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作最精明決定 與短暫情緒保持距離 黃國英
1 :
GS(14)@2014-01-16 01:22:32http://www.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1144
上兩期談過「決策四大惡棍」頭兩項:選項狹隘、確認偏誤,本周到第三項:短期情緒干擾。很多人平時精打細算,但往往一時「鬼揞眼」,無故白花一筆在無謂嘢上,或在大額消費(購車、電器)時,選取遠超預算的款式,背後究竟有何原因?當然,人所共知的是銷售員「居功至偉」,其中買車乃最易使凸的項目之一。有位汽車書作者菲臘斯,就受編輯委託,應徵車行業務員當「無間道」,希望了解o氹到準買家提高消費的手法。
推銷員不讓客人思考
三個月間,菲臘斯已上手,學曉不同技巧。他發現整體綱領,不離讓客戶停止「思考」,開始「感覺」。人多在買車前有所準備,起碼有「筆直」,要打破客戶算死草,老手教菲臘斯由眼神開始,一見客戶被某輛車吸引,有理無理即刻讓其上車試坐,跟手撻車,硬邀其試駕。「手足,四個轆一轉就掂!」
當客戶開始有意思,銷售員的好戲才剛開鑼。少不免的一幕,是大讚客戶的眼光,謂他們看上的款式極受歡迎,令他們「感覺」作了精明的選擇(當然非財務上),提升客戶興奮度。接下來,當然是一臉緊張,打去問「有無現貨?」,在客戶心中,先構建急逼之感,再覆「有!」,突然無端端連有貨都變好消息。到講價階段,另一角色「主管」出場,銷售員向其「極力爭取」折扣,客戶一來有抵買的錯覺,二來感到銷售員與自己同一陣線,加上早前的亢奮感,加埋就變得非買不可。
被閃現的情緒影響,無論前期準備多充分,都是鏡花水月,最終還是作不出好的決定。要改善,先要與會影響情緒的因素保持距離。《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的作者,窮教員哈藍,慳錢能力無人能及,連冬天開暖氣都捨不得,父親來訪時也不例外。他最終決定要買車時,深知將會經歷上述難關,原本只打算買三千美元的二手車,如果中伏畀多了個零,要再捱幾耐(冬天的)冷氣?他給自己訂下的原則,是只致電經銷商,講出肯付的金額、要求條件,試駕其他車的邀約、加少少錢換好啲,一概唔制。哈藍表示,遙距對話中說不,要比面對面容易得多,最終當然力保不失。
想像短中長期影響
另一抽離方法,是威爾許(Suzy Welch)提議的10/10/10方法,指用三個時框來想像決策後的感覺,分別是十分鐘、十個月、十年後。閃現的情緒最影響十分鐘後的感覺,決策帶來的長期後悔,原先則極少被想起。套在買車的例子,如買下超越預算的靚車,十分鐘後當然是駕着新駒,四出演示,感覺超好,不必細表。但十個月後,每月供車的額外支出,人多不會預先想像;而十載之後,良駒都變廢駒,額外付的錢物有所值否,也不在想像之列。如果停一停,想清短中長三段時間的感想,得出平衡,可望幫助大家作出較優的決策。
基金界:美大選要作最壞打算 增持現金至一成 見15年新高水平
1 :
GS(14)@2016-11-08 05:34:20【明報專訊】美國大選結果將於本周揭盅,有調查指環球基金經理的現金比例達到15年新高,本報訪問本港的基金經理,亦有同樣部署,減持股債並增持現金,採取防守策略,甚至表示今年提早「埋數」。分析認為,無論大選結果如何,對金融市場亦非好事,况且大選後市場會把焦點轉移至加息及脫歐問題,避險情緒將持續高漲。
莫文輝:今年市場提早「埋數」
瑞士盈豐中國基金高級投資基金經理莫文輝表示,留意到今年市場有提早「埋數」的現象,以往多是11月中開始才粉飾櫥窗,但今年基金經理提早沽貨,增持現金,不願持貨太久,亦不會開新倉。他管理的基金雖然是中港股票基金,但現金水平亦由8月份的1%至2%,增至10月份的9%。
主要管理對冲基金的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亦稱,儘管他重視長期投資策略,最近亦已減少股票倉位,改為增持現金或轉倉亞洲債券,他表示,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國債受歐美亂局影響小,故較為安全。另外,亦有透過沽期指或「波幅長倉」(Long Volatility)的操作去對冲股市風險。
譚新強:舊經濟股或成避風港
譚新強續稱,前幾年一直是成熟市場的天下,但今年情况開始逆轉,美國大選以致脫歐隱憂,都令資金從成熟市場流向新興市場,而他預料這趨勢至少會延續多兩至三年。新興市場或亞洲股市當中,以港股估值最便宜。尤其是近月內地經濟數據回穩,舊經濟股有「翻生」迹象,未來有機會繼續作為對冲歐美風險的避風港。
莫文輝亦表示,近月有增持水泥股,他相信這版塊不是短暫的回勇。但他強調,增持現金不只因為大選後可能出現的拋售潮,長遠來看,美息持續上升、強美元都會對亞洲市場有影響。
明年德法大選 避險情緒持續
有基金經理透露,市場的避險情緒不會在美國大選後就會好轉,因為大選後市場焦點會轉移至加息,而歐洲方面,即使英國脫歐存在變數,脫歐陰霾亦持續籠罩市場,尤其明年法國及德國等會相繼舉行大選。
陳柏鉅:政治影響不會長久
景順投資管理多元資產及香港退休金主管陳柏鉅表示,這類政治因素對大市的影響不會長久,近日連港股也回吐,主要是因升至高位借勢調整。該行不會集中歐美的政治局勢,而是看基本因素及企業的盈利,因此沒有因大選而特別減持或進行對冲。
明報記者 廖毅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16&issue=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