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秋国庆特辑---曹仁超《论势》连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iqx.html

序一

像多数人一样,我和仁超先生相识,始于读他的《信报》专栏文章。当时,我在香港工作,不懂广东话,学习方法便是每天读先生官白专栏,凡有方言僻字一概标 出,有如学习外文。后来,因为香港人普通话日益精进,我的广东话进步极有限,虽然渐次有了机会与仁超先生常谋面,却始终不能痛畅交流,引为憾事,但先生的 文章我总是可以读了,而且,读后总是获益匪浅。

仁超先生写专栏不同于一般新闻人,持的是”投资人身份”。不过,这个投资人又大异于一般投资人,因为他重在以散户身份着文、投资。自1973年至今,近四十载而不断,着文心诚意实,有谋有思,始终以普通人的心思作文章,赢得读者的信任与认可。

据信,仁超先生每日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沉浸在浩如烟海的财经信息、数据报表之中。投资与投机之辨,数十年来业界聚讼纷纭,其实,证以仁超先生之文、之行,便可了然。其对经济基本面所下愿力,岂是一般摇笔鼓舌之股评家、骤多骤空之投机客所能望其项背?

读仁超先生之文,不难品出”此中有真意”,既可感受到他的细致、敏锐,更可感受到一种眼界的阔大。他密切关注资料,巨细无遗,却并未”见木不见林”;他也谈技术、谈投资理论,却并不胶柱鼓瑟;他常将问题上升到人性高度,却未流于玄谈。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境界。

当前,金融危机还在恶化,真应了巴菲特名言:”退潮之后,才能看清谁在裸泳。”市场是公正而严酷的,甘苦心得与欺世大言高下立判。

本书作为《论势》、《论战》、《论性》三部曲之一,可视为作者多年观察与思考之沉淀、结晶。对于多年喜读仁超先生专栏文章的读者来说,更可系统了解作者的见解,潜心阅读,可取得认知上的升华。亲切有味、幽默浅白,也许在仁超先生为文章余事,但是,对财经媒体同仁来说,却足资借鉴,在专业与通俗上求得平衡。

此书为适应内地读者阅读需要,内容上有所调整。同理,内地读者也应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书中的经验之谈,毕竟香港与内地市场的成熟程度、法治环境、投资文化 是极不相同的。在萧条经济下,内地股市却常冒”虚火”,令人诧异。马上,创业板又要推出。读者诸君须时时牢记仁超先生警示:切莫”想也不想就信我”。

胡舒立
《财经》 杂志总编辑

序二

(1)

一位1990年代中后期就投资港股的朋友告诉我,他之所以订阅香港《信报》就是买两个人的专栏–林行止和”老曹”(曹仁超)的。我也是在1990年代中期 开始订阅《信报》,喜欢林行止是不用说的(我2000年从台湾远流出版社买回了他的全集),当年却没法细读老曹的文章,因为他用广东话书写,比如”木宰 羊”啦,”唔识”啦,”以便地”啦,让人头疼。除了广东话的文字难懂之外,我当年的投资理念与老曹的路数不一样。1991年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又去《上 海证券报》做记者编辑,深受总经理尉文渊的影响,对股民的追涨杀跌和股评文章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倡导长期和理性投资,研究公司基本面。1990年代中期, 我按着这个路子从教科书和文章中找到了巴菲特等人的价值投资法,广为宣传,自己也按此投资。而老曹似乎更偏爱市场的波动,是趋势投资。

不过,当时我有一点极佩服老曹,那就是他每天在《信报》长篇大论,至少有5 000字,一周六天,几十年下来,真是”疯狂”。我自认为挺能写的,精力旺盛,可一直琢磨不透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猜也许有助手每天为他收集资料,但哪 怕是”剪刀加糨糊”,你也得组织这么多文字啊。我曾尝试模仿,不行。所以我觉得林行止和老曹都是神人,他们的敬业精神是晚辈我所钦佩的。

2007年,老曹的文章已渗入到内地一般投资人中,如在我们杂志的博客圈中,每天都有人把他的专栏贴上来。2007年9月,香港天窗出版社终于用普通话整 理出了老曹的文章,集结成《论势》(香港繁体版)。我马上让香港的朋友买了快递到上海,并在当夜读毕。看完后,我的第一感受是老曹有街头智慧,应该重新认 识他。

也就在这时,世界金融危机悄然爆发。一般来说,我对25%左右的大调整并没什么恐惧感,像港股和A股份别在2004年和2005年就拿在手上,中间几乎没 做过什么仓位与品种的变化。但我在2008年1月中旬的某一天,终于承认市场出现的不仅仅是心理层面上的恐慌,而是系统性危机的爆发,便在半小时内不管价 位将港股和A股全部出清。我告诉朋友,这是大级别的金融危机,并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明确表示应该”七成而退”,也就是说,哪怕是从最高市值计算损失了 30%,也要离场,因为有一天我们会觉得这个价位也是高不可及的。

可惜朋友和读者认同我观点的甚少,他们还沉醉在大牛市的美梦中。而道琼斯指数还装模作样地在12 000点上徘徊,恒生指数在暴跌到20 000点后展开强有力的大反弹,世界舆论则全力唱多,”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V形反转就在眼前”,”该是别人恐惧我们贪婪的时候了”,”抄底吧”,” 股价已跌无可跌”,等等。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论调至今还在唱,只要地球不毁灭,股市还存在,他们一定有说对的一天,可是我们的钱呢?我们还有勇气投资 吗?

这时我发现在中文世界里,只有老曹等极少数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已发生的事实有着明确的判断,而且每天把它写出来。在混乱不堪战火横飞的世道里,需要久经沙场又直言不讳的老兵,如曹仁超。

我建议一位热心的读者每天把老曹的文章贴在我们杂志论坛上,供大家重点阅读。渐渐地,我们都读上了瘾,哪天没有老曹就觉得难受。谁忘了贴,一定会有人补 上,最后还把它”译成”了普通话。有趣的是,我迷上了曹氏广东话文字,反倒不习惯普通话了。我已知道”木宰羊”就是”天晓得”,仍不知道”唔识”是什么意 思,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2)

不管是投资书籍还是投资人,判断优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根据我多年读书阅人的经验,不管他们把自己的投资理念技术与业绩吹得如何好,有一个判断方法比较 准,那就是看看他首先谈不谈风险。如果谈,体会又有多深。何以如此?投资与食、性等类似,没有切身的体会,谈不出道道来。所谓风险教育,首先是风险教育了 自己,换句话说,你遭受过重大的失败。而要谈自己失败的经历,没有过来人的自信,如何谈起。如果按此标准考察中国内地喜欢发言的”财经演员”或代客理财 者,大部分人都很可疑。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很快变成了适合上层社会随随便便的”禅宗”与对中下层有号召力、只唱”南无阿弥陀佛”的净土宗。证券投资到了 中国,基金顾问谈”长期持有”、”看好未来”一定赚钱,股评家教导散户们按图形技术炒作,准保发财。而在老曹的专栏或书籍中,风险教育是第一位的,并且他 把自己曾失败的故事已内化为”口头禅”。我怀疑,几十年来,老曹已说过上百遍了。

老曹1969年用5 000港元买股票,赶上了恒生指数从100点上升至1 700点的好时光,而且在1973年1月的1 200点就及时收手,套现50万港元。于是,老曹觉得自己是投资天才,打败市场不在话下。到了1974年7月,恒生指数已由1 774点跌到478点,跌幅达73%。老曹又拿50万港元抄底,选中”和记”一只股票,从每股8港元开始一直买到1港元,结果半年后的1974年12月恒 指跌到150点时,老曹的50万港元投资只剩下10万港元。这边投资失败,那边老曹又遭任职的投资公司遣散,他悲观得差点要自杀。后来,他用了5年多时间 调整心态,到1980年代初才敢真正入市。老曹发誓不能让因股灾而投资大幅亏损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止蚀唔止赚”(也就是设立停损点而不设止盈点), 至今逾30年,总算平平安安。这个故事,老曹讲了上百遍甚至几百遍。但这个故事常讲常新,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无比珍贵。

从2007年年底开始,老曹在专栏里说这个故事的频率加快,隔三岔五,你只要听进去一回,就会受益匪浅。这一年来,我周边”未听老曹言,吃亏在眼前”的故 事实在太多。我有位朋友将企业盈余的100万存入花旗银行。2008年年初世界金融形势早已风声鹤唳,花旗的理财人员竟然向他推荐农产品和能源QDII, 他小赚了一点,颇为高兴。花旗又向他推荐东欧基金QDII,没想到在三个月内,加上人民币对欧元的损失,暴跌了60%左右,花旗仍建议他坚守。但他实在忍 不住,于是来找我。我说:”美国和英法等西欧国家的金融市场肯定会有问题,东欧我没研究,而且照理说,已跌了六成,不应该清仓。不过,你已被晦暗不明的未 来控制住了,这是最可怕之处,为了能保证夜夜安眠,我建议你一分钱证券都不要留。”他第二天就照办了。我向他建议后,也有些后怕,觉得损失六成后还要斩 仓,是否激进了点?这个疑问在半年后的2009年3月有了答案,内地有报导称花旗银行等两家银行的东欧QDII在近6个月来净值已下跌近7成(68%)。 如果我朋友真的坚持下去,100万就只剩下10万多点了。这时,媒体呼吁大家清理欧洲账户,但已没什么用了。

一年多来,老曹一直建议大家不要买金融股,香港人照样为汇丰着迷,从100港元一路买下来,这明显违背常识。花旗、美国银行乃至富国银行都出了毛病,当年 和它们并驾齐驱的汇丰岂能无事?俗语云,一只橱子里不可能只有一只蟑螂。当2009年3月初汇丰暴跌至30多港元时,一位著名女股评人竟在香港电视镜头前 流下了眼泪。但是,股市不相信眼泪,它相信的是老曹式的智慧。

面对同样的失败,老曹有自己独特的乐观和演绎。他认为当年自己的惨败很幸运,在他刚踏入股市时就发生了,而不是在今天如日中天之际,届时东山再起就难了。 具体而言,与任何博弈一样,一进入股市就赚钱,一般都不是好事。这半年来,一些内地企业主,见股市暴跌了这么多,自己的实业生意难做,匆忙入市,赚了些 钱,颇为得意。我们几位朋友凑在一起,同声说”关键是他们赢钱了”,然后会心地一笑,这是过来人语,而非幸灾乐祸。

(3)

老曹的《论势》及紧接其后的《论战》和《论性》,我看其核心还是个”势”字。关于”势”,老曹的分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人可以拒绝相信所谓的”图表走势”,但我们应该仔细琢磨他的”有智慧不如趁势”中的”势”。

老曹说,自己的财富85%来自投资回报,只有15%是38年薪金减去每年开支存下来的资金。之所以专心投资,是因为他只在当年最大的工业(纺织业)做了半 年,便去了证券行,最后又加盟《信报》。这是入对了行。何以香港股票市场如此发达呢?是因为老曹1960年年末投身社会做事,正好赶上香港30年的”都市 化快车”。虽然列车已于1997年7月到站,却又借上了中国内地那班列车的”势”!假设老曹没有离开纺织业,或者在证券业,却身处南美,老曹的身家就完全 是两回事。

老曹在《论势》中感叹:”当年自己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却转职证券公司工作,然后看着恒生指数由1969年入行时70点升至2007年23 000点以上,升幅超过三百倍,真是’瞎子都能赚钱’。所以我经常说’有智慧不如趁势’,做人做事’三分努力,七分天意’。如果你连三分努力都不肯付出, 便不要怨天;反之,如果你付出七分努力仍没有成就,此乃天意,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时候人生总是充满无奈。”真是勤奋用功,小富可期;大富由天, 教不来。

但看似简单的道理,绝大多数人并不承认或不清楚,他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无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1990年代初加入了内地股市后, 财富未必积累多多,但由于身处投资媒体业,见多识广,看见太多太多的人认不清形势,被暴涨的行情和事功冲昏了头脑,最终失败。而且,他们一般很难东山再 起。经常有媒体报道某某证券”教父”、”大亨”、”庄家”重出江湖,最终却不了了之。为什么?爬得高摔得重。当前的”势”把他们捧得太高太高,一旦衰落, 不论是心理还是能力,都无法东山再起。唯其如此,不管是老股民新股民,老富新贵,都应该细心体会你的财富或成功多少归功于”势”。

(4)

《论战》一书,讲战术,讲战略,更讲心态。老曹说,他在70年代是个小兵,就像专门负责刺探敌营军情的探子,刺探到什么敌情,就向将军报告。将军听完消息 后,总会下令”再探”。探子自以为对战情知道得很多,却不明白自己只是以管窥豹,未见全局,结果发生了上述投机”和记”惨败的故事。到了80年代,老曹已 变成了急先锋(头目),可以带领一队兵马东征西讨、攻城掠地,并开始明白一般小兵的视野有什么局限。不过,他那时仍未知晓如何分析全盘战局,以为每一场仗 都要打赢,好胜心太强。1997年左右,老曹觉得自己已够资格晋升将军了。作为将军,不但要有能力带领整队大军前进退守,不盲目冒进之余,追求稳中求胜。 可是,位居将军者只知如何打赢每一场仗(battle),而不知如何在整场战争(war)中取胜,视野仍有局限。而老曹在专栏中经常提到的就是”Win in the battle, lose in the war”。老曹从2003年起开始迈进元帅心态:第一,如果可以不打仗,最好不打仗;第二,如果需要打仗,不打无把握的仗。

从士兵到头目而将军而元帅,投资四阶段论,恰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学问三境界,随着每个人的年龄、阅历和财富等发生变化。比如,一个刚入市几年的朋友,如果他还年轻,让他当”元帅”,如果可以不打仗,最好不打仗,那就”杀”了他也没用的。上证指数从6 000点一路跌下来,不少朋友英勇杀入,跌到1 600多点,终于来了个大反弹,不少因恐慌而没有参与的朋友又开始反思为何”踏空”?我与他们开玩笑:”除非你不买股票,否则踏空是注定的。”

关于年龄与投资之关系,老曹也有见解。他建议投资越早越好,30岁前应先学会理财,或称作投资技巧,投资策略上可进取一点,反正可动用的资金不多,投资犯 错也不怕,千金散尽还复来,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老曹甚至主张大学生涉足近似赌博的权证市场,”他们有的是时间、青春与胆识。例如由1万元开始,全赚又 如何?输光又如何?甚至赚到10万元又如何?输掉10万元又如何?他们随时可东山再起。最重要的是年轻人可以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学会如何应用投资策略,懂 得风险管理。”至于中年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临近退休的投资者更是输不起,不宜再搏,要保守为上。

老曹的投资四阶段论或四境界,绝非虚应故事,尤其是第四境界,确实超越了所谓的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等流派区分的”将军”之论,有元帅之风。应当承认,投资 和生意场上,能达到”元帅”心态的,大有人在。可是,像老曹那般不仅是”富爸爸”,而且是”笑爸爸”,就不容易。成功之人,往往竞争而来,他们先是比权 势,比谁有钱,到最后,又看谁会享受会花钱,比啊比,竞争啊竞争,就是不有趣。

老曹的”街头”智慧也绝不仅限于投资,而是经常如盐化水,散见于专栏或书籍中,每每揣摩,意味无穷。2009年老曹退休后,将每天写的专栏变成了周记,自 己到处走走,很逍遥。在他”创富三部曲”的《论性》中,谈投资的内容较少,说的主要是人生,自己颇为满意的人生。早年我读金庸的《笑傲江湖》,被开头描述 的两位武侠没法”金盆洗手”而惨遭杀害所震撼。今天看来,金盆洗手确实很难,却未必那么激烈,只要你在退出”江湖”后能满意而归就行。

2 500年前,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盛产黄金,末代皇帝克罗伊斯35岁即位,大肆扩张领土,不可一世。正巧希腊七贤之一雅典的梭伦完成法典后,周游列国,至 吕底亚。克罗伊斯迫不及待地带梭伦去参观装满黄金的宝库,然后问梭伦在周游各地的途中是否曾经见过”最富有的人”?梭伦提到了雅典的一位战争英雄、两位得 奖的运动健将以及他们奉献多多的母亲。克罗伊斯愣了一下,然后恼羞成怒:”你怎么把我们的财富看得那么不重要,甚至连跟一个普通人都不能相提并论啊?”梭 伦说:”是,你问我有关人的事情,可是我很了解神好忌妒、爱捉弄人……所以,克罗伊斯殿下,我只能说,人会怎样纯粹是机遇的产物。”克罗伊斯不以为然,吕 底亚在十多年后与波斯帝国决战,被后者所灭。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将克罗伊斯绑在木桩上用火烧,准备献给众神,忽然听到克罗伊斯连叫”梭伦”三声。居鲁士好生 奇怪,向克罗伊斯问个究竟。居鲁士听毕梭伦的故事,将克罗伊斯放了。

这个故事在西方最早的史书《希罗多德历史》中就流传开来,后人考证克罗伊斯与梭伦的年谱对不上号,应该不是真有其事。但不断有文人雅士提及它,原因是它有 人性的”真”。古往今来,帝王将相,仁人志士,乃至宗教信徒,不都追求个晚年”满意”吗?可又有多少人能善始善终,满意而归呢?按照《福布斯》排行榜的标 准,老曹绝非大富大贵,但他大智大慧,知足常乐,愈老愈满意。在这点上,我最欣赏老曹。

张志雄
资深评论人 专栏作家

序三

几十年来我父辈和我的经历,使我更坚定了”天赋人权”这个信条。人人生而平等,但是要做到”人人生而平等”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因为权利没有恩赐,更 没有给予。人权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真理,而是人类的实验,因为这是大部分人类的愿望和向往。实验也证明凡是有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人权的地方,社会就更和谐、 更稳定。权利是来自对人的尊重,是人的尊严。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妇女在一些重要方面的地位有所提高,也获得和享受了一些权利,一些基本人权,但是进展并不平衡,男女的权利在很多方面仍然很不 平等,男人和女人还没有真正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权利。我们每一个人,女人和男人,都像一口油井,都像一座金矿,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潜力。一旦获得机 遇,她们的潜力就会得到发挥,智慧就能得到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集权的统治,使得妇女”本能地”认为”自己不具备男人的思想和能力”,所 有这些使她们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使得妇女与女童得不到发展。这对国家和人类都是巨大的损失。

人类的历史和实验证明:”教育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在中国一些贫困的地域和省份,还有大量的农村妇女和女童没有机会接受教 育,尤其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社会性别平等的教育。她们生活的地域,自然条件险恶,基础设施缺失。她们急需的是知道自己首先是人,和男人一样有能力、 有智慧、有贡献,只是她们所做的一切被政府、被男人,甚至被自己忽略了。她们应该找回失去的作为人的尊严,得到作为”大写的女人的教育”。实验证明,一旦 她们受到了这样的教育,她们立刻变了样,她们自信,觉得别人能干的,自己也能干。我们的学员个个都是这样的。她们不但自己受益,而且她们的家庭也受了益。

要改变中国,就要改变中国的农村。目前,大量男人已经离开了土地。要改变农村,首先要改变妇女。教育一个妇女,等于教育一家人,甚至几代人。而教育一个男 人,只是教育了一个人。妇女是农村的主力军。她们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创办”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就是要为农村妇女及女童提供机遇,使她们 成为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心,懂得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世界公民。

曹仁超先生是实业家,是一位有社会责任心的公民。虽然我们还没有见过面,只通过一次电话,但是我们的农校自2002年已经得到了他的许许多多的资助和帮助 了。我很钦佩曹先生。他是一位商人,是一位负责任的资本家。他对投资市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极强的。曹先生每次都能从投资中自觉地吸取实战经验和教 训,从枪林弹雨中训练出胆识。他在战斗中成长。他是凭自己的实力、学识和能力,通过合法的管道赚到了钱财。他认为一位好的资本家应该懂得双赢和多赢。如果 一个国家的妇女及女童摆脱了贫困,她们的生活好了,购买力提高了,资本家自己也会赚到更多的钱。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面前,曹先生一直坚守他做人的原则,真是难能可贵。我希望大家都来读曹先生的书,这是他几十年来经商、做人的经验及教训的总结。

中国著名文学家冰心次女
北京市人大代表,农家女机构创办人之一
吴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9

「十一」到了,我們國慶,美國政府關門 年紀不輕輕吳向軍

http://xueqiu.com/6246827362/25477559
九月中旬,Summers退出美聯儲主席角逐、美聯儲拒絕退出QE3兩件大事讓整個金融市場驚訝不已。但是過了一週的興奮以後,塵歸塵、土歸土,上週全球股市、債市、匯市再次進入了無聊的境地。大家不願意Summers當美聯儲主席,Summers就退選。美聯儲又遲遲不收緊貨幣政策。當沒有不滿足的時候,人們反而陷入無聊。全球股市小幅下跌1%左右。歐美股市近期上漲明顯,小幅回調也不值得人們注意。美國標普500下跌1.1%,但是9月份上漲3%,離九月中旬的歷史最高點也不過就2%而已。

我在上次全球市場評論中說,美聯儲出人意料地不退出QE3,讓市場覺得美聯儲無法預測,對市場信心反而有所打擊。另外,貨幣政策並不是越寬鬆越好,代價有可能非常大。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最近的例子是2004-2006年,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由於通貨膨脹(CPI)很低,升息步伐非常緩慢,充沛的流動性造成了一個大資產(美國房地產)泡沫。這個泡沫的破滅直接導致了全球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原本備受崇敬的格林斯潘不僅晚節不保,反而淪落到幾乎人人喊打的地步。「殷鑑」不遠,伯南克要小心了。

另外要向某些一貫「美國黑」的人士報告一個「好」消息。十一我們放煙火慶祝生日的時候,美國政府極有可能關門歇業。這個可能性是如此之大,我只好說是「無限接近但不等於1」。

長期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人士可能對2011年美債上限逼近的時候,美國聯邦政府差點關門記憶猶新。當時的情況是,美國國庫的現金即將用完,而債務上限又被美國國會控制遲遲不能發債,政府即將關門。當然,如果債務上限不提高,不僅政府要關門,連債務都要違約,這個責任太大了。所以,美國國會在現金即將用完的最後一刻提高了美債上限。大家有驚無險地過了這一關。美國政府也沒有關門。

今年美國聯邦政府即將關門的原因和2011年不同。原因複雜得多。首先,美國聯邦政府每年都有預算(包括每個部門的預算),而預算是美國國會投票通過的。每個預算年度從每年的10月1日到下一年的9月30日。每年政府預算都是美國國會兩黨鬥爭激烈的戰場。一般來說,民主黨比較願意增加支出(同時提高稅收收入),用於公共部門(主要是福利),這和民主黨的大政府主義意識形態有關。一個硬幣總有其反面。共和黨傾向於減少支出(同時減少稅收),少福利,多優勝劣汰,這就是所謂「小政府」的意識形態。一般來說,國會裡的預算爭鬥少有10月1日以前能夠完成的。以前,如果10月份沒有新的預算,聯邦政府就要關門。從1976年至1987年,美國聯邦政府幾乎每年10/1開始都要關門幾天。後來,大家覺得這樣不太好,就在每年9月30日之前先通過一個短期的預算「解決方案」(Continuing Resolution),讓聯邦政府各部門先有點小錢過一兩個月日子,希望在這一兩個月之內,國會能夠通過下一年的預算。自1987年之後,美國政府關門就少見了,只有當短期解決方案過了還沒有預算才會發生。總共兩次。第一次在1990年持續了5天。第二次從1995年11月陸陸續續到1996年初,持續了28天,是美國政府關門最長的一次。當時美國總統是民主黨克林頓,著名的極左派。而國會參眾兩院多數都是共和黨,由極右派金裡奇領導。(注意:美國的「極左」和「極右」含義和中國的含義大相逕庭。)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數次通過的1996年預算都被克林頓否決。其中有一次預算中國會要求把政府資助的老年健康保險(佔聯邦預算支出的1/4)中的藥品保費從每月$42.50提高到$53.50。克林頓就把預算給否決了。1996年的預算到1996年1月才順利通過,超時了3個多月。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確實是個問題,但其實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首先,這並不表明美國總統、國會議員有什麼危險。也不會改變政體。美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也不會改變。其次,各級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沒有任何關係,不會 有任何影響。再其次,並不是所有聯邦政府部門都會關門,軍隊、邊防、空中交通管制等要害部門全部正常上班。即使要關門的政府部門也不會全部都不工作。要害崗位的員工都需要上班。不上班的員工將不會有任何收入。1995年,美國聯邦政府有80萬人放短期無薪假,約佔聯邦僱員的1/4。這種政府關門其實和2011年債務上限即將達到國庫現金即將用光時的政府關門不可相提並論。

今年美國的問題是在9月30日之前美國國會不僅無法達成預算,連短期的解決方案都可能達成不了!原因是奧巴馬在2010年力推通過的新的健康保險法案今年10月1日即將生效。這個新的健康保險計劃強制無保險的人加入保險,並為其中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提供不同的保費減免(300萬人受益)。這個計劃當然會推高政府支出,一直為共和黨人所痛恨,也是奧巴馬一生「英名」所在!今年恰逢這個法案即將生效,共和黨人控制的國會把取消新健保法案的提案和2014年預算前的短期的「解決方案」連成一個法案通過。也就是說,要想政府2013年10月1日之後有錢運作,新的健保法案一定要取消或拖延(當然拖延到期還是個問題)。要知道,奧巴馬和一眾民主黨人強推了兩年才在2010年通過了新的健保法案。現在奧巴馬絕對不會低頭。而無數共和黨人以推翻這個新的健保法案為競選綱領。現在兩方面就這樣「槓」上了!兩天之內妥協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說美國政府10月1日關門的可能性極大。

讓事情更複雜的是,10月中旬到下旬,美債上限再一次即將達到。我們剛才說過,如果美債上限不上調的話,美國國庫就沒錢了。那就不是1/4政府僱員放無薪假的問題了。美國共和黨人一定會把美債上限問題和新的健保法案一起聯繫起來提,要求民主黨人讓步。

但是美債上限即將達到既是「不幸」也是「幸事」。因為,美債上限達到這件事實在太可怕了以至於沒有人敢讓它發生,所以美國國會一定會在10月下旬之前就是否取消或拖延新的健保法案達成妥協以換取提高美債上限,2014年預算的短期「解決方案」也就會一併解決,美國政府就會再次開業了。

我判斷是:美國政府10月1日會關門,但是美債上限會在10月中旬再次提高,2014年預算的短期「解決方案」同時通過,美國政府屆時會恢復正常工作。新的健保計劃應該不會被取消,但短期某種形式拖延的可能性有,畢竟在短期內取消一個的法案要比通過一個法案要難得多。也就是說共和黨會再一次失敗。

很多人會非常驚訝美國國會會為了300萬人參加健保或者每月保費上漲11美元而爭鬥不已,甚至不惜讓政府關門。確實,民主政治就是這樣公開地打來鬥去。我們在遠處圍觀,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觸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0

比亞迪&永輝超市國慶微調研小結 nanlaifeng

http://xueqiu.com/1524799940/25519695
首先聲名一下:
1、標題是「
調研」,也可以說是公司的極小樣本體驗,沒見董秘、未到總部,只是記錄自己當時的一些主觀感受,說是消費體驗也說得過。衝著「調研」二字來的同學肯定要失望,請諒解。
2、本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去看看,雖然儘量本著客觀公正的眼光去探尋一些東西,但難免有主觀偏見。如果要做投資決策,還需要更多的案頭工作,和理性分析。
3、本人暫未持有這兩家公司的任何頭寸,僅僅也只是在初步考察期。


先吐個槽,@雪球 只能上傳低於2M的圖片,發個貼還要改圖片,不容易啊~
趁國慶閒來無事,去微調研了下最近關注的兩個上市公司:比亞迪、永輝超市。

因為樣本點極少,而且調研經驗有限,難免以偏概全,管中窺豹,所以只有模糊的感性認識,僅供參考。

1、$比亞迪(SZ002594)$成都某4S店
出門前功課做得不到家,結果比亞迪的店真難找,百度地圖也不靠譜,連到三個地方都撲了空——基本都是據說之前那地兒是有BYD的店,但都拆了,估計還是前些年擴張過快的後遺症。最後只好查byd官網,終於給找到一家。按官網顯示,思銳在成都貌似只有兩家店有賣,我們到的是其中之一。

店員號稱是四川地區最大的比亞迪4S店,思銳上市的時候基本是全國最早拿到車的……不過店面的位置和裝修實在是馬馬虎虎~

廢話少說,先來看看BYD現在的幾款主力車型
查看原圖                                             看起來還將就的速銳

查看原圖                                                還算大氣的S6

查看原圖                                           拆掉保險槓和前臉的S6


查看原圖                                            本次考察的重點思銳


查看原圖                                                        思銳尾部


查看原圖                                                     內飾

查看原圖          儀表盤上面那個黑框可以翻起來,傳說中的主動夜視儀的顯示頻


查看原圖                                                  來張正面照

總的說來思銳給我的感覺很好,B級車裡面絕對算是性價比很高了,動力不錯,各種電子設備和新功能配置也很亮眼(我今天之前基本上是汽車盲,不知道遠程發動、遠程開空調、BYD云服務這些東東算不算很高端大氣了?),總之如果不是很在意品牌的話,「思銳」算是優質選擇了,國產自有品牌B級車銷量第一還是很說明問題。

可惜店員說因為國慶原因,沒有車給我們試駕,只是在原地點火試了下速銳(發動機系統和思銳基本一致),好像噪音有點大,店員解釋說缸內直噴都這樣?(我是汽車外行,沒太懂是啥意思,也不知道這裡記錯了沒~)

另外一款最近市場很關注的「秦」,沒有樣品陳列,也沒有任何宣傳,店員說還不知道正式上市後他們會不會賣……

發現的問題:車的質量和技術水準不錯(至少從第一感官來說),但BYD的營銷實在比較差勁了,據說BYD還有三張銷售網,好像互不統屬,有點亂的樣子。因為歷史原因,以及宣傳營銷不得力,BYD目前給人的印象仍然是一個低端品牌,和公司想極力塑造的現代、環保、高科技形象相去甚遠。

「秦」的上市屢次推遲,從暴出的數據和網友試駕情況來看,也是很吸引眼球,可以說釣足了大夥胃口,市場預期很好,最近接著太陽能板塊反彈的大勢,BYD股價也漲了不少。但如果想要「秦」的銷售達到預期甚至超越預期,對得起「秦」這個霸氣的品牌,一舉扭轉BYD品牌在國人心目中低端不入流的印象,一舉樹立「高大上」、「現代、環保、創新、時尚」的嶄新品牌形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屌絲逆襲仍需努力。

個人覺得,因為大家對秦的期待很高,BYD也做了很多預熱,不如借此機會,啟用新的標識和品牌系統,未來BYD可以覆蓋中低檔產品線;「秦」、「唐」這樣的大氣有內涵的去涵蓋高端產品。從各種渠道瞭解到的BYD的領路人王傳福都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技術狂」,再加上管理也不差,有點Steve Jobs和Elon Musk的意思,如果能彌補營銷短板、重視消費者體驗,或許BYD真能複製蘋果和特斯拉的傳奇。
2、$永輝超市(SH601933)$ 成都溫成江店
還是先上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進門就是生鮮區,第一印象很好。生鮮區比一般家樂福之類的超市都大,品種很多,看樣子也蠻新鮮的,應該是已經形成了「賣得好——周轉快——品相新鮮——賣得好」的正反饋循環。價格整體上和其它超市倒是沒有特別大的區別,比傳統的集貿市場還略有劣勢。人頭攢動的景象,也表明了永輝生鮮大王的美譽不是白給的~
聽到有員工在說,要抓緊把時間相對較長的蔬果盡快賣出去,見微知著,管理和員工主人翁精神似乎還說的過去。
另外一樓也有低糖、無糖食品,進口葡萄酒,牛奶及奶製品等不同區塊,各處基本上人流量都很大,總之一樓的生鮮食品區是各種滿意。

一到二樓,一下子反差比較大,基本沒什麼人,見下面兩張照片。二樓面積和一樓相當,主要是販賣服裝、日化、兒童玩具、小家電等,沒什麼特點,和其它超市沒什麼區別。看樣子大多數人都是一樓購物完成就直接結賬離開了,導致二樓的賣場有點浪費了。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問題和分析:

從永輝的經營看,最初應該是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進入超市零售業的切入點,也經過自己的努力發展形成了聞名的「生鮮」特色。不出意外的話,其公司戰略應該是利用生鮮上的優勢形成品牌和顧客粘性,然後逐漸將顧客引流自其它高毛利、低風險產品(常識上講,生鮮是一個低毛利、易損易壞高風險的品類)的銷售上。但效果似乎並不理想,究其原因,我想大概主要是因為目標客戶不一致,和對百姓購買習慣的分析還不夠透徹。簡單的說,購買生鮮產品的主要客群是家庭主婦或者老人,因為要趕著回家準備一日三餐,多半不會在超市做過多停留,同時其對相對大件商品的購買力和決策權都比較弱;從消費習慣來講,一般很少說去買個菜再順路去買點電器什麼的,相反倒是有可能。以上諸多原因導致其二樓坪效很低,也拉低整個超市的盈利能力,如果永輝全國各地的店都是這樣設置的話,可能其坪效提升的空間就非常有效了,只能走不斷在新的地方開新店的外延式擴張的路子,這樣對其股票的估值提升相對會小一些。

我個人以為,永輝如果利用在生鮮領域的先發和目前已有的名聲、品牌優勢,專注於生鮮、食品,逐漸擴張到高端品牌食品、無公害綠色蔬果等領域來提高毛利和坪效是否是更好的戰略安排?這樣二樓可以僅保留少數日化等專櫃,其餘都可以用來陳列高端品牌食品、生鮮、蔬果。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提高,平時購買普通生鮮時偶爾多花點錢買點「綠色」食品,這樣的引流是否更有效?當然我只是站在一個消費者的角度提出的思考,如果永輝能定位於中國高端食品、生鮮(如果形成品牌生鮮,也無懼網購衝擊)零售渠道第一股,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對其的估值,從而達到「戴維斯雙擊」的效果……

整體印象,兩個公司都很有特色,但離偉大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改進,不宜過分樂觀,買入還是需要謹慎,給予足夠的安全邊際。

以上,僅是今天極不專業「微調研」的小總結,供大夥參考,也是自己的一個記錄。

PS:自從接受價值投資理念以來,逛街也變得有趣多了,這是意外收穫,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20

國慶7天不夠爽 無限年假怎麽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9

維珍集團創始人Richard Branson近期宣布公司總部170名員工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可以享受無限期年假!

Branson在其個人網站上表示:

靈活的工作機制將是一場革新,我們應該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工作。如果朝九晚五的並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什麽不試試更自由的工作時間呢?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工作和生活已經融為一體。

公司也不太可能整體花大量時間來關註員工的工作時間,如果員工想休假的話,他們不需要向我請假。員工他們自己可以決定什麽時候工作,什麽時候休息。只要他們工作的時候全身心投入的話,公司的業務就不會受到影響。

Branson坦誠他的靈感來源Netflix。這家美國視頻公司據悉在執行了靈活的工作時間制度後,員工的工作熱情、創造力和效率都有很明顯的提升。

目前的新政策僅適用於維珍英國和美國總部的170名員工。維珍集團共有50000員工,大多數人還是按照原有的工作方式生活。Branson表示如果政策效果理想的話,可能會推動更多的部門效仿。

一些專家認為Branson的想法過於簡單,並質疑維珍航空的飛行員、空乘和其他專業人員無法“隨心所欲”選擇工作時間。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一創新可能會讓員工更有歸屬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02

成品油迎史上首次“五連跌”利好“十一”國慶自駕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558

油價下跌。 (小塵4x/圖)

成品油價迎來歷史上首次“五連跌”。國家發改委9月29日下午發出通知稱,自29日24時起汽柴油價每噸分別下調100元和95元,折合90號汽油每升下調0.07元,93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下調0.08元。

安迅思高級研究員梁丹告訴記者,歐佩克成員國及美國石油供應充裕,而歐洲及中國市場需求低迷,繼續打壓國際原油市場基礎面,不過利比亞關閉一座油田的消息或在一定程度上縮窄油價跌幅;預計在國內的國慶節到來之前,國際原油價格繼續窄幅震蕩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可以享受一個低油價的國慶假期。需要註意的是,真正調價時間在明日零點,市民等到9月30日再加油比較劃算。

2013年3月底,發改委出臺了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按照規定,國內成品油調價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當汽、柴油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2014年以來,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已經歷8次下調、4次上調和6次擱淺。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張斌認為,從原油走勢來看,雖然四季度季節性取暖用油需求將增加,並且市場對原油逢低買入的需求上升,會對原油有所支撐,但是全球供應過剩和美元強勢上漲,短期內仍對原油形成抑制。從監測模型估算,新一輪原油變化率仍將保持負值震蕩的狀態。若原油無明顯反彈,那麽不排除國內新一輪調價將出現擱淺或“六連跌”的局面。

受國慶假期影響,下一輪調價窗口將推移至10月17日24時開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72

國慶長假,旅遊社區大起底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02/146261.html

《創業家》&i黑馬:正值國慶長假第二天,對於這樣一年中少有的長假,想必旅遊會是人們的主題。本文將為大家盤點起底幾個旅遊社區,讓大家在這個朋友圈、微博被旅遊照片刷屏的時間里,再來看看那些幫助你出行的旅遊社區都各有哪些特點。

\窮遊:一站式旅行平臺

《創業家》&i黑馬:窮遊是旅行攻略社區。個性化的旅行信息是它的核心資源。它的雛形是創始人肖異在德國留學時搭建的自助旅行經驗交流論壇。早期用戶大多是旅歐中國留學生,旅行地點大多在歐洲。

文/
鄒蔚


\留學生們為窮遊帶來了高質量的內容,同時也奠定了窮遊未來的發展方向,即更偏向於境外旅行經歷的交流。窮遊像是動態的、在線的Lonely Planet(世界知名的私人旅遊書籍)。窮遊最早的用戶來自搜索引擎和留學生中的口碑傳播,被中央電視臺兩檔節目報道也為窮遊帶來了相當可觀的用戶數量。

2007年,肖異回國註冊了公司,窮遊開始公司化運作。

窮遊副總裁周彤介紹稱,窮遊主流用戶特征為,年齡在25到40歲,主要集中在幾個一線城市,收入處於白領階層,熱愛生活。窮遊的作用是,用最快的速度、最便宜的價格為旅行者提供精準的境外自助旅行服務。

從2004年論壇上線,到2011年獲得第一筆融資,窮遊一直以論壇的單一形式存在。2011年,窮遊把此前積累的大量數據,打包整理成了目的地指南,隨後又推出了錦囊、問答兩款產品,以便更快捷地解決旅行者遇到的問題。

2011年,Lonely Planet駐中國首席代表蔡景暉加入窮遊擔任COO,負責市場推廣。周彤說,窮遊采用的推廣方式是,不斷去造一些熱點,包括造星,這會吸引非常多的粉絲過來。資本的進入、人才的引進,三年的時間,窮遊註冊用戶從不到100萬,增長到近4000萬。

窮遊創辦至今,售賣旅遊產品(機票、酒店、門票、保險、簽證等)的傭金幾乎是唯一收入來源。出於用戶體驗考慮,窮遊一直沒有設置硬廣廣告位,沒有廣告收入。根據用戶瀏覽記錄,推薦匹配度較高的旅遊產品,這是將流量轉化為收入的方式之一。2011年,融資之前,窮遊的收入不到1000萬元,隨後兩年,收入均已超過1000萬元。

一般來說,自助旅行分為靈感、信息搜集、預定、途中、經驗總結五個階段。窮遊對用戶的作用在於,提供靈感和信息搜集,預定則往往在去哪兒、攜程這樣的OTA(在線旅行社)上完成。窮遊嘗試著把預定和信息結合到一起,讓用戶在搜集旅行信息的同時,在窮遊上完成預定。

周彤將OTA看作窮遊目前主要競爭對手,“OTA也意識到這一點,也在往前延伸,要做信息,最終幫用戶作出決策的是那些有信息的網站。”

流量變現是窮遊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問題,兩位創始人甚至想過將社區轉型為媒體。“當時的苦惱在於,UGC社區變現困難,要不要做成一個權威的旅行信息發布平臺。既然從C(用戶)端變現困難,那麽找B(機構)端,旅遊推廣機構、酒店是願意掏錢的。但你發現,所有的內容都來自你的用戶,如果把這部分信息拋棄掉,信息生成是非常有限的。”周彤說,經過融資,他們已經完全堅定了社區這個方向,目前要考慮的是,如何為旅行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在移動端,窮遊主要突出臨時的、場景化功能,比如向旅行者提供他周圍的遊覽信息、折扣信息等,其次是方便旅行者就旅行途中臨時遇到的問題,向社區內其他用戶尋求幫助,再有就是方便他找到附近的其他旅行者。

 

螞蜂窩:將旅遊攻略做到極致
 

《創業家》&i黑馬:螞蜂窩創始人陳罡,更願意用古生物時期生態來描述中國互聯網界:百度是雷克斯暴龍、360是中華鳥龍、網易是三角龍、阿里巴巴是鳥首龍……螞蜂窩是迅猛龍——小、迅捷、靈敏、認準個行業就撲過去。

文/
鄒蔚
 

\陳罡和另一位創始人呂剛都是旅遊愛好者。2006年,他們利用業余時間創辦了螞蜂窩,初衷是讓朋友們在網站上分享旅遊經驗、交流心得。“螞蜂”取自螞蟻與蜜蜂,突出兩種昆蟲的分享與互助特征。

僅僅依靠口碑傳播,2010年初螞蜂窩就有了10萬用戶,兩人因此看到了旅遊市場的前景,幹脆分別辭去在新浪和搜狐的工作,成立公司專門運營螞蜂窩。從一開始,陳罡就認準了旅遊市場的前景——旅遊將成為現代中國人提升生活品質的剛性需求,也認準螞蜂窩的核心定位——更好地幫助旅行者做決策。

“能幫用戶做決策的產品,一定有很好的商業價值,對此我們從來沒有搖擺過。”陳罡稱。

盡管螞蜂窩上的分享、討論、旅遊攻略涵蓋了全世界旅遊目的地,但國內旅遊目的地才是重頭。螞蜂窩依靠用戶提供內容,但並不刻意打造明星作者。陳罡的思路是,把旅遊攻略做到極致。社區中積累了大量真實、細節豐富的旅遊經驗分享內容,這固然是一座金礦,但有時候也難免讓用戶陷入信息泥潭難以做出決策。陳罡是數據分析專家出身,他想到運用大數據幫助用戶提高決策效率和準確性,也就是將內容工具化。

首選的是重頭。螞蜂窩依靠用戶提供內容,但並不刻意打造明星作者。“你想去清邁還是新加坡?通過大數據,挖掘用戶在遊記和點評里對於清邁、新加坡的餐廳、酒店、景點的印象,告訴你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有各種排行榜。第二是幫助用戶找酒店。國外酒店非常複雜,螞蜂窩通過對有關這一地方的遊記和點評進行統計和分析,得出大家首選區域,細化到每一個酒店好評、差評是什麽,大家最核心的關註是哪些東西。”

心有哪些策容,這固然是一座金礦,但有時候也難免讓用戶陷入信息的內容工具化,是螞蜂窩獲得B輪融資後團隊重點考慮的方面。

陳罡認為,內容工具化是幫助社區兩條腿走路,因為有價值的信息以及這些信息的運用效率,同時也是未來社區流量與內容變現的重要籌碼。

用戶視角,是兩位互聯網行業出身的創始人另一重要運營邏輯。2012年4月,螞蜂窩推出了第一款移動終端應用“旅行翻譯官”。該應用可在手機上進行多種語言互譯,表面看,這跟社區業務沒有直接關系,他們只是根據自己的需求,推導出了用戶需求,結果大受歡迎。

目前,螞蜂窩的收入分為兩塊,一塊是旅行產品傭金,其中包括螞蜂窩跟旅遊攻略中提到的酒店、餐廳進行合作分成;另一塊是航空公司、旅遊機構等投放的品牌廣告。

螞蜂窩挖掘用戶商業價值的最新嘗試是反向定制,類似團購,是一種C2B模式。例如如用很低的價格買到熱門旅遊線路的機票、酒店、門票、簽證套餐等。

陳罡總結道,螞蜂窩一路走來,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社區與UGC;第二階段是通過技術和產品的方法,把內容變成大數據;第三階段是通過大數據、旅遊行業其他資源進行反向定制,與預售模式完成商業對接,形成了螞蜂窩的整個商業閉環。i黑馬:螞蜂窩創始人陳罡,更願意用古生物時期生態來描述中國互聯網界:百度是雷克斯暴龍、360是中華鳥龍、網易是三角龍、阿里巴巴是鳥首龍……螞蜂窩是迅猛龍——小、迅捷、靈敏、認準個行業就撲過去。

陳罡和另一位創始人呂剛都是旅遊愛好者。2006年,他們利用業余時間創辦了螞蜂窩,初衷是讓朋友們在網站上分享旅遊經驗、交流心得。“螞蜂”取自螞蟻與蜜蜂,突出兩種昆蟲的分享與互助特征。

僅僅依靠口碑傳播,2010年初螞蜂窩就有了10萬用戶,兩人因此看到了旅遊市場的前景,幹脆分別辭去在新浪和搜狐的工作,成立公司專門運營螞蜂窩。從一開始,陳罡就認準了旅遊市場的前景——旅遊將成為現代中國人提升生活品質的剛性需求,也認準螞蜂窩的核心定位——更好地幫助旅行者做決策。

“能幫用戶做決策的產品,一定有很好的商業價值,對此我們從來沒有搖擺過。”陳罡稱。

盡管螞蜂窩上的分享、討論、旅遊攻略涵蓋了全世界旅遊目的地,但國內旅遊目的地才是重頭。螞蜂窩依靠用戶提供內容,但並不刻意打造明星作者。陳罡的思路是,把旅遊攻略做到極致。社區中積累了大量真實、細節豐富的旅遊經驗分享內容,這固然是一座金礦,但有時候也難免讓用戶陷入信息泥潭難以做出決策。陳罡是數據分析專家出身,他想到運用大數據幫助用戶提高決策效率和準確性,也就是將內容工具化。

首選的是重頭。螞蜂窩依靠用戶提供內容,但並不刻意打造明星作者。“你想去清邁還是新加坡?通過大數據,挖掘用戶在遊記和點評里對於清邁、新加坡的餐廳、酒店、景點的印象,告訴你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有各種排行榜。第二是幫助用戶找酒店。國外酒店非常複雜,螞蜂窩通過對有關這一地方的遊記和點評進行統計和分析,得出大家首選區域,細化到每一個酒店好評、差評是什麽,大家最核心的關註是哪些東西。”

心有哪些策容,這固然是一座金礦,但有時候也難免讓用戶陷入信息的內容工具化,是螞蜂窩獲得B輪融資後團隊重點考慮的方面。

陳罡認為,內容工具化是幫助社區兩條腿走路,因為有價值的信息以及這些信息的運用效率,同時也是未來社區流量與內容變現的重要籌碼。

用戶視角,是兩位互聯網行業出身的創始人另一重要運營邏輯。2012年4月,螞蜂窩推出了第一款移動終端應用“旅行翻譯官”。該應用可在手機上進行多種語言互譯,表面看,這跟社區業務沒有直接關系,他們只是根據自己的需求,推導出了用戶需求,結果大受歡迎。

目前,螞蜂窩的收入分為兩塊,一塊是旅行產品傭金,其中包括螞蜂窩跟旅遊攻略中提到的酒店、餐廳進行合作分成;另一塊是航空公司、旅遊機構等投放的品牌廣告。

螞蜂窩挖掘用戶商業價值的最新嘗試是反向定制,類似團購,是一種C2B模式。例如如用很低的價格買到熱門旅遊線路的機票、酒店、門票、簽證套餐等。

陳罡總結道,螞蜂窩一路走來,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社區與UGC;第二階段是通過技術和產品的方法,把內容變成大數據;第三階段是通過大數據、旅遊行業其他資源進行反向定制,與預售模式完成商業對接,形成了螞蜂窩的整個商業閉環。
 

8264戶外資料網:慢社區,能賺錢


《創業家》&i黑馬:十年前的戶外愛好者還屬於小眾群體,8264創業初期的推廣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因為楊偉自己在其他很多旅遊論壇做版主,他把一些核心驢友挖到了新創辦的8264來,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二是做好內容,很多人通過搜索引擎找資料找到8264,慢慢形成口碑效應。

文/
武雲溥
 

\大學畢業直接創業,做旅遊戶外資訊網站,不融資可以做出2000多萬的流水——這是楊偉和他創建的8264戶外資料網。

2003年,楊偉21歲,剛剛大學畢業,學的就是旅遊專業。“我不是那種有崇高理想的人,做8264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為了賺錢。”楊偉說,8264這串數字是自己的生日。他在學校里就是混跡各大旅遊社區的資深版主,畢業後不想找工作,就創辦了8264。

楊偉最開始做的是電商,售賣戶外用品。電商平臺需要很多訪問量,楊偉發現用戶有獲取戶外信息的需求,就把跟戶外相關的資料匯集在一起。而對於驢友,社交需求也很旺盛,做社區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現在的8264由三大互聯網形態組成:門戶、社區、電子商務。門戶主要是戶外行業資訊,提供給戶外從業者。社區至今有600多萬註冊用戶,大多是戶外愛好者。電子商務之前不是主要發力的方向,但正在逐步加強。

十年前的戶外愛好者還屬於小眾群體,8264創業初期的推廣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因為楊偉自己在其他很多旅遊論壇做版主,他把一些核心驢友挖到了新創辦的8264來,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二是做好內容,很多人通過搜索引擎找資料找到8264,慢慢形成口碑效應。

這樣的推廣方式在初期發展速度是較慢的,楊偉說最近三、四年戶外運動市場發展快,8264的訪問量也比十年前激增了十倍左右。“社區主要是講一種文化、感覺,也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楊偉認為,做社區的核心在於能不能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我經常給我們社區運營部門講,一個好的管理員的判斷標準是看你敢不敢刪帖。一個社區可能只有1%的人發帖,99%的人只看內容。凡是不好的東西,都應該在第一時間把它刪掉,這樣才能把社區的文化培養出來。”

8264為了鼓勵用戶發帖分享,推行了虛擬貨幣體系“8264幣”,用它可以換取裝備、購買打折產品。而獲得8264幣的唯一方法是發帖,為社區創造更有價值的內容。楊偉說,8264一般不接受贊助商的物品贊助,每年自己花費幾十萬元采購產品給用戶,他認為這樣才能體現8264幣的價值。

8264也做很多線下活動,比如露營大會、滑雪比賽、登山、攀巖等,甚至還做了一個領隊學校,培訓全國的戶外運動領隊。領隊學校是公益性質,全免費。“因為我們是一個行業網站,要有行業高度,做這種公益事情的一般都是行業老大。”楊偉說,“我們還做戶外產業的大盤點,這都是代表行業、體現專業度的事情,讓大家知道我們是最好的。”

因為專業性和戶外活動的頻繁性,8264的用戶足夠垂直,且活躍度較高。8264在戶外行業已形成了“廣告壟斷”:幾乎所有大的戶外品牌和8264都有合作,一年有2000多萬元流水。現在8264的營收80%依靠廣告,電商平臺仍處於培育期。廣告收入會遇到天花板,所以楊偉決定向消費者層面拓張。2014年6月,8264推出了戶外線路平臺“去哪玩”,上線半個月的銷售額已過百萬元。

相較於互聯網企業,8264更像一個傳統企業——全部用自己賺的錢進行發展,節奏相對較慢。“其實我們打法是比較傳統的。”楊偉說,“8264從創業第一天到現在,一直都是我們自己投入來做。所以做了十年才做到今天的狀態,在互聯網里算是特別慢了。”

對於移動端的沖擊,楊偉並不擔心:“大旅遊市場不斷細分下去,可以細分出一百家上市公司。旅遊行業里面攜程是最大的,但它連1%的市場都沒做到。”8264也推出了移動應用,主打旅遊攻略、裝備和經驗分享。楊偉仍然是不急不躁的心態,“我們一定要把現有的商業模式摸得更清楚了,再往其他方向擴展,這個事情永遠不會晚。”

 

在路上:重新定義自由行


《創業家》&i黑馬:陳偉的第一次創業從24歲開始,“在路上”是他的第四個創業項目。早期,陳偉和團隊主要為旅遊局、旅行社做外包項目,也正是因為做外包,陳偉結識了很多旅遊圈的朋友。陳偉回憶,當時大家一致認為在網上做攻略、做記錄是未來的方向。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旅遊記錄分享將成為剛需。有了這個想法,陳偉和團隊花了兩個多星期的時間,做出了“在路上”的最早原型,2012年1月,在路上正式上線。

文/石海威

 

\在路上 APP 的用戶群體定位於暫時沒有出行計劃但有旅行欲望的人,以及正在出遊的旅行者。前者可以通過在路上觀看其他人的旅行直播,後者則可以在旅行中實現實時記錄,並可以同步分享至微信、微博,同時系統會按照圖文記錄的時間進行位置排列,在網絡上生成依據時間軸的圖文遊記。

創業初期,因為沒錢、沒人,在路上的原始用戶積累主要依靠和大品牌合作獲得。在路上CMO浦明輝之前曾在綠野擔任市場總監,積累了一些資源,幫助在路上很快獲得了戶外品牌商的贊助。陳偉說,這打開了初步的渠道,把整個項目給盤活起來。

陳偉很清楚,分享攻略類App天生具備媒體屬性,而媒體屬性的一大商業模式便是廣告投放。在他看來,做廣告一定會有天花板,不管流量還是展現方式都有限,陳偉明確舍棄了這一方向。

“我們並沒有著急去做商業化。因為很簡單的一個邏輯,我們在前面階段最主要的就是做用戶,用戶本身就是錢。你今天一塊錢客單價成本獲得的用戶,過個兩三年可能就是十塊、一百塊了,這就是賺錢。”陳偉到今天回想,這個思路的正確性已被驗證。

2013年初,在路上獲得軟銀中國2000萬美元的B輪投資,並於2013年4月推出了主打當地遊和周邊遊的移動電商平臺“淘在路上”。

“淘在路上”專註做移動端的旅遊電商平臺,著力開發境內外當地遊、本地遊產品及自由行精選套餐,和在路上App互相呼應——一個是碎片化的旅遊商品,一個是碎片化的旅行記錄;一個是隨走隨訂,一個是隨走隨記;一個以商品帶內容,一個以內容帶商品。陳偉表示,這種雙App戰略可以確保用戶和商業模式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環。

目前,在路上的商業運營團隊主要負責和旅行社及上下遊資源對接、商業化後臺的開發。在路上App強調品牌調性和用戶的UGC創造力,而“淘在路上”則一切以銷售為導向。

“我們認為現在的自由行是偽自由行,很多人比如到了三亞、普吉,機票和酒店買了以後,心里並不太清楚去哪兒和玩什麽。所以我們的概念就是,我們的APP是隨走隨定,買完機票加酒店,到了目的地後打開App,它就會告訴你身邊有哪些產品,足夠讓你的旅行豐富多彩。”陳偉說,一款成功的App會面臨產品、模式、資本、資源、人才等全方位的競爭。在路上希望對用戶價值和社會價值進行雙重整合,把握用戶的核心訴求,實現交易鏈的閉環。
 

面包旅行:收購旅行社


《創業家》&i黑馬:2014年4月,面包旅行宣布全資收購北京山水假日旅行社。一款上線兩年多的旅遊記錄、分享應用,收購了有十三年歷史、年營收1.8億元的線下旅行社,面包旅行的O2O探索能成功嗎?面包旅行創始人彭韜說,線上遲早要走到線下,一加一會大於二。

文/孔明明

 

\線下資源是剛需

面包旅行上線於2012年5月,目的是讓用戶方便、完整地記錄並分享旅途見聞,口號是“帶上面包去旅行”。這款應用可以自動給用戶拍攝的照片加上位置標簽,生成有旅行軌跡的遊記,還能在地圖上回放,並通過微博與其他用戶分享。2012年8月和2013年9月,面包旅行分別獲得祥峰和寬帶資本累計近千萬美元的投資,目前移動應用激活數已突破千萬。

面包旅行創始人彭韜說,創業之初,面包旅行就想做O2O。2012年感恩節期間,面包旅行和在路上旅業合作推出給用戶送機票的活動,名為“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活動反響很好。彭韜發現,線下資源是剛需,也是面包旅行欠缺的。“在線下積累資源是需要時間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線上的優勢是容易建立品牌和獲得粉絲,彭韜認為面包旅行和小米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先把產品做到極致,再讓粉絲做口碑傳播。“我們除了不能去蓋酒店、造飛機,其他的都能做到最好。”彭韜想做有自己品牌的旅行產品,打造一個生態閉環體系。在理想的旅遊產業生態圈里,用戶可以看圖、分享,也可以獲取出行資訊,所缺的無非是落地。“旅遊的本質就是服務行業,而服務行業最重要就是用戶體驗。”彭韜說,面包旅行想要打造的生態體系,就是要把最好的旅遊體驗帶給用戶。

這個門檻不高的市場里,競爭者們比什麽?

彭韜回答,第一是資源。“我東西比你好,資源比你多,價格比你便宜,這就是硬條件。”

第二是品牌,品牌意味著信任。“選擇旅行產品的機會成本是很高的,如果選得不對,可能會毀掉你的假期。”彭韜說,如果面包旅行能給用戶以信任感,用戶就可能長久地留下來。

這是面包旅行選擇收購一家旅行社的動機。有了旅行社,就可以實現很多線上和線下資源的對接。彭韜介紹,面包旅行最近做了一個海島派對,其實是半自由行模式。遊客通過旅行社可以獲得機票加酒店的基本配置,面包旅行則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用戶可以結伴去玩,也可以自由活動,這是介於團隊遊和自由行之間的服務。

“面包旅行包含三個環節:記錄、分享、體驗。”彭韜說,“我們以記錄為切入點,把分享作為發動機,最後收獲在體驗——這個模式為什麽成功呢?因為它是一個C2B2C。”用戶把需求告訴面包旅行,面包旅行把需求定制成產品,再回饋給用戶,最大程度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我們想的就是怎麽讓你玩好。”
 

來源《創業家》&i黑馬,轉載請註明出處!


土豪旅遊愛去的地方 你國慶去了沒?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07/146297.html

i黑馬導讀:就在前幾天,國慶第一慘案發生。據記者報道,當日濟青高速發生“血案”,現場目擊證人說:因堵車太久,一車主終於無法忍受,他暴跳如雷的打開車門,拿出一根棒球棍,只見他邊罵邊走到車前,把地上的一只蝸牛敲得粉碎,一邊敲一邊罵:你奶奶的,你從淄博開始就一直跟到我,到青州居然還把我超了。

好吧,別當真,樓上就是網友編的一段子。下面,我們看看國慶期間各大景點遊客反映的心聲。

在西安,兵馬俑坑里坑外都是人。

在杭州,首日遊客爆棚 西湖斷橋已告“淪陷”。

在北京,故宮遊客量,連續三天破10萬。

在麗江,遊客已找不到下一張床。

... ...

在百度,“國慶人最少的景點“搜索指數數日暴漲。

恩,看來這是大家的痛點,哪兒的人少呢?這個答案土豪們都知道,只是他們憋著不說。下面《創業家》&i黑馬就盤點一下,國慶哪兒的人少,土豪們平時都愛去哪些地方。

提醒一句,以下圖片極具感官刺激,看完別咳血。

 
 \156816242

區域性調查顯示,香港今年國慶黃金周的零售銷售額大降40%,為2003年開放大陸遊客赴港“自由行”以來首次出現下跌。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昨日公布黃金周初步銷售數據,零售商銷售額平均較去年急跌30%至40%,部份如只有一、兩間分店的鐘表店,生意更大減80%。受“占中”行動影響,在傳統購物旺區尖沙咀、銅鑼灣及旺角,不少店鋪需暫停營業。在以往黃金周人頭湧湧的廣東道,至中午時分仍人潮疏落,以往出現排隊潮的名店前,基本不需排隊就能進入,有多次來港旅遊的遊客指,從未見過旅客如此疏落的廣東道,有現場保安人員稱,“即使有旅客經過,都幾乎不會進店購物,快步行過就算。”

該會主席麥瑞瓊稱,對黃金周表現感失望,不過她同意有部份在非“占中”地區開店的零售商,生意沒受太大影響。

麥瑞瓊表示,該會查詢了30間零售商,在黃金周假期前五日,百貨、超市及藥房等連鎖零售商,在中環、金鐘、銅鑼灣及旺角等受佔領運動影響的地區,生意大降10%至45%不等;服裝的銷售減少15%至50%;珠寶、手表則跌28%至45%;餐飲跌25%至40%。

麥瑞瓊補充,“占中”不會是唯一影響零售表現疲弱的原因:香港本來因為內地旅客組合轉變,1至8月的生意都是負增長。零售業泡沫嚴重,經營成本過高,如果生意持續不景氣,現金流會有問題。

數據顯示,大陸遊客為香港零售業貢獻了40%的份額,是該城市經濟的重要支柱。

不過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數據,黃金周前四日的旅客數目不跌反升,較去年增長近1.6%。麥瑞瓊表示,這數字對比8月時內地旅客數目仍增長15.9%,升勢已大幅放緩。對於是否有自由行已轉戰沙田、東湧等地,麥瑞瓊指有這個可能。

一名本港珠寶零售商管理層表示,運動的影響是短期的,相信銷售未來會慢慢恢複,全年計對收入打擊不會很大。他亦指出,非占領地區的生意,近日未見有很大變化。 

受到銷售或出現萎縮的預期影響,香港零售類股票在上周也經歷了巨大波動,國際化妝品連鎖店SaSa上周由5.32港元/股跌至5.14港元,本周一又回到5.31港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劉煜輝:國慶假期三事必知 中國政策表面糾結實則統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84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總結10.1期間三要事:央行松弛房貸信用;政府勒緊地方預算;外圍市場動蕩。若前兩事分別理解為刺激和中央不救地方債,雖有道理但合起來看矛盾,需從決策層基本擔憂角度理解。

whatyouneedtoknow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對10.1期間金融市場三大要事進行分析總結:一是中國央行松弛房貸的信用;二是中國政府明確勒緊了地方預算;三是外圍市場動蕩。

劉煜輝認為,若將第一個事理解為刺激,第二個理解為中央不救地方債、擔心剛兌打破,雖看似有道理但這兩事合起來看卻感到矛盾糾結。

劉煜輝表示,決策層對經濟增速的最大擔心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就業,一個是系統性金融風險。目前領導層對這兩個問題的認知基本統一了,否則“新常態”是出不來的。劉煜輝認為,若能理解決策層的這兩大基本擔憂,對宏觀政策會有更深刻理解,上述糾結便能釋懷很多。

關於就業:

就業市場出現了結構性拐點,即從需求主導轉向供給主導,撫養比一階拐點已過,每年適齡勞動人口減少400~500萬人,所以2007年23%的名義經濟增速才能實現1200萬人新增就業,而當下8%的名義增速,前8個月就實現了1000萬人新增就業。每年幾百萬人就是“填坑”。

供給主導的就業市場的特征是,盡管經濟下滑,但就業不會惡化,增長與就業呈現脫節趨勢。這意味著名義增速還可進一步往下放,大投資肯定是沒戲了。理論上講,只要平減指數疲軟,實際增速穩定在7%附近不是不可能。

關於系統性金融風險

只要金融穩定,經濟就能擺脫“硬著陸”的預期。官方語境叫“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怎麽可能中央放任地方債務一地雞毛呢?

從歷史經驗和體制邏輯角度看,只要金融被某種程度地隔離保護,經濟硬著陸的概率很低。當經濟下行加速時,如果金融部門具備再杠桿能力,能將信用快速導向受益結構性政策的方向(如財政貼息、減稅),形成有效供給,就能相當程度地對沖過剩部門和高負債部門萎縮的沖擊。

劉煜輝認為,現在央行松了房貸限制,銀行也未見得有意願貸,未來地產資金維系可能越來越倚重於類“兩房”的機制,然後央行或影子央行來購買MBS的債券。這樣的思路還體現在很多方面。

劉煜輝認為,當下所有著力於需求端的政策,都只是對經濟下行的一種“事後”確認。這與之前的“刺激”存在微妙差異。簡單講,以前是不讓它下來,怕它下來,而當下是它一定會下來,想辦法給個“緩沖墊”,別摔死了。

劉煜輝稱,上述“微妙差異”對投資配置的影響明顯。商品、股票和債券三者之間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過去股票和商品正相關,和債券負相關,而現在是股債雙牛,與商品的走勢持續背離,趨勢上看這種狀態會持續下去。具體分析如下:

當下支撐股票上漲的因素皆來自供給端。供給端收縮引致無效需求下降,資本支出持續減速引致人工成本和財務成本明顯下降,營收減速但利潤增速開始出現,當年日韓轉型期皆出現過相似的經歷,股票估值的分子可能是改善的。

無效需求萎縮,加之企業自由現金流正向,債務融資需求下降,無風險利率可望趨勢性下行。

杠桿的部門調整(中央部門信用的擴張)以及廣義貨幣當局的最後貸款人的職能,使得國家的尾部風險開始降低,股票風險溢價下降。

債券可能走的是“牛平”狀態,即由於需求內生萎縮,長端收益率先下,然後倒逼短端下行(貨幣政策處於對需求萎縮的事後確認狀態),這是一種緩慢釋放風險(減杠桿)的節奏。

劉煜輝認為,無風險利率下行與風險溢價下降是兩個同一層級的結果,而決定這一結果組合的恰恰是政策的選擇。國家很大概率是走在正確的軌道上,盡管前面不確知的東西還很多,但應該會越來越少。

10.1期間還有一大要事,那就是外圍市場動蕩。投資者擔心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不能為市場所接受,境外股債的高位平衡被打破,形成雙殺。

過去40年,每次美元升值波段,皆引致全球市場大的動蕩(跨境資本流向),不過劉煜輝認為這次歷史可能不會簡單重複,原因是全球基本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有兩點:

一是支撐“大緩和”(上世紀80年代~2007年)的基礎性條件:過剩儲蓄迅速消失。意味著全球潛在增長中樞下了一個大臺階,“低增長、低通脹”或是全球的“新常態”。美國長期公債收益率保持在3%以上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美國明年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但持續升息的空間可能有限。

二是全球經濟板塊發生了重構,G2格局事實上已難以改變。官方語言叫“利益攸關”。再過十年,G2的體量可能接近全球的35%,這樣的結構客觀上降低了跨境資本流動的劇烈程度。只要一方不發生崩潰性的錯誤,大規模的資金外流場景概率並不大。我們某種程度可以理解,為什麽最近幾年外匯占款的縮減,更多體現為外匯存款的上升,而非資本外逃離境的發生。劉煜輝認為,或許可能需要在全球G2結構下來認知人民幣的均衡匯率,而這比巴拉薩-薩繆爾森的框架要複雜得多(小國經濟模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慶假期海外市場回顧-美股動盪,香港佔中(點拾)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2004384

簡要小結:美股假期總體處於動蕩,較好的就業數據中途提振了一下市場。港股市場則受到占中事件的嚴重沖擊,隨著事件趨緩,市場企穩回升。移動支付市場公司新聞不斷,曾經耀眼的蘋果概念藍寶石公司GTAT股價暴跌九成。中國人風采依舊,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剛接待馬雲路演,今日被安邦保險收購。

市場數據:

1. 十一黃金周期間,美國三大股指(標普50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均在長假前兩天呈下跌趨勢。周三公布的非農業數據高於市場預期,大大緩解了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擔憂,三大股指漲幅全部超過1%。9月30日至10月6日收盤,標普500累計下跌7.47點,跌幅0.3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累計下跌38.59,跌幅0.86%,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累計下跌50.99點,跌幅0.30%。



2. 自9/28日香港“占中”事件發生以來,香港股市一路下行,在10月3日最低點跌至22,565.60點,三日累計下跌164.65點,跌幅0.70%。但隨著近日抗議人群不斷減少,政府主要部門開始複工,恒生指數在10月6日開始回升,截止10月7日收盤,報收23,422.52點,較前一日漲幅0.46%。



簡評:區域性調查顯示,香港今年國慶黃金周的零售銷售額大降40%,為2003年開放大陸遊客赴港“自由行”以來首次出現下跌。占中對香港負面沖擊影響可見一斑。

3. 美國能源部9月30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出口量在7月份觸及57年新高,進一步鞏固了美國作為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地位。同時,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美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大宗商品(特別是石油)在第三季度也相應出現了暴跌。



(上圖為布魯特原油期貨2014年走勢圖,截止2014.10.06)

4. 十一黃金周期間,黃金價格一路下行,10月6日黃金期貨價格盤中最低跌至1183.46/盎司,創56個月以來新低,收盤1206.35/盎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31%。

簡評:2013年“五一”長假中國大媽狂搶黃金的事件還歷歷在目,今年“十一”黃金周金價一路下行,中國大媽和投資者終於趨於理性。

5. 10月3日,美元指數升至四年高位,盤中最高價為86.736。美元指數從今年5月以來,表現尤為搶眼,截止10月6日收盤,漲幅累計7.94%。但10月6日,該指數跌0.87%,報85.942,創下1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宏觀數據:

1. 美國勞工部3日公布的9月份非農就業數據顯示,9月美國新增就業24.8萬人,失業率進一步下降至5.9%,為金融危機以來首次下降至6%以下的水平。市場分析人士預計,美國或將強勁複蘇。



簡評:受益於優於預期的非農數據,3日紐約股市迎來明顯反彈,但下周開始,紐約股市即將迎來第三季度財報季,美國經濟是否真正複蘇,讓我們一起隔岸等待進一步明確的信號。

公司層面消息:

1. 惠普周一(10.6)宣布宣布將個人PC業務和打印機業務從原有公司中剝離,將成立兩家新公司: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主營企業計算、服務和軟件業務)以及HP Inc(主營個人PC和打印機業務)。該公司10.1至10.3股價平穩,10.6公布拆分消息後,股價大漲4.74%。今年以來,惠普公司股價累計上漲33.6%。



(上圖截止為周一收盤時間)

簡評:13年前,CEO卡莉·菲奧莉娜一揮毫將康柏收入囊中;13年後,這場充滿爭議的收購終於畫上句號。

2. 著名電商Ebay(易貝) 上周二宣布將於明年中旬將其下支付公司Paypal(貝寶)拆分上市,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公司該舉動旨在抗衡將於今年10月中旬問世的Apple Pay (蘋果移動支付), Amazon Login and Pay (亞馬遜登陸支付),以及 Google Wallet(谷歌錢包)。

簡評:移動支付即將在未來井噴,在未來,不排除馬雲的支付寶可能也會單獨上市。

Facebook(臉譜)傳聞將在Facebook Message(聊天應用)中加入支付功能,用戶可以借助該功能直接向好友支付。今年年初Facebook聘請Paypal(貝寶)總裁負責該公司的信息業務。

簡評:聽著有沒有很耳熟?點擊微信最右“我”,選擇“錢包”,轉賬功能,兩大社交巨頭節奏是如此的一致。



3. Microsoft(微軟)宣布RoomAlive項目,Xbox遊戲環境擴展至整個房間。該項目中,在未來,通過傳感器和投影儀的組合,房間中的實際物體也將成為遊戲的一部分。



4. 電子支付公司Square官方確認完成E輪融資,融資額1億5000萬美元,目前估值60億美元。Square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有Paypal(貝寶)等資深玩家,還面臨著Amazon (亞馬遜),Apple (蘋果)等新手。

簡評:又是一條移動支付的新聞,移動支付未來註定將是各大科技公司的核心戰場。

5.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蘋果藍寶石玻璃合作夥伴)在周一宣布破產,已申請破產保護。周一股價暴跌90%以上。。



(GTAT周一走勢圖)

6. 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以19.5億美元收購紐約地標之一華爾道夫酒店,創美國酒店業史上最高成交記錄。該酒店占據了曼哈頓的核心地段,投資價值在紐約無可比擬。同時,安邦保險也與希爾頓(原東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簡評:秋季的華爾道夫酒店異常繁忙,9月剛剛送走橙色的阿里巴巴集團,10月就迎來了藍色的安聯保險。黃色皮膚的中國大軍在這秋季頻頻抓住全球的眼球。25年前的1989年10月,三菱公司以8.46億美元價格買走洛克菲勒中心,隨後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希望這次中國不會這樣。

歡迎關註微信號:deepinsight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