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200萬到2個億:一家傳統零售商艱難觸電啟示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740.html【導讀】傳統行業轉型O2O或者電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國內最大的零售連鎖巨頭國美和蘇寧已經實現轉型,在電商領域大踏步前進。而更多的傳統零售與百貨商要麼不知道怎麼做,要麼還猶豫不前,但面對傳統百貨業的寒冬,從去年開始,各大品牌紛紛宣佈關店:李寧 2012 年上半年關閉了 1200 家店舖,匹克前三季度關閉了1067 家,中國動向全年關店 569 家,特步迄今關了超過 200 家,361 度最少有96 家。安踏也沒有倖免,2012 年,它的系列店舖共 8075 家,較 2011 年少了 590 家。今天服裝行業的6大公司,361、特步、中國動向等總庫存達到了37.21億元。這些曾經風光無線的傳統零售商紛紛遭遇危機,思變成為他們新的主題。而擁抱互聯網成為一種大勢所趨,但是,這個擁抱並不輕鬆,主流觀點認為,傳統企業觸電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核心的問題:
1 體制的困境。尤其是零售商之中的百貨業受限於傳統的業態和地產模式,不願意放棄現有的利益。同時做電商會涉及到內部採購體系與電商體系的衝突,這是傳統百貨業不堪之重。
2 人才的困境。同樣受限於原有的薪酬價格因素以及行業環境的影響,並不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優秀的電商人才加入傳統百貨,同時招來的電商人才與公司的傳統運營人才的磨合也成為導致人員留不長流失的因素。
3 線上線下互博的困境。由於現階段的中國電商還是以價格戰為導向,所以,線下的價格與線上價格不同步的情況還是會大量存在,雖然蘇寧實現線上線下同價,但是跟進的並不多。
4 傳統百貨業思維的困境:對於怎麼做,做到什麼地步,到底多大力度,是否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這些百貨業並沒有統一的認識,雖然大家廣泛看好未來百貨業電商化的前景,但在目前的寒冬之下,並沒有看到太多亮點。
面對以上的種種困境,早期開始嘗試的一些傳統零售商,通過B2C和O2O玩法有了新的思維,來自北京的上品折扣是一家從事線下折扣商品的零售店,從08年開始就利用O2O與電商結合的方式進行了對這個傳統行業的再改造與變革。09年開始上線電商平台,一年銷售數百萬元到目前通過電商銷售達到2億的規模,進行的探索取得初步的成功。日前,i黑馬網記者對話上品折扣創始人李炎,一位曾經的中國花樣滑冰國家隊運動員。通過他的講述,我們可以一起一窺這家傳統零售商面對傳統零售商與百貨商的困境進行的探索與嘗試,以下為上品折扣創始人李炎自述:
起步:順勢而為
上品2000年建立。97年金融風暴後,市場環境產生了很大的波動。品牌商產品的周轉和庫存存在很大問題。我當時做供應鏈和產品,感受得比較明顯。我考慮到在當時大的環境下時尚類的產品,競爭更激烈,產品推出或者迭代速度會越來越快,就形成了一種需求,供應鏈上要把產品快速地消化掉,要把新產品和舊產品做區分化的處理。之後策劃了兩年,兩千年的時候有了我們的第一家店,專門賣折扣產品。也比較切合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業績還不錯。當時主要是賣寶獅龍,百麗,天奴,偏向於中高端。
我們摸索了兩三年,針對傳統百貨業的單店運營模式的弊端,摸索出了一個職業化的管理模式,叫做中央採購體系,在管理架構的設計上,我們每間店的產品配置都不一樣,但是整體管理體系是中央集權的管理體系。這個架構,我們更多地借鑑了大賣場的管理理念,更強調產品的規劃,統一的採購,統一的供應鏈的管理和服務。2007、08年的時候,上品已經步入良性成長的軌道,然後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快速開店,快速複製,另一種是從06至08年電商起來了做不做電商。早前淘寶購物還只是潮流,小眾消費,並不是主流的消費,但是在06至08年的時候,我們就非常清晰的認識到,這樣的變化這已經不是小眾,而是大眾在消費渠道上的變化,我們本身就是渠道商,對於新的渠道,我們是肯定要有前瞻性考量的,要有危機意識。而且當時互聯網價格敏感度極高,而我們當時就是折扣店,我們當時的門店產品和互聯網的需求非常匹配,價格很低,折扣很低。於是公司在08年開始嘗試做電子商務。
初期:粗放式做法
初期做法很粗放: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數據化。我們當時就從門店選一些商品,請兩個互聯網的銷售人員,到門店拍一些照片,然後掛到網上,淘寶店一旦有訂單來了,然後通過旺旺交流,這個商品有嗎,現場有一個主管拿著對講機問李寧多少號,多少錢,有沒有貨,要確認現場有沒有貨,有,然後交錢,下訂單。當時做的還不錯,在淘寶店上每個月有三四十萬流水。不過對我們來說,就是小打小鬧。但我們通過這個,感受到互聯網的交易已經是一種趨勢,於是我們下定決心做電商,所以後期就決定全面做數據化管理。當時我們沒有數據化管理,我們商場的每一件商品我們是賣完才知道。這件事對我們的考驗很大,所以基於數據化管理又打造了上品自己的網站。
當時之所以下這個決心在於我們認為這件事是必須做的,早做總比晚做強;另外,商品數據化就算沒有電商衝擊,也是應該認真做的事。數據化後我們每一間店,商品數據都要先錄入後台的系統中,拍好照片,然後在現場售賣的同時,互聯網上進行售賣。除此之外當時我們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決策,不另設配送中心,我們只做門店。也就是公司組織配送,但是商品都來自於門店,門店就是倉,直接從門店發貨。之後考慮到長期在淘寶做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09年又上線了自己的網站。
中盤:困境與困惑
開始做電商,尤其是我們傳統行業做電商會存在以下的困惑:
首先是人才的困惑。這個困惑所有人都有。我們從一開始,我就認為必須要融合,原有的傳統的團隊和我們從外面請來的電子商務團隊需要融合。特別是老的團隊,採購的,現場的人員要學會電子商務的優勢,和如何匹配電子商務的需求。這方面我們走過一個比較矛盾和艱苦的過程。
其次是團隊之間的矛盾與碰撞:軟件開發的技術人員,和互聯網的經營團隊,和我們傳統門店的經營團隊,思想差異行為方式非常大,如何把這些人整合在一起,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形成一個統一的業績的成果。是個大難題。
再次是團隊利益如何的分配:任何公司,任何變革都會有利益衝突。如果單獨考慮這個利益衝突的問題,是很容易失敗的。我們設計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方式。由於我們的銷售額是由門店出貨的,所以,由哪個門店出貨我們很早之前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映射,保證相對公平。至於電商團隊利益的保證。還是以出貨為原則。比如說,我們有一個硬指標,以誰先付錢來獲得商品。商品放在購物車裡,實體門店呢,開完小票的人去其它店轉也不交錢。我們的原則就是先收誰的錢,商品就是誰的。
另外就是營運體系的衝突。我們公司09年上線,那年的電子商務網站交易額才三百多萬,但通過網絡營銷有點擊率來了。但怎麼樣完成一張訂單,需要採購,門店運營,物流,客服一體化的配合才能完成一張訂單。初期的時候很不好,相互之間不理解,比如揀貨速度慢,包裝標準不完善,然後電子商務的客服和實體門店的客服標準不統一,這都是現實的狀態。然後電商說要賣這類產品,門店說提供不了,肯定會有很多這樣的問題。
最後,如何獲取流量。流量是所有電子商務公司最困惑的問題。首先,我們是費用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二是,我們認可的是循序漸進,而不是爆髮式的過程。我的認識是不管實體還是互聯網的經營,都要回到行業的本質特徵來做這個事情。大家通常用的方法,我們都會用,也有其他我們能夠想到的其他變通的方式,比如說我們會把實體門店的會員導到網上。有些階段會基於實體門店的會員做一些網絡營銷,我們在線上線下的互動這個環節做了很多次嘗試,效果也都不錯。
面對以上的一些困境和困難的思考,我又請來了IBM做諮詢,對管理架構,KPI進行共同目標的梳理,整個體制就融合得更好了。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採購市場和門店運營體系,伴隨著整個電子商務需求做了很多的調整。這個是最明顯的,比如門店的運營,原先根本不關注網上的訂單來了兩張訂單,然後門店還得配送得把貨送到配送站再發出去。這個過程中,包裝要提高到什麼水平,還得和物流做交接很煩的,還不如客人來了,我推銷下多賣點貨呢。但後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增長卻特別開心。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門店10點關門,第二天早上9店開門,一打開pad,一個品牌出兩千塊的網上銷售。因為零售業都是看提成的嘛。一個門店一天就賣五千塊,結果一早上就有了兩千塊的銷售來了。
而解決了以上的這一系列的困惑之後,上品折扣在09年的幾百萬銷售額之後跨越到了現在一年接近兩個億的銷售額。
未來傳統業態做好電商核心:理解危機根源、決策高度、發揮供應鏈優勢
傳統百貨業要想做好電商先要理解傳統百貨業於零售業危機根源:一是市場在變化,即所謂電子商務的衝擊,和購物中心化,消費者更強調體驗。二是,百貨業自身內部經營的能力,中國百貨業更像二房東像地產商。真正具備商品經營和調控能力的比較少。本質性差異就是,門店售賣的商品不能全面控制,甚至不知道庫存,也不能控制每件商品的單價,更不瞭解每個購物者消費習慣和購物特徵。這是傳統零售商普遍問題,實際上他們是缺乏商品的經營能力的。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擁抱電商實現全面數據化管理。
另外傳統百貨業做電子商務最大的挑戰在於解決人的問題和決策高度的問題:就是說你做電子商務究竟擺在企業的哪個位置或者高度上,這很重要。包括人的問題也是這樣,當你把它真正擺在企業的核心位置上時,和你只把做成事業部,或者獨立的這個狀態是不一樣的。
要善於發揮傳統零售商的優勢:其實中國的情況我不知道,但是每年北美市場上的電商報告上,前一百名互聯網交易平台的公司,98家都是傳統零售商出身。我覺得任何行業都有本質特徵。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實體,都有一個本質特徵都是售賣商品。最後大家pk的一定是售賣商品,最有效,速度最快,成本最低,路徑最短。至於為什麼零售商做電商更勝一籌,這個就在於北美零售商的經營鏈條更成熟。國外的零售以採購為基因,它的傳統業態就一直強調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經營思路。所以它是靠充分瞭解消費者需求之後,按照消費者需求來做訂單化的管理。然後基於訂單來做消費者非常精準的營銷,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但是雖然上品折扣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卻並不是沒有挑戰與危機,黑馬哥認為,這家已經取得初步嘗試成功的傳統零售渠道並不是沒有挑戰:
1 如何應對品牌上自建電商平台的衝擊?目前類似美特斯邦威等品牌除了發力自己的電商領域之外,也在天貓等大渠道大力拓展電商,這個會否對上品構成衝擊?
2 折扣類的產品本質上依賴於價格,用戶的忠誠與粘性該如何的維持?
3 未來當上品的銷售額突破更大的規模,現有的電商運營體系,尤其是門店的發貨服務質量能否同步跟進?
這幾個困境也是這家初步嘗試探索成功的零售服務商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其他想要轉型擁抱互聯網的傳統零售商也不得不同樣思索的問題。
【案例】傳統百貨業觸電之痛:資金、人才均匱乏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9/57242.html
今年“雙十二”期間,電商在進一步“攻城略地”的同時,一些傳統百貨商場的線上商城卻顯得有些失意。以重慶百貨為例,該公司2012年中旬已公開測試的
“網上逛重百”迄今依然處於建設狀態。記者上周獲悉,重慶百貨已聘請國際知名資訊機構羅蘭貝格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為其制定發展策略,以便能更好地適應網絡零售。對於傳統百貨和傳統企業觸電,i黑馬已經多次報道過,而傳統企業現在正在面臨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對於電商大潮和用戶習慣的轉變,不做一定不行,但做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尤其是面對自我革命的境地。的確,傳統企業正在面臨這種真實博弈困境。據了解,目前大量的實體百貨商店仍在不斷加入電商大軍,但其運營始終面臨困難,尤其是一些實體百貨商店的自建平臺,無論從瀏覽量還是銷售額來看,都無法與電商抗衡。“不知道怎麽做,不太敢做,做不起。”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這樣概括了國內多數實體零售企業在發展線上商城時所面對的困局。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傳統零售百貨行業開展網絡零售是毋庸置疑的發展趨勢,但又不得不面對低毛利等問題,以致一些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這種心態反映出來的結果是,這些企業被迫參與網絡零售方面的建設和投入,但在資金和資源配置上又相對謹慎,執行層的聯動反應也搖擺不定。網絡零售究竟該如何定位,如何發展,成為當下傳統零售業遭遇的困境。重百電商樣本作為今年最後一次大型網購節日――“雙十二”讓消費者有所期待。淘寶、天貓等網上商城都推出了“雙十二”促銷活動,而蘇寧易購、王府井等已“觸電”的實體零售業大佬也不甘落後,喊出“一降到底”的口號,再次反擊。與此同時,已經開通一年有余的重慶百貨線上商城“網上逛重百”卻出奇安靜。12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重慶百貨官方網站登錄
“網上逛重百”,卻發現該網站迄今還處於建設狀態。此外,重慶百貨網上商城提示的最新購物活動也停留在2012年,商品頁則顯示“暫未開通在線購物”、“更多服務即將開啟”。在擁抱互聯網這條路上,重慶百貨遭遇了“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尷尬。重慶百貨2012年年報顯示,電子商務業態迅速滲透
“搶奪新興市場”,公司將致力於電子商務等多種業態開發,由傳統零售業向現代零售企業轉型。“網上逛重百”網站的公告也顯示,該線上商城“正式開通測試”的時間是2012年5月16日,但如今仍無法使用。不過,傳統百貨“觸電”已是大勢所趨。記者日前獲悉,重慶百貨欲借力電商咨詢服務企業
“再戰”網絡零售,聘請羅蘭貝格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為其制定發展戰略。“我們正在為重慶百貨打造一體化電商策略,”上周,羅蘭貝格合夥人、亦是重慶百貨項目負責人任國強向記者確認了此事。他還表示,雙方已初步確定規劃方案。據了解,羅蘭貝格此前曾為蘇寧易購、1號店等企業提供過電商咨詢服務。記者隨後致電重慶百貨董秘尹向東,但被告知其正在開會,無法回應。傳統百貨“觸網”不力“網上逛重百”這樣的案例只是眼下實體零售商轉戰電商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實際上,實體零售商“觸網”後盈利壓力從未斷過,一些先期涉足線上業務的超市企業在這上面幾乎沒有突破,一些傳統百貨開設的網店也淪為“雞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所獲的最新報告顯示,目前“觸網”零售企業線上銷售遠未形成規模。從銷量上看,2012年連鎖百強中已有62家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總銷售額不到350億元,被指“還不及京東一家專業電商的銷售額”。在已經開展網絡零售業務的企業中,有六成企業的網絡銷售額不足500萬元。從日均訂單和經營單品看,79%的企業日均訂單小於500個,單品數也較少,71%的企業經營單品數在3000個以內,其中42%的企業單品數小於1000個。而從流量上看,傳統百貨線上商城與純電商平臺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據Alexa的數據顯示,受“雙十二”影響,王府井網上商城最近一周日均PV瀏覽量上升至1萬左右,但淘寶網卻已接近4億。小規模、低訪問量,表明實體零售線上商城的運營情況並不樂觀。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些特點恰好說明了目前國內實體零售企業“觸網”時更多是被動接受,缺乏清晰定位,使得自身各項優勢無法得到充分應用。“尤其是已觸網的百貨企業,其中70%~80%的企業根本沒有想好怎麽做電商。”天使投資人葉飛告訴記者,在沒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即使投入大量資金,也只能無功而返。“不知道怎麽做,不太敢做,做不起。”趙萍則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國內多數百貨企業所面對的困局,“百貨做電商不是開一個網站那麽簡單。”資金、人才均匱乏通過與國內百貨業接觸,葉飛感嘆稱,“很多情況下都是同不太懂的人在談論百貨業的電商路。”這種“不懂”折射出的是眾多企業試水電商的“淺嘗輒止”和“舉棋不定”,深層次的問題是企業在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投入得遠遠不夠。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電商恰恰是集資本和人力於一體的行業,傳統零售業發展網絡零售面臨技術、運營、推廣等諸多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企業的投入杯水車薪,導致後續發展乏力。上述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報告顯示,從資本投入方面看,已經開展網絡零售業務的企業中,近六成企業投入在500萬元以內,投入少於2000萬元的企業占比達76%,2013年計劃投入的企業中,少於500萬元的企業占61%,少於2000萬元投入的企業占80%。“中國的零售業都是輕資產,觸網投資需要3~5年才能見效,這對於零售企業來說,資金壓力會比較大,”趙萍表示。傳統零售企業並非都財大氣粗,許多企業在資本投入上明顯能力不足,線下業務規模在年營業額5億元以下的企業難以複制大型企業的模式。以一家年銷售額50億元的零售商為例,其利潤率達到2%,屬於行業中等偏上的水平,年利潤為1億元。其如想在電商方面有所作為,初始投入需以幾千萬元計,若想快速發展,之後每年還要加大投入,企業利潤的一半甚至更多要投入到電商中。剩余利潤用於企業擴大經營已顯不足,更不要說抵禦突發的市場風險。“一邊需要大量投入,一邊又是與投入不成正比的持續虧損,網絡零售普遍虧損讓傳統零售商望而卻步,舉棋不定。”上述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報告總結道。從人員投入來看,大部分企業投入比例較小。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顯示,36%的企業不到10人,10~30人的企業占21%,超過100人的企業僅占12%。另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3年初的一項調查顯示,60%的企業認為阻礙企業網絡零售發展的障礙之一是人才匱乏。“電商和百貨的複合型人才稀缺,”葉飛說,“目前做互聯網的技術人才居多,但缺乏策略性,對於有百貨經驗、善做長線的人來說,進入電商領域又會不適應。”對此,趙萍也持同樣看法。“人員結構需要進行調整,一是現有員工要向電子商務的思維模式轉變;二是需要懂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運營的專業人才。”趙萍認為,“實體零售業的工資普遍偏低,可能導致了實體零售業不願高薪聘請電商人才,才會出現‘不知道怎麽幹’的困局。”模式相對保守除了起步晚、規模小,傳統零售進軍網絡的另一問題在於模式相對保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顯示,88%的傳統零售企業選擇自建平臺作為開展網絡零售業務的主要模式,超過一半的企業使用單一模式,且全部為自建網絡。從組織模式來看,傳統零售企業開展網絡零售業務主要通過在公司內部組建一個團隊進行。上述調查顯示,39%的企業的網絡零售業務作為公司的一個業務部門運營,與總公司合並辦公,33%的企業為內部獨立核算的事業部,18%的企業為獨立註冊的公司,9%的企業為母公司下獨立核算的分公司。“在這種情況下,電商業務依附於傳統業務部門,實際上類似一種寄生模式:自身無法創造效益,只能靠傳統業務輸血。”上述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報告稱。傳統百貨業作為最早感受到網絡零售發展帶來沖擊的業態,早在網絡零售發展之初,國內有實力的百貨店就開始了“觸網”探索,尋求轉型。經過多年的發展,早期探索者的發展大部分無突破性。例如實力雄厚的銀泰百貨,雖於2010年就開通自建平臺 “銀泰網”,但在今年10月也與天貓達成戰略合作。上述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報告指出,傳統百貨網絡零售業務發展較難突破,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傳統百貨普遍采用聯營和出租櫃臺方式。“傳統百貨基本可看做是一種‘商業房地產’。”任國強也指出,“而線上商業房地產已經被天貓、京東、一號店等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再加入勝算已然不大。”傳統百貨很難照搬線下盈利模式再造一個網絡平臺,開展聯營和租賃業務。此外,這種模式長期發展導致百貨業經營商品、服務客戶的功能退化,最為明顯的是沒有定價權,“百貨做不到線上線下同價,主動權都在品牌商手里,”趙萍解釋稱,百貨不掌握供應鏈、庫存,渠道影響力也逐步弱化,“做慣了二房東的零售業在接觸電商時會產生比較多的畏難情緒,缺乏相應的膽識。”線上線下聯手上月底商務部發布的 《關於促進電子商務應用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或超18萬億元。由此來看,實體零售商搶灘網絡零售早已不再是
“判斷題”,而成了“選擇題”。“‘觸電’是傳統百貨乃至整個實體零售業的共識,因為消費者用錢包投票。”任國強告訴記者,“問題在於以何種方式進入,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快建起自己的平臺,但最終大家都還是想實現自己的平臺。”在一些企業選擇自建網站尚未見效果的同時,另一些則采取並購的方式高調進入和占領市場,如2012年5月國美收購庫巴,拉開了傳統零售企業並購網絡零售的序幕,隨後蘇寧易購收購紅孩子,沃爾瑪(77.74,
-0.34, -0.44%)宣布對1號店投資。此外,推出開放平臺也成了企業搶占市場的又一法寶。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京東商城於2011年1月推出開放平臺,2012年的銷售額在130億~150億元,增長率約達300%以上;蘇寧也在今年9月發布“蘇寧雲臺”。網絡零售平臺之爭白熱化之時,又傳來萬達集團與阿里巴巴積極尋求合作的消息,這種強強聯手、借他山之石的模式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合適之舉”,但是否能把實體零售商帶出困境,還有待市場檢驗。“兩家合作可能對雙方的客戶會進行一個引流,線上一些不能夠發生的服務和消費行為,可引流到萬達;萬達的一些客戶可以引流到天貓上去。但最終是否能出現1+1>2的情況,現在還很難說。”任國強表示,“談不上資源的整合,更多的是兩家看到短期‘互相利用’的價值。”葉飛同樣表示,傳統百貨做電商會有一個過程,一種是強強聯合,一種則是並購。“但這種強強聯合的方式現在看來可能行不通。線上百貨只有這幾家,但是線下百貨很多。現階段很難做到雙向選擇。”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先天不足決定了中國百貨轉戰線上的路註定坎坷,但依然需要堅定信心做下去。如今,O2O這一強調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模式越來越被重視。線上線下如何做到同價,也同樣成為百貨轉型破局的關鍵所在。趙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品牌商有很多不同的渠道,這些渠道之間是獨立核算的。這直接導致了實體店不願給網店做體驗店的結果。品牌商應當在不同的渠道當中進行整合,才能為O2O打開一扇門。她指出,實體店“觸網”若以品牌商渠道整合為基礎,品牌商需要為網店和實體店建立完善的盈利分享機制。若實體店觸網以定價機制為基礎,品牌商需要核算出一個各渠道的綜合營銷成本,為網店和實體店統一定價。如能滿足二者之一,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目標就有可能實現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合生元:“觸電”引戰投,重回行業弄潮兒行列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47
傳統行業老板從抵觸電商到擁抱電商,背後的邏輯是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3/154671.shtml
導讀 : 電商是沒有地盤的,它不爭一城一池,而是要更有效率、更加便捷去滿足消費者。
前段時間兩個電商大佬就傳統行業要不要裁撤電商部門隔空過招,這個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
我的思緒一下子飄到了2011年,當時 老板正在搞一個創業工程,他在全國各個省份招兵買馬,把工廠里生產的產品分銷到各個藥店中去,各個地方的辦事處除了省區經理、內勤(兼著財務)發工資,其 他所有的業務人員都是“創業”,靠業績拿提成,促銷員更是賣貨結現款。最令老板頭疼的不是產品質量(一個醫療器械產品能生存了十多年,質量不會有硬傷), 也不是業務人員管理問題(盡管老板每次開會都是向各種辦法鞭策隊伍),而是在網上買貨的現象屢禁不止。為什麽要嚴防網絡銷售呢?
這還得從傳 統的銷售模式說起!無論是電商還是門店,產品達到消費者手上的價格是一樣的,但是傳統銷售渠道是要層層提成的。比如市場價是100元的醫療器械產品,出廠 價是15元,到大區手上是30元,到地級是50元,到縣級是60元,最後到業務員手上是80元,流通到消費者手上才最終是100元。有的中間的環節會少 些,那賺的更多點,也會更辛苦些,或者加派更多人手去跑,每一層要賺到這些錢,又必須懂得投入,各處連鎖店、給藥店、甚至給營業員都得打理妥當。也就是 說,在傳統營銷的精髓之處在於,要把各個環節的利潤點(或所謂的“價值鏈”)設計到位,讓大家都有錢賺,這個產品才能順暢的傳遞到消費者手上。
老板大概也嫌這個流程太長,底層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又策劃一個現在看來也非常天才的想法,讓底層業務人員以底價形式到公司拿貨,沒錢,怎麽辦?公司給你 貸款,你只要辦一張信用卡在公司,公司不怕你賴賬;要沒有拿貨的話,直接刷信用卡,到了規定期限沒有賺到錢還款,公司給你還。我們做市場的當然也是搖旗吶 喊,宣傳靠業績說話,不拿工資才是真正的創業。漸漸地,我發現省區經理們向總部打報告最多的,是天貓或者淘寶店上又出現了公司產品,這屬於一級警備,因為 這叫“竄貨”,比如廣東的業務員拿到貨之後掛在網上買,這有問題嗎?沒有啊!但黑龍江的消費者買到了,你這不是搶了黑龍江業務員市場嗎?你讓黑龍江市場的 業務員怎麽想呢!於是,公司層面出動力量去追查,派人到網上去買貨,拿回來掃激光碼。做過傳統銷售的都知道,為了地方之間竄貨擾亂市場,會在每個產品上打 上獨特的激光碼,以便於在進行追查該貨物流向哪一區域的市場。
是不是覺得很累,其實我還只說了大略。有一回,我曾一次提報上建議分出一款產品做電商,被老板嚴重警告:“這樣做會沖擊渠道!”老板最為得意的就是,除了港澳臺以後,全國都有辦事處,每次各省經理開碰頭會,一個省一個省派代表發言,立刻油然而生一種公司規模龐大的自豪感。
2013 年我離開了那家公司,聽幾個市場同事說,他們還是在這種模式中打轉,中間嘗試了去走醫院渠道,但產品資質欠缺,要做進醫院是比OTC市場更大的利益鏈投 入,你懂得。他們還去嘗試了一些小診所,在醫藥圈中叫“第三終端”,在2015年的時候,我才聽說他們終於覺醒,在全國招募微商(在朋友圈里擺地攤),但 微商風口早已過去。
以上我啰嗦了這麽多,是想用我切身經歷告訴大家:
馬雲所主張的“電商不只產品銷售的一個渠道,更是另一種思維方式”,這句話是沒有錯的,因為電商的銷售渠道和傳統渠道是相互牽扯的,電商是沒有地盤的,它不爭一城一池,而是要更有效率、更加便捷去滿足消費者。盡管由於電商越來越發達,商戶資源越來越豐富,反而使得網上商品競爭更加激烈,大家都得去開直通車買資源位、引流量,盡管電商的錢不好賺,但電商相對於傳統銷售渠道來說,是更高維度的營銷。
這種判斷在我進入互聯網行業之後愈發深刻的感觸到。為了備戰大促,我也曾去倉庫協助發貨,團隊輪流幹著裝件、分配、包裝、打訂單、貼單、發貨中的某個環節, 全國各地的訂單信息在我眼前掃過,來不及細看,只能機械地重複操作,但仍能夠看到在熟悉的城市的某個方位的消費者的貨品,此刻就在你的手中,那一刻真是一 種心靈的震撼;也只有在傳統行業內無比苦悶、又找不到出路的人才能體會。
近年來,傳統行業紛紛轉型做電商,特別是總理提“互聯網+”之後,更是如蟻之附,前赴後繼,但我覺得這種轉型潮中存在兩種常見誤導:
一是覺得電商只是另一個渠道,趁著消費者網購的熱情分一杯羹,雞蛋總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基本上第三方的電商平臺全部都上。
另一個就是想依托既有的企業實力,再起一個新的電商網站,找到CTO、COO後之後,老板掛帥禦駕親征當CEO,然後準備阿里、京東那樣的巨頭幹仗。
前者,就是劉強東所說的,你就別忙活的,把產品交給我,我給你們自營。後者,就是馬雲所說的,電商還是要做滴,還不如來阿里巴巴,消費者都在這。問題的關鍵在於,很多傳統行業老板就是把電商看成一個銷售渠道的啊,不然做什麽電商呢?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做電商,焉能不敗?!
關 於傳統行業做電商,我覺得不能夠再盯著電商過去取得的成績,不只去學他們成功的經驗,還要看電商發展的趨勢。當今營銷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使是 電商圈內也是一年幾個樣。大電商時代的野蠻生長期已過去了,不可能再出現一個阿里,或者京東了;傳統行業想要做電商,只能做小而美、垂直類電商,並且還要 保證用戶活躍度不必平臺類電商的單品類差。如何才能有活躍度呢?一個是討年輕人喜歡,別端著一副高大上的架子,要有“互聯網氣味”。另一個是要“強需求”,一定是那個特定的群體高度關註的、舍此不可的產品,比如母嬰類跨境電商做奶粉就符合這個特點;類似的剛需領域還有很多,結合自己擅長的業務總能找到。
還需要特別註意的現象是,在如今的電商又出現了兩種分流:一個電商的“本地化”,一個電商的“社群化”。
前者是團購、O2O,其實也是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賺錢,屬於電商的支流,團購是從本地的吃喝玩樂高頻小額消費切入,O2O是從本地的各個生活消費場景切 入;那些之前做傳統渠道和門店的傳統行業就想來分一杯羹,但是缺乏“電商基因”,沒有辦法融合到一起去,去年O2O的慘淡局面,大家也看到了,當然O2O 的問題比較複雜,這只是原因之一。
後者“社群化”,比如微博紅人電商直接用轉化有黏性的粉絲去淘寶店衣服,淘寶頭條、蘑菇街、貝貝網等均在 “社交+電商”上下功夫,購物已從一件很嚴肅認真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好玩,網購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娛樂化,基於好感進行交易,而網紅天價的交易額和 銷貨能力,令很多傳統行業甚至傳統電商也嘆為觀止,這表明時代已經翻篇了。無論是“本地化”和“社群化”都是電商已經全面浸潤消費、年輕人群迅速拉動消費升級的產物,嚴格來說他們都屬於“微電商”。
在如日中天的微電商和電商小英雄時代,服務好自己的客戶,只要不掉隊就行,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做反而不至於砸鍋賣鐵,更沒有必要跟風,迷失本心。
作者:李星,策劃人,專註於家庭生活消費O2O研究,公眾號lixingo2o,本文首發於創業邦,標題為《傳統行業要不要做電商,馬雲爸與強東哥誰說的對,我用切身經歷告訴你》。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李星,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傳統零售商“觸電” 整合是難題 | 樂言商業
這幾天電商和實體零售業界熱鬧非凡,先有大潤發“待嫁”的羅生門事件,接著又是“周一見”的阿里與百聯的新零售合作。
其實這些看似突如其來的新零售O2O合作早有預兆,從阿里牽手銀泰系、入股蘇寧雲商,到之後又直接或間接投資了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易果生鮮、盒馬鮮生等。而京東也毫不示弱,其入股永輝超市、之後更是與沃爾瑪合作,通過交易獲得1號商城主要資產。
從這些合作都可以看出電商需要實體零售商的供應鏈優勢、議價能力、實體店網點資源等。
反之,實體業者也在靠攏電商——百聯拓展全渠道電商平臺、沃爾瑪收購1號店再與京東合作、大潤發公開表示接洽蘇寧。這些都表明實體零售商在與電商競爭的同時,他們也需要電商的導流、技術、客源和渠道。
其實大潤發股權最終花落誰家,阿里究竟還在打哪些實體零售商的主意,這些事件背後的根本性是一致的——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也者互相需要借助對方的資源打造O2O閉環,甚至是物聯網。可以談成就合作,談不成就換另一家。於是我們聽到今天傳言A和B接洽了,明天又看到B和C簽約了。
所謂“相愛容易相處難”,雙方價格和利益談妥,便可以簽約合作,然而要真正獲得商業效果並非易事。

首先,零售行業具有區域性特點。
不論是沃爾瑪、家樂福還是百聯系,在整個中國市場都很難做到所有區域全覆蓋,並在所有地區都做到第一。零售企業基本都是區域為王,在北方市場非常成功的物美,到華東地區始終發展緩慢;在福建區域稱王的永輝超市,即便以合資形式進軍上海,依舊並未打開太大的市場格局。
這也就意味著,電商與實體零售商合作後,至多只能進行區域型O2O聯動,要布局全國市場則需要不斷收編各區域龍頭零售商,這需要大量資金和長期洽談。比如,截至2016年6月30日,大潤發和歐尚打包上市的高鑫零售在全國共有421家大賣場,門店中有約9%位於一線城市,17%位於二線城市,45%位於三線城市,22%位於四線城市,7%位於五線城市。因此未來入股大潤發的電商可以獲得大量三四線城市的網點滲透,但其在一線城市還得再砸錢布局。
其次,供應鏈打通和采購整合非常複雜,O2O時常很無效,因為後臺依舊各自為政。
比如沃爾瑪當年興沖沖地拿下1號店,原本希望借助後者的優勢來發展沃爾瑪在華電商業務,卻不料因為線上線下的客戶群體、購買力、商品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導致原本想象中很美好的聯采難以開展,而且線上線下的運作思路也大相徑庭,於是沃爾瑪和1號店在實際業務上基本是各幹各的,這種“偽O2O”對沃爾瑪並不利,也導致沃爾瑪最終通過交易將1號店“拋給”京東。
類似的還有京東入股永輝超市,然而並沒有看出京東與永輝超市有多少實質的O2O聯動,基本上也是各自獨立運作,這種後臺的各自為政並非真正的O2O。

再次,就是人員溝通和對接問題。
線上線下的管理運作、獲客手法、貨品選擇甚至是廣告宣傳都很不相同。比如實體店的宣傳更多突出的是價格和品牌,產品細節不太看重。而在線銷售則需要突出商品的個性化和細節,如果放一張缺乏細節的傳統零售商宣傳圖片則銷量會直接受挫。
很多時候,電商和實體零售商之間互相不能理解對方的做法,在實際工作中,線上線下業務人員的溝通往往“雞同鴨講”,最終導致效率低下。沃爾瑪整合1號店不利的其中一個問題就在於此。
另一個涉及到人的問題是,線上線下合作者的會員體系能否接軌和共享——這也是一大整合難點,畢竟各自都有自家利益要兼顧。

最後,是資金問題。
大家都知道物流、倉儲成本是困擾電商的問題。一句“親,包郵”讓多少電商補貼了快遞費。這些都是需要大量資金來支持的。即便如百聯在上海擁有一個10萬平米體量的全渠道中央倉,那也難以覆蓋全國市場。有時候,合作並不代表著馬上賺錢,或許是雙方得馬上燒錢,就看誰能支持得住!
搭上電商的O2O合作,無疑是傳統實體零售商在低迷時期的出路,但僅僅停留於表面的“偽O2O”意義並不大。解決整合難點,真正做好線上線下聯動才有意義。
从外包到自主 传统企业“触电”路径抉择
1 :
GS(14)@2011-02-13 13:07:16http://www.21cbh.com/HTML/2011-2-14/3NMDAwMDIxOTc3Nw.html
外包的边缘化生存
1月21日,全球智能手机三大品牌之一HTC的中国官方网上商城正式上线,向用户提供从购机、软件应用到售后等全系列服务。
然而,HTC并未靠自身力量直接自建官方网站,而是与一家名为兴长信达的电子商务外包商合作。除所有权和定价权外,HTC官方网站将建站、运营、仓储、物流、数据挖掘、客服和售后等几乎所有电子商务环节都外包给兴长信达。
对此,兴长信达首席运营官邓罡告诉记者,兴长信达与HTC合作有着渊源关系。“早在2009年,兴长信达已与HTC的子品牌‘多普达’达成合作,帮助其建设官方网站。HTC与兴长信达合作,属于水到渠成。”
据了解,兴长信达是国内一家最早提供电子商务外包服务企业,成立于2000年9月。成立之初,兴长信达自营电子商务项目,于2001年2月和2005年11月,分别上线18900手机网和烧包网。
2004年7月,兴长信达成为“诺基亚(中国)官方网上专卖店”的唯一指定技术商及运营服务商;2007年7月,兴长信达为摩托罗拉建设的官方网站改版上线。兴长信达的外包服务始于为上述两家提供的合作,目前,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截至目前,除诺基亚、摩托罗拉外,兴长信达亦为索尼爱立信、多普达、Clarks等十多个传统品牌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外包服务。邓罡认为,“兴长信达帮助了传统企业降低了进入电子商务的门槛。”
邓罡告诉记者,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过程中,面临着投资资金巨大、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网络营销方式不熟悉等诸多问题。“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传统企业至少需要用一年时间,上千万元的投入。”
“但这些难题,兴长信达却比较容易解决。”邓罡说,“兴长信达斥资几千万元,已研发出基于不同产品特性的运营技术,且有着十年电子商务运营经验。传统企业花费一年时间才能解决问题,我们一个月就能解决。”
据邓罡透露,“兴长信达为传统企业服务时,只有10%收入来自建站初期服务,另外90%收入则来自产品价格差异,例如:一双鞋子进货价为80元,官方网站售出价为100元,兴长信达将从中赚取20元。”
对此,邢孔育表示:“传统企业将所有电子商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的运营方式。”但是,显然这种方式对于传统企业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裨益不大。“这是一道选择题,关键是看,企业是否有真正做电子商务的决心。”
邢孔育认为:“对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商而言,电子商务是实现渠道销售扩展的一个方式,其业务重心仍然关注于品牌、产品。那么,外包方式不失为暂时合适的选择。”
电子商务自主化
但在电子商务日渐兴盛的格局下,更多传统企业还是选择合作或自主方式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毕竟谁都不愿意错过如此巨大的一杯羹。
根据艾瑞资讯的数据显示,2007-2009三年,国内网购的市场规模分别为561亿元、1281.8亿元和238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63%、1.2%和1.96%;同时艾瑞还预计,2010-2012的三年,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869亿元、5760亿元和7910亿元,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达2.78%、3.64%和4.4%。
“从竞争形态来看,经过几年时间的商业试水和市场培育,电子商务门槛已逐渐提高。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逐渐具备较强的资金竞争实力、商业运营能力。如果还不抓住机遇赶紧行动,将有可能错失机遇。”邢孔育说。
百丽集团(BELLE)电子商务总经理谢云立告诉记者:“百丽集团早在2008年和上海商派(shopex)合作建立网站,由后者提供建站解决方案的支持。”上海商派是国内一家较为领先的电子商务软件与服务提供商。“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帮助避免早期投资电子商务时的技术盲区。”
无独有偶,七匹狼与IBM于去年11月也正式达成电子商务云平台合作。七匹狼选用IBM为其量身定制化的“商务云平台”,在软件服务的基础(SAAS)上使用IBM WebSphere品牌旗下的电子商务套件,帮助提供管理电子商务平台,并改进销售流程,零售店铺运营等。
此外,“电子商务云平台”也为七匹狼提供包括零售、购买订单、库存、配送和财务流程管理应用等将近40个内部部门的服务应用。“与IBM的合作,帮助我们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资金,用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七匹狼新渠道部经理胡军说。
另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传统企业已投入重磅力量全力打造电子商务公司。如:银泰集团投资1亿元打造“银泰网”,建设团队、仓储、物流等方面。银泰网完全独立于母公司,自建库房全面实行“采买制”。
“通过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有效地挖掘客户需求、培育市场。”邢孔育表示,“电子商务时代,很多传统企业都吃亏于‘速度’。传统企业能够意识到速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惯性思维、操作习惯等,在真正执行层面往往赶不上用户变化的速度。”
“就像南方的苹果长不出北方的味道,不同土壤下培育出的果实是不同的。”邢孔育认为,“传统企业要真正电子商务,必须从基本上摒弃原有传统操作思路,真正贯彻执行互联网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百丽集团正在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自主化的运营。目前,完全按照一个独立公司方式进行运作。”据谢云立透露,“与此同时,百丽正在思考如何将电子商务平台真正由自身来进行建站、管理和运营工作。”
服务配套链应运而生
2011年伊始,传统企业电子商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企业‘触网’,真正的电子商务生态正在形成。”邢孔育说。
新生态之下,传统企业将逐步脱离完全依靠淘宝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生存壮大,取而代之的是,自建网站和依托第三方平台共生共长的商业模式。
“中国最大一批传统企业,认为做电子商务就是在淘宝网开店。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已经逐渐转变。虽然,淘宝网目前仍然是众多传统企业最重要的网上销售渠道。”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淘宝网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环境,当一个岛上兔子多了,鹰必然多;鹰多了,又会让兔子减少。”邢孔育认为,“淘宝网本身也处于动态调整的过程,会将优秀资源和流量分布往有价值的商户中进行迁移。”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传统企业自建电子商务网站的信心和决心。“毫无疑问,淘宝网占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将会逐渐降低。” 邢孔育认为,这也将给中国服务电子商务网站的公司更多机会,包括: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培训机构、电子商务营销公司等。
据兴长信达CEO刘磊透露,兴长信达目前年收入约5亿元,服务的不同行业利润有较大差别,手机类利润约为15%,服装、鞋帽类达30%。未来,兴长信达计划提高服务费用的收入比重,降低直接商品销售服务比重。“未来,期望将服务费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比例调整为5:5,而不是目前的1:9。”
此外,邓罡认为,中国电子商务一站式外包服务的形态也可能发生改变。“电子商务一站式外包服务的四个层面:技术、运维(包括仓储、物流等环节)、运营(订单和促销)和营销都可能出现专业厂商,承担相应服务内容。”
“但从一站式外包服务到精细化外包服务的过渡,还需要至少2-3年时间。”邓罡说,“这个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外包服务商之间是否能做好沟通,降低成本是关键。”
雜牌USB充電器接線差易觸電
1 :
GS(14)@2014-11-18 22:14:38
【本報訊】消委會首次聯同機電署測試香港20款USB充電器,14款雜牌貨未能通過全部測試,只有6款手機品牌原廠出品、兼只有一個USB插槽的樣本過關。測試發現多款產品火牛設計及接線方法不理想,包括2款在最壞情況下或會有觸電危險。不過,全部樣本在正常操作下不會構成危險。機電署測試的20款USB充電器,分別供應1至6個USB充電插座,可供多個流動裝置,如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及便攜式揚聲器等,可同時連接充電,售價由50至324元不等,分別測試省電、安全、兼容性及使用方便程度。
6款原廠貨過關
當中有11款型號火牛設計及接線方法欠佳,可能導致漏電,其中KES KE13-USB/2,及Super SP-10-UK的線圈及電路板的固定不妥善,若零件移動或會增加觸電風險。測試中只有6款手機品牌原廠出品、兼只有一個USB插槽的樣本過關。該署分析報告顯示,部份測試樣本雖未符合測試部份要求,但正常操作下不會構成危險,當中6款雜牌USB充電器,供應商未能提供「符合安全規格證明書」,署方已要求即時暫停供應有關產品,並要求其餘供應商改善產品質量。消費者委員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表示,有3個樣本誇大輸出的電流量,包括無牌子型號YXT-TR068、iPolar、Thunder-Charge,可能有違《商品說明條例》,已將測試結果通知海關跟進。許敬文提醒消費者,應選購合適的輸出電流USB插座,輸出電流為1A充電器,只適合小型手機;2A充電器適用於較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消費者使用USB充電器如發現異常或外殼過熱,應立即停用並關閉電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18/18939049
【動畫】留守兒童觸電亡父買冰櫃冷藏愛兒屍
1 :
GS(14)@2016-08-18 06:04:16據內地媒體前日報道,廣東惠州發生了一宗悲劇,一名15歲張姓留守少年趁着暑假,從河南老家來到大亞灣與在當地打工的父母團聚,未料上周六(13日)下午6時許,卻在父親的裝修工地不幸觸電身亡。因天氣酷熱,悲傷的父母擔心其遺體腐爛,在老鄉的幫助下買了一個大冰櫃,冷藏愛子的遺體。報道指,張姓少年是名中二學生,其父是名裝修工人,不久前承接了位於大亞灣中興五路的德州中心城一商鋪改裝工程,為該店建設閣樓。上周六下午6時許,他與小舅子分別在舖旁和舖門前工作,基本上已完工,其子也在舖裡陪他們。未料舖內突然傳出「啊」一聲,張父即跑進去查看,已見其子躺在地上,「他觸電了,右手掌心已經被燒成烏黑,嘴巴張大表情痛苦」。他們趕緊將他送院,但很快就證實兒子腦死亡,隨後宣告不治。導致張姓少年觸電的,是一條黑色電線,是張父他們用來改造閣樓時接駁電器。但張父認為,兒子之所以觸電,是因為發展商設計的電路程序不規範導致,故事發後,他拒絕讓大亞灣警方運走屍體。「在老鄉的幫助下,我們買了一個大的冰箱,把兒子屍體放在冰箱裡,我不能讓他們拖走屍體,因為我們還沒有一個說法。」前日下午4時許,張父在現場拉起了橫幅。大亞灣警方有關負責人則表示,根據初步調查,事發的主因可能是張父操作不當所致,故只能定性為事件,而非案件。因為不是治安案件,也不是刑事案件,無法立案。大亞灣住建局有關負責人稱,事發後,該局召開了會議,要求發展商和設計單位作出解釋,初步認定電線漏電主因是非專業人士操作,張姓少年也非專業電工,私自去撿電線導致觸電身亡。由於屍體不能私自存放,大亞灣警方前晚強行將屍體送入殯儀館。對此,發展商有關負責人稱,按照相關程序,發展商已報建並符合安全要求,不會給予賠償,但考慮到死者家屬的困難,或從人道主義上給予一定的補償。廣東《南方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8/19741311
魚竿誤碰高壓電線釣魚男觸電變火球
1 :
GS(14)@2017-01-07 00:28:56釣魚客垂釣竟成焦屍!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一男子,周一(2日)在人工湖釣魚時,突然全身起火,嚴重燒傷。有網民發佈兩段現場影片,片中有人說,「釣魚燒死個人,碰到高壓電線桿子,人都燒焦了」。該縣公安局政工室工作人員前日透露,男子是釣魚時觸電身亡,屬「非正常死亡」事件,警方調查後排除刑案可能。事後有目擊者稱,當天正舉辦釣魚比賽,被燒傷的男子當時拿着魚竿轉到其他地方垂釣,魚竿不慎與高壓電線接觸,引致觸電,造成身體嚴重燒傷。但湖北省雲夢縣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卻指,當天並未舉辦釣魚比賽,傷者送院後的情況還不清楚,不過強調,此次事件屬意外,警方已介入調查。去年8月,當地一日內發生兩宗釣魚人魚竿踫到高壓電線觸電身亡的意外,但當局至今仍未就事件作出交代。上海澎湃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6/19888381
握手機入睡 婦觸電亡疑金屬邊緣漏電 手掌焦黑
1 :
GS(14)@2017-03-25 10:33:47■王妻睡覺時為手機充電,疑因漏電致死。
內地又發生手機奪命慘劇!甘肅一名農家婦女近日手握充電中的手機入睡,在熟睡中疑手機漏電致她觸電。一同就寢的丈夫也幾乎遭殃,察覺不妥欲喚醒妻子,對方已無動靜,妻子握機的手掌被電灼焦黑,送院後證實死亡。據稱肇事的是雜牌手機。
■王妻手掌留下焦黑的傷痕。
事發甘肅平涼市靜寧縣,本周二(21日)晚,姓王男子與妻上床睡覺,妻子睡他右邊。事後男子回憶稱:「我手這麼一搭,感覺麻了一下,我就喊了一聲:鳳娥、鳳娥,喊了兩聲沒反應。」他稱當時是無意中觸碰到妻子,感覺被電了一下,細看妻子拿着正在充電的手機,電線連接插牆的火牛,但妻子無動靜。王男發覺不對勁,於是馬上拔掉電線,再關掉妻子的手機,隨即將妻子送醫院,經搶救最終證實不治,在妻子握手機的掌心留下兩道焦黑傷痕。消息指,肇事手機不是正規牌子,可能是設計有問題,手機金屬邊緣漏電導致王妻被電擊身亡。當地有關部門正調查死因。
男子充電玩手機惹雷劈
無獨有偶,湖南新化縣近日亦發生一宗手機奪命事故。本月19日當地陰雨連綿,間中打雷,當地一名20多歲男子羅某中在家中邊充電邊玩手機,不料竟引來雷電擊中,羅當場倒地,手機也被雷電擊碎,連碎片都找不到,羅後被送院證實不治,四肢有焦黑傷口。羅的母親就在一旁,目睹悲慘的一幕,哭成淚人。今年3月,貴州安順市一名男子新買的三星Note4手機在充電時發生爆炸,身邊5歲女兒被炸傷;黑龍江一名12歲男童去年9月家中插在插座的手機充電器爆炸,男童右手四根手指被炸斷。電器工程專家胡珣珣表示,如果家庭插座中地線沒接好,或變壓器活線、中線、地線接錯,一旦發生漏電隨時傷人。其次,用家使用劣質插座或變壓器,因缺少漏電保護裝置,同樣有機會造成漏電。梨視頻/人民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5/1996936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