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錢荒再現 中國經濟前景拉警報 125兆元地方債是資金緊俏最大黑洞(120-122)

2013-12-30  TCW  
 

 

時序進入年底結帳時刻,六月以來忽隱忽現的中國錢荒壓力瞬間再起;人民銀行雖以「三天三千億元人民幣」的強力資金水喉搶救,但只要地方債問題一日不解決,錢荒恐怕就會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鬼魅。

撰文‧張向東(北京傳真)十二月十二日,筆者與富強建材公司的李董事長協商一個新投資案;李董事長是華東某一省的大腕商人,省內的常委書記、部長是與他從小一起長大的鐵桿哥們,部長小孩在澳洲念書的生活費與學費,都是李董事長支持的。

擁有如此深厚的關係,政府相關新建築的外牆與室內塗料,有三分之一都是富強建材的生意,誰也搶不走。意外的是,席間李董事長竟然話鋒一轉,面帶笑容開口借錢:「台方的資金可否在年底前借我們周轉一下?利息會有一○%以上,具體條件好談。」原本在商討明年金額約新台幣十五億元的新投資案,話題瞬時轉成年底的短期融資。

央行緊急注資一.五兆元

事實上,就在與李董會面兩天前的十二月十日,大陸的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與農民銀行,剛剛在台灣募集了總額高達新台幣三三五億元(折合人民幣約六十七億元)的「寶島債」,這批「寶島債」期限有三年與五年期,利率介於三.二五%至三.七○%之間,對中國的資金需求者來說實在太便宜。

時機如此湊巧!就在中國四大銀行從台灣以平均年息三.五%募走三三五億元資金、李董事長開口以利息一○%借錢周轉後一周,整個中國的銀行體系再度爆發「錢荒」危機。

這波錢荒的高峰期在十二月二十日,人民幣拆款市場七天期的銀行隔夜拆款利率飆升到七.六五四%,比前一天高出一.一八二%,比一周前整整高出了三○○個基本點(三%),到期日落點在農曆年前的「兩周」與「一個月」期的拆款利率也同步暴漲,資金充足的國有大型銀行坐享高利,而需錢孔急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無法參加銀行拆款的中小型城市商業銀行,大量面臨跳票危機。

年底的錢荒,逼得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緊急向市場注入高達人民幣三千億元、相當於新台幣一.五兆元的短期融通。十九日當天銀行體系甚至為此延後半小時收市,所有銀行的資金缺口到下午五點鐘才軋平。

在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授權下,人民銀行在十九日下午四點五十五分,以發送微博的方式對外聲明:「我行以短期流動性調整工具(SLO)調節市場流動性。」隔天上午利率再飆高,央行又再投放,三個交易日合計已經灌注了約新台幣一.五兆元的強力水喉,試圖澆熄井噴的利率之火。

資金緊俏也再度引發中國股市重挫,十二月十六至二十日當周,雖然歐美股市聯袂大漲,紛紛創下近五年高點,但上海與深圳股市卻連續九天收黑,二十日星期五,上證指數當日暴跌二.二%,是全世界主要股市中表現最糟者。

錢荒壓力鍋不斷噴發

十二月銀行錢荒,是一三年「六月錢荒」的延續,當時市場傳言光大銀行與民生銀行「缺了百億元人民幣」,指標性的七天期拆款利率一度飆升至一一%,股市則天天破新低,六月二十四日當天,上海股市暴跌三.八%,連續跌穿「建國底」一九四九.四六點,直抵一八八七.七七點的「光緒底」(編按: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年建國,光緒皇帝在一八七五年即位)。

六月錢荒在中央銀行的資金挹注下獲得緩解,但是資金緊俏的壓力卻「回不去了」(見附圖),七、八月的拆款利率維持在三.五%左右,比起上半年高出將近一○○個基本點,十月雖然有上海自貿區的重大利多,又逢三中全會前的政治敏感時刻,但是銀行體系的「錢荒壓力鍋」卻不斷噴發,一直到十二月終於再度爆發劇烈的搶錢危機。

有了六月錢荒的教訓,各大銀行想盡辦法圈錢,四大銀行在台灣發行「寶島債」只是圈錢策略之一,大陸國企在香港發行的「點心債」,利率與發行金額也同步創下新高。

除了拚命在海外圈錢,各銀行更卯足力道發行「理財產品」。根據普益財富監測公司的統計,光是在十二月九日到十三日的五天內,就有八十七家銀行發行了七一四款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利率上升到五.六一%。另外,銀行大量發行「七天期」的貨幣市場基金,平均收益率升高到四.五%,其中最高的是民生銀行的「現金寶七天期貨幣基金」,民生銀行從十一月十四日以來,持續用六%的高利吸收資金,遠比銀行七天期的拆款利率還高出一個百分點。

全體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利率,是資金鬆緊的另一個溫度計,這個指標從七月開始,已經連續五個月都向上攀升,而且越接近年底,銀行理財商品期限越短、利率越高。

東方證券負責銀行業的分析師金麟認為:「這波錢荒與六月錢荒的基本原因一樣,都是影子銀行仰賴同業拆借支撐,遭逢六月底與年底的資金緊俏壓力所造成的。」不過,金麟也指出,經過了六月恐慌性的震撼教育,人民銀行與國有商業銀行都已經有了經驗,所以這波銀行拆款利率高點來到七%,低於六月的一一%。

地方債務病灶威脅金融安定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中國人民幣貨幣供給額 M2的餘額,到了十一月底已經突破一○七兆元,相當於新台幣五百兆元,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貨幣,而且年增率還達到一四.二%。此外,中國全體銀行的存放比(貸款除以存款)只有七一.六%,遠低於美日與台灣,從官方的統計數字來看,中國資金極為氾濫,不應該持續出現錢荒危機才對。

原來錢荒的病灶,正在政府沒有統計的「地方債」。李克強總理在三月正式接任之後,鎖定地方債嚴格管控,今年八月更命令國務院審計部,對全國所有各級地方政府,進行地毯式的地方債務審查。然而,審計部從八月大張旗鼓地毯式審查,至今卻不公布地方政府債務總額。

原本各界以為十一月召開三中全會之前,國務院會公布統計,並且提出具體的減債方案,但是不論是習近平的黨中央、或者是李克強的國務院,都絕口不提地方債問題,隱晦的態度讓外界拚命猜測,地方債的「黑洞」到底有多大。

在各界「地方債大猜謎」之中,高盛證券在九月初發布估計,金額是人民幣十五兆元,里昂證券估十八兆元;十月十五日渣打銀行發布報告,認為地方債已達二十四兆元,並指「地方債將導致部分商業銀行倒閉」。

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內部統計的驚悚程度,比較高盛、里昂毫不遜色,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主任劉煜輝認為,地方債務的黑洞「已經突破二十兆元」,清華大學教授俞喬主持的《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研究》在十一月初發布,認為總額在十九.四一兆元,每年利息負擔一兆元。到了十二月,市場已經傳言「審計部統計,實際上已經逼近三十兆元。」總額估計約新台幣一二五兆元的地方債,成了大陸金融體系最大的黑洞,這些資金被拿去大量投入無效益的城市新區土地開發,或者效率低落的鐵公路建設,中間還被貪腐官員中飽私囊,宛如黑洞般吸光每年一四%的新增貨幣供給額,而且地方債借新還舊造成源源不絕的資金壓力,是錢荒的根本亂源。

在中國四大銀行從台灣發行寶島債吸金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高分貝抨擊,認為寶島債會幫助大陸企業打擊台灣企業。實情恐怕不僅如此,如果把兩岸資金流通的閘門打開,台灣的資金更有瞬間被大陸黑洞吸光的可能。

金管會當然了解大陸資金黑洞的威脅,所以設定「總量管制」,第一批寶島債發行上限人民幣一百億元,最終發行了六十七億元,而且只准幾乎不會倒的四大國有銀行前來發債,台灣則設法利用這批債券,作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試驗。

時序已經進入年底結帳時刻,但是大陸企業與金融機構卻深陷在烏雲密布的錢荒危機,大家關心的不是來年的「前景」,而是眼前的「錢緊」,農曆年前,從地方政府到國營企業,包括富強建材李董事長這樣的大腕商人、以及中國銀行等大型銀行,大家都為了「年終三點半」疲於奔命,今年的農曆新年,苦不堪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21

沈南鵬的紅杉:153個項目,9年狂吸122億!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3/59168.html

i黑馬跟蹤了京東、聚美優品、唯品會、樂蜂網、大眾點評的資本熱潮,發現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名字――紅杉。紅杉又一次紅了。京東、聚美優品啟動上市、唯品會並購樂蜂網、大眾點評獲騰訊戰略投資,這些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都有紅杉中國的背影。在並購上市的大潮中,紅杉資本賺得盆滿缽滿,一夜之間,幾乎整個中國PE界都在談論紅杉。創立於美國的紅杉資本素有“矽谷風投之王”之稱,以互聯網投資著稱。2005年,沈南鵬帶領的紅杉資本首次進入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沈南鵬更多布局傳統行業,在中國的聲名也遠不如紅杉矽谷總部。2010年之後,也就是進入中國第5年,紅杉中國才開始布局互聯網。“最近圈內都在談論紅杉,不過大家都有些過度神化紅杉中國了。就我們了解,紅杉資本在中國基本上是采取廣撒網的方式,其實成功率遠遠不到1/4,你看到的都是成功的項目,就互聯網投資經驗和投資收益看,和紅杉總部還是有不小差距。”一名阿里系PE人士如此評價。從2005年沈南鵬帶領紅杉資本進入中國開始,在近十年的時間里,沈南鵬交出了怎樣的答卷?廣撒網153項目,上市21家理財周報記者根據紅杉中國官網顯示統計:紅杉中國主要投資的四個板塊:消費品與現代服務業,科技與傳媒、能源與環保、健康產業,還有其他。而據Wind數據統計,紅杉在中國共投資153家公司,其中有21家已上市,上市退出率約為13.7%。這樣的投資成績似乎也不足以讓人頂禮膜拜。理財周報通過多種方式數次聯系紅杉中國高管和公關,截至截稿時未得到具體回應。理財周報進一步統計發現,自2005年進入中國以來,紅杉中國基金共投資了186次,涉及項目153個,其中,互聯網軟件與服務占59次,其他與互聯網相關的投資達49次,總共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高達108次,占比高達58%。目前已上市的21家公司中,有12家是互聯網公司。“沈南鵬在國內互聯網領域投資了近百家,目前投成功的也是這麽幾家,現在評價成功與否,為時過早。”上海一名專門從事TMT投資的PE人士說。從傳統行業轉戰互聯網其中,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紅杉資本在中國的投資,遠配不上紅杉總部“矽谷風投之王”之稱。縱觀近10年紅杉中國投資的具體項目來看,可以以2010年為分水嶺。2006年和2007年紅杉中國投資的頻率大幅提高,分別為27次和30次,但互聯網軟件與服務僅各占4次。其他多為傳統行業領域。接下來的兩年投資頻率大幅下降,分部為16次和8次,互聯網軟件與服務的投資進一步降低到共有4次,當時的紅杉甚至開始將目光投向房地產領域,還涉足教育服務領域。至此,紅杉中國似乎與紅杉總部背道而馳。2010年之後,互聯網投資的占比逐漸擴大,似乎開始回歸到紅杉的正軌。根據理財周報(新浪微博@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2010年和2011年,紅杉中國突然加大投資力度,投資頻率分別為33次和37次,達到歷史頂峰,其中互聯網軟件與服務行業的投資總共高達33次,占據兩年投資的半壁江山。即使在其他行業的投資,也多以互聯網為主,比如互聯網零售、應用軟件、家庭娛樂軟件等。2012年受宏觀大環境影響,紅杉中國僅投資8個項目,其中與互聯網相關的達6個,2013年投資19次,互聯網比重依然占據第一。這種從傳統行業回歸到互聯網行業的投資邏輯被沈南鵬解釋為,“我們所做的不過是尋找中國GDP增長下,個人消費提升所帶來的新需求。因美國的消費品市場早在幾十年前就已成熟,紅杉只能專註於科技發展,但在中國,除技術變化,消費市場的發展本身也是巨大的機會。”而紅杉的一名LP將其解釋為紅杉在中國走了機會主義路線。畢竟對於進入一個新市場的外資PE而言,業績才是王道。入主中國9年狂吸122億根據公開信息顯示,紅杉中國團隊目前管理約20億美元的海外基金和近40億人民幣的國內基金,用於投資中國的高成長企業。自2005年進入中國以來,根據Wind數據的顯示,紅杉中國共管理12只基金,其中2010年發行最多,達4只基金,至今仍有兩只尚未募集完成,分別是珠海紅杉基金和無錫紅杉恒業基金,募集規模分別為10億元和7.98億。一般情況下,紅杉中國的募集資金額度均在10億以下,最大的一次是募集資金高達20.5億元的天津紅杉聚業基金,最後超募到26億。2012年9月至今,紅杉中國並沒有募集新的基金。至此,紅杉中國共管理資金規模達78.38億。那麽,進入中國9年以來,紅杉資本究竟在中國賺走了多少錢?從退出渠道來看,紅杉主要通過並購和上市退出。紅杉中國153個投資項目中,21家已在美國、香港、內地等地上市。對這21個上市項目投資收益進行逐一估算發現,紅杉中國僅這21個上市項目,總投資凈收益約122億人民幣。不過,忽略期間的各種失敗項目成本、人力成本不計,紅杉中國這9年21家成功上市的項目回報122億人民幣,折回僅19.3億美元,而紅杉總部最近僅憑6000萬美元投資得到了WhatsApp19%股份一單便獲利近30億美元。紅杉中國團隊交出的答卷與美國紅杉的差距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紅杉中國獲利最豐厚的項目當屬奇虎360和唯品會,分別凈賺4.98億美元和2.37億美元。奇虎招股書顯示,紅杉2006年向奇虎360投資600萬美元,當時每股50美分,2006年11月第二輪投資中註資100萬美元,每股66美分。奇虎360首日上市股價達34美元,紅杉持股8.5%,價值5.05億美元。由此計算,紅杉700萬美元投資五年獲得72倍回報,盡賺4.98億美元。2010年,紅杉開始投資唯品會,註資3500萬美元,凈收益2.37億美元,雖然賬面收益比不過奇虎360,但紅杉資本作為幕後主導,將唯品會、樂蜂網、聚美優品三者歸宿巧妙安排,坐收最大漁利。當然,紅杉中國也投資了不少的失敗公司。紅杉資本在中國的第一個上市項目――亞洲傳媒便出師不利,雖然成功上市並獲得7倍收益,但一年以後便因資金被占用的醜聞被迫退市。此外,麥考林業績的不理想導致在資本市場上淪為垃圾股。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理財周報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48

中國樂視網 從視頻網站賺到智慧電視 它的勝利方程式 比百度、三星更強(122-123)

2014-08-18  TWM  
 

 

怎樣一家公司可以在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大巨頭夾擊下,業績仍獨走江湖;又是怎樣一家公司可以在中國賣智慧電視,賣得比三星、索尼和TCL更好?這家廠商叫作樂視,而「樂視生態系」就是樂視最重要的勝利方程式。

撰文‧何佩珊

「網路影音串流」(用網路看電視節目或電影)正顛覆傳統電視產業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未來,進入4G時代的我們,電視或許將更少開,手機、電腦與平板卻不能一天不看,而在這個趨勢下,一家你應該要認識的公司叫作樂視。

對台灣人來說,樂視的知名度可能不如騰訊和已經被愛奇藝購併的PPS,樂視的背後也不像愛奇藝或優酷土豆分別有百度和阿里巴巴這兩個富爸爸撐腰,但樂視去年營收超過人民幣二十三.六億元(約新台幣一一六億元),市值超過人民幣三百億元(約新台幣一四七五億元),更是目前中國市場上唯一獲利的網路影音串流業者。

網路影音串流產業成長快速,但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科技應用與服務研究部經理陳豫德點出視頻業者兩大挑戰:一是高度競爭下,版權費用愈飆愈高;其次則是因應高畫質影音和用戶規模快速成長,必須不斷投入的基礎建設。剛起步的影音廣告收入追不上暴增成本,也凸顯出樂視獲利的難得。

創造延伸服務 商機才夠大陳豫德分析,當多數業者都還在提供無版權內容時,樂視二○○四年就已經佈局正版。所以相較於這兩年《中國好聲音》這類熱門節目版權,飆出人民幣破億元天價,樂視當年只花人民幣幾百元就可以買斷一九八○年代正版熱門內容,建立低成本龐大片庫,也將版權分銷變成主要收入來源。

曾和中國多家網路影音串流業者有過合作的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觀察,早一步在內容版權佈局,只是樂視提早獲利的原因之一,快速打造「生態圈」才是真正強大的後盾。特別是經過和樂視合作電視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的經驗,讓她有深刻體會。

「樂視從內容、平台、終端,到應用,都方便地提供內容服務商一個完整解決方案。」她解釋,高成本產製的內容,即使吸引再多眼球,貢獻率也有限,從內容延伸出來的服務才是真正創造價值的地方。以《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為例,雙方除了內容授權,樂視還可以幫內容商進一步推廣衍生出來的紀錄片、獨立書店、小旅行等服務,創造更大的商機和影響力。這就是樂視「生態系」的經營之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樂視不滿足於提供內容,樂視網創辦人暨CEO賈躍亭很清楚,要真正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和口袋,就一定要跨入電視終端,用硬體綁服務,甚至市場盛傳樂視也計畫推出智慧型手機。

所以這兩年樂視最關鍵的一步棋就是和鴻海在智慧終端的合作。特別是在智慧電視佈局上,樂視以同尺寸半價,甚至是三分之一的超低價,震撼了傳統電視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的調查指出,今年四月樂視在中國橫掃三星、索尼和TCL等傳統電視大廠,在各尺寸都拿下銷售冠軍。從一三年七月累計至今,樂視超級電視出貨量已經達到九十萬台,預計年底就會突破一五○萬台。

更進一步,透過機上盒和智慧電視,樂視網也發展出Letv Store,目前已經有超過三千款App上架,為樂視在廣告、付費內容、版權分銷和終端硬體收入之外,再添一營利模式。

「樂視生態系的門檻極高,很難被複製,而且威力強大。」賈躍亭認為,到目前為止,樂視從內容一路發展到終端的生態系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他今年不只定下人民幣一百億元(約新台幣四九○億元)營收目標,更定位今年是國際化元年。

與鴻海結盟 想賺新台幣扛下國際化重責的,是樂視網海外事業部副總裁莫翠天。今年以來,光是台灣他就不知來過多少趟。

「我們要把全產業鏈帶來台灣。」莫翠天一開口就把話說白,他們所謂的國際化,絕不只是設立銷售據點,而是要把平台、內容、終端和應用統統帶來,在台灣落地生根。

當然,樂視進軍海外的舉動,很容易被視為侵略者,但莫翠天認為,與其將樂視當作敵人,不如想想有更多機會是合作。他說:「不要覺得樂視是來顛覆我,是大家一起顛覆這個傳統產業。」對於樂視來台敲門,部分台灣電信業者私底下表示不看好。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深經理謝雨珊也認為,電視產業比手機更複雜,跨境的難度也更高。不過蘇麗媚則是提出不同觀點,反而鼓勵樂視來台。因為她很清楚,就算樂視不進來,台灣遲早也要面對數位匯流的衝擊。

賈躍亭不只一次說過:「九九%的人都認為錯誤的事情,創新才有可能成就顛覆。」自詡為舊經濟體顛覆者的樂視,不論是成立電影公司,或進軍電視市場,當年被同業嘲笑的每一項創舉,如今都證明是具有前瞻性的成功決策。接下來在國際化佈局上,樂視會否再次上演驚奇?值得期待。

樂視網

成立:2004年

創辦人暨執行長:賈躍亭(圖)資本額:人民幣8.4億元市值:人民幣333.11億元 (以8/8當天股價計)主要業務:視頻網站、智慧電視

近三年EPS:

2014年Q1:人民幣0.11元;2013年:人民幣 0.32元;2012年:人民幣 0.46元

樂視網搶食網路大餅

日均用戶:逾5千萬人

日均瀏覽量:逾2.5億次月覆蓋用戶數:逾3.5億人註:中國2014年上半年上網人口6.32億人資料來源:樂視網官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01

《名師教戰》資深技術分析專家解盤 台股多空混沌 長短線操作全攻略(122-125)

2014-08-25  TWM
 

台股高檔拉回,陷入盤跌修正局面。專家建議,現階段長線布局,不妨將部分資金轉移至基期低的陸股,台股短線搶反彈則要快狠準。

兩位資深技術分析專家,分別提供長、短期操作策略的拿手技巧。

技術線形達人蔡森

突破頸線破底翻 寶滬深長多開麥啦

撰文‧歐陽善玲

「現在台股只要有機會,我就作空;沒有機會,我就觀望。」早在兩年前,就將投資重心移轉至中國股市的技術線形達人蔡森,面對這波台股修正,老神在在地說,目前台股是創新高後的拉回,多頭趨勢是否扭轉,還需要再觀察;但如果要搶短線反彈,則可留意金融股及面板股。

日前電子股漲多休息時,金融及面板股曾一度扮演撐盤角色,資金匯集,市場人氣可用;其中,面板股友達在這波大盤回檔,表現相對抗跌,是強者恆強代表,加上籌碼集中,在有量、有價的情況下,較容易設定出場點;而金融股,以國泰金、富邦金為指標。若要搶短線反彈,操作上只要看到股價拉回,就可進場,但要是跌破起漲位置,就要立刻停損出場。

蔡森解釋,真正的強勢股遇到大盤漲多修正,也不容易跌破起漲位置。因此操作上,趁著股價拉回就先布局,比預測低點位置再進場更容易執行;畢竟起漲位置未跌破前,投資風險都相對有限。

另外,起漲點若是帶量突破頸線位置,代表主力在此時進場拉抬,投資成本也在起漲價位附近,所以股價只要拉回帶量區,就可進場。換言之,利用「股價拉回先進場,跌破起漲再出場」方式,就有機會賺到強勢股反彈行情。

搶反彈 拉回靠近頸線布局較安全「這次台股修正,主要是大盤漲多,配合金管會整頓動作,外資借題發揮,進行『報復性』殺盤。但因沒有明顯帶量下殺,現階段仍屬震盪格局,還稱不上是空頭的開始,只能算是突破後的拉回。」蔡森強調,現在台股由外資控盤,技術面分析雖然容易失真,但布局拉回距離頸線較近的強勢股,風險低,還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相較搶短線強勢股反彈行情,蔡森更專注長線布局A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一年多前,我就鼓勵周遭朋友,只要有錢就投入A股ETF;與其在台股高檔時聽明牌、跟風,不如買進底部結構扎實的陸股,不是更有獲利把握?」他觀察,七月底上證指數周量,已接近二○一三年九月十四日當周高點二二七○點時的天量,且日線一周以來的密集量,已超越去年九月九日至十二日四天的大量,判斷這是底部密集換手量,短期上證指數要越過天量高點二二七○點,絕非難事;一旦站上二二七○點,就是布局陸股最後加碼位置。

突破頸線 多方勢力抬頭,可積極加碼以寶滬深還原日線圖為例,股價自去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三.一九元高點一路下探,至今年五月二十一日、股價最低一一.二七元,連成一條下降趨勢線。

這樣疲弱的走勢,直到六月十日、寶滬深股價帶量突破下降趨勢線後,線形才開始出現轉折,亦即確立了「破底翻」的底部結構,此時進場風險已微乎其微。

之後,寶滬深股價就在低點一一.二七元至半年線一一.七三元間,進行震盪打底;直到七月二十四日,股價帶量突破頸線一一.七元位置,多頭買進訊號出現,才算脫離短期底部形態。換句話說,只要帶量突破頸線位置,多方勢力抬頭,接下來攻擊力道就會相當強勁,也可當作長線布局的積極加碼點。

至於寶滬深強弱支撐,可觀察七月二十八日大量長紅低點、一二.一七元,若是跌破,建議短線或以融資進場的投資人,可先停損出場;同樣地,近期FB上證(○○六二○五)也突破下降趨勢線,並在七月二十四日帶量突破整理區,出現多頭買進訊號。而強弱支撐點,也是以七月二十八日、大量長紅的低點一九.三元為準,一旦跌破,短線資金或融資部位可先暫時離場。

「長線布局A股ETF,是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爆發力;過去兩年,我用現股累積低成本部位,買了就放著,打底時間愈久,部位愈多,日後上漲利潤才愈大。」蔡森分享,自己以現股長期投入A股ETF,同時等待加碼訊號,一旦上證指數帶量突破前波高點二二七○點,他就以融資方式介入,並將大量長紅低點設為停損點,攻守有據,才能在底部輕鬆獲利。

「破底翻」確認底部 看見上漲訊號──以寶滬深(0061)日線圖為例

技術分析達人 董鍾祥

快速KD搶反彈 九成可獲利

撰文‧周岐原

今年以來,台股先是上漲到九五九三點,後來又隨著國際股市下挫、連帶回檔,八月還沒有結束,台股震幅已達一千六百點。當市場頻頻調整,投資人仰賴財報分析基本面,難免會被「上沖下洗」、有落後一步的感受;因此在短線操作時,技術分析透露的買進與賣出訊號,也是投資人研判布局方向時,另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均線代表平均成本,這個方法很適合用來判斷多空方向,」大慶證券投顧副總經理董鍾祥說。投資台股二十多年、對技術分析研究甚深的董鍾祥認為,想要在股市勝出,「跟隨趨勢,布局反彈」八個字,是投資人應謹記的道理。

老先覺的格言,人人耳熟能詳,然而,如何正確解讀趨勢,又該怎麼在反彈期間大膽進場、全身而退?董鍾祥一語道破說:「以加權指數為例,沿著指數均線順勢操作,多頭行情時抱緊持股,空頭期間多看少做、趁反彈酌量布局,獲利並不困難。」依五日、十日均線 確認短線多空董鍾祥指出,以技術分析判斷短期多空,主要依據是五日與十日均線;中期行情走勢,則看二十日、六十日均線;長期走勢,則以一二○日、二四○日均線為準。以這個標準而言,歐美股市經過一陣急遽下跌,目前走勢雖有反彈,但仍屬於相對弱勢的格局。

對照之下,台股在國際股市回檔期間,也顯得有氣無力。截至八月第一周,外資今年來買超約為新台幣二八九三億元,平均成本約在八九二一點;這個位置,距離九○五六點、一二○日均線不遠,若下檔持續接近半年線,將會形成有力支撐。然而以位置而言,加權指數仍相對偏空。這,就是當下的台股趨勢。

董鍾祥另外提醒,主管機關陸續開放先買後賣、先賣後買等當日沖銷交易,及擴大平盤以下放空等措施,董鍾祥預期,台股成交量放大之餘,這些措施也可能對指數產生助漲、助跌的效果。

進行信用交易的投資人,還有提供擔保品,對照之下,當日沖銷交易的資格符合更多投資人;一旦標的價位下跌,不排除引發程式交易跟進拋售股票,讓價位波動更劇烈,因此未來台股出現波段行情時,時間可能比以往短促。這也是投資人應更加注意短線操作技巧的原因之一。

正因為個別標的多少會受指數影響,要擺脫龐大下檔壓力、獨自走強的機會不大,董鍾祥提醒,「覆巢之下無完卵」,此時投資人切勿逆勢操作。接下來一段時間,最好的因應策略,應該是避免買進長抱,讓自己暴露在跌價風險中,反而可以適時找機會作空。

即使台股的趨勢,是走向盤跌的機會大於轉強,仍然有反彈行情可期。該怎麼找出反彈期間的強勢股,董鍾祥建議,可以將K線加上快速KD,作為選股指標,抓住獲利機會。

「以快速KD搭配K線搶反彈,約有九○%機會可以賺錢!」董鍾祥解釋,快速KD與KD兩者差異,在於前者能提前一個週期(以日線檢視則提早一日、以周線檢視則提早一周,以此類推)反映技術訊號,對短線操作者來說,效果更加即時。

快速KD結合K線 抓住反彈關鍵當個股快速KD黃金交叉、向上突破五十,同時當日出現紅K棒、且上緣超過前一日黑K棒的五成時,代表當日買進者多數已獲利,昨日買進者也有一半解套,後續就很有機會走強,配合成交量放大者,買進訊號的強度更高。反之,當黑K下緣低於前一日紅K棒的五成,且快速KD轉為死亡交叉,短線行情轉空的機會不小。但董鍾祥提醒,回檔期間的反彈常常比預期更短,短則五日、長則兩周,反彈就可能告一段落。為了保護獲利,投資人操作最好快進快出。

舉例來說,塑化大廠南亞的快速KD,曾在今年六月十八日向上突破五十,在成交量放大之下,又有一根高於前一日黑K均線之半的大紅K棒,後續行情果然上漲。而且在量能不斷放大之下,七月三日又出現七十五元的波段高價。

反之,技術指標轉空、後勢下跌的例子,可舉F-TPK為代表。七月二十四日,當F-TPK的量能放大、黑K棒覆蓋前一日紅K棒,且快速KD跌破五十後,股價即明顯轉弱。由此可見,以快速KD搭配K棒檢視標的,確實是發掘反彈機會、避開危險標的的有效指標。

K線搭配快速KD 趨吉避凶── 以南亞與F-TPK為例

南亞(1303)

以帶量長紅突破前一日黑K十字,快速KD亦呈現黃金交叉,意味股價轉強,後續股價則一路走升。

F-TPK(3673)

當黑K線爆量、且較前一日紅棒價位低50%,快速KD指標也呈現死亡交叉,不利訊號確認,隨後股價一路走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26

中國中車再獲122億訂單 同時中標港鐵歷史最大項目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3/932713.html

今日(7月23日)上午,中國中車最新公告稱,公司近期簽訂若幹項重大合同,合計金額約122.2億元,該筆合同總金額約占公司中國會計準則下2014年營業收入的10.2%。

每經記者 李卓

完成南北車合並的中國中車(601766,SH)開始迎接訂單潮。今日(7月23日)上午,中國中車最新公告稱,公司近期簽訂若幹項重大合同,合計金額約122.2億元,該筆合同總金額約占公司中國會計準則下2014年營業收入的10.2%。

公告顯示,在上述總計122.2億元合同訂單中,最大的一筆是來自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約76.4億元的風力發電機組銷售合同;此外,中車還分別獲得國內客戶兩份分別為6.4億元、1.2億元的風力發電機組銷售合同。

中車一直以來的最大客戶中鐵總,此次則貢獻了13.2億元的貨車檢修合同、10.4億元的貨車銷售合同以及3.6億元的客車銷售合同。就在7月15日,中鐵總還啟動了年內首次、也是有史以來單次采購動車組規模最大的動車組采購,共計351列,總價超過6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同時表示,中車控股子公司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標香港市區線地鐵車項目,總金額約48.4億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這是港鐵公司歷來最大的鐵路車輛投資,擬更換93列八卡車廂列車,預計2018年至2023年分批到港。

2012年,南車也曾中標港鐵一份總額為13.6億元的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合約。這是內地高速動車組產品首次銷往香港,也是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首次實現出口。

據《大公報》報道,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稱,原本計劃更換78列已使用30年的列車,但考慮到成本效益、統一度量衡及更先進系統,決定一次更換全部93列列車,並強調招標經過嚴謹過程,檢視國際多個著名供應商的標書後作出決定。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記者 李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98

萬豪國際集團擬122億美元收購喜達屋 全球最大酒店集團或誕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2570.html

萬豪國際集團擬122億美元收購喜達屋 全球最大酒店集團或誕生

一財網 樂琰 2015-11-16 22:31:00

萬豪國際在其官網宣布,將以122億美元收購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國際集團,此次並購將創建全球最大的酒店連鎖集團。

2015年11月16日晚間,一則重磅消息震驚酒店業界。綜合英國《每日電訊報》、Seekingalpha網站等消息,萬豪國際(MAR.NYSE)擬將支付122億美元收購喜達屋致力於打造全球最大的酒店運營商。根據此次交易條款,喜達屋普通股的每股將折算成萬豪A類股票的的0.92股加2美元現金。若收購成功,那萬豪-喜達屋集團形成的巨無霸將運營超過5500家酒店連鎖,管理全球超過110萬間酒店客房,營收將超過27億美元。

隨後,相關的官方網站和內部郵件截圖被公布,萬豪國際在其官網宣布,將以122億美元收購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國際集團,此次並購將創建全球最大的酒店連鎖集團。

萬豪稱,未來這個酒店集團將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500家酒店,客房總數達110萬間。截至2015年9月,兩家公司此前12個月合並收入達到27億美元。此項交易已獲得雙方董事會的一致批準,預計將於2016年年中完成。

此前有消息稱,錦江、海航和中投欲760億元競買喜達屋。同時,喜達屋董事會也於2015年4月對外公開表示喜達屋將對出售持開放態度,主要基於擔心增長速度不如其他酒店運營商。而考慮到該交易的潛在規模,為避免中國公司之間的相互競爭擡高收購價格,中國政府希望只有一家國內企業進行競購,同時將在近期做出決定,而如果報價過高,中國政府可能不鼓勵中國公司競購喜達屋。

簡而言之,中方三大公司在此番喜達屋的競購中都出局了。對此,中方三家公司並未發表言論和態度。

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接近人士處獲悉,錦江系的確與喜達屋方面一直在接觸,但由於競購者眾多,因此錦江系一直也並不確定最終會花落誰家。

據了解,喜達屋來自康涅狄格州斯坦福,於1985年進入中國市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高端國際酒店集團。集團旗下品牌包括瑞吉(St. Regis)、豪華精選(The Luxury Collection)、威斯汀(Westin)、喜來登(Sheraton)、福朋喜來登(Four Points)、艾美(Le Meridien)、W酒店(W Hotels)、雅樂軒(Aloft),以及源宿(Element)。截至目前喜達屋在全球擁有超過1,200處物業,市值在120億美元左右(約760億元人民幣)。

萬豪國際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酒店管理公司,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集團旗下擁有4100家酒店、19個酒店品牌,以及在全球各地的4100家管理和特許經營酒店任職的眾多員工。旗下酒店品牌包括:萬豪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萬麗酒店、萬怡酒店、Residence Inn、Fairfield Inn、SpringHill Suites、TownePlace Suites、華美達國際、通過Marriott Vacation Club、Horizons、Ritz-Carlton Club及Marriott Grand Residence Club等品牌經營度假式酒店及萬豪行政公寓。2014財年的財報收入近140億美元。

一旦此次交易完成,則萬豪加上喜達屋這樣的豪華陣容就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最大酒店集團。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63

51家央企出資122億,增強貧困地區造血能力

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17日在京揭牌。國投公司、國家電網等51家央企參與首期出資,首期募資122.03億元,計劃逐步增加到1000億元。

10月17日是我國第三個扶貧日,也是第24個國際消除貧困日。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在國資委、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引導下,由中央企業出資設立。

10月13日,基金設立方經國務院批準,國投公司、國家電網等51家央企參與了首期出資,出資一次到位。基金存續期15年,項目投資期5~7年,委托國投創意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具體運營管理。基金公司按照法人治理結構有效運作,日常運營由基金管理公司承擔,不設專職管理團隊。基金公司投資和投資形成的股權參照合夥制企業進行管理。

揭牌儀式上,基金公司董事長與青海省發改委、中國電力建設有限公司、雲南省國資委、河南省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公司、貴州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西省投資集團公司8個簽約方代表集體簽約。

基金管理公司主管單位、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董事長王會生介紹,該基金主要圍繞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旨在聚合央企優勢,廣泛吸引社會的資本,積極探索產業化、市場化扶貧路子。通過靈活多樣的投資方式,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能力和內生動力,帶動貧困群眾來精準脫貧,為央企以工補農走出新路。

王會生表示,基金主要是投資於貧困地區的資源開發利用、產業園區的建設以及新型的城鎮化的發展,優先支持吸納就業人數多、帶動力強、脫貧效果好的項目,重點支持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的省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適當投資養老、醫療、健康等民生產業。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表示,扶貧攻堅,央企是重要力量。央企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是產業化扶貧路徑的有益嘗試,雖然此基金有很強的政策性、公益性,但本質上是市場的基金,要遵循市場規律,同時註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在投資策略上,該基金將投資貧困地區的地方優勢特色產業,並加強與央企、大型產業集團、上市公司、地方投資公司的合作,共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產業投資,重點投向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推動區域產業發展,探索產業投資與精準扶貧的有效結合,培育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據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相關人員介紹,河南省將成立央企扶貧河南開發子基金。基金首期總規模5億元,由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出資4億元,河南省農開公司代表河南省財政出資1億元。由河南省農開公司負責基金的運營管理。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17日在2016年扶貧日減貧發展論壇上表示,產業扶貧涉及對象最廣、涵蓋面最大,是完成脫貧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其他扶貧措施取得實效的重要基礎。發展產業有利於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變“輸血”為“造血”,確保脫貧效果持續性。

國務院扶貧辦新聞發言人、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13日在全國第三個扶貧日活動安排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除了發起中央企業出資成立基金、集聚資源,貧困地區已湧現了返鄉“自主創業”和新興脫貧產業,電商扶貧、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已經是非常快的扶貧增長點 。另外,旅遊業是農村發展得最快的新興產業,也成為貧困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務院新聞辦17日發表《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披露了最新貧困人口數據,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中國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實現比例減半,2014年又下降到4.2%。2011~2015年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就超過了1億人(10992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57

從招股書看小米模式:2017年經營利潤122億,雷軍表決權比例超過50%

經歷了金山上市和“雷軍系”的歡聚時代、迅雷、獵豹移動、華米科技等IPO後,這一次,小米終於成了資本市場的主角。

5月3日上午,小米集團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中信里昂證券、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為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賬簿管理人兼聯席牽頭經辦人。

在董事長的公開信中,雷軍強調小米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通過“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線上線下零售渠道將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中,持續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

小米在招股書中表示,募集資金中30%用於研發及開發核心產品,30%用於投資擴大及加強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和移動互聯網服務等生態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互聯網服務是利潤重要來源

 在小米披露招股書的一周前,雷軍公布了一個引發行業熱議的信息:小米每年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

這其實是小米對外界表明了未來發展方向,它不是一家硬件公司,不單純靠硬件獲取主要利潤,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通過控制硬件利潤帶來的性價比來迅速積累、擴大用戶基數,帶來高活躍度、高轉化和持續高留存率的互聯網用戶群體。小米在今日公布的招股書中也顯示,智能手機銷售占據其絕大部分的收入,但互聯網服務業務成為它重要的利潤來源。

招股書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長67.5%,小米經營凈利潤同比增長222.7%。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42.2億元。

其中,雷軍所說的“鐵人三項”模式中的“硬件”部分中,智能手機銷售額占據小米的大部分收入,2015年度至2017年度,來自智能手機銷售額貢獻了總收入的80.4%。71.3%及70.3%。

招股書還顯示,小米投資或孵化超過90家專註於發展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費產品的公司,它們和小米共同構建起了手機周邊、智能硬件、生活消費品三層產品矩陣,也就是小米生態鏈業務。在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為86.9億元、124.1億元、234.4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了88.8% 。

小米還透露,截至2018年3月,小米的專利組合包括約16000項正在受理中的專利申請及超過7000項已發布專利,其中超過50%由海外授予。

“鐵人三項”模式中的“互聯網服務”收入,主要來自廣告收入和線上遊戲的增值服務。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74.7%;毛利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9.3%。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率達到了60.2%,對小米整體毛利貢獻較大。

此外,招股書指出,高效的線上線下新零售體系是小米增長策略的核心組成部分。根據艾瑞咨詢統計,公司的線上直銷平臺小米商城按2017年成交總額計算已成為中國第三大3C與家電線上零售直銷平臺,線下零售網絡方面,中國零售門店數量(自營、專賣和授權)在2018年3月底達到331家。

小米還在招股書中公布了海外市場的成績單。2015年度至2017年度,分別有6.1%、13.4%和28%的收入來自全球其他地區。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了250%。小米已進入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智能手機銷量前五名。

在用戶數據方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其消費級IoT平臺連接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由小米公司開發的移動應用程序中,月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的有38個,月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的有18個。

上百億虧損因優先股轉換

在招股書中,2015年至2017年,小米集團分別產生虧損人民幣76億元、利潤人民幣491.6百萬元及虧損人民幣439億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有凈負債人民幣1272億元及累積虧損人民幣1290億元,主要是由於小米就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於合並資產負債表指定為負債,而公允價值增加於合並損益表確認為公允價值虧損。

對於這一問題,昨日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曾提到,互聯網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發行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其公允價值的上升會記錄於公司賬面的虧損,但實際上公司並未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這種虧損的數字越大,其實越說明這家公司的被大家認可的價值高。 

2016年美圖上市時,就碰到過這個問題,其中大部分“虧損”數字是優先股公允價值提升帶來的。但當時還是給美圖的上市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因此,不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都需要做好應對這樣的認知挑戰。

雷軍持股比例28%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

根據招股書披露,小米實行雙重股權結構,分為A類股份和B類股份。當股東表決時,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根據雷軍持有A類和B類股票的情況,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在經過多輪融資後,小米仍然保持管理團隊的獨立決策權,這有利於公司規劃和執行長期戰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68

【京城癲價】122呎蝸居有啲乜 628萬成交都得?

1 : GS(14)@2016-03-05 01:24:23

近日內地傳媒不斷報道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樓價爆升,被批有催谷樓市泡沫之嫌。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北京市西城區的文昌胡同深處,一間小小的、不起眼的、甚至雜草叢生,可以說有點破爛的房子,剛以530萬(人民幣‧下同)(約628萬港元)成交。據悉,該面積僅11.4平米(約122平方呎)的房產,換算成交價,每平米房價達到46萬元。促成這宗天價成交,有指是因物業位處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學實驗二小的學區房。46萬平均價單,創出北京最貴學區房的紀錄。央廣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4/195161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97

啟德1號Ⅱ188伙沽清 即晚加推122伙 柏傲灣暫收1400票

1 : GS(14)@2017-01-15 09:21:33

【明報專訊】雖然政府去年11月加辣後,新盤市場一度沉靜。不過,在多個矚目大盤推售下,一手銷情又再回勇,繼新地(0016)元朗Grand YOHO二期後,中海外(0688)啟德1號II昨推出的188伙全數沽清,新世界(0017)等發展的荃灣西柏傲灣,首日收票已逾1400票,超額6倍。

明報記者 林尚民

事實上,去年政府加辣後,各大發展商都減慢推盤步伐,令市場缺乏大型樓盤,惟踏入2017年,多個大盤相繼推出,帶旺一手氣氛,令新盤銷情轉趨熾熱。上周四推出的Grand YOHO二期,首推66個單位即售出65伙,連同昨日以1818萬元售出的一伙,該批單位已全數售罊。

加推單位加價2%

昨日輪到中海外推出啟德1號(II)首批188個單位,雖然項目首批折實實呎超過1.7萬元,比不足半年前推售首批實呎貴超過兩成,同設「港人港樓」限制,但昨日仍有大量買家到場揀樓。發展商表示,項目今批單位全數沽清,當中3房單位較受歡迎,是最快沽清的戶型,另約有17組買家連購兩伙。

發展商即晚加推122伙,中國海外地產董事總經理游偉光表示,今批單位涵蓋31個1房、60個兩房、30個3房及1個特色戶,實用面積375方呎至799方呎,以定價計,實呎18,205至27,588元,扣除最高14.5%優惠後,折實實呎15,564至23,587元,撇除戶型、座向及景觀的單位,實際加價約2%,而何時推售稍後公布。

另一方面,由新世界、萬科發展的荃灣西柏傲灣,昨首度開放示範單位及收票,據悉,項目單日收超過1400票,超額約6倍,為今年三大新盤首日收票數量最多一個。

柏傲灣收票超額6倍

發展商早前公布首張價單,涉及197伙,平均折實實呎1.51萬元。昨日就現場所見,睇樓客人流不斷,準買家要輪候約3小時才可進場。

發展商稱,首天錄得逾4000名市民參觀,項目將盡快公布銷售安排,預料最快於本周五開售。

浪澄灣昨售5伙

綜合發展商及市場消息,昨日新盤市場共錄得約207宗成交,其中新地元朗PARK YOHO Venezia及Sicilia合共售出5伙。

恒隆地產(0101)奧運站浪澄灣在多個大盤競爭下,昨日售出5伙,自去年12月初重推後累售約349個單位。豐泰地產西半山敦皓以5319.4萬元沽出27樓B室山景大宅,實用1303方呎,實呎40,824元,項目累售102伙,套現逾36億元,現另餘下僅9伙待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32&issue=20170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