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者,別落入VC給你的那些“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2/159573.shtml

創業者,別落入VC給你的那些“坑”
線性資本 線性資本

創業者,別落入VC給你的那些“坑”

作為創業者,時刻保持自己獨立清醒的認知,對自己的處境有冷靜的思考,對未來的方向有獨立的判斷....

*本文由線性資本(微信ID:LinearVenture)授權i黑馬網發布,作者x1ang.li 創業者鄭立濤。

本文僅僅是我們站在創業者立場的討論,希望能幫你看清一些現象。每個創業故事都是不可複制的經歷,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近幾年,創投圈異常火熱,創造出了太多太多全新的詞匯和概念。很多剛剛上路的創業者,往往對手握大筆資金、閱人無數的風險投資人們產生一種特殊的崇拜,因而也連帶著將投資人的觀點奉為圭臬。另一方面,很多風險投資人,也非常樂於在創業領域公開發聲,為創業者們制訂了一系列時髦的概念和“創業準則”,以此提升行業內的知名度,甚至將自身塑造為“創業導師”的形象。

然而,VC的觀點真的都是對的嗎?投資人們真的就比創業者懂得更多嗎?今天,筆者想要就這個問題做一些探討,供創業者們思考:很多時候,所謂的“VC方法論”,未必是你應該追隨的真相。你應獨立思考、理性分析,避免這些坑。

股權是否應該均分?

關於股權分配,一直以來都是創業者不得不面對的大難題。很多風險投資人反複告誡創業者們“股權均分乃大忌”。然而,果真如此麽?

對於投資人們而言,力薦股權集中的初衷無非是擔心公司因為股權不夠集中而導致決策權不集中,並擔心團隊決策低效最終會導致團隊的混亂分裂。因此很多投資人都明確表達過反對創業公司股權平分、希望公司在創業初期保證領導者的決策獨裁。然而事實證明,股權分散不一定會喪失決策的效率,也不一定會降低決策的效果。因此,如果借股權平分,來判斷創業公司的決策權集不集中、決策流程完不完善,那麽無疑是有失偏頗的。

首先,從邏輯上講,凡事有效決策未必需要“決策權集中”,更重要的是應該劃分清楚決策的界限——比如說,對於在特定領域有獨特經驗的合夥人(比如說某技術專家),在他的份內領域大家就應該給他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而不是讓外行來把握這個領域的公司戰略方向。這就是一個“整體小股權、局部大話語權”的例子。再比如職業經理人們或許不會擁有公司的太多股票,但是他們在公司內部有著非常高的決策權,這也是一個“整體小股權、整體大話語權”的例子。

其次,雖然我們承認對於創業者而言,在創業早期的時候保證決策具有一定獨裁性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是集中股權未必是唯一的方法。投資人們往往會把集中股權和集中決策權混為一談,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典型的例子是阿里巴巴。阿里的股權其實非常分散,但是馬雲卻通過事業合夥人制度(董事提名權+投票權委托)牢牢把握住了公司的決策權與前進方向,也占據了整個公司的控制權。在這個例子里,股權和決策權就是剝離開的。

更何況,真的並不是所有的初創企業都需要層次非常嚴明的決策權。目前一提到“創業”,很多人腦中便自動浮現出一個刻板的金字塔式的企業治理,即“CEO->幾個副總CTO+COO+CMO+CFO -> 一幹中層 -> 龐大的基層員工”。然而實際上有不少創業模式是與這相差甚遠——比如大部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等服務類的公司,采取的都是“平均主義”的合夥人股權分配制度,即幾個具備均等知識積累和業內資源的合夥人,共享品牌和公司基礎設施(比如前臺、辦公室),並將贏利的一部分上交平臺。這種股權分配制度,通過先進的機制充分激勵了專業人才的工作積級性,提升了企業的空間,並使企業文化相對融洽,更重要的是,通過優化企業內部效率,也其人均收入遠遠超過沒有采用這種制度的公司。比如現在有很多做IT咨詢的公司,本質上與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這一系列由partner拉業務->大家共享企業基礎設施實施業務的商業模式並沒有本質區別。那麽這類的創業,就完全可以將股權在幾位合夥人之間大膽地平分。

總結而言,創業團隊內部的股權分配不應該僵化地套用某一個公式。企業所有制多重多樣,無論金字塔式的科層制(hierarchy)還是合夥制,都有其適用的情況。創業者切記獨立判斷和思考,不要被VC們千篇一律的“股權不可平分”的說辭束縛住了企業的發展空間。

必須是“高頻”領域嗎?

“高頻”也是一個VC們喜歡動不動掛在嘴上的詞。曾經就有一位引發過很大爭議的大佬提出過“高頻、剛需、痛點”的三個產品要訣,被不少人奉為至理。然而實際上,一味地把高頻列作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同樣可能錯過不少非常好的創業機會。

高頻是必須的嗎?我們不否認在一些創業領域里面,高頻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制勝因素。這一點上體現得最淋漓盡致的莫過於社交軟件,Facebook在創業初期雖然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盈利模式,但是借助高頻的用戶使用習慣,成功地占據了市場,從長期來挖掘盈利的更多可能性。我們可以看出,所謂高頻場景,其實適用的是那些有網絡規模效應的行業或模式(比如社交、平臺),適用於能有力控制成本的企業。另一方面,鑒於近幾年線上入口的成本激增,善長互聯網行業的投資人希望通過多投一些高頻的企業,以期通過在具備相當的用戶數之後給旗下別的被投公司引流。

但是,我們也不認為,低頻的創業就一定是不好的創業。必須澄清:低頻服務不等於非剛需——很多需求雖然頻率很低,但是卻是非常強的需求,比如裝修、婚嫁、留學、殯葬、職業培訓。這類場景雖然頻度不高,但是由於行業的價格不透明、信息不對稱,導致客單價或毛利率高於其他行業。換句話,在用戶基數足夠大的領域中,單個用戶的低頻乘以巨大的人口乘數,最終往往獲得超額回報。因此,即使是低頻行業,只要能夠提升自身服務質量並且打造好口碑,源源不斷地獲取新的業務,同樣能夠活得非常滋潤。實際上,曾經不少安利過“高頻”這一概念的基金,也相繼投資了上述低頻行業。更進一步,隨著一些高頻領域的優質創業公司們被各大基金哄搶過幾輪之後,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基金也開始將視野投向了低頻的領域。

所以說,高頻有高頻的玩法,低頻也有低頻的障眼法。那些正好處在低頻領域的創業者們完全無需糾結“低頻或是高頻”這樣的問題,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業務做好才是正道。

輕資產一定就好?

輕資產也是一個投資人口中非常時髦的一個概念。然而我們卻要提出我們的反問:輕資產的項目往往不是靠資本驅動的(滴滴打車這類需要投入大量資本來培育市場、搶奪市場的項目是例外),對於資本的需求也沒有那麽大,對於這樣的“不那麽需要錢”的行業,資本在其中到底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呢?通俗地說,如果僅僅是提供資金的支持的話,那麽這類創業公司其實並不那麽需要這樣的支持。既然行業不需要錢,把錢硬塞進去的行為其實是非常糟糕的。

輕資產一定好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輕資產的項目確實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輕資產的項目擴張成本較低,容易迅速地獲得比較大的規模。並且試錯成本較低、產品叠代速度快,即使是失敗了也能夠迅速地推倒重來。這種有天然快速擴張性的項目,只要能夠找到足夠強大的護城河,比如技術門檻、網絡效應或規模效應,那麽便能夠成長為一家體量龐大的壟斷公司。這對於投資人而言是非常誘人的,也是最最理想的投資標的。因此,投資人們大力宣揚這樣的項目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重資產一定不好嗎?其實這里面有一個很核心的問題,在於不論是輕資產還是重資產的公司,最關鍵的成功因素都是商業邏輯可行並且構築起了足夠強大的競爭壁壘。重資產的公司確實天然具有擴張較緩慢、資金需求量大這樣的特性,但是如果能夠通過資本構築起自身的護城河,提高行業的新進入門檻,從長遠來看,這樣的企業更能夠成為時間的朋友,在行業競爭中走到最後。京東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當劉強東決定自建物流的時候,剛剛拿到今日資本千萬美金的京東根本無力承擔10億美元的預算,劉強東本人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是強硬如他最終依然促成了京東建立起了自身的物流系統,並且通過強大的物流系統,京東不但在當時避開了淘寶的風頭,而且也有效抵預後來的1號店、蘇寧雲商所形成的進攻。

對於創業者而言,選擇重資產模式還是輕資產模式,是一個問題。二者各有利弊,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當然,對於資金缺口巨大的重資產行業而言,尋求股權融資未必是唯一的獲得資金的方式。很多時候,項目眾籌或銀行信貸等融資手段是更加有效的“避重就輕”的途徑。

“平臺”和“共享經濟”這種概念到底是靠譜不靠譜?

2008年,Uber和Airbnb的橫空出世開啟了互聯網共享經濟的時代。今年,滴滴收購Uber中國,又把共享經濟這個概念在中國炒出了前所未有的關註度。和共享經濟息息相關的是“平臺”這個概念,一個在創投圈流傳甚廣的說法是:“Uber沒有一輛自己的車,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Airbnb沒有一間自己的房,卻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Amazon沒有線下實體店,市值卻超過零售巨頭Walmart……這一切都歸功於平臺的力量”,將平臺捧上了無上的崇高地位。

“平臺”和“共享經濟”這些概念有多火?連最近短短兩個月時間吸引了總計超過四億美元的摩拜單車和ofo都標榜自己是“共享”“平臺”,實際上它們都只是B2C的單車租賃公司罷了,連平臺都算不上,卻強行把自己包裝成了共享經濟的形態批著虎皮炒作概念。其實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號稱是共享家廚的回家吃飯,其實就是一個給家廚們賣自己做的飯菜的平臺;比如明明是B2C模式的神州專車,也把自己歸類為“共享經濟”。更不用提那些言必稱“平臺戰略”之類言論的創業者們,動不動就是“整合”、“顛覆”,看起來何其高端大氣上檔次,令人啼笑皆非。這些奇怪的現象都可以讓我們看出這兩個概念的影響力之大受歡迎程度之深,使得創業者們紛紛迎合。

為什麽創投圈這麽膜拜“平臺”和“共享經濟”這類概念呢?一個原因是在於,大家普遍覺得建立一個企業太耗精力。如果構建起了一個“平臺”,自家辦公室躺著數錢,吃完采購吃銷售,吃完甲方吃乙方,吃完男方吃女方,吃完原告吃被告……這門生意無論對誰都太有吸引力了。躺著掙錢誰不想向往?

然而看似不費吹灰之力的背後,往往不是隱藏著汗水,便是有別的陷阱。並非所有商業都適合做成平臺,至少在現階段,配套設施沒有跟上的情況下,有些服務自營就是比平臺體驗更好;並非所有創業者都有能力做平臺,在嘗試之前,也建議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和手中能夠調動起來的資源。也並非所有的東西都適合共享,把共享經濟當成一劑萬能的良方無疑是非常一廂情願的事情。

“All in”,到底應該不應該?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來討論討論“all in”。

“不能all in的不要來創業公司”,“創業者說,我見過淩晨4點的北京”這樣的話一方面是創業者們的自我高潮,另一方面也是VC強加於創業者們的高潮。

相比起行業內摸爬滾打的創業者,VC對於行業的了解其實要少很多。尤其是那些新入行的投資經理們,他們常常的辨別能力十分有限,對於早期的投資又無法運用教科書上那套財務指標鑒定法。怎麽辦呢?於是他們就要求被投的創業者們必須"all in"——只有看到被投的團隊晝夜地加班,VC們才會有安全感。

然而,這種方法無異於“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投資人們往往不會告訴創業者all in的風險。即便創業者們在所謂“自己公司”的all in,也很可能以得不償失告終。在創業公司,創立之初如膠似漆,走了一陣才發現是方向已經錯誤,亦或者是前期合夥人承諾給自己的報酬沒有實現,結果投入越多損失越大。如果一開始就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走得更遠也只能使創業者偏離正確的目標更遠。創業者作為合夥人加入了這樣的公司,學習勞模日夜焚膏繼晷一心為公司做貢獻,最終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報酬,利用價值被壓榨完全之後被逼走或者散夥的情況,實在是屢見不鮮。

背後的一面,又隱藏著投資人對於人力資本的漠視(恰恰有很多VC們,一遍又一遍高唱“我們投的是人”,相信被這些VC看上的創業者的單位時間成本一定很高)。之前和一個號稱圈內小有名氣的天使投資人喝過咖啡,他在我面前振振有詞地說:“你知道嗎,我曾經在一個項目上虧過60萬,60萬的真銀白銀虧了什麽感覺你應該沒感受過吧”。潛臺詞就是:“老子的錢才是錢,你們的時間不值錢”。可是,那些從BAT/McKinsey/Google/大企業出來的,如果算上無休止的加班,哪個創業者的年時間成本不夠60萬呢。於是乎,“all in”背後或許體現了投資人對心理平衡的訴求:“我和LP的錢虧了這麽多,你拿了我們的錢,也至少應該有大筆的投入。”

All in的負面效應,被業界普遍低估。首先,如果一家公司需要靠“把人的身體掏空”的地獄壓榨模式才能活下去,那麽這樣的商業模式必然是有問題的,也無法走長久。所以,如果哪個投資人建議你all in,說明他自己對於創業模式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對於VC而言,將創始人的精力投入與項目發展前景的前提是創始人有著理性的分析思維。如果創業者跟著自己鼓吹只有all in才是好項目,那麽這個檢測的前提也就隨之喪失。

第二個負面因素是過早消耗團隊的士氣。創業其實是場馬拉松,很多事情急不得,從種子輪到ABCD輪既需要速度,更需要耐力和韌性。如果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過早把身體掏空,導致無法順利抵達終點(IPO或被收購),甚至無法跑到下一個check point(下一輪融資),那才是得不償失。越是專業運動員,越懂得如何平均分配體力。更進一步,如果你作為業余選手看到旁邊一位專業選手在起跑時便遙遙領先,那絕對是運動天賦加科學訓練的結果,不可能是因為他們在一開始就透支自己的體力。實際上創業圈內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教訓警醒著後來者們:前有李開複老師因過度勞累患上癌癥,後有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先生離世,李老師和張先生都已經是圈內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然而也免不了這樣的問題,更何況是那些剛剛進入行業,尚未完成原始積累的創業新人們。渴望燃燒就是渴望化成灰燼,如果提前把未來透支給當下,那怎麽可能在創業的路上走的更遠?往往是那些平常一直繃得很緊的人,在面臨大挑戰的時候精神容易崩潰,這一點創業者們不得不三思。

最後,雖然創始人都是多面手,但畢竟擅長領域各有不同,術業有專攻。根據“木桶原理”,團隊的最終效率取決於短板業務進度。因此,即便創始團隊中有個別部門all in,由於被別的業務部門拖了後腿(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all in的那部分依然是徒勞的。創業公司的管理者們更應該思考如何讓公司各部門協調發展,平衡有序地前進,而不是透支了某幾個部門的優勢之後,卻因為其他短板部門的問題,讓前者付出的努力毫無成效,不客氣地說,這是一種沒有意義的內耗。

總結

投資人們總喜歡給創業者提出各種各樣的概念和要求,這些建議有些或許是對的,但有些是絕對的“坑”,不得不警惕。作為創業者,時刻保持自己獨立清醒的認知,對自己的處境有冷靜的思考,對未來的方向有獨立的判斷,這點非常重要。切記不可輕信投資人或者所謂專家的建議。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創業者很難成一番大事,真正的猛士絕對不會成為被概念所控制的提線木偶。希望創業者們能夠冷靜起來,慎重地對待投資人們提出的那些概念,在自己的創業道路上,走得更加清醒,也更加冷靜。

創業家 創業者 VC 風險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53

實力取勝:和記行落入Eugene手

1 : GS(14)@2012-08-17 10:29:09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817/123710
近期市場控股權易手好旺場,昨本報就報導詹培忠旗下聯太(176)可能易主。除此股外,小弟又聽到有隻已轉手,就是去年9月有間BVI公司Gustavo Investment以4%溢價提出全購的和記行(720)。
當時有報導話,Gustavo與鄭裕彤有關。報導指因這間Gustavo中有1成股權是由另一名股壇活躍人士麥少嫻旗下的VMS Investment持有,VMS一直被盛傳為彤叔控制的一傢俬人基金,近年更在彤叔收購佐丹奴(709)一役中非常活躍。雖最後Gustavo所提出的全購要約失效,但最終和記行也難逃易手命運,且已落入Eugene Chuang手上。
據接近華匯消息指出,基本上已近完全接管階段,公司辦事處稍後也會搬入Eugene的大本營北角華匯,不過,這些也只是門面動作,最關鍵是會繼續攤薄原大股東的權益。上個月就搵其老友佐治洪間結好,幫其批近5億股。再睇和記行,業務是代理跑車法拉利,啱曬Eugene本人,因為佢老友多,求其都搵到個富豪老友幫襯啦!另外,江湖流傳,幾大戶正部署大茶飯,值得期待。
陳承龍
爽報專欄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49

【飲食籽】落入凡間的神級大廚

1 : GS(14)@2015-09-23 02:14:51

富豪御廚 黎汝森煮飯畀超人 變長沙灣廚神



【飲食籽:識飲惜食】「一分錢一分貨」,金錢堆出美味,是香港不成文的飲食規條,但你有否想過在高級餐廳、星級酒店付的錢,有多少直接花在食材上?曾在富豪聚腳地「富萬年酒樓中式夜總會」擔任小菜部廚房主管的名廚黎汝森、六星級酒店工作多年的劉哲宇和杜達華,都看不過美味與金錢之間分不開的等號,身體力行,分別落戶大眾化社區長沙灣、土瓜灣和觀塘,誓要平賣頂級廚藝、優質食材,與民同樂,惠澤眾人肚皮。

茶餐廳賣富豪餐 堅持靚料功夫菜

設計出「爵士湯」、「超人泡飯」等今日仍然家喻戶曉富豪名菜的黎汝森,上年才出書宣告退休,言猶在耳,今年初已經按捺不住,在長沙灣開設新的茶餐廳,全因這年間外出用膳的經驗令他太失望。他說退休之初,子女每星期都帶他出街吃飯最少三次,他對食物質素有要求,熟朋友的餐廳他怕麻煩不敢去,只好挑些沒有熟人工作的高級食府幫襯。「其實65分我就滿意,比讀書及格的60分只多5分,尤其自己是同行,又怎會離譜要求行家呢。」他認真說。可是酒家不是把魚蒸得過火,就是索價太高,所以食了半年,越吃越生氣,索性改裝家中廚房,升級至酒樓水平,在家中重提鑊鏟,從此不外出吃飯。



鹹金桔最少醃製兩年才奉客,對喉嚨痛最好。

濃雞湯煲翅選用16吋長的牙揀翅,花六小時熬製,雞湯濃而不膩,一窩4位用$420。

籠仔金蒜蒸蟹薑蛋白飯所用的菲律賓泥蟹啖啖肉,飯用金蒜、薑米和蛋白炒過,非常香口,$98。



七十年代的廚師未學煮先學打麵。他做的全蛋蝦子麵比一般用多三倍蝦子,味道香濃。每盒$110。



恰好早年買下的舖位,上年末交吉,他把心一橫重出江湖,用上等的材料、經濟的價錢為大眾提供名副其實的上好菜式。不再做傳統海鮮酒樓,改做茶餐廳,他澄清不是清高,只是酒樓已是不再賺錢的蝕本生意。「今時今日,每100間酒樓只有不足15間賺錢,20間得個和,其餘的都在賠,識做的咪蝕少一點,門外漢不出三個月一定執笠。」他慨嘆現代人不懂飲食文化,一味追求速度,最好冷盤、熱葷、湯要一併上桌,「快餐店、茶餐廳才是最合時宜。」雖然客人不再是紳士名流,但他對食材的要求依然一絲不苟,絕不因為收費平就將價就貨。雞要用走地的,要求大陸雞場凌晨劏,早上七時要送到舖頭,確保新鮮;龍躉要用比一般塘養貴百分之三十的馬來西亞半野生飼養的品種,肉比較雪白、幼滑,就算蒸得過火也不會䊹;波士頓龍蝦一定要加拿大貨,貪其夠肉,就連毫不起眼的鹹甘桔,他也每年新年到維園買四季桔自家醃製。他說:「他們未必懂得解釋箇中的分別,但味道騙不了人。」所以就算初期客人看到他的定價比同區酒樓餐廳貴數十元,有微言,他依然信心滿滿地向他們說:「食過不滿意,可以唔畀錢。」「你在這裏消費1,000元,我保證食物成本已經超過650元。」森哥肯定地說,全港沒有餐廳會這樣做,「我已經過了賺錢的黃金時間,開店只是打發時間,回饋社會。」由他現時推出的三款早餐,每款連飲品都只收12元,就知他不是空口說白話。



他說長沙灣、深水埗一帶的人捨得食,開業至今生意不錯。

富豪好魚,煮魚煮海鮮他最拿手,所以餐廳也放一個魚缸,是情意結。

一般的茶餐廳燒味都叫貨,但他要求極高,便在廚房開闢一角做燒味。



森記餐室飯館長沙灣東京街31號


扒房猛將 劉哲宇(左)文華變奏靚扒 益土瓜灣平民

不忍酒店大嘥 開舖自己話事

一站式提供精緻甜品、頂級咖啡和鹹食,不應只有酒店做到。這是劉哲宇和前香格里拉西式甜品師傅賴景亮(圖右)離開工作多年的酒店,與幾位朋友一同創辦HeySoNuts的原因。劉哲宇在廚藝學院一畢業就考進文華扒房,跟隨行政總廚Uwe Opocensky工作七年,見盡所有精緻料理,很多廚師夢寐以求。初入行時,他只專注怎樣把食材發揮得最好,一次望望身邊的垃圾桶,發現只做十碟菜就滿了。他說一間酒店每日棄掉的食材,足夠經營一間餐廳,買十斤菜有一半不要,那些食材放在街市會很好賣,比家用質素還要高。他更諷刺說,那些被扔掉的食材,只有酒店的客人會介意。



他為未夠完美的食材感到可惜,認為無論是高級廚房還是街坊小廚,目標都是為客人烹調出最美味的食物,因為浪費而把成本轉嫁消費者,不是他想做的,於是毅然離開,將美食帶到民間。文華扒房出名做牛肉,加上自己在凍房、蔬菜部和魚類部工作多年,所以他在餐廳以燒牛肉、漢堡做主打,同時亦親手調配不同醬汁做意粉、意大利飯和焗薯。離開酒店,食材的去留由自己話事,他說選擇最好的部份很容易,把外圍撕去就是了,但把不太精華的部份發揮最好才考技巧,現在最有成功感。



鮮製Brownie由甜品師賴景亮每日鮮製,朱古力味極濃,合桃平衡甜度和增加口感,喜歡朱古力的人一定喜愛,$53。

美國肉眼扒漢堡每日新鮮烹調的五成熟燒牛肉,配搭自家製Hollandaise sauce和蔬菜,$168。





HeySoNuts土瓜灣北帝街149號地下3號舖


酒店名廚 杜達華香格里拉舵手 落觀塘開飯堂

不講外觀講味道 平民餐展現實力

同樣「流落」民間的還有曾在酒店工作30年的華哥,上月起在觀塘新飯堂開設檔口。前僱主港島香格里拉是行業龍頭,薪酬福利最好也留不住他,因為工時長、壓力大。從前在酒店,要求全面地從服務、食材、環境等各方面來取悅客人,「酒店洗腦,要求我們着重味道之餘,更注重視覺效果。」他知道打工仔食飯時段要求直接簡單,着重食物味道多於擺設本身,用了30年的一套不再合用,於是更用心鑽研食譜,選用一些飯堂少見的食材,在調味、配搭上花心思。相比以往金錢掛帥的滿足感,今日客人一個笑容、一隻隻「美人照鏡」令他更開心。





蒜香牛肉鐵板飯人氣之選,把市面上的鐵板牛肉飯改良,加入不同香料烹調醬汁和調味牛油,$58。

溫泉蛋煙三文魚檸檬忌廉汁意粉飯堂招牌菜,每樣材料華哥都熟悉,挑戰性是在飯市用最短時間炮製得完美,$48。





I Chef Kitchen觀塘開源道55號開聯工業中心地下6F號舖



記者:吳宛蔚攝影:潘志恆、楊錦文、劉永發編輯:李寶筠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922/19304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88

北韓射導彈 落入日防空識別區

1 : GS(14)@2016-03-19 22:15:32

北韓自1月進行第四次核試後,軍事挑釁有增無減,繼本月10日試射兩枚短程導彈,昨日再試射兩枚疑是中程「蘆洞」彈道導彈,一枚落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區。「蘆洞」是加大版的「飛毛腿」導彈,最遠射程1,300公里,足以覆蓋日本大部份地區。美國國防部偵測到兩枚導彈皆由地面流動裝置發射,而南韓軍方就指,首枚導彈清晨從在肅川郡發射,墜落800公里外的東海範圍,屬日本防空識別區。第二枚在20分鐘發射,但不久在雷達中消失,估計在半空爆炸。韓國科學技術院專家權世震估計,北韓發射的導彈可能不是「蘆洞」,而是由長程導彈改裝,或搭載了空彈頭,但沒有鈈或鈾,旨在測試導彈的返回大氣層技術。日本譴責北韓試射;南韓呼籲平壤應着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而非作無謂挑釁;中美則促請平壤勿令緊張局勢惡化。



中國被揭沒停進口北韓煤

北韓領袖金正恩在過去兩周,每日向首爾及華府發出核武威脅,抗議美韓軍事及聯合國新制裁。不過,有中國的航運及貿易人士指,他們從來沒有收過指示要停止入口北韓的煤。煤是北韓最主要的出口產品,而中國則佔北韓90%外貿,是落實制裁令的關鍵。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9/195359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70

【add】紅人主場:蘇麗珊落入凡間

1 : GS(14)@2016-12-09 00:03:52

Louis Vuitton連身裙、短靴及首飾



《哪一天我們會飛》造就24歲蘇麗珊一片成名,極速上位的背後,埋藏無數後遺症。入行僅兩年,從前頭腦簡單的小妹妹,變得多愁善感,新劇裏背景複雜的女警角色更觸動情緒大爆發。私生活上,飛游學修、疑另結新歡而遭公審,令她不敢與男性朋友外出,失去友誼,「嬲自己,點解我要驚呢啲嘢?」慶幸樂天因子未被洗擦淨盡,仍能以笑聲面對感情糾紛後被褫奪女神光環的負評,「一直幾抗拒呢個稱呼,而家我係咩?俾人貶落凡間?哈哈。」撰文、造型:林嘉慈攝影:郭賢興攝錄:李祉澄、周樂恒化妝:Jan Chan of Annie G. Makeup Centre髮型:Will Yu of The Attic活在鎂光燈下,藝人避不過向外交代私事的慣例。因《哪》片結緣、被公認為金童玉女的蘇麗珊及游學修9月底分手,矛頭直指蘇麗珊搭上男演員顧定軒,向游學修提出分手,三位人物先後公開回應。出道只有兩年的蘇麗珊,卻坦言不擅於應對,「前排有諗過呢個問題,嬲自己,點解我要驚呢啲嘢?明明同朋友出街,可能有啲我真係同佢好friend,但佢係男仔嚟,識咗好多年,驚兩個出街俾人影到,變咗唔敢出去,好似冇咗個朋友咁。」惟有學懂從中取平衡,避免與男性友人二人行。



Louis Vuitton露肩上衣、皮褲及首飾

Louis Vuitton大褸及耳環

■蘇麗珊與顧定軒約會新聞曝光前,不避嫌在Ig貼慶生照。

要學語言藝術

蘇麗珊為人直接,這次專訪,冤屈氣不吐不快,「一路嘅想法係好簡單,係就係,唔係就唔係,我唔可以擘大眼講大話。以前覺得冇所謂,我咪講,但原來媒體或者網上評論嘅風氣,係令一啲唔係事實嘅嘢,變到大家覺得係咁就係咁,即係啞巴吃黃蓮,唔可以出嚟話唔係,好似辯護咁,冇辦法可以改變。係語言嘅藝術,要學,最重要唔好違背信念。」快問快答,直問自認誠實的蘇麗珊是否單身?她說:「係單身,冇咁快。」會否恨拍拖?她說:「冇,想畀啲耐性等啱嘅人,唔想嘥時間。」分手後,不再被冠女神稱號是好是壞?她說:「一開始由頭到尾,唔覺得自己係女神,一直幾抗拒呢個稱呼,而家我係咩?俾人貶落凡間?哈哈!我冇乜所謂,是但,演好自己啲戲。」



■蘇麗珊在網劇《無間道》飾演女警,但文戲比動作場面多。

動作戲大考驗

由《哪》片淡淡然演活少年版楊千嬅,蘇麗珊在快將開播的網劇《無間道》、以兄弟相殘為主軸的電影《狂獸》,一下子跳到沉重角色。在《無》劇,她飾演熱血的新紮女警,動作場面是其中一個考驗,「我手腳唔協調,講我跑去捉賊,㩒佢落地,再將佢反手扣手釦。平時睇電視好似好流暢就做到,原來有難度,大家笑我好滑稽,又拍甩自己頂帽,又甩手。」文戲的情緒起伏才是最大挑戰,角色的爸爸是電影版卧底陳永仁,繼承父親力捉壞人的精神,偏偏陷入愛上蠱惑仔的矛盾位,又有連場生離死別,「成日拍喊戲,要跳拍,個人跳得好緊要,入咗角色,喺邊緣度生活咁。」


情緒化好麻煩

回到現實,蘇麗珊都變得情緒化,小事已能觸發強烈情感,連閱讀龍應台整理過去多年演講內容的《傾聽》都觸動神經,「對事情敏感咗,覺得自己好麻煩,個人好跳。」慶幸她比較樂觀,不易鑽牛角尖,但控制情緒可能是成長的一部份,「以前會逃避唔好嘅嘢,有問題發生就會收埋,之後唔理,而家會嘗試解決,係好嘅轉變。」



■蘇麗珊與游學修此情不再。

■為保暖及增高,蘇麗珊近來愛戴絨帽。


「我買唔起貴衫」

蘇麗珊彈起後,年初獲品牌邀請去巴黎睇騷,躋身國際時裝盛事,但她自認離時尚很遠,「我唔係走在潮流尖端嘅人,因為LV,去睇第一場騷,都有留意其他品牌風格,係一種藝術。好貴啲衫,我買唔起,但欣賞係賞心悅目嘅事。」她衣着簡單,平日最愛戴帽,最近就戴絨帽增加冬日感覺,原因好簡單,「保暖又增高。」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http://add.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08/198582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789

高度突破2,000公里 落入日本海北韓再試射挑釁疑屬新型導彈

1 : GS(14)@2017-05-18 02:14:02

■北韓3月曾一次過試射四枚導彈,昨天又試射疑似新型導彈。資料圖片



在近期韓美領袖都放軟姿態後,北韓再出招,昨天成功試射了一枚彈道導彈,飛行近800公里後落入日本海,而高度突破2,000公里,有可能是新型導彈。南韓新任總統文在寅強烈譴責平壤挑戰國際和平。

北韓近期頻頻試射導彈,兩周前的對上一次,是3月以來的試射「四連敗」;昨天「轉運」的一次,亦是文在寅就任南韓總統後首回試射,分析認為平壤是意欲測試這位對朝立場溫和、主張對話的新領袖反應,亦測試新政府與美日合作協調。導彈是在昨晨5時半前,在西岸近中國邊境的平安北道龜城發射,飛行700多公里後,落入朝鮮半島與日本間海域,距北韓東岸約400公里,未入日本專屬經濟區。令人關注的是,導彈飛行30分鐘期間,高度似乎首次突破2,000公里,超出近地軌道,估計是蓄意採用高飛軌道發射以測試導彈性能,讓落點不會靠近日本。


專家料射程可達關島

多名專家都估計,若以正常軌道飛行,其射程或有4,500公里,可射至關島;首爾慶南大學遠東研究所學者甚至估計達6,000公里,達洲際彈道導彈級別。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卻稱初步評估顯示「不符合洲際彈道導彈」。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專家麥克道爾指,導彈飛到逾2,000公里高,有可能是新款導彈,「令人憂慮」。可以肯定的是,比起北韓2月份同地點發射的「北極星二型」遠程彈道導彈飛行500公里、高度550公里,昨天一枚性能更強。



文在寅斥違聯國決議

上任四天的文在寅一早在青瓦台緊急召開國安會議。發言人指他強烈譴責北韓違反聯合國決議,嚴重挑戰國際和平與穩定,並指兩韓對話可能仍存在,但不能姑息如此「鹵莽挑釁」。總統辦公室指外長和國家安保室室長已分別跟日本外相和美國國安顧問通話,商定加強合作應對北韓。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曾讚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有腦」,更說若能見面是「榮幸」,但金正恩當耳邊風再次試射,令白宮一改近期對北韓試射總是淡然只回應一句的態度,發聲明敦促國際加強對北韓的制裁外,更牽扯上俄羅斯,指導彈落點「比起日本更近俄羅斯,總統無法想像俄羅斯會高興」。美國有官員稱導彈落點在俄羅斯海參崴以南僅100公里,但俄羅斯國防部其後發聲明,表示導彈預警系統有全程偵測到北韓的導彈發射,而導彈落點距離俄羅斯有500公里,對俄羅斯「不構成危險」。俄羅斯總統發言人另指,總統普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討論了半島局勢,「雙方都對局勢升溫表示擔憂」。中國外交部呼籲各方克制,避免局勢升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對北韓表達「強烈抗議」,稱「絕對無法容忍」北韓試射。分析認為,在朝美、兩韓有可能對話的情況下,北韓再射彈或意在增加談判籌碼;也可能是針對美日與歐洲盟友近日在關島附近海域演習,以示無懼國際壓力。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5/200216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347

BCT銀聯:4萬成員落入懶人基金

1 : GS(14)@2017-07-29 03:34:05

【本報訊】強積金預設投資策略(DIS,又稱懶人基金)4月推出,BCT銀聯集團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劉嘉時透露,旗下有4萬名成員落入DIS投資,涉資約3億元,至於旗下其他基金明年則計劃再減價。劉嘉時指,超過9成客戶都是由於沒有投資指示,故自動落入DIS,而主動選擇DIS的客戶只有8%,反應屬預期之內。雖然落入DIS投資的資產約有3億元,但只佔公司整體資產規模的1%。
DIS基金管理費低至0.75%,自宣佈推行以來已促使多間強積金公司減價,劉嘉時相信,強積金基金減價的壓力將會持續,BCT銀聯早前亦透露擬於年內調低最少5隻強積金的基金收費,但由於仍待積金局審批,相信要待明年才會落實收費調整。雖然上半年港股基金表現造好,但BCT銀聯投資總監夏卓華預計,下半年港股表現難及上半年,由於已累積一定升幅,或會出現調整,但中長線而言港股仍是吸引的選擇。環球經濟方面,下半年較大機會出現美國經濟增長溫和、通脹受控,歐洲及亞洲區溫和復蘇,建議投資者於股票及債券的投資比例可各50%。康宏強積金綜合指數於7月份按月上升2.78%,今年首7個月累升14.91%,相當於打工仔人均賺約23,677元,其中股票基金表現尤其強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28/201039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