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多數關於提高企業經營業績的理論,都假想存在一種絕對正確的管理方法。「卓越」「勝任」以及「最優做法」等理念的盛行就證明了這種理論在企業管理人員心中的牢固地位。在這種理念看來,企業的成功被視為遵循某個標準行事的回報。而對於巴菲特這樣股神的思維和二八黃金法則的學習與研究有助於在商業上的成功。
巴菲特的「反向思考法」
「我經常感覺到研究失敗的商業案例比研究成功的商業案例更能給人教益。在我的公司裡,我們著力研究人們為什麼會誤入歧途以及有些事情為什麼行不通……如果讓我在道瓊斯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中挑選10只股票,我不會急於挑選,而是會挑出10只或15只業績最差的股票,把它們拿出來當樣品去研究。這是逆向法。先研究失敗,然後再著手如何消除失敗。——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
「人不是通過做對事情來學習的。做對了某件事,人們從中收穫的成果只是驗證了原先認知的正確性。這樣做雖然有一些價值,但沒有確定錯誤、糾正錯誤帶來的價值多。」
——拉塞爾·艾可夫(Russell Ackoff)
成功的企業一般都會採用沃倫·巴菲特提倡的反向思考法。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企業總是能夠糾正或規避困擾其他企業的多種錯誤。
一般而言,企業的失敗有一些系統性的根源:
第一,失敗的案例比成功的案例多,而且失敗的案例往往有一些共同之處,因此失敗的案例更容易彙總和分析。換句話講,失敗更具有模式化特徵,因此更有規律可循,界定起來更容易。
第二,有效的管理可以被定義為「將管理不善降低到最低程度」。簡而言之,優秀的管理者會避免系統性的陷阱、障礙和錯誤。這些歸納到一起,我們可以稱之為「組織性失敗」以及「管理偏見」。我們歸納總結了一張簡明的圖表,如下:
厭惡損失
過於強調風險,以至於在可以接受的風險面前也猶豫不決。
過於自信
誇大個人能力,低估潛在威脅,導致預期過於樂觀。
沉沒成本效應
一項事業失敗之後繼續投入資金,寧願損失更多,也不願承認原先判斷的失敗。
從眾本能
不願獨自冒險,在人云亦云中尋求安全。
心理會計
衡量一項投資時,依據的不是客觀的優點,而是依據對投資建議的提出者的感情。
沉錨效應
看問題不全面,比如在評價一個企業時,依據的是過去的經營記錄,而不是競爭潛力。
虛假同感
沒有根據地假想其他人都會贊同你的觀點,對於不力的證據置若罔聞。
時刻用80/20法則思考問題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數公司中,超過一半的客戶關係都不會帶來盈利,30%到40%的客戶關係只能帶來微薄盈利,能夠帶來大部分盈利的客戶關係通常只有10%到15%。」
——MAC集團(The MAC Group)
「80/20法則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不符合直覺但非常普遍的事實,即努力與回報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匹配。宇宙是不穩定的,但我們依然期待著原因與結果之比是平等的。」
——理查德·科赫(Richard Koch)
世界上大部分的財富是由極少數企業創造的。世界上大多數企業的平均收益率只是略微超過資本成本。收益率的分佈模式也是嚴重不平衡的,大多數企業都掙不回資本成本,只有小部分企業會把價值返還給股東。所以說,世界的經濟繁榮是由少數企業中的少數戰略家創造的成果。如同20%的世界人口擁有將近80%的世界財富,也正是這不到20%的人創造了80%的財富,而這就是商業戰略的意義所在。
可以殘忍地說,大多數企業奉行的戰略都是失敗的或者注定失敗的。在任何一個競爭領域,只有一個競爭戰略能夠勝出。因此,在一個有十名對手競爭的領域,每個人失敗的概率有90%。
由於商業戰略比管理人員掌控的其他因素更能創造價值或毀滅價值,因此大多數戰略很可能都是不利於創造價值的。明智的戰略家會承認他們的戰略具有脆弱性,他們的判斷具有易錯性。他們承認自己有可能也是失敗戰略的製造者。
管理資本主義中存在很多內在的管理偏見。意大利經濟學家、哲學家帕維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最早發現,市場中的輸家總比贏家多。從經濟角度來看,80%的價值是來自20%的因子,其餘20%的價值則來自80%的因子。
比如,一個市場中80%的收入、利潤或增長有可能集中於20%的企業。世界上任何一個主要產業都是由少數幾個企業主導的。此外,在任何一個企業中,無論是贏家還是輸家,80%的產品總是由20%的企業、20%的客戶以及20%的員工創造的。也就是說,讓倡導平等主義的人感到驚慌的是,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產生真正的影響。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受益於這些具有天才的少數人。
因此,對於戰略性失敗的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解釋便是,失敗是資本主義的內在特徵之一。當然,在任何一種競爭中肯定有輸家。比如,生物進化的「競爭」也符合這個法則。物種數量的分佈與企業業績的分佈具有相似之處。在一個擁有多個參與者的市場中,肯定有多個輸家。
但人們有時候會問,為什麼贏家與輸家的數量懸殊這麼大呢?相互競爭的產品以及相互競爭的企業的客觀差別十分微小,為什麼會導致他們的知名度和成功程度出現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這從表面上看是不公平的。但是,不計其數的物種為了生存而進化的鬥爭出現了今天的結果,難道有公平可言嗎?
儘量避免決策過程非理性
「贏家通吃。」
——佚名
「多算勝,少算不勝。」
——孫武
在市場中,有一條非常可靠的原則就是「一順百順,一通百通」。消費者通常認為一個品牌的成功明確而公正地體現了它真真切切的優點。人們有一個心理假想,即「眾人的眼光是不會出錯的」。
人們越是遵循這種含含糊糊的假想,就越會出現市場上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而不同企業和品牌在市場上的業績對比情況就顯得越不平衡、不公平。
成功孕育著成功。同樣,也可以肯定地說,失敗孕育著失敗。為什麼會有這樣看似不公平的事情呢?這是因為管理者在作決策的時候可以依賴的信息極少,因此,整個決策過程呈現出嚴重的非理性特徵。
當消費者在選擇品牌的時候,有兩個強大的心理過程明顯發揮著作用——心理感染和習慣化。心理感染是指人們相互模仿的過程。梅格·瑞恩[1](Meg Ryan)曾經說過:「她有什麼,我也要有。」
一個事物越流行,人們就會賦予它更多的美好品質,使其更加流行。
習慣化則是我們自我模仿的過程。比如說,我們曾經嘗試過某個東西,而且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那麼我們就會對它產生一定的依賴感。我們容易養成以後繼續選擇這個東西的習慣。無論是心理感染,還是習慣化,這兩個心理過程都遵循了「最省力原則」。
如果一個人面臨著多種備選方案,而且即便自己沒有作出最佳的選擇,後果也是微不足道的,那麼為了作出一個最佳選擇而勞神費力就顯得不明智了。整體來看,我們所選擇的大多數品牌都是比較普通的,跟日常生活有關的。對消費者而言,根據產品的知名度去選擇,而不是根據質量去選擇,更有利於為自己創造一種簡單的、壓力較小的生活。
消費者在選擇品牌的時候,除了依據市場知名度之外,還會依靠熟悉程度、口碑、可見性和實用性。最早的行為經濟學家之一安德烈·嘉寶(Andre Gabor)指出,消費者認為價格是商品質量最可靠的指示器,而傳統上經濟學家只是認為價格反映了商品成本,沒有承載其他像征含義。而且還有證據表明,廣告強度也會被消費者視為商品內在品質的體現。而優秀的企業就像風險投資家一樣,能夠以敏銳的目光解讀市場信號,並且從有限的信息中進行推測。
「心理感染」引起的最嚴重後果就是失控的從眾效應,導致商品的受歡迎程度與其內在價值之間沒有任何的邏輯關係可言,而且消費者會無休無止地彼此效仿,彷彿荷蘭鬱金香狂熱再次上演一般。與此相似,消費的習慣化也會阻止消費者去嘗試新的、不同的事物,導致消費者非常忠誠於最喜愛的品牌,從而作出非理性選擇。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消費者可以依賴的信息非常少,導致他們作出了非常不佳的消費選擇。但現在情況已經逐漸開始改善。在大多數市場上,消費者和企業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從而或多或少抵消了心理感染和習慣化這兩種非理性消費之源的影響。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們的影響已經消失。
因此,管理者或者戰略制定者應該從中吸取的教訓是很明確的:很多商業戰略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它們完全依賴商品的內在品質來獲取市場份額,而忽略了調動心理感染和消費習慣化這兩個因素。企業沒有為調動這兩個因素創造有利條件,尤其是塑造消費者對產品知名度的看法。
【看圖說話】十六張圖告訴你當前估值與八年有何不同 作者:陳嘉和,谷永濤,胡佳妮 ![]() 如果我們只統計當時市值在500 億以上的公司,就會發現當前的估值普遍更低 ![]() 如果我們只統計當時市值在1,000 億以上的公司,就會發現當前的估值普遍更低 ![]() 只統計當時市值在3,000 億以上的公司 ![]() 反之,市值在100 億以下的公司中,當前市場比8 年前的4,323 點,並無比較估值優勢 ![]() 就市值在50 億以下的公司來說,當前A 股比8 年前上證綜指在同樣點位時更貴 ![]() 30 億以下公司的對比:當前A 股正在急速消滅小市值股票中(這種狂熱真的理性嗎?) ![]() 市值20 億以下公司的情況(此處省略100 字) ![]() 來源:信達國際 |
最早推出有樁租車並於去年試水共享單車的永安行IPO申請日前已通過審核。憑借著在2016年下半年開展的無樁共享單車業務,永安行被稱為“共享單車第一股”。不過引起市場高度關註的則是,該公司A輪融資先是宣布完成而後突然中止,這一急剎車也引來了發審委對永安行的詢問。
最早推出有樁租車並於去年試水共享單車的永安行,由於主板發行審核已獲通過,標誌著其上市已進入倒計時,其試圖“彎道超車”,重新改寫共享單車的資本格局。不過,市場關註的是,發審委對永安行提出詢問,要求其說明與八家機構決定加大對無樁共享單車業務領域的投資而後又決定終止的原因和合理性。
現狀
永安行核心業務是有樁自行車
北京青年報記者註意到,與摩拜、ofo等用戶付費的無樁共享單車不同,永安行收入來源主要集中在政府付費投資的有樁公共自行車領域。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系統運營服務收入依次為2.36億元、3.96億元和5.34億元,占比為62.08%、63.92%和68.92%。同期,銷售公共自行車系統業務收入為1.44億、2.23億和2.39億元,占比為37.92%、36.08%和30.9%。招股書顯示,近年來,永安行有著不錯的經營業績。同期其實現營業收入3.81億元、6.2億元和7.74億元,複合增長率達1.26倍。同期的凈利潤也較可觀,分別為0.68億元、0.93億元和1.17億元,複合增長率為72.06%。
據了解,永安行布局的有樁公共自行車主要集中在三四線甚至是五線城市的周邊區域。其主要模式為,永安行跟地方政府簽約,墊資建設並運營。業內認為,永安行的經營模式決定了其必須擁有較高的財務實力,畢竟政府審批流程會比較長。
資料顯示,永安行成立於2010年,2013年完成股改。公司主營公共自行車系統研發、銷售、建設、運營。目前來看,公司主要有四項業務,即銷售公共自行車系統業務、提供公共自行車系統運營服務、用戶付費的共享單車業務和騎旅業務。其中,系統運營服務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其營收占公司營收總額超六成。其次是銷售公共自行車系統業務,占比也達到三成。這兩項的收入合計占比超98%。
市場認為,早在2015年6月18日,永安行初次闖關IPO,未能如願。如果此次闖關成功,永安行將成為共享單車第一股。
風險
無樁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居首位
在特別風險提示中,永安行表示了三大風險:首先是用戶付費無樁共享單車模式對發行人未來業務影響的風險;其次是政策支持持續性的風險;第三是物價大幅上升導致系統運營服務類項目成本增加的風險。在永安行提示的三大風險中,其實質是將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之爭,從暗處挑到了明處。
有樁與無樁代表了共享單車的不同發展方向,究竟是獨立發展,還是能尋找到互相融合的第三種模式,業內說法不一。
永安行在招股書中試圖對共享單車的兩種模式進行定位,傳統的政府投資有樁系統模式為一項基礎民生服務,而新興的用戶付費無樁模式為一種商業化補充,後者興起並無法取代基礎民生服務的需求。隨後其指出無樁共享單車目前的尷尬,無樁共享單車出現時間短,多為創業企業,多處於早期投資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盈利模式。其次社會各界對其無序競爭、投放過度等問題出現爭議,持續性和發展方向尚有不確定性;由於無樁共享單車模式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市政監管、服務監管標準,政策的不確定性也給該模式未來的發展前景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公司提出預警,倘若因經營模式探索不成功、商業環境變化、投資環境變化等,不排除出現無樁共享單車業務發展停滯等情況。
關註
與八大機構合作突然剎車引來詢問
在共享單車摩拜單車和ofo的激烈競爭中,永安行憑借著在2016年下半年開展的無樁共享單車業務布局上市,被稱為“共享單車第一股”。引起市場高度關註的則是,該公司A輪融資先是宣布完成而後突然中止。
當時永安行主打的口號是“無押金”,背後的投資方有螞蟻金服和深創投,這意味著馬雲也闖入了共享單車。此前,滴滴投資ofo,騰訊美團入手摩拜,都成為行業大新聞。
2月28日,共享單車“永安行”正式與芝麻信用達成合作,在綁定身份信息後,只要芝麻信用分超過600,就可以“無押金”租車。同步公布的,還有永安行A輪融資消息,投資方包括螞蟻金服、深創投等。具體融資金額尚未公布,但在采訪時董事長孫繼勝表示,這筆融資可能超出市面上所有共享單車的A輪融資金額。
但還不到一個月,3月24日掛出的招股書顯示,永安行中止了螞蟻金服等投資旗下公司。據公告透露,管理層認為無樁共享單車業務未來發展前景看好,但近日社會上存在部分對無樁共享單車投放和運營管理提出異議的觀點。公司與上述投資機構再次協商,各方同意放緩進度,終止上述投資,並簽訂《終止協議》。
圍繞著與八大機構先合作後中止的急剎車,發審委對永安行提出詢問,要求其進一步說明——發行人與八家機構決定加大對無樁共享單車業務領域的投資而後又決定終止的原因和合理性,未來在該領域的發展規劃等等。同時包括無樁共享單車的推出,引起的發行人所處的政府投資公共自行車行業的風險,所處行業的經營環境是否已經或者將發生重大變化,並對發行人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無樁共享單車對行業的影響、公司經營性風險和財務風險、未來持續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以及5年期滿不能續簽合同的風險等內容。
市場
永安行在無樁單車發展上謹慎保守
去年11月,在永安行剛上線無樁單車時,永安公共自行車董事長孫繼勝對新業務前景心存疑慮。孫繼勝當時認為,無樁共享單車的競爭關鍵點首先在於如何解決自身的弱點,即安全、維護、保潔、騎行方便(5分鐘內能租到車),其次是商業模型即如何能盈利。“僅靠圈保證金過日子而不盈利,一定會被市場拋棄的。”
從車輛投放數量上來看,永安行顯然與摩拜、ofo差了好幾個等級。從招股書看來,永安行目前累積投放5萬輛,ofo累積投放數為290萬,而這個數字將在2017年和摩拜一起井噴,擴張到2000萬,甚至3000萬。
相對於永安行的謹慎保守,摩拜CEO王曉峰則樂觀得多:“公司目前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別人給我錢,讓我活下去、讓我們繼續發展,讓我們跑得比別人快,然後一起找盈利模式。”
從 2015 年下半年至 2016 年上半年起,以 ofo、摩拜單車為首的一批無樁共享單車服務提供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一二線城市及大學校園內陸續推出用戶付費共享單車。緊接著優拜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騎唄等多家共享單車誕生。
共享單車由民營企業發起,還處於燒錢擴張階段,但資本市場倍加青睞。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ofo和摩拜已經分別完成7輪和5輪融資,而其他後來者單車企業也或多或少都拿到了資本市場的融資。資料顯示,除了對國內一二線市場的擴張擴容之外,已經有公司開始搶註海外市場。日前,ofo創始人戴威在博鰲論壇上表示,2017年公司將進入德國、西班牙等海外20個國家。
前景
無樁與有樁之爭究竟誰能勝出
面對無樁單車的全面進攻,永安行與馬雲的螞蟻金服等機構合作的中止,成為市場的一個風向標。這意味著有樁與無樁之爭進入更深的層面。
永安行在招股書中承認,摩拜、ofo等共享單車平臺加速下沈三四線,確實會對其有樁模式帶來沖擊和影響。不過,永安行認為,在一二線城市將呈現出有樁公共自行車和無樁共享單車並行發展的格局,而三線及以下城市因城市規模較小、有效需求不足、管理難度較大、運營成本較高,將以政府主導的有樁公共自行車為主。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永安行共覆蓋了全國210個市縣,分布在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累計建設約3.2萬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放約89萬套公共自行車鎖車器設備,騎行會員已達約2000萬人,2016年為全國會員提供了超7.5億次的出行服務。永安行未來的願景是,在3到5年內,在目前 210個左右市縣的基礎上,努力將布局市縣增長到350個左右,布局公共自行車(含無樁共享單車)200萬輛左右,用戶從目前的2000萬人增長到5000萬人。
也有市場人士評論,永安行的盈利,其實吃的是有樁單車的政府飯。因為永安行是直接賣給政府。比如跟某地方政府簽約,幫你建多少樁,投入多少自行車,然後政府付款。其弊端是,政府審批流程長,且地點比較固定以及辦卡比較麻煩等問題,導致用戶體驗明顯下降,多數用戶對此並不買賬。
但無樁單車的不良形象短時間也無法消除。由於多家共享單車企業采取的是無樁單車的運營模式,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嚴重,有的將車停在路中間、有的將車停在路口影響交通等,在報道中也多次出現城管將車輛沒收的現象,這無疑會對無樁單車未來的發展帶來隱患。無樁與有樁,兩種模式誰有希望勝出,也許還要一段時間才能見分曉。(記者 劉慎良)
相關新聞
摩拜再遭大面積系統宕機
7日下午晚高峰時段,全國多地摩拜用戶發現摩拜APP出現異常,用戶無法進行定位、無法解鎖車輛、APP閃退或直接提示無法使用。對此,摩拜單車回應稱,摩拜系統在進行維護。實際上,摩拜APP並非首次宕機出現問題,這也暴露出初創公司在容災備份能力上的不足。
7日晚間,北京摩拜用戶張女士在下地鐵前,打開手機的摩拜APP尋找周邊車輛,卻發現周邊一輛車都沒有,她移動坐標,發現地圖上一輛摩拜單車都不顯示。走出地鐵站後,張女士看到,實際上在地鐵站出口至少有30輛摩拜單車,不過,她卻無法解鎖任何一輛車。“無論怎麽掃碼都沒反應,要不就是閃退,定位的按鈕一直在更新。我以為是iPhone的問題,換了另一個安卓手機,直接提示我‘服務器暫時不可用’;然後我選擇了輸入單車編碼開鎖,還是沒反應,只好放棄。這時才明白為何地鐵站附近只剩下摩拜車輛,ofo和小藍都被人騎走了”。
與張女士情況相同的並不在少數,來自武漢、成都、深圳、濟南等地的多位用戶都在網上吐槽“摩拜單車系統癱瘓”,為晚高峰的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對此,摩拜官微回應稱,“摩拜單車正在進行系統維護,待維護完成後,即可正常註冊及用車。煩請耐心等待,或先選擇其他方式出行,如有不便,敬請諒解。”
對此,經常使用摩拜APP的於先生稱,摩拜APP的大面積宕機已經並非第一次,就在前幾天,摩拜剛剛出現過一次宕機;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摩拜系統就經常發生故障,用戶無法解鎖車輛甚至無法還車的情況時常發生。於先生稱,在系統出現問題時有的用戶選擇退款、退押金,也無法成功,造成一定恐慌。摩拜單車官方微博也多次對系統事故“表示抱歉”。
有工程師認為,摩拜公司的問題是初創公司面臨的問題之一,這也顯示出公司在容災備份能力上的不足。摩拜創始人胡瑋煒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但對於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宕機也是正常的。”不過,服務器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是一家公司業務能力和服務能力的體現,摩拜公司需要盡快解決這一問題。(記者 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