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喜得龙上市搁浅 传涉嫌虚假借贷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 ... 8/07415066066.shtml

http://www.ganguba.com/viewthread.php?tid=133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1

洞庭水殖虚假披露掩盖关联交易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02/0735557786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3

清盤人關注應收賬合法性 宜進利疑做虛假交易

2008-12-25  AppleDaily


【本 報訊】原以為出售資產後宜進利(304)「爆煲」事件已告一段落,但據一份早前高院判詞披露,清盤人富理誠於調查過公司債務後,關注宜進利銷售及應收賬的 合法性。港交所(388)前獨立董事David Webb更認為,若果商業罪案調查科未介入,應了解事件。記者:陳健文

高院於11月 11日至13日,就有基金質疑宜進利資產出售作價展開聆訊,法院於本周一(12月22日)下達判詞,內容卻透露清盤人表明非常懷疑宜進利管理層誠信,認為 不宜繼續將宜進利交由原管理層營運。接管宜進利日常管理後,清盤人更開始關注宜進利批發及分銷業務賬目的合法性,主要涉及該部門的銷售及應收賬。

清盤人估計,宜進利用作收購及支持虧損業務的部份資金,是來自一個自製的「資金圈」,具體運作是向與宜進利管理層關係密切的公司,出售一些不存在的貨品,而相關公司基本沒有業務。

向自製公司售不存在貨品

清盤人認為宜進利實際營運規模,有可能會較現時財務報表顯示的為細,公司亦有可能未如財務報告所顯示般賺錢。判詞沒有提及清盤人有否報警。商罪科昨向本報表示,未有接獲有關事件的舉報。本報昨日未能成功與富理誠就事件進行聯絡。

David Webb昨就清盤人所提出的事宜於網上發表文章,指雖然有關問題仍需待法院查正,並且於證實相關人士有犯罪前所有人均是清白,但他認為若果原本商罪科並沒有留意到宜進利的事宜,現在好應該了解一下。

Webb:商罪科應了解事件

今 次不是David Webb第一次就宜進利撰文,他曾於9月16日在網上撰寫文章,指自去年撰文表示聯洲國際(048)有問題後,收獲多份指宜進利有問題的文件,但由於沒有 提供證據,故沒有撰寫任何文章,並於去年9月12日已將資料交予相關監管機構。仍在進行清盤的宜進利,早前清盤人給予債權人的文件曾顯示,截至08年3月 底止、總額達8.73億應收賬中,暫時只收回1620萬元,僅為應收賬約1.85%。

宜進利爆煲事件簿

08年7月22日事 件:公佈3月底止全年純利約4.57億元,升52.27%,首次不派末期息7月尾至8月中事件:市場傳出多項不利消息,宜進利股價由逾5元跌至約1元的水 平9月3日事件:公司表示CVC已放棄拯救計劃,指無力償還總額逾12億元的貸款,銀行現金亦已被凍結9月8日事件:《基點》報道,宜進利已停止償還貸款 利息9月9日事件:宜進利內地三家店舖被東亞銀行接管9月11日事件:法院委任富理誠為清盤人10月31日事件:周大福以約5.05億元收購宜進利部份零 售店及品牌12月22日事件:法庭文件披露,清盤人關注宜進利賬目合法性12月24日事件:港交所前獨立董事David Webb認為,商業罪案調查科應了解清盤人所關注的問題

案件押後金至尊、合俊覓重組延清盤

疑因抵受不住金融海嘯冲擊的上市公 司金至尊(870)及玩具商合俊集團(2700),今年10月相繼遭債權人或自行申請清盤。有關清盤案昨在高等法院提訊,兩案的呈請人均表示在尋求重組方 案,獲批准將案件押後。另金至尊及恒豐珠寶案中,代表呈請人的律師稱,臨時清盤人德勤及公司正尋求重組。至於合俊集團及旗下6間公司的臨時清盤人亦希望覓 得重組機會,需要至少6個月。至於連鎖式電器零售店泰林無線電行有限公司,在10月結業後向高院申請清盤,公司代表昨表示已覓得白武士。聆案官考慮到公司 需時進行重組,亦將案件押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55

42家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或成被告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401/06456050419.shtml


  每经记者  张安基  发自北京

  42家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虚假陈述成为被告,只要股民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日前知名证券维权律师宋一欣通过对相关数据整理后得出的结论。

  宋一欣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称,在诉讼时效内,目前可诉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有46家  (其中有4家公司为三板公司),其中杭萧钢构(8.95,0.18,2.05%)(600477)、吉林敖东(34.45,0.55,1.62%)(000623)、S延边路(10.55,0.00,0.00%)(000776)、三联商社(7.28,0.05,0.69%)  (600898)、ST大唐(9.15,0.01,0.11%)(600198)和中兴通讯(35.79,0.45,1.27%)(000063)等皆榜上有名。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证券法》司法解释建议稿《关于审理证券侵权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试拟稿)》已经报送最高人民法院,或建议取消证券诉讼前置程序,并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其他证券侵权行为纳入可以提起诉讼的范围。

   “问题明星股”榜上有名

  根据宋一欣的统计结论,在46家可诉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中,龙昌1(原石油龙昌)、国瓷3(原国光瓷业)、信联1(原信联股份)、精密 1(原精密股份)4家公司已经退市,目前在三板市场上进行交易。剩下的42家上市公司中,杭萧钢构、吉林敖东、S延边路、三联商社、ST大唐、中兴通讯等 牛市“问题明星股”皆榜上有名。

  从诉讼时效来看,中粮屯河(13.10,0.39,3.07%)(600737)案清明节过后就会因过了诉讼时效而丧失诉讼权,诉讼时效最长的当属3月初刚刚公告被财政部海南办行政处罚的华闻传媒(000793)案。

  可诉的8家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件亦是“大腕”云集:董正青、董德伟、赵书亚买卖S延边路(原延边公路)内幕交易案;唐建买卖新疆众和(11.20,0.16,1.45%)(600888)内幕交易案;罗高峰、陈玉兴、王向东买卖杭萧钢构内幕交易案;王黎敏买卖太钢不锈(5.90,0.03,0.51%)(000825)、柳钢股份(4.96,0.06,1.22%)(601003)内幕交易案,均被宋一欣搜罗其中。

  5家可诉的操纵股价案方面,汪建中、北京首放操纵38只股票、权证价格案;武汉新兰德、朱汉东、陈杰操纵股票价格案;“朱大户”朱耀明操纵百科药业(000627,现天茂集团(5.41,0.10,1.88%))股票价格案;“涨停板敢死队”周建明操纵15只股票价格案;王紫军买卖SST中纺  (600610)操纵股价案,每个案件案发时均占据大量财经媒体版面。

   依据证券民事诉讼前置程序

  依据现行法律,有关证券民事赔偿的诉讼主要分为3类,即: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投资者提起有关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时,必须依据证监会、 财政部或其他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根据法院判决生效并认定有罪的刑事判决书,法院才能受理诉讼。上述规定被法律界称为“证券民事诉讼前置程序 ”。

  据宋一欣律师介绍,其得出前述统计结论,其主要方法就是依据证券民事诉讼前置程序,即将尚在诉讼时效内的、所有上市公司受到的所有处罚决定的相 关数据先提出来,然后用“排除法”逐个筛选和对比,最终确定在诉讼时效内、可诉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有46家,可诉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件有8家,可诉 的操纵股价民事赔偿案件有5家。

   90%虚假陈述案获得赔偿

  另据宋一欣律师统计,目前正在诉讼过程中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有12家,其中包括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案、ST科龙(000921,原科龙电器)案、杭萧钢构案和ST大唐案;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件和操纵股价民事赔偿案件目前尚无一例正在进行诉讼。

  从实际诉讼效果来看,截至2008年底,大约有10000名投资者做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原告,涉及的起诉标的约在8亿元~9亿元,大约90%的原告通过和解或判决获得了赔偿,其中和解的比例最大,约占8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目前正在被诉的几家上市公司,但各公司均未透露目前诉讼案件的最新进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20

從原裝屏到LED電視 三星電子虛假宣傳成癮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8/0NNDE1XzQyOTU0Nw.html

「前年看廣告、聽導購員介紹,為了嘗鮮買的LED電視,多花好幾千塊。今年『五一』到賣場一看,竟然發現全部變成LED液晶電視,這跨國企業怎麼也會炒作概念誤導消費者?實在太過分。」

日前,有來自上海的消費者向《中國企業報》記者抱怨,當時就想著國際大品牌推出的全新技術的電視新品應該值得一試,沒想到這個LED電視還是液晶電視,就是換了一個背光源多掏幾千塊,三星這是炒作技術概念、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隨 後,《中國企業報》記者先後通過蘇寧電器賣場、三星電子官網等多個渠道看到,曾在2010年高調宣傳的三星「LED電視」已不見蹤影,全部改成三星 「LED液晶電視」。在賣場導購員透露,「三星LED液晶電視的說法已經改了有段時間,之前一直叫LED電視都順口了,現在向消費者介紹還要加上液晶倆字 都不太習慣。」

就在今年年初,三星電子在液晶電視銷售過程中宣傳的「原裝三星屏」被指存在使用台灣外購屏情況,後經媒體披露後三星電子在蘇寧、國美等家電賣場緊急撤換「原裝三星屏」宣傳。此前被三星原裝屏誤導的消費者,大多還被「蒙在鼓裡」,不僅多掏錢,還無處討說法。

杜撰LED電視概念

2010年,隨著三星LED電視在中國市場推出,《中國企業報》記者瞭解到,當時在三星電子對外的宣傳單頁、網站廣告、電視廣告中,LED電視均被賦予「全新的產品類別和技術概念」,對外統一冠名「LED TV」。

上述消費者透露,「當時三星的LED TV一上市,我還以為這是繼CRT電視、LCD電視之後的第三代電視新品,正好碰到家裡要換新電視,我毫不猶豫地花了幾千大洋買了三星LED電視。」

韓國媒體報導稱,在今年三星LED液晶電視多款新品發佈時,三星對外介紹,LED電視就是將原先LCD TV的光源從背光模組,更換為具有「發光半導體」之稱的LED,並將對比度、厚度等進行全面升級的電視。

隨後,《中國企業報》記者致電三星電子客戶服務熱線,工作人員介紹,「LED電視就是背光源採用發光半導體的液晶電視。」

一 位從事電視技術標準工作的專家透露,「不論是中國標準,還是國際標準,都沒有LED電視的定義,要麼就是LCD、或者OLED,現在海信等企業正在牽頭制 定LED背光源模組國際標準。」早在2009年,英國廣告局便禁止三星電子最新的「LED電視」廣告,是因為對消費者有誤導性。

家電資深觀察家於清教指出,「此前三星電子的LED TV宣傳就是想打一個擦邊球,利用市場各方對產品缺乏瞭解的空檔期。現在,三星突然在中國將LED電視的宣傳全部變為LED液晶電視,應該是受到來自市場監控機構和同行的壓力。」

虛假宣傳只為賺錢

從台灣屏宣稱原裝屏,到LED液晶電視宣稱為LED電視,《中國企業報》記者看到,近年來三星電子為謀求市場份額和商業利益的最大化,欺騙消費者的手段無所不用,可謂是「劣跡斑斑」。

今年初以來,三星電子在韓國本土市場先後因為壟斷洗衣機、電視、筆記本電腦等家電價格,聯合移動運營商操作手機市場價格,最終受到韓國市場監管部門的巨額罰款。此前,三星電子在歐美市場上因為聯手操作液晶面板、芯片等產品的市場價格,遭遇反壟斷調查和巨額處罰。

在於清教看來,無論是概念炒作、虛假宣傳、操縱市場、控制價格,三星電子這些手段直接傷害的是消費者利益,涉嫌不正當獲利,已經完全打破了作為一家跨國企業應當堅守的「商業道德底線」。

早 在2010年三星LED電視在中國市場推廣之初,《中國企業報》記者就調查發現,雖然只是液晶電視背光源的變化,但是三星LED液晶電視比普通的液晶電視 的市場售價高達數千元,最高上萬元的上漲。正是依靠上述手段,近年來三星電子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三星的廣告說是全新的LED技術帶來的LED電視,實際上就是換了背光燈的LCD(液晶)電視。這分明是在誤導消費者。而且,連台灣屏都敢用來宣稱三星原裝屏,這樣的產品、這樣的企業,怎麼會有可信度,又怎麼能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信任呢。」一位三星電子的用戶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9

吻不起的增長:中國鋼鐵虛假繁榮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8/4ONDE3XzQ1MDI4OQ.html

21世紀網獨家報導 在2萬億新經濟計劃刺激下,鋼鐵產能超負荷運作、鋼貿融資黑洞、鋼企信用質量受壓、重組受阻等潛行風險,已經達到了讓人顫慄的程度。

一次遲來的批覆,讓位於中國南方的兩座海濱勝地搖身成為鋼鐵之城。5月,武鋼、寶鋼兩家鋼企巨無霸同時在兩廣不到500公里的半徑範圍內圈地競爭,行業的瘋狂和虛火,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便宜的鐵礦石運輸成本、鋼材出口和西部大開發三大優勢,成為吸引武鋼佈局廣西防城港、寶鋼落止廣東湛江的最好「嫁妝」。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的曲折性、艱巨性進一步凸顯。在中國鋼鐵行業面臨世紀性首虧的背景下,最新的支出刺激方案較2008-2009年更加謹慎也更具有選擇性,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鋼鐵和綠色能源項目上,無論對於中央或是地方政府來說,這份「厚禮」顯然讓人備受鼓舞。

不過,鋼鐵行業仍難以流血止損、鋼貿圈授信大幅縮水,大規模的鋼鐵基建項目,會否引發更大的信貸規模和系統性風險,甚至是民間借貸等更危險領域的災難?中國地方債與房地產風險猶存,鋼鐵供應過剩會迎來多多益善的效應嗎?

21世紀網特別策劃《吻不起的增長:中國鋼鐵虛假繁榮》,將陸續推出8篇文章,闡述當前鋼鐵行業庫存超負荷積壓現狀、鋼企探索多元化轉型、現金流及募投情況。本輪經濟刺激計劃中,機場、鋼鐵、鐵路項目紛紛獲批。新一輪投資驅動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動鋼鐵行業?2萬億,能救鋼鐵嗎?

一方面是大舉南遷,搶灘便利的港口貿易條件,一方面瘋狂重組、開闢副業、上市圈錢、融資解困、甚至出海拓荒。成為當下中國鋼企掙扎求存的縮影。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出於對GDP的迷戀,高舉鋼鐵產能即意味著綠色經濟的受損。為何仍表明把虧損中的鋼鐵進行到底的決心?

對於用鋼需求疲軟的下遊行業來說,房地產、基建、機械、家電、汽車等消費主力軍,超負荷的鋼鐵產能會引發崩盤的擔憂嗎?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當地產調控和信貸緊縮破壞了鋼貿融資的盈利模式,鋼和銅的貿易融資會成為銀行的首要風險嗎?

當中國政府把2012年GDP增長目標定為7.5%,2011-2015年期間的平均增長目標為7%。中國過熱的經濟增速帶來商品市場的繁榮,政府強調使經濟增長擺脫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鋼鐵大躍進會成為主要趨勢嗎?

據麥格理數據,中國鋼鐵業的現金利潤率為負值。產能利用率已從2000年初的逾95%降至去年的83%。如果低於90%,鋼鐵生產企業就很難擁有較高利潤。中國鋼鐵業的營運利潤率是全球最低之一,一些上市鋼鐵企業目前正將業務多元化,分散到養豬等副業。

來自中鋼協的數據,當前中國鋼鐵產能為8.5億噸,但目前只利用了6.8億,嚴重的產能過剩壓力猶如泰山壓頂。一季度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10.34億元,較之去年同期158億元的盈利數據,鋼鐵行業仿似步入冰河世紀。

\

2011年全國鋼材產量分佈圖,鋼鐵行業向南佈局集結號吹響(單位:萬噸)

路透財經分析稱,如果不關閉工廠,那麼中國鋼鐵市場要用很長時間才能達到供需平衡。假如中期內中國GDP每年增長6%,GDP每增長1%,就仍然需要再多生產0.6%的鋼鐵。

東方證券最新發佈的「微中國」調研報告顯示,大家對平台貸款和房地產最擔心。英國金融時報曾援引銀監會稱,中國已對部分鋼鐵貿易商過度放款的問題向銀行業提出警告。

多元化求生,成為了鋼企在寒冬的唯一出路。在緊縮的信貸條件下,鋼鐵企業的日子愈發艱難——寶鋼鞍鋼武鋼,因違規增加產能頻被審計署點名;重慶鋼鐵擬收購大股東投建的198億元鋼鐵資產,但復牌遙遙無期。

首鋼擬重組緩解資金壓力,卻遭到106個小股東反擊;華菱與安賽樂米塔爾嘗試期權式股權置換,也仍難擺脫對銀行貸款的嚴重依賴。標準普爾評級認為,鋼鐵業基本面情況可能將在2012年惡化,對寶鋼集團、新日鐵及浦項制鐵三家東亞龍頭鋼鐵企業的信用質量施壓。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甚至直接宣稱,中國為應對經濟放緩而出台的刺激措施規模可能將高達二萬億元,也就是2008年「四萬億」的一半。總體看, 「中國鋼鐵業起碼要用六年時間才能實現產能全負荷運作,換句話說,從業者未來10年前景依舊黯淡。」(21世紀網 江佩霞)

下一頁:2012年4-5月份國內鋼鐵企業聯合重組、合作動態(21世紀網整理)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01

氾濫成災的互聯網廣告虛假點擊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0/230961.html

上週,美國小型音樂公司Limited Run宣佈他們確信其在Facebook上的廣告點擊有超過80%來自於機器人程序,並表示將會向Facebook追究此事。

Limited Run的新聞發言人指責Facebook道:「他們是一群卑鄙小人,我們斷然拒絕再與他們來往。」

這一指控不僅引起了美國媒體的重大關注,而且還打破了許多廣告商的沉默,他們紛紛拿出各自的經歷來指控Facebook的虛假點擊:

Rob Wheatley說:「我們面臨同樣的問題。在我所支付費用的所有點擊裡,只有40%的點擊者訪問過我的網站(經Apache和谷歌Analytics測 試確認)。不僅如此,在那40%的來訪者中,92%的人在查看首頁後便離開(同樣的廣告在其它網站的跳出率卻小於20%)。我採用了多種方式來檢驗廣告點 擊的有效性,包括把廣告限制在英國區域內,但是仍然有7%的點擊率來自於國外。此外,我們還發覺他們大部分都屬於漫無目的的訪問者。」

Alex Isaacs說:「我能證明這點。我之前用Facebook來推銷我的網站,在僅僅幾個月內,我的粉絲人數就從2,000名增加至6,000名……但是後來我發現這些粉絲很多都是來自機器人程序、被盜賬戶或虛假賬戶。你知道我是怎麼發現的嗎?因為很多來訪者都沒有任何朋友。接著我發現了更可怕的事實,虛擬賬戶反覆不斷的訪問,新賬戶中經常出現機器人程序,只有非常少的賬戶來自於美國。我最後停止使用Facebook的廣告平台,機器人程序也就隨之停止了。」

另一位前Facebook廣告商說:「我們之前在Facebook投入了大量資金為一支頗有名氣的亞洲樂隊做廣告,但是沒做幾天我就停止了廣告投 放。因為我發現,雖然我每天都花費上百元的廣告費用,但我們能確認的真正來訪者卻寥寥無幾。最後為了阻止虛擬來訪者,我甚至還提升了用戶的使用要求,凡是 沒有啟動JavaScript的用戶都無法瀏覽我們的網頁。通過這種手段,我們發現有上萬名訪問者都無法瀏覽我們的網頁。不僅如此,那些機器人程序訪問的 逗留時間只有幾秒鐘,而那些能確認的真實訪客的瀏覽時間最少都有10秒鐘以上,而且他們還會在網頁裡點擊查看其它信息,明顯有著『正常』訪客的行為。」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期做了一項調研,其在Facebook上開通了一個叫「VirtualBagel」的虛擬公司,在24小時之 內,VirtualBagel就獲得了超過1,600個「喜歡」。喜歡VirtualBagel的粉絲幾乎全部來自印度、埃及、印尼和菲律賓。數據顯示這 家虛擬公司在開羅最受歡迎,而且喜歡這個網站的75%的粉絲年齡都在13至17歲之間。

對於上述指控,Facebook未敢掉以輕心。上週五,他們發出公告稱他們正與Limited Run仔細磋商,並說「還沒有找到任何證據支持Limited Run的指控」。

有趣的是,Limited Run的控告正好在Facebook發佈季度報告後出現。在季報裡,Facebook預測在其9.55億名用戶裡,有8,300萬名用戶為虛偽用戶。這比他們在5月份上市時的預測要多出一倍。

一方面,Facebook提供的數據稱只有不到10%的用戶為虛擬賬戶,而另一方面,廣告商指控Facebook上的點擊率有90%來自於虛擬賬戶,這顯然會讓人質疑Facebook商業模式的真實可靠性。

這起事件引發了人們對「點擊付費」經營模式的擔憂,而這一經營模式已經默默走過了10多個年頭。

在過去10多年裡,谷歌的AdSense也一直受到類似的控告。所有的大型網站,不管是美國的雅虎或美國在線,還是中國的新浪或騰訊,都希望擴大他們在廣告點擊方面的收入。作為收入的一大來源,他們怎麼可能會主動採取措施來防止這些虛假點擊呢?

每當類似的事件發生,互聯網公司便會立即聲明他們會高度重視此類案件,並會積極派出人員調查。對於Limited Run的指控,Facebook的回答是:我們目前還沒有查到任何證據支持Limited Run的說法。而與此同時,Limited Run則把他們發表的指控文章刪除了,公司也不再發佈任何評論。難道Facebook已經和Limited Run在私底下達成協議,對Limited Run作出某種經濟補償而令其保持沉默?

互聯網公司稱他們可以有效地控制網絡廣告的虛假點擊。在我看來,這與華爾街的銀行家稱他們可以有效地控制內部交易一樣滑稽。想想看,虛假點擊可以給公司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和提升公司競爭力,他們怎麼可能輕易放棄這一塊收入來源呢?

儘管我認為這些互聯網公司將無法有效地管理好其自身行為,但是政府也同樣無法成功地管理此類問題。如果印尼或其他國家持續不斷地發出惡意的虛假點 擊,美國政府也會無能為力。不僅如此,在日益變化的互聯網世界裡,大部分政府部門對高科技的瞭解遠遠不如互聯網公司的管理層,他們拿什麼來應付這些虛假點 擊呢?

雖然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仍然必須嚴肅地面對業內對Facebook的指控。希望全球的媒體都齊心協力,追根問底,要求包括Facebook和谷歌在內的所有互聯網公司直面這些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984

虛假訴訟引發北京法院系統最大窩案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135_all.html

 沿京順路向北約半小時車程,即可抵達北京近郊順義區馬坡口路一個名叫「金寶花園」的別墅小區。這個看起來並不引人注目的房地產項目,不期然間引發北京市法院系統一起窩案。

  2011年底以來,有關這起窩案的消息一直在司法系統內部廣為流傳,但迄今,有關部門並未披露任何案件情況,也未見諸媒體報導。

  財新記者獲悉,在2008年到2010年兩年間,一家房地產公司通過虛假買賣合同從銀行貸款,然後再通過近百個虛假訴訟解除合同收回房產。其中,地產商、律師和法官互相勾結,利用合法外衣,規避法律規定,形成「各取所需」的利益鏈條。

  經過大半年的持續發酵之後,首批案件近日一審落槌。因犯受賄罪,順義區法院原副院長龔東昇獲刑3年,該院後沙峪法庭原庭長馬維增、知識產權庭原副庭長安金寶、牛欄山法庭原庭長孟成,分別被判處13年、10年6個月、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原豐台區法院院長夏儉軍(涉案情況發生於其任職朝陽區法院副院長期間)、地產商劉伯倫、姚文劍,以及律師田廣禮和王維等人亦涉案,目前尚未結案。知情人士稱,該案還可能牽涉到北京市法院系統更廣的範圍。

  這是北京市法院系統有史以來爆出的最大規模的腐敗窩案。

案發虛假訴訟

  2012年8月上旬,選擇了認罪服判、放棄上訴後,龔東昇等四人均開始了服刑生活。與此同時,順義區法院召開全院幹警警示教育大會,通報了涉案人員的處理情況。但「家醜不外揚」,該院並未對外公佈相關信息。

  財新記者獲悉,案發的導火索,源於一起當事人舉報。有人稱其身份信息被他人在訴訟中冒用,涉及一起解除購房合同的案件。2011年年中,北京檢 方調查發現,有十餘名人員涉嫌偽造當事人身份證虛假出庭,獲得順義區牛欄山法庭出具的裁判文書。當時,尚不確定這一虛假訴訟是源於故意還是法庭失職被騙。 而牛欄山法庭也對當事人舉報涉及的案件進行了再審。

  不過事情並未就此完結。檢方從代理該起案件的原、被告訴訟代理人入手調查發現,北京市嘉豐行物業公司客服部經理王明濤、北京順意安泰法律諮詢服務中心職員王靜、北京市青天律師事務所王維參與了虛假訴訟。

  而幕後主使者為金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金寶公司)副總經理姚文劍以及北京市青天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田廣禮。之後,檢方順藤摸瓜,發現法院系統相關人員的涉案情況。

「自己告自己」荒誕劇

  這起窩案的源頭為金寶公司。1993年8月,陝西周至人劉伯倫在京註冊成立金寶公司,此後陸續開發了金寶花園別墅、金寶花園酒店和金寶城商品房。隨著企業擴張,金寶花園酒店等多家公司等也成為金寶公司下屬。

  金寶公司在經營中曾面臨資金短缺的困擾。為此,他們借用公司員工或社會人員身份證件,與自己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並從北京市農村商業銀行麻坡支行、興業銀行上地支行、建設銀行順義支行等多家銀行騙取按揭貸款,供自己使用,貸款由自己償還。

  2008年,金寶公司還清貸款,計劃將虛假購房人名下的別墅和酒店式公寓的產權重新恢復到自己名下。為註銷合同、恢復房屋產權,在董事長劉伯倫同意後,姚文劍等人在順義區、朝陽區等地法院操作五批次近百餘件虛假訴訟。

  第一個被拉下馬的法官,是曾任順義區法院牛欄山法庭庭長的馬維增。「老資格、筆桿子」,在順義司法系統,提起馬維增,不少人如此評價。在順義區 法院設立的四個派出法庭中,馬維增曾擔任過李遂、楊鎮、牛欄山、後沙峪法庭副庭長、庭長,2011年3月被任命為順義區法院審委會委員,期間他曾多次在法 院系統的媒體上發表文章。

  不過現在來看,至少在後期的職務調整中,馬維增是被「帶病提拔」。

  2008年5月的一天,姚文劍找到馬維增,表示金寶公司用他人身份證簽訂房屋銷售合同辦理按揭貸款自用,因貸款已還清,希望通過起訴原購房人的方式解除合同,請馬維增給予幫助。

  事實上,金寶公司這批訴訟,並不存在真實的原被告雙方和合同糾紛,馬維增對此心知肚明,但他卻利用擔任庭長的便利,審批同意立案,並交給該庭法官羅某某辦理。

  在「招呼」好馬維增之後,按照姚文劍的指示,作為金寶公司的代理人,王明濤參加了訴訟,並安排金寶公司工作人員焦某某等五人持偽造的居民身份證,分別冒充王某某等被告應訴。

  該案經羅某某審理後,以調解方式解除了王某某等人與金寶公司簽訂的五套金寶花園別墅購房合同,金寶公司如願通過建委房產登記部門,變更了這些房屋的產權登記。

  此後,馬維增又幫助金寶公司完成兩批虛假訴訟,並兩次收受金寶公司賄賂50萬元。

虛假訴訟利益鏈

  在其中一批虛假訴訟中,時任北京青天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田廣禮,扮演了「掮客軍師」角色。

  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導演了一出「自己告自己」的荒誕劇,並把分管民事審判的時任順義區法院副院長龔東昇拉下了水。由此,房地產商、律師、法官組成的利益鏈條形成。

  和馬維增一樣,龔東昇也曾有過光輝的一面。1990年,他從西北政法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順義區法院下設的法庭任職;2000年通過競爭上崗任順 義區法院民庭庭長,後赴內蒙古掛職擔任呼和浩特中院院長助理,曾立二等功、三等功,獲「北京市勞動模範」「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順義區首屆十傑青年」等 稱號。

  依照田廣禮等人的設計,2009年底,姚文劍再次找馬維增幫忙進行虛假訴訟,共涉及30多人名下的50餘套酒店式公寓。北京青天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維與王明濤分別作為原、被告雙方代理人參加了該批虛假訴訟。

  當年12月中旬的一天,馬維增批准該批案件立案,並安排時任牛欄山法庭副庭長安金寶「抓緊辦理」。

  安金寶當時剛好看好了金寶公司開發的金寶城商品房一套,於是通過分管民事審判的時任順義區法院副院長龔東昇以及馬維增、田廣禮等人,向姚文劍 「打招呼」,希望「打個折」。此後,姚文劍同意安金寶在購房時的「優惠」要求。此後,這批「自己告自己」的荒誕劇得以按計劃進行;姚文劍在結案後把近30 萬元的白條通過王明濤給了金寶公司銷售部;安金寶通過其家屬僅付出了不到8萬元的首付款,便如願獲得了價值60多萬的金寶城商品房一套。

  2010年初,牛欄山法庭庭長職位調整:馬維增改任後沙峪法庭庭長,繼任者是楊鎮法庭庭長孟成。

  在赴任牛欄山法庭之前,孟成在北京市法院系統小有名氣,曾被評為「北京市十佳法官」「北京市人民滿意政法單位負責人」。未料,上任伊始的孟成便「前腐後繼」。

  這年2月,田廣禮與姚文劍再次如法炮製,經劉伯倫同意後,以原購房人名義起訴金寶公司,並安排順義一法律諮詢中心職員王靜和王明濤分別代理原、 被告人。在王靜等人申請立案時,孟成極為謹慎,遲遲未立案。受公司回籠資金的壓力,姚文劍再次出馬,通過龔東昇「協調」孟成「抓緊立案」;龔東昇答應後, 收到了姚文劍送上的3萬元。

  幾天後,龔東昇約孟成到金寶花園酒店與姚文劍「認識認識」,並一起吃飯。酒席間,姚文劍向孟成說明了案件真相,龔東昇要求孟成抓緊立案。

  不過,「認識」了姚文劍的孟成,並未迅速審批立案。直到當年4月,姚文劍再次將孟成約到金寶花園酒店,並送上30萬元之後,孟成才同意立案,並親自承辦。此後兩個月內,孟成先後分四批對該批案件調解結案,並安排安金寶執行。

餘波未息

  順義區法院上述四名法官被定罪,並非北京市法院系統此次腐敗窩案的終結。可以確定的是,豐台區法院原院長夏儉軍,亦因在任朝陽區法院副院長期間身陷金寶公司案被調查。

  2010年1月19日,由朝陽區法院副院長轉任豐台的夏儉軍當選豐台區法院院長。2012年2月10日,《北京日報》刊登當時的一批人事任免消息,其中就有夏儉軍去職豐台區法院院長。這也是夏儉軍的名字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財新記者輾轉瞭解到,2011年12月,夏儉軍被以北京市紀委的名義「雙規」。而夏儉軍案發,則源於在對金寶公司的調查中,北京市檢察院一年輕張姓檢察官獲得了夏儉軍涉嫌幫助金寶公司製造虛假訴訟、枉法裁判、受賄100餘萬元的證據材料。

  截至財新記者發稿時,夏儉軍在移送審查起訴後並未出現在首批判決的被告人名單中,目前對其如何處理有待北京官方正式公佈消息。

  隨著相關案件調查的深入,是否有更高級別官員被查,目前尚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69

美特斯邦威虛假銷售掩蓋8億庫存 核心人員出走 盧山林

http://xueqiu.com/7466783427/22311216

  原標題:美特斯邦威做賬秘密 這是一個如何神奇消化存貨粉飾漂亮報表的局

  10月20日前,$美邦服飾(SZ002269)$的加盟商們將前往美邦上海總部,參加2013年春裝訂貨會。會上可能會發生美邦和加盟商之間,有史以來最激烈的交鋒。

  「這次訂貨會我們面臨的壓力可能會非常大。」一名西區加盟商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擔憂。

  加盟商所言的壓力是指美邦強制他們接受的巨量庫存。

  去年底,美邦服飾曝出25.6億庫存壓倉。壓力之下,董事長周成建(微博)大罵高管「三蛋一不」,即混蛋、王八蛋、瞎扯淡、不作為。

  為消化庫存,周成建走了另一種極端。多名核心知情人士均向理財週報記者證實,2012年上半年,美邦服飾8億庫存的消化,涉嫌虛假銷售和人為調節收入。與此同時,這個中國最大服裝公司還發生了大規模人事變動,直接導火索正是以激進方式處理庫存危機。

  一名前美邦員工表示,離開的原因是出於「委屈「和」恐懼」。

  他說,美邦正在往巨大的危險滑落。「內部員工失望,外部加盟商絕望,供應商無望。」

  加盟商壓貨之痛

  美邦服飾將全國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銷售大區,2012年上半年,東南北三區銷售都實現增長,只有西區銷售額同比下降。

  在重慶、成都、貴陽等地,美邦累計銷售4.35億,同比下滑5.9%。「重慶、成都是直營店,壓貨最嚴重的是貴陽。」前美邦員工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10月10日上午,理財週報記者來到貴陽。市中心3層樓高的美邦門店裡,往年的舊款冬裝、夏裝正打7折,但無人問津。

  這是貴州省最大的美邦門店,一名女店員操著一口貴陽話告訴理財週報記者,「銷得不好。像舊款,別人去年已經見過了,打折也賣不出去。」而在陳列新品TAGLINE的3樓,更是沒有一個顧客。

  馬路對面的另一家門店,店員比顧客還多。一樓播著周杰倫的《稻花香》,二樓播著更吵鬧的rock,音樂在空蕩的店堂中迴蕩。「今年確實賣得不好。」一名店員顯得有些沮喪。

  在附近上班的小米告訴理財週報記者,「每次路過美邦基本上都能看到在打折,今年的情況特別明顯。冷清也不是最近的事情了。」

  理財週報瞭解到,國慶中秋黃金週,個別加盟商業績出現了50%的下滑。逼不得已,加盟商紛紛開始打折銷售,但如果美邦不提供補貼,打七折已經讓加盟商陷入虧損。

  「我們以五七折從美邦進貨,加上運費以及道具費用,成本大概是標價的60%。商舖租金要佔到標價的15%,如果是商場櫃檯就要提高到18%。加上7%至8%的人員成本,我們是賣一件賠一件。」一名美邦加盟商向理財週報記者抱怨。

  對此,美邦在貴陽第一大加盟商「驍文商貿」譚姓負責人表示「不便評論」。

  和西區情況類似的還有北區。雖然北區實現8.44%的銷售增長,但「黑龍江、石家莊、大連、青島等地的經銷商壓力最大,秋冬裝壓得最厲害。」美邦前員工向理財週報記者透露。

  在美邦的存貨中,佔比最大的就是秋冬裝,為了化解上市公司的庫存,美邦選擇將庫存壓力轉嫁到經銷商頭上。「公司往我們這裡運的冬裝最多。」

  貴陽美邦門店的導購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有些經銷商欲言又止,「美邦對終端渠道的壓貨太厲害了,傳統服裝行業本來就受到挑戰,我們的壓力非常大。」

  壓貨是套在加盟商腦袋的緊箍咒,使他們漸漸失去了活力。今年上半年加盟店為美邦貢獻的營業收入為22.4億,佔比49.1%,多年來首次低於55%。

  「美邦上市五六年了,希望他們能慢下來,停下來,讓店舖做一個形象的升級,對貨品的結構重新溝通反思一下。」有經銷商對理財週報記者說。

  面對所處的困境,美邦全國最大的加盟商「鞍山錦聯」的李姓負責人表示,「不是不願意說,是不方便說。說了也解決不了。」

  周成建去存貨之術

  有業內分析師稱將如今服裝行業的庫存拿出來賣,可以賣三年不用出新品。

  自信的周成建對服裝銷售形勢的估計一向偏樂觀。上市後,資本市場要求迅速擴張,市值膨脹也讓他信心爆棚,對自己的能力範圍做出錯誤判斷。

  美邦欲學ZARA的快時尚卻變得本末倒置,最終存貨都砸在自己手裡。

  至於美邦推出的新品牌MC和TAGLINE,用分析師的話來講就是,「MC和tagline剛開始出來還賣得可以,後來慢慢不行了。」MC和TAGLINE從未單獨披露過財務數據。

  美邦的存貨高企,非一日之寒。2009年9億,2011年25.6億。

  圈內曾有人士評價周成建執行力和接受新事物的魄力在行業裡絕對是頂尖,然而,這是美邦快速發展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摯肘美邦精細化發展的短板。

  令人驚訝的是,現在美邦的直營店和加盟店的銷售都很艱難;但半年之間,美邦的存貨在周成建的罵聲中「降」了下來。從25.6億元到17.5億元是可怕的奇蹟。

  美邦如何來消化這8億元存貨呢?

  歷年前五大客戶都是控股子公司的美邦,今年找到了新的大客戶來接盤。

  中報披露,愛裳邦購、遼寧大連、湖南長沙、河南鄭州、河北石家莊分別向美邦貢獻了3.17億、3524萬、2764萬、2422萬、2112萬,累計4.25億元,營收佔比10%。

  其中,愛裳邦購是美邦控股股東上海華服的全資子公司,背後的實際控制人就是周成建,其餘四大客戶則是美邦的加盟商。

  換言之,今年上半年周成建的愛裳邦購替美邦消化了3.17億元的存貨。美邦內部甚至有傳言說,美邦的存貨有7-8個億賣給了愛裳邦購。

  同時,周成建的親屬們也分擔了6864萬元的存貨,包括向妹夫黃岑期(加盟商)、侄子周文漢(加盟商)銷售3233萬元;向姐姐周建花銷售1958萬元;向妹妹周獻妹銷售1673萬元。

  與門店冷清、經銷商怨聲載道、自欺欺人處理存貨相反的是,美邦服飾華麗的2012年半年報:營收增長21%,淨利潤增長15%。而86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中,有40家營收出現負增長,42家淨利潤下滑。

  但幾乎每個理財週報記者聯繫到的經銷商都認為,「今年市場下滑比較明顯。」

  那麼,美邦的華麗報表是從何而來呢?

  華麗報表的誕生

  2012年的服裝行業哀鴻遍野,另一家體量較大的服裝公司森馬,淨利潤下降43%。

  如此環境下,美邦仍增長15%,且庫存從25.6億降至18.53億,讓周成建賺足了面子。「好幾次都聽到周老闆在同行面前得瑟,說我這邊還在往上增長。」一位美邦前中層說。

  一些上市服裝企業高管不解,「在這種形勢下,為何美邦還保持這麼大的增長?沒有理由。」

  更有同行直接打電話給美邦高層,「都這個樣子了,你們也敢走賬?上半年走了,下半年你們周老闆怎麼辦?」

  這裡說的「走賬」,是服裝行業拉升業績都會採取的手段,即預先配發。

  某核心知情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透露,美邦2012年的業績,是將原計劃在2013年2月配送的貨品提前發給加盟商。

  美邦的特別之處在於,預配是由財務部門單獨做的,不經過業務部門。

  預配使用的工具,是美邦在服裝界享有盛譽的ERP信息系統。熟悉該系統的資深人士告訴理財週報記者,「美邦的加盟商和直營門店、分公司、財務部門;備貨、庫存的管理,門店的零售、物流的把握,都用到這一個系統。」

   經理財週報記者多方調查求證,大致還原了美邦服飾的「預配流程」:業務部門先與各個加盟商溝通好,讓加盟商做一個訂貨,並要求其在2012年12月31 日前將款打到公司賬戶;同時公司會做一個虛擬出庫,之後系統就顯示這批貨已發至加盟商手中,隨即系統自動形成銷售收入。但真實情況是,這批貨仍壓在倉庫, 並沒有發到加盟商手中。

  「財務走完賬之後所有的爛攤子都交給業務部門收拾,包括和物流部門溝通,和加盟商溝通等等。」

  以上信息理財週報記者從北區一名加盟商處獲得證實,「這個事情,我也聽說過。」

  做虛擬出庫會有嚴重的「後遺症」,就是等到要真正配發時,系統會顯示加盟商已經有這批貨了,每個倉庫的預配賬面與實際配發的賬面都對不上。

  「這時候業務部門就要和加盟商溝通,你預配了什麼東西,但實際上應該配什麼東西,賬怎麼走,款項怎麼走,你的進貨合同要怎麼寫。這些都是我們弄,財務不管。」

  預配漸漸成為業務部門的噩夢。「我們要花大量時間,在期貨合同和在ERP虛擬配發的下面,用手工調賬面,然後再發給物流配送的同事發出去。而且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供貨合同和實際配送經常會有一些差額,需要我們來回去調。」

  更可怕的是,預配導致的窟窿一年比一年大。「2008年剛上市第一次補差額是幾千萬,現在每年都是幾個億、幾個億地調整。」

  「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吵得很凶。」前述知情人士告訴理財週報記者,「當然,他們也知道,財務部的同事也只是聽命行事。原來的財務總監黃興估計是害怕了才離職的。」

  理財週報記者採訪期間,周成建的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董秘韓鐘偉始終不接電話。當理財週報記者就瞭解到的上述流程向美邦證券部人士求證時,對方驚慌地強調了一遍又一遍,「不存在虛擬出庫的情形。」

  面對這種做法,國內某資深審計人士表示吃驚,「如此看來,這家公司的財務是做出來的。產品已經發出是確認銷售收入的一個基本條件;如果貨物還存放在倉庫,只是登記出庫是不行的,這是虛假銷售,財務不能確認收入,加盟商打進的錢也只能計入預收賬款。」

  但周成建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並且他還對100%增長抱有極大渴望。「他強制要求員工執行,甚至瞞著一些管理層自己另外加下單。」

  哪怕是已經離職的員工沒有人會否認,周成建是敬業的。在多位下屬眼中,周成建非常自信,願意公開認錯,但又常常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思維跳躍,非常善變。

  「周老闆是一個強迫性完美主義者,容不得一點紕漏。這種性格完全有可能使他為了追求好看一點的報表而去這麼做。」一位跟隨周多年的老部下如此評價。

  但更多的人認為,這不僅僅是面子問題:「周老闆經常會做一些股權抵押融資,漂亮業績可以穩住股價。」

  據理財週報記者統計,2009年8月28日-2012年8月22日期間,由周成建實際控制的華服投資一共做了12筆股權質押,將美邦股份4.07億股質押給招行、云南信託、西南信託等公司,佔美邦總股本的40.5%。

  40核心人員出走背後

  今年年初,存貨如山的危局使得周成建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在一次會議上他怒罵手下的高管「三蛋一不」,即混蛋、王八蛋、瞎扯淡、不作為。

  這一開罵,從上海罵到了各個分公司所在地,又從各地分公司罵回上海,從年底罵到了過年,從過年罵到春節上班,持續了數月之久,周成建的焦慮,可見一斑。

  周成建對業績不達標的員工採取了滅「蛋」政策。一位「被」離職人士告訴理財週報記者,「完全是扣帽子。老闆派人來勸我們主動遞交辭職報告,想賴掉補償金。」

  走的並不僅僅是基層員工。知情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透露,2010年11月美邦公佈的股權激勵名單中,授予對象185人,包括7個副總裁,17個總監和161個部門經理。這些人中如今已離開美邦的不少於40人,佔比逾20%。

  副總裁裡,分管信息系統的閔捷離開了。此人是2009年初從著名的國際航空電訊集團公司(SITA)來的「空降兵」,不料2011年5月就轉身離去。今年7月27日,在美邦長跑了13年的銷售副總裁程偉雄也作別了美邦。

  17個總監走了7個,包括在美邦打拚了13年的蔣代君,以及美邦上市後的第二任財務總監黃興、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李景霞等等。161個部門經理,也走掉31個。

  「這個還不包括我們下面走的一些部門主管。」一名離開美邦的人表示恐懼。「恐懼是因為,我們意識到這樣做業績下去,是錯誤的。」

  他無奈地告訴理財週報記者,「美邦的業績今年實際上是很艱難的,沒有報表漂亮。其實我們非常想問周總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能讓自己的報表稍微放緩一些?」

  傳統的國慶購物旺季剛剛結束。據接近美邦的人士透露,美邦在長假期間的銷售額同比下滑了將近30%。「財務的都在擔心今年年報能不能夠做漂亮。」

  已經離開美邦的員工也在暗自在替財務部門的同事發愁,「今年秋裝的配發已經提前到上半年了。下半年美邦的業績怎麼辦?報表怎麼搞?」

  對3季報的盈利預測,美邦將增長率定在較為保守的0-30%。

  實際上,這已經是美邦歷史上的第八次人事震盪,也是陣容最大最隱秘的一次。2008年上市前美邦曾經歷過六次大規模的人事震盪,包括1997年5位管理層集體離職,2002年19位經理人的相繼離開以及2004年2位副總的離職。

  說起這些人事動盪,周成建曾坦言,在過去的13年,美邦服飾在人力資源方面做得不夠,並下決心杜絕第七次人事大震盪。

  然而,就在2008年,美邦又發生了第七次人事變動。監事魯小虎、董事兼財務總監龍中興等高管辭職。2009年8月21日,副總裁楊鴿鴒也提交了書面辭職。

  美邦的人員大變動,外界往往簡單地理解為,美邦在洗牌。只有美邦內部人員才知道,靚麗財報背後的巨大壓力和風險是定時炸彈。光鮮報表背面的灰暗故事,讓高管們不願再繼續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03

企業虛假貿易調查:同一貨物「出口」80次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10/5NNDIwXzY4MDA5NQ.html

「香港一日遊」再調查:企業通過虛假貿易獲取境外低息貸款,或用於匯差套利或投資理財產品

一筆1000萬元的貨物「出口」80次,可以貢獻8億元亮麗的出口數據。

劉濤(化名)是深圳一家電子出口企業老總,這個「深喉」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揭開了一些外貿企業出口虛增的「暗道」,其中一大隱蔽手法是,境內企業通過偽造出口獲得境外貸款的資質,由此套取外匯入境。如此這般,這筆「本金」既可以獲得利率和匯率的差價收益,也可以用來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產品。

這類猶如禿鷲般逐利的資金便是業內俗稱的熱錢的一種。就近來說,造假企業通過「出口」香港就能獲得這樣的套利資金。

解剖類似的案例可以部分解釋近期內地對港出口「坐火箭」的原因,亦成為海關和外匯管理部門有的放矢加強監管的現實教材。

漂亮的數據

海關總署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進出口數據均明顯高於市場預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4.7%,高於上月的10.0%。前4個月,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增長66%。而在3月份,內地對香港出口則增長了92.9%,創造了從1995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

事實上,就在海關公佈4月數據的前兩天,國家外匯管理局發文要求嚴打貿易項下可疑操作。結合人民幣自4月下旬的連續狂飆,有關熱錢借道經常項登陸的猜測成為市場主論調。

亦有多家外資機構引用韓國、中國台灣以及中國香港的數據稱,其進口數據與海關公佈的出口數據不盡相符。

儘管海關總署曾強調,內地對香港的出口和香港對來自內地的進口統計方面存在口徑等差異,但市場認為這不足以完全解釋數據高漲的全部原因。

法興銀行經濟學家姚偉稱,內地與香港的貿易數據存在一些貓膩,主要原因是存在大規模投機性資本借道貿易賬戶進入內地。

本報記者根據海關總署的公開數據計算,4月內地與香港的貿易同比增長了55%,而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增幅則是12%;同時,內地對香港貿易順差為382億美元,而當月整體順差規模是182億美元。

「與我們交談過的一些企業承認,他們正在進行一些利率套利行為。我們估計,這對貿易規模增長數據(包括進口和出口)形成的偏差約為3~8個百分點。」姚偉在其報告中指出。

國信證券首席分析師周炳林則稱,(內地與香港貿易轉口數據兩端)偏離的部分原因就是企業虛報出口騙取退稅以及虛假貨流配合資金入境。

經濟學家們坐在辦公室的分析得到了劉濤現實案例的證實。

「同一批貨物,假如通過『香港一日遊』等貿易形式反覆來回80次,出口1000萬元的貨品,將變成8億元。」他說,企業這樣進進出出反覆倒騰,目的未必是為了騙出口退稅,根本原因還是使大量資金通過貿易的渠道進入了內地。

通常來說,企業製造虛假出口的目的包括這幾類:騙取出口退稅;降低銷售稅負(為規避內銷稅率,採用到港澳「走一遭」的方式,再以幾乎零關稅進口內地);「搬運」熱錢入境套利。

3月份貿易數據令市場眼前一亮之時,本報就報導,有公司通過深圳保稅區貨物「兜圈游」日賺匯率差200萬元。

「對外貿易熱起來,並不是國際經濟形勢好轉在推動,最大的推手竟然是『理財』驅動。」劉濤說。

操作手法

在整個熱錢套利鏈條上,偽造巨額貿易是第一步,關鍵步驟是通過「內保外貸」獲得外匯資金。

所謂「內保外貸」,是指境內企業向境內銀行出具信用憑證等擔保條件,並在銀行存入一定金額的資金後,其境外子公司可以從境外銀行獲得融資。比如,企業在內地銀行存入一億元,香港公司那邊銀行貸出美元或港元。

劉濤稱,企業的產品自己賣給自己,手中拿著貨物貿易齊全的單據,要辦理「內保外貸」業務不難。

以香港為例,劉濤說,內地銀行與香港銀行之間的利率差,內地銀行推出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以及今年來人民幣升值加速,這三大因素,促使一些人通過貿易渠道把境外的資金調到境內。

本報記者瞭解到,在香港地區港元貸款年利率一般是2.25%至2.5%、美元是2.19%,而內地五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25%。一般中小銀行存款利率為3.3%。

這樣就存在一個百分點左右的利差,假如有1000萬元資金,「利潤」就是10萬元。此外,還有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以及各種動輒4.3%以上年收益的理財產品,1000萬元資金進來,一年收益不下幾十萬元。

「但僅1000萬元是不夠的,必須騰挪分拆出多個1000萬,要設法像孫悟空一樣吹毛變出無數小猴,貨物貿易就是最好的載體。」劉濤說,同一批產品進進出出多次,就可以把1000萬元的貨款變成8億元。尤其是人民幣升值加速時,『香港一日遊』變得更活躍。」

需要注意的是8億元只是偽造出口的金額,企業需要以此為「憑證」在境外獲得貸款。

今年來,人民幣升值加速,目前已衝破6.2的大關。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925,較前一交易日繼續上漲55個基點,已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漲,並再次刷新匯改以來紀錄。今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已超過1%。

業內人士稱,以前虛報出口需要把貨物真正拉到「港澳一日遊」,而如今這種情況卻在發生變化,僅在保稅區內就可以完成「一日遊」。

「貨物就在保稅區裡,有專業人士可以幫你把所有進出口所需的出口合同、信用證等等單據全部弄齊全。」劉濤說。

而一外貿公司業務員陳某則告訴本報記者,廣東外貿量大,有些保稅區監管不嚴,同一樣貨品,甚至在不進行加工的情況下,也可以在保稅區「出口倉」到「進口倉」來來回回,有時為了掩人耳目,只是換了一下外包裝,完成了出口轉內銷。

深圳福田保稅區內一家提供虛假出口「業務」的公司人士也反映,今年一季度,這家公司曾經幫助一位客戶將同一批橡膠原料來回出入境操作了41次。

合力監管

除了上述做法,還有外貿企業通過虛開發票、提高出口報價引入熱錢,但這並不是新創意。早在2012年熱錢進入亞洲初期,就有學者對本報記者表示,在中國資本項目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熱錢很有可能借道經常項進入內地市場。

跨境交易監管機構國家外管局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法規來抑制資本流入,其中包括約束銀行保持外匯淨敞口的能力,同時採取嚴厲措施抑制重要的非貿易相關渠道的資本流入,嚴格限制虛報單證等行為。

本報記者從接近決策層處瞭解到,高層已開始關注廣東深圳等地近幾個月來「登峰造極」的對港貿易數據,並可能嚴查原因。另有多位外貿系統人士透露,相關部門從上月起已開始嚴查虛假貿易。

海關方面的監管也在升級。深圳市經信委官員告訴本報記者,正對福田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內的企業進行監測和整頓。

「最近,海關查得非常嚴格,基本每櫃貨品都要開櫃檢查。」深圳一家玩具企業的老總昨日告訴本報記者,「之前經濟不好時,海關還是比較鬆的,不一定都開櫃檢查,這令企業有作弊的空間,有些企業騙取退稅或洗錢是時有發生的。」

有業內人士擔心,出口數據「虛增」會影響到國家宏觀經濟判斷出現偏差。「目前,國際經濟並沒有明顯回暖,出口不可能這麼熱,而且高技術產品出口屈指可算,低附加值產品轉型為高附加值產品需要一定的時間,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要重視目前的情況,勿認為形勢一片好轉而過於樂觀。」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告訴本報記者,隨著多個政府部門目前齊發力,出口虛增的勢頭已得到遏制。這從一些地區接下來的出口數據中可以看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