員們評分的大項,雖三家皆有提到,但大多含糊不清,請多著重此方面的加強,並盡量以表格清楚表達為宜)。」

關防為證 押年分

本刊調查,北富銀是在二○○七年九月三日取得運彩發行權,但根據本刊取得的北富銀內部有關密約的簽呈,日期卻是在同年的五月十七日,由當時的北富銀總經理丁予康簽核。如此重要的密約,身為富邦金董事長的蔡明忠可能不知道嗎?有趣的是,這份備忘錄雖蓋有北富銀和海珞的關防,但簽約日期卻只有年分(二○○七年),沒有日期。一位資深銀行員說:「我在銀行工作二十幾年來,從沒看過一份蓋有關防的合約,是沒有標明簽約日期的。」離職員工說:「因這是違法的事情,蓋關防已經夠笨了,要是還印上日期,以後被抓包,就賴不掉了…」事實上,林真真和富邦關係密切,早在北富銀得標運彩後,就有立委質疑過。二○○七年九月,民進黨籍立委蔡其昌、前立委陳金德、前高雄市副市長邱太三都曾跳出來,質疑北富銀的投標資格和評審有問題,但一直沒有提出任何證據。陳金德質疑:「林真真是北富銀客戶、財宏科技公司董事長,甄選前就曾與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吃飯…雖然大多數評委可能都是中立的,但只要有一、二人有明顯立場,仍可能影響其他評委的決定。」邱太三則在行政院會中,質疑財政部審查不公,高雄銀也氣得揚言提告。

運彩醜聞 非首件

當時的行政院長張俊雄一度下令暫緩公告北富銀得標,也逼得前財政部次長劉燈城不得不出面說重話:「若甄選委員與投標銀行之間有對價關係,是違法的,甚至涉及刑責。」財政部因種種質疑,延遲近一個月,但也查不出結果,直到十月一日才正式核定北富銀為首屆運彩的發行機構。二○○八年五月二日,運彩正式上路,當時蔡明忠不但到投注站剪綵,還親自下注,顯得意氣風發。但用不光明手段得到的,注定沒好下場。首先,雖然海珞如願承包了運彩的「網路投注前台系統」,而且一做就是二年,但因使用率過低,北富銀於二○一○年十一月取消海珞負責的網路等虛擬通路的投注。海珞已在前年六月向財政部申請停業解散,該公司在台北內湖瑞光路上登記的地址,和其母公司財宏科技在同樓層,目前僅剩財宏在營業。其次是,二○一一年九月,運彩科技公司林姓襄理,在二個月內,利用職務之便,過了投注截止時間,將系統重新開啟,讓投注站的同夥下注購買已知結果的比賽,不法所得至少超過二百三十萬元。此弊案不但讓運彩業績嚴重下滑,也逼得蔡明忠公開道歉。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身為台灣四大金融家族之後,身價超過百億元的蔡明忠,即使終於在去年底期滿後擺脫運彩惡夢,但當年富邦金控得標過程是否涉及舞弊?現在恐怕還是要面對!

回應 林真真:記不得了

針對遭控和北富銀簽密約、洩題一事,林真真並未否認,她說:「因年代久遠,我已經搞不清楚也記不得了,運彩評委是人家請我去當的,也不是我自己要去爭來的,我只是做我份內該做的事,一輩子都清清白白,我老了,也退休了,請留給我一個安靜的空間。」針對遭離職員工指控涉嫌收買評委一事,富邦金控來函表示:「本公司並不知悉此事,當時有關運彩標案的主其事者均已離職。」「北富銀於2008~2013年受政府委託經營運彩,已挹注國庫應用於支持運動產業與社會福利發展之保證盈餘逾200億元,亦因運彩業務虧損近百億元,但北富銀仍信守承諾及遵行相關規定,完成首屆運彩發行業務。」財政部國庫署財務規劃組羅姓承辦員對此回應說:「如有評委旗下公司和招標銀行在運彩得標前就簽訂密約,會有利益迴避問題,甚至可能涉及違法。」

富邦金控 小檔案

負責人 董事長蔡明忠、副董事長蔡明興版 圖台北富邦銀行、北京富邦華一銀行、香港富邦銀行、富邦人壽、富邦產險、富邦證券、富邦投信等總資產5兆1,214億元(今年第2季)每股盈餘1.32元(今年第2季)爭 議富邦魚翅宴:2005年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台北銀行與富邦銀行合併,民進黨抨擊馬在富邦招待所吃魚翅宴,且蔡明忠曾捐1,500萬元給國民黨,疑有利益輸送,但檢方查無不法簽結。新竹商銀案:2006年渣打銀行併購新竹商銀,富邦金投資長蔣國樑涉內線炒股,交保後潛逃出境。蔣今年4月隔海指控蔡明忠手下安排他潛逃及串供,甚至涉及炒股,但蔡全盤否認。運彩舞弊案:2011年富邦運彩襄理林昊縉勾結外人,利用系統漏洞在賽事結束後下注牟利,重創運彩形象。

富邦運彩 事件簿

2007.05.17富邦金控和海珞資訊簽訂合作備忘錄,海珞將提供富邦贏得運彩標案後的支付系統平台。海珞的母公司之一財宏科技董事長為林真真,林已獲聘為運彩標案評委。2007.06.07海珞資訊至富邦金簡報其負責撰寫、建置及營運的支付系統平台。2007.08.15富邦金控成立「運彩科技」,持股51%,香港賽馬會持股49%。2007.08.20林真真的祕書e-mail給北富銀副總經理楊瑞東,內容是海珞公司告知楊,林真真對北富銀參與運彩投標的簡報內容建議。2007.09.03北富銀、中信銀與高雄銀行3強爭奪運彩,財政部宣布由北富銀取得首屆發行權。2007.09.04高雄銀行質疑評審不公及北富銀不具資格,向財政部申訴。2007.10.01財政部核定為期6年的運動彩券發行權,由北富銀得標。2008.05.02富邦運動彩券首次發行,只能在實體通路投注。2008.11.11富邦運彩新增網路及電話投注,網路投注平台由海珞負責。2010.11.02北富銀因使用率甚低而取消電話、網路等虛擬通路的投注,終止與海珞的合作。2011.09.17運彩科技爆發襄理林昊縉內神通外鬼、賽後下注的弊案,重創運彩信譽。2014.01.01威剛科技發行的第二屆運動彩券上市,富邦退出運彩。

富邦運彩涉舞弊示意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09

首次“依據中央司改精神”的法官遴選 法院領導不能當“評委”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579

2014年11月21日,經過抽簽產生的9名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委員坐成一排,正在向候選法官提問。最遠處是計分員和監督員。 (徐誌毅/圖)

抽簽定“評委”:法官與非法官比例,5∶3;下次遴選,需再次抽簽。

考題很犀利:如何避免人情案、關系案?遇到領導打招呼怎麽處理?

差額有點低:11人取10人,入口應打開,從社會上吸納最優秀人才。

站在9名遴選委員面前時,法官黃惠環大腦有些空白。

“你這麽瘦,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很辛苦的,你能幹得來嗎?”

“天天跑步,沒問題。”黃惠環連忙表決心。

這是2014年11月21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工作現場。依照司改方向,未來法官均由法官遴選委員會選出。作為全國司改試點省的廣東,在這個新設立的法院率先試水。

“以前,你都不懂炒菜就來選廚師,肯定選不好。”在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林廣海看來,現在是真正按照職業化要求遴選法官,“讓專業的人來挑選專業的人”。

律師來選法官,行嗎?

2014年11月19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成立。按照廣東省高級法院對外的表述,這是“全國根據最新的中央司改精神成立的首個遴選委員會”。

遴選委員會總共有25名委員,主任是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樹堅,此前她曾擔任廣州市中級法院院長,有著近30年法官經歷。其余的24名委員來自4個界別:法官(15名)、法學教授(3名)、律師(3名)和知識產權專家(3名)。

據廣東省高院政治部人士介紹,委員均來自各個行業協會——廣東省法官協會、省法學會、省律師協會和省知識產權研究會的推薦,“我們拿著函,一家家請他們推薦”。

廣東省高院的院領導班子,無一人入選。法官協會推薦的委員中,高院民四庭庭長林廣海是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深圳市中級法院民三庭法官錢翠華的名片上並無任何官銜,但因其長期從事知識產權審判,發表過多篇相關論文,也得到推薦。

“院領導不進遴選委員會,確保公正、獨立。”廣東省高院政治部地方幹部處處長陳東茹介紹。在廣東省高院院長鄭鄂看來,專業、權威、中立的法官遴選委員會,可以最大程度地確保法官選拔的含金量。

廣東省律師協會推薦了三名律師,一名是會長,一名副會長,還有一位律師是廣東省黨代表。有著25年從業經驗的律師王波是廣東省律協副會長,分管的正是知識產權領域。

“也有法官跟我表示顧慮,說之前都是法官選法官,這次讓律師什麽的也參與選法官,行嗎?”遴選委員會主任吳樹堅回憶說。但她認為,社會人士參與不僅必要,而且參與度還應提高——“未來不一定是法官來應聘法官,還可能是律師、學者、社會人士。”

知產專家的名單里,包括了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袁有樓等人。“他們不是因為是官員,而是因為是專家,所以參加遴選委員會。”廣東省高院政治部人士說。

“評委”抽簽產生,一次有效

在黃惠環面前一字排開的9名委員,是在11月19日當天從25名委員中產生的。這個遴選委員會的“有效期”只有一次。下一次再選法官,必須再另組。

主任吳樹堅為常任委員,每次遴選都會參與。其余8名委員從其余24名非常任委員中隨機抽選,組成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

寫有每個委員名字的紙條,先交由24名非常任委員自己簽名,再投入抽簽箱,以確保不會作弊。

“我們之前設計過很多種方案,用電腦抽取、用數字彩球來抽等等。”陳東茹回憶說,最後大家認為,還是用最傳統的紙質抽簽方式最可信。

界別分布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抽選的8名委員,法官委員5人,其他委員3人(學者1人,知識產權專家1人,律師1人)。

工作人員特制了一個黑板,劃出界別,每抽取出一個委員,即按抽簽抽出的先後順序,貼在黑板上,現場一目了然。

“很榮幸,律師第一個就抽中了我。”律師王波說,通過觀察,他認為這樣的操作至少能避免傳統內部遴選中人事關系、部門利益糾葛等弊端。

考題:領導打招呼怎麽處理

11月13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遴選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和主審法官遴選公告同日對外發布。

這個新設立法院的法官門檻不低:四級高級法官,或者是正科級滿三年,必須親自審理過500件以上的案子。

“在我們基層法院,這個要求意味著至少是副院長以上才可以報名。”在法院內網上看到遴選公告後,黃惠環悄悄填寫了報名表。她是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法院副院長,但經常要去參加一些防火、計生等會議,“不怎麽辦案子,水平也下降了”。

由於報名門檻太高,全廣東只有26名法官報名,經過資質審核,真正符合條件、有資格站在遴選委員會面前的,只有11人。而首批主審法官的名額是10人。

11月21日,抽簽選出的遴選委員會委員,與經歷資質審核的被遴選法官,在廣東省高級法院六樓一間大會議室里相遇。

遴選過程不複雜:每位候選法官先自我述職5分鐘,然後回答遴選委員提問,一般會問五六個問題。

“有點像研究生複試的面試。”首次當“評委”的律師王波說。

委員們事前沒作明確分工,資深法官林廣海主動擔負起了考查知產審判基礎問題的角色:你如何理解知識產權的特點?你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和其他民事案件,裁判思路與分析路徑有何不同?

律師委員王波則問了一些“敏感”的問題。例如,你如何當一名公正的法官?如何避免人情案、關系案?遇到領導打招呼、幹擾獨立審判時你怎麽處理?

一位候選法官這樣回答:“如果他們過問案件,是從專業的角度,我會認真考慮,算是個提醒。如果不是從專業角度,那我會婉言謝絕。”

這位法官獲得了全場一致的高分。

每位委員面前都有一張計分表,按照“專業素養”、“情緒控制”、“語言表達”、“儀容儀表”和“撰寫裁判文書能力”分別打分。

除了“撰寫裁判文書能力”一項根據被遴選法官事前提交的判決書來打分外,另外幾項均根據現場表現。

計分規則也引入了競技體育的計分方式: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然後計算余下七個分數的平均分,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再對被遴選者按分數高低排序。

林廣海回憶,評委們都是專家,意見比較一致,對於同一個法官,沒有出現有人打60分、有人打90分的情況。

“不要依附於任何機構”

遴選只是第一步,“從專業角度提出法官人選”。之後還有兩道程序:組織考察和人大任命。

12月11日,首批10名經遴選的法官,獲得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12月16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掛牌成立。林廣海被任命為副院長。

按照核定的編制,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還需要17名法官。林廣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何時再啟動遴選,還需等法院收案之後視實際情況而定。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17名法官,還將由法官遴選委員會來遴選。

“這次我們感覺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10名法官只能從11人里挑,吳樹堅不無遺憾。她認為,由於這次報名的門檻高,卡住了很多人,沒有了淘汰率,樣本量也不足。“如果是從30個法官里面遴選10個人,會積累更多的經驗。”

在吳樹堅看來,傳統的招年輕大學生進法院,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一路上來的模式,應該有所改變。未來,中國法官的入口應該打開,以吸引最優秀的人才。

“給法官單獨序列和職業保障,他們才能獨立公正地審案、判案,他們才是真正的法官。”吳樹堅說,法官遴選委員會將承擔更大的責任。

這次遴選試水之後,廣東省啟動了司法改革試點。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的遴選模式,也被認為代表了廣東司改的方向。此次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的辦公室,設在廣東省高院政治部,政治部工作人員只是配合遴選委員會做一些事務性工作。

按照中央司改部署,接下來全國各省份都將成立省一級法官遴選委員會,統一遴選全省的法官。

三個月前南方周末曾報道,除了上海之外其他五試點省市報送的方案,均由省委政法委主導法官遴選委員會(詳見南方周末2014年9月25日《學者建議由人大主導法官遴選》)。從最近陸續公布的情況來看,湖北等試點省最終將法官遴選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了省級高院。

吳樹堅認為,未來的省級法官遴選委員會,可參考廣州知產法院的模式,不設立如政法、組織等行政色彩太濃厚的部門,“我個人認為(遴選委員會)不要依附於任何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87

普立茲獎讚揚追查真相評委批特朗普假新聞指控不實

1 : GS(14)@2017-04-13 00:23:48

有美國新聞界奧斯卡之稱的普立茲獎(The Pulitzer Prize),公佈2017年各獎項得主。追蹤及揭發紐約市警察(NYPD)濫權趕走弱勢社群的《紐約每日新聞》和網媒ProPublica,獲得最高殊榮「公共服務獎」。普立茲獎評委會管理人Mike Pride對《蘋果》表示,業內仍有不少出色報道,籲記者毋須太擔心「假新聞」指控。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第101屆普立茲獎各類別得主周一在哥倫比亞大學公佈,《紐約每日新聞》及網媒ProPublica贏得公共服務獎(Public Service),記者Sarah Ryley去年2月揭發,NYPD濫用《反滋擾法》(Nuisance Abatement Law),一半年內無理驅趕近300名弱勢居民離開家園,迫使紐約市議會去年10月通過法案,修例削減警權。震撼全球政商界的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案,為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及《邁阿密先鋒報》贏取解釋類報道獎(Explanatory Reporting),評委會讚揚記者充份利用各項工具,把複雜案件向公眾解釋清楚。《查爾斯頓憲郵報》憑西維珍尼亞州鴉片類止痛藥物氾濫問題,獲調查報道獎。突發新聞獎則由報道去年底奧克蘭大火案的加州《東灣時報》奪得。普立茲獎評委會管理人Mike Pride對記者表示,今年湧現多間規模較小、發行量有限的報館奪獎,而且題材不限於政治類,對此感到相當鼓舞。他續指,雖然特朗普政府經常以「假新聞(fake news)來抨擊新聞業,但Mike Pride認為很多指控不實,呼籲同業「用獨立、公正精神,繼續發堀好新聞,不用對指控感到太憂慮」。另一方面,社交平台如Facebook、Twitter逐漸成為讀者主要資訊來源,Mike Pride指,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魚目混珠」,有目的地滲入各種假新聞,建議讀者小心留意及核實新聞來源。值得留意是,只開放予美國傳媒及公民報名的普立茲獎,今年出現華裔臉孔。音樂家杜韻憑作品《天使之骨》(Angel's Bone),贏得創作類音樂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2/199881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