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無藍籌股之三:藍籌不會走脈衝 立春
來源: http://xueqiu.com/9428236477/33700730
最近兩周中國A股主板指數的表現,驗證了我在本文大標題下的第二部分----《快牛還是慢牛》一文里的預感,只是實際發生的如此劇烈,是超乎想象的,雖然歷史上類似走勢不止一次,但短期成交金額急速放大到萬億,還是非常出人意料,這些增量資金是來自專業團隊的還是來自像海水一樣,烏殃烏殃的人民群眾?我認為很值得說道。
沒錯,A股仍然是一個政策市,但也請大家註意,它也早已長到一個大家長沒法任意擺布的程度,管理層盼望牛市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政策上也非常配合,行動上更是無微不至,曾有持續半年多不發新股的關愛動作,股市也是照樣不領情,該幹嘛幹嘛,所以,和十多年前的519行情不一樣,單純的政府造市在今天是玩不轉的,關鍵的關鍵是一切核心元素始終沒有走到水到渠成的地步。中國股市不缺錢,缺的是方方面面的錢都流向股市的共識,今天,這個共識終於達成,而這個聚合效應是如此劇烈,加上資本市場本來就有的杠桿效應,於是,瘋狂就出現了。
而按下這一共識核按鈕的,就是兩周前的降息指令,實際上這一事件本身並沒那麽大的威力,主要是這個動作出現的時機,恰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而已,也就是說本來它也就是一個小開關,不經意間做了一回核按鈕,促成它如此裂變的機緣是,房地產投資預期效應的劇烈減退,多種無風險或低風險理財產品的相對高收益基礎不再,風行全社會十多年的各種實物投資收益走到頂峰,如此等等,在這個當口,陡然間遇到股票,相比較之下未來預期很好的東西, 其中的一些品種,睜眼細端詳,它是如此的價廉,如此的具備未來安全性,如此的好回報,驚天大發現啊!當然它是否真的價廉?那是很專業性的解讀了,至少表面上確實是的。
過去數年,玩股票的和做實物投資的,做房地產的,做固定理財收益的人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這些人在上述領域既安全,效益也好,真是看都不想看一眼玩股票的這幫“慫人”,現在河東變河西,因為任何投資品都有滿盈的一天,慫人和傲人是可以轉換的,比值效應終有出現的那一天,降息加強了人們仔細考量各項投資的比較,成本遞減和收益遞增複合效果哪個強,任何一個大媽在跳廣場時,舞擺臀聳肩的檔口都能算出來,晨練的大爺們剛把腳翹過頭頂時忽然眼冒金星看到了元寶,由此,全民搶錢運動開始,7年臥床不起的上證,從彭嚓嚓開始,三步,四步布魯斯,到倫巴、恰恰,最後幹脆幹上街舞,腦袋頂地,高速旋轉起來了,3000點指日可待,而且一定會破,人定勝天麽!
一些股評們也相繼亢奮,有人感嘆,主力好精妙啊!拉起指數,激活人氣,同時又讓大部分人不賺錢,牛市第一期特征明顯,沒賺錢的人不甘心,會持續戰鬥,由此拉開長線牛市。如此雲雲,各種解釋如過江之鯽,不過照我看,沒有什麽精妙的主力,當然主要力量是有的,那就是廣大人民群眾,蜂擁而至罷了,他們選擇的品種,就是低市盈率和低價板塊,直接的線性思維,很粗放,不多想,根本連行業未來都不去思考一下;在股市不招人待見的幾年間,這些品種在中外專業的投資機構多年運作下,鼻青臉腫的跌成了這個樣子,滬港通開啟,也沒讓這些專業資金興奮到直接大肆哄搶這類股票的籌碼,最近行情飛起來以後,分析資金來源的文章不少,而我的觀點,就本輪行情選擇的品種來看,新增資金的非專業性特征極強,而一些權威的數據解讀也支持我的看法,今天的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提交的數據是:從2014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7156億元,呈遞增趨勢,5日最高,達到一萬億,大盤股成交活躍,這期間,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凈買入309億元 ,一般法人機構凈賣出1252億元,自然人投資者凈買入659億元,
特別是持有A股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個人投資者凈買入更多,滬港通投資者凈買入284億元;另外,滬深兩市今年前11個月日均新開賬戶2.9萬戶,11月24日至12月5日,日均新開股票賬戶9.7萬戶,增長3倍,另外融資,存款轉移,以及賬戶活躍度等等,都表明此次海嘯行動是人民群眾這個汪洋大海的傑作!
人民群眾的直覺並非有誤,很多大盤國企股確實有低估的問題,提升空間也不小,但是低估從來不會毫無緣由,尤其是在今天這個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黃金放地上任人去撿的好事,伸手前還是要思量一下的,短期內把一個群標的物不加思索的買到其價格飆升曲線幾乎要直立起來的程度,那是一定會出問題的,低估不是一天做成的,那麽恢複和提升估值也基本上會有個對等的時間,就算加速,也不應該在幾天內完成一年的工作,資本市場上,這種脈沖毫無例外的都會迎來相應的對沖走勢,劇烈點的就是大幅下跌,更痛苦的則是長期的慢慢陰跌,如果說大家都是沖著所謂的藍籌股去搶購的,那麽我想說,一定錯了,這絕不是藍籌股應有的表現,因為真正的藍籌股是絕不會有脈沖性走勢的。
在成熟的美國股市里,脈沖走勢主要是小型股和超小型股的專屬,這些股票的特點是長期走勢不振,一個時段突遇利好,會有非常誇張的中短期走勢,暴漲數倍甚至數十倍,成交量迅速放大,股價猶如火箭上升,非常吸引人氣,因為如此幹脆淩厲的走勢,財富效應極其明顯,一把就抓住人性的最弱處,對涉獵資本市場不夠深的人來說,實在是個極其強大的引力源,我本人曾經和這類股票打過很長時間的交道,算是資深人士,結論是這類股票都是毒藥,碰不得,以後看見脈沖,躲著走,問都不想問個為什麽。
所謂脈沖,誘因是短期內發生了極為劇烈的變化,一般一個有份量的、正常經營的企業在基本面上是不會發生如此劇烈變化的,這樣的事情絕大多數發生在那些四無企業里,比如有技術無產品,有產品無銷售,有產品無證書,有專利無市場等,這些公司,當出現某種變化,比如產品獲得FBA認證,或者藥品臨床實驗結果積極,或者專利保護的技術出現了很有希望應用市場等等,往往會激起市場巨大的反響,短期可引發巨大的飆升,只是可惜,最後絕大多數是一地雞毛,而且人在那種巨幅波動中是很容易迷失自我的, 一旦迷失,必然犯錯,這是投資最危險的事。
中國的特殊性,讓這些國企大盤股屢屢走出脈沖走勢,他們被冠名為藍籌股,誤導性是極強的,本文已經從多個角度分析過,今天這個觀察點,是從市場走勢特征為出發點的,真正的藍籌股,應該是不可能長期給出過於低估的機會,藍籌無低價,真正的藍籌總是價格不菲的,好東西好價錢,低於10元的股票永遠不可能和藍籌二字沾邊;在具體走勢上,藍籌股絕對是穩健的慢牛推進,很少大漲,但是漲不停,累計漲幅驚人,但沒有脈沖上漲的情況,總體上是漲多跌少;脈沖類股票正相反,短期漲幅驚人,長期跌多漲少,陰跌巨多,累計跌幅驚人。
藍籌股具有極佳的敏感性,一旦牛市因素開始傳導,它們肯定是先知先覺者,絕不可能後知後覺,中國這次則是極端,國企大盤成為全世界最後知後覺的群體,和突然醒悟要進入股市的資金相碰,以為被大大低估,兩相碰撞,走出這麽一次極度震蕩的行情;從行情表現來看,銀行、券商、房地產、有色金屬、煤炭、石油甚至鋼鐵成為絕對的被搶購板塊,這其中,除了券商之外,其余板塊的未來發展都是有問題的,比如銀行未來盈利能力受到很大挑戰,房地產已經全面過剩,本身就是過了繁榮期的產業,而有色金屬、煤炭、石油、鋼鐵等都是產能大大過剩的傳統產業,近期國際上煤炭和石油都跌的一塌糊塗,尤其是原油,如此過剩,歐佩克成員國為各自私利堅持不減產,下跌之路深不見底,這種情況下兩桶油居然可以來兩個漲停,只能說新資金威武,就算他們過去被低估,但行業前景如此,也不至於到了搶籌碼搶到如此超極大盤連來兩個漲停的地步,與此同時過去兩周美國的石油股剛剛經歷了慘重的下跌,煤炭股,整體資源股和有色金屬類股這幾年慘不忍睹(特殊小金屬除外),股價不是腰斬打折這麽簡單,很多股票跌得連零頭都沒有了,如煤炭股WLT從143.76跌到1.76,鋼鐵股X從196跌到18塊,銅股BTU從87跌到9塊等等,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近期中國的暴力牛市主打的品種里,它們的身影居然頻現,令人驚詫,僅僅便宜就是買入並持有的理由嗎?資本市場從來沒有因此出現過長效案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饑不擇食,只能看作是一個資金積極入市的信號了。
有句老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國企大盤股的低估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太有人去思考它真正的成因,只是一味認為市場錯位,是低估,是漠視市場給出的寶貴信號,本系列文章的目的,並非是對國企大盤股有敵意,而是希望市場建設者和大眾給它們正確的定位,知道差距,才能有真正的進步,如果市場建設者對藍籌股真正的含義、性質以及作用理解不清甚至有誤,那肯定是有害於市場的;比如現在的二八對立,在很多人眼里對八類股簡直生出恨的情緒,覺得它們應該下地獄才對,那樣才是對價值投資的弘揚。實際上真正的藍籌企業應該是帶頭大哥,是產業對經濟發展趨勢敏感性的最佳傳導者,它好,那麽其產業鏈條下的各子行業才會好 ,也就是如果大型藍籌的二類股好,那麽八類股才會好,這才是正常的、成熟的市場應該有的狀態,我們現在缺少這個功能,國企大盤股在某種程度上和八類股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這種性質的不同引發的投資邏輯和路徑也是截然不同的,大盤國企也有好的投資機會,只是它帶有太深的國情烙印,需要不斷的改進,而每一次改進其實都提供了較好的投資機會,像這一次的股權結構改革,就是一個機會,只是這個機會,要是持續被近兩周的暴烈做派玩下去,那很快就被透支掉了,會非常可惜,任何時候,暴漲暴跌都不是好事情,理性總是需要一個沈穩的節奏,任何讓人喪失理性的事情必須十二萬分的警惕!
股市和經濟,好比人遛狗,有時人拉著狗走,有時狗拉著人跑,這很形象的解釋了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關系,但這被一些人解讀為,有時經濟好,股市不好,那麽是經濟把股市拉動起來;有時股市好,但經濟不行,則是股市拉動實體經濟,很多人用這一點來解釋現在的世界股市,我想說,這麽理解是錯的。人與狗,類比實體經濟與股市,一定是人決定狗的去向,人永遠是決定性的因素,是核心,人定了方向,狗才有機會拉動人;實體經濟與股市,從來沒可能由虛擬經濟來決定實體經濟發展的方向,股市一定是實體經濟的折射,就算它先於實體經濟發展起來,它仍然是一種趨勢的反應而非決定性因素,本次發端於美國的世界性大牛市,雖起勢於實體經濟不振的階段,但它走強不是有人操縱來拉動實體經濟,而是它敏銳的嗅到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並在不斷反饋中把它放大了,這次牛市的核心邏輯就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將為整體經濟帶來巨大的提升,這個邏輯不斷成功的結果,恰好是上一波牛市核心邏輯的終結者,上一波牛市的重心正是以煤電油運為代表的資源,邏輯是人類資源可能因全世界多個多人口社會全面進入發展階段而枯竭,顯然,這是不可持續的一個發展命題,只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來囤積居奇,它必然是要被破局的,而且,走到今天,我們已經在美國資本市場看清楚了這個破局之勢,這才有了傳導到全世界的普遍牛市,而正在瘋狂起來的中國股市,卻正在重複上一個牛市的邏輯,我想說,後知後覺可以,方向性失聰不可以,一意孤行的話,那就只能為錯誤買單;不過,可以安慰的是,如此的資金活躍度,不管它拱熱了哪個板塊,可以確定的說,牛市是一定來了,就是太粗放了些,不過時間久了,資本市場會教會大家做一個聰明的投資者,這是肯定的。
送紅股無實際得益 高仁
1 :
GS(14)@2013-05-11 14:39:592013-05-07 HJ
...
上市公司愈來愈流行派送紅股,表面上理由層出不窮,小股東以為好「着數」,實際上是謬誤處處,又沒有任何實際得益。
送紅股無實際得益
派送紅股【小檔案】又被稱為「生股仔」,上市公司會按照股東持股比例發行股份,小股東獲得公司贈送額外的「獎品」(股份),使到其持有股份數目上升,所以會以為好「着數」。
然而,派送紅股會導致發行股份數目增加,每股盈利及每股淨值則會被攤薄,而股數增加正好彌補了每股盈利及每股淨值的損失,小股東並沒有任何實際得益。
事實上,派送紅股只是等同於股份拆細,同樣是增加發行股份的數目。譬如說,10 送1紅股相當於股份1 拆1.1,而10 送3 紅股相等於股份1拆1.3。
上市公司派送紅股的理由層出不窮,最常見有提高股份於市場上的流通量、參與公司的業務增長、回饋股東的支持、擴大公司股東基礎、擴大公司資本基礎等等,部分是言之有理,部分卻是謬誤處處【表】。
中石化(386)首次派送紅股就「出事」。董事會以為,發行紅股可擴大公司資本基礎、提高股份流通量,並且回饋股東的支持。
但「高仁指點」話你知,理論上,派送紅股並不可以擴大資本,而且股東沒有任何實際得益,根本談不上回饋股東。
國企送股要徵股息稅
內地又會徵收股息稅(內地稱為紅利稅)【小檔案】,H 股股東需要繳付10%股息稅,換言之,是「九折收息」,有時候可能甚至更低。除了現金股息會被扣稅之外,股東獲派送的紅股也要按股票面值(par value)折算成現金繳交股息稅,小股東隨時會被徵收高昂股息稅率。
以中石化既派「獎金」又派「獎品」為例, 「獎金」是末期息每股0.2 元(人民幣.下同),「獎品」則是10送3紅股。
集團10送3紅股,其中1股紅股是利用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毋須繳稅,但其餘2 股紅股需要按股票面值1 元計稅,10 送2 即是派送了0.2 元股息,按10% 計算稅款為0.02元。
派發末期股息0.2 元,每股要徵收0.02 元代扣代繳股息,加上紅股股息稅0.02 元,小股東合共要繳交0.04 元稅項,實際稅率為20%(0.04/0.2=20%),而非原先的10%。
經過「高仁指點」的「教路」,小股東就可以判別發行紅股理據的真偽,即使獲贈紅股沒有帶來任何實際得益,也可以避免招致其他無謂損失。
大行唱好 蘋果續創新高 政治風波對美股無大影響
1 :
GS(14)@2017-05-14 10:44:49■蘋果公司獲高盛和美林等大行唱好,上周五破頂高見156.42美元,收報156.1美元,升1.4%。 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報道】蘋果公司獲大行唱好續創新高,股神畢菲特早前透露去季加碼增持之際,另外兩大對沖基金巨頭達利奧(Ray Dalio)和著名維權投資者洛布(Daniel Loeb)去季把蘋果公司股票「清倉」。基金減持消息及美國政治風波未有對美股構成太大影響,三大指數個別發展。
蘋果公司獲高盛和美林等大行唱好,上周五破頂高見156.42美元,收報156.1美元,升1.4%。蘋果公司今年累升34.78%,跑贏標普500指數期內累升6.79%。高盛上調蘋果公司目標價至170美元,重申維持「買入」評級。報告指「十周年紀念版」iPhone8定價將衝破1,000美元(約7,800港元),或成為歷年定價最貴iPhone。報告預測投資者對5.8吋、「大芒」版iPhone8需求大。
畢菲特增持 賬面賺489億
高盛估計128GB版iPhone8定價999美元(約7,792港元);較128GB版iPhone7 Plus現價每部7,388港元貴逾半成。256GB版iPhone8定價為1,099美元(約8,572港元),較256GB版iPhone7 Plus現價8,288港元高逾3%。對沖基金巨頭達利奧和著名維權投資者洛布去季把蘋果公司股票「清倉」。據美證交會文件披露,達利奧旗下橋水基金今年首季悉數出售46萬股蘋果公司,沽出價位約116.02美元至144.12美元。掌舵Third Point對沖基金的洛布去季沽清18.5萬股蘋果公司。相反,股神畢菲特大手增持蘋果公司至1.36億股。畢菲特透過巴郡自去年初增持蘋果公司,若以平均買入價110美元計,截至上周五收市價156.10美元計,畢菲特賬面勁賺62.69億美元(約488.98億港元)。美股方面,道指上周五收報20896點,跌22點,標普500指數跌3點,收報2390點,納指達克指數收報6121點,升6點。按周計,納指累升0.3%並連升四周;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累跌0.5及0.4%,為三周後首次錄得全周下跌。俗稱「恐慌指數」、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VIX),續於上周二創下23年低位9.56點徘徊,前日收報10.4點,跌1.89%。歐股三大指數上周五收市向好,分別升0.41%至0.47%。德國《明鏡周刊》報道,歐央行今年7月商討「退市」計劃,料今年第三季制訂退出量化寬鬆方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4/2002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