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索價5億!? 殼股是如何練成的 中環現場

來源: http://xueqiu.com/9773230778/31801874


香港股市近日走勢,較TVB的劇情還要悶,尤其是死氣沈沈大價股,更讓人看著「眼火爆」。反而不時傳出「賣殼」的細價股,如初出道的新人表現拼命,縱是「霎眼嬌」,都讓人眼前一亮。

要當個香港上市公司主席,說易不易,話難不難。市傳現時主板殼價約4-5億港元,創業板殼價也要約3億港元。

非洲國家津巴布韋2008年發行新鈔票,新鈔面值是5億津巴布韋元,當時約值10美元。但這里講的是港元啦

所謂「殼」,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地位。有時投資者為免經過上市的繁複審查、儲足三年的核實財表,就索性花點錢,收購現有上市公司控股權。其後再把業務轉換,就可過過上市公司主席的癮。

要稱得上「殼股」,首要市值要低。難道人家市值逾萬億的騰訊,會5億賣給你?就算5億讓你買到了,難道你會放棄微信金蛋?那就不是賣殼、是並購了(嘿嘿,5億收購騰訊,誰要摻一份? :P) 所以上市公司市值低過殼價,賣家才有意退位讓賢。


唉瘋殼一個,比殼股容易認得多了~

至於成為「殼股」的其他因素,我們今日來個笨笨速成班。

大股東無心戀戰
很多上市多年的小民企,一直都被資本市場當「透明人」般,若業務已無前景可言,大股東或老板無心戀戰,就可能會考慮賣盤賣殼,拿兩、三個億環遊世界(省點用也可以過一兩年的,是否關心老員工因而失業,就是良心問題了)。近月,本港不少老牌工業股,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傳賣殼,炒個不亦樂乎。

身家清白
在超市買了個爛燈,最多丟掉不吃。花幾個億,才發現買來的上市公司,擁有一堆負債累累、法律訴訟纏身的業務,當這個主席也是不是太爽吧?雖則收購前可作盡職調查,但若殼股易手多次,要追查也不是容易的。

新上市公司通常一年後,就可轉售股權,身家清白的大家閨秀自然較吸引。

股權是否集中
道理如上,買殼一方收購大股東股權後,不會希望還有其他第二大股東、第三大股東、四姑奶、五姨丈等等等等,走出來呼天搶地,一哭二鬧三上吊分身家。

而且貨源愈集中,市面流通愈少,易主後炒作空間更大,未來再配股集資買玩具也更得心應手。

業務
很多時買方借殼上市的同時,也會集資收購若幹資產,加快完成變身過程。要是「殼股」原來的業務,跟即將要收購的業務一樣,就更理想。因為按港交所規定,若新股東要收購的資產規模太大,或者跟原有業務不一樣,就要如新股般申請上市,走一樣的程序,那對買家的吸引力就減。

有時港媒愛以「過山車」形容股價大起大跌,但小嘉說,殼股就如「跳樓機」。抽升時風光明媚,盡收眼簾,但急挫時也無重迷失(想想Gravity的劇情),全憑操控制桿的莊家話事。殼股本來就純屬概念,切忌傾家蕩產。小嘉心臟太小,負荷不來。



微信公眾號:centraliv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