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千股是甚麼?
一、歸納分析老千股種種「呃人」的手法
一為是用公司錢,用作個人享樂,不過這個問題,間間上市公司多多少少都有
二為以互換資產為名,亂發新股,然後全部拋出賺錢
三為不停以大折讓供股、配股,跌得低又合過,完全無升的跡象(最重要是不停...因為有些公司以合股、供股為名籌資,作為以後炒作)
四為佔用公司資金,然後用其他會計方法左瞞右瞞
五為大股東以「一億元買擦子膠交易」搶錢。
六以高息股東貸款為名吸取公司資金。
二、傳授後學們一些揀股的原則或心法,好讓大家能避開這類型的老千股。
以下是公開資料:
1. 查一查管理層,然後用google search 下呢個人和那堆老x股是否有關係
2. 然後在etnet 公司資料庫search 下公司的資料,免費的,但資料詳盡,看看有沒有亂集資行為,之後把公司分類,若是你覺得是疑似老x股,看看公司管理層,和這些人有關係的公司都可不理
3. 看一看balance sheet,有大量機器、物業、廠房超過股東權益的都可以不理(多數都是工業股),公司連年虧損的話,先看管理層,後看市值,自然找得出較好的股票....
4. 又可看CCASS Report.... 在港交所網有,如某家證券行擁有該老x股大量股票(過50%),你研究的那股亦有這個現象,亦可以blacklist
(其實買公司都是買管理層的能力及所為,有能力,加上時機,公司自然會賺錢,若相反,則會....)
(若沒時間研究,最好的方法都是選一些藍籌銀行股或公用股,這樣管理層就好少有問題,又買得安心)
銀行股是價值投資者的最佳選擇麼? 朱曉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qhv.html
國內不少投資者都有銀行股情節,我也不例外。這種情節產生的原因可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90年代的深發展作為中國A股的旗幟性公司,曾讓最早涉足股票投資 的聰明人們獲利豐厚;二是05到07的那輪大牛市,銀行股的表現也極其閃亮。另外,除了這兩個真金白銀的原因外,在專家們的大力科普之下,「買銀行就是分 享中國經濟增長」這一觀點日漸深入人心,因此,無論牛熊如何更迭,銀行股始終被許多人惦記著。
在統計五年、八年和十年的A股回報數據之前,我也一直惦記著銀行股,在去年底甚至還發過一篇博文討論招行是不是可以考慮買的問題。但那組數據做出來後,我 發現,不同時間段回報前60的名單中,除資源、重組公司外,幾乎都是耳熟能詳的白馬公司,但卻獨獨不見銀行。我隨即想,是不是因為2010年底剛好是銀行 估值的一個谷底呢?那麼以此為終點的考察對銀行股是有些不公平的。由此,我統計了深發展、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以及民生銀行自2000年12月31日始至 2010年12月31日的十年中,每一個滾動五年期的情況,以及每個考察期回報排名前20名的公司情況,結果如下:
表1:四家銀行滾動五年期的回報
證券代碼
|
證券名稱
|
2000-2005
|
2001-2006
|
2002-2007
|
2003-2008
|
2004-2009
|
600000.SH
|
浦發銀行
|
-26.03
|
120.82
|
476.40
|
72.38
|
490.54
|
600016.SH
|
民生銀行
|
-10.30
|
192.35
|
566.94
|
78.32
|
352.56
|
600036.SH
|
招商銀行
|
n.a
|
n.a
|
902.00
|
131.94
|
388.31
|
000001.SZ
|
深發展A
|
-56.58
|
22.19
|
272.90
|
41.83
|
383.10
|
表現最佳銀行
|
No.54
|
No.40
|
No.46
|
No.135
|
No.149
|
表2:各考察期回報前20的公司
2000-2005
|
2001-2006
|
2002-2007
|
2003-2008
|
2004-2009
|
海通證券
|
267.61
|
貴州茅台
|
842.32
|
貴州茅台
|
3,141.31
|
貴州茅台
|
1,292.14
|
蘇寧環球
|
2,821.96
|
華僑城A
|
142.64
|
海油工程
|
629.46
|
蘇寧電器
|
3,070.21
|
天威保變
|
1,078.08
|
山東黃金
|
2,627.04
|
金 融 街
|
108.67
|
張
裕A
|
488.02
|
中國船舶
|
3,027.76
|
置信電氣
|
957.57
|
中鼎股份
|
1,962.50
|
上海機場
|
106.14
|
萬
科A
|
478.72
|
宏達股份
|
2,425.36
|
雙鷺藥業
|
926.57
|
蘇寧電器
|
1,891.35
|
鹽湖股份
|
104.13
|
中信證券
|
463.67
|
吉林敖東
|
2,137.46
|
鹽湖股份
|
924.72
|
吉林敖東
|
1,748.70
|
大商股份
|
96.54
|
振華重工
|
437.37
|
萬
科A
|
2,100.17
|
新安股份
|
910.37
|
瀘州老窖
|
1,734.02
|
云南白藥
|
95.94
|
煙台萬華
|
436.01
|
鹽湖股份
|
1,782.81
|
恆瑞醫藥
|
860.33
|
華蘭生物
|
1,681.22
|
振華重工
|
91.51
|
金 融 街
|
426.97
|
中信證券
|
1,744.04
|
冠農股份
|
858.40
|
置信電氣
|
1,596.41
|
深赤灣A
|
84.01
|
鹽湖股份
|
418.68
|
天威保變
|
1,740.78
|
特變電工
|
802.20
|
天威保變
|
1,570.47
|
鹽 田 港
|
70.95
|
瀘州老窖
|
389.22
|
錫業股份
|
1,714.05
|
吉林敖東
|
717.89
|
國金證券
|
1,480.78
|
中集集團
|
53.79
|
吉林敖東
|
385.84
|
廣船國際
|
1,625.11
|
張
裕A
|
678.35
|
中國中期
|
1,457.98
|
張
裕A
|
51.40
|
海螺水泥
|
382.23
|
西山煤電
|
1,616.06
|
天地科技
|
646.32
|
國藥股份
|
1,405.04
|
萬
科A
|
49.97
|
金發科技
|
357.54
|
山東黃金
|
1,582.07
|
海油工程
|
645.68
|
天地科技
|
1,374.72
|
金楓酒業
|
41.18
|
寧波華翔
|
340.96
|
新安股份
|
1,512.10
|
中國船舶
|
623.28
|
恆生電子
|
1,267.68
|
天津港
|
39.27
|
華僑城A
|
321.03
|
煙台萬華
|
1,491.15
|
瀘州老窖
|
621.62
|
美的電器
|
1,232.92
|
石油濟柴
|
39.26
|
雙匯發展
|
314.02
|
海通證券
|
1,479.23
|
科華生物
|
620.26
|
三一重工
|
1,199.63
|
雙匯發展
|
34.45
|
安徽合力
|
312.15
|
美的電器
|
1,458.12
|
小商品城
|
571.86
|
馳宏鋅鍺
|
1,194.82
|
中興通訊
|
31.93
|
華聯綜超
|
309.39
|
振華重工
|
1,457.75
|
國藥股份
|
564.45
|
三安光電
|
1,194.47
|
三愛富
|
28.30
|
山西汾酒
|
307.50
|
瀘州老窖
|
1,450.35
|
山東黃金
|
528.26
|
雙鷺藥業
|
1,180.26
|
東方電氣
|
26.90
|
中集集團
|
304.04
|
東方電氣
|
1,394.11
|
美的電器
|
502.21
|
西飛國際
|
1,139.13
|
平均回報
|
78.23
|
平均回報
|
417.26
|
平均回報
|
1,897.50
|
平均回報
|
766.53
|
平均回報
|
1,588.05
|
民生銀行
|
-10.30
|
民生銀行
|
192.53
|
招商銀行
|
902.00
|
招商銀行
|
131.94
|
浦發銀行
|
490.54
|
註:
1、數據來源,IFIND數據庫。單位為%。
2、考察期均為某年的12月31日至另一年12月31日。
3、表1中表現最佳銀行指的是在考察期內回報最高的銀行在所有統計的上市公司中的排名。表2最後一列的銀行即是表現最佳銀行。
4、表2的平均回報指排名前20公司的平均回報。
從歷史數據來看,在任何一個五年考察期,銀行似乎都不是最佳的投資標的。哪怕某個時期,銀行的估值水平是上升的。下表是每個考察期各銀行股價及復權EPS 復合回報率的情況,表格中斜槓左側數字為股價復合回報,右側數字為EPS複合增長。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02-07年銀行的估值水平有顯著的回升,然而即便 是在這個考察期,表現最佳銀行招商銀行的總回報902%比起茅台3141%回報來說,還是相差不少呢。
表3:銀行股價及EPS複合增長對比
證券代碼
|
證券名稱
|
2000-2005
|
2001-2006
|
2002-2007
|
2003-2008
|
2004-2009
|
600000.SH
|
浦發銀行
|
-5.85/19.13
|
17.17/21.27
|
41.95/22.22
|
11.51/31.41
|
42.64/35.88
|
600016.SH
|
民生銀行
|
-2.15/36.04
|
23.91/29.37
|
46.16/37.71
|
12.26/31.14
|
35.24/27.72
|
600036.SH
|
招商銀行
|
n.a
|
n.a
|
58.55/42.22
|
18.32/38.39
|
37.32/32.13
|
000001.SZ
|
深發展A
|
-15.37/-9.25
|
4.09/26.49
|
30.11/42.00
|
7.24/4.56
|
37.03/60.95
|
當然,不是最佳標的,並不意味著銀行股不具備投資價值。事實上,在過去十年中,浦發、民生和深發展分別錄得了30.51%、35.97%、22.07%的 復權EPS複合增長,而招行在上市後八年中的復權EPS複合增長率也有32.66%。如果不是由於估值水平下滑的太多,銀行能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也是非常 可觀的。而且,如果能在估值較低的時候買入銀行並堅持持有至估值修復,這種投資策略的回報,比起大多數換來換去的策略來說,還是要高一些。
列事實,擺數據,十倍股是怎樣產生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8b25f501017njv.html
我是個理科生,喜歡用數學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雖然股市和這個社會大部分時候都是非理性的。但是所有的波動都建立在堅如磐石的數學規律上。下面用純數學角度來看看招行的未來。還是老規矩,覺得銀行利潤增長不可持續的,壞賬賊多的,明天就要倒閉的,您來錯地方了。請按alt+F4回到您原來的地方。
下面給出幾個假設:1.招行未來10年,每年的利潤都均勻增長。2.招行未來10年的市盈率也均勻增長。這兩個假設雖然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但是這樣假設有助於我們更直觀地看到結果。
首先來看一下淨利潤平均每年增長15%,市盈率十年後到25倍是什麼結果。
年份
|
淨利潤增長率
|
淨利潤是2012年的倍數
|
股價
|
市盈率
|
現價買入後的收益
|
2012
|
-
|
100%
|
9.50
|
5
|
|
2013
|
15%
|
115%
|
15.30
|
7
|
161%
|
2014
|
15%
|
132%
|
22.61
|
9
|
238%
|
2015
|
15%
|
152%
|
31.79
|
11
|
335%
|
2016
|
15%
|
175%
|
43.20
|
13
|
455%
|
2017
|
15%
|
201%
|
57.32
|
15
|
603%
|
2018
|
15%
|
231%
|
74.71
|
17
|
786%
|
2019
|
15%
|
266%
|
96.03
|
19
|
1011%
|
2020
|
15%
|
306%
|
122.06
|
21
|
1285%
|
2021
|
15%
|
352%
|
153.73
|
23
|
1618%
|
2022
|
15%
|
405%
|
192.16
|
25
|
2023%
|
從表中可以看到,10年後股價漲20倍,股價年復合收益34%。而這僅僅是選取了兩個非常平庸的數據。25倍市盈率,還是10年利潤增長400%,都是合理的。要知道07年招行曾經到過70倍市盈率,過去的平均市盈率也在20左右。而且2011年的利潤是2001年的25倍。
那麼,如果樂觀點呢?假設它淨利潤年複合增長20%,10年增加6倍。那結果是這樣。
年份
|
淨利潤增長率
|
淨利潤是2012年的倍數
|
股價
|
市盈率
|
現價買入後的收益
|
2012
|
-
|
100%
|
9.50
|
5
|
0%
|
2013
|
20%
|
120%
|
15.96
|
7
|
168%
|
2014
|
20%
|
144%
|
24.62
|
9
|
259%
|
2015
|
20%
|
173%
|
36.12
|
11
|
380%
|
2016
|
20%
|
207%
|
51.22
|
13
|
539%
|
2017
|
20%
|
249%
|
70.92
|
15
|
746%
|
2018
|
20%
|
299%
|
96.45
|
17
|
1015%
|
2019
|
20%
|
358%
|
129.35
|
19
|
1362%
|
2020
|
20%
|
430%
|
171.56
|
21
|
1806%
|
2021
|
20%
|
516%
|
225.48
|
23
|
2373%
|
2022
|
20%
|
619%
|
294.11
|
25
|
3096%
|
10年31倍。股價年複合增長41%。
如果悲觀點,接下來的10年的年複合增長只有10%,結果是這樣:
年份
|
淨利潤增長率
|
淨利潤是2012年的倍數
|
股價
|
市盈率
|
現價買入後的收益
|
2012
|
-
|
100%
|
9.50
|
5
|
0%
|
2013
|
10%
|
110%
|
14.63
|
7
|
154%
|
2014
|
10%
|
121%
|
20.69
|
9
|
218%
|
2015
|
10%
|
133%
|
27.82
|
11
|
293%
|
2016
|
10%
|
146%
|
36.16
|
13
|
381%
|
2017
|
10%
|
161%
|
45.90
|
15
|
483%
|
2018
|
10%
|
177%
|
57.22
|
17
|
602%
|
2019
|
10%
|
195%
|
70.35
|
19
|
741%
|
2020
|
10%
|
214%
|
85.53
|
21
|
900%
|
2021
|
10%
|
236%
|
103.04
|
23
|
1085%
|
2022
|
10%
|
259%
|
123.20
|
25
|
1297%
|
股價年複合增長29%,也非常不錯了。至少超越了巴菲特。
當然,這個模型還是很理想化的。真實的股價肯定不可能這麼走。接下來的幾年,肯定是公司的利潤增速放緩,而股價遇到一個牛市,特別是大牛市的話,會躥得很高。假設2016年是大牛市的話,結果可能就像這樣:
年份
|
淨利潤增長率
|
股價
|
市盈率
|
現價買入後的收益
|
2012
|
-
|
9.50
|
5
|
0%
|
2013
|
25%
|
21.38
|
9
|
225%
|
2014
|
20%
|
37.05
|
13
|
390%
|
2015
|
15%
|
55.72
|
17
|
587%
|
2016
|
10%
|
180.26
|
50
|
1898%
|
這就是人們天天抓破頭皮去尋找的十倍股。不需要什麼題材,不需要多麼牛逼的增長。只要平靜地跟隨大市走,將來還它應有的名分,就會讓你賺得盆滿缽滿。
以史為鑑:今天的美股是07年的美利堅 還是06年的津巴布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1254 知名財經作家John Rubino在The Dollar Collapse blog刊文指出,美國股市刷新歷史新高(至少名義上如此)。前兩次觸及歷史新高後,接下來一年都摔得很慘。下圖為標普500指數和紐交所保證金借款間的對比走勢,顯示當投資者足夠樂觀,用槓桿來投資風險資產股票時,股市的黃金時代基本接近尾聲,可怕的事情就要發生了。如果近期的歷史是我們的指引,那現在要麼該獲利了結,要麼該做空股指,反正採取些市場看起來超買時該採取的行動。

但這一結論只有在我們處於同樣的信貸泡沫階段才有效,就像之前兩次股市登頂那樣。2000年和2007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水平分別是6萬億美元和8萬億美元,今天為17萬億。而其他許多指標同樣表明,相比於幾年前,美國在貨幣貶值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了。所以問題演變成:量變何時升級為質變?
下圖告訴我們,為何該問題不僅僅是學術層面的。
津巴布韋發生惡性通脹的早期,該國股市一年內從2千點飆升至4萬點以上。可想而知大量類似於保證金借款量指標升至歷史最高。

然後津巴布韋股指升到四百萬點。到底發生了什麼?津巴布韋以最高速度啟動印鈔機,貨幣貶值,幾乎所有有形資產狂飆。因為股票代表企業的部分所有權,大部分非金融企業持有有形資產,因此他們持有的資產價值也相應上升。儘管按實值計算,資產升值幅度不及通脹,但足以嚇退那些做空股市的人。
那麼今天的美股更像2007年的美利堅,還是2006年的津巴布韋?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投資巨頭拋棄香港本地股轉投中企股 大陸股是估值窪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642
一些全球最大的股市投資者將倉位從覆蓋香港本地股的MSCI香港指數,轉移至覆蓋中國大陸企業股的MSCI中國指數,因MSCI香港指數過於昂貴,當前市盈率已攀升至12年最高水平。(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據彭博新聞社,截止6月底,MSCI香港指數(MSCI Hong Kong Index)市盈率已高達16倍。相較而言,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市盈率為9.8倍,兩項指數市盈率差距創2002年以來最大。今年也是MSCI香港指數表現連續第四年超過MSCI中國指數。該指數當前較最低點反彈了160%。
東方匯理(Amundi Asset Management)、瑞士信貸和三井住友信托銀行表示,香港股市將受累於美聯儲退出刺激政策。已將資金投入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資金池的投資者表示,由於中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見效,他們對中國大陸企業的股票很感興趣。
彭博新聞社援引東方匯理除日本外的亞洲股市部門駐港首席投資官Ayaz Ebrahim觀點稱:
我們看好中國大陸企業的股票,並認為這個市場目前是過於便宜了。我們已經逐步移出香港本地股。
中國規模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景林資產董事總經理田峰也認為,大陸公司股票估值太低。在7月8日的華爾街見聞俱樂部第2期主題沙龍上,田峰表示更看好A股。他認為,過去幾年,中國A股整體估值持續下行。由於A股估值極低,隨著“滬港通”的開通,未來三年A股有很大投資機會,且藍籌股估值也有望擡升。
與中國大陸相比,香港金融市場與美國貨幣政策的聯系更為緊密。港元采取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自從2008年底美聯儲將基準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歷史低點以來,香港房地產價格迄今已上漲兩倍多。
昨日出爐的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若經濟朝預期發展,FOMC將於10月結束購債。若美聯儲開啟加息大門,則香港借貸成本也將增加,令市場承壓。
至少五家全球最大銀行也退出了港股。5月底以來,匯豐控股、瑞銀集團、渣打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花旗集團都下調了港股的投資評級。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資產配置部門負責人Alain Bokobza表示:“港股風險溢價可能攀升,尤其是建築業和房地產市場。”他對中國大陸企業的股票更有興趣,因為低通脹水平給予中國央行更多貨幣政策空間,以對抗房價下跌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井住友信托駐港投資官Katsumi Takagaki早在7月4日就表示:
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回升,中國大陸企業很可能比香港企業受益更多。
MSCI中國指數是MSCI新興國家指數的一部分,而MSCI香港指數則是MSCI發達國家指數的一部分,兩項指數都在香港上市交易。
MSCI中國指數系列是由摩根斯坦利國際資本公司(MSCI)編制的跟蹤中國概念股票表現的指數,由一系列國家指數、綜合指數、境內以及境外指數組成。MSCI香港指數則主要投資港股。具體情況見下圖:
索價5億!? 殼股是如何練成的 中環現場
來源: http://xueqiu.com/9773230778/31801874

香港股市近日走勢,較TVB的劇情還要悶,尤其是死氣沈沈大價股,更讓人看著「眼火爆」。反而不時傳出「賣殼」的細價股,如初出道的新人表現拼命,縱是「霎眼嬌」,都讓人眼前一亮。
要當個香港上市公司主席,說易不易,話難不難。
市傳現時主板殼價約4-5億港元,創業板殼價也要約3億港元。

非洲國家津巴布韋2008年發行新鈔票,新鈔面值是5億津巴布韋元,當時約值10美元。但這里講的是港元啦
所謂「殼」,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地位。有時投資者為免經過上市的繁複審查、儲足三年的核實財表,就索性花點錢,收購現有上市公司控股權。其後再把業務轉換,就可過過上市公司主席的癮。
要稱得上「殼股」,首要市值要低。難道人家市值逾萬億的騰訊,會5億賣給你?就算5億讓你買到了,難道你會放棄微信金蛋?那就不是賣殼、是並購了(嘿嘿,5億收購騰訊,誰要摻一份? :P) 所以上市公司市值低過殼價,賣家才有意退位讓賢。

唉瘋殼一個,比殼股容易認得多了~
至於
成為「殼股」的其他因素,我們今日來個笨笨速成班。大股東無心戀戰很多上市多年的
小民企,一直都被資本市場當「透明人」般,若業務已無前景可言,大股東或老板無心戀戰,就可能會考慮賣盤賣殼,拿兩、三個億環遊世界(省點用也可以過一兩年的,是否關心老員工因而失業,就是良心問題了)。近月,本港不少老牌工業股,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傳賣殼,炒個不亦樂乎。
身家清白在超市買了個爛燈,最多丟掉不吃。
但花幾個億,才發現買來的上市公司,擁有一堆負債累累、法律訴訟纏身的業務,當這個主席也是不是太爽吧?雖則收購前可作盡職調查,但若殼股易手多次,要追查也不是容易的。
新上市公司通常一年後,就可轉售股權,身家清白的大家閨秀自然較吸引。
股權是否集中道理如上,買殼一方收購大股東股權後,不會希望還有其他第二大股東、第三大股東、四姑奶、五姨丈等等等等,走出來呼天搶地,一哭二鬧三上吊分身家。
而且
貨源愈集中,市面流通愈少,易主後炒作空間更大,未來再配股集資買玩具也更得心應手。
業務很多時買方借殼上市的同時,也會集資收購若幹資產,加快完成變身過程。
要是「殼股」原來的業務,跟即將要收購的業務一樣,就更理想。因為按港交所規定,若新股東要收購的資產規模太大,或者跟原有業務不一樣,就要如新股般申請上市,走一樣的程序,那對買家的吸引力就減。
有時港媒愛以「過山車」形容股價大起大跌,但小嘉說,殼股就如「跳樓機」。
抽升時風光明媚,盡收眼簾,但急挫時也無重迷失(想想Gravity的劇情),全憑操控制桿的莊家話事。殼股本來就純屬概念,切忌傾家蕩產。小嘉心臟太小,負荷不來。


微信公眾號:centralive
中環資產譚新強:A股是慢牛市 估值有望提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23
本文作者為香港電臺《e線金融網》主持劉羽葳、吳若琳。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今夏港股最炙熱之時,中環資產有限公司(CAI)行政總裁譚新強在接受訪問時卻對市況卻十分謹慎,並表示會增持債券。事實證明他的先見之明。如今環球資本市場走勢反覆,港股連日弱勢。譚新強所主管的中環資產投資公司是一家專註於亞洲的多策略對沖基金。去年回報高達51%,自2005年成立以來,年平均回報更超過兩成,根據彭博(Bloomberg)數據庫最近五年複合年化回報,CAI環球基金的排名位於全球範圍內所有基金的0.1%。
早前有聯儲局官員聲稱應考慮暫停削減QE,令市場氣氛有所好轉,市場對聯儲局加息時間和幅度的預期也越來越低。譚新強認為,盡管美國二季度GDP達到4.6%,經濟的轉好卻與史無前例的低息有關。企業信貸需求偏低,銀行盈利改善主要是通過借短債買長債套利賺錢。最近收益率曲線開始變平,長債息降低,這不是好事,影響銀行盈利。未來一旦短債息高於長債息,就是經濟衰退的信號。發達國家基本都在衰退邊緣,美國很難獨善其身。不過,他認為,雖然現在環球經濟依然脆弱,未來6-9個月全球經濟很可能走入下滑軌道,但聯儲局為了維持公信力,肯定會退出QE,也會嘗試加息。
美股方面,美企贏利增長追不上市盈率的增長速度。現時標普指數市盈率在17倍,以前只有14倍,顯示股價升幅快過盈利。很多投資者對美股的心態也開始發生改變,很多人認為美股已經見頂。經過了6年史無前例的零息,即將進入低息時代,資本市場可以平穩過渡、沒有波幅是天方夜譚。但譚新強認為美股的長期牛市還沒有走完,今年美股會是休息的一年,明年的走向要看經濟的環境。
去年,加息預期傷害了新興市場,今年新興市場卻表現不錯,受傷的卻是發達市場。通脹越低的國家越受傷。譚新強說,這主要是因為投資者擔心通縮會對實體經濟產生不良影響,而各地央行為了解決通縮問題不斷推出的QE政策卻對實體經濟刺激有限。反而是新興市場之前一直面臨的是高通脹的問題,原油下跌,環球通脹下跌對這些國家是好事,例如印度通脹已經從9%降低到6%。他說,新興市場占全世界經濟的比例再不斷增加,主動權也不斷增加,受到美國加息的影響可能會不斷減少 。
投資方面,中環資產投資今年二季度以來逐漸增加債的比例,現在維持在股債七三比的水平。雖然加息預期近來令高息債市場有所回調,但譚新強認為美國加息幅度有限,對實際企業的還款能力影響不大。現在他逐漸吸納一些好的公司債,但不急於大量投資債券,認為合適的“撈底”時機是等到美國真正加息、市場心理影響過去的時候。
不過譚新強較為擔心中國企業的美元債,雖然中國有龐大的外匯儲備,解決這些債務問題綽綽有余,但這些債不是國債也不是國企債務,很多都是民企、特別是地產商的債務。譚新強說,地產市場是重中之重,中國政府會盡量保全,不過由於地產市場很可能是考驗中國經濟改革決心的試金石,他認為政府不會完全買單。因此,中國地產公司的美金債雖然現在很多息率超過8厘,譚新強依然“不夠膽買”。
股票方面譚新強依然看好科技和新能源版塊,認為這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他笑稱,自己後悔因為額度限制沒有買更多的A股。雖然他認為國企改革步伐比他預期的慢,未來的改革進程仍然在觀察之中,“開源”暫沒有看到結果,但“節流”方面已經隨著打貪等行動做得不錯,國企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開支,對企業盈利有好處。他說,內地投資者對A股市場和經濟轉型的信心很強,暫時是“信心大過成果”,不過他不會與市場鬥氣,他目前審慎相信A股有市盈率提高的機會,是一個慢牛的格局,未來會增加購買,但不會特別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股是煉獄還是地獄? 小馬博識--估股網
來源: http://xueqiu.com/1930109830/33649779
本篇報告精譯的是GMO 2014 年第三季度報告,由本·英科(Ben Inker)撰寫。Ben是美國著名投資機構GMO 資產配置團隊的聯席負責人,也是該公司的董事。
下載地址:
http://www.ponywise.com/pages/course/2461.美股的煉獄情景:1)隱含假設是現金的實際收益率最終將回到更加 “正常的”水平:1.25%左右,金融資產金字塔上其余所有資產的預期回報率也都將回到更加正常的水平;2)煉獄要求資產進行向下重估, 3)在此情景下,投資者應該減持股票和債券,增持現金;4)就未來7年而言,地獄比煉獄好;但對更長期的未來而言,煉獄比地獄好。
2.美股的地獄情景:1)隱含假設是在無限遠的未來,現金的實際收益率永遠接近於零;2)在此情景下,股票和債券如今都是相當不錯的持倉。
3.投資應對建議:1)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如果我們不能確定股票現在是被嚴重高估,還是他們在過去幾年被重估,使得他們未來的回報雖然低於歷史水平但依然很合理,這樣的話,以一種具有較短久期的方式承擔股票風險看起來是一個相當好的策略;2)沒有哪個做法對這兩種情景都合適,不過持有預期回報基本不受這兩種情景影響的資產大有助益。最能滿足這些條件的策略是在最近幾年讓投資者大失所望的“對沖基金”策略,比如賣出看跌期權。
4.格蘭桑對美股的最新看法:依然認為,標普500 指數可能將至少漲至2250 點然後崩盤。
窮查理寳典--十倍股是這樣選的
巴黎:
最近番看芒格的"窮查理寳典", 筆者以前看了並沒有大的共嗚,但今次再讀有一些有用的東西居然入到自己的腦。
他對雪茄股法的評語是, 如果不看企業公司的長遠(數十年)的定價能力 ,你只在他市場價格平宜時候買入, 就一定要常常留意它是否貴, 並且要賣出, 會好唔得閒。這方法對他們來説不能賺到非常大的錢!
筆者早察覺交易多是會蠶食囘報, 個人每年己盡量控制交易額不能高過組合的10%,。自己發現最討厭的不是找不到平宜的股票, 而是一定要在高位出貨(例如渣打),這和個人要小交易理念有很大衝突。
芒格提醒朋友留意, 令他們的組合賺大錢的來來去去只有幾支股票, 也就是說一旦發現合乎下列的想法的股票, 就要重拳和一直持有它。
於是他教我們建構一個如何思考買長綫股的匣架.
--企業微觀分析--我們要看企業的生産和銷售的競爭優勢,
這其實來來去去不外乎是如何利用生産因素和市場策略, 例如可口可樂的市場增大, 很大情度是因爲冰霜的發明;留意那些可以加價但不加到盡的公司, 你會明白它們大把在手。
不要找那些出盡力現代化, 但就算很成功減低成本, 最後還是給強大客人成功要求降價的企業。
過去個人買股票雖然也有類似想法, 但並沒有一套芒格說如飛機師起飛前的check list,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朋友可以試試.
另外他說的選股思考框架, 還有如何克服:
---心理盲點---
不要因個人喜惡, 作出非理性的否定或肯定, 多挑戰個人一直喜愛的東西(是否還適合時代),雖然我相信對一直以雪茄股法買股的朋友心理質數會較高和理性,但這也是個好的提醒。
另外他也說有建立對不同學問的興趣, 因爲這世界的各個東西不是各自獨立, 學問越高和廣泛, 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彼此間的整體互動, 帶出來非常明顯的機會.
於是這又回到自知之明的能力圈問題,即是不是如何買入一支十倍股,而是建立一個能思考如何長線投資的個人學習架構。
本書睇睇下真係好似老豆教仔怎樣做一個好人一樣。
無論如何, 這本書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為煤氣平反紅股是關鍵 梁劍平Thomas Leung
2017-06-29 NM
|
|
香港煤氣公司成立於1862年6日3日,至今已經有超過150年歷史。是香港第一間,亦是唯一一間煤氣生產、輸送及供應商,也是香港唯一擁有全港性中央管道燃氣供應商。 我將它和其他香港上市的公共股作一個15年的股價百分比升值比較(中電002,電能006,華潤836,長江基建1038),煤氣公司的升值大概是340%,它跑贏中電和電能,但輸了給華潤和長江基建。再者,煤氣公司的收益率只有2%左右,遠遠輸給了其他的公用股,如果以上述兩個因數作為選股基礎,煤氣公司只是很普通的一間公司。但偏偏它的P/E是公用股中最高的,如果P/E是市場給煤氣公司的一種評價,難道市場是錯了?高P/E和低收益率也是一眾大行(包括里昂、摩根大通、瑞銀等)給它負面評價的藉口,表1我收集了過去18個月的大行對它的評級和目標價,它們全部都錯了! 大和比較接近,煤氣現價是HK$14.58(6月18日),加回除淨的大約HK$1.78,它的現價是HK$16.28。為什麼大行常錯?為什麼煤氣的P/E是公用股中最高?它值嗎?是市場錯了嗎?作為一個學者和煤氣的長期投資者,我在這裡為煤氣作一個合理的分析。我相信市場是聰明的,它對煤氣的估價是對的,它的股價在反映它的內在和長期價值。而所有大行分析員只將它作一短期分析是不明智和錯誤的。 派紅股是關鍵 我在AAStock收集了煤氣的股息和紅股的資料,我相信紅股是它股價和價值的關鍵,是所有大行分析員所忽略的重要信息,再用在Google Finance收集的股價做了表2。表2假設投資者在2001年4月11日用了HK$56,400在煤氣除淨前買入10,000股煤氣股份。4月12日除淨後加回1,000紅股再加上息HK$2,300得出總數HK$47,100。之後4年有沙士影響,所以只有息沒有紅股。至2004年度,HK$56,400價值的股份已增加到HK$94,920(本金加總息)。之後12年每年煤氣都派10%紅股和HK$0.35息。17年後HK$56,400的本金已經增至總值HK$610,970,即本金的10倍以上。同時,投資者在這17年間已收累積總息HK$103,130,這總息已經差不多是本金的2倍。而股份數目也由2000年的10,000股變成2016年的34,523股。 煤氣的表面增值是以上提及的340%,但其實它增值在24,523紅股裡。如果您是一位長期股東,您會賣了會生金蛋的鵝嗎?所以無論那些所謂大行分析員多次說出負面評價,煤氣的P/E還是那麼高那麼貴,因為它高貴得有道理。煤氣是賣氣,它不是賣炸藥,所以它不會爆炸式上升,投資者應作5年以上的長線投資,不應視它為短炒對象。從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來看,它每年有15%以上。它不派高息的原因是它需要大量資金發展廣大的中國市場,它是用中度的息和紅股使到大小股東可分享它在中國發展的成果。清潔能源是中國既定國策,現是天然氣和煤氣佔中國能源市場大約是6至7%左右,如果市場份額增至國策的10%,而煤氣作為一個主要的供氣商,它一定是受益者。百年老店,風采依然是我對它的評語。下回再談我另一愛股領展。 梁劍平Thomas Leung 梁劍平博士,人稱學者股神,現任恒生管理學院市場學副教授。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