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伊拉克石油部長:油價已經觸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14

伊拉克石油部長Adel Abdel Mehdi本周三在科威特舉行的能源行業會議上講話稱,油價已經到達底部,很難再跌過1985年的水平。如今的經濟不是油價一直下滑的理由。

“我們的責任是繼續在石油開采領域投資,”Adel Abdel Mehdi稱,下降的油價將制約未來新能源領域的投資。

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內第二大產油國,去年12月原油產量為400萬桶/日。

布倫特原油今年不到兩個月時間下跌了16%,去年全年共下跌了48%,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不過油價上周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收漲,據CFTC報告,截至1月13日(上周二)當周,對沖基金增加WTI原油期貨凈多頭頭寸多達12%,多倉增量創2011年3月以來最大

咨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的總裁Michael Lynch對此表示:投資者樂於以當前價格買進,顯示他們認為美油繼續大幅下跌的概率很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48

歐洲經濟觸底反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71

昨日公布的歐元區CPI數據好於預期,歐元區1月失業率11.2%的表現創2012年4月以來新低。那歐元區經濟是否已經觸底反彈?

昨日,Stoxx600指數微漲0.07%,過去一周上漲2.6%,2月漲幅則為6.4%。在歐洲央行開始QE之前的兩個月,大量國內、國際資本(300億歐元)流入歐洲股市。歐股估值不斷提升。

european equity inflows_0

20150302_STOXX_0

那歐元區的經濟真的已經複蘇了嗎?從銀行借貸和貨幣總量上來看,或許的確是這樣。

1. 銀行借貸  

1月前的三個月,金融機構的私營部門借貸上升至6128億歐元,創下2008年10月來最佳增速。不幸的是,其中4228億歐元的借貸往來於金融機構之間。不過,在這三個月內,非金融機構貸款達到888億歐元,為2011年11月來首次增長。而按揭貸款升至1140億歐元,創下2011年6月來新高。去年6月,歐洲央行實施負利率。去年9月,歐洲央行將存款利率從-0.1%降至-0.2%。這或許刺激了信貸的增長。

screen-shot-2015-03-02-at-7.02

2. 貨幣總量

M1、M2、M3的增長在2013年到2014年年初大幅放緩。在那以後,貨幣總量已經開始反彈。今年1月,M1同比上漲9.0%,為2010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M2同比上漲4.0%,較2014年4月2.0%的低位有所反彈。歐元區負的貨幣市場利率導致更多的投資者將流動資產存入銀行,為銀行提供了更多可借貸的資金。

screen-shot-2015-03-02-at-7.0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65

浙江樓市為何跑贏全國:跌無可跌之後的觸底反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418.html

浙江樓市為何跑贏全國:跌無可跌之後的觸底反彈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10-08 18:13:00

在快速回暖的同時,未來浙江樓市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土地市場方面,上半年杭州主城區土地市場無論是出讓面積還是出讓金都相比去年有明顯下滑,主要還是庫存壓力大所致,而且也缺乏一些位置較好的地塊。

2015年上半年,全國各大城市都有複蘇的跡象,但複蘇的強弱程度是有差別的。而浙江省四個城市的強複蘇態勢頗受關註。

浙江板塊跑贏大盤

數據顯示,在2014年全國去庫存壓力較大的時期,浙江四個城市房價增幅都較小。其中杭州的增幅最小,為-1.8%,在70個城市中排名第70位,即倒數第一。而到了2015年6月,杭州房價呈現“逆襲”態勢,在70個城市中排名第5位,僅次於四個一線城市。

易居研究院近期發布的報告《全國樓市地區典型案例:浙江樓市的淪陷與重生》,對浙江樓市進行了聚焦。報告對比2014年6月份和2015年6月份的房價變化認定,浙江樓市在經歷一個大的反彈和調整,而且目前漲幅已跑贏全國大勢。如果全國市場目前正處於“弱複蘇”的態勢,那麽浙江板塊的複蘇完全可以貼上“強複蘇”的標簽。

庫存去化周期較好地衡量了城市住宅的供求關系,並對房價走勢產生重要的引導作用。如果將杭州、寧波和溫州和全國35個城市的存銷比進行對比,可以發現,2011年5月~2014年11月,除了個別月份外,浙江3市的存銷比高於全國35個城市的水平,說明去化壓力相對偏大。

而從2014年12月~2015年6月。浙江3市的存銷比和全國35個城市的水平相差不多,到了6月份則略低於全國水平。這和浙江相關城市積極去庫存的導向有關系。

而之所以跑贏全國,一方面跟全國樓市發展的基本面有關。2014年以來,除了一線城市外,各地紛紛取消了持續了4年的限購舉措。此外,配合國家層面的降準降息、2015年“3·30”新政等進行地方版本的細化以及地方購房契稅補貼等舉措下,今年樓市複蘇態勢十分明顯。

區域特色

在全國基本面之外,浙江樓市的走勢也跟浙江當地的經濟環境、自身發展特點等有很大關系。對東南沿海浙江、江蘇、福建和廣東四個經濟相對發達的省份進行GDP增速對比發現,從2008年至2014年浙江的GDP同比增幅一直低於其他三個省份。

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浙江經濟影響較大。受外貿經濟、制造業、民營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浙江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進而使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受拖累。2009至2010年浙江房價暴漲,脫離了經濟基本面,所以含有較大泡沫成分,2011年經濟繼續惡化之後,房價終於大跌。

不過,近年來浙江在轉型升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稅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這幾年浙江主打智慧經濟、智慧產業,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來推動“浙江智造”的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成績比較突出。

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預計到2015年,杭州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創造60萬個網上就業崗位。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經過幾年深度調整之後,今年浙江經濟出現複蘇跡象,形勢好於相似的兄弟省份。從經濟環境來看,浙江宏觀經濟低迷的壓力在不斷釋放,這能夠為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經濟環境。

從住房消費的角度考慮,居民家庭的財富水平和投資理念也是兩個頗有影響力的因素。從2015年上半年全國各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據來看,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640元,在全國排名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005元,僅次於上海。

更為重要的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差為1.9倍,在前10強省市中,為倒數第二位,說明浙江的城鄉差距比較小。概括來看,對於浙江的財富模式可總結為三點:較為富裕、城鄉差距小、藏富於民。此類財富模式,將間接影響住房交易背後的支付能力。

未來:或將繼續回暖

嚴躍進說,從周期性因素的角度看,目前浙江樓市周期處於止跌反彈的窗口期,部分城市房價已經跌無可跌,一些城市房價增幅居於全國前列。這些信號綜合起來表明,後續浙江房地產市場依然會跑贏全國市場。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本報稱,去年浙江板塊率先下跌,跌幅比較大,今年在市場回暖過程中,這些地方也率先回暖。這也是市場全面築底回升的一個強烈信號。

張大偉說,杭州一直都是二線城市中經濟發展最好的一個城市,市場需求一直比較大。之前由於價格過高、供應量過大,房價出現了下跌,在經過充分的價格調整之後,其成交量也迅速擴大,上半年杭州成交量同比增幅近150%,創近5年來新高,價格也迎來明顯的反彈。

不過,在快速回暖的同時,未來浙江樓市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土地市場方面,上半年杭州主城區土地市場無論是出讓面積還是出讓金都相比去年有明顯下滑,主要還是庫存壓力大所致,而且也缺乏一些位置較好的地塊。

在城鎮化方面,2006年,浙江城鎮人口為2814萬,占總人口的56.5%。到了2014年,城鎮人口為3573萬,占總人口的64.9%,城鎮化率位居全國前列。也就是說,目前浙江的城鎮化率再大幅提升的空間已不是很大。

浙江居民住房擁有率比較高,且居住面積也比較大。比如說從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的指標看,2014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61.5平方米,該指標遠遠高於全國水平。正是如此,需要警惕當地居民購房需求不大的風險。

嚴躍進說,在住房需求層面,需要密切關註浙江外來人口的購房需求。比如在杭州蕭山、紹興柯橋等地,外來人口比較多,在限購放開後,此類群體的購房需求就會積極釋放。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906

餐飲業“觸底反彈” 增速超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909.html

5月24日,全球性咨詢公司歐晰析企業管理咨詢 (OC&C Strategy Consultants) 公布《如何贏取顧客芳心——在中國餐飲業的致勝關鍵》研究報告,旨在協助品牌拆解多元及細分的中國餐飲業市場。在持續數年低迷後,餐飲業實現觸底反彈。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這是我國餐飲收入第一次破3萬億,已經成為消費升級的十大行業之一。預計今年全國餐飲收入將超過35000億。

歐晰析大中華區合夥人莊淳傑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雖然目前對於不少個體餐飲而言,競爭壓力不斷增加,但整體市場行情已經向好。”

近年來,受到經濟下滑的壓力,以及“三公消費”限制、四高一低(高租金、高人力成本、高原料成本、低利潤率)等因素影響,2013年、2014年大量餐飲企業倒閉,陷入除“非典”時期的最低谷。然而,去年餐飲行業突然觸底反彈,在全國多個行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逆勢增長。

不過,對於單個餐飲企業而言,競爭壓力依舊較大。由於目前電商產業發展,不少商業企業轉戰電商渠道,而餐飲則很難轉戰線上,導致線下商業綜合體內的餐飲業態越來越多,競爭也日益激烈,隨著房租、人力等壓力的進一步增強,獨立的餐飲企業要在行業增長中分一杯羹並不容易。“現在,線下購物中心里的人流越來越少,很多購物中心為了吸引人流,把餐飲面積逐漸擴大,原來餐飲面積只占10%~15%之間,現在普遍擴充到20%~22%之間。擴充後,競爭對手更多,雖然中國人外出就餐總次數是增加的,但對於不少個體餐飲而言,就餐人數是減少的。”

歐晰析通過調研了覆蓋21個不同中國城市2600名消費者挑選餐廳的習慣和喜好後發現,中國消費者外出就餐的頻率增加了,品味變得更加精細,對國際餐廳品牌的關註及接受程度也提高了。

莊淳傑表示,消費者對餐廳的價格並不是最看重的,服務成為消費者最看重的方面,因此,餐飲企業需要在服務上下苦功。不過,由於餐飲行業的企業小而散,很多餐廳缺乏好的現代化管理,而連鎖餐飲在這方面做得較好,諸如海底撈,在被調研的消費者心目中聲譽最好。事實上,或許得益於好的服務,連鎖餐飲的整體表現也由於獨立餐廳。

除了有好的服務外,有創新、品類足夠多的餐飲企業會更受歡迎,例如必勝客雖然是西餐,但卻推出了很多新的品類,並且還推出了早餐套餐、下午茶等定位於不同時間餐飲的創新套餐。

整體而言,中國餐飲面臨的三大趨勢:首先,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餐企需要調整好定位並脫穎而出很重要;其次、科技對餐飲業影響很大,如何利用好科技推動餐飲在服務、菜品上的提升對餐企來說非常重要;第三,現在中國個體餐廳占多數,其實連鎖餐飲業增速快於個體餐飲,連鎖餐飲業未來占比會越來越高。這一點,很多獨立的餐飲要考慮如何調整及面對這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105

主業觸底 星期六女鞋做副業孵化網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909.html

國內女鞋公司星期六(002291.SZ)在2009年A股上市時,業界當時對其抱有較高的期望值,寄望中國內地女鞋企業第一股的星期六鞋業將來可以與女鞋市場老大百麗國際(01880.HK)一較高低。

然而,七年過去後,這家鞋業公司並沒有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進入2012年以來,星期六的主要經營數據也開始呈現下滑趨勢。數據顯示,2015年,星期六實現營業收入16.42億元,同比減少6.6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53.46萬元,同比減少37.32%%。

當然,這並不是星期六一家公司遇到的問題。事實上,伴隨著整體女鞋行業的疲軟,國內的諸多鞋業公司發展已經陷入“瓶頸”。

這與整體消費市場的大環境無不關聯。近年來,年輕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方式有所轉變。新生代消費者成長後,他們對品牌認知方式的變化,都導致年輕消費行為的改變。而國內的一些傳統的鞋業品牌同質化嚴重,而即使是轉戰線上也面臨流量獲取成本高、轉化率低等諸多問題。

在停滯不前的甚至倒退的情況下,不少企業開始轉型尋求其它的方向。星期六在去年宣布轉型時尚產業後,6月13日又再度對外稱擬成立子公司“深圳佳斯凡星時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時尚科技”)。

據悉,時尚科技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公司持股80%,深圳小浣熊互聯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0%。這家新公司主要從事的內容是進行社會化媒體整合服務和品牌IP孵化,經營範圍主要為互聯網、自媒體達人經紀、軟件系統研發,並提供相關的管理咨詢服務。

星期六方面表示,消費趨勢變化、傳統商業發展面臨瓶頸及自媒體工具的豐富,共同推動網紅經濟爆發。實現“網紅”至“網紅經濟”的跨越需要具備高質量的社交資產和恰當的商業模式,以及完備的運營工具與手段(大數據工具等)。而成立新公司一方面有利於星期六進一步完善公司經營渠道,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和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品牌孵化、IP孵化獲取新的商業機會和增長點。

不過,網紅、IP孵化是一整套有著從品牌打造、內容營銷、大數據分析以及配備完善供應鏈銷售的產業鏈,傳統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是否能夠體現出優勢尚有待觀察。但星期六目前轉型的決心不可謂不大,今年3月,其公司名稱已由“佛山星期六鞋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意欲通過品類多元化,泛時尚、泛娛樂為一體的新興互聯網創新推廣方式提升企業盈利。

從4月1日開始停牌的星期六預計最遲不晚於2016年7月5日開市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37

改革紅利釋放將助中國經濟一兩年內成功觸底

在經歷了長達6年的增速回落後,中國經濟何時觸底、以何種方式觸底、觸底後是何種走勢,是“十三五”時期國內外關註的重要議題。

《人民日報》15日發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署名文章《加快創新發展的機遇與條件》。文中提到,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經濟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底部已初步建立起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近幾年穩增長的經濟效果逐步顯現,增長潛力繼續挖掘,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中國經濟必然會轉向平穩增長。

經濟一兩年內觸底存在不確定性

劉世錦在上文中表示,我國經濟增長已非常接近底部,正處在壓力和困難較大,同時已看到轉型成功曙光的時候。“這里所說的觸底,不是V型或U型反轉,而是增長速度不會繼續下降,進入L型的下邊,進入一個速度適當,更具創造性和可持續性的中高速增長平臺”。

劉世錦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回落,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到中速增長,背後則是經濟結構、增長動力和體制政策體系的系統轉換,可稱之為“轉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長時的平衡轉向中速增長的平衡。實現這一平衡,將取決於三個條件,即高投資觸底、去產能到位和新動力形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底部現已初步建立起來,這個底部首先基於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結構變動的潛力很大。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正在持續推進。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發展潛力、發展態勢、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來看,中國經濟具備保持平穩增長的條件。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本報記者稱,中國經濟或在兩年內觸底,但還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任何經濟體都不可能長時間保持高速增長,這是基本的經濟規律。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還很大,比如人均GDP還較低,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是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處於高位,經濟體量越大,保持高速運行的困難也越大。

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張立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最近幾年穩增長政策的經濟效果逐步顯現,“長短結合”的模式更註重政策可持續性,既利當前,更重長遠。目前就業形勢、居民收入、消費都保持總體穩定,這對經濟增長的托底作用已經非常明顯。穩增長政策對促進消費、拉動基礎設施投資、振興房地產市場的積極作用也已逐步顯現,這都會成為支持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支撐。

張立群分析,新型城鎮化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效果正在逐步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強化,對城市群整體配套水平提高,對中小城市產城融合水平的提高、人氣度提高都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的政策把去庫存、補短板和新型城鎮化,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結合起來,把基礎設施投資和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必然會不斷化解既有矛盾,促進城鎮化健康推進,促進其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良性互動。

張立群認為,中國城鎮化推進對房地產的發展有基礎性的支持作用。過去房地產的發展過度集中於大城市,發展空間狹窄,大城市買房需求旺盛的同時,拿地的困難也比較突出。今年以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逐步推進,大城市與中小城市聯合發展,房地產市場不僅在一線城市和熱點的二線城市比較活躍,特大城市、中心城市附近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度也在提高,比如廊坊、燕郊、保定等地的房地產市場都有上升趨勢。總體來看,房地產逐步從低谷中走出來,銷售和投資都在好轉。

胡遲也表示,穩增長與供給側改革的效果初步顯現。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PPI今年以來持續收窄,企業利潤在增加、成本在降低、效益在改善。這說明去產能、降成本、調結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改革紅利將持續釋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還有很多潛力,部分改革的紅利尚未完全釋放。當農村土地改革、城鎮化、國企改革等改革的紅利持續釋放出來,必將對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動力。

徐洪才表示,放活土地經營權,進一步釋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土地流轉進一步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高效經營提供廣闊空間,同時還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農村的土地市場的開放,使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到農村去,和土地、資源相結合,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流動加強,將產生很大的增長動力。

劉世錦也在文章中表示,中國城市化還有很大發展潛力,但重點不在現有的大城市,而在大城市之間。要把以往孤島型城市轉變為網絡型城市,要下決心打破城鄉間土地、人員、資金等要素流動、交易、優化配置的諸多不合理體制和政策限制。

徐洪才對本報稱,獨具中國特色的國企改革或許會成為經濟回暖的突破口。國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日來國家層面的國企改革動向頻繁。經濟發展的重點突破應是國有企業的創新,要加大國有企業的創新力度。新常態下,國企需挑起創新驅動的“大梁”。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團層面的重組、內部激勵等舉措,將進一步激發市場的活力、解放生產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09

人民日報:經濟或一兩年內成功觸底

加快創新發展的機遇與條件(治國理政論壇)

劉世錦《人民日報》( 2016年08月15日 07版)

加快創新發展,正確認識形勢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我們準確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與條件。

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期

當前,我國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底”在何處?從高速增長回落後前景如何?這是我們在“十三五”時期直接面對的重要問題。我國經濟增速回落,直觀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背後則是經濟結構、增長動力和體制政策的系統性轉換;從長期增長過程看是增長階段的轉換,可稱之為“轉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長的平衡轉向中高速增長的平衡。這一平衡的實現,將取決於三個條件:一是從需求側看,高投資要觸底;二是從供給側看,去產能要到位;三是從中長期看,新動能要形成。

在經歷了6年多的增速放緩後,上述3個條件逐步形成。促成高投資的三大需求,即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出口正在趨於穩定;去產能有所進展,工業品出廠價格開始反轉回升;盡管新增長動能在規模上還無法完全對沖舊動能的下降,但在提高增長質量效益、擴展發展空間上呈現好的勢頭。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已非常接近底部,正處在壓力和困難較大、同時已看到轉型成功曙光的時候。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經濟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這里所說的觸底,不是說將會出現所謂的V型或U型反轉,而是說增長速度不會繼續下降而是穩住了,進入L型的下邊,也就是進入一個速度適當、更具創造性和可持續性的中高速增長平臺。從國際經驗看,這個平臺有可能穩定5到10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從而為我們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更長遠的發展目標打下穩固基礎。

質量追趕階段需要更多依靠創新發展

目前,我國人均GDP約為8000美元,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我們要接近或趕上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平,大部分追趕應完成於中高速增長期。如果說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主要是數量追趕,那麽,進入中高速增長期後則主要是質量追趕。

與數量追趕期相比,質量追趕期的一個特點是外在的變化趨緩、追趕難度加大,主要由過去的“鋪攤子”轉向“上臺階”。與數量追趕相比,質量追趕對發展條件、體制和政策環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一是糾正資源錯配。目前在行業之間依然存在較大的生產率差異,表明要素流動不暢、配置欠佳,其根源在於行政性壟斷,要素的市場化流動和定價受阻。通過深化改革糾正資源錯配,仍然會在傳統產業釋放出規模可觀的需求,特別是有利於提高效率的投資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提高生產率,增加收益,化解潛在風險。這也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降成本潛力最大的領域。

二是激勵產業升級。產業升級將帶來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的深化、產業集中度的適當提高;將更多地開發和利用中高級生產要素,全面提升人力資本質量,優化資源配置水平;將從行業標準到工匠精神,全面推動精致生產的制度和文化建設。

三是加快創新發展。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區別在於:產業升級中的大多數內容,發達國家已經有了,我們也要跟著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追趕的含義;而創新則是從無到有,我們與發達國家大體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進入質量追趕階段後,創新是否足夠活躍,特別是創新成功的概率是否足夠高,成為能否實現質量追趕階段發展目標的一個關鍵因素。

加快創新發展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在尊重創新規律基礎上營造創新環境。在這方面,政府應更“聰明”地發揮作用,包括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為創新活動提供有效激勵;穩定企業家、科研人員的預期,使他們能夠安心從事研發活動;促進創新要素流動,吸引創新要素聚集和優化配置;提升人力資本質量,相應改革教育和研發體制;深化金融改革,為創新提供全鏈條的金融支持;等等。

使資源更多地流向創新活動。盡管當前服務業所占比重已超過制造業,但制造業仍然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所在,也是創新活動的重心所在。必須牢固確立制造立國、實體經濟為本、創新驅動的理念和政策導向。服務業中的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等極易形成經濟泡沫,吸引大量資源脫實向虛,削弱創新發展的能力,甚至導致金融和經濟大幅波動,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必須高度警惕、及時抑制各種形態的經濟泡沫,把資源盡量引導到有利於促進創新、提升要素生產率的領域。

鼓勵各地開展創新競爭。創新要素是流動的,只有吸引到更多創新要素的地方,才會擁有更多創新成功的機會。所以,大量創新出現在創新型城市或區域創新中心。但是,創新型城市或區域創新中心並非人為指定的,而是在競爭中形成的。地方競爭是我國以往發展的重要動力,新階段應使改善創新環境成為地方競爭的新元素。應給地方和基層更大的創新試驗空間,鼓勵形成各有所長、特色鮮明的創新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24

劉世錦: 中國經濟成功觸底後會有反複

在拋出了“我國經濟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的判斷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又表示,觸底過程可能是有反複的。

8月16日,劉世錦在“2016世紀中國論壇”上表示,觸底很可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多次驗證。“觸底不會出現大的V型或U型反轉,可能將是大L型加上若幹小的W型。”

今年初,關於中國經濟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型反彈,而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的判斷,成為共識。但是,中國經濟何時觸底,進入到L型的築底階段,還沒有明確的判斷和數據支撐。

三指標判斷中國經濟觸底

在經歷了長期的高速增長之後,我國的經濟增速在2011年進入個位數增長,從2011年的9.5%,逐漸放緩到2015年的6.3%。同時,2016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6.5%-7%,這也是1995年以來中國首次將GDP目標設在一個區間。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為6.7%。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期,轉向了中速增長期。

劉世錦15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經濟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

對於近年來的經濟增速回落,劉世錦解釋稱,從國際經驗上看,成功追趕型經濟體,在人均GDP達到11000國際元的時候,無一例外出現回落。其中的原因,包括了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劉易斯拐點”的出現。但是,對中國而言,不僅要解釋高速增長回落時的拐點,更重要的,是要解釋中速增長的均衡點如何出現。

事實上,劉世錦表示,既有理論主要解釋了後起經濟體的“起飛”,但是對“起飛”後的可持續性,何時並以何種方式“降落”,“降落”後的前景等缺少關註,沒有形成有較好解釋力的理論,這也是近年來宏觀政策分歧較大的重要原因。

劉世錦表示,經濟增速回落是一個轉型再平衡的過程,評估是否觸底,需要形成兩個底部(需求底、效益底),關註三個指標(投資、PPI、工業企業盈利率)。具體來說,在需求底的層面上,要實現高投資觸底,主要是房地產投資穩下來;而在效益底的層面上,PPI和工業企業盈利率要能夠止跌回升。

“構成高投資的主要是過去的三大需求——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出口,簡稱三只靴子。這三只靴子基本上都快落地了,特別是房地產這只靴子如果落地了以後,高投資基本上也就觸底了,或者從需求側來看,中國經濟基本上已經觸底了。”劉世錦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也下降為61.4%,比去年同期降低3.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但民間投資增速回落幅度收窄。1-7月份民間投資增長2.1%,回落了0.7個百分點,比1-6月回落幅度收窄0.4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來看,各地加大民間投資的工作還是有成效的。”

另外,作為一個先行指標,固定資產投資的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7月增長24%,這也為以後的投資企穩打了很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今年7月的數據中出現了一個比較積極的變化,就是PPI降幅收窄。7月份PPI下降了1.7%,比6月收窄0.9個百分點。PPI的大幅收窄不僅有利於市場環境的改善,也有利於企業加大制造業的投資,企業的利潤在回升。“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去產能,只有去產能以後,PPI才能回升,工業企業的利潤才能夠好轉。”劉世錦說。

觸底會有反複

但是,劉世錦表示,接近底部與實現觸底是兩回事。未來一兩年是成功觸底時間,也是不確定性增加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有一些因素需要特別的關註,比如金融風險可能會加大,國際上不確定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也因此,觸底的過程可能不會那麽順利,可能有一個曲折的甚至有反複的過程。

“今年一季度一線城市房價上升,拉動了房地產投資的回升,進而拉動了重化工業價格和產量的回升,但是我判斷,其實它並沒有改變房地產需求已經達到歷史高位這樣一個基本的格局。並且這樣一個波動對去產能帶來了影響,有些準備去產能的地方不僅不去產能,還在增加產能,所以這個觸底的過程可能是個反複。”他稱。

經過多次驗證和反複後形成的中速增長平臺,劉世錦表示,根據國際經驗,可能持續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從而為實現2020年和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打下穩定基礎。

所謂的中速增長期,劉世錦說,大體上處於高速增長期結束後與成熟增長期到來之前,也就是人均生產總值在8000美元~50000美元。“目前我國的人均生產總值是8000美元,美國是5萬美元。這期間就是我們的中速增長期。”這個中速增長期,依然是追趕期,只是要從過去更多是數量追趕,轉變為未來更多是質量追趕。

註重基層試驗

在這個期間,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對發展條件、體制和政策環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首先要糾正資源錯配,特別突出的問題就是行政性壟斷行業的開放競爭,城鄉之間土地、人員、資金等要素的雙向流動、優化配置等。

劉世錦表示,新的增長動力不僅僅要關註新的增長領域,還要關註老的增長領域,通過改革改變很多低效率的地方。包括基礎設施、房地產投資,還存在增長潛力,這種潛力主要是提升效率的投資。同時要激勵產業升級,穩定預期,減少泡沫經濟的幹擾,全面提升人力資本質量,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最重要的,是給企業家群體創造條件,讓他們有長遠的眼光。

最後,劉世錦說,還需要營造創新環境,保護並運用知識產權,推動創新要素的流動和聚集,形成更多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增強社會橫向特別是縱向流動性,鼓勵自由探索導向的基礎研究。

就供給側改革,劉世錦表示,中速增長期的速度怎麽樣,效率怎麽樣,可持續性怎麽樣,和供給側改革能不能深入有很大關系。具體而言,供給側改革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兩件事,一是行政性壟斷行業比如電訊行業的放開,二是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和交易改革需要加快推進。“要防止泛化,聚焦於要素市場的改革,通過生產要素的流動、重組、優化、配置,全面提升要素生產率。”他稱。

從推動改革的角度來說,劉世錦表示,應該繼續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試驗相結合。頂層設計用於指方向、劃底線,其余的就讓地方基層、企業、個人去充分地試驗、試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27

PPI四年多來首次轉正 專家稱投資有望觸底企穩

9月PPI同比上漲0.1%,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自2012年3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

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9月份生產價格指數(PPI)。9月CPI同比上漲1.9%,前值1.3%;9月PPI同比上漲0.1%,前值-0.8%。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PPI數據轉正一方面是由於去庫存、去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成效初步顯現,另一方面是下半年一些大型項目的落地帶動了需求的增長,促使經濟數據有了更為積極的好轉。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今年以來,在穩增長、去產能、去庫存政策作用下,國內工業行業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重點行業庫存、銷量均出現向好態勢,加之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轉,國內工業品價格持續回升。

從重要大類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0.1%和1.2%,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3.6和0.4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同比上漲4.1%,為2012年7月份以來的首次上漲。

據測算,上述3大行業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0.8個百分點,是影響PPI同比轉正的重要因素。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到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去庫存的推進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行情的回暖等因素,PPI持續改善並如期轉正,作為投資的領先指標,這對於企業家的信心和投資回報率帶動下的投資動力都具有很好的提振作用,也表明投資有望觸底企穩。

關於PPI上漲是否會導致鋼材價格上漲、煤炭價格回升,進而影響去產能、去庫存,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PPI能夠回到正值,是今年以來紮紮實實推進去產能、去庫存的一個結果。今後還是要牢牢抓住結構調整這個重要課題和任務,因為只有從根本上、深層次上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將去產能、去庫存這樣的任務完成好,才能讓良性的經濟狀態實現可持續。

海通證券預測稱10月PPI將繼續回升,由於10月以來煤炭價格繼續大漲、鋼材價格回升、國內油價有望再度上調。疊加低基數因素後,漲幅有望升至0.7%。

9月份CPI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1.9%,同比漲幅比8月擴大0.6個百分點。這是CPI漲幅連續4個月處於“1時代”。

余秋梅分析,一方面,部分消費品價格同比由降轉漲。其中,鮮菜、鮮果、汽油價格同比分別由上月下降3.9%、0.6%、3.6%轉為上漲7.5%、6.7%、2.2%,影響CPI同比漲幅擴大約0.4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部分服務價格同比漲幅擴大。飛機票、教育服務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0%、3.2%,漲幅分別比上月擴大2.2和1.0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漲幅擴大約0.0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9月1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分析,從下半年走勢來講,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總體保持穩定的態勢。從食品價格講,進入冬季,尤其是節假日的影響,會導致三四季度尤其四季度,食品價格上漲的概率大一點,這對CPI相對來講有一個拉升。

劉哲表示,受到食品和能源價格企穩的影響,CPI結束了上季度的下行趨勢,開始回升,符合預期。剔除食品和能源等供給主導的影響因素,今年核心CPI一直呈現波動向上的趨勢,9月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的次高點。作為消費的領先指標,說明消費已經企穩,並且消費升級對於中國經濟的帶動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CPI漲幅的擴大,也與經濟走勢有關,反映了經濟企穩之後消費的活躍,物價的上漲總體上比較溫和。目前CPI正處於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因為低於1%會有通貨緊縮的壓力,而太高則會有通脹的壓力。

劉哲認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化的關鍵時期,CPI企穩、PPI向好,但基建、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卻不可持續,只能通過聚焦要素市場改革、降低企業成本、配合消費升級等措施,從簡單地出賣資源、環境、勞動等硬價值,到附加上更多軟價值,引導新供給形成新動能,這才是中國經濟轉型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28

專家稱中國經濟已經非常接近底部,但並非觸底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26日表示,中國經濟已經非常接近底部,但還沒有真正的觸底,接近底部和實現觸底不是一回事。

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端智庫論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際產能合作暨第五屆中國工業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劉世錦在發言時指出,從需求側來看,所謂接近底部主要是高投資要觸底,中國經濟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高增長,從需求側是高投資來帶動,高投資是有三大需求來源,第一是出口,第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是房地產。

目前來看,出口過去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這一兩年都是負增長,這只靴子已經落地了;基礎設施占比重最高的時候是2000年左右,最近幾年總體上已經處在回調的態勢;房地產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後,到2014年出現了一個回落,今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回升還是一個短期的現象。這樣三只“靴子”落地,高投資觸底,從需求側來看就是見到了底部。

從供給側來看,去產能要到位,需求側三大需求在回落,供給側特別是重化工業也在調整,但是調整的速度相對比較慢,於是就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提出要“去產能”,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去產能”還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既有一些行政性的手段在起作用,更多的還是市場的力量在起作用。這個表現在於PPI在去年9月份由負轉正,工業企業利潤也恢複了正增長,其實最近一段時間大概大多數的行業利潤增長的狀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現在判斷供求關系更多的還是要關註市場信號,盡管市場信號有它的缺陷,有時候可能由於會放大一些供求關系,但是市場信號畢竟還是最能夠反映真實供求狀況的。這些信號都表明供給側也在接近底部。

針對報道稱“XXX講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劉世錦強調還沒有真正的觸底,接近底部和實現觸底不是一回事。在今後一到兩年的時間如果我們宏觀政策比較得當,供給側改革有實質性的進展,觸底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劉世錦表示,所謂的觸底是10%左右的高速增長的平臺切換到未來的一個中速增長的平臺,是平臺的切換,並不是在原有平臺上的周期性的波動。所以觸底它的確切含義是不再下降了,穩住了,逐步進入一個中速增長的平臺。

劉世錦還指出,在今後一年多的時間有其他幾個因素需要關註:

一是房地產泡沫和高位扭曲,對創新、實體經濟的影響。

二是金融風險的沖擊,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三去”,去產能、去庫存有進展,但是去杠桿,從全社會來講杠桿率還在上升,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

三是國際形勢的動向,特別是特朗普到底采取什麽政策。

四是政策導向,經濟越接近底部,不排除有時候經濟還會往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