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家电连锁巨头10亿元杀入电视购物

http://tech.sina.com.cn/e/2008-11-13/0650257597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8

中環在線:金融巨頭聚港傾救市 李華華


2008-12-16  AppleDaily


 

國家領導人同財金官員,先後發表對明年內地經濟表現嚴峻嘅講話,適逢金融穩定論壇亞洲區會議,噚日喺香港金管局閉門舉行,人行行長周小川、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同埋中證監副主席姚剛,聽講都會出席,當然唔少得主人家金管局總裁任志剛。

講番呢個會議,係由區內多個經濟體系嘅央行行長、財政部官員共同參與,商討金融風暴後國際市場跟進情況,o依家金融海嘯已經波及全世界,所以個會話就話地區會議,但都有歐美各國代表出席,包括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主席Adair Turner、美國財政部助理副財長等。

歐美亞代表有齊

會議今朝早會繼續喺金管局舉行,晏晝就喺金鐘港麗酒店有公開嘅午餐演講,由意大利央行同埋泰國央行行長主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48

石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对两石油巨头等财政补贴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210/03225834814.shtml

正在拟订的规划草案,提出了对中石油(11.87,0.55,4.86%)、中石化2008年度炼油亏损给予财政性补贴的问题

王康鹏

饱受2008年油价“过山车”之苦的国内油企,有望获得政策解困。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国家发改委等正在加紧制定石化产业振兴规划(下称“规划”),缓解国内炼油、化工企业的巨额亏损被列为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包括拟议将石油特别收益金(俗称“石油暴利税”)起征收点提高至60美元/桶。而现在的起征点是每桶40美元。

“石化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主线,炼油、乙烯等重点化工项目,支农化学品如化肥、农药等,以及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等,将是规划重点扶持的对象。”昨天,一位参与规划制定工作的专家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

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等炼油、化工巨头损失惨重,中报显示两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了36.3%和73.4%。炼化业务的亏损是净利润下降主因,去年上半年,中石化炼油业务亏损738.79亿元,中石油炼油与销售板块亏损590.2亿元。

前述专家表示,正在拟订的规划草案,提出了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大油企2008年度的炼油亏损给予财政性补贴的问题。

“亏损补贴是临时性的,炼油、化工企业最后能否获得、获得多少补贴,还跟今年石化行业的市场形势相关。”该专家同时表示,规划并没有对给予国内 炼油企业多少补贴作出明确说明,规划细则需要在国家发改委讨论通过后再提交国务院审议,最终定稿会否作出改动,目前还不确定。

提高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是规划草案中为油企解困的另一良方。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某参与了规划制定工作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规划讨论草稿中,拟定将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由每桶40美元提高到60美元。

2008年中报显示,中石化去年上半年缴纳石油暴利税165.44亿元,同比多缴了133亿元。前述专家表示,随着整个石油勘探开发成本的上 升,中石化的原油开采盈亏平衡点已经逼近45美元/桶。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讲,石化业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起色,中石化目前已经非常困难,再要收取高额的特别 收益金只会加重企业负担,因此在规划草案中提出了60美元/桶这一相对比较合理的“门槛”。

按照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办法,当国际油价在40~60美元/桶,特别收益金税率在20%到35%;当国际油价高于60美元/桶时,统一按照40%的税率征收。

上述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表示,石油暴利税“门槛”最终能否提高,需要看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而在四季度国家财政收入出现了大幅下降,若规划确定了这项内容,还需要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协调来执行。

此外,规划讨论草案中还有更多缓解国内油企困境的内容,包括将成品油消费税征收方式由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增加化工产品出口退税的品种和税点,增加成品油等的收储力度,优先收储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骨干企业的产品以疏导库存等。

“石化产业振兴规划涉及的点非常多,估计会比大家普遍预期的出台时间要拖后。”参与规划制定的一位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规划草案在春节前经过了反复讨论,修改次数有几十遍之多,有关专家刚刚在上周六最后过了一遍规划草案。

该专家预计,两会前后规划有望提交国务院审议,最迟在上半年,所有的产业振兴规划都会出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01

中铝宣布195亿美元注资铁矿石巨头力拓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212/14565848585.shtml


中铝公司将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和认购可转换债券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元

北京时间2月12日,中国铝业公司(“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发布联合公告,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已于2月12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交易的成功完成尚需要获得力拓集团股东和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中铝公司本次与力拓集团合作共投入195亿美元,其中约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债券的票面净利率为9%。中铝公司可在转股期 限内的任何时候选择转股。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其中持有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份增至19%,持有力拓澳大 利亚公司股份的14.9%。同时中铝公司将提名2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集团董事会。

另外,中铝公司将出资约123亿美元获得力拓集团有关铁矿、铜矿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并分别成立合资公司,中铝公司将依据投资比例拥有相应的董 事会席位。依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中铝公司部分参股的力拓集团的资产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公司、韦帕(Weipa)铝土 矿、雅文(Yarwun)氧化铝厂及波恩(Boyne)电解铝厂,智利埃斯孔迪达(Escondida)铜矿,美国肯纳可(Kennecott)铜矿,印 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铜矿和秘鲁拉格朗哈(LaGranja)铜矿等。在资产层面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将组建铁矿石、铜矿和铝三个战略合作委员 会。同时,双方将围绕合资的铁矿石、铜矿和铝资产,组建三家合资销售公司,各占50%的股权,负责本次合资项目的产品销售。

本次我方入股的资产均为力拓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包括:澳大利亚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其铁矿 石资源总量为124亿吨,中铝公司获得其15%的股权;澳大利亚韦帕(Weipa)铝土矿,资源总量高达34亿吨,是全球最大的铝土矿之一,中铝公司获得 其30%的股权;澳大利亚雅文(Yarwun)氧化铝厂以及波恩(Boyne)电解铝厂,是全球一体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氧化铝厂和电解铝厂之一,拥有低 成本的自备电厂,并与韦帕(Weipa)铝土矿一起构建完整的铝产业链,中铝公司获得雅文(Yarwun)氧化铝厂50%的股权以及波恩(Boyne)电 解铝厂力拓集团所持股权(59%)的49%;智利埃斯孔迪达(Escondida)铜矿,08年产约为128万吨铜精矿,是以产量计全球最大的铜矿,中铝 公司获得力拓集团所持股权(30%)的49.75%;肯纳可(Kennecott)铜矿,是全球产铜最多的铜矿之一,已运营超过100年,得益于规模经济 以及金、银、钼等高品位的伴生贵金属,较同行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性,中铝公司获得其25%的股权;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铜矿,是全球可采储量 最大的铜金矿,中铝公司获得力拓集团所持股权(40%)的30%;而秘鲁拉格朗哈(LaGranja)铜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待开发铜矿,中铝公司获得其 30%的股权。在资产层面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将组建铁矿石、铜矿和铝三个战略合作委员会,负责管理各合资企业,中铝公司将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以确保公司 在所有合资企业履行管理职责,落实公司战略。同时,双方将围绕合资的铁矿石、铜矿和铝资产,组建三家合资销售公司,各占50%的股权,负责本次合资项目的 产品销售。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30%的产量将由铁矿石合资销售公司向中国销售。

根据协议,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后续还将一起就几内亚西芒杜(Simandou)铁矿、中国矿业勘探开发及其他潜在机会进行合作,深化战略联盟关系。另外,中铝公司还将协助力拓集团探讨在中国市场融资。

中铝公司本次通过溢价合理的收购价格入股力拓集团和资产两个层面,将使公司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全球顶级矿产资源的运营开发,分享各资产项目产生的 丰厚现金流。与力拓集团互派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共同成立合资销售公司,将使中铝公司更好地把握入股资产的运营、开发、销售等各方面整体情况,推动各资产项目 及力拓集团与中国市场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同时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安排,力拓公司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其拥有的优质资产,中铝公司作为力拓公司股东,也愿意与力拓公司其他股东一样,希望并致力于帮助力拓公司提升价值。

中铝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肖亚庆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双方在中铝公司2008年2月收购力拓集团股权的基础上达成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体现 了中铝公司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信心,表明中铝公司长期看好力拓集团的资产质量、增长前景和其管理实现股东价值的能力;符合中铝公司 国际化多金属的既定发展战略。通过对力拓集团核心资产的组合投资,中铝公司将吸收力拓集团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两公司在专业领域优势互补,将双方 的最佳优势投入到项目开发中,从而为我们在中国及全球的客户做出贡献。”

力拓集团董事长保罗•斯金纳(Paul Skinner)则表示:“中铝公司195亿美元的注资将改善力拓集团的债务状况,为力拓集团股东创造极大的价值,并为力拓集团在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同 时,力拓集团始终欢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中铝公司的合作将使力拓集团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因此,力拓集团董事会 经反复研究最终一致向股东推荐了与中铝公司的合作交易。”

中铝公司本次交易的财务顾问为野村证券公司、黑石集团、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摩根大通。

2008年2月,中铝公司入股力拓英国公司12%的股份,成为力拓集团的单一最大股东,为此次双方形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以后的此次交易,是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在形成进一步战略共识的基础上,基于对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市场的科学分析和审慎的判断,经过友好沟通和协商,建 立的一个互惠互利合作,有利于实现双方价值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双方的实力,符合双方的股东、员工、供应商、社区和所在国家的利益。

继入股力拓英国公司12%股份之后,中铝公司的本次投资是继续深化国际化多金属的既定发展战略,迅速适应行业格局快速变化,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和 结构调整,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的合作是在完全遵循国际商业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方式进行了规范的资 本运作,充分体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海外矿业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虽然目前全球经济遭遇金融危机,但是中铝公司管理层看好力拓集团多元化、低成本的资产质量,看好其基本价值和管理层实现股东价值的能力。中铝公 司与力拓集团共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显著改善力拓公司资产负债状况,促进力拓公司更好地经营发展,使中铝公司加速国际化进程,通过协同效应提升两家公司的业 绩,也有利于全球矿业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形势下,此次交易对所在国和促进中国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中铝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于2001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同年2月23日挂牌运营。目前,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有 色金属的矿山冶炼、加工、勘探、开采以及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地区从中国扩展到包括澳大利亚、秘鲁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铝公司通过新建、扩建、技术改造及资 产重组等方式,完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铝为主的轻金属、以铜为主的重金属、以及稀有金属和其他各种金属等业务全面发展的格局。目前公司氧化铝产量世界第 二、电解铝产量世界第三、铝加工材产量世界第五,在世界铝行业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其控股的中国铝业实现了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指数成分股。

中铝公司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主业突出、发展迅速。2007年,主导产品氧化铝、电解铝和铝加工材产量分别达到约1050万吨、360万吨 和80万吨,是公司成立时的2.4倍、5.3倍和79.8倍;生产铜精矿(含铜) 13.5万吨、精炼铜46.4万吨、铜加工材25.5万吨, 成为全国第三大铜生产商。2008年公司进入世界500强。

近年来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剧烈变化以及全球矿产资源行业的快速整合,中铝公司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战略重新定位为“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 ”。在新的战略定位下,中铝公司的业务领域由铝向铜、稀有稀土和其他有色金属拓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重点开发优势矿产资源、生产要素有效配置、拥有采选冶 加工产业链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公司,成为拥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国际化经营的管理模式、国际资本市场运作能力的跨国经营公司,以及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集团。

在铜业务上,中铝公司在通过海外资源的整合确保未来铜矿石供应的同时,借助兼并收购的手段迅速实现铜板块业务矿产开采、冶炼和加工的纵向一体化供应能力。除了在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投资外,中铝公司还持有国内其他三家铜加工企业的股份。与中铝公司海外多元化战略相对应,公司于2007年成功收购了先前在加拿大、美国和秘鲁三地上市的秘鲁铜业公司。

中铝公司积极实施资源战略和科技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步伐。一方面继续强化国内外资源开发工作,加快国内矿山建设和风险勘探同时推进 海外资源项目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向资源、能源富集地区战略转移。近年来,中铝公司积极进行海外业务拓展,目标包括澳大利亚、秘鲁等国家。这些海外投资运 作使得公司逐渐向多元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转移迈进,为发展壮大公司业务板块,参与全球有色金属资源竞争打下了基础,为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积累了宝贵经 验、培养了国际化人才队伍。

力拓集团成立于1873年,目前是全球第三大多元化矿产资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英国。以2007年产量统计,力拓集团的铝土矿居全球第一,铁矿 石、电解铝和铀居全球第二,氧化铝全球第四,铜精矿全球第五。近年来力拓集团一直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截至2008年6月30日,力拓集团的总资产达到 1073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300亿美元,净利润为69亿美元。

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始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力拓集团此次选择中铝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是因为其对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国经济的信心,看好广阔的 中国市场以及中铝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体现了力拓集团对于中铝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持续的增长记录、完善的公司治理及优秀的管理团队的信任。

本次中铝公司入股的资金将有助于力拓集团提高财务灵活性以及支持入股资产的开发运营,从而巩固力拓集团在全球矿业领域的市场地位。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作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增长引擎地位日益凸显,力拓集团也将借助中铝公司在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市场地位及丰富经验,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同时加速新兴市场项目的开发和勘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74

大陆面板业突围:液晶巨头技术封锁即将打破


From


http://tech.sina.com.cn/e/2009-04-02/04162965082.shtml


  “上周,夏普到深圳谈判,LGD与广州谈,奇美到佛山谈,昨天上午友达也刚来拜访过。”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的有关人士3月31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他们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全球几大液晶巨头的轮番造访,让内地上马液晶面板项目的热情持续升温。

  内地一线的彩电企业也变得“吃香”起来。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正努力撮合几大液晶巨头与内地主要彩电厂之间的“配对”。液晶巨头一方面想在内地市场找到稳定的下游“买家”,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合资,享受到内地政府的优惠政策。

  “它们比以前积极多了。”TCL面板业务有关负责人坦言,今年春节前后,液晶巨头“主动”来内地谈合作。而国内彩电厂也想借机向上游渗透,扩大增值空间。“我们正在谈,重新找对象,希望有机会向面板核心技术延伸。”

  而创维有关人士也透露,除了跨国公司,京东方最近也向他们“示好”。

  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内地代以上面板线今年会有突破,京东方8代线正在发改委走审批流程,京东方在合肥、彩虹在张家港这两条6代线也在筹备当中。

  这让液晶巨头们坐立不安,争先恐后地抢夺进军内地市场的“入场券”。LGD大半年前已成立了工作小组,围绕面板厂落户内地,做各方面的评估。最近,各大液晶巨头开出的价码已有所降低,像夏普的技术转让费就调低了一半。

  拓墣产业研究所亚研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研究员徐奕斐预计,今年中国内地至少会有1~2个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可以明朗,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对面板业的技术封锁即将打破。

  “国家队”突围

  内地已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但是由于目前内地只有5代线,无法经济切割大尺寸液晶面板,因此内地所需的液晶电视面板大部分都要靠进口。这令中国平板电视的增值空间局限在30%左右,也难以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今年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该《规划》把“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列为六大重点工程之一,明确支持6代以上液晶面板(TFT-LCD)和等离子屏(PDP)生产线的建设,支持骨干彩电企业提升模组一体化整机设计和生产能力。

  政府强力推进面板项目的决心,让全球液晶产业原有的均衡格局竞争更加激烈。

  “没有政府的大力投入,各个厂都不可能。”京东方研发业务的有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此坦言。京东方早在去年12月便公布了考虑上马8代线的计划,内地另外两家主要的液晶厂龙腾光电和上广电也扬言要上马7.5代线和8代线。

  巨额的投资是横亘在前路上的最大障碍。建设一条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需要300亿元人民币,而面板业竞争激烈,成本相差1%~2%对企业的盈利都会有很大影响。

  “关键什么叫成功?”上述京东方人士说,技术、产品、成本有竞争力,长期盈利当然好;但另一种情况是,技术能解决,产品能卖出去,却不一定马上盈利,不过在国家的支持下,面板产业起来了,彩电企业盈利、市场份额也上来了。

  显然,政府选择了后者。这位人士3月30日向本报记者透露,京东方8代线还是以自我发展为主,工厂设计、设备选择、产品定位等规划已有半年多时 间,概念已基本成熟,该项目的资金正在筹备当中。而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京东方的8代线已进入国家发改委审批阶段,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日韩企业“纷进”

  全球液晶面板业几乎被夏普、三星、LGD、友达、奇美这五大企业垄断。京东方8代线项目的推进,无疑在这个密严的阵营中撕破了一道口子。

  最先着急的是台湾面板厂。徐奕斐指出,夏普、三星、LG等日韩企业受影响不大,因为它们本身也有自己的电视机品牌,可以自我消化,而且它们走的 是高端路线。但是,大陆面板业的突破,却会让台湾液晶厂如坐针毡,因为它们没有自己电视机品牌,是大陆电视机厂家的主要供应商。

  继今年年初从大陆九大彩电厂手中拿下21.9亿美元的面板订单之后,台湾几大液晶厂更于2月底在台湾当地的媒体上公开谈论到大陆建设面板生产线 的事情。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台湾企业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中的占比从42%跌至32%,而韩国企业则从39%上升到52%。如果再不牢牢抓住大陆液晶市场快 速增长的机会,台湾液晶厂将很难挽回不利的局面。

  台湾企业到大陆设厂的强烈愿望,已引起了日韩对手的警觉。相比于欧美市场的衰退,大陆液晶电视市场却逆势增长。有关资料显示,大陆CRT电视的 保有量大约为4亿台,而LCD(液晶)电视的保有量仅约3000万台。DisplaySearch预计,2009年大陆液晶电视市场仍会有1890万台的 销量,比2008年增长44.5%。谁错失了大陆市场,谁将在下一轮战局中落败。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LGD已于上周与广州市政府洽谈液晶面板项目落户事宜。此前,LGD已在广州开发区建设了液晶模组工厂,该厂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完成,明年该厂的液晶模组产量将达到4800万片,其中大约25%用于电视,其余用于电脑、笔记本等。

  夏普也四处出击,除了与上海继续接触之外,近日也再次到深圳面谈。其实,夏普与深圳已洽谈了两年多,其间曾经中断,但最近又很火热。“上周去深圳谈判的人,直到3月31日还在深圳。”知情人士4月1日向本报记者透露。

  据了解,全球液晶业五巨头中已有四家,包括夏普、LGD、友达和奇美,最近密访广东,商谈面板项目。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的有关人士称,最近它们开出的条件都已降低很多,夏普的技术转让费更降低了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3

祝义才拿下南京中商 三巨头争霸新街口商圈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03/20090603031024885.html


每经记者  刘春香  发自上海

        近日,南京中商(600280,SH)的一则公告把昔日的江苏首富祝义才再次推到聚光灯下,和他一起被推上去的,还有他在资本路上再次演绎的“蛇吞象”。

        祝 义才,江苏雨润食品集团董事长,45岁。他屡屡出手南京中商,近日公告显示,此次再次增持南京中商的股权耗资2.74亿元。至此,祝义才及其一致行动人将 合计持有南京中商47.43%的股权,触发要约收购义务,为此,祝义才以11.05元/股的价格发起全面要约收购。

        与此同时,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商圈将形成王恒的“金鹰系”、张近东的“苏宁系”和祝义才的“雨润系”三足鼎立的局面。

五年前开始布局

        “看样子祝义才对南京中商志在必得。”一位接近雨润集团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此前,祝义才作为实际控制人的江苏地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地华)已经耗资过亿第六度举牌增持南京中商股份。公告显示,江苏地华已在二级市场购得南京中商1476.92万股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29%。

        祝 义才拿下南京中商的决心可见一斑。此次受让南京国资持有的南京中商约16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1.15%;受让中天投资持有的南京中商975万股股 份,占总股本的6.79%。公告显示,此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金额为8.3377亿元,收购人已将要约收购所需最高金额的20%(1.6675亿元)存入指 定银行账户。

        上述接近雨润集团的相关人士透露,祝义才“拿下”南京中商在2004年就已经决定,此前曾打算采用金鹰集团整体受让新百集团的模式。

        雨 润集团是一家集食品、房地产、旅游、商贸和物流等产业于一体的中国500强企业,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下属子(分)公司一百多家,2005年10月3 日,雨润集团的猪肉食品业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雨润集团拥有雨润食品(01068,HK)、南京中商(600280,SH)两家上市公司。

屡次上演“蛇吞象”

        让祝义才最难忘的资本运作应该是收购南京罐头厂,这起“零收购”被业内盛传为“蛇吞象”。

        记者问起在其十多年的创业过程中,记忆最深的事件时,祝义才毫不犹豫地提及收购南京罐头厂。

        “我最难忘的事是1996年收购南京罐头厂,将其更名为南京金福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那是江苏省首例民企收购国企,大家都不理解。”此次收购后,祝义才真正注意到了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的重要性。到2003年底,他已并购了20家国企。

        2004 年,祝义才在二级市场上对南京中商流通股进行收购,共计约735万股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1%,因此刊发举牌公告。祝义才旗下的江苏地华,截至 2005年2月18日累计持有南京中商的流通股达到近3327万股,持股比例23.17%。祝义才也因此成为南京中商实际控制人。

        其后,南京中商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江苏地华因此受益,持股比例上升到29.49%。此过程中南京国资对南京中商的持股比例持续下降。

        直到近日,祝义才及其控制的江苏地华合计持有南京中商47.43%的股份,长达四年半的收购之旅中,再次精彩演绎了“蛇吞象”的高超手法。

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祝义才再次增持南京中商的举动,被南京业内认为是南京新街口商圈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南京新百、南京中央商场、金鹰、苏宁电器都位于南京市最为繁华的新街口地段,也被称为新街口商圈。粗略估算有十家大型商场,其中,东方商场、新百和金鹰同属王恒的金鹰集团。

        苏宁电器属于张近东旗下,是张近东在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家超市连锁卖场,据业内人士分析,也是盈利最好的卖场。

        南京中商前身  “中央商场”,是“中华老字号”著名商业企业。自2000年上市以来,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主营业务利润和利润总额也都维持了逐年较高增长的态势。

        “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离三巨头‘开火’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这三家企业都各有千秋。”南京商业圈内人士指出。

        “错位经营是最重要的,”业内人士称,张近东拼家电,祝义才拼的是百货连锁,王恒拼的是高档消费。

        “拿他们其中任何一人的主要方向来竞争都是赢家,但如果不这样,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只会大家一起挫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8

传媒巨头马氏家族拟私有化东方报业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03/20090603031024853.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广东置地,这家2007年2月才成立的房产投资公司,连办公地点都低调得不知在哪里;在伦敦上市也只有不到两年的寿命,“消失”的高管近日又跃入大家视野。

        王璟,从去年8月就开始  “消失”的广东置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置地)前任董事会主席,近日又跃入大家的视野。有消息人士称,王璟目前或已被广东警方控制。

        广东置地公司网站公告称,今年3月1日,公司换任新主席,由担任香港高宝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的韩世灏出任,同时公司已于今年3月12日在伦敦证交所下市。

三项目只有一个在营业

        2007年8月,名不见经传的广东置地在英国伦敦证交所另类投资市场(AIM)高调挂牌,以每股0.9美元的价格发行5500万新股,拟 筹集4950万美元资金。然而上市仅一年,2008年10月,广东置地突然宣布停牌,原因是董事会主席王璟已失踪两个月,“无法取得联系”。

        随着王璟的消失,该公司旗下在广州三个相当具有影响力的地产项目,目前仅有位于广州公园前站的动漫星城尚处于营业中。另外两个地产项目,一个在去年底停工,一个至今还是光秃秃的一片空地。

        据了解,广东置地的三个商业项目,都是在令人羡慕的地铁边上,其升值潜力是无疑的。昨日,记者来到广东置地的都汇 168(MallofCanton)项目地。这个处于北京路繁华地段的工程,招商处大门紧闭。尽管大厦外边打着招商的字体,但大厦招商处的工作人员说,这 里早已经没有招商了。

        在大厦旁的施工单位介绍中,记者发现这个大楼的开发商有两个:广州金东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东源)和广州金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中,金东源是广东置地旗下的子公司。

        附近中原地产代理物业顾问柴成国说,“这栋大楼早已经是烂尾楼啦,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停工了。”

        广东置地另一项投资是珠江新城B1-1地皮,号称投资了25亿元,如今这块空地仍静静地躺在那里。

        毋庸置疑,广东置地的三大项目均为地铁上盖的好项目。能够取得如此的好地块实属不易,广东置地也曾在上市信息中披露,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与广州地铁总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记者在广州国土房屋管理局的网站上查询,动漫星城开发商是广州市地下铁道公司与天源投资联合开发(有消息称天源投资也是广东置地的子公司);珠江新城B1-1地皮是广东三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商服用地,2007年就已缴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伦敦金融城前市长也被骗?

        一直对外以KengWong自称的王璟,在业界也是神秘莫测,处事低调,其公司也未发现有中文网站。

        广东置地在伦敦上市的AIM招股文件中显示,王璟43岁,拥有南京大学学士学位,主修英国文学,1987~2001年任职广东省政府部 门,任期内参与广东省地产相关政策的制定;随后在广东恒升(HengSheng)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任助理总裁,主导开发广东省内数个高端住宅项目。

        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下属子公司的天源投资与金东源的公司员工均表示,并不知道公司有王璟这位高管。

        2007年2月,王璟在英属维尔京群岛(下称BVI)成立广东置地作为控股总公司。为了促进其在伦敦成功上市,其上市的文件中解释,在广 东除三家实体公司外,还拥有10个壳公司,其中6个为BVI公司,4个为香港公司,以BVI控股香港公司、香港公司控股内地公司的形式搭建资本结构。

        不过,促成广东置地成功上市的关键人物是伦敦金融城前市长DavidBrewer。2005~2006年,DavidBrewer担任金 融城市长。一直以来,DavidBrewer对中国市场兴趣颇浓,并认为广东置地旗下的项目资产非常不错。因此,在广东置地伦敦AIM上市 后,DavidBrewer也出面担任其非执行董事。就在王璟消失2个月后,DavidBrewe也随即宣布辞去其非执行董事一职。

或与25亿关联交易有关

        有知情人士称,王璟原名叫王胜。他的“消失”应该与去年8月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调查广东置地有关。

        去年10月底,广东置地公告称,广东置地在广州的三个项目  (除动漫星城一地下单元外)全部查封登记,这意味着在调查结束前这些地产项目均不能转让、抵押,或做其他物权变更。

        2007年11月,广东置地公告称,王璟与一位叶女士达成协议,将购入广州CBD珠江新城B1-1地块项目45%的股份。该地块上将开发一个金融中心,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包含写字楼、商铺、酒店式公寓和一座五星级酒店。

        然而,此次购地是一宗关联方交易,广东置地及其全资子公司Nords-ley以人民币24.9亿元的价格,向两家分别代表王璟和叶女士的 公司For-tuneFoundation和RailCommercial买断其持有的珠江新城B1-1地皮权益,交易由现金和公司新发的股票支付。正是 通过这次“左手倒右手”的关联交易,王璟从中获益约10亿元,之后就“消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9

传媒巨头马氏家族拟私有化东方报业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03/20090603030925708.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在香港传媒业极具影响力的报业巨头马氏家族提出,拟以总计8.78亿港元,将旗下拥有《东方日报》、《太阳报》等多家在香港颇具影响力的报纸的上市公司东方报业集团(00018,HK)私有化。

        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在港股市场上,“私有化”这个话题十分热门,先后有多家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建议。尽管电讯盈科 (00008,HK)、鳄鱼恤(00122,HK)等公司私有化建议因诸多原因最终而未能成功,但这并未能阻挡其他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私有化意愿。

        继上周主营保健品的四通控股(00409,HK)宣布,其大股东人称“中关村村长”段永基提出以总计5.53亿港元的代价私有化四通控股 后,时隔数日,又一家公司提出私有化计划。在香港传媒业极具影响力的报业巨头马氏家族提出,拟以总计8.78亿港元,将旗下拥有  《东方日报》、《太阳 报》等多家在香港颇具影响力的报纸的上市公司东方报业集团(00018,HK)私有化。

高溢价收购  总涉资8.78亿

        东方报业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马氏家族旗下的信托基金Ma蒺sFamilyTrust提出自愿性有条件全面收购,将以每股0.95港元的现金作价私有化东方报业集团。

        据悉,马氏家族信托及其一致行动人目前共持有东方报业集团14.7亿股股份,占该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61.45%。如果此次提出私有化建议被获得通过,那么马氏家族将共需为此支付8.78亿港元。

        据了解,此次马氏家族提出的收购代价较东方报业的股价存在较大的溢价。其中,较东方报业集团停牌前收市价0.82港元溢价了15.9%; 较股份截至最后交易日的1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0.81港元溢价了17.3%;而较股份截至最后交易日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0.77港元则溢价高 达23.4%。

        某香港证券业分析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事实上目前市场整体气氛转暖,大股东提出的私有化需要一个较大的溢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小股东的反对。

        不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东方报业集团的大股东来说,每股0.95港元的收购价,实际上应该算比较便宜的了。截至2009年3月31日为止,该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1.16港元,而上述收购价较其每股资产净值折让了约18.1%。

目的是节省管理成本

        尽管提出了私有化建议,但马氏家族明确表示,将继续东方报业集团的现有业务,同时称不会对集团现有运作及管理层以及员工安排等方面做出任何重大改变。

        对于私有化的理由,马氏家族提出,东方报业集团此前6个月的每日平均成交量为2500835股,相当于该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0.1%, 其在市场上的流通量偏低。而过去6个月股价最高时为0.83港元,长期低于集团的综合资产净值。马氏家族认为,上述私有化建议可为公司的小股东提供套现的 机会。

        与此同时,东方报业集团表示,在计算维持上市公司地位所涉及的成本及管理资源后,董事会认为公司维持上市地位并不划算,私有化可省却上述成本及管理资源。

        另外,为了促使小股东同意私有化建议,东方报业集团在其公告中还强调,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各行各业纷纷削减开支,东方报业集团的报刊及 网站广告收入将继续受到不利影响,加上须应付收费报刊市场的激烈竞争,对来自免费报刊、户外媒体及互联网的其它媒体的威胁亦日益加深。

        虽然鉴于出版行业扩展空间有限,东方已将焦点转移至网上业务,但公告透露由于仍处于发展阶段,即使广告收入有所增加,但仍未达到收支平衡。

新闻背景

        东方报业集团为香港最重要的报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东方日报》、《太阳报》以及门户网站on.cc等多家香港主要媒体。其中《东方日 报》于1969年创刊,至1977年开始成为香港销量最大和读者人数最多的报纸。《太阳报》于1999年创刊,以年轻读者为主要对象,其销量和读者人数紧 贴《东方日报》。

        东方报业集团的创始人为马惜如、马惜珍兄弟,据此前媒体报道称,马氏兄弟是香港有名的大毒枭,目前仍在被通缉之中。现在,掌管东方报业集团的仍为马氏家族成员,其家族成员共持有东方报业集团14.7亿股股份,占该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6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0

LNG巨头南粤争霸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31/159941.html


“按照目前广东省的气源规划,中海油的确比较占优。”12月30日,广东省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庄荣金对本报记者表示。

12月28日,中海油珠海深水工程基地正式开工,计划2010年建成,通过高栏港陆上终端与珠海LNG项目、深圳LNG项目等联网以配合中海油在南海深水区建设400亿-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

“以此项目为起点,中海油将在珠海开启一系列项目,包括荔湾3-1油田开发建设、启动LNG战线、LNG汽车等项目。未来几年,中海油将在这里投下300亿-500亿元。”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当日在奠基仪式上表示。

抢占制高点

据 记者了解,该深水工程基地项目由中海油旗下上市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600583.SH)投资建造,首期投资额约10亿元,占地 约295万平方米,主要从事生产储卸油装置、深水浮式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船、组块及模块等深水海上油气田设施的建造以及新产品研发制造、深 水船队补给支持等。

“建成后将成为大型深水海洋工程基地,为加快公司储备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抢占南海深水油气田资源提供有力支持和重要保障。”海油工程12月29日公告称。

目前,海油工程在山东青岛、天津滨海新区以及广东惠州等地拥有海洋工程制造场地。其中青岛基地年钢材加工能力达20万吨以上,而天津临港工业区和珠海深水工程基地正在建设中。

事实上,自12月9日宣布在中国南海深水区发现流花34-2气田后,中海油动作频频。

12月16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母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已与英国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即BG集团)就63/16区块签订了石油产品分成合同;12月28日,中海油珠海深水工程基地也宣告正式开工。

“这一系列的动作足以显示中海油企图巩固其在广东天然气老大地位的野心。”庄荣金表示,与海上油田的开发相类似,中海油对气田的开发也会采取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合作的方式,“在气田上就与哈斯基石油公司合作。”

而对于具体的合作模式以及利益分成,中海油有关方面在30日以“信息敏感不方便透露为由”委拒记者采访。

但一位中海油总部知情人士29日晚向记者坦承,浅水区域的油气资源已开发得七七八八,中海油只能够往深水去发展。他透露,“对于上游气田开发,一般由有限公司负责,由于涉及到技术以及利益分成,所以集团都盯得很紧,不允许私下向外透露。”

“中国的石油公司在500米以上的深海油田勘探上跟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PSC合同的原因。”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如是解释。

所谓的PSC合同(即PRODUCTION SHARING CONTRACTS)是指双方通过谈判确定产量分享比例的产量分享模式,一般来说开发成本越高的公司分享的比例也越大。

而12月16日中海油与BG集团签订的合同规定,在勘探期内,BG集团将在63/16区块(南海西部海域的琼东南盆地)进行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并钻探初探井。BG集团将在勘探期内承担100%的勘探费用,而中海油将有权参与合同区内任一商业油气发现最多51%的权益。

逐鹿广东天然气市场

“目前天然气在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中只占到3%,中国未来要提高到10%,这将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庄荣金说。

而按照广东省发改委的总体规划,至2020年间广东省将形成包括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在内的四大区域管网,形成覆盖全省的天然气主干管网约3200公里,工程总投资约460亿元,年销售收入预计1500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引起了三大石化巨头的注意。据庄荣金的介绍,目前除了在深圳大鹏湾的LNG项目以外,中海油在粤东、粤西以及南海均设有LNG接收点;而中石油除了西气东输二线项目外,还在深圳建网;中石化也企图通过川气入粤项目来分一杯羹。

而中海油副总经理周守为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海荔湾3-1将于2012年年底或2013年初投产,远期一年可出产3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个量是整个“西气东输”的3.5倍。

“以量来衡量的话,中海油还是占据广东绝大部分气源。”庄荣金认为,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目前东段(至广州)至少要到2011年底方开通,而中石化的川气入粤计划在量和时间表上都暂未确定,这给中海油进一步巩固广东天然气市场腾出了时间。

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日产量达450.1百万立方英尺,其中在南海东西部的日产量就达362百万立方英尺,天然气的实现价格为3.93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上升2.8%。

更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3月28日,中石化、中海油与粤电集团按照3∶4∶3的股权比例合组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负责广东省省级天然气主干管网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当时被指大有联袂抗衡中石油之意。

对此,庄荣金表示,未来中石油也将会参股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作为重要的气源供应商之一,管网公司不可能让中石油缺席”。而对于未来中石油将以何种方式进入管网公司,庄荣金表示,坊间盛传的说法是按量来确定股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53

国内彩电巨头开打LED电视价格战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4/20100122/000000146562.shtml


  原价16999元的海尔55英寸LED(发光二极管)电视,现促销价为12999元;原价18888元的LG 47英寸LED电视,促销价下调至14999元。一夜之间,LED电视价格战提前来临。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创维数码(00751.HK)获悉,从1月15日开始,创维已经展开大规模的新春促销活动,酷开LED电视价格最高优惠达30%。

“LED电视普及时代已经来临,创维正是准备借新春机会反超外资品牌。”创维数码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钟志峰昨日对记者表示,目前创维LED背光模组80%已经实现自产,因此,在市场价格调整上更灵活。

去年上半年随着LED背光模组价格的大幅调整,三星、LG等韩国巨头率先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推出LED电视,取得了先发优势。但随着创维、海信等多家液晶电视品牌开始规模推出各自的LED液晶电视,显然2010年中外LED电视提前进入了“短兵相接”的对决阶段。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中LED背光模组价格迅速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大于CCFL(冷阴极荧光灯)下降幅度,Displaysearch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40英寸LED背光模组的价格依然在1000美元以上,而目前已经下降到436美元。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表示,到2010年第一季度20英寸以下的背光模组LED和CCFL的价格差将只有2美元,而40英寸LED背光模组与同尺寸CCFL的价差也已经下降到100美元,到2010年底双方的价差更将下降到20美元以内。

显然外资LED价格高出普通液晶近一倍存在着暴利,而创维主动将价格下拉30%以上,显然是顺应上游部件价格调整作出的。

最近,Displaysearch将2010年全球LED液晶的出货量目标上调到1900万台,而三星电子更是提出了1000万台翻四倍的目标,显然 LED电视的大势锐不可当,不仅在中国,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将目光从传统LCD转向更加轻薄环保的LED电视。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研数据也显示,截至目前,消费者对于LED电视产品的关注度已高达75%,中国市场准备今年购买LED电视的消费者比例更是高达34%。

“现在海尔和创维已经率先下调LED电视价格,听说海信也要调。”广州国美有关人士说。TCL多媒体相关负责人昨日对记者表示,TCL短期在LED电视价格上不会有太大调动。由于与三星签订供货合同,目前TCL的LED电视从屏到模光模组都是由三星供应。

“如果自己生产LED背光模组,价格会低几个百分点,市场价格的确会更灵活一些。”该相关负责人说。或许正基于此,去年底,海信电器增发所募集资金除了 计划扩建5条液晶模组生产线之外,还要为之配套建设5条背光模组生产线,而这5条背光模组生产线将全部采用LED背光源技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